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50994A - 一种腹腔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腹腔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50994A
CN112450994A CN202011105598.2A CN202011105598A CN112450994A CN 112450994 A CN112450994 A CN 112450994A CN 202011105598 A CN202011105598 A CN 202011105598A CN 112450994 A CN112450994 A CN 1124509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tube
tube
sleeve
wall
shaped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055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景旺
倪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SHAPINGBA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SHAPINGBA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SHAPINGBA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SHAPINGBA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1110559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509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50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5099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2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2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00238Type of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 A61B2017/00283Type of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with a device releasably connected to an inner wall of the abdomen during surgery, e.g. an illumination sourc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腹腔港,包括外管、戳心、引流管和固定组件,外管中空透明软管,所述外管一端为插入端,另外第一端为外露端,所述外露端的侧壁设置有进气孔;戳心中空透明硬管,并能拆卸的插设在所述外管内,且伸出所述插入端;引流管能拆卸的插设在所述外管内,且延伸至所述插入端外;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插入端的内壁,能将所述戳心或所述引流管固定在所述外管内。本腹腔港,既能对腹腔内积液顺利引流,只需进行一次置管,则可进行腹腔手术、腹腔引流等多种操作,从而避免反复置管,从而减少手术时间,还能降低操作二次进入腹腔导致副损伤的危险。

Description

一种腹腔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腹腔港。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上,腹腔引流装置是供临床外科引流用,能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但是,临床上,现有操作是先建立操作平台,再进行相关腹腔手术,在腹腔手术后,需要腹腔手术过程中的相关平台的手术器材去除,再重新放置引流装置;同时,部分病例腹腔术后会出现并发症,需要二次腹腔手术探查时,但是,由于炎症反应或粘连导致进入腹腔困难,如再次放置相关手术器材,即增加医生的麻烦,又因为操作二次进入,容易导致腹腔内重要脏器的副损伤。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腹腔港,既能对腹腔内积液顺利引流,还能避免二次置管,进而减少医生的工作量和降低二次进入置管导致副损伤的危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腹腔港,包括:
外管,中空透明软管,所述外管一端为插入端,另外第一端为外露端,所述外露端的侧壁设置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进气孔;
戳心,中空透明硬管,并能拆卸的插设在所述外管内,且延伸出所述插入端;
引流管,能拆卸的插设在所述外管内,且延伸至所述插入端外;及
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插入端的内壁,能将所述戳心或所述引流管固定在所述外管内。
进一步地,所述外管的外壁沿着其轴向设置有刻度。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气囊和第一侧管,所述第一气囊设置在所述外露端的内壁,所述第一侧管设置在所述外露端的外壁,且所述第一侧管与所述第一气囊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端部固定器,所述端部固定器包括覆膜和第二气囊,所述覆膜包裹在所述外管上,并与所述外管呈密封状态,所述外管上沿着轴向开设有气道,所述外露端设置有第二侧管,所述气道一端与所述第二侧管连通,所述第二气囊套设所述插入端的端部,并与所述气道的另外一端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腹部固定器,所述腹部固定器包括套筒、压盘、连接盘和撑杆;所述套筒能滑动的套设在所述外管上,所述套筒靠近所述外露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压盘与所述套筒通过所述外螺纹连接;所述连接盘能滑动的套设在所述套筒上,并位于靠近所述插入端一侧;所述撑杆为弹性杆,所述撑杆有多个,多个所述撑杆沿着所述套筒的周向间隔均匀布置,且所述撑杆一端与所述套筒靠近所述插入端的外壁连接,所述撑杆的另外一端与所述连接盘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腹部固定器还包括抱紧组件,所述套筒面向所述外管的侧壁相对的开设有两个T形安装孔,且所述T形安装孔的大端位于靠近外管一侧,所述T形安装孔的大端与小端的交界面为倾斜面,且所述倾斜面从所述插入端向所述外露端的方向逐渐向靠近所述外管方向倾斜;所述抱紧组件有两组,每个所述T形安装孔内均设置有抱紧组件;所述抱紧组件包括环形弹片、推块和推杆;所述环形弹片倾斜设置在所述T形安装孔的大端内,且所述环形弹片的底端与所述T形安装孔的大端靠近所述插入端一侧连接;所述推块设置在所述T形安装孔的大端内,且所述推块的一侧能沿着所述倾斜面滑动,另外一端为与所述环形弹片的侧面相抵,所述推杆设置在所述推块上,并从所述T形安装孔的小端延伸出所述套筒外,推动所述推杆,所述推块能沿着所述套筒的轴向上下运动,且能驱动所述环形弹片抱紧或远离所述外管。
进一步地,所述戳心的位于所述外露端的端部设置有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外管的外径从所述插入端向所述外露端逐渐减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上述腹腔港,包括外管、戳心、引流管和固定组件。外管为中空透明软管,用于建立操作通道和操作平台。戳心中空透明硬管,由于戳心为硬管,则可通过戳心的引导,将戳心和外管一起置于人体内。戳心中空,在置入过程中,可通过中空的戳心置入观察镜,手术医生则可在观察镜的监视下操作,可全程监控戳心在腹部各层间穿透过程,进而减少手术中负损伤。戳心的端部设置有把手。把手便于操作;引流管用于引流;固定组件用于固定戳心和引流管。此种设置,只需进行一次置管,则可进行腹腔手术、腹腔引流等多种操作,从而避免反复置管,不但增加医生的麻烦,还容易造成二次进入腹腔导致腹腔内重要脏器的副损伤的危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腹腔港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腹腔港中外管、戳心、引流管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一种腹腔港中外管与戳心配合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一种腹腔港中腹部固定器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一腹部固定器中环形弹片将外管抱紧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外管、110-插入端、120-外露端、121-进去孔、200-戳心、210-把手、300-引流管、400-固定组件、410-第一气囊、420-第一侧管、500-端部固定器、510-第二气囊、520-气道、530-第二侧管、600-腹部固定器、610-套筒、611-T形安装孔、620-压盘、630-连接盘、640-撑杆、650-抱紧组件、651-环形弹片、652-推块、653-推杆、654-倾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参见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腹腔港,包括外管100、戳心200、引流管300和固定组件400。用于腹腔引流。
请参见图2,外管100为中空透明软管,外管100一端为插入端110,另外第一端为外露端120,外露端120的侧壁设置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进气孔121。外管100用于建立操作通道和操作平台,进气孔121可用于向腹腔内充气。软形管能适应腹腔内的环境,透明便于观察。在本实施方式中,外管100的外壁沿着其轴向设置有刻度。刻度可选择5mm左右为一格,刻度值从插入端110向外露端120逐渐增加,手术医生可根据此刻度并可结合内镜放大作用精确计算腹壁各层次结构的厚度。在具体实施时,可将外管100的外径从插入端110向外露端120逐渐减小,外露端120的外径可选择为6-10mm左右,则可避免在腹腔内放置多个外管100时,外管100与邻近外管100之间相互干涉,形成“筷子效应”。
请参见图2和图3,戳心200中空透明硬管,并能拆卸的插设在外管100内,且伸出插入端110。使用将,先将戳心200装配至外管100内。由于戳心200为硬管,则可通过戳心200的引导,将戳心200和外管100一起置于人体内。戳心200为中空,在置入过程中,可通过中空的戳心200置入观察镜,手术医生则可在观察镜的监视下操作,可全程监控戳心200在腹部各层间穿透过程,进而减少手术中负损伤。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戳心200的端部设置有把手210。把手210便于操作。在具体实施时,把手210可与戳心200的轴线呈135°左右的夹角,便于掌握穿刺力度和深度。此外,可在把手210的外壁设置波浪形的凸起,可防止把手210打滑。
请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戳心200从外管100中脱落。可通过固定组件400进行固定。具体的,固定组件400设置在插入端110的内壁,固定组件400包括第一气囊410和第一侧管420,第一气囊410设置在外露端120的内壁,第一侧管420设置在外露端120的外壁。使用时,可通过第一侧管420向第一气囊410内充气,第一气囊410膨胀,则可将戳心200抱紧固定。
请参见图1和图2,引流管300能拆卸的插设在外管100内,且延伸至插入端110外。引流管300用于引流。引流管300上设置有与引流器或负压装置连接的接头,并设置有冲洗阀。使用时,通过接头与引流器或负压装置连接,并可通过冲洗阀向腹腔内注入药液或冲洗液。也可通过固定组件400固定在外管100内。使用时,先将戳心200插入外管100呢,并向第一气囊410内充气,将戳心200固定在外管100内,则可将戳心200和外管100一起置入腹腔,当到达预定位置后,将第一气囊410内的气体卸掉,则可将戳心200取出。外管100则在腹腔内和腹腔外建立工作,则可进行相关手术操作。在手术完成后,可将引流管300插入,并再次通过第一气囊410,将引流管300固定,进行引流操作,同理,在后续,也可通过外管100进行下一次腹腔手术探查。
此种设置,只需进行一次置管,则可进行腹腔手术、腹腔引流等多种操作,从而避免反复置管,从而减少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还能降低操作二次进入腹腔导致腹腔内重要脏器的副损伤的危险。
请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端部固定器500。端部固定器500包括覆膜和第二气囊510。覆膜包裹在外管100上,并呈密封状态,外管100上沿着轴向开设有气道520,外露端120设置有第二侧管530,气道520一端与第二侧管530连通,第二气囊510套设插入端110的端部,并与气道520的另外一端连通。当外管100置入腹腔并到预定位后,通过第二侧管530向第二气囊510内充气,第二气囊510膨胀,可在腹腔内形成一种支点,则可对外管100端部形成固定,从而减少外管100形成的操作通道在术中松动、减少无效操作时间,进而减少手术时间。
同时,第二气囊510充气膨胀后,远端为带弹性的气囊结构,避免手术过程中外管100尖端对腹腔内脏器的损伤,同时封堵了腹壁的开放隧道,能有效阻挡腹腔内气体或带肿瘤细胞的气溶胶接触腹壁开放的戳卡口及隧道,从而有效避免腹壁隧道及腹膜肿瘤种植,并最大限度减少细菌感染机会。
请参见图4和图5,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腹腔港还包括腹部固定器600。包括套筒610、压盘620、连接盘630和撑杆640。套筒610能滑动的套设在外管100上。套筒610与外管100之间可选择紧配合。套筒610靠近外露端120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压盘620与套筒610通过外螺纹连接。连接盘630能滑动的套设在套筒610上,并位于靠近插入端110一侧。撑杆640为弹性杆,撑杆640有多个,多个撑杆640沿着套筒610的周向间隔均匀布置,且撑杆640一端与套筒610靠近插入端110的外壁连接,撑杆640的另外一端与连接盘630连接。当外管100位置固定后,用于推动套筒610,使连接盘630穿过腹部的创口,使腹部位于压盘620和连接盘630之间,随后,旋转压盘620,压盘620向连接盘630靠近,压盘620推动腹壁和连接盘630向腹腔内运动,多个弹性件受力偏形,最后形成以球形台阶。则可对腹壁形成反压力,将腹壁压紧在压盘620上。则可在腹壁形成固定。
外管100通过端部固定器500和腹部固定器600,形成两点一线固定方式,进行能牢牢的将外管100固定,避免外管100形成前摇后摆的状态,进而减少术中操作后松动、进而减少手术中的无效操作时间。
作为更优实施方式,腹部固定器600还包括抱紧组件650。抱紧组件650用于抱紧外管100,防止腹部固定器600任意滑动。套筒610面向外管100的侧壁相对的开设有两个T形安装孔611,且T形安装孔611的大端位于靠近外管100一侧。T形安装孔611的大端与小端的交界面为倾斜面654,且倾斜面654从插入端110向外露端120的方向逐渐向靠近外管100的方向倾斜。抱紧组件650有两组,每个T形安装孔611内均设置有抱紧组件650。抱紧组件650包括环形弹片651、推块652和推杆653。环形弹片651倾斜设置在T形安装孔611的大端内,且环形弹片651的底端与T形安装孔611的大端靠近插入端110一侧连接;推块652设置在T形安装孔611的大端内,且推块652的一侧能沿着T形安装孔611的倾斜面滑动,另外一端为与环形弹片651的侧面相抵。推杆653设置在推块652上,并从T形安装孔611的小端延伸出套筒610外,推动推杆653,推块652能沿着套筒610的轴向上下运动,且能驱动环形弹片651抱紧或远离外管100。
使用时,先向靠近腹壁方向滑动推杆653,使环形弹片651与外管100之间处于分离状态,当套筒610滑动到固定的位置后,向远离腹壁的方向推动推杆653,在倾斜面654的作用下,将两个环形弹片651推动并抱紧在外管100上,则可将套筒610的位置固定,防止套筒610受到外力后滑动。
上述腹腔港的使用方式:
在进行腹腔手术时,先将戳心200插入外管100,并通过第一侧管420向第一气囊410充气并保压,将戳心200固定,随后,将戳心200和外管100一起,从腹壁上的开设的创口将外管100和戳心200置入腹腔内,在置入时,可根据需要,在戳心200内安装观察镜,可在观察镜的监视下操作。到达预定位置后,将第一气囊410内的气体放出,则可将戳心200取出,接着,通过第二侧管530向第二气囊510内充气,驱动第二气囊510膨胀并保压;紧接着推动套筒610,将使连接盘630穿过腹部的创口,使腹部位于压盘620和连接盘630之间,随后,向远离腹壁的方向推动推杆653,在倾斜面654的作用下,将两个环形弹片651推动并抱紧在外管100上,则可将套筒610的位置固定,最后,旋转压盘620,压盘620向连接盘630靠近,已将腹壁夹紧,从而完成外管100的固定,则可通过外管100上的进气孔121向腹腔内通入气体,并通过外管100建立的通道进行手术操作。
手术完成后,将引流管300插入外管100内,同样通过第一气囊410进行抱紧固定,腹腔内的液体则可通过引流管300流出,完成引流手术后,松开第一气囊410,将引流管300取出即可,并将外管100滞留在腹腔内。当需要进行下一次腹腔手术探查时,则可通过再次外管100进行。
上述腹腔港,包括外管100、戳心200、引流管300和固定组件400。外管100为中空透明软管。外管100用于建立操作通道和操作平台。戳心200中空透明硬管,由于戳心200为硬管,则可通过戳心200的引导,将戳心200和外管100一起置于人体内。戳心200中空,在置入过程中,可通过中空的戳心200置入观察镜,手术医生则可在观察镜的监视下操作,可全程监控戳心200在腹部各层间穿透过程,进而减少手术中负损伤。戳心200的端部设置有把手210。把手210便于操作;引流管300用于引流;固定组件400用于固定戳心200和引流管300。固定组件400包括第一气囊410,第一气囊410能同时适应不同直径的戳心200和引流管300,增加固定灵活性。
第二气囊510式的端部固定器500可在腹腔内形成一种支点,则可对外管100端部形成固定,从而减少外管100形成的操作通道在术中松动、减少无效操作时间,进而减少手术时间。同时,第二气囊510充气膨胀后,远端为带弹性的气囊结构,避免手术过程中外管100尖端对腹腔内脏器的损伤,同时封堵了腹壁的开放隧道,能有效阻挡腹腔内气体或带肿瘤细胞的气溶胶接触腹壁开放的戳卡口及隧道,从而有效避免腹壁隧道及腹膜肿瘤种植,并最大限度减少细菌感染机会。
腹部固定器600用于对外管100在腹壁处形成固定。外管100通过端部固定器500和腹部固定器600,形成两点一线固定方式,进行能牢牢的将外管100固定,避免外管100形成前摇后摆的状态,进而减少术中操作后松动、减少无效操作时间,从而减少手术中的无效操作时间。腹部固定器600还包括抱紧组件650,抱紧组件650用于将外管100抱紧,则可将套筒610的位置固定,即可将整个腹部固定器600固定在外管100上,防止套筒610受到外力后滑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腹腔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管,中空透明软管,所述外管一端为插入端,另外第一端为外露端,所述外露端的侧壁设置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进气孔;
戳心,中空透明硬管,并能拆卸的插设在所述外管内,且延伸出所述插入端;
引流管,能拆卸的插设在所述外管内,且延伸至所述插入端外;及
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插入端的内壁,能将所述戳心或所述引流管固定在所述外管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外壁沿着其轴向设置有刻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气囊和第一侧管,所述第一气囊设置在所述外露端的内壁,所述第一侧管设置在所述外露端的外壁,且所述第一侧管与所述第一气囊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腹腔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部固定器,所述端部固定器包括覆膜和第二气囊,所述覆膜包裹在所述外管上,并与所述外管呈密封状态,所述外管上沿着轴向开设有气道,所述外露端设置有第二侧管,所述气道一端与所述第二侧管连通,所述第二气囊套设所述插入端的端部,并与所述气道的另外一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腹部固定器,所述腹部固定器包括套筒、压盘、连接盘和撑杆;所述套筒能滑动的套设在所述外管上,所述套筒靠近所述外露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压盘与所述套筒通过所述外螺纹连接;所述连接盘能滑动的套设在所述套筒上,并位于靠近所述插入端一侧;所述撑杆为弹性杆,所述撑杆有多个,多个所述撑杆沿着所述套筒的周向间隔均匀布置,且所述撑杆一端与所述套筒靠近所述插入端的外壁连接,所述撑杆的另外一端与所述连接盘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腹腔港,其特征在于,所述腹部固定器还包括抱紧组件,所述套筒面向所述外管的侧壁相对的开设有两个T形安装孔,且所述T形安装孔的大端位于靠近外管一侧,所述T形安装孔的大端与小端的交界面为倾斜面,且所述倾斜面从所述插入端向所述外露端的方向逐渐向靠近所述外管方向倾斜;所述抱紧组件有两组,每个所述T形安装孔内均设置有抱紧组件;所述抱紧组件包括环形弹片、推块和推杆;所述环形弹片倾斜设置在所述T形安装孔的大端内,且所述环形弹片的底端与所述T形安装孔的大端靠近所述插入端一侧连接;所述推块设置在所述T形安装孔的大端内,且所述推块的一侧能沿着所述倾斜面滑动,另外一端为与所述环形弹片的侧面相抵,所述推杆设置在所述推块上,并从所述T形安装孔的小端延伸出所述套筒外,推动所述推杆,所述推块能沿着所述套筒的轴向上下运动,且能驱动所述环形弹片抱紧或远离所述外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港,其特征在于,所述戳心的位于所述外露端的端部设置有把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外径从所述插入端向所述外露端逐渐减小。
CN202011105598.2A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腹腔港 Withdrawn CN1124509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05598.2A CN112450994A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腹腔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05598.2A CN112450994A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腹腔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50994A true CN112450994A (zh) 2021-03-09

Family

ID=74833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05598.2A Withdrawn CN112450994A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腹腔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5099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9321A (zh) * 2022-01-14 2022-05-13 成都鑫云解码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单孔腹腔镜手术的辅助排烟引流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9321A (zh) * 2022-01-14 2022-05-13 成都鑫云解码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单孔腹腔镜手术的辅助排烟引流装置
CN114469321B (zh) * 2022-01-14 2022-08-16 成都鑫云解码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单孔腹腔镜手术的辅助排烟引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40916B2 (en) Uterine manipulator assemblies and related components and methods
CN100415154C (zh) 用于提供通道的医疗装置
US5520646A (en) Diagnostic marking catheter system for use in radiation diagnosis procedure
US2008005885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isting in the introduction of surgical implements into a body
JPH0263471A (ja) 器具ポートを有するガス吹き込みニードル
JP6012428B2 (ja) 止血用バルーンユニット
JPH07136179A (ja) カニューレ取付け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1615448B1 (ko) 흉부용 카테터
EP3095389A1 (en) Surgical tool insertion aid
EP3263067B1 (en) Device for inserting in or obtaining a fluid with gametes, embryos or any other type of solution from the oviduct of a sow
CN112450994A (zh) 一种腹腔港
CN108433757A (zh) 一种内外鞘结合式可视穿刺取样器
JP4307957B2 (ja) 超音波内視鏡装置
JP2532420Y2 (ja) 腹腔鏡用トラカール
CN116173382A (zh) 造瘘球囊扩张导管
JP4709368B2 (ja) 外套管挿入器具
CN111529017A (zh) 一种用于自然腔道取标本的直肠/肛门扩张套管器
CN204815044U (zh) 气胸引流穿刺器
CN220370047U (zh) 一种双通道腹腔穿刺器
CN216797783U (zh) 一种防滑脱双通道曲卡
CN216823608U (zh) 一种腹腔镜戳卡组件及医疗设备
CN213490964U (zh)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管
CN218922732U (zh) 凸囊穿刺套管及使用其的穿刺器
CN210130898U (zh) 腹腔穿刺器
CN213490963U (zh) 一种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的引流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9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