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78049A - 一种40000吨自卸船的顶边舱 - Google Patents

一种40000吨自卸船的顶边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78049A
CN112478049A CN202011229018.0A CN202011229018A CN112478049A CN 112478049 A CN112478049 A CN 112478049A CN 202011229018 A CN202011229018 A CN 202011229018A CN 112478049 A CN112478049 A CN 1124780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supporting plate
ship
passage
top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2901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涛
蒋明华
罗乃德
李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xi Shipya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xi Shipya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xi Shipya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xi Shipya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2901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780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78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780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11/00Interior subdivision of hu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17/00Vessels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40000吨自卸船的顶边舱,包括人行通道和管路通道,管路通道内设有电缆管路和消防管路,管路通道中部设有监控单元,监控单元包括支撑板和设置在管路通道侧壁上的导轨,支撑板下方设有移动组件,移动组件驱动支撑板沿着导轨移动,支撑板上设有摄像组件,管路通道顶部设有干燥单元。该40000吨自卸船的顶边舱,可以容纳电缆管路和消防管路,使得顶边舱上表面的整洁,便于人员通行。通过移动组件和摄像组件的配合,拍摄实时图像,以便于工作人员确定损坏位置,便于工作人员维护。通过干燥单元,可以保证管路通道内的盐分较高的湿空气进行干燥处理,防止电缆管路和消防管路被腐蚀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40000吨自卸船的顶边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40000吨自卸船的顶边舱。
背景技术
常规自卸船的所有电缆、消防管等管路一般布置在顶边舱夹板以上,但是这些管路会占用横向通道,导致人员通行不方便,需设置专用的踏步供人员横向通行,对航行在寒冷区域的船舶,踏步表面容易结冰,产生安全隐患,且在海上航行时,空气中的盐分较高,腐蚀性较大,消防管、电缆管等长期暴露在盐分较高的湿空气中,极易被腐蚀,给船舶日常维护带来不便。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40000吨自卸船的顶边舱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40000吨自卸船的顶边舱内部可以容纳管路,使得顶边舱上表面的整洁,便于人员通行,防止管路的腐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40000吨自卸船的顶边舱,包括人行通道和管路通道,管路通道内设有电缆管路和消防管路,管路通道中部设有监控单元,监控单元包括支撑板和设置在管路通道侧壁上的导轨,支撑板下方设有移动组件,移动组件驱动支撑板沿着导轨移动,支撑板上设有摄像组件,管路通道顶部设有干燥单元。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人行通道与管路通道之间设有若干密封门。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电缆管路设置在管路通道顶部,所述消防管路设置在管路通道底部。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导轨边缘向上凸起。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蓄电池和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蓄电池电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撑板底部一侧的传动轴,支撑板底部的另一侧设有从动轮,传动轴两侧分别设有主动轮,传动轴中部设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驱动齿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驱动电机固定在支撑板底部,驱动电机与蓄电池和控制装置电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摄像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撑板底部的调节电机,调节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穿过支撑板,调节杆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摄像头,管路通道顶部设有光源,调节电机与蓄电池电连接,调节电机与蓄电池和控制装置电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干燥单元包括与管路通道连通的循环管路,循环管路上设有干燥层和抽气机,管路通道内设有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抽气机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管路通道底部设有若干排水口。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可以容纳电缆管路和消防管路,使得顶边舱上表面的整洁,便于人员通行。
2、通过移动组件和摄像组件的配合,拍摄实时图像,以便于工作人员确定损坏位置,便于工作人员维护。
3、通过干燥单元,可以保证管路通道内的盐分较高的湿空气进行干燥处理,防止电缆管路和消防管路被腐蚀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40000吨自卸船的顶边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40000吨自卸船的顶边舱的监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40000吨自卸船的顶边舱的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40000吨自卸船的顶边舱的干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人行通道,2.管路通道,3.电缆管路,4.消防管路,5.监控单元,51.导轨,52.支撑板,53.调节杆,54.蓄电池,55.移动组件,551.驱动电机,552.驱动齿轮,553.传动齿轮,554.传动轴,555.主动轮,556.从动轮,56.摄像头,57.调节电机,6.干燥单元,61.循环管路,62.干燥层,63.抽气机,7.光源,8.密封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40000吨自卸船的顶边舱,包括人行通道1和管路通道2,管路通道2内设有电缆管路3和消防管路4,管路通道2中部设有监控单元5,监控单元5包括支撑板52和设置在管路通道2侧壁上的导轨51,支撑板52下方设有移动组件55,移动组件55驱动支撑板52沿着导轨51移动,支撑板52上设有摄像组件,管路通道2顶部设有干燥单元6。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人行通道1与管路通道2之间设有若干密封门8。密封门8既可以方便工作人员进入管路通道2对电缆管路3或者消防管路4进行维护,又可以防止人行通道1中的高盐分湿空气进入管路通道2,避免电缆管路3或者消防管路4腐蚀。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电缆管路3设置在管路通道2顶部,所述消防管路4设置在管路通道2底部。电缆管路3设置在管路通道2顶部可以防止海水渗入损坏电缆管路3。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导轨51边缘向上凸起。凸起可以阻挡主动轮555和从动轮556,使得监控单元5沿着导轨51移动而不会卡死。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支撑板52上设有蓄电池54和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蓄电池54电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移动组件55包括设置在支撑板52底部一侧的传动轴554,支撑板52底部的另一侧设有从动轮556,传动轴554两侧分别设有主动轮555,传动轴554中部设有传动齿轮553,传动齿轮553与驱动齿轮552啮合,驱动齿轮552与驱动电机55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驱动电机551固定在支撑板52底部,驱动电机551与蓄电池54和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控制蓄电池54对驱动电机551通电,使得驱动电机551驱动驱动齿轮552转动,带动传动齿轮553转动,使得主动轮555转动,配合从动轮556实现支撑板52在导轨51上的移动。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摄像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撑板52底部的调节电机57,调节电机57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调节杆53,调节杆53穿过支撑板52,调节杆53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摄像头56,管路通道2顶部设有光源7,调节电机57与蓄电池54电连接,调节电机57与蓄电池54和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控制蓄电池54对调节电机57通电,使得调节电机57驱动调节杆53调整角度,使得摄像头56对准电缆管路3或者消防管路4,拍摄实时图像,以便于工作人员确定损坏位置,便于工作人员维护。
如图5所示,所述干燥单元6包括与管路通道2连通的循环管路61,循环管路61上设有干燥层62和抽气机63,管路通道2内设有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抽气机63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湿度传感器检测管路通道2内的湿度,当湿度过大时,控制装置控制抽气机63工作,通过循环管路61将管路通道2内的空气抽吸穿过干燥层62进行干燥处理,出去空气中的湿度和盐分。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管路通道2底部设有若干排水口。
该40000吨自卸船的顶边舱工作原理是:控制装置控制蓄电池54对驱动电机551通电,使得驱动电机551驱动驱动齿轮552转动,带动传动齿轮553转动,使得主动轮555转动,配合从动轮556实现支撑板52在导轨51上的移动。控制装置控制蓄电池54对调节电机57通电,使得调节电机57驱动调节杆53调整角度,使得摄像头56对准电缆管路3或者消防管路4,拍摄实时图像,以便于工作人员确定损坏位置,便于工作人员维护。湿度传感器检测管路通道2内的湿度,当湿度过大时,控制装置控制抽气机63工作,通过循环管路61将管路通道2内的空气抽吸穿过干燥层62进行干燥处理,出去空气中的湿度和盐分。
该40000吨自卸船的顶边舱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可以容纳电缆管路3和消防管路4,使得顶边舱上表面的整洁,便于人员通行。
2、通过移动组件55和摄像组件的配合,拍摄实时图像,以便于工作人员确定损坏位置,便于工作人员维护。
3、通过干燥单元6,可以保证管路通道2内的盐分较高的湿空气进行干燥处理,防止电缆管路3和消防管路4被腐蚀损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40000吨自卸船的顶边舱,其特征在于,包括人行通道和管路通道,管路通道内设有电缆管路和消防管路,管路通道中部设有监控单元,监控单元包括支撑板和设置在管路通道侧壁上的导轨,支撑板下方设有移动组件,移动组件驱动支撑板沿着导轨移动,支撑板上设有摄像组件,管路通道顶部设有干燥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40000吨自卸船的顶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通道与管路通道之间设有若干密封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40000吨自卸船的顶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管路设置在管路通道顶部,所述消防管路设置在管路通道底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40000吨自卸船的顶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边缘向上凸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40000吨自卸船的顶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蓄电池和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蓄电池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40000吨自卸船的顶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撑板底部一侧的传动轴,支撑板底部的另一侧设有从动轮,传动轴两侧分别设有主动轮,传动轴中部设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驱动齿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驱动电机固定在支撑板底部,驱动电机与蓄电池和控制装置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40000吨自卸船的顶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撑板底部的调节电机,调节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穿过支撑板,调节杆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摄像头,管路通道顶部设有光源,调节电机与蓄电池电连接,调节电机与蓄电池和控制装置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40000吨自卸船的顶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单元包括与管路通道连通的循环管路,循环管路上设有干燥层和抽气机,管路通道内设有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抽气机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40000吨自卸船的顶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通道底部设有若干排水口。
CN202011229018.0A 2020-11-06 2020-11-06 一种40000吨自卸船的顶边舱 Pending CN1124780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29018.0A CN112478049A (zh) 2020-11-06 2020-11-06 一种40000吨自卸船的顶边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29018.0A CN112478049A (zh) 2020-11-06 2020-11-06 一种40000吨自卸船的顶边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78049A true CN112478049A (zh) 2021-03-12

Family

ID=74928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29018.0A Pending CN112478049A (zh) 2020-11-06 2020-11-06 一种40000吨自卸船的顶边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78049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9723A (zh) * 2015-12-23 2016-05-04 江苏现代造船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化学品船甲板舾装单元的施工方法
CN106970626A (zh) * 2017-04-27 2017-07-21 广州晟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管廊系统移动监测设备
JP2017127418A (ja) * 2016-01-19 2017-07-27 ホーチキ株式会社 トンネル内消火栓設備
CN207062992U (zh) * 2017-07-10 2018-03-02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地下综合管廊燃气舱人员出入的节点结构
CN208377000U (zh) * 2018-06-06 2019-01-15 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 货舱区域的管弄装置
CN208421634U (zh) * 2018-05-09 2019-01-22 新疆维泰开发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管廊用内部巡检机器人
CN209260718U (zh) * 2018-09-13 2019-08-16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基坑冠梁上的综合管廊兼人行通道结构
CN110666772A (zh) * 2019-09-19 2020-01-10 陕西中建建乐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管廊运巡检机器人
CN210428225U (zh) * 2019-11-08 2020-04-28 展翔海事(大连)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船舶监控系统
CN111550660A (zh) * 2020-05-07 2020-08-18 中自机器人技术(安庆)有限公司 一种便捷式管廊巡视机器人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9723A (zh) * 2015-12-23 2016-05-04 江苏现代造船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化学品船甲板舾装单元的施工方法
JP2017127418A (ja) * 2016-01-19 2017-07-27 ホーチキ株式会社 トンネル内消火栓設備
CN106970626A (zh) * 2017-04-27 2017-07-21 广州晟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管廊系统移动监测设备
CN207062992U (zh) * 2017-07-10 2018-03-02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地下综合管廊燃气舱人员出入的节点结构
CN208421634U (zh) * 2018-05-09 2019-01-22 新疆维泰开发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管廊用内部巡检机器人
CN208377000U (zh) * 2018-06-06 2019-01-15 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 货舱区域的管弄装置
CN209260718U (zh) * 2018-09-13 2019-08-16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基坑冠梁上的综合管廊兼人行通道结构
CN110666772A (zh) * 2019-09-19 2020-01-10 陕西中建建乐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管廊运巡检机器人
CN210428225U (zh) * 2019-11-08 2020-04-28 展翔海事(大连)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船舶监控系统
CN111550660A (zh) * 2020-05-07 2020-08-18 中自机器人技术(安庆)有限公司 一种便捷式管廊巡视机器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35595A (zh) 包括主泵和辅助泵的泵系统
CN204111298U (zh) 大型机械四季上水装置
CN214296323U (zh) 一种40000吨自卸船的顶边舱
CN109436255A (zh) 一种水下长距离隧洞检测机器人
CN112478049A (zh) 一种40000吨自卸船的顶边舱
CN204393121U (zh) 一种海珍品采捕机器人
CN105040653A (zh) 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的使用方法
CN207740644U (zh) 一种水下摄像机
CN110439928A (zh) 一种海洋拖拽设备的钢索卷筒润滑装置
CN207498146U (zh) 可升降式具有水体修复功能的增氧系统
CN109263737A (zh) 一种水下娱乐设备检测去污车
CN105089032A (zh) 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
CN109263830A (zh) 一种无人艇的回收保护装置
CN201914785U (zh) 一种减张力排缆装置
CN104340944A (zh) 大型机械四季上水装置
CN110861105B (zh) 一种螺旋桨清理机器人
CN202648997U (zh) 一种水样采取装置
CN210062782U (zh) 一种具有自控功能的抢险防汛排涝车
CN208384132U (zh) 一种新型声呐探测系统
CN112793731A (zh) 一种新型的船底旋转刀清洁机器人
CN107964916A (zh) 一种防止水电站库区设备结冰的方法及所用装置
CN111498744A (zh) 一种便于运送桥梁施工材料的升降机
CN216739921U (zh) 水陆两栖排涝装置
CN209521846U (zh) 一种水下推进器
CN217689722U (zh) 一种水下机器人用照明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