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59083U - 光学指纹识别结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指纹识别结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59083U
CN212659083U CN202021371952.1U CN202021371952U CN212659083U CN 212659083 U CN212659083 U CN 212659083U CN 202021371952 U CN202021371952 U CN 202021371952U CN 212659083 U CN212659083 U CN 2126590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display screen
optical
substrate
identifica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7195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宣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Oumaisi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Film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Film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Film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7195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590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590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590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学指纹识别结构,光学指纹识别结构包括显示屏、透明膜层以及指纹识别模组,所述透明膜层的一面贴合于所述显示屏,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贴合于所述透明膜层背离所述显示屏的一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指纹识别结构,通过在显示屏和指纹识别模组之间设置透明膜层,从而可以利用透明膜层实现正常透光识别的同时,还可利用透明膜层减少指纹识别模组直接作用于显示屏的压应力,防止显示屏发生变形,从而可有效解决因显示屏变形而造成在显示屏外部可观看到指纹识别模组形成在显示屏上的变形印记的问题,有效确保光学指纹识别结构的外观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光学指纹识别结构的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光学指纹识别结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指纹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指纹识别结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光学指纹识别,主要是利用当用户手指按压屏幕时,屏幕发出光线将手指区域照亮,照亮指纹的反射光线透过屏幕像素的间隙返回值贴设在屏幕下的传感器上。由于手部皮肤与空气的光学折射率有差异,在指纹嵴(皮肤)与指纹峪(空气)反射光线的强度不一致,从而能够收集指纹不同位置的信号,最终形成的图像通过与数据库中已存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实现指纹识别。相关技术中,往往采用双面胶和OCA(Optically ClearAdhesive,光学胶)贴合指纹模组与屏幕。但是,由于为了有效确保光学指纹识别结构整体的厚度,双面胶和OCA通常比较薄,在指纹模组自身具有一定翘曲度的情况下,利用双面胶和OCA的贴合方式,易导致指纹模组对屏幕造成压应力,从而导致屏幕发生变形,用户在外部观看时可观察到指纹模组的传感器对屏幕造成的变形印记,影响外观效果。此外,因指纹模组的翘曲度的存在,屏幕与指纹模组之间贴合不平整,导致屏幕至指纹模组之间的间隙不等,进而导致反射的光产生杂讯,影响指纹模组的识别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学指纹识别结构及电子设备,能够减少指纹模组作用于屏幕的压应力,防止屏幕变形,同时还可提高屏幕与指纹模组的贴合平整性,有效确保指纹模组的识别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学指纹识别结构,包括
显示屏;
透明膜层,所述透明膜层的一面贴合于所述显示屏;以及
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贴合于所述透明膜层背离所述显示屏的一面。
采用透明膜层贴合于显示屏和指纹识别模组之间,替代相关技术中直接采用OCA贴合显示屏和指纹识别模组的方式,能够有效减少指纹识别模组作用于显示屏的压应力,防止显示屏发生变形,从而可有效解决因显示屏变形而造成在外部可以观看到指纹识别模组在显示屏上的变形印记的问题,有效确保光学指纹识别结构的外观装饰效果。同时,透明膜层可有效透光,确保光学指纹识别模组的正常透光识别,以及该透明膜层可提高显示屏与指纹识别模组的贴合平整度,确保光学指纹识别模组的光学性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透明膜层为PET膜层。PET材料具有一定硬度,不容易变形,可有效防止显示屏的变形,且PET材料在市面上应用广泛,工艺成熟,良率高,可降低光学指纹识别结构的加工成本。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透明膜层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通过第一光学胶贴合于所述显示屏,所述第二面通过第二光学胶贴合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所述第一光学胶、所述第二光学胶的厚度小于所述透明膜层的厚度。这样,透明膜层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同时结合光学胶,可有效提高透光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透明膜层的厚度为75μm-150μm。这样既可保证透明膜层具有一定厚度可提高显示屏与指纹识别模组的贴合平整性,同时也能保持光学指纹识别结构整体厚度较薄,符合轻薄化设计要求。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微透镜以及基板,所述微透镜贴合于所述透明膜层的背离所述显示屏的另一面,所述基板贴合于所述微透镜背离所述透明膜层的一面。这样,可利用透明膜层实现将微透镜和基板的光线透射出去,从而实现指纹识别。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指纹识别结构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基板电连接,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微透镜固定连接。电路板与基板电连接,可实现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从而实现指纹识别。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基板包括第一区域和与所述第一区域连接的第二区域,所述微透镜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电路板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将电路板和微透镜连接于基板的不同区域,可避免电路板位于微透镜的光线识别路径中,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电路板对光线传输造成影响。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通过固化胶固定连接于所述微透镜。采用固化胶固定电路板和微透镜,可确保电路板和微透镜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和稳固性。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指纹识别结构还包括补强片,所述补强片贴设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微透镜的一面,所述补强片用于保护所述基板。补强片的设置一方面可保护基板,另一方面还可对基板起到补强作用,从而提高光学指纹识别结构的整体强度。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补强片的厚度为0.15mm-0.3mm。这样,可在确保补强片起到一定保护、补强作用的基础上,还控制补强片的厚度,使得光学指纹识别结构整体结构更加轻薄。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厚度为180μm-450μm。这样,指纹识别模组的整体厚度非常轻薄,有利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时减少对电子设备的空间占用,从而满足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光学指纹识别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的光学指纹识别结构,因此,该电子设备具有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光学指纹识别结构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指纹识别结构及电子设备,通过在显示屏和指纹识别模组之间设置透明膜层,从而可以利用透明膜层实现正常透光识别的同时,还可利用透明膜层减少指纹识别模组直接作用于显示屏的压应力,防止显示屏发生变形,从而可有效解决因显示屏变形而造成在显示屏外部可观看到指纹识别模组形成在显示屏上的变形印记的问题,有效确保光学指纹识别结构的外观效果。
此外,利用透明膜层连接于显示屏和指纹识别模组之间,因透明膜层具有一定厚度,从而可有效提高显示屏与指纹识别模组之间的贴合平整度,确保光学指纹识别模组的光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光学指纹识别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光学指纹识别结构的识别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光学指纹识别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光学指纹识别结构的结构简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光学指纹识别结构;11、显示屏;110、OLED上基板;112、OLED下基板;12、透明膜层;120、第一面;122、第二面;13、指纹识别模组;130、微透镜;132、基板;1320、第三光学胶;1321、第一区域;1322、第二区域;14、第一光学胶;15、第二光学胶;16、电路板;160、驱动IC;162、固化胶;17、补强片;170、PSA;20、电子设备;21、机壳;22、玻璃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光学指纹识别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实施例一公开的光学指纹识别结构的识别原理图。本实施例公开的光学指纹识别结构可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实现电子设备的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光学指纹识别结构10包括显示屏11、透明膜层12以及指纹识别模组13,该透明膜层12的一面贴合于显示屏11,该指纹识别模组13贴合于透明膜层12背离显示屏11的一面。
采用在指纹识别模组13和显示屏11之间贴合透明膜层12的方式,利用透明膜层12一方面依然保证透光性能,另一方面透明膜层12可避免指纹识别模组13直接与显示屏11接触而导致对显示屏11产生压应力进而导致显示屏11发生变形的问题,从而有效确保光学指纹识别结构10的外观装饰效果,以及有效确保光学指纹识别结构10的质量。
可以理解的是,该显示屏11可选用OLED显示屏,从而具有自发光功能。此外,为了便于理解,在图1至图2中均示出了覆盖在显示屏11上的玻璃盖板22,该玻璃盖板22用于保护显示屏11。
一些实施例中,该透明膜层12可为PET膜层。这样,可确保该透明膜层12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能,保证光学指纹识别结构10的正常指纹识别。同时,因PET膜层可相当于刚性材料,其贴合在指纹识别模组13和显示屏11之间时,可对指纹识别模组13的翘曲度起到一定的校直作用,从而可使得显示屏11至指纹识别模组13之间尽量保持平整,确保光线可正常穿透,减少信号干扰,从而可有效提高指纹识别模组13的识别性能。此外,由于PET膜层可相当于刚性材料,其不容易发生变形,从而其贴合在显示屏11和指纹识别模组13之间时,可减少对显示屏11的压应力从而防止显示屏11发生变形,进而不会在显示屏11上形成变形印记,有效确保光学指纹识别模组13的质量以及外观效果。
进一步地,该透明膜层12选用PET膜层,尤其是可选用PET作为基材,该材料在市面上应用广泛,工艺成熟且良率高,从而可降低该光学指纹识别结构10的材料成本和提高良率。
示例性地,该透明膜层12选用PET膜层时,其基材可选用PET(对本二甲酸乙二醇脂)、PMMA(聚甲基丙烯酸)或者是PC(聚碳酸酯)等透光性较好的薄膜做基材。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透明膜层12还可选用玻璃作为基材。
一些实施例中,透明膜层12可包括相对的第一面120和第二面122,该第一面120可通过第一光学胶14贴合于显示屏11,第二面122可通过第二光学胶15贴合于指纹识别模组13。透明膜层12通过第一光学胶14和第二光学胶15分别贴合于显示屏11和指纹识别模组13,因透明膜层12选用PET膜层,其自身材料的透光率可达到90%或以上,而与此同时,该第一光学胶14和第二光学胶15同样具有良好的透光率,从而三者粘合在一起的透光率可达到99%,有效确保该透明膜层12的透光性能,从而能够非常好的进行光线传播,避免影响指纹信号的传输。
进一步地,该第一光学胶14和第二光学胶15可为OCA胶。在贴合时,可先将第一光学胶14和第二光学胶15分别复合粘接在透明膜层12的第一面120和第二面122,从而使得透明膜层12形成三层复合结构,进而再将这种三层复合结构的两面分别粘接于显示屏11和指纹识别模组13。采用PET膜层和第一光学胶14、第二光学胶15复合形成三层复合结构的方式,能够有效粘合显示屏11和指纹识别模组13,使得指纹识别模组13和显示屏11之间的连接密封性较好,可有效防止水汽进入,提高光学指纹识别结构10的防水性能。此外,采用这种三层复合结构的方式,工艺成熟且复合良率高,从而有效简化光学指纹识别结构10的加工工艺,有利于量产使用。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光学胶14、第二光学胶15还可选用丙烯酸树脂胶。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胶14和第二光学胶15的厚度小于透明膜层12的厚度。这样,在确保第一光学胶14、第二光学胶15能够有效粘合指纹识别模组13和显示屏11的同时,还可有效保持指纹识别模组13的整体轻薄性。
透明膜层12的厚度可为75μm-150μm。由于透明膜层12设置在显示屏11和指纹识别模组13之间,主要是为了防止指纹识别模组13直接作用在显示屏11上而对显示屏11施加压应力导致显示屏11变形,同时还可有效校直指纹识别模组13的翘曲度,使得显示屏11和指纹识别模组13之间尽量保持平行,减少光线通过时产生的杂讯。因此,该透明膜层12的厚度如果太薄,例如如果低于75μm,则很有可能无法有效校直指纹识别模组13,从而容易造成干扰。而如果透明膜层12的厚度太大,一方面不利于指纹识别模组13的轻薄化设计,另一方面透明膜层12太厚容易影响光线的传输,从而导致识别信号降低,影响指纹识别模组13的指纹识别性能。
示例性地,透明膜层12的厚度可为75μm、100μm、125μm、150μm等等。
进一步地,第一光学胶14、第二光学胶15的厚度可相等,且第一光学胶14、第二光学胶15的厚度可为10μm-50μm。第一光学胶14和第二光学胶15的厚度只要满足能够粘合显示屏11、指纹识别模组13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指纹识别模组13包括微透镜130和基板132,该微透镜130贴合于透明膜层12的背离显示屏11的另一面,基板132贴合于微透镜130背离透明膜层12的一面。这样,可利用透明膜层12实现将微透镜130和基板132的光线透射出去,实现指纹识别。具体地,微透镜130和透明膜层12之间通过第二光学胶15粘合,该基板132和微透镜130之间通过第三光学胶1320粘合,且该第三光学胶1320可为OCA胶,以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能。
进一步地,该基板132可为TFT基板,该基板132可包括第一区域1321和与第一区域1321连接的第二区域1322,微透镜130在基板132上的投影位于第一区域1321,该光学指纹识别结构10还包括电路板16,电路板16和基板132电连接,且电路板16和微透镜130固定连接。采用电路板16和基板132电连接的方式,可利用电路板16实现将光信号转换成光信号,以实现指纹识别。
具体地,在电路板16与基板132连接时,该电路板16可至少部分位于该第二区域1322,从而电路板16和微透镜130位于基板132的不同区域,可避免电路板16位于微透镜130的光线识别路径中,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线路板对光线传输造成的影响。
进一步地,该电路板16可为柔性电路板16,且可通过ACF导电胶电连接于该基板132的第二区域1322,从而实现与基板132的电连接。
可选地,该电路板16上设有驱动IC160,该驱动IC160可为例如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芯片。该驱动IC160可用于接收基板132的光信号以转换成电信号,以对指纹进行识别。
进一步地,电路板16与微透镜130可通过固化胶162固定连接。示例性地,该固化胶162可为UV胶。采用固化胶162固定连接电路板16和微透镜130,可确保电路板16和微透镜130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和稳固性。
一些实施例中,该指纹识别模组13的整体厚度可为180μm-450μm。这样,指纹识别模组13的整体厚度非常轻薄,以利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时减少对电子设备的空间占用,可满足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其中,该指纹识别模组13的整体包括上述的第一光学胶14、第二光学胶15、透明膜层12、微透镜130、第三光学胶以及该TFT基板132的厚度。示例性地,该指纹识别模组13的整体厚度可为180μm、250μm、300μm、350μm、400μm、450μm等等。
以下将结合图示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光学指纹识别结构10的指纹识别原理。
如图2所示,该显示屏11为OLED显示屏,其具有OLED上基板110和OLED下基板112,在OLED上基板110和OLED下基板112之间具有OLED像素阵列。当用户手指按压显示屏11时,OLED显示屏11发出的光线将手指区域照亮,从而照亮指纹的反射光线可透过显示屏11的像素阵列的间隙返回到贴合于该OLED下基板112的指纹识别模组13(即微透镜130和基板132)上。由于人体手部皮肤与空气的光学折射率有差异,因此在指纹嵴(手部皮肤)与指纹峪(空气)处的反射光线强度不一致,从而利用此不一致,可收集不同位置的信号,最终形成的图像通过与数据库中已存的图像信息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实现指纹识别功能。
其中,图2中的实线表示发射光线,图2中的虚线表示反射光线。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实施例的光学指纹识别结构1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同样的,为了便于理解,图3中同样示出了玻璃盖板22。如图3所示,该光学指纹识别结构10还包括补强片17,该补强片17可贴设于基板132背离微透镜130的一面,且该补强片17用于保护该基板132。由上述可知,基板132为TFT基板,其如果直接裸露在外面,在整机组装时容易损伤,影响性能。因此,采用在基板132上贴设补强片17的设计,一方面利用补强片17可对基板132起到补强作用,另一方面还可有效保护基板132,避免基板132直接裸露在外。
可选地,该补强片17可选用不锈钢片或者是钢片,以具有良好的补强性能以及保护性能。另外,补强片17为不锈钢片或钢片,其具有一定的刚性,能够防止基板132贴合时发生变形。
进一步地,该补强片17可通过PSA(压敏胶)170贴合于该基板132,且该补强片17的厚度可为0.15mm-0.3mm,这样,可在确保补强片17起到一定保护、补强作用的基础上,还控制补强片17的厚度,使得光学指纹识别结构10整体结构更加轻薄。示例性地,该补强片17的厚度可为0.15mm、0.18mm、0.20mm、0.22mm、0.25mm、0.28mm或0.30mm等等。
以下结合该补强片17以及透明膜层12的厚度设置,来对该光学指纹识别结构10的整体结构性能改善进行验证。
结合图4以及表格1所示,其中,图4为该光学指纹识别模组13的结构简图(图4中省略电路板16),表格1中,DOE序号表示不同的试验序号,OCA1表示第一光学胶14的厚度,PET表示透明膜层12的厚度,OCA2表示第二光学胶15的厚度,PSA表示压敏胶的厚度,指纹识别模组13整体厚度H包括了第一光学胶14、透明膜层12、第二光学胶15、微透镜130、第三光学胶、基板132、PSA以及补强片17的总厚度。Sensor Mark印表示该显示屏11上的变形印记。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所指的厚度,其单位均为μm。
Figure BDA0002581539320000091
Figure BDA0002581539320000101
表1
从上述表1可知:1)当PET厚度≥75um时可改善Sensor Mark印;2)TFT基板132背面贴合补强片17时,可有效降低指纹模组翘曲度,这样可以降低PET复合材料的整体厚度(如DOE#11所示,此时PET厚度可取值75μm),仍可以满足改善翘曲度;3)PET厚度低时,信号比较强,但因为无法把整个指纹模组校直平整,从而无法确保指纹模组与OLED平行,容易造成信号干扰,导致信号传输有杂讯(如DOE#1、DOE#2对应的测试结果所示);4)PET太厚时(≥150um),且此时OCA1、OCA2均为50μm,则PET、OCA1、OCA2形成的三层复合材料整体厚度≥250μm时,指纹识别结构整体的信号强度降低,将影响指纹传感器识别性能(如DOE#8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光学指纹识别结构10,通过增加透明膜层12,且透明膜层12选用PET膜层,利用透明膜层12贴合在显示屏11和指纹识别模组13之间,从而可有效防止指纹识别模组13对显示屏11造成压应力而导致显示屏11发生变形的情况。同时,该PET膜层具有一定刚性能够校直指纹识别模组13的翘曲度,从而使得显示屏11至指纹识别模组13之间尽量保持平整,有利于光线传输,减少光线传输的杂讯,提高指纹识别性能。
另外,本实施例的光学指纹识别结构10还在指纹识别模组13的基板132上贴合补强片17,利用补强片17可对基板132起到补强校直作用,同时还可保护基板132,防止基板132变形损伤。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20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光学指纹识别结构10。具体地,该电子设备20还包括机壳21和玻璃盖板22,光学指纹识别结构10设于该机壳21,玻璃盖板22盖设在该光学指纹识别结构10的显示屏11上。
采用将光学指纹识别结构10设置在机壳21和玻璃盖板22之间,可实现电子设备20的屏下指纹识别功能,从而可满足用户的指纹识别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20可以是任何具有通信、通话、存储或显示等功能的电子设备20,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
如图5所示,图5示出了该电子设备20为手机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20为手机只是为了示意和描述,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20还可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
可选地,光学指纹识别结构10中的电路板16可与电子设备20的主板为同一块电路板16,或者是可以是不同电路板16,例如,光学指纹识别结构10中的电路板16可为柔性电路板16,然后从光学指纹识别结构10所在位置连接至机壳21中主板所在位置并与主板电连接,以实现光学指纹识别结构10与主板的电连接。
可选地,光学指纹识别结构10设置在机壳21中时,可位于机壳21临近底端的位置,从而可方便用户触控识别。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光学指纹识别结构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光学指纹识别结构及电子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光学指纹识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屏;
透明膜层,所述透明膜层的一面贴合于所述显示屏;以及
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贴合于所述透明膜层背离所述显示屏的一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指纹识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膜层为PET膜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指纹识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膜层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通过第一光学胶贴合于所述显示屏,所述第二面通过第二光学胶贴合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所述第一光学胶、所述第二光学胶的厚度小于所述透明膜层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指纹识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膜层的厚度为75μm-15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光学指纹识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微透镜以及基板,所述微透镜贴合于所述透明膜层的背离所述显示屏的另一面,所述基板贴合于所述微透镜背离所述透明膜层的一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指纹识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指纹识别结构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基板电连接,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微透镜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指纹识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第一区域和与所述第一区域连接的第二区域,所述微透镜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电路板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指纹识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指纹识别结构还包括补强片,所述补强片贴设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微透镜的一面,所述补强片用于保护所述基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指纹识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片的厚度为0.15mm-0.3mm。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指纹识别结构。
CN202021371952.1U 2020-07-13 2020-07-13 光学指纹识别结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26590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71952.1U CN212659083U (zh) 2020-07-13 2020-07-13 光学指纹识别结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71952.1U CN212659083U (zh) 2020-07-13 2020-07-13 光学指纹识别结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59083U true CN212659083U (zh) 2021-03-05

Family

ID=74761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71952.1U Active CN212659083U (zh) 2020-07-13 2020-07-13 光学指纹识别结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590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96588B1 (en) Display screen, display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US10565425B2 (en) Under-screen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apparatus,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component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3065472B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5760808B (zh) 成像板、图像采集器及终端
WO2020215187A1 (zh) 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1308725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EP3842991B1 (en) Optical fingerprint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335740B2 (en) Display assembly,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display assembly
WO2020211062A1 (zh) 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6383549B (zh) 电子产品
WO2020191600A1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1554956U (zh) 指纹感测模块与电子装置
CN212163464U (zh) 光学感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854148A (zh) 光学式感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1036703A1 (zh) 一种指纹装置、电子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11586267A (zh) 光学感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796123A (zh) 光学式指纹感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6446752B (zh) 电子产品
CN112449520A (zh) 壳体及电子设备
CN212659083U (zh) 光学指纹识别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8694360A (zh) 指纹成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1428168U (zh) 光学式感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0864761U (zh) 光学式指纹感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1698974U (zh) 光学式指纹感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2161813U (zh) 光学式感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30096 No.699 Tianxiang North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oumaisi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Address before: 330000 east of Xueyuan 6th Road, south of Tianxiang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Oufei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