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3877A - 板玻璃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板玻璃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33877A
CN112533877A CN201980051753.6A CN201980051753A CN112533877A CN 112533877 A CN112533877 A CN 112533877A CN 201980051753 A CN201980051753 A CN 201980051753A CN 112533877 A CN112533877 A CN 1125338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temperature
cooling
glass ribbon
ribb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17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野正德
内田一树
小野和孝
石桥弘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C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533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38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17/067Forming glass sheets combined with thermal conditioning of the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8/00Shaping glass in contact with the surface of a liquid
    • C03B18/02Forming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8/00Shaping glass in contact with the surface of a liquid
    • C03B18/02Forming sheets
    • C03B18/20Composition of the atmosphere above the float bath; Treating or purifying the atmosphere above the float bath
    • C03B18/22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atmosphere above the float tank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在该制造方法中,具有如下工序:熔化玻璃原料,而得到熔融玻璃;由上述熔融玻璃成形玻璃带;以及缓慢冷却上述玻璃带,在成形上述玻璃带的工序中,上述熔融玻璃以从上述板玻璃的失透温度(TL)至软化点(TS)为止的平均冷却速度为1500℃/分以上的方式被冷却。

Description

板玻璃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板玻璃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板玻璃主要通过下拉法以及浮法等连续成形工序进行制造(例如专利文献1、2)。
下拉法的代表例为熔融法。
在该方法中,首先,将通过熔化玻璃原料而得到的熔融玻璃供给至成形用的部件(以下,称为“成形部件”)的上部。成形部件为剖面向下变尖的大致楔状,熔融玻璃沿着该成形部件的对置的2个侧面流下。沿着两侧面流下的熔融玻璃在成形部件的下端(称为“合流点”)合流而被一体化,由此,成形出玻璃带。其后,该玻璃带通过罗拉等牵引部件一边被缓慢冷却一边被向下牵引,并被以规定的尺寸切断。
另一方面,在浮法中,通过使熔融玻璃在熔融锡上进行输送,由此成形出玻璃带。其后,玻璃带被缓慢冷却,并被以规定的尺寸切断。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280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昭48-20761号公报
就现有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而言,不管是下拉法还是浮法,都存在难以连续地成形失透粘性(以下,以“ηL”来表示)比较低的玻璃这一问题。这是因为,熔融玻璃的成形开始时的粘度通常为104泊(dPa·s)左右的区域,但在失透粘性ηL低的玻璃、即失透粘性ηL为105泊(dPa·s)左右或更低的玻璃的情况下,成形时熔融玻璃的粘度接近失透粘性ηL而产生失透的可能性增高。
这里,“失透”是指在玻璃产生结晶化而变得不透明的现象,失透粘性ηL是指在熔融玻璃产生失透的粘度。另外,将失透粘性ηL下的熔融玻璃的温度称为失透温度TL
因此,在现有的板玻璃的连续制造方法中,失透粘性ηL以充分高于熔融玻璃的成形开始时的粘度的方式进行选定。换言之,若熔融玻璃接近成形开始温度(也称为作业点TW),则成形时在熔融玻璃产生失透的可能性增高,因此,在现有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中,失透温度TL以充分低于成形开始温度即作业点TW的方式进行选定。
然而,认为若能够排除或缓和如上述那样的在玻璃带成形时与粘度、温度相关的制约,则能连续地制造更多组成的玻璃板,能够提供更进一步符合用户要求的玻璃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背景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由具有比较低的失透粘性ηL、即高的失透温度TL的熔融玻璃也能够连续地成形板玻璃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
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板玻璃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工序:
熔化玻璃原料,而得到熔融玻璃;
由上述熔融玻璃成形玻璃带;以及
缓慢冷却上述玻璃带,
在成形上述玻璃带的工序中,上述熔融玻璃以从上述板玻璃的失透温度TL至软化点TS为止的平均冷却速度为1500℃/分以上的方式被冷却。
在本发明中,能够提供即使由具有比较低的失透粘性ηL、即高的失透温度TL的熔融玻璃也能够连续地成形板玻璃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现有的浮法中的各工序与玻璃温度的关系的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的各工序与玻璃温度的关系的图。
图3是简要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的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中,将玻璃带冷却的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中,将玻璃带冷却的其他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为了对本发明更好地进行理解,对现有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简单地进行说明。此外,这里,采用浮法作为现有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并对其工序进行说明。
现有的浮法具有熔化工序、成形工序、以及缓慢冷却工序。首先,在熔化工序中,玻璃原料在熔化炉内被熔化,而制造熔融玻璃。接下来,在成形工序中,熔化炉的熔融玻璃被供给至熔融锡浴上,而形成玻璃带。该玻璃带一边在熔融锡上输送,一边成形为规定的形状。并且,在缓慢冷却工序中,玻璃带被缓慢冷却炉缓慢冷却。
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现有的浮法中的上述各工序与玻璃温度的典型的关系。
在图1中,横轴表示熔化、成形、以及缓慢冷却这3工序,纵轴表示各工序中的玻璃的简要的温度。另外,关于一部分的特征性玻璃温度,还示出了该温度下的玻璃的大概的粘度。此外,横轴以实施3工序的顺序进行排列,因此也能够将其认为是时间轴。
如图1的曲线10所示,在熔化工序中玻璃被熔化,熔融玻璃的温度为作业点TW(玻璃的粘度约为104泊左右)以上。该熔融玻璃在作业点TW被供给至成形工序。换言之,成形工序中的成形开始温度为TW
在成形工序中,玻璃带的温度在锡浴上移动的过程中从成形开始温度TW缓慢冷却至缓慢冷却点TA(玻璃的粘度约为1013泊左右)。因此,成形结束时的温度为TA
接下来,玻璃带在缓慢冷却点TA进入缓慢冷却工序,并在该缓慢冷却工序中被缓慢冷却。其后,切断玻璃带,而制造板玻璃。
这里,如前述那样,在现有的浮法中,若作业点TW与失透温度TL过于接近,则玻璃失透的可能性增高。例如,在制造失透粘性ηL低的板玻璃的情况下,由于在熔化工序、成形工序等熔融玻璃的流动易于停滞的位置等处,熔融玻璃的温度停留在失透温度TL附近的时间变长,因此,可能比较容易地在玻璃产生失透现象。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失透现象,作业点TW设定为该作业点TW与失透温度TL之差ΔT变得充分大。反过来讲,由于存在与这种失透现象相关的制约,因此存在不能将失透温度TL设为接近作业点TW或高于作业点TW的问题。
这种问题在现有的熔融法中也同样产生。这是因为,在熔融法中,也存在玻璃原料的熔化工序(作业点TW以上的温度区域)、玻璃带的成形工序(作业点TW~缓慢冷却点TA的温度区域)、以及玻璃带的缓慢冷却工序(缓慢冷却点TA以下的温度区域),作业点TW需要设定为该作业点TW与失透温度TL之差ΔT变得充分大。
此外,在熔融法的情况下,前述的合流点以下的区域与玻璃带的成形工序对应。
这样,在现有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中,存在难以在连续工序中成形低失透粘性ηL、即失透温度TL比较高的玻璃的问题。
与此相对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
提供一种板玻璃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工序:
熔化玻璃原料,而得到熔融玻璃;
由上述熔融玻璃来成形玻璃带;以及
使上述玻璃带缓慢冷却,
在成形上述玻璃带的工序中,上述熔融玻璃以从上述板玻璃的失透温度TL至软化点TS为止的平均冷却速度为1500℃/分以上的方式被冷却。
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中的各工序与玻璃温度的关系的一个例子。在图2中,横轴表示熔化、成形、以及缓慢冷却这3工序,纵轴表示各工序中的玻璃的简要的温度。另外,横轴由于以实施3工序的顺序进行排列,因此也能够将其认为是时间轴。
如图2的曲线1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中,熔化工序以及缓慢冷却工序中的玻璃温度的变化与现有的熔化工序以及缓慢冷却工序的情况(参照图1)大致相同。
即,熔融玻璃在作业点TW的温度被供给至成形工序。另外,玻璃带在缓慢冷却点TA附近的温度被输送至缓慢冷却工序。另外,在成形工序中,玻璃带的温度从成形开始温度(作业点TW)变化至成形结束温度(缓慢冷却点TA)。
但是,如曲线1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成形工序中的玻璃带至少在从失透温度TL至软化点TS(玻璃的粘度约为107.65泊左右)的温度区域,以平均冷却速度vi为1500℃/分以上的方式被快速冷却。
按照这种曲线11,能够在成形工序中迅速地经过从玻璃带的成形开始温度(作业点TW)至软化点TS为止的温度区域。因此,能够有意地缩短熔融玻璃通过失透温度TL的区域的时间。另外,由此,能够有意地抑制玻璃在成形过程中产生失透的可能性。
因此,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即使假设使用失透温度TL比较高的玻璃作为原料,也能够有意地抑制结晶化。另外,由此,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还能够连续地制造具有比较高的失透温度TL、即低的失透粘性ηL的玻璃。
此外,图2中示出的玻璃温度的曲线是为了用于说明而简化的曲线,实际上,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制造板玻璃的过程并非与图2中示出的曲线准确地对应,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玻璃带的缓慢冷却工序并非需要必须在缓慢冷却点TA开始。缓慢冷却工序也可以从高于或低于缓慢冷却点TA的温度开始。
然而,在现有的熔融法中,若熔融玻璃超过成形部件的上述合流点而落下,而玻璃带的成形开始进行,则存在产生玻璃带的宽度缩小的现象(以下称为“缩幅现象”)的情况。这是玻璃带由于表面张力而在宽度方向上收缩而产生的现象。
这种缩幅现象存在使成形的玻璃带、进而使制造的板玻璃的宽度尺寸的精度降低的担忧。
与此相对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中,在成形玻璃带的工序中,熔融玻璃以从板玻璃的失透温度TL至软化点TS为止的平均冷却速度为1500℃/分以上的方式被冷却。
由于这样急速冷却至软化点Ts,因此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能够得到能够有意地抑制玻璃带的缩幅现象这一附加效果。
例如,在将玻璃带的缩幅量ΔW以
ΔW=W1-W2
表示的情况下,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能够将玻璃带的缩幅量ΔW设为50mm以下。
这里,W1是成形刚刚开始之后、即自由落下刚刚开始之后的玻璃带的宽度。另外,W2是成形刚刚结束之后的玻璃带的宽度。通常,W1是成形开始温度的粘性下的玻璃带的宽度,W2是粘性成为约107.65泊左右时的玻璃带的宽度。
优选缩幅量ΔW为40mm以下。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参照图3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3中简要地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以下,称为“第1制造方法”)的流程。
如图3所示,第1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工序:
(1)熔化玻璃原料,而得到熔融玻璃(工序S110);
(2)由上述熔融玻璃来成形玻璃带(工序S120);
(3)将上述玻璃带缓慢冷却(工序S130);以及
(4)将缓慢冷却后的上述玻璃带切断,而形成板玻璃(工序S140)。
以下,对各工序进行说明。
(工序S110)
首先,准备板玻璃用的玻璃原料。
玻璃原料的组成并不特别限定。但是,在第1制造方法中,也能够有意地使用具有比较高的失透温度TL、即低的失透粘性ηL的组成的板玻璃用的玻璃原料。
接下来,将玻璃原料供给至熔化炉,而形成熔融玻璃。
熔化温度并不特别限定,但例如也可以是玻璃的粘度成为100~103泊那样的温度。
例如,由玻璃原料制造的板玻璃的失透温度TL可以为800℃以上,可以为850℃以上,也可以为900℃以上。另外,失透温度TL与粘性成为104dPa·s的温度亦即作业温度TW之差TL-TW并不特别限定,但优选为0℃以上,优选为5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以上。
另外,由玻璃原料制造的板玻璃的软化点TS并不特别限定,但例如也可以为400℃~1100℃的范围。
另外,由玻璃原料制造的板玻璃的失透粘性ηL例如为1×100~1×105dPa·s(泊)的范围,优选为1×101.5~1×104dPa·s(泊)的范围,更优选为1×102~1×103dPa·s(泊)的范围。
熔化炉的熔融玻璃其后被移送至成形工序。
(工序S120)
接下来,实施成形工序。在该工序中,成形从熔化炉移送的熔融玻璃,而成形玻璃带。
如前述那样,在第1制造方法中,熔融玻璃以从失透温度TL至软化点TS为止的平均冷却速度vi为1500℃/分以上的方式被冷却。
从失透温度TL至软化点TS为止的平均冷却速度vi例如为1800℃/分以上,优选为2000℃/分以上。
实施这种玻璃带的“快速冷却”的方法并不特别限定。
例如,也可以通过对玻璃带吹送冷却气体而将玻璃带快速冷却。以下,将这种快速冷却方法特别称为“吹气冷却法”。
吹气冷却法中使用的气体只要不对玻璃带造成负面影响,就不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氩气以及氮气那样的惰性气体、或空气等作为冷却气体。
另外,在吹气冷却法中,优选吹送维持在充分低的温度的气体。特别是,优选吹送的气体的温度低于熔融玻璃的软化点TS。例如,优选吹送的气体的温度比熔融玻璃的软化点TS低1℃~100℃。
图4中示意性地示出利用吹气冷却法冷却玻璃带时使用的装置的一结构例子。
如图4所示,在该结构例子中,装置100具有收容部件110以及气体供给部件125。
收容部件110具有上部部件112和底部部件115。
上部部件112具有上表面112a、以及包围该上表面112a的4个侧面112b。在上表面112a形成有上侧敞开的凹部114。另外,对置的2个侧面112b沿着铅垂方向(纸面的向下的方向)、以及相对于纸面垂直的方向相互平行地延伸。
另一方面,收容部件110的底部部件115为剖面呈大致倒三角形的形状,具有2个斜面116a、116b、以及将两斜面连接的顶点116c。第1斜面116a、第2斜面116b、以及顶点116c还分别在相对于纸面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因此,收容部件110的下部具有大致三角柱形状。
第1斜面116a的上部与上部部件112的一个侧面112b连接,第2斜面116b的上部与上部部件112的一个侧面112b连接。
气体供给部件125具有1个或2个以上的喷嘴。例如,在图4示出的例子中,气体供给部件125具备配置于左右对称的位置的第1组喷嘴127a、127b、以及配置于左右对称的位置的第2组喷嘴129a、129b。
第1组喷嘴127a、127b与第2组喷嘴129a、129b设置于相互不同的高度位置。
此外,在图4示出的例子中,气体供给部件125具有共计4个喷嘴127a、127b、129a、129b。但是,这只是一个例子,只要能够适当地冷却玻璃带,则喷嘴的数量以及配置并不特别限定。
在使用这种装置100并利用吹气冷却法将熔融玻璃冷却的情况下,对收容部件110的上部部件112的凹部114供给熔融玻璃150。
凹部114对熔融玻璃150进行收容。但是,若供给超过凹部114的收容容积的熔融玻璃150,则熔融玻璃150沿着收容部件110的对置的侧面112b溢出,而成为第1熔融玻璃部分152a以及第2熔融玻璃部分152b。
其后,第1熔融玻璃部分152a沿着收容部件110的第1斜面116a进一步向下方流动。相同地,第2熔融玻璃部分152b沿着收容部件110的第2斜面116b进一步向下方流动。
其结果是,第1熔融玻璃部分152a以及第2熔融玻璃部分152b到达至顶点116c,并在这里被一体化。
其后,合体后的熔融玻璃成为玻璃带170,并进一步向铅垂方向发展。即,顶点116c成为成形开始位置,并从此处开始玻璃带170的成形。
这里,装置100在接近玻璃带170的特别是接近成形开始位置(顶点116c)的位置具有气体供给部件125。从该气体供给部件125的各喷嘴127a、127b、129a、129b朝向玻璃带170吹送冷却气体。
因此,在装置100中,能够从熔融玻璃150的成形刚刚开始之后将玻璃带170快速冷却。
此外,图4中示出的装置100的结构例子只是一个例子,也可以使用其他装置实施吹气冷却法。
另外,作为其他冷却方法,也可以通过使玻璃带与被冷却的辊连续地接触,而将玻璃带快速冷却。以下,将这种快速冷却方法称为“辊冷却法”。
在辊冷却法中,例如优选使用维持在充分低的温度的辊。特别是,优选辊的温度低于熔融玻璃的软化点TS。例如,优选辊的温度比熔融玻璃的软化点TS低1℃~100℃。
作为辊的冷却方法,可举出使温度低的水、气体、油等循环而进行冷却的水冷、空冷、油冷等方法。
图5中示意性地示出在利用辊冷却法将玻璃带冷却时使用的装置的一结构例子。
如图5所示,在该结构例子中,实施辊冷却法的装置300具备收容部件310、以及至少一组冷却辊360。此外,虽然图5中并未示出,但装置300还在冷却辊360的下游侧具有输送罗拉以及缓慢冷却炉。输送罗拉具有将从冷却辊360送出的玻璃带370拉出并导入至缓慢冷却炉的作用。
收容部件310具有收容从熔化炉(未图示)供给的熔融玻璃350、并使未能收容的熔融玻璃350向下方溢流的作用。收容部件310也可以具有前述的图4示出的收容部件110那样的方式。
在使用这种装置300来制造板玻璃的情况下,首先,熔融玻璃350被供给至收容部件310的上部。
在收容部件310未能收容而溢流的熔融玻璃350沿着收容部件310的对置的2个侧面流下,并在合流点320合流,从而成为玻璃带370。
其后,玻璃带370进一步向下方流动,并被2个冷却辊360夹住而被支承。冷却辊360如前述那样,被水、气体、或油等而维持在规定的温度,与冷却辊360接触的玻璃带370在这里被快速冷却。
如前述那样,在冷却辊360的下游设置有输送罗拉(未图示)。玻璃带370被该输送罗拉向冷却辊360的下游侧拉出,并导入至缓慢冷却炉。
导入至缓慢冷却炉的玻璃带370被缓慢冷却,在成为规定的温度时,被切断为规定的尺寸,而制造板玻璃。
这样,在装置300中,能够利用冷却辊360对玻璃带370进行快速冷却。
另外,作为又一其他冷却方法,可举出对熔融玻璃吹送液体的方法。例如,将比较容易在熔融玻璃的成形开始温度(作业点TW)或其附近的温度区域气化的液体用作吹送液体,从而能够将玻璃带快速冷却。以下,将这种快速冷却方法特别称为“液体吹送冷却法”。
作为可用于液体吹送冷却法的液体,例如可举出水、乙醇以及丙酮等。这些液体即使与玻璃带接触,对玻璃带造成负面影响的可能性也低。优选所吹送的液体的温度低于熔融玻璃的软化点TS
另外,作为其他冷却方法,也可以通过使玻璃带连续地落下至熔融金属浴上而将玻璃带快速冷却。作为成为冷却源的熔融金属,并不限定于此,但可举出锡、铅、锌、水银、以及铜等。此外,熔融金属可以为单一的金属,也可以为从前述的金属组选择的2种以上的合金。优选熔融金属的温度低于熔融玻璃的软化点TS。例如,优选熔融金属的温度比熔融玻璃的软化点TS低1℃~100℃。
按照以上那样的方法将熔融玻璃快速冷却,而成形玻璃带。
利用成形工序中的玻璃带的这种快速冷却处理,有意地缩短熔融玻璃通过失透温度TL的时间。另外,其结果是,即使在由具有比较高的失透温度TL、即低的失透粘性ηL的玻璃制造板玻璃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成形过程中,有意地抑制在玻璃带产生失透现象的可能性。
(工序S130)
接下来,将成形后的玻璃带缓慢冷却。在通常的情况下,该工序在缓慢冷却炉内实施。
在通常的情况下,供给至缓慢冷却炉的玻璃带的温度为缓慢冷却点TA前后。这若以玻璃的粘度进行表示,则为1013泊左右。
缓慢冷却点TA例如为450℃~700℃的范围。
(工序S140)
其后,玻璃带被以规定的尺寸切断。
根据以上的工序,能够制造所希望的尺寸形状的板玻璃。
所制造的板玻璃的折射率例如也可以为1.40~2.20的范围。其中,在需要高折射率的情况下,优选为1.60以上,更优选为1.6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70以上,特别优选为1.75以上。这种高折射率的板玻璃例如能够应用于高性能的液晶面板等影像显示机器、发光设备的光提取部件等。另一方面,在低分散性或异常分散性、将特定的波长截断的滤波器用途、例如需要将近红外区的光截断的情况下,优选为1.50以下,优选为1.4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45以下。这种低折射率的玻璃能够用于摄像元件中的可见度修改、摄像用光学系统的色差的修改。
另外,所制造的板玻璃的杨氏模量例如也可以为90GPa~150GPa的范围。杨氏模量优选为95GPa以上,更优选为100G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5GPa以上,特别优选为110GPa以上。这种玻璃例如能够应用于信息记录用磁盘的基板或显示器用的基板、半导体包装用的支承玻璃、扇出过程用的载玻片、移动信息设备用的盖玻璃等。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例1)
按照以下的方法实施了板玻璃的制造试验。
图4中简要地示出试验所使用的板玻璃的制造装置的一部分。
如图4所示,装置100具备收容部件110、以及气体供给部件125。此外,虽然图4中并未示出,但装置100还在气体供给部件125的下游侧具有缓慢冷却部。
收容部件110具有收容从熔化炉(未图示)供给的熔融玻璃、并使未能收容的熔融玻璃向下方溢流的作用。
在使用这种装置100制造板玻璃的情况下,首先,将熔融玻璃150供给至收容部件110的上部。
对收容部件110的上部部件112的凹部114供给熔融玻璃150。
凹部114对熔融玻璃150进行收容。但是,供给超过凹部114的收容容积的熔融玻璃150,使熔融玻璃150沿着收容部件110的对置的侧面112b溢出,而成为第1熔融玻璃部分152a以及第2熔融玻璃部分152b。
其后,第1熔融玻璃部分152a沿着收容部件110的第1斜面116a进一步向下方流动。相同地,第2熔融玻璃部分152b沿着收容部件110的第2斜面116b进一步向下方流动。
其结果是,第1熔融玻璃部分152a以及第2熔融玻璃部分152b到达至顶点116c,并在这里被一体化。
其后,合体后的熔融玻璃成为玻璃带170,并进一步向铅垂方向发展。即,顶点116c成为成形开始位置,并从此处开始玻璃带170的成形。
接下来,从设置于接近成形开始位置(顶点116c)的位置的气体供给部件125的各喷嘴127a、127b、129a、129b朝向玻璃带170吹送冷却气体,将玻璃带170快速冷却。此外,各喷嘴127a、127b、129a、129b以冷却气体相对于玻璃带170遍及铅垂方向100mm的区域进行吹送的方式调整位置以及形状。
快速冷却后的玻璃带170被导入至缓慢冷却部。
导入至缓慢冷却部的玻璃带170被缓慢冷却,在成为规定的温度时,被切断为规定的尺寸,而制造板玻璃。
使用这种装置100实施板玻璃的制造试验。
所使用的熔融玻璃150的作业点TW(粘度η=104泊)为870℃,失透温度TL约为1050℃(失透粘性ηL=1.1×102泊),软化点TS(粘度η=107.65泊)约为680℃,缓慢冷却点TA(粘度η=1013泊)为580℃。
供给至收容部件110的熔融玻璃150的温度设为约1100℃。另外,顶点116c处的熔融玻璃150(玻璃带170)的温度(以下,称为“T1(℃)”)为1060℃。
从气体供给部件125的各喷嘴127a、127b、129a、129b将冷却气体亦即温度30℃的空气吹送至玻璃带170,对玻璃带170进行快速冷却。此时的玻璃带170的输送速度设为300mm/分。另外,此时的玻璃带170的厚度约为3.0mm。另外,刚刚通过气体供给部件125的喷嘴间之后的玻璃带170的温度为660℃。
在这种条件下,将玻璃带170处于顶点116c的时间设为零点(t1),对成为玻璃带170刚刚通过气体供给部件的喷嘴间之后的温度(以下,称为“T2(℃)”)、即660℃为止的时间(称为“t2(分)”)进行测定。
由所得到的测定结果,通过下式,对第2平均冷却速度vii进行计算:
第2平均冷却速度vii(℃/分)=(T1-T2)/t2 (1)式
其结果是,第2平均冷却速度vii为2100℃/分。
此外,从玻璃带170的失透温度TL至软化点TS为止的平均冷却速度vi与第2平均冷却速度vii相比,处于vi>vii的关系。因此可以明确,在该试验中,平均冷却速度vi超过2100℃/分。
在对如前述那样规定的玻璃带170的缩幅量ΔW进行测定时,缩幅量ΔW为25mm。
在对试验后得到的板玻璃进行观察时,未在板玻璃确认到结晶化。
(例2)
利用与例1相同的方法,实施板玻璃的制造试验。
但是,在该例2中,玻璃带170的输送速度设为400mm/分。那时的玻璃带170的厚度约为2.2mm。其他条件与例1的情况相同。
制造试验的结果是,由前述的(1)式得到的第2平均冷却速度vii为2350℃/分。
在所得到的板玻璃中,未确认到结晶化的产生。
另外,玻璃带170的缩幅量ΔW为27mm。
(例3)
利用与例1相同的方法,实施板玻璃的制造试验。
但是,在该例3中,玻璃带170的输送速度设为600mm/分。那时的玻璃带170的厚度约为1.5mm。其他条件与例1的情况相同。
制造试验的结果是,由前述的(1)式得到的第2平均冷却速度vii为2850℃/分。
在所得到的板玻璃中,未确认到结晶化的产生。
另外,玻璃带170的缩幅量ΔW为32mm。
(例4)
按照以下的方法实施板玻璃的制造试验。
作为制造装置,使用如前述的图5所示的装置300。
所使用的熔融玻璃350的作业点TW(粘度η=104泊)为870℃,失透温度TL约为1050℃(失透粘性ηL=1.1×102泊),软化点TS(粘度η=107.65泊)约为680℃,缓慢冷却点TA(粘度η=1013泊)为580℃。
供给至收容部件310的熔融玻璃350的温度设为约1100℃。另外,合流点320处的熔融玻璃350(玻璃带370)的温度(以下,称为“T1(℃)”)为1060℃。
2个冷却辊360将表面温度保持为660℃,玻璃带370的在冷却辊360的表面处的输送速度设为300mm/分。在2个冷却辊360之间输送的玻璃带370的厚度约为3.0mm。
在这种条件下,将玻璃带370处于合流点320的时间设为零点(t1),对玻璃带370的温度成为冷却辊360的温度(以下,称为“T2(℃)”)、即660℃为止的时间(称为“t2(分)”)进行测定。
此外,玻璃带370在与冷却辊360直接接触的位置,在刚刚与冷却辊360接触之后,被快速冷却至该冷却辊360的温度T2
因此,这里,将玻璃带370的表面的温度变为与冷却辊360的温度T2大致相等为止的时间规定为t2(分)。
由所得到的测定结果,通过前述的(1)式,对第2平均冷却速度vii进行计算。
其结果是,第2平均冷却速度vii为2350℃/分。
此外,从玻璃带370的失透温度TL至软化点TS为止的平均冷却速度vi与第2平均冷却速度vii相比,处于vi>vii的关系。因此可以明确,在该试验中,平均冷却速度vi超过2350℃/分。
在对试验后得到的板玻璃进行观察时,未在板玻璃确认到结晶化。
另外,玻璃带370的缩幅量ΔW为20mm。
(例5)
利用与例4相同的方法,实施板玻璃的制造试验。
但是,在该例5中,玻璃带370的输送速度设为400mm/分。那时的玻璃带370的厚度约为2.2mm。其他条件与例4的情况相同。
制造试验的结果是,由前述的(1)式得到的第2平均冷却速度vii为3200℃/分。
在所得到的板玻璃中,未确认到结晶化的产生。
另外,玻璃带370的缩幅量ΔW为24mm。
(例6)
利用与例4相同的方法,实施板玻璃的制造试验。
但是,在该例6中,玻璃带370的输送速度设为600mm/分。那时的玻璃带370的厚度约为1.5mm。其他的条件与例4的情况相同。
制造试验的结果是,由前述的(1)式得到的第2平均冷却速度vii为4000℃/分。
在所得到的板玻璃中,未确认到结晶化的产生。
另外,玻璃带370的缩幅量ΔW为29mm。
(例7)
除使用熔融锡浴代替气体供给部件来将玻璃带冷却以外,与例1相同地实施板玻璃的制造试验。将熔融锡的温度保持至660℃,玻璃带的在熔融锡浴的表面处的输送速度设为410mm/分。玻璃带的厚度约为2.2mm。
制造试验的结果是,由前述的(1)式得到的第2平均冷却速度vii为1800℃/分。
在所得到的板玻璃中,未确认到结晶化的产生。
另外,玻璃带的缩幅量ΔW为25mm。
(例8)
利用与例1相同的方法,实施板玻璃的制造试验。
但是,在该例8中,以遍及玻璃带170的铅垂方向20mm的区域吹送冷却气体的方式,调整各喷嘴的形状、位置、以及从各喷嘴排出的冷却气体的供给量。此外,每单位面积的冷却气体的供给量与例1相同。玻璃带170的输送速度设为600mm/分。那时的玻璃带170的厚度约为2.3mm。其他条件与例1的情况相同。
制造试验的结果是,由前述的(1)式得到的第2平均冷却速度vii为420℃/分。
在所得到的板玻璃中,确认到结晶化。
另外,玻璃带的缩幅量ΔW为85mm。
在以下的表1中,汇总各例中的制造试验的结果示出。
[表1]
Figure BDA0002931385380000161
这样,在例1~例7中,确认出能够使从玻璃带的失透温度TL至软化点TS为止的平均冷却速度vi为1500℃/分以上。另外,确认出即使在作业点TW(或成形开始温度T1)与失透温度TL接近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将玻璃带的平均冷却速度vi设为1500℃/分以上,来抑制熔融玻璃的结晶化。
另外,可知在例1~例7中,与例8相比,玻璃带的缩幅量ΔW被有意地抑制。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8年8月9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18-150386号的优先权,本申请中通过参照来引用该日本国申请的全部内容。
附图标记说明:
10…现有的玻璃温度的曲线;11…玻璃温度的曲线;100…装置;110…收容部件;112…上部部件;112a…上表面;112b…侧面;114…凹部;115…底部部件;116a…第1斜面;116b…第2斜面;116c…顶点;125…气体供给部件;127a、127b…第1组喷嘴;129a、129b…第2组喷嘴;150…熔融玻璃;152a…第1熔融玻璃部分;152b…第2熔融玻璃部分;170…玻璃带;300…装置;310…收容部件;320…合流点;350…熔融玻璃;360…冷却辊;370…玻璃带。

Claims (10)

1.一种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其中,
具有如下工序:
熔化玻璃原料,而得到熔融玻璃;
由所述熔融玻璃成形玻璃带;以及
缓慢冷却所述玻璃带,
在成形所述玻璃带的工序中,所述熔融玻璃以从所述板玻璃的失透温度TL至软化点TS为止的平均冷却速度为1500℃/分以上的方式被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其中,
通过对所述玻璃带供给冷却用气体而实施所述冷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其中,
通过将与所述熔融玻璃接触时能够气化的液体吹送于所述玻璃带而实施所述冷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其中,
通过使所述玻璃带与维持在比软化点Ts低的温度的冷却辊接触而实施所述冷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其中,
通过使所述玻璃带与维持在比所述软化点TS低的温度的熔融金属接触而实施所述冷却。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板玻璃的所述失透温度TL为800℃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板玻璃的所述失透温度TL与作业温度TW之差TL-TW为0℃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板玻璃的所述软化点TS为600℃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板玻璃的缓慢冷却点处于450℃~700℃的范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板玻璃的失透粘性处于1×10~1×105dPa·s的范围。
CN201980051753.6A 2018-08-09 2019-07-31 板玻璃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25338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50386 2018-08-09
JP2018150386 2018-08-09
PCT/JP2019/030038 WO2020031811A1 (ja) 2018-08-09 2019-07-31 板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3877A true CN112533877A (zh) 2021-03-19

Family

ID=69414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1753.6A Pending CN112533877A (zh) 2018-08-09 2019-07-31 板玻璃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0031811A1 (zh)
KR (1) KR20210042088A (zh)
CN (1) CN112533877A (zh)
TW (1) TW202012323A (zh)
WO (1) WO20200318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12731A1 (ja) * 2021-12-17 2023-06-22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物品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53425A (ja) * 1996-08-02 1998-02-24 Hoya Corp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2009502706A (ja) * 2005-07-21 2009-01-29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制御された冷却を用いた板ガラス製造方法
CN101925546A (zh) * 2008-01-21 2010-12-22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玻璃基板的制造方法以及玻璃基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20761B1 (zh) 1970-11-19 1973-06-23
KR101326978B1 (ko) * 2011-03-31 2013-11-13 아반스트레이트 가부시키가이샤 글래스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WO2014178354A1 (ja) * 2013-04-30 2014-11-06 Hoya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用ガラス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16028005A (ja) 2015-07-16 2016-02-25 AvanStrate株式会社 ガラス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ガラス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ガラス積層体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53425A (ja) * 1996-08-02 1998-02-24 Hoya Corp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2009502706A (ja) * 2005-07-21 2009-01-29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制御された冷却を用いた板ガラス製造方法
CN102173565A (zh) * 2005-07-21 2011-09-07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控制的冷却制造玻璃片的方法
CN101925546A (zh) * 2008-01-21 2010-12-22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玻璃基板的制造方法以及玻璃基板
CN103121792A (zh) * 2008-01-21 2013-05-29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玻璃基板的制造方法以及玻璃基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31811A1 (ja) 2020-02-13
KR20210042088A (ko) 2021-04-16
JPWO2020031811A1 (ja) 2021-08-02
TW202012323A (zh) 2020-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51824B1 (ko) 유리 리본의 제조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5733639B2 (ja) ガラス基板
JP6149299B2 (ja) ガラスシートを成形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US2019021813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in glass articles
JP4466955B2 (ja) 光学ガラス、プレス成形用ガラスゴブおよび光学素子
JP4446982B2 (ja) 光学ガラス、プレス成形用ガラスゴブ、ガラス成形体、光学素子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5582446B2 (ja) フィルム状ガラス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US20130017366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glass substrate and glass substrate
KR101497251B1 (ko) 유리판의 제조 방법 및 유리판 제조 장치
KR101798292B1 (ko) 디스플레이용 글래스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KR20140001744A (ko) 유리판의 제조 방법
JP4445419B2 (ja) ガラス成形体の製造方法、プレス成形用ガラス素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12533877A (zh) 板玻璃的制造方法
US20190352209A1 (en) Method for forming molten glass,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glass product
JP2021066655A (ja)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ガラス板並びにその使用
JP2021024782A (ja) わずかな結晶割合を有する熱成形された化学的に強化可能なガラス製品、殊に板状の化学的に強化可能なガラス製品、ならびにそれを製造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KR20160019395A (ko) 시트 유리의 제조 방법 및 시트 유리 제조 장치
JP2018140928A (ja) 光学ガラス
JP2016124751A (ja) ディスプレイ用ガラス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2013199405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用ガラス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965627B2 (ja) ガラス成形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