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91522A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用于终端的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用于终端的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91522A
CN112491522A CN202011296246.XA CN202011296246A CN112491522A CN 112491522 A CN112491522 A CN 112491522A CN 202011296246 A CN202011296246 A CN 202011296246A CN 112491522 A CN112491522 A CN 1124915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ubframe
uplink
information
down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9624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91522B (zh
Inventor
崔承勋
金泳范
李晓镇
吴振荣
金东汉
李周镐
金润善
池衡柱
贾义燉
裵泰汉
吕贞镐
郭莹宇
卢勋东
申哲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9624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915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915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915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915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915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8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用于终端的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由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执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指示被配置用于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个子带中的每个子带的位置的信息;从基站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第一DCI包括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子带中的第一子带作为活动子带的第一子带索引;基于所述第一子带索引来识别所述活动子带;从基站接收第二DCI;和基于所述终端中的活动子带改变所需的时间偏移和指示所述至少一个资源的信息,在第二子带中从所述基站接收PDSCH。

Description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用于终端的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1月8日、申请号为201680005018.8、发明名称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用于终端的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蜂窝无线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通过低成本终端通信控制信道的方案。此外,本公开涉及用于在具有多个小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向基站传输关于服务小区的信道信息的方案。此外,本公开涉及用于通过低成本终端的数据通信的调度方案。
背景技术
为满足自从4G(第4代)通信系统部署起对增加的无线数据业务量的需求,已经努力开发出一种改进的5G(第5代)或5G前通信系统。因此,5G或5G前通信系统也称为“超4G网络”或“后LTE系统”。
5G通信系统被认为是在较高频率(mmWave)频带(例如,60GHz频带)中实现的,以便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为了减少无线电波的传播损耗并增加传输距离,在5G通信系统中讨论了波束形成、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全尺寸MIMO(FD-MIMO)、阵列天线、模拟波束形成、大规模天线技术。
另外,在5G通信系统中,基于高级小小区、云无线电接入网(RAN)、超密集网络、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无线回程、移动网络、协同通信、协调多点(CoMP)、接收端干扰消除等的对于系统网络改进的开发正在进行中。
在5G系统中,已经开发了混合FSK和QAM调制(FQAM)和滑动窗口叠加编码(SWSC)作为高级编码调制(ACM),并且开发了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非正交多址(NOMA)和稀疏码多址接入(SCMA)作为高级接入技术。
总的来说,已经开发移动通信系统以在提供语音服务的同时保证用户活动。移动通信系统已经将服务领域从语音扩展到数据,并且系统已经发展到提供高速数据服务。然而,需要更多演进的移动通信系统来满足用户对更高速度服务以及当前移动通信系统面临的匮乏资源的需求。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到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以提供高数据速率和高质量的分组数据服务,诸如第三代合作伙伴(3GPP)高速分组接入(HSPA)、长期演进(LTE)或演进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3GPP2高速率分组数据(HRPD)、超移动宽带(UMB)和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6e通信标准。
3GPP LTE正在进行下一代通信系统的标准化。LTE是以高达100Mbps的传输速度实现高速基于分组的通信的技术。为此,正在讨论各种方法,并且一些示例包括简化网络架构以减少通信路径上的节点数量,并使无线电协议尽可能接近无线电信道。
LTE系统对于下行链路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并且对于上行链路采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这种多址方案分配和操作携带每个用户的数据或控制信息的时间-频率资源不重叠,即维持正交性,从而区分每个用户的数据或控制信息。正交频分多址(OFDM)传输方案经由多载波传输数据,并且这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方案,它将串行输入的符号并行化,并将其调制为多个多载波,即具有相互正交的多个子载波信道,并将其传输。
LTE系统采用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案,其在初始传输阶段解码失败的情况下,通过物理层重传相应的数据。通过HARQ方案,如果接收器不能精确地解码数据,则接收器向发送器传输指示解码失败的信息(NACK;否定确认),以便发送器可以通过物理层重传对应的数据。接收器通过将由发送器重传的数据与解码失败的数据进行组合来提高数据接收能力。此外,在接收器精确地解码数据的情况下,接收器可以向发送器传输指示解码成功的信息(ACK;确认),使得发送器可以传输新的数据。
图1是示出在LTE系统中作为在下行链路上传输数据或控制信道的无线电资源域的时间-频域的基本结构的视图。
在图1中,水平轴指时域,并且垂直轴指频域。在时域中,最小传输单元是OFDM符号,并且Nsymb(102)个OFDM符号合在一起以配置一个时隙106,并且两个时隙合在一起以配置一个子帧105。该时隙为0.5ms长,并且子帧为1.0ms长。一个无线电帧114是由十个子帧组成的时域单元。在频域中,最小传输单元是子载波,并且整个系统传输频带的带宽由总共NBW(104)个子载波组成。
在OFDM方案中,调制信号定位于由时间和频率构成的二维资源中。时间轴上的资源由不同的OFDM符号区分,并且它们彼此正交。频率轴上的资源由不同的子载波区分,并且它们也彼此正交。也就是说,在OFDM方案中,可以通过在时间轴上指定特定的OFDM符号并且在频率轴上指定特定的子载波来指示一个最小单元资源,并且这被称为资源元素(RE)112。由于不同的RE即使在经历频率选择性信道时也维持正交性,因此可以在接收侧接收经由不同RE传输的信号,而不会相互干扰。
物理信道是传输通过调制一个或多个编码比特流而获得的调制符号的物理层的信道。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可以取决于接收器或传输的信息流的目的来配置和传输多个物理信道。应该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预先约定应该布置和传输一个物理信道的RE,并且这样的规则被称为映射。
在时间-频率域中,资源的基本单元是RE 112,并且这可以用OFDM符号索引和子帧索引来表示。资源块(RB)108或物理资源块(PRB)用时域中Nsymb(102)个连续的OFDM符号和频域中NRB(110)个连续的子载波定义。因此,一个RB 108包括Nsymb x NRB个RE(112)。通常,数据的最小传输单元为RB。通常,在LTE系统中,Nsymb=7,NRB=12,并且NBW和NRB与系统传输频带的带宽成比例。数据速率与对终端调度的RB的数量成比例地增加。LTE系统定义和操作六个传输带宽。对于用频率区分和操作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频分双工(FDD)系统,下行链路传输带宽可以与上行链路传输带宽不同。信道带宽是指与系统传输带宽相对应的射频(RF)带宽。
表1表示在LTE系统中定义的系统传输带宽和信道带宽之间的相关性。例如,具有10MHz信道带宽的LTE系统具有由50个RB组成的传输带宽。
[表1]
信道带宽BW<sub>Channel</sub>[MHz] 1.4 3 5 10 15 20
传输带宽配置N<sub>RB</sub> 6 15 25 50 75 100
在子帧中的前N个OFDM符号内传输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通常,N={1,2,3}。因此,N取决于当前子帧中要传输的控制信息的量而变化。控制信息可以包括指示在多少个OFDM符号上传输控制信息的控制信道传输时段指示符、关于下行链路数据或上行链路数据的调度信息、以及HARQ ACK/NACK信号。
在LTE系统中,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从基站向终端传送关于下行链路数据或上行链路数据的调度信息。上行链路(UL)指终端向基站传输数据或控制信号所通过的无线电链路,并且下行链路(DL)指基站向终端传输数据或控制信号所通过的无线电链路。DCI定义各种格式,并且定义的DCI格式取决于用于上行链路数据的调度信息(即,UL授权)或用于下行链路数据的调度信息(即,DL授权)、控制信息是否是小尺寸紧凑型DCI、是否使用多个天线应用空间复用以及DCI是否用于功率控制来应用和操作。例如,作为用于下行链路数据的调度控制信息(DL授权)的DCI格式1可以被配置为至少包括以下控制信息。
-资源分配类型0/1标志:通知资源分配类型是类型0还是类型1。类型0通过应用位图方案以RBG(资源块组)为单元分配资源。在LTE系统中,基本调度单元是在时域和频域资源中表示的RB(资源块),并且RBG由多个RB组成并成为类型0方案中的基本调度单元。类型1允许在RBG中特定RB的分配。
-资源块分派:通知分配用于数据传输的RB。确定根据系统带宽和资源分配方案表示的资源。
-调制和编码方案(MCS):通知作为要传输的数据的传输块的大小和用于数据传输的调制方案。
-HARQ处理号:通知HARQ的处理号。
-新数据指示符:通知HARQ初始传输或重传。
-冗余版本:通知HARQ的冗余版本。
-用于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TPC(传输功率控制)命令:通知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传输功率控制命令。
DCI经历信道编码和调制,并通过下行链路物理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或EPDCCH(增强型PDCCH)传输。作为控制信道区域的PDCCH区域和在数据信道区域中传输的ePDCCH区域在时域中被拆分并传输。这是为了快速接收和解调控制信道信号。
通常,DCI对于每个终端独立地经受信道编码,然后由独立的PDCCH配置并传输。在控制信道传输时段期间映射并传输时域中的PDCCH。在频域中的PDCCH的映射位置由每个终端的标识符(ID)确定,并在整个系统传输频带上分布。也就是说,以这种形式,一个控制信道被拆分成更小的控制信道单元,然后分布在整个下行链路传输频带上。
下行链路数据通过用于下行链路数据传输的物理信道即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传输。在控制信道传输时段之后传输PDSCH,并且由通过PDCCH传输的DCI通知频域中的特定映射位置、调制方案或其他调度信息。
通过由构成DCI的控制信息当中的5比特组成的MCS,基站向终端通知已经应用于要传输的PDSCH的调制方案和要传输的数据的大小,即传输块大小(TBS)。TBS对应于要由基站传输的数据(即,传输块(TB))应用用于纠错的信道编码之前的大小。
物理上行链路信道通常分为控制信道(PUCCH)和数据信道(PUSCH)。当没有数据信道时,可以通过控制信道传输对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响应信道和其他反馈信息,并且当存在数据信道时,可以通过数据信道来传输这样的信道和数据。
LTE系统支持以下调制方案:正交相移键控(QPSK)、16正交幅度调制(16QAM)、64QAM,并且其各自的调制阶数(即Qm)是2、4和6。也就是说,QPSK可以每符号传输2比特,16QAM可以每个符号传输4比特,并且64QAM可以每符号传输6比特。
通常,时分双工(TDD)通信系统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使用共同的频率,并且在时域中在上行链路信号的通信和下行链路信号的通信之间区别地进行操作。LTE TDD以每子帧区分的信号传输上行链路信号和下行链路信号。取决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业务负载,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子帧可以被均匀地分离,或者可以为下行链路分派比上行链路更多的子帧,或者可以为上行链路分派比下行链路更多的子帧。
[表2]
Figure BDA0002785507110000051
Figure BDA0002785507110000061
表2示出了在LTE中定义的TDD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在表2中,D表示配置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子帧,U表示配置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子帧,并且S表示由下行链路导频时隙(DwPTS)和保护时段(GP)、上行链路导频时隙(UpPTS)组成的特殊子帧。在DwPTS中,与普通子帧一样,可以在下行链路上传输控制信息,并且取决于特殊子帧的配置,在DwPTS足够长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下行链路数据传输。GP是从下行链路到上行链路进行传输移位所用的间隔,并且其长度取决于网络设置而确定。UpPTS用于随机接入用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传输,或用于估计上行链路信道状态所需的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reference signal,SRS)传输。
例如,在TDD UL-DL配置#6的情况下,可以在子帧#0、#5和#9中传输下行链路数据和控制信息,并且可以在子帧#2、#3、#4、#7和#8中传输上行链路数据和控制信息。在与特殊子帧对应的子帧#1和#6中,可以传输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某些情况下的下行链路数据,并且在上行链路上可以进行SRS或RACH传输。
在TDD系统中,仅在特定时间段允许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信号传输,因此,需要定义诸如用于数据调度的控制信道、调度的数据信道和对应于数据信道的HARQ ACK/NACK信道的相互关联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之间的特定定时关系。
此外,3GPP LTE Rel-10采用带宽扩展技术来支持比LTE rel-8更多的数据业务量。称为带宽扩展或载波聚合(CA)的上述技术可以扩展频带,以便与在单个频带内传输数据的LTE rel-8终端相比,增加与所扩展的频带一样多的传输的数据量。每个频带被称为分量载波(CC),并且LTE rel-8终端已经被指定为对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的每一个具有一个分量载波。此外,经由系统信息块(SIB)-2连接到其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统称为小区。通过终端专用信号传输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与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之间的SIB-2连接。支持CA的终端可以通过多个服务小区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并传输上行链路数据。
在Rel-10中,当基站难以将特定服务小区中的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到特定终端时,可以将载波指示符字段(CIF)配置为指示通过其他服务小区传输PDCCH的字段,并且对应的PDCCH指示其他服务小区的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或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CIF可以配置在支持CA的终端中。通过向特定服务小区中的PDCCH信息添加三比特,CIF已经被定义为能够指示其他服务小区,并且CIF仅在跨载波调度时被包含,并且在不包含CIF的情况下,不执行跨载波调度。当CIF存在于下行链路分配信息(DL分派)中时,CIF指示要传输通过DL分派调度的PDSCH的服务小区,并且当CIF存在于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UL授权)中时,CIF指示要传输通过UL授权调度的PUSCH的服务小区。
照此,LTE-10定义了CA,使得能够为终端配置多个服务小区。终端周期地或非周期地向基站传输关于多个服务小区的信道信息,以便在基站上进行数据调度。
同时,现在讨论了用于LTE-13的使用非授权频带将服务小区的数量扩展到32个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在一个子帧中关于多个服务小区的信道信息的传输可能相互冲突。因此,急需一种用于支持可以在一个子帧中周期性地传输关于尽可能多的服务小区的信道信息的终端的操作的方法。
此外,对于具有限制在小于20MHz的最大带宽(例如,1.4MHz)的低成本终端,需要与典型的传统LTE终端的通信操作区分的通信操作,因为低成本终端仅支持整个信道带宽中的一些子带。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支持重传以提高覆盖的低成本终端的控制信道传输方法和装置。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支持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终端传输关于多个服务小区的信道信息而不浪费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传输资源的方法和装置。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接收从终端周期性传输的信道信息执行针对服务小区优化的调度来增加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支持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终端传输关于多个服务小区的信道信息而不浪费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传输资源的方案。
提出了一种用于在CA情况下由基站配置用于多个服务小区的周期性信道信息传输而不浪费PDCCH传输资源的方法、以及用于传送对于服务小区的信道信息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描述了一种用于配置UCI PUSCH(上行链路控制信息PUSCH)传输的方法,用于在基站没有浪费PDCCH传输资源的情况下允许终端执行关于多个服务小区的周期性信道信息传输操作。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用于在同一系统中操作普通LTE终端和低成本终端两者的调度方法和通信方法。
根据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用于在基于时分双工(TDD)的小区中操作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由基站支持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的方法,所述小区包括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至少一个子帧和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至少一个子帧,所述方法包括:在定义了上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处理的下行链路子帧中重传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以及在从根据在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的重传完成的下行链路子帧中定义的HARQ处理的HARQ传输定时的上行链路子帧起开始的上行链路子帧中,重复接收上行链路数据。
根据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用于在基于时分双工(TDD)的小区中操作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由终端执行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的方法,所述小区包括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至少一个子帧和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至少一个子帧,所述方法包括:在定义了上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处理的下行链路子帧中重复接收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以及在从根据在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的重复接收完成的下行链路子帧中定义的HARQ处理的HARQ传输定时的上行链路子帧起开始的上行链路子帧中,重传上行链路数据。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在基于时分双工(TDD)的小区中操作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所述小区包括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至少一个子帧和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至少一个子帧,所述基站包括:控制器,控制在定义了上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处理的下行链路子帧中重传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的操作,并且控制在从根据在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的重传完成的下行链路子帧中定义的HARQ处理的HARQ传输定时的上行链路子帧起开始的上行链路子帧中、重复接收上行链路数据的操作;以及收发器,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重传调度信息并重复接收上行链路数据。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在基于时分双工(TDD)的小区中操作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终端,所述小区包括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至少一个子帧和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至少一个子帧,所述终端包括:控制器,控制在定义了上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处理的下行链路子帧中重复接收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的操作,并且控制在从根据在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的重复接收完成的下行链路子帧中定义的HARQ处理的HARQ传输定时的上行链路子帧起开始的上行链路子帧中、重传上行链路数据的操作;以及收发器,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重复接收调度信息并重传上行链路数据。
根据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用于在时分双工(TDD)类型的小区中操作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由基站支持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的方法,所述小区包括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至少一个子帧和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至少一个子帧,所述方法包括:在下行链路子帧中重传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以及在与调度信息的重传完成的下行链路子帧、或在该下行链路子帧之后的定义了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最近的下行链路子帧的HARQ传输定时对应的上行链路子帧中,重复接收上行链路数据。
根据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用于在时分双工(TDD)类型的小区中操作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由终端执行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的方法,所述小区包括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至少一个子帧和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至少一个子帧,所述方法包括:在下行链路子帧中重复接收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以及在与调度信息的重复接收完成的下行链路子帧、或在该下行链路子帧之后的定义了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最近的下行链路子帧的HARQ传输定时对应的上行链路子帧中,重传上行链路数据。
根据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用于在时分双工(TDD)类型的小区中操作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由基站支持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的方法,所述小区包括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至少一个子帧和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至少一个子帧,所述方法包括:在下行链路子帧中重传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以及在调度信息的重传完成的下行链路子帧之后经过第一数目的子帧的最近的上行链路子帧中,重复接收上行链路数据。
根据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用于在时分双工(TDD)类型的小区中操作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由终端重传上行链路数据的方法,所述小区包括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至少一个子帧和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至少一个子帧,所述方法包括:在下行链路子帧中重复接收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以及在调度信息的重复接收完成的下行链路子帧之后经过第一数目的子帧的最近的上行链路子帧中,重传上行链路数据。
根据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用于在时分双工(TDD)类型的小区中操作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由基站支持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的方法,所述小区包括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至少一个子帧和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至少一个子帧,所述方法包括:重传调度信息,使得重传在定义了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下行链路子帧中完成;以及从根据调度信息的重传完成的下行链路子帧中定义的HARQ处理的HARQ传输定时的上行链路子帧起,重复接收上行链路数据。
根据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用于在时分双工(TDD)类型的小区中操作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由终端执行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的方法,所述小区包括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至少一个子帧和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至少一个子帧,所述方法包括:在具有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下行链路子帧中完成调度信息的重复接收;以及从根据调度信息的重复接收完成的下行链路子帧中定义的HARQ处理的HARQ传输定时的上行链路子帧起,重传上行链路数据。
根据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用于在时分双工(TDD)类型的小区中操作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由基站重传下行链路数据的方法,所述小区包括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至少一个子帧和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至少一个子帧,所述方法包括:在下行链路子帧中重传下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以及在调度信息的重传完成的下行链路子帧之后经过第一数目的子帧的最近的下行链路子帧中重传下行链路数据。
根据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用于在时分双工(TDD)类型的小区中操作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由终端重复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方法,所述小区包括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至少一个子帧和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至少一个子帧,所述方法包括:在下行链路子帧中重复接收下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以及在调度信息的重复接收完成的下行链路子帧之后经过第一数目的子帧的最近的下行链路子帧中重复接收下行链路数据。
根据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用于在频分双工(FDD)类型的小区中操作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由基站支持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的方法,所述小区包括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至少一个子帧和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至少一个子帧,所述方法包括:在下行链路子帧中重传下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以及从在调度信息的重传完成的下行链路子帧之后经过第一数目的子帧的上行链路子帧起,重复接收上行链路数据。
根据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用于在FDD类型的小区中操作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由终端重传上行链路数据的方法,所述小区包括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至少一个子帧和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至少一个子帧,所述方法包括:在下行链路子帧中重复接收下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以及从在调度信息的重复接收完成的下行链路子帧之后经过第一数目的子帧的上行链路子帧起,重传上行链路数据。
根据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用于在FDD类型的小区中操作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由基站重传下行链路数据的方法,所述小区包括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至少一个子帧和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至少一个子帧,所述方法包括:在下行链路子帧中重传下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以及从在调度信息的重传完成的下行链路子帧之后经过第一数目的子帧的下行链路子帧起,重传下行链路数据。
根据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用于在FDD类型的小区中操作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由终端重复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方法,所述小区包括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至少一个子帧和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至少一个子帧,所述方法包括:在下行链路子帧中重复接收下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以及从在调度信息的重复接收完成的下行链路子帧之后经过第一数目的子帧的下行链路子帧起,重复接收下行链路数据。
根据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由基站接收周期性信道信息的方法,包括:传输较高层信令,所述较高层信令包括用于周期性信道信息的传输的上行链路资源信息、周期性信道信息的传输周期、以及周期性信道信息的传输偏移;以及通过由上行链路资源信息指示的资源,接收包括关于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周期性信道信息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其中,用于多个服务小区当中的至少两个服务小区的周期性信道信息的传输周期和传输偏移由较高层信令设置为相同值。
根据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传输周期性信道信息的方法,包括:接收较高层信令,所述较高层信令包括用于周期性信道信息的传输的上行链路资源信息、周期性信道信息的传输周期、以及周期性信道信息的传输偏移;以及通过由上行链路资源信息指示的资源,传输包括关于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周期性信道信息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其中,用于多个服务小区当中的至少两个服务小区的周期性信道信息的传输周期和传输偏移由较高层信令设置为相同值。
根据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周期性信道信息的基站,包括:控制器,控制传输较高层信令的操作,所述较高层信令包括用于周期性信道信息的传输的上行链路资源信息、周期性信道信息的传输周期、以及周期性信道信息的传输偏移;以及控制通过由上行链路资源信息指示的资源接收包括关于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周期性信道信息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操作;以及收发器,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传输较高层信令并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其中,用于多个服务小区当中的至少两个服务小区的周期性信道信息的传输周期和传输偏移由较高层信令设置为相同值。
根据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周期性信道信息的终端,包括:控制器,控制接收较高层信令的操作,所述较高层信令包括用于周期性信道信息的传输的上行链路资源信息、周期性信道信息的传输周期、以及周期性信道信息的传输偏移;以及控制通过由上行链路资源信息指示的资源传输包括关于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周期性信道信息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操作;以及收发器,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接收较高层信令并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其中,用于多个服务小区当中的至少两个服务小区的周期性信道信息的传输周期和传输偏移由较高层信令设置为相同值。
根据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用于支持由在子带上操作的终端的通信的方法,所述子带是与频域中的六个连续物理资源块(PRB)对应的区域,所述方法包括:在指定用于终端的第一子带中传输用于终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其中DCI包括包含子带指示符的资源块分派信息,并且其中子带指示符指示要执行终端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或下行链路数据接收的第二子带。
根据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由在子带上操作的终端的通信的方法,所述子带是与频域中的六个PRB对应的区域,所述方法包括:在指定用于终端的第一子带中接收用于终端的DCI,其中DCI包括包含子带指示符的资源块分派信息,并且其中子带指示符指示要执行终端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或下行链路数据接收的第二子带。
根据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支持由在子带上操作的终端的通信的基站,所述子带是与频域中的六个PRB对应的区域,所述基站包括:控制器,控制在指定用于终端的第一子带中传输用于终端的DCI的操作;以及收发器,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传输DCI,其中DCI包括包含子带指示符的资源块分派信息,并且其中子带指示符指示要执行终端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或下行链路数据接收的第二子带。
根据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在子带上操作的终端,所述子带是与频域中的六个PRB对应的区域,所述终端包括:控制器,控制在指定用于终端的第一子带中接收用于终端的DCI的操作;以及收发器,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接收DCI,其中DCI包括包含子带指示符的资源块分派信息,并且其中子带指示符指示要执行终端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或下行链路数据接收的第二子带。
根据本公开,对于支持重传以增强覆盖的低成本终端,支持上行链路HARQ传输,因此,可以增强覆盖,并且使用与现有LTE终端中相同的上行链路HARQ传输定时来简化基站调度。
根据本公开,当在聚合了高达32个小区的系统中使用数据信道传输终端的信道信息时,可以传输控制信息。根据本公开,提供了对小区分组以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通过将信道信息与数据信道资源高效复用而没有资源的浪费,基站对于一个终端的资源可以用于另一终端的数据传输。基站可以从终端接收对于多个服务小区的信道信息,并对服务小区执行最优调度,以提高传输量。
本公开提供了用于低成本终端的通信方法,以允许在系统中高效共存LTE终端和低成本终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在LTE系统中在下行链路上传输数据或控制信道的无线电资源域的时间-频率域的基本结构的视图;
图2是示出TDD帧中的子帧的操作示例的视图;
图3是示出在TDD帧中的子帧的另一操作示例的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要解决的问题情况的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传输控制信道的方法的视图;
图6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对于控制信道传输方法的基站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6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对于控制信道传输方法的终端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传输控制信道的方法的视图;
图8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由基站传输控制信道的方法的视图;
图8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由终端传输控制信道的方法的视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传输控制信道的方法的视图;
图10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对于控制信道传输方法的基站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0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对于控制信道传输方法的终端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传输控制信道的方法的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传输控制信道的方法的视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传输控制信道的方法的视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传输控制信道的方法的视图;
图15a是示出包括本公开适用的LAA小区的通信网络的视图;
图15b是示出包括本公开适用的LAA小区的通信网络的视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过分组服务小区来传输信道信息的方法的视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由基站和终端通信周期性信道信息的方法的视图;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配置和操作低成本终端在系统传输带宽内操作的子带的示例的概念图;
图1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取决于终端的类型来改变DCI大小的示例的概念图;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当在普通LTE终端和低成本终端在同一系统中共存时基站的调度过程的视图;
图21是示出通过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操作的低成本终端获得DCI的过程的视图;
图2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没有明确地配置低成本终端在系统传输带宽中操作的子带的情况下的操作的示例的概念图;
图2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确定DCI大小的方法的概念图;
图2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当普通LTE终端和低成本终端在同一系统中共存时基站的调度过程的视图;
图25是示出通过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操作的低成本终端获得DCI的过程的视图;
图2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预先配置和动态地改变低成本终端在系统传输带宽中操作的子带的示例的概念图;
图2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在FDD系统中指示子带的方法的示例的概念图;
图28是示出用于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的示例性配置的视图;以及
图29是示出用于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示例性配置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当确定使本公开的主题不清楚时,可以跳过已知功能或配置的详细信息。考虑到本公开中的功能来定义这里使用的术语,并且所述术语可以根据用户或操作者的意图或实践被其他术语替代。因此,这些术语应该基于整个公开来定义。
在下文中,根据本公开,将长期演进(LTE)系统和高级LTE(LTE-A)系统作为示例进行描述,但是本公开也可以应用于采用基站调度的其他通信系统,而不限于此。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描述主要针对支持载波聚合的高级E-UTRA(或LTE-A),但是本公开的主题也可以以微小的改变而应用于具有类似技术背景的其他通信系统,而不显著地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并且在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的确定下,这是可能的。例如,本公开的主题可以应用于支持载波聚合的多载波HSPA。
例如,在详细说明本公开之前,这里使用的一些术语可以解释如下。然而,应当注意,本公开不限于此。
基站是与UE通信的实体,并且可以表示为BS、NodeB(NB)、eNodeB(eNB)或AP(接入点)。
用户设备是与基站通信的实体,可以表示为UE、移动台(MS)、移动装备(ME)、设备或终端。
参考信号(RS)是使终端能够估计信道的信号,并且该参考信号可以从基站接收。用于LTE通信系统的参考信号包括公共参考信号(CRS)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专用参考信号。
CRS是在整个下行链路频带上传输并可由所有UE接收的参考信号,并且用于信道估计、由UE配置反馈信息和数据信道的解调。DMRS是在整个下行链路频带上传输的参考信号。DMRS用于由特定UE解调数据信道和信道估计,但不用于配置反馈信息,与CRS不同。因此,DMRS通过将由UE调度的PRB资源传输。
HARQ-ACK信号指在HARQ过程中传输的确认(ACK)或否定ACK(NACK)信号,并且简称为“HARQ-ACK”。
在下文中,根据本公开,参考图2至图14描述用于由低成本终端支持重传的方案,结合图15至图17描述支持多个服务小区的系统中的周期性信道信息传输方案,结合图18至图27描述低成本终端的资源分配和通信方案,并且结合图28和图29描述用于支持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备。
在LTE TDD系统中,首先,作为用于下行链路数据传输的物理信道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及其对应的作为传输上行链路HARQ ACK/NACK的物理信道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定时关系如下。
如果从基站接收到子帧n-k中已经传输的PDSCH,则终端可以在上行链路子帧n中传输对于PDSCH的上行链路HARQ ACK/NACK。这里,k是集合K的分量,并且K在表3中定义。
[表3]
Figure BDA0002785507110000161
Figure BDA0002785507110000171
表4根据表3中的定义重新总结了在每个TDD UL-DL配置中当在每个下行链路子帧(D)或特殊子帧(S)n中传输PDSCH时传输对于PDSCH的上行链路HARQ ACK/NACK的子帧。
[表4]
Figure BDA0002785507110000172
图2是示出TDD帧中的子帧的操作示例的视图。
下面参考图2描述表4。这里,图2是例示按照表4的定义、在表4的TDD UL-DL配置#6中的每个下行链路或特殊子帧中传输PDSCH时、传输对应于PDSCH的上行链路HARQ ACK/NACK的子帧的视图。
例如,终端在无线电帧i的子帧#7中传输与在无线电帧i的子帧#0 211中从基站传输的PDSCH 201对应的上行链路HARQ ACK/NACK(203)。这里,在与传输PDSCH的子帧相同的子帧211中,通过PDCCH传输包含关于PDSCH 201的调度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作为另一示例,终端在无线电帧i+1的子帧#4中传输与在无线电帧i的子帧#9 215中从基站传输的PDSCH 205对应的上行链路HARQ ACK/NACK(207)。类似地,在与传输PDSCH的子帧相同的子帧215中,通过PDCCH传输包含关于PDSCH 205的调度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
在LTE系统中,下行链路HARQ采用异步HARQ方案,这是数据重传时间不固定的方案。如本文所使用的,下行链路HARQ指其传输方向为下行链路的HARQ(初始传输、ACK/NACK或重传)。下行链路HARQ采用异步HARQ方案的原因在于,即使因为在LTE TDD系统中,下行链路传输通常使用比上行链路传输更多的子帧,不固定传输时间也不会造成什么麻烦。也就是说,在基站从终端接收对于传输的HARQ初始传输数据的HARQ NACK的反馈的情况下,基站通过调度操作自由地确定下一个HARQ重传数据的传输时间。作为确定接收的数据用于HARQ操作的结果,终端缓冲被确定为有错的HARQ数据,然后与下一个HARQ重传数据执行合并。这里,为了将终端的接收缓冲器容量维持在预定范围内,每个TDD UL-DL配置的下行链路HARQ处理的最大数量如表5所定义。一个HARQ处理被映射到时域中的一个子帧。
[表5]
Figure BDA0002785507110000181
Figure BDA0002785507110000191
参考图2所示的示例,如果确定在无线电帧i的子帧#0 211中从基站传输的PDSCH201有错,则终端在无线电帧i的子帧#7中传输HARQ NACK(203)。在接收到HARQ NACK203时,基站可以用PDSCH 209配置用于PDSCH 201的重传数据,并与PDCCH一起传输。参考图2,按照上述表5中所示的定义,TDD UL-DL配置#6中的下行链路HARQ处理的最大数目为6。也就是说,在初始传输PDSCH 201和重传PDSCH 209之间共有六个下行链路HARQ处理211、222、213、214、215和216。
与下行链路HARQ不同,在LTE系统中,上行链路HARQ采用同步HARQ方案,这是数据重传时间固定的方案。如本文所使用的,上行链路HARQ指其传输方向为下行链路的HARQ(初始传输、ACK/NACK或重传)。上行链路HARQ采用同步HARQ方案的原因在于,在LTE TDD系统中,上行链路传输通常使用比下行链路传输更少的子帧,因此终端不能自由选择和使用上行链路资源。即,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物理信道即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及其先前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以及传输与PUSCH对应的HARQ ACK/NACK的物理信道即PHICH(物理混合指示符信道)之间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定时的定时关系通过以下规则来固定。
当在子帧n中接收从基站发送的包括上行链路调度信息的PDCCH或下行链路HARQACK/NACK传输所来自的PHICH时,终端在子帧n+k中通过PUSCH传输与控制信息对应的上行链路数据。这里,k如表6中所定义。
[表6]
Figure BDA0002785507110000192
Figure BDA0002785507110000201
如果终端在子帧i中从基站接收携带下行链路HARQ ACK/NACK的PHICH,则PHICH对应于在子帧i-k中从终端传输的PUSCH。这里,k如表7中所定义。
[表7]
Figure BDA0002785507110000202
图3是示出TDD帧中的子帧的操作示例的视图。
图3是示出关于在TDD UL-DL配置#1的情况下在每个下行链路或特殊子帧中传输PDCCH或PHICH时传输与PDCCH或PHICH对应的上行链路PUSCH的子帧、以及对应于PUSCH传输PHICH的子帧、根据表6和表7中的定义的示例的视图。
例如,终端在无线电帧i的子帧#7(=1+6)中传输与在无线电帧i的子帧#1中从基站传输的PDCCH或PHICH 301对应的上行链路PUSCH(303)。基站在无线电帧i+1的子帧#1中向终端传输对应于PUSCH的PHICH(305)。作为另一示例,终端在无线电帧i+1的子帧#2中传输与在无线电帧i的子帧#6中从基站传输的PDCCH或PHICH 307对应的上行链路PUSCH(309)。基站在无线电帧i+1的子帧#6中向终端传输对应于PUSCH的PHICH(311)。
此外,关于PUSCH传输、特定下行链路子帧中与PUSCH对应的PDCCH或PHICH的下行链路传输,LTE TDD系统可以施加限制,保证基站和终端的最小传输/接收处理时间。例如,在表6和表7的TDD UL-DL配置#1的情况下,在子帧#0#5中不传输用于调度PUSCH的PDCCH或对应于PUSCH的PHICH。
如上操作的LTE系统可以通过限制终端的一些功能来支持更低成本/更低复杂度终端(UE)。这种低成本终端预期适用于用于远程计量、安全或物流的机器类型通信(MTC)或机器对机器(M2M)服务。此外,低成本终端被期望作为实现基于蜂窝的物联网(cIoT)的手段。
为了低成本或低复杂度,终端的接收天线的数量可以限制为一个以降低终端的RF组件的成本,或可由本公开处理的TBS可以设置有上限(upper cap)以降低终端的数据接收缓冲器的成本。无论系统传输带宽如何,普通LTE终端配备了用于最小20MHz频带的宽带信号通信功能,相比之下,低成本终端被限制为具有20MHz或更小的最大带宽,以引起额外的成本节省和降低的复杂度。例如,在20MHz信道带宽LTE系统中,可以定义仅支持1.4MHz信道带宽的低成本终端用于其操作。此外,当它们位于特定位置(例如,小区边界)处时,低成本终端可能具有有限的覆盖,并且为了用于低成本终端的增强覆盖,考虑重传。这种重传显然适用于用于普通LTE终端的增强覆盖。这里,需要与没有覆盖限制的普通LTE终端相区分、对于在覆盖增强模式下执行重传的低成本终端定义HARQ通信操作,并且根据本公开提出具体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出了以下实施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仅)在定义了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下行链路子帧中执行对于TDD小区中的低成本终端的上行链路数据调度的信息的重传,并且基于在重传完成的下行链路子帧中定义的HARQ处理的HARQ定时,传输用于重传的上行链路数据,并且可以基于在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完成的上行链路子帧中定义的HARQ处理的HARQ定时,重传用于上行链路数据的HARQ-ACK。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所有下行链路子帧中执行对于TDD小区中的低成本终端的上行链路数据调度的下行链路信号的重传,基于重传完成的子帧、或在重传完成的下行链路子帧之后的定义了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最近的下行链路子帧的HARQ定时,传输上行链路数据,并且可以基于在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完成的上行链路子帧中定义的HARQ处理的HARQ定时,传输对于上行链路数据的HARQ-ACK。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所有下行链路子帧中执行对于TDD小区中的低成本终端的上行链路数据调度的重传,在从重传完成的下行链路子帧起经过p1个子帧的最近的(最早的)上行链路子帧中开始上行链路数据的传输,在所有随后的上行链路子帧中执行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在从UCI PUSCH数据的重传完成的上行链路子帧之后经过p2个子帧的最近的下行链路子帧中开始HARQ-ACK的传输,并且在所有随后的下行链路子帧中重传HARQ-ACK。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定义了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下行链路子帧中完成传输对于TDD小区中的低成本终端的上行链路数据调度的重传,在根据在重传完成的下行链路子帧中定义的HARQ处理的HARQ定时的上行链路子帧中,开始上行链路数据的传输,在所有随后的上行链路子帧中执行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在根据在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完成的上行链路子帧中定义的HARQ处理的HARQ定时的下行链路子帧中,开始HARQ-ACK的传输,并且可以在所有随后的子帧中重传HARQ-ACK。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所有下行链路子帧中执行对于TDD小区中的低成本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调度的重传,在重传完成的下行链路子帧之后经过k1个子帧的最近的下行链路子帧中开始下行链路数据的传输,在所有随后的下行链路子帧中执行下行链路数据的重传,在下行链路数据的重传完成的下行链路子帧之后经过k2个子帧的最近的上行链路子帧中开始HARQ-ACK的传输,并且可以在所有随后的上行链路子帧中重传HARQ-ACK。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所有下行链路子帧中执行对于FDD小区中的低成本终端的上行链路数据调度的重传,在从重传完成的下行链路子帧起经过k1个子帧的上行链路子帧中开始上行链路数据的传输,在所有随后的上行链路子帧中执行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在UCI PUSCH数据的重传完成的上行链路子帧之后经过k2个子帧的最近的下行链路子帧中开始HARQ-ACK的传输,并且可以在所有随后的下行链路子帧中重传HARQ-ACK。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所有下行链路子帧中执行对于FDD小区中的低成本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调度的重传,在重传完成的下行链路子帧之后经过m1个子帧的下行链路子帧中开始下行链路数据的重传,在所有随后的下行链路子帧中执行下行链路数据的重传,在下行链路数据的重传完成的下行链路子帧之后经过k2个子帧的上行链路子帧中开始HARQ-ACK的传输,并且可以在所有随后的上行链路子帧中重传HARQ-ACK。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要解决的问题的情况的视图。
图4例示了静态的基于TDD的LTE小区401。
假设终端(例如,低成本终端)总是设置为覆盖增强模式,并且在其被设置为覆盖增强模式的情况下,它可以通过接收传输/接收来通信数据。根据TDD UL-DL配置#4,在小区401中配置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终端可以从系统信息或较高层信息获得用于小区的TDD UL-DL配置。终端的覆盖增强模式可以由来自基站的较高层信令设置,并且总是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的终端可以向基站发信号通知其总是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
基于TDD的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配置一个HARQ处理。也就是说,具有如图4中所示的样式的子帧是配置一个HARQ处理的子帧。例如,上行链路子帧#2 421和下行链路子帧#8 423配置一个上行链路HARQ处理,并且上行链路子帧#3 422和下行链路子帧#9 424配置一个上行链路HARQ处理。
此外,在无线电帧i的下行链路子帧#8 423中接收上行链路调度信息的终端根据上行链路HARQ处理配置,基于上行链路HARQ定时,在下一个无线电帧(无线电帧i+1)的上行链路子帧#2 425中传输上行链路数据。此外,在无线电帧i的下行链路子帧#9 424中接收上行链路调度信息的终端根据上行链路HARQ处理配置,基于上行链路HARQ定时,在下一个无线电帧(无线电帧i+1)的上行链路子帧#3 426中传输上行链路数据。
然而,在图4中,无线电帧i的下行链路子帧#0、#1、#4、#5、#6和#7不配置上行链路HARQ处理,并且可以看出,下行链路子帧#0、#1、#4、#5、#6和#7没有基于上行链路HARQ处理定义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
可以如下取决于信道类型来定义用于重传/接收的基站和终端之间的信道接收方法。
[表8]
Figure BDA0002785507110000241
可以预先向终端传输与终端的重传有关的配置信息,即重传开始子帧、重传计数、或传输重传信道的频率资源信息。在图4中,假设设置总共重传4次。基站在子帧#4、子帧#5、子帧#6和子帧#7中向终端传输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411、412、413和414。此时,下行链路子帧#7没有定义上行链路HARQ处理。因此,终端面临不能够知道应该通过哪个上行链路子帧传输对于重传的调度信息411、412、413和414的上行链路数据415(例如,PUSCH)的情况。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传输控制信道的方法的视图。
图5例示了静态的基于TDD的LTE小区501。在示例性方案中,基站(仅)在定义了LTE小区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下行链路子帧中,对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执行重传,使得终端根据定义的上行链路HARQ处理定时执行上行链路HARQ传输。
假设终端(例如,低成本终端)总是设置为覆盖增强模式,并且在其被设置为覆盖增强模式的情况下,它可以通过接收传输/接收来通信数据。根据TDD UL-DL配置#1,在小区501中配置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终端可以从系统信息(例如,系统信息块(SIB)信息)或较高层信息(即,较高层信令)获得用于小区501的TDD UL-DL配置。终端的覆盖增强模式可以由来自基站的较高层信令设置,并且总是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的终端可以向基站发信号通知其总是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或者,终端可以通过接收系统信息的接收或随机接入过程来设置其自身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或者终端可以由基站设置为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
基于TDD的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可以配置一个上行链路HARQ处理。具有如图5所示的样式的子帧配置一个HARQ处理。然而,由于上行链路子帧的数量并不总是与下行链路子帧的数量相同,所以并不是包括在一个无线电帧中的所有子帧配置HARQ处理。例如,在图5中,下行链路子帧#0和#5不配置上行链路HARQ处理,并且可以看出,对于下行链路子帧#0和#5没有定义上行链路HARQ定时。因此,图5所示的HARQ传输方案可以有利地应用于以下情况:与其他UL-DL配置(即,在UL-DL配置当中,具有相对较多的配置HARQ处理的下行链路子帧的UL-DL配置)相比,在无线电帧中不配置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下行链路子帧的数量较小。因为某种原因,配置无线电帧的许多子帧配置上行链路HARQ处理,因此即使仅用配置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子帧中执行重传时,传输也不会耗费很多时间,并且不需要指定用于HARQ处理的额外规则,从而导致对标准的影响最小化。
关于基站和终端的重传相关信息(例如,重传开始子帧、重传计数、关于用于传输重传信道的频率资源的信息,或关于可以进行重传的多组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子帧的信息)可以预先传输到终端或经由L1(第1层,物理层)信号传输到终端。在图5中,假设设置总共重传4次。虽然图5示出了将上行链路调度信息、上行链路数据和HARQ-ACK设置为具有相同重复次数的示例,但是这样的信息可以通过较高层信号被设置为彼此不同,或者可以通过L1信号动态调整为不同。
基站在无线电帧k 502的子帧#1、子帧#4、子帧#6和子帧#9中通过重传向终端传输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511、512、513和514)。子帧#1、子帧#4、子帧#6和子帧#9是在其中定义了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子帧,并且基站在没有定义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子帧#0和子帧#5中不执行重传。
在重传与设置的重复计数一样多的次数的上行链路调度信息之后,终端可以基于在作为重传的最后子帧的无线电帧k 502的子帧#9中定义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执行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重传。与无线电帧k 502的子帧#9形成HARQ处理的子帧是子帧#3。因此,终端可以通过跟随在子帧#9中定义的上行链路HARQ处理,从无线电帧k+1 503的子帧#3起对上行链路数据执行重传(521)。随后,终端在无线电帧k+2 504的子帧#2和无线电帧k+1 503的子帧#7和#8中对上行链路数据执行重传与剩余的重复计数一样多的次数(522、523、524)。这里,可以看出,执行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上行链路子帧在其中定义了上行链路HARQ处理(具有如图5所示的样式的子帧)。
接下来,可以根据基于在无线电帧k+2 504的子帧#2中定义的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从无线电帧k+2 504的子帧#6起执行HARQ-ACK的重传(通过EPDCCH或ePHICH)(531)。通过ePDCCH或ePHICH的HARQ-ACK是对于从终端在上行链路上传输的PUSCH521、522、523和524、从基站传输的HARQ信号。随后,基站可以在无线电帧k+2 504的子帧#9、无线电帧k+3 505的子帧#1和无线电帧k+3 505的子帧#4中执行HARQ-ACK的重传与剩余的重复计数一样多的次数(532、533和534)。此外,如果存在上行链路数据重传,则终端可以基于在无线电帧k+2 504的子帧#4中定义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来执行上行链路数据重传。
如图5所例示,基于传输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的子帧来确定上行链路传输开始子帧(即,确定ePDCCH到PUSCH HARQ定时)、并且基于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的子帧来确定HARQ-ACK传输开始子帧(即,确定PUSCH到HARQ-ACK定时)可以适用于基站和终端,或者ePDCCH到PUSCH HARQ定时确定和PUSCH到HARQ-ACK定时确定中的任一个可以适用于基站和终端。例如,由于用于下行链路HARQ-ACK传输的子帧在无线电帧中不够(与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子帧不同),所以用于HARQ-ACK传输的子帧可以由基站动态地确定,并且,在这种情况下,PUSCH到HARQ-ACK定时确定方案可能不适用。
图6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对于控制信道传输方法的基站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6a例示了用于如图5所示由基站对上行链路HARQ处理执行重传的方法。
在步骤601中,基站向终端传输关于LTE小区的信息,配置重传相关信息,并将其传输到终端。
关于LTE小区的信息可以是UL-DL配置信息或特殊子帧配置信息。可以通过系统信息(例如,SIB信息)或较高层信息(即,较高层信令)将关于LTE小区的信息传输到终端。重传相关信息(例如,重传开始子帧、重传计数、关于用于传输重传信道的频率资源的信息或关于可以进行重传的多组组(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子帧的信息)可以经由系统信息、较高层信息或L1信号传输到终端。这里,假设终端(例如,低成本终端)总是设置为覆盖增强模式,并且在被设置为覆盖增强模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接收传输/接收来通信数据。终端的覆盖增强模式可以由来自基站的较高层信令设置,并且总是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的终端可以向基站发信号通知其总是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或者,终端可以通过接收系统信息或随机接入过程来设置其自身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或者终端可以由基站设置为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
在步骤602中,基站基于配置的重传相关信息,(仅)在定义了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下行链路子帧中重传上行链路调度信息。
在步骤603中,基站根据基于上行链路调度信息的重传完成的下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在上行链路子帧中基于配置的重传相关信息重复接收上行链路数据。以图5所示为例,当基站在无线电帧k 502的子帧#9中完成上行链路调度信息的重传时,根据基于子帧#9的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的子帧是子帧#3。因此,基站可以从无线电帧k+1 503的子帧#3起开始重复接收。
在步骤604中,基站根据基于上行链路数据的重复接收完成的上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在下行链路子帧中基于配置的重传相关信息,重传HARQ-ACK(通过ePDCCH或ePHICH)。以图5所示为例,当基站在无线电帧k+2 504的子帧#2中完成上行链路数据的重复接收时,根据基于子帧#2的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的下行链路子帧为子帧#6。因此,基站可以从无线电帧k+2 504的子帧#6起开始HARQ-ACK的重传。
图6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对于控制信道传输方法的终端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6b例示了用于如图5所示由终端对上行链路HARQ处理执行重传的方法。
在步骤611中,终端从基站接收关于LTE小区的信息,并接收由基站配置的重传相关信息。
关于LTE小区的信息可以是UL-DL配置信息或特殊子帧配置信息。可以通过系统信息(例如,SIB信息)或较高层信息(即,较高层信令)从基站接收关于LTE小区的信息。可以经由系统信息、较高层信息或L1信号从基站接收重传相关配置信息(例如,重传开始子帧、重传计数、关于用于传输重传信道的频率资源的信息或关于可以进行重传的多组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子帧的信息)。重传相关信息(例如,重传开始子帧、重传计数、关于用于传输重传信道的频率资源的信息或关于可以进行重传的多组(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子帧的信息)可以经由系统信息、较高层信息或L1信号传输到终端。这里,假设终端(例如,低成本终端)总是设置为覆盖增强模式,并且在被设置为覆盖增强模式的情况下,其可以通过接收传输/接收来通信数据。终端的覆盖增强模式可以由来自基站的较高层信令设置,并且总是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的终端可以向基站发信号通知其总是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或者,终端可以通过接收系统信息或随机接入过程来设置其自身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或者终端可以由基站设置为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
在步骤612中,终端(仅)在定义了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下行链路子帧中,基于接收到的重传相关信息重复接收上行链路调度信息。
在步骤613中,终端根据基于上行链路调度信息的重复接收完成的下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在上行链路子帧中基于接收到的重传相关信息重传上行链路数据。以图5所示为例,当终端在无线电帧k 502的子帧#9中完成上行链路调度信息的重复接收时,根据基于子帧#9的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的子帧为子帧#3。因此,终端可以从无线电帧k+1 503的子帧#3起开始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
在步骤614中,终端根据基于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完成的上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在下行链路子帧中基于接收到的重传相关信息,重复接收HARQ-ACK(通过ePDCCH或ePHICH)。以图5所示为例,当终端在无线电帧k+2 504的子帧#2中完成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时,根据基于子帧#2的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的下行链路子帧为子帧#6。因此,终端可以从无线电帧k+2 504的子帧#6起开始重复接收HARQ-ACK。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传输控制信道的方法的视图。
图7例示了静态的基于TDD的LTE小区701。基站可以在所有下行链路子帧中执行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的重传,而不管LTE小区中定义的上行链路HARQ处理如何。因此,根据本实施例,例示了定义新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并且基站和终端根据新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执行上行链路HARQ通信的方案。
假设终端(例如,低成本终端)总是设置为覆盖增强模式,并且在其被设置为覆盖增强模式的情况下,它可以通过接收传输/接收来通信数据。根据TDD UL-DL配置#2,在小区701中配置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终端可以从系统信息(例如,SIB信息)或较高层信息(即,较高层信令)获得用于小区501的TDD UL-DL配置。终端的覆盖增强模式可以由来自基站的较高层信令设置,并且总是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的终端可以向基站发信号通知其总是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或者,终端可以通过接收系统信息或随机接入过程来设置其自身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或者终端可以被基站设置为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
基于TDD的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可以配置一个上行链路HARQ处理。具有如图7中所示的样式的子帧配置一个HARQ处理。在图7中,无线电帧i的下行链路子帧#0、#1、#4、#5、#6、#9不配置上行链路HARQ处理,并且可以看出子帧#0、#1、#4、#5、#6和#9没有基于上行链路HARQ处理定义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因此,图7中所示的HARQ传输方案可以有利地应用于以下情况:与其他UL-DL配置(即,在UL-DL配置当中,具有相对较少的配置HARQ处理的下行链路子帧的UL-DL配置)相比,在无线电帧中不配置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下行链路子帧的数量较大。因为某种原因,配置无线电帧的许多子帧不配置上行链路HARQ处理,因此只用配置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子帧执行重传需要很长时间。因此,在所有下行链路子帧中执行重传对最小化传输时间是有利的,而无论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是否配置了HARQ处理,并且需要引入新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虽然引入这种新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可能影响标准,但是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在所有下行链路子帧中执行重传对导致最小化的传输时间将是有利的。
关于基站和终端的重传相关信息(例如,重传开始子帧、重传计数、关于用于传输重传信道的频率资源的信息、或关于可以进行重传的多组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子帧的信息)可以预先传输到终端或经由L1(第1层,物理层)信号传输到终端。
一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子帧可以是用于例如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调度的传输的一组下行链路子帧。如果将重传相关信息传输到终端并进行配置,则终端可以尝试仅在该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检测用于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调度的PDCCH(或ePDCCH)。此外,同样,对于在通过上行链路调度的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或通过下行链路调度的下行链路数据的重传之后、用于调度重传数据的PDCCH(或ePDCCH),终端也可以尝试仅在该组下行链路子帧内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检测用于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调度的PDCCH(或ePDCCH)。
在图7中,假设设置总共重传4次。尽管本实施例示出了将上行链路调度信息、上行链路数据和HARQ-ACK设置为具有相同重复次数的示例,但是这样的多条信息可以由较高层信号设置为彼此不同,或可以通过L1信号动态地调整为不同。
基站在无线电帧k 702的子帧#1、子帧#3、子帧#4和子帧#5中通过重传向终端传输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711、712、713和714)。虽然图7示出了在连续的下行链路子帧中传输上行链路调度信息的示例,但是也可以仅在由可以执行重传的一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由较高信号配置的下行链路子帧中执行上行链路调度信息的重传。
由于在没有定义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无线电帧k 702的下行链路子帧#5中已经完成了调度信息的重传,因此需要在下行链路子帧#5中定义新的上行链路HARQ传输定时。在本实施例中,基站或终端可以在已经在子帧#5、或在子帧#5之后的定义了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最近的(或最早到来的)下行链路子帧中已经完成重传的假设下,确定上行链路HARQ传输定时,并且可以基于所确定的HARQ传输定时执行上行链路数据传输(715)。
参考图7,在没有定义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下行链路子帧如子帧#5中,完成了调度信息(ePDCCH)的重传。在子帧#5之后的定义了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下行链路子帧的最近的子帧(即,无线电帧k 702的子帧#8)中已经完成重传的假设下,终端根据子帧#8的HARQ传输定时,在无线电帧k+1 703的子帧#2中开始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721)。然而,如果在定义了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子帧(例如,子帧#3或子帧#8)中完成了调度信息的重传,则终端可以能够基于其已经完成的子帧中的HARQ传输定时,执行上行链路数据传输。随后,终端在无线电帧k+1 703的子帧#7、无线电帧k+2 704的子帧#2以及无线电帧k+2 704的子帧#7中执行上行链路数据传输,以执行与所设置的重复计数(即,四次)一样多的次数的重传(722、723和724)。这里,执行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上行链路子帧总是其中定义了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子帧。
接下来,从根据基于在无线电帧k+2 704的子帧#7中定义的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的子帧(即,无线电帧k+3 705的子帧#3)起,开始HARQ-ACK的重传(通过EPDCCH或ePHICH)(731)。也就是说,基站从无线电帧k+3 705的子帧#3起执行HARQ-ACK重传(731)。基站在无线电帧k+3 705的子帧#4、子帧#5和子帧#6中执行HARQ-ACK传输(732、733和734)。替代地,可以从按照基于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的子帧#3之后的子帧当中的、由较高层信号配置的可以执行重传的一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最近的子帧起,执行HARQ-ACK的重传(通过EPDCCH或ePHICH),并且终端可以仅在一组子帧的一些子帧中对HARQ-ACK执行检测。
如果存在额外的上行链路数据重传,则终端可以执行上行链路数据重传。由于在无线电帧k+3 705的子帧#6中没有定义HARQ处理,所以终端应该确定用于重传的HARQ定时。这里,在HARQ-ACK 734的重传在无线电帧k+3 705的子帧#6之后的定义了HARQ处理的最近的下行链路子帧(即,无线电帧k+3 705的子帧#8)中已经完成的假设下,终端可以基于根据最近的下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执行上行链路数据重传。也就是说,终端可以在子帧#8中已经完成HARQ-ACK(ePDCCH或ePHICH)传输的假设下,基于子帧#8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即,下一无线电帧的子帧#2中)重复执行上行链路数据重传。
如图7所例示,基于传输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的子帧来确定上行链路传输开始子帧(确定ePDCCH到PUSCH HARQ定时)、以及基于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的子帧来确定HARQ-ACK传输开始子帧(即,确定PUSCH到HARQ-ACK定时)可以适用于基站和终端两者,或者ePDCCH到PUSCH HARQ定时确定和PUSCH到HARQ-ACK定时确定中的任何一个可以应用于基站和终端。例如,由于用于下行链路HARQ-ACK传输的子帧在无线电帧中不够(与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子帧不同),所以用于HARQ-ACK传输的子帧可以由基站动态地确定,并且在这种情况下,PUSCH到HARQ-ACK定时确定方案可以不适用。
图8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由基站传输控制信道的方法的视图。
图8a例示了基站对图7所示的上行链路HARQ处理执行重传的操作。
在步骤801中,基站向终端传输关于LTE小区的信息,配置重传相关信息,并将其传输到终端。
关于LTE小区的信息可以是UL-DL配置信息和特殊子帧配置信息。可以通过系统信息(例如,SIB信息)或较高层信息(即,较高层信令)将关于LTE小区的信息传输到终端。重传相关信息(例如,重传开始子帧、重传计数、关于用于传输重传信道的频率资源的信息或关于可以进行重传的多组(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子帧的信息)可以经由系统信息、较高层信息或L1信号传输到终端。这里,假设终端(例如,低成本终端)总是设置为覆盖增强模式,并且在其被设置为覆盖增强模式的情况下,它可以通过接收传输/接收来通信数据。终端的覆盖增强模式可以由来自基站的较高层信令设置,并且总是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的终端可以向基站发信号通知其总是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或者,终端可以通过接收系统信息或随机接入过程来设置其自身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或者终端可以由基站设置为在覆盖增强模式下操作。
在步骤802中,基站在所有下行链路子帧或由较高层信号配置的可以执行重传的一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下行链路子帧中,基于所配置的重传相关信息重传上行链路调度信息。
在步骤803中,基站确定在上行链路调度信息的重传完成的下行链路子帧中是否定义了上行链路HARQ处理。
如果定义了上行链路HARQ处理,则在步骤804中基站从根据基于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的上行链路子帧起,基于所配置的重传相关信息重复接收上行链路数据。在步骤805中,基站根据基于上行链路数据的重复接收完成的上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在下行链路子帧中基于所配置的重传相关信息,重传HARQ-ACK(通过ePDCCH或ePHICH)。替代地,在步骤805中,基站可以根据基于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从在下行链路子帧之后的子帧当中的、由较高层信号配置的可以执行重传的一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最近的子帧起,基于所配置的重传相关信息,重传HARQ-ACK(通过ePDCCH或ePHICH)。
如果没有定义上行链路HARQ处理,则在步骤806中,基站在根据上行链路HARQ定时的上行链路子帧中,基于所配置的重传相关信息,重复接收上行链路数据,所述上行链路HARQ定时是基于上行链路调度信息的重传完成的下行链路子帧之后的、定义了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最近的下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在步骤807中,基站在根据上行链路HARQ定时的下行链路子帧中,基于所配置的重传相关信息,重传HARQ-ACK(通过ePDCCH或ePHICH),所述上行链路HARQ定时是基于上行链路数据的重复接收完成的上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替代地,在步骤807中,基站可以从在根据基于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的下行链路子帧之后的子帧当中的、由较高层信号配置可以执行重传的一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最近的子帧起,如所配置的重传相关信息所指定的,重传HARQ-ACK(通过ePDCCH或ePHICH)。
图8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由终端传输控制信道的方法的视图。
图8b例示了终端对图7中所示的上行链路HARQ处理执行重传的操作。
在步骤811中,终端从基站接收关于LTE小区的信息,并接收由基站配置的重传相关配置信息。
关于LTE小区的信息可以是UL-DL配置信息和特殊子帧配置信息。可以通过系统信息(例如,SIB信息)或较高层信息(即,较高层信令)从基站接收关于LTE小区的信息。重传相关信息(例如,重传开始子帧、重传计数、关于用于传输重传信道的频率资源的信息、或关于可以进行重传的多组(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子帧的信息)可以经由系统信息、较高层信息或L1信号传输到终端。这里,假设终端(例如,低成本终端)总是设置为覆盖增强模式,并且在其被设置为覆盖增强模式的情况下,它可以通过接收传输/接收来通信数据。终端的覆盖增强模式可以由来自基站的较高层信令设置,并且总是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的终端可以向基站发信号通知其总是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替代地,终端可以通过接收系统信息或随机接入过程来设置其自身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或者终端可以由基站设置为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
在步骤812中,终端在所有下行链路子帧中,或在由较高层信号配置可以执行重传的一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下行链路子帧中,基于所接收的重传相关信息,重复接收上行链路调度信息。
在步骤813中,终端确定在上行链路调度信息的重传完成的下行链路子帧中是否定义了上行链路HARQ处理。
如果定义了上行链路HARQ处理,则在步骤814中终端从根据基于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的上行链路子帧起,基于所接收的重传相关信息重传上行链路数据。在步骤815中,终端在根据上行链路HARQ定时的下行链路子帧中,如所接收的重传相关信息指定的,重复接收HARQ-ACK(通过ePDCCH或ePHICH),所述上行链路HARQ定时是基于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完成的上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替代地,在步骤815中,终端可以从在根据基于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的下行链路子帧之后的子帧当中的、由较高层信号配置可以执行重传的一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最近的子帧起,如所接收的重传相关信息所指定的,重复接收HARQ-ACK(通过ePDCCH或ePHICH)。
如果没有定义上行链路HARQ处理,则在步骤816中,终端在根据上行链路HARQ定时的上行链路子帧中,如所接收的重传相关信息所指定的,重复传输上行链路数据,所述上行链路HARQ定时是基于上行链路调度信息的重传完成的下行链路子帧之后的、定义了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最近的下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在步骤817中,终端在根据上行链路HARQ定时的下行链路子帧中,如所接收的重传相关信息所指定的,重复接收HARQ-ACK(通过ePDCCH或ePHICH),所述上行链路HARQ定时是基于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完成的上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替代地,在步骤817中,终端可以从在根据基于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的下行链路子帧之后的子帧当中的、由较高层信号配置可以执行重传的一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最近的子帧起,如所接收的重传相关信息所指定的,重复接收HARQ-ACK(通过ePDCCH或ePHICH)。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传输控制信道的方法的视图。
图9例示了静态的基于TDD的LTE小区901。基站可以在所有下行链路子帧中执行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的重传,而无论LTE小区中定义的上行链路HARQ处理如何。因此,根据本实施例,例示了定义新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并且基站和终端根据新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执行上行链路HARQ通信的方案。
假设终端(例如,低成本终端)总是设置为覆盖增强模式,并且在其被设置为覆盖增强模式的情况下,它可以通过接收传输/接收来通信数据。根据TDD UL-DL配置#2,在小区901中配置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终端可以从系统信息(例如,SIB信息)或较高层信息(即,较高层信令)获得用于小区的TDD UL-DL配置。终端的覆盖增强模式可以由来自基站的较高层信令设置,并且总是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的终端可以向基站发信号通知其总是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或者,终端可以通过接收系统信息或随机接入过程来设置其自身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或者终端可以由基站设置为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
基于TDD的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可以配置一个上行链路HARQ处理。具有如图9所示的样式的子帧配置一个HARQ处理。在图9中,无线电帧i的下行链路子帧#0、#1、#4、#5、#6和#9不配置上行链路HARQ处理,并且可以看出,子帧#0、#1、#4、#5、#6和#9没有基于上行链路HARQ处理定义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因此,图9中所示的HARQ传输方案可以有利地应用于以下情况:与其他UL-DL配置(即,在UL-DL配置当中,具有相对较少的配置HARQ处理的下行链路子帧的UL-DL配置)相比,在无线电帧中没有配置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下行链路子帧的数量较大。因为某种原因,配置无线电帧的许多子帧不配置上行链路HARQ处理,因此只用配置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子帧执行重传需要很长时间。因此,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在所有下行链路子帧中执行重传对最小化传输时间是有利的,而无论是否配置HARQ处理。虽然引入这种新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可能影响标准,但是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在所有下行链路子帧中执行重传对导致最小化的传输时间将是有利的。
关于基站和终端的重传相关信息(例如,重传开始子帧、重传计数、关于用于传输重传信道的频率资源的信息、或关于可以进行重传的多组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子帧的信息)可以预先传输到终端或经由L1(第1层,物理层)信号传输到终端。
一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子帧可以是用于例如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调度的传输的一组下行链路子帧。如果将重传相关信息传输到终端并进行配置,则终端可以尝试仅在该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检测用于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调度的PDCCH(或ePDCCH)。此外,同样,对于在通过上行链路调度的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或通过下行链路调度的下行链路数据的重传之后、用于调度重传数据的PDCCH(或ePDCCH),终端也可以尝试仅在该组下行链路子帧内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检测用于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调度的PDCCH(或ePDCCH)。
在图9中,假设设置总共重传4次。尽管本实施例示出了将上行链路调度信息、上行链路数据和HARQ-ACK设置为具有相同重复次数的示例,但是这样的多条信息可以由较高层信号设置为彼此不同,或可以通过L1信号动态地调整为不同。
基站在无线电帧k 902的子帧#1、子帧#3、子帧#4和子帧#5中通过重传向终端传输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911、912、913和914)。虽然图9示出了在连续的下行链路子帧中传输上行链路调度信息的示例,但是也可以仅在由可以执行重传的一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由较高信号配置的下行链路子帧中执行上行链路调度信息的重传。
在图9中,在子帧#5中已经完成了上行链路调度信息的重传,并且终端可以从在经过预定数量(即,p1)个子帧之后的上行链路子帧当中的最近的上行链路子帧(即,最早到来的子帧)起,执行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p1可以由较高层信号(较高层信令)设置为多个值中的一个,或可以由标准(预先定义的协议)固定为特定值。例如,p1可以固定为4。这里,可以从在无线电帧k 902的子帧#5之后经过p1个子帧的最近的上行链路子帧(即,无线电帧k+1903的子帧#2)起,启动由终端重传上行链路数据(921)。
即,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终端在重传完成的下行链路子帧之后经过p1个子帧之后的最近的上行链路子帧中,执行上行链路数据传输,而无论在重传完成的子帧中是否定义了上行链路HARQ处理。尽管在定义了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子帧(如子帧#3或子帧#8)中完成上行链路数据调度的重传,但终端可以在其完成的子帧之后最先经过p1个子帧的上行链路子帧中执行上行链路数据传输,而无论所定义的HARQ处理。
在无线电帧k+1 903的子帧#2中终端开始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921之后,终端执行上行链路数据重传与所设置的重复计数一样多的次数。也就是说,终端在无线电帧k+1 903的子帧#7和无线电帧k+2 904的子帧#2和子帧#7中执行上行链路数据重传(922、923和924)。
接下来,从无线电帧k+3 905的子帧#1起执行HARQ-ACK的重传(通过ePDCCH或ePHICH)的重传,无线电帧k+3 905的子帧#1是在无线电帧k+2 904的子帧#7之后经过预定数量(即p2)个子帧的最近的下行链路子帧。替代地,也可以从子帧#7之后经过p2个子帧的子帧当中的、由较高层信号配置可以执行重传的一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最近的子帧起,执行HARQ-ACK的重传(ePDCCH或ePHICH)。这里,终端可以在一组下行链路子帧内的子帧中检测HARQ-ACK(ePDCCH或ePHICH)。p2可以通过较高层信号(较高层信令)被设置为多个值中的一个,或者可以通过标准(预先定义的协议)固定为特定值。例如,p2可以固定为4。这里,可以从无线电帧k+2 904的子帧#5之后经过p2个子帧的最近的下行链路子帧(即,无线电帧k+3 905的子帧#1)起,启动终端的HARQ-ACK的重传(ePDCCH或ePHICH)(931)。
在无线电帧k+3 905的子帧#1中由基站启动HARQ-ACK的重传(931)(ePDCCH或ePHICH)之后,基站在无线电帧k+3 905的子帧#3、子帧#4和子帧#5中执行HARQ-ACK(ePDCCH或ePHICH)的重传与所设置的重复计数一样多的次数(932、933和934)。
另外,如果存在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则可以在无线电帧k+3 905的子帧#5之后经过p1个子帧的最近的上行链路子帧中执行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如关于图9所述,基于传输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的子帧来确定上行链路传输开始子帧(确定ePDCCH到PUSCH HARQ定时)、以及基于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的子帧来确定HARQ-ACK传输开始子帧(即,确定PUSCH到HARQ-ACK定时)可以适用于基站和终端两者,或者ePDCCH到PUSCH HARQ定时确定和PUSCH到HARQ-ACK定时确定中的任何一个可以适用于基站和终端。例如,可以适用ePDCCH到PUSCHHARQ定时确定,而不适用PUSCH到HARQ-ACK定时确定。
图10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用于控制信道传输方法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0a例示了基站对图9所示的上行链路HARQ处理执行重传的操作。
在步骤1001中,基站向终端传输关于LTE小区的信息,并且向终端配置并传输重传相关信息和HARQ定时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关于LTE小区的信息可以是UL-DL配置信息和特殊子帧配置信息。可以通过系统信息(例如,SIB信息)或较高层信息(即,较高层信令)将关于LTE小区的信息传输到终端。重传相关信息(例如,重传开始子帧、重传计数、关于用于传输重传信道的频率资源的信息、或关于可以进行重传的多组(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子帧的信息)可以经由系统信息、较高层信息或L1信号传输到终端。HARQ定时信息可以是指示图9所示的p1和p2的信息,并且可以通过系统信息(例如,SIB信息)或较高层信息(即,较高层信令)来传输该信息。替代地,HARQ定时信息可以按照标准固定为特定的,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该信息可以不传输到终端。假设终端(例如,低成本终端)总是设置为覆盖增强模式,并且在其被设置为覆盖增强模式的情况下,它可以通过接收传输/接收来通信数据。终端的覆盖增强模式可以由来自基站的较高层信令设置,并且总是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的终端可以向基站发信号通知其总是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或者,终端可以通过接收系统信息或随机接入过程来设置其自身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或者终端可以由基站设置为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
在步骤1002中,基站在所有下行链路子帧中,或在由较高层信号配置可以执行重传的一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下行链路子帧中,基于所配置的重传相关信息,重传上行链路调度信息。
在步骤1003中,基站在上行链路调度信息的重传完成的下行链路子帧之后经过p1个子帧的最近的上行链路子帧中,基于所配置的重传相关信息,重复接收上行链路数据。
在步骤1004中,基站在上行链路数据的重复接收完成的上行链路子帧之后经过p2个子帧之后的子帧或经过p2个子帧的最近的下行链路子帧当中的、由较高层信号配置可以执行重传的一组下行链路子帧内的最近的子帧中,基于配置的重传相关信息,重传HARQ-ACK(ePDCCH或ePHICH)。
图10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用于控制信道传输方法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0b描述了终端对图9所示的上行链路HARQ处理执行重传的操作。
在步骤1011中,终端从基站接收有关LTE小区的信息,并接收由基站配置的HARQ定时信息和重传相关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关于LTE小区的信息可以是UL-DL配置信息和特殊子帧配置信息。可以通过系统信息(例如,SIB信息)或较高层信息(即,较高层信令)从基站接收关于LTE小区的信息。重传相关信息(例如,重传开始子帧、重传计数、关于用于传输重传信道的频率资源的信息、或关于可以进行重传的多组(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子帧的信息)可以经由系统信息、较高层信息或L1信号传输到终端。HARQ定时信息可以是指示如图9所示的p1和p2的信息,并且可以通过系统信息(例如,SIB信息)或较高层信息(即,较高层信令)来传输该信息。替代地,HARQ定时信息可以按照标准固定为特定的,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该信息可以不传输到终端。假设终端(例如,低成本终端)总是设置为覆盖增强模式,并且在其被设置为覆盖增强模式的情况下,它可以通过接收传输/接收来通信数据。终端的覆盖增强模式可以由来自基站的较高层信令设置,并且总是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的终端可以向基站发信号通知其总是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或者,终端可以通过接收系统信息或随机接入过程来设置其自身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或者终端可以由基站设置为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
在步骤1012中,终端在所有下行链路子帧或由较高层信号配置可以执行重传的一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下行链路子帧中,基于所接收的重传相关信息重复接收上行链路调度信息。
在步骤1013中,终端在上行链路调度信息的重复接收完成的下行链路子帧之后经过p1个子帧的最近的上行链路子帧中,基于配置的重传相关信息,重传上行链路数据。
在步骤1014中,终端在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完成的上行链路子帧之后经过p2个子帧的最近的下行链路子帧或在经过p2个子帧之后的子帧当中的、由较高层信号配置可以执行重传的一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最近的子帧中,基于所接收的重传相关信息,重复接收HARQ-ACK(ePDCCH或ePHICH)。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传输控制信道的方法的视图。
图11例示了静态的基于TDD的LTE小区1101。基站执行传输,使得在定义了LTE小区的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下行链路子帧中完成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的重传。也就是说,基站可以通过调整启动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的重传的子帧,或通过动态调整(减小或增加)重传的次数,使得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的重传在定义了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下行链路子帧中结束。因此,终端可以根据定义了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子帧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来执行上行链路HARQ重传。
根据TDD UL-DL配置#4在小区1101中配置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终端可以从系统信息(例如,SIB信息)或较高层信息(即,较高层信令)获得用于小区的TDD UL-DL配置。假设终端(例如,低成本终端)总是设置为覆盖增强模式,并且在其被设置为覆盖增强模式的情况下,它可以通过接收传输/接收来通信数据。终端的覆盖增强模式可以由来自基站的较高层信令设置,并且总是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的终端可以向基站发信号通知其总是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或者,终端可以通过接收系统信息或随机接入过程来设置其自身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或者终端可以由基站设置为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
基于TDD的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可以配置一个上行链路HARQ处理。具有如图11所示的样式的子帧配置一个HARQ处理。在图11中,无线电帧i的下行链路子帧#0、#1、#4、#5、#6和#7不配置上行链路HARQ处理,并且可以看出,子帧#0、#1、#4、#5、#6和#7没有基于上行链路HARQ处理定义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因此,图11所示的HARQ传输方案可以有利地应用于以下情况:与其他UL-DL配置(即,在UL-DL配置当中,具有相对较少的配置HARQ处理的下行链路子帧的UL-DL配置)相比,在无线电帧中不配置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下行链路子帧的数量较大。因为某种原因,配置无线电帧的许多子帧不配置上行链路HARQ处理,因此只用配置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子帧执行重传需要很长时间。
关于基站和终端的重传相关信息(例如,重传开始子帧、重传计数、关于用于传输重传信道的频率资源的信息、或关于可以进行重传的多组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子帧的信息)可以预先传输到终端或经由L1(第1层,物理层)信号传输到终端。
一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子帧可以是用于例如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调度的传输的一组下行链路子帧。如果将重传相关信息传输到终端并配置,则终端可以尝试仅在该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检测用于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调度的PDCCH(或ePDCCH)。此外,同样,对于在通过上行链路调度的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或通过下行链路调度的下行链路数据的重传之后、用于调度重传数据的PDCCH(或ePDCCH),终端也可以尝试仅在该组下行链路子帧内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检测用于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调度的PDCCH(或ePDCCH)。
在图11中,假设设置总共重传4次。尽管本实施例示出了将上行链路调度信息、上行链路数据和HARQ-ACK设置为具有相同重复次数的示例,但是这样的多条信息可以通过较高层信号设置为彼此不同,或可以通过L1信号动态地调整为不同。
基站通过在无线电帧k 1102的子帧#5、子帧#6、子帧#7和子帧#8中的重传向终端传输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1111、1112、1113和1114)。基站从子帧#5起执行四次重传,使得调度信息的重传在无线电帧k 1102的子帧#8中完成。无线电帧k 1102的子帧#8是定义了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子帧。
接下来,终端基于作为调度信息的重传的最后一个子帧的无线电帧k 1102的子帧#8中定义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重传上行链路数据(PUSCH)。也就是说,终端基于无线电帧k 1102的子帧#8中定义的上行链路HARQ处理,从无线电帧k+1 1103的子帧#2起开始重传上行链路数据(1121)。随后,终端在无线电帧k+1 1103的子帧#3、无线电帧k+2 1104的子帧#2和无线电帧k+2 1104的子帧#3中执行与剩余的重复计数一样多次数的重传(1122、1123和1124)。
接下来,从根据基于在无线电帧k+2 1104的子帧#3中定义的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的子帧(即,无线电帧k+2 1104的子帧#9)起,开始HARQ-ACK的重传(ePDCCH或ePHICH)。也就是说,基站从无线电帧k+2 1104的子帧#9起开始HARQ-ACK重传(1131)。基站在无线电帧k+3(1105)的子帧#0、子帧#1和子帧#4中重传与剩余重复计数一样多次数的HARQ-ACK(1132、1133和1134)。
此外,如果存在对于上行链路数据重传的重传,则需要确定传输HARQ定时。由于在HARQ-ACK重传已经完成的无线电帧k+3 1105的子帧#4中没有定义上行链路HARQ定时,所以假设终端比L1信号所指示的重复计数或所设置的重复计数更多地执行HARQ-ACK的重传。上面假设的额外重传可以具有与由较高层信号设置的重传次数(即,重复计数)相邻的级别值。例如,如果重复计数可以由较高层信号设置为1、2、4或8,并且所设置的重复计数为4,则终端可以假设重复计数为8,同时假设额外执行四(=8-4)次重传。或者,假设额外的重传可以具有直到定义了下一个上行链路HARQ定时的子帧的重传的计数。例如,基站可以重传HARQ-ACK(ePDCCH或ePHICH)直到无线电帧k+3 1105的子帧#8,无线电帧k+3 1105的子帧#8是定义了下一个上行链路HARQ定时的子帧(1141、1142、1143和1144),并且终端可以尝试接收HARQ-ACK(ePDCCH或ePHICH)直到无线电帧k+3 1105的子帧#8。额外重复计数可以具有不能由较高层信号设置的级别(或分辨率)值。也就是说,额外重复计数可以具有除1、2、4或8之外的任何其他值。结果,终端可以基于在无线电帧k+3 1105的子帧#8中定义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来执行上行链路数据重传,并且基站可以重复接收基于上行链路HARQ定时重传的上行链路数据。
替代地,当基站从无线电帧k+2 1104的子帧#9起执行HARQ-ACK重传时,基站可以假设允许重传在定义了上行链路HARQ定时的子帧中结束的这样的重复计数,来执行这样的HARQ-ACK重传,并且终端可以尝试对与该操作一致地重传的HARQ-ACK进行解码。这里,终端可以以两种方式操作。首先,终端可以在假设在定义了上行链路HARQ定时的子帧中结束重传的同时,以可以由较高层信号或L1信号设置的1、2、4或8的重复计数来尝试解码。在第一种情况下,与设置的重复计数相对应的子帧可以总是被定义为定义了上行链路HARQ定时的子帧。第二,终端可以在假设重传结束在定义了最近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的子帧(其在子帧#9之后经过了预定数目(例如,4)个子帧)中的情况下,尝试接收HARQ-ACK重传。在第二种情况下,基站和终端识别出可以以除了通过较高层信号或L1信号可设置的1、2、4或8之外的任何其他重复计数来执行重传。
基于在如关于图11描述的初始传输时的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传输子帧来确定上行链路传输开始子帧(ePDCCH到PUSCH HARQ定时确定)、以及基于重传时的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传输子帧来确定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开始子帧中的任一个或两者可以适用于基站和终端。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传输控制信道的方法的视图。
图12例示了静态的基于TDD的LTE小区1101。虽然已经描述了基站传输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的示例,但是关于图12描述传输下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的示例。描述以下方案:基站对LTE小区执行关于下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的重传,基站根据调度信息的重传后的数据传输定时,执行下行链路数据的重传,并且终端根据在下行链路数据的重传之后的HARQ-ACK传输定时重传HARQ-ACK。具体地,基站在下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的重传已经完成的子帧之后经过预定数量(n1)个子帧的最近的下行链路子帧中,执行下行链路数据的重传。
根据TDD UL-DL配置#2,在小区1201中配置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终端可以从系统信息(例如,SIB信息)或较高层信息(即,较高层信令)获得用于小区的TDD UL-DL配置。假设终端(例如,低成本终端)总是设置为覆盖增强模式,并且在其被设置为覆盖增强模式的情况下,它可以通过接收传输/接收来通信数据。终端的覆盖增强模式可以由来自基站的较高层信令设置,并且总是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的终端可以向基站发信号通知其总是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或者,终端可以通过接收系统信息或随机接入过程来设置其自身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或者终端可以由基站设置为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
关于基站和终端的重传相关信息(例如,重传开始子帧、重传计数、关于用于传输重传信道的频率资源的信息、或关于可以进行重传的多组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子帧的信息)可以预先传输到终端或经由L1(第1层,物理层)信号传输到终端。
一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子帧可以是用于例如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调度的传输的一组下行链路子帧。如果将重传相关信息传输到终端并配置,则终端可以尝试仅在该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检测用于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调度的PDCCH(或ePDCCH)。此外,同样,对于在通过上行链路调度的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或通过下行链路调度的下行链路数据的重传之后、用于调度重传数据的PDCCH(或ePDCCH),终端也可以尝试仅在该组下行链路子帧内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检测用于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调度的PDCCH(或ePDCCH)。
在图12中,假设设置总共重传4次。尽管本实施例示出了将上行链路调度信息、上行链路数据和HARQ-ACK设置为具有相同重复次数的示例,但是这样的多条信息可以被较高层信号设置为彼此不同于或可以通过L1信号动态地调整为不同。
基站在无线电帧k 1202的子帧#1、子帧#3、子帧#4和子帧#5中通过重传向终端传输下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1211、1212、1213和1214)。虽然已经关于在连续的下行链路子帧中传输下行链路调度信息的图12描述了示例1211、1211、1213和1214,但是也可以仅在通过较高信号执行配置的重传的一组下行链路子帧内的下行链路子帧中执行下行链路调度信息的重传。
在图12中,下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的重传已经在无线电帧k 1202的子帧#5中完成,并且基站开始在无线电帧k 1202的子帧#5之后经过n1个子帧的最近的下行链路子帧(即,无线电帧k 1202的子帧#8)中传输下行链路数据(1215)。n1可以通过较高层信号设置为多个值中的一个,或者可以由标准固定为特定值。例如,n1可以固定为3。
在基站在无线电帧k 1202的子帧#8中启动下行链路数据的重传(1215)之后,基站在无线电帧k 1202的子帧#9、以及无线电帧k+1 1203的子帧#0和子帧#1中执行与剩余重复计数一样多次数的下行链路数据的重传(1216、1217和1218)。
对于终端对于下行链路数据传输的、用于执行HARQ-ACK重传的定时,提出以下两种方案。
第一方案是从无线电帧k+1 1203的子帧#7起执行HARQ-ACK重传,无线电帧k+11203的子帧#7是在无线电帧k+1 1203的子帧#1之后经过n2个子帧的最近的上行链路子帧。n2可以由较高层信号设置为多个值中的一个,或者可以由标准固定为特定值。例如,n2可以固定为4。因此,终端可以从无线电帧k+1 1203的子帧#7起开始HARQ-ACK重复接收(1219)。终端可以在无线电帧k+2 1204的子帧#2和子帧#7以及无线电帧k+3 1205的子帧#2中执行与剩余重复计数一样多次数的HARQ-ACK重传(1220、1221和1222)。
第二方案是终端基于DL参考UL/DL配置,确定从下行链路数据重传完成的子帧起的用于HARQ-ACK传输的上行链路子帧。DL参考UL/DL配置是当没有配置增强型干扰管理和业务量适配(enhanc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and traffic adaption,eIMTA)时或当终端不支持eIMTA时从系统信息接收的TDD UL-DL配置,或者可以是eimta-HarqReferenceConfig-r12,其定义用于当支持和配置eIMTA时从较高信号接收的下行链路数据的重传的上行链路HARQ-ACK定时。例如,在终端不支持eIMTA或没有配置eIMTA的情况下,当DL参考UL/DL配置为#2时,在子帧#1中定义的n2为6。因此,可以从子帧#7起执行HARQ-ACK重传(1219),子帧#7是子帧#1之后经过六个子帧#的子帧。终端可以在无线电帧k+21204的子帧#2和子帧#7以及无线电帧k+3 1205的子帧#2中执行与剩余重复计数一样多次数的HARQ-ACK重传(1220、1221和1222)。作为另一示例,在eIMTA被配置在终端中并被支持的情况下,当DL参考UL/DL配置是#5时,在子帧#1中定义的n2是11。因此,可以从无线电帧k+2 1204的上行链路子帧#2起执行HARQ-ACK的重传,该无线电帧k+2 1204的上行链路子帧#2是无线电帧k+1 1203的子帧#1之后经过11个子帧的子帧(1220)。
此外,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在每个子帧中执行相同的下行链路数据的重传,所以不需要在TDD小区中通过时域绑定进行HARQ-ACK复用传输,并且终端可以在传输HARQ-ACK时传输PUCCH格式1a/1b。可以与首先传输的(E)PDCCH的PRB或子带索引、或最后传输的(E)PDCCH的PRB或子带索引相关联地确定PUCCH格式1a/1b的传输资源。或者,也可以通过重传的全部(E)PDCCH的PRB或子带索引来确定PUCCH格式1a/1b的传输资源。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传输控制信道的方法的视图。
图13例示了基于FDD的LTE小区1301。图13示出了在FDD小区中基站传输下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的示例。小区1301是FDD型的,并且具有下行链路频率f1和上行链路频率f2。基站在调度信息的重传结束后,在DL小区f1的下行链路子帧中执行下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的重传,根据数据传输定时执行下行链路数据重传,并且在下行链路数据的传输结束之后,取决于HARQ-ACK传输定时,在UL小区f2的上行链路子帧中重传HARQ-ACK。具体地,基站在调度信息的重传已经完成的子帧之后k1个子帧的下行链路子帧中执行下行链路数据传输。
终端可以在执行小区搜索的同时获得下行链路频率f1,并且可以通过从基站接收系统信息来获得上行链路频率f2。假设终端(例如,低成本终端)总是设置为覆盖增强模式,并且在其被设置为覆盖增强模式的情况下,它可以通过接收传输/接收来通信数据。终端的覆盖增强模式可以由来自基站的较高层信令设置,并且总是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的终端可以向基站发信号通知其总是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或者,终端可以通过接收系统信息或随机接入过程来设置其自身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或者终端可以由基站设置为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
关于基站和终端的重传相关信息(例如,重传开始子帧、重传计数、关于用于传输重传信道的频率资源的信息、或关于可以进行重传的多组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子帧的信息)可以预先传输到终端或经由L1(第1层,物理层)信号传输到终端。
一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子帧可以是用于例如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调度的传输的一组下行链路子帧。如果将重传相关信息传输到终端并配置,则终端可以尝试仅在该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检测用于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调度的PDCCH(或ePDCCH)。此外,同样,对于在通过上行链路调度的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或通过下行链路调度的下行链路数据的重传之后、用于调度重传数据的PDCCH(或ePDCCH),终端也可以尝试仅在该组下行链路子帧内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检测用于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调度的PDCCH(或ePDCCH)。
在图13中,假设设置总共重传4次。尽管本实施例示出了将上行链路调度信息、上行链路数据和HARQ-ACK设置为具有相同重复次数的示例,但是这样的多条信息可以由较高层信号设置为彼此不同或可以通过L1信号动态地调整为不同。
基站在无线电帧k 1302的子帧#0、子帧#1、子帧#2和子帧#3中通过重传向终端传输下行数据调度信息(1311、1312、1313和1314)。虽然这里已经描述了在连续的下行链路子帧中传输下行链路调度信息的示例1311、1312、1313和1314,但是也可以仅在可以通过较高信号配置重传的一组下行链路子帧内的下行链路子帧中执行下行链路调度信息的重传。
在图13中,在无线电帧k 1302的子帧#3中已经完成了下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的重传,并且在无线电帧k 1302的子帧#3之后经过k1个子帧的下行链路子帧(即,无线电帧k1302的子帧#6)中开始下行链路数据的传输(1315)。k1可以由较高层信号设置为多个值中的一个,或者可以由标准固定为特定值。例如,k1可以固定为3。
在基站在无线电帧k 1302的子帧#6中启动下行链路数据的重传(1315)之后,基站在无线电帧k 1302的子帧#7、子帧#8和子帧#9中执行与剩余重复计数一样多次数的下行链路数据的重传(1316、1317和1318)。
接下来,从无线电帧k+1 1303的子帧#3起开始HARQ-ACK的重传,无线电帧k+11303的子帧#3是无线电帧k 1302的子帧#9之后经过k2个子帧的上行链路子帧。k2可以由较高层信号设置为多个值中的一个,或者可以由标准固定为特定值。例如,k2可以固定为4。这里,终端可以从无线电帧k 1302的子帧#3起执行HARQ-ACK重传(1319)。终端可以在无线电帧k+1 1303的子帧#4、子帧#5和子帧#6中执行与剩余重复计数一样多次数的HARQ-ACK重传(1320、1321和1322)。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传输控制信道的方法的视图。
图14例示了基于FDD的LTE小区1401。图14示出了在FDD小区中基站传输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的示例。小区1301是FDD型的,并且具有下行链路频率f1和上行链路频率f2。描述以下方案:基站在DL小区f1的下行链路子帧中执行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的重传,终端根据新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在UL小区f2的上行链路子帧中执行上行链路数据重传,并且基站根据新的上行链路HARQ定时执行HARQ传输。具体而言,基站在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的重传已经完成的子帧之后经过m1个子帧的上行链路子帧中执行上行链路数据重传。
终端可以在执行小区搜索的同时获得下行链路频率f1,并且可以通过从基站接收系统信息来获得上行链路频率f2。假设终端(例如,低成本终端)总是设置为覆盖增强模式,并且在其被设置为覆盖增强模式的情况下,它可以通过接收传输/接收来通信数据。终端的覆盖增强模式可以由来自基站的较高层信令设置,并且总是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的终端可以向基站发信号通知其总是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或者,终端可以通过接收系统信息或随机接入过程来设置其自身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或者终端可以由基站设置为以覆盖增强模式操作。
关于基站和终端的重传相关信息(例如,重传开始子帧、重传计数、关于用于传输重传信道的频率资源的信息、或关于可以进行重传的多组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子帧的信息)可以预先传输到终端或经由L1(第1层,物理层)信号传输到终端。
一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子帧可以是用于例如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调度的传输的一组下行链路子帧。如果将重传相关信息传输到终端并配置,则终端可以尝试仅在该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检测用于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调度的PDCCH(或ePDCCH)。此外,同样,对于在通过上行链路调度的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或通过下行链路调度的下行链路数据的重传之后、用于调度重传数据的PDCCH(或ePDCCH),终端也可以尝试仅在该组下行链路子帧内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检测用于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调度的PDCCH(或ePDCCH)。
在图14中,假设设置总共重传4次。尽管本实施例示出了将上行链路调度信息、上行链路数据和HARQ-ACK设置为具有相同重复次数的示例,但是这样的多条信息可以由较高层信号设置为彼此不同于或可以由L1信号动态地调整为不同。
基站在无线电帧k 1402的子帧#0、子帧#1、子帧#2、子帧#3中通过重传向终端传输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1411、1412、1413、1414)。虽然这里已经描述了在连续的下行链路子帧中传输上行链路调度信息的示例1411、1412、1413和1414,但是也可以仅在可以通过较高信号配置可以执行重传的一组下行链路子帧内的下行链路子帧中执行上行链路调度信息的重传。
在图14中,在无线电帧k 1402的子帧#3中重传已经完成,并且终端在无线电帧k1402的子帧#3之后经过m1个子帧的上行链路子帧(即,无线电帧k 1402的子帧#7)中执行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1415)。m1可以由较高层信号设置为多个值中的一个,或者可以由标准固定为特定值。例如,m1可以固定为4。
在终端在无线电帧k 1402的子帧#7中启动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1415)之后,终端在无线电帧k 1402的子帧#8和子帧#9以及无线电帧k+1 1403的子帧#0中执行与剩余重复计数一样多次数的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1416、1417和1418)。
接下来,从无线电帧k+1 1403的子帧#0之后经过m2个子帧的下行链路子帧(即,无线电帧k+1 1403的子帧#4)起开始HARQ-ACK(通过ePDCCH、MPDCCH或M-PDCCH传输的对于UL授权的ACK/NACK)的重传。或者,可以从无线电帧k+1 1403的子帧#0之后经过m2个子帧的子帧当中的、由较高层信号配置可以执行重传的一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最近的子帧起,可以执行HARQ-ACK(ePDCCH)的重传。这里,终端将仅在该组子帧内的子帧中检测HARQ-ACK(ePDCCH)。m2可以由较高层信号设置为多个值中的一个,或者可以由标准固定为特定值。例如,m2可以固定为4。因此,基站从无线电帧k+1 1403的子帧#4起执行HARQ-ACK(ePDCCH)重传(1419)。基站在无线电帧k+1 1403的子帧#5、子帧#6和子帧#7中执行与剩余重复计数一样多次数的HARQ-ACK(ePDCCH)重传(1420、1421和1422)。
基于如关于图14描述的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传输子帧确定上行链路传输开始子帧(ePDCCH到PUSCH HARQ定时确定)、和基于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子帧来确定HARQ-ACK传输开始子帧(PUSCH到HARQ-ACK定时确定)中的任一个或两者可以应用于基站和终端。
在所有上述实施例(图5至图14)中,由于在每个子帧中重传相同的数据,所以在TDD小区的(E)PDCCH中定义的“DL/UL下行链路分派索引(DAI)”字段和“HARQ处理号”字段可以预留,固定为特定值(例如,“0”),或者可以由终端忽略这些字段,而不管设置为哪些值。或者,(E)PDCCH可以被配置为没有这些字段,并且终端可以假设除了这些字段之外的(E)PDCCH的有效载荷大小来解码(E)PDCCH。
在所有上述实施例(图5至图14)中,由于可以在每个子帧中重传相同的数据,所以(E)PDCCH中定义的“冗余版本”字段可以预留,固定为特定值(例如,'0'),或者可以被忽略,而不管设置为哪些值。或者,(E)PDCCH可以被配置为没有该字段,并且终端可以假设至少除了“冗余版本”字段之外的(E)PDCCH的有效载荷大小来解码(E)PDCCH。在每个重传期间,“冗余版本”可以由较高层信号配置或由标准固定,并且终端可以根据冗余版本解码数据。
在所有上述实施例(图5至图14)中,对初始重传设置的值可以重用(reuse)为用于每次重传的“冗余版本”,并且终端可以根据重用的冗余版本解码数据。
在所有上述实施例(图5至图14)中,可以通过较高层信号设置每次重传时的重传次数,并且在初始重传时数据接收失败的情况下,在通过重传进行重复传输时可以使用较大的重复计数。也就是说,基站可以通过较高层信号设置重复计数,该重复计数可以在通过对于终端的重传而进行的重复传输时使用。或者,在通过重传的重复传输时由要使用的标准来确定较大的重复计数的情况下,基站可以以较大的重复计数通过重传自动执行重复传输时,并且在通过重传的重复接收时终端可以使用较大的重复计数来自动尝试解码。
图15a和图15b是示出包括本公开适用的LAA小区的通信网络的视图。
考虑到诸如LTE(该术语被用于统称LTE-A或LTE的其他高级版本)频率的授权频带(licensed band)的数量有限,正在研究在诸如5GHz频带的非授权频带上提供LTE服务,并且这被称为授权辅助接入(licensed assisted access,LAA)。在采用LAA的情况下,考虑的是用于LTE-A的载波聚合(CA)适用,使得授权频带LTE小区被操作为主服务小区(Pcell),并且非授权频带LAA小区操作为辅助服务小区(Scell)。因此,像LTE-A那样,在作为S小区的LAA小区中生成的反馈应该只从P小区传输,并且FDD和TDD1可以应用于LAA小区。
图15a示出了LTE小区1502和LAA小区1503通过通信网络在单个小型基站1501中共存的示例。
终端1504通过LTE小区1502和LAA小区1503与基站通信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对于LTE小区1502或LAA小区1503的双工方案(即FDD或TDD)没有限制。然而,在LTE小区1502是Pcell的情况下,仅可以通过LTE小区1502执行上行链路传输。
图15b示出了在通信网络中安装用于更大覆盖的LTE宏基站1511和用于增加数据传输的LAA小型基站1512的示例。
LTE宏基站1511或LAA小型基站1512的双工方案没有限制。然而,在LTE基站1511为Pcell的情况下,仅通过LTE基站1511执行上行链路传输。此时,LTE基站1511和LAA基站1512被认为具有理想的回程网络。因此,快速的基站间X2通信1513是可能的,并且即使当仅向LTE基站1511进行上行链路传输时,LAA基站1512也可以经由X2通信1513从LTE基站1511实时地接收相关的控制信息。在图15a和15b所示的系统中,LTE小区和LAA小区各自可以具有多个服务小区,并且它们一起可以支持多达32个服务小区。因此,根据本公开提出的方案可以应用于图15a的系统和图15b的系统两者。
同时,在LTE Rel-12中,CA可以在终端中配置多达五个服务小区。终端由较高层信息配置,以周期性地传输用于基站的用于数据调度的信道信息。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周期性地传输控制信息的操作被称为“周期性信道信息传输”,并且通过Pcell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传输“周期性信道信息”。此外,每个服务小区对于配置了CA的终端独立地定义周期性信道信息传输操作。在周期性信道信息传输操作中要传输的信息的类型包括子带CQI、子带CQI和第二PMI、宽带CQI和PM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宽带第一PMI、宽带CQI和第二PMI、宽带CQI和第一PMI和第二PMI、RI(秩指示符)、宽带CQI、RI和第一PMI、RI和PTI(预编码器类型指示符)。
在该多条信息中,确定要通过较高层信息根据传输模式传输的信息,并且由较高层信息将传输信息设置为具有周期和偏移。
在周期性信道信息传输操作中,在一个子帧中周期性信道传输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已经设计了一个子帧,以便通过Pcell的PUCCH仅传输用于一个服务小区的周期性信道信息。此外,也是在一个服务小区中,在一个子帧中多条信道信息的传输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仅设计传输一条信道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要传输的信息的类型或用服务小区索引来设置优先级,使得在对于多个服务小区配置传输的周期性信道信息当中,仅传输用于一个服务小区的周期性信道信息,而丢弃用于其他服务小区的周期性信道信息。
例如,在对于一个服务小区的多条信道信息的传输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包括RI(秩指示)的信息具有最高优先级,并且在对于多个服务小区的信道信息的传输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包括RI或第一PMI的信息具有最高优先级,并且包括宽带CQI的服务小区的信道信息具有第二高优先级。此外,在对于不同的服务小区传输具有相同优先级的多条信道信息的情况下,具有较低服务小区索引的服务小区的信道信息具有较高的优先级。实际上,由于Rel-10假设具有两个服务小区配置的场景,所以对于多个服务小区的周期性信道信息传输将很可能不会彼此冲突,并且可以容易地避免冲突,因为基站对服务小区设置不同的周期性信道信息传输周期或偏移。
然而,假设如Rel-13中具有多达32个服务小区配置的场景,则简单地通过允许基站对服务小区设置不同的周期性信道信息传输周期或偏移来避免在多个服务小区中的周期性信道信息传输之间的冲突是困难的。因此,在一个子帧中信道信息传输时间相同的概率明显大于Rel-12中的概率。此外,如果如在Rel-12中定义的那样终端仅在一个服务小区中仅传输一个周期性信道信息,同时丢弃用于剩余服务小区的周期性信道信息,则基于Rel-13的基站难以对剩余服务小区进行最优调度,而这负面影响传输到终端的数据量。
在基站传输包括对于多个服务小区的信道信息的传输的非周期性信道信息请求的UL授权的情况下,只要在多个服务小区或一个服务小区中的周期性信道信息传输时间变得相同,就需要传输UL授权,这导致PDCCH传输资源的浪费,结果导致用于调度基站中的其他终端的PDCCH资源的减少。因此,在Rel-13中对于CA支持多达32个服务小区配置的情况下,出现对于一种在不需要PDCCH传输资源的情况下、在一个子帧中支持对于尽可能多的服务小区的周期性信道信息传输的方法的需要。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支持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不浪费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传输资源的情况下、由终端传输关于多个服务小区的信道信息的方案。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描述了UCI PUSCH传输。
在本公开中提出的传输方案称为UCI PUSCH传输,以便防止在通过PUCCH传输周期性信道信息时、由于在多条信道信息之间的传输时间相同而导致大量信道信息的丢失。根据本公开的UCI PUSCH传输是通过PUSCH传输多条信道信息的方法。
终端执行UCI PUSCH传输的模式可以由较高层信号来设置。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较高层信号被定义为UCIPUSCHmode。如果UCIPUSCHmode为0,即如果没有配置UCI PUSCH传输模式,则当传输周期性信道信息时,终端在一个子帧中通过PUCCH仅传输一条信道信息(遵循Rel-12操作)。如果UCIPUSCHmode为1,即,如果配置了UCI PUSCH传输模式,则在终端中配置UCI PUSCH传输,使得可以在一个子帧中通过PUSCH传输多条信道信息。可以将较高层信号UCIPUSCHmode替换为用于传输由较高层信号配置的信道信息(UCI)的传输资源。也就是说,用于终端的UCI PUSCH操作模式可以通过具有通过由较高层信号配置的PUSCH来传输周期性信道信息的传输资源来配置。
在已经由较高层信号设置UCI PUSCH操作模式之后由终端进行的UCI PUSCH操作如下激活。首先,在一个子帧中对于一个服务小区的两条或更多条不同的信道信息的传输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激活UCI PUSCH而不是PUCCH传输。接下来,在一个子帧中对于不同服务小区的两条或更多条信道信息的传输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激活UCI PUSCH而不是PUCCH传输。此时,用于不同服务小区的两条或更多条信道信息可以是相同类型的信道信息或不同类型的信道信息。
如果激活UCI PUSCH,则终端通过用于通过PUSCH传输的预设方法复用用于预设至少一个或多个服务小区的信道信息。这里,多条信道信息可以包括根据为每个服务小区要进行传输的周期性传输配置的所有多条信道信息。作为另一示例,它可以包括由于信道信息传输时间相同而不能传输的多条信道信息、以及最初可以传输的一条信道信息。多条信道信息可以以取决于信道信息的类型和服务小区索引的顺序进行复用。也就是说,终端可以按照每个服务小区索引对多条信道信息进行排序(sort),并且按照每个服务小区索引所排序的多条信道信息可以取决于信道信息的类型重排序,然后复用。或者,终端可以按照信道信息的类型对多条信道信息进行排序,并且按照类型所排序的多条信道信息可以按照服务小区索引重排序和复用。
信道信息可以以预设的编码率和调制方案进行复用、编码和调制,并且可以在预先设置的传输资源上通过PUSCH传输到基站。编码率、调制方案和传输资源与UCI PUSCH操作模式一起可以由较高层信号设置。作为另一示例,编码率、调制方案和初始资源的位置(即初始PRB开始位置)可以由较高层信号设置,并且只要每个信道信息传输时间变得相同时,就可以由预定跳频样式(hopping pattern)将资源的位置(即PRB的开始位置)设置为不同。作为跳频样式的输入,可以使用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RNTI)、子帧号和初始资源的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描述执行UCI PUSCH传输的服务小区。
用于传输UCI PUSCH的服务小区可以是Pcell。由于Pcell被设置为传输PUCCH,所以当两个或更多周期性信道信息传输冲突时,可以从Pcell传输UCI PUSCH而不是PUCCH,并且在传输UCI PUSCH时通过PUCCH传输的多条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可以通过PUSCH(而不是通过PUCCH)传输,减少PUCCH传输功率。
替代地,用于UCI PUSCH传输的服务小区可以是辅小区(Scell)。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基于小区索引来选择多个Scell中的一个Scell作为用于UCI PUSCH的传输的服务小区。作为示例,可以选择具有最低小区索引的Scell作为用于UCI PUSCH的传输的服务小区。如果在Scell中传输UCI PUSCH,则可以简单地定义终端的UCI传输过程。例如,当在频带间TDDCA中的不同频带之间应用不同的TDD UL-DL配置时,由于Scell和Pcell中的UCI传输定时不同,所以应该定义新的终端过程以在Pcell中传输对于Scell的UCI。然而,如果在Scell中传输对于Scell的UCI,则不需要定义新的终端过程。
随后,描述了一种用于分组服务小区并通过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传输的方法。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过分组服务小区来传输信道信息的方法的视图。
该方法(而不是在不同服务小区的信道传输时间相同时使用的方法)是将服务小区分组以通过较高层信号向终端传输分组信息的方法,并且终端将其与关于分组的服务小区的信道信息一起通过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
分组信息可以指示组ID和组中包括的至少一个服务小区。通过其传输控制信息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可以是作为传输大量反馈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的PUSCH,并且其也可以从终端通过新的上行链路控制格式传输。
通过较高层信号(较高层信令)预先从基站向终端传输关于PUSCH信道的资源信息,并且由于已经确定了每个组中包括的服务小区的数量,所以可以预先配置传输资源信息并通过较高层信号传输到终端,并且终端使用资源信息传输关于服务小区的信道信息。因此,可以优化传输资源占用,而不浪费传输资源。基站可以为不同的服务小区组设置不同的传输周期和偏移。作为示例,对于不同服务小区组的传输周期以及偏移,基站可以选择并确定PUCCH传输中使用的CQI传输的偏移和传输周期中的一个。因此,当传输PUSCH信道时,可以避免包括不同组的信道信息的PUSCH传输相同。
图16示出了为终端配置总共八个服务小区组(例如,1601、1602、1603、1604和1605)的示例。该示例示出每个小区组包括不同数量的小区。此外,作为未授权小区的LAA小区和作为授权小区的LTE小区可以被捆绑成一个小区组,或者它们可以被放置在不同的小区组中。例如,当小区数目超过5时,可以应用通过小区分组方法通过PUSCH传输信道信息的方法,并且在存在5个或更少小区的情况下,通过PUCCH传输信道信息,并且在至少两个或更多的信道信息传输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可以传输一个信道信息,而其他信道的信息可被丢弃(drop)。
此外,可以取决于在一个子帧中预期传输的信道信息的量,以不同的PUCCH格式执行传输。例如,在预期在一个子帧中传输的多条信道信息可以以(传统)PUCCH格式2传输的情况下,终端可以以PUCCH格式2传输信道信息,并且在预期在一个子帧中传输的多条信道信息是用于多个服务小区的情况下,终端可以使用新的PUCCH格式,或者可以通过PUSCH信道执行传输。
在一个子帧中预期由终端传输的多条信道信息超过新的PUCCH格式可以发出的有效载荷大小、或者通过PUSCH信道传输时可以包括在PUSCH PRB中的有效载荷大小的情况下,终端可以丢弃关于特定小区组的多条信道信息,而仅传输关于剩余小区组的多条信道信息。可以基于小区组索引来执行要丢弃的小区组的选择。作为示例,可以选择包括应传输信道信息的小区组当中的具有最低小区组索引的小区组的、具有较低索引的k个小区组(k等于或大于1),或包括具有最高小区组索引的小区组的、具有较高组索引的k个小区组。k可以通过较高层信号传输到终端,由等式或表确定,或者可以预先确定为常数。例如,当存在其小区组索引为1、2和3的一组服务小区时,如果可以发出新的PUCCH格式的有效载荷大小可以包括两个小区组,并且致使较高的小区组索引丢弃,则可以以新PUCCH格式(或通过PUSCH)传输关于具有小区组索引1和2的服务小区的多条信道信息,并且可以丢弃关于具有小区组索引3的服务小区的多条信道信息。
如果可以以新的PUCCH格式(或通过PUSCH)执行传输的有效载荷大小可以包括关于要丢弃的小区组的一些服务小区的信道信息,则可以另外传输关于要丢弃的小区组的一些服务小区的信道信息。可以取决于信道信息的重要性(例如,RI>宽带CQI>子带CQI)来执行一些服务小区的选择,并且如果各条信道信息具有相同的重要性,则可以取决于服务小区索引(例如,较低的索引表示较高的重要性)执行选择。丢弃关于无法传输的服务小区的信道信息。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由基站和终端通信周期性信道信息的方法的视图。
参考图17描述的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设置对于每个服务小区的周期性信道信息传输的传输周期和偏移的方法。通过设置对于服务小区的周期性信道信息传输的传输周期和偏移,基站可以具有与关于图16描述的实施例中的通过分组服务小区获得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该实施例是使不同服务小区的信道信息传输时间彼此一致的方法,使得当服务小区的多条信道信息在一个子帧中相互冲突时,终端也通过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服务小区的多条信道信息。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法中,可以选择性地包括图17中例示的操作,并且该实施例不需要以包括所有操作的方式来实施。
基站1700可以分配用于传输每个服务小的周期性信道信息的资源(1720)。此时,基站1700可以使一些服务小区的信道信息传输时间彼此一致。
虽然基站进行配置使得不同服务小区的信道信息传输周期和偏移相同,但是基站可以向终端传输至少一个较高层信号,以防止终端仅传输一个小区的信道信息而丢弃其他(1722和1724)。较高层信号是即使在基站进行配置使得不同服务小区的信道信息传输周期和偏移相同时、也指示终端一起复用和传输所有多条信道信息的信号。从基站传输的较高层信号可以是允许通过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大量反馈的上行链路控制格式的配置(包括用于上行链路控制格式的传输的资源配置、信道信息传输周期和偏移信息)、和具有上行链路数据信道结构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配置(包括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传输的资源配置、信道信息传输周期和偏移信息)中的任一个或两个,或者它可以是通过较高层信号的特定信号。
已经接收到较高层信号的终端1710可以在多个服务小区当中选择至少一个服务小区,并生成所选择的服务小区的周期性信道信息(1726)。
终端1710可以通过由较高层信号所指示的资源,在上行链路上传输包含生成的周期性信道信息的控制信息(UCI)(1728)。
根据本公开,将用于具有上行链路数据信道结构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配置的较高层信号称为CQI-ReportPeriodicForNewPUCCHFormat 1724,并且将用于配置上行链路控制格式的较高层信号称为CQI-ReportPeriodic 1722。
除了用于PUCCH格式2的较高层信号(包括用于PUCCH格式2传输的资源配置的CQI-ReportPeriodic 1722),还可以配置CQI-ReportPeriodicForNewPUCCHFormat 1724,其是允许终端传输仅仅一个小区的信道信息的上行链路控制格式。
在CQI-ReportPeriodicForNewPUCCHFormat 1724和CQI-ReportPeriodic 1722同时配置(或同时启动和激活)的情况下,终端1710可以确定在一个子帧中是否应同时传输多个小区的多条信道信息。在不需要同时传输多个小区的多条信道信息、而是应该传输仅仅一个小区的信道信息的情况下,终端1710根据在CQI-ReportPeriodic 1722中配置的PUCCH格式2的传输资源传输单个小区的周期性信道信息,并且在应同时传输多个小区的多条信道信息的情况下,终端1710可以根据在CQI-ReportPeriodicForNewPUCCHFormat 1724中配置的“新PUCCH格式”的传输资源复用和传输多个小区的多条信道信息。
此外,在仅配置(或启动和激活)CQI-ReportPeriodicForNewPUCCHFormat 1724并且CQI-ReportPeriodic 1722没有(或关闭和去激活)的情况下,终端1710可以总是根据在CQI-ReportPeriodicForNewPUCCHFormat 1724中配置的新的PUCCH格式的传输资源传输多条信道信息,而不管是应该在一个子帧中同时传输多个小区的多条信道信息还是应传输仅仅一个小区的信道信息。
另外,在CQI-ReportPeriodicForNewPUCCHFormat 1724没有被配置(或设置为关闭和去激活)、并且CQI-ReportPeriodic 1722被配置(或启动和激活)的情况下,如果应当在一个子帧中同时传输多个小区的多条信道信息,则终端1710可以根据CQI-ReportPeriodic 1722中配置的PUCCH格式2的传输资源,选择并传输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小区的信道信息。在不需要同时传输多个小区的多条信道信息并且应传输仅仅一个小区的信道信息的情况下,终端1710可以根据CQI-ReportPeriodic 1722中配置的PUCCH格式2的传输资源传输单个小区的信道信息。
基站1700可以使用上面例示的较高层信号1724或1722进行设置,使得应在一个子帧中一起接收各条信道信息的不同服务小区的多条周期性信道信息的传输的周期和偏移相同(1720)。基站1700允许服务小区的周期性信道信息传输时间(即,周期和偏移)一致,从而允许这样的效果,就好像基站1700有意地分组了希望同时接收多条信道信息的服务小区。传输控制信息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可以是作为传输大量反馈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的PUSCH,并且其也可以通过由较高层信号定义的新的上行链路控制格式来传输。
PUSCH信道的资源信息可以经由较高层信号1724或1722从基站1700预先传输到终端1710。由于基站1700预先确定已经有意使得其周期性信道信息传输时间相同的服务小区的数目,因此可以预先配置PUSCH信道的资源信息,并且经由较高层信号1724或1722将资源信息传输到终端1710。因此,终端1710可以使用资源信息传输服务小区的周期性信道信息。因此,基站1700可以优化传输资源占用而不浪费传输资源。
作为示例,基站1700可以进行设置,使得如图16所示的意图在一个子帧中一起接收的Pcell 1611、Scell1 1612、Scell3 1613以及Scell4 1614具有相同的周期性信道信息传输的周期和偏移。这里,如果服务小区的多条周期性信道信息被设置为具有相同的传输周期和偏移,则即使多条周期性信道信息具有相同的传输时间,终端1710也不会取决于多条周期性信道信息的优先级而丢弃,并且可以使用可以传输大量控制信息的控制信道格式或PUSCH,以在一个子帧中一起传输多条周期性信道信息。
在一个子帧中预期要由终端1710传输的多条信道信息超过新的PUCCH格式可以发出的有效载荷大小或者在通过PUSCH信道进行传输时可以包含在PUSCH PRB中的有效载荷大小的情况下,终端1710可以选择特定的服务小区,并且可以仅传输所选择的服务小区的信道信息。可以取决于信道信息的重要性(例如,RI>宽带CQI>子带CQI)来执行要由终端1710传输其周期性信道信息的服务小区的选择,并且因此,如果多条信道信息有相同的重要性,则可以取决于服务小区索引执行选择(例如,较低的索引指示较高的重要性)。终端1710可以丢弃(而不是传输)不能传输的服务小区的多条信道信息。
现在,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特定的方法,用于定义关于在整个信道带宽或系统传输带宽内最大可处理的带宽具有有限带宽的低成本终端的传输/接收操作、以及在同一系统中操作普通LTE终端和低成本终端。
在下文中,由低成本终端可用的带宽所定义的频率区域被称为子带或窄带。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配置和操作低成本终端在系统传输带宽内操作的子带的示例的概念图。
图18示出了预先配置和操作低成本终端在系统传输带宽中操作的子带的方案。
低成本终端操作的子带的大小1804不能大于系统传输带宽1802,并且通常被假设为由LTE系统支持的最小传输带宽,即1.4MHz(六个连续PRB)。子带是相对窄的频带,因此,可以限制一个子带支持的低成本终端的数量。如果由系统支持的低成本终端的数量增加,则可以通过配置/操作多个子带来同时服务许多个低成本终端。图18示出了在系统传输带宽中配置三个子带(即子带A 1810、子带B 1812和子带C 1814)的示例。
低成本终端在某个时刻通过一个子带执行数据或控制信号通信操作。由于用于普通终端的控制信道在每个子帧的控制信道区域1808中在系统传输带宽上进行宽带传输,所以低成本终端不能接收普通终端的控制信道。这里,普通终端是其使用的传输带宽不限于子带区域的终端,并且可以指代普通的LTE终端。用于低成本终端的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可以被传输,映射到除了控制信道区域1808之外的子带区域。这里,用于低成本终端的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可以在相同或不同的子帧中传输。在用于低成本终端的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在不同子帧中传输的情况下,可以将相对时间关系预先定义为固定值,或者终端可以通过基站的信令来得知。
用于普通LTE终端的控制信道在控制信道区域1808中分布在系统传输带宽上,被映射和传输,并且用于普通LTE终端的数据信道和EPDCCH可以在除低成本终端操作的子带以外的剩余区域和控制信道区域1808中根据基站的调度操作来映射和传输。然而,尽管子带被分派用于低成本终端,但是在某些时刻没有传输用于低成本终端的控制信道或数据信道的情况下,基站可以使用子带作为用于普通LTE终端的数据信道,以便有效地利用无线电资源。
可以预先配置和操作子带控制信息,诸如子带的数量或位置。子带控制信息可以针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独立配置。虽然图18主要针对下行链路示出,但是它不会损害对于上行链路的总体概念的表示。然而,上行链路不包括像控制区域1808这样的单独的控制信道区域。基站通过信令对低成本终端给出子带控制信息。子带控制信息可以包括在用于低成本终端的MIB(主信息块)或SIB(系统信息块)中或用于低成本终端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中。信令可以对于多个低成本终端是公知的。因此,基站需要通过对每个低成本终端的单独的额外信令,向每个低成本终端通知在已知子带当中该终端具体应操作的子带。例如,低成本终端A可以被设置为在子带A 1810上操作,低成本终端B可以被设置为在子带B 1812上操作,并且低成本终端C可以被设置为在子带C 1814上操作。因此,每个低成本终端可以只在指定的子带中执行传输/接收操作。
当低成本终端进行初始接入时,终端可以接收主同步信号(PSS)/辅同步信号(SSS)和物理广播信道(PBCH),其是以系统带宽中中间的1.4MHz频带(例如,对应于图18中的子带B 1812的频带)传输、映射的。低成本终端可以检测PSS/SSS以获得时间-频率同步和小区ID,并通过PBCH解码来获得必要的系统信息、MIB。在初始接入完成后,低成本终端将频率切换到指定给终端的子带,并执行传输/接收操作。
在初始接入完成后,低成本终端也可以执行时间-频率同步或获得MIB,其可以执行PSS/SSS检测和PBCH解码。例如,为了在初始接入后获得额外的时间-频率同步或MIB,在子带A 1810上操作的低成本终端A可以停止在子带A 1810上操作,并且对中间的1.4MHz频带执行PSS/SSS检测和PBCH解码。低成本终端A在获得时间-频率同步或PBCH解码之后,可以继续在子带A1810上操作。
图18示出了将用于每个低成本终端的子带配置维持相对长的时间的示例。例如,用于低成本终端B的子带配置保持在子带B1812,并不从子帧i 1803改变到子帧i+k 1806(k>0)。当希望改变子带配置时,基站通过上述MIB、SIB、RRC信令或对每个低成本终端的单独信令向终端通知子带配置的改变。
虽然低成本终端相对于系统传输带宽在相对小的子带内通信数据和控制信号,但是它可以获得系统传输带宽信息和关于CRS天线端口的数量的信息,用于传输/接收信号的精确RE映射。CRS(小区特定参考信号)是在传输下行链路信号时基站向终端传输以允许终端在测量下行链路信道状态时参考、或者基站向终端传输以支持终端的操作(诸如信道估计)的参考信号(RS),并且将下行链路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映射到除了映射CRS的RE(资源元素)以外的其他RE。CRS的映射样式取决于基站的传输天线的数量确定,并被定义为逻辑天线端口。低成本终端可以通过PBCH解码了解系统传输带宽信息和关于CRS天线端口的数量的信息。
通常,在LTE系统中,如果是相同的DCI格式,则每个终端的DCI具有相同的大小。然而,即使是相同的DCI格式,用于低成本终端的DCI的大小也可以与用于普通终端的DCI的大小不同。也就是说,用于低成本终端的DCI可以被配置成紧凑以适合低成本终端操作的子带的大小。因此,在用于普通终端的DCI和用于低成本终端的DCI映射到相同大小的时间-频率资源的情况下,相对较低的编码率适用于用于低成本终端的DCI(即,通过信道编码的纠错被有力强化),因此,用于低成本终端的DCI可以在接收能力方面享受相对更多的益处。因此,当执行DCI解码时,低成本终端假设取决于子带的大小而不是系统传输带宽确定的DCI大小。相比之下,普通终端假设取决于系统传输带宽确定的DCI大小。
图1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取决于终端的类型来改变DCI大小的示例的概念图。
可以取决于终端的类型(即,低成本终端或普通终端)来将DCI大小确定为不同。对于普通终端,DCI大小1906由DCI格式1902或传输带宽信息1904确定,并且对于低成本终端,DCI大小1910由DCI格式1902或子带大小1908确定。低成本终端操作的子带的大小1908被操作为小于系统带宽1904。结果,即使具有相同的DCI格式,低成本终端的DCI大小1910也小于普通终端的DCI大小1906。
图2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当普通LTE终端和低成本终端在同一系统中共存时基站的调度过程的示例。
关于图20描述关于图18描述的基站的过程。
在步骤2000中,基站配置低成本终端在系统传输带宽内操作的子带,并将其通知给低成本终端。基站可以配置和操作多个子带,并且可以通过诸如MIB、SIB或RRC信令的较高层信令向低成本终端通知子带控制信息,诸如子带的数量和位置。此外,基站可以通过单独的额外信令将每个低成本终端操作的子带通知给低成本终端。
在步骤2002中,当确定针对终端的调度时,基站可以确定调度是针对低成本终端还是普通LTE终端。
如果调度针对低成本终端,则在步骤2004中基站通过参考DCI格式或子带大小来配置用于低成本终端的DCI。在步骤2006中,基站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向低成本终端传输配置的用于低成本终端的DCI。用于低成本终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可以被传输、映射到低成本终端操作的子带内的、除了普通LTE终端的控制信道区域之外的时间-频率资源。基站可以取决于由DCI指示的调度信息来配置和传输用于低成本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
如果调度针对普通LTE终端,则在步骤2008中基站通过参考DCI格式或系统传输带宽,配置用于普通LTE终端的DCI。另外,在步骤2010中,基站通过作为用于普通LTE终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PDCCH或EPDCCH向普通LTE终端传输配置的DCI。基站可以取决于由DCI指示的调度信息配置和传输用于普通LTE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PDCCH可以在图18所示的控制信道传输周期1808期间分布在整个系统传输带宽1802上,并且可以对于每个终端不重叠地映射,然后可以传输。
图21是示出通过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操作的低成本终端获得DCI的过程的视图。
关于图21描述在图18中例示的终端的过程。
在步骤2100中,低成本终端从基站获得关于低成本终端操作的子带的子带配置信息,并且识别其与基站执行传输/接收操作所通过的子带。
在步骤2102中,低成本终端尝试通过对于在步骤2100中获得的子带内的用于低成本终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盲解码,来获得DCI。
如果低成本终端盲解码成功,则在步骤2104中低成本终端获得配置DCI的详细控制信息。如果所获得的控制信息是下行链路调度信息,则低成本终端可以通过DCI指示的调度信息,接收用于低成本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信道。如果获得的控制信息是上行链路调度信息,则低成本终端可以通过DCI指示的调度信息,传输用于低成本终端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
如果低成本终端盲解码失败,则其可以在下一次盲解码时执行操作2102。
图2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没有显式地(explicitly)配置低成本终端在系统传输带宽中操作的子带的情况下操作的示例的概念图。
参考图22,例示了在没有显式地配置低成本终端操作的子带的情况下以系统传输带宽内有限的最大可处理带宽操作低成本终端的方法。
低成本终端在某些时刻在最大可处理的带宽内执行数据或控制信号通信操作。低成本终端的最大可处理带宽的大小不能大于系统传输带宽2202,并且通常假设为LTE系统支持的最小传输带宽,即1.4MHz(六个连续PRB)。基站在对于低成本终端进行调度时,不应该分配超过低成本终端的最大可处理带宽的RB。如果低成本终端被分配超过最大可处理带宽的RB,则低成本终端确定调度信息是错误的并且忽视它。由于用于普通终端的控制信道在每个子帧的控制信道区域2208中在系统传输带宽2202上进行宽带传输,所以低成本终端不能接收用于普通终端的控制信道。用于低成本终端的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可以被传输、映射到除控制信道区域2208之外的剩余区域。尽管图22主要为下行链路示出,但是它不会损害对于上行链路总体概念的表示。然而,上行链路不包括像控制信道区域2208的单独的控制信道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没有预先为低成本终端配置单独的子带,并且(在满足对RB分配的限制的情况下),资源利用的自由度有利地大于关于图18描述的实施例中的自由度。
低成本终端在进行初始接入的同时,可以接收PSS/SSS和PBCH,其是用系统带宽中的中间1.4MHz频带(例如,对应于图22的2210的频带)传输和映射的。低成本终端可以检测PSS/SSS以获得时间-频率同步和小区ID,并通过PBCH解码来获得必要的系统信息、MIB。在初始接入完成后,低成本终端也可以执行时间-频率同步,或获得MIB,其可以执行PSS/SSS检测和PBCH解码。
如关于图18的实施例所述。尽管低成本终端在相对于系统传输带宽的相对小的带宽内通信数据和控制信号,但是它可以获得系统传输带宽信息和关于CRS天线端口的数量的信息,用于传输/接收信号的精确RE映射。
不同于图18,在图22中,如果其为相同DCI格式,则用于低成本终端的DCI大小和用于普通终端的DCI大小保持相同。也就是说,基站采用一致的DCI配置方法,而不管终端的类型(即不管终端是普通终端还是低成本终端),导致对于传统基站的实现的最小改变并降低基站实现的复杂度。低成本终端假设由DCI大小确定的系统传输带宽,但不是执行DCI解码时低成本终端的最大可处理带宽。
通过配置DCI的“资源块分派”信息2216,可以从基站向低成本终端提供映射有低成本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或上行链路数据的、频域中的资源信息。
参考图22,基站在子帧i 2204的DCI区域2210中映射并传输用于低成本终端的DCI,并且在子帧i+k 2206(k>0)的PDSCH区域2212中映射并传输用于低成本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DCI区域2210和PDSCH区域2212的频带大小不能超过低成本终端的最大可处理带宽。
映射到DCI区域2210并传输的PDSCH区域2212的位置可以由通过DCI区域2210传输的“资源块分派”信息2216指示。关于在频域中映射和传输DCI的DCI区域2210的信息可以由基站预先使得低成本终端得知。考虑低成本终端改变频率所花费的时间来确定k,并且它可以是固定值,或者可以由基站通过单独的信令来使终端得知。在k=0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在DCI和下行链路数据(PDSCH)映射到同一子帧并传输的情况下,DCI区域2210和PDSCH区域2212的带宽和不能超过低成本终端的最大可处理带宽。
图2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确定DCI大小的方法的概念图。
基于图22例示的实施例,在图23中,对于普通终端和低成本终端两者,DCI大小2306由DCI格式2302和传输带宽2304确定。结果是,如果是相同的DCI格式,则用于低成本终端的DCI大小和用于普通终端的DCI大小相同。
图2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当普通LTE终端和低成本终端在同一系统中共存时基站的调度过程的示例。
关于图24描述关于图22作为示例描述的基站的过程。
在步骤2400中,基站配置在基站的系统传输带宽内映射和传输低成本终端的DCI的子带,并向低成本终端通知该子带。诸如所配置的位置的子带控制信息可以通过诸如MIB、SIB或RRC信令的较高层信令使低成本终端得知。此外,基站可以通过额外的信令单独地向低成本终端提供子带控制信息。
在步骤2402中,当确定针对终端的调度时,基站可以确定要确定的调度是针对低成本终端还是普通LTE终端的。
如果调度针对低成本终端,则在步骤2404中基站通过参考DCI格式或传输带宽来配置用于低成本终端的DCI。在步骤2406中,基站可以将低成本终端的配置的DCI映射到在步骤2400中配置的子带中除了用于普通LTE终端的控制信道区域以外的时间-频率资源,并传输到低成本终端。基站可以根据由DCI通知的调度信息(即资源块分配信息)来配置用于低成本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PDSCH),并进行传输。
如果调度针对普通的LTE终端,则在步骤2408中,基站通过参考DCI格式或传输带宽来配置用于普通LTE终端的DCI。在步骤2410中,基站可以通过作为用于普通LTE终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PDCCH或EPDCCH将配置的DCI传输到普通LTE终端。基站可以取决于DCI已知的调度信息配置和传输用于普通LTE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PDCCH可以在图22所示的控制信道区域2208期间在整个系统传输带宽2202上分布,并且可以对每个终端不重叠地映射,然后可以被传输。
图25是示出通过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操作的低成本终端获得DCI的过程的视图。
关于图25描述在图22中例示的终端的过程。
在步骤2500中,低成本终端获得关于被映射有用于低成本终端的DCI并从基站传输的子带的子带配置信息,并识别出应通过其从基站接收DCI的子带。
在步骤2502中,低成本终端尝试通过对步骤2500中获得的子带内的用于低成本终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盲解码,获得DCI。
如果低成本终端盲解码成功,则在步骤2504中低成本终端获得配置DCI的详细控制信息。如果所获得的控制信息是下行链路调度信息,则低成本终端可以通过DCI指示的调度信息接收用于低成本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信道。如果所获得的控制信息是上行链路调度信息,则低成本终端可以通过DCI指示的调度信息来传输用于低成本终端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
如果低成本终端盲解码失败,则可以在下一次盲解码时执行操作2502。
图2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预先配置和动态地改变低成本终端在系统传输带宽中操作的子带的示例的概念图。
参考图26描述用于预先配置和操作低成本终端在系统传输带宽中操作的子带、同时动态地改变低成本终端操作的子带的示例性方法。
低成本终端操作的子带的大小不能大于系统传输带宽2602,并且通常被假设为由LTE系统支持的最小传输带宽,即1.4MHz(六个连续PRB)。基站可以通过配置/操作多个子带来同时服务许多个低成本终端。图26示出了在系统传输带宽2602中配置三个子带A 1010、B1012和C 1014的示例。低成本终端在某些时刻可以通过子带中的一个子带执行数据或控制信号通信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可以指定子带中的一个,将其映射有用于低成本终端的DCI并传输,并且通过在DCI中包括子带指示符2616来动态地指示映射有用于低成本终端的数据的子带。“子带指示符”可以包括在例如DCI中包括的资源块分派信息中。映射有DCI的子带可以预先由基站使得低成本终端得知,导致低成本终端的DCI解码的复杂度降低。“子带指示符”2616是指示被配置为由低成本终端使用的子带当中的、映射和传输低成本终端的数据的子带的信息。子带指示符也可以称为“子带索引”、“窄带指示符”或“窄带索引”。“子带指示符”2616也可以以各种方法配置如下。
-方法1.添加到现有DCI作为额外控制信息。
-方法2.将现有DCI的一些控制信息切换为“子带指示符”。例如,为载波聚合(CA)定义的载波指示符字段(CIF)可以被切换并用作用于低成本终端的子带指示符。(这就是为什么CA不适用于低成本终端的原因。)
-方法3.组合用于多个终端的“子带指示符”来配置组控制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与方法1和2不同,与“子带指示符”分开地需要用于调度的DCI。
关于映射和传输“子带指示符”的频域2612的信息由基站预先指定并使得低成本终端得知。参考图26,基站在子帧i 2604的子帧B2612中映射并传输用于低成本终端的“子帧指示符”,并且在子帧i+k 2606(k>0)的子带A 2610中映射并传输用于低成本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考虑低成本终端改变频率所花费的时间来确定k,并且它可以是固定值,或者可以由基站通过单独的信令而使终端得知。在k=0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在在同一子帧中映射和传输“子带指示符”和下行链路数据的情况下,传送子带指示符的子带与传送下行链路数据的子带相同。在完成下行链路数据的接收之后,低成本终端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方法A.低成本终端返回到映射和传输“子带指示符”的子带(即,改变频率)以尝试检测下一个“子带指示符”。
-方法B.低成本终端在不改变子带的情况下准备在由“子带指示符”所指示的子带内接收下一个下行链路数据或者传输上行链路数据。
无论方法A还是B,低成本终端都可以获得时间-频率同步或将频率改变为系统传输带宽的中心频率,以获得MIB以检测PSS/SSS和解码PBCH。
虽然低成本终端在相对于系统传输带宽的相对小的带宽内通信数据和控制信号,但是它可以获得系统传输带宽信息和关于CRS天线端口的数量的信息,用于传输/接收信号的精确RE映射。
可以参考图20描述根据图26的基站的调度过程。然而,根据图26所示的实施例,在图20的步骤2004中配置用于低成本终端的DCI时,可以通过方法1或方法2来配置额外子带指示符,或者可以通过方法3配置通过组合用于若干终端的子带指示符获得的单独的组控制信息。
可以参考图21描述根据图26的实施例的通过低成本终端获得DCI的过程。然而,根据图26所示的实施例,在图21的步骤2102或之前的步骤中,低成本终端可以额外执行接收“子带指示符”的过程。
图2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在FDD系统中指示子带的方法的示例的概念图。
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在频域中分开操作的频分双工(FDD)系统中,上行链路频率与下行链路频率之间的中心频率的间隔(TX-RX载波中心频率分隔)是针对LTE系统操作的每个频带定义的。参考图27作为示例描述了在低成本终端的上行链路子带和下行链路子带各自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带宽中的每一个内操作的情况下、利用上行链路子带和下行链路子带之间的中心频率间隔(子带Tx-Rx中心频率分隔)的方案。
图27示出上行链路中心频率(UL中心频率)2708与下行链路中心频率(DL中心频率)2710之间的间隔,即上行链路频率与下行链路频率之间的“TX-RX载波中心频率分隔”2700、上行链路带宽(BWUL)2704、下行链路带宽(BWDL)2706、低成本终端的上行链路子带带宽(BWUL,subband)2712、低成本终端的下行链路子带带宽(BWDL,subband)2714、上行链路子带与下行链路子带之间的中心频率的间隔(“子频带Tx-Rx中心频率分隔”)2702。
“TX-RX载波中心频率分隔”2700和“子带Tx-Rx中心频率分隔”2702可以具有不同的值。由于低成本终端的上行链路子带2716和下行链路子带2718可以分别位于上行链路带宽2704和下行链路带宽2706中,所以上行链路子带与下行链路子带之间的中心频率的间隔(子带Tx-Rx中心频率分隔)满足由以下等式1确定的关系。
[等式1]
'TX-RX载波中心频率分隔'-(BWUL/2-BWUL,subband/2)-(BWDL/2-BWDL,subband/2)≤'子带Tx-Rx中心频率分隔'≤'TX-RX载波中心频率分隔'+(BWUL/2-BWUL,subband/2)+(BWDL/2-BWDL,subband/2)
因此,基站可以应用以下方法来向低成本终端通知下行链路子带和上行链路子带的位置。
-方法1.基站通过信令向每个低成本终端通知下行链路子带和上行链路子带的位置。
-方法2.基站通过信令向每个低成本终端通知下行链路子带的位置、以及在上行链路子带和下行链路子带之间的中心频率的间隔(子带Tx-Rx中心频率分隔)。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可以从信令值计算上行链路子带的位置。
-方法3.基站通过信令向每个低成本终端通知上行链路子带的位置、以及上行链路子带和下行链路子带之间的中心频率的间隔(“子带Tx-Rx中心频率分隔”)。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可以从信令值计算下行链路子带的位置。
在对于图27所示的示例的变型中,可以取决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之间的业务量的不对称性将上行链路子带的数量和下行链路子带的数量设置为不同。
图28是示出用于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的示例性配置的视图。
这里,基站可以是LTE基站或LAA基站。根据本公开,基站可以包括控制器2801和收发器2820。
收发器2820可以包括:发送器,其包括PDCCH块2805、PDSCH块2816、PHICH块2824和复用器2815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接收器,其包括PUSCH块2830、PUCCH块2839和解复用器2849中的至少一个。
控制器2801可以根据本公开的图2至图14执行重传和DL/UL HARQ定时控制。此外,控制器2801可以根据本公开的图15至图17执行小区分组和信道信息映射控制、用于周期性信道信息传输的资源分配和较高层信号的传输。此外,控制器2801可以取决于终端的类型,根据本公开的图18至图27执行低成本终端的DCI传输和子带分配。
基站还可以包括调度器2803、DCI编辑器(composer)、存储单元和天线中的至少一个。调度器可以执行DL/UL HARQ定时的控制。DCI编辑器可以取决于由基站要调度的终端的类型,如关于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来配置DCI。
这里,重传遵循本公开的上述方法,DL HARQ定时指用于下行链路调度重传的PDSCH传输定时和用于PDSCH重传的PUCCH传输定时,并且UL HARQ定时包括用于上行链路调度信息重传的PUSCH传输定时和用于PUSCH重传的UL授权/PHICH传输定时。
控制器2801可以通过参考例如要传输到终端的数据量和系统中可用的资源量来调整控制器2801要调度的、用于终端的物理信道之间的定时关系,并且控制调度器2803、PDCCH块2805、PDSCH块2816、PHICH块2824、PUSCH块2830和PUCCH块2839。重传和UL HARQ定时的控制遵循关于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描述的方法。
PDCCH块2805可以在调度器2803的控制下配置控制信息,以关于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如上所述执行重传,并且控制信息可以由复用器2815与其他信号进行复用。
PDSCH块2816可以在调度器2803的控制下生成数据。数据与其他信号一起可以由复用器2815复用。
PHICH块2824可以用用于PUSCH重传的HARQ-ACK在调度器2803的控制下生成对于从UE接收的PUSCH的HARQ ACK/NACK,以关于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如上所述执行重传。HARQACK/NACK与其他信号一起可以由复用器2815复用。
复用的信号生成到OFDM信号中,然后被传输到UE。
PUSCH块2830可以通过关于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如上所述的重传,来获得对于从UE接收的信号的PUSCH数据。可以向调度器2803通知对PUSCH数据解码的结果是否存在错误,以调整下行链路HARQ ACK/NACK生成,并将其应用于控制器2801,以允许调整HARQ ACK/NACK传输定时。
PUCCH块2830从通过HARQ-ACK有效载荷大小和PUCCH格式自UE接收的信号、或基于关于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如上所述的PUCCH传输定时从UE接收的信号,获得上行链路ACK/NACK或CQI。获得的上行链路ACK/NACK或CQI应用于调度器2803,并且用于确定是否重传PDSCH以及调制和编码方案(MCS)。获得的上行链路ACK/NACK可以应用于控制器2801,以调整PDSCH的传输定时。
图29是示出用于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示例性配置的视图。
根据本公开,终端可以包括控制器2901和收发器2920。
收发器2920可以包括:发送器,其包括PUCCH块2905、PUSCH块2916和复用器2915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接收器,包括PHICH块2924、PDSCH块2930、PDCCH块2939和解复用器2949中的至少一个。
控制器2901可以执行根据本公开的图2-图14的重传。此外,控制器2901可以根据本公开的图15至图17控制小区分组和信道信息映射,并且可以执行周期性的信道信息传输操作。此外,控制器2901可以根据本公开的图18至图27执行获得低成本终端的DCI和通过子带的通信的操作。
终端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和天线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公开,控制重传和DL/UL HARQ定时的控制器2901可以根据重传和UL HARQ定时来控制PDSCH块2930、PDCCH块2939、PUCCH块2905和PUSCH块2916。这里,重传遵循根据本公开的上述方法,DL HARQ定时指用于下行链路调度重传的PDSCH传输定时和用于PDSCH重传的PUCCH传输定时,并且UL HARQ定时指用于上行链路调度信息重传的PUSCH传输定时和用于PUSCH重传的UL授权/PHICH传输定时。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PUCCH块2905在控制器2901的控制下用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配置HARQ ACK/NACK或CQI,所述控制器2901控制将下行链路数据存储在用于重传的软缓冲器中,并且HARQ ACK/NACK或CQI由复用器2915与其他信号进行复用并传输到基站。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PUSCH块2916可以提取数据以通过重传进行传输,并且所提取的数据可以由复用器2915与其他信号进行复用。复用的信号可以被生成为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信号,其然后可以考虑UL HARQ定时而传输到基站。
接收器中的PHICH块2924通过解复用器2949,从根据本公开的基站按照重传和ULHARQ定时接收的信号中分离PHICH信号,然后获得是否对于PUSCH进行HARQ ACK/NACK。
对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重传,PDSCH块2930通过解复用器2949对于从基站接收的信号分离出PDSCH信号,然后获得PDSCH数据,通知PUCCH块2905解码数据的结果中是否存在错误,以调整上行链路HARQ ACK/NACK的生成,并且将解码结果中是否存在错误应用到控制器2901,以允许在上行链路HARQ ACK/NACK的传输时调整定时。
PDCCH块2939可以通过解复用器2949分离PDCCH信号,然后解码DCI格式,以从解码信号获得DCI。
应当注意,如图2至图29所示的子帧的配置、系统配置和控制方法的示例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换句话说,图2至图29所示的所有组件或操作步骤不应被解释为实施本公开的必要组件,而是,本公开可以仅使用一些组件来实现,而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
上述操作可以通过在通信系统中的实体、功能、基站或终端的任何组件中装备保存其相应代码的存储设备来实现。也就是说,实体、功能、基站或终端中的控制器可以通过由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单元(CPU)读取和执行存储在存储器设备中的程序代码来执行上述操作。
如本文所述,实体、功能、eNB或UE中的各种组件或模块可以使用硬件电路(例如,基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逻辑电路)、固件、软件和/或使用诸如硬件、固件和/或嵌入在机器可读介质中的软件的组合的硬件电路来操作。作为示例,可以使用诸如晶体管、逻辑门或ASIC的电子电路来执行各种电结构和方法。
虽然上面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变。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应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应该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8)

1.一种由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执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从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指示被配置用于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个子带中的每个子带的位置的信息;
从基站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第一DCI包括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子带中的第一子带作为活动子带的第一子带索引;
基于所述第一子带索引来识别所述活动子带;
从基站接收第二DCI,第二DCI包括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子带中的第二子带作为活动子带的第二子带索引、和指示在所述活动子带内被分配用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至少一个资源的信息;和
基于所述终端中的活动子带改变所需的时间偏移和指示所述至少一个资源的信息,在第二子带中从所述基站接收PDSCH,
其中,所述时间偏移是从基站接收的,以及
其中,第一DCI和第二DCI的大小基于所述活动子带的大小被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子带在下行链路传输带宽内。
3.一种由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执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指示被配置用于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个子带中的每个子带的位置的信息;
配置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第一DCI包括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子带中的第一子带作为活动子带的第一子带索引;
向终端发送配置的第一DCI;
向终端发送第二DCI,第二DCI包括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子带中的第二子带作为活动子带的第二子带索引、和指示在所述活动子带内被分配用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至少一个资源的信息;和
基于所述终端中的活动子带改变所需的时间偏移和指示所述至少一个资源的信息,在第二子带中向所述终端发送PDSCH,
其中,所述时间偏移是从基站发送给终端的,
其中,第一DCI和第二DCI的大小基于所述活动子带的大小被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子带在下行链路传输带宽内。
5.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该终端包括:
收发器,以及
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
从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指示被配置用于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个子带中的每个子带的位置的信息;
从基站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第一DCI包括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子带中的第一子带作为活动子带的第一子带索引;
基于所述第一子带索引来识别所述活动子带;
从基站接收第二DCI,第二DCI包括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子带中的第二子带作为活动子带的第二子带索引、和指示在所述活动子带内被分配用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至少一个资源的信息;和
基于所述终端中的活动子带改变所需的时间偏移和指示所述至少一个资源的信息,在第二子带中从所述基站接收PDSCH,
其中,所述时间偏移是从基站接收的,以及
其中,第一DCI和第二DCI的大小基于所述活动子带的大小被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子带在下行链路传输带宽内。
7.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该基站包括:
收发器,以及
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
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指示被配置用于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个子带中的每个子带的位置的信息;
配置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第一DCI包括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子带中的第一子带作为活动子带的第一子带索引;
向终端发送配置的第一DCI;
向终端发送第二DCI,第二DCI包括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子带中的第二子带作为活动子带的第二子带索引、和指示在所述活动子带内被分配用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至少一个资源的信息;和
基于所述终端中的活动子带改变所需的时间偏移和指示所述至少一个资源的信息,在第二子带中向所述终端发送PDSCH,
其中,所述时间偏移是从基站发送给终端的,
其中,第一DCI和第二DCI的大小基于所述活动子带的大小被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子带在下行链路传输带宽内。
CN202011296246.XA 2015-01-09 2016-01-08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用于终端的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24915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96246.XA CN112491522B (zh) 2015-01-09 2016-01-08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用于终端的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101632P 2015-01-09 2015-01-09
US62/101,632 2015-01-09
US201562139347P 2015-03-27 2015-03-27
US62/139,347 2015-03-27
US201562145207P 2015-04-09 2015-04-09
US62/145,207 2015-04-09
US201562161398P 2015-05-14 2015-05-14
US62/161,398 2015-05-14
US201562174886P 2015-06-12 2015-06-12
US62/174,886 2015-06-12
US201562196585P 2015-07-24 2015-07-24
US62/196,585 2015-07-24
US201562204694P 2015-08-13 2015-08-13
US62/204,694 2015-08-13
US201562240270P 2015-10-12 2015-10-12
US62/240,270 2015-10-12
PCT/KR2016/000188 WO2016111582A1 (ko) 2015-01-09 2016-01-08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을 위한 제어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201680005018.8A CN107210886B (zh) 2015-01-09 2016-01-08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用于终端的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N202011296246.XA CN112491522B (zh) 2015-01-09 2016-01-08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用于终端的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5018.8A Division CN107210886B (zh) 2015-01-09 2016-01-08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用于终端的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91522A true CN112491522A (zh) 2021-03-12
CN112491522B CN112491522B (zh) 2024-03-05

Family

ID=56356194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5018.8A Active CN107210886B (zh) 2015-01-09 2016-01-08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用于终端的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N201911229515.8A Active CN111049633B (zh) 2015-01-09 2016-01-08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用于终端的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N202011296246.XA Active CN112491522B (zh) 2015-01-09 2016-01-08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用于终端的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5018.8A Active CN107210886B (zh) 2015-01-09 2016-01-08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用于终端的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N201911229515.8A Active CN111049633B (zh) 2015-01-09 2016-01-08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用于终端的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10536242B2 (zh)
EP (3) EP3641159B1 (zh)
KR (1) KR102413069B1 (zh)
CN (3) CN107210886B (zh)
WO (1) WO20161115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209311A1 (en) * 2015-06-25 2016-12-29 Intel IP Corporation Dynamic parti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in 5g networks
JP6076424B1 (ja) * 2015-08-13 2017-02-0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7117813A1 (zh) * 2016-01-08 2017-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度方法、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7150944A1 (ko) * 2016-03-03 2017-09-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2458077B1 (ko) 2016-03-22 2022-10-2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상향링크 제어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11265894B2 (en) * 2016-05-23 2022-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transmission gaps in eMTC
EP3979547B1 (en) * 2016-06-15 2023-10-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wireless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850165B (zh) * 2016-07-29 2019-03-0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子带配置的指示方法及装置、子带接入方法及装置
US10178668B2 (en) * 2016-08-08 2019-01-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riodic and aperiodic CSI reporting procedures for enhanced licensed assisted access
CN107733576A (zh) * 2016-08-11 2018-02-2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发送混合自动重复请求反馈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US10736138B2 (en) * 2016-09-29 2020-08-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contention-based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MX2019004456A (es) * 2016-11-01 2019-06-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odo y aparato para configurar la agregacion de sub-bandas en el portador nr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on inalambrico.
US11038564B2 (en) * 2017-02-07 2021-06-15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CN108811121B (zh) * 2017-05-05 2022-09-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终端工作带宽的方法及装置
CN109152010B (zh) * 2017-06-14 2021-01-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基站、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2576714B1 (ko) * 2017-12-04 2023-09-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9905215B (zh) * 2017-12-08 2021-04-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9962750A (zh) * 2017-12-25 2019-07-02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冲突时信号处理方法及系统
WO2019160354A1 (ko) * 2018-02-14 2019-08-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비면허 대역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과 기지국간 상향링크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WO2020027535A1 (ko) * 2018-07-30 2020-02-06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비면허 대역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0830194B (zh) 2018-08-08 2020-10-30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信道资源的指示及确定方法、基站、终端、介质
KR102165806B1 (ko) * 2018-08-16 2020-10-14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전송장치 및 전송장치의 동작 방법
CN113273270A (zh) * 2019-01-10 2021-08-17 苹果公司 低延迟上行链路调度请求
US10965602B2 (en) * 2019-03-14 2021-03-30 Intel Corporation Software assisted hashing to improve distribution of a load balancer
WO2020197215A1 (en) 2019-03-22 2020-10-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channel rece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A3134506A1 (en) * 2019-03-26 2020-10-0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336392B2 (en) * 2019-07-12 2022-05-1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Enhancing the robustness of uplink transmission
EP3890230A1 (en) * 2020-04-01 2021-10-06 THALES DIS AIS Deutschland GmbH Method for enhanced scheduling of network resources for reduced capability user equipment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7970A (zh) * 2012-05-23 2013-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20140071931A1 (en) * 2011-05-18 2014-03-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069946A1 (en) * 2012-11-01 2014-05-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scheduling groups of devices characteristic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822339A1 (en) * 2012-02-28 2015-01-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2075A (zh) 2003-02-11 2004-08-1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Nb tdd cdma移动通信系统端到端直接通信的功率控制的方法
CN101009512A (zh) * 2006-01-24 2007-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中转通信正交频分复用接入系统及方法
CN101119184A (zh) 2006-08-02 2008-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混合自适应重传请求方法及其实体
CN101222309B (zh) * 2008-01-25 2013-06-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Lte tdd系统上行harq进程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US8514793B2 (en) * 2008-10-31 2013-08-2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and processing component carriers
CN102301792B (zh) 2009-01-30 2015-02-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数据信道或控制信道上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JP5986084B2 (ja) * 2010-08-13 2016-09-06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デバイス内干渉軽減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WO2012118334A2 (ko) * 2011-03-01 2012-09-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harq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EP2683098B1 (en) 2011-03-01 2019-05-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arching control information by terminal in multinode system
CN105978669B (zh) 2011-05-17 2019-06-14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装置
KR101556050B1 (ko) * 2011-06-28 2015-09-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Tdd시스템에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3006006A2 (ko) * 2011-07-07 2013-01-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9749117B2 (en) * 2011-07-26 2017-08-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583211B (zh) * 2011-08-12 2017-05-11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無線系統中彈性頻寬操作
WO2013085336A1 (ko) * 2011-12-07 2013-06-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3085335A1 (ko) * 2011-12-07 2013-06-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20140045507A1 (en) 2012-08-07 2014-02-13 Chandra Sekhar Bontu Code rate adap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876615B2 (en) * 2012-11-13 2018-01-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multiple times in consecutive subframes
US9485763B2 (en) 2013-01-14 2016-11-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receiving downlink signal and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signal
EP3713262B1 (en) * 2013-07-26 2022-04-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for mtc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10142064B2 (en) * 2013-09-17 2018-11-27 Intel IP Corporation Techniques and configurations associated with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in enhanced coverage mode
KR102285852B1 (ko) 2013-12-17 2021-08-0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차원 다중입력 다중출력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71931A1 (en) * 2011-05-18 2014-03-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822339A1 (en) * 2012-02-28 2015-01-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427970A (zh) * 2012-05-23 2013-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WO2014069946A1 (en) * 2012-11-01 2014-05-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scheduling groups of devices characteristic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49633A (zh) 2020-04-21
EP3244553A1 (en) 2017-11-15
US10536242B2 (en) 2020-01-14
EP3244553A4 (en) 2018-01-24
KR20170109580A (ko) 2017-09-29
KR102413069B1 (ko) 2022-06-24
EP3496296B1 (en) 2020-07-22
CN112491522B (zh) 2024-03-05
CN111049633B (zh) 2022-09-02
EP3641159A1 (en) 2020-04-22
US20200106562A1 (en) 2020-04-02
EP3244553B1 (en) 2019-04-10
WO2016111582A1 (ko) 2016-07-14
EP3641159B1 (en) 2022-10-12
CN107210886B (zh) 2020-12-08
US20180337752A1 (en) 2018-11-22
CN107210886A (zh) 2017-09-26
US20200106561A1 (en) 2020-04-02
EP3496296A1 (en) 2019-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49633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用于终端的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US1111525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xing traffic
US10069611B2 (en) HARQ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03907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and data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4124328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8496387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15174319B (zh) 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发送方法和设备
EP354100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roviding widebandwidth services via carrier aggregation
US10687322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8476521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或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RU2758801C2 (ru)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короткого физического канал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pucch) для новой радиосети (nr) 5-го поколения (5g)
CN110612765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8496388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JP2017535131A (ja) 超低レイテンシlteアップリンクフレーム構造
JP2017530635A (ja) 超低レイテンシlte制御データ通信
US2019010453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602444A (zh) 调度请求资源配置
CN112970316A (zh) 用于确定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双连接的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US1130339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hanne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90386789A1 (en) A Wireless Device, a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Handling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