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2402A -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2402A
CN112432402A CN202010261377.8A CN202010261377A CN112432402A CN 112432402 A CN112432402 A CN 112432402A CN 202010261377 A CN202010261377 A CN 202010261377A CN 112432402 A CN112432402 A CN 1124324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gas
liquid separator
cylinde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6137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32402B (zh
Inventor
董军启
李理
王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6137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324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32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240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5091 priority patent/WO2021197450A1/zh
Priority to US17/781,354 priority patent/US20230003428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324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24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03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06Accumul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9/00Degasification of liquids
    • B01D19/0042Degasification of liquids modifying the liquid f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79/00Filters adapt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pecific uses
    • B01D2279/50Filters adapt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pecific uses for air conditio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24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rigid hollow filter bod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5Compression system with heat exchange between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system
    • F25B2400/051Compression system with heat exchange between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system between the accumulator and another part of th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5Compression system with heat exchange between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system
    • F25B2400/053Compression system with heat exchange between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system between the storage receiver and another part of the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6Recei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23Sepa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28Means for preventing liquid refrigerant entering into the compress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器,其换热组件的换热管环绕第一筒体设置,第一换热件一侧与第二筒体靠近或贴合设置,另一侧与换热管固定,第二换热件一侧与第一筒体靠近或贴合设置,另一侧与换热管固定,第一换热件的结构和第二换热件的结构不相同。本申请通过设置位于换热管相对的两侧的第一换热件和第二换热件的结构不同,在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的直径不变的情况下,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第一换热件和第二换热件结构相同,换热管两侧的换热能力相同,根据气液分离器对换热组件换热能力的要求,使换热管两侧的换热能力形成差异,可以减少第二腔的空间的浪费,使换热组件的换热能力较为充分地被利用。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气液分离器的热管理系统。

Description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空调系统中,采用中间换热器对冷凝器出来的高温冷媒和蒸发器出来的低温冷媒进行换热,以使进入压缩机的冷媒温度升高,制冷模式下还可以使节流前的冷媒温度降低,从而提高蒸发器的制冷效率。多数压缩机只能对气态冷媒进行压缩,如果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会造成液击,损坏压缩机。为了减少压缩机被液击,在压缩机之前安装气液分离器。
相关技术中,采用集换热和气液分离功能为一体的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包括内筒体、外筒体及位于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的夹层腔,具有气液分离功能的装置位于内筒体的内侧,具有换热功能的装置位于内筒体的外侧,气液分离后的液态冷媒储存在内筒体中,进入夹层腔中的冷媒与具有换热功能的装置进行热交换,制冷模式下降低进入节流装置的冷媒温度,提高制冷效果,并且可以进一步减少压缩机液击现象。在内筒体和外筒体直径不变的情况下,换热组件的换热件的结构设置会影响夹层腔中冷媒的分配情况,从而会对具有换热功能的装置的换热效果造成影响,相关技术中换热管两侧的换热件结构相同,换热管两侧的换热能力相同,但是换热管两侧的换热能力的需求不同,换热管两侧的换热件的结构设置为相同会造成夹层腔空间的浪费。
发明内容
鉴于相关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管两侧的换热件结构不同的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一导流部、第二导流部、气液分配组件及换热组件;
所述第一筒体位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内侧,所述气液分离器具有相连通的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位于所述第二筒体内,所述第一腔位于所述第一筒体外,且位于所述第二筒体内,所述第二腔至少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筒体内的空间,所述换热组件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
所述气液分配组件包括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部与所述第二筒体固定设置,所述第一导流部具有第三腔,所述导流管与所述第一导流部固定设置,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腔连通,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连通,所述第三腔与所述第一腔连通;
所述第二导流部与所述第二筒体固定设置,所述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位于所述第二筒体的相对两侧;
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管、第一换热件和第二换热件,所述换热管环绕所述第一筒体设置,所述第一换热件一侧与所述第二筒体靠近或贴合设置,另一侧与所述换热管固定,所述第二换热件一侧与所述第一筒体靠近或贴合设置,另一侧与所述换热管固定,所述第一换热件的结构和所述第二换热件的结构不相同。
本申请通过设置位于换热管相对的两侧的第一换热件和第二换热件的结构不同,在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的直径不变的情况下,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第一换热件和第二换热件结构相同,换热管两侧的换热能力相同,根据气液分离器对换热组件换热能力的要求,使换热管两侧的换热能力形成差异,可以减少第二腔的空间的浪费,使换热组件的换热能力较为充分地被利用。
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上述的气液分离器,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及节流装置,所述气液分配组件连接于所述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所述换热组件连接于所述冷凝器与节流装置之间,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导流部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进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导流部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导流部连接,所述节流装置的进口与所述第一导流部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气液分离器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气液分离器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气液分离器一实施例的第一导流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气液分离器一实施例的第二导流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气液分离器一实施例的换热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气液分离器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气液分离器一实施例的立体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气液分离器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气液分离器的换热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10本申请的气液分离器的换热组件的又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11是第一换热件或第二换热件的部分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错齿结构,b为空心的波纹形结构,c为空心的条形结构,d为百叶窗结构,e为侧壁穿孔的条形结构,f侧壁穿孔的空心波纹形结构;
图12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其中箭头所示方向为冷媒流动方向,此时热管理系统处于制冷模式。
其中:100、气液分离器;200、蒸发器;300、压缩机;400、冷凝器;500、节流装置;
10、第一腔;20、第二腔;30、第三腔;40、通道;
1、第一筒体;11、第一凹部;
2、第二筒体;
3、第一导流部;31、第一部件;311、第一端面;312、第二端面;313、第一台阶面;314、第一侧壁面;315、第二侧壁面;316、第一避让部;32、第二部件;321、第三端面;322、第四端面;323、第二台阶面;324、第三侧壁面;325、第四侧壁面;33、第一通孔;331、第一延伸部;34、第二通孔;341、第二延伸部;35第三通孔;36、第五通孔;
4、第二导流部;41、第三部件;42、第四部件;421、第二避让部;43、第四通孔;44、第六通孔;
5、气液分配组件;51、导流管;511、平衡孔;52、连接管;53、套管;531、限位结构;54、第一板;541、主体部;542、外延部;
6、换热组件;61、第一集流件;62、第二集流件;63、换热管;64、第一换热件;641、第一导流结构;65、第二换热件;651、第二导流结构;
71、第一支撑件;72、第二支撑件;721、滤网;722、支架;73、第一连接件;
8、导流件;81、第一配合面;82第二配合面;83、第三配合面;84、凸筋。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数量。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型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气液分离器100的立体组装示意图。该气液分离器100可应用于各种热管理系统,可以适用于家用空调、商用空调以及汽车等众多领域,特别地可以适用于电动汽车空调系统。
根据本申请的气液分离器100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8所示,气液分离器100包括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第一导流部3、第二导流部4、气液分配组件5及换热组件6。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均为中空的横截面大致呈圆形的圆柱体,且第一筒体1的外径小于第二筒体2的内径,第一筒体1位于第二筒体2的内侧。该气液分离器100具有相连通的第一腔10和第二腔20,第一腔10位于第二筒体2内,第一腔10位于第一筒体1外,第二腔20至少包括位于第一筒体1内的空间。第一筒体1内形成第二腔20,气液分配组件5至少有部分位于第二腔20内。第一腔10为第一筒体1的外壁面和第二筒体2的内壁面围成的腔室,换热组件6至少有部分位于第一腔10内。
第一导流部3和第二导流部4分别与第二筒体2的轴向相反两侧固定设置,第二筒体2一端面包围于部分第一导流部3,另一端面包围于部分第二导流部4;第一筒体1一端面抵接于第一导流部3,另一端面抵接于第二导流部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流部3可以与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连接设置,也可以通过密封结构抵接设置;第二导流部4可以与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连接设置,也可以通过密封结构抵接设置。第一导流部3具有第三腔30,气液分配组件5与第一导流部3固定设置,气液分配组件5与第二腔20、第三腔30及气液分离器100外部连通,第三腔30与第一腔10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第一导流部3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沿气液分离器100的轴线方向,第一部件31的投影完全落入第二部件32的投影中,第一部件31与第一筒体1固定设置,第二部件32与第二筒体2固定设置,第三腔30至少包括位于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之间的空间。第一部件31包括与第三腔30连通的第一通孔33和与第二腔20连通的第二通孔34,第二部件32包括与气液分离器100外部连通的第三通孔35。
所述气液分配组件5包括导流管51和连接管52,连接管52的一端与第一部件31固定设置,另一端与第二部件32固定设置,导流管51与第一部件31固定设置,导流管51至少有部分位于第二腔20,连接管52至少有部分位于第三腔30。导流管51的内腔与第一通孔33连通,连接管52的内腔连通第二通孔34与第三通孔35。
沿气液分离器100的轴线方向,第一筒体1的投影完全落入第一部件31的投影中,第一部件31的外轮廓形状与第一筒体1的横截面形状大致相同。
第一部件31包括远离第一筒体1的第一端面311、与第一端面311相对的第二端面312和第一台阶面313,第一台阶面313将第一部件31的侧壁面分割成两段,即第一侧壁面314和第二侧壁面315。第一台阶面313外延连接第一侧壁面314,并内延连接第二侧壁面315。第一筒体1的上端面抵接于第一台阶面3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筒体1的部分内壁面与第二侧壁面315贴合设置。第一通孔33和第二通孔34均在第一端面311和第二端面312形成开口。第一筒体1的上端面与第一部件31通过钎焊、胶粘或者电磁脉冲焊接固定连接。
第二部件32包括远离第二筒体2的第三端面321、与第三端面321相对的第四端面322和第二台阶面323,第二台阶面323将第二部件32的侧壁面分割成两段,即第三侧壁面324和第四侧壁面325。第二台阶面323外延连接第三侧壁面324,并内延连接第四侧壁面325。第二筒体2的上端面抵接于第二台阶面32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筒体2的部分内壁面与第四侧壁面325贴合固定设置,贴合固定设置可以是通过钎焊、胶粘或者电磁脉冲焊接实现。第三通孔35在第三端面321和第四端面322均形成有开口。
气液分离器100还包括管路连接组件,管路连接组件与第二部件32连接设置。管路连接组件包括具有第一通道的第一连接件73、具有第二通道的第二连接件(未图示)、连接第一连接件73和第二连接件的紧固件(未图示)和设于第一连接件73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密封件(未图示),第一连接件73与第二连接件通过紧固件连接时,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连通且密封件被压缩,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连接处通过密封件密封设置。第一连接件73和第二连接件中的一个与第二部件32连接设置,另一个与管件连接设置,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连通第三通孔35与气液分离器100的外部。当第一连接件73与第二连接件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时,第二腔20与外部管件连通,气液分离器100接入热管理系统中。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管路连接组件与第二部件32连接设置是指可以第一连接件73或第二连接件中的一个与第二部件32一体成型(参照图2),也可以管路连接组件和第二部件32各自成型后加工连接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第一通孔33位于第二端面312的开口的边缘部朝向第二腔20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331,第一延伸部331的内侧壁与导流管51的部分外侧壁连接设置,从而增加了导流管51与第一部件31连接的可靠性。第二通孔34位于第一端面311的开口的边缘部朝向第三腔30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341,第二延伸部341的内侧壁与连接管52的部分外侧壁连接设置,从而增加了连接管52与第一部件31连接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第二导流部4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三部件41和第四部件42,第三部件41盖合于所述第二筒体2远离所述第一导流部3的一端,第四部件42盖合于所述第一筒体1远离所述第一导流部3的一端。沿气液分离器100的轴线方向,第三部件41的投影完全落入第二筒体2的投影中,第四部件42的投影完全落入第一筒体1的投影中。第三部件41的外侧壁面至少有部分与第二筒体2的部分内侧壁面密封连接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部件41可以与第二部件32的结构相似,第三部件41具有台阶面,第二筒体2抵接于台阶面,沿气液分离器100的轴线方向,第二筒体2的投影完全落入第三部件41的投影中;第四部件42可以与第二部件32的结构相似,第四部件42具有台阶面,第一筒体1抵接于台阶面,沿气液分离器100的轴线方向,第一筒体1的投影完全落入的第四部件42投影中。
第三部件41具有连通气液分离器100外部和第一腔10的第四通孔43,第四通孔43在第三部件41相对的两个侧面均形成有开口。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通孔43靠近第一腔10的一侧面形成的开口大于远离第一腔10的一侧面形成的开口,参照图7,具体表现为,第四通孔43分为两段,远离第一腔10的一段为大致呈直筒状的第一段,靠近第一腔10的一段为大致呈喇叭状的第二段,第二段的一端的横截面的轮廓大小与第一段的横截面的轮廓大小相同,第二段的另一端的横截面的轮廓大小大于第一段的横截面的轮廓大小。
气液分离器100设有抵接于第三部件41和第四部件42之间的第一支撑件7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7、8所示,第一支撑件71为大致呈直筒状的圆柱体,第三部件41和第四部件42分别设有容纳第一支撑件71的端部的凹槽,增加了第一支撑件71支撑第三部件41和第四部件42的稳定性。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71可以为第三部件41或第四部件42延伸形成的至少一个凸起,凸起位于第三部件41和第四部件42之间,支撑第三部件41和第四部件42。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导流部4可以仅包括盖合于第二筒体2的第三部件41,第一筒体1包括筒体部及与筒体部一体成型的底盖。第一支撑件71抵接于第三部件41和底盖之间。底盖、第一支撑件71及第三部件41之间的配合关系与第三部件41、第四部件42及第一支撑件71之间的配合关系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部件41与管路连接组件连接设置。当第一连接件73与第二连接件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时,第一腔10与气液分离器100外部连通,气液分离器100接入热管理系统中。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时,第一筒体1一端的端面抵接于第一台阶面313,第一筒体1的内壁面焊接于第二侧壁面315,第一筒体1另一端的内壁面焊接于第四部件42的外侧壁面,实现对第一筒体1的密封;第二筒体2一端的端面抵接于第二台阶面323,第二筒体2的内壁面焊接于第四侧壁面325,第二筒体2的另一端的内侧壁面焊接于第三部件41的外侧壁面,实现对第二筒体2的密封。
于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7、图8,气液分配组件5包括导流管51、连接管52、套管53及第一板54。套管53套设于导流管51的外侧,第一板54具有一个通孔,导流管51一端穿过该通孔使第一板54套设于导流管51上部,第一板54位于套管53的上方。第一延伸部331的部分侧壁容纳于第一板54的通孔,完成第一板54的固定。导流管51的一端穿过第一板54的通孔后,其端面抵接于第一部件31下侧面,导流管51的内腔与第一通孔33连通。
第一板54包括套设于导流管51的主体部541和沿主体部541的外边缘向下延伸的外延部542。其中,主体部541的上表面与第一部件31之间具有空隙,以使第一流体能够自连接管52流入第二腔20。外延部542的外壁面与第一筒体1的内壁面之间具有空隙,以使第一流体自连接管52进入第二腔20之后继续向下流动。主体部541的下表面与套管53的上端面之间具有空隙,且外延部542的内壁面与套管53的外壁之间具有空隙,并且套管53靠近第一板54的一端敞开,以使第二腔20与套管53的内腔连通。主体部541的直径小于第一筒体1的内径,且大于套管53的外径。
套管53的内壁面与导流管51的外壁面之间间隔预设距离,以使套管53的内壁面和导流管51的外壁面之间形成供第一流体流动的通道40。套管53远离第一板54的一端密封,以使套管53的内腔在远离第一板54的一端与第二腔20隔离。导流管51的下端的内壁面与套管53的下端面之间留有空隙,以使通道40与导流管51的内腔连通。
于本实施例中,套管53、导流管51和连接管52都为中空的横截面大致呈圆形的圆柱体。导流管51一端连接于第一部件31且与第三腔30连通,另一端敞开且与通道40连通。连接管52一端连接于第一部件31且与第二腔20连通,另一端连接于第二部件32且与气液分离器100外部连通。套管53靠近第四部件42的一端自密封设置,另一端敞开且与第二腔20连通。套管53靠近第四部件42的一端的内侧壁设有限位结构531,导流管51的端部伸入该限位结构531,从而实现固定套管53和导流管51,可用于限位套管53的位移,但限位结构531的设计不影响第一流体的流动,参照图6和图8,限位结构531为三个沿套管53内壁周向均匀分布的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套管53可仅通过该限位结构实现固定,也可使套管53与第一板54连接实现套管53的固定,也可使套管53与第四部件42连接实现套管53的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管51靠近第一部件31的一端的侧壁开设有连通通道40和导流管51内腔的平衡孔511(参照图8),该平衡孔511用于减少压缩机300停机时,由于压力差的作用,液态第一流体被吸入压缩机300的现象。
气液分离器100还设有过滤组件72,过滤组件72固定于套管53靠近第四部件42的一端。过滤组件72包括滤网721和支架722,支架722抵接于套管53和第四部件42之间,用于固定滤网721,也可用于限位套管53,减少气液分配组件5的晃动。第四部件42还可以设有一个与支架722配合的凸台或凹槽,支架722的一端套接于凸台外侧或插入凹槽。套管53靠近第四部件42的底端或者侧壁可以设有回油孔(未图示),该回油孔的孔径根据热管理系统的容量相匹配,可以使回到压缩机300的冷冻油和第一流体比例较佳,滤网721可以防止杂质通过回油孔进入压缩机300。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套管53可以一端与第四部件42密封固定,另一端敞开设置。套管53也可以一端密封固定于第四部件42,另一端密封固定于第一板54,但套管53靠近第一板54的端部设有开口,开口连通套管53的内腔与第二腔20。套管53也可以一端自身密封但固定于或连接于第四部件42,另一端敞开或连接于第一板54,但在靠近第一板54的端部套管53的内腔与第二腔20连通。套管53也可以一端固定于第一板54,另一端自身密封且不与第四部件42接触,在靠近第一板54的端部套管53的内腔与第二腔20连通。
需要理解的是,当气液分离器100不设有第四部件42但第一筒体1具有底盖时,套管53和底盖之间的配合关系与套管53和第四部件42之间的配合关系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气液分配组件5包括导流管51和连接管52,导流管51呈U型,并且其一端高于另一端,较高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部件31,较低的一端为敞口端。敞口端与第二端面312间隔预定距离。第一筒体1内设有一端连接于第二部件32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34与第二腔20连通的连接管52,连接管52的下端面低于敞口端,进而可实现气液混合态冷媒经连接管52进入第二腔20后,液态冷媒因重力原因下沉,气态冷媒上浮并从敞口端流入U型的导流管51,然后通过第三腔30进入第一腔10。
气液分离器100工作时,第一流体的流向如下:第一流体自第三通孔35通过连接管52流入第二腔20,并自外延部542与第一筒体1的内壁面之间的空隙继续向下流动,之后依次流经外延部542的内壁面与套管53的外壁面之间的空隙、主体部541的下表面与套管53的上端面之间的空隙,而自套管53的上端进入通道40,并在通道40中继续向下流动。之后第一流体自导流管51的下端进入导流管51,并在导流管51中继续向上流动。之后第一流体自第一通孔33进入第三腔30,从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之间的空隙进入第一腔10,并继续向下流动。最终第一流体经第三部件41的第四通孔43流出气液分离器100,以进入压缩机300。至此,第一流体完成气液分离及换热的整个流程。其中,第一流体在第一腔10内流动的过程中,通过与换热组件6进行换热。
需要说明的是,自第一导流部3进入第二腔20的第一流体通常为气液混合的第一流体。在进入第二腔20之后液态的第一流体因重力原因下沉,从而液态的第一流体储存在第一筒体1中,而气态第一流体上浮,在压缩机300的抽吸作用下,从套管53的上端进入通道40,从而液态第一流体保留在第一筒体1的底部,气态的第一流体流经第三腔30、第一腔10,然后从第二导流部4流出气液分离器100,以实现第一流体的气液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气液分离器100包括至少有部分位于第一腔10的换热组件6,换热组件6包括第一集流管61、第二集流管62、换热管63、第一换热件64和第二换热件65。第一导流部3的第二部件32包括连通气液分离器100外部和换热组件6的第五通孔36,第二导流部4的第三部件41包括连通气液分离器100外部和换热组件6的第六通孔44。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61的一端与第二部件32连接设置,第二集流管62的一端与第三部件41连接设置,第一集流管61和第二集流管62并列设置,第一集流管61一端密封设置另一端与第五通孔36连通,第二集流管62的一端密封设置另一端与第六通孔44连通。至少部分第一筒体1的侧壁面向远离第二筒体2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一凹部11,至少部分第一集流管61和第二集流管62容纳于第一凹部11。沿气液分离器100的轴向方向,第一部件31对应第一凹部11的部位设置有第一避让部316,以方便第一集流管61与第二部件32的连接与装配。沿气液分离器100的轴向方向,第四部件42对应第一凹部11的部位设置有第二避让部421,以方便第二集流管62与第三部件41的连接与装配。可选的,第一筒体1还可以不设置第一凹部11和第二凹部12。
换热管63的宽度大于其厚度,从而呈扁平状,即换热管63的横截面形状呈扁平状,换热管63的数量包括至少一个,每个换热管63包括多个沿换热管63延伸的流通通道,多个流通通道相互间隔设置。
于本实施例中,换热管63数量为三个,三个换热管63沿平行于气液分离器100的轴向方向并列设置,每个宽幅的换热管63环绕第一筒体1设置形成近似圆筒状,每个换热管63一端连接于第一集流管61,另一端连接于第二集流管62。换热管63的每个流通通道均连通第一集流管61的内腔和第二集流管62的内腔。
第一换热件64和第二换热件65分别位于换热管63的相对两侧,第一换热件64与第二换热件65分别与换热管63厚度方向的相反两侧固定连接。第一换热件64的一侧面靠近或贴合于第二筒体2的内壁面,另一侧面连接于换热管63的一侧壁面。第二换热件65的一侧面靠近或贴合于第一筒体1的外壁面,另一侧面连接于换热管63的另一侧壁面。第一换热件64和第二换热件65设于第一腔10内,从而加强换热管63内的第二流体和第一腔10内的第一流体的热交换。
需要理解的是,连接设置是指第一换热件64和第二换热件65与换热管63可一体成型,也可以单独成型后通过加工连接在一起。换热管63、第一换热件64和第二换热件65均环绕至少部分第一筒体1设置。
第一换热件64包括第一导流结构641,第一导流结构641凸出于第一换热件64的表面,第一导流结构641可以仅设置于第一换热件64的一侧面,也可以第一换热件64的两侧面均设置,第一导流结构641内部具有第一流体流动的流通通道,和/或,相邻两个第一导流结构641之间形成第一流体流动的流通通道。第二换热件65包括第二导流结构651,第二导流结构651凸出于第二换热件65的表面,第二导流结构651可以仅设置于第二换热件65的一侧面,也可以第二换热件65的两侧面均设置,第二导流结构651内部具有第一流体流动的流通通道,和/或,相邻两个第二导流结构651之间形成第一流体流动的流通通道。
本申请中,第一换热件64和第二换热件65的结构不同。第一换热件64的结构包括第一导流结构641的形状、第一导流结构641的分布密度及第一换热件64的厚度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第一导流结构641的形状可以为条形结构、波纹形结构、锯齿形结构、错齿形结构、百叶窗结构、针形结构、穿孔结构、带凸起的任意结构和表面带凹槽的任意结构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参照图11),只要可以实现引导第一流体的流动和增加第一流体与换热组件6换热的效果的目即可。
第二换热件65的结构包括第二导流结构651的形状、第二导流结构651的分布密度及第二换热件65的厚度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第二导流结构651的形状可以为条形结构、波纹形结构、锯齿形结构、错齿形结构、百叶窗结构、针形结构、穿孔结构、带凸起的任意结构和表面带凹槽的任意结构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参照图11),只要可以实现引导第一流体的流动和增加第一流体与换热组件6换热的效果的目即可。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换热件64的第一导流结构641为多个并列设置的空心的条形结构,每个条形结构沿平行于气液分离器100的轴线方向延伸,条形结构内部及相邻两个条形结构之间均形成流通通道,条形结构引导第一流体大致呈直线状从上至下流动。第二换热件65的第二导流结构651为错齿结构,错齿结构内部及相邻两个错齿结构之间均形成流通通道,条形结构引导流体大致呈S形从上至下流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换热件64和第二换热件65均可以为其他形状。
为保证第一筒体1内有充足的空间用于储存液态第一流体,第一腔10的大小较为有限,在一些气液分离器的设计中,换热管63两侧的换热需求不同,若第一换热件64和第二换热件65使用相同的结构,即换热管63两侧的换热能力相同,可能会造成换热组件6的换热能力的浪费。可以在设计换热组件6时,将第一换热件64和第二换热件65使用不同的结构,例如,当第一换热件64一侧需要较多的换热能力,而第二换热件65一侧需要减弱换热能力时,可以通过设置第一换热件64和第二换热件65的结构,使第一换热件64的流阻设计的相对较小,第二换热件65的流阻设计的相对较大,改善流入第一腔10的第一流体分配情况,使大多数第一流体通过第一换热件64进行换热,从而达到提升第一换热件64的换热能力且弱化第二换热件65的换热能力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换热件64的第一导流结构641的形状和第二换热件65的第二导流结构651的形状不同,使第一换热件64的流阻小于第二换热件65的流阻,从第三腔30流入第一腔10的第一流体,优先选择从第一换热件64的流通通道中流动,从而减少流向第二换热件65的流通通道的第一流体,可以弱化第二腔20内第一流体与第一腔10内第一流体的热交换,避免储存在第一腔10内的液态第一流体被加热成气态进入热管理系统的循环中。
在其他实施例,参照图10,可以设置第一换热件64的第一导流结构641的形状和第二换热件65的第二导流结构651的形状相同,但是第一换热件64和第二换热件65的厚度不同,由于第一腔10的空间有限,调整换热管63两侧的空间的分配情况,合理利用第一腔10的空间,使换热组件6的换热能力得到合理利用。参照图9,第一换热件64的第一导流结构641的形状和第二换热件65的第二导流结构651的形状不同,第一换热件64和第二换热件65的厚度也不同,第一导流结构641和第二导流结构651的密度也不同,通过同时调节多个参数,调整换热管63两侧的空间的分配情况及调整换热管63两侧的第一流体的流阻,合理利用第一腔10的空间,使换热组件6的换热能力得到合理利用。
参照图2、图7和图8,本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61和第二集流管62与第二筒体2之间设有导流件8,以阻止第一流体直接通过第一集流管61和第二集流管62与第二筒体2之间的间隙流出第一腔10。导流件8可以与第一换热件641连接,也可以不与第一换热件641连接。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可根据具体应用环境进行设置。
导流件8至少包括位于第一集流管61上端和第一集流管61下端的两部分,避免从第三腔30流出的部分第一流体直接通过第一集流管61和第二集流管62与第二筒体2之间的间隙向下流动以至流出第一腔10,即使得第一流体可以尽量流经换热件64及换热管63外侧,从而有利于提高气液分离器100的换热效率。
参照图2、图5、图6和图8,导流件8包括与第二筒体2贴配合的第一配合面81、与第一集流管61配合的第二配合面82以及与第二集流管62配合的第三配合面83。可选的,第一配合面81与第二筒体2的配合方式可以为贴合设置,即第一配合面81为曲面,可以较为有效的防止第一流体从导流件8和第二筒体2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流出第一腔10。第二配合面82与第三配合面83之间设有凸筋84,凸筋84的壁面一侧延伸连接第二配合面82,另一侧延伸连接第三配合面83,凸筋84设于第一集流管61和第二集流管62之间的间隙,凸筋84的壁面一侧贴合第一集流管61设置,另一侧贴合第二集流管62设置,且第二配合面82贴合第一集流管61设置,第三配合面83贴合第二集流管62设置,可以较为有效的防止第一流体从第一集流管61、第二集流管62以及导流件8之间的间隙流出第一腔10。
气液分离器100工作时,制冷模式下第二流体的流向如下:第二流体自第六通孔44通过第二集流管62流入换热管63,顺着换热管63流动至第一集流管61,最终第二流体自第五通孔36流出气液分离器100;制热模式下第二流体的流向如下:第二流体自第五通孔36通过第一集流管61流入换热管63,顺着换热管63流动至第二集流管62,最终第二流体自第六通孔44流出气液分离器100。至此,第二流体完成换热的整个流程。其中,在第一腔10内,流动在换热管63内腔内的第二流体和流动在第一腔10内的第一流体进行换热。
气液分离器100工作时,由于重力的作用,液态的第一流体会储存在第一筒体1靠近第二导流部4的一端,气态的第一流体通过气液分配组件5流入第一腔10与换热组件6进行热交换,然后流出气液分离器100。由于热管理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需要的冷媒充注量不同,相关技术中气液分离器100会储存液态冷媒,然后通过调节是否导出液态冷媒和调节液态冷媒被导出的量,从而调节热管理系统的冷媒充注量。
若被储存的液态的第一流体与换热组件6或第一腔10内的第一流体进行热交换,可能会被加热成气态从而进入热管理系统的换热循环中,会对热管理系统的换热性能有影响,所以通过减弱靠近第一筒体1一侧的第二换热件65的换热性能,减少第一筒体1中的液态的第一流体与换热组件6或第一腔10内的第一流体的热交换,保证热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保证热管理系统的换热性能。
根据本申请的气液分离器100另一个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换热组件6的结构不同,具体表现如下,本实施例中,气液分离器100包括靠近第一导流部3的第一部分和靠近第二导流部4的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对应的第二换热件65和与第二部分对应的第二换热件65的结构不同,由于液态第一流体主要储存在第一筒体1的靠近第二导流部4的一端(即第二部分对应的区域),可以进一步对靠近第一筒体1的第二换热件65进行分区域设置,例如可以仅弱化第二部分对应的第二换热件65的换热能力,即调整第二部分对应的第二换热件65的结构。可选的,第一部分对应的第二换热件65的换热能力可以与第一换热件64保持一致。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降低第二部分对应的第二换热件65的第二导流结构651的密度,使第二部分对应的第二换热件65的换热能力降低,尽量减少第一筒体1内液态第一流体与第一腔10内的第一流体或换热组件6进行热交换。
于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仅减弱靠近第二导流部4的第二换热件65的换热能力,减少第一筒体1中的液态的第一流体与换热组件6或第一腔10内的第一流体的热交换;也可以在减弱整个第二换热件65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弱第二部分对应的第二换热件65的换热能力。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图12是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热管理系统的连接示意图,箭头所示方向为冷媒流动方向,热管理系统处于制冷模式。请参照图12所示,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气液分离器100、蒸发器200、压缩机300、冷凝器400及节流装置500。蒸发器200通过气液分离器100的第一导流部3与气液分配组件5连接,蒸发器200的出口与第三通孔35连通,压缩机300通过气液分离器100的第二导流部4与气液分配组件5连接,压缩机300的进口与第四通孔43连通。冷凝器400通过气液分离器100的第二导流部4与换热组件6连接,冷凝器400的出口与第六通孔44连通,节流装置500通过气液分离器100的第一导流部3与换热组件6连接,节流装置500的进口与第五通孔36连通。制冷模式下,从压缩机300流出的高温气态冷媒,经冷凝器400换热后流经气液分离器100中的换热组件6,接着经过节流装置500节流后,进入蒸发器200进行热交换,从蒸发器200中流出的气液两相冷媒进入气液分离器100,经过气液分离器100气液分离后,冷媒流入压缩机300,完成一次换热循环。气液分离器100中,经过气液分配组件5作用,液态冷媒储存在第一筒体1中,气态冷媒与换热组件6进行热交换,换热后气态冷媒温度升高,换热组件6中流动的冷媒温度降低,从而可以使进入压缩机300的冷媒温度升高,且流入节流装置500的冷媒温度降低,从而提高蒸发器200的制冷效果。
制热模式下,从压缩机300流出的高温气态冷媒,进入冷凝器400进行热交换后,经过节流装置500节流后流经气液分离器100中的换热组件6,接着进入蒸发器200进行热交换,从蒸发器200中流出的气液两相冷媒进入气液分离器100,经过气液分离器100气液分离后,冷媒流入压缩机300,完成一次换热循环。
由于换热组件6和气液分配组件5同时设置于气液分离器100,换热组件6及换热后的气态冷媒会与第一筒体1中储存的液态冷媒换热,本该被储存在第一筒体1中的液态冷媒可能会在热交换后气化,然后进入压缩机,然后进入换热循环中,可能会影响热管理系统的性能。本申请中第一腔10的空间大小固定,通过设置第一换热件64和第二换热件65的结构不同,减弱靠近第一筒体1的第二换热件65的换热能力,可以减少第一筒体1中的液态的冷媒与换热组件6和第一腔10内的气态的冷媒的热交换,从而保证热管理系统的换热性能。
本申请中需要理解的是,上述第一流体及第二流体均为冷媒,第一流体为从蒸发器200流出的冷媒,第二流体为从冷凝器400流出或节流装置500流出的冷媒。
本文中提到的“大致”“近似”是指相似度在50%以上。例如,第一筒体1近似圆筒状,是指第一筒体1为中空的筒状,第一筒体1的侧壁可以设有凹陷部位或者凸起结构,第一筒体1的横截面的轮廓不是圆形,但轮廓的50%由弧线构成。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第一导流部(3)、第二导流部(4)、气液分配组件(5)及换热组件(6);
所述第一筒体(1)位于所述第二筒体(2)的内侧,所述气液分离器具有相连通的第一腔(10)和第二腔(20),所述第一腔(10)位于所述第二筒体(2)内,所述第一腔(10)位于所述第一筒体(1)外,且位于所述第二筒体(2)内,所述第二腔(20)至少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筒体(1)内的空间,所述换热组件(6)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10);
所述气液分配组件(5)包括导流管(51),所述第一导流部(3)与所述第二筒体(2)固定设置,所述第一导流部(3)具有第三腔(30),所述导流管(51)与所述第一导流部(3)固定设置,所述导流管(51)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腔(30)连通,所述导流管(5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20)连通,所述第三腔(30)与所述第一腔(10)连通;
所述第二导流部(4)与所述第二筒体(2)固定设置,所述第一导流部(3)和第二导流部(4)位于所述第二筒体(2)的相对两侧;
所述换热组件(6)包括换热管(63)、第一换热件(64)和第二换热件(65),所述换热管(63)环绕所述第一筒体(1)设置,所述第一换热件(64)一侧与所述第二筒体(2)靠近或贴合设置,另一侧与所述换热管(63)固定,所述第二换热件(65)一侧与所述第一筒体(1)靠近或贴合设置,另一侧与所述换热管(63)固定,所述第一换热件(64)的结构和所述第二换热件(65)的结构不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件(64)包括第一导流结构(641),所述第一换热件(64)的结构包括第一导流结构(641)的形状、第一导流结构(641)的分布密度及第一换热件(64)的厚度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
第二换热件(65)包括第二导流结构(651),所述第二换热件(65)的结构包括第二导流结构(651)的形状、第二导流结构(651)的分布密度及第二换热件(65)的厚度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结构(641)的形状为条形结构、波纹形结构、锯齿形结构、错齿形结构、百叶窗结构、针形结构和穿孔结构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
所述第二导流结构(651)的形状为条形结构、波纹形结构、锯齿形结构、错齿形结构、百叶窗结构、针形结构和穿孔结构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结构(641)的形状和所述第二导流结构(651)的形状相同,但两者的分布密度和/或厚度不同。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结构(641)的形状和所述第二导流结构(651)的形状不同。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件(64)的流动阻力小于所述第二换热件(65)的流动阻力。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件(64)的厚度方向及所述第二换热件(65)的厚度方向均垂直于所述气液分离器轴线的方向,所述第一换热件(64)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换热件(65)的厚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筒体(1)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导流部(3)的第一部分和靠近所述第二导流部(4)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对应的所述第二换热件(65)的结构和所述第一部分对应的所述第二换热件(65)的结构不同,所述第二部分对应的所述第二换热件(65)的流动阻力小于所述第一部分对应的所述第二换热件(65)的流动阻力。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对应的所述第二导流结构(651)的分布密度小于所述第一部分对应的所述第二导流结构(651)的分布密度。
10.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100),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蒸发器(200)、压缩机(300)、冷凝器(400)及节流装置(500),所述气液分配组件(5)连接于所述蒸发器(200)与压缩机(300)之间,所述换热组件(6)连接于所述冷凝器(400)与节流装置(500)之间,所述蒸发器(200)的出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100)的第一导流部(3)连接,所述压缩机(300)的进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100)的第二导流部(4)连接,所述冷凝器(400)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导流部(4)连接,所述节流装置(500)的进口与所述第一导流部(3)连接。
CN202010261377.8A 2020-04-03 2020-04-03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Active CN1124324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61377.8A CN112432402B (zh) 2020-04-03 2020-04-03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PCT/CN2021/085091 WO2021197450A1 (zh) 2020-04-03 2021-04-01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US17/781,354 US20230003428A1 (en) 2020-04-03 2021-04-01 Gas-liquid separator an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61377.8A CN112432402B (zh) 2020-04-03 2020-04-03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2402A true CN112432402A (zh) 2021-03-02
CN112432402B CN112432402B (zh) 2024-06-11

Family

ID=74689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61377.8A Active CN112432402B (zh) 2020-04-03 2020-04-03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03428A1 (zh)
CN (1) CN112432402B (zh)
WO (1) WO202119745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5771A (zh) * 2021-03-30 2021-07-27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装置
WO2021197450A1 (zh) * 2020-04-03 2021-10-07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CN116404189A (zh) * 2023-06-08 2023-07-07 上海治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流体转换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70734A (ja) * 2001-12-05 2003-06-17 Denso Corp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凝縮器
CN1457419A (zh) * 2000-09-15 2003-11-19 迈尔高装备公司 安静的制冰设备
KR20050102161A (ko) * 2004-04-20 2005-10-25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히트 펌프 시스템의 수액기
CN201331214Y (zh) * 2009-01-05 2009-10-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型空调系统
CN204880901U (zh) * 2015-07-06 2015-12-16 济南欧菲特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回气防湿行程装置
CN213300535U (zh) * 2020-04-03 2021-05-28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71176B2 (en) * 2012-05-18 2017-06-06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heat
US20160195306A1 (en) * 2015-01-05 2016-07-0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Electrochemical refrigeration systems and appliances
CN206919459U (zh) * 2017-05-31 2018-01-23 博特换热系统(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设有分层翅片的自动除霜蒸发器
CN110857822A (zh) * 2018-08-23 2020-03-03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及空调系统
CN112432402B (zh) * 2020-04-03 2024-06-11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7419A (zh) * 2000-09-15 2003-11-19 迈尔高装备公司 安静的制冰设备
JP2003170734A (ja) * 2001-12-05 2003-06-17 Denso Corp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凝縮器
KR20050102161A (ko) * 2004-04-20 2005-10-25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히트 펌프 시스템의 수액기
CN201331214Y (zh) * 2009-01-05 2009-10-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型空调系统
CN204880901U (zh) * 2015-07-06 2015-12-16 济南欧菲特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回气防湿行程装置
CN213300535U (zh) * 2020-04-03 2021-05-28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97450A1 (zh) * 2020-04-03 2021-10-07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CN113175771A (zh) * 2021-03-30 2021-07-27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装置
CN116404189A (zh) * 2023-06-08 2023-07-07 上海治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流体转换装置
CN116404189B (zh) * 2023-06-08 2023-09-08 上海治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流体转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03428A1 (en) 2023-01-05
WO2021197450A1 (zh) 2021-10-07
CN112432402B (zh) 2024-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32402A (zh)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KR100485100B1 (ko) 수액기일체형응축기
US5628206A (en) Refrigerant condenser
EP1890096B1 (en) Accumulator of air conditioner
CN213300535U (zh)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CN112432401A (zh) 气液分离器
WO2021219026A1 (zh) 气液分离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CN212378295U (zh) 气液分离装置
JPH0835744A (ja) 受液器一体型冷媒凝縮器
JP3617083B2 (ja) 受液器一体型冷媒凝縮器
CN112432400A (zh)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US20030051503A1 (en) Refrigerant cycle system having discharge function of gas refrigerant in receiver
EP1864059A2 (en) Accumulator integration with exchanger header
CN108224857B (zh) 具有冷凝器的储液罐
JP3355844B2 (ja) 受液器一体型冷媒凝縮器
CN211903393U (zh) 气液分离器
CN112431946A (zh)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CN112444013A (zh)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CN211903392U (zh)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CN112460864B (zh)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CN116086058A (zh) 一种流体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CN111750577B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
CN217383305U (zh) 一种空调
CN221172639U (zh) 用于冷媒循环系统的换热装置、冷媒循环系统
CN112229107B (zh) 气液分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