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72090A - 管路接头组件 - Google Patents

管路接头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72090A
CN112572090A CN201910928564.4A CN201910928564A CN112572090A CN 112572090 A CN112572090 A CN 112572090A CN 201910928564 A CN201910928564 A CN 201910928564A CN 112572090 A CN112572090 A CN 1125720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height
connecting piece
axial direction
join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2856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72090B (zh
Inventor
王美
李理
董军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2856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72090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71621 priority patent/WO2020143820A1/zh
Priority to EP20739140.0A priority patent/EP3901508B1/en
Priority to US17/312,933 priority patent/US11898665B2/en
Publication of CN112572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720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720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720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57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57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 B60H1/00571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of liquid ducts, e.g. for coolant liquids or refrigera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asket Seals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管路接头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密封件以及将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固定的紧固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第一端部以及凹设于所述第一端部以收容所述密封件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与所述第一端部对接的第二端部以及自所述第二端部向外凸出的凸台,所述凸台抵接所述密封件,所述密封件沿所述管路接头组件的轴向方向的高度H等于或者略小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h。

Description

管路接头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管路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路接头组件。
背景技术
CO2作为新型冷媒应用于汽车空调上,由于CO2冷媒的跨临界循环,其工作压力比传统冷媒R134a工作压力高10倍左右。其管路的连接和密封面临挑战。
相关管路连接结构中,公头和母头配合时,母头凸台全部插入公头凹槽内,导致公头与母头之间配合面较多,相互之间作用力较大。在组装或拆分所述公头与母头时,需要克服公头与母头之间较大的摩擦力才能组装或拆分开公头与母头,如此施工人员操作起来较为不便。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管路接头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且不易卡死的管路接头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路接头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密封件以及将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固定的紧固件,所述密封件为石墨垫片,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端部以及设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一凹槽,所述密封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以及自所述第二端部向外凸出的凸台,所述凸台抵接所述密封件,其中所述密封件沿所述管路接头组件的轴向方向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或者所述密封件沿所述管路接头组件的轴向方向的高度略小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
作为本申请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凸台沿所述轴向方向延伸的高度与所述密封件的高度之和大于第一凹槽的深度。
作为本申请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凸台的高度与所述密封件的高度之和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凸台的高度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之和。
作为本申请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端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的的第一端面、凹设于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槽底壁,所述第一凹槽轴向贯穿所述第一端面,所述凸台包括朝向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的第二端面,所述密封件抵接于所述槽底壁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
作为本申请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端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的的第一端面、凹设于所述第一端部的本体凹槽、自所述本体凹槽的部分槽底壁凸出延伸的接头部、承载于所述第一端面的环形部件以及形成于所述环形部件与所述接头部之间的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与所述本体凹槽轴向连通形成收容所述密封件的所述第一凹槽。
作为本申请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本体凹槽沿轴向方向的投影全部落入所述环形部件沿轴向方向的投影内。
作为本申请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端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的第一端面、凹设于所述第一端部的本体凹槽、自所述本体凹槽的部分槽底壁凸出延伸的接头部以及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本体凹槽内的环形部件,所述环形部件、所述本体凹槽的底壁、所述接头部之间形成收容所述密封件的所述第一凹槽。
作为本申请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环形部件沿轴向方向的投影全部落入所述本体凹槽沿轴向方向的投影内。
作为本申请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端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的第一端面、凸出延伸于所述第一端部的接头部以及套置于所述接头部外周的环形部件,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环形部件、所述接头部以及所述第一端面之间。
作为本申请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密封件沿所述管路接头组件的轴向方向的高度在0.6h至h之间。
本申请的管路接头组件通过在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深度为h的第一凹槽,所述凸台抵压密封件于第一凹槽内,所述密封件与凹槽深度h相等或者略小于所述凹槽深度h,从而减少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配合面,改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卡死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的管路接头组件的立体示意图,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未相对固定;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的管路接头组件立体示意图,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对固定且达成密封;图3是本申请图1中管路接头组件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管路接头组件进一步分解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沿图1中A-A线轴向剖开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沿图2中B-B线轴向剖开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密封件被压缩至轴向高度H等于第一凹槽的深度h。
图7为图2中B-B线轴向剖开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密封件被压缩至轴向高度H小于第一凹槽的深度h。
图8是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的管路接头组件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是图8管路接头组件进一步分解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0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管路接头组件的剖面示意图,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对固定且达成密封。
图11是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的管路接头组件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管路接头组件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管路接头组件的进一步分解示意图;
图14为图11中管路接头组件的剖面示意图,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对固定且达成密封;
图15是本申请第四实施方式的管路接头组件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6是图15进一步分解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第四实施方式的管路接头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图1至图6所示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管路接头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1、第二连接件2、密封件3以及将所述第一连接件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相对固定的紧固件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紧固件4为螺栓以及配合锁紧螺栓的螺帽(未图示)。所述密封件3为石墨垫片。
所述第一连接件1设有第一端部11、凹设于所述第一端部11以收容所述密封件3的第一凹槽12、自第一端部11向外凸出延伸超出所述第一端部11的接头部13以及沿所述轴向方向贯穿所述第一连接件1的第一通道10,所述第一通道10轴向贯穿所述接头部13。所述第一凹槽12环设于所述接头部13外周。所述第一端部11包括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件2设置的的第一端面111,所述第一凹槽12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凹槽2内的槽底壁121,所述第一凹槽12轴向贯穿所述第一端面111。所述密封件3沿轴向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一端面111沿所述轴向方向的投影重叠,或者所述密封件3沿轴向方向的投影落入所述第一端面111所在平面内。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部11仅设置有且仅有一个所述第一凹槽(12)。
请结合图1、图3及图5所示,当所述第一连接件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处于自由状态,即未通过所述紧固件4相对固定时,所述密封件3沿所述第一通道10的轴向方向的原始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凹槽12的深度h,所述第一凹槽12沿所述第一通道10的径向方向的径向深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密封件3的径向厚度。
所述第二连接件2设有与所述第一端部11对接的第二端部21、自所述第二端部21向外凸出的凸台22、收容所述接头部13的第二接管部23以及轴向贯穿所述第二连接件2的第二通道20,所述第二通道20轴向贯穿所述第二接管部2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端部21仅设置有且仅有一个所述凸台22。可选的,所述第二通道20的内径与所述第一通道10的内径大致相等。所述接头部13的径向外径等于或者小于所述第二接管部23的径向内径,如此设置,以更好的达成第一连接件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之间的管接密封。
所述凸台22环设于所述第二接管部23的外周。所述凸台22的断面形状与所述密封件3的断面形状一致,换言之,凸台22与密封件3接触的一端的形状和密封件3与凸台22接触的一端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凸台22包括朝向所述第一连接件1设置的第二端面221,所述密封件3抵接于所述槽底壁121和所述第二端面221之间。如此设置,能够确保所述凸台22稳定抵压收容在所述第一凹槽12内的密封件3,并确保所述密封件3被压缩至全部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12内,从而避免石墨垫片被压溃掉出而产生的隐患。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之间仅通过一个凸台22与一个第一凹槽12相互卡持配合达成固定,减少了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之间的配合面,改善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卡死的问题。
请结合图2、图6及图7所示,当所述第一连接件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通过所述紧固件4相对固定并达成密封时,请结合图6所示,所述第一通道10与所述第二通道20直接连通。所述密封件3沿所述轴向方向被所述凸台22抵压,所述密封件3的高度H等于所述第一凹槽12的深度h,可选的,经过压缩后的所述密封件3为密度大于1.8g/cm3的石墨垫片。当然,请参图7所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通过凸台22将所述密封件3进一步压缩至所述密封件3的高度H略小于所述第一凹槽12的深度h。可选的,所述密封件3的高度H范围在0.6h至h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提供密度在1.4~1.6g/cm3之间,具有原始高度的石墨垫片,将石墨垫片安装至所述第一凹槽12内,此时石墨垫片沿轴向方向的原始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凹槽12的轴向深度h(参图1及图5所示)通过凸台22沿轴向向下挤压所述石墨垫片,使得挤压后的石墨垫片成为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12内的所述密封件3,此时所述密封件3的高度H等于所述第一凹槽12的深度h。当进一步挤压所述石墨垫片使得所述密封件3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凹槽12的深度h,此两种情况都可达成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之间的相对密封。
将密度在1.4~1.6g/cm3之间的原始石墨垫片压缩为密度大于1.8g/cm3的石墨垫片时,此时的密封件3在所述第一连接件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之间能够达成较好的密封效果。同时,因为仅通过所述凸台22与所述第一凹槽12以及所述接头部12分别相互抵接匹配,仅产生两个配合面,从而降低所述第一连接件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因配合面较多而产生的组装和拆分卡死隐患。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石墨垫片的原始高度也可以为略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h,根据石墨垫片的密度不同,通过凸台22挤压石墨垫片可达成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之间的密封效果。
请参图8至图10所示为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的管路接头组件,本实施方式中的管路接头组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管路接头组件绝大部分结构相同,故在此不在赘述共同点。本实施方式管路接头组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第一端部11'包括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件2'设置的的第一端面111'、凹设于所述第一端部11'的本体凹槽110'、自所述本体凹槽110'的部分槽底壁凸出延伸的接头部13'、承载于所述第一端面111'的环形部件5'以及形成于所述环形部件5'与所述接头部13'之间的收容空间50',所述收容空间50'与所述本体凹槽110'轴向连通形成收容所述密封件3'的所述第一凹槽12'。所述密封件3'高度为H',所述第一凹槽12'深度为h',所述本体凹槽110'深度为n,所述密封件的高度H'等于所述第一凹槽12'的深度h'。所述密封件3'限定为收容于所述本体凹槽110'内的第一部分31'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50'内的第二部分32',所述环形部件5'沿所述轴向方向的高度不小于所述密封件3'的高度H'与所述本体凹槽120'的深度n之差,所述环形部件5'的内径不小于所述第一凹槽12'的外径。所述环形部件5'为金属环。所述本体凹槽110'沿轴向方向的投影全部落入所述环形部件5'沿轴向方向的投影内。如此设置,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优化的所述管路接头组件,当所述第一连接件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在通过所述紧固件4'慢慢达成固定密封的过程中,所述环形部件5'能够降低所述密封件3'被挤出的风险,从而进一步降低作为密封件3'的石墨垫片被压溃掉出残渣而产生的隐患。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部11'仅设置有且仅有一个所述第一凹槽12',所述第二端部21'仅设置有且仅有一个所述凸台22',所述第一连接件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之间仅通过一个凸台22'与一个第一凹槽12'相互卡持配合达成固定,减少了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之间的配合面,改善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卡死的问题。
请参图11至图14所示为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的管路接头组件,本实施方式中的管路接头组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管路接头组件绝大部分结构相同,故在此不在赘述共同点。本实施方式管路接头组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端部11”包括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件2”设置的第一端面111”、凹设于所述第一端部11”的本体凹槽110”、自所述本体凹槽110”的部分槽底壁121”凸出延伸的接头部13”以及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本体凹槽110”内的环形部件5”,所述环形部件5”、所述接头部13”以及所述本体凹槽110”的部分槽底壁121”之间形成收容所述密封件3”的所述第一凹槽12”。所述环形部件5”沿所述轴向方向的高度不低于所述密封件3”的高度H”,所述环形部件5”的外径不大于所述第一凹槽12”的外径。所述本体凹槽110”沿所述第一通道10”的径向深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环形部件5”的径向厚度与所述密封件3”的径向厚度之和。所述环形部件5”沿轴向方向的投影全部落入所述本体凹槽110”沿轴向方向的投影内。如此设置,以使得所述本体凹槽110”能够将所述密封件3”及至少部分环形部件5”收容在内,通过环形部件5”的设置,不但降低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装配卡死的隐患,还能降低石墨垫片被压溃掉出的风险。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部11”仅设置有且仅有一个所述第一凹槽12”,所述第二端部21”仅设置有且仅有一个所述凸台22”,所述第一连接件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之间仅通过一个凸台22”与一个第一凹槽12”相互卡持配合达成固定,减少了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之间的配合面,改善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卡死的问题。
请参图15至图17所示为本申请第四实施方式的管路接头组件,本实施方式中的管路接头组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管路接头组件绝大部分结构相同,但是区别在于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配合连接处。所述管路接头组件还包括密封件3”'、将所述第一连接件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相对固定的紧固件4”'以及套置于所述密封件3”'外周的环形部件5”'。
所述第一连接件1”'设有第一端部11”'以及自所述第一端部11”'向外凸出的接头部13”',所述第一端部11”'包括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件2”'设置的第一端面111”',但第一端部11”'未自第一端面11”'凹陷形成凹槽;所述环形部件5”'环设于所述接头部13”'外周。所述环形部件5”'、所述接头部13”'外壁以及所述第一端面11”'之间形成类似前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所述第一凹槽12”',所述密封件3”'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12”'内。所述环形部件5”'沿所述轴向方向的高度不低于所述密封件3”'的高度H”'。
所述第二连接件2”'设有与所述第一端部11”'对接的第二端部21”'、自所述第二端部21”'向内凹陷而成的第二接管部23”'、第二凹槽24”'以及轴向凸伸将所述第二接管部23”'与所述第二凹槽24”'分隔的凸台22”'。当所述第一连接件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未相对固定时,所述密封件3”'沿所述轴向方向的高度H”'等于所述环形部件5'的高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件3”'沿所述轴向方向的高度H”'也可大于或者小于所述环形部件5'的高度。可选的,此时,所述密封件3为密度在1.4~1.6g/cm3之间的石墨垫片。
当所述第一连接件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通过所述紧固件4”'相对固定达成密封时,所述凸台22”'抵压所述密封件3”'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12”'内,所述密封件3”'沿所述轴向方向高度等于所述环形部件5”'的高度。可选的,此时,所述密封件3”'为密度大于1.8g/cm3的石墨垫片。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台22”'也可进一步抵压所述密封件3”',直至所述密封件3”'沿所述轴向方向的高度小于所述环形部件5”'的高度,此时,所述环形部件5”'的上端部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24”'内。
在上述所有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件3、3'、3”、3”'被压缩变形产生的高度差范围在0.15至0.45的原始高度之间,如此设置,可在密封件3、3'、3”、3”'达成最佳密封效果时,保证第一连接件1、1'、1”、1”'与第二连接件2、2'、2”、2”'不会相互卡死。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管路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1)、第二连接件(2)、密封件(3)以及将所述第一连接件(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相对固定的紧固件(4),所述密封件(3)为石墨垫片,所述第一连接件(1)包括第一端部(11)以及设于所述第一端部(11)的第一凹槽(12),所述密封件(3)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12),所述第二连接件(2)包括与所述第一端部(11)相对的第二端部(21)以及自所述第二端部(21)向外凸出的凸台(22),所述凸台(22)抵接所述密封件(3),其中所述密封件(3)沿所述管路接头组件的轴向方向的高度(H)等于所述第一凹槽(12)的深度(h),或者所述密封件(3)沿所述管路接头组件的轴向方向的高度(H)略小于所述第一凹槽(12)的深度(h)。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22)沿所述轴向方向延伸的高度(M)与所述密封件(3)的高度之和大于第一凹槽(12)的深度(h)。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22)的高度(M)与所述密封件(3)的高度(H)之和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凸台(22)的高度(M)与所述第一凹槽(12)的深度(h)之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11)包括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件(2)设置的的第一端面(111)、凹设于所述第一端部(11)的所述第一凹槽(12),所述第一凹槽(12)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2)内的槽底壁(121),所述第一凹槽(12)轴向贯穿所述第一端面(111),所述凸台(22)包括朝向所述第一连接件(1)设置的第二端面(221),所述密封件(3)抵接于所述槽底壁(121)和所述第二端面(221)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11')包括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件(2')设置的的第一端面(111')、凹设于所述第一端部(11)的本体凹槽(110')、自所述本体凹槽(110')的部分槽底壁凸出延伸的接头部(13')、承载于所述第一端面(111')的环形部件(5')以及形成于所述环形部件(5')与所述接头部(13')之间的收容空间(50'),所述收容空间(50')与所述本体凹槽(110')轴向连通形成收容所述密封件(3)的所述第一凹槽(1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路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凹槽(110')沿轴向方向的投影全部落入所述环形部件(5')沿轴向方向的投影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11”)包括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件(2”)设置的第一端面(111”)、凹设于所述第一端部(11”)的本体凹槽(110”)、自所述本体凹槽(110”)的部分槽底壁凸出延伸的接头部(13”)以及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本体凹槽(110”)内的环形部件(5”),所述环形部件(5”)、所述本体凹槽(110”)的底壁、所述接头部(13”)之间形成收容所述密封件(3”)的所述第一凹槽(1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路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部件(5”)沿轴向方向的投影全部落入所述本体凹槽(110”)沿轴向方向的投影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11”')包括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件(2”')设置的第一端面(111”')、凸出延伸于所述第一端部(11”')的接头部(13”')以及套置于所述接头部(13”')外周的环形部件(5”'),所述第一凹槽(12”')位于所述环形部件(5”')、所述接头部(13”')以及所述第一端面(111”')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3)沿所述管路接头组件的轴向方向的高度(H)在0.6h至h之间。
CN201910928564.4A 2019-01-11 2019-09-28 管路接头组件 Active CN1125720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8564.4A CN112572090B (zh) 2019-09-28 2019-09-28 管路接头组件
PCT/CN2020/071621 WO2020143820A1 (zh) 2019-01-11 2020-01-12 管路连接装置及管路转接组件
EP20739140.0A EP3901508B1 (en) 2019-01-11 2020-01-12 Pipeline connection device and pipeline adapting assembly
US17/312,933 US11898665B2 (en) 2019-01-11 2020-01-12 Pipeline connection device and pipeline adapting assembl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8564.4A CN112572090B (zh) 2019-09-28 2019-09-28 管路接头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72090A true CN112572090A (zh) 2021-03-30
CN112572090B CN112572090B (zh) 2023-11-21

Family

ID=75110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28564.4A Active CN112572090B (zh) 2019-01-11 2019-09-28 管路接头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7209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59939A1 (zh) * 2022-02-24 2023-08-31 上海众源燃油分配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二氧化碳空调热泵系统管路连接法兰密封组件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87606A1 (fr) * 1984-11-28 1986-07-16 Le Carbone Lorraine Joint d'étanchéité pour assemblage à faces planes et son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KR100737163B1 (ko) * 2006-04-20 2007-07-06 주식회사 두원공조 차량용 냉동사이클 시스템의 배관 플랜지 연결구조
US20070236008A1 (en) * 2006-04-05 2007-10-11 Jong Chul Kim Pipe connecting structure
CN202327096U (zh) * 2011-12-08 2012-07-11 株洲博尔密封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与膨胀石墨组合的超高温高压密封垫圈
CN207555045U (zh) * 2017-08-31 2018-06-29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管路转接装置及汽车空调系统
CN208185693U (zh) * 2017-08-31 2018-12-04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管路接头及热泵系统
CN109519621A (zh) * 2017-09-19 2019-03-26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用于流体密封地连接管路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87606A1 (fr) * 1984-11-28 1986-07-16 Le Carbone Lorraine Joint d'étanchéité pour assemblage à faces planes et son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US20070236008A1 (en) * 2006-04-05 2007-10-11 Jong Chul Kim Pipe connecting structure
KR100737163B1 (ko) * 2006-04-20 2007-07-06 주식회사 두원공조 차량용 냉동사이클 시스템의 배관 플랜지 연결구조
CN202327096U (zh) * 2011-12-08 2012-07-11 株洲博尔密封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与膨胀石墨组合的超高温高压密封垫圈
CN207555045U (zh) * 2017-08-31 2018-06-29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管路转接装置及汽车空调系统
CN208185693U (zh) * 2017-08-31 2018-12-04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管路接头及热泵系统
CN109519621A (zh) * 2017-09-19 2019-03-26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用于流体密封地连接管路的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59939A1 (zh) * 2022-02-24 2023-08-31 上海众源燃油分配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二氧化碳空调热泵系统管路连接法兰密封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72090B (zh) 202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17117B1 (en) Through wall connector for a reservoir
US20190003626A1 (en) Quick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use
CN112572090A (zh) 管路接头组件
JPS6115095A (ja) タンクと管寄せ板との結合装置
CN110715128B (zh) 管路连接结构
WO2020143820A1 (zh) 管路连接装置及管路转接组件
CN214618290U (zh) 用于液压式高压快插接头的压帽
CN112576829A (zh) 管路接头组件
CN210266292U (zh) 一种微管接头
CN207777849U (zh) 一种高密封性气动快插接头
CN217539997U (zh) 一种二氧化碳空调热泵系统管路连接法兰密封组件
CN211144753U (zh) 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压缩机
CN104729185A (zh) 冰箱
CN218334459U (zh) 装饰盖扣合互锁结构及装饰盖
CN110715127B (zh) 管路连接结构
CN213299121U (zh) 一种不锈钢或铜摩擦焊接活接头
CN206158967U (zh) 隔膜增压泵及净水器
CN215950672U (zh) 一种管道连接器
CN214839141U (zh) 应用于高压系统的快插接头
CN218099802U (zh) 一种vr一体机内罩与外壳装配结构
CN220963776U (zh) 一种针管和探针连接器
CN216850482U (zh) 沉板式设备连接器母座
CN210240818U (zh) 连接组件及用于对其进行压接固定的压接装置
CN212878950U (zh) 一种咖啡机冲泡单元的液体管路对接结构及活塞
CN218719547U (zh) 用于管路的拆装便捷的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