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24690A - 立式空调 - Google Patents

立式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24690A
CN112524690A CN202011390564.2A CN202011390564A CN112524690A CN 112524690 A CN112524690 A CN 112524690A CN 202011390564 A CN202011390564 A CN 202011390564A CN 112524690 A CN112524690 A CN 1125246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lamping
display
air
lin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905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鹏飞
袁小辉
矫立涛
郝本华
张德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9056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246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24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246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空调,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容易变形的问题。本发明的立式空调包括出风框部件、显示面板和显示内衬板,显示内衬板安装在显示面板的内侧,显示内衬板的内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接部,出风框部件的前侧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接部,每一第一卡接部与一第二卡接部卡接。通过上述设置,显示面板通过显示内衬板与出风框部件卡接连接,显示内衬板以及显示内衬板与出风框部件的卡接处均能够对显示面板起到支撑作用,与显示面板的上下端与出风框部件螺接相比,有利于减小显示面板变形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立式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空调。
背景技术
立式空调,又称柜机空调,具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出风口,从出风口吹出的风所覆盖的区域沿纵向延伸,与人体较为符合,因此柜机空调相对于壁挂式空调能够提高人体的受风面积,加快改变人体的体表温度。
相关技术中,立式空调包括进风面板、出风框部件和前面板组件,出风框部件与进风面板对接在一起、并共同限定出空调的风道,前面板组件设置在出风框部件的前侧,起到了装饰空调的效果。其中,前面板组件包括显示面板、左导风板和右导风板,出风框部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出风口和右出风口,左导风板位于左出风口处,用于打开和关闭左出风口,右导风板位于右出风口处,用于打开和关闭右出风口,显示面板位于左导风板和右导风板之间,显示面板的上端和下端均与出风框部件螺接。
然而,对于注塑形成的显示面板而言,显示面板的高度通常较高,导致显示面板容易变形。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容易变形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包括:出风框部件、显示面板和显示内衬板,所述显示内衬板安装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内侧,所述显示内衬板的内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接部,所述出风框部件的前侧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接部,每一所述第一卡接部与一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
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其中,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持板和第二卡持板,所述第一卡持板和第二卡持板之间形成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卡槽,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卡持筋板,所述卡持筋板与所述卡槽卡合或者脱离卡合。
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其中,所述卡持筋板第一端的两侧还凸出设置有抵挡凸块,所述显示内衬板上形成有止挡面;在所述卡持筋板与所述卡槽卡合时,所述卡持筋板的第一端伸出至所述卡槽外,且所述抵挡凸块与所述止挡面抵接。
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其中,所述显示内衬板上设有与所述卡槽连通的过孔,所述卡持筋板的第一端能够通过所述过孔,所述第一卡持板向前凸出设置有第一止挡块,所述第二卡持板向前凸出设置有第二止挡块,所述第一止挡块的前侧面和所述第二止挡块的前侧面形成为止挡面;或者,所述第一卡持板和第二卡持板均呈弧形,所述第一卡持板、第二卡持板与所述显示内衬板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置所述卡持筋板的第一端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卡槽连通,弧形的第一卡持板和第二卡持板的前侧面形成为止挡面。
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其中,所述卡持筋板沿第一方向卡合至所述卡槽内,所述抵挡凸块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前端的后侧面为斜面,以使所述抵挡凸块的前端的厚度由前向后逐渐增大。
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其中,所述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均沿所述立式空调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和/或,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竖直设置的立板与水平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立板的顶端连接并位于所述出风框部件的上方,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出风框部件的顶部可拆卸连接;和/或,
所述显示内衬板的两侧均形成有第一加强筋。
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其中,所述显示内衬板上设有多个第三卡接部,所述显示面板上设有多个第四卡接部,每一所述第三卡接部与一所述第四卡接部卡接。
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其中,所述第三卡接部为卡孔,所述第四卡接部为紧固卡扣,所述紧固卡扣与所述卡孔的边缘卡接。
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其中,所述立式空调还包括左导风板、左导风内衬板、右导风板以及右导风内衬板,所述左导风内衬板安装在所述左导风板的内侧,所述右导风内衬板安装在所述右导风板的内侧,所述左导风内衬板以及右导风内衬板均与所述出风框部件滑动连接;和/或,所述出风框部件的底部设有漏水孔。
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其中,所述左导风内衬板为弧形板,所述左导风内衬板的两侧均形成有第二加强筋,所述左导风内衬板与所述左导风板卡接;和/或,
所述右导风内衬板为弧形板,所述右导风内衬板的两侧均形成有第三加强筋,所述右导风内衬板与所述右导风板卡接;和/或,
所述出风框部件包括与所述显示内衬板连接的中间框体,所述中间框体的底部形成有导水斜面,所述漏水孔设置在所述导水斜面与所述出风框部件的底部的交界处。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包括出风框部件、显示面板和显示内衬板,其中,显示内衬板安装在显示面板的内侧,显示内衬板的内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接部,出风框部件的前侧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接部,每一第一卡接部与一第二卡接部卡接。通过上述设置,显示面板通过显示内衬板与出风框部件卡接连接,显示内衬板以及显示内衬板与出风框部件的卡接处均能够对显示面板起到支撑作用,与显示面板的上下端与出风框部件螺接连接相比,有利于减小显示面板变形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减小显示面板与左导风板和/或右导风板之间出现闪缝而导致异物由闪缝进入立式空调内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空调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立式空调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出风框部件与进风面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出风框部件与前面板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出风框部件与前面板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内衬板与出风框部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内衬板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出风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内衬板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相连的一种情形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相连的另一种情形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与显示内衬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与显示内衬板连接的局部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左导风内衬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左导风内衬板以及右导风内衬板与出风框部件连接的局部示意图;
图18为图1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右导风内衬板与出风框部件连接的局部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左导风板与左导风衬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
100:立式空调;10:底座;20:顶座;30:进风面板;40:出风框部件;41:卡持筋板;42:抵挡凸块;43:第一挡壁;44:第二挡壁;45:围壁;46:滑槽;47:漏水孔;48:导水斜面;50:前面板组件;51:显示面板;511:连接板;512:立板;5120:紧固卡扣;5121:弹性限位卡扣;5122:插柱;5123:第三卡持板;52:显示内衬板;521:第一卡持板;5210:第一止挡块;5211:第二止挡块;522:第二卡持板;523:孔沿;524:第一加强肋板;525:第一加强筋;526:卡孔;527:插孔;53:左导风板;531:滑钩;5311:第一悬臂;5312:第二悬臂;532:第四卡持板;54:左导风内衬板;541:第二加强筋;55:右导风板;56:右导风内衬板。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相关技术中,立式空调包括进风面板、出风框部件和前面板组件,出风框部件与进风面板对接在一起、并共同限定出空调的风道,前面板组件设置在出风框部件的前侧,起到了装饰空调的效果。具体的,前面板组件包括显示面板、左导风板和右导风板,出风框部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出风口和右出风口,左导风板覆盖在左出风口处,右导风板覆盖在右出风口处,显示面板位于左导风板和右导风板之间,显示面板的上端和下端均与出风框部件螺接。其中,显示面板通常为注塑件。显示面板的上下两端采用螺接的方式虽然能可靠的连接于出风框部件,但对于立式空调的显示面板较高,因此,显示面板的中部因为没有受到支撑而容易出现变形,进而导致显示面板与两侧的左导风板和右导风板之间会出现较大的缝隙。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立式空调,显示面板的内部设有显示内衬板,显示内衬板的中部与出风框部件卡接,不仅提高了显示面板与出风框部件的连接稳定性,而且出风框部件对显示面板的中部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有利于降低显示面板变形的风险。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立式空调的示意图。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立式空调100,该立式空调100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机壳内的蒸发器以及贯流风扇,机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机壳内部与出风口相连通并构成了换热风道,蒸发器和贯流风扇均设置在换热风道内,蒸发器位于进风口和贯流风扇之间,蒸发器用于与空气进行换热,贯流风扇用于驱动外界环境(例如室内)中的空气从进风口流入到换热风道内,再将与蒸发器换热后的空气经出风口排出到室内,从而实现制冷。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出风框部件与进风面板的连接示意图。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机壳包括骨架以及机身,骨架形成了立式空调100的框架,以为机身提供支撑。其中,骨架包括底座10、自底座10向上延伸形成的立柱以及与立柱的顶端连接的顶座20,机身包括进风面板30和出风框部件40,进风面板30和出风框部件40围合在立柱的外侧,并且进风面板30和出风框部件40对接在一起,以共同限定出立式空调100的风道。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出风框部件与前面板组件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出风框部件与前面板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参照图3和图4,机身还包括前面板组件50,前面板组件50安装在出风框部件40的前侧,以免出风框部件40暴露在外而导致立式空调100不美观,起到了装饰的作用。这里,出风框部件40的前侧是指立式空调100朝向室内的一侧。
前面板组件50包括显示面板51和导风板,显示面板51上安装有显示屏(参照下文描述),用于显示立式空调100的状态信息,导风板位于出风口处并能够相对于出风框部件40运动,以打开和关闭出风口,使得立式空调100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导风板能够遮挡出风口,避免出风口暴露而导致异物进入到空调内部。
图2和图3所示的示例中,立式空调100的出风口可以为2个。具体来说,出风框部件40包括主框体和中间框体,主框体大致为矩形,中间框体设置在矩形主框体的中间,中间框体与主框体的左侧形成有左出风口,中间框体与主框体的右侧形成有右出风口。相应的,导风板包括左导风板53和右导风板55,左导风板53覆盖在左出风口处,右导风板55覆盖在右出风口处,此时的显示面板51设置在左导风板53和右导风板55之间。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内衬板与出风框部件的连接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前面板组件50还包括显示内衬板52,显示内衬板52安装在显示面板51的内侧,并且,显示内衬板52的内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接部,出风框部件40的前侧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接部,每一第一卡接部与一第二卡接部卡接。
显示内衬板52沿竖直方向延伸,显示内衬板52紧贴于显示面板51,并且显示内衬板52的高度大体上与显示面板51的高度相当,以对整个显示面板51进行支撑。显示内衬板52具体与出风框体的中间框体相对并相互卡接,以在立式空调100处于非工作状态时遮挡中间框体,以免中间框体暴露在外。其中,显示内衬板52呈矩形,以与出风框部件40相适配。
和显示面板51类似的,显示内衬板52可以由塑料材质制成。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内衬板52还可以由铝合金材质制成或者由铝塑材料制成,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内衬板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对第一卡接部在显示内衬板52的安装位置也不做限制,例如,第一卡接部可以设置在显示内衬板52的中部,则出风框部件40与显示内衬板52的中部卡接配合,从而能够对显示内衬板52的中部进行支撑。图6所示的示例中,显示内衬板52上设有用于安装显示模块的安装口,第一卡接部设置在安装口的下方。
具体的,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屏,显示屏可以用于显示立式空调100的设定温度、风速、工作模式等状态信息。显示面板51上还设有显示窗口,显示窗口与安装口相对,显示屏凸出于显示内衬板52并位于显示窗口内,以供用户观察。示例性地,安装口呈矩形,矩形安装口与矩形显示内衬板52相适应,矩形显示内衬板52的利用率更高。
其中,显示模块与显示内衬板52不限于为螺接,还可以为焊接或者卡接等方式。示例性地,显示模块还可以与显示面板51卡接连接,借助显示面板51与显示内衬板52的连接关系,固定在显示内衬板52的安装口内。具体的,显示窗口的边缘向出风框部件40凸出设置有多个弹性限位卡扣5121,显示模块卡紧在弹性限位模块与显示面板51之间。
通过上述设置,显示面板51通过显示内衬板52与出风框部件40卡接连接,显示内衬板52以及显示内衬板52与出风框部件40的卡接处均能够对显示面板51起到支撑作用,与显示面板51的上下端与出风框部件40螺接连接相比,有利于减小显示面板51变形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减小显示面板51与左导风板53和/或右导风板55之间出现闪缝而导致异物由闪缝进入立式空调100内的风险。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一种示例中,第一卡接部为相下方开口的卡钩,第二卡接部为设置在出风框部件40上的卡合口,当显示内衬板52与出风框部件40连接时,卡钩卡紧在卡合口内。
在另一种示例中,第一卡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持板521和第二卡持板522,第一卡持板521和第二卡持板522之间形成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卡槽,第二卡接部包括卡持筋板41,卡持筋板41能够卡合至卡槽内或者从卡槽脱离卡合。其中,第一卡持板521和第二卡持板522均沿竖直方向延伸,以共同限定出竖直延伸的卡槽。由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接部为板状结构,与上一示例的卡钩相比,当显示内衬板52与出风框部件40连接时,板状的第二卡接部能够更好的支撑显示内衬板52,进而有利于加强对显示面板51的支撑作用。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出风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进一步地,参照图7和图8,卡持筋板41背离出风框部件40的第一端的两侧还凸出设置有抵挡凸块42,显示内衬板52上形成有止挡面;在卡持筋板41与卡槽卡合时,卡持筋板41的第一端伸出至卡槽外,且抵挡凸块42与止挡面抵接。如此设置,止挡面对抵挡凸块42起到了限制作用,进而限制了第二卡接部的位移,有利于避免卡持筋板41从卡槽内脱离出去,提高了显示内衬板52和出风框部件40的连接稳定性。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内衬板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如图6和图9所示,显示内衬板52上形成的止挡面具有多种可能的情形: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相连的一种情形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第一种情形中,如图6、图9和图10所示,显示内衬板52上设有与卡槽连通的过孔,卡持筋板41的第一端能够完全通过该过孔;并且,第一卡持板521向前凸出设置有第一止挡块5210,第二卡持板522向前凸出设置有第二止挡块5211。在该示例中,第一止挡块5210的前侧面和第二止挡块5211的前侧面共同形成为止挡面,第一止挡块5210和第二止挡块5211之间形成为卡槽。其中,第一止挡块5210和第二止挡块5211的前侧面是指其朝向显示面板51的一侧面。
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性的安装过程为将显示内衬板52与中间框体大致对准,然后沿水平方向移动显示内衬板52,使得卡持筋板41的第一端通过过孔,之后再向上或者向下移动显示内衬板52,使得卡持筋板41沿过孔滑入卡槽内并与卡槽相卡接,且抵挡凸块42同时与第一止挡块5210和第二止挡块5211的前侧面相抵,从而实现卡接。
这里,过孔可以位于卡槽的下方,也可以位于卡槽的上方,根据过孔与卡槽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确定卡持筋板41的第一端通过过孔后显示内衬板52是往上移动还是往下移动。例如,过孔位于卡槽之下,则显示内衬板52在使卡持筋板41的第一端穿出过孔后向上移动即可。
具体来说,过孔的边缘还朝向出风框部件40的一侧凸出设置有孔沿523,孔沿5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卡持板521和第二卡持板522连接。其中,孔沿52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折边、第二折边、第三折边、第四折边和第五折边,第一折边的一端与第一卡持板521倾斜连接,第五折边的一端与第二卡持板522倾斜连接,第一折边和第五折边均向远离卡槽的方向延伸,第二折边与第四折边均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三折边与第二折边以及第四折边均垂直连接。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相连的另一种情形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第二种情形中,如图6、图9和图11所示,第一卡持板521和第二卡持板522均呈弧形,第一卡持板521、第二卡持板522与显示内衬板52共同限定出与卡槽连通的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置卡持筋板41的第一端。在该示例中,弧形的第一卡持板521的前侧面与弧形的第二卡持板522的前侧面共同形成为止挡面,第一卡持板521和第二卡持板522共同围成一个弧状的容纳腔,将卡持筋板41的第一端包覆在其内部。
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性的安装过程为将显示内衬板52的卡槽与卡持筋板41在竖直方向上对准,然后向上或者向下移动显示内衬板52,使得卡持筋板41卡入到卡槽内,与此同时,卡持筋板41的第一端进入到容纳腔内,且抵挡凸块42与第一卡持板521和第二卡持板522相抵。
第一卡持板521和第二卡持板522的上方或者下方还盖设有盖板,盖板封堵了容纳腔和卡槽的一端,使得卡持筋板41只能从第一卡持板521和第二卡持板522的一端卡入到卡槽内。例如,当盖板盖设在第一卡持板521和第二卡持板522的上方时,安装过程中,先将显示内衬板52的容纳腔位于卡持筋板41的上方并使两者对准,然后向下移动显示内衬板52以实现安装。
另外,为了提高第一卡持板521和第二卡持板522的强度,第一卡持板521以及第二卡持板522的外壁上还设有第一加强肋板524,第一加强肋板524与显示内衬板52连接。
更进一步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卡持筋板41沿第一方向卡合至卡槽内,抵挡凸块42沿第一方向的前端的后侧面为斜面,以使抵挡凸块42前端的厚度由前向后逐渐增大。这里,第一方向应当做广义理解,也即第一方向可以为沿竖直方向往上的方向、也可以为沿竖直方向往下的方向,第一方向的前端是指抵挡凸块42沿第一方向最先卡入卡槽的一端。
以第一方向是指沿竖直方向往上的方向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方向的前端相应的是指抵挡凸块42的上端,则抵挡凸块42的上端的后侧面由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如此,有利于避免安装过程的前期抵挡凸块42的第一端便抵紧止挡面而导致移动显示内衬板52移动困难。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可以只为一个,则第一卡接部可以为上述两种情形的任一种。或者,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均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均沿立式空调100的高度方向间隔的设置。由此,显示内衬板52与出风框部件40之间存在多处卡接作用,连接关系稳定,并且对显示内衬板52和显示面板51的支撑作用更强,有利于降低显示面板51变形的风险。
其中,当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为多个时,多个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可以选择上述两种情形中的任一种。例如,卡槽和卡持筋板41均设有2个时,一组卡槽和卡持筋板41为第一种情形中所描述的方式,另一组卡槽和卡持筋板41为第二种情形中所描述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此时两组卡持筋板41卡入到卡槽的方向应当一致。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和图12,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显示面板51除了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立板512之外,还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连接板511,连接板511与立板512的顶端连接并位于出风框部件40的上方。与此同时,连接板511还与出风框部件40可拆卸连接。其中,本实施例的显示内衬板52紧固安装于立板512的内侧。这样设置,增强了显示面板51与出风框部件40的连接关系。
更进一步地,立板512的底端与出风框部件40也可拆卸连接,进而更进一步地的提高了显示面板51与出风框部件4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具体的,连接板511与出风框部件40、以及立板512的底端与出风框部件40均可以通过卡接或者螺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进行连接。示例性地,连接板511上设有连接通孔,出风框部件40的上部设有螺纹孔,紧固螺钉穿过连接通孔与螺纹孔配合,使得连接板511通过紧固螺钉与出风框部件40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当连接板511与出风框部件40、以及立板512的底端与出风框部件40均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时,显示面板51的连接板511以及立板512卡合到出风框部件40上的卡入方向与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的卡接方向一致。
较佳的,显示内衬板52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加强筋525,如此,提高了显示内衬板52的强度,则显示内衬板52能够可靠的支撑显示面板51。举例来说,第一加强筋525可以包括若干横向加强筋和若干纵向加强筋,横向加强筋与纵向加强筋相连,使得第一加强筋525呈现纵横交错状;或者,第一加强筋525也可以呈交叉状。
本实施例中,显示内衬板52与显示面板51的连接方式也不限于焊接,两者也可以通过粘接或者卡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当显示内衬板52和显示面板51均为塑料材质时,显示内衬板52还可以通过二次注塑的方式塑造在显示面板51上,使得显示内衬板52与显示面板51形成为一体式结构。
以显示内衬板52与显示面板51卡接为例,具体的,显示内衬板52上设有多个第三卡接部,显示面板51上设有多个第四卡接部,每一第三卡接部均与一第四卡接部卡合或者脱离卡合。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与显示内衬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与显示内衬板连接的局部示意图。其中,第三卡接部与第四卡接部存在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例如,如图3、图13和图14所示,第三卡接部为卡孔526,第四卡接部为紧固卡扣5120,紧固卡扣5120穿出卡孔526并与卡孔526的边缘卡接。再例如,第三卡接部为弹性凸起,第四卡接部为凹槽,弹性凸起与凹槽卡接配合。
继续参照图13和图14,作为一种可替代的实现方式,立板512的边缘向出风框部件40凸出设置有第一外沿,第一外沿上连接有第三卡持板5123,第三卡持板5123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第三卡持板5123、第一外沿与显示面板51共同围成卡持空间,显示内衬板52的边缘卡设在该卡持空间内。
进一步地,显示内衬板52的边缘形成有卡持缺口,卡持缺口的底面为楔形面,第三卡持板5123朝向卡持空间的侧面为与楔形面相配合的斜面。其中,卡持缺口处显示内衬板52的厚度由其边缘向内逐渐增加。由此,一方面,安装时,楔形面容易与第三卡持板5123的斜面配合,进而有利于将显示内衬板52卡合至卡持空间内,另一方面,第三卡持板5123的至少部分卡入到卡持缺口内,卡持缺口的两端能够对第三卡持板5123起到限位作用,进而有利于避免显示面板51上下移动。
为了提高第三卡持板5123的强度,本实施例还进一步地在第三卡持板5123背离卡持空间的一侧设置第二加强肋板,第二加强肋板还与显示面板51的第一外沿连接。
值得说明的是,多个第三卡接部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同理,多个第四卡接部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另外,显示面板51上还设有第一定位部,显示内衬板52上还设有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插设于第二定位部内。通过上述设置,将显示内衬板52安装到显示面板51的过程中,容易找准安装位置。
其中,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也具有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例如,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一定位部为设置在显示面板51上的插柱5122,第二定位部为设置在显示内衬板52上的插孔527,插柱5122插设于插孔527内。再例如,第一定位部为设置在显示面板51上的弹性限位卡扣5121,第二定位部为设置在显示内衬板52上的限位缺口,该限位缺口与安装口相邻。
基于上述,值得说明的是,显示内衬板52与出风框部件40之间具有容纳间隙,当立式空调100运行时,左导风板53和右导风板55能够运动至容纳间隙内,以免阻挡出风口。因此,当立式空调100处于非运行状态时,相较于显示面板51和显示内衬板52,左导风板53和右导风板55更靠近出风框部件40。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立式空调100还包括左导风内衬板54和右导风内衬板56,左导风内衬板54安装在左导风板53的内侧,右导风板55安装在右导风板55的内侧,并且左导风内衬板54和右导风内衬板56均与出风框部件40滑动连接。因为左导风板53和右导风板55的高度也较大,且通常是由注塑的方式制成的,所以通过设置左导风内衬板54和右导风内衬板56,左导风板53衬板能够对左导风板53起到支撑作用,右导风内衬板56能够对右导风板55起到支撑作用,进而有利于减小左导风板53和右导风板55变形的可能性。
示例性地,如图3和图4所示,左导风板53和右导风板55均呈弧形,且左导风内衬板54和右导风内衬板56也均呈弧形,以便于与出风框部件40的形状相吻合。
具体而言,左导风板53衬板和右导风内衬板56均沿竖直方向延伸,左导风内衬板54紧贴于左导风板53,二者的高度大体相当,使得左导风内衬板54能够对整个左导风板53进行支撑。同理,右导风内衬板56也紧贴于右导风板55,且二者的高度大体相当。
进一步的,左导风内衬板54的两侧均形成有第二加强筋541,进而有利于提高左导风内衬板54的强度。与左导风内衬板54类似的,右导风内衬板56的两侧均形成有第三加强筋,进而有利于提高右导风内衬板56的强度。
和左导风板53类似的,左导风内衬板54也可以由塑料材质制成。当然,左导风内衬板54还可以由铝合金材质制成或者由铝塑材料制成,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结合前文描述的内容可知,由于左出风口和右出风口的形状、尺寸基本相同,因此左导风板53和右导风板55的结构也相同,相应的,左导风内衬板54和右导风内衬板56也可以相同。如此,加工生成左导风内衬板54和右导风内衬板56时,两者用同一模具即可,减少生产成本,而且安装时无需特意区分左右,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
基于此,下面仅对左导风内衬板54与出风框部件40的连接关系进行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下面的技术方案后,能够理解右导风内衬板56与出风框部件40的连接关系的技术方案。
左导风内衬板54向出风框部件40的一侧凸出设置有滑钩531,出风框部件40上形成有滑槽46,滑钩531滑设在滑槽46内并钩持住滑槽46的槽壁,以免滑钩531从滑槽46内脱离,且滑槽46的侧壁能够对滑钩531的滑动起到导向作用。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左导风内衬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左导风内衬板以及右导风内衬板与出风框部件连接的局部示意图,图18为图1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可理解的是,如图15至图18所示,滑钩531可以设置在左导风板53的顶端和/或底端。具体的,滑钩531包括第一悬臂5311和第二悬臂5312,第一悬臂5311与左导风内衬板54连接,且第二悬臂5312与第一悬臂5311垂直连接,第二悬臂5312在滑槽46内滑动。
可选地,如图17所示,出风框部件40的顶端设置有滑动口,滑动口的上端向远离左导风板53的一侧凸出设置有第一挡壁43,滑动口的下端向远离左导风板53的一侧凸出设置有第二挡壁44,第一挡壁43和第二挡壁44共同限定出滑槽46。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右导风内衬板与出风框部件连接的局部示意图。可替代地,如图19所示,出风框部件40的底部可以设置有围壁45,围壁45与出风框部件40的底部共同限定出滑槽46,设置在左导风板53底端的滑钩531滑设在该滑槽46内。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左导风板与左导风内衬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左导风板53与左导风内衬板54的连接方式也不限于焊接,两者也可以通过粘接或者卡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当左导风板53与左导风内衬板54均为塑料材质时,左导风内衬板54还可以通过二次注塑的方式塑造在左导风板53上,使得左导风板53与左导风内衬板54形成为一体式结构。
以左导风板53和左导风内衬板54卡接为例,具体的,左导风板53上设有多个第五卡接部,左导风内衬板54上设有多个第六卡接部,每一第五卡接部均与一第六卡接部卡合或者脱离卡合。
图21为图20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示例性地,如图21所示,左导风板53的边缘向出风框部件40凸出设置有第二外沿,第二外沿上连接有第四卡持板532,第四卡持板532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第四卡持板532、第二外沿与左导风板53共同限定出卡合空间,左导风内衬板54的边缘卡设在该卡合空间内。
继续参照图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出风框部件40的底部还设有漏水孔47。通过设置漏水孔47,形成在出风框部件40上的冷凝水流到底部后从漏水孔47流出,而不聚集在出风框部件40上。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出风框部件40,其中间框体的底部形成有导水斜面48,漏水孔47设置在导水斜面48与出风框部件40的底部的交界处。由此,导水斜面48起到了引导作用,有利于将中间框体上的冷凝水沿导水斜面48导引至漏水孔47处。
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立式空调100中前面板组件50与出风框部件40的安装过程进行举例说明。
先将立柱安装在底座10上,再将顶座20安装到立柱的顶端,以完成立式空调100的骨架的安装。然后将进风面板30安装到骨架上,以完成部分机身的安装,并将出风框部件40与进风面板30对接在一起。
同时,将显示内衬板52安装到显示面板51上,将左导风内衬板54安装到左导风板53上,将左右导风内衬板56安装到右导风板55上,以完成前面板组件50的预安装。
然后,将连接有左导风板53的左导风内衬板54与出风框部件40相连,并将连接有右导风板55的右导风内衬板56与出风框部件40相连。之后,将连接有显示面板51的显示内衬板52与与中间框体大致对准,且第一卡接部位于第二卡接部之上,与此同时,连接板511位于出风框部件40的上方,再向下移动显示内衬板52,使得卡持筋板41沿过孔滑入卡槽内并与卡槽相卡接,且抵挡凸块42同时与第一止挡块5210和第二止挡块5211的前侧面相抵,再然后利用紧固螺钉连接立板512与出风框部件40的底部、以及连接板511与出风框部件40的顶部。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出风框部件、显示面板和显示内衬板,所述显示内衬板安装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内侧,所述显示内衬板的内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接部,所述出风框部件的前侧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接部,每一所述第一卡接部与一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持板和第二卡持板,所述第一卡持板和第二卡持板之间形成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卡槽,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卡持筋板,所述卡持筋板与所述卡槽卡合或者脱离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筋板第一端的两侧还凸出设置有抵挡凸块,所述显示内衬板上形成有止挡面;在所述卡持筋板与所述卡槽卡合时,所述卡持筋板的第一端伸出至所述卡槽外,且所述抵挡凸块与所述止挡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内衬板上设有与所述卡槽连通的过孔,所述卡持筋板的第一端能够通过所述过孔,所述第一卡持板向前凸出设置有第一止挡块,所述第二卡持板向前凸出设置有第二止挡块,所述第一止挡块的前侧面和所述第二止挡块的前侧面形成为止挡面;或者,
所述第一卡持板和第二卡持板均呈弧形,所述第一卡持板、第二卡持板与所述显示内衬板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置所述卡持筋板的第一端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卡槽连通,弧形的第一卡持板和第二卡持板的前侧面形成为止挡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筋板沿第一方向卡合至所述卡槽内,所述抵挡凸块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前端的后侧面为斜面,以使所述抵挡凸块的前端的厚度由前向后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均沿所述立式空调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和/或,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竖直设置的立板与水平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立板的顶端连接并位于所述出风框部件的上方,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出风框部件的顶部可拆卸连接;和/或,
所述显示内衬板的两侧均形成有第一加强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内衬板上设有多个第三卡接部,所述显示面板上设有多个第四卡接部,每一所述第三卡接部与一所述第四卡接部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接部为卡孔,所述第四卡接部为紧固卡扣,所述紧固卡扣与所述卡孔的边缘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空调还包括左导风板、左导风内衬板、右导风板以及右导风内衬板,所述左导风内衬板安装在所述左导风板的内侧,所述右导风内衬板安装在所述右导风板的内侧,所述左导风内衬板以及右导风内衬板均与所述出风框部件滑动连接;和/或,
所述出风框部件的底部设有漏水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导风内衬板为弧形板,所述左导风内衬板的两侧均形成有第二加强筋,所述左导风内衬板与所述左导风板卡接;和/或,
所述右导风内衬板为弧形板,所述右导风内衬板的两侧均形成有第三加强筋,所述右导风内衬板与所述右导风板卡接;和/或,
所述出风框部件包括与所述显示内衬板连接的中间框体,所述中间框体的底部形成有导水斜面,所述漏水孔设置在所述导水斜面与所述出风框部件的底部的交界处。
CN202011390564.2A 2020-12-02 2020-12-02 立式空调 Pending CN1125246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90564.2A CN112524690A (zh) 2020-12-02 2020-12-02 立式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90564.2A CN112524690A (zh) 2020-12-02 2020-12-02 立式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24690A true CN112524690A (zh) 2021-03-19

Family

ID=74996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90564.2A Pending CN112524690A (zh) 2020-12-02 2020-12-02 立式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2469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05871A1 (zh) * 2021-04-02 2022-10-0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柜式空调室内机和柜式空调
WO2023116123A1 (zh) * 2021-12-20 2023-06-2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立式空调的前面板总成及立式空调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79933A (ja) * 1998-12-18 2000-06-30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202371844U (zh) * 2011-12-23 2012-08-08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柜式空调显示控制盒
JP2013047589A (ja) * 2011-08-29 2013-03-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204718063U (zh) * 2015-05-18 2015-10-2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面板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N207035439U (zh) * 2017-08-02 2018-02-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861637U (zh) * 2019-11-18 2020-06-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面板组件和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79933A (ja) * 1998-12-18 2000-06-30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13047589A (ja) * 2011-08-29 2013-03-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202371844U (zh) * 2011-12-23 2012-08-08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柜式空调显示控制盒
CN204718063U (zh) * 2015-05-18 2015-10-2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面板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N207035439U (zh) * 2017-08-02 2018-02-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861637U (zh) * 2019-11-18 2020-06-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面板组件和空调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05871A1 (zh) * 2021-04-02 2022-10-0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柜式空调室内机和柜式空调
WO2023116123A1 (zh) * 2021-12-20 2023-06-2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立式空调的前面板总成及立式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24690A (zh) 立式空调
US8171748B2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EP3623717A1 (en) Air-conditioner indoor unit and air-conditioner
US20100058788A1 (en) Low temperature showcase
KR101470537B1 (ko) 공기조화기
CN207962845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3048572A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和柜式空调
CN111197798B (zh) 立式空调器的室内机
CN218154518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7357175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KR20070066393A (ko) 천장덕트형 공기조화기 실내기의 하우징
JP6698886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US11578879B2 (en) Window-type air conditioner
CN208567030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KR100441001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17357149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2870183U (zh) 一种接水盘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JP4715072B2 (ja) 冷凍装置
CN215597483U (zh) 立式空调
CN212378093U (zh) 一种风管机
CN216953462U (zh) 空调的装饰结构及空调器
CN217357138U (zh) 立式空调及其外壳
CN220852745U (zh) 风道部件及制冷设备
CN216977162U (zh) 下饰板与罩壳的固定结构、空调器
CN217636131U (zh) 面框组件及窗式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