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68130A - 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及射频集成电路 - Google Patents

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及射频集成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68130A
CN112468130A CN202011192555.2A CN202011192555A CN112468130A CN 112468130 A CN112468130 A CN 112468130A CN 202011192555 A CN202011192555 A CN 202011192555A CN 112468130 A CN112468130 A CN 1124681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control circuit
port
output port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925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68130B (zh
Inventor
权星
詹劲松
孙璐
闫志攀
刘承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di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di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19255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681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68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81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681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81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51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 H03K17/56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by the use, as active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3K17/687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by the use, as active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the devices be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包括:输入端口、第一输出端口以及第二输出端口;变压器电路,变压器电路包括由第一电感线圈以及第二电感线圈组成的变压器,变压器电路用于隔离输入端口、第一输出端口以及第二输出端口;晶体管控制电路,晶体管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以及第三控制电路,晶体管控制电路基于第一控制电路的控制电平以及第二控制电路的控制电平,实现输入端口与第一输出端口导通,或者实现输入端口与第二输出端口导通;晶体管控制电路基于第三控制电路的控制电平,控制第一电感线圈的负载。本发明提供的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实现了在两种不同的工作状态下均具有低插入损耗且高隔离度的电路性能。

Description

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及射频集成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射频集成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及射频集成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毫米波集成电路的发展,在毫米波集成电路中,开关器件常应用于射频收发机中,用于控制接收和发射状态的切换。插入损耗、隔离度以及线性度是衡量射频集成开关的重要参数,通常需要设计出低插入损耗且高隔离度的开关。
然而,现如今的毫米波集成开关大多采用PIN二极管开关或固态FET开关,并且为了追求高隔离度,往往采用多个开关并联的结构,但开关数目的增加会带来过多的插入损耗。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及射频集成电路。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包括:
输入端口、第一输出端口以及第二输出端口;
变压器电路,所述变压器电路包括由第一电感线圈以及第二电感线圈组成的变压器,所述变压器电路用于隔离所述输入端口、所述第一输出端口以及所述第二输出端口;
晶体管控制电路,所述晶体管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以及第三控制电路,所述第一电感线圈连接在所述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三控制电路之间,所述第二电感线圈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口之间,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之间,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之间,所述晶体管控制电路基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控制电平以及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控制电平,实现所述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导通,或者实现所述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口导通;所述晶体管控制电路基于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的控制电平,控制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的负载。
可选的,还包括:
控制端口,所述控制端口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以及所述第三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端口用于为所述晶体管控制电路提供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控制电平、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控制电平以及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的控制电平;
反相器,所述反相器用于连接所述控制端口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以及所述控制端口与所述第三控制电路。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一栅极偏置电阻以及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间的第一外接电阻,所述第一栅极偏置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控制端口之间,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并联,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外接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衬底连接,所述第一外接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可选的,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晶体管、第二栅极偏置电阻以及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间的第二外接电阻,所述第二栅极偏置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口并联,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外接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衬底连接,所述第二外接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可选的,所述第三控制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第三栅极偏置电阻以及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源极间的第三外接电阻,所述第三栅极偏置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相连,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三外接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衬底连接,所述第三外接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可选的,所述控制端口为第一电平,所述第一晶体管开关断开,所述第二晶体管以及所述第三晶体管开关导通,所述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导通,且所述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口断开。
可选的,所述控制端口为第二电平,所述第一晶体管开关导通,所述第二晶体管以及所述第三晶体管开关断开,所述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断开,且所述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口导通。
可选的,还包括:旁路电容,所述旁路电容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相连,所述旁路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可选的,应用频段包括24GHz~35GHz,在所述应用频段内,所述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所述第二输出端口的插入损耗的不匹配度小于0.24dB,所述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所述第二输出端口的插入损耗小于2.2dB,所述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所述第二输出端口的隔离度大于23.2dB。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频集成电路,包括:如上述的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将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封装为一种射频集成电路,该射频集成电路可以应用于射频前端设备,例如:低噪声放大器、滤波器、衰减器以及移相器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及射频集成电路,利用变压器实现各端口之间的高隔离度,并且能够基于第一控制电路的控制电平、第二控制电路的控制电平以及第三控制电路的控制电平,实现输入端口与第一输出端口导通,或者输入端口与第二输出端口导通,实现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两种工作状态切换的同时,控制第一电感线圈的负载,实现在两种工作状态下均具有较低的插入损耗。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在第一电平下的等效电路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在第二电平下的等效电路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的仿真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为了能够实现电路在两种工作状态切换下,达到低插入损耗且高隔离度的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及射频集成电路。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下面,对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进行介绍。
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包括:
输入端口P1、第一输出端口P2以及第二输出端口P3;
变压器电路100,变压器电路100包括由第一电感线圈L1以及第二电感线圈L2组成的变压器TF,变压器电路用于隔离输入端口P1、第一输出端口P2以及第二输出端口P3;
晶体管控制电路,晶体管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110、第二控制电路120以及第三控制电路130,第一电感线圈L1连接在输入端口P1与第三控制电路130之间,第二电感线圈L2连接在第一输出端口P2与第二输出端口P3之间,第一控制电路110连接在第一输出端口P2与第二控制电路120之间,第二控制电路120连接在第二输出端口P3与第一控制电路110之间,晶体管控制电路基于第一控制电路110的控制电平以及第二控制电路120的控制电平,实现输入端口P1与第一输出端口P2导通,或者实现输入端口P1与第二输出端口P3导通;晶体管控制电路基于第三控制电路130的控制电平,控制第一电感线圈L1的负载。
可以理解的是,变压器电路100中,变压器TF的第一电感线圈L1,即初级线圈,一端连接输入端口P1,另一端连接第三控制电路130;变压器TF的第二电感线圈L2,即次级线圈,一端连接第一输出端口P2,另一端连接第二输出端口P3。因此变压器电路能够将输入端口P1、第一输出端口P2以及第二输出端口P3隔离起来,提高输入端口P1与第一输出端口P2之间的隔离度,或者输入端口P1与第二输出端口P3之间的隔离度。
晶体管控制电路能够基于控制电平控制变压器单刀双掷开关的工作状态,即:控制输入端口P1与第一输出端口P2导通、控制输入端口P1与第二输出端口P3断开,或者,控制输入端口P1与第二输出端口P3导通、控制输入端口P1与第一输出端口P2断开,同时控制第一电感线圈L1的负载,从而减小输入端口P1与第一输出端口P2、第二输出端口P3的不匹配度,即输入端口P1和第一输出端口P2之间的插入损耗与输入端口P1和第二输出端口P32之间的插入损耗的差值,实现输入端口P1与第一输出端口P2导通,或者输入端口P1与第二输出端口P3导通的两种工作状态下均具有较低的插入损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能够利用变压器实现各端口之间的高隔离度,并且能够基于第一控制电路的控制电平、第二控制电路的控制电平以及第三控制电路的控制电平,实现输入端口与第一输出端口导通,或者输入端口与第二输出端口导通,实现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两种工作状态切换的同时,控制第一电感线圈的负载,实现在两种工作状态下均具有较低的插入损耗。
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的结构的可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具体请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还包括:控制端口VC,控制端口VC与第一控制电路110、第二控制电路120以及第三控制电路130连接,控制端口VC用于为晶体管控制电路提供第一控制电路110的控制电平、第二控制电路120的控制电平以及第三控制电路130的控制电平;
反相器INV,反相器INV用于连接控制端口VC与第二控制电路120,以及控制端口VC与第三控制电路130。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端口VC为同一端口,为了理解方便,将控制端口VC分别表示。
反相器INV用于将输入信号的相位翻转180度,即将控制端口VC为晶体管控制电路提供的第二控制电路120的控制电平以及第三控制电路130的控制电平相位翻转180度。
具体的,控制端口VC直接为第一控制电路110提供控制电平,即控制端口VC的控制电平等于第一控制电路110的控制电平,通过反相器INV将控制端口VC提供的控制电平相位翻转180度之后,提供给第二控制电路120以及第三控制电路130,得到第二控制电路120的控制电平以及第三控制电路130的控制电平,即第一控制电路110的控制电平与第二控制电路120的控制电平、第三控制电路130的控制电平的相位相差180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还包括:旁路电容C1,旁路电容C1一端与第一电感线圈L1相连,旁路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旁路电容可将混有高频电流和低频电流的交流信号中的高频成分旁路滤掉,能够把输入端口P1的信号中的高频噪声作为滤除对象,把前级携带的高频杂波滤除。
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M1、第一栅极偏置电阻R1以及第一晶体管M1的源极间的第一外接电阻Rsub1,第一栅极偏置电阻R1连接在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与控制端口VC之间,第一晶体管M1的漏极与第一输出端口P2并联,第一晶体管M1的源极接地,第一外接电阻Rsub1的一端与第一晶体管M1的衬底连接,第一外接电阻Rsub1的另一端接地。
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晶体管M2、第二栅极偏置电阻R2以及第二晶体管M2的源极间的第二外接电阻Rsub2,第二栅极偏置电阻R2连接在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与反相器INV的输出端之间,第二晶体管M2的漏极与第二输出端口P3并联,第二晶体管M2的源极接地,第二外接电阻Rsub2的一端与第二晶体管M2的衬底连接,第二外接电阻Rsub2的另一端接地。
第三控制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M3、第三栅极偏置电阻R3以及第三晶体管M3的源极间的第三外接电阻Rsub3,第三栅极偏置电阻R3连接在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与反相器INV的输出端之间,第三晶体管M3的漏极与第一电感线圈L1相连,第三晶体管M3的源极接地,第三外接电阻Rsub3的一端与第三晶体管M3的衬底连接,第三外接电阻Rsub3的另一端接地。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栅极偏置电阻R1、第二栅极偏置电阻R2以及第三栅极偏置电阻R3用于提高开关射频信号与控制信号的隔离度。
第一外接电阻Rsub1、第二外接电阻Rsub2以及第三外接电阻Rsub3用于减小与其连接的晶体管的衬底的电阻,能够减小插入损耗。
以下对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的两种工作状态进行介绍,以便于理解本发明的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的工作原理。
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在第一电平下的等效电路图。
本实施例中,控制端口VC提供第一电平,第一晶体管M1开关断开,第二晶体管M2以及第三晶体管M3开关导通,输入端口P1与第一输出端口P2导通,且输入端口P1与第二输出端口P3断开。
参考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在第二电平下的等效电路图。
本实施例中,控制端口VC提供第二电平,第一晶体管M1开关导通,第二晶体管M2以及第三晶体管M3开关断开,输入端口P1与第一输出端口P2断开,且输入端口P1与第二输出端口P3导通。
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第一电平为低电平,比如为0。结合图3理解,由于控制端口VC提供低电平,所以第一控制电路110的控制电平也为低电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晶体管的工作原理,第一晶体管M1开关断开,此时第一晶体管M1等效为晶体管关断电容Coff1,在反相器INV的作用下,第二控制电路120的控制电平以及第三控制电路130的控制电平为高电平,根据晶体管的工作原理,第二晶体管M2以及第三晶体管M3开关导通,此时第二晶体管M2等效为晶体管导通电阻Ron2,第三晶体管M3等效为晶体管导通电阻Ron3。这时,晶体管关断电容Coff1等效为第一输出端口P2的负载,因此输入端口P1与第一输出端口P2导通,晶体管导通电阻Ron2等效为第二输出端口P3的负载,晶体管导通电阻Ron2把第二输出端口P3短路到地,因此输入端口P1与第二输出端口P3断开。并且,此时第一电感线圈L1的负载等效为晶体管导通电阻Ron3。
第二电平为高电平,比如为非0。结合图4理解,由于控制端口VC提供高电平,所以第一控制电路110的控制电平也为高电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晶体管的工作原理,第一晶体管M1开关导通,此时第一晶体管M1等效为晶体管导通电阻Ron1,在反相器INV的作用下,第二控制电路120的控制电平以及第三控制电路130的控制电平为低电平,根据晶体管的工作原理,第二晶体管M2以及第三晶体管M3开关断开,此时第二晶体管M2等效为晶体管关断电容Coff2,第三晶体管M3等效为晶体管关断电容Coff3。这时,晶体管导通电阻Ron1等效为第一输出端口P2的负载,晶体管导通电阻Ron1把第一输出端口P2短路到地,因此输入端口P1与第一输出端口P2断开,晶体管关断电容Coff2等效为第二输出端口P3的负载,因此输入端口P1与第二输出端口P3导通。并且,此时第一电感线圈L1的负载等效为晶体管关断电容Coff3。
本实施例中,利用晶体管在不同电平下导通或者断开的工作原理,通过控制控制端口的电平,为第一控制电路中的晶体管提供与控制端口相同的控制电平,利用反相器为第二控制电路中的晶体管、第三控制电路中的晶体管提供与控制端口相反的控制电平,因此能够较为简便地实现两种工作状态的切换;同时,在输入端口引入负载切换技术,根据第三控制电路中晶体管的不同工作状态实现不同输入负载的切换,实现在两种工作状态下均具有较低的插入损耗。
并且,相比于图1所示的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通过晶体管控制电路的栅极偏置电阻能够提高开关射频信号与控制信号的隔离度,通过外接电阻能够减小晶体管的衬底的电阻,达到减小插入损耗的目的,进一步保证了单刀双掷开关在两个工作状态都具有较小的插入损耗以及较高隔离度的性能,能够实现毫米波集成电路开关输入端口到两个端口输出的良好匹配。
为了证实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的工作效果,以下结合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的具体参数和仿真结果进行说明。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晶体管M1由6组场效应晶体管组成,且每组场效应晶体管包括有32个沟道,且沟道宽度为1μm,沟道长度为40nm;第二晶体管M2由6组场效应晶体管组成,且每组场效应晶体管包括有32个沟道,且沟道宽度为1μm,沟道长度为40nm;第三晶体管M3由9组场效应晶体管组成,且每组场效应晶体管包括有32个沟道,且沟道宽度为1μm,沟道长度为40nm。
第一栅极偏置电阻R1、第二栅极偏置电阻R2以及第三栅极偏置电阻R3的阻值均为3KΩ。
第一外接电阻Rsub1、第二外接电阻Rsub2以及第三外接电阻Rsub3的阻值均为6KΩ,旁路电容C1的电容为40fF。
针对上述结构参数的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可以实现:应用频段包括24GHz~35GHz。在应用频段内,输入端口P1与第一输出端口P2、第二输出端口P3的插入损耗的不匹配度小于0.24dB,输入端口P1与第一输出端口P2、第二输出端口P3的插入损耗小于2.2dB,输入端口P1与第一输出端口P2、第二输出端口P3的隔离度大于23.2dB。
可以理解的是,此次仿真选择的应用频段为24GHz~35GHz,这是因为该频段为目前5G通信的主要应用频段。
请参考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的仿真结果图。
基于图5的仿真结果不难看出,输入端口P1与第一输出端口P2的插入损耗的不匹配度,即S22(P1 to P2)与S11(P1 to P2)的差值,以及输入端口P1与第二输出端口P3的插入损耗的不匹配度,即S33(P1 to P3)与S11(P1 to P3)的差值,均小于0.24dB,输入端口P1与第一输出端口P2的插入损耗,即S21(P1 to P2),以及输入端口P1与第二输出端口P3的插入损耗,即S31(P1 to P3),均小于2.2dB,输入端口P1与第一输出端口P2的隔离度,即S32(P1to P2),以及输入端口P1与第二输出端口P3的隔离度,即S23(P1 to P3),均大于23.2dB。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内的结构参数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根据使用条件不同使用不同参数的结构达到同样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利用晶体管在不同电平下导通或者断开的工作原理,通过控制控制端口的电平,为第一控制电路中的晶体管提供与控制端口相同的控制电平,利用反相器为第二控制电路中的晶体管、第三控制电路中的晶体管提供与控制端口相反的控制电平,因此能够较为简便地实现两种工作状态的切换;同时,在输入端口引入负载切换技术,根据第三控制电路中晶体管的不同工作状态实现不同输入负载的切换,实现在两种工作状态下均具有较低的插入损耗。并且,通过晶体管控制电路的栅极偏置电阻能够提高开关射频信号与控制信号的隔离度,通过外接电阻能够减小晶体管的衬底的电阻,达到减小插入损耗的目的,进一步保证了单刀双掷开关在两个工作状态都具有较小的插入损耗以及较高隔离度的性能,能够实现毫米波集成电路开关输入端口到两个端口输出的良好匹配。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频集成电路,包括:如上述的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
本实施例中,利用晶体管在不同电平下导通或者断开的工作原理,通过控制控制端口的电平,为第一控制电路中的晶体管提供与控制端口相同的控制电平,利用反相器为第二控制电路中的晶体管、第三控制电路中的晶体管提供与控制端口相反的控制电平,因此能够较为简便地实现两种工作状态的切换;同时,在输入端口引入负载切换技术,根据第三控制电路中晶体管的不同工作状态实现不同输入负载的切换,实现在两种工作状态下均具有较低的插入损耗。并且,通过晶体管控制电路的栅极偏置电阻能够提高开关射频信号与控制信号的隔离度,通过外接电阻能够减小晶体管的衬底的电阻,达到减小插入损耗的目的,进一步保证了单刀双掷开关在两个工作状态都具有较小的插入损耗以及较高隔离度的性能,能够实现毫米波集成电路开关输入端口到两个端口输出的良好匹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端口(P1)、第一输出端口(P2)以及第二输出端口(P3);
变压器电路,所述变压器电路包括由第一电感线圈(L1)以及第二电感线圈(L2)组成的变压器(TF),所述变压器电路用于隔离所述输入端口(P1)、所述第一输出端口(P2)以及所述第二输出端口(P3);
晶体管控制电路,所述晶体管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以及第三控制电路,所述第一电感线圈(L1)连接在所述输入端口(P1)与所述第三控制电路之间,所述第二电感线圈(L2)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端口(P2)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口(P3)之间,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端口(P2)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之间,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出端口(P3)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之间,所述晶体管控制电路基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控制电平以及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控制电平,实现所述输入端口(P1)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P2)导通,或者实现所述输入端口(P1)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口(P3)导通;所述晶体管控制电路基于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的控制电平,控制所述第一电感线圈(L1)的负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端口(VC),所述控制端口(VC)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以及所述第三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端口(VC)用于为所述晶体管控制电路提供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控制电平、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控制电平以及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的控制电平;
反相器(INV),所述反相器(INV)用于连接所述控制端口(VC)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以及所述控制端口(VC)与所述第三控制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M1)、第一栅极偏置电阻(R1)以及所述第一晶体管(M1)的源极间的第一外接电阻(Rsub1),所述第一栅极偏置电阻(R1)连接在所述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与所述控制端口(VC)之间,所述第一晶体管(M1)的漏极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P2)并联,所述第一晶体管(M1)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外接电阻(Rsub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M1)的衬底连接,所述第一外接电阻(Rsub1)的另一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晶体管(M2)、第二栅极偏置电阻(R2)以及所述第二晶体管(M2)的源极间的第二外接电阻(Rsub2),所述第二栅极偏置电阻(R2)连接在所述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与所述反相器(INV)的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二晶体管(M2)的漏极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口(P3)并联,所述第二晶体管(M2)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外接电阻(Rsub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M2)的衬底连接,所述第二外接电阻(Rsub2)的另一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M3)、第三栅极偏置电阻(R3)以及所述第三晶体管(M3)的源极间的第三外接电阻(Rsub3),所述第三栅极偏置电阻(R3)连接在所述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与所述反相器(INV)的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三晶体管(M3)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感线圈(L1)相连,所述第三晶体管(M3)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三外接电阻(Rsub3)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晶体管(M3)的衬底连接,所述第三外接电阻(Rsub3)的另一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端口(VC)提供第一电平,所述第一晶体管(M1)开关断开,所述第二晶体管(M2)以及所述第三晶体管(M3)开关导通,所述输入端口(P1)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P2)导通,且所述输入端口(P1)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口(P3)断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端口(VC)提供第二电平,所述第一晶体管(M1)开关导通,所述第二晶体管(M2)以及所述第三晶体管(M3)开关断开,所述输入端口(P1)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P2)断开,且所述输入端口(P1)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口(P3)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旁路电容(C1),所述旁路电容(C1)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线圈(L1)相连,所述旁路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其特征在于,应用频段包括24GHz~35GHz,在所述应用频段内,所述输入端口(P1)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P2)、所述第二输出端口(P3)的插入损耗的不匹配度小于0.24dB,所述输入端口(P1)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P2)、所述第二输出端口(P3)的插入损耗小于2.2dB,所述输入端口(P1)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P2)、所述第二输出端口(P3)的隔离度大于23.2dB。
10.一种射频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
CN202011192555.2A 2020-10-30 2020-10-30 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及射频集成电路 Active CN1124681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2555.2A CN112468130B (zh) 2020-10-30 2020-10-30 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及射频集成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2555.2A CN112468130B (zh) 2020-10-30 2020-10-30 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及射频集成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68130A true CN112468130A (zh) 2021-03-09
CN112468130B CN112468130B (zh) 2023-07-07

Family

ID=74835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92555.2A Active CN112468130B (zh) 2020-10-30 2020-10-30 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及射频集成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68130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55543A (en) * 1994-01-28 1995-10-03 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Inc. Low power consumption binary phase shift keyed (BPSK) modulator using absorptive electronic switching techniques
JPH098501A (ja) * 1995-06-15 1997-01-10 Hitachi Ltd 高周波スイッチ
US20110068636A1 (en) * 2009-09-23 2011-03-24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mpany,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spdt switch or spmt switch with transformer
US20120256702A1 (en) * 2011-04-05 2012-10-11 Rf Micro Devices, Inc. Tunable duplexer method using hybrid transformer with dual antenna
US20160336934A1 (en) * 2015-05-14 2016-11-17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Coupling inductor based hybrid millimeter-wave switch
CN108540114A (zh) * 2018-06-08 2018-09-14 南京国博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功率射频开关
US20190140686A1 (en) * 2017-11-07 2019-05-09 Qorvo Us, Inc. Radio frequency switch system
WO2019145597A1 (en) * 2018-01-23 2019-08-01 Teknologian Tutkimuskeskus Vtt Oy Transformer based switches and systems for palna transceivers
CN110943728A (zh) * 2019-12-23 2020-03-3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cmos毫米波超宽带并联非对称单刀双掷开关
CN111525917A (zh) * 2020-04-11 2020-08-11 复旦大学 一种基于变压器的宽带单刀单掷开关及单刀多掷开关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55543A (en) * 1994-01-28 1995-10-03 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Inc. Low power consumption binary phase shift keyed (BPSK) modulator using absorptive electronic switching techniques
JPH098501A (ja) * 1995-06-15 1997-01-10 Hitachi Ltd 高周波スイッチ
US20110068636A1 (en) * 2009-09-23 2011-03-24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mpany,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spdt switch or spmt switch with transformer
US20120256702A1 (en) * 2011-04-05 2012-10-11 Rf Micro Devices, Inc. Tunable duplexer method using hybrid transformer with dual antenna
US20160336934A1 (en) * 2015-05-14 2016-11-17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Coupling inductor based hybrid millimeter-wave switch
US20190140686A1 (en) * 2017-11-07 2019-05-09 Qorvo Us, Inc. Radio frequency switch system
WO2019145597A1 (en) * 2018-01-23 2019-08-01 Teknologian Tutkimuskeskus Vtt Oy Transformer based switches and systems for palna transceivers
CN108540114A (zh) * 2018-06-08 2018-09-14 南京国博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功率射频开关
CN110943728A (zh) * 2019-12-23 2020-03-3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cmos毫米波超宽带并联非对称单刀双掷开关
CN111525917A (zh) * 2020-04-11 2020-08-11 复旦大学 一种基于变压器的宽带单刀单掷开关及单刀多掷开关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OBERT L. SCHMID; PETER SONG; JOHN D. CRESSLER: "A compact, transformer-based 60 GHz SPDT RF switch utilizing diode-connected SiGe HBTs", 《 2013 IEEE BIPOLAR/BICMOS CIRCUITS AND TECHNOLOGY MEETING (BCTM)》 *
施雨 徐余龙 庞东伟 陈涛 桑磊 李庄 曹锐: "基于SiGe BiCMOS工艺的90~100 GHz单刀双掷开关", 《微电子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68130B (zh) 2023-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17966B2 (en) Switching device with reduced 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US7808342B2 (en) Harmonic phase tuning filter for RF switches
KR101712269B1 (ko) 무선 주파수 스위치에 대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0296991B1 (ko) 신호전환용스위치
JP3425235B2 (ja) 可変減衰器
CN111988014B (zh) 应用于微波毫米波的低相移宽带数控衰减器
WO2008042099A2 (en) Switching module with harmonic phase tuning filter
JP2008193309A (ja) ビット移相器
CN112511132A (zh) 一种毫米波滤波选频组件及集成电路
US7646260B2 (en) Switching device with selectable phase shifting modes for reduced 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JP2008028908A (ja) 利得可変型低雑音増幅器
CN112491407A (zh) 一种应用于射频集成电路的耦合式单刀双掷开关
CN112491389A (zh) 毫米波滤波器电路
CN112491438A (zh) 一种射频前端集成芯片
CN112491441A (zh) 射频前端电路
CN108566187B (zh) 一种隔离开关
CN112468130B (zh) 变压器式单刀双掷开关及射频集成电路
CN115189684A (zh) 一种高隔离的射频开关及其信号传输方法
CN212381191U (zh) 一种用于短波大功率收发的单刀双掷开关电路
CN115225073A (zh) 一种新型双模式切换开关
CN112491437A (zh) 一种多天线模式的射频前端电路和集成电路模块
CN112491439A (zh) 一种射频前端集成电路
CN112468132A (zh) 多线圈耦合式单刀四掷开关及射频集成电路
CN112491388A (zh) 一种应用于集成电路的毫米波压控衰减器
CN112332804A (zh) 毫米波衰减器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