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13387A - 用于板系统的支承梁、板系统及其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板系统的支承梁、板系统及其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13387A
CN112513387A CN201980050711.0A CN201980050711A CN112513387A CN 112513387 A CN112513387 A CN 112513387A CN 201980050711 A CN201980050711 A CN 201980050711A CN 112513387 A CN112513387 A CN 1125133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upport beam
longitudinal direction
finished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071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13387B (zh
Inventor
克日斯托夫·詹祖拉
耶兹·德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feifer Holding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Pfeifer Holding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feifer Holding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Pfeifer Holding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12513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133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133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133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3/00Structural elongated elements designed for load-supporting
    • E04C3/02Joists; Girders, trusses, or trusslike structures, e.g. prefabricated; Lintels; Transoms; Braces
    • E04C3/29Joists; Girders, trusses, or trusslike structures, e.g. prefabricated; Lintels; Transoms; Braces built-up from parts of different material, i.e. composite structures
    • E04C3/293Joists; Girders, trusses, or trusslike structures, e.g. prefabricated; Lintels; Transoms; Braces built-up from parts of different material, i.e. composite structures the materials being steel and concret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3/00Structural elongated elements designed for load-supporting
    • E04C3/02Joists; Girders, trusses, or trusslike structures, e.g. prefabricated; Lintels; Transoms; Braces
    • E04C3/29Joists; Girders, trusses, or trusslike structures, e.g. prefabricated; Lintels; Transoms; Braces built-up from parts of different material, i.e. composite structures
    • E04C3/293Joists; Girders, trusses, or trusslike structures, e.g. prefabricated; Lintels; Transoms; Braces built-up from parts of different material, i.e. composite structures the materials being steel and concrete
    • E04C3/294Joists; Girders, trusses, or trusslike structures, e.g. prefabricated; Lintels; Transoms; Braces built-up from parts of different material, i.e. composite structures the materials being steel and concrete of concrete combined with a girder-like structure extending laterally outside the elem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16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wholly or partly cast or similarly formed in situ
    • E04B5/17Floor structures partly formed in situ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16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wholly or partly cast or similarly formed in situ
    • E04B5/17Floor structures partly formed in situ
    • E04B5/23Floor structures partly formed in situ with stiffening ribs or other beam-like formations wholly or partly prefabricated
    • E04B5/29Floor structures partly formed in situ with stiffening ribs or other beam-like formations wholly or partly prefabricated the prefabricated parts of the beams consisting wholly of met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3/00Structural elongated elements designed for load-supporting
    • E04C3/02Joists; Girders, trusses, or trusslike structures, e.g. prefabricated; Lintels; Transoms; Braces
    • E04C3/20Joists; Girders, trusses, or trusslike structures, e.g. prefabricated; Lintels; Transoms; Braces of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e.g. with reinforcements or tensioning memb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01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etal, e.g. with non-structural coatings
    • E04C5/06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etal, e.g. with non-structural coatings of high bending resistance, i.e. of essentially three-dimensional extent, e.g. lattice girders
    • E04C5/0604Prismatic or cylindrical reinforcement cages composed of longitudinal bars and open or closed stirrup rods
    • E04C5/0618Closed cages with spiral- or coil-shaped stirrup ro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01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etal, e.g. with non-structural coatings
    • E04C5/06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etal, e.g. with non-structural coatings of high bending resistance, i.e. of essentially three-dimensional extent, e.g. lattice girders
    • E04C5/0604Prismatic or cylindrical reinforcement cages composed of longitudinal bars and open or closed stirrup rods
    • E04C5/0622Open cages, e.g. connecting stirrup basket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板系统的支承梁,所述板系统特别是复合设计的板系统,所述支承梁特别是复合设计的支承梁,其中,所述支承梁在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支承件、特别是钢支承件,所述支承件被形成为至少两个件并且具有各自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两个支承部件。

Description

用于板系统的支承梁、板系统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如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板系统(slab system)的支承梁。这种支承梁经常用在建筑业中,特别是在板系统或地板的构造中特别地用作钢筋混凝土构造或也与其他材料的复合构造的板和辅助托梁的支承结构。支承梁可以包括钢截面的通常用混凝土填充的部分,其中,经常通过以钢筋笼(reinforcement cage)形式的增强件来加固混凝土。
背景技术
例如,WO 2017/037106 A1公开了用于复合设计的板系统的复合设计的支承梁,所述复合设计的板系统至少部分地包括具有支承件(特别是钢支承件)的混凝土,所述支承件包括基板和成角度(优选地垂直地)地布置的至少一个(优选地两个)腹板,其特征在于,由腹板(多个腹板)和基板限定的空间至少部分地填充有混凝土,所述混凝土优选地不是现浇混凝土。
这种支承件的生产可能复杂且成本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使用简单的构造来简化支承梁,特别是就其生产、复合和/或效果而言简单的构造来简化支承梁。
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支承梁而实现。该支承梁旨在用于板系统,其中,支承梁优选地是复合设计的并且/或者板系统可以是复合设计的。特别地,支承梁可以被理解为本身能够承受载荷并且包括例如钢和(钢筋)混凝土的预制复合梁。这种支承梁也可以与板元件或板形成(其他)复合件,由此在复合构造中实现均匀的板结构。
支承梁在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支承件,所述支承件优选地是钢支承件。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支承件被形成为至少两个件,并且具有各自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两个支承部件。
本发明基于这样的发明思想,即,划分支承件,特别是划分成两个件或划分成多个件。当在垂直于纵向方向的截面看时,可以优选地看到划分支承件的事实。优选地,沿着所述支承梁的横向方向在单独的支承部件之间存在间隔。
“划分”尤其是指这样的事实,即,当在支承件的长度上的截面中或在垂直于纵向方向的截面中观察时,该支承件被划分成多个件或由多个件形成。“划分”可以涉及相对于横向方向(即,垂直于纵向方向)上的延伸的划分。横向方向包含垂直于纵向方向延伸的侧面方向或水平方向(在这种情况下由从左向右延伸的X方向表示)以及竖直方向(在这种情况下由从顶到底延伸的Y方向表示)。
经划分的支承件或多部件支承件特别地理解为由多个件形成的支承件。支承部件不形成一体的、连续的支承部件。
换句话说,支承件不连续。因此,支承梁中的支承部件可以由混凝土等良好地围绕,所述混凝土将单独的支承部件结合到支承梁,其中,仍然认为支承件自身由多个件形成。
因此,可以插入支承部件以使其与板齐平。在该连接中,支承板和底部弦板可另外在竖直方向上用在同一平面上,以实现可靠的配合和视觉均匀性。
还可以想到的是,支承部件通过同样由钢制成的元件而被保持在一起,并且可以认为是另一支承部件。这样的元件或多个这样的元件导致支承部件部分的接合,特别是在纵向方向上的接合。在这种情况下支承件仍然由多个件形成。
支承件的两部件形式或多部件形式是指这样的事实:支承件由至少两个或多个部件/件生产。
支承件也可以称为支承梁的钢截面。优选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描述如下:端部处的截面包括一个以上的局部截面,或者支承梁包括一个以上的部件以形成端部截面。这些部件可以单独地生产并且随后组装以形成单元,并随后出现在支承梁的截面中。
作为支承件的部件的这些元件优选地由钢组成。这样,支承件是钢支承件。本文中所述的支承件特别是通常由钢板或轧制钢组成的构成部件,所述构成部件当支承梁用混凝土填充时通常至少部分地作为用于支承梁的混凝土的模板。钢板可以是光滑的、磨边的和/或焊接的。
支承件的多部件形式从以下事实显而易见:支承件包括各自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两个支承部件。优选地,支承部件可以布置为彼此基本平行并且在纵向方向上在相同位置。换句话说,支承部件可以基本上并排地延伸。
支承件的多个部件优选地并排延伸并且在纵向方向上没有一个在另一个后面。由于两个支承部件并排延伸的事实,特别是在沿着垂直于纵向方向的横向方向的截面图中示出了多部件形式。这样,在垂直于纵向方向的截面图中可以特别地示出支承件的多部件形式。
在截面中(即,关于横向方向)支承件的多部件形式特别明显。优选地,支承部件在纵向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延伸,使得支承部件不仅在纵向方向上排成一列。如果(可能在其他东西中的)支承件的多部件形式实现为基板或支承件的其他部分的多部件形式,则同样适用于基板。优选地,沿着支承梁的横向方向在单独的基板部件之间存在间隔。不仅基板可以由沿着横向方向间隔开的多个部件形成,而且沿着X方向在基板(包括多个基板部件)和其他支承部件之间也可以形成间隔。
优选地,至少两个支承部件布置为在垂直于纵向方向延伸的横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换句话说,因此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支承部件之间可以存在空间。
通常,在建筑业中很常见的是,在支承梁的混凝土部分内部使用包括箍筋(stirrups)和纵筋(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的钢筋笼(加固笼)来加固混凝土部分。然而,特别地,本文所述的支承件不理解为这种钢筋笼或钢筋等。连接装置也不认为是支承件。
如建筑业的技术人员将知道的,“钢筋笼”或“加固笼”通常被理解为用于混凝土组件的钢筋,这有助于提高承受载荷的能力并改善对可能出现的任何力的吸收。
在这方面,钢筋笼包括例如在支承梁的横向方向上并排布置的多个钢筋(reinforcement bar),所述钢筋依次沿着支承梁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布置为例如在竖直方向上一排在另一排之上。钢筋的这种布置由箍筋围绕,或者箍筋包含该纵筋。箍筋提供横向加固,并且是以各自基本上自包含的形式弯曲的大体上的杆。多个箍筋沿着支承梁的纵向方向以规则的间隔围绕钢筋。换句话说,在纵向方向上以重复的间隔布置箍筋。因此,由箍筋和纵向杆形成笼,这便于相应的纵向加固和横向加固。
这种钢筋笼可以用作支承梁的支承部件之间的松弛或松散的元件,并且可以用混凝土浇筑以加固支承梁。
本发明的一个优势在于,支承部件可以用于各种支承梁,特别是用于不同宽度或高度的支承梁,因为在横向方向上支承部件之间的间隔可以根据支承梁的期望宽度或高度而单独地设置。例如,相同的支承部件如用于相对宽的支承梁一样可以用于相对窄的支承梁,并且因此窄支承梁和宽支承梁基本上仅在支承部件之间的间隔方面有所不同。在窄支承梁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在横向方向上支承部件之间的相对小的间隔。这意味着可以普遍使用预制的支承部件,特别是类似类型的预制支承部件,以形成各种支承梁。
另一优点是如果存在彼此间隔开的支承部件代替连续支承件,则可以节约用于支承件的材料。这也导致制造更节约成本。
优选地,支承件具有基板。基板可以形成为至少两个件或多个件,并且包括各自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两个基板部件。分开基板是实现分开的支承件的一种可能。这种设计有效并且易于实施。优选地,基板或基板部件理解为不突出和/或限定支承梁的填充有混凝土的区域的支承部件。
特别是在基板分开的情况下在纵向方向上部分地连接基板的元件的应用是可以想到的。这些元件可以例如是横向腹板或片材,所述横向腹板或片材在垂直于纵向方向(即横向方向上)的各个部分(在纵向方向上的部分)中连接基板部件。
支承梁可以具有支承件,所述支承件包括至少一个(优选地两个)成角度地(优选地垂直地)布置的腹板。优选地从基板延伸的腹板的使用允许能够承受载荷的支承件的稳定构造。
通过基板的多部件形式(即,在基板部件之间的空间)和/或通过彼此相对和/或与基板有关的一个和/或多个腹板之间的空间,可以特别是在横向方向上形成支承件的多部件形式。
支承梁优选地是复合梁并且至少部分包括混凝土,其中,混凝土特别是在建筑工地组装期间硬化,使得所述混凝土能够承受载荷并且/或者其中(随后添加的)混凝土不是现浇混凝土。例如,在结构中组装支承梁之前,混凝土可以这样存在于支承梁中。这便于梁的高负载能力以及有效的组装过程。
最后,可以想到一种特别有利的实施例,其中提供两个基板半部,这两个基板半部在安装支承梁中相对于沿纵向轴线的对称平面彼此对称。在这种情况下,左基板和右基板可以从连续轮廓中制造。多部件形式的一个实施例是在横向方向上的基板部件的间隔。基板部件可以特别是在截面图中看时例如在垂直或水平方向上彼此间隔开。这允许轻易地实现根据本发明的优点。基板也可以部分地连接(特别是来简化制造)。例如,在纵向方向上的各个部分可以在横向方向上连接基板部件。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支承部件相对于支承梁的纵向轴线彼此对称。在这种实施例中,两个支承部件可以从连续轮廓中产生,而这是廉价的。连续轮廓可以在纵向方向上切割并且随后并排地布置,使得结果提供了支承梁的支承部件。
优选地,支承部件当在垂直于纵向方向延伸的横向方向上看时布置在边缘区域处,并且/或者支承部件当在垂直于纵向方向延伸的横向方向上看时在中央区域中彼此间隔开。结果是,支承梁生产起来不那么复杂。这样,也可以保持边缘区域中支承梁的稳定性,就在支承梁的中央区域中的承载能力而言,折衷是可以接受的。
支承梁可以包括优选地包括钢筋的钢筋笼。钢筋笼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纵筋和/或至少一个箍筋。混凝土可以至少部分地(优选地完全地)围绕钢筋笼的钢筋,其中,混凝土即使在组装期间也会硬化。结果是,可以提高支承梁的稳定性和支承梁承受载荷的能力。
优选地,附接到支承件的连接装置穿过横向方向上钢筋笼中的空隙延伸。这种连接装置可以有助于支承件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连接,这增加了承受载荷的能力。
优选地,基板和/或一个腹板或多个腹板包括一个或多个突出元件或突出部,所突出元件或突出部垂直于纵向方向延伸并用于支承其他组件。这种突出元件从支承梁突出并且可以支承诸如成品部件或半成品部件的构成部件。突出元件也可以称为突出部或板支承件/承载件,所述突出部或板支承件/承载件从其余的支承梁突出,特别地在横向方向上突出,更特别地是在X方向上突出。
基板,特别是在其背对支承梁的下侧上,和/或优选地用于防热和/或防火焰的屏障的突出。优选地,该保护屏障可以采取成膜涂层的形式。这将防止在(特别是火的形式)形成热时支承件失去其强度,这将导致支承梁变得不稳定。
本发明还通过生产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支承梁的方法来实现。支承梁生产有在垂直于纵向方向延伸的横向方向上的期望延伸量,其中,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支承梁用于复合设计的板系统。步骤包括:提供至少两个支承部件,特别是钢支承部件;根据在横向方向上支承梁的期望延伸量来确定相对于横向方向支承部件彼此相对的位置;以及根据确定的位置和以支承部件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布置支承部件。
当生产支承梁时,支承件的多部件形式,优选地两部件式形式是有利的。例如,打开了各种布置的可能性,从而可以根据所涉及的时间和过程来优化生产。
优选地,当确定支承件的位置时将确定在横向方向上支承部件之间的空间。
任选地,提供钢筋笼,并且当支承部件根据确定的位置布置时支承部件围绕钢筋笼布置,其中,钢筋笼优选地在该过程中处于其最终形式。通过以这种方式用钢筋笼布置并生产支承梁,可以实现显著的简化和节约时间。当同时使用钢筋笼时,将显示出特别的优势,因为随后具有附接在面对混凝土的一侧上的诸如销、突出部或块状剪切连接器的突出连接装置的支承件的部件可以围绕钢筋笼,特别是它们可以从侧面穿过钢筋笼。这可以在组装期间使用处于其完成状态的加固笼,并且支承部件可以围绕钢筋笼连接在一起,作为用于支承梁的模板。
优选地,至少两个支承部件的提供包括在纵向方向上分成至少两个部件的连续支承轮廓。
优选地,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支承件(特别是钢支承件)形成有也可以理解为倾斜的升起。特别地,至少一个腹板可以具有升起。“升起”在此理解为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支承件或部件的弓形弯曲形式,其中,“弓形”沿着支承件的纵向方向与(未来)载荷方向相反地延伸。这创造了沿着纵向方向的支承件的“香蕉形”延伸,它抵消或可以补偿由于混凝土以及例如在支承梁的竖直方向上的板重量而产生的载荷。这样的上升具有“上升高度”或“间距”,并且描述了一种测量,该测量指示了弹跳线与这种曲率的弓形顶点之间的距离。换句话说,支承部件(或至少一个支承部件,优选地至少腹板)可以具有预拱度。这意味着支承件产生的曲率可抵消加载状态下的潜在偏斜,从而补偿将来的偏斜。换句话说,“倾斜”(上升)对应于支承梁的后续偏斜。
结果是,可以实现均质和齐平的板设计。这些生产有所谓的倾斜的支承梁可以对于在成品结构中可识别的小变形而具有优势,因为在安装板元件和斜面时的变形几乎相互抵消。
根据本发明,根据本发明的支承梁的预期用途是在复合设计的板系统中,其中,支承梁用于支承至少一个半成品部件或成品部件或现浇混凝土部件或由其他材料制成的构成部件。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复合设计的板系统,其中,板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梁,支承在至少一个支承梁上的至少一个构成部件、半成品部件或成品部件以及现浇混凝土层,所述现浇混凝土层至少提供在至少一个支承梁与构成部件、半成品部件和/或成品部件之间的连接区域中。在板系统中使用支承梁可以确保快速的现场组装。
根据本发明,也可以提供用于生产复合设计的板系统的方法,所述方法具有下列步骤:将根据本发明的支承梁支承在承载件上;将至少一个构成部件、半成品部件或成品部件支承在至少一个支承梁上;以及在至少一个支承梁与构成部件、半成品部件或成品部件之间的连接区域中提供连接装置。
任选地,方法也可以包括至少在至少一个支承梁与构成部件、半成品部件和/或成品部件之间的连接区域中提供现浇混凝土层的步骤。部件之间的间隙可以用灌浆砂浆或混凝土灌浆或填充。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在与支承梁的纵向方向垂直的截面图中根据本发明的支承梁。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支承梁的透视图;以及
图3(a)至图3(j)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支承梁的各种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示出在与支承梁的纵向方向L垂直的截面图中根据本发明的支承梁1。支承梁1是复合构造,即支承件2和混凝土6的复合件。支承梁1旨在用于可以是复合设计的板系统(未示出)。支承梁1在垂直到附图平面中的纵向方向L上延伸。优选为钢支承件的支承件2形成为两个件,其中,所述两个件(即,两个支承部件)各自在纵向方向L上延伸并且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延伸。
图1示出了形成为两个件并且包括两个基板部件3a和3b的基板3。两个基板部件3a和3b并排地延伸并且各自在纵向方向L上延伸。支承件2具有两个腹板4、5,所述腹板并排地延伸并且在该实施例中在纵向方向L上彼此平行。两个腹板4、5布置为垂直于基板3。为了更具体,腹板4布置为垂直于基板部件3a,并且腹板5布置为垂直于基板部件3b。
支承梁1具有混凝土6,所述混凝土不是现浇混凝土,相反所述混凝土在组装之前硬化使得它可以承受载荷。仅在可插入侧向钢筋的区域中不存在混凝土6,该区域被称为穿透管13。在如图1的截面图中,示出穿过混凝土6的管13。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支承部件被理解为一方面是基板部件3a和腹板,以及另一方面是基板部件3b和腹板5。在横向方向Q上两个基板部件3a和3b之间存在空间A。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横向方向Q上延伸的间隔是在X方向上的间隔。因此,基板部件3a和3b布置为在X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两个支承部件和两个基板部件3a和3b以及腹板4、5形成为相对于纵向方向L彼此对称,特别是相对于支承梁1的纵向轴线L彼此对称。换句话说,在横向方向Q上看,支承件1的一半是由于支承件1的另一半在通过支承梁的纵向轴线并在Y方向上延伸的平面上的反射而产生的。
当在横向方向上观察时,一方面两个支承部件3a、4以及另一方面两个支承部件3b、5布置在边缘区域R中。两个支承部件之间的空间A位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支承梁1的中央区域M中。
支承梁1包括钢筋笼7,所述钢筋笼进而优选地包括由钢筋制成的纵筋7a和箍筋7b。在该实施例中,混凝土6完全地围绕由钢筋制成的钢筋笼7,即完全地围绕纵筋7a和箍筋7b。
支承梁1可以包括连接装置8,所述连接装置改善支承件2与混凝土6之间的连接。连接装置8附接到支承件2并且在横向方向上穿过钢筋笼7中的空隙延伸。这样,可以实现良好的承载能力。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突出元件或突出部9从基板3或基板部件3a、3b延伸。突出元件9布置在基板部件3a、3b上并且在X方向上延伸。
基板3可以与突出元件9一体地提供。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基板部件3a与突出元件9一体地形成,并且另一基板部件3b与突出元件9一体地形成。
图2示出结合另一组件10的根据本发明的支承梁1的透视图。支承梁1在纵向方向L上延伸并且包括钢筋笼7。在图2(以及剩余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承件或腹板4、5都没有上升。支承件2形成为两个件,从而形成两个基板部件3a和3b。基板部件3a一体地连接到突出元件9。形成板系统的组件10抵靠在突出元件9上。在组件10和支承梁2之间形成间隔,所述间隔被灌浆或填充有现浇混凝土11或灌浆/填充混凝土。
因此,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复合设计的板系统,其除了支承梁1之外还包括构成部件、半成品部件或成品部件10,其中现浇混凝土层11填充在支承梁1与构成部件、半成品部件或成品部件10之间。因此,支承梁1用在复合设计的板系统中,其中,支承梁1支承半成品部件、成品部件10或者甚至现浇混凝土部件11。
图3以截面图示出本发明的支承梁的各种实施例,其中,这样就基本上示出了支承件2的大部分。只有图3(d)和图3(f)示出具有托架2、钢筋笼7以及混凝土6的支承梁1。
图3(a)示出了包括一体式基板3的实施例。该基板3与腹板5一体地形成。与腹板5相对的腹板4在Y方向上与基板3间隔开。因此,图3(a)的实施例中的支承件2形成为两个件:支承件2包括第一支承部件4(腹板4)和由基板3和腹板5形成的第二支承部件。在基板与腹板4之间的空间导致支承件2的多部件形式。腹板4在横向方向(X方向)上相对于基板3/腹板5的其他布置允许形成不同宽度的支承梁。
在图3(b)所示的支承件2的实施例中,基板分为两个基板部件3a和3b。基板部件分别一体地连接到腹板4、5。结果是,根据图3(b)的实施例的支承件2形成为两个件,也就是说,基板形成为多个件。腹板4和5上的元件8构成诸如具有孔的月亮形板的连接装置。
在图3(c)所示的实施例中,基板3是一体件,同时腹板4、5各自布置为与基板3间隔开。因此,图3(c)的实施例可以认为是支承件的多部件形式,或者更具体地为支承件的三部件形式,其中,支承件包括:包括腹板5的第一部件、包括腹板4的第二部件以及包括基板3的第三部件。连接装置8设置在腹板4、5和基板3中的每一个上。
图3(d)示出包括基板部件3a和3b的具有两个件基板的实施例。另外,保护屏障12提供在基板3a、3b和突出元件9的下侧上,所述屏障耐热和/或防火。在该实施例中也示出了连接装置8。也提供钢筋笼7。该附图也示出了混凝土6,即完整的支承梁1,而不仅基本上是支承件2。
在图3(e)的实施例中,基板由基板部件3a和3b形成为两个部件。此外,腹板4、5各自布置为与基板部件间隔开。因此,图3(e)的实施例可以认为是四件式支承件2。各种连接装置8布置在支承梁2的内部中。腹板4和5在X方向或横向方向Q上相对于基板部件3a和3b的不同布置导致不同宽度的支承梁。
图3(f)中的实施例示出了支承梁1,所述支承梁具有钢筋笼7、混凝土6和三件式支承件2,所述三件式支承件包括:包括突出元件9、基板部件3c和腹板4的第一支承部件,包括基板部件3a的第二支承部件,以及包括腹板5、基板部件3b和突出元件9的第三支承部件。该实施例的独特特征包括第三基板部件3c,所述第三基板部件布置得较高以在突出部9上支承具有较小厚度(在Y方向上延伸)的板组件(未示出)。
在该实施例中,以及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突出元件9可以布置在不同高度处,即,在Y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用于支承朝向支承梁1的相对侧突出的板。然而,还可以想到的是,突出元件9布置在相同的Y高度处。
图3(g)中的实施例示出包括两个支承部件的支承件2,其中,一个支承部件包括突出元件9以及腹板4,并且另一支承部件包括突出元件9以及腹板5。在该实施例中,基板3提供为不朝向混凝土向内延伸。突出部9形成支承件2的较低端作为基板3。
在图3(h)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基板3和腹板4、5之间存在空间。在基板3与突出部9之间的空间在从下面起火的情况下提供特别好的防火保护。由于支承件由三个件(即,腹板4、腹板5和基板3)组成,因此该实施例可以认为是三部件形式。连接装置8提供在腹板以及基板3上。
在图3(i)的实施例中,示出了支承件的三部件形式:腹板4与突出元件9一起构成一个部件,基板3构成另一支承部件并且腹板5构成第三支承部件。通过移动腹板4和5可以调节支承梁1的宽度。支承部件各自包括连接装置8。保护屏障12提供在基板3的下侧上以及突出元件9的下侧上。突出部9升高,即,在Y方向上相对于基板3偏移。
在图3(j)的实施例中,示出四件式支承件,其中,支承件包括:第一部件,包括基板3a和腹板4;第二部件,包括左手侧上的突出元件9;第三支承部件,包括基板部件3b和腹板5;以及第四支承部件,包括右手侧上的突出元件9。在这种情况下,突出元件9可以通过诸如张紧板、金属片材三角件或张紧杆之类的连接元件14来连接到各自的腹板4、5。尽管存在这种连接,但是仍然存在经连接的支承部件的多部件形式,这在其他地方的截面中(在纵向方向L上)尤为明显。因此,易于实现不同高度的突出元件9。
可以如下生产根据本发明的支承梁1:当生产在纵向方向L上延伸的支承梁1时,采取下列步骤以在X或Y方向上(即,在垂直于纵向方向延伸的横向方向上)实现期望的延伸量,其中,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生产支承梁1。首先,提供两个或更多个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例如如图1所示的包括突出元件9、基板部件3a和腹板4的第一部件和包括突出元件9、基板部件3b和腹板5的第二支承部件。
两个支承部件相对于横向方向Q(在这种情况下,X方向)彼此相对的位置由要获得的在X方向上支承梁1的期望延伸量的事实来确定。如果支承梁1在X方向上具有宽的延伸量,则第一支承部件1和第二支承部件1布置为彼此相距相当大的距离A。然而,如果支承梁1在X方向上具有更小的延伸量,则距离A将更小。随后,根据确定的位置和相应的间隔以支承部件在纵向方向L上延伸的方式来布置支承部件。如图1所示,随后支承部件彼此平行地且在纵向方向L上并排地延伸。
钢筋笼7在先前的工作步骤中由钢筋的纵筋7a和箍筋7b制成。支承部件根据确定的位置来围绕钢筋笼7布置。当支承部件根据所确定的位置布置时,附接到支承部件的连接装置8可以例如穿过钢筋笼7。特别地,支承部件被横向地推动,即在X方向上朝向钢筋笼7横向地推动支承部件,并且连接装置8伸入钢筋笼7中。在这种情况下,钢筋笼7可以已经是其最终形式。因此,不必费力地将钢筋笼7以单独部件的方式插入已经组装好的支承件2中;相反,由于将单独的支承部件布置在钢筋笼7内和钢筋笼7周围,因此支承件2集成在支承梁2中。
图1的实施例中的两个对称支承部件可以通过将连续的支承部件轮廓在纵向上分成两部分来获得。两个部件并排地在横向方向上根据确定的位置来布置。
一旦包括支承件2、钢筋笼7和混凝土6的支承梁1已经硬化,就可以将其运输到建筑工地并在那里用于制造板系统。为此,如图2所示,支承梁1被支承在承载件(未示出)上,并且构成部件、半成品部件或成品部件10依次被支承在支承梁1上。连接装置提供在支承梁1与成品部件/构成部件10之间的连接区域中。另外,现浇混凝土层11可以至少提供在支承梁1与组件10之间的连接区域中。
在上述不同的实施例中,示出了与支承部件、突出元件或突出部、保护屏障、连接装置、钢筋笼等有关的各种组合和设计。当然,已经详细说明的实施例仅作为示例给出,并且还可以想到几种其他的组合和设计。
以下几点也描述了本发明:
1.一种用于板系统的支承梁(1),所述板系统特别是复合设计的板系统的,所述支承梁特别是复合设计的支承梁,所述支承梁在纵向方向(L)上延伸并且具有:
在所述纵向方向(L)上延伸的支承件(2)、特别是钢支承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2)形成为至少两个件,并且具有各自在所述纵向方向(L)上延伸的至少两个支承部件。
2.根据点1所述的支承梁,其中,所述支承件(2)具有基板(3),所述基板优选地形成为两个件并且具有各自在所述纵向方向(L)上延伸的至少两个基板部件(3a、3b)。
3.根据点1或点2所述的支承梁,其中,所述支承件(2)包括成角度地、优选地垂直地布置的至少一个腹板、优选地两个腹板(4、5),所述腹板优选地布置为与所述基板间隔开。
4.根据前述任一点所述的支承梁,其至少部分包括混凝土(6),所述混凝土(6)优选地在施工现场组装期间硬化以便能够承受载荷并且/或者优选地不是现浇混凝土(11)。
5.根据前述任一点所述的支承梁,其中,所述支承部件(2)布置为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延伸的横向方向(Q)上彼此间隔开。
6.根据前述点2和点5所述的支承梁,其中,所述基板部件(3a、3b)布置为在横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7.根据前述任一点所述的支承梁,其中,所述支承部件关于所述支承梁的所述纵向轴线(L)彼此对称。
8.根据前述任一点所述的支承梁,其中,所述支承部件当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延伸的横向方向上看时布置在所述支承梁的边缘区域(R)处,并且/或者当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延伸的横向方向(Q)上看时在所述支承梁的中央区域(M)中彼此间隔开。
9.根据前述任一点所述的支承梁,其中,所述支承梁包括:钢筋笼(7),所述钢筋笼优选地包括钢筋、和/或纵筋(7a)和箍筋(7b),其中,对于混凝土(6)来说进一步优选地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钢筋笼(7),优选地完全地围绕所述钢筋笼(7)。
10.根据点9所述的支承梁,其中,附接到所述支承件的连接装置(8)穿过所述钢筋笼(7)中的空隙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延伸的横向方向(Q)上延伸。
11.根据前述任一点所述的支承梁,其中,所述支承件优选地在所述基板(3)上和/或所述一个或多个腹板(4、5)上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延伸的横向方向上具有用于支承一个或多个组件的一个或多个突出部(9)。
12.根据前述点2至点11中一点所述的支承梁,在所述基板(3)或所述一个或多个突出部的下侧上优选地具有防热和/或防火焰的保护屏障(12),优选以成膜涂层的形式的保护屏障(12)。
13.一种用于生产用于复合设计的板系统的支承梁(1)的方法,优选地生产根据前述任一点所述的支承梁的方法,所述支承梁在纵向方向(L)上延伸并且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延伸的横向方向上具有期望的延伸量,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提供至少两个支承部件、特别是钢支承部件;
根据所述支承梁(2)在所述横向方向上的所述期望的延伸量来确定与所述横向方向有关的所述支承部件的相对于彼此的位置;
根据经确定的位置并且以所述支承部件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布置所述支承部件。
14.根据点13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支承部件的位置被确定时,确定在所述横向方向上的所述支承部件之间的空间(A)。
15.根据点13或点14所述的方法,其中,也提供钢筋笼(7)并且当所述支承部件根据所述经确定的位置布置时所述支承部件围绕所述钢筋笼(7)布置,其中,所述钢筋笼在此过程期间优选地处于其最终形式。
16.根据点13至点15中一点所述的方法,其中,提供至少两个支承部件涵盖将连续支承部件轮廓在所述纵向方向(L)上划分成至少两个部件。
17.一种根据前述点1至点12中一点所述的支承梁(1)在复合设计的板系统中的应用,其中,
所述支承梁(1)用于支承至少一个构成部件、半成品部件、成品部件(10)或现浇混凝土部件(11)或由其他材料制成的构成部件。
18.一种复合设计的板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根据前述点1至点12中一点的支承梁(1);
支承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承梁(1)上的至少一个构成部件(10)、半成品部件或成品部件,以及
现浇混凝土部件(11),所述现浇混凝土部件至少提供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承梁(1)与所述构成部件(10)、半成品部件或成品部件之间的所述连接区域中。
19.一种用于生产复合设计的板系统(100)的方法,具有下列步骤:
将至少一个根据点1至点12中一点的支承梁(1)支承在承载件上;
将至少一个构成部件、半成品部件或成品部件(10)支承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承梁(1)上;
在至少一个所述支承梁(1)与所述构成部件、半成品部件或成品部件(10)之间的连接区域中提供连接装置。
20.一种生产根据点19的板系统(100)的方法,具有下列步骤:
至少在至少一个所述支承梁(1)与所述构成部件、半成品部件或成品部件之间的所述连接区域中提供现浇混凝土层(11)。
附图标记
1 支承梁
2 支承件
3 基板
3a、3b、3c 基板部件
4、5 腹板
6 混凝土
7 钢筋笼
7a 纵筋
7b 箍筋
8 连接装置
9 突出元件/突出部或板支承件/承载件
10 构成部件、成品部件、半成品部件
11 现浇混凝土
12 保护屏障
13 穿透管
14 连接装置
L 纵向方向
Q 横向方向
M 中央区域
R 边缘区域
A 空间

Claims (18)

1.一种用于板系统的支承梁(1),所述板系统特别是复合设计的板系统,所述支承梁特别是复合设计的支承梁,所述支承梁在纵向方向(L)上延伸并且具有:
在所述纵向方向(L)上延伸的支承件(2)、特别是钢支承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2)被形成为至少两个件,并且具有各自在所述纵向方向(L)上延伸的至少两个支承部件,
所述支承件(2)包括基板(3),所述基板被形成为至少两个件并且具有各自在所述纵向方向(L)上延伸的至少两个基板部件(3a、3b),并且
所述基板部件(3a、3b)布置为在横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梁,其中,所述支承件(2)包括至少一个腹板,优选地包括两个腹板(4、5),所述腹板成角度地布置,优选地垂直地布置,所述腹板优选地布置为与所述基板间隔开。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所述的支承梁,其至少部分包括混凝土(6),所述混凝土优选地在施工现场组装期间硬化以便能够承受载荷,并且/或者优选地不是现浇混凝土(11)。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所述的支承梁,其中,所述支承部件(2)布置为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延伸的横向方向(Q)上彼此间隔开。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所述的支承梁,其中,所述支承部件关于所述支承梁的所述纵向轴线(L)彼此对称。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所述的支承梁,其中,所述支承部件当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延伸的横向方向上看时布置在所述支承梁的边缘区域(R)处,并且/或者当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延伸的横向方向(Q)上看时在所述支承梁的中央区域(M)中彼此间隔开。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所述的支承梁,其中,所述支承梁包括钢筋笼(7),所述钢筋笼优选地包括钢筋、和/或纵筋(7a)和箍筋(7b),其中,混凝土(6)进一步优选地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钢筋笼(7),优选地完全围绕所述钢筋笼(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承梁,其中,附接到所述支承件的连接装置(8)穿过所述钢筋笼(7)中的空隙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延伸的横向方向(Q)上延伸。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所述的支承梁,其中,所述支承件优选地在所述基板(3)上和/或在一个或多个所述腹板(4、5)上、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延伸的横向方向上具有用于支承一个或多个组件的一个或多个突出部(9)。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所述的支承梁,所述支承梁优选地在所述基板(3)或所述一个或多个突出部的下侧上具有防热和/或防火焰的保护屏障(12),优选以成膜涂层形式的保护屏障(12)。
11.一种用于生产在纵向方向(L)上延伸的、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所述的支承梁(1)的方法,所述支承梁具有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延伸的横向方向上的期望延伸量并且用于复合设计的板系统,所述方法具有下列步骤:
提供至少两个支承部件、特别是钢支承部件,
根据所述支承梁(2)在所述横向方向上的所述期望延伸量来确定所述支承部件关于所述横向方向相对于彼此的位置,
根据经确定的位置并且以所述支承部件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方式来布置所述支承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确定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位置时,确定在所述横向方向上所述支承部件之间的空间(A)。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中,也提供钢筋笼(7),并且当所述支承部件根据所述经确定的位置布置时所述支承部件围绕所述钢筋笼(7)布置,其中,所述钢筋笼优选地在此过程期间处于其最终形式。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1至13中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提供至少两个支承部件涵盖将连续支承部件轮廓在所述纵向方向(L)上划分为至少两个部件。
15.一种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10中一项所述的支承梁(1)在复合设计的板系统中的应用,其中,
所述支承梁(1)用于支承至少一个构成部件、半成品部件、成品部件(10)或现浇混凝土部件(11)或由其他材料制成的构成部件。
16.一种复合设计的板系统,其包括:
至少一个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10中一项所述的支承梁(1);
被支承在至少一个所述支承梁(1)上的至少一个构成部件(10)、半成品部件或成品部件,以及
现浇混凝土层(11),所述现浇混凝土层至少提供在至少一个所述支承梁(1)与所述构成部件(10)、半成品部件和/或成品部件之间的连接区域中。
17.一种用于生产复合设计的板系统(100)的方法,所述方法具有下列步骤:
将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一项所述的支承梁(1)支承在承载件上,
将至少一个构成部件、半成品部件或成品部件(10)支承在至少一个所述支承梁(1)上,
在至少一个所述支承梁(1)与所述构成部件、半成品部件或成品部件(10)之间的连接区域中提供连接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生产板系统(100)的方法,所述方法具有下列步骤:
至少在至少一个所述支承梁(1)与所述构成部件、半成品部件或成品部件之间的所述连接区域中提供现浇混凝土层(11)。
CN201980050711.0A 2018-07-31 2019-07-31 用于板系统的支承梁、板系统及其生产方法 Active CN1125133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212750.6 2018-07-31
DE102018212750.6A DE102018212750A1 (de) 2018-07-31 2018-07-31 Tragbalken für Deckensysteme, Deckensystem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PCT/EP2019/070609 WO2020025664A1 (de) 2018-07-31 2019-07-31 Tragbalken für deckensysteme, deckensystem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13387A true CN112513387A (zh) 2021-03-16
CN112513387B CN112513387B (zh) 2023-05-23

Family

ID=67514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0711.0A Active CN112513387B (zh) 2018-07-31 2019-07-31 用于板系统的支承梁、板系统及其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11959278B2 (zh)
EP (1) EP3830356B1 (zh)
CN (1) CN112513387B (zh)
CA (1) CA3107390A1 (zh)
DE (1) DE102018212750A1 (zh)
ES (1) ES2950413T3 (zh)
HU (1) HUE062310T2 (zh)
PH (1) PH12021550198A1 (zh)
PL (1) PL3830356T3 (zh)
SG (1) SG11202100366RA (zh)
WO (1) WO2020025664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63406A (en) * 1970-02-13 1972-02-09 Vg Pi Teploelektroproekt Linear reinforced concrete element
WO2003100187A1 (en) * 2002-05-29 2003-12-04 Teräspeikko Oy Steel beam
US20080282644A1 (en) * 2005-12-07 2008-11-20 Won-Kee Hong Mold-Concrete Composite Crossbeam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WO2009087321A1 (fr) * 2008-01-07 2009-07-16 Societe Civile De Brevets Matiere Element prefabrique pour la realisation d'une dalle en beton arme et dalle ainsi realisee
CN203403602U (zh) * 2013-07-18 2014-01-22 杭州博数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钢模钢砼一体式组合梁结构
CN108291401A (zh) * 2015-09-01 2018-07-17 法尔福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天花板系统的支撑梁、天花板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457364B (sv) * 1987-05-11 1988-12-19 Joergen Thor Brandmotstaandskraftig bjaelklagsbalk av staal i samverkan med betong
AU754130B1 (en) * 2001-06-05 2002-11-07 Bonacci Beam Pty Ltd Building structural element
JP4265119B2 (ja) 2001-07-17 2009-05-20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フィルタ
DE10232277A1 (de) * 2002-07-16 2004-02-19 Grepa Bausysteme Gmbh Verbunddecken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Verbunddecken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63406A (en) * 1970-02-13 1972-02-09 Vg Pi Teploelektroproekt Linear reinforced concrete element
WO2003100187A1 (en) * 2002-05-29 2003-12-04 Teräspeikko Oy Steel beam
US20080282644A1 (en) * 2005-12-07 2008-11-20 Won-Kee Hong Mold-Concrete Composite Crossbeam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WO2009087321A1 (fr) * 2008-01-07 2009-07-16 Societe Civile De Brevets Matiere Element prefabrique pour la realisation d'une dalle en beton arme et dalle ainsi realisee
CN203403602U (zh) * 2013-07-18 2014-01-22 杭州博数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钢模钢砼一体式组合梁结构
CN108291401A (zh) * 2015-09-01 2018-07-17 法尔福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天花板系统的支撑梁、天花板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UE062310T2 (hu) 2023-10-28
PH12021550198A1 (en) 2021-10-18
EP3830356C0 (de) 2023-06-07
PL3830356T3 (pl) 2023-08-28
CA3107390A1 (en) 2020-02-06
WO2020025664A1 (de) 2020-02-06
EP3830356A1 (de) 2021-06-09
US20210293022A1 (en) 2021-09-23
DE102018212750A1 (de) 2020-02-06
EP3830356B1 (de) 2023-06-07
SG11202100366RA (en) 2021-02-25
US11959278B2 (en) 2024-04-16
CN112513387B (zh) 2023-05-23
ES2950413T3 (es) 2023-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42908B1 (en) Open web dissymmetric beam construction
US3885369A (en) Structural element
KR101840763B1 (ko) T형 고정브라켓을 구비한 캔틸레버교량 시공방법
US20100170194A1 (en) Girders for reinforcing concrete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them to pillars in order to provide continuity from bay to bay
JP2019526004A (ja) 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型枠、床システム、および建築方法
KR100761786B1 (ko) 콘크리트 복합 형강보
KR102386206B1 (ko) 합성보 및, 바닥구조체
JP5184836B2 (ja) 合成鋼床版桁橋の施工方法
KR101742046B1 (ko) 교량용 강합성 거더 및 이의 제작 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작된 강합성 거더를 이용한 교량 상부 구조의 시공 방법
CN112513387B (zh) 用于板系统的支承梁、板系统及其生产方法
KR101650431B1 (ko) 공장제작형 프리스트레스 콘크리트와 강재를 결합한 와이드 합성보
JPH0418094B2 (zh)
EP3327200B1 (en) Prefabricated bridge girder
KR101311207B1 (ko) 철골 철근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 기둥, 그 제조방법, 및 그 시공방법
KR20170108215A (ko) 아이 형강 하프피씨 바닥판 및 이의 제작 방법 그리고 그 시공방법
EP1715118A2 (en) Fully recoverable shuttering system for cast floors
KR101300490B1 (ko) 이종재료 상부플랜지를 갖는 중공 거더 및 이를 이용한 교량 시공 방법
EP2405070A2 (de) Stahlträger für Fertigteildecken
EP1416101A1 (en) Composite beam
KR101752285B1 (ko) 광폭 psc 하부플랜지와 단면확대용 상부플랜지를 갖는 하이브리드 보 및 이를 이용한 구조물
US9464437B1 (en) Precast I-beam concrete panels
KR102247070B1 (ko) 중공 슬래브의 설치 구조
FI84847C (fi) Stomkonstruktion foer samverkansbalk.
KR100301305B1 (ko) 초고층건물의 합성바닥 구조 및 그 시공방법
KR20180094672A (ko) 부착 및 전단 성능이 강화된 구조물용 피씨 데크 플레이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