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58306A - 颈戴式设备和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颈戴式设备和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58306A
CN112558306A CN202011539858.7A CN202011539858A CN112558306A CN 112558306 A CN112558306 A CN 112558306A CN 202011539858 A CN202011539858 A CN 202011539858A CN 112558306 A CN112558306 A CN 1125583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ck
head
housing
data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398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58306B (zh
Inventor
杨玉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3985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583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58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583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583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583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6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027/0178Eyeglass ty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颈戴式设备和可穿戴设备,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颈戴式设备中,主体壳体呈非闭合环形结构;电池设置在主体壳体内,电池用于为颈戴式设备的正常工作提供电能;主板设置在主体壳体内,与电池电连接;耳机与主板通讯连接;其中,颈戴式设备用于与头戴式设备电连接,电池用于为头戴式设备的正常工作提供电能,主板用于接收头戴式设备输出的数据,并将数据处理后输入至头戴式设备。该颈戴式设备可以设置电池、主板,以便与颈戴式设备配套的头戴式设备可以不用多余地设置电池和主板。进而可以减轻了头戴式设备的重量。另外,该颈戴式设备设计了与主板通讯连接的耳机,可以使得颈戴式设备具有单独被使用的能力。

Description

颈戴式设备和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颈戴式设备和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和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可以给用户带来与现实场景相差无几的视觉感受,是当前热门的研究领域。为了使用户能够更好地体验VR和AR技术,VR和 AR通常使用头戴式设备进行显示。
由于头戴式设备带电池、处理器导致整体笨重,难以长时间佩戴,导致使用困难,加之整体重量都在头部,佩戴稳定性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颈戴式设备,包括:
主体壳体,呈非闭合环形结构;
电池,设置在主体壳体内,所述电池用于为所述颈戴式设备的正常工作提供电能;
主板,设置在所述主体壳体内,与所述电池电连接;以及
耳机,与所述主板通讯连接;
其中,所述颈戴式设备用于与头戴式设备电连接,所述电池用于为所述头戴式设备的正常工作提供电能,所述主板用于接收所述头戴式设备输出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处理后输入至所述头戴式设备。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头戴式设备和上述所述的颈戴式设备,所述颈戴式设备与头戴式设备电连接,所述电池为所述头戴式设备的正常工作提供电能,所述主板接收所述头戴式设备输出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处理后输入至所述头戴式设备。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颈戴式设备,该颈戴式设备可以设置电池、主板,以便与颈戴式设备配套的头戴式设备可以不用多余地设置电池和主板。进而可以减轻了头戴式设备的重量。另外,该颈戴式设备设计了与主板通讯连接的耳机,可以使得颈戴式设备具有单独被使用的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揭露了本申请图1所示施例中头戴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揭露了本申请图2所示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的爆炸分解示意图;
图4揭露了本申请图3所示实施例中壳体组件的爆炸分解示意图;
图5揭露了本申请图4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揭露了本申请图5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揭露了本申请图4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揭露了本申请图7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壳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揭露了本申请图4所示实施例中装饰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和图11分别揭露了本申请图3所示实施例中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揭露了本申请图2所示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揭露了本申请图3所示实施例中主机与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揭露了本申请图14所示实施例中视力调节眼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揭露了本申请图15所示实施例中眼镜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揭露了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颈戴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揭露了本申请图17所示实施例中颈戴式设备的爆炸分解示意图;
图19揭露了本申请图18所示实施例中主体的爆炸分解示意图;
图20揭露了本申请图19所示实施例中壳体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揭露了本申请图20所示实施例中壳体主体一个视角的截面示意图;
图22揭露了本申请图20所示实施例中壳体主体另一个视角的截面示意图;
图23揭露了本申请图19所示实施例中壳体盖的示意图;
图24揭露了本申请图19所示实施例中壳体主体和壳体盖扣合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揭露本申请图19所示实施例中主板、电池和信号输入装置电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揭露了本申请图19所示实施例中电池与壳体主体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揭露了本申请图19所示实施例中壳体盖和信号输入装置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揭露了本申请图19所示实施例中数据线、主板以及耳机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揭露了本申请图29所示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另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揭露了本申请图29所示实施例中颈戴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揭露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图31所示颈戴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文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可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
请参阅图1,图1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可穿戴设备100可包括头戴式设备200和与头戴式设备200电连接的颈戴式设备300。其中,头戴式设备200戴于用户头部。颈戴式设备300戴于用户颈部。颈戴式设备300作为头戴式设备200的外接主机,与头戴式设备200进行通讯。颈戴式设备300可负责头戴式设备200的数据处理以及头戴式设备200内部部分或全部电子元件的运行。当然,颈戴式设备300也可以为头戴式设备200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将可穿戴设备100的主机、电池等电子元件设置在颈戴式设备300中,可有助于头戴式设备200内部零件的减少,进而可减轻头戴式设备200的重量。
请参阅图2和图3,图2揭露了本申请图1所示施例中头戴式设备200的结构示意图,图3揭露了本申请图2所示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200的爆炸分解示意图。头戴式设备200可包括壳体组件10、与壳体组件10两相对端连接的支撑组件20以及收容于壳体组件10内的光机组件30、主板组件40、摄像组件 50和散热组件60。其中,壳体组件10和支撑组件20可构成一框架,以便于将头戴式设备200戴于用户头上,并在壳体组件10和支撑组件20处分担用户头部所承受的头戴式设备200的重量。
光机组件30、主板组件40、摄像组件50、散热组件60等可作为该头戴式设备200中主机的一部分。所以该壳体组件10是用于收容和保护主机,因此该壳体组件10又可称为主机壳体或保护壳体。壳体组件10与其所收容的主机可构成主机组件。头戴式设备200可以为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 眼镜、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眼镜等。本申请实施例中以AR眼镜为例进行描述。
在AR眼镜的示例中,头戴式设备200可被配置成通过信号连接将数据传递到外部处理设备例如颈戴式设备300并从外部处理设备例如颈戴式设备300接收数据,信号连接可以是有线连接、无线连接或其组合。
然而,在其他情形中,头戴式设备200可用作独立设备,即在头戴式设备200自身进行数据处理。信号连接可以被配置成承载任何种类的数据,诸如图像数据(例如,静止图像和/或完全运动视频,可包括2D和3D图像)、音频、多媒体、语音和/或任何其他类型的数据。外部处理设备可以是例如游戏控制台、个人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智能电话或其他类型的处理设备。信号连接可以是例如通用串行总线 (USB)连接、Wi-Fi连接、蓝牙或蓝牙低能量(BLE)连接、以太网连接、电缆连接、DSL连接、蜂窝连接(例如,3G、LTE/4G或5G)等或其组合。当然,外部处理设备也可以是颈戴式设备300。附加地,外部处理设备可以经由网络与一个或多个其他外部处理设备通信,网络可以是或可包括例如局域网 (LAN)、广域网(WAN)、内联网、城域网(MAN)、全球因特网或其组合。
头戴式设备200的壳体组件10可安装显示组件、光学器件、传感器和处理器等。在AR眼镜的示例中,显示组件被设计成,例如,通过将光投影到用户眼睛中,在用户对其现实世界环境的视图上覆盖图像。头戴式设备200还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并且还可包括电子电路系统以控制上述部件中的至少一些并且执行相关联的数据处理功能。电子电路系统可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
请参阅图3和图4,图4揭露了本申请图3所示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的爆炸分解示意图。该壳体组件10可包括第一壳体11、与第一壳体11扣合连接的第二壳体12、罩设于第一壳体11远离第二壳体12 一侧的面罩13、围设在第一壳体11未被面罩13罩设的外表面上的装饰件14以及设置在第二壳体12上的鼻托15。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文中的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另外,对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外壳”、“主机壳体”和“保护壳体”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第一壳体”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壳体”。
请参阅图4、图5和图6,图5揭露了本申请图4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的结构示意图,图6揭露了本申请图5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该第一壳体11的材质可为硬性材料。第一壳体11可包括第一壳体主体111、在第一壳体主体111一侧设置的安装框112以及与第一壳体主体111连接且设置在第一壳体主体111两侧及设置在安装框112两侧的连接臂113。
第一壳体主体111可为板状结构。第一壳体主体111远离第二壳体12的一侧罩设面罩13。第一壳体主体111朝向面罩13一侧的表面可为弧面或平面,当然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第一壳体主体111的中部开设有贯穿第一壳体主体111的第一通孔111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11的数量可为三个。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1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例如,第一通孔11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可以为两个,也可以为四个,在此不做限定。
第一壳体主体111在罩设面罩13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围框1112。围框1112可围设在第一通孔1111的周围。围框1112在第一壳体主体111的表面上围设的形状可为梯形,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圆形、正方形和多边形等,不再赘述。围框1112的设置可将第一壳体主体111罩设面罩13的一侧表面分割为三个区域,以与面罩13配合。在一实施例中,围框1112自第一壳体主体111的表面向远离第二壳体 12的一侧凸伸设置。可以理解地,围框1112与第一壳体主体111的表面形成一凹槽,所以围框1112也可以用凹槽替代,而凹槽自第一壳体主体111的表面向内凹陷设置。在一实施例中,围框1112也可以省略。
第一壳体主体111在第一通孔1111的两侧开设有贯穿第一壳体主体111的第二通孔1113。第二通孔 1113位于围框1112外。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113的数量可为两个,分别为第二通孔1113a, 1113b。第二通孔1113a,1113b分别位于第一通孔1111的两侧。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11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例如,第二通孔111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可以为三个,也可以为四个,不做限定。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113a或1113b可以省略。
第一壳体主体111在罩设面罩13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走线槽1114,以对电路走线例如柔性电路板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进行让位。第一走线槽1114与第二通孔1113相通,并分别向第一壳体主体111远离安装框112一侧的边缘处延伸设置。电路走线可从第一走线槽1114延伸至第二通孔 1113内。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走线槽1114自第一壳体主体111的表面向内凹陷设置。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走线槽1114的数量可为两个,例如第一走线槽1114a,1114b。第一走线槽1114a,1114b分别位于第一通孔1111的两侧。第一走线槽1114a与第二通孔1113a相通。第一走线槽1114b与第二通孔1113b相通。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走线槽1114可以省略。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走线槽1114a或1114b可以省略。
第一壳体主体111在第一通孔1111的两侧开设有贯穿第一壳体主体111的第三通孔1115。在一实施例中,第三通孔1115的数量可为两个,分别为第三通孔1115a,1115b。第三通孔1115a,1115b分别位于第一通孔1111的两侧,第三通孔1115a,1115b可对称设置。在一实施例中,第三通孔1115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不做限定。
对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通孔”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第一通孔”也可以被称为“第二通孔”。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113a设置在第一通孔1111和第三通孔1115a之间。第三通孔1115a设置在第一壳体主体111靠近连接臂113的位置处。第二通孔1113b设置在第一通孔1111和第三通孔1115b 之间。第三通孔1115b设置在第一壳体主体111靠近连接臂113的位置处。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文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5和图6,安装框112的数量可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安装框1121和第二安装框1122。第一安装框1121和第二安装框1122分别对称且间隔设置。第一安装框1121和第二安装框1122之间的间隙可对人体例如鼻梁进行让位,便于头戴式设备200的佩戴。安装框112例如第一安装框1121和第二安装框1122设置安装孔1125。光线可从面罩13透过,然后透过安装孔1125。可以理解地,安装框11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即第一安装框1121的安装框主体1123与第二安装框1122的安装框主体1123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请参阅图5和图6,连接臂113的数量可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连接臂1131和第二连接臂1132。第一连接臂1131位于第二通孔1113a远离第一通孔1111的一侧。第二连接臂1132位于第二通孔1113b远离第一通孔1111的一侧。
连接臂113例如第一连接臂1131和第二连接臂1132可包括与第一壳体主体111远离安装框112一侧的边缘连接的第一侧板1133、与第一侧板1133相对设置且与第一壳体主体111连接的第二侧板1134、连接第一侧板1133和第二侧板1134的第三侧板1135以及连接第一侧板1133和第二侧板1134且与第三侧板1135相对设置的连接筋1136。其中,第一侧板1133、第二侧板1134和第三侧板1135围设形成一侧有开口的容置通道1137。第一连接臂1131的容置通道1137的开口朝向远离第二连接臂1132的一侧设置,第二连接臂1132的容置通道1137的开口朝向远离第一连接臂1131的一侧设置。即第三侧板1135设置在第一侧板1133及第二侧板1134靠近第一壳体主体111的一侧。可以理解地,第三侧板1135也可设置在第一侧板1133及第二侧板1134远离第一壳体主体111的一侧,即第一连接臂1131的容置通道1137 的开口朝向靠近离第二连接臂1132的一侧设置,第二连接臂1132的容置通道1137的开口朝向靠近第一连接臂1131的一侧设置。对于容置通道1137的开口朝向也可不做限定。
对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侧板”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第一侧板”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侧板”。
第一壳体主体111的边缘与第一侧板1133、第二侧板1134、第三侧板1135围设形成散热通道 1138。连接筋1136设置在第一侧板1133和第二侧板1134远离第一壳体主体111的一端,并分别与第一侧板1133和第二侧板1134连接。第一侧板1133、第二侧板1134和第三侧板1135在远离第一壳体主体 111的一端与连接筋1136围设形成穿孔1139。穿孔1139与容置通道1137相通。
第一侧板1133远离第二侧板1134的一侧设置有与容置通道1137连通的第二走线槽1140,以对电路走线例如FPC让位。第二走线槽1140可与第一走线槽1114连通。以便电路走线从容置通道1137伸出并通过第二走线槽1140、第一走线槽1114以及第二通孔1113伸入壳体组件10内部。例如,第一连接臂 1131的第二走线槽1140可与第一走线槽1114a连通。以便电路走线从第一连接臂1131的容置通道1137 伸出并通过第二走线槽1140、第一走线槽1114a以及第二通孔1113a进入壳体组件10内部。例如,第二连接臂1132的第二走线槽1140可与第一走线槽1114b连通。以便电路走线从第二连接臂1132的容置通道1137伸出并通过第二走线槽1140、第一走线槽1114b以及第二通孔1113b进入壳体组件10内部。可以理解地,第一连接臂1131的第二走线槽1140和第二连接臂1132的第二走线槽1140可与同一条第一走线槽1114连通,以便从第一连接臂1131的容置通道1137伸出的电路走线及从第二连接臂1132的容置通道1137伸出的电路走线通过同一个第二通孔1113进入壳体组件10内部。
第一侧板1133远离第二侧板1134的一侧设置凹位1141,以对第二壳体12让位。凹位1141可为凹槽状。凹位1141向第一壳体主体111一侧延伸设置。第一侧板1133在凹位1141内设置连接孔1142,以便对第二壳体12进行固定。
第一侧板1133在设置连接筋1136的一端开设有贯穿第一侧板1133的枢接孔1143,以便连接臂113 与支撑组件20枢接,以便第一壳体11与支撑组件20连接。枢接孔1143与容置通道1137连通。可以理解地,枢接孔1143也可以设置在第二侧板1134上。
第三侧板1135在容置通道1137内可设置有安装座1144,以便与支撑组件20连接。在连接臂113的延伸方向上,第三侧板1135较第一侧板1133及第二侧板1134的长度短,使得穿孔1139向第一壳体主体 111一侧延伸。以便支撑组件20弯折。
连接筋1136用于强化第一侧板1133和第二侧板1134的固定连接。连接筋1136还可用于对支撑组件 20的转动进行限位。例如,第一连接臂1131上的连接筋1136在一定旋转角内避免支撑组件20向远离第二连接臂1132一侧运动。例如,第二连接臂1132上的连接筋1136在一定旋转角内避免支撑组件20向远离第一连接臂1131一侧运动。
第二壳体12用于与第一壳体11扣合形成容纳空间,以便收容主机例如光机组件30、主板组件40、摄像组件50、散热组件60等。请参阅图7和图8,图7揭露了本申请图4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2的结构示意图,图8揭露了本申请图7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2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壳体12的材质可为硬性材料,例如可与第一壳体11采用同样的材料制成。第二壳体12可包括第二壳体主体121、在第二壳体主体121一侧设置的装配框122以及与第二壳体主体121连接且设置在第二壳体主体121两侧及设置在装配框122两侧的装配臂123。
第二壳体主体121可为板状结构。第二壳体主体121与第一壳体11例如第一壳体主体111相对设置。第二壳体主体121的中部设置有贯穿第二壳体主体121的第一通孔1211。第一通孔1211与容纳空间相连通。
第二壳体主体121在第一通孔1211的两侧开设有贯穿第二壳体主体121的第二通孔1212。第二通孔 1212与容纳空间相连通。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212的数量可为两个,分别为第二通孔1212a, 1212b。第二通孔1212a,1212b分别位于第一通孔1211的两侧。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21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例如,第二通孔121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可以为三个,也可以为四个,不做限定。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212a和1212b可以省略。
第二壳体主体121在四周边缘处设置侧壁1213。侧壁1213自第二壳体主体121的边缘向第一壳体11 例如第一壳体主体111一侧延伸设置,以便与第一壳体主体111的边缘抵接。第二壳体主体121在与装配框122连接的边缘未设置侧壁1213。也就是说,侧壁1213在第二壳体主体121与装配框122连接的边缘处断开。
在一实施例中,侧壁1213可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主体121远离装配框122一侧边缘的侧壁1213a、设置在第二壳体主体121靠近装配框122一侧边缘的侧壁1213b、连接侧壁1213a一端与侧壁1213b一端的侧壁1213c以及连接侧壁1213a另一端与侧壁1213b另一端的侧壁1213d。侧壁1213b在第二壳体主体 121与装配框122连接的边缘处断开。在一实施例中侧壁1213b可以省略。
侧壁1213例如侧壁1213a,1213b,1213d上开设有贯穿侧壁1213的散热孔1214。其中,侧壁1213c 上的散热孔1214与靠近第一连接臂1131处的散热通道1138连通。侧壁1213d上的散热孔1214与靠近第二连接臂1132处的散热通道1138连通。
侧壁1213a用于与第一壳体11例如第一壳体主体11远离安装框112一侧的边缘抵接。
侧壁1213a可用于与第一连接臂1131的第一侧板1133抵接,用于与第二连接臂1132的第一侧板 1133抵接。侧壁1213a的外表面与第一连接臂1131的第一侧板1133外表面以及与第二连接臂1132的第一侧板1133的外表面平齐。以提升可穿戴设备100的外观表现力。侧壁1213a上设置有第三走线槽 1215,用于连通第一走线槽1114和连接臂113的第二走线槽1140。
对于“第一走线槽”、“第二走线槽、“第三走线槽”和“走线槽”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第一走线槽”也可以被称为“第二走线槽”。
第三走线槽1215可为两个,分别为第三走线槽1215a和第三走线槽1215b。第三走线槽1215a用于连通第一走线槽1114a和第一连接臂1131的第二走线槽1140。第三走线槽1215b用于连通第一走线槽 1114b和第二连接臂1132的第二走线槽1140。在一实施例中,第三走线槽1215可以省略,第一走线槽 1114a和第一连接臂1131的第二走线槽1140连通,第一走线槽1114b和第二连接臂1132的第二走线槽 1140连通。
侧壁1213b上设置有贯穿侧壁1213b且与鼻托15配合的贯穿孔1216。
请参阅图7和图8,装配框122用于与第一壳体11例如安装框112扣合连接,以安装光机组件30。装配框12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装配框1221和第二装配框1222。第一装配框1221和第二装配框 1222分别对称且间隔设置。第一装配框1221和第二装配框1222之间的间隙可对人体例如鼻梁进行让位,便于可穿戴设备100的佩戴。
装配框122例如第一装配框1221和第二装配框1222自第二壳体主体121的边缘向一侧延伸设置。装配框122例如第一装配框1221和第二装配框1222向第一壳体11一侧弯折设置,以与安装框112抵接,并形成一棱角。便于安装光机组件30,也便于在装配框122远离第一壳体11一侧安装视力调节眼镜。
装配框122例如第一装配框1221和第二装配框1222设置与安装框112例如安装孔1125相对设置的装配孔1223。
在一实施例中,装配框122例如第一装配框1221和第二装配框1222在朝向第一壳体11的一侧设置有安装部1224。安装部1224位于装配框122例如第一装配框1221和第二装配框1222与第二壳体主体 121连接的边缘处。安装部1224可包括凹槽以及卡设在凹槽内的第一磁性件。凹槽可自装配框122例如第一装配框1221和第二装配框1222向内凹陷设置,也可以由自装配框122例如第一装配框1221和第二装配框1222向第一壳体11一侧凸伸设置的凸起围设而成。第一磁性件可为磁铁。第一磁性件可为多个。多个第一磁性件可并排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第一磁性件朝向第一壳体11一侧的磁极相异。在一实施例中,凹槽可以省略,第一磁性件可采用胶粘接、卡接固定、螺接固定等方式固定在装配框122例如第一装配框1221和第二装配框1222上。
请参阅图7和图8,装配臂12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装配臂1231和第二装配臂1232。第一装配臂1231设置在第二壳体主体121靠近第一连接臂1131的一侧,并与第一连接臂1131连接固定。第二装配臂1232设置在第二壳体主体121靠近第二连接臂1132一侧,并与第二连接臂1132连接固定。
装配臂123例如第一装配臂1231和第二装配臂1232可包括嵌入连接臂113中凹位1141内的嵌入部 1233。嵌入部1233自侧壁1213a边缘延伸设置。即,嵌入部1233可为侧壁1213a的一部分,侧壁1213a 整体可呈月牙形,其外表面可呈流线型设置或平滑设置等,以增加产品外观的美观性。
在一实施例中,嵌入部1233上设置贯穿嵌入部1233的穿孔1234。以便在嵌入部1233置于凹位1141 内时,穿孔1234,1139相通,便于用螺钉依次穿过穿孔1234,1139,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固定在一起。在一实施例中嵌入部1233可不设置穿孔1139,可设置与穿孔1139配合的插接柱等结构,以便伸入穿孔1139内实现插接固定。可以理解地,装配臂123和连接臂113并不仅限于嵌入部1233与凹位 1141的配合关系,其他可以连接两者的结构即可。
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组装时,请参阅图4、图5和图7,第一壳体主体111和第二壳体主体 121扣合连接,安装框112和装配框122扣合连接。将第一装配臂1231的嵌入部1233嵌入第一连接臂 1131的凹位1141,将第二装配臂1232的嵌入部1233嵌入第二连接臂1132的凹位1141。利用螺钉依次穿过第一装配臂1231的穿孔1234和第一连接臂1131的穿孔1139,将第一装配臂1231与第一连接臂 1131连接固定。利用螺钉依次穿过第二装配臂1232的穿孔1234和第二连接臂1132的穿孔1139,将第一装配臂1231与第一连接臂1131连接固定。此时,侧壁1213c上的散热孔1214与第一连接臂1131形成散热通道1138相通。侧壁1213d上的散热孔1214与第二连接臂1132形成散热通道1138相通。
为了将头戴式设备200的尺寸尽量压缩,实现小型化、轻便化,更倾向于将该面罩13直接作为外观面,即,将面罩13罩设在第一壳体11远离第二壳体12的表面。请参阅图4,该面罩13可呈半透明状。该面罩13可包括左右对称的第一面罩部131、第二面罩部132以及位于第一面罩部131和第二面罩部132 中间的第三面罩部133。第一面罩部131、第二面罩部132以及第三面罩部133可为三个独立的个体,以对应于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壳体主体111被围框1112分割的三个区域以及安装框112例如第一安装框1121 和第二安装框1122。
第一面罩部131可贴附在第一壳体主体111中第二通孔1113a和第三通孔1115a所在区域的表面以及第一安装框1121远离第二壳体12一侧的表面上。
第二面罩部132可贴附在第一壳体主体111中第二通孔1113b和第三通孔1115b所在区域的表面以及第二安装框1122远离第二壳体12一侧的表面上。
第三面罩部133可贴附在第一壳体主体111位于围框1112内的表面。
可以理解地,面罩13也可以与第一壳体11间隔设置。对于“第一面罩部”、“第二面罩部、“第三面罩部”和“面罩部”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第一面罩部”也可以被称为“第二面罩部”。
该面罩13具有光学特性的透光性,至少在对应第一通孔1111例如第一通孔1111a,1111b处、第三通孔1115例如第三通孔1115a,1115b处以及安装孔1125处满足透光性能,以达到如下性能:
外部光线能够通过面罩13,而人眼不能依次透过该面罩13、第一通孔1111、第三通孔1115以及安装孔1125看到壳体组件10里面的物体。例如,通过对面罩13进行处理将其透光度下降,达到半透明效果,使得人眼依次透过该面罩13、第一通孔1111、第三通孔1115以及安装孔1125无法看到壳体组件10 里面的物体,但是壳体组件10内的摄像组件50可以透过面罩13看到外面,从而能够对外面的物体等进行成像。该面罩13的材料可包括塑胶或五金等。
当从该面罩13的正前方观察时,该面罩13的覆盖面积可等于该第一壳体主体111以及安装框112的覆盖面积。以提升外观表现力。可以理解地,第一面罩部131、第二面罩部132以及第三面罩部133可为一体结构,在一实施例中,面罩13可在对应于围框1112的位置设置有凹槽,以对围框1112让位。
在面罩13和第一壳体11组装时,请参阅图4,将第一面罩部131贴附在位于围框1112靠近第一连接臂1131一侧的区域,将第二面罩部132贴附在位于围框1112靠近第一连接臂1131一侧的区域,将第三面罩部133贴附在围框1112围设的区域内。第一面罩部131、第二面罩部132和第三面罩部133中任意相邻两个部分用围框1112间隔。围框1112与第一面罩部131、第二面罩部132和第三面罩部133表面平齐。
请参阅图9,其揭露了本申请图4所示实施例中装饰件14的结构示意图。装饰件14可用于对第一壳体11未被面罩13贴附的位置进行贴附,同时对面罩13的边缘以及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连接处的缝隙进行包裹,以提升头戴式设备200的外观表现力,以提升壳体组件10的整体强度。
装饰件14可采用硬质金属材质制作而成,可提高头戴式设备200的强度。装饰件14可包括第一装饰部141、第二装饰部142、第三装饰部143以及第四装饰部144。其中,第一装饰部141、第三装饰部 143、第二装饰部142以及第四装饰部144可依次连接形成闭环结构。
其中,第一装饰部141贴设在第一壳体主体111远离安装框112一侧的边缘,以覆盖第一壳体主体 111与第二壳体主体121的侧壁1213a抵接的缝隙以及连接臂1131例如第一连接臂1131、第二连接臂 1132的第一侧板1133远离第二侧板1134一侧的表面。即第一装饰部141可覆盖在枢接孔1143以及凹位 1141处,可对枢接孔1143内的枢接轴进行覆盖,可对置于凹位1141内的装配臂123进行覆盖。
第二装饰部142可贴设在安装框112的边缘上、第一连接臂1131中的第二侧板1134上以及第二连接臂1132中的第二侧板1134上。
第三装饰部143可设置在第一连接臂1131中容置通道1137的开口处,以用于覆盖第一连接臂1131 的容置通道1137。
第四装饰部144可设置在第二连接臂1132中容置通道1137的开口处,以用于覆盖第二连接臂1132 的容置通道1137。
由于连接臂113通过第一侧板1133以及第二侧板1134与第一壳体主体111的边缘连接,并形成散热通道1138,所以会出现连接不稳固的情况,而第一装饰部141、第二装饰部142以及第三装饰部143对连接臂113例如第一连接臂1131进行稳固,增强第一壳体主体111与连接臂113例如第一连接臂1131的强度。另外,第一装饰部141、第二装饰部142以及第四装饰部144对连接臂113例如第二连接臂1132 进行稳固,增强第一壳体主体111与连接臂113例如第二连接臂1132的强度。
装饰件14可围设在第一壳体11的外表面,以覆盖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连接的缝隙、第一壳体 11与支撑组件20连接的支撑部位以及连接臂113上设置的容置通道1137、第二走线槽1140,而且装饰件14的边缘与面罩13的表面平齐,提升了头戴式设备200的外观表现力。
请参阅图2和图7,鼻托15可设置第二壳体主体121的贯穿孔1216处,以支撑壳体组件10。以便于将可穿戴设备100戴于用户头上,并在鼻托15处分担用户头部所承受的头戴式设备200的重量。
请参阅图10和图11,分别揭露了本申请图3所示实施例中支撑组件20的结构示意图。支撑组件20 可包括两个支腿,分别为连接于连接臂113例如第一连接臂1131的第一支腿21和连接于连接臂113例如第二连接臂1132的第二支腿22。
支腿例如第一支腿21和第二支腿22可包括支腿主体211以及连接支腿主体211的枢接端2111和连接臂113的枢接关节212。其中,支腿主体211整体呈条形状结构,用于抵靠在耳朵与头部的之间,实现对头戴式设备200的重量分担。支腿主体211在远离枢接端2111的一端可设置电连接部2112,以与外部设备例如颈戴式设备300、电池、可用于图像处理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电脑进行连接。可实现利用外部设备例如颈戴式设备300为头戴式设备200处理需要的图像资源。可通过将电池、可用于图像处理的结构从头戴式设备200中去除,挪移到颈戴式设备300中,大大地减轻了头戴式设备200的重量,实现了头戴式设备200的小型化和轻型化。当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中,也可以将电池和用于图像处理的结构、模块、电路等集成在头戴式设备200中。
电连接部2112设置在支腿主体211的端部,可以减少外接数据线、导线对使用者在使用头戴式设备 200时的干扰。当然,电连接部2112也可以设置在支腿主体211的其他部位。在一实施例中,电连接部 2112可为USB、Type-C等接口端的一种,当然也可以为可将头戴式设备200与外部设备连接的连接结构,只要能实现头戴式设备200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即可。可以理解地,电连接部2112可设置在第一支腿 21和/或第二支腿22上。
支腿主体211内嵌设FPC2113。FPC2113一端可与支腿主体211内的电子元器件例如按键组件(也可以为触摸屏上的虚拟按键,也可以为起到按键作用相应的传感器)、扬声器组件、受话器、指示灯组件或其他传感器电连接,当然在设置有电连接部2112的支腿中,也可以与电连接部2112电连接。 FPC2113的另一端从枢接端2111伸出,与头戴式设备200的主机电连接。也就是说,支腿主体211内可设置电子元器件例如按键组件(也可以为触摸屏上的虚拟按键,也可以为起到按键作用相应的传感器)、扬声器组件、受话器、指示灯组件或其他传感器等。当然电子元器件例如按键组件(也可以为触摸屏上的虚拟按键,也可以为起到按键作用相应的传感器)、扬声器组件、指示灯组件或其他传感器等可设置在第一支腿21和/或第二支腿22。当然,为了减轻头戴式设备100的重量,电子元器件例如按键组件(也可以为触摸屏上的虚拟按键,也可以为起到按键作用相应的传感器)、扬声器组件、受话器、指示灯组件或其他传感器等元件中的部分或全部可以挪移到颈戴式设备300内。
请一并参阅图11和图12,图12揭露了本申请图2所示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2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FPC2113伸出支腿主体211的一端,可通过容置通道1137、第二走线槽1140、第三走线槽1215、第一走线槽1114和第二通孔1113进入壳体组件10内部。例如,第一支腿21中FPC2113伸出支腿主体211 的一端,可通过第一连接臂1131的容置通道1137、第二走线槽1140、第三走线槽1215a、第一走线槽 1114a和第二通孔1113a进入壳体组件10内部。例如,第二支腿22中FPC2113伸出支腿主体211的一端,可通过第二连接臂1132的容置通道1137、第二走线槽1140、第三走线槽1215b、第一走线槽1114b 和第二通孔1113b进入壳体组件10内部。
支腿主体211上可设置有与支腿主体211中扬声器组件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出音孔2114。其中,第一支腿21中的出音孔2114朝向第二支腿22一侧设置。第二支腿22中的出音孔2114朝向第一支腿21一侧设置。在用户佩戴头戴式设备200时,出音孔2114靠近用户耳朵处,可以使用户方便听到设置在头戴式设备200内的扬声器组件播放的声音。在一实施例中,在将扬声器组件从支腿主体211中挪移走时,出音孔2114可以省略。在一实施例中,出音孔2114也可以相对于受话器的位置设置,以便用户的声音通过出音孔2114被受话器感测。
枢接关节212用于实现支腿主体211相对于连接臂113例如第一连接臂1131和第二连接臂1132转动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地范围内,枢接关节212可包括安装在连接臂113中安装座1144上的第一关节(图未示),安装在支腿主体211枢接端2111处的第二关节(图未示)以及可从连接臂113中枢接孔1143伸入容置通道1137中以连接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的枢接轴(图未示)。
通过枢接关节212中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的相对转动,可实现支腿的转动。而在转动时,连接筋 1136对支腿例如第一支腿21和第二支腿22进行限位,使得支撑组件20可佩戴。而第三侧板1135较第一侧板1133及第二侧板1134的长度短,使得穿孔1139向第一壳体主体111一侧延伸,使得支腿可向远离连接筋1136一侧弯折以进行收纳。
请参阅图13,其揭露了本申请图3所示实施例中主机与支撑组件2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光机组件 30与装配框122的装配孔1223、安装框112的安装孔1125相对设置,以使光线依次透过安装孔1125、光机组件30、装配空1225,被人眼接收。
主板组件40可设置在光机组件30的上方,并与主板组件40电连接。
摄像组件50设置在光机组件30上。摄像组件50可与主板组件40电连接。摄像组件50可包括多个摄像头例如TOF(Time of flight,即飞行时间,简称TOF)摄像头、RGB摄像头、以及鱼眼摄像头。其中,摄像组件50例如TOF摄像头、RGB摄像头、以及鱼眼摄像头分别相对应于第一通孔1111、第三通孔1115设置。
该散热组件60设置在光机组件30上,并至少设置在主板组件40的两侧。散热组件60与主板组件 40电连接。散热组件60相对应于散热孔1214设置,用于对光机组件30、主板组件40、摄像组件50散热。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4,其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200的结构示意图。头戴式设备200可包括上述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支撑组件20、光机组件30、主板组件40、摄像组件50以及散热组件60。另外,还可包括视力调节眼镜70。视力调节眼镜70可安装在第二壳体12远离第一壳体11 的一侧。具体可安装在装配框122例如第一装配框1221和第二装配框1222的安装部1224处。
请参阅图15,其揭露了本申请图14所示实施例中视力调节眼镜70的结构示意图。视力调节眼镜70 可包括两个眼镜单元71。其中一个眼镜单元71与装配框122例如第一装配框1221的安装部1224连接固定。另一个眼镜单元71与装配框122例如第二装配框1222的安装部1224连接固定。
请参阅图15和图16,图16揭露了本申请图15所示实施例中眼镜单元71的结构示意图。眼镜单元 71可包括眼镜片711和形成在眼镜片711一侧且与安装部1224连接固定的眼镜框712。其中,眼镜框 712自眼镜片711的边缘向一侧弯折设置。由于上述实施例中记载了装配框122例如第一装配框1221和第二装配框1222向第一壳体11一侧弯折设置,以与安装框主体1123抵接,并形成一棱角,所以在用户佩戴头戴式设备200时,入射到人眼的光线不能垂直透过装配框122例如第一装配框1221和第二装配框 1222。进而视力调节眼镜70贴附在装配框122例如第一装配框1221和第二装配框1222上时,入射到人眼的光线也不能垂直透过眼镜片711。因此,将眼镜框712弯折设置,以使得头戴式设备200装配视力调节眼镜70时,入射到人眼的光线可垂直或趋近于垂直透过眼镜片711。
眼镜框712在其延伸方向上可并列排布多个可与安装部1224中的第一磁性件相吸的第二磁性件 7121。其中,第二磁性件7121均可为磁铁。相邻两个第二磁性件7121朝向安装部1224的一端的磁极相异。视力调节眼镜70采用分体式安装方式,充分利用了光学方案的形态特点,将头戴式设备200最小化、眼镜片711的轻薄化,同时不破坏头戴式设备200整机本身的外观完整性。在安装眼镜单元71时,受磁铁的吸斥力影响,眼镜单元71靠近安装部1224对应区域时,会自动贴合到第二壳体12上,无须额外的定位结构如插孔、卡扣甚至螺钉等结构。在摘取眼镜单元71时,直接掰取透明眼镜片711部位,在眼镜框712的第二磁性件7121和第二壳体12分离一小段距离后,即可完全取下。
可以理解地,视力调节眼镜70也可以为一个整体。例如两个眼镜单元71中眼镜片711利用同一个眼镜框712固定在一起。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保护眼镜片711,在一个眼镜单元71中,眼镜框712 可以设置在眼镜片711的周围。另外,多个第二磁性件7121的排布方式与多个第一磁性件的排布方式相匹配,排布方式可为矩阵排列,也可以杂乱无章的进行排列。
现有的可穿戴设备采用盒式分体机时,外接主机往往佩戴在用户的裤兜处,这样当用户身上没有可供外接主机“穿戴”之处时,导致该外接主机在用户身上佩戴时比较困难,同时,当外接主机佩戴在用户的裤兜处时,由于外接的主机与佩戴在眼睛上的头戴式设备距离较远,这样外接主机与头戴式设备之间的连线较长,这样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手臂的摆动,很容易出现线缆缠身或者线缆对用户造成干扰的现象,从而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体验。
请参阅图17和图18,图17揭露了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颈戴式设备300的结构示意图,图18揭露了本申请图17所示实施例中颈戴式设备300的爆炸分解示意图。颈戴式设备300作为外接主机可以佩戴在用户的颈部。解决了线缆缠身或者线缆对用户造成干扰的问题。
颈戴式设备300可包括佩戴在用户颈部且与头戴式设备100例如电连接部2112电连接的的主体80以及可佩戴在用户耳朵处且与主体80电连接的耳机90。
请参阅图18和图19,图19揭露了本申请图18所示实施例中主体80的爆炸分解示意图。主体80可以设置成环形结构,围绕用户颈部绕设一圈,或者,主体80只要能悬挂在用户颈部上即可。例如主体80 可以为非闭合的结构例如非闭合环形结构,佩戴时,将主体80撑开套入用户颈部上即可,卸下时,将主体80再次撑开从用户颈部上取下。
主体80可包括主体壳体81以及安装在主体壳体81上的主板82、电池83和信号输入装置84。其中,主板82可分别与电池83、信号输入装置84、头戴式设备100例如电连接部2112、耳机90电连接,以便于整个颈戴式设备300的正常运行,以便头戴式设备200的正常运行。信号输入装置84与主板82耦合连接。具体而言,主板82用于接收通过信号输入装置84输入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可穿戴设备100的工作状态。其中,可穿戴设备100的工作状态包括对头戴式设备200输出的数据进行处理、对头戴式设备200、耳机90进行控制等目的。
请参阅图19,主体壳体81可包括壳体主体811以及与壳体主体811扣合形成容置空腔810的壳体盖 812。
请参阅图19和图20,图20揭露了本申请图19所示实施例中壳体主体811的结构示意图。壳体主体 811呈非闭合环形结构,采用硬质材料制成,但可以具有弹性形变的能力,以使得可以将壳体主体811撑开套入用户颈部上即可,卸下时,将壳体主体811再次撑开从用户颈部上取下。壳体主体811可包括呈非闭合环形结构的第一侧壁8111、呈非闭合环形结构且与第一侧壁8111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8112、呈非闭合环形结构且连接第一侧壁8111和第二侧壁8112的第三侧壁8113、连接第一侧壁8111端部、第二侧壁端部8112和第三侧壁8113端部的端部侧壁8114以及设置在容置空腔810内并连接第一侧壁8111、第二侧壁8112和第三侧壁8113的支撑壁8115。其中支撑壁8115可将容置空腔810分割为多个容置空间。另外,支撑壁8115可以强化壳体主体811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20和图21,图21揭露了本申请图20所示实施例中壳体主体811一个视角的截面示意图。第一侧壁8111在容置空腔810的口部设置有让位槽8111a,以便与主体盖812配合。
第二侧壁8112设置有贯穿第二侧壁8112的第一连接孔8112a。第一连接孔8112a与容置空腔810连通,以便耳机90伸入容置空腔810内与主板82电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孔8112a与端部侧壁 8114、第一侧壁8111、第二侧壁8112及支撑壁8115围成容置空间连通。
第二侧壁8112在容置空腔810的口部设置有让位槽8112b,以便与主体盖812配合。
请参阅图20和图22,图22揭露了本申请图20所示实施例中壳体主体811另一个视角的截面示意图。端部侧壁8114在壳体主体811与壳体盖812扣合连接时,与壳体盖812扣合连接。
端部侧壁8114设置有第二连接孔8114a。第二连接孔8114a与容置空腔810连通,以便与头戴式设备200的电连接部2112连接的数据线91伸入容置空腔810内,与容置空腔810内的主板82电连接。
请参阅图23和图24,图23揭露了本申请图19所示实施例中壳体盖812的示意图,图24揭露了本申请图19所示实施例中壳体主体811和壳体盖812扣合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壳体盖812由柔性材料制成且可任意弯曲,大体呈长条形,其材料可与壳体主体811一致。壳体盖812与第三侧壁8113相对设置。壳体盖812可通过胶粘等方式黏附于壳体主体811的让位槽8111a,8112b。
壳体盖812在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设置让位孔8122,以便安装信号输入装置84。
请参阅图25,其揭露本申请图19所示实施例中主板82、电池83和信号输入装置84电连接的结构示意图。主板82朝向端口侧壁8114的位置设置有第一主板电连接部821,以便与耳机90电连接。第一主板电连接部821可为USB、Type-C等接口端或耳机接口端的一种。
主板82与壳体盖812的让位孔8122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主板电连接部822,以便与信号输入装置84电连接。
主板82远离端口侧壁8114的位置设置有第三主板电连接部823,以便与电池83电连接。
主板82与第二侧壁8112的第一连接孔8112a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第四主板电连接部824,以便与数据线91电连接。第一主板电连接部821可为USB、Type-C等接口端的一种。
对于“第一主板电连接部”、“第二主板电连接部、“第三主板电连接部”、“第四主板电连接部”和“主板电连接部”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第一主板电连接部””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主板电连接部”。
请参阅图25和图26,图26揭露了本申请图19所示实施例中电池83与壳体主体811装配的结构示意图。电池83可为多个,可通过串联和/或串联实现电池之间的电连接。每一个电池83单独固定在一个容置空间内。即主板82和多个电池83分别单独地布置在一个容置空间内。电池83之间、电池83与第三主板电连接部823之间均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8231电连接。柔性电路板8231穿设在各个容置空间,并与主板82焊接,当然也可以采用插接结构插接。
请参阅图25和图27,图27揭露了本申请图19所示实施例中壳体盖812和信号输入装置84连接的结构示意图。信号输入装置84可安装在主体盖812的让位孔8122处,以便用户对信号输入装置84进行使用。信号输入装置84可与主板82的第二主板电连接部822电连接。在一实施例中,信号输入装置84 可与主板82的第二主板电连接部822插接或焊接。
信号输入装置84可以包括触控显示屏(也可被称为显示模组)、操作键、触发传感器等中的一种或多种,详细结构以及信号输入方式如下。
其中,可选地,信号输入装置84可以为触控显示屏,信号输入装置84输入的控制指令可以为触控显示屏接收到的触控操作,包括滑动、点击以及长按中的至少一种。用户可通过触控显示屏滑动来输入控制指令。用户可通过点击或者长按触控显示屏上的图表或者特定位置来进行控制指令的输入过程。
在一实施例中,信号输入装置84可以为操作键,控制指令还可以为操作键的触发指令,其中,操作键可以是单独的按键,也可以是其他功能按键,譬如电源键、音量键等的复用,根据不同的按键触发方式定义为主板82接收的不同控制指令,进而主板82可以实现对可穿戴设备100进行不同的信号控制。
进一步地,信号输入装置84可以为触发传感器,其中,触发传感器可以为接近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等,触发传感器采集颈戴式设备300的周边信号,并通过主板82控制可穿戴设备 100,类似通过触控显示屏以及操作键的控制方式;还可以为本实施方式中的通过触发传感器自行检测环境信号,自动控制可穿戴设备100。
请参阅图28,图28揭露了本申请图19所示实施例中数据线91、主板82以及耳机90连接的结构示意图。数据线91可包括第一数据线911和第二数据线912。第一数据线911一端可用于与头戴式设备200 的第一支腿21的电连接部2112电连接接,另一端与主体80中的一个主板82的第三主板电连接部823电连接。
第二数据线912一端可用于与头戴式设备200的第二支腿22的电连接部2112电连接,另一端与主体 80中的另一个主板82的第三主板电连接部823电连接。
耳机90可包括第一耳机901和第二耳机902。第一耳机901可与连接第一数据线911的主板82的第一主板电连接部821电连接。第二耳机902可与连接第二数据线912的主板82的第一主板电连接部821 电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耳机901和第二耳机902和第一主板电连接部821可以采用焊接或插接或磁吸的方式实现连接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耳机90也可以与主板82采用无线连接的方式进行通讯连接。以减少线材的过多设置。相应的,主体壳体81上可设置放置耳机90的容置槽。可采用卡固或磁吸的方式将耳机90固定在容置槽内。
可以理解地,头戴式设备100和颈戴式设备200两部分机构件,使用时可以将头戴式设备100与颈戴式设备200通过数据线91进行连接,颈戴式设备200的电池83和主板82可以为头戴式设备100提供电能和数据处理功能,此实施例解决了传统AR眼镜需要手机供电和数据处理造成设备的使用局限性问题。在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颈戴式设备200单独使用,颈戴式设备200的两侧信号输入装置84可以实现简易操作和显示功能,两侧的耳机90可以提供音乐享受功能。即,颈戴式设备200具有单独被使用的能力。
颈戴式设备200装载了头戴式设备100内的部分电子元件,进而可以分担了头戴式设备100的重量,达到减重的目的,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
接下来阐述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头戴设备100可包括头戴式设备400和与头戴式设备400电连接的颈戴式设备500。
请参阅图29,其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400的结构示意图。该头戴式设备400例如可以为VR眼镜、AR眼镜、MR(Mix Reality,混合现实)眼镜,或者还可以为其他可戴于头部的智能眼镜等。该头戴式设备400例如可以如图1和图2所示呈眼镜形状,具有支撑组件20和光机组件30、主板组件40、摄像组件50、散热组件60等。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不限制头戴式设备400的形状和/或式样,图1和图2仅为示例,而非限制本公开。
请参阅图29,头戴式设备400可包括:数据采集模块92、数据输出模块93、串行接口94及集成电路模块95。
串行接口94例如可以为满足USB 2.0规范、USB3.0规范及USB3.1规范的USB接口,可包括: Micro USB接口或USB TYPE-C接口。此外,串行接口94还可以为图11中的电连接部2112。甚至串行接口94还可以为其他任意类型的能够用于串行数据传输的串行接口。
集成电路模块95可包括:数据转换模块951及接口模块952,数据转换模块951通过接口模块952 分别与数据采集模块92和数据输出模块93连接。集成电路模块95可设置在图13中的主板组件40上。
数据转换模块951用于对通过接口模块952从数据采集模块92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串行化转换,并将转换后的串行数据通过串行接口94输出,以对转换后的串行数据进行处理,例如传输给外部设备例如电子设备进行处理等。
数据转换模块951还用于对通过串行接口94接收的串行数据进行转换,以将接收的串行数据转换为与接口模块952的接口协议相匹配的接口数据,并将转换后的接口数据通过接口模块952传输给数据输出模块93,以通过数据输出模块93将转换后的接口数据输出给用户。
集成电路模块95例如可以被实施为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数据整合处理芯片,或者还可以实现为FPGA(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设备400,在头戴式设备400中使用集成电路芯片,通过集成电路芯片中的接口模块进行数据的采集,并通过数据转换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和从颈戴式设备500接收的数据集中地进行转换,一方面可以极大地缩小头戴式设备400的空间和体积,有利于实现头戴式设备400轻薄化;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芯片的功耗,减少头戴式设备400的发热,提升用户体验;此外,集中式转换还可以降低头戴式设备400的整体数据处理延迟。
请参阅图30,其揭露了本申请图29所示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400另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该头戴式设备400中的集成电路模块95可包括多个接口模块952,例如多个接口模块952可以分别为I2C接口模块、SPI接口模块、I2S接口模块、SLIMBus接口模块及MIPI(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接口模块。
I2C接口模块与连接的模块之间使用I2C总线进行通信,I2C总线是一种简单、双向二线制同步串行总线。它只需要两根线即可在连接于总线上的器件之间传送信息。主器件用于启动总线传送数据,并产生时钟以开放传送的器件,此时任何被寻址的器件均被认为是从器件.在总线上主和从、发和收的关系不是恒定的,而取决于此时数据传送方向。如果主器件要发送数据给从器件,则主器件首先寻址从器件,然后主动发送数据至从器件,最后由主器件终止数据传送;如果主器件要接收从器件的数据,首先由主器件寻址从器件.然后主器件接收从器件发送的数据,最后由主器件终止接收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主器件负责产生定时时钟和终止数据传送。通常I2C是控制接口,用于传输控制信令。
SPI接口模块与连接的模块之间使用SPI总线进行通信。SPI总线是一种高速的全双工同步的通信总线。SPI通信原理很简单,它以主从方式工作,这种模式通常有一个主设备和一个或多个从设备,需要4 根线,分别用于主设备数据输入、主设备数据输出、时钟信号传输、主设备输出的使能信号传输。通常 SPI接口也是控制接口,用于传输控制信令。
I2S接口模块与连接的模块之间使用I2S总线进行通信。I2S总线是针对数字音频设备(如CD播放器、数码音效处理器、数字电视音响系统)之间的音频数据传输而制定的一种总线标准。它采用了独立的导线传输时钟与数据信号的设计,通过将数据和时钟信号分离,避免了因时差诱发的失真,为用户节省了购买抵抗音频抖动的专业设备的费用,广泛应用于各种多媒体系统。标准的I2S总线电缆是由3根串行导线组成的:1根是时分多路复用(简称TDM)数据线;1根是字选择线;1根是时钟线。
SLIMBus接口模块与连接的模块之间使用SLIMBus总线进行通信。SLIMBus总线是MIPI联盟指定的一种音频接口,用于连接基带/应用处理器和音频芯片,通常用于传送音频数据。SLIMBus总线两端由一个接口设备和一到多个功能设备组成,接口设备和功能设备之间用一到多个端口连接,端口可以是只输入、只输出或者双向。SLIMBus总线支持动态停止和重启,并支持所有的采样频率。
MIPI接口模块与连接的模块之间采用MIPI接口规范进行通信。MIPI是MIPI联盟发起的为移动应用处理器制定的开放标准和一个规范。目的是把手机内部的接口如摄像头、显示屏接口、射频/基带接口等标准化,从而减少手机设计的复杂程度和增加设计灵活性。MIPI多媒体规范主要分为三层,即应用层、协议层和物理层。主要应用于摄像头、显示器等设备的接口,其中可包括摄像头接口CSI(Camera Serial Interface)、显示接口DSI(Display Serial Interface)等。
如图30所示,头戴式设备400可包括多个数据采集模块92,例如多个数据采集模块92可以分别为:音频数据采集模块、视频数据采集模块(例如图13所示的摄像组件50)、眼动追踪模块及传感数据采集模块。
其中,音频数据采集模块例如可以包括麦克风及音频编解码器(Codec)。音频编解码器对通过麦克风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音频编码。
视频数据采集模块例如可以包括摄像头,如普通相机的镜头、IR(Infrared Ray,红外线)相机的IR 镜头等。
眼动追踪是一项科学应用技术,当人的眼睛看向不同方向时,眼部会有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会产生可以提取的特征,计算机可以通过图像捕捉或扫描提取这些特征,从而实时追踪眼睛的变化,预测用户的状态和需求,并进行响应,达到用眼睛控制设备的目的,例如用户无需触摸屏幕即可翻动页面。从原理上看,眼动追踪主要是研究眼球运动信息的获取、建模和模拟,用途颇广。而获取眼球运动信息的设备除了眼动仪之外,还可以是图像采集设备,甚至一般电脑或手机上的摄像头,其在软件的支持下也可以实现眼球跟踪。
眼动追踪模块如上述可以包括眼动仪、图像采集设备等。
传感数据采集模块例如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Proximity Sensor)、IMD(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惯性测量装置)、可见光传感器(Ambient Light Sensor)等。
其中,接近传感器(例如主板组件40上设置的距离传感器,)是代替限位开关等接触式检测方式,以无需接触检测对象进行检测为目的的传感器的总称。能检测对象的移动信息和存在信息转换为电气信号。感应型接近传感器的检测原理是通过外部磁场影响,检测在导体表面产生的涡电流引起的磁性损耗。在检测线圈内使其产生交流磁场,并检测体的金属体产生的涡电流引起的阻抗变化进行检测的方式。此外,作为另外一种方式,还可包括检测频率相位成分的铝检测传感器,和通过工作线圈仅检测阻抗变化成分的全金属传感器等。
IMD用于测量物体三轴姿态角(或角速率)以及加速度的装置。一般的,一个IMU包含了三个单轴的加速度计和三个单轴的陀螺,加速度计检测物体在载体坐标系统独立三轴的加速度信号,而陀螺检测载体相对于导航坐标系的角速度信号,测量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角速度和加速度,并以此解算出物体的姿态。
可见光传感器将可见光作为探测对象,并转换成输出信号的器件。可见光传感器可以感受有规律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请参阅图30,音频数据采集模块92如可以通过SLIMBus接口模块952及SPI接口模块952与数据转换模块951连接。其中,音频数据采集模块92与SPI接口模块952之间可以传输控制信号,音频数据采集模块92与SLIMBus接口模块952之间可以传输音频数据。
视频数据采集模块92如可以通过MIPI接口模块952及I2C接口模块952与数据转换模块951连接。其中,视频数据采集模块92与MIPI接口模块952之间可以传输视频数据,视频数据采集模块92与I2C 接口模块952之间可以传输控制信号。
眼动追踪模块92如可以通过MIPI接口模块952及I2C接口模块952与数据转换模块951连接。其中,眼动追踪模块92与MIPI接口模块952之间可以传输眼动追踪数据,眼动追踪模块92与I2C接口模块952之间可以传输控制信号。
传感数据采集模块92如可以通过I2C接口模块952与数据转换模块951连接。传感数据采集模块92 与I2C接口模块952之间可以传输传感数据,此外也可以传输控制信号。
请继续参阅图30,头戴式设备400例如也可以包括多个数据输出模块93。多个数据输出模块93如可以包括显示模块93及音频数据输出模块93。其中,显示模块93例如可以为如图2中所示的光机组件 30。
音频数据输出模块93例如可以包括扬声器(支腿主体211中的扬声器组件)和/或耳机接口和/或耳机90,通过外接耳机来输出音频数据。
显示模块93如可以通过MIPO接口模块952及I2C接口模块952与数据转换模块951连接。其中,显示模块93与MIPO接口模块952之间可以传输待显示的视频数据,显示模块93与I2C接口模块952可以传输控制信号。
音频数据输出模块93如可以通过I2S接口模块952及I2C接口模块952与数据转换模块951连接。其中,音频数据输出模块93与I2S接口模块952之间可以传输待输出的音频数据,音频数据输出模块93 与I2C接口模块952之间可以传输控制信号。
此外,集成电路模块95还可以包括时钟模块953,分别与数据转换模块951及各接口模块952连接,用于为各模块输出时钟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成电路模块95还可以包括:数据压缩模块954及数据解压模块955。
其中,数据压缩模块954及数据解压模块955分别连接于数据转换模块951与串行接口94之间。
数据压缩模块954用于在数据转换模块951将转换后的串行数据通过串行接口94输出之前,对待输出的串行数据进行压缩,并将压缩后的串行数据通过串行接口94输出。
数据解压模块955用于在数据转换模块951通过串行接口94接收串行数据之前,对通过串行接口94 接收的串行数据进行解压缩,并将解压缩后的串行数据传输给数据转换模块951以进行转换。
通过对待传输的数据进行压缩,可以节省传输带宽,提高传输速率,从而进一步保证数据的实时性,提升用户的体验。但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不限制采用的数据压缩/解压缩算法,具体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400还可以包括:电源管理模块96,与串行接口94连接,用于通过串行接口94接收与串行接口94连接的电源提供装置例如颈戴式设备500提供的电能,以为头戴式设备400 进行供电。
请参阅图31,其揭露了本申请图29所示实施例中颈戴式设备500的结构示意图。颈戴式设备500可包括:处理模块971、串行接口972及集成电路模块973。
其中,处理模块971与集成电路模块973连接。处理模块971例如可以为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用于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视频数据和/或音频数据)通过集成电路模块973返回至集成电路模块95进行输出。处理模块971及集成电路模块973可集成在图19所示主板82上。
对应于串行接口94,串行接口972也可以为满足USB 2.0规范、USB3.0规范及USB3.1规范的USB 接口,可包括:Micro USB接口或USB TYPE-C接口。串行接口972还可以为图28中的第四主板电连接部824。此外,串行接口972还可以为其他任意类型的能够用于串行数据传输的串行接口。可在串行接口 972与串行接口94之间连接缆线。
集成电路模块973可包括:数据转换模块9731及接口模块9732。数据转换模块9731通过接口模块 9732与处理模块971连接。数据转换模块9731用于对通过串行接口972接收的串行数据进行转换,以将接收的串行数据转换为与接口模块9732的接口协议相匹配的接口数据,并将转换后的接口数据通过接口模块9732传输给处理模块971。
数据转换模块9731还用于对通过接口模块9732从处理模块971接收的处理后的数据(音频数据和/ 或视频数据)进行串行化处理,并将转换后的串行数据通过串行接口972输出给串行接口94。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颈戴式设备500如可以为与头戴式设备400配套的专用设备。
请参阅图32,其揭露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图31所示颈戴式设备500的结构示意图。颈戴式设备500中的集成电路模块973可以包括多个接口模块9732,多个接口模块9732相应地也可以为I2C接口模块、 SPI接口模块、I2S接口模块、SLIMBus接口模块及MIPI接口模块。
其中,数据转换模块9731可以通过SLIMBus接口模块9732及SPI接口模块9732,将转换后的音频数据传输给处理模块971;数据转换模块9731可以通过MIPI接口模块9732及I2C接口模块9732将转换后的视频数据传输给处理模块971;数据转换模块9731可以通过MIPI接口模块9732及I2C接口模块 9732将转换后的眼动追踪数据传输给处理模块971;数据转换模块9731可以通过I2C接口模块9732将转换后的传感数据传输给处理模块971。
集成电路模块973还可以包括时钟模块9733,用于向数据转换模块9731及各接口模块9732发送时钟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成电路模块973还可以包括:数据压缩模块9734及数据解压模块9735。
其中,数据压缩模块9734及数据解压模块9735分别连接于数据转换模块9731与串行接口972之间。
数据解压模块9735用于在数据转换模块9731通过串行接口972从串行接口94接收串行数据之前,对通过串行接口972接收的串行数据进行解压缩,并将解压缩后的串行数据传输给数据转换模块9731以进行转换。
数据压缩模块9734用于在数据转换模块9731将转换后的串行数据通过串行接口972输出之前,对待输出的串行数据进行压缩,并将压缩后的串行数据通过串行接口972输出给串行接口94。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数据压缩模块954使用的压缩算法应与图32中颈戴式设备500中的数据解压模块9735使用的解压缩算法相匹配,而颈戴式设备500中的数据压缩模块9734使用的压缩算法应与图30中数据解压模块955使用的解压缩算法相匹配。
通过对待传输的数据进行压缩,可以节省传输带宽,提高传输速率,从而进一步保证数据的实时性,提升用户的体验。但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不限制采用的数据压缩/解压缩算法,具体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颈戴式设备500还可以包括:电源管理模块974与电池975。电源管理模块974分别与电池975和串行接口972连接,用于将电池975提供的电能通过串行接口972提供给串行接口972,以为集成电路模块95、数据采集模块92、数据输出模块93供电。
如上述,颈戴式设备500还可以被实施为电子设备。
以上所述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颈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壳体,呈非闭合环形结构;
电池,设置在主体壳体内,所述电池用于为所述颈戴式设备的正常工作提供电能;
主板,设置在所述主体壳体内,与所述电池电连接;以及
耳机,与所述主板通讯连接;
其中,所述颈戴式设备用于与头戴式设备电连接,所述电池用于为所述头戴式设备的正常工作提供电能,所述主板用于接收所述头戴式设备输出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处理后输入至所述头戴式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壳体内设置有容置空腔,所述主体壳体内设置有支撑壁,所述支撑壁将所述容置空腔分割为多个容置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多个,每一所述多个容置空间内设置有多个所述电池和所述主板中的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壳体包括:
壳体主体,呈非闭合环形结构;以及
壳体盖,与所述壳体主体扣合连接,并形成容置空腔,所述电池和所述主板设置在所述容置空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主体包括:
第一侧壁,呈非闭合环形结构,与所述壳体盖扣合连接;
第二侧壁,呈非闭合环形结构,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与所述壳体盖扣合连接;
第三侧壁,呈非闭合环形结构,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壳体盖相对设置;
端部侧壁,在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的同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侧壁的端部、所述第二侧壁的端部和所述第三侧壁的端部,与所述壳体盖扣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颈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主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置空腔内的支撑壁,所述支撑壁连接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所述支撑壁将所述容置空腔分割为多个容置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颈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戴式设备还包括与所述主板电连接的信号输入装置,所述壳体盖设置有让位孔,所述信号输入装置安装在所述壳体盖的所述让位孔处。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颈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主板对应于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有第一主板电连接部,所述第一主板电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头戴式设备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颈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侧壁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主板对应于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有第二主板电连接部,所述第二主板电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耳机电连接。
10.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头戴式设备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颈戴式设备,所述颈戴式设备与头戴式设备电连接,所述电池为所述头戴式设备的正常工作提供电能,所述主板接收所述头戴式设备输出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处理后输入至所述头戴式设备。
CN202011539858.7A 2020-12-23 2020-12-23 颈戴式设备和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1125583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9858.7A CN112558306B (zh) 2020-12-23 2020-12-23 颈戴式设备和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9858.7A CN112558306B (zh) 2020-12-23 2020-12-23 颈戴式设备和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58306A true CN112558306A (zh) 2021-03-26
CN112558306B CN112558306B (zh) 2023-06-30

Family

ID=75031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39858.7A Active CN112558306B (zh) 2020-12-23 2020-12-23 颈戴式设备和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5830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85243A (zh) * 2022-05-12 2022-08-0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头显设备、音频输出控制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8609A (zh) * 2017-10-25 2018-09-07 郭磊 多功能颈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08255530U (zh) * 2018-01-19 2018-12-18 郭磊 智能颈戴设备
CN109100865A (zh) * 2017-06-20 2018-12-28 指点艺境(美国)有限公司 混合现实头戴显示装置
CN110456502A (zh) * 2018-05-07 2019-11-15 太若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分体式ar设备和ar显示系统
CN110888235A (zh) * 2019-12-06 2020-03-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受力件和头戴式设备
CN110908119A (zh) * 2019-12-06 2020-03-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保护壳体和头戴式设备
CN111208646A (zh) * 2020-03-04 2020-05-29 杭州光粒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式显示设备和可穿戴设备
WO2020142757A1 (en) * 2019-01-04 2020-07-09 Vuzix Corporation Wearable mobile electronic system
CN211214964U (zh) * 2019-08-01 2020-08-11 东莞市长田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α电波发生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00865A (zh) * 2017-06-20 2018-12-28 指点艺境(美国)有限公司 混合现实头戴显示装置
CN108508609A (zh) * 2017-10-25 2018-09-07 郭磊 多功能颈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08255530U (zh) * 2018-01-19 2018-12-18 郭磊 智能颈戴设备
CN110456502A (zh) * 2018-05-07 2019-11-15 太若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分体式ar设备和ar显示系统
WO2020142757A1 (en) * 2019-01-04 2020-07-09 Vuzix Corporation Wearable mobile electronic system
CN211214964U (zh) * 2019-08-01 2020-08-11 东莞市长田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α电波发生器
CN110888235A (zh) * 2019-12-06 2020-03-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受力件和头戴式设备
CN110908119A (zh) * 2019-12-06 2020-03-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保护壳体和头戴式设备
CN111208646A (zh) * 2020-03-04 2020-05-29 杭州光粒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式显示设备和可穿戴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85243A (zh) * 2022-05-12 2022-08-0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头显设备、音频输出控制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58306B (zh) 2023-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45012B (zh) 用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
WO2021135724A1 (zh) 镜架、智能眼镜、镜腿、镜框和镜框总成
JP7208398B2 (ja) モジュール化された眼鏡システム、装置、および方法
US9874936B2 (en)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2255802B (zh) 头戴式设备的主体装置及头戴式设备
EP2965501B1 (en) Wearable camera
CN112394520B (zh) 头戴式设备的主体装置及头戴式设备
WO2022100193A1 (zh) 用于头戴式设备的壳体组件以及头戴式设备
JP2015509209A (ja) 入出力機構を有する着用可能な装置
EP3894981B1 (en) Modular accessory systems for wearable devices
CN210181299U (zh) 一种穿戴眼镜
CN112291977B (zh) 头戴式设备的主体装置及头戴式设备
US11934038B1 (en) Eyewear tether
CN112255804A (zh) 头戴式设备
CN112394519B (zh) 用于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
WO2022100258A1 (zh) 用于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
CN213814143U (zh) 头戴式设备
US10254550B2 (en) Virtual reality device and its virtual reality support device
CN112255801B (zh) 光机支架以及头戴式设备
CN112558306B (zh) 颈戴式设备和可穿戴设备
CN213814145U (zh) 用于头戴式设备的壳体组件以及头戴式设备
CN213814144U (zh) 头戴式设备
CN214409449U (zh) 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
CN212302094U (zh) 一种头戴式感知和显示系统
WO2023279796A1 (zh) 头戴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