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67358A - 天线及rfid标签发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及rfid标签发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67358A
CN112467358A CN202010668931.4A CN202010668931A CN112467358A CN 112467358 A CN112467358 A CN 112467358A CN 202010668931 A CN202010668931 A CN 202010668931A CN 112467358 A CN112467358 A CN 1124673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dielectric substrate
width
rfid
lab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689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67358B (zh
Inventor
槌田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4673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73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673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73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23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the record carrier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rcuits on transponder cards, non-contact smart cards or RFIDs
    • G06K19/0726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the record carrier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rcuits on transponder cards, non-contact smart cards or RFIDs the arrangement including a circuit for tuning the resonance frequency of an antenna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4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 G06K19/07773Antenna details
    • G06K19/07786Antenna details the antenna being of the HF type, such as a dipo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0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associated with components used in interrogation type services, i.e. in systems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an interrogator/reader and a tag/transponder, e.g. i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0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associated with components used in interrogation type services, i.e. in systems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an interrogator/reader and a tag/transponder, e.g. i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systems
    • H01Q1/2225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associated with components used in interrogation type services, i.e. in systems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an interrogator/reader and a tag/transponder, e.g. i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systems used in active tags, i.e. provided with its own power source or in passive tags, i.e. deriving power from RF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30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 H01Q9/42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with folded element, the folded parts being spaced apart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线及RFID标签发放装置。其即使小型也能适当放射电波。该天线具备电介质衬底、线路和接地层。线路形成于所述电介质衬底的第一面,所述第一面的第一方向的最大宽度大于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接地层形成于所述电介质衬底的第二面,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与所述线路的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相同。

Description

天线及RFID标签发放装置
本申请主张申请日为2019年9月6日、申请号为JP2019-163200的日本申请为优先权,并引用上述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将公开内容全部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天线及RFID标签发放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商品的管理等,已知有使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标签的技术。这样的RFID标签例如设于标签(lable),经由标签而安装于商品上。这样的RFID标签例如由在输送标签的输送路中途配置有标签读写器的天线的RFID标签发放装置发放。目前,寻求RFID标签发放装置的小型化。为此,为了使RFID标签发放装置小型化而要求天线的小型化,但若将天线做成小型则放射的电波变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做成小型也能适当放射电波的天线及RFID标签发放装置。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天线具备电介质衬底、线路和接地层。线路形成于所述电介质衬底的第一面,所述第一面的第一方向的最大宽度大于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接地层形成于所述电介质衬底的第二面,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与所述线路的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相同。
根据上述的天线,能够增加电场强度,即使小型也能适当地放射电波。
在上述的天线中,所述线路的第一端部配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第一面的一端侧,所述线路的第二端部配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第一面的所述一端侧或另一端侧。
根据上述的天线,能够将所述线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配置在合适的位置。
在上述的天线中,还具备:供电点,其设于所述第一端部;终端电阻,其设于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线路的特性阻抗对应。
根据上述的天线,能够在所述第一端部设置供电点,能够在所述第二端部设置终端电阻。
在上述的天线中,其中,所述供电点及所述终端电阻设于所述电介质衬底的所述第二面。
根据上述的天线,能够将供电点及所述终端电阻设于第二面。
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天线具备:电介质衬底;线路,其形成于所述电介质衬底的第一面,所述线路的所述第一面的第一方向的最大宽度大于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以及接地层,其形成于所述电介质衬底的第二面,所述接地层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是大于等于所述线路的所述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且小于所述电介质衬底的第二方向的宽度、并且电场强度的增加量为70%以上的宽度。
根据上述的天线,能够增加电场强度,即使小型也能适当地放射电波。
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RFID标签发放装置,具备:天线,其包括电介质衬底、线路及接地层,所述线路形成于所述电介质衬底的第一面,所述线路的所述第一面的第一方向的最大宽度大于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所述接地层形成于所述电介质衬底的第二面,所述接地层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与所述线路的所述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相同;以及读写器本体,其通过所述天线与RFID标签进行通信。
根据上述的RFID标签发放装置,能够提供具有可增加电场强度、即使小型也能适当地放射电波的天线的RFID标签发放装置。
在上述的RFID标签发放装置中,所述RFID标签设置于具有台纸的标签用纸,所述RFID标签发放装置还具有将所述标签用纸沿着输送路径输送的输送部,所述天线配置在与所述台纸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
根据上述的RFID标签发放装置,能够在装置内高效率地配置所述天线。
在上述的RFID标签发放装置中,还具备印字部,其向所输送的标签用纸的与设有所述RFID标签的一面相反一侧的面印字。
根据上述的RFID标签发放装置,能够提供可进行打印的RFID标签发放装置。
在上述的RFID标签发放装置中,所述天线配置在被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标签用纸的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
根据上述的RFID标签发放装置,能够在装置内高效率地配置所述天线。
在上述的RFID标签发放装置中,所述天线配置成与所述RFID标签的标签天线并行的朝向。
根据上述的RFID标签发放装置,能够在装置内高效率地配置所述天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RFID标签发放装置所用的标签用纸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该RFID标签发放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3是表示该RFID标签发放装置的要部构成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该RFID标签发放装置的天线的构成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该天线的构成的平面图。
图6是表示该天线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该天线的电介质衬底、线路及接地层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该天线的线路及接地层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该天线的构成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变形例涉及的天线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变形例涉及的天线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第三变形例涉及的天线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该天线的构成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的构成的平面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RFID标签发放装置,11...输送辊,11a...辊,11b...辊,12...压辊,13...电动机,14...电动机驱动部,15...标记传感器,15A...印字头,16...传感器信号输入部,17,17A,17B,17C,17D...天线,18...读写器,19...印字头,20...头驱动部,21...移动机构驱动部,22...显示部,23...输入部,24...通信接口(I/F),25...存储部,26...处理器,31...电介质衬底,31a...第一面,31b...第二面,31c...导通孔,32...线路,33...接地层,34...供电点,35...终端电阻,100...标签用纸,110...标签,111...RFID标签,111a...薄膜,111b...标签天线,111c...IC芯片,120...台纸,120a...标记,C...输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至图9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RFID标签发放装置1所用的标签用纸100的构成的说明图。图2是表示RFID标签发放装置1的构成的框图,图3是表示RFID标签发放装置1的要部构成的说明图。图4是从第一面31a侧示出RFID标签发放装置1的天线17的构成的平面图,图5是从第二面31b侧示出天线17的构成的平面图。图6是用图4中VI-VI线截面表示天线17的构成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天线17的电介质衬底31、线路32及接地层33的关系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天线17的线路32及接地层33的关系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天线17的构成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的一例的说明图。
本实施方式是将天线17应用于发放附加于标签110上的RFID标签111的RFID标签发放装置1的例子。
首先,使用图1说明在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标签用纸100。
标签用纸100具备:包含RFID标签111的多个标签110、和粘贴有多个标签110的带状的台纸120。
标签110为矩形的片状。多个标签110粘贴于台纸120的一个主面。多个标签110以沿长度方向分别隔开一定间隔d的方式配置。标签110在与台纸120相对的面具有粘接面。
RFID标签111设于标签110的粘接面。RFID标签111具备薄膜111a、标签天线111b和IC芯片111c。标签天线111b例如包含匹配电路(环路部)。标签天线111b及IC芯片111c配置在薄膜111a上。RFID标签111是不具有电池的无源标签。
RFID标签111向标签110的安装位置根据标签用纸100的种类而适当设定。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在标签用纸100中,相对于标签110的与输送方向C同方向的全长L0而言,在输送方向C上标签110的前端、换言之自输送方向C的二次侧的端部起比全长短的距离L1(L1<L0)的范围配置RFID标签111。此外,以RFID标签111的标签天线111b的长度方向相对于输送方向C正交的方式,RFID标签111被配置于标签110。后述的天线17以与RFID标签111的标签天线111b并行的朝向配置。
台纸120例如在粘贴标签110的主面、且是在输送方向C相邻的标签110的间隙中的、在标签110的输送方向C上与前端邻接的区域,具有多个在标签110的输送方向C上表示开头的标记120a。标记120a例如输送方向C的长度比相邻的标签110、110之间的间隙短。
这样的标签用纸100为卷绕了粘贴有多个标签110的台纸120的卷辊状。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RFID标签发放装置1。图2及图3所示,RFID标签发放装置1具备:输送辊11(输送部)、压辊12、电动机13、电动机驱动部14、标记传感器15、传感器信号输入部16、天线17、读写器18、印字头19、头驱动部20、移动机构驱动部21、显示部22、输入部23、通信接口(I/F)24、存储部25和处理器26。
输送辊11例如具有一对辊11a、11b。输送辊11将卷辊状的标签用纸100沿输送方向C在标签用纸100的输送路径上输送。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中,仅记载了一个输送辊11,但在输送路径上可以有多个输送辊11。一对辊11a、11b例如一方为由电动机13旋转驱动的驱动辊,另一方为从动辊。
压辊12通过旋转而沿着输送路径将标签用纸100在输送方向C上输送。压辊12在输送路径上配置于输送辊11及标记传感器15的二次侧。例如,压辊12由电动机13旋转驱动。
电动机13与输送辊11及压辊12机械连接。电动机13使输送辊11及压辊12旋转。作为具体例,电动机13使输送辊11的一方的辊11a及压辊12向图3中的箭头所示方向旋转,由此将标签用纸100沿输送路径输送。
电动机驱动部14控制电动机13的旋转。此外,电动机驱动部14控制电动机13的正转及反转。电动机驱动部14以正转控制电动机13,由此使输送辊11及压辊12向图3的箭头所示方向旋转,沿输送方向C输送标签用纸100。
标记传感器15与输送路径相对地设置。标记传感器15在输送路径上配置于输送辊11的二次侧、且为压辊12的一次侧的位置。标记传感器15例如对台纸120的标记120a进行光学检测。标记传感器15扫描在输送方向C上输送的标签用纸100的表面,探测标记120a。标记传感器15将探测到的信息作为信号而输出到传感器信号输入部16。
传感器信号输入部16连接于包含标记传感器15的各种传感器。传感器信号输入部16接收来自各种传感器的信号,并输出到处理器26。在此,各种传感器包含开闭传感器,该开闭传感器用于检测为了更换标签用纸100而使RFID标签发放装置1开闭的部件、例如罩、门、盖等的开闭。开闭传感器可应用例如通过部件的关闭或开放而导通的光学式传感器。需要说明的是,开闭传感器也可以是根据部件的关闭和开放而切换导通/关闭的机械式开关。即,开闭传感器构成检测手段,其检测为了更换所输送的RFID标签111而开闭的部件的关闭或开放。
如图4至图6所示,天线17具备:电介质衬底31、线路32、接地层33、供电点34和终端电阻35。
电介质衬底31由电介质形成。电介质衬底31为矩形板状。作为具体例,电介质衬底31例如是第一方向的宽度W1大于沿着电介质衬底31的主面方向的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宽度W2、一个方向上较长的矩形板状。此外,电介质衬底31具有导通孔31c,该导通孔31c贯通一个主面即第一面31a及另一主面即第二面31b。导通孔31c配置在线路32的两端侧。
线路32形成在电介质衬底31的一个主面即第一面31a。线路32的一端配置在电介质衬底31的第一方向的一个端部侧,另一端配置在电介质衬底31的第一方向的一个端部侧或另一端部侧。在此,第一方向是沿着电介质衬底31的主面的方向,且是沿着电介质衬底31的任一边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为电介质衬底31的长度方向。如图7所示,线路32设定为第一方向的最大宽度WL1大于沿着电介质衬底31的主面方向的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WL2。例如,线路32的第一方向的最大宽度WL1设定为电介质衬底31的第一方向的宽度W1以下,此外,例如线路32的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WL2设定为小于电介质衬底31的第二方向的宽度W2。
作为具体例,如图4、图5及图7所示,线路32在4个部位处弯折90°,2次折返,由此成为沿着第一方向在3个部位处延伸的形状。因此,线路32的一端配置在电介质衬底31的第一方向的一个端部侧,另一端配置在电介质衬底31的第一方向的另一端部侧。
进一步具体说明,线路32以从电介质衬底31的第一方向的一个端部侧、且为第二方向的一个端部侧向第一方向的另一端部侧延伸的直线状延伸。此外,线路32在电介质衬底31的第一方向的另一端部侧,朝向第二方向的另一端部侧弯折90°而沿着第二方向延伸。此外,线路32在电介质衬底31的第二方向的中央侧,在电介质衬底31的第一方向上朝向一个端部侧弯折90°而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然后,线路32在电介质衬底31的第一方向的一个端部侧,在第二方向上朝向另一端部侧弯折90°而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然后,线路32在电介质衬底31的第二方向的另一端部侧,在电介质衬底31的第一方向上朝向另一端部弯折90°而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另一端位于第一方向的另一端部侧且第二方向的另一端部侧。
接地层33设于电介质衬底31的另一主面即第二面31b。接地层33例如设置在与在电介质衬底31的第一面31a设置的线路32对应的第二面31b的区域。接地层33为矩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在供电点34及终端电阻35设于电介质衬底31的第二面31b的情况下,例如,接地层33避开所述供电点34、终端电阻35及导通孔31c的周围区域地设置。此外,在供电点34及终端电阻35设于电介质衬底31的第一面31a的情况下,例如,接地层33也设置于导通孔31c及电介质衬底31的第一面31a的导通孔31c的周围区域。
接地层33被设定为其第一方向的宽度WG1为线路32的第一方向的最大宽度WL1以上且为电介质衬底31的第一方向的宽度W1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接地层33的第一方向的宽度WG1为与电介质衬底31的第一方向的宽度W1相同的宽度。此外,接地层33的第二方向的宽度WG2设定为与线路32的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WL2相同宽度且小于电介质衬底31的第二方向的宽度W2。
接地层33的第二方向的宽度WG2与线路32的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WL2为″相同宽度″是指图4、图5及图7所示的完全相同的宽度,但也允许接地层33的第二方向的宽度WG2为与线路32的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WL2大致相同的宽度,即为同等的宽度。
在此,接地层33的第二方向的宽度WG2与线路32的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WL2为大致相同宽度是指接地层33的第二方向的宽度WG2为比线路32的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WL2大一些的宽度。该接地层33的第二方向的宽度WG2比线路32的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WL2大一些的宽度,例如是电场强度的增加量为70%以上的接地层33的第二方向的宽度WG2相对于线路32的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WL2的情况。
此外,″电场强度的增加量为70%″是指,将接地层33的宽度WG2与线路32的最大宽度WL2为相同宽度时的电场强度与接地层33的宽度WG2大于线路32的最大宽度WL2时的天线17的最小电场强度之差设为100%时,该差的70%。即,使接地层33的宽度WG2从与线路32的最大宽度WL2相同宽度变化到与电介质衬底31的第二方向的宽度相同的大小。在该范围中将最大(高)的天线17的电场强度与最小(低)的天线17的电场强度之差为100%。″电场强度的增加量为70%″是指所述电场强度的差为100%时的70%。
以下,关于″电场强度的增加量″,使用图8及图9所示的天线17的构成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的例子进行具体说明。图8是示意性表示线路32的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WL2与接地层33的第二方向的宽度WG2的关系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天线17的构成、即线路32的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WL2及接地层33的第二方向的宽度WG2的构成与通过电磁场模拟算出的电场强度的关系的说明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例中通过电磁场模拟算出电场强度的条件如以下所示。设电介质衬底31的第一方向的宽度W1为50mm、电介质衬底31的第二方向的宽度W2为30mm、线路32的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WL2为16mm。此外,接地层33的第二方向的宽度为WG2=WL2+2d,使d从d=0直到d=7mm每次增加0.5mm,算出距天线17的中央分离15mm的位置处的电场强度。即,使接地层30的第二方向的宽度增加到与电介质衬底31的第二方向的宽度相同的大小。
如图9所示,本例中的天线17的电场强度在d=0mm,即WG2=WL2时电场强度最高,随着使d增加而电场强度降低,d=4mm以后,电场强度变得大致一样。此外,在d=6.5mm,电场强度为最小值。
因此,″电场强度的增加量″在本例中为d=0mm处的电场强度与d=6.5处的电场强度之差。此外,″电场强度的增加量为70%″在本例中为d=0mm处的电场强度与d=6.5处的电场强度之差的70%。从计算值求出的成为d=0mm处的电场强度与d=6.5处的电场强度之差的70%的电场强度时的d为0.8mm左右。
因此,本例中的″电场强度的增加量为70%以上″的、接地层33的第二方向的宽度WG2相对于线路32的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WL2而言为16mm≤WG2≤17.6mm。这表示接地层33的第二方向的宽度WG2为线路32的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WL2的100%至110%左右的尺寸。
这是指如下宽度:形成于电介质衬底31的第二面、第二方向的宽度为线路32的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以上、小于电介质衬底31的第二方向的宽度、且电场强度的增加量成为70%以上。
如此,对于接地层33的第二方向的宽度WG2与线路32的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WL2相同的宽度,只要是电场强度的增加量为70%以上的宽度,也允许为与线路32的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WL2大致相同的宽度。也就是说,将为电介质衬底31的第二方向的宽度以下、且电场强度的增加量达到70%以上的宽度设为接地层33的第二方向的宽度WG2。
供电点34例如设于在第一方向上与电介质衬底31的第二面31b的一个导通孔31c邻接的位置,经由导通孔31c与线路32的一端连接。此外,供电点34的一部分在电介质衬底31的第二面31b与接地层33连接。
终端电阻35例如设于在第一方向上与电介质衬底31的第二面31b的另一导通孔31c邻接的位置,经由导通孔31c与线路32的另一端连接。终端电阻35的一部分例如在电介质衬底31的第二面31b与接地层33连接。终端电阻35设定为与线路32的特性阻抗对应的电阻值。
这样的天线17例如在与输送方向C正交的方向及/或与输送方向C和台纸120的宽度方向双方均正交的方向上相对于输送路径分隔开地配置。需要说明的是,天线17距输送路径的分隔距离根据天线17的电场强度而适当设定,例如,天线17配置在距输送路径分隔15mm的位置。天线17以第一方向相对于输送路径正交的姿势配置。此外,如图1所示,天线17配置在天线17的第一方向的中央成为输送路径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的位置。即,RFID标签111沿着输送路径被输送,由此通过天线17的第一方向的中央侧。此外,天线17以与标签天线111b并行的方式配置。通过以上这样设置,能够在装置内高效率地配置天线17。
读写器18控制天线17,与RFID标签111进行数据的无线通信。作为具体例,读写器18从天线17放射电波,并从天线17接收电波。这样,读写器18与RFID标签111进行通信,进行RFID标签111的写入和读取。作为具体例,读写器18为了与RFID标签111进行无线通信,作为电波而从天线17放射无调制波。接收到该无调制波的RFID标签111起动而向天线17发送响应波,由此读写器18例如用天线17接收该响应波,与RFID标签111进行通信。此外,例如在读写器18向RFID标签111写入数据的情况下,对将写入数据编码后的从天线17放射的电波即输送波进行振幅调制。
印字头19(印字部)夹着输送方向C而与压辊12相对配置。印字头19连接于头驱动部20。印字头19在被输送的标签110的打印面、即与设有RFID标签111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印字。
头驱动部20基于印字数据等,驱动印字头19而在标签110的打印面印字。移动机构驱动部21使印字头15A沿着与在输送路径被输送的标签用纸100接触分离的一方向而往复移动。
显示部22为显示器。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部22可以具有LED等,还可以能够用声音报告信息的扬声器等。
输入部23例如是设于显示部22的触摸面板。需要说明的是,输入部23可以是在RFID标签发放装置1的壳体设置的键盘、指向器件、触摸面板等。
通信接口24是与上位设备的接口。通信接口24从上位设备接收写入RFID标签111的数据、向标签110印字的印字数据。此外,通信接口24向上位设备发送发放实绩数据等数据。
存储部25存储有为了控制RFID标签发放装置1所需的程序、印字数据、发放实绩数据等各种数据。存储部25例如是ROM(Read Only Me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SSD(Solid State Drive)等。处理器26例如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处理器26与电动机驱动部14、传感器信号输入部16、读写器18、头驱动部20、移动机构驱动部21、显示部22、输入部23、通信接口24、存储部25连接。处理器26按照从传感器信号输入部16输入的信号及存储于存储部25的程序等来控制各构成,由此实现作为RFID标签发放装置1的功能。例如,处理器26通过控制读写器18,由此经由天线17控制RFID标签111的读取及写入。
根据这样构成的RFID标签发放装置1,通过使天线17的接地层33的第二方向的宽度WG2为与线路32的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WL2相同的宽度,从而如图9所示,能够增加天线17的电场强度。
由此,即使使天线17小型化,也能得到与小型化之前的天线17同等程度的电场强度。因此,天线17能够适当地放射电波。因此,即使使RFID标签发放装置1小型化,天线17也能与RFID标签111进行所希望的通信。即,天线17及RFID标签发放装置1能够小型化。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17及RFID标签发放装置1,即使小型也能适当地放射电波。
需要说明的是,天线17及RFID标签发放装置1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天线17中,只要将线路32的第一方向的最大宽度WL1设定为比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WL2大,且接地层33的第二方向的宽度WG2与线路32的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WL2设为相同宽度,则线路32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形状。以下,使用图10至图12对线路32的各变形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0至图12中示出的各天线,省略了导通孔31c、供电点34及终端电阻35的图示。
首先,使用图10说明第一变形例涉及的天线17A。如图10所示,第一变形例涉及的天线17A具备形成为直线状的线路32、和形成为与线路32相同形状的矩形状的接地层33。线路32的一端配置在电介质衬底31的第一方向的一个端部侧,另一端配置在电介质衬底31的第一方向的另一端部侧。即,线路32从电介质衬底31的第一方向的一方的端部侧到另一端部侧、沿着第一方向以直线状延伸。
这样构成的天线17A与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17相同,线路32的第二方向的宽度(最大宽度)与接地层33的第二方向的宽度为相同宽度。因此,天线17A可以增加电场强度,即使小型也能适当地放射电波。
接着,使用图11说明第二变形例涉及的天线17B。如图11所示,第二变形例涉及的天线17B的线路32例如如图11所示,从电介质衬底31的第一方向的一个端部侧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到中央侧,并向第二方向弯折90°而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然后,线路32从第二方向的一个端部侧在第一方向向另一端部侧弯折90°,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到另一端部侧。此外,天线17B的接地层33设定为第二方向的宽度与线路32的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为相同宽度。
因此,这样构成的天线17B与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17相同,可以增加电场强度,即使小型也能适当地放射电波。
接着,使用图12说明第三变形例涉及的天线17C。如图12所示,第三变形例涉及的天线17C具备线路32和接地层33,所述线路32在2个部位弯折90°,并折返1次,由此沿着第一方向在2个部位延伸,两端配置于电介质衬底31的第一方向的一个端部侧,所述接地层33的第二方向的宽度设定为与线路32的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相同的宽度。
具体加以说明,如图12所示,第三变形例涉及的天线17C的线路32从电介质衬底31的第一方向的一个端部侧且是第二方向的一个端部侧、朝向第一方向的另一端部侧而沿着第一方向以直线状延伸。此外,线路32在电介质衬底31的第一方向的另一端部侧,向第二方向弯折90°后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然后,线路32在第二方向的另一端部侧向第一方向弯折90°后向第一方向的一个端部侧延伸,另一端配置在第一方向的一个端部侧。
这样构成的天线17C与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17相同,可以增加电场强度,即使小型也能适当地放射电波。
接着,使用第三变形例涉及的天线17C说明图13所示天线17C的构成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的例子。图13是表示天线17C的构成、即线路32的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WL2及接地层33的第二方向的宽度WG2的构成与通过电磁场模拟算出的电场强度的关系的说明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例中通过电磁场模拟算出电场强度的条件如以下所示。设电介质衬底31的第一方向的宽度W1为50mm、电介质衬底31的第二方向的宽度W2为30mm、线路32的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WL2为16mm。此外,设接地层33的第二方向的宽度为WG2=WL2+2d,使d从d=0到d=7mm每次增加0.5mm,算出距天线17的中央分离15mm的位置处的电场强度。
如图13所示,在使用第三变形例的线路32的天线17中也得到与使用实施方式的线路32的天线17同样的效果。即,在使用第三变形例的线路32的天线17中,d=0mm,即WG2=WL2时电场强度变得最高,随着使d增加而电场强度降低,在d=3mm以后,电场强度变得一样。此外,在d=4.5mm,电场强度成为最小值。因此,d=0mm处的电场强度与d=4.5mm处的电场强度之差为电场强度的增加量。此外,电场强度的增加量为70%以上的宽度是d=0.7mm左右。
因此,本例中的″电场强度的增加量为70%以上″的、接地层33的第二方向的宽度WG2相对于线路32的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WL2为16mm≤WG2≤17.4mm。此外,从这样的计算结果可明确可知,与线路32的形状无关,通过使线路32的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与接地层33的第二方向的宽度为相同宽度,能够提高电场强度。
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示出了电介质衬底31为在一个方向上的矩形板状的例子,但不限于此,可以如图14所示的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17D这样,电介质衬底31为正方形的板状。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说明了天线17具有将供电点34及终端电阻35设置于电介质衬底31的第二面31b的构成,但不限于此,可以如图14所示的天线17D这样,在电介质衬底31的第一面31a设置供电点34及终端电阻35的构成。
在该情况下,可以做成如下构成:经由导通孔31c在第一面31a的导通孔31c的周围设置接地层33,在所述接地层33连接供电点34及终端电阻35。
此外,作为天线的其他例子,可以做成如下的天线17:在电介质衬底31的第一面31a设置供电点34及终端电阻35中的一者,在电介质衬底31的第二面31b设置供电点34及终端电阻35中的另一者。
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说明了天线17中电介质衬底31的第一方向的宽度W1和接地层33的第一方向的宽度WG1设定为相同宽度的例子,但不限于此。如图14所示,例如只要可在接地层33连接供电点34及终端电阻35,则接地层33的第一方向的宽度WG1可以是线路32的第一方向的最大宽度WL1以上、且小于电介质衬底31的第一方向的宽度W1。
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说明了天线17用于RFID标签发放装置1的构成,但不限于此。例如,RFID标签发放装置1可以是不对标签110印字的装置。
根据以上所述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天线及RFID标签发放装置,即使小型也能适当地放射电波。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上述实施方式是作为示例而提示,并不意图限定发明范围。上述新的实施方式可以以其他的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组合。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范围、要旨,并且也包含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方案及其等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天线,其具备:
电介质衬底;
线路,其形成于所述电介质衬底的第一面,所述线路的所述第一面的第一方向的最大宽度大于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以及
接地层,其形成于所述电介质衬底的第二面,所述接地层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与所述线路的所述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中,
所述线路的第一端部配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第一面的一端侧,所述线路的第二端部配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第一面的所述一端侧或另一端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其中,还具备:
供电点,其设于所述第一端部;
终端电阻,其设于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线路的特性阻抗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其中,
所述供电点及所述终端电阻设于所述电介质衬底的所述第二面。
5.一种天线,其具备:
电介质衬底;
线路,其形成于所述电介质衬底的第一面,所述线路的所述第一面的第一方向的最大宽度大于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以及
接地层,其形成于所述电介质衬底的第二面,所述接地层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是大于等于所述线路的所述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且小于所述电介质衬底的第二方向的宽度、并且电场强度的增加量为70%以上的宽度。
6.一种RFID标签发放装置,其具备:
天线,其包括电介质衬底、线路及接地层,所述线路形成于所述电介质衬底的第一面,所述线路的所述第一面的第一方向的最大宽度大于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所述接地层形成于所述电介质衬底的第二面,所述接地层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与所述线路的所述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相同;以及
读写器本体,其通过所述天线与RFID标签进行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RFID标签发放装置,其中,
所述RFID标签设置于具有台纸的标签用纸,
所述RFID标签发放装置还具有将所述标签用纸沿着输送路径输送的输送部,
所述天线配置在与所述台纸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RFID标签发放装置,其中,
还具备印字部,其向所输送的标签用纸的与设有所述RFID标签的一面相反一侧的面印字。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RFID标签发放装置,其中,
所述天线配置在被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标签用纸的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RFID标签发放装置,其中,
所述天线配置成与所述RFID标签的标签天线并行的朝向。
CN202010668931.4A 2019-09-06 2020-07-13 天线及rfid标签发放装置 Active CN1124673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63200A JP7391578B2 (ja) 2019-09-06 2019-09-06 アンテナ及びrfidタグ発行装置
JP2019-163200 2019-09-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67358A true CN112467358A (zh) 2021-03-09
CN112467358B CN112467358B (zh) 2023-07-21

Family

ID=71995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68931.4A Active CN112467358B (zh) 2019-09-06 2020-07-13 天线及rfid标签发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94110B2 (zh)
EP (1) EP3790108A1 (zh)
JP (1) JP7391578B2 (zh)
CN (1) CN1124673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83778A (ja) 2020-11-25 2022-06-06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及びrfidタグ発行装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45959A (en) * 1996-09-12 1999-08-31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oration Surface mounting antenna having a dielectric base and a radiating conductor film
US20070268143A1 (en) * 2004-11-02 2007-11-22 Sensormatic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Rfid Near Field Meanderline-Like Microstrip Antenna
JP2008035033A (ja) * 2006-07-27 2008-02-14 Toppan Printing Co Ltd 無線タグ及び無線タグが取り付けられた物品並びに無線タグが取り付けられたカード並びに無線タグ用の通信システム
CN101286206A (zh) * 2007-04-11 2008-10-1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Rfid标签
JP2009099035A (ja) * 2007-10-18 2009-05-07 Brother Ind Ltd タグテープ、タグテープロール、無線タグ回路素子カートリッジ
JP2009096124A (ja) * 2007-10-18 2009-05-07 Toshiba Tec Corp プリンタ
CN101714696A (zh) * 2008-09-30 2010-05-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天线和读写器装置
CN202205887U (zh) * 2011-06-08 2012-04-25 刘智佳 具有补偿结构的rfid标签天线、rfid标签及系统
CN104751207A (zh) * 2013-12-25 2015-07-01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Rfid标签发放装置
CN105706115A (zh) * 2013-11-08 2016-06-22 佐藤控股株式会社 Rfid标签的读写方法以及读写装置
CN106602284A (zh) * 2016-11-30 2017-04-26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小型抗金属宽带标签天线
CN107799871A (zh) * 2016-09-02 2018-03-13 半导体元件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射频识别rfid标签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6027219A1 (en) 1995-02-27 1996-09-06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eandering inverted-f antenna
US7450072B2 (en) * 2006-03-28 2008-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dified inverted-F antenna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WO2011021236A1 (ja) * 2009-08-19 2013-01-17 株式会社東芝 アンテナ、情報端末装置
JP2011114633A (ja) * 2009-11-27 2011-06-09 Fujitsu Ltd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アンテナ装置を含むシステム
JP5629655B2 (ja) * 2011-07-12 2014-11-26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Rfidタグ発行装置及びrfidタグの位置ずれ検出方法
WO2013168689A1 (ja) * 2012-05-09 2013-11-1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スイッチモジュール
KR102288148B1 (ko) * 2015-04-24 2021-08-1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안테나 모듈
US9698495B2 (en) * 2015-10-01 2017-07-04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 Reconfigurable MIMO and sensing antenna system
JP6743995B2 (ja) * 2018-08-07 2020-08-1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45959A (en) * 1996-09-12 1999-08-31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oration Surface mounting antenna having a dielectric base and a radiating conductor film
US20070268143A1 (en) * 2004-11-02 2007-11-22 Sensormatic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Rfid Near Field Meanderline-Like Microstrip Antenna
JP2008035033A (ja) * 2006-07-27 2008-02-14 Toppan Printing Co Ltd 無線タグ及び無線タグが取り付けられた物品並びに無線タグが取り付けられたカード並びに無線タグ用の通信システム
CN101286206A (zh) * 2007-04-11 2008-10-1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Rfid标签
JP2009099035A (ja) * 2007-10-18 2009-05-07 Brother Ind Ltd タグテープ、タグテープロール、無線タグ回路素子カートリッジ
JP2009096124A (ja) * 2007-10-18 2009-05-07 Toshiba Tec Corp プリンタ
CN101714696A (zh) * 2008-09-30 2010-05-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天线和读写器装置
CN202205887U (zh) * 2011-06-08 2012-04-25 刘智佳 具有补偿结构的rfid标签天线、rfid标签及系统
CN105706115A (zh) * 2013-11-08 2016-06-22 佐藤控股株式会社 Rfid标签的读写方法以及读写装置
CN104751207A (zh) * 2013-12-25 2015-07-01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Rfid标签发放装置
CN107799871A (zh) * 2016-09-02 2018-03-13 半导体元件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射频识别rfid标签装置
CN106602284A (zh) * 2016-11-30 2017-04-26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小型抗金属宽带标签天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75097A1 (en) 2021-03-11
US11394110B2 (en) 2022-07-19
EP3790108A1 (en) 2021-03-10
CN112467358B (zh) 2023-07-21
JP2021044618A (ja) 2021-03-18
JP7391578B2 (ja) 2023-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27265B2 (en) RF tag reader/writer and printer containing the RF tag reader/writer
US9994043B2 (en) Near field coupling device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EP1727077A1 (en) Radio tag issuing device
US11766880B2 (en) Printer and wireless tag writing device
CN112467358B (zh) 天线及rfid标签发放装置
US7839287B2 (en) Near-field miniature coupler
CN110119791B (zh) 标签发放装置
JP2015123615A (ja) Rfidタグ発行装置
EP4006779A1 (en) Antenna and wireless tag issuing device
JP2006209375A (ja) 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