CN112578935A -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78935A CN112578935A CN202011439141.5A CN202011439141A CN112578935A CN 112578935 A CN112578935 A CN 112578935A CN 202011439141 A CN202011439141 A CN 202011439141A CN 112578935 A CN112578935 A CN 11257893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uch
-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 display area
- layer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衬底、驱动电路层、发光功能层、封装层和感应层,其中,显示面板包括平面显示区以及位于平面显示区两侧的曲面显示区,感应层在平面显示区至少一侧的所述曲面显示区内设有指纹识别单元,在平面显示区和曲面显示区内设有触控单元。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显示装置侧边的曲面显示区设置指纹识别单元,利用了显示装置侧边的曲面空间,减少了显示装置的厚度,提升了显示装置的屏占比与便携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指纹识别装置因为有着极高的安全性,在手机安全领域中广泛应用。随着全面屏概念的普及,手机屏幕占比越来越大,指纹识别装置要么设置在屏幕之下,要么设置在显示装置背面,这些都需在显示装置中额外增加空间,增加了屏幕厚度和指纹识别成本。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指纹识别装置体积大,增加屏幕厚度和指纹识别成本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可以有效缓解现有技术存在指纹识别装置体积大,增加屏幕厚度和指纹识别成本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驱动电路层,形成在所述衬底一侧;
发光功能层,形成在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衬底一侧;
封装层,形成在所述发光功能层远离衬底一侧;
感应层,形成在所述封装层远离衬底一侧;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平面显示区以及位于所述平面显示区两侧的曲面显示区,所述感应层在位于所述平面显示区至少一侧的所述曲面显示区内设有指纹识别单元,在平面显示区和曲面显示区内设有触控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曲面显示区包括第一曲面显示区和第二曲面显示区,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包括设置在第一曲面显示区的第一指纹识别单元和设置在第二曲面显示区的第二指纹识别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单元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指纹识别电极,所述多个触控电极与所述多个指纹识别电极设置于同一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驱动芯片,所述触控驱动芯片设置于所述平面显示区与位于两侧的所述曲面显示区相连接的一侧;
所述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多列第一触控电极和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多列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触控单元还包括间隔排布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和第二触控信号线,每一列第一触控电极通过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与触控驱动芯片连接,每一列第二触控电极通过一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与触控驱动芯片连接;
所述指纹识别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多列第一指纹识别电极和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多列第二指纹识别电极,所述指纹识别单元还包括间隔排布的多条第一指纹识别信号线和多条第二指纹识别信号线,每一列第一指纹识别电极通过一条第一指纹识别信号线与触控驱动芯片连接,每一列第二指纹识别电极通过一条第二指纹识别信号线与触控驱动芯片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层包括:
第一绝缘层;
第二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之上;
所述触控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并被所述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引线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第二绝缘层的一侧或者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单元在所述曲面显示区内设有一容置区域,所述容置区域的开口朝向所述曲面显示区远离所述平面显示区的一侧,所述触控单元设置于所述容置区域内,并与所述触控单元保持一定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所述容置区域相交的至少一列第一触控电极对应的第一触控信号线通过所述触控单元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之间的间隙,将设置于同一列且位于所述容置区域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容置区域远离所述触控驱动芯片一侧的至少一列第二触控电极以及与所述容置区域相交的至少一列第二电极对应的第二触控信号线通过所述触控单元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之间的间隙绕行至所述曲面显示区远离所述平面显示区的一侧,并延伸至与所述触控驱动芯片连接。
同时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衬底、驱动电路层、发光功能层、封装层和感应层,其中,显示面板包括平面显示区以及位于平面显示区两侧的曲面显示区,感应层在位于平面显示区至少一侧的所述曲面显示区内设有指纹识别单元,在平面显示区和曲面显示区内设有触控单元。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显示装置侧边的曲面显示区设置指纹识别单元,利用了显示装置侧边的曲面空间,减少了显示装置的厚度,提升了显示装置的屏占比与便携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应层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应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单元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应层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单元工作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具体的,请参阅图1至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驱动电路层,形成在所述衬底一侧;发光功能层,形成在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衬底一侧;封装层,形成在所述发光功能层远离衬底一侧;感应层,形成在所述封装层远离衬底一侧;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平面显示区以及位于所述平面显示区两侧的曲面显示区,所述感应层在位于所述平面显示区至少一侧的所述曲面显示区内设有指纹识别单元,在平面显示区和曲面显示区内设有触控单元。
图1为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包括平面显示区A1,以及位于平面显示区A1两侧的第一曲面显示区A2和第二曲面显示区A3。在曲面显示区内,触控层设置有指纹识别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纹识别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曲面显示区A2和所述第二曲面显示区A3中的至少一个区域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纹识别单元包括设置在第一曲面显示区的第一指纹识别单元和设置在第二曲面显示区的第二指纹识别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单元和所述第二指纹识别单元关于所述显示模组的中心线对称。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衬底、驱动电路层、发光功能层、封装层和感应层,其中,显示面板包括平面显示区以及位于平面显示区两侧的曲面显示区,感应层在位于所述平面显示区至少一侧的所述曲面显示区内设有指纹识别单元,在平面显示区和曲面显示区内设有触控单元。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显示装置侧边的曲面显示区设置指纹识别单元,利用了显示装置侧边的曲面空间,减少了显示装置的厚度,提升了显示装置的屏占比与便携性。
图2为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所述显示模组由下往上依次形成有衬底100、光学胶层200、驱动电路层300、发光功能层400、封装层500、感应层600,其中在感应层600在第一曲面显示区A2和第二曲面显示区A3中的区域内至少图案化形成有一个指纹识别单元700。
衬底100用于支撑显示面板,衬底100通常为聚酰亚胺薄膜,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耐热性。光学胶层200材料为光学丙烯酸压敏胶,是一种无基体材料,具有高透光率、低露度,高黏着力,抗紫外线等优点。与发光功能层400相连,驱动电路层300阵列基板400包括薄膜晶体管和发光功能层,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阳极、发光材料层和阴极。封装层500通过化学气相法和原子沉积法在阵列基板上蒸镀有机材料层和无机材料层,无机材料层防止渗透,但是由于无机膜的性质不均匀,因此插入有机材料层。感应层600为触控电容面板,触控层与600发光功能层的阳极和阴极相连,用于传输电信号控制发光功能层的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感应层600还贴附有第二光学胶层800,第二光学胶层800的材料为光学胶层,与光学胶层200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偏光片900通过第二光学胶层与触控层600相连接,用于提供偏振光。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覆盖窗口,所述覆盖窗口为玻璃用于封装显示面板,所述覆盖窗口通过光学胶与偏光片900相连。
图3为感应层600侧面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感应层600在第一曲面显示区A2和第二曲面显示区A3中的至少一个区域内形成有指纹识别区,所述指纹识别区内,图案化形成有指纹识别单元7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仅有一个指纹识别单元700,所述指纹识别单元700形成于所述第一曲面显示区A2和第二曲面显示区A3中的至少一个指纹识别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单元700包括第一指纹识别单元710和第二指纹识别单元720,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单元710设置在第一曲面显示区A2,所述第二指纹识别单元设置在第二曲面显示区A3中,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单元710和所述第二指纹识别单元720关于显示模组的中心线对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单元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指纹识别电极,所述多个触控电极与所述多个指纹识别电极设置于同一层。
图4为感应层600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感应层600为电容触控板,在曲面显示区内图案化形成第一指纹识别单元710和第二指纹识别单元720。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驱动芯片800,所述触控驱动芯片800设置于平面显示区A1与位于两侧曲面显示区A2、A3相连接的一侧。感应层600在显示区内形成触控电极,在指纹识别单元上形成指纹识别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多列第一触控电极610和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多列第二触控电极620,其中第一方向为示意图中的水平方向,第二方向为示意图中的竖直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触控电极610为驱动电极,第二触控电极620为接收电极,触控单元还包括间隔排布的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630和第二触控信号线640,第一触控信号线630与第一方向垂直,第二触控信号线640与第二方向垂直,每一列第一触控电极610通过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630与触控驱动芯片800连接,,每一列第二触控电极620通过一条第二触控信号线640与触控驱动芯片800连接,第一触控电极610与第二触控电极620形成耦合效应,手指与触控面板600像触碰时,改变第一触控电极610和第二触控电极620的电容,可以确定手指的位置。第一触控电极610和第二触控电极620交叉连接成网状结构,所述网状结构可以为长方形也可以为菱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层600的面积大于所述阵列基板400的面积,所述阵列基板400的面积占所述感应层的百分之80到90。在阵列基板400中,阵列基板包括薄膜晶体管和发光功能层,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阳极、发光材料层和阴极。
图5为指纹识别单元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多列第一指纹识别电极7141和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多列第二指纹识别电极7142,所述指纹识别单元还包括间隔排布的多列第一指纹识别信号线7143和第二指纹识别信号线7144,每一列第一指纹识别电极7141通过一条第一指纹信号线7143与指纹识别驱动芯片(图中未示出)连接,每一列第二指纹识别电极7142通过一条第二指纹识别信号线7144与指纹识别驱动芯片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指纹识别电极7141为驱动电极,第二指纹识别电极7142为接受电极。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指纹识别电极7141也可以为接受电极,第二指纹识别电极7142为驱动电极,其同样可以实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录入手指指纹时,当手指触摸屏幕时,第一指纹识别电极7141发出电信号,第二指纹识别电极7142接受电信号,由于手指上的图案影响第一指纹识别电极7141与第二指纹识别电极7142的电容,所以在二维平面上,每个指纹上的点对应着指纹识别单元上的一个坐标,每个坐标对应一个电容值,因此一个指纹图案可以生成一组关于指纹的电荷信号,每组电荷信号传递到芯片,储存为指纹影像。当手指按压指纹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时,每个第一指纹识别电极7141电极依次发出激励信号,纵向的第二指纹识别电极7142同时接受信号,这样可以得到所有横向和纵向电极交汇点的电容值大小,即关于整个指纹图案的电信号。根据指纹识别单元电信号的变化量数据,可以计算出每一个触摸点的坐标,即可还原指纹信息,用于指纹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第二触控信号线、第一指纹识别信号线和第二指纹识别信号线均设置于同一层,且在交叠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和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的其中之一通过设置于不同膜层的第一引线连接,所述第一指纹识别信号线与所述第二指纹识别信号线通过与所述第一引线同层设置的第二引线连接。
图6为感应层的剖面示意图。
感应层包括600包括第一绝缘层713、第二绝缘层715、第一金属层714和第二金属层712,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之上,所述第一触控电极610、所述第二触控电极620(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指纹识别电极7141和所述第二指纹识别电极7142均设置于第一金属层714中,所述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713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并被所述第二绝缘层715覆盖。第一触控信号线630、第二触控信号线640、第一指纹识别信号线7143和第二指纹识别信号线7144(图中未示出)均与第一触控电极610设置于同一层。在第一触控信号线7143和第二触控信号线7144交叠的位置,通过设置于第一绝缘层713远离第二绝缘层715一侧的第二金属层712中的第一引线将第一触控信号线的两端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引线与第一引线同层设置,在第一指纹识别信号线与第二指纹识别信号线交叠的位置,通过设置于第一绝缘层713远离所述第二绝缘层715一侧的第二金属层712中的第二引线,将第一指纹识别信号线的两端连接。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第一引线将第二触控信号线的两端连接,通过第二引线,将第二指纹识别信号线的两端连接。当然,第二金属层也可以设置于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一侧上。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所在的第二金属层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限定,此处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713和第二绝缘层715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绝缘层713和第二绝缘层715的材料可以为硅或氮化硅,第二绝缘层形成有过孔。平坦层711为绝缘物质,用于将感应层600与位于感应层600底部的封装层500隔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714和第二金属层712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所述金属层的材料一般为透明导电材料或金属材料。第二金属层712图案化形成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第一金属层图案化形成第一触控电极610、第二触控电极620、第一指纹识别电极7141和第二指纹识别电极7142。第一指纹识别电极7141投射低电压高频信号到第二指纹识别电极7142形成稳定的电流,因此第一指纹识别电极7141和第二指纹识别电极7142形成了交互电容,因此第一指纹识别电极7141和第二指纹识别电极7142构成了电容的两极。当手指接触到指纹识别单元上方的屏幕时,手指与屏幕形成等效电容,而高频信号可以通过等效电容流入地线,这样接受端所接受的电荷量减少,手指距离屏幕越靠近发射端时,电荷减小的越明显,依据接受端接受的电流强度来确定可以触碰的点。由于手指指纹上有各种纹路,每个指纹上的每一个点形成的等效电容均不相同,每个指纹上的点产生的电容汇合形成一个时钟信号,就是包括全部指纹信息的电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单元在所述曲面显示区内设有一容置区域,所述容置区域的开口朝向所述曲面显示区远离所述平面显示区的一侧,所述触控单元设置于所述容置区域内,并与所述触控单元保持一定间隙。
如图4所示,触控单元在第一曲面显示区A2和第二曲面显示区A3内分别设有第一容置区域V1和第二容置区域V2,第一容置区域V1和第二容置区域V2内并未设有触控电极,且与第一容置区域V1的开口相连的两侧以及与开口相对的一侧均设有第一触控电极610和第二触控电极620,第二容置区域V2也是如此。第一指纹识别单元710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区域V1内,第二指纹识别单元720设置于第二容置区域V2内,通过将第一指纹识别单元710和第二指纹识别单元720分别设置于触控单元的第一容置区域V1和第二容置区域V2内,可以有效减少第一指纹识别单元710和第二指纹识别单元720占据位于显示面板两侧的曲面显示区A2、A3的空间,以此减小显示面板两侧边框的宽度,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所述容置区域相交的至少一列第一触控电极对应的第一触控信号线通过触控单元与指纹识别单元之间的间隙,将设置于同一列且位于容置区域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连接。
如图4所示,以右侧第一容置区域V1以及第一指纹识别单元710为例,从右至左的第一列第一触控电极被第一指纹识别单元710划分成上下两部分,与第一列触控电极对应的第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通过第一指纹识别单元710与触控单元之间的间隙,将位于第一指纹识别单元710上下两侧的两个第一指纹识别电极连接。由于第一触控信号线与第一指纹识别单元710内的指纹识别电极、第一指纹识别信号线以及第二指纹识别信号线均设置于同一层,利用触控单元和第一指纹识别单元710之间的间隙进行布线,可简化感应层的走线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图5对第一指纹识别单元710以及与第一指纹识别单元710相交的一列第一触控电极进行了示意,并不代表与第一指纹识别单元710相交的第一触控电极的实际列数,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存在多列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一指纹识别单元710相交的情况,此时多列第一触控电极对应的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均为通过第一指纹识别单元710与触控单元之间的间隙将位于第一指纹识别单元710上下两侧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连接。位于第一指纹识别单元710相对一侧的第二指纹识别单元710与触控单元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是如此,且同样能够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容置区域远离所述触控驱动芯片一侧的至少一列第二触控电极以及与所述容置区域相交的至少一列第二电极对应的第二触控信号线通过所述触控单元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之间的间隙绕行至所述曲面显示区远离所述平面显示区的一侧,并延伸至与所述触控驱动芯片连接。
如图5所示,以右侧第一容置区域V1以及第一指纹识别单元710为例,位于所述第一容置区域V1远离所述触控驱动芯片800一侧的两列第二触控电极对应的两条第二触控信号线由所述曲面显示区远离所述平面显示区的一侧边缘向触控驱动芯片800一侧方向延伸,并通过第一触控单元710与指纹识别单元之间的间隙再绕行至曲面显示区远离平面显示区的一侧,最后延伸至与触控驱动芯片800连接。与所述第一容置区域V1相交的两列第二触控电极对应的两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中的一条通过触控单元与第一指纹识别单元710之间的间隙绕行至曲面显示区远离平面显示区的一侧边缘,最后延伸至与触控驱动芯片800连接,另一条触控信号线则通过设置于另一侧的指纹识别单元与触控单元之间的间隙绕行至曲面显示区远离平面显示区的一侧边缘,最后延伸至与触控驱动芯片连接。在所述容第一置区域V1内的第一触控信号线630和第二触控信号线640相交叠的位置,同样可以通过第一引线进行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图5对指纹识别单元以及与指纹识别单元相交的两列第二触控电极进行了示意,并不代表与指纹识别单元相交的第二触控电极以及位于容置区域远离触控驱动芯片一侧的第二触控电极的实际列数,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存在多列第一触控电极与指纹识别单元相交的情况,此时多列第一触控电极对应的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均为通过指纹识别单元与触控单元之间的间隙将位于指纹识别单元两侧的第一触控电极连接。
本申请同时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芯片,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衬底、驱动电路层、发光功能层、封装层和感应层,其中,显示面板包括平面显示区以及位于平面显示区两侧的曲面显示区,感应层在所述曲面显示区内图案化形成指纹识别单元,在平面显示区内形成触控单元;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和所述触控面板相连,所述芯片用于储存指纹信息和识别指纹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芯片包括:采集单元,用于将接受的电信号转化成指纹信息后传送;储存单元,用于储存用户的预设指纹信息;对比单元,用于将接受的指纹信息与存储的预设指纹信息进行对比,发出匹配成果或匹配不成功的指令。
图7为识别指纹单元的工作流程示意图。指纹识别单元进行指纹对比的步骤如下:
S1:指纹识别单元将指纹图案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采集单元。
S2:采集单元将接受的电信号转化为指纹信息传输给对比单元。
S3:对比单元将接受的指纹识别信息与储存单元预设的指纹信息进行匹配。
S4:对比单元根据对匹配的结果,发出指令。
在S1中,指纹识别单元为交互电容装置,指纹识别单元的驱动电极和接受电极形成耦合效应,根据指纹图案的不同产生不同的电信号,所述电信号一般为时钟信号。
在S2中,为了便于储存,采集单元根据收到的时钟信号,转化为指纹信息,所述指纹信息一般为二进制的数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存单元储存有预设的指纹信息,用户启动指纹预设模式时,手指按压指纹识别单元,指纹识别单元将指纹图案转化为一组电信号传输给芯片采集单元,芯片采集单元将接受的电信号转化为预设指纹信息传送给储存单元用于储存。由于采集的指纹信息可能为手指图案的一部分,因此存储的指纹信息应该包含一个手指的指纹的全部图案,储存单元储存的数组表示一个手指上的全部的指纹信息。在S3中,对比单元将接受的指纹信息与预存的指纹信息进行匹配,接受的指纹信息数组匹配到存储指纹信息中的一段数组即为匹配成功。
S4:若匹配成功,则对比单元发送解锁成功指令,启动显示面板和触控面板,使得显示装置屏幕启动,且屏幕显示解锁成功指令。若匹配不成功,则对比单元发送解锁不成功的指令,显示装置显示解锁不成功请再次尝试的指令。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驱动电路层,形成在所述衬底一侧;
发光功能层,形成在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
封装层,形成在所述发光功能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
感应层,形成在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平面显示区以及位于所述平面显示区两侧的曲面显示区,所述感应层在位于所述平面显示区至少一侧的所述曲面显示区内设有指纹识别单元,所述感应层在所述平面显示区和所述曲面显示区内设有触控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显示区包括第一曲面显示区和第二曲面显示区,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曲面显示区的第一指纹识别单元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曲面显示区的第二指纹识别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单元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指纹识别电极,所述多个触控电极与所述多个指纹识别电极设置于同一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驱动芯片,所述触控驱动芯片设置于所述平面显示区与位于两侧的所述曲面显示区相连接的一侧;
所述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多列第一触控电极和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多列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触控单元还包括间隔排布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和第二触控信号线,每一列第一触控电极通过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与触控驱动芯片连接,每一列第二触控电极通过一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与触控驱动芯片连接;
所述指纹识别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多列第一指纹识别电极和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多列第二指纹识别电极,所述指纹识别单元还包括间隔排布的多条第一指纹识别信号线和多条第二指纹识别信号线,每一列第一指纹识别电极通过一条第一指纹识别信号线与触控驱动芯片连接,每一列第二指纹识别电极通过一条第二指纹识别信号线与触控驱动芯片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所述第一指纹识别信号线和第二指纹识别信号线均设置于同一层,且在交叠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和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的其中之一通过设置于不同膜层的第一引线连接,所述第一指纹识别信号线与所述第二指纹识别信号线的其中之一通过与所述第一引线同层设置的第二引线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层包括:
第一绝缘层;
第二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之上;
所述触控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并被所述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引线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第二绝缘层的一侧或者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单元在所述曲面显示区内设有一容置区域,所述容置区域的开口朝向所述曲面显示区远离所述平面显示区的一侧,所述触控单元设置于所述容置区域内,并与所述触控单元保持一定间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容置区域相交的至少一列第一触控电极对应的第一触控信号线通过所述触控单元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之间的间隙,将设置于同一列且位于所述容置区域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容置区域远离所述触控驱动芯片一侧的至少一列第二触控电极以及与所述容置区域相交的至少一列第二电极对应的第二触控信号线通过所述触控单元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之间的间隙绕行至所述曲面显示区远离所述平面显示区的一侧,并延伸至与所述触控驱动芯片连接。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39141.5A CN112578935A (zh) | 2020-12-07 | 2020-12-07 |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
PCT/CN2020/139879 WO2022121002A1 (zh) | 2020-12-07 | 2020-12-28 |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39141.5A CN112578935A (zh) | 2020-12-07 | 2020-12-07 |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78935A true CN112578935A (zh) | 2021-03-30 |
Family
ID=75132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439141.5A Pending CN112578935A (zh) | 2020-12-07 | 2020-12-07 |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578935A (zh) |
WO (1) | WO2022121002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25635B (zh) * | 2021-07-14 | 2023-12-11 |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60014A (zh) * | 2015-11-30 | 2016-07-13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CN108089744A (zh) * | 2016-11-22 | 2018-05-29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具有平坦表面部和曲面部的弯曲显示装置 |
US20180210600A1 (en) * | 2017-01-24 | 2018-07-26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CN108550610A (zh) * | 2018-05-18 | 2018-09-1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其指纹识别方法、其程序解锁方法及显示装置 |
CN109981845A (zh) * | 2019-03-19 | 2019-07-05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指纹触控方法 |
US20200042125A1 (en) * | 2018-08-01 | 2020-02-06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CN111665991A (zh) * | 2020-06-16 | 2020-09-15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1752410A (zh) * | 2020-06-10 | 2020-10-09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88287B (zh) * | 2018-09-29 | 2022-09-13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
-
2020
- 2020-12-07 CN CN202011439141.5A patent/CN112578935A/zh active Pending
- 2020-12-28 WO PCT/CN2020/139879 patent/WO2022121002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60014A (zh) * | 2015-11-30 | 2016-07-13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CN108089744A (zh) * | 2016-11-22 | 2018-05-29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具有平坦表面部和曲面部的弯曲显示装置 |
US20180210600A1 (en) * | 2017-01-24 | 2018-07-26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CN108550610A (zh) * | 2018-05-18 | 2018-09-1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其指纹识别方法、其程序解锁方法及显示装置 |
US20200042125A1 (en) * | 2018-08-01 | 2020-02-06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CN109981845A (zh) * | 2019-03-19 | 2019-07-05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指纹触控方法 |
CN111752410A (zh) * | 2020-06-10 | 2020-10-09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
CN111665991A (zh) * | 2020-06-16 | 2020-09-15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25635B (zh) * | 2021-07-14 | 2023-12-11 |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2121002A1 (zh) | 2022-06-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714659B1 (ko) | 전자 기기 | |
US11087110B2 (en) |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n optical fingerprint sensor | |
US8936975B2 (en) | Touch panel, TFT-LCD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2405457B (zh) | 与oled结构集成的触摸激发传感器配置 | |
CN104635979B (zh) | 触摸面板 | |
US20200266246A1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06547405A (zh)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装置及制作方法 | |
CN101221959B (zh) | 薄膜晶体管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 |
US20180165494A1 (en) | Touch sensor capable of recognizing fingerprints, display device adopting the touch sens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adopting the touch sensor | |
CN111506187B (zh) | 显示装置和用于通过显示装置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法 | |
CN111722744B (zh) | 显示装置 | |
CN103262011A (zh) | 触摸面板及具备其的显示装置以及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 | |
CN108021282A (zh) | 具有力触摸功能的电子设备 | |
US10824283B2 (en) | Fingerprint recognizable touch scre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 |
CN110023891B (zh) | 压力触控结构、压力触控面板、显示装置 | |
US10977473B1 (en) |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with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function | |
CN109358770B (zh) |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
WO2023142504A1 (zh) |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1240523A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CN111752410B (zh) | 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 |
CN112578935A (zh) |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 |
US11783618B2 (en) | Fingerprint senso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ingerprint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fingerprint sensor | |
CN114281206A (zh) | 显示面板与移动终端 | |
US20210028267A1 (en) |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12306302A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30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