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24678A - 供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供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24678A
CN112524678A CN202011384978.4A CN202011384978A CN112524678A CN 112524678 A CN112524678 A CN 112524678A CN 202011384978 A CN202011384978 A CN 202011384978A CN 112524678 A CN112524678 A CN 1125246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low passage
temperature
flow
wat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849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24678B (zh
Inventor
巴喜亮
梁国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8497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246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24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246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246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246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7/00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 F24D17/0026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with conventional he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1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two or more closure members not moving as a un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temperature vari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7/00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 F24D17/0078Recirculation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7/00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 F24D17/0094Recovering of cold w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51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domestic hot w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20/00Components of central heating installations excluding heat sources
    • F24D2220/02Fluid distribution means
    • F24D2220/0207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20/00Components of central heating installations excluding heat sources
    • F24D2220/02Fluid distribution means
    • F24D2220/025Check val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供水系统,所述供水系统具有按摩模式,所述供水系统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热交换器和水泵;供水水路,所述供水水路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以及回水阀,所述回水阀设于所述供水水路内,以形成回水水路;其中,所述水泵的转速在所述按摩模式时呈周期性变化。如此,可使得供水系统具有零冷水功能和按摩功能。

Description

供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供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供水系统,如热水器供水系统或壁挂炉供水系统等,用于为用户提供用水,其通常包括加热装置(如热水器或壁挂炉等)、冷水管、热水管、混水装置和出水端(包括但不限于花洒),所述出水端通过冷水管、热水管和混水装置与加热装置连接。
但是,以上供水系统只能恒压供水,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供水系统,旨在提供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供水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供水系统,所述供水系统具有按摩模式,所述供水系统包括:
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热交换器和水泵;
供水水路,所述供水水路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以及
回水阀,所述回水阀设于所述供水水路内,以形成回水水路;
其中,所述水泵的转速在所述按摩模式时呈周期性变化。
可选地,所述水泵的转速在所述按摩模式时呈正弦变化;或者,
在一个周期内,所述水泵的转速经过4个阶段的变化,在t0-t1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从v0增大到v1;在t1-t2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为v1;在t2-t3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减小到v0;在t3-t4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为v0;或者,
在一个周期内,所述水泵的转速经过8个阶段的变化,在T0-T1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从V0增大到V1;在T1-T2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为V1;在T2-T3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增大到V2;在T3-T4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为V2;在T4-T5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减小到V1;在T5-T6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为V1;在T6-T7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减小到V0;在T7-T8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V0。
可选地,所述水泵的最大扬程大于或等于15米;和/或,
所述水泵为直流变频水泵。
可选地,所述回水阀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具有水路流道,所述水路流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及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三流道和第四流道,所述第三流道与所述第四流道间隔设置;
温控开关,所述温控开关设于所述水路流道内,所述温控开关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三流道,以用于在所述水路流道内的水温上升到预设温度时阻断所述第三流道;
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三流道,以用于将所述第一流道内的水单向导入所述第二流道内;以及
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四流道,以用于将所述第一流道内的水单向导入所述第二流道内。
可选地,所述温控开关包括调节阀芯和温控驱动组件,所述调节阀芯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三流道内,所述调节阀芯具有打开所述第三流道的初始位置、及阻断所述第三流道的封堵位置;
所述温控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水路流道内,所述温控驱动组件用于在所述水路流道内的水温上升到所述预设温度时驱动所述调节阀芯从所述初始位置移向所述封堵位置,以阻断所述第三流道。
可选地,所述第三流道的内壁面凸设有密封环凸,所述温控开关设于所述密封环凸的一侧,在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调节阀芯与所述密封环凸间隔设置,以打开所述第三流道;在所述封堵位置时,所述调节阀芯封堵于所述密封环凸,以阻断所述第三流道。
可选地,所述温控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杆、感温壳和遇热膨胀的感温介质,所述感温壳设于所述水路流道内,所述驱动杆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感温壳内,所述调节阀芯安装于所述驱动杆,所述感温介质设于所述感温壳内,所述感温介质用于在所述水路流道内的水温上升到所述预设温度时膨胀而使所述驱动杆伸出,以驱动所述调节阀芯从所述初始位置移向所述封堵位置;所述感温介质还用于在冷却时收缩。
可选地,所述温控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使所述调节阀芯具有复位至所述初始位置的趋势。
可选地,所述回水阀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感温壳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水路流道内,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使所述感温壳具有向靠近所述第一单向阀的方向移动的趋势。
可选地,所述第一流道包括第一流段,所述第一流段的一端设有第一流道口,所述第一流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且所述第一流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流道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温控开关设于所述第一流段和所述第三流道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开启阈值小于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开启阈值。
可选地,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第二阀芯、第二弹性复位件和堵头,所述第二阀芯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四流道内,以用于打开或阻断所述第四流道;
所述阀体上对应所述第四流道的流道口设有安装口,所述堵头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口内,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设于所述第二阀芯与所述堵头之间,以使所述第二阀芯具有复位至阻挡所述第四流道的位置处的趋势。
可选地,所述第四流道的流道口处设有调节槽,所述第二阀芯可移动地设于所述调节槽内,所述第二阀芯与所述调节槽的底部抵接,以阻断所述第四流道;和/或,
所述堵头在所述第二阀芯的可移动方向上的位置可调。
可选地,所述供水水路包括出水端、冷水管、热水管和混水装置,所述出水端通过冷水管、热水管和混水装置,所述第一流道连接于所述热水管中,所述第二流道连接于冷水管中;或者,
所述供水水路包括出水端、冷水管、热水管、回水管和混水装置,所述出水端通过冷水管、热水管和混水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流道连接于冷水管或所述加热装置的进水管中,所述回水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热水管,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所述第一流道的另一端被封堵。
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为热水器或壁挂炉。
本发明中,通过在供水水路内设置回水阀,可形成回水水路,以在热水管内的水温变冷时或在通过出水端送热水前,可使热水管内的水在回水水路内循环预热,以使供水系统具有零冷水功能。并且,通过使水泵的转速在按摩模式时呈周期性变化,可在按摩模式时使出水端送出的水的水压和水量呈周期性变化,以实现变压送水,从而实现水压和水量的按摩效果。进而可使得供水系统具有零冷水增压送热水按摩模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供水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供水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回水阀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回水阀处于冷态循环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回水阀处于热态循环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的回水阀处于热态增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供水系统一实施例中,供水系统采用按摩模式送水时,出水端送出的水的水压与水量的变化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808306060000041
Figure BDA0002808306060000051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本发明提出一种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其中,如图1和2所示,所述回水阀100用于供水系统1000,即所述供水系统1000包括回水阀100,以使供水系统1000具有零冷水功能,以实现定时巡航和保温功能。可选地,所述供水系统1000为热水器供水系统1000(包括但不限于燃气热水器系统)或壁挂炉供水系统1000等,下文以燃气热水器系统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所述供水系统1000还包括加热装置200和供水水路,所述加热装置200包括热交换器和水泵,所述供水水路与加热装置200连接。
具体的,如图1和2所示,所述供水水路包括冷水管300、热水管400、混水装置600和出水端700,所述出水端700通过冷水管300、热水管400和混水装置600与所述加热装置200连接。
具体的,如图1和2所示,所述加热装置200具有冷水进口201和热水出口202,所述热交换器900设于冷水进口201和热水出口202之间,所述水泵800设在热交换器900与冷水进口201之间,或者,所述水泵800设在热交换器900与热水出口202之间。可以理解,所述水泵800用于吸入冷水、和/或驱动回水水路内的水循环流动、和/或增压送水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泵800设在热交换器900与冷水进口201之间。
具体的,如图1和2所示,所述混水装置600具有热水接入口、冷水接入口和混水出水口。
其中,所述冷水管300的一端和冷水进口201均与供水管(如自来水管等)连接(即连通),所述冷水管300的另一端与冷水接入口连通;所述热水管400的一端与热水出口202连通,另一端与热水接入口连通,所述混水出水口与出水端700连通。如此,通过调节混水装置600可使得出水端700单独送出冷水、或送出温度适宜的混合热水等。
可选地,所述冷水进口201处设有冷水接头;和/或,所述热水出口202处设有热水接头。
可选地,所述供水系统1000包括进水管210,所述冷水进口201通过所述进水管210与所述供水管连通,所述冷水管300连通于所述进水管210。
可选地,所述出水端700可以为花洒或水龙头等。
可选地,所述出水端700可设有多个。
可选地,所述混水装置600为混水阀或与混水阀具有类似功能的其他混水装置600。
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200为热水器(如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等)或壁挂炉(如燃气壁挂炉等)等,可以理解,若加热装置200为燃气热水器,则加热装置还包括燃烧器;若加热装置200为电热水器,则加热装置还包括电加热器;下文以燃气热水器为例进行明。
进一步地,如图1和2所示,所述回水阀100设于供水水路内,以形成回水水路,以用于在热水管400内的水温变冷时或在通过出水端700送热水前,使热水管400内的水在回水水路内循环预热,即使供水系统1000具有零冷水功能。
可以理解,通过对水泵800和加热装置的控制,可使以上供水系统具有恒压送冷水模式、恒压送热水模式和按摩模式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按摩模式可包括冷水按摩模式、普通增压热水按摩模式和零冷水增压送热水按摩模式(即在出水端700打开时,热水管400内为热水)等,以下主要以零冷水增压送热水按摩模式为例进行说明。
进一步地,所述水泵800的转速在所述按摩模式时呈周期性变化,以使出水端700送出的水的水压和水量呈周期性变化,从而实现水压和水量的按摩效果。
具体来说,淋浴时,当开启零冷水增压送热水按摩模式时,首先检测热水管400内是否为热水,若热水管400内为热水,则水泵800启动,出水端700打开,且水泵800的转速周期性变化,以使出水端送出的水的水压和水量呈周期性变化,从而实现水压和水量的按摩效果;若热水管400内为冷水,则首先使热水管400内的水在回水水路内循环预热,预热结束后,使水泵800的转速周期性变化,同时打开出水端,且水泵800的转速周期性变化,由于水泵800的增压效果随着转速也呈周期性变化,可使出水端700送出的水的水压和水量呈周期性变化,从而实现水压和水量的按摩效果。
当开启普通增压热水按摩模式时,打开热水,加热装置(以燃气热水器进行说明)检测到水量信号后,启动加热,待温度稳定后一段时间,一般不超过15秒;水泵启动,且其的转速周期性变化,由于水泵增压的效果随着转速周期性变化,可使出水端700送出的水的水压和水量会跟随者频率出现周期性波动,从而实现水压和水量按摩的效果。
当开启冷水按摩模式,水泵800启动,出水端700打开,水泵800的转速周期性变化,以驱动冷水管300内的水从混水阀600和出水端700送出,且出水端700送出的水的水压和水量呈周期性变化,从而实现水压和水量的按摩效果。
而且,为了提高按摩效果,本发明中,可采用高扬程的水泵,以使在按摩模式时出水端700送出的水对用户具有较大的冲击作用,以提高按摩效果的体验性。如此,可实现通过一个高扬程的水泵做了一个水压水量按摩功能,给到用户一个舒适的按摩消除疲劳的沐浴体验。
具体的,可使所述水泵800的最大扬程大于或等于15米,如可取16米、17米、18米、19米、20米、21米、22米等。如此,可保证良好的按摩效果。
具体的,可使所述水泵的最大扬程小于或等于25米。如此,以避免水泵800的体积过大。
本发明中,通过在供水水路内设置回水阀100,可形成回水水路,以在热水管内的水温变冷时或在通过出水端送热水前,可使热水管400内的水在回水水路内循环预热,以使供水系统具有零冷水功能。并且,通过使水泵800的转速在按摩模式时呈周期性变化,可在按摩模式时使出水端700送出的水的水压和水量呈周期性变化,以实现变压送水,从而实现水压和水量的按摩效果。
即是说,供水系统100既具有零冷水功能,又具有按摩功能,进而可使得供水系统1000具有零冷水增压送热水按摩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水泵800的转速在按摩模式时呈正弦变化。如此,可在按摩模式时使出水端700送出的水的水压和水量呈正弦变化。
具体的,在一个周期内,所述水泵800的转速从最低转速增大到最高转速,再从最高转速降低到最低转速;对应的,如图7所示,出水端的水压和水量从最低上升到最高,再从最高下降到最低;或者,在一个周期内,所述水泵800的转速从最高转速降低到最低转速,再从最低转速增大到最高转速;对应的,出水端的水压和水量从最高下降到最低,再从最低上升到最高。
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使水泵800的转速在按摩模式时按照其他变化方式变化,如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使在一个周期内,所述水泵800的转速经过4个阶段的变化,即在t0-t1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从v0增大到v1;在t1-t2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为v1;在t2-t3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减小到v0;在t3-t4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为v0。又如,在又一实施例中,可使在一个周期内,所述水泵的转速经过8个阶段的变化,在T0-T1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从V0增大到V1;在T1-T2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为V1;在T2-T3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增大到V2;在T3-T4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为V2;在T4-T5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减小到V1;在T5-T6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为V1;在T6-T7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减小到V0;在T7-T8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V0;以形成多层次的按摩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水泵800为直流变频水泵。如此,可以便于调整水泵的转速,以达到不同的水量和水压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3-6所示,所述回水阀100包括阀体10、温控开关30、第一单向阀20和第二单向阀40。
其中,如图3-6所示,所述阀体10具有水路流道,所述水路流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及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流道11与所述第二流道12的第三流道13和第四流道14,所述第三流道13与所述第四流道14间隔设置。
其中,如图3-6所示,所述温控开关30设于所述水路流道内,所述温控开关30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三流道13,以用于在所述水路流道内的水温上升到预设温度时阻断所述第三流道13。具体的,所述温控开关30为常开开关,并在温控开关30的感温反应部(即下文中的感温介质323或感温弹片等)附近的水温上升到预设温度时触发而阻断所述第三流道13,相应的,在温控开关30的感温反应部附近的水温下降至预设温度以下时,温控开关30会恢复为常开状态;即是说,所述温控开关30可根据水路流道内的水温变化来控制第三流道13的通断。其中,所述预设温度由温控开关30的触发特性确定。
其中,如图3-6所示,所述第一单向阀20至少部分设于第三流道13,以用于将所述第一流道11内的水单向导入所述第二流道12内。具体的,所述第一单向阀20为常闭开关,在第一单向阀20打开后,第一流道11内的水能够通过第三流道13流向第二流道12,在第一单向阀20关闭时,所述第一单向阀20用于阻止第二流道12内的水通过第三流道13流向第一流道11,即阻断第三流道13。
其中,如图3-6所示,所述第二单向阀40至少部分设于第四流道14,以用于将所述第一流道11内的水单向导入所述第二流道12内。具体的,所述第二单向阀40为常闭开关,在第二单向阀40打开后,第一流道11内的水能够通过第四流道14流向第二流道12,在第二单向阀40关闭时,所述第二单向阀40用于阻止第二流道12内的水通过第四流道14流向第一流道11,即阻断第四流道14。
以下结合不同的供水系统1000的结构对回水阀100的作用做详细的说明。
在所述供水系统10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供水系统1000未设有回水管500;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流道11连接于热水管400中,所述第二流道12连接于冷水管300中,当出水端700具有多个时,所述回水阀100设于最远端的出水端700处。
具体的,所述第一流道11的一端(如图1中的B端)通过热水管400与热水接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流道11的另一端(如图1中的A端)通过热水管400与热水出口202连通;所述第二流道12的一端(如图1中的C端)通过冷水管300与冷水接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流道12的另一端(如图1中的D端)通过冷水管300连通于进水管210。这样,热水管400、第一流道11、第三流道13和/或第四流道14、第二流道12、冷水管300、进水管210和加热装置200等之间可形成回水水路,回水阀100设于该回水水路中。
在本发明供水系统1000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供水系统1000设有回水管500,即如图2所示,所述供水水路还包括回水管500,所述第二流道12连接于冷水管300或进水管210中,所述回水管500的一端连接于热水管400,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流道11的一端(如图中的A端),所述第一流道11的另一端(如图中的B端)被封堵(如通过端盖封堵)。
在该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流道12连接于进水管210;具体来说,所述第二流道12的一端(如图中的C端)通过进水管210与冷水进口201连通,所述第二流道12的另一端(如图中的D端)通过进水管210连通于冷水管300。
在该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回水阀100靠近燃气加热装置200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当出水端700具有多个时,所述回水管500连接于最远端的出水端700处。
这样,热水管400、回水管500、第一流道11、第三流道13和/或第四流道、第二流道12、进水管210、和燃气加热装置200的热交换器等之间可形成回水水路;其中,回水阀100设于该回水水路中。
具体的,当以上两个实施例中的供水系统1000使用零冷水功能进行循环预热的时候,一并参阅图3和4,所述水泵800会推动回水水路中的水流动,使得第一流道11内的水压增大,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流道11内的水压与第二流道12内的水压的差值增大,此时由于热水管400内的水为冷水(低于预设温度),所以进入阀体10的水路流道内的水为冷水,所述温控开关30处于打开第三流道13的状态,如此可使得第一单向阀20在压差的作用下被打开,从而使第一流道11内的水可通过第三流道13流入第二流道12,以使水在回水水路内循环流动,以能够实现对热水管400等内的水进行循环预热。此时,如图4所示,回水阀100处于冷态循环状态。
同时,可以理解,若所述第一单向阀20的开启阈值(即,使第一单向阀20从闭合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的临界压力值/压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单向阀40的开启阈值(即,使第二单向阀40从闭合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的临界压力值/压差值),则在第一单向阀20打开的同时,所述第二单向阀40也被打开,第一流道11内的水同时也可从第四流道14流入第二流道12,以使水在回水水路内循环流动。
若所述第一单向阀20的开启阈值小于第二单向阀40的开启阈值,则在第一单向阀20打开的同时,第二单向阀40仍会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流道11内的水只能通过第三流道13流向第二流道12。
请一并参阅图5,当热水管400内的水温上升至一定温度、但未达到预计预热温度时,水路流道内温控开关30的感温反应部处的水温上升到预设温度,温控开关30触发而阻断第三流道13(之后,第一单向阀20缓慢关闭);此时,若第二单向阀40处于打开状态,则第一流道11内的水可继续从第四流道14流向第二流道12,以使水继续在回水水路内循环流动,以继续循环预热,直至达到预计预热温度。此时,若第二单向阀40处于关闭状态(即所述第一单向阀20的开启阈值小于第二单向阀40的开启阈值),则水泵800会使第一流道11内的水压进一步增大,以进一步地增大压差,以打开第二单向阀40,从而使得第一流道11内的水可从第四流道14流向第二流道12,以使水继续循环流动,以继续循环预热,直至达到预计预热温度。此时,如图5所示,回水阀100处于热态循环状态。
可以理解,当循环预热结束后,水泵800关闭,使得热水管400内的水压与冷水管300内的水压逐渐趋于平衡,第二单向阀40关闭。
继续参阅图6,当开启普通增压热水按摩模式或零冷水增压热水按摩模式时(其均为增压送热水),此时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开始时热水管400内为热水,另一种是开始时热水管400内为冷水。
对于开始时热水管400内为热水的情况,由于热水管400内的热水与回水阀100的水路流道连通,那么水流流道内也为热水,这样温控开关30处于关闭状态而阻断第三流道13,从而可避免第一单向阀20被误打开;此种情况下,由于在水泵800驱动下(且水泵800的转速周期性变化)送水时,水泵800进出水口的压差较小(供水水路内有扬程损失),即第一流道11与第二流道12内的水压差较小,其不足以打开第二单向阀40(换而言之,可使第二单向阀40的开启阈值大于该水压差),从而可防止第二单向阀40被误打开。此时,如图6所示,回水阀100处于热态增压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如对于扬程为15米的水泵800来说,当其增压送水时,第一流道11与第二流道12内的水压差通常小于或等于0.1兆帕(MPa),那么可使第二单向阀40的开启阈值大于或等于0.08兆帕(MPa),且小于或等于0.12兆帕(MPa),只要其小于第一流道11与第二流道12内的水压差即可。
对于开始时热水管400内为冷水的情况,在出水端700被打开之前,首先要进行循环预热,当预热完成后,温控开关30被触发阻断第三流道13,第一单向阀20处于关闭状态。同时可打开出水端700,水泵800增压送水,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也可防止第二单向阀40被误打开。
综上,当供水系统采用普通增压热水按摩模式或零冷水增压热水按摩模式送水时,回水阀100可实现防串水的效果,而且还可提高按摩效果。
结合以上实施可知,通过在阀体10内设置间隔设置的第三流道13和第四流道14分别连通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并在阀体10内增设温控开关30,可利用水路流道内水流的温度变化和水压变化分别对第三流道13和第四流道14的通断进行自动控制,以既可以使供水系统1000实现零冷水供水功能,又可以使供水系统1000在启动增压送热水时(如采用普通增压热水按摩模式或零冷水增压热水按摩模式送水时)防止出现增压串水的情况(即防止热水管400或回水管500内的热水通过回水阀100而串流入冷水管300内的情况),以保证增压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单向阀20的开启阈值小于第二单向阀40的开启阈值。如此,可增大增压送热水时打开第二单向阀40的压差值,从而可进一步地实现防串水。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地说明本发明的回水阀100的优点,本发明还提供了回水阀100的两个基础设计,在回水阀100的基础设计1中,只设第三流道13连通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且在阀体10内设置温控开关30和第一单向阀20以控制第三流道13的通道;但是,在该基础设计1中,在循环预热时,当热水管400内的水温达到一定温度、但未达到预计预热温度时,温控开关30被触发从而阻断第三流道13,从而无法实现持续预热循环,也无法实现定时巡航和保温功能。
在回水阀100的基础设计2中,只设第三流道13连通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且在阀体10内设置开启阈值较大的单向阀以实现防串水,但是这样在循环预热时,会使循环水路内的流量较小,预热速度慢,预热时间长。
而本发明中的回水阀100可克服以上两个缺点,并综合以上两种基础设计的优点,以更好地提升供水系统1000的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3-6所示,所述温控开关30包括调节阀芯31和温控驱动组件32,所述调节阀芯31可移动地设于第三流道13内,所述调节阀芯31具有打开第三流道13的初始位置、及阻断第三流道13的封堵位置。
所述温控驱动组件32安装在水路流道内,所述温控驱动组件32用于在水路流道内的水温上升到预设温度时驱动所述调节阀芯31从初始位置移向封堵位置,以阻断所述第三流道13。具体的,在循环预热时,随着循环水路内水的循环,所述温控开关30的感温反应部附近的水温会逐渐上升,当上升到预设温度时,感温反应部触发而使温控驱动组件32驱动所述调节阀芯31从初始位置移向封堵位置,以阻断所述第三流道13。
如此,可通过水路流道内的水温变化,来控制调节阀芯31移动,以控制第三流道13的通断。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温控开关30在阀体10内的位置有很多,如所述温控开关30既可以设于第一单向阀20的靠近第二流道12的一侧;也可以设于第一单向阀20的靠近第一流道11的一侧;还可以使阀体10的水路流道包括与第三流道13连通的旁通水路流道,并将温控开关30设于该旁通水路流道内;等等。以下以所述温控开关30设于第一单向阀20的靠近第一流道11的一侧为例进行说明。
进一步地,如图3-6所示,所述温控开关30设于第一单向阀20的靠近第一流道11的一侧,且所述温控驱动组件32设于第一流道11和/或第三流道13内,所述温控驱动组件32用于在第一流道11和/或第三流道13内的水温增高至预设温度时驱动调节阀芯31从初始位置向封堵位置移动。
可选地,可使:所述温控驱动组件32部分设于第一流道11内,另外部分设于第三流道13内;即是说,所述温控开关30设于第一流道11和第三流道13内。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阀芯31打开或阻断第三流道13的方式有很多,如所述调节阀芯31既可以通过与第三流道13内形成的阀口结构配合来实现打开或阻断第三流道13,也可以通过与温控开关30自身的阀口结构配合来实现打开或阻断第三流道13,甚至还可以通过与第一单向阀20配合来实现打开或阻断第三流道13;等等,以下举例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回水阀100的一实施例中,如图3-6所示,所述第三流道13的内壁面凸设有密封环凸131,所述温控开关30设于所述密封环凸131的一侧(如朝向第一流道11的一侧),在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调节阀芯31与密封环凸131间隔设置,以打开所述第三流道13;在所述封堵位置时,所述调节阀芯31封堵于所述密封环凸131,以阻断所述第三流道13。
具体的,所述密封环凸131的内侧形成阀口,当调节阀芯31封堵于密封环凸131时,即可关闭该阀口,以阻断第三流道13;当调节阀芯31远离密封环凸131时(即与密封环凸131间隔设置时),即可打开该阀口,以打开第三流道13。
如此,通过调节阀芯31与密封环凸131的配合可实现打开或阻断第三流道13。
具体的,如图3-6所示,所述第一单向阀20设于密封环凸131的另一侧,即所述第一单向阀20设于密封环凸131的远离温控开关30的一侧。如此,以避免密封环凸131对第一单向阀20的安装形成干涉。
在具体实施例中,实现调节阀芯31封堵密封环凸131的结构形式有很多,如可使:调节阀芯31的朝向密封环凸131的端面抵接于密封环凸131的朝调节阀芯31的端面,以使所述调节阀芯31封堵于密封环凸131。或者也可使:在所述封堵位置时,所述调节阀芯31的一端可滑动地密封插设于密封环凸131的内侧;等等。
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密封环凸131设置为温控开关30的部件,如可使:温控开关30还包括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安装在第三流道13内,所述第三流道13的内周壁与密封套密封连接,所述密封环凸131成形于密封套的内壁面。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温控驱动组件32的结构形式有很多,如具有诸如石蜡等感温介质323形成的温包的温包组件,或具有感温弹片的温控驱动组件32,等等,可以理解,其中诸如石蜡等感温介质323或感温弹片等为感温反应部。下文将结合温控开关30的其他结构进行具体介绍。
在本发明回水阀100的一实施例中,如图3-6所示,所述温控驱动组件32包括驱动杆321,所述调节阀芯31安装于所述驱动杆321,所述驱动杆321用于在所述水路流道内的水温上升到预设温度时伸出,以驱动所述调节阀芯31从初始位置移向封堵位置。具体的,所述驱动杆321用于在感温反应部处的水温上升到预设温度时伸出。
进一步地,如图3-6所示,所述温控驱动组件32还包括感温壳322和遇热膨胀的感温介质323,所述感温壳322设于所述水路流道内,所述驱动杆321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感温壳322内,所述调节阀芯31安装于所述驱动杆321的外端,所述感温介质323设于所述感温壳322内,所述感温介质323用于在所述水路流道内的水温上升到所述预设温度时膨胀而使驱动杆321伸出,以驱动所述调节阀芯31从所述初始位置移向所述封堵位置;所述感温介质还用于在冷却时收缩。
具体的,所述感温介质323在感温反应部处的水温上升到预设温度时会膨胀,从而可驱动驱动杆321滑动,以使所述驱动杆321伸出,当在感温反应部处的水温下降到预设温度以下时,所述感温介质323收缩,以使驱动杆321可随感温介质323或在其他复位件的驱动下复位。
其中,所述温控驱动组件32为温包组件,即,感温壳322及感温壳322内的感温介质323即形成温包,并与驱动杆321形成温包组件。
可选地,如图3-6所示,所述感温壳322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组装形成感温壳322。
可选地,所述感温介质323为石蜡、或甲醇、或甲苯等。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温度的大小与感温介质323的选取相关,如当感温介质323为石蜡时,可使预设温度为37度,等。
进一步地,如图3-6所示,所述温控驱动组件32还包括第一弹性件324,所述第一弹性件324用于使所述调节阀芯31具有复位至初始位置的趋势。如此,当感温介质323收缩时,第一弹性件324会驱动调节阀芯31与驱动杆321一起复位至初始位置,从而可提高回水阀100的可靠性等性能。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324可选为弹簧、弹片、或橡皮筋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324为第一复位弹簧。如此,可便于简化结构,且弹簧的性能较稳定、从而可提高可靠性。
具体的,如图3-6所示,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接于密封环凸131,另一端连接于调节阀芯31,以使所述调节阀芯31具有复位至初始位置的趋势。
这样,当调节阀芯31向封堵位置移动时,调节阀芯31压缩第一复位弹簧,以使所述调节阀芯31具有复位至初始位置的趋势;当感温介质323收缩时,第一复位弹簧伸长以驱动调节阀芯31复位至初始位置。
可选地,如图3-6所示,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套设于调节阀芯31外,以不仅可以提高调节阀芯31移动的稳定性,还可以减小在调节阀芯31移动方向上所占用的空间。具体的,所述调节阀芯31的外周面设有安装侧凸311,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如抵接于等)安装侧凸311。其中,所述安装侧凸311可选地设于调节阀芯31的另一端(即远离第一单向阀20的一端);其中,所述安装侧凸311既可以设置为环状结构,也可以沿调节阀芯31的周向间隔分布有多个。
具体的,如图3-6所示,所述调节阀芯31上设有安装孔,所述驱动杆321安装在安装孔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阀芯31大致呈帽状。
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感温驱动组件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结构形式,如可使感温驱动组件还包括感温座、及设于感温座上的感温弹片和弹性复位件,以通过感温弹片在温度升高时发生形变来使驱动杆321伸出、并通过弹性复位件使驱动杆321缩回;或者,也可不设置驱动杆321和弹性复位件,而使温感弹片直接驱动调节阀芯31移动;等等。
进一步地,如图3-6所示,所述回水阀10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温控驱动组件32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水路流道内,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使所述温控驱动组件32具有向靠近所述第一单向阀20的方向移动的趋势。具体的,所述感温壳322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水路流道内,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使所述感温壳322具有向靠近所述第一单向阀20的方向移动的趋势。
其中,所述调节阀芯31的可滑动方向与感温壳322的可移动方向应均为靠近或远离第一单向阀20的方向。
可以理解,采用石蜡等感温介质323形成的温控驱动组件32通常具有温度感应延迟的特性,即当温控驱动组件32驱动调节阀芯31移动至封堵位置后,仍会继续驱动调节阀芯31向远离初始位置的方向移动,如此可能会损坏调节阀芯31等。
但是,本发明中,通过将感温壳322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水路流道内,并设置第二弹性件使感温壳322具有向靠近第一单向阀20的方向移动的趋势,这样当调节阀芯31移动至封堵位置后,因石蜡等感温介质323的温度感应延迟的特性,石蜡等感温介质323仍会继续膨胀而使驱动杆321继续伸出,此时,可驱动感温壳322向远离第一单向阀20的方向移动,并压缩第二弹性件,从而可避免调节阀芯31等,以实现对温控开关30进行保护。
可选地,如图3-6所示,所述第二弹性件为第二复位弹簧34。具体来说,所述第二复位弹簧34一端连接于水路流道的内壁面,另一端连接于感温壳322,以使所述感温壳322具有向靠近第一单向阀20的方向运动趋势。
可选地,如图3-6所示,所述第二复位弹簧34套设于感温壳322外,以不仅可以提高感温壳322移动的稳定性,还可以减小在调节阀芯31移动方向上所占用的空间。
可选地,如图3-6所示,所述感温壳322的外周面设有安装环凸3221,所述第二复位弹簧34的另一端连接于(如抵接于等)安装环凸3221。
可选地,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弹性系数小于第二复位弹簧34的弹性系数。
进一步地,如图3-6所示,所述第一流道11包括第一流段111,所述第一流段111的一端设有第一流道口113,所述第一流段111的另一端与第三流道13连通,且所述第一流段111的延伸方向与第三流道13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温控开关30设于所述第一流段111和第三流道13内。
如此,可使所述温控开关30通过第一流道口113安装入第一流道11和第三流道13内,以简化安装过程。而且,这样还可以使温控开关30的部分结构设置在第一流段111内,以提高阀体10内的空间利用率,以便于实现回水阀100的小型化设计。
进一步地,如图3-6所示,所述回水阀100还包括外接头70,所述外接头70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流道口113,所述第二复位弹簧34套设于感温壳322外,且所述第二复位弹簧34一端抵接于外接头70,另一端连接于感温壳322,,以使所述感温壳322具有向靠近所述单向阀的方向移动的趋势。而且,可通过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34的作用使温控驱动组件32可移动地安装于水路流道内。
可选地,所述外接头70为螺纹接头/螺纹接口。
进一步地,如图3-6所示,为了提高温控驱动组件32的安装和移动稳定性,所述温控开关30还包括支撑架35,所述支撑架35固定安装于第三流道13内,所述温控驱动组件32安装于该支撑架35。
具体的,所述支撑架35上设有支撑孔,所述感温壳322可滑动地安装于该支撑孔内,以使温控驱动组件32可移动地安装于水路流道内。
进一步地,如图3-6所示,所述第二流道12包括第二流段121,所述第二流段121的一端设有第二流道口123,所述第二流段121的另一端与第三流道13连通,且所述第二流段1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流道13的延伸方向相同。如此,可使所述单向阀通过所述第二流道口123安装入所述第三流道13和/或第二流段121内。
可选地,如图3-6所示,所述第一流段111、第三流道13及第二流段121均为直流道,且第一流段111和第二流段121分别设于第三流道13的两端。
可选地,如图3-6所示,所述回水阀100还包括水量调节芯60,所述水量调节芯60设于第二流段121内,并与第一单向阀20抵接;如此,一方面可将第一单向阀20固定于阀体10内,另一方面也可调节第二流道12的水流量。
进一步地,如图3-6所示,所述第一单向阀20包括第一阀芯21、第一弹性复位件23、及两端敞口的第一阀壳22。
其中,所述第一阀壳22密封安装在所述第三流道13和或第二流段121内,且所述第一阀壳22限位于密封环凸131处。
其中,所述第一阀芯21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阀壳22内,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单向阀20。具体的,所述第一阀壳22的内壁面设有阀口环凸,所述第一阀芯21通过与该阀口环凸的配合来实现第一单向阀20的打开或关闭。
进一步地,如图3-6所示,所述第一流道11还包括与第一流段111连通的第三流段112,所述第一流段111与第三流段112的连通处与第三流道13连通,所述第三流段112的一端设有第三流道口114。
所述第二流道12还包括与第二流段121连通的第四流段122,所述第二流段121与第四流段122的连通处与第三流道13连通,所述第四流段122的一端设有第四流道口124。
具体的,如图3-6所示,所述第四流道14连通第二流段121和第四流段122。
进一步地,如图3-6所示,所述第二单向阀40包括第二阀芯41、第二弹性复位件42和堵头43,所述第二阀芯41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四流道14内,以用于打开或阻断所述第四流道14。
所述阀体10上对应所述第四流道14的流道口设有安装口15,所述堵头43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口15内,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42设于第二阀芯41与堵头43之间,以使所述第二阀芯41具有复位至阻挡第四流道14的位置处的趋势。
如此,使第二阀芯41直接与第四流道14配合来实现控制第四流道14的通断,可简化回水阀100的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3-6所示,所述第四流道14的流道口处设有调节槽141,所述第二阀芯41可移动地设于所述调节槽141内,所述第二阀芯41与调节槽141的底部抵接,以阻断所述第四流道14。如此,可进一步地简化回水阀100的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3-6所示,所述堵头43在第二阀芯41的可移动方向上的位置可调。如此,可使第二单向阀40的开启阈值可调,从而可根据需求来调节第二单向阀40的开启阈值。
具体的,可使第二单向阀40的开启阈值(即水压开启压力)大于或等于0.08兆帕(MPa),且小于或等于0.13兆帕(MPa)。如,当堵头43移动到最靠近第四流道14的位置处,第二单向阀40的开启阈值可选为0.13兆帕(MPa)。
具体的,所述堵头43与安装口15螺纹连接,以使堵头43在第二阀芯41的可移动方向上的位置可调。
进一步地,如图3-6所示,所述第一单向阀20的弹性复位件(即第一弹性复位件23)的弹性系数小于所述第二单向阀40的弹性复位件(即第二弹性复位件42)的弹性系数,以便于使所述第一单向阀20的开启阈值小于第二单向阀40的开启阈值。
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使第二单向阀40设置为其他结构形式,如使其还包括第二阀壳,第二阀壳密封安装于第四流道14,所述第二阀芯41可移动地设于第二阀壳内;等等。
当然,在具体实施例中,对于阀体10内水路流道的设计还具有多种方式,如可使第一流道11、第二流道12、第三流道13和第四流道14均为直流道,第三流道13与第四流道14均设于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之间,并分别连通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回水阀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结构形式,只要可实现能够使供水系统具有零冷水功能和防串水即可,如可将其设置为本发明的基础设计1和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统具有按摩模式,所述供水系统包括:
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热交换器和水泵;
供水水路,所述供水水路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以及
回水阀,所述回水阀设于所述供水水路内,以形成回水水路;
其中,所述水泵的转速在所述按摩模式时呈周期性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的转速在所述按摩模式时呈正弦变化;或者,
在一个周期内,所述水泵的转速经过4个阶段的变化,在t0-t1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从v0增大到v1;在t1-t2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为v1;在t2-t3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减小到v0;在t3-t4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为v0;或者,
在一个周期内,所述水泵的转速经过8个阶段的变化,在T0-T1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从V0增大到V1;在T1-T2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为V1;在T2-T3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增大到V2;在T3-T4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为V2;在T4-T5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减小到V1;在T5-T6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为V1;在T6-T7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减小到V0;在T7-T8时间内,所述水泵的转速V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的最大扬程大于或等于15米;和/或,
所述水泵为直流变频水泵。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阀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具有水路流道,所述水路流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及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三流道和第四流道,所述第三流道与所述第四流道间隔设置;
温控开关,所述温控开关设于所述水路流道内,所述温控开关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三流道,以用于在所述水路流道内的水温上升到预设温度时阻断所述第三流道;
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三流道,以用于将所述第一流道内的水单向导入所述第二流道内;以及
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四流道,以用于将所述第一流道内的水单向导入所述第二流道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开关包括调节阀芯和温控驱动组件,所述调节阀芯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三流道内,所述调节阀芯具有打开所述第三流道的初始位置、及阻断所述第三流道的封堵位置;
所述温控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水路流道内,所述温控驱动组件用于在所述水路流道内的水温上升到所述预设温度时驱动所述调节阀芯从所述初始位置移向所述封堵位置,以阻断所述第三流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道的内壁面凸设有密封环凸,所述温控开关设于所述密封环凸的一侧,在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调节阀芯与所述密封环凸间隔设置,以打开所述第三流道;在所述封堵位置时,所述调节阀芯封堵于所述密封环凸,以阻断所述第三流道。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杆、感温壳和遇热膨胀的感温介质,所述感温壳设于所述水路流道内,所述驱动杆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感温壳内,所述调节阀芯安装于所述驱动杆,所述感温介质设于所述感温壳内,所述感温介质用于在所述水路流道内的水温上升到所述预设温度时膨胀而使所述驱动杆伸出,以驱动所述调节阀芯从所述初始位置移向所述封堵位置;所述感温介质还用于在冷却时收缩。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使所述调节阀芯具有复位至所述初始位置的趋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阀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感温壳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水路流道内,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使所述感温壳具有向靠近所述第一单向阀的方向移动的趋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包括第一流段,所述第一流段的一端设有第一流道口,所述第一流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且所述第一流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流道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温控开关设于所述第一流段和所述第三流道内。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开启阈值小于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开启阈值。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第二阀芯、第二弹性复位件和堵头,所述第二阀芯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四流道内,以用于打开或阻断所述第四流道;
所述阀体上对应所述第四流道的流道口设有安装口,所述堵头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口内,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设于所述第二阀芯与所述堵头之间,以使所述第二阀芯具有复位至阻挡所述第四流道的位置处的趋势。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流道的流道口处设有调节槽,所述第二阀芯可移动地设于所述调节槽内,所述第二阀芯与所述调节槽的底部抵接,以阻断所述第四流道;和/或,
所述堵头在所述第二阀芯的可移动方向上的位置可调。
1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水路包括出水端、冷水管、热水管和混水装置,所述出水端通过冷水管、热水管和混水装置,所述第一流道连接于所述热水管中,所述第二流道连接于冷水管中;或者,
所述供水水路包括出水端、冷水管、热水管、回水管和混水装置,所述出水端通过冷水管、热水管和混水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流道连接于冷水管或所述加热装置的进水管中,所述回水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热水管,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所述第一流道的另一端被封堵。
1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热水器或壁挂炉。
CN202011384978.4A 2020-11-30 2020-11-30 供水系统 Active CN1125246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84978.4A CN112524678B (zh) 2020-11-30 2020-11-30 供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84978.4A CN112524678B (zh) 2020-11-30 2020-11-30 供水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24678A true CN112524678A (zh) 2021-03-19
CN112524678B CN112524678B (zh) 2023-04-18

Family

ID=74995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84978.4A Active CN112524678B (zh) 2020-11-30 2020-11-30 供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24678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4351A (zh) * 2007-12-07 2008-06-25 吕雄 按摩水浴器
JP2013143995A (ja) * 2012-01-13 2013-07-25 Panasonic Corp シャワー装置
CN108758012A (zh) * 2018-08-24 2018-11-06 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 阀及其热水系统
CN108800391A (zh) * 2018-08-03 2018-11-13 李社红 一种三管制控制阀组及具有其的中央空调水系统
CN109907955A (zh) * 2017-12-12 2019-06-21 能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带有按摩模块的采暖炉或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966433A (zh) * 2019-12-04 2020-04-07 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 接头和热水器
CN111397213A (zh) * 2019-01-02 2020-07-10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热水器的回水阀和热水器
CN111397200A (zh) * 2019-01-02 2020-07-10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燃气热水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4351A (zh) * 2007-12-07 2008-06-25 吕雄 按摩水浴器
JP2013143995A (ja) * 2012-01-13 2013-07-25 Panasonic Corp シャワー装置
CN109907955A (zh) * 2017-12-12 2019-06-21 能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带有按摩模块的采暖炉或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8800391A (zh) * 2018-08-03 2018-11-13 李社红 一种三管制控制阀组及具有其的中央空调水系统
CN108758012A (zh) * 2018-08-24 2018-11-06 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 阀及其热水系统
CN111397213A (zh) * 2019-01-02 2020-07-10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热水器的回水阀和热水器
CN111397200A (zh) * 2019-01-02 2020-07-10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燃气热水器
CN110966433A (zh) * 2019-12-04 2020-04-07 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 接头和热水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24678B (zh) 202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32937B2 (en) Mixing valve
CN104956007A (zh) 卫生嵌装件和卫生配件的组件
CN106051214B (zh) 一种自动调节水温的混水阀
US20070108304A1 (en) Hot water supply device
CN108036105B (zh) 一种开关恒温阀芯
US20160376774A1 (en) Fluid control device
CN112524678B (zh) 供水系统
CN212616509U (zh)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CN214119038U (zh)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CN114458796A (zh)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CN214274576U (zh)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CN214274577U (zh)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CN113586765A (zh)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CN212318860U (zh)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CN114484012A (zh)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CN209818810U (zh) 一种可调节出水流量的恒温阀芯
CN114484013A (zh)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CN210106669U (zh) 恒温阀芯和恒温水龙头
CN115023680B (zh) 用于控制流体流动的装置
CN114294446B (zh) 一种龙头按压开关旋转调温恒温阀
CN212616480U (zh) 温控阀、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CN210266015U (zh) 恒温阀
CN212297734U (zh) 膜片式记忆合金恒温阀芯
CN219955690U (zh) 开水限流装置与燃气热水器
TW202006279A (zh) 冷熱水混合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