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53744A - 一种玻纤混织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玻纤混织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53744A
CN112553744A CN202011384109.1A CN202011384109A CN112553744A CN 112553744 A CN112553744 A CN 112553744A CN 202011384109 A CN202011384109 A CN 202011384109A CN 112553744 A CN112553744 A CN 1125537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yarns
fiber
pod
we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8410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建盈
田晓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Huatek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Huatek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Huatek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Huatek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8410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537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537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537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3/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一种玻纤混织织物及其织造方法。本发明提出的玻纤混织织物由多种纤维纱线混合织造而成。多种纤维纱线为E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或者为S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或者为S玻璃纤维纱线、Q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选取不同纤维原料,设计不同的经纬纱排列比例,通过整经、穿综、穿筘等过程后形成的经纱排列和织造过程选纬、引纬、提综设置,在喷气织机织得纱线比例不同、组织结构不同的玻纤混织织物。本发明通过纱线排列和织物组织,解决了高温下先烧蚀其中一种原材料,另外的原材料还以骨架支撑的方式继续起到保护作用,克服高温烧蚀整体脱落的不足,满足一些耐温、烧蚀、透波、绝缘、机械性能等综合性能要求极高的领域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玻纤混织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一种工业用纺织产品,特别设计一种喷气织机混合机织物。
背景技术
玻璃纤维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高强度、耐高温、绝热、耐腐蚀等优良性能,作为增强材料、绝热材料等各种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工程、汽车制造、化工、体育器材等领域。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市场空间巨大。E玻璃纤维即无碱玻璃纤维,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电绝缘性能,耐温水平400℃,广泛用于工业织物、体育器材等领域;S玻璃纤维即高强度玻璃纤维,比无碱玻璃纤维的抗拉强度高25%,弹性模量86000MPa,耐温水平700℃,由于价格较贵,较多用于国防军事领域。
Q纤维即石英纤维,是指SiO2含量高于99.95%以上、丝径在1~15μm的特种的纤维,由高纯二氧化硅和天然石英晶体制造而成,纯度极高,一般使用温度在1050℃,在高温和透波,绝缘方面,Q纤维是目前复合材料中性能很好的。但因价格昂贵,目前仅用于部分军工、航空航天领域。
POD纤维即改性聚芳噁二唑纤维,为一种化学纤维,POD纤维具有很好的阻燃性,可耐温250℃,极限氧指数(LOI)值可达30%,POD纤维耐高温性能优于PPS、Nomex和Tanlon,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耐化学腐蚀性和染色性,应用前景广泛。
未来玻璃纤维行业的发展重点将致力于高新技术领域、新型材料工业、资源环境等领域制品的研发和生产。因此,为了满足最终制品的综合性能,充分发挥各类纤维优势,扬长避短,选用成分不同、功能各异的玻璃纤维原材料或化纤阻燃纤维进行混织,也成为玻纤行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近年来,玻纤混织织物及其制品因其优良的综合性能已逐渐被工业、军工等领域接受,但其规格品种、应用范围仍有待丰富和拓展。
在公告号为CN202865496U的实用新型专利中提出了一种混纺织物的制作方法,该方法采用聚酰胺复合纤维和聚氨酯抗静电复合纤维交织形成混纺织物。在申请号为201410588300.6的发明创造中提出了一种玻纤芳纶混编织物及其生产方法,涉及玻纤与芳纶交织形成混编织物。在申请号为CN201621408622.9的实用新型专利中提出了一种将碳纤维与玻璃纤维呈十字相互交错、层叠铺设,通过编织形成复合结构的碳纤维玻纤混编织物。上所述发明创造中均未涉及到POD纤维与玻纤混织后的得到的E玻璃纤维POD纤维、S玻璃纤维POD纤维、S玻璃纤维Q纤维POD纤维混织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高温烧蚀整体脱落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玻纤混织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玻纤混织织物由多种纤维纱线混合织造而成;所述多种纤维纱线为E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或者为S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或者为S玻璃纤维纱线、Q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
当采用E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混合织造时,以所述E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分别作为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中,第1根、第2根纱线为E玻璃纤维纱线,第3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第4根纱线、第5根纱线为E玻璃纤维纱线,第6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依此循环。所述纬纱中,第Ⅰ根、第Ⅱ根纱线为E玻璃纤维,第Ⅲ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第Ⅳ根、第Ⅴ根纱线为E玻璃纤维纱线,第Ⅵ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依此循环。
当采用S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时,以所述S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分别作为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中,第1根纱线、第2根纱线为S玻璃纤维纱线,第3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第4根纱线、第5根纱线为S玻璃纤维纱线,第6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依此循环。所述纬纱线中,第Ⅰ根、第Ⅱ根纱线为S玻璃纤维纱线,第Ⅲ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第Ⅳ根、第Ⅴ根纱线为S玻璃纤维纱线,第Ⅵ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依此循环。
当采用S玻璃纤维纱线、POD纤维纱线与Q纤维纱线时,以所述S玻璃纤维纱线、POD纤维纱线与Q纤维纱线分别作为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中,第1根纱线为S玻璃纤维纱线,第2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第3根纱线为Q纤维纱线;循环所述S玻璃纤维纱线、POD纤维纱线和Q纤维纱线的排列顺序,形成经纱。所述纬纱中,第Ⅰ根纱线为S玻璃纤维纱线,第Ⅱ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第Ⅲ根纱线为Q纤维纱线;循环所述S玻璃纤维纱线、POD纤维纱线和Q纤维纱线的排列顺序,形成纬纱。
所述混织织物的组织为平纹。
所述E玻璃纤维纱线的规格为EC9-30×1×3S70,POD纤维纱线的规格为POD30×1×3S30,Q纤维纱线的规格为QC9-15×2×3S70。
本发明提出的织造所述玻纤混织织物的具体过程为:
步骤1:确定各种纤维纱线技术参数。
步骤2:制备基材。
根据混织织物中纤维的种类分别制备基材。制备基材时:
Ⅰ制备E玻璃纤维纱线:将无碱玻璃球在坩埚中熔化,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拉丝,得到单纤维公称直径为9μm、公制号数为30tex的E玻璃原丝。拉丝中所使用的浸润剂为聚酯型浸润剂。采用常规方法,将得到的30tex的E玻璃原丝纺制成EC9-30×1×3S70的E玻璃纤维纱线,并以该E玻璃纤维纱线作为混织织物中经纱与纬纱中的一种纱线。
Ⅱ制备POD纤维纱线:所述POD纤维纱线是将外购的公称号数为30tex的POD纤维长丝,采用常规方法在捻线机上纺织成POD30×1×3S30的POD纤维纱线,并以该POD纤维纱线作为混织织物中经纱与纬纱中的第二种纱线。纺织所述POD30×1×3S30的POD纤维纱线时,3根所述POD纤维长丝并合成为1根。
Ⅲ所述Q纤维纱线为外购公制号数为90tex、捻度为70捻/m的QC9-15×2×3S70的Q纤维纱线。
步骤3:制备经轴。
所述经轴包括E玻璃纤维/POD纤维经轴、S玻璃纤维/POD纤维经轴和S玻璃纤维/POD纤维/Q纤维经轴。
采用一次整经机制备经轴。
当混织织物由E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混合织造时,按照两根E玻璃纤维纱线、一根POD纤维纱线的2:1的方式,将408根E玻璃纤维纱线、204根POD纤维纱线间隔排列。将总数为612根的纱线依次逐一穿过钢筘中的各筘齿。采用一次整经的方式,将612根经纱制成经轴,得到E玻璃纤维/POD纤维经轴。
当混织织物由S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混合织造时,按照两根S玻璃纤维纱线、一根POD纤维纱线的2:1的方式,将408根S玻璃纤维纱线和204根POD纤维纱线间隔排列。将总数为612根的纱线依次逐一穿过钢筘中的各筘齿。采用一次整经的方式,将612根经纱制成经轴,得到S玻璃纤维/POD纤维经轴。
当混织织物由S玻璃纤维纱线、POD纤维纱线与Q纤维纱线混合织造时,按照一根S玻璃纤维纱线、一根POD纤维纱线和一根Q纤维纱线的1:1:1的方式,将204根S玻璃纤维纱线、204根POD纤维纱线和204根Q纤维纱线的方式间隔排列;将总数为612根的纱线依次逐一穿过钢筘中的各筘齿。采用一次整经的方式,将612根经纱制成经轴,得到S玻璃纤维/POD纤维/Q纤维经轴。
所述钢筘规格为6齿/cm;该钢筘的长度大于织物的设计宽度。
步骤4:织造。
根据混织织物中纤维的种类选用双色选纬或三色选纬的方法进行织造,分别得到E玻璃纤维与POD纤维的混织织物或S玻璃纤维与POD纤维的混织织物或S玻璃纤维、POD纤维与Q纤维混织织物,完成所述玻纤混织织物的织造。
织造时,当所述混织织物由E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混合织造时,其织造过程是:
将制备的E玻璃纤维/POD纤维经轴放入织布机;将该经轴中的纱线作为经纱分别引出;将各经纱按照平纹组织上机图逐根按顺序穿过停经片、综丝和筘号为6齿/cm的钢筘中。所述的经纱中,第1、2、4、5列的经纱为E玻璃纤维纱线,第3、6列的经纱为POD纤维纱线;依此循环,在喷气布机上形成梭口。
通过选纬、引纬机构,将所述E玻璃纤维纱线中的第Ⅰ根纬纱引入梭口,使该第Ⅰ根纬纱与经纱交织。继续将该E玻璃纤维纱线中的第Ⅱ根纬纱引入梭口,使该第Ⅱ根纬纱与经纱交织。
通过选纬、引纬机构,将该POD纤维中的第Ⅲ根纬纱引入梭口,使该第Ⅲ根纬纱与经纱交织。
重复所述使第Ⅰ根纬纱和第Ⅱ根纬纱分别与经纱交织的过程,将所述E玻璃纤维纱线中的第Ⅳ根纬纱和第Ⅴ根纬纱分别引入梭口,使该第Ⅳ根纬纱和第Ⅴ根纬纱分别与经纱交织。
重复所述第Ⅲ根纬纱引入梭口的过程,将该POD纤维中的第Ⅵ根纬纱引入梭口,使该第Ⅵ根纬纱与经纱交织。
循环重复所述第Ⅰ根纬纱和第Ⅱ根纬纱分别与经纱交织的过程和所述第Ⅲ根纬纱引入梭口的过程,直至达到织物要求的长度,得到E玻璃纤维/POD纤维混织织物。
至此,完成E玻璃纤维与POD纤维混织织物的织造。
当所述混织织物由S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混合织造时,其织造过程是:
将制备的S玻璃纤维/POD纤维经轴放入织布机;将该经轴中的纱线作为经纱分别引出;将各经纱按照平纹组织上机图逐根按顺序穿过停经片、综丝和筘号为6齿/cm的钢筘中。所述的经纱中,第1、2、4、5列的经纱为S玻璃纤维,第3、6列的经纱为POD纤维;依此循环,在喷气布机上形成梭口。
通过选纬、引纬机构,将所述S玻璃纤维纱线中的第Ⅰ根纬纱引入梭口,使第Ⅰ根纬纱与经纱交织。继续将该S玻璃纤维纱线中的第Ⅱ根纬纱引入梭口,使该第Ⅱ根纬纱与经纱交织。
通过选纬、引纬机构,将所述POD纤维中的第Ⅲ根纬纱引入梭口,使该第Ⅲ根纬纱与经纱交织。
重复所述使第Ⅰ根纬纱和第Ⅱ根纬纱分别与经纱交织的过程,将该S玻璃纤维纱线中的第Ⅳ根纬纱和第Ⅴ根纬纱分别引入梭口,使该第Ⅳ根纬纱和第Ⅴ根纬纱分别与经纱交织。
重复所述第Ⅲ根纬纱引入梭口的过程,将该POD纤维中的第Ⅵ根纬纱引入梭口,使该第Ⅵ根纬纱与经纱交织。
循环重复所述第Ⅰ根纬纱和第Ⅱ根纬纱分别与经纱交织的过程和所述第Ⅲ根纬纱引入梭口的过程,直至达到织物要求的长度,得到S玻璃纤维/POD纤维混织织物。
至此,完成S玻璃纤维与POD纤维混织织物的织造。
当所述混织织物由S玻璃纤维纱线、POD纤维纱线与Q纤维纱线混合织造时,其织造过程是:
将制备的到S玻璃纤维/POD纤维/Q纤维经轴放入织布机;将该经轴中的纱线作为经纱分别引出;将各经纱按照平纹组织上机图逐根按顺序穿过停经片、综丝和筘号为6齿/cm的钢筘中。所述的经纱中,第1、4列的经纱为S玻璃纤维,第2、5列的经纱为POD纤维,第3、6列的经纱为Q纤维;依此循环,在喷气布机上形成梭口。
通过选纬、引纬机构,将所述S玻璃纤维纱线中的第Ⅰ根纬纱引入梭口,使第Ⅰ根纬纱与经纱交织。继续将该POD纤维纱线中的第Ⅱ根纬纱引入梭口,使该第Ⅱ根纬纱与经纱交织。继续将所述Q纤维的第Ⅲ根纬纱引入梭口,使该第Ⅲ根纬纱与经纱交织。
重复所述使第Ⅰ根纬纱、第Ⅱ根纬纱和第Ⅲ根纬纱分别与经纱交织的过程,将该S玻璃纤维纱线中的第Ⅳ根纬纱、该POD纤维纱线中的第Ⅴ根纬纱,以及该Q纤维的第Ⅵ根纬纱引入梭口,并使各所述纬纱与经纱交织。
循环重复所述第Ⅰ根纬纱、第Ⅱ根纬纱和第Ⅲ根纬纱引入梭口的过程,直至达到织物要求的长度,得到S玻璃纤维/POD纤维/Q纤维混织织物。
至此,完成S玻璃纤维、POD纤维与Q纤维混织织物的织造。
玻纤混织织物主要作为耐温、烧蚀材料使用,由于同一种原材料在高温下会出现整体烧蚀脱落,为了克服高温烧蚀整体脱落的问题,本发明通过纱线排列和织物组织,解决了高温下先烧蚀其中一种原材料,另外的原材料还呈框架方式继续起到保护作用。
本发明在织造过程中,根据最终产品功能需求,选取不同纤维原料,设计不同的经纬纱排列比例,通过整经、穿综、穿筘等过程后形成的经纱排列和织造过程选纬、引纬后形成的纬纱排列,通过提综设置,在喷气织机织得纱线比例不同、组织结构不同的玻纤混织织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主要特点是:
1、采用不用类型的纤维原料,纱线强度存在差异,其中S玻璃纤维强度最高、POD纤维较与Q纤维次之,E玻璃纤维较低;其耐温温度具有差异,其中POD纤维耐温250℃,E玻璃纤维耐温400℃,S玻璃纤维耐温700℃,Q纤维耐温1050℃。混织织物在设计时,成分考虑其强度和耐温性,使用过程中,在低温状态下,利用POD纤维的强度,随着外界温度的不断提高至250℃以上后,POD纤维开始燃烧,随着温度的升高,POD纤维逐渐烧蚀气化;当温度达到400℃以上后,E玻璃纤维逐渐开始软化,随着温度的升高,E玻璃纤维逐渐烧蚀脱落;当温度达到700℃以上后,S玻璃纤维逐渐开始软化、烧蚀脱落;当温度达到1050℃以上后,Q纤维逐渐开始软化,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Q纤维逐渐烧蚀脱落。
如图2所示,在POD纤维气化后的E玻璃纤维/POD纤维混织织物中,原织物中第3、6列的POD纤维经纱、第Ⅲ、Ⅵ排的POD纤维纬纱气化后留下孔洞;留下了原来第1、2、4、5列E玻璃纤维经纱、第Ⅰ、Ⅱ、Ⅳ、Ⅴ排的E玻璃纤维纬纱,使得混织织物变成了规则的E玻璃纤维网孔织物。同样,在POD纤维气化后的S玻璃纤维/POD纤维混织织物中,原织物中第3、6列的POD纤维经纱、第Ⅲ、Ⅵ排的POD纤维纬纱气化后留下孔洞;留下了原来第1、2、4、5列S玻璃纤维经纱和第Ⅰ、Ⅱ、Ⅳ、Ⅴ排的S玻璃纤维纬纱,使得混织织物变成了规则的S玻璃纤维网孔织物。
如图4所示,在POD纤维气化后的S玻璃纤维/POD纤维/Q纤维混织织物中,原织物中第2、5列的POD纤维经纱、第Ⅱ、Ⅴ排的POD纤维纬纱气化后留下孔洞;留下了原来第1、4列S玻璃纤维经纱、第Ⅰ、Ⅳ排的S玻璃纤维纬纱和第3、6列的Q纤维经纱、第Ⅲ、Ⅵ排的Q纤维纬纱,使得混织织物变成了规则的S玻璃纤维/Q纤维网孔混织织物。
如图5所示,在POD纤维气化后、S玻璃纤维烧蚀脱落后的S玻璃纤维/POD纤维/Q纤维混织织物中,原织物中第2、5列的POD纤维经纱、第Ⅱ、Ⅴ排的POD纤维纬纱气化后留下孔洞;原来第1、4列的S玻璃纤维经纱、第Ⅰ、Ⅳ排的S玻璃纤维纬纱烧蚀脱落后留下孔洞;织物中仅留下了第3、6列的Q纤维经纱和第Ⅲ、Ⅵ排的Q纤维纬纱,使得混织织物变成了规则的Q纤维大网孔织物
2、织造的混织织物外观上呈微孔方格结构,设计一定的经纬纱排列比例,是充分利用烧蚀后留下的纤维仍然呈现一定规则的排列方式,其强度在经纬向仍然保留一定比例,起到骨架支撑作用。满足一些耐温、烧蚀、透波、绝缘、机械性能等综合性能要求极高的领域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E玻璃纤维/POD纤维、S玻璃纤维/POD纤维混织织物组织图。
图2为E玻璃纤维/POD纤维、S玻璃纤维/POD纤维混织织物经过250-400℃使用后,POD纤维气化后的组织图。
图3为S玻璃纤维/POD纤维/Q纤维混织织物组织图。
图4为S玻璃纤维/POD纤维/Q纤维混织织物在250-400℃使用后,POD纤维气化后的组织图。
图5为S玻璃纤维/POD纤维/Q纤维混织织物在700-1050℃使用后,POD纤维气化、S玻璃纤维烧蚀脱落后的组织图。
图6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是一种由多种纤维纱线混合织造而成的混织织物。
所述多种纤维纱线为E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或者为S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或者为S玻璃纤维纱线、POD纤维纱线与Q纤维纱线。
当采用E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时,所述E玻璃纤维纱线的规格为EC9-30×1×3S70,POD纤维纱线的规格为POD30×1×3S30。以所述E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分别作为所述混织织物中的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中,第1根、第2根纱线为E玻璃纤维纱线,第3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第4根、第5根纱线为E玻璃纤维纱线,第6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依此循环。所述纬纱中,第Ⅰ根、第Ⅱ根纱线为E玻璃纤维纱线,第Ⅲ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第Ⅳ根、第Ⅴ根纱线为E玻璃纤维纱线,第Ⅵ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依此循环。
当采用S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时,所述S玻璃纤维纱线的规格为SC8-11×2×4S55,POD纤维纱线的规格为POD30×1×3S30。以所述S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分别作为所述混织织物中的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中,第1根、第2根纱线为S玻璃纤维纱线,第3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第4根、第5根纱线为S玻璃纤维纱线,第6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依此循环。所述纬纱中,第Ⅰ根、第Ⅱ根纱线为S玻璃纤维纱线,第Ⅲ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第Ⅳ根、第Ⅴ根纱线为S玻璃纤维纱线,第Ⅵ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依此循环。
当采用S玻璃纤维纱线、POD纤维纱线与Q纤维纱线时,所述S玻璃纤维纱线的规格为SC8-11×2×4S55,POD纤维纱线的规格为POD30×1×3S30,Q纤维纱线的规格为QC9-15×2×3S70。以所述S玻璃纤维纱线、POD纤维纱线与Q纤维纱线分别作为所述混织织物中的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中,第1根纱线为S玻璃纤维纱线,第2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第3根纱线为Q纤维纱线;循环S玻璃纤维纱线、POD纤维纱线和Q纤维纱线的排列顺序,形成经纱。所述纬纱中,第Ⅰ根纱线为S玻璃纤维纱线,第Ⅱ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第Ⅲ根纱线为Q纤维纱线;循环S玻璃纤维纱线、POD纤维纱线和Q纤维纱线的排列顺序,形成纬纱。
所述混织织物的组织为平纹。
实施例2
一种E玻璃纤维与POD纤维混织织物的织造方法,具体过程为:
步骤1:确定各种纤维纱线技术参数。
按照工艺计算,设计确定E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混织织物技术参数。
确定的E玻璃纤维纱线为EC9-30×1×3S70;确定的POD纤维纱线为POD30×1×3S30。
以确定的E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作为经纱和纬纱。
所述经纱中,第1根、第2根纱线为E玻璃纤维纱线,第3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第4根、第5根纱线为E玻璃纤维纱线,第6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依此循环。
所述纬纱中,第Ⅰ根、第Ⅱ根纱线为E玻璃纤维纱线,第Ⅲ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第Ⅳ根、第Ⅴ根纱线为E玻璃纤维纱线,第Ⅵ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依此循环。
表1确定的E玻璃纤维与POD纤维混织织物技术参数。
Figure BDA0002809214070000091
步骤2:制备基材。
所述基材包括E玻璃纤维纱线和POD纤维纱线。
制备E玻璃纤维纱线:将玻璃成分符合JC 557-94《无碱玻璃球》标准的玻璃球在坩埚中熔化,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拉丝,得到单纤维公称直径为9μm、公制号数为30tex的E玻璃原丝。拉丝中所使用的浸润剂为聚酯型浸润剂。采用常规方法,将得到的30tex的E玻璃原丝纺制成EC9-30×1×3S70的E玻璃纤维纱线,并以该E玻璃纤维纱线作为混合织物中经纱与纬纱中的一种纱线。
制备POD纤维纱线:所述POD纤维纱线是将外购的公称号数为30tex的POD纤维长丝,采用常规方法在捻线机上纺织成POD30×1×3S30的POD纤维纱线,并以该POD纤维纱线作为混织织物中经纱与纬纱中的第二种纱线。纺织所述POD30×1×3S30的POD纤维纱线时,3根所述POD纤维长丝并合成为1根。
步骤3:制备经轴。
采用一次整经机制备经轴。通过液压阻尼张力器控制纱线张力。按照两根E玻璃纤维纱线、一根POD纤维纱线的2:1的排列方式,将408根E玻璃纤维纱线、204根POD纤维纱线间隔排列;所述纱线总根数为612根。将所述612根纱线依次逐一穿过钢筘中的各筘齿。所述钢筘规格为6齿/cm;该钢筘的长度大于织物的设计宽度。采用常规一次整经的方式,将612根经纱制成经轴,得到E玻璃纤维/POD纤维经轴。
步骤4:织造。
本实施例中,选用喷气织布机,双色选纬,按常规方法进行织造。
将制备的E玻璃纤维/POD纤维经轴放入织布机;将该经轴中的纱线作为经纱分别引出;将各经纱按照平纹组织上机图逐根按顺序穿过停经片、综丝和筘号为6齿/cm的钢筘中。所述的经纱中,第1、2、4、5列的经纱为E玻璃纤维纱线,第3、6排的经纱为POD纤维纱线;依此循环,在喷气布机上形成梭口。
通过选纬、引纬机构,将E玻璃纤维纱线中的第Ⅰ根纬纱引入梭口,使第该Ⅰ根纬纱与经纱交织。继续将作E玻璃纤维纱线中的第Ⅱ根纬纱引入梭口,使该第Ⅱ根纬纱与经纱交织。
通过选纬、引纬机构,将POD纤维中的第Ⅲ根纬纱引入梭口,使该第Ⅲ根纬纱与经纱交织。
重复所述使第Ⅰ根纬纱和第Ⅱ根纬纱分别与经纱交织的过程,将作为纬纱的E玻璃纤维纱线中的第Ⅳ根纬纱和第Ⅴ根纬纱分别引入梭口,使该第Ⅳ根纬纱和第Ⅴ根纬纱纱线分别与经纱交织。
重复所述第Ⅲ根纬纱引入梭口的过程,将所述POD纤维中的第Ⅵ根纬纱引入梭口,使该第Ⅵ根纬纱与经纱交织。
循环重复所述第Ⅰ根纬纱和第Ⅱ根纬纱分别与经纱交织的过程和所述第Ⅲ根纬纱引入梭口的过程,直至达到织物要求的长度,得到E玻璃纤维/POD纤维混织织物。
至此,完成E玻璃纤维与POD纤维混织织物的织造。
实施例3:
一种S玻璃纤维与POD纤维混织织物的织造方法,具体过程为:
步骤1:确定各种纤维纱线技术参数。
按照工艺计算,设计确定S玻璃纤维与POD纤维混织织物技术参数。
确定的S玻璃纤维纱线的规格为SC8-11×2×4S55,POD纤维纱线的规格为POD30×1×3S30。
以确定的S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分别作为经纱和纬纱。
所述经纱中,第1根、第2根纱线为S玻璃纤维纱线,第3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第4根、第5根纱线为S玻璃纤维纱线,第6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依此循环。
所述纬纱中,第Ⅰ根、第Ⅱ根纱线为S玻璃纤维纱线,第Ⅲ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第Ⅳ根、第Ⅴ根纱线为S玻璃纤维纱线,第Ⅵ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依此循环。
表2确定的S玻璃纤维与POD纤维混织织物技术参数。
Figure BDA0002809214070000111
Figure BDA0002809214070000121
步骤2:制备基材。
所述基材包括S玻璃纤维纱线和POD纤维纱线
制备S玻璃纤维纱线:制备所述S玻璃纤维纱线时,将玻璃成分中含有57%的SiO2、23%的Al2O3、14%的MgO、3%的B2O3、2%的CeO2、1%的Fe2O3的玻璃球在坩埚中熔化,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拉丝,得到单纤维公称直径为8μm、公制号数为11tex的S玻璃原丝。拉丝中所使用的浸润剂为聚酯型浸润剂。采用常规方法,将得到的11tex的S玻璃原丝,纺制成SC8-11×2×4S55的S玻璃纤维纱线,并以该S玻璃纤维纱线作为混合织物中经纱与纬纱中的一种经纬纱。
制备POD纤维纱线:所述POD纤维纱线是将外购的公称号数为30tex的POD纤维长丝,采用常规方法在捻线机上纺织成POD30×1×3S30的POD纤维纱线,并以该POD纤维纱线作为混织织物中经纱与纬纱中的第二种纱线。纺织所述POD30×1×3S30的POD纤维纱线时,3根所述POD纤维长丝并合成为1根。
步骤3:制备经轴。
采用一次整经机制备经轴。通过液压阻尼张力器控制纱线张力。按照两根S玻璃纤维纱线、一根POD纤维纱线的2:1的方式,将408根S玻璃纤维纱线和204根POD纤维纱线间隔排列;所述纱线总根数为612根。将所述612根纱线依次逐一穿过钢筘中的各筘齿。所述钢筘规格为6齿/cm;该钢筘的长度大于织物的设计宽度。采用常规一次整经的方式,将612根经纱制成经轴,得到S玻璃纤维/POD纤维经轴。
步骤4:织造。
本实施例中,选用喷气织布机,双色选纬,按常规方法进行织造。
将制备的S玻璃纤维/POD纤维经轴放入织布机;将该经轴中的纱线作为经纱分别引出;将各经纱按照平纹组织上机图逐根按顺序穿过停经片、综丝和筘号为6齿/cm的钢筘中。所述的经纱中,第1、2、4、5列的经纱为S玻璃纤维纱线,第3、6排的经纱为POD纤维纱线;依此循环,在喷气布机上形成梭口。
通过选纬、引纬机构,将S玻璃纤维纱线中的第Ⅰ根纬纱引入梭口,使第Ⅰ根纬纱与经纱交织。继续将S玻璃纤维纱线中的第Ⅱ根纬纱引入梭口,使该第Ⅱ根纬纱与经纱交织。
通过选纬、引纬机构,将POD纤维中的第Ⅲ根纬纱引入梭口,使该第Ⅲ根纬纱与经纱交织。
重复所述使第Ⅰ根纬纱和第Ⅱ根纬纱分别与经纱交织的过程,将所述S玻璃纤维纱线中的第Ⅳ根纬纱和第Ⅴ根纬纱分别引入梭口,使该第Ⅳ根纬纱和第Ⅴ根纬纱分别与经纱交织。
重复所述第Ⅲ根纬纱引入梭口的过程,将POD纤维中的第Ⅵ根纬纱引入梭口,使该第Ⅵ根纬纱与经纱交织。
循环重复所述第Ⅰ根纬纱和第Ⅱ根纬纱分别与经纱交织的过程和所述第Ⅲ根纬纱引入梭口的过程,直至达到织物要求的长度,得到S玻璃纤维/POD纤维混织织物。
至此,完成S玻璃纤维与POD纤维混织织物的织造。
实施例4:
一种S玻璃纤维、POD纤维与Q纤维混织织物的织造方法,具体过程为:
步骤1:确定各种纤维纱线技术参数。
按照工艺计算,设计确定S玻璃纤维、POD纤维与Q纤维混织织物技术参数。
确定的S玻璃纤维纱线的规格为SC8-11×2×4S55,POD纤维纱线的规格为POD30×1×3S30,Q纤维纱线的规格为QC9-15×2×3S70。
以确定的S玻璃纤维纱线、POD纤维纱线和Q纤维纱线分别作为经纱和纬纱。
所述经纱中,第1根纱线为S玻璃纤维纱线,第2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第3根纱线为Q纤维纱线;第4根纱线为S玻璃纤维纱线,第5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第6根纱线为Q纤维纱线。依此循环。
所述纬纱中,第Ⅰ根纱线为S玻璃纤维纱线,第Ⅱ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第Ⅲ根纱线为Q纤维纱线;第Ⅳ根纱线为S玻璃纤维纱线,第Ⅴ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第Ⅵ根纱线为Q纤维纱线。依此循环。
表3确定的S玻璃纤维、POD纤维与Q纤维混织织物技术参数。
Figure BDA0002809214070000131
Figure BDA0002809214070000141
步骤2:制备基材。
所述基材包括S玻璃纤维纱线、POD纤维纱线和Q纤维纱线。
制备S玻璃纤维:制备所述S玻璃纤维纱线时,将玻璃成分中含有57%的SiO2、23%的Al2O3、14%的MgO、3%的B2O3、2%的CeO2、1%的Fe2O3的玻璃球在坩埚中熔化,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拉丝,得到单纤维公称直径为8μm、公制号数为11tex的S玻璃原丝。拉丝中所使用的浸润剂为聚酯型浸润剂。采用常规方法,将得到的11tex的S玻璃原丝,纺制成SC8-11×2×4S55的S玻璃纤维纱线,并以该S玻璃纤维纱线作为混合织物中经纱与纬纱中的一种经纬纱。
制备POD纤维纱线:所述POD纤维纱线是将外购的公称号数为30tex的POD纤维长丝,采用常规方法在捻线机上纺织成POD30×1×3S30的POD纤维纱线,并以该POD纤维纱线作为混织织物中经纱与纬纱中的第二种纱线。纺织所述POD30×1×3S30的POD纤维纱线时,3根所述POD纤维长丝并合成为1根。
准备Q纤维纱线:所述Q纤维纱线为外购公制号数为90tex、捻度为70捻/m的QC9-15×2×3S70的Q纤维纱线。以该Q纤维纱线作为混合织物中经纱与纬纱中的第三种纱线。
步骤3:制备经轴。
采用一次整经机制备经轴。通过液压阻尼张力器控制纱线张力。将204根S玻璃纤维纱线、204根POD纤维纱线和204根Q纤维纱线,按照一根S玻璃纤维纱线、一根POD纤维纱线和一根Q纤维纱线的方式间隔排列,所述纱线总根数为612根。将所述612根纱线依次逐一穿过钢筘中的各筘齿。所述钢筘规格为6齿/cm;该钢筘的长度大于织物的设计宽度。采用常规一次整经的方式,将612根经纱制成经轴,得到S玻璃纤维/POD纤维/Q纤维经轴。
步骤4:织造。
本实施例中,选用喷气织布机,三色选纬,按常规方法进行织造。
将制备的到S玻璃纤维/POD纤维/Q纤维经轴放入织布机;将该经轴中的纱线作为经纱分别引出;将各经纱按照平纹组织上机图逐根按顺序穿过停经片、综丝和筘号为6齿/cm的钢筘中。所述的经纱中,第1、4列的经纱为S玻璃纤维纱线,第2、5列的经纱为POD纤维纱线,第3、6列的经纱为Q纤维纱线;依此循环,在喷气布机上形成梭口。
通过选纬、引纬机构,将S玻璃纤维纱线中的第Ⅰ根纬纱引入梭口,使该第Ⅰ根纬纱与经纱交织。继续将POD纤维纱线中的第Ⅱ根纬纱引入梭口,使该第Ⅱ根纬纱与经纱交织。继续将所述Q纤维的第Ⅲ根纬纱引入梭口,使该第Ⅲ根纬纱与经纱交织。
重复所述使第Ⅰ根纬纱、第Ⅱ根纬纱和第Ⅲ根纬纱分别与经纱交织的过程,将S玻璃纤维纱线中的第Ⅳ根纬纱、POD纤维纱线中的第Ⅴ根纬纱,以及Q纤维的第Ⅵ根纬纱引入梭口,使该第Ⅳ根纬纱、第Ⅴ根纬纱、Ⅵ根纬纱与经纱交织。
循环重复所述第Ⅰ根纬纱、第Ⅱ根纬纱和第Ⅲ根纬纱引入梭口的过程,直至达到织物要求的长度,得到S玻璃纤维/POD纤维/Q纤维混织织物。
至此,完成S玻璃纤维、POD纤维与Q纤维混织织物的织造。

Claims (8)

1.一种玻纤混织织物,其特征在于,由多种纤维纱线混合织造而成;所述多种纤维纱线为E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或者为S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或者为S玻璃纤维纱线、Q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所述混织织物的组织为平纹;当采用E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混合织造时,以所述E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分别作为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中,第1根、第2根纱线为E玻璃纤维纱线,第3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第4根纱线、第5根纱线为E玻璃纤维纱线,第6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依此循环;所述纬线中,第Ⅰ根、第Ⅱ根纱线为E玻璃纤维,第Ⅲ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第Ⅳ根、第Ⅴ根纱线为E玻璃纤维纱线,第Ⅵ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依此循环;
当采用S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时,以所述S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分别作为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中,第1根纱线、第2根纱线为S玻璃纤维纱线,第3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第4根纱线、第5根纱线为S玻璃纤维纱线,第6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依此循环;所述纬线中,第Ⅰ根、第Ⅱ根纱线为S玻璃纤维纱线,第Ⅲ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第Ⅳ根、第Ⅴ根纱线为S玻璃纤维纱线,第Ⅵ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依此循环;
当采用S玻璃纤维纱线、POD纤维纱线与Q纤维纱线时,以所述S玻璃纤维纱线、POD纤维纱线与Q纤维纱线分别作为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中,第1根纱线为S玻璃纤维纱线,第2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第3根纱线为Q纤维纱线;循环所述S玻璃纤维纱线、POD纤维纱线和Q纤维纱线的排列顺序,形成经纱;所述纬纱中,第Ⅰ根纱线为S玻璃纤维纱线,第Ⅱ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第Ⅲ根纱线为Q纤维纱线;循环所述S玻璃纤维纱线、POD纤维纱线和Q纤维纱线的排列顺序,形成纬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玻纤混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E玻璃纤维纱线的规格为EC9-30×1×3S70,POD纤维纱线的规格为POD30×1×3S30,Q纤维纱线的规格为QC9-15×2 ×3S70
3.一种织造权利要求1所述玻纤混织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过程为:
步骤1:确定各种纤维纱线技术参数;
步骤2:制备基材;
根据混织织物中纤维的种类分别制备基材;
步骤3:制备经轴;
所述经轴包括E玻璃纤维/POD纤维经轴、S玻璃纤维/POD纤维经轴和S玻璃纤维/POD纤维/Q纤维经轴;
采用一次整经机制备经轴;
当混织织物由E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混合织造时,按照两根E玻璃纤维纱线、一根POD纤维纱线的2:1的方式,将408根E玻璃纤维纱线、204根POD纤维纱线间隔排列;将总数为612根的纱线依次逐一穿过钢筘中的各筘齿;采用一次整经的方式,将612根经纱制成经轴,得到E玻璃纤维/POD纤维经轴;
当混织织物由S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混合织造时,按照两根S玻璃纤维纱线、一根POD纤维纱线的2:1的方式,将408根S玻璃纤维纱线和204根POD纤维纱线间隔排列;将总数为612根的纱线依次逐一穿过钢筘中的各筘齿;采用一次整经的方式,将612根经纱制成经轴,得到S玻璃纤维/POD纤维经轴;
当混织织物由S玻璃纤维纱线、POD纤维纱线与Q纤维纱线混合织造时,按照一根S玻璃纤维纱线、一根POD纤维纱线和一根Q纤维纱线的1:1:1的方式,将204根S玻璃纤维纱线、204根POD纤维纱线和204根Q纤维纱线的方式间隔排列;将总数为612根的纱线依次逐一穿过钢筘中的各筘齿;采用一次整经的方式,将612根经纱制成经轴,得到S玻璃纤维/POD纤维/Q纤维经轴;
步骤4:织造;
根据混织织物中纤维的种类选用双色选纬或三色选纬的方法进行织造,分别得到E玻璃纤维与POD纤维的混织织物或S玻璃纤维与POD纤维的混织织物或S玻璃纤维、POD纤维与Q纤维混织织物,完成所述玻纤混织织物的织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织造玻纤混织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筘规格为6齿/cm;该钢筘的长度大于织物的设计宽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织造玻纤混织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基材时,
Ⅰ制备E玻璃纤维纱线:将无碱玻璃球在坩埚中熔化,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拉丝,得到单纤维公称直径为9μm、公制号数为30tex的E玻璃原丝;拉丝中所使用的浸润剂为聚酯型浸润剂;采用常规方法,将得到的30tex的E玻璃原丝纺制成EC9-30×1×3S70的E玻璃纤维纱线,并以该E玻璃纤维纱线作为混织织物中经纱与纬纱中的一种纱线;
Ⅱ制备POD纤维纱线:所述POD纤维纱线是将外购的公制号数为30tex的POD纤维长丝,采用常规方法在捻线机上纺织成POD30×1×3S30的POD纤维纱线,并以该POD纤维纱线作为混织织物中经纱与纬纱中的第二种纱线。纺织所述POD30×1×3S30的POD纤维纱线时,3根所述POD纤维长丝并合成为1根。
Ⅲ所述Q纤维纱线为外购公制号数为90tex、捻度为70捻/m的QC9-15×2×3S70的Q纤维纱线。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织造玻纤混织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过程为:织造时,当所述混织织物由E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混合织造时,其织造过程是:将制备的E玻璃纤维/POD纤维经轴放入织布机;将该经轴中的纱线作为经纱分别引出;将各经纱按照平纹组织上机图逐根按顺序穿过停经片、综丝和筘号为6齿/cm的钢筘中;所述的经纱中,第1、2、4、5列的经纱为E玻璃纤维纱线,第3、6列的经纱为POD纤维纱线;依此循环,在喷气布机上形成梭口;
通过选纬、引纬机构,将所述E玻璃纤维纱线中的第Ⅰ根纬纱引入梭口,使该第Ⅰ根纬纱与经纱交织;继续将该E玻璃纤维纱线中的第Ⅱ根纬纱引入梭口,使该第Ⅱ根纬纱与经纱交织;
通过选纬、引纬机构,将该POD纤维中的第Ⅲ根纬纱引入梭口,使该第Ⅲ根纬纱与经纱交织;
重复所述使第Ⅰ根纬纱和第Ⅱ根纬纱分别与经纱交织的过程,将所述E玻璃纤维纱线中的第Ⅳ根纬纱和第Ⅴ根纬纱分别引入梭口,使该第Ⅳ根纬纱和第Ⅴ根纬纱分别与经纱交织;
重复所述第Ⅲ根纬纱引入梭口的过程,将该POD纤维中的第Ⅵ根纬纱引入梭口,使该第Ⅵ根纬纱与经纱交织;
循环重复所述第Ⅰ根纬纱和第Ⅱ根纬纱分别与经纱交织的过程和所述第Ⅲ根纬纱引入梭口的过程,直至达到织物要求的长度,得到E玻璃纤维/POD纤维混织织物;至此,完成E玻璃纤维与POD纤维混织织物的织造。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织造玻纤混织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过程为:织造时,当所述混织织物由S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混合织造时,其织造过程是:将制备的S玻璃纤维/POD纤维经轴放入织布机;将该经轴中的纱线作为经纱分别引出;将各经纱按照平纹组织上机图逐根按顺序穿过停经片、综丝和筘号为6齿/cm的钢筘中;所述的经纱中,第1、2、4、5列的经纱为S玻璃纤维,第3、6列的经纱为POD纤维;依此循环,在喷气布机上形成梭口;
通过选纬、引纬机构,将所述S玻璃纤维纱线中的第Ⅰ根纬纱引入梭口,使第Ⅰ根纬纱与经纱交织;继续将该S玻璃纤维纱线中的第Ⅱ根纬纱引入梭口,使该第Ⅱ根纬纱与经纱交织;
通过选纬、引纬机构,将所述POD纤维中的第Ⅲ根纬纱引入梭口,使该第Ⅲ根纬纱与经纱交织;
重复所述使第Ⅰ根纬纱和第Ⅱ根纬纱分别与经纱交织的过程,将该S玻璃纤维纱线中的第Ⅳ根纬纱和第Ⅴ根纬纱分别引入梭口,使该第Ⅳ根纬纱和第Ⅴ根纬纱分别与经纱交织;
重复所述第Ⅲ根纬纱引入梭口的过程,将该POD纤维中的第Ⅵ根纬纱引入梭口,使该第Ⅵ根纬纱与经纱交织;
循环重复所述第Ⅰ根纬纱和第Ⅱ根纬纱分别与经纱交织的过程和所述第Ⅲ根纬纱引入梭口的过程,直至达到织物要求的长度,得到S玻璃纤维/POD纤维混织织物;至此,完成S玻璃纤维与POD纤维混织织物的织造。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织造玻纤混织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过程为:织造时,当所述混织织物由S玻璃纤维纱线、POD纤维纱线与Q纤维纱线混合织造时,其织造过程是:
将制备的到S玻璃纤维/POD纤维/Q纤维经轴放入织布机;将该经轴中的纱线作为经纱分别引出;将各经纱按照平纹组织上机图逐根按顺序穿过停经片、综丝和筘号为6齿/cm的钢筘中;所述的经纱中,第1、4列的经纱为S玻璃纤维,第2、5排的经纱为POD纤维,第3、6排的经纱为Q纤维;依此循环,在喷气布机上形成梭口;
通过选纬、引纬机构,将所述S玻璃纤维纱线中的第Ⅰ根纬纱引入梭口,使第Ⅰ根纬纱与经纱交织;继续将该POD纤维纱线中的第Ⅱ根纬纱引入梭口,使该第Ⅱ根纬纱与经纱交织;继续将所述Q纤维的第Ⅲ根纬纱引入梭口,使该第Ⅲ根纬纱与经纱交织;
重复所述使第Ⅰ根纬纱、第Ⅱ根纬纱和第Ⅲ根纬纱分别与经纱交织的过程,将该S玻璃纤维纱线中的第Ⅳ根纬纱、该POD纤维纱线中的第Ⅴ根纬纱,以及该Q纤维的第Ⅵ根纬纱引入梭口,并使各所述纬纱与经纱交织;
循环重复所述第Ⅰ根纬纱、第Ⅱ根纬纱和第Ⅲ根纬纱引入梭口的过程,直至达到织物要求的长度,得到S玻璃纤维/POD纤维/Q纤维混织织物;
至此,完成S玻璃纤维、POD纤维与Q纤维混织织物的织造。
CN202011384109.1A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玻纤混织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Pending CN1125537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84109.1A CN112553744A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玻纤混织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84109.1A CN112553744A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玻纤混织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53744A true CN112553744A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45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84109.1A Pending CN112553744A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玻纤混织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53744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414006D0 (en) * 1993-07-13 1994-08-31 Kulmbacher Klimageraete Fibre glass structures
CN1990920A (zh) * 2005-12-30 2007-07-04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一种增强烧蚀防热复合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02477624A (zh) * 2010-11-29 2012-05-30 北京新风机械厂 一种防热抗烧蚀复合材料的增强体
CN102493084A (zh) * 2011-12-07 2012-06-13 吴江市凯灵喷水织造厂 锦纶箱包面料的织造方法
CN207109210U (zh) * 2017-07-03 2018-03-16 江苏恒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玻纤与ptfe混织功能性滤料基布
CN108517102A (zh) * 2018-03-13 2018-09-11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一种轻质防隔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96748A (zh) * 2019-08-05 2019-11-01 常熟市宝沣特种纤维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纱线、复合面料及防护面料
CN111155225A (zh) * 2019-12-31 2020-05-15 江苏澳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立体提花织物编织工艺及其立体提花织物
CN211947401U (zh) * 2019-10-31 2020-11-17 海宁昱品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汽车胶管用布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414006D0 (en) * 1993-07-13 1994-08-31 Kulmbacher Klimageraete Fibre glass structures
CN1990920A (zh) * 2005-12-30 2007-07-04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一种增强烧蚀防热复合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02477624A (zh) * 2010-11-29 2012-05-30 北京新风机械厂 一种防热抗烧蚀复合材料的增强体
CN102493084A (zh) * 2011-12-07 2012-06-13 吴江市凯灵喷水织造厂 锦纶箱包面料的织造方法
CN207109210U (zh) * 2017-07-03 2018-03-16 江苏恒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玻纤与ptfe混织功能性滤料基布
CN108517102A (zh) * 2018-03-13 2018-09-11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一种轻质防隔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96748A (zh) * 2019-08-05 2019-11-01 常熟市宝沣特种纤维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纱线、复合面料及防护面料
CN211947401U (zh) * 2019-10-31 2020-11-17 海宁昱品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汽车胶管用布
CN111155225A (zh) * 2019-12-31 2020-05-15 江苏澳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立体提花织物编织工艺及其立体提花织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徐竹: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及应用》", 31 March 2017, 国防工业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3426C (zh) 一种耐热阻燃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Mirdehghan Fibrous polymeric composites
CN113718354B (zh) 保温隔热型皮芯复合单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76649A (zh) 一种具有径向弹力收缩管状织物的制备方法
KR20080050949A (ko) 폴리에스테르 이성분 필라멘트를 포함하는 신장성 제직물
CA3038925A1 (en) Flame-resistant woven fabric
CN105133144A (zh) 一种超强阻燃特种防护服面料的制备方法
CN201817647U (zh) 不燃织物及其防护服
WO2021135381A1 (zh) 立体提花织物编织工艺及其立体提花织物
CN112553744A (zh) 一种玻纤混织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WO2020253562A1 (zh) 一种仿毛面料的制作方法
JP2005213708A (ja) 難燃性複合糸
CN112725985B (zh) 一种变密度的三维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12899851A (zh) 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交织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81840A (zh) 一种荧光橙防静电阻燃的双层面料及制备方法
US7223708B2 (en) Inorganic fabric
CN103182815B (zh) 织物组合物
CN104372500A (zh) 一种阻燃家纺面料的制备方法
CN220538056U (zh) 一种清凉型涤纶织物
CN215713682U (zh) 一种航空复合材料增强用碳纤维织带结构
CN214422816U (zh) 一种芳纶尼龙双层织物热缩护套
CN201074285Y (zh) 玻纤机织布
CN218232710U (zh) 一种轻质高强织物
CN113201845B (zh) 一种单层立体结构防电弧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12175132U (zh) 一种仿麻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