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69370B - 义足用足底 - Google Patents

义足用足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69370B
CN112469370B CN201980049186.0A CN201980049186A CN112469370B CN 112469370 B CN112469370 B CN 112469370B CN 201980049186 A CN201980049186 A CN 201980049186A CN 112469370 B CN112469370 B CN 1124693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e
inclined surface
surface portion
foot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91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69370A (zh
Inventor
糸井大太
木胁幸洋
小平美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469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93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693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93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50Prostheses not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60Artificial legs or feet or parts thereof
    • A61F2/66Feet; Ankle joi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50Prostheses not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60Artificial legs or feet or parts thereof
    • A61F2/66Feet; Ankle joints
    • A61F2/6607Ankle joi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50Prostheses not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60Artificial legs or feet or parts thereof
    • A61F2/66Feet; Ankle joints
    • A61F2002/6614Feet
    • A61F2002/665So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50Prostheses not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60Artificial legs or feet or parts thereof
    • A61F2/66Feet; Ankle joints
    • A61F2002/6614Feet
    • A61F2002/6657Feet having a plate-like or strip-like spring element, e.g. an energy-storing cantilever spring keel
    • A61F2002/6671C-shap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50Prostheses not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60Artificial legs or feet or parts thereof
    • A61F2/66Feet; Ankle joints
    • A61F2002/6614Feet
    • A61F2002/6657Feet having a plate-like or strip-like spring element, e.g. an energy-storing cantilever spring keel
    • A61F2002/6678L-shape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义足用足底安装于义足的着地区域,其中,该义足用足底在底面设有第1倾斜面部和第2倾斜面部,该第1倾斜面部包含俯视时从规定方向的一侧朝向规定方向的另一侧去以足底厚度方向的凹陷量逐渐增加的方式倾斜的第1倾斜面,该第2倾斜面部包含俯视时从所述规定方向的所述另一侧朝向所述规定方向的所述一侧去以足底厚度方向的凹陷量逐渐增加的方式倾斜的第2倾斜面,所述第1倾斜面部和所述第2倾斜面部在俯视时与所述规定方向交叉的接连方向上相互接连,由此划分出侧壁的一部分由所述第1倾斜面和所述第2倾斜面构成的、沿所述接连方向延伸的连续槽。

Description

义足用足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义足的着地区域安装的义足用足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竞技用的义足,其具有经由弯曲部向足尖侧延伸的板簧状的足部,着地区域从足尖向弯曲部侧呈弧状延伸。在具有这样的板簧状的足部的义足的着地区域的底面,通常安装有与路面抵接的义足用足底。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例示了安装于弯曲的板簧状的义足的下表面的与慢跑、赛跑等项目对应的足底。即,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与路面接触的足底的底面安装有钉的结构、设有多个外足底部的结构,该多个外足底部分别具有六边形的着地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501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竞技用义足等义足的情况下,要求能够抑制滑动的防滑性能和提高耐久性的耐磨损性能,对此依然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同时实现防滑性能和耐磨损性能的义足用足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义足用足底安装于义足的着地区域,其中,该义足用足底在底面设有第1倾斜面部和第2倾斜面部,该第1倾斜面部包含俯视时从规定方向的一侧朝向规定方向的另一侧去以足底厚度方向的凹陷量逐渐增加的方式倾斜的第1倾斜面,该第2倾斜面部包含俯视时从所述规定方向的所述另一侧朝向所述规定方向的所述一侧去以足底厚度方向的凹陷量逐渐增加的方式倾斜的第2倾斜面,所述第1倾斜面部和所述第2倾斜面部在俯视时与所述规定方向交叉的接连方向上相互接连,由此划分出侧壁的一部分由所述第1倾斜面和所述第2倾斜面构成的、沿所述接连方向延伸的连续槽。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同时实现防滑性能和耐磨损性能的义足用足底。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足底的竞技用义足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足底的底面的图案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足底的侧面的侧视图。
图4是沿着图2的I-I线的剖视图。
图5A是用于阶段性地说明穿着者穿着有图1所示的竞技用义足并进行直道跑的情况下的、足部的动作和足底的底面的着地状态的图。
图5B是用于阶段性地说明穿着者穿着有图1所示的竞技用义足并进行直道跑的情况下的、足部的动作和足底的底面的着地状态的图。
图5C是用于阶段性地说明穿着者穿着有图1所示的竞技用义足并进行直道跑的情况下的、足部的动作和足底的底面的着地状态的图。
图5D是用于阶段性地说明穿着者穿着有图1所示的竞技用义足并进行直道跑的情况下的、足部的动作和足底的底面的着地状态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足底的底面的各区域的图。
图7是表示图2所示的底面的图案的变形例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足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例示说明本发明的义足用足底(以下,也称作足底)的实施方式。在各附图中对于共同的构件、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是表示安装有本实施方式的义足用足底5的、作为义足的一个例子的竞技用义足1的侧视图。竞技用义足1具有板簧状的足部2,在竞技用义足1的顶端侧的着地区域安装有足底5。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足部2的基端部(在图1中为上侧的端部)经由接合器连接于接受腔(日文:ソケット)。穿着者能够通过将足的残端容纳于接受腔来穿着竞技用义足1。对于接合器和接受腔,能够使用大腿义足、小腿义足等情况下的与足的残端位置相对应的接合器和接受腔。图1示出穿着有竞技用义足1的穿着者的直立状态下的足部2和足底5。
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竞技用义足1中的、足部2与接合器连接的一侧(在图1中为上方侧)定义为连接侧,将足部2与路面S接触的一侧(在图1中为下方侧)定义为着地侧。另外,竞技用义足1的足尖T是指,足部2从连接侧延伸并终止的最前端的部位。并且,将从足尖T起与路面S平行地延伸的方向定义为足部前后方向Y(直立时是与足底前后方向Z相同的方向)。而且,将足部2的宽度方向定义为宽度方向W(也称作足底宽度方向W)。
在本实施方式中,竞技用义足1的足部2具有经由至少1个弯曲部、图示例子中经由1个弯曲部3向足尖T侧呈板状延伸的形状。在图1中,足部2从连接侧向着地侧去依次包括直线部2a、向足尖T侧凸出的曲线部2b、向足部前后方向Y的后侧凸出的弯曲部3、相对于着地侧凹陷的曲线部2c和以向着地侧凸出的弧状向足尖T侧延伸的着地部4。
此外,足部2的材质不受限定,但从强度和轻量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碳纤维强化塑料等。
着地部4在着地侧具有从足尖T向弯曲部3侧呈弧状延伸的着地区域4s,在该着地区域4s安装有足底5。着地区域4s指的是在竞技用义足1未安装有足底5的状态下穿着有竞技用义足1的穿着者进行直道跑动作之际能够与路面S抵接的全部区域。
足底5能够沿着竞技用义足1的着地区域4s变形,足底5是以沿着着地区域4s的延伸形状的方式变形了的状态安装的。如图1所示,作为足底5的着地侧的底面5s具有侧视时弧X1和弧X2从足尖T侧向弯曲部3侧去相连而成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弧X1和弧X2具有互不相同的曲率半径,但也可以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
图2是表示足底5的底面5s的俯视图。图3是足底5的侧视图。图4是沿着图2的I-I线的剖视图。如图2~图4所示,在足底5的底面5s形成有由凹凸构成的图案。在此,为了方便说明,在作为义足的竞技用义足1安装有足底5的状态下足底5的处于足尖T(参照图1)侧的方向记载为足底前后方向Z的“前方侧”,将足底5的处于后跟侧的方向记载为足底前后方向Z的“后方侧”。以下,说明形成于底面5s的图案。
如图2、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底面5s,设有多列由多个接地部13构成的带状的接地部列1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7列)。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多列接地部列11由7列接地部列11a~11g构成,该7列接地部列11a~11g在足底前后方向Z上的不同位置沿足底宽度方向W延伸。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底面5s,设有由足底前后方向Z的前方端缘、后方端缘、和6个沿足底宽度方向W延伸的宽度方向槽12a~12f划分出的7列接地部列11a~11g。以下,在不特别区别7列接地部列11a~11g的情况下,仅记载为“接地部列11”。另外,在不特别区别6个宽度方向槽12a~12f的情况下,仅记载为“宽度方向槽12”。
如上所述,底面5s的接地部列11由多个接地部13构成。多个接地部13具备:第1接地部21,其包括第1倾斜面部21a;以及第2接地部22,其包括第2倾斜面部22a。
如图4所示,第1接地部21的第1倾斜面部21a包括第1倾斜面21a1,该第1倾斜面21a1俯视(参照图2)时从规定方向的一侧朝向规定方向的另一侧去以足底厚度方向V上的凹陷量逐渐增加的方式倾斜。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第1接地部21的第1倾斜面部21a的第1倾斜面21a1俯视(参照图2)时从足底前后方向Z的后方侧朝向前方侧去以足底厚度方向V上的凹陷量逐渐增加的方式倾斜。
如图4所示,第2接地部22的第2倾斜面部22a包含第2倾斜面22a1,该第2倾斜面22a1俯视(参照图2)时从上述规定方向的另一侧朝向上述规定方向的一侧去以足底厚度方向V上的凹陷量逐渐增加的方式倾斜。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第2接地部22的第2倾斜面部22a的第2倾斜面22a1俯视(参照图2)时从足底前后方向Z的前方侧朝向后方侧去以足底厚度方向V上的凹陷量逐渐增加的方式倾斜。
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具有相对于沿足底厚度方向V延伸的假想直线呈对称的形状,是包含彼此向相反方向倾斜的倾斜面的倾斜面部。在底面5s设有这样的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
在此,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在俯视(参照图2)时与上述规定方向交叉的接连方向上相互接连。本实施方式的上述规定方向是足底前后方向Z。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与上述规定方向交叉的接连方向是足底宽度方向W。因而,本实施方式的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俯视(参照图2)时在足底宽度方向W上相互接连。此外,“接连”指的是,多个构件、部位连续相连的状态,在此,指的是,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以至少在直道跑时与路面S(参照图1)接触的状态下相互抵接的方式连续相连的状态。
如图2~图4所示,在底面5s中,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在作为接连方向的足底宽度方向W上相互接连,由此划分出侧壁的一部分由第1倾斜面21a1和第2倾斜面22a1构成的、沿接连方向延伸的连续槽23。
换言之,通过将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配置为在作为接连方向的足底宽度方向W上相互重叠,能够形成在作为接连方向的足底宽度方向W上延伸的连续槽23。
与由多个长槽和在该多个长槽之间形成的带状的接地部构成的简单的凹凸图案配置于底面的结构相比,通过如上述那样配置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能够形成上述连续槽23,因此能够提高排水性能。由此,能够提高底面5s的防滑性能。另外,在底面5s中,由于设有第1倾斜面21a1和第2倾斜面22a1,因此,与未形成第1倾斜面21a1和第2倾斜面22a1、而是形成有同底面5s正交的正交面的结构相比,在足底厚度方向V上的凹陷量逐渐增加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足底前后方向Z的前方侧或后方侧)上,不易产生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的倒塌,能够提高足底厚度方向V上的凹陷量逐渐增加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足底前后方向Z的前方侧或后方侧)上的刚度。因此,能够提高足底厚度方向V上的凹陷量逐渐增加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足底前后方向Z的前方侧或后方侧)上的、底面5s的耐磨损性能。并且,在接连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足底宽度方向W)上相邻的倾斜面部(第1倾斜面部21a或第2倾斜面部22a)彼此在着地时相互支承。由此,还能够抑制接连方向上的倾斜面部的倒塌,接连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足底宽度方向W)上的刚度也不易降低。如以上那样,通过在底面5s设置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能够同时实现底面5s的防滑性能和耐磨损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的底面5s中,通过使包括第1倾斜面部21a的多个第1接地部21和包括第2倾斜面部22a的多个第2接地部22在足底宽度方向W上接连而形成了7列接地部列11a~11g,但接地部列11的数量并未特别限定。接地部列11的数量也可以为6列以下,也可以为8列以上。对于宽度方向槽12的数量,也能够根据接地部列11的数量而适当变更。另外,对于宽度方向槽12的深度,也并不特别限定,但宽度方向槽12的深度D1为连续槽23的深度D2以上。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宽度方向槽12的深度D1与连续槽23的深度D2相等。
在本实施方式的底面5s中,通过使包括第1倾斜面部21a的多个第1接地部21和包括第2倾斜面部22a的多个第2接地部22在足底宽度方向W上接连而形成了接地部列11,但只要以能划分出连续槽23的方式使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接连即可,不限于形成接地部列11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在足底宽度方向W上接连,而使连续槽23沿足底宽度方向W延伸,但并不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使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在足底前后方向Z上接连,而使连续槽23沿足底前后方向Z延伸。但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第1倾斜面21a1和第2倾斜面22a1的足底厚度方向V上的凹陷量逐渐增加的方向优选是足底前后方向Z。也就是说,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优选的是,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在足底宽度方向W上接连而使连续槽23沿足底宽度方向W延伸。通过如此设置,能够利用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来进一步提高足底前后方向Z上的刚度。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足底前后方向Z上的耐磨损性能。因此,能够实现即使进行直道跑动作也不易磨损的底面5s。
本实施方式的连续槽23沿足底宽度方向W延伸。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连续槽23在底面5s的足底宽度方向W的整个区域中延伸,并连通到底面5s的足底宽度方向W的外缘。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底面5s的排水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底面5s中,多个第1倾斜面部21a和多个第2倾斜面部22a相接连,但第1倾斜面部21a的数量和第2倾斜面部22a的数量并未特别限定。只要是以划分出连续槽23的方式包含至少1个第1倾斜面部21a和至少1个第2倾斜面部22a的多个接地部13即可。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底面5s中,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交替地接连,但不限于交替地接连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俯视(参照图2)时具有足底前后方向Z的朝向为彼此相反的方向的三角形状的外形。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在足底宽度方向W上接连,需要使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交替地接连,但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的俯视(参照图2)的外形并不限定于三角形状。因而,根据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的俯视(参照图2)的外形,也可以为不使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交替地接连的结构。例如,也可以为将接连起来的两个第1倾斜面部21a和接连起来的两个第2倾斜面部22a交替地接连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第1倾斜面部21a的足底宽度方向W的宽度w0在俯视(参照图2)时随着朝向足底前后方向Z的前方侧去而逐渐减少。具体而言,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第1倾斜面部21a在俯视(参照图2)时具有在足底前后方向Z的前方侧具有顶点的三角形状。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2倾斜面部22a的足底宽度方向W的宽度w1在俯视(参照图2)时随着朝向足底前后方向Z的后方侧而逐渐减少。具体而言,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第2倾斜面部22a在俯视(参照图2)时具有在足底前后方向Z的后方侧具有顶点的三角形状。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为宽度w0、w1在俯视(参照图2)时朝向与接连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足底宽度方向W)交叉的、足底厚度方向V上的凹陷量逐渐增加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足底前后方向Z的前方侧或后方侧)而逐渐减少的结构。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的足底厚度方向V上的凹陷量逐渐增加的方向是彼此相反的方向。因此,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不仅在作为接连方向的足底宽度方向W上易于接连,在作为与接连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足底前后方向Z上也易于接连。也就是说,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在着地时在足底前后方向Z上也能够相互支承,能够进一步提高足底前后方向Z的刚度。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底面5s的耐磨损性能。此外,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的俯视(参照图2)时的外形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三角形状,即使为梯形形状,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第1接地部21具备:第1主体部21b,其俯视(参照图2)时为大致矩形状,且包括与路面S(参照图1)接触的顶面;以及第1倾斜面部21a,其包括在足底前后方向Z的前方侧与该第1主体部21b相连续的上述第1倾斜面21a1。第1主体部21b的俯视(参照图2)时的形状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大致矩形状,也可以是圆形等其他的外形。另外,第1主体部21b为具有平面状的顶面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凸形或凹形的弯曲状的顶面。
本实施方式的第2接地部22具备:第2主体部22b,其俯视(参照图2)时为大致矩形状,且包括与路面S(参照图1)接触的顶面;以及第2倾斜面部22a,其包括在足底前后方向Z的前方侧与该第2主体部22b相连续的上述第2倾斜面22a1。第2主体部22b的俯视(参照图2)时的形状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大致矩形状,也可以是圆形等另外的外形。另外,第2主体部22b为具有平面状的顶面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凸形或凹形的弯曲状的顶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第1主体部21b彼此在足底宽度方向W上接连,从而多个第1接地部21在足底宽度方向W上相接连。然而,第1接地部21的结构不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使图2所示那样的在足底宽度方向W上相邻的第1主体部21b彼此在足底宽度方向W的一部分区域一体化或在足底宽度方向W的全部区域一体化而构成1个第1接地部21或多个第1接地部21。也就是说,也可以设为如下1个第1接地部21,该1个第1接地部21包括俯视(参照图2)时在足底宽度方向W的整个区域中延伸的1个第1主体部21b和俯视(参照图2)时从该第1主体部21b的足底宽度方向W的不同位置向足底前后方向Z的前方侧突出的多个第1倾斜面部21a。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第2主体部22b彼此在足底宽度方向W上接连,从而多个第2接地部22在足底宽度方向W上相接连。然而,第2接地部22的结构不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使图2所示那样的在足底宽度方向W上相邻的第2主体部22b彼此在足底宽度方向W的一部分区域一体化或在足底宽度方向W的全部区域一体化而构成1个第2接地部22或多个第2接地部22。也就是说,也可以设为如下1个第2接地部22,该1个第2接地部22包括俯视(参照图2)时在足底宽度方向W的整个区域中延伸的1个第2主体部22b和俯视(参照图2)时从该第2主体部22b的足底宽度方向W的不同位置向足底前后方向Z的后方侧突出的多个第2倾斜面部22a。
如图4所示,第1倾斜面21a1的相对于足底厚度方向V的倾斜角度θ和第2倾斜面22a1的相对于足底厚度方向V的倾斜角度θ优选为40°~80°,更优选为45°~60°,特别优选为50°~55°。通过使倾斜角度θ的范围为40°以上,能够提高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的耐磨损性能。通过使倾斜角度θ的范围为80°以下,能够确保由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划分出的连续槽23的深度,能够提高排水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的底面5s中,作为凹凸图案,仅形成有由包含第1接地部21和第2接地部22的多个接地部13构成的接地部列11,但也可以是包含其他凹凸图案的底面。在后面叙述包含其他凹凸图案的底面(参照图7)。
以下,参照图5A、图5B、图5C和图5D来说明安装有图1所示的竞技用义足1的穿着者的直道跑动作下的底面5s的着地状态的变化的一个例子。
图5A、图5B、图5C和图5D是用于对穿着有具有上述结构的竞技用义足1的穿着者进行直道跑的情况下的、足部2的动作和足底5的底面5s的着地状态阶段式地进行说明的图。各附图的上部是直道跑动作下的各阶段中的竞技用义足1的侧视图,各附图的下部示出直道跑动作下的各阶段中的足底5的底面5s的着地区域的迁移。
即,图5A表示在直道跑动作中穿着者将抬起的竞技用义足1放到路面S上且整个体重施加于竞技用义足1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如图5A的下部所示,底面5s的足底前后方向Z的规定区域着地。该规定区域会因安装竞技用义足1的穿着者而发生变动。然而,在使用图1所示的竞技用义足1的情况下,上述迈进动作时的规定区域为不包含足底前后方向Z的足尖T侧的前方端的区域且为不包含足底前后方向Z的后跟侧的后方端的区域。
图5B表示从图5A的状态起穿着者保持整个体重施加于竞技用义足1的状态朝向前方迈进的状态。在正常人跑步的情况下,直道跑动作时的着地区域通常是从最初着地的鞋底的后跟侧朝向足尖侧依次移动,但在图1所示的竞技用义足1的情况下,着地区域相比最初着地的部位(参照图5A)向后跟侧(弯曲部3侧)移动。
图5C表示穿着者将与穿着有竞技用义足1的所在侧相反的那侧的足向前方迈出而开始了竞技用义足1的蹬出动作的状态。当进入该蹬出动作时,与在迈进动作时最初着地的底面5s的规定区域(参照图5A)相比,竞技用义足1的着地区域向底面5s的足底前后方向Z的足尖T侧即前方的区域移动。
图5D表示通过竞技用义足1进行蹬出的最终阶段的、足底5的底面5s即将离开路面S的状态。为了从底面5s的足尖T蹬出竞技用义足1,而以相比图5C进一步靠足尖T侧的部位着地。
如此,竞技用义足1在直道跑动作中因其板簧状的足部2的形状而呈现特有的着地形态。
基于图5A、图5B、图5C和图5D所示的着地形态,如图6所示,首先,将底面5s划分为后方区域Q1和前方区域Q2这两个区域。后方区域Q1和前方区域Q2是在足底前后方向Z的中央位置规定了与足底宽度方向W平行地延伸的假想直线VL的情况下以该假想直线VL为分界来定义的。具体而言,后方区域Q1是指比假想直线VL靠足底前后方向Z的后方侧的区域。前方区域Q2是指比假想直线VL靠足底前后方向Z的前方侧的区域。此外,图6示出了未沿着竞技用义足1的着地区域4s延伸的被设为平面状的状态下的底面5s。
如图5A和图5B所示,后方区域Q1容易成为穿着者开始进行迈进动作之后到开始进行蹬出动作之前着地的区域。因而,为了实现穿着者即使整个体重施加于竞技用义足1也能够保持整个身体的平衡,重要的是,后方区域Q1与路面S充分地抓合(日文:グリップ)。因此,为了防止介于底面5s与路面S之间的水膜所导致的滑移,需要使后方区域Q1的排水性能高于后方区域Q1以外的区域、即前方区域Q2的排水性能。即,通过使后方区域Q1具备比后方区域Q1以外的区域高的排水性能,从而竞技用义足1的足底5能防止水膜所导致的滑移,而实现较高的防滑性能。
另一方面,如图5C和图5D所示,前方区域Q2容易成为穿着者将与穿着有竞技用义足1的所在侧相反的那侧的足向前方迈出而开始竞技用义足1的蹬出动作之后着地的区域。因此,前方区域Q2朝向足尖T依次着地,在该前方区域Q2,穿着者以用底面5s踩压路面S并滑动的方式着地,因此该前方区域Q2是磨损特别容易进展的区域。因此,需要使前方区域Q2的耐磨损性能高于后方区域Q1的耐磨损性能。即,通过使前方区域Q2具备比后方区域Q1高的耐磨损性能,从而能避免前方区域Q2的提前磨损,其结果,竞技用义足1的足底5的整个面缓慢地磨损,能够实现足底5的使用寿命的长期化。
根据以上情况,包含上述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的多个接地部13能够应用于底面5s的后方区域Q1和前方区域Q2中的任一者。若将上述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应用于后方区域Q1,则能够利用连续槽23来提高后方区域Q1的排水性能。另外,若将上述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应用于前方区域Q2,则能够提高前方区域Q2的耐磨损性能。但是,与排水性能相比,包含上述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的多个接地部13在耐磨损性能上特别优异。因此,优选的是,包含上述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的多个接地部13至少设于以假想直线VL为分界而成为足尖T(参照图1)侧的前方区域Q2。通过如此设置,能够充分提高前方区域Q2的耐磨损性能,并且还能利用连续槽23对前方区域Q2赋予某种程度的排水性能。
另外,优选的是,根据图5A~图5D所示的着地形态将后方区域Q1和前方区域Q2分别如图6所示那样进一步划分,使各部分具有与着地形态相对应的特性。
即,图6所示的前方区域Q2中的部分Q2-1与图1中的、从足尖T起以恒定的曲率半径连续的弧X1相对应。该部分Q2-1在穿着有竞技用义足1的穿着者进行蹬出动作之际最后着地,存在产生更严重的磨损的倾向。因此,部分Q2-1需要具备特别高的耐磨损性能。即,在前方区域Q2中,通过使部分Q2-1具有比余下的部分Q2-2高的耐磨损性能,能够保护足底5不受严重的磨损影响,从而能够使足部2自身的使用寿命长期化。
如上所述,与排水性能相比,包含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的多个接地部13在耐磨损性能上特别优异。因而,优选的是,包含具备上述第1倾斜面部21a的第1接地部21和具备第2倾斜面部22a的第2接地部22的接地部列11至少设于底面5s的、包含足底前后方向Z的前方端的区域。也就是说,优选的是,接地部列11至少设于前方区域Q2中的部分Q2-1。通过如此设置,能够提高部分Q2-1的耐磨损性能。其结果,能够保护足底5不受严重的磨损影响,从而能够使足部2自身的使用寿命长期化。
接下来,在上述后方区域Q1中,足底前后方向Z的足尖T侧的部分Q1-1是直道跑动作时最初着地的区域,穿着者为了取得身体的平衡,特别需要防止滑移。因此,优选的是,通过使部分Q1-1具有比后方区域Q1的其他部分Q1-2更高的排水性能,从而更可靠地防止滑移,实现更加稳定的跑步。
另外,部分Q1-2是位于比部分Q1-1靠足底前后方向Z的后方的位置的部分。在图6中,将部分Q1-2设为以后方区域Q1的足底前后方向Z的中央位置为分界的后方侧的区域。在后方区域Q1中,如图5B所示,着地区域向比最初着地的部分Q1-1靠足底前后方向Z的后方侧的部分、即与穿着者前进的方向相反的那侧的部分Q1-2迁移。在部分Q1-2着地时,穿着者欲向前方前进的上半身的动作和着地区域移动的方向暂时相反,为了进行着地形态的后半段的蹬出动作,需要较高的推进力。因此,首先,对于部分Q1-2而言,重要的是具有比部分Q1-1高的刚度。通过使部分Q1-2具有比部分Q1-1高的刚度,能够将迈进动作与蹬出动作顺畅地联接起来,能够实现较高的推进力。
特别是,在底面5s具有由多个凹凸构成的图案的情况下,优选的是,使部分Q1-2的在足部2的宽度方向W上的边缘成分大于部分Q1-1的在足部2的宽度方向W上的边缘成分。另外,对于槽面积比率(日文:ネガティブ比率),优选的是,部分Q1-2的槽面积比率小于部分Q1-1的槽面积比率。在此,槽面积比率是指,底面5s的俯视时的总面积中的、相对于路面S凹陷的部分的俯视时的面积所占的比例。通过上述结构,跑步时能够发挥较高的推进力。
另外,为了有效地发挥推进力,优选的是,部分Q1-2的在足部2的足底宽度方向W上的边缘成分大于前方区域Q2的在足部2的足底宽度方向W上的边缘成分。并且,优选的是,部分Q1-2的槽面积比率大于前方区域Q2的槽面积比率。采用上述结构,部分Q1-2能够在穿着者进行蹬出动作之际发挥较高的推进力。
根据以上情况,在将包含具备上述第1倾斜面部21a的第1接地部21和具备第2倾斜面部22a的第2接地部22的接地部列11应用于后方区域Q1的情况下,优选将该接地部列11至少设于后方区域Q1中的部分Q1-2。通过如此设置,能够提高部分Q1-2的刚度,能够提高推进性能。
接下来,参照图7,基于图6所示的底面5s的功能区域(部分Q1-1、Q1-2、Q2-1、Q2-2)的划分,来说明具有与图2~图4所示的底面5s不同的凹凸图案的底面105s。
在图7所示的底面105s中,仅在足底前后方向Z的前方区域Q2设有由包含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的多个接地部13构成的接地部列11。具体而言,在图7中,沿足底宽度方向W延伸的3列接地部列11a~11c设于前方区域Q2。3列接地部列11a~11c之间配置有沿足底宽度方向W延伸的两个宽度方向槽12a、12b。如此,在前方区域Q2中,通过配置由包含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的多个接地部13构成的接地部列11,能够提高底面5s的前方区域Q2的耐磨损性能。另外,3列接地部列11a~11c中的形成于足底前后方向Z的最前方的接地部列11a设于底面105s的包含足底前后方向Z的前方端的区域。
如图7所示,在底面5s的后方区域Q1配置有由沿足底宽度方向W延伸的多个槽划分出的多个接地部14和多个接地部15。接地部14配置于比接地部15靠足尖T(参照图1)侧的位置。接地部14是包含宽度方向延伸部14a、足尖侧突出部14b和弯曲部侧突出部14c的形状,该宽度方向延伸部14a在足底宽度方向W上呈大致锯齿状延伸,该足尖侧突出部14b从该宽度方向延伸部14a的以向足尖T侧凸出的朝向弯折的弯折部起向足尖T(参照图1)侧延伸,该弯曲部侧突出部14c从宽度方向延伸部14a的以向弯曲部3(参照图1)侧凸出的朝向弯折的弯折部起向弯曲部3侧延伸。接地部15是包含宽度方向延伸部15a、足尖侧突出部15b和弯曲部侧突出部15c的形状。通过使宽度方向延伸部14a和宽度方向延伸部15a为锯齿状的形状,能够充分地确保边缘成分。并且,通过形成足尖侧突出部14b和足尖侧突出部15b以及弯曲部侧突出部14c和弯曲部侧突出部15c,能够进一步增加边缘成分,能够在足底前后方向Z的两侧有效地切断在底面5s与路面S之间存在的水膜,能够实现较高的排水性能。
在图7中,接地部15的宽度方向延伸部15a的接地部宽度w3大于接地部14的宽度方向延伸部14a的接地部宽度w2。
在上述结构中,就底面5s的俯视时的总面积中的、相对于路面S凹陷的槽部分的俯视时的面积所占的比例、即槽面积比率而言,后方区域Q1大于前方区域Q2。因此,在后方区域Q1中,能够将更多的水分纳入凹槽内并排出。因此,后方区域Q1具有比前方区域Q2高的排水性能。
另一方面,前方区域Q2具有比后方区域Q1高的耐磨损性能。这是因为,前方区域Q2的槽面积比率小于后方区域Q1的槽面积比率,能维持较高的刚度。
另外,在图7中,在后方区域Q1中,部分Q1-1的槽面积比率大于部分Q1-2的槽面积比率,从而能够将更多的水分纳入槽内并排出。即,部分Q1-1具有比部分Q1-2更高的排水性能。
并且,在后方区域Q1中的部分Q1-2中配置有接地部15,如上所述,接地部15的接地部宽度w3大于接地部14的接地部宽度w2。因此,部分Q1-2具有比部分Q1-1大的接地部刚度。并且,部分Q1-2的宽度方向W上的边缘成分大于部分Q1-1的宽度方向W上的边缘成分。另外,如上所述,部分Q1-2的槽面积比率小于部分Q1-1的槽面积比率。
另外,部分Q1-2的宽度方向W上的边缘成分大于前方区域Q2的宽度方向W上的边缘成分,并且,部分Q1-2的槽面积比率大于前方区域Q2的槽面积比率。
接下来,对将足底5相对于作为义足的竞技用义足1安装的安装作业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足底5借助粘接剂安装于竞技用义足1的着地区域4s,但安装方法并不限于粘接剂,也可以使用带等紧固件进行安装。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足底5以与着地区域4s直接抵接的方式安装,但也可以将缓冲材料(未图示)、粘接材料介于足底5与着地区域4s之间。
图8是表示设有用于相对于竞技用义足1的着地区域4s(参照图1)进行安装的贴附余量部的足底205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8所示的足底205中,在足底205的足底前后方向Z的两端部设有前方贴附余量部6和后方贴附余量部7。前方贴附余量部6和后方贴附余量部7是从足底主体部8起沿足底前后方向Z延伸设置的部分,该足底主体部8与作为底面205s的着地区域的后方区域Q1和前方区域Q2对应,前方贴附余量部6的足底厚度方向V的厚度和后方贴附余量部7的足底厚度方向V的厚度薄于着地区域的足底厚度方向V的厚度、即足底主体部8的足底厚度方向V的厚度。例如,在使足底主体部8的厚度为2.25mm~3.0mm时,能够使前方贴附余量部6的厚度和后方贴附余量部7的厚度为1.5mm~2.0mm。
如图8所示,足底205以沿着竞技用义足1的着地区域4s(参照图1)的弯曲变形了的状态安装于竞技用义足1的着地部4(参照图1)。具体而言,前方贴附余量部6在足尖T侧折回,并固定于着地部4的与着地区域4s相反的那面。后方贴附余量部7在比着地区域4s靠后跟侧的位置相对于竞技用义足1固定。此外,图8所示的足底205也是与着地区域对应的部分通过粘接剂等粘接于着地区域4s(参照图1)。
在此,在足底205的底面205s的至少前方区域Q2设于包含上述第1倾斜面部21a和第2倾斜面部22a的多个接地部13,形成有沿足底宽度方向W延伸的连续槽23。由于存在连续槽23,因此易于使足底205的足底主体部8的足底前后方向Z的前方侧以沿着着地部4的方式在面外变形。因此,在将足底205向竞技用义足1的着地区域4s(参照图1)安装之际,容易将前方贴附余量部6朝向足底前后方向Z的前方拉拽并绕着地部4折回。也就是说,通过在底面205s的前方区域Q2设置沿足底宽度方向W延伸的连续槽23,与没有连续槽23的结构相比,能够将前方贴附余量部6以与着地部4更加紧密地接触的状态绕着地部4固定。其结果,能够使足底主体部8与着地区域4s(参照图1)紧密接触,能够抑制足底205的安装不良的产生。
本发明的义足用足底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具体结构,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就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变更。例如,在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均优选的是,在足底底面的图案中,在构成划分出宽度方向接地部的宽度方向槽的槽壁和槽底涂敷有氟。通过在宽度方向槽的槽壁和槽底涂敷氟,能够提高足底底面的排水性能。
实施例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分别试作了本发明的发明例足底和比较例足底,并进行性能评价。对发明例足底通过使足底的底面的图案的排列、槽变化来赋予本发明所规定的排水性能等功能。在比较例足底之中,比较例1的足底的底面的图案与发明例足底的图案相同。另外,比较例2具有与本发明不同的图案。
对于排水性能和耐磨损性能,将比较例1的Q1-1的指数设为100,指数越大,表示该部分的排水性能和耐磨损性能越优异。
将上述那样试作的比较例足底和发明例足底安装于图1所示的竞技用义足,并评价防滑性能和耐磨损性能。
在比较例1和发明例4中,根据通过模拟计算出的结果来评价了各区域Q1、Q2的各部分的排水性能和耐磨损性能。另外,在比较例2和发明例1~发明例3中,也通过与比较例1和发明例4相同的方法来评价各区域Q1、Q2的各部分的排水性能和耐磨损性能。
[防滑性能]
在玻璃面覆盖1mm的水膜,在对竞技用义足施加980N的载荷的状态下进行以下的试验。在竞技用义足与足的残端的连接部分安装弹簧秤,利用弹簧秤将竞技用义足向足部前后方向的足尖侧拉拽,使竞技用义足开始滑动的时点的弹簧秤的值指数化。
其中,将比较例1的指数设为100,指数越大,表示防滑性能越优异。
[耐磨损性能]
将左侧为健康足的选手在右侧安装竞技用义足并在公路上跑了200km后的底面整体的外观指数化。其中,将比较例1的指数设为100,数值越大,表示足底的耐磨损性能越优异。在比较例1和发明例4中,将左侧为健康足的选手在右侧安装竞技用义足并在公路上跑了200km后的底面整体的外观指数化。另外,在比较例2和发明例1~发明例3中,也通过与比较例1和发明例4相同的方法来使底面整体的外观指数化。
[表1]
/>
附图标记说明
1:竞技用义足;2:足部;2a:直线部;2b、2c:曲线部;3:弯曲部;4:着地部;4s:着地区域;5、205:足底;5s、105s、205s:底面;6:前方贴附余量部;7:后方贴附余量部;8:足底主体部;11、11a~11g:接地部列;12、12a~12f:宽度方向槽;13:接地部;14、15:接地部;14a、15a:宽度方向延伸部;14b、15b:足尖侧突出部;14c、15c:弯曲部侧突出部;21:第1接地部;21a:第1倾斜面部;21a1:第1倾斜面;21b:第1主体部;22:第2接地部;22a:第2倾斜面部;22a1:第2倾斜面;22b:第2主体部;23:连续槽;D1:宽度方向槽的深度;D2:连续槽的深度;Q1:后方区域;Q2:前方区域;Q1-1、Q1-2、Q2-1、Q2-2:底面的部分;S:路面;T:足尖;V:足底厚度方向;W:宽度方向(足底宽度方向);w0:第1倾斜面部的宽度;w1:第2倾斜面部的宽度;w2、w3:接地部的宽度方向延伸部的接地部宽度;X1、X2:弧;Y:足部前后方向;Z:足底前后方向;VL:假想直线;θ:倾斜角度。

Claims (4)

1.一种义足用足底,其安装于义足的着地区域,其中,
该义足用足底在底面设有沿足底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宽度方向槽和由所述多个宽度方向槽划分出且沿足底宽度方向延伸的带状的接地部列,
所述接地部列包括多个第1接地部和多个第2接地部,
所述第1接地部具备:
第1倾斜面部,其包含从足底前后方向的后方朝向前方去以足底厚度方向的凹陷量逐渐增加的方式倾斜的第1倾斜面;以及
第1主体部,其包括与路面接触的顶面,该第1主体部在足底前后方向的后方侧与所述第1倾斜面部的所述第1倾斜面相连续,
所述第2接地部具备:
第2倾斜面部,其包含从足底前后方向的前方朝向后方去以足底厚度方向的凹陷量逐渐增加的方式倾斜的第2倾斜面;以及
第2主体部,其包括与路面接触的顶面,该第2主体部在足底前后方向的前方侧与所述第2倾斜面部的所述第2倾斜面相连续,
在所述接地部列中,所述第1接地部的所述第1倾斜面部和所述第2接地部的所述第2倾斜面部在足底宽度方向上相互接连,由此划分出侧壁的一部分由所述第1倾斜面和所述第2倾斜面构成的、沿足底宽度方向延伸的连续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义足用足底,其中,
在足底前后方向的中央位置规定了与足底宽度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假想直线的情况下,所述第1倾斜面部和所述第2倾斜面部至少设于所述底面的以所述假想直线为分界而成为足尖侧的前方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义足用足底,其中,
包含具备所述第1倾斜面部的第1接地部和具备所述第2倾斜面部的第2接地部的接地部列至少设于所述底面的、包含所述足底前后方向的前方端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义足用足底,其中,
所述第1倾斜面的相对于足底厚度方向的倾斜角度和所述第2倾斜面的相对于足底厚度方向的倾斜角度是40°~80°。
CN201980049186.0A 2018-07-24 2019-07-22 义足用足底 Active CN1124693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38766 2018-07-24
JP2018138766 2018-07-24
PCT/JP2019/028688 WO2020022276A1 (ja) 2018-07-24 2019-07-22 義足用ソ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69370A CN112469370A (zh) 2021-03-09
CN112469370B true CN112469370B (zh) 2024-04-30

Family

ID=69182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9186.0A Active CN112469370B (zh) 2018-07-24 2019-07-22 义足用足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90413A1 (zh)
EP (1) EP3827790A4 (zh)
JP (1) JP7364566B2 (zh)
CN (1) CN112469370B (zh)
WO (1) WO2020022276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38866A (en) * 1958-09-19 1960-06-22 Pietro Lombardo Improvements in bottoms for shoes and the like
DE1208654B (de) * 1960-07-11 1966-01-05 Us Rubber Co Schuhsohle und bzw. oder Absatz mit Gleitschutzprofilen
US8535390B1 (en) * 2011-09-16 2013-09-17 össur hf Traction device and associated attachment device for a prosthetic running foot
CN107836776A (zh) * 2017-12-05 2018-03-27 北京孝夕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防滑垫及鞋
CN207322789U (zh) * 2017-09-21 2018-05-08 北京孝夕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耐磨防滑鞋底及轻盈鞋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54902A (ja) * 2003-02-26 2004-09-16 Okamoto Ind Inc 靴底並びに歩行靴
EP2862464B1 (en) * 2004-07-01 2016-02-24 Nisshin Rubber Co., Ltd. Slip-resistant shoe sole
US9629415B2 (en) * 2012-07-24 2017-04-25 Nike, Inc. Sole structure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JP6511214B2 (ja) * 2015-02-19 2019-05-15 美津濃株式会社 義足用ソールシステム
US10485680B2 (en) * 2016-03-31 2019-11-26 Nike, Inc. Prosthetic blade attachment system
US20170281372A1 (en) * 2016-04-04 2017-10-05 Fillauer Composites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split toe blad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38866A (en) * 1958-09-19 1960-06-22 Pietro Lombardo Improvements in bottoms for shoes and the like
DE1208654B (de) * 1960-07-11 1966-01-05 Us Rubber Co Schuhsohle und bzw. oder Absatz mit Gleitschutzprofilen
US8535390B1 (en) * 2011-09-16 2013-09-17 össur hf Traction device and associated attachment device for a prosthetic running foot
CN207322789U (zh) * 2017-09-21 2018-05-08 北京孝夕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耐磨防滑鞋底及轻盈鞋
CN107836776A (zh) * 2017-12-05 2018-03-27 北京孝夕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防滑垫及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22276A1 (ja) 2020-01-30
CN112469370A (zh) 2021-03-09
US20210290413A1 (en) 2021-09-23
JP7364566B2 (ja) 2023-10-18
EP3827790A1 (en) 2021-06-02
JPWO2020022276A1 (ja) 2021-08-02
EP3827790A4 (en) 2022-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20004999A1 (en) Sole for a trail running shoe
JP2012020136A (ja) 改善されたソールを有する靴
CN112469370B (zh) 义足用足底
CN114340436A (zh) 鞋类用分段式鞋底
WO2020022277A1 (ja) 競技用義足のソール
WO2019203290A1 (ja) 競技用義足のソール
JP7288897B2 (ja) 競技用義足のソール
CN112040911B (zh) 竞技用义足的足底
JP7201670B2 (ja) 競技用義足のソール
EP4026522A1 (en) Sole for sports prosthetics
WO2019203285A1 (ja) 競技用義足のソール
JP7199424B2 (ja) 競技用義足のソール
CN111989071B (zh) 竞技用义足的足底
WO2020022292A1 (ja) 競技義足用ソール
WO2020017663A1 (ja) 義足用ソール
WO2019203288A1 (ja) 競技用義足のソール
WO2020017665A1 (ja) 義足用ソール
WO2020017664A1 (ja) 義足用ソ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