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55588A - 电能装置、电动车及二轮车架 - Google Patents

电能装置、电动车及二轮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55588A
CN112455588A CN202011518378.2A CN202011518378A CN112455588A CN 112455588 A CN112455588 A CN 112455588A CN 202011518378 A CN202011518378 A CN 202011518378A CN 112455588 A CN112455588 A CN 1124555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urved link
link
connecting rod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183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寇伦健
陈威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455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5558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30Frame parts shaped to receive other cycle parts or accesso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轮车架,用于电动车,电动车包含动力源以及电池,动力源设置于二轮车架上以提供动力至电动车,二轮车架包含:电池槽结构,具有容置空间;电池槽座,固定于容置空间中且电连接于动力源,电池可拆卸地插接于电池槽座且容置于容置空间内以经由电池槽座提供电力至动力源;电池盖;以及第一弯曲连杆,其一端枢接于电池盖的两端之间且另一端枢接于电池槽座或电池槽结构;其中当第一弯曲连杆往进入容置空间的方向枢转时,电池盖随着第一弯曲连杆的枢转偏转至盖合位置以覆盖容置空间的开口;当第一弯曲连杆往离开容置空间的方向枢转时,电池盖随着第一弯曲连杆的枢转偏转至打开位置而暴露出开口。

Description

电能装置、电动车及二轮车架
本分案申请是基于申请号为CN201811249304.6,申请日为2018年10月25日,发明名称为“电能装置、电动车及二轮车架”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电能装置、电动车及二轮车架,尤指一种使用弯曲连杆所构成的四连杆机构以使电池盖可随着弯曲连杆的枢转而偏转的电能装置、电动车及其电动车架。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电动车(如电动脚踏车)包含马达,其用以驱动电动车的轮胎转动,进而驱动电动车前进。为了驱动马达,需额外将电池装设在电动车的车架主体上,例如装设在支撑电动车座垫的座管上或是装设在连接车头的上管或下管上,以用来供应马达在运转时所需的电力。常见的电池容置设计是将电池插设于车架主体上的电池槽结构中并使用电池盖覆盖于电池槽结构上(例如以结构卡合或螺丝锁固的方式)以完成电池安装操作。然而,上述设计往往会出现电池盖不易打开或是打开的电池盖遮挡到使用者将电池取出的动作的问题,因此,如何确保使用者可快速且便利地打开电池盖以便进行后续的电池拆装操作,其为业界努力目标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的一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弯曲连杆所构成的四连杆机构以使电池盖可随着弯曲连杆的枢转而偏转的电能装置、电动车及其电动车架,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能装置,其适用于安装在电动车上,该电动车包含动力源以及车架主体,该动力源设置于该车架主体上以提供动力至该电动车,该车架主体上具有电池槽结构,该电池槽结构具有容置空间,该电能装置包含:电池槽座,其固定于该容置空间中,该电池槽座电连接于该动力源;电池,其可拆卸地插接于该电池槽座,该电池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电池经由该电池槽座提供电力至该动力源;电池盖;第一弯曲连杆,其一端枢接于该电池盖且该第一弯曲连杆的另一端枢接于该电池槽座或该电池槽结构;以及第二弯曲连杆,其与该第一弯曲连杆同向弯曲,该第二弯曲连杆的一端枢接于该电池盖且该第二弯曲连杆的另一端枢接该电池槽座或该电池槽结构;其中当该第一弯曲连杆与该第二弯曲连杆往进入该容置空间的方向枢转时,该电池盖随着该第一弯曲连杆与该第二弯曲连杆的枢转偏转至盖合位置以覆盖该容置空间的开口;当该第一弯曲连杆与该第二弯曲连杆往离开该容置空间的方向枢转时,该电池盖随着该第一弯曲连杆与该第二弯曲连杆的枢转偏转至打开位置而暴露出该开口。
较佳的,当该电池盖偏转至该打开位置时,该电池盖与该电池槽结构的槽侧壁至少部分重叠。
较佳的,该电池盖具有主盖体以及盖缘,该盖缘自该主盖体的侧缘相对向外延伸形成,该第一弯曲连杆枢接于该盖缘,该第二弯曲连杆枢接于该主盖体。
较佳的,该电能装置还包含第三弯曲连杆以及第四弯曲连杆,该第三弯曲连杆以及该第四弯曲连杆与该第一弯曲连杆同向弯曲,该第一弯曲连杆以及该第二弯曲连杆位于该容置空间的一侧且分别枢接于该盖缘以及该主盖体,该第三弯曲连杆以及该第四弯曲连杆位于该容置空间的另一侧,该第三弯曲连杆以及该第四弯曲连杆分别枢接于该盖缘以及该主盖体且该第三弯曲连杆以及该第四弯曲连杆分别枢接于该电池槽座,该第三弯曲连杆以及该第四弯曲连杆与该第一弯曲连杆与该第二弯曲连杆连动枢转以使该电池盖偏转至该盖合位置或该打开位置。
较佳的,该第一弯曲连杆与该第三弯曲连杆为相同连杆结构,该第二弯曲连杆与该第四弯曲连杆为相同连杆结构。
较佳的,该第一弯曲连杆对应该盖缘的位置上突出形成有凸缘结构,当该盖缘随着该电池盖往该打开位置偏转抵接但尚未越过该凸缘结构时,该凸缘结构干涉偏压该盖缘挠曲变形,当该盖缘随着该电池盖往该打开位置偏转越过该凸缘结构时,该凸缘结构与该盖缘不干涉,以使挠曲变形的该盖缘提供回复弹力驱动该第一弯曲连杆加速枢转。
较佳的,该第一弯曲连杆的连杆长度大于该第二弯曲连杆的连杆长度。
较佳的,该第一弯曲连杆面向该第二弯曲连杆的位置上形成有止挡弧面,该止挡弧面于该电池盖偏转至该打开位置时抵接该第二弯曲连杆,以止挡住该第一弯曲连杆与该第二弯曲连杆的枢转。
较佳的,该电能装置还包含至少一第一磁性件以及至少一第二磁性件,该至少一第一磁性件设置于该电池槽座上,该至少一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电池盖对应该至少一第一磁性件的位置上,当该第一弯曲连杆与该第二弯曲连杆往进入该容置空间的方向枢转以使该电池盖相对应偏转时,该第二磁性件与该第一磁性件的间的磁吸力驱动该电池盖加速回到该盖合位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另提供一种电动车,包含:车架主体,其具有电池槽结构,该电池槽结构具有容置空间;动力源,其设置于该车架主体上以提供动力至该电动车;以及电能装置,其包含:电池槽座,其固定于该容置空间中且电连接于该动力源;电池,其可拆卸地插接于该电池槽座,该电池且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电池经由该电池槽座提供电力至该动力源;电池盖;第一弯曲连杆,其一端枢接于该电池盖且该第一弯曲连杆的另一端枢接于该电池槽座或该电池槽结构;以及第二弯曲连杆,其与该第一弯曲连杆同向弯曲,该第二弯曲连杆的一端枢接于该电池盖且该第二弯曲连杆的另一端枢接该电池槽座或该电池槽结构;其中当该第一弯曲连杆与该第二弯曲连杆往进入该容置空间的方向枢转时,该电池盖随着该第一弯曲连杆与该第二弯曲连杆的枢转偏转至盖合位置以覆盖该容置空间的开口;当该第一弯曲连杆与该第二弯曲连杆往离开该容置空间的方向枢转时,该电池盖随着该第一弯曲连杆与该第二弯曲连杆的枢转偏转至打开位置而暴露出该开口。
较佳的,当该电池盖偏转至该打开位置时,该电池盖与该电池槽结构的槽侧壁至少部分重叠。
较佳的,该电池盖具有主盖体以及盖缘,该盖缘自该主盖体的侧缘相对向外延伸形成,该第一弯曲连杆枢接于该盖缘,该第二弯曲连杆枢接于该主盖体。
较佳的,该电能装置还包含第三弯曲连杆以及第四弯曲连杆,该第三弯曲连杆以及该第四弯曲连杆与该第一弯曲连杆同向弯曲,该第一弯曲连杆以及该第二弯曲连杆位于该容置空间的一侧且该第一弯曲连杆以及该第二弯曲连杆分别枢接于该盖缘以及该主盖体,该第三弯曲连杆以及该第四弯曲连杆位于该容置空间的另一侧,该第三弯曲连杆以及该第四弯曲连杆分别枢接于该盖缘以及该主盖体且该第三弯曲连杆以及该第四弯曲连杆分别枢接于该电池槽座,该第三弯曲连杆及该第四弯曲连杆与该第一弯曲连杆及该第二弯曲连杆连动枢转以使该电池盖偏转至该盖合位置或该打开位置。
较佳的,该第一弯曲连杆与该第三弯曲连杆为相同连杆结构,该第二弯曲连杆与该第四弯曲连杆为相同连杆结构。
较佳的,该第一弯曲连杆对应该盖缘的位置上突出形成有凸缘结构,当该盖缘随着该电池盖往该打开位置的偏转抵接但尚未越过该凸缘结构时,该凸缘结构干涉偏压该盖缘挠曲变形,当该盖缘随着该电池盖往该打开位置的偏转越过该凸缘结构时,该凸缘结构与该盖缘不干涉,以使挠曲变形的该盖缘提供回复弹力驱动该第一弯曲连杆加速枢转。
较佳的,该第一弯曲连杆的一连杆长度大于该第二弯曲连杆的一连杆长度。
较佳的,该第一弯曲连杆面向该第二弯曲连杆的位置上形成有一止挡弧面,该止挡弧面于该电池盖偏转至该打开位置时抵接该第二弯曲连杆,以止挡住该第一弯曲连杆与该第二弯曲连杆的枢转。
较佳的,该电能装置另包含至少一第一磁性件以及至少一第二磁性件,该第一磁性件设置于该电池槽座上,该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电池盖对应该第一磁性件的位置上,当该第一弯曲连杆与该第二弯曲连杆往进入该容置空间的方向枢转以使该电池盖相对应偏转时,该第二磁性件与该第一磁性件的间的磁吸力驱动该电池盖加速回到该盖合位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二轮车架,该二轮车架上可设置动力源与电池,该动力源提供动力,该电池提供电力至该动力源,该二轮车架包含:车架主体,该车架主体具有:电池槽结构,该电池槽结构具有容置空间与槽侧壁,该槽侧壁具有侧壁长轴,该电池可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以及电池槽座,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且电连接于该动力源,该电池可经由该电池槽座提供电力至该动力源;电池盖,该电池盖具有剖面长轴;第一连杆,该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接于该电池盖,且该第一连杆的第二端枢接于该车架主体,该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该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间具有第一长度;以及第二连杆,该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枢接于该电池盖,且该第二连杆的第二端枢接该车架主体,该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该第二连杆的第二端间具有第二长度,该第一长度异于该第二长度;其中当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二连杆往远离该槽侧壁方向枢转,使得该电池盖随着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二连杆的枢转偏转至盖合位置时,该电池盖覆盖该容置空间;其中当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二连杆往接近该槽侧壁方向枢转,使得该电池盖随着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二连杆的枢转偏转至打开位置时,至少部分该容置空间未被该电池盖所覆盖,该第二连杆位于该槽侧壁的上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二轮车架,包含:车架主体,其具有容置空间与槽侧壁,该槽侧壁具有侧壁长轴;盖体,其具有剖面长轴;第一连杆,该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接于该盖体,且该第一连杆的第二端枢接于该车架主体,该第一连杆第一端与该第一连杆第二端间具有第一长度;以及第二连杆,该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枢接于该盖体,且该第二连杆的第二端枢接该车架主体,该第二连杆第一端与该第二连杆第二端间具有第二长度,该第一长度异于该第二长度;其中当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二连杆往远离该槽侧壁的方向枢转,使得该盖体随着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二连杆的枢转偏转至盖合位置时,该盖体覆盖该容置空间;其中当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二连杆往接近该槽侧壁的方向枢转,使得该盖体随着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二连杆的枢转偏转至打开位置时,至少部分该容置空间未被该盖体所覆盖,该第二连杆位于该槽侧壁的上方。
较佳的,该第二连杆的中段具有弯曲处,当该盖体移动至该打开位置时,该第二连杆的该弯曲处位于该槽侧壁的上方。
较佳的,该第二连杆第二端与该槽侧壁距离小于该第一连杆第二端与该槽侧壁距离,该第二长度小于该第一长度。
较佳的,该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接于该盖体的第一侧,该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接于该盖体的第二侧,当该盖体移动至该盖合位置时,该盖体的第一侧与该盖体的第二侧具有第一高度差;当该盖体移动至该打开位置时,该盖体的第一侧与该盖体的第二侧具有第二高度差,该第一高度差小于该第二高度差。
较佳的,当该盖体移动至该盖合位置时,该电池盖的该剖面长轴沿着第一方向延伸,该第一方向与该侧壁长轴间夹角为第一夹角;当该盖体移动至该打开位置时,该电池盖的该剖面长轴沿着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二方向与该侧壁长轴间夹角为第二夹角,该第二夹角小于该第一夹角。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二轮车架,用于电动车,该电动车包含动力源以及电池,该动力源设置于该二轮车架上以提供动力至该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该二轮车架包含:电池槽结构,具有容置空间;电池槽座,固定于该容置空间中且电连接于该动力源,该电池可拆卸地插接于该电池槽座且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以经由该电池槽座提供电力至该动力源;电池盖;以及第一弯曲连杆,其一端枢接于该电池盖且另一端枢接于该电池槽座或该电池槽结构;其中当该第一弯曲连杆往进入该容置空间的方向枢转时,该电池盖随着该第一弯曲连杆的枢转偏转至盖合位置以覆盖该容置空间的开口;当该第一弯曲连杆往离开该容置空间的方向枢转时,该电池盖随着该第一弯曲连杆的枢转偏转至打开位置而暴露出该开口。
较佳的,当该电池盖偏转至该打开位置时,该电池盖与该电池槽结构的槽侧壁至少部分重叠。
较佳的,该二轮车架还包含:第二弯曲连杆,其与该第一弯曲连杆同向弯曲,该第二弯曲连杆的一端枢接于该电池盖且其另一端枢接该电池槽座或该电池槽结构。
较佳的,该电池盖具有主盖体以及盖缘,该盖缘自该主盖体的一侧缘相对向外延伸形成,该第一弯曲连杆枢接于该盖缘,该第二弯曲连杆枢接于该主盖体。
较佳的,该第一弯曲连杆对应该盖缘的位置上突出形成有凸缘结构,当该盖缘随着该电池盖往该打开位置偏转抵接但尚未越过该凸缘结构时,该凸缘结构干涉偏压该盖缘挠曲变形,当该盖缘随着该电池盖往该打开位置偏转越过该凸缘结构时,该凸缘结构与该盖缘不干涉,以使挠曲变形的该盖缘提供回复弹力驱动该第一弯曲连杆加速枢转。
较佳的,该第一弯曲连杆的连杆长度大于该第二弯曲连杆的连杆长度。
较佳的,该第一弯曲连杆面向该第二弯曲连杆的位置上形成有止挡弧面,该止挡弧面于该电池盖偏转至该打开位置时抵接该第二弯曲连杆,以止挡住该第一弯曲连杆与该第二弯曲连杆的枢转。
较佳的,该二轮车架还包含第三弯曲连杆以及第四弯曲连杆,该第三弯曲连杆以及该第四弯曲连杆与该第一弯曲连杆同向弯曲,该第一弯曲连杆以及该第二弯曲连杆位于该容置空间的一侧且分别枢接于该电池盖,该第三弯曲连杆以及该第四弯曲连杆位于该容置空间的另一侧,该第三弯曲连杆以及该第四弯曲连杆分别枢接于该电池盖且分别枢接于该电池槽座,该第三弯曲连杆以及该第四弯曲连杆与该第一弯曲连杆与该第二弯曲连杆连动枢转以使该电池盖偏转至该盖合位置或该打开位置。
较佳的,该第一弯曲连杆与该第三弯曲连杆为相同连杆结构,该第二弯曲连杆与该第四弯曲连杆为相同连杆结构。
较佳的,该二轮车架还包含至少一第一磁性件以及至少一第二磁性件,该至少一第一磁性件设置于该电池槽座上,该至少一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电池盖对应该至少一第一磁性件的位置上,当该第一弯曲连杆往进入该容置空间的方向枢转以使该电池盖相对应偏转时,该第二磁性件与该第一磁性件之间的磁吸力驱动该电池盖加速回到该盖合位置。
较佳的,该二轮车架还包含第二弯曲连杆,该第二弯曲连杆与该第一弯曲连杆同向弯曲,该第一弯曲连杆位于该容置空间的一侧,该第二弯曲连杆位于该容置空间的另一侧且枢接于该电池盖以及该电池槽座,该第二弯曲连杆与该第一弯曲连杆连动枢转以使该电池盖偏转至该盖合位置或该打开位置。
较佳的,该二轮车架还包含:桥接片件,其设置于该电池盖上且分别连接于该第一弯曲连杆以及该第二弯曲连杆。
较佳的,该电池槽结构在对应该开口且接近该第一弯曲连杆的位置朝该容置空间向内凹陷形成有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上述连杆所构成的连杆机构设计,以使电池盖可随着连杆的枢转而偏转,如此一来,使用者可快速且便利地打开或关闭电池盖,藉以有效地解决先前技术中所提到的电池盖不易打开或是打开的电池盖遮挡到使用者将电池取出的动作的问题,从而大大地提升电动车在电池拆装操作上的便利性。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实施方式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出的电动车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电能装置与电池槽结构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电能装置与电池槽结构沿着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电池盖偏转至使盖缘与第一弯曲连杆干涉而挠曲变形的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电池盖继续偏转至打开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5的电池盖偏转至打开位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出的电动车架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7的电池盖偏转至打开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出的二轮车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二轮车架沿剖面线B-B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电池盖偏转至盖合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其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出的电动车10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动车10(如电动脚踏车,但不以此为限)包含车架主体12、动力源14(例如马达,但不以此为限),以及电能装置16,其中,此实施例采用车架主体12由连接车头1的下管3以及支撑电动车座垫5的座管7所构成的设计且电能装置16可较佳地装设在车架主体12的下管3上,但不以此为限,也就是说,只要是利用电动车的车架主体上的架管结构容置电能装置的设计,本发明均可适用。动力源14设置于车架主体12上,用来提供动力至电动车10,以驱动电动车10的车轮转动,进而协助使用者可省力地骑乘电动车10前进。车架主体12具有电池槽结构18,电能装置16设置于车架主体12的电池槽结构18中,以用来提供动力源14作动所需的电力。
更详细地说,请参阅图2以及图3,图2为图1的电能装置16与电池槽结构18的部分爆炸示意图,图3为图1的电能装置16与电池槽结构18沿着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由图2以及图3可知,电池槽结构18具有容置空间19,电能装置16包含电池槽座20、电池22、电池盖24、第一弯曲连杆26,以及第二弯曲连杆28。电池槽座20固定于容置空间19中且电连接于动力源14。电池22可拆卸地插接于电池槽座20且容置于容置空间19内,电池22用来经由电池槽座20提供电力至动力源14。第一弯曲连杆26的一端枢接于电池盖24且第一弯曲连杆26的另一端枢接于电池槽座20(但不受此限,在另一实施例中,其可采用枢接于电池槽结构18的设计),第二弯曲连杆28与第一弯曲连杆26同向弯曲,一端枢接于电池盖24且第二弯曲连杆28的另一端枢接电池槽座20(但不受此限,在另一实施例中,其可采用枢接于电池槽结构18的设计)。
在此实施例中,电池盖24可具有主盖体30以及盖缘32,盖缘32自主盖体30的侧缘相对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弯曲连杆26可较佳地枢接于盖缘32,第二弯曲连杆28可较佳地枢接于主盖体30,并且第一弯曲连杆26的连杆长度可较佳地大于第二弯曲连杆28的连杆长度,藉此,第一弯曲连杆26以及第二弯曲连杆28可与电池盖24以及电池槽座20共同形成四连杆机构,进而使电池盖24可随着第一弯曲连杆26以及第二弯曲连杆28的枢转而相对于电池槽结构18偏转。
除此之外,为了使电池盖24相对于电池槽结构18的偏转能够更加地平稳,电能装置16可另包含第三弯曲连杆34以及第四弯曲连杆36,第三弯曲连杆34以及第四弯曲连杆36与第一弯曲连杆26以及第二弯曲连杆28同向弯曲,其中第一弯曲连杆26与第三弯曲连杆34较佳地为外形相同连杆结构,且第二弯曲连杆28与第四弯曲连杆36较佳地为外形相同连杆结构。在此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弯曲连杆26以及第二弯曲连杆28位于容置空间19的一侧且第三弯曲连杆34以及第四弯曲连杆36位于容置空间19的相对另一侧;第三弯曲连杆34以及第四弯曲连杆36的上端可分别枢接于盖缘32以及主盖体30,且第三弯曲连杆34以及第四弯曲连杆36的下端分别枢接于电池槽座20(但不受此限,在另一实施例中,其可采用枢接于电池槽结构18的设计),藉此,第三弯曲连杆34以及第四弯曲连杆36亦可与电池盖24以及电池槽座20共同形成四连杆机构,进而与第一弯曲连杆26与第二弯曲连杆28连动枢转,以使电池盖24更加平稳地偏转至盖合位置或打开位置。
另外,请参阅图4以及图5,图4为图3的电池盖24偏转至使盖缘32与第一弯曲连杆26干涉而挠曲变形的位置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4的电池盖24继续偏转至打开位置的剖面示意图,由图4以及图5可知,第一弯曲连杆26对应盖缘32的位置上可较佳地突出形成有凸缘结构38,第一弯曲连杆26面向第二弯曲连杆28的位置上可较佳地形成有止挡弧面40,挡弧面40位于第一弯曲连杆26枢接于电池盖24的该一端与第一弯曲连杆26枢接于电池槽座20的该另一端之间。
电能装置16还可包含至少一第一磁性件42(例如磁铁,于图4中显示两个,但不受此限)以及相对应的第二磁性件44,第一磁性件42设置于电池槽座20上,第二磁性件44设置于电池盖24上;当电池盖24位于盖合位置时,第二磁性件44对应位于第一磁性件42上方,如此两者间的磁吸力可将电池盖24固定于盖合位置。
如此一来,当盖缘32随着电池盖24往打开位置的偏转抵接但尚未越过凸缘结构38(如图4所示)时,凸缘结构38就会干涉偏压盖缘32挠曲变形,接下来,当盖缘32随着电池盖24往打开位置的偏转且越过凸缘结构38(如图5所示)时,由于盖缘32与凸缘结构38不干涉而不再被凸缘结构38所偏压,因此,挠曲变形的盖缘32可提供回复弹力至第一弯曲连杆26而驱动第一弯曲连杆26加速枢转,以协助使用者更加轻松省力地将电池盖24打开至如图5所示的打开位置,于此同时,止挡弧面40可抵接第二弯曲连杆28,以止挡住第一弯曲连杆26与第二弯曲连杆28的枢转,藉以避免第一弯曲连杆26与第二弯曲连杆28过度枢转导致电池盖24碰撞电池槽结构18而造成结构损坏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在电池盖24从如图5所示的打开位置往如图3所示的盖合位置偏转的过程中,电池盖24上的第二磁性件44就会伴随着电池盖24的偏转而往电池槽座20上的第一磁性件42接近,从而使得第二磁性件44与第一磁性件42之间的磁吸力会越来越强而可驱动电池盖24加速回到如图3所示的盖合位置,以协助使用者更加轻松省力地将电池盖24盖上。
通过上述设计,当使用者想要打开电池盖24时,使用者仅需侧向推动如图3所示的电池盖24,以使第一弯曲连杆26与第二弯曲连杆28往离开容置空间19的方向(在图3中可视为顺时钟方向)枢转(于此同时,第三弯曲连杆34以及第四弯曲连杆36会与第一弯曲连杆26与第二弯曲连杆28连动同向枢转),在此过程中,电池盖24就会随着第一弯曲连杆26与第二弯曲连杆28的枢转,从如图3所示的盖合位置偏转至如图5所示的打开位置,以与电池槽结构18的槽侧壁S至少部分重叠而暴露出容置空间19的开口21(如图6所示),如此一来,由于电池盖24已偏转至电池槽结构18的槽侧壁S而不会遮挡到使用者将电池22取出的动作,因此,使用者可快速且便利地将电池22从电池槽座20上拆卸下来且自电池槽结构18中取出,以便进行后续电池更换、维修或充电等操作。
另一方面,当使用者想要关闭电池盖24时,使用者仅需反向推回如图6所示的电池盖24,以使第一弯曲连杆26与第二弯曲连杆28往进入容置空间19的方向(在图5中可视为逆时钟方向)枢转(于此同时,第三弯曲连杆34以及第四弯曲连杆36会与第一弯曲连杆26与第二弯曲连杆28连动同向枢转),在此过程中,电池盖24就会随着第一弯曲连杆26与第二弯曲连杆28的枢转,从如图5所示的打开位置偏转回至如图3所示的盖合位置,以覆盖容置空间19的开口21而盖合于电池槽结构18上,进而产生保护容置功效。
除此之外,请参阅图7以及图8,图7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出的二轮车架100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图7的电池盖24偏转至打开位置的剖面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元件与上述实施例所提及的元件具有相同编号者,代表其具有相似的结构或功能,其相关描述于此不再赘述。二轮车架100上可设置动力源14与电池22(图未示,其可参照前面图式类推),动力源14提供动力,电池22提供电力至动力源14,如图7以及图8所示,二轮车架100包含车架主体12、盖体101、第一连杆102,以及第二连杆104。车架主体12具有电池槽结构18和电池槽座20,电池槽结构18具有容置空间19与槽侧壁S,槽侧壁S具有侧壁长轴L1且盖体101具有剖面长轴L2,电池22可容置于容置空间19内。第一连杆102的第一端P1枢接于盖体101以及第一连杆102的第二端P2枢接于车架主体12,第一连杆102的第一端P1与第一连杆102的第二端P2间具有第一长度f1。第二连杆104的第一端P3枢接于盖体101以及第二连杆104的第二端P4枢接于车架主体12,第二连杆104的第一端P3与第二连杆104的第二端P4间具有第二长度f2,第一长度f1异于第二长度f2。更进一步地,在此实施例中,第二连杆104的第二端P4与槽侧壁S的距离小于第一连杆102的第二端P2与槽侧壁S的距离,第二长度f2小于第一长度f1,且第二连杆104中段具有弯曲处105。另外,第一连杆102的第一端P1接于盖体101的第一侧S1,第二连杆104的第一端P3接于盖体101的第二侧S2。
通过上述设计,当第一连杆102与第二连杆104往远离槽侧壁S的方向枢转(亦即逆时钟方向旋转,使第一连杆102与第二连杆104往进入容置空间19之方向旋转),使得盖体101随着第一连杆102与第二连杆104的枢转偏转至如图7所示的盖合位置时,盖体101覆盖容置空间19,且盖体101的剖面长轴L2系沿着如图7所示的较接近水平方向延伸,此时盖体101的剖面长轴L2与侧壁长轴L1间夹角为第一夹角θ1;另一方面,当第一连杆102与第二连杆104往接近槽侧壁S的方向枢转(亦即顺时钟方向旋转,使第一连杆102与第二连杆104往脱离容置空间19的方向旋转),使得盖体101随着第一连杆102与第二连杆104的枢转偏转至如图8所示的打开位置时,至少部分容置空间19未被盖体101所覆盖,第二连杆104的弯曲处105位于槽侧壁S上方(如图7以及图8所示,盖体101位于盖合位置时的第一侧S1与第二侧S2的高度差小于盖体101位于打开位置时的第一侧S1与第二侧S2的高度差),盖体101的剖面长轴L2系沿着如图8所示的较接近垂直方向延伸,此时盖体101的剖面长轴L2与侧壁长轴L1间夹角为第二夹角θ2,第二夹角θ2小于第一夹角θ1,以确保盖体101不会遮挡到使用者将电池22取出的动作,且在沿着与侧壁长轴L1垂直方向上,缩小盖体101在车架主体12以外的突出尺寸,减低外物意外碰撞损伤盖体101的机会;因此,使用者可快速且便利地将电池22从电池槽座20上拆卸下来且自电池槽结构18中取出,以便进行后续电池更换、维修或充电等操作。
须注意的是,上述电池容置设计为可省略的配置,以简化本发明的结构设计,举例来说,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可适用于具有容置功能的二轮车架上,简言之,本发明可提供一种二轮车架,其可包含车架主体、盖体、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车架主体具有容置空间与槽侧壁,槽侧壁具有侧壁长轴,盖体具有剖面长轴,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枢接于盖体以及第一连杆的第二端枢接于车架主体,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间具有第一长度,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枢接于盖体以及第二连杆的第二端枢接于车架主体,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杆的第二端间具有第二长度,第一长度异于第二长度。通过上述设计,当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往远离槽侧壁的方向枢转(亦即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往进入容置空间的方向旋转),使得盖体随着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枢转偏转至盖合位置时,盖体覆盖容置空间,此时盖体的剖面长轴与槽侧壁的侧壁长轴间夹角为第一夹角;另一方面,当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往接近槽侧壁的方向枢转(亦即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往脱离容置空间的方向旋转),使得盖体随着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枢转偏转至打开位置时,至少部分容置空间未被盖体所覆盖,第二连杆位于槽侧壁上方,盖体的剖面长轴与侧壁长轴间夹角为第二夹角,第二夹角小于第一夹角,以确保盖体不会遮挡到使用者对容置空间的使用操作(如物品的取放等),且缩小盖体在车架主体的突出尺寸,减低外物意外碰撞损伤盖体的机会,至于针对此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其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类推,于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系利用上述连杆所构成的四连杆机构设计,以使电池盖可随着连杆的枢转而偏转,如此一来,使用者可快速且便利地打开或关闭电池盖,藉以有效地解决先前技术中所提到的电池盖不易打开或是打开的电池盖遮挡到使用者将电池取出的动作的问题,从而大大地提升电动车在电池拆装操作上的便利性。除此之外,本发明亦可适用在二轮车架上,以允许使用者可便捷地打开或关闭二轮车架上的盖体以进行对容置空间的使用操作,从而提升二轮车架的功能性以及在盖体操作上的便利性。
另外,连杆的配置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举例来说,请参阅图9、图10,以及图11,图9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出的二轮车架200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图9的二轮车架200沿剖面线B-B的剖面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电池盖24偏转至盖合位置的剖面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元件与上述实施例所提及的元件具有相同编号者,代表其具有相似的结构或功能,其相关描述于此不再赘述。二轮车架200适用于电动车10,二轮车架200上可设置动力源14与电池22(图未示,其可参照前面图式类推),动力源14提供动力,电池22提供电力至动力源14,二轮车架200包含电池槽结构18、电池槽座20、电池盖24、第一弯曲连杆202以及第二弯曲连杆204,第一弯曲连杆202的一端枢接于电池盖24且另一端枢接于电池槽座20(但不受此限,在另一实施例中,其可采用枢接于电池槽结构18设计),第二弯曲连杆204与第一弯曲连杆202同向弯曲,第一弯曲连杆202位于容置空间19一侧,第二弯曲连杆204位于容置空间19另一侧且枢接于电池盖24以及电池槽座20(但不受此限,在另一实施例中,其可采用枢接于电池槽结构18设计),藉此,第一弯曲连杆202以及第二弯曲连杆204可与电池盖24以及电池槽座20共同形成连杆连动机构,进而使电池盖24可随着第一弯曲连杆202以及第二弯曲连杆204的枢转而相对于电池槽结构18偏转。须注意的是,上述第二弯曲连杆204为可省略的元件,也就是说,在另一实施例中,二轮车架200可仅采用单一弯曲连杆(即第一弯曲连杆202)枢接于电池盖24以及电池槽座20(或电池槽结构18)的设计,藉以更进一步地简化二轮车架200的结构设计,其相关描述可参照下列说明类推,于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设计,当使用者想要打开电池盖24时,使用者仅需侧向推动如图11所示的电池盖24,以使第一弯曲连杆202往离开容置空间19的方向(在图11中可视为顺时钟方向)枢转(于此同时,第二弯曲连杆204会与第一弯曲连杆202连动同向枢转),在此过程中,电池盖24就会随着第一弯曲连杆202与第二弯曲连杆204的枢转,从如图11所示的盖合位置偏转至如图10所示的打开位置,以与电池槽结构18的槽侧壁S至少部分重叠而暴露出容置空间19的开口21(如图10所示),如此一来,由于电池盖24已偏转至电池槽结构18的槽侧壁S而不会遮挡到使用者将电池取出的动作,因此,使用者可快速且便利地将电池从电池槽座20上拆卸下来且自电池槽结构18中取出,以便进行后续电池更换、维修或充电等操作。
另一方面,当使用者想要关闭电池盖24时,使用者仅需反向推回如图10所示的电池盖24,以使第一弯曲连杆202往进入容置空间19的方向(在图10中可视为逆时钟方向)枢转(于此同时,第二弯曲连杆204会与第一弯曲连杆202连动同向枢转),在此过程中,电池盖24就会随着第一弯曲连杆202与第二弯曲连杆204的枢转,从如图10所示的打开位置偏转回至如图11所示的盖合位置,以覆盖容置空间19的开口21而盖合于电池槽结构18上,进而产生保护容置功效。至于针对此实施例的二轮车架200的其他设计(如磁吸设计、凸缘干涉设计等),其相关描述系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类推,于此不再赘述。
在实际应用中,由图9至图11可知,电池槽结构18在对应开口21且接近第一弯曲连杆202的位置可较佳地朝容置空间19向内凹陷形成有至少一凹槽206(于图9中显示两个,但不受此限),藉以协助使用者可通过凹槽206的内凹设计而能够更加方便地扳开电池盖24,以利进行后续侧向推动电池盖24的操作。另外,如图9所示,二轮车架200可还包含桥接片件208,桥接片件208为设置于电池盖24上且分别连接于第一弯曲连杆202以及第二弯曲连杆204,藉以确保第一弯曲连杆202以及第二弯曲连杆204可同时枢转,从而提升电池盖24与第一弯曲连杆202以及第二弯曲连杆204之间的结构连动性,使得电池盖24可更加平稳地偏转至打开位置或盖合位置。以使电池盖可随着连杆的枢转而偏转,如此一来,使用者可快速且便利地打开或关闭电池盖,藉以有效地解决先前技术中所提到的电池盖不易打开或是打开的电池盖遮挡到使用者将电池取出的动作的问题,从而大大地提升电动车在电池拆装操作上的便利性。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二轮车架,用于电动车,该电动车包含动力源以及电池,该动力源设置于该二轮车架上以提供动力至该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该二轮车架包含:
电池槽结构,具有容置空间;
电池槽座,固定于该容置空间中且电连接于该动力源,该电池可拆卸地插接于该电池槽座且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以经由该电池槽座提供电力至该动力源;
电池盖;以及
第一弯曲连杆,其一端枢接于该电池盖的两端之间且另一端枢接于该电池槽座或该电池槽结构;
其中当该第一弯曲连杆往进入该容置空间的方向枢转时,该电池盖随着该第一弯曲连杆的枢转偏转至盖合位置以覆盖该容置空间的开口;
当该第一弯曲连杆往离开该容置空间的方向枢转时,该电池盖随着该第一弯曲连杆的枢转偏转至打开位置而暴露出该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轮车架,其特征在于,当该电池盖偏转至该打开位置时,该电池盖与该电池槽结构的槽侧壁至少部分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轮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第二弯曲连杆,其与该第一弯曲连杆同向弯曲,该第二弯曲连杆的一端枢接于该电池盖的一端且其另一端枢接该电池槽座或该电池槽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轮车架,其特征在于,该电池盖具有主盖体以及盖缘,该盖缘自该主盖体的一侧缘相对向外延伸形成,该第一弯曲连杆枢接于该盖缘,该第二弯曲连杆枢接于该主盖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轮车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弯曲连杆对应该盖缘的位置上突出形成有凸缘结构,当该盖缘随着该电池盖往该打开位置偏转抵接但尚未越过该凸缘结构时,该凸缘结构干涉偏压该盖缘挠曲变形,当该盖缘随着该电池盖往该打开位置偏转越过该凸缘结构时,该凸缘结构与该盖缘不干涉,以使挠曲变形的该盖缘提供回复弹力驱动该第一弯曲连杆加速枢转。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轮车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弯曲连杆的连杆长度大于该第二弯曲连杆的连杆长度。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轮车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弯曲连杆面向该第二弯曲连杆的位置上形成有止挡弧面,该止挡弧面于该电池盖偏转至该打开位置时抵接该第二弯曲连杆,以止挡住该第一弯曲连杆与该第二弯曲连杆的枢转。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轮车架,其特征在于,该二轮车架还包含第三弯曲连杆以及第四弯曲连杆,该第三弯曲连杆以及该第四弯曲连杆与该第一弯曲连杆同向弯曲,该第一弯曲连杆以及该第二弯曲连杆位于该容置空间的一侧且分别枢接于该电池盖,该第三弯曲连杆以及该第四弯曲连杆位于该容置空间的另一侧,该第三弯曲连杆以及该第四弯曲连杆分别枢接于该电池盖且分别枢接于该电池槽座,该第三弯曲连杆以及该第四弯曲连杆与该第一弯曲连杆与该第二弯曲连杆连动枢转以使该电池盖偏转至该盖合位置或该打开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轮车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弯曲连杆与该第三弯曲连杆为相同连杆结构,该第二弯曲连杆与该第四弯曲连杆为相同连杆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轮车架,其特征在于,该二轮车架还包含至少一第一磁性件以及至少一第二磁性件,该至少一第一磁性件设置于该电池槽座上,该至少一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电池盖对应该至少一第一磁性件的位置上,当该第一弯曲连杆往进入该容置空间的方向枢转以使该电池盖相对应偏转时,该至少一第二磁性件与该至少一第一磁性件之间的磁吸力驱动该电池盖加速回到该盖合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轮车架,其特征在于,该二轮车架还包含第二弯曲连杆,该第二弯曲连杆与该第一弯曲连杆同向弯曲,该第一弯曲连杆位于该容置空间的一侧,该第二弯曲连杆位于该容置空间的另一侧且枢接于该电池盖的一端以及该电池槽座,该第二弯曲连杆与该第一弯曲连杆连动枢转以使该电池盖偏转至该盖合位置或该打开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二轮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桥接片件,其设置于该电池盖上且分别连接于该第一弯曲连杆以及该第二弯曲连杆。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轮车架,其特征在于,该电池槽结构在对应该开口且接近该第一弯曲连杆的位置朝该容置空间向内凹陷形成有凹槽。
CN202011518378.2A 2017-11-02 2018-10-25 电能装置、电动车及二轮车架 Withdrawn CN1124555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665429 2017-11-02
CN201711066542.9A CN107933798A (zh) 2017-11-02 2017-11-02 电能装置、电动车及二轮车架
CN201811249304.6A CN109572904B (zh) 2017-11-02 2018-10-25 电能装置、电动车及二轮车架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49304.6A Division CN109572904B (zh) 2017-11-02 2018-10-25 电能装置、电动车及二轮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55588A true CN112455588A (zh) 2021-03-09

Family

ID=61934267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66542.9A Pending CN107933798A (zh) 2017-11-02 2017-11-02 电能装置、电动车及二轮车架
CN202011518378.2A Withdrawn CN112455588A (zh) 2017-11-02 2018-10-25 电能装置、电动车及二轮车架
CN201811249304.6A Active CN109572904B (zh) 2017-11-02 2018-10-25 电能装置、电动车及二轮车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66542.9A Pending CN107933798A (zh) 2017-11-02 2017-11-02 电能装置、电动车及二轮车架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49304.6A Active CN109572904B (zh) 2017-11-02 2018-10-25 电能装置、电动车及二轮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0793379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33798A (zh) * 2017-11-02 2018-04-2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电能装置、电动车及二轮车架
CN113928420A (zh) * 2021-10-18 2022-01-14 极氪汽车(宁波杭州湾新区)有限公司 前机盖组件以及车辆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63131Y (zh) * 2004-05-28 2006-03-08 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多箱式车用扶手箱
DE202011000601U1 (de) * 2010-03-16 2011-10-17 Beistegui Hermanos, S.L. Rahmen mit integrierter Batterie für ein Fahrrad mit Trethilfe
CN103842242A (zh) * 2011-10-06 2014-06-0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后两轮型电动车辆
CN106846725A (zh) * 2017-03-27 2017-06-13 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滞留安全预警系统
CN109572904B (zh) * 2017-11-02 2021-01-05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电能装置、电动车及二轮车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95291A (ja) * 1995-10-02 1997-04-08 Yamah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バッテリ収納装置
JP3645976B2 (ja) * 1996-07-08 2005-05-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補助自転車における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CN2560524Y (zh) * 2002-08-07 2003-07-16 苏州小羚羊电动车有限公司 电动自行车连杆驱动自锁式电池箱
DE102008023469A1 (de) * 2008-05-14 2009-12-03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Anzeigeeinrichtung
CN101662007B (zh) * 2008-08-29 2013-03-13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池盖结构
JP5862237B2 (ja) * 2011-11-29 2016-02-16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63131Y (zh) * 2004-05-28 2006-03-08 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多箱式车用扶手箱
DE202011000601U1 (de) * 2010-03-16 2011-10-17 Beistegui Hermanos, S.L. Rahmen mit integrierter Batterie für ein Fahrrad mit Trethilfe
CN103842242A (zh) * 2011-10-06 2014-06-0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后两轮型电动车辆
CN106846725A (zh) * 2017-03-27 2017-06-13 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滞留安全预警系统
CN109572904B (zh) * 2017-11-02 2021-01-05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电能装置、电动车及二轮车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72904B (zh) 2021-01-05
CN107933798A (zh) 2018-04-20
CN109572904A (zh) 2019-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99948B2 (ja) 車両の充電口構造
US8933332B2 (en) Arrangement structure for charging port cover
JP5585362B2 (ja) 充電ポート用カバーの配設構造
JP5617506B2 (ja) 充電ポート用カバー
CN109572904B (zh) 电能装置、电动车及二轮车架
JP5672512B2 (ja) 充電コネクタ
WO2017022394A1 (ja) 電動車両
JP6513200B2 (ja) 電動車両
JP2020198236A (ja) 車両用外部接続構造
CN110154738B (zh) 用于车辆的燃料加注组件
EP3480093A1 (en) Two-wheeled vehicle frame
JP5530889B2 (ja) 充電ポート用カバーの配設構造
CN211442022U (zh) 一种重卡换电侧插式锁止机构
US9849795B2 (en) Connector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electric vehicle
TWI684549B (zh) 二輪車架
JP5545157B2 (ja) 充電ポート用カバー
JP5515908B2 (ja) 電源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車両
WO2022080171A1 (ja) 充電口構造
CN213242750U (zh) 电池盒盖、电池盒和电动车
JP5438639B2 (ja) 樹脂部材の取付構造
JP5545156B2 (ja) 充電ポート用カバー
CN218815830U (zh) 一种翻转悬停结构及汽车备胎盖板
JP7312520B2 (ja) 蓋の取付構造
JP2012076606A (ja) 充電ポート用カバーの配設構造
JP3818861B2 (ja) コネクタレバ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9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