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52254A - 一种高强度耐磨耐老化传送带制备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强度耐磨耐老化传送带制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52254A
CN112452254A CN202011248136.6A CN202011248136A CN112452254A CN 112452254 A CN112452254 A CN 112452254A CN 202011248136 A CN202011248136 A CN 202011248136A CN 112452254 A CN112452254 A CN 1124522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oid
raw material
control module
central control
compensation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4813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伟
王东林
李春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Anai Rubber Bel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Anai Rubber Bel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Anai Rubber Bel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Anai Rubber Bel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4813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522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52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5225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53Details of the reac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4/00Feed or outlet devices; Feed or outlet control devices
    • B01J4/001Feed or outlet devices as such, e.g. feeding tub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4/00Feed or outlet devices; Feed or outlet control devices
    • B01J4/02Feed or outlet devices; Feed or outlet control devices for feeding measured, i.e. prescribed quantities of reag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3/00Conditioning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 B29B13/02Conditioning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by he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7/00Mixing; Kneading
    • B29B7/02Mixing; Kneading non-continuous, with mechanical mixing or kneading devices, i.e. batch type
    • B29B7/2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B7/28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for 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e.g. viscosity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7/00Mixing; Kneading
    • B29B7/8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B7/82Heating or cool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Of Plastics And Other Materials For Mol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度耐磨耐老化传送带制备系统,包括:第一料仓、第二料仓、第三料仓、第四料仓、反应釜、搅拌机、加热系统、中控模块、黏度检测器和密度检测器,中控模块调节补偿反应时间、补偿反应压力和补偿反应链转移剂添加量,使得第一原料与第二原料能够充分聚合反应;通过中控模块调节第一胶体和第三原料添加量,使得第二胶体密度处于最佳;根据第一胶体实际投放量和第三原料实际投放量调节第四原料投放量;黏度检测器检测搅拌机内第三胶体黏度中控模块根据检测结果调节第一胶体、第三原料和第四原料追加投放量。本发明通过中控模块智能控制传送带制备过程的各项参数通过智能调控加强了传送带成品质量,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Description

一种高强度耐磨耐老化传送带制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胶炼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耐磨耐老化传送带制备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决定了企业物料搬运系统的多样性,既有体现当今世界物料搬运先进科技水平,由无人自动搬运小车、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化传送带等组成的无人化物料搬运系统,但不论何种水平,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这些物料搬运系统都与企业的经济状况、产品质量要求、劳动力水平的高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状况相匹配,也就是说没有什么最好的物料搬运系统,只有最经济、最合适的物料搬运系统。
由于传送带能连续搬运大量物料,搬运成本低廉,搬运时间比较准确,因而被广泛用于大批量生产的流水线、装配线。实践证明传送带是最适于大批量生产方式。传送带,它要求物料型式单一、量大、品种单调,在社会生活水平尚处于温饱阶段时,这种搬运系统与社会相吻合。当社会进入小康,需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人性化,这种大批量流水线生产出来的雷同商品,显然无法满足市场要求。这种外部需求反馈到企业的生产环节中要求原有生产线在功能、外形、花色、大小等方面有所调整和变动。然而,当前运用橡胶制备传送带时,制备过程落后,制备过程中仍存在以人工经验判断制备产物质量的现象,导致传送带合格率低。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强度耐磨耐老化传送带制备系统,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传送带制备过程不规范导致产品传送带合格率低的问题。
第一料仓,用以存储放置第一原料并将第一原料投放至反应釜中;
第二料仓,用以存储放置第二原料并将第二原料投放至反应釜中;
第三料仓,用以存储放置第三原料并将第三原料投放至搅拌机中;
第四料仓,用以存储放置第四原料并将第四原料投放至搅拌机中;
反应釜,其分别与所述第一料仓和所述第二料仓相连,用以接收第一料仓投放的第一原料和第二料仓投放的第二原料并使接收到的原料在其内部进行聚合反应;
搅拌机,其分别与反应釜、第三料仓和第四料仓相连,用以接收反应釜投放的第一胶体、第三料仓投放的第三原料和第四料仓投放的第四原料;
加热系统,其设置在所述搅拌机上,用以对搅拌机内部进行加热;
中控模块,其分别与所述第一料仓、第二料仓、第三料仓、第四料仓、反应釜、搅拌机和加热系统相连,用以监控和调节各部件工作状态;
黏度检测器,其与所述中控模块相连,用以检测第三胶体黏度;
密度检测器,其与所述中控模块相连,用以检测第二胶体密度;
本发明所述中控模块设有原料初始添加量矩阵A0(W,X,Y,Z)、第一阶段混合物密度差值矩阵B0、第二胶体密度对第一胶体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C0、第二胶体密度对第一胶体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D0和聚合反应完成度矩阵E0;当采用所述制备方法制备传送带时,中控模块控制第一料仓向反应釜内投放添加量为W的第一原料并控制第二料仓向反应釜内投放添加量为X的第二原料,投放完成后中控模块向反应釜投放计量为U的链转移剂并控制反应釜内部加压到压力M,进行聚合反应生成第一胶体;当经过预设反应时间T时,检测反应釜内聚合反应完成度E并将检测结果传递至中控模块,中控模块将E与矩阵E0内参数做对比通过对比结果调节补偿反应时间、补偿反应压力和补偿反应链转移剂添加量,使得第一原料与第二原料能够充分聚合反应;
将聚合反应生成的第一胶体的90%投入到搅拌机中并将第一胶体初始投放量设置为V,向搅拌机中投入添加量为Y的第三原料,对搅拌机内部材料进行加热直至达到温度F,中控模块控制电机开启对搅拌机内材料进行搅拌,当搅拌机内材料被充分混合后密度检测器检测第二胶体密度B并将检测结果传递至中控模块,中控模块将B与B0内参数作对比,通过对比结果调节第一胶体和第三原料添加量,使得第二胶体密度处于最佳;
中控模块还设有第三胶体黏度矩阵H0,中控模块根据第一胶体和第三原料实际添加量将第四原料添加量调节为Z’并控制第四料仓向搅拌机内投放添加量为Z’的第四原料,重新启动搅拌机以对投放的原料进行搅拌,充分搅拌后,黏度检测器检测搅拌机内第三胶体黏度H并将检测结果传递至中控模块,中控模块将H与H0内矩阵做对比,通过对比结果调节第一胶体、第三原料和第四原料的追加投放量;
进一步地,对于原料初始添加量矩阵A0,A0(W,X,Y,Z),其中,W为第一原料预设初始添加量,X为第一原料预设初始添加量,Y为第一原料预设初始添加量,Z为第一原料预设初始添加量;
对于聚合反应完成度矩阵E0,E0(E1,E2,E3,E4),其中,E1第一预设聚合反应完成度,E2第二预设聚合反应完成度,E3第三预设聚合反应完成度,E4第四预设聚合反应完成度,所述各完成度参数按照顺序依次减小;
对于聚合反应压力补偿参数矩阵m0,m0(m1,m2,m3),其中,m1为第一预设聚合反应压力补偿参数,m2为第二预设聚合反应压力补偿参数,m3为第三预设聚合反应压力补偿参数,所述各补偿参数按照顺序依次增大;
对于聚合反应时间补偿参数矩阵t0,t0(t1,t2,t3),其中,t1为第一预设聚合反应时间补偿参数,t2为第二预设聚合反应时间补偿参数,t3为第三预设聚合反应时间补偿参数,所述各补偿参数按照顺序依次增大;
当采用所述制备方法制备传送带时,中控模块控制第一料仓向反应釜内投放添加量为W的第一原料并控制第二料仓向反应釜内投放添加量为X的第二原料,投放完成后中控模块向反应釜投放计量为U的链转移剂并控制反应釜内部加压到压力M,进行聚合反应生成第一胶体;当经过预设反应时间T时,检测反应釜内聚合反应完成度E并将检测结果传递至中控模块,中控模块将E与矩阵E0内参数做对比:
当E≥E1时,中控模块判定聚合反应完成;
当E2≤E<E1时,中控模块判定聚合反应不完全,中控模块从m0矩阵中选取m1作为压力补偿参数并从t0矩阵中选取t1作为反应时间补偿参数;
当E3≤E<E2时,中控模块判定聚合反应不完全,中控模块从m0矩阵中选取m2作为压力补偿参数并从t0矩阵中选取t2作为反应时间补偿参数;
当E4≤E<E3时,中控模块判定聚合反应不完全,中控模块从m0矩阵中选取m3作为压力补偿参数并从t0矩阵中选取t3作为反应时间补偿参数;
当中控模块从m0矩阵中选取mj作为压力补偿参数并从t0矩阵中选取tj作为反应时间补偿参数时,中控模块调节反应釜内压力为M’,M’=M×(1+mj)并追加反应时间T’,T’=T×(1+tj);
当E<E4时,中控模块判定链转移剂添加量不足,中控模块计算反应合格度差值ΔE,ΔE=E1-E,通过差值ΔE中控模块计算链转移剂追加投放量U’,
Figure BDA0002770734680000041
Figure BDA0002770734680000042
e为反应完成度对链转移剂追加投放量补偿参数,计算完成后,中控模块向反应釜内追加投放量U’的链转移剂,中控模块调节反应釜内压力为M’,M’=M×(1+m3)并追加反应时间T’,T’=T×(1+t3);
当中控模块调节反应釜内部压力为M’并经过追加反应时间T’时,检测反应釜内聚合反应完成度E’,重复上述操作直至E≥E1。
进一步地,对于第二胶体密度矩阵B0,B0(B1,B2,B3,B4),其中,B1为第一预设第二胶体密度,B2为第二预设第二胶体密度,B3为第三预设第二胶体密度,B4为第四预设第二胶体密度;
对于第二胶体密度对第一胶体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C0,C0(C1,C2),其中,C1为第二胶体密度对第一胶体添加量第一预设补偿参数,C2为第二胶体密度对第一胶体添加量第二预设补偿参数,C1>C2;
对于第二胶体密度对第一胶体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D0,D0(D1,D2),其中,D1为第二胶体密度对第三原料添加量第一预设补偿参数,D2为第二胶体密度对第三原料添加量第二预设补偿参数,D1<D2;
将聚合反应生成的第一胶体的90%投入到搅拌机中并将第一胶体初始投放量设置为V,向搅拌机中投入添加量为Y的第三原料,对搅拌机内部材料进行加热直至达到温度F,中控模块控制电机开启对搅拌机内材料进行搅拌,当搅拌机内材料被充分混合后密度检测器检测第二胶体密度B并将检测结果传递至中控模块,中控模块将B与B0内参数作对比:
当B≤B1时,中控模块判定第二胶体密度过低并选取C1作为第一胶体添加量补偿参数;
当B1<B≤B2时,中控模块判定第二胶体密度过低并选取C2作为第一胶体添加量补偿参数;
当B2<B≤B3时,中控模块判定第二胶体密度合格,不对第一混合物追加投放第一胶体或第三原料;
当B3<B≤B4时,中控模块判定第二胶体密度过高并选取D1作为第三原料添加量补偿参数;
当B>B4时,中控模块判定第二胶体密度过高并选取D2作为第三原料添加量补偿参数;
当选取Ck作为第一胶体添加量补偿参数时,k=1,2,中控模块计算密度差值ΔB,ΔB=B3-B,中控模块计算第一胶体追加投放量V’,V’=V×Ck×ΔB,计算完成后,向搅拌机内加入投放量为V’的第一胶体;
当选取Dl作为第一原料追加投放补偿参数时,l=1,2,中控模块计算密度差值ΔB,ΔB=B-B2,中控模块计算第三原料追加投放量Y’,Y’=Y×Dl×ΔB,计算完成后,中控模块控制第三料仓向搅拌机内加入投放量为Y’的第三原料;
当向搅拌机内追加原料时,中控模块重新启动搅拌机以对投放的原料进行搅拌,对追加原料充分搅拌后,再次检测第二胶体密度B’,重复上述操作,直至B2<B’≤B3;
第二胶体密度调整合格后,中控模块计算第一胶体总投放量Vz和第三原料总投放量Yz,Vz=V+V’+…,Yz=Y+Y’+…。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内设有第四原料投放补偿参数矩阵K0(K1,K2),其中,K1为第一预设第四原料投放补偿参数,K2为第二预设第四原料投放补偿参数;
当第二胶体密度合格时,控模块根据第一胶体实际投放量Vz和第三原料实际投放量Yz计算第三原料投放量调节至Z’:
Figure BDA0002770734680000051
进一步地,中控模块还设有第三胶体黏度矩阵H0、第三胶体黏度对第一胶体和第三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L0和第三胶体黏度对第四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P0;
对于第三胶体黏度矩阵H0,H0(H1,H2,H3,H4),其中,H1为第一预设第三胶体黏度,H2为第二预设第三胶体黏度,H3为第三预设第三胶体黏度,H4为第四预设第三胶体黏度,所述各数值按照顺序依次增大;
对于第三胶体黏度对第一胶体和第三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L0,L0(L1,L2),其中,L1为第一预设第三胶体黏度对第一胶体和第三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L2为第二预设第三胶体黏度对第一胶体和第三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L1<L2;
对于第三胶体黏度对第四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P0,P0(P1,P2),其中,P1为第一预设第三胶体黏度对第四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P2为第二预设第三胶体黏度对第四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P1>P2;
中控模块控制第四料仓向搅拌机内投放添加量为Z’的第四原料,重新启动搅拌机以对投放的原料进行搅拌,充分搅拌后,黏度检测器检测搅拌机内第三胶体黏度H并将检测结果传递至中控模块,中控模块将H与H0内矩阵做对比:
当H≤H1时,中控模块判定第三胶体黏度不足并从P0矩阵中选取P1作为第三胶体黏度对第四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
当H1<H≤H2时,中控模块判定第三胶体黏度不足并从P0矩阵中选取P2作为第三胶体黏度对第四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
当H2<H≤H3时,中控模块判定第三胶体黏度合格;
当H3<H≤H4时,中控模块判定第三胶体黏度过大并从L0矩阵中选取L1作为第三胶体黏度对第一胶体和第三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
当H>H4时,中控模块判定第三胶体黏度过大并从L0矩阵中选取L2作为第三胶体黏度对第一胶体和第三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
当选取Pn作为第三胶体黏度对第四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时,n=1,2,中控模块计算黏度差值ΔH,ΔH=H3-H,中控模块计算第四原料追加添加量z,z=Z’×ΔH×Pn;计算完成后,中控模块控制第四料仓追加添加量z的第四原料;
当选取Lq作为第三胶体黏度对第一胶体和第三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时,q=1,2,中控模块计算黏度差值ΔH,ΔH=H-H2,中控模块计算第一胶体追加量v和第三原料追加量y,v=Vz×ΔH×Lq,y=Yz×ΔH×Lq,计算完成后,中控模块向搅拌机内追加添加量为v的第一胶体和添加量为y的第三原料;
当向第三胶体黏度不合格追加原料时,重新启动搅拌机以对投放的原料进行搅拌,充分搅拌后,黏度检测器检测搅拌机内第三胶体黏度H’,重复上述操作,直至H2<H’≤H3。
进一步地,当H2<H’≤H3时,打开搅拌机出料口将第三胶体排出进行散热。
进一步地,散热到指定温度后,第三胶体投放至开炼机中剪切挤压成型为混炼胶片。
进一步地,将成型的混炼胶片放入硫化机模具中加入硫化添加剂,调节硫化机温度与压力使混炼胶片成型。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链转移剂种类包括四氯化碳、丙酮和乙酸乙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述中控模块设有原料初始添加量矩阵A0(W,X,Y,Z)、第一阶段混合物密度差值矩阵B0(B1,B2,B3,B4)、第二胶体密度对第一胶体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C0(C1,C2)、第二胶体密度对第一胶体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D0(D1,D2)、聚合反应完成度矩阵E0(E1,E2,E3,E4)、聚合反应压力补偿参数矩阵m0(m1,m2,m3)和聚合反应时间补偿参数矩阵t0(t1,t2,t3);当采用所述制备方法制备传送带时,中控模块控制第一料仓向反应釜内投放添加量为W的第一原料并控制第二料仓向反应釜内投放添加量为X的第二原料,投放完成后中控模块向反应釜投放计量为U的链转移剂并控制反应釜内部加压到压力M,进行聚合反应生成第一胶体;当经过预设反应时间T时,检测反应釜内聚合反应完成度E并将检测结果传递至中控模块,中控模块将E与矩阵E0内参数做对比通过对比结果调节补偿反应时间、补偿反应压力和补偿反应链转移剂添加量,使得第一原料与第二原料能够充分聚合反应,通过智能调控加强了传送带成品质量,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进一步地,将聚合反应生成的第一胶体的90%投入到搅拌机中并将第一胶体初始投放量设置为V,向搅拌机中投入添加量为Y的第三原料,对搅拌机内部材料进行加热直至达到温度F,中控模块控制电机开启对搅拌机内材料进行搅拌,当搅拌机内材料被充分混合后密度检测器检测第二胶体密度B并将检测结果传递至中控模块,中控模块将B与B0内参数作对比,通过对比结果调节第一胶体和第三原料添加量,使得第二胶体密度处于最佳,进一步通过智能调控加强了传送带成品质量,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内设有第四原料投放补偿参数矩阵K0(K1,K2),控模块根据第一胶体实际投放量Vz和第三原料实际投放量Yz调节第四原料投放量至Z’,进一步通过智能调控加强了传送带成品质量,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进一步地,中控模块还设有第三胶体黏度矩阵H0(H1,H2,H3,H4)、第三胶体黏度对第一胶体和第三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L0(L1,L2)和第三胶体黏度对第四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P0(P1,P2);中控模块控制第四料仓向搅拌机内投放添加量为Z’的第四原料,重新启动搅拌机以对投放的原料进行搅拌,充分搅拌后,黏度检测器检测搅拌机内第三胶体黏度H并将检测结果传递至中控模块,中控模块将H与H0内矩阵做对比,通过对比结果调节第一胶体、第三原料和第四原料追加投放量,进一步通过智能调控加强了传送带成品质量,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高强度耐磨耐老化传送带制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发明所述高强度耐磨耐老化传送带制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所述一种高强度耐磨耐老化传送带制备系统,包括:第一料仓1、第二料仓2、第三料仓3、第四料仓4、反应釜5、搅拌机6、加热系统7、中控模块8、黏度检测器9和密度检测器10,其中:
所述第一料仓1用以存储放置第一原料并将第一原料投放至反应釜5中;所述第二料仓2用以存储放置第二原料并将第二原料投放至反应釜5中;所述第三料仓3用以存储放置第三原料并将第三原料投放至搅拌机6中;所述第四料仓4用以存储放置第四原料并将第四原料投放至搅拌机6中;所述反应釜5分别与所述第一料仓1和所述第二料仓2相连,用以接收第一料仓1投放的第一原料和第二料仓2投放的第二原料并使接收到的原料在其内部进行聚合反应;所述搅拌机6分别与反应釜5、第三料仓3和第四料仓4相连,用以用以接收反应釜5投放的第一胶体、第三料仓3投放的第三原料和第四料仓4投放的第四原料;所述加热系统7设置在所述搅拌机6上,用以对搅拌机6内部进行加热;所述中控模块8分别与所述第一料仓1、第二料仓2、第三料仓3、第四料仓4、反应釜5、搅拌机6和加热系统7相连,用以监控和调节各部件工作状态;所述黏度检测器9与所述中控模块8相连,用以检测第三胶体黏度;所述密度检测器10与所述中控模块8相连,用以检测第二胶体密度。
当采用本发明所述高强度耐磨耐老化传送带制备系统制备传送带时,本发明所述中控模块8设有原料初始添加量矩阵A0(W,X,Y,Z)、第一阶段混合物密度差值矩阵B0(B1,B2,B3,B4)、第二胶体密度对第一胶体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C0(C1,C2)、第二胶体密度对第一胶体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D0(D1,D2)、聚合反应完成度矩阵E0(E1,E2,E3,E4)、聚合反应压力补偿参数矩阵m0(m1,m2,m3)和聚合反应时间补偿参数矩阵t0(t1,t2,t3);当采用所述制备方法制备传送带时,中控模块8控制第一料仓1向反应釜5内投放添加量为W的第一原料并控制第二料仓2向反应釜5内投放添加量为X的第二原料,投放完成后中控模块8向反应釜5投放计量为U的链转移剂并控制反应釜5内部加压到压力M,进行聚合反应生成第一胶体;当经过预设反应时间T时,检测反应釜5内聚合反应完成度E并将检测结果传递至中控模块8,中控模块8将E与矩阵E0内参数做对比通过对比结果调节补偿反应时间、补偿反应压力和补偿反应链转移剂添加量,使得第一原料与第二原料能够充分聚合反应。
将聚合反应生成的第一胶体的90%投入到搅拌机6中并将第一胶体初始投放量设置为V,向搅拌机6中投入添加量为Y的第三原料,对搅拌机6内部材料进行加热直至达到温度F,中控模块8控制电机开启对搅拌机6内材料进行搅拌,当搅拌机6内材料被充分混合后密度检测器10检测第二胶体密度B并将检测结果传递至中控模块8,中控模块8将B与B0内参数作对比,通过对比结果调节第一胶体和第三原料添加量,使得第二胶体密度处于最佳;
中控模块8还设有第三胶体黏度矩阵H0(H1,H2,H3,H4)、第三胶体黏度对第一胶体和第三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L0(L1,L2)和第三胶体黏度对第四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P0(P1,P2);中控模块8控制第四料仓4向搅拌机6内投放添加量为Z’的第四原料,重新启动搅拌机6以对投放的原料进行搅拌,充分搅拌后,黏度检测器9检测搅拌机6内第三胶体黏度H并将检测结果传递至中控模块8,中控模块8将H与H0内矩阵做对比,通过对比结果调节第一胶体、第三原料和第四原料追加投放量。
具体而言,对于原料初始添加量矩阵A0,A0(W,X,Y,Z),其中,W为第一原料预设初始添加量,X为第一原料预设初始添加量,Y为第一原料预设初始添加量,Z为第一原料预设初始添加量;
对于第二胶体密度矩阵B0,B0(B1,B2,B3,B4),其中,B1为第一预设第二胶体密度,B2为第二预设第二胶体密度,B3为第三预设第二胶体密度,B4为第四预设第二胶体密度;
对于第二胶体密度对第一胶体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C0,C0(C1,C2),其中,C1为第二胶体密度对第一胶体添加量第一预设补偿参数,C2为第二胶体密度对第一胶体添加量第二预设补偿参数,C1>C2;
对于第二胶体密度对第一胶体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D0,D0(D1,D2),其中,D1为第二胶体密度对第三原料添加量第一预设补偿参数,D2为第二胶体密度对第三原料添加量第二预设补偿参数,D1<D2;
对于聚合反应完成度矩阵E0,E0(E1,E2,E3,E4),其中,E1第一预设聚合反应完成度,E2第二预设聚合反应完成度,E3第三预设聚合反应完成度,E4第四预设聚合反应完成度,所述各完成度参数按照顺序依次减小;
对于聚合反应压力补偿参数矩阵m0,m0(m1,m2,m3),其中,m1为第一预设聚合反应压力补偿参数,m2为第二预设聚合反应压力补偿参数,m3为第三预设聚合反应压力补偿参数,所述各补偿参数按照顺序依次增大;
对于聚合反应时间补偿参数矩阵t0,t0(t1,t2,t3),其中,t1为第一预设聚合反应时间补偿参数,t2为第二预设聚合反应时间补偿参数,t3为第三预设聚合反应时间补偿参数,所述各补偿参数按照顺序依次增大;
当采用所述制备方法制备传送带时,中控模块8控制第一料仓1向反应釜5内投放添加量为W的第一原料并控制第二料仓2向反应釜5内投放添加量为X的第二原料,投放完成后中控模块8向反应釜5投放计量为U的链转移剂并控制反应釜5内部加压到压力M,进行聚合反应生成第一胶体;当经过预设反应时间T时,检测反应釜5内聚合反应完成度E并将检测结果传递至中控模块8,中控模块8将E与矩阵E0内参数做对比:
当E≥E1时,中控模块8判定聚合反应完成;
当E2≤E<E1时,中控模块8判定聚合反应不完全,中控模块8从m0矩阵中选取m1作为压力补偿参数并从t0矩阵中选取t1作为反应时间补偿参数;
当E3≤E<E2时,中控模块8判定聚合反应不完全,中控模块8从m0矩阵中选取m2作为压力补偿参数并从t0矩阵中选取t2作为反应时间补偿参数;
当E4≤E<E3时,中控模块8判定聚合反应不完全,中控模块8从m0矩阵中选取m3作为压力补偿参数并从t0矩阵中选取t3作为反应时间补偿参数;
当中控模块8从m0矩阵中选取mj作为压力补偿参数并从t0矩阵中选取tj作为反应时间补偿参数时,中控模块8调节反应釜5内压力为M’,M’=M×(1+mj)并追加反应时间T’,T’=T×(1+tj);
当E<E4时,中控模块8判定链转移剂添加量不足,中控模块8计算反应合格度差值ΔE,ΔE=E1-E,通过差值ΔE中控模块8计算链转移剂追加投放量U’,
Figure BDA0002770734680000111
e为反应完成度对链转移剂追加投放量补偿参数,计算完成后,中控模块8向反应釜5内追加投放量U’的链转移剂,中控模块8调节反应釜5内压力为M’,M’=M×(1+m3)并追加反应时间T’,T’=T×(1+t3);
当中控模块8调节反应釜5内部压力为M’并经过追加反应时间T’时,检测反应釜5内聚合反应完成度E’,重复上述操作直至E≥E1。
具体而言,将聚合反应生成的第一胶体的90%投入到搅拌机6中并将第一胶体初始投放量设置为V,向搅拌机6中投入添加量为Y的第三原料,对搅拌机6内部材料进行加热直至达到温度F,中控模块8控制电机开启对搅拌机6内材料进行搅拌,当搅拌机6内材料被充分混合后密度检测器10检测第二胶体密度B并将检测结果传递至中控模块8,中控模块8将B与B0内参数作对比:
当B≤B1时,中控模块8判定第二胶体密度过低并选取C1作为第一胶体添加量补偿参数;
当B1<B≤B2时,中控模块8判定第二胶体密度过低并选取C2作为第一胶体添加量补偿参数;
当B2<B≤B3时,中控模块8判定第二胶体密度合格,不对第一混合物追加投放第一胶体或第三原料;
当B3<B≤B4时,中控模块8判定第二胶体密度过高并选取D1作为第三原料添加量补偿参数;
当B>B4时,中控模块8判定第二胶体密度过高并选取D2作为第三原料添加量补偿参数;
当选取Ck作为第一胶体添加量补偿参数时,k=1,2,中控模块8计算密度差值ΔB,ΔB=B3-B,中控模块8计算第一胶体追加投放量V’,V’=V×Ck×ΔB,计算完成后,向搅拌机6内加入投放量为V’的第一胶体;
当选取Dl作为第一原料追加投放补偿参数时,l=1,2,中控模块8计算密度差值ΔB,ΔB=B-B2,中控模块8计算第三原料追加投放量Y’,Y’=Y×Dl×ΔB,计算完成后,中控模块8控制第三料仓3向搅拌机6内加入投放量为Y’的第三原料;
当向搅拌机6内追加原料时,中控模块8重新启动搅拌机6以对投放的原料进行搅拌,对追加原料充分搅拌后,再次检测第二胶体密度B’,重复上述操作,直至B2<B’≤B3;
第二胶体密度调整合格后,中控模块8计算第一胶体总投放量Vz和第三原料总投放量Yz,Vz=V+V’+…,Yz=Y+Y’+…。
具体而言,于,所述中控模块8内设有第四原料投放补偿参数矩阵K0(K1,K2),其中,K1为第一预设第四原料投放补偿参数,K2为第二预设第四原料投放补偿参数;
当第二胶体密度合格时,控模块根据第一胶体实际投放量Vz和第三原料实际投放量Yz计算第三原料投放量调节至Z’:
Figure BDA0002770734680000121
具体而言,中控模块8还设有第三胶体黏度矩阵H0、第三胶体黏度对第一胶体和第三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L0和第三胶体黏度对第四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P0;
对于第三胶体黏度矩阵H0,H0(H1,H2,H3,H4),其中,H1为第一预设第三胶体黏度,H2为第二预设第三胶体黏度,H3为第三预设第三胶体黏度,H4为第四预设第三胶体黏度,所述各数值按照顺序依次增大;
对于第三胶体黏度对第一胶体和第三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L0,L0(L1,L2),其中,L1为第一预设第三胶体黏度对第一胶体和第三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L2为第二预设第三胶体黏度对第一胶体和第三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L1<L2;
对于第三胶体黏度对第四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P0,P0(P1,P2),其中,P1为第一预设第三胶体黏度对第四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P2为第二预设第三胶体黏度对第四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P1>P2;
中控模块8控制第四料仓4向搅拌机6内投放添加量为Z’的第四原料,重新启动搅拌机6以对投放的原料进行搅拌,充分搅拌后,黏度检测器9检测搅拌机6内第三胶体黏度H并将检测结果传递至中控模块8,中控模块8将H与H0内矩阵做对比:
当H≤H1时,中控模块8判定第三胶体黏度不足并从P0矩阵中选取P1作为第三胶体黏度对第四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
当H1<H≤H2时,中控模块8判定第三胶体黏度不足并从P0矩阵中选取P2作为第三胶体黏度对第四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
当H2<H≤H3时,中控模块8判定第三胶体黏度合格;
当H3<H≤H4时,中控模块8判定第三胶体黏度过大并从L0矩阵中选取L1作为第三胶体黏度对第一胶体和第三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
当H>H4时,中控模块8判定第三胶体黏度过大并从L0矩阵中选取L2作为第三胶体黏度对第一胶体和第三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
当选取Pn作为第三胶体黏度对第四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时,n=1,2,中控模块8计算黏度差值ΔH,ΔH=H3-H,中控模块8计算第四原料追加添加量z,z=Z’×ΔH×Pn;计算完成后,中控模块8控制第四料仓4追加添加量z的第四原料;
当选取Lq作为第三胶体黏度对第一胶体和第三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时,q=1,2,中控模块8计算黏度差值ΔH,ΔH=H-H2,中控模块8计算第一胶体追加量v和第三原料追加量y,v=Vz×ΔH×Lq,y=Yz×ΔH×Lq,计算完成后,中控模块8向搅拌机6内追加添加量为v的第一胶体和添加量为y的第三原料;
当向第三胶体黏度不合格追加原料时,重新启动搅拌机6以对投放的原料进行搅拌,充分搅拌后,黏度检测器9检测搅拌机6内第三胶体黏度H’,重复上述操作,直至H2<H’≤H3。
具体而言,当H2<H’≤H3时,打开搅拌机6出料口将第三胶体排出进行散热。
具体而言,散热到指定温度后,第三胶体投放至开炼机中剪切挤压成型为混炼胶片。
具体而言,将成型的混炼胶片放入硫化机模具中加入硫化添加剂,调节硫化机温度与压力使混炼胶片成型。
具体而言,链转移剂种类包括四氯化碳、丙酮和乙酸乙酯。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高强度耐磨耐老化传送带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料仓,用以存储放置第一原料并将第一原料投放至反应釜中;
第二料仓,用以存储放置第二原料并将第二原料投放至反应釜中;
第三料仓,用以存储放置第三原料并将第三原料投放至搅拌机中;
第四料仓,用以存储放置第四原料并将第四原料投放至搅拌机中;
反应釜,其分别与所述第一料仓和所述第二料仓相连,用以接收第一料仓投放的第一原料和第二料仓投放的第二原料并使接收到的原料在其内部进行聚合反应;
搅拌机,其分别与反应釜、第三料仓和第四料仓相连,用以接收反应釜投放的第一胶体、第三料仓投放的第三原料和第四料仓投放的第四原料;
加热系统,其设置在所述搅拌机上,用以对搅拌机内部进行加热;
中控模块,其分别与所述第一料仓、第二料仓、第三料仓、第四料仓、反应釜、搅拌机和加热系统相连,用以监控和调节各部件工作状态;
黏度检测器,其与所述中控模块相连,用以检测第三胶体黏度;
密度检测器,其与所述中控模块相连,用以检测第二胶体密度;
本发明所述中控模块设有原料初始添加量矩阵A0(W,X,Y,Z)、第一阶段混合物密度差值矩阵B0、第二胶体密度对第一胶体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C0、第二胶体密度对第一胶体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D0和聚合反应完成度矩阵E0;当采用所述制备方法制备传送带时,中控模块控制第一料仓向反应釜内投放添加量为W的第一原料并控制第二料仓向反应釜内投放添加量为X的第二原料,投放完成后中控模块向反应釜投放计量为U的链转移剂并控制反应釜内部加压到压力M,进行聚合反应生成第一胶体;当经过预设反应时间T时,检测反应釜内聚合反应完成度E并将检测结果传递至中控模块,中控模块将E与矩阵E0内参数做对比通过对比结果调节补偿反应时间、补偿反应压力和补偿反应链转移剂添加量,使得第一原料与第二原料能够充分聚合反应;
将聚合反应生成的第一胶体的90%投入到搅拌机中并将第一胶体初始投放量设置为V,向搅拌机中投入添加量为Y的第三原料,对搅拌机内部材料进行加热直至达到温度F,中控模块控制电机开启对搅拌机内材料进行搅拌,当搅拌机内材料被充分混合后密度检测器检测第二胶体密度B并将检测结果传递至中控模块,中控模块将B与B0内参数作对比,通过对比结果调节第一胶体和第三原料添加量,使得第二胶体密度处于最佳;
中控模块还设有第三胶体黏度矩阵H0,中控模块根据第一胶体和第三原料实际添加量将第四原料添加量调节为Z’并控制第四料仓向搅拌机内投放添加量为Z’的第四原料,重新启动搅拌机以对投放的原料进行搅拌,充分搅拌后,黏度检测器检测搅拌机内第三胶体黏度H并将检测结果传递至中控模块,中控模块将H与H0内矩阵做对比,通过对比结果调节第一胶体、第三原料和第四原料的追加投放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耐磨耐老化传送带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原料初始添加量矩阵A0,A0(W,X,Y,Z),其中,W为第一原料预设初始添加量,X为第一原料预设初始添加量,Y为第一原料预设初始添加量,Z为第一原料预设初始添加量;
对于聚合反应完成度矩阵E0,E0(E1,E2,E3,E4),其中,E1第一预设聚合反应完成度,E2第二预设聚合反应完成度,E3第三预设聚合反应完成度,E4第四预设聚合反应完成度,所述各完成度参数按照顺序依次减小;
对于聚合反应压力补偿参数矩阵m0,m0(m1,m2,m3),其中,m1为第一预设聚合反应压力补偿参数,m2为第二预设聚合反应压力补偿参数,m3为第三预设聚合反应压力补偿参数,所述各补偿参数按照顺序依次增大;
对于聚合反应时间补偿参数矩阵t0,t0(t1,t2,t3),其中,t1为第一预设聚合反应时间补偿参数,t2为第二预设聚合反应时间补偿参数,t3为第三预设聚合反应时间补偿参数,所述各补偿参数按照顺序依次增大;
当采用所述制备方法制备传送带时,中控模块控制第一料仓向反应釜内投放添加量为W的第一原料并控制第二料仓向反应釜内投放添加量为X的第二原料,投放完成后中控模块向反应釜投放计量为U的链转移剂并控制反应釜内部加压到压力M,进行聚合反应生成第一胶体;当经过预设反应时间T时,检测反应釜内聚合反应完成度E并将检测结果传递至中控模块,中控模块将E与矩阵E0内参数做对比:
当E≥E1时,中控模块判定聚合反应完成;
当E2≤E<E1时,中控模块判定聚合反应不完全,中控模块从m0矩阵中选取m1作为压力补偿参数并从t0矩阵中选取t1作为反应时间补偿参数;
当E3≤E<E2时,中控模块判定聚合反应不完全,中控模块从m0矩阵中选取m2作为压力补偿参数并从t0矩阵中选取t2作为反应时间补偿参数;
当E4≤E<E3时,中控模块判定聚合反应不完全,中控模块从m0矩阵中选取m3作为压力补偿参数并从t0矩阵中选取t3作为反应时间补偿参数;
当中控模块从m0矩阵中选取mj作为压力补偿参数并从t0矩阵中选取tj作为反应时间补偿参数时,中控模块调节反应釜内压力为M’,M’=M×(1+mj)并追加反应时间T’,T’=T×(1+tj);
当E<E4时,中控模块判定链转移剂添加量不足,中控模块计算反应合格度差值ΔE,ΔE=E1-E,通过差值ΔE中控模块计算链转移剂追加投放量U’,
Figure FDA0002770734670000031
Figure FDA0002770734670000032
e为反应完成度对链转移剂追加投放量补偿参数,计算完成后,中控模块向反应釜内追加投放量U’的链转移剂,中控模块调节反应釜内压力为M’,M’=M×(1+m3)并追加反应时间T’,T’=T×(1+t3);
当中控模块调节反应釜内部压力为M’并经过追加反应时间T’时,检测反应釜内聚合反应完成度E’,重复上述操作直至E≥E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耐磨耐老化传送带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第二胶体密度矩阵B0,B0(B1,B2,B3,B4),其中,B1为第一预设第二胶体密度,B2为第二预设第二胶体密度,B3为第三预设第二胶体密度,B4为第四预设第二胶体密度;
对于第二胶体密度对第一胶体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C0,C0(C1,C2),其中,C1为第二胶体密度对第一胶体添加量第一预设补偿参数,C2为第二胶体密度对第一胶体添加量第二预设补偿参数,C1>C2;
对于第二胶体密度对第一胶体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D0,D0(D1,D2),其中,D1为第二胶体密度对第三原料添加量第一预设补偿参数,D2为第二胶体密度对第三原料添加量第二预设补偿参数,D1<D2;
将聚合反应生成的第一胶体的90%投入到搅拌机中并将第一胶体初始投放量设置为V,向搅拌机中投入添加量为Y的第三原料,对搅拌机内部材料进行加热直至达到温度F,中控模块控制电机开启对搅拌机内材料进行搅拌,当搅拌机内材料被充分混合后密度检测器检测第二胶体密度B并将检测结果传递至中控模块,中控模块将B与B0内参数作对比:
当B≤B1时,中控模块判定第二胶体密度过低并选取C1作为第一胶体添加量补偿参数;
当B1<B≤B2时,中控模块判定第二胶体密度过低并选取C2作为第一胶体添加量补偿参数;
当B2<B≤B3时,中控模块判定第二胶体密度合格,不对第一混合物追加投放第一胶体或第三原料;
当B3<B≤B4时,中控模块判定第二胶体密度过高并选取D1作为第三原料添加量补偿参数;
当B>B4时,中控模块判定第二胶体密度过高并选取D2作为第三原料添加量补偿参数;
当选取Ck作为第一胶体添加量补偿参数时,k=1,2,中控模块计算密度差值ΔB,ΔB=B3-B,中控模块计算第一胶体追加投放量V’,V’=V×Ck×ΔB,计算完成后,向搅拌机内加入投放量为V’的第一胶体;
当选取Dl作为第一原料追加投放补偿参数时,l=1,2,中控模块计算密度差值ΔB,ΔB=B-B2,中控模块计算第三原料追加投放量Y’,Y’=Y×Dl×ΔB,计算完成后,中控模块控制第三料仓向搅拌机内加入投放量为Y’的第三原料;
当向搅拌机内追加原料时,中控模块重新启动搅拌机以对投放的原料进行搅拌,对追加原料充分搅拌后,再次检测第二胶体密度B’,重复上述操作,直至B2<B’≤B3;
第二胶体密度调整合格后,中控模块计算第一胶体总投放量Vz和第三原料总投放量Yz,Vz=V+V’+…,Yz=Y+Y’+…。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耐磨耐老化传送带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内设有第四原料投放补偿参数矩阵K0(K1,K2),其中,K1为第一预设第四原料投放补偿参数,K2为第二预设第四原料投放补偿参数;
当第二胶体密度合格时,控模块根据第一胶体实际投放量Vz和第三原料实际投放量Yz计算第三原料投放量调节至Z’:
Figure FDA0002770734670000041
调节完成后,中控模块控制第四料仓向搅拌机内投放添加量为Z’的第四原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耐磨耐老化传送带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中控模块还设有第三胶体黏度矩阵H0、第三胶体黏度对第一胶体和第三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L0和第三胶体黏度对第四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P0;
对于第三胶体黏度矩阵H0,H0(H1,H2,H3,H4),其中,H1为第一预设第三胶体黏度,H2为第二预设第三胶体黏度,H3为第三预设第三胶体黏度,H4为第四预设第三胶体黏度,所述各数值按照顺序依次增大;
对于第三胶体黏度对第一胶体和第三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L0,L0(L1,L2),其中,L1为第一预设第三胶体黏度对第一胶体和第三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L2为第二预设第三胶体黏度对第一胶体和第三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L1<L2;
对于第三胶体黏度对第四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P0,P0(P1,P2),其中,P1为第一预设第三胶体黏度对第四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P2为第二预设第三胶体黏度对第四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P1>P2;
重新启动搅拌机以对投放的原料进行搅拌,充分搅拌后,黏度检测器检测搅拌机内第三胶体黏度H并将检测结果传递至中控模块,中控模块将H与H0内矩阵做对比:
当H≤H1时,中控模块判定第三胶体黏度不足并从P0矩阵中选取P1作为第三胶体黏度对第四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
当H1<H≤H2时,中控模块判定第三胶体黏度不足并从P0矩阵中选取P2作为第三胶体黏度对第四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
当H2<H≤H3时,中控模块判定第三胶体黏度合格;
当H3<H≤H4时,中控模块判定第三胶体黏度过大并从L0矩阵中选取L1作为第三胶体黏度对第一胶体和第三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
当H>H4时,中控模块判定第三胶体黏度过大并从L0矩阵中选取L2作为第三胶体黏度对第一胶体和第三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
当选取Pn作为第三胶体黏度对第四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时,n=1,2,中控模块计算黏度差值ΔH,ΔH=H3-H,中控模块计算第四原料追加添加量z,z=Z’×ΔH×Pn;计算完成后,中控模块控制第四料仓追加添加量z的第四原料;
当选取Lq作为第三胶体黏度对第一胶体和第三原料追加添加量补偿参数时,q=1,2,中控模块计算黏度差值ΔH,ΔH=H-H2,中控模块计算第一胶体追加量v和第三原料追加量y,v=Vz×ΔH×Lq,y=Yz×ΔH×Lq,计算完成后,中控模块向搅拌机内追加添加量为v的第一胶体和添加量为y的第三原料;
当向第三胶体黏度不合格追加原料时,重新启动搅拌机以对投放的原料进行搅拌,充分搅拌后,黏度检测器检测搅拌机内第三胶体黏度H’,重复上述操作,直至H2<H’≤H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耐磨耐老化传送带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当H2<H’≤H3时,打开搅拌机出料口将第三胶体排出进行散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耐磨耐老化传送带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散热到指定温度后,第三胶体投放至开炼机中剪切挤压成型为混炼胶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耐磨耐老化传送带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将成型的混炼胶片放入硫化机模具中加入硫化添加剂,调节硫化机温度与压力使混炼胶片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耐磨耐老化传送带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链转移剂种类包括四氯化碳、丙酮和乙酸乙酯。
CN202011248136.6A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高强度耐磨耐老化传送带制备系统 Withdrawn CN1124522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48136.6A CN112452254A (zh)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高强度耐磨耐老化传送带制备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48136.6A CN112452254A (zh)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高强度耐磨耐老化传送带制备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52254A true CN112452254A (zh) 2021-03-09

Family

ID=74825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48136.6A Withdrawn CN112452254A (zh)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高强度耐磨耐老化传送带制备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5225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1654A (zh) * 2021-02-10 2021-06-15 沈阳梵一高铁摩擦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寒潮湿条件下的摩擦材料
CN113512137A (zh) * 2021-05-08 2021-10-19 潍坊硕邑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阻燃abs生产的氯化聚乙烯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1654A (zh) * 2021-02-10 2021-06-15 沈阳梵一高铁摩擦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寒潮湿条件下的摩擦材料
CN113512137A (zh) * 2021-05-08 2021-10-19 潍坊硕邑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阻燃abs生产的氯化聚乙烯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52254A (zh) 一种高强度耐磨耐老化传送带制备系统
US5476638A (en) Process and device for the production of plastics from at least two free-flowing reactants
CN105903367A (zh) 称重配料系统及其生产工艺
EP1458536B1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ly producing an elastomeric composition
CN101786299A (zh) 废橡胶粉自动断硫塑化装置及方法
CN206064394U (zh) 具有定量进料机构的高效反应釜
CN101692858B (zh) 全自动食品加工方法及系统
CN105479719A (zh) 一种称重失重一体式挤出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7018991A (zh) 一种用于生产多品种盐的混料系统及混料方法
KR20160081781A (ko) 엘리베이터용 밸런스 웨이트 및 그 제조시스템
CN215139525U (zh) 一种自动控制配煤装置
JP2013520525A (ja) 改良されたポリオレフィンの製造方法
CN104708829B (zh) 一种智能化无人操作交联发泡物料配混生产工艺
CN208664121U (zh) 一种橡塑混炼造粒自动流水作业装置
CN212150491U (zh) 一种窑砖的自动配料生产系统
CN112169691A (zh) 一种酿酒酒醅与原料自动化配料系统
EP1276596B1 (en) Enhancing production of resin within specifications
KR20160082227A (ko) 중장비용 밸런스 웨이트 및 그 제조시스템
CN212954947U (zh) 一种重铵油炸药的包装系统
CN205973048U (zh) 多物料自动上料机
CN217862202U (zh) 一种复合砧板加工用混料装置
US7423099B2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olefin
CN219563793U (zh) 一种高分子材料的投料设备
CN212826445U (zh) 生产超轻粘土的发泡设备
CN218286281U (zh) 一种塑料薄膜原料混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