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49520B - 壳体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壳体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49520B
CN112449520B CN201910817816.6A CN201910817816A CN112449520B CN 112449520 B CN112449520 B CN 112449520B CN 201910817816 A CN201910817816 A CN 201910817816A CN 112449520 B CN112449520 B CN 1124495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exture
textured
housing
membr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178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49520A (zh
Inventor
黄强
刘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1781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49520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11143 priority patent/WO2021037029A1/zh
Priority to EP20856746.1A priority patent/EP3989684B1/en
Publication of CN112449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95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495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95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43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79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 H04M1/0283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for providing a decorative aspect, e.g. customization of casings, exchangeable facepl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1Enclosures
    • G06F1/182Enclosures with special features, e.g. for use in industrial environments; grounding or shielding against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RFI] or electromagnetical interference [EMI]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电子设备壳体的视觉效果无法随主观意志而发生动态变化的问题。壳体,包括:层叠设置的壳体本体、第一纹理膜片、柔性的第二纹理膜片;第二纹理膜片远离第一纹理膜片的一侧靠近壳体的外表面;第一纹理膜片包括至少一层第一纹理层;第二纹理膜片包括至少一层第二纹理层;第一纹理层的纹理图案和第二纹理层的纹理图案不同。

Description

壳体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炫酷的外观成为消费者选择产品的考量点。为了提高电子设备的外观效果,现有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的颜色有纯色,也有拼接色。视觉效果有微纳纹理光影变幻,也有雾面玻璃朦胧效果。
但这些壳体外观装饰效果均为静态变化,无法随主观意志而发生动态变化,仍不能满足炫酷化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电子设备壳体的视觉效果无法随主观意志而发生动态变化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壳体,包括:层叠设置的壳体本体、第一纹理膜片、柔性的第二纹理膜片;第二纹理膜片远离第一纹理膜片的一侧靠近壳体的外表面;第一纹理膜片包括至少一层第一纹理层;第二纹理膜片包括至少一层第二纹理层;第一纹理层的纹理图案和第二纹理层的纹理图案不同。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环境光照射到壳体上后,会形成一种纹理图案。用户对壳体进行按压,或者手指在壳体上滑动,以向壳体施加外力后,柔性的第二纹理膜片会发生变形,导致受力位置处的第二纹理膜片的厚度发生变化,从而会改变光线的折射角度,导致第一纹理层和第二纹理层的干涉效果发生变化,从而显示出动态的纹理效果,实现壳体的外观效果随用户手势的主观动态变化。
可选的,壳体本体位于第一纹理膜片远离第二纹理膜片一侧;壳体还包括第一透明粘结层和第二透明粘结层;第一透明粘结层位于第一纹理膜片与壳体本体之间,用于粘接第一纹理膜片和壳体本体;第二透明粘结层位于第一纹理膜片与第二纹理膜片之间,用于粘接第一纹理膜片和第二纹理膜片。在第一纹理膜片也为柔性膜片,且位于第一纹理膜片和第二纹理膜片之间的第二透明粘结层为等具有流动性的软胶的情况下,用户在壳体的外表面施加外力后,第二纹理膜片、第二透明粘结层以及第一纹理膜片均可发生变形。这样一来,在用户施加的外力小的情况下,仅第二纹理膜片发生变形,第一纹理膜片和第二纹理膜片发生摩尔条纹干涉后形成第一种新的纹理图案。在用户施加的外力大的情况下,第一纹理膜片和第二纹理膜片均可以发生变形,第一纹理膜片和第二纹理膜片发生摩尔条纹干涉后形成第二种新的纹理图案,第二种新的纹理图案与第一种新的纹理图案不同,从而可以丰富后壳的外观变化。
可选的,壳体还包括依次设置在壳体本体远离第一纹理膜片一侧的金属镀层和油墨层。可使壳体的颜色更加鲜亮,并遮挡位于壳体内表面侧的内部元件。
可选的,壳体本体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纹理膜片和第二纹膜片;壳体还包括第三透明粘结层和第四透明粘结层;第三透明粘结层位于第二纹理膜片与壳体本体之间,用于粘接第二纹理膜片和壳体本体;第四透明粘结层位于第一纹理膜片与壳体本体之间,用于粘接第一纹理膜片和壳体本体。将第一纹理膜片和第二纹理膜片分别设置在壳体本体的两侧,在第一纹理层和第二纹理层发生摩尔条纹干涉形成新的纹理图案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壳体本体对光线的折射作用(壳体本体相当于一个凸凸镜),使得第一纹理膜片中的第一纹理层有景深显示效果,从视觉效果上有立体感,提高壳体的视觉效果。
可选的,壳体还包括依次设置在第一纹理膜片远离壳体本体一侧的金属镀层和油墨层。
可选的,壳体本体位于第二纹理膜片远离第一纹理膜片一侧;壳体本体为柔性结构;壳体还包括第五透明粘结层和第六透明粘结层;第五透明粘结层位于第二纹理膜片与壳体本体之间,用于粘接第二纹理膜片和壳体本体;第六透明粘结层位于第二纹理膜片与第一纹理膜片之间,用于粘接第二纹理膜片和第一纹理膜片。壳体中无需设置柔性保护层,可提高光的透过率,并使壳体轻薄化。
可选的,壳体还包括依次设置在第一纹理膜片远离第二纹理膜片一侧的金属镀层和油墨层。
可选的,壳体还包括柔性保护层,柔性保护层设置在第二纹理膜片远离壳体本体一侧。通过设置柔性保护层,一方面可以对第二纹理膜片进行保护,避免第二纹理膜片磨损,另一方面,用户直接接触光滑的柔性保护层,相比接触凹凸不平的第二纹理膜片,可以提高用户的手感。
可选的,第一纹理膜片包括层叠设置的一层第一纹理层和一层第一承载层,第一纹理层设置在第一承载层远离壳体本体一侧。结构简单,便于制备。
可选的,第一纹理膜片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第一纹理层和至少一层第一承载层,相邻第一纹理层之间设置有第一承载层。可丰富第一纹理膜片的纹理图案,给用户更好的视觉效果。
可选的,第二纹理膜片包括层叠设置的一层第二纹理层和一层柔性的第二承载层,第二纹理层设置在第二承载层远离壳体本体一侧。结构简单,便于制备。
可选的,第二纹理膜片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第二纹理层和至少一层柔性的第二承载层,相邻第二纹理层之间设置有第二承载层。可丰富第二纹理膜片的纹理图案,给用户更好的视觉效果。
可选的,第一纹理膜片包括一层第一纹理层,第二纹理膜片包括层叠设置的一层第二纹理层和一层柔性的第二承载层;第二纹理层靠近壳体的外表面设置,第一纹理层位于第二承载层远离第二纹理层一侧。可减少壳体中的承载层的数量,使壳体轻薄化。
可选的,壳体本体位于第一纹理膜片远离第二纹理膜片一侧;壳体还包括第七透明粘结层;第七透明粘结层位于第一纹理膜片与壳体本体之间,用于粘接第一纹理膜片和壳体本体。可减少壳体中透明粘结层的数量,使壳体轻薄化。
可选的,壳体本体位于第二纹理膜片远离第一纹理膜片一侧;壳体本体为柔性结构;壳体还包括第八透明粘结层;第八透明粘结层位于第二纹理膜片与壳体本体之间,用于粘接第二纹理膜片和壳体本体。可减少壳体中透明粘结层的数量,使壳体轻薄化。
可选的,所述柔性的第二纹理膜片响应于外力能够产生形变。这样一来,可以使壳体的形状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尽量不发生形变,可避免对电子设备中的内部元件有压迫,而影响内部元件的性能。
可选的,第一纹理膜片为柔性结构。由于第一纹理膜片也能发生变形,使得用户向壳体施加不同大小的外力时,第一纹理膜片和第二纹理膜片均会发生形变,从而形成干涉结果下的纹理图案,可以使动态图案丰富化,提高用户体验效果。
可选的,第一纹理膜片响应于外力能够产生形变。这样一来,可以使壳体的形状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尽量不发生形变,可避免对电子设备中的部件有压迫,而影响内部部件的性能。
可选的,第一纹理层的纹理图案和第二纹理层的纹理图案不同具体为:第一纹理层的纹理图案和第二纹理层的纹理图案的形状、尺寸、排布方式或者设置角度中的至少一种不同。
可选的,第二纹理膜片包括第二纹理层和第二承载层;壳体还包括色带层;色带层设置在第二承载层靠近或远离壳体本体的表面。可丰富壳体的色彩。
可选的,第一纹理膜片包括第一纹理层和第一承载层;壳体还包括色带层;色带层设置在第一承载层靠近或远离壳体本体的表面。
可选的,壳体还包括色带层;色带层设置在壳体本体靠近或远离第二纹理膜片的表面。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的壳体;壳体为电子设备的前壳或者后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架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立体图;
图2b为沿图2a中O1-O2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2b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2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壳体的立体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纹理层的俯视示意图;
图3b为沿图3a中A1-A2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纹理层的俯视示意图;
图3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纹理层核第二纹理层的叠加效果示意图;
图3e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纹理层和第二纹理层的叠加效果示意图;
图3f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纹理层和第二纹理层的叠加效果示意图;
图3g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纹理层的俯视示意图;
图3h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纹理层的俯视示意图;
图3i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纹理层和第二纹理层的叠加效果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上的光路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向壳体施加外力后壳体上的光路图;
图5a-5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壳体的层叠结构图;
图6a-6e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壳体的层叠结构图;
图7a-7f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壳体的层叠结构图;
图8a-8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壳体的层叠结构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壳体的层叠结构图;
图10a-10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壳体的层叠结构图;
图11a-11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壳体的层叠结构图。
附图标记:
01-电子设备;10-前壳;20-显示模组;30-中框;40-壳体;41-第一纹理膜片;411-第一纹理图案;4111-第一纹理图案的凸台;4112-第一纹理图案的凹槽;412-第一承载层;413-第一层间粘结层;42-第二纹理膜片;421-第二纹理图案;4211-第二纹理图案的凸台;4212-第二纹理图案的凹槽;422-第二承载层;423-第二层间粘结层;43-壳体本体;44-第一粘结层;45-第二粘结层;46-柔性保护层;47-色带层;48-金属镀层;49-油墨层;50-后壳;53-第三透明粘结层;54-第四透明粘结层;55-第五透明粘结层;56-第六透明粘结层;57-第七透明粘结层;58-第八透明粘结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此外,本申请中,“上”、“下”、“左”以及“右”等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部件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电子设备例如可以是: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遥控器、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车载设备、网络电视、可穿戴设备、电视机等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电子设备的具体形式不做特殊限制,以下为了方便说明,是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进行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上述电子设备01主要包括:前壳10、显示模组20、中框30以及后壳(也可以称为电池盖)50。
显示模组20具有能够看到显示画面的出光侧和与出光侧相对设置的背面。
前壳10位于显示模组20的出光侧,用于保护显示模组20。前壳10例如可以是前壳玻璃(cover glass,CG),该前壳玻璃可以具有一定的韧性。前壳10具有相对的内表面c1和外表面c2。前壳10的内表面c1朝向显示模组20,前壳10的外表面c2背离显示模组20,当用户触摸电子设备01的正面时,直接与前壳10的外表面c2接触。
中框30位于显示模组20和后壳50之间。中框30远离显示模组20的表面用于安装电池、主板、摄像头(Camera)、天线等内部元件。
后壳50安装于中框30上,后壳50能够对上述电子设备01的内部元件进行保护。后壳50具有相对的内表面d1和外表面d2。后壳50的内表面d1朝向中框30,后壳50的外表面d2背离中框,用户触摸电子设备01的背面时,直接与后壳50的外表面d2接触。
上述显示模组20,包括显示屏(display panel,DP)。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显示屏可以为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display,LCD)屏。在此情况下,该显示模组20还包括用于向该液晶显示屏提供光源的背光模组(back light unit,BLU)。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显示屏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在此情况下,无需设置背光模组。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本申请实施提供的壳体可以为上述电子设备01的前壳10或者后壳50。如图2a所示,以下以壳体40为上述电子设备的后壳为例,对壳体的结构进行详细的举例说明。
图2b(图2a沿O1-O2向的剖视图)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壳体40的一种剖视图。其中,图2b所示的壳体应用到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01中后,壳体40的内表面a1朝向中框30。
如图2c(图2b所示的壳体40在S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壳体40包括层叠设置的壳体本体43、第一纹理膜片41、柔性的第二纹理膜片42。
此处,不对壳体本体43、第一纹理膜片41以及第二纹理膜片42三者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限定,三者层叠设置即可。但无论哪种层叠设置的方式,始终是第二纹理膜片42远离第一纹理膜片41的一侧相比于靠近第一纹理膜片41的一侧更靠近壳体40的外表面a2。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c所示,在第二纹理膜片42远离第一纹理膜片41一侧未设置其他膜层的情况下,第二纹理膜片42远离第一纹理膜片41的表面即为壳体40的外表面a2。
应当明白的是,在壳体40为上述电子设备01的前壳10情况下,壳体40的外边面a2即为上述前壳10的外表面c2,壳体40的内表面a1即为上述前壳10的内表面c1。在壳体40为上述电子设备01的后壳50情况下,壳体40的外边面a2即为上述后壳50的外表面d2,壳体40的内表面a1即为上述后壳50的内表面d1。
壳体本体43、第一纹理膜片41以及第二纹理膜片42均为透光膜层。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纹理膜片42为柔性的,是指,第二纹理膜片42在用户施加的拉力、压力等外力作用下会发生轻微的变形。即,第二纹理膜片42为柔性的也可以称为可形变的,以使得第二纹理膜片在响应于外力后能够发生形变。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纹理膜片41可以为柔性结构(也可以称为可形变结构),也可以为硬质结构。在第一纹理膜片41为柔性结构的情况下,第一纹理膜片41用于响应于外力以形变。其中,所述的柔性结构指的是响应于外力后能够发生形变的结构。即第一纹理膜片41可以和第二纹理膜片42一样,都是柔性可形变的。
图2c所示的壳体本体43、第一纹理膜片41、第二纹理膜片42三者层叠设置时的立体结构,如图2d所示。其中,第一纹理膜片41包括至少一层第一纹理层411(图2d中以第一纹理膜片41包括一层第一纹理层411为例进行示意)。第二纹理膜片42包括至少一层第二纹理层421(图2d中以第二纹理膜片42包括一层第二纹理层421为例进行示意)。
从图2d中示意的X方向俯视,可得到第一纹理层411和第二纹理层421的俯视图。如图3a(图2d所示的第一纹理层411在M处的局部放大图的俯视图)和图3b(沿图3a中A1-A2向的剖视图)所示,第一纹理层411包括多个凸台4111和相邻凸台4111之间的凹槽4112,以构成第一纹理层411的纹理图案。其中,凸台4111和凹槽4112的尺寸可以为纳米级。
如图3c(图2d所示的第二纹理层421在N处的局部放大图的俯视图)所示,第二纹理层421也包括多个凸台4211和相邻凸台4211之间的凹槽4212,以构成第二纹理层421的纹理图案。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纹理层411和第二纹理层421的纹理图案不同。
第一纹理层411的纹理图案和第二纹理层421的纹理图案不同,是指,第一纹理层411的纹理图案和第二纹理层421的纹理图案的形状、尺寸、排布方式或者设置角度中的一项或多项不同。以图3a和图3c为例,第一纹理层411中凹槽4112或者凸台4111与第二纹理层421中凹槽4212或凸台4211不同。其中,凹槽或者凸台的不同可以为凹槽或者凸台的形状、尺寸、排布方式或者设置角度中的一项或多项不同。
如图3d所示,利用摩尔条纹干涉原理,图3a所示的第一纹理层411和图3c所示的第二纹理层421叠加后,容易产生干涉条纹,该干涉条纹作为新的纹理图案,新的纹理图案不同于第一纹理层411和第二纹理层421的纹理图案。
其中,如图3e和图3f所示,虽然图3e和图3f中第一纹理层411和第二纹理层421中的凸台均为条状,但凸台的尺寸、角度不同,叠加后形成的新的纹理图案也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对第一纹理层411和第二纹理层421的纹理图案进行限定,如图3g(图2d所示的第一纹理层411在M处的局部放大图的俯视图)和图3h(图2d所示的第二纹理层421在N处的局部放大图的俯视图)所示,第一纹理层411和第二纹理层421中的凸台也可以是曲线状,例如为月牙状。图3g和图3h中的第一纹理层411和第二纹理层421交叠形成的新的纹理图案如图3i所示。
在第一纹理层411为图3a所示的结构,第二纹理层421为图3c所示的结构的情况下,如图4a(图2b所示的壳体40在S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环境光照射到壳体40上后,会形成如图3d所示的纹理图案。如图4b所示,用户对壳体40进行按压,或者手指在壳体40上滑动,以向壳体40施加外力后,柔性的第二纹理膜片42会发生变形,导致受力位置处的第二纹理膜片42的厚度和纹理图案会发生变化,从而会改变光线的折射角度,导致第一纹理层411和第二纹理层421的干涉效果发生变化,从而显示出动态的纹理效果,实现壳体40的外观效果随用户手势的主观动态变化。用户按压处的纹理效果与未按压出的纹理效果不同,并且用户按压力度不同,纹理效果也不同。使得壳体40的外观效果能随着用户的按压呈现动态变化。
以下,以几个详细的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40的结构进行举例说明。
示例一
本示例中,第一纹理膜片41和第二纹理膜片42设置在壳体本体43的同一侧,且设置有第一纹理膜片41和第二纹理膜片42的一侧作为壳体40的外表面a2。
如图5a(图2b所示的壳体40在S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壳体40包括层叠设置的壳体本体43、第一纹理膜片41、柔性的第二纹理膜片42。
壳体本体43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b1和第二表面b2,第一纹理膜片41和第二纹理膜片42均设置在壳体本体43的第一表面b1上,且第一纹理膜片41相对第二纹理膜片42靠近壳体本体43设置。
将壳体40应用到电子设备01中后,壳体本体43的第二表面b2朝向电子设备01的中框30。壳体本体43设置有第一纹理膜片41和第二纹理膜片42的第一表面b1背离中框30。第二纹理膜片42远离第一纹理膜片41的一侧作为壳体40的外表面a2,直接与用户接触。
其中,本示例中,壳体本体43可以为硬质透明或者半透明本体,例如为玻璃本体(例如2D玻璃或3D玻璃);又或者为与玻璃本体硬度相同或近似的树脂本体;又或者为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无机物,例如陶瓷、蓝宝石等构成的本体。壳体本体43也可以为软质透明或者半透明本体,例如为聚甲基丙烯酸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本体;或者为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本体;或者为层叠设置的PC薄膜与PMMA薄膜的复合板材本体。
在此基础上,如图5a所示,壳体40还可以包括第一透明粘结层44和第二透明粘结层45。
第一透明粘结层44位于第一纹理膜片41与壳体本体43之间,用于粘接第一纹理膜片41和壳体本体43。第二透明粘结层45位于第一纹理膜片41与第二纹理膜片42之间,用于粘接第一纹理膜片41和第二纹理膜片42。
其中,第一透明粘结层44和第二透明粘结层45的材料例如可以是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厚度可以为15-30μm,例如为20μm、25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b(图2b所示的壳体40在S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壳体40还可以包括柔性保护层46,柔性保护层46设置在第二纹理膜片42远离壳体本体43一侧。
也就是说,柔性保护层46远离第二纹理膜片42的表面作为壳体40的外表面a2。
柔性保护层46的材料,例如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或聚亚苯基氧化物(polyphenylene oxide,PPO)或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TPU)等透明材料。当然,为了提高柔性保护层46的防刮伤效果,柔性保护层46的材料的硬度也可以稍微大一点,能够按压变形即可。
柔性保护层46例如可以在第二纹理膜片42粘结在壳体本体43上以后,通过粘结层粘结在第二纹理膜片42远离第一纹理膜片41一侧。也可以是通过注塑工艺将柔性保护层46形成在第二纹理膜片42上后,再将形成有柔性保护层46的第二纹理膜片42粘结在壳体本体43上。
通过设置柔性保护层46,一方面可以对第二纹理膜片42进行保护,避免第二纹理膜片42磨损,另一方面,用户直接接触光滑的柔性保护层46,相比接触凹凸不平的第二纹理膜片42,可以提高用户的手感。
以下,对第一纹理膜片41和第二纹理膜片42的结构进行举例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a(图2b所示的壳体40在S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所示,第一纹理膜片41包括层叠设置的一层第一纹理层411和一层第一承载层412,第一纹理层411设置在第一承载层412远离壳体本体43一侧。
第二纹理膜片42包括层叠设置的一层第二纹理层421和一层柔性的第二承载层422,第二纹理层421设置在第二承载层422远离壳体本体43一侧。
其中,第一承载层412可以为柔性膜层,也可以为硬质膜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承载层412为柔性膜层。示例的,第一承载层412的材料和上述柔性保护层46的材料相同。这样一来,由于第一纹理膜片41也能发生变形,使得用户向壳体40施加不同大小的外力时,第一纹理膜片41和第二纹理膜片42均会发生形变,从而形成干涉结果下的纹理图案,可以使动态图案丰富化,提高用户体验效果。
第二承载层422的材料也可以和上述柔性保护层46的材料相同。第一承载层412和第二承载层422的厚度可以分别是30-70μm,例如为40μm、50μm、60μm。
此外,第一纹理层411,例如可以通过UV(ultra violet,紫外光)转印技术,将UV胶转印至第一承载层412上,以制备得到第一纹理层411。同理,第二纹理层421也可以通过UV转印技术制备得到。
在此情况下,如图6a所示,第一透明粘结层44位于第一承载层412与壳体本体43之间,用于粘接第一承载层412和壳体本体43,以使第一纹理膜片41粘结在壳体本体43上。第二透明粘结层45位于第一纹理层411与第二承载层422之间,用于粘接第一纹理层411和第二承载层422,以使第二纹理膜片42粘结在第一纹理膜片41上。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纹理层411可以直接制备在第一承载层412上,第二纹理层421可以直接制备在第二承载层422上。此时,第二透明粘结层45粘结的是分别设置有第一纹理层411和第二纹理层421的第一承载层412和第二承载层422。
在这种结构下,制备第一纹理层411时,可以是在粘结有第一透明粘结层44的第一承载层412上形成第一纹理层411。也可以理解为,第一承载层412和第一透明粘结层44一体来料后,形成第一纹理层411。同理,第二承载层422和第二透明粘结层44一体来料后,形成第二纹理层421。最后将第一透明粘结层44粘结的壳体本体43上,将第二透明粘结层45粘结的第一纹理层411上。
因此,图6a所示的壳体40,将第一纹理膜片41和第二纹理膜片42分别粘结在壳体本体43上时,无需太高的工艺要求,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b(图2b所示的壳体40在S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所示,第一纹理膜片41包括层叠设置的一层第一纹理层411和一层第一承载层412,第一纹理层411设置在第一承载层412靠近壳体本体43一侧。第二纹理膜片42包括层叠设置的一层第二纹理层421和一层柔性的第二承载层422,第二纹理层421设置在第二承载层422靠近壳体本体43一侧。
在此情况下,如图6b所示,第一透明粘结层44位于第一纹理膜片41与壳体本体43之间,用于粘接第一纹理膜片41和壳体本体43,以使第一纹理膜片41粘结在壳体本体43上。第二透明粘结层45位于第一承载层412与第二纹理层421之间,用于粘接第一承载层412和第二纹理层421,以使第二纹理膜片42粘结在第一纹理膜片41上。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纹理膜片41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第一纹理层411和至少一层第一承载层412,相邻第一纹理层411之间设置有第一承载层412。第二纹理膜片42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第二纹理层421和至少一层柔性的第二承载层422,相邻第二纹理层421之间设置有第二承载层422。
在一种示例中,如图6c(图2b所示的壳体40在S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所示,第一纹理膜片41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第一纹理层411和多层第一承载层412。每层第一承载层412远离壳体本体43一侧设置有一层第一纹理层411。第一纹理层411和与其相邻、且位于该第一纹理层411远离壳体本体43一侧设置的第一承载层412之间设置有第一层间粘结层413。
其中,多层第一纹理层411中任意两个的纹理图案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或者一部分的纹理图案相同,一部分的纹理图案不同。
第二纹理膜片42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第二纹理层421和多层柔性的第二承载层422,每层第二承载层422远离壳体本体43一侧设置有一层第二纹理层421,第二纹理层421和与其相邻、且位于该第二纹理层421远离壳体本体43一侧设置的第二承载层422之间设置有第二层间粘结层423。
同理,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层第二纹理层421的纹理图案完全相同或者不完全相同或者完全不相同。
通过使每个第一纹理膜片41包括多层纹理图案不同的第一纹理层411,第二纹理膜片42包括多层纹理图案不同的第二纹理层421,使得第一纹理膜片41和第二纹理膜片42干涉形成的新的纹理图案复杂,提高了纹理图案被复制和模仿的难度,以降低产品同质化的程度。
在另一种示例中,如图6d(图2b所示的壳体40在S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所示,第一纹理膜片41包括层叠设置的两层第一纹理层411和一层第一承载层412,第一承载层412靠近和远离壳体本体43一侧均设置有一层第一纹理层411。其中,两层第一纹理层411的纹理图案不同。第二纹理膜片42包括层叠设置的两层第二纹理层421和一层柔性的第二承载层422,第二承载层422靠近和远离壳体本体43一侧均设置有一层第二纹理层421。其中,两层第二纹理层421的纹理图案不同。这样一来,可以减少壳体40中膜层的数量,使壳体40轻薄化。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e(图2b所示的壳体40在S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所示,第二纹理膜片42包括层叠设置的一层第二纹理层421和一层柔性的第二承载层422,第二纹理层421设置在第二承载层422远离壳体本体43一侧。第一纹理膜片41包括一层第一纹理层411,第一纹理层411设置在第二承载层422远离第二纹理层421一侧。
其中,第二纹理层421设置在第二承载层422远离壳体本体43一侧,也就是第二纹理层421设置在第二承载层422靠近壳体40的外表面a2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图6e所示的壳体40中,由于第一纹理层411直接形成在第二承载层422靠近壳体本体43一侧,相当于第二纹理层421和第一纹理层411共用第二承载层422,无需单独设置承载第一纹理层411的第一承载层412。
因此,如图6e所示,壳体40中只需要设置一层位于第一纹理膜片41与壳体本体43之间,用于粘结第一纹理膜片41中第一纹理层411与壳体本体43的第七透明粘结层57即可。
这样一来,可以减少壳体40中膜层的数量,使壳体40轻薄化。在前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使壳体40色彩丰富化,壳体40还包括色带层47。
以下,以图6a所示的壳体40对色带层47在壳体40中的设置位置进行举例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各实施例中,也可以相似的设置位于不同位置的色带层47。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a(图2b所示的壳体40在S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所示,色带层47设置在第二承载层422远离壳体本体43的表面。
例如,可以通过胶印工艺在第二承载层422远离壳体本体43的表面上形成一层色带层47。色带层47可以是只包含一种颜色的纯色膜层,也可以是包含多种颜色的渐变色膜层。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7a所示,色带层47位于第二纹理层421与第二承载层422之间,色带层47属于第二纹理膜片42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b(图2b所示的壳体40在S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所示,色带层47设置在第二承载层422靠近壳体本体43的表面。在这种情况下,色带层47位于第二承载层422与第二透明粘结层45之间,色带层47属于第二纹理膜片42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c(图2b所示的壳体40在S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所示,色带层47设置在第一承载层412远离壳体本体43的表面。在这种情况下,色带层47位于第一纹理层411与第一承载层412之间,色带层47属于第一纹理膜片41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d(图2b所示的壳体40在S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所示,色带层47设置在第一承载层412靠近壳体本体43的表面。在这种情况下,色带层47位于第一承载层412与第一透明粘结层44之间,色带层47属于第一纹理膜片41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e(图2b所示的壳体40在S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所示,色带层47设置在壳体本体43靠近第一纹理膜片41的表面。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f(图2b所示的壳体40在S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所示,色带层47设置在壳体本体43远离第一纹理膜片41的表面。
在此基础上,如图8a(图2b所示的壳体40在S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壳体40还包括设置在壳体本体43远离第一纹理膜片41一侧的金属镀层48。其中,图8a是以图7a所示的壳体40为例进行示意。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各实施例中,也可以相似的设置位于不同位置的金属镀层48。
也就是说,金属镀层48设置在壳体本体43的第二表面b2所在侧。该金属镀层48例如可以为通过不导电真空电镀(non conductive vacuum metalize,NCVM)技术形成的不导电镀膜。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8b(图2b所示的壳体40在S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所示,若壳体本体43的第二表面b2所在侧还设置有色带层47,则金属镀层48位于色带层47远离壳体本体43一侧。
金属镀层48可以反光,从而使得色带层47的颜色更加鲜亮。
在此基础上,如图9(图2b所示的壳体40在S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壳体40还包括设置在金属镀层48远离壳体本体43一侧的油墨层49。也就是说,金属镀层48和油墨层49是依次层叠设置在壳体本体43远离第一纹理膜片41一侧。
例如可以通过丝网印刷工艺形成油墨层49,油墨层49起到遮光作用,可避免用户从壳体40的外表面a2看到上述电子设备01的中框30上设置的内部元件。
本示例提供的壳体40,利用柔性的第二纹理膜片42在受外力后会变形,从而使得第一纹理膜片41和第二纹理膜片42发生摩尔条纹干涉后形成的新的纹理图案会动态变化,以达到壳体40的外观效果随用户手势的主观动态变化的效果。
此外,在第一纹理膜片41也为柔性膜片,且位于第一纹理膜片41和第二纹理膜片42之间的第二透明粘结层45为OCA等具有流动性的软胶的情况下,如图5c所示,用户在壳体40的外表面a2施加外力后,第二纹理膜片42、第二透明粘结层45以及第一纹理膜片41均可发生变形。这样一来,在用户施加的外力小的情况下,仅第二纹理膜片42发生变形,第一纹理膜片41和第二纹理膜片42发生摩尔条纹干涉后形成第一种新的纹理图案。在用户施加的外力大的情况下,第一纹理膜片41和第二纹理膜片42均可以发生变形,第一纹理膜片41和第二纹理膜片42发生摩尔条纹干涉后形成第二种新的纹理图案,第二种新的纹理图案与第一种新的纹理图案不同,从而可以丰富后壳40的外观变化。
示例二
示例二与示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纹理膜片41和第二纹理膜片42分别设置在壳体本体43的两侧,且设置有第二纹理膜片42的一侧作为壳体40的外表面。
如图10a(图2b所示的壳体40在S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壳体40包括层叠设置的壳体本体43、第一纹理膜片41、柔性的第二纹理膜片42、第三透明粘结层53、第四透明粘结层54、柔性保护层46。
壳体本体43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b1和第二表面b2,第一纹理膜片41设置在第二表面b2上,第二纹理膜片42设置在第一表面b1上。
将壳体40应用到电子设备01中后,壳体本体43的第二表面b2朝向电子设备01的中框30,壳体本体43设置有第二纹理膜片42的第一表面b1背离中框30,第二纹理膜片42远离第一纹理膜片41(或者壳体本体43)的一侧作为壳体40的外表面a2,直接与用户接触。
其中,本示例中壳体本体43的材质可以和示例一中示意的壳体本体43的材质相同,此处不再赘述。第一纹理膜片41和第二纹理膜片42的结构,可以与示例一中的结构相同,可以参考示例一中关于第一纹理膜片41和第二纹理膜片42的描述。
第三透明粘结层53位于第二纹理膜片42与壳体本体43之间,用于粘接第二纹理膜片42和壳体本体43。第四透明粘结层54位于第一纹理膜片41与壳体本体43之间,用于粘接第一纹理膜片41和壳体本体43。
第三透明粘结层53和第四透明粘结层54可以与示例一中的第一透明粘结层44和第二透明粘结层45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柔性保护层46设置在第二纹理膜片42远离壳体本体43一侧。也就是说,柔性保护层46远离第二纹理膜片42的表面作为壳体40的外表面a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b(图2b所示的壳体40在S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壳体40还包括色带层47,色带层47在壳体40中的设置位置,可以参考示例一中关于色带层47的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b所示,壳体40还包括依次设置在第一纹理膜片41远离壳体本体43一侧的金属镀层48和油墨层49。
本示例中示意的壳体40,将第一纹理膜片41和第二纹理膜片42分别设置在壳体本体43的两侧,在第一纹理层411和第二纹理层421发生摩尔条纹干涉形成新的纹理图案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壳体本体43对光线的折射作用(壳体本体43相当于一个凸凸镜),使得第一纹理膜片41中的第一纹理层411有景深显示效果,从视觉效果上有立体感,提高壳体40的视觉效果。
示例三
示例三与示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壳体本体43没有设置第一纹理膜片41和第二纹理膜片42的一侧作为壳体40的外表面a2,且壳体40无需设置柔性保护层46。
如图11a(图2b所示的壳体40在S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壳体40包括层叠设置的壳体本体43、第一纹理膜片41、柔性的第二纹理膜片42、第五透明粘结层55、第六透明粘结层56。
壳体本体43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b1和第二表面b2,第一纹理膜片41和第二纹理膜片42均设置在壳体本体43的第二表面b2上,且第一纹理膜片41相对第二纹理膜片42远离壳体本体43设置。
将壳体40应用到电子设备01中后,壳体本体43设置有第一纹理膜片41和第二纹理膜片42的第二表面b2朝向电子设备01的中框30,壳体本体43的第一表面b1背离中框30,壳体本体43的第一表面b1一侧作为壳体40的外表面a2,直接与用户接触。
其中,本示例中,壳体本体43为柔性结构,即为软质透明或者半透明本体,例如为聚甲基丙烯酸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本体;或者为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本体;或者为层叠设置的PC薄膜与PMMA薄膜的复合板材本体。
本示例中第一纹理膜片41和第二纹理膜片42的结构,可以与示例一中的结构相同,可以参考示例一中关于第一纹理膜片41和第二纹理膜片42的描述。
第五透明粘结层55位于第二纹理膜片42与壳体本体43之间,用于粘接第二纹理膜片42和壳体本体43。第六透明粘结层56位于第二纹理膜片42与第一纹理膜片41之间,用于粘接第二纹理膜片42和第一纹理膜片41。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1b(图2b所示的壳体40在S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在第二纹理膜片42包括层叠设置的一层第二纹理层421和一层柔性的第二承载层422,第二纹理层421设置在第二承载层422靠近壳体本体43一侧。第一纹理膜片41包括一层第一纹理层411,第一纹理层411设置在第二承载层422远离第二纹理层421一侧的情况下,壳体40中只需要设置一层位于第二纹理膜片42与壳体本体43之间,用于粘结第二纹理膜片42中第二纹理层421与壳体本体43的第八透明粘结层55即可。
其中,第二纹理层421设置在第二承载层422靠近壳体本体43一侧,也就是第二纹理层421设置在第二承载层422靠近壳体40的外表面a2一侧。
这样一来,可以减少壳体40中膜层的数量,使壳体40轻薄化。
如图11c(图2b所示的壳体40在S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40还包括依次设置在第一纹理膜片41远离第二纹理膜片42一侧的金属镀层48和油墨层49。
本示例中示意的壳体40,无需设置柔性保护层36,可提高光的透过率,并使壳体40轻薄化。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壳体本体、第一纹理膜片、柔性的第二纹理膜片;所述第二纹理膜片远离所述第一纹理膜片的一侧靠近所述壳体的外表面;
所述第一纹理膜片包括至少一层第一纹理层;
所述第二纹理膜片包括至少一层第二纹理层;
所述第一纹理层的纹理图案和所述第二纹理层的纹理图案不同,所述第一纹理层和所述第二纹理层干涉形成干涉后的纹理图案;
其中,所述第二纹理膜片在响应于外力后能够发生形变,随着所述第二纹理膜片的变形,所述第一纹理层和所述第二纹理层的干涉效果发生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位于所述第一纹理膜片远离所述第二纹理膜片一侧;
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一透明粘结层和第二透明粘结层;
所述第一透明粘结层位于所述第一纹理膜片与所述壳体本体之间,用于粘接所述第一纹理膜片和所述壳体本体;
所述第二透明粘结层位于所述第一纹理膜片与所述第二纹理膜片之间,用于粘接所述第一纹理膜片和所述第二纹理膜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纹理膜片和所述第二纹理膜片;
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三透明粘结层和第四透明粘结层;
所述第三透明粘结层位于所述第二纹理膜片与所述壳体本体之间,用于粘接所述第二纹理膜片和所述壳体本体;
所述第四透明粘结层位于所述第一纹理膜片与所述壳体本体之间,用于粘接所述第一纹理膜片和所述壳体本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位于所述第二纹理膜片远离所述第一纹理膜片一侧;所述壳体本体为柔性结构;
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五透明粘结层和第六透明粘结层;
所述第五透明粘结层位于所述第二纹理膜片与所述壳体本体之间,用于粘接所述第二纹理膜片和所述壳体本体;
所述第六透明粘结层位于所述第二纹理膜片与所述第一纹理膜片之间,用于粘接所述第二纹理膜片和所述第一纹理膜片。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柔性保护层,所述柔性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纹理膜片远离所述壳体本体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纹理膜片包括层叠设置的一层第一纹理层和一层第一承载层,所述第一纹理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层远离所述壳体本体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纹理膜片包括层叠设置的一层所述第二纹理层和一层柔性的第二承载层,所述第二纹理层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层远离所述壳体本体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纹理膜片为柔性结构,所述第一纹理膜片响应于外力能够产生形变。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纹理层的纹理图案和所述第二纹理层的纹理图案不同具体为:所述第一纹理层的纹理图案和所述第二纹理层的纹理图案的形状、尺寸、排布方式或者设置角度中的至少一种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纹理膜片包括第一纹理层和第一承载层,所述第二纹理膜片包括第二纹理层和第二承载层;所述壳体还包括色带层;
所述色带层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层靠近或远离所述壳体本体的表面;
或者,
所述色带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层靠近或远离所述壳体本体的表面;
或者,
所述色带层设置在所述壳体本体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纹理膜片的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壳体本体远离所述第一纹理膜片一侧的金属镀层和油墨层。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纹理膜片远离所述壳体本体一侧的金属镀层和油墨层。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纹理膜片远离所述第二纹理膜片一侧的金属镀层和油墨层。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壳体;所述壳体为所述电子设备的前壳或者后壳。
CN201910817816.6A 2019-08-30 2019-08-30 壳体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4495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17816.6A CN112449520B (zh) 2019-08-30 2019-08-30 壳体及电子设备
PCT/CN2020/111143 WO2021037029A1 (zh) 2019-08-30 2020-08-25 壳体及电子设备
EP20856746.1A EP3989684B1 (en) 2019-08-30 2020-08-25 Shell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17816.6A CN112449520B (zh) 2019-08-30 2019-08-30 壳体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9520A CN112449520A (zh) 2021-03-05
CN112449520B true CN112449520B (zh) 2022-05-27

Family

ID=74684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17816.6A Active CN112449520B (zh) 2019-08-30 2019-08-30 壳体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989684B1 (zh)
CN (1) CN112449520B (zh)
WO (1) WO20210370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7125B (zh) * 2021-08-11 2023-06-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其制作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158216B (zh) * 2021-12-20 2024-03-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及其制备方法、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4654842A (zh) * 2022-04-19 2022-06-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壳体、装饰膜片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4226A (zh) * 2015-06-23 2015-11-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207897001U (zh) * 2017-12-08 2018-09-21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柔性盖板和电子设备
CN108966538A (zh) * 2018-07-16 2018-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塑胶壳体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19869A (en) * 2009-12-14 2011-06-16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Film, casing with decoration patter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asing
CN104363725A (zh) * 2014-11-11 2015-02-18 东莞市汇诚塑胶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两面立体纹理效果的电子产品外壳装饰件
CN109551956B (zh) * 2017-09-26 2021-11-26 昇印光电(昆山)股份有限公司 装饰片及电子设备盖板
CN207304637U (zh) * 2017-09-26 2018-05-01 昇印光电(昆山)股份有限公司 装饰薄膜及电子设备盖板
CN109551828B (zh) * 2017-09-26 2021-12-24 昇印光电(昆山)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装饰件
CN107835276A (zh) * 2017-12-08 2018-03-23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柔性盖板及其制作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8566453A (zh) * 2017-12-29 2018-09-2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盖板、显示模组和移动终端
CN207758292U (zh) * 2018-01-05 2018-08-24 南昌欧菲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盖板及电子装置
CN110001171A (zh) * 2018-01-05 2019-07-12 南昌欧菲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盖板及电子装置
CN108347843B (zh) * 2018-01-16 2021-03-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壳体、电子设备
CN108382043B (zh) * 2018-01-16 2021-03-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壳体、电子设备
CN108973487B (zh) * 2018-08-17 2020-07-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膜片的加工方法、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4226A (zh) * 2015-06-23 2015-11-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207897001U (zh) * 2017-12-08 2018-09-21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柔性盖板和电子设备
CN108966538A (zh) * 2018-07-16 2018-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塑胶壳体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89684B1 (en) 2023-07-26
WO2021037029A1 (zh) 2021-03-04
EP3989684A4 (en) 2022-08-03
CN112449520A (zh) 2021-03-05
EP3989684A1 (en) 2022-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64304B2 (en) Patterned glass layers in electronic devices
CN112449520B (zh) 壳体及电子设备
US9947882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robust flexible displays
US998345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stack assembly
WO2020029575A1 (zh) 一种壳体及移动终端
US20210305534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KR102640704B1 (ko) 커버 글라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2435439B1 (ko) 표시 장치
US20200198300A1 (en) Flexible glass membrane,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KR20150006932A (ko) 표시 장치용 윈도우,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용 윈도우의 제조 방법
CN113037894B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2018027279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ver thereof
US11880235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enhanced display areas
US11886246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shape-transforming displays
CN210760013U (zh) 壳体、保护壳及电子设备
JP2012098973A (ja) ガラス複合体及びそのガラス複合体を用いた入力装置
CN212659083U (zh) 光学指纹识别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4654842A (zh) 电子设备、壳体、装饰膜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17241522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的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9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Applicant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Applicant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