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78216B - 组合计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组合计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78216B
CN112478216B CN202010909032.9A CN202010909032A CN112478216B CN 112478216 B CN112478216 B CN 112478216B CN 202010909032 A CN202010909032 A CN 202010909032A CN 112478216 B CN112478216 B CN 1124782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control parameter
operation mode
conveying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0903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78216A (zh
Inventor
影山寿晴
上垣内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hid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hid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hida Co Ltd filed Critical Ishid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4782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782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782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782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3/00Weighing apparatus with automatic feed or discharge for weighing-out batches of material
    • G01G13/02Means for automatically loading weigh pans or other receptacles, e.g. disposable containers, under control of the weighing mechanism
    • G01G13/022Material feeding devices
    • G01G13/026Material feeding devices by mechanical conveying means, e.g. belt or vibratory convey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00Packaging fluent solid material, e.g. powders, granular or loose fibrous material, loose masses of small articles, in individual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e.g. bags, sacks, boxes, cartons, cans, or jars
    • B65B1/30Devices or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or determining the quantity or quality or the material fed or filled
    • B65B1/36Devices or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or determining the quantity or quality or the material fed or filled by volumetric devices or metho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9/00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G01G19/387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combinatorial weighing, i.e. selecting a combination of articles whose total weight or number is closest to a desired valu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00Packaging fluent solid material, e.g. powders, granular or loose fibrous material, loose masses of small articles, in individual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e.g. bags, sacks, boxes, cartons, cans, or jars
    • B65B1/04Methods of, or means for, filling the material into the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43/00Forming, feeding, opening or setting-up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in association with packag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57/00Automatic control, checking, 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7/00Jigging conveyors
    • B65G27/1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jigging movements
    • B65G27/32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jigging movements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direction, frequency or amplitude of vibration or shaking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3/00Screw or rotary spiral conveyors
    • B65G33/24Details
    • B65G33/34Applications of driving gear
    • B65G33/36Applications of driving gear for rotating housing and screw at different spee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3/00Weighing apparatus with automatic feed or discharge for weighing-out batches of material
    • G01G13/24Weighing mechanism 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feed or discharge
    • G01G13/248Continuous control of flow of materia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9/00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G01G19/387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combinatorial weighing, i.e. selecting a combination of articles whose total weight or number is closest to a desired value
    • G01G19/393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combinatorial weighing, i.e. selecting a combination of articles whose total weight or number is closest to a desired value using two or more weighing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Weight Measurement For Supplying Or Discharging Of Specified Amounts Of Material (AREA)
  • Control Of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组合计量装置,具备:输送部,输送从外部供给的物品;控制部,对由输送部输送的物品进行组合计量;以及接口,从作业人员接收信息的输入。控制部具有:第一动作模式,包括规定输送部的输送动作并在自身装置内自动设定的第一控制参数;以及第二动作模式,包括规定输送部的输送动作并基于经由接口输入的信息而设定的第二控制参数,在第一动作模式下输送部进行动作的期间接口接收到信息的输入时,控制部从第一动作模式转变至第二动作模式,并利用第二控制参数来控制输送部的动作。

Description

组合计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组合计量装置。
背景技术
组合计量装置例如具备:多个输送部,输送物品;多个料斗,临时储存物品并与多个输送部对应地设置;计量部,输出与储存在每个料斗中的物品的质量相应的计量值;以及控制部,根据由计量部输出的多个计量值来选择计量值的组合以使合计值达到目标计量值,并使与该组合对应的料斗排出物品。
例如在专利第4245909号公报中公开有一种组合计量装置,其具备:输送量计量机构,按每个输送机构来计量通过输送机构(输送部)输送的被计量物(物品)的输送量;以及输送量控制机构,基于预定的参数,按每个输送机构来控制被计量物的输送量。在专利第4245909号公报中,基于被计量物的输送量的平均值以及标准偏差的运算结果来运算上述预定的参数。被计量物的输送量的平均值以及标准偏差基于输送量计量机构按预定次数所计量的被计量物的输送量来进行运算。
另外,在组合计量装置中,作为用于控制输送部的输送量的参数,有时会使用通过学习而自动设定的学习参数。该学习参数基于累积的各种信息而进行更新。
在利用上述那样的学习参数等来控制输送部的输送量时,该输送量有时会因为自身装置的变化等而变为不期望的量(异常状态)。例如,在更换了输送部的情况、更换了检测滞留在输送部上的物品的检测部的情况下等,基于在自身装置变化之前所累积的各种信息而自动设定的输送部的控制有时会导致在自身装置刚发生变化时出现异常状态。这种情况下,需要在暂时停止输送部的自动控制之后手动调整输送部的输送量,因此从异常状态调整为正常状态需要花费时间。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组合计量装置,其在利用自身装置内自动设定的控制参数的输送部控制出现异常状态的情况下,能够尽早将该输送部的控制调整为正常状态。
本公开的一方面所涉及的组合计量装置具备:输送部,输送从外部供给的物品;控制部,对由输送部输送的物品进行组合计量;以及接口,从作业人员接收信息的输入,控制部具有第一动作模式和第二动作模式,第一动作模式包括第一控制参数,第一控制参数规定输送部的输送动作,并在自身装置内自动设定,第二动作模式包括第二控制参数,第二控制参数规定输送部的输送动作,并基于经由接口输入的信息而设定,在第一动作模式下输送部进行动作的期间接口接收到信息的输入时,控制部从第一动作模式转变至第二动作模式,并利用第二控制参数来控制输送部的动作。
根据该组合计量装置,在第一动作模式下输送部进行动作的期间接口接收到信息输入的情况下,控制部从第一动作模式转变至第二动作模式,并利用第二控制参数来控制输送部的动作。例如,在由于输送部的更换等这样的自身装置的变化而引起第一动作模式中的输送部的动作出现异常状态的情况下,作业人员能够在第一动作模式下输送部进行动作的期间经由接口设定第二控制参数。由此,能够在继续进行组合计量装置的动作的状态下从第一动作模式转变至第二动作模式。因此,在组合计量装置中,能够在用到自身装置内自动设定的第一控制参数的输送部控制出现异常状态的情况下尽早将该输送部的控制调整为正常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方面中,也可以是,在从第一动作模式转变至第二动作模式时,控制部在设定有第二控制参数的阶段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来控制输送部的动作,在第一状态中持续利用第一控制参数,在第二状态中持续利用第二控制参数。
在本公开的一方面中,也可以是,第一控制参数在第一动作模式和第二动作模式这两个动作模式中被自动设定,控制部在利用第二控制参数控制输送部的动作时,在第二控制参数的平均值与第一控制参数的平均值之差落入预定范围内的阶段从第二动作模式转变至第一动作模式,并利用第一控制参数来控制输送部的动作。这种情况下,能够在利用第二控制参数控制输送部出现异常状态之前转变至利用第一控制参数控制输送部。因此,能够长期维持输送部的控制处于正常状态的期间。
在本公开的一方面中,也可以是,输送部具有通过振动动作来输送物品的部件,第一控制参数和第二控制参数分别包括振动动作中的输送强度和动作时间中的至少一方,控制部采用第一控制参数所包括的输送部的输送强度和输送时间中的至少一方的平均值以及以第二控制参数设定的输送部的输送强度和输送时间中的至少一方的平均值。
在本公开的一方面中,也可以是,输送部具有通过旋转动作来输送物品的部件,第一控制参数和第二控制参数分别包括旋转动作中的旋转速度和旋转时间中的至少一方,控制部采用第一控制参数所包括的输送部的旋转速度和旋转时间中的至少一方的平均值以及以第二控制参数设定的输送部的旋转速度和旋转时间中的至少一方的平均值。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能够提供一种组合计量装置,其在利用自身装置内自动设定的控制参数的输送部控制出现异常状态的情况下,能够尽早将该输送部的控制调整为正常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合计量装置的示意结构图。
图2是示出控制部的功能性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放射进料器的排出端附近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指出,在各图中对于相同或相当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合计量装置的示意结构图。如图1所示,组合计量装置1具备:投入斜槽2、分散进料器3(输送部40)、多个放射进料器4(输送部40)、多个储存料斗5、多个计量料斗6、集合斜槽8、定时料斗9、计量部11、控制部20以及接口30。组合计量装置1对由输送机50供给的物品M(像农产品、水产品、加工食品等那样单体质量存在偏差的物品)进行计量以使其达到目标计量值而供给到制袋包装机60。需要指出,制袋包装机60一边将膜成形为预定容量的袋,一边将由组合计量装置1计量并供给来的物品M进行装袋。另外,输送机50是向组合计量装置1供给物品M的外部装置。
投入斜槽2配置在输送机50的输送端50a的下方。投入斜槽2接收从输送机50的输送端50a落下的物品M并向下方排出。
分散进料器3是输送从外部供给的物品M的输送部40的一部分,并且是配置在投入斜槽2的下方的部件。分散进料器3具有朝向下方展开的圆锥状的输送面3a。分散进料器3通过振动动作输送物品M。例如,分散进料器3通过使输送面3a振动,从而将从投入斜槽2排出到输送面3a的顶部的物品M朝向输送面3a的外缘均匀地输送。分散进料器3的振动强度等既可以自动控制,也可以手动控制。
多个放射进料器4是输送部40的另一部分,并且是进一步输送从分散进料器3输送的物品M的部件。多个放射进料器4沿着分散进料器3的输送面3a的外缘呈放射状配置。放射进料器4具有从输送面3a的外缘下方朝向外侧延伸的槽4a。放射进料器4通过振动动作输送物品M。例如,放射进料器4通过使槽4a振动,从而将自输送面3a的外缘排出的物品M朝向槽4a的前端部输送。放射进料器4的振动强度等既可以自动控制,也可以手动控制。
多个储存料斗5以围绕与铅直方向平行的中心线CL的方式而被配置。各储存料斗5配置在各放射进料器4的槽4a的前端部的下方。各储存料斗5具有能够开闭的闸门5a。闸门5a位于储存料斗5的底部。各储存料斗5通过关闭闸门5a而临时储存从对应的槽4a的前端部排出的物品M。而且,各储存料斗5通过打开闸门5a而向下方排出临时储存的物品M。
多个计量料斗6以围绕中心线CL的方式而被配置。各计量料斗6配置在各储存料斗5的闸门5a的下方。各计量料斗6具有主体部6a和能够开闭的闸门6b。闸门6b设置于主体部6a。各计量料斗6通过关闭闸门6b而将从对应的储存料斗5排出的物品M临时储存在主体部6a内。而且,各计量料斗6通过打开闸门6b而向下方排出临时储存在主体部6a内的物品M。
集合斜槽8使从各计量料斗6排出的物品M集合到排出口8a。排出口8a相对于多个计量料斗6位于下侧且位于中心线CL上。集合斜槽8具有上层斜槽部81和下层斜槽部82。上层斜槽部81接收从各计量料斗6排出的物品M并使该物品M滑行到排出口8a侧(即,中心线CL侧且下侧)。下层斜槽部82是朝向下方越来越细的圆锥台状的筒体,并具有上侧的开口82a以及下侧的开口82b。下层斜槽部82将下侧的开口82b作为排出口8a,并从该排出口8a向下方排出物品M。
定时料斗9配置在排出口8a的下方。定时料斗9具有能够开闭其底部的闸门9a。定时料斗9通过关闭闸门9a而临时储存从集合斜槽8排出的物品M。而且,定时料斗9通过打开闸门9a而将临时储存的物品M排出到制袋包装机60。
计量部11配置在被框架12支承的外壳13内。计量部11具有多个测力传感器11a。各测力传感器11a支承对应的计量料斗6。在物品M临时储存在各计量料斗6中时,计量部11计量与该物品M的质量相应的计量值。
控制部20配置在外壳13内。控制部20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以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控制部20控制输送部40(分散进料器3以及放射进料器4)的输送动作、各储存料斗5的闸门5a的开闭动作、各计量料斗6的闸门62的开闭动作以及定时料斗9的闸门9a的开闭动作等组合计量装置1的各部分的动作。需要指出,控制部20与制袋包装机60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
控制部20将由计量部11计量出的计量值与储存对应于该计量值的物品M的计量料斗6建立对应地进行存储。控制部20根据由计量部11计量出的且与各计量料斗6建立对应的多个计量值来选择计量值的组合,以使合计值达到目标计量值。更具体而言,控制部20根据由计量部11输出的多个计量值来选择计量值的组合,以使合计值落入将目标计量值设为下限值的预定范围内。即,控制部20对输送到组合计量装置1的物品M进行组合计量。然后,控制部20使与该组合对应的计量料斗6排出物品M。
接口30是从用户(作业人员)接收信息的输入的装置。经由接口30接收的信息例如是控制输送部40(分散进料器3以及放射进料器4中的至少一方)的输送动作的信息,其被发送至控制部20。控制输送部40的输送动作的信息例如是与输送部40的输送强度有关的信息、与输送时间有关的信息等。在输送部40进行振动动作时,输送部40的输送强度相当于输送部40的振动的振幅,输送部40的输送时间相当于每单位时间内的输送部40的振动次数。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口30设置在与框架12以及外壳13分开的位置,但并不限于此。接口30例如是设置于液晶显示器等显示部的触摸面板,但并不限于此。接口30也可以具有键盘、鼠标、数字键、麦克风等。接口30也可以具有输出语音的扬声器等。
投入斜槽2、分散进料器3、多个放射进料器4、多个储存料斗5以及多个计量料斗6被外壳13直接或间接地支承。集合斜槽8以及定时料斗9被框架12直接或间接地支承。
接着,对控制部20进行更详细说明。图2是示出控制部的功能性结构的图。如图2所示,控制部20具备:存储部22、第一控制参数设定部24、第二控制参数设定部26以及输送控制部28。控制部20具有存储部22、第一控制参数设定部24、第二控制参数设定部26以及输送控制部28作为执行各种控制処理的概念性部分。这样的概念性部分例如构成为保存在ROM中的程序被加载到RAM上由CPU执行的软件。
存储部22存储与组合计量装置1的动作有关的信息。例如,存储部22存储输送部40的动作模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动作模式具有:第一动作模式,包括在自身装置内自动设定的第一控制参数;以及第二动作模式,包括基于经由接口30输入的信息而设定的第二控制参数。第一控制参数和第二控制参数分别是规定输送部40的输送动作的参数。第一控制参数例如利用在组合计量装置1中过去所设定的参数与采用了该参数的控制结果的关系的累积而自动设定。即,第一控制参数基于组合计量装置1所具备的学习功能而自动设定。第二控制参数基于外部输入的控制输送部40的输送动作的信息而被设定。第一控制参数和第二控制参数例如分别包括输送部40的振动动作中的输送强度以及输送时间中的至少一方。
第一控制参数设定部24基于存储部22中累积的与组合计量装置1的动作有关的信息来设定第一控制参数。即,第一控制参数设定部24发挥组合计量装置1所具备的学习功能。第一控制参数设定部24随时或者定期地更新第一控制参数。由此,能够提高第一动作模式中的输送部40的输送动作的控制精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利用第二控制参数控制着输送部40的动作的情况下,第一控制参数设定部24也会更新第一控制参数。即,在第一动作模式和第二动作模式这两个动作模式中均自动设定第一控制参数。第一控制参数设定部24将设定好的第一控制参数发送至存储部22以及输送控制部28。
这里,对利用存储部22以及第一控制参数设定部24而获得的第一控制参数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以下,对第一控制参数所包括的放射进料器4的输送强度的设定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存储部22例如存储放射进料器4上的物品M的层厚S、放射进料器4的目标输送量W、放射进料器4的输送力P以及放射进料器4的动作时间t的关系。动作时间t是放射进料器4实际为了输送物品所进行动作的持续时间。具体而言,在存储部22中存储有下述的式(1)。存储部22针对多个放射进料器4各自存储上述关系。存储部22存储下述式(1)的导出结果。
P=A×W/S+B…(1)
输送力P是放射进料器4的振动的振幅(输送强度)。在输送力P的值小的情况下,放射进料器4的振幅小。因此,从放射进料器4供给到计量料斗6(储存料斗5)的物品M的输送量减少。在输送力P的值大的情况下,放射进料器4的振幅大。因此,从放射进料器4供给到计量料斗6的物品M的输送量增多。目标输送量W是从放射进料器4经由储存料斗5供给到计量料斗6的物品M的量。
如图3所示,层厚S是在放射进料器4的排出端附近放射进料器4的底面4s与物品M的上部之间的距离。层厚S基于检测部35的检测结果而被获取。检测部35与各放射进料器4对应地配置在各放射进料器4的上方。检测部35安装于支承框架(未图示)并位于放射进料器4的上方。
检测部35检测该检测部35与放射进料器4上的物品之间的距离。检测部35例如通过朝向物品照射光,并接收由物品反射的光,来获得检测部35与物品之间的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部35是测距传感器。如图3所示,检测部35检测与位于放射进料器4的排出端附近的物品之间的距离。排出端附近是从放射进料器4的输送方向的前端后退预定距离的位置。例如,排出端附近是从放射进料器4的前端后退30mm~50mm左右的位置。检测部35将检测到的表示与物品之间的距离的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部20。
需要指出,上面对组合计量装置1具有检测层厚S的检测部35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该检测部35也可以构成为与组合计量装置1不同的外部装置。这种情况下,组合计量装置1从该外部装置单纯获取与层厚S有关的信息。总之,检测部35并非是必须的结构,作为结果,只要是组合计量装置1获取与层厚S有关的信息的结构,无论怎样的结构都可以。
在上述式(1)中,“A”以及“B”分别是系数。系数A以及系数B是输送部40的动作所涉及的参数,在确定当前或将来的输送力P时被利用。该系数A以及系数B是将基于物品M的层厚S以及目标输送量W求出的值与输送力P的关系关联起来的参数。系数A以及系数B在组合计量装置1的初始状态(最初开始组合计量装置1的运转时)下,例如根据组合计量装置1的结构将经验上求出的值提供作为初始值(初始参数)。各系数A以及系数B是能够根据放射进料器4的形状和/或物品的种类而变更的值。
第一控制参数设定部24基于过去以来持续获取到的层厚S、目标输送量W以及输送力P的关系性,依次计算上述系数A以及系数B。也就是说,第一控制参数设定部24通过学习控制来计算系数A以及系数B。第一控制参数设定部24例如基于迄今为止获取到的历史信息通过最小二乘法等导出新的系数A以及系数B。另外,在导出新的系数A以及系数B时,可以对各个历史信息设定权重(确定新的系数A以及系数B时的影响力大小)。例如,对于离当前时刻近的信息,其权重高。
第一控制参数设定部24利用算出的系数A、B以及上述式(1),来计算各放射进料器4的输送力P。所计算出的输送力P被发送至输送控制部28。
返回至图2,第二控制参数设定部26基于经由接口30输入的信息来设定第二控制参数。第二控制参数设定部26将设定好的第二控制参数发送至存储部22以及输送控制部28。每当第二控制参数被发送至存储部22时,都盖写存储在存储部22的第二控制参数。第二控制参数不是自动更新,而是手动更新的。
输送控制部28根据存储在存储部22的动作模式来控制输送部40的输送动作。例如,输送控制部28根据包括从第一控制参数设定部24发送的第一控制参数的第一动作模式或者包括从第二控制参数设定部26发送的第二控制参数的第二动作模式,来控制输送部40的输送动作。在第一动作模式中,输送控制部28持续利用第一控制参数。在第二动作模式中,输送控制部28持续利用第二控制参数。
在未设定有第二控制参数时,输送控制部28以第一动作模式持续利用第一控制参数来控制输送部40的输送动作。另一方面,在第二控制参数被设定时,输送控制部28以第二动作模式持续利用第二控制参数来控制输送部40的输送动作。例如,在第一动作模式下输送部40进行动作的期间接口30接收到信息的输入时,输送控制部28从第一动作模式转变至第二动作模式,并利用第二控制参数来控制输送部40的动作。这种情况下,从欲手动设定了输送部40的输送强度等的时间点开始,停止输送部40的输送动作的自动控制而优先进行输送部40的输送动作的手动控制。由此,输送控制部28能够控制输送部40的动作,而不停止输送部40的动作。
在从第一动作模式转变至第二动作模式时,输送控制部28也可以在设定有第二控制参数的阶段,从持续利用第一控制参数的状态切换至持续利用第二控制参数的状态来控制输送部40的动作。换言之,输送控制部28也可以在设定第二控制参数之前以第一动作模式控制输送部40的动作,从设定有第二控制参数起以第二动作模式控制输送部40的动作。这种情况下,输送控制部28能够控制输送部40的动作,而不停止输送部40的动作。
在以第二动作模式控制输送部40的输送动作的期间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预定条件)时,输送控制部28从第二动作模式转变至第一动作模式。这种情况下,输送控制部28从持续利用第二控制参数的状态切换至持续利用第一控制参数的状态来控制输送部40的动作。换言之,输送控制部28例如在满足预定条件之前以第二动作模式控制输送部40的动作,在从满足预定条件起以第一动作模式控制输送部40的动作。这种情况下,输送控制部28也能够控制输送部40的动作,而不停止输送部40的动作。例如,输送控制部28随时或者定期地判断是否满足上述预定条件。
上述预定条件例如基于第一控制参数的平均值和第二控制参数的平均值而设定。这种情况下,输送控制部28通过采用第一控制参数的平均值和第二控制参数的平均值,来判断是否满足上述预定条件。即,输送控制部28判断是否从第二动作模式转变至第一动作模式。例如,在以第二动作模式控制输送部40的输送动作的期间,第二控制参数的平均值与第一控制参数的平均值之差落入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从第二动作模式转变至第一动作模式。换言之,在以第二动作模式控制输送部40的输送动作的期间,第二控制参数的平均值与第一控制参数的平均值之差在预定范围外时,继续第二动作模式的输送部40的输送动作的控制。
第一控制参数的平均值和第二控制参数的平均值例如分别是输送部40的输送强度以及输送时间中的至少一方的平均值。作为具体例,第一控制参数的平均值和第二控制参数的平均值分别是各放射进料器4的输送强度以及输送时间中的至少一方的平均值。第一控制参数所包括的输送强度的平均值表示各放射进料器4的输送强度的平均值,第一控制参数所包括的输送时间的平均值表示各放射进料器4的输送时间的平均值。预定范围根据所计量的物品的种类等而适当调整。例如,第一控制参数所包括的输送强度的平均值与第二控制参数所包括的输送强度的平均值之差(绝对值)例如在15以内时,从第二动作模式转变至第一动作模式。
当从第一动作模式转变至了第二动作模式时,输送控制部28也可以将存储于存储部22的动作时间t重置。这种情况下,例如重置放射进料器4上的物品M的层厚S、放射进料器4的目标输送量W、放射进料器4的输送力P以及放射进料器4的动作时间t的关系。由此,第一控制参数设定部24能够排除转变至第二动作模式前的历史信息来更新第一控制参数。因此,能够缩短从第二动作模式切换到第一动作模式为止的期间。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合计量装置1,在第一动作模式下输送部40进行动作的期间接口30接收到信息输入的情况下,控制部20从第一动作模式转变至第二动作模式,并利用第二控制参数来控制输送部40的动作。例如,在由于输送部40的更换等这样的自身装置的变化而引起第一动作模式中的输送部40的动作出现异常状态的情况下,作业人员能够在第一动作模式下输送部40进行动作的期间经由接口设定第二控制参数。由此,能够在继续进行组合计量装置1的动作的状态下从第一动作模式转变至第二动作模式。因此,在组合计量装置1中,能够在用到自身装置内自动设定的第一控制参数的输送部40的控制出现异常状态的情况下尽早将该输送部40的控制调整为正常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第一动作模式转变至第二动作模式时,控制部20也可以在设定有第二控制参数的阶段从持续利用第一控制参数的状态切换至持续利用第二控制参数的状态来控制输送部40的动作。这种情况下,能够在可靠地继续组合计量装置1的动作的状态下从第一动作模式转变至第二动作模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第一控制参数在第一动作模式和第二动作模式这两个动作模式中被自动设定,控制部20在利用第二控制参数控制输送部40的动作时,在第二控制参数的平均值与第一控制参数的平均值之差落入预定范围内的阶段从第二动作模式转变至第一动作模式,并利用第一控制参数来控制输送部40的动作。第二控制参数一旦被设定,在手动更新之前不会发生变更。因此,由于利用第二动作模式的组合计量装置1的动作时间持续,有时会导致利用第二控制参数的输送部40的控制出现异常状态。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能够在第二控制参数的平均值与第一控制参数的平均值之差落入预定范围内的阶段从第二动作模式转变至第一动作模式。由此,能够在利用第二控制参数控制输送部40出现异常状态之前转变至利用第一控制参数控制输送部。因此,能够长期维持输送部40的控制处于正常状态的期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输送部40具有通过振动动作来输送物品的部件,第一控制参数和第二控制参数分别包括振动动作中的输送强度和动作时间中的至少一方,控制部20采用第一控制参数所包括的输送部40的输送强度和输送时间中的至少任一方的平均值以及以第二控制参数设定的输送部40的输送强度和输送时间中的至少任一方的平均值。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没有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多个料斗不限定于像上述的多个计量料斗那样配置为环状,也可以配置为矩阵状。组合计量装置也可以具备多个增压(booster)料斗。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输送部所包括的分散进料器以及多个放射进料器通过振动来输送物品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输送部只要具有能够输送物品的结构即可。输送部例如也可以具有通过旋转动作来输送物品的部件。这种情况下,输送部例如具有能够旋转驱动的盘绕(coil)单元(螺旋件(screw))、传送带等,第一控制参数和第二控制参数分别包括输送部的旋转动作中的旋转速度以及旋转时间中的至少一方。控制部也可以采用第一控制参数所包括的输送部的旋转速度和旋转时间中的至少任一方的平均值以及以第二控制参数设定的输送部的旋转速度和旋转时间中的至少任一方的平均值。需要指出,旋转速度相当于每单位时间的转数,例如盘绕单元的转数(rpm)、使传送带驱动的滚筒的转数等。旋转时间是滚筒根据所设定的值(设定值)间歇地进行动作的时间,例如,滚筒在设定值的20ms的倍数的时间期间进行动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参数基于组合计量装置所具备的学习功能自动地设定,但并不限于此。第一控制参数也可以不使用学习功能而自动设定。例如,第一控制参数也可以使用由计量部计量的计量料斗内的物品量等而自动设定。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控制参数也可以预先设定在控制部内。这种情况下,例如也可以是,在存储部中存储有相当于第二控制参数的多个参数,通过基于经由接口输入的信息选择最佳的参数来设定第二控制参数。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组合计量装置具备分散进料器且放射进料器以分散进料器为中心配置为放射状,但并不限于此。例如,组合计量装置所包括的输送部以及计量部也可以分别成直线地排列配置。

Claims (7)

1.一种组合计量装置,具备:
输送部,输送从外部供给的物品;
控制部,对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物品进行组合计量;以及
接口,从作业人员接收信息的输入,
所述控制部具有第一动作模式和第二动作模式,
所述第一动作模式包括第一控制参数,所述第一控制参数规定所述输送部的输送动作,并在所述组合计量装置内被自动设定,
所述第二动作模式包括第二控制参数,所述第二控制参数规定所述输送部的输送动作,并基于经由所述接口输入的所述信息而被设定,
在所述第一动作模式下所述输送部进行动作的期间所述接口接收到所述信息的输入时,所述控制部从所述第一动作模式转变至所述第二动作模式,并利用所述第二控制参数来控制所述输送部的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计量装置,其中,
在从所述第一动作模式转变至所述第二动作模式时,所述控制部在设定有所述第二控制参数的阶段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来控制所述输送部的动作,
在所述第一状态中持续利用所述第一控制参数,
在所述第二状态中持续利用所述第二控制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计量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控制参数在所述第一动作模式和所述第二动作模式这两个动作模式中被自动设定,
所述控制部在利用所述第二控制参数控制所述输送部的动作时,在所述第二控制参数的平均值与所述第一控制参数的平均值之差落入预定范围内的阶段从所述第二动作模式转变至所述第一动作模式,并利用所述第一控制参数来控制所述输送部的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计量装置,其中,
所述输送部具有通过振动动作来输送所述物品的部件,
所述第一控制参数和所述第二控制参数分别包括所述振动动作中的输送强度和输送时间中的至少一方,
所述控制部采用所述第一控制参数所包括的所述输送部的输送强度和输送时间中的至少一方的平均值以及以所述第二控制参数设定的所述输送部的输送强度和输送时间中的至少一方的平均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计量装置,其中,
所述部件包括分散进料器和放射进料器中至少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计量装置,其中,
所述输送部具有通过旋转动作来输送所述物品的部件,
所述第一控制参数和所述第二控制参数分别包括所述旋转动作中的旋转速度和旋转时间中的至少一方,
所述控制部采用所述第一控制参数所包括的所述输送部的旋转速度和旋转时间中的至少一方的平均值以及以所述第二控制参数设定的所述输送部的旋转速度和旋转时间中的至少一方的平均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计量装置,其中,
所述部件包括盘绕单元和螺旋件中至少之一。
CN202010909032.9A 2019-09-12 2020-09-02 组合计量装置 Active CN1124782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66371A JP7323921B2 (ja) 2019-09-12 2019-09-12 組合せ計量装置
JP2019-166371 2019-09-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78216A CN112478216A (zh) 2021-03-12
CN112478216B true CN112478216B (zh) 2022-08-30

Family

ID=72266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09032.9A Active CN112478216B (zh) 2019-09-12 2020-09-02 组合计量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566933B2 (zh)
EP (1) EP3792604B1 (zh)
JP (1) JP7323921B2 (zh)
CN (1) CN112478216B (zh)
DK (1) DK3792604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06361B (zh) * 2022-06-09 2023-06-16 国通(成都)新药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液面定位功能的分装设备、方法及其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4428A (en) * 1983-08-11 1985-08-13 Package Machinery Co. Vibratory feeder control for a weighing system
JPH06105181B2 (ja) * 1985-10-16 1994-12-21 株式会社川島製作所 組合せ秤量包装装置
JPS6413422A (en) * 1987-07-08 1989-01-18 Yamato Scale Co Ltd Operation condition setting device for combination balance
JP2001255198A (ja) * 2000-03-13 2001-09-21 Ishida Co Ltd 組合せ計量計数装置
WO2004042335A1 (en) 2002-11-05 2004-05-21 Cetech V/Claus Engelbrecht Automatic combination weighing apparatus
JP4245909B2 (ja) 2002-11-29 2009-04-02 株式会社イシダ 組合せ計量装置
JP4904214B2 (ja) 2007-06-26 2012-03-28 大和製衡株式会社 組合せ秤
EP2484593A1 (en) 2011-02-04 2012-08-08 Cabinplant International A/S An apparatus for conveying and selectively discharging products
CN102424122B (zh) 2011-08-12 2013-08-21 广东海川智能机器有限公司 组合秤的控制方法
JP5993935B2 (ja) * 2012-03-16 2016-09-14 株式会社イシダ 組合せ計量装置
CN102700732B (zh) 2012-05-29 2014-08-06 天津工业大学 间歇式包装机颗粒物料下料传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15108117A1 (ja) * 2014-01-20 2015-07-23 株式会社イシダ 組合せ計量装置
US10094700B2 (en) * 2015-02-10 2018-10-09 Ishida Co., Ltd. Conveyor apparatus and combined weighing apparatus
US10823604B2 (en) 2016-03-07 2020-11-03 Ishida Co., Ltd. Combination weighing device which uses different parameters to control conveying uni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43104A (ja) 2021-03-18
JP7323921B2 (ja) 2023-08-09
US20210080314A1 (en) 2021-03-18
US11566933B2 (en) 2023-01-31
CN112478216A (zh) 2021-03-12
EP3792604B1 (en) 2022-08-24
DK3792604T3 (da) 2022-09-05
EP3792604A1 (en) 2021-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9049B (zh) 输送装置及组合计量装置
JP4904214B2 (ja) 組合せ秤
US20180274970A1 (en) Combination scale
JP6568995B2 (ja) 組合せ計量装置
JP6484052B2 (ja) 組合せ計量装置
CN112478216B (zh) 组合计量装置
JP2012229977A (ja) 組合せ秤
JP5808957B2 (ja) 組合せ秤
JP6115993B2 (ja) 組合せ秤
JP6676503B2 (ja) 組合せ秤
JP5669096B2 (ja) 組合せ秤
JP5669097B2 (ja) 組合せ秤
JP6664976B2 (ja) 組合せ計量装置
CN108463698B (zh) 组合计量装置用的控制装置、组合计量装置及其系统
JP2023054946A (ja) 組合せ計量装置
JP5755498B2 (ja) 組合せ秤
JP6062237B2 (ja) 組合せ秤
JP2022108311A (ja) 組合せ秤
JP5758726B2 (ja) 組合せ秤
JP2020153747A (ja) テストピース排出装置及び組合せ計量装置
JP2016114545A (ja) 組合せ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