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24686B - 适配器 - Google Patents

适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24686B
CN112424686B CN201980047994.3A CN201980047994A CN112424686B CN 112424686 B CN112424686 B CN 112424686B CN 201980047994 A CN201980047994 A CN 201980047994A CN 112424686 B CN112424686 B CN 1124246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ommunication
adapter
camera body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79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24686A (zh
Inventor
河井亮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k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k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kon Corp filed Critical Nik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4246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46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246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46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1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adapted to interchange lens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03B17/14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interchangeabl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6Accessor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一种适配器,具有能够相对于相机机身装卸的第一装卸部和能够相对于可换镜头装卸的第二装卸部,其中,具备:第一接收端子,从所述可换镜头接收与所述可换镜头内的被驱动构件相关的第一信号;转换部,将所述第一信号转换为第二信号;第一发送端子,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时钟信号;及第二发送端子,将所述第二信号与所述时钟信号同步地发送给所述相机机身。

Description

适配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配器。
背景技术
已知有用于将具有与相机机身的安装标准不同的安装标准的可换镜头安装于所述相机机身的适配器(参照专利文献1)。仅通过使安装形状适合,不能进行可换镜头与相机机身之间的通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153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一种适配器,具有能够相对于相机机身装卸的第一装卸部和能够相对于可换镜头装卸的第二装卸部,其中,具备:第一接收端子,从所述可换镜头接收与所述可换镜头内的被驱动构件相关的第一信号;转换部,将所述第一信号转换为第二信号;第一发送端子,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时钟信号;及第二发送端子,将所述第二信号与所述时钟信号同步地发送给所述相机机身。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相机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说明相机系统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框图。
图3是例示命令数据通信和热线通信的时序图。
图4是例示热线通信的时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系统1的结构的立体图。相机系统1具备相机机身2、可换镜头6及设置在相机机身2与可换镜头6之间的适配器5。适合于相机机身2的安装标准的可换镜头或适配器5能够相对于相机机身2装卸。具有与相机机身2的安装标准不同的安装标准的可换镜头6能够相对于适配器5装卸。
相机机身2与适配器5的结合通过机身侧安装件210与适配器5的第一安装件510的卡口构造来进行。当相机机身2与适配器5结合时,分别设置于机身侧安装件210和第一安装件510的端子(图2的11~16和21~26)彼此物理接触并电连接。
另外,可换镜头6与适配器5的结合通过镜头侧安装件610与适配器5的第二安装件520的卡口构造来进行。当可换镜头6与适配器5结合时,分别设置于镜头侧安装件610和第二安装件520的端子(图2的27~31和41~45)彼此物理接触并电连接。另外,在图2中,在输入输出各信号的部位记载了端子11~16、21~31、41~45,但各端子是设置于各安装件的。
机身侧安装件210的安装标准与镜头侧安装件610的安装标准互不相同。安装标准例如包括安装件形状、相机机身与可换镜头之间的通信标准等。因此,不能将可换镜头6直接安装于相机机身2来使用。适配器5能够将相机机身2和可换镜头6间接地进行安装。而且,适配器5能够使具有不同的通信标准的相机机身2与可换镜头6进行通信。
例如,相机机身2根据相机机身2的通信标准向适配器5发送从相机机身2向可换镜头6的指示等。适配器5将从相机机身2接收到的指示等转换为可换镜头6的通信标准而发送给可换镜头6。另一方面,从可换镜头6向相机机身2发送的信息等根据可换镜头6的通信标准从可换镜头6向适配器5发送。适配器5将从可换镜头6接收到的信息等转换为相机机身2的通信标准而发送给相机机身2。另外,适配器5也能够将从可换镜头6接收到的信息等的一部分不转换为相机机身2的通信标准而发送给相机机身2。
图2是说明相机系统1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框图。
<相机机身>
相机机身2具有机身侧控制部230、机身侧通信部240、电源部250、拍摄元件260、信号处理部270、操作构件280及显示部290。
机身侧控制部230由微型计算机及其周边电路等构成。机身侧控制部230执行内部的存储部235中所存储的控制程序来控制相机机身2的各部。机身侧控制部230与机身侧通信部240、电源部250、拍摄元件260、信号处理部270、操作构件280及显示部290连接。
机身侧控制部230包括存储部235。存储部235由机身侧控制部230控制数据的记录和读取。存储部235除了存储机身侧控制部230执行的控制程序等以外,还能够存储适配器5、可换镜头6的信息等。
机身侧通信部240包括机身侧安装件210所具备的至少6个端子11~16,并具有机身侧第一通信部240a和机身侧第二通信部240b。机身侧第一通信部240a的端子与适配器5的适配器侧第一通信部534的端子彼此连接,机身侧第二通信部240b的端子与适配器5的适配器侧第二通信部540的端子彼此连接。在图2中,用箭头表示端子间的信号的收发。
机身侧第一通信部240a与适配器侧第一通信部534之间进行第一通信。第一通信是从相机机身2经由适配器5向可换镜头6发送指示,并在相机机身2与可换镜头6之间经由适配器5进行数据的收发的命令数据通信。向机身侧第一通信部240a的端子11输入表示适配器侧第一通信部534是否能够进行第一通信的信号(以下称为RDY信号)。当根据RDY信号判断为能够进行第一通信时,机身侧第一通信部240a的端子12向适配器侧第一通信部534输出第一通信的时钟信号(以下称为CLK信号)。另外,机身侧第一通信部240a的端子13向适配器侧第一通信部534与CLK信号同步地输出第一通信的数据信号(以下称为DATAB信号)。另外,从适配器侧第一通信部534与CLK信号同步地向机身侧第一通信部240a的端子14输入第一通信的数据信号(以下称为DATAL信号)。
机身侧第二通信部240b与适配器侧第二通信部540之间进行第二通信。第二通信是经由适配器5接收来自可换镜头6的数据的热线通信。机身侧第二通信部240b的端子15、16能够通过第二通信接收适配器5未对来自可换镜头6的信号进行转换的状态下的脉冲信号,并能够通过串行通信接收适配器5对来自可换镜头6的脉冲信号进行转换后的热线数据信号。由机身侧第二通信部240b接收到的脉冲信号和热线数据信号被输出到机身侧控制部230。机身侧控制部230能够根据所输入的脉冲信号识别出聚焦透镜661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量,进行自动焦点调节控制等。另外,机身侧控制部230能够根据所输入的脉冲信号识别出聚焦透镜661的移动量,进行自动焦点调节控制等。
在接收热线数据信号的情况下,从适配器侧第二通信部540向机身侧第二通信部240b的端子15、16输入第二通信的时钟信号(以下称为HCLK信号)和与HCLK信号同步的热线数据信号(以下称为HDATA信号)。在接收脉冲信号的情况下,从适配器侧第二通信部540向机身侧第二通信部240b的端子15、16输入从可换镜头6输出的脉冲信号。
第一通信和第二通信是基于相机机身2的通信标准的通信。
电源部250将未图示的电池的电压转换为在相机系统1的各部中所使用的电压,并提供给相机机身2的各部、适配器5,且经由适配器5提供给可换镜头6。电源部250能够根据机身侧控制部230的指示,针对每个供电目的地切换供电的开启和关闭。
拍摄元件260例如是CMOS图像传感器、CCD图像传感器等固态拍摄元件。拍摄元件260根据来自机身侧控制部230的控制信号,对拍摄面的被拍摄体像进行拍摄而输出拍摄信号。拍摄元件260除了与机身侧控制部230连接以外,还与信号处理部270连接。
拍摄元件260具有图像生成用的像素(称为拍摄用像素)和焦点检测用的像素(称为焦点检测用像素)。在拍摄用像素中生成的信号(以下称为拍摄用像素信号)由后述的信号处理部270用于图像数据的生成。另外,在焦点检测用像素中生成的信号(以下称为焦点检测用像素信号)由后述的信号处理部270用于焦点检测处理,在该焦点检测处理中,检测可换镜头6的像的成像状态,换言之,检测焦点。
信号处理部270对从拍摄元件260输出的拍摄用像素信号进行规定的图像处理而生成图像数据。所生成的图像数据以规定的文件格式记录于未图示的存储介质,或者用于由显示部290进行的图像显示。信号处理部270除了与机身侧控制部230、拍摄元件260连接以外,还与显示部290连接。
另外,信号处理部270使用从拍摄元件260输出的焦点检测用像素信号,计算可换镜头6的散焦量,并输出到机身侧控制部230。机身侧控制部230根据计算出的散焦量和可换镜头6中的聚焦透镜661的位置,计算焦点调节时的聚焦透镜661的移动量。基于计算出的聚焦透镜661的移动量的聚焦驱动指示从机身侧控制部230经由机身侧第一通信部240a被发送给适配器侧第一通信部534。
包括释放按钮、操作开关等的操作构件280设置于相机机身2的外装面。用户通过操作操作构件280,来进行摄影指示、摄影条件的设定指示等。操作构件280将与用户的操作相应的操作信号向机身侧控制部230送出。
显示部290例如由液晶显示面板构成。显示部290根据来自机身侧控制部230的指示,显示基于由信号处理部270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操作菜单画面等。
<适配器>
适配器5具有适配器侧控制部530、适配器侧第二通信部540、适配器侧存储部550及开关560。适配器侧控制部530与适配器侧第二通信部540、适配器侧存储部550、开关560、相机机身2的机身侧第一通信部240a及可换镜头6的镜头侧通信部634连接。
适配器侧控制部530由适配器侧第一通信部534、微型计算机、存储部及其周边电路等构成。适配器侧控制部530执行适配器侧存储部550中所存储的控制程序来对开关560进行开闭控制,并且对适配器侧第二通信部540进行控制。
适配器侧控制部530具备适配器侧第一通信部534,该适配器侧第一通信部534包括第一安装件510所具备的至少4个端子21~24。适配器侧第一通信部534的端子与机身侧第一通信部240a的端子彼此连接而进行第一通信。即,适配器侧控制部530的端子21~24接收来自机身侧第一通信部240a的CLK信号和DATAB信号,并向机身侧第一通信部240a发送RDY信号和DATAL信号。
另外,适配器侧第一通信部534包括第二安装件520所具备的3个端子27~29,与可换镜头6的镜头侧通信部634的端子41~43连接而进行第三通信。适配器侧第一通信部534的端子28将第三通信的时钟信号(以下称为CLK’信号)输出到镜头侧通信部634。适配器侧第一通信部534的端子29与镜头侧通信部634之间收发通过第三通信在适配器5与可换镜头6之间收发的数据信号(以下称为DATA信号)。适配器侧第一通信部534的端子27与镜头侧通信部634之间收发表示是否能够通过第三通信在适配器5与可换镜头6之间收发数据信号的信号(以下称为R/W信号)。例如,在R/W信号为H电平的情况下,能够从适配器侧第一通信部534向镜头侧通信部634发送DATA信号,在R/W信号为L电平的情况下,能够从镜头侧通信部634向适配器侧第一通信部534发送DATA信号。
第三通信是基于可换镜头6的通信标准的通信。适配器侧控制部530对通过与相机机身2之间的第一通信接收到的指示、数据进行转换,并通过第三通信发送到可换镜头6。另外,适配器侧控制部530对通过与可换镜头6之间的第三通信接收到的数据等进行转换,并通过第一通信发送到相机机身2。
如上所述,相机机身2的通信标准与可换镜头6的通信标准不同。因此,适配器侧第一通信部534对从机身侧第一通信部240a通过第一通信发送来的指示等进行转换,并通过第三通信发送给镜头侧通信部634。第三通信和第一通信的不同点在于,第一通信进行基于DATAL信号和DATAB信号的全双工方式的通信,与此相对,第三通信进行基于DATA信号的半双工方式的通信。
适配器侧第二通信部540包括第一安装件510所具备的至少两个端子25、26,与相机机身2的机身侧第二通信部540b的端子15、16连接而进行第二通信。即,适配器侧第二通信部540的端子25、26向机身侧第二通信部540b发送HDATA信号和HCLK信号。适配器侧第二通信部540包括第二安装件520所具备的至少两个端子30、31,经由端子44、45与可换镜头6的检测部675连接,输入来自检测部675的检测信号(以下称为脉冲信号Sig1、Sig2)。适配器侧第二通信部540在其内部具有转换部544和切换部546。转换部544将从可换镜头6的检测部675输入的脉冲信号转换为HDATA信号。
另外,切换部546能够切换从适配器侧第二通信部540向机身侧第二通信部240b发送的信号的种类。具体而言,进行是将由转换部544转换后的HDATA信号发送给机身侧第二通信部240b,还是将由转换部544转换前的信号、即从可换镜头6的检测部675输入的脉冲信号直接发送给机身侧通信部240的转换。适配器侧第二通信部540与适配器侧控制部530连接,对切换部546的切换指示由适配器侧控制部530进行。
适配器侧存储部550由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构成。适配器侧存储部550由适配器侧控制部530控制数据的记录和读取。适配器侧存储部550除了存储适配器侧控制部530执行的控制程序等以外,还能够存储表示适配器5的机型名称的数据(机型名称信息)等。
开关560是对是否将从相机机身2供给的电力提供给可换镜头6进行切换的开关。开关560例如由使用了FET(场效应晶体管)的半导体开关元件构成。开关560由从适配器侧控制部530输入的控制信号控制接通、断开。在开关560接通的状态下,从相机机身2向适配器5供给的电力被提供给可换镜头6,在开关560断开的状态下,向可换镜头6的电力供给被切断。
<可换镜头>
可换镜头6包括镜头侧控制部630、镜头侧存储部650、拍摄光学系统660及透镜驱动部670。
镜头侧控制部630由微型计算机及其周边电路等构成。镜头侧控制部630与镜头侧存储部650、透镜驱动部670、适配器5的适配器侧第一通信部534连接。
镜头侧控制部630执行镜头侧存储部650中所存储的控制程序来控制可换镜头6的各部。另外,镜头侧控制部630根据通过第三通信从适配器5发送的指示等,例如执行使聚焦透镜661移动等动作。
镜头侧通信部634包括镜头侧安装件610所具备的至少三个端子41~43,与适配器侧第一通信部534的端子27~29连接而进行第三通信。即,镜头侧通信部634的端子41~43接收CLK’信号,并收发R/W信号和DATA信号。镜头侧通信部634经由适配器侧第一通信部534从机身侧第一通信部240a通过命令数据通信接收指示、数据等。在从机身侧第一通信部240a通过命令数据通信发送的指示中,包括对可换镜头6的指示和对适配器5的指示。对适配器5的指示包括从适配器侧第二通信部540向机身侧第二通信部240b发送的信号的种类的切换指示等。另外,镜头侧通信部634通过经由适配器侧第一通信部534的命令数据通信而向机身侧第一通信部240a发送来自可换镜头6的数据等。
镜头侧存储部650由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构成。镜头侧存储部650由镜头侧控制部630控制数据的记录和读取。镜头侧存储部650除了存储镜头侧控制部630执行的控制程序等以外,还能够存储表示可换镜头6的机型名称的数据(机型名称信息)、表示拍摄光学系统660的光学特性的数据等。
拍摄光学系统660使被拍摄体像成像于相机机身2的拍摄元件260的拍摄面260S。拍摄光学系统660由多个透镜构成,包括在焦点调节时能够沿光轴O方向移动的聚焦透镜661。聚焦透镜661通过透镜驱动部670而沿光轴O方向移动。通过聚焦透镜661进行移动来调节拍摄光学系统660的焦点位置。
透镜驱动部670由电动机或致动器和透镜驱动机构构成。透镜驱动部670基于从镜头侧控制部630输出的驱动信号,使聚焦透镜661沿着光轴O方向移动。随着聚焦透镜661在光轴O方向上的移动,从设置于透镜驱动部670的检测部675周期性地输出脉冲信号。检测部675具备两个系统的编码器,将两个脉冲信号Sig1、Sig2以彼此的周期信号的相位错开1/4周期的方式输出。检测部675与镜头侧安装件610所具备的至少两个端子44、45连接,并与适配器侧第二通信部540的端子30、31连接而能够输出脉冲信号Sig1、Sig2。
因此,相机机身2或适配器5能够基于来自检测部675的脉冲信号,求出聚焦透镜661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量。此外,适配器5能够基于在HCLK信号的周期的期间从检测部675输入的脉冲的数量,求出聚焦透镜661的移动量。此外,在相机机身2接收来自检测部675的脉冲信号的情况下,能够按照拍摄元件260的电荷累积周期等求出聚焦透镜661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量。
<基于相机机身2的通信标准的第一通信和第二通信的说明>
说明基于相机机身2的通信标准的第一通信和第二通信。
相机机身2和适配器5具有第一通信和第二通信这两个通信系统。另外,可换镜头6具备:镜头侧通信部634,与适配器侧第一通信部534之间进行第三通信;及检测部675,向适配器侧第二通信部540发送脉冲信号。因此,相机机身2与可换镜头6能够经由适配器5并行地进行两个通信。即,相机机身2和可换镜头6经由适配器5,在进行命令数据通信时,既能够开始热线通信也能够结束热线通信。另外,也能够在进行热线通信时进行命令数据通信。因此,可换镜头6经由适配器5,即使处于命令数据通信中,也能够通过热线通信或脉冲信号向相机机身2持续地发送数据。例如,即使命令数据通信所需要的时间由于数据量的增大而变长,也能够在必要的定时进行热线通信或脉冲信号的发送。
而且,相机机身2即使在热线通信或接收脉冲信号的期间,也能够通过命令数据通信,在任意的定时经由适配器5通过第三通信发送对可换镜头6的指示,并且能够通过经由适配器5的第三通信,在任意的定时从可换镜头6接收与可换镜头6相关的数据。
图3是例示命令数据通信和热线通信的时序图。
相机机身2在通过命令数据通信指示热线通信的开始之后,例如在时刻t1以后,通过热线通信周期性地接收经由适配器5的来自可换镜头6的数据。
另外,相机机身2通过命令数据通信经由适配器5与可换镜头6之间收发数据。详细而言,相机机身2在时刻t2至t3及时刻t9至t10的期间,经由适配器5从可换镜头6接收各种数据,在时刻t5至t6及时刻t12至t13,经由适配器5向可换镜头6发送各种数据,在其间的时刻t4、t7、t8及t11,分别经由适配器5向可换镜头6发送聚焦驱动指示及光圈驱动指示等与移动构件的移动控制相关的指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命令数据通信中收发的数据的种类多,另外,经由适配器5的对可换镜头6的指示频度也高。另外,根据数据的种类,收发所需要的时间变长,在时刻t2至t3、时刻t5至t6、时刻t9至t10、及时刻t12至t13收发各种数据的时间比在时刻t4、t7、t8及t11发送指示的时间长。
适配器5例如根据通过命令数据通信发送的来自相机机身2的指示,将表示可换镜头6的信息(焦距)的数据发送给相机机身2。适配器5还接收从相机机身2发送的表示相机机身2的信息(帧率、相机机身2的设定等)的数据并发送到可换镜头6。
命令数据通信由于一次收发所需要的时间长,并且收发的频度也多,所以难以以短周期持续进行数据通信。
与此相对,热线通信由于使用与命令数据通信所使用的通信部不同的通信部,因此能够以短周期持续进行从适配器5向相机机身2的数据通信。例如,可以从相机机身2的启动处理结束到包括曝光中在内的切断处理为止,在所期望的期间进行热线通信。另外,还能够进行将向机身侧第二通信部240b的输出设为串行通信还是设为脉冲信号的切换指示。
热线通信的开始指示、结束指示和切换指示通过命令数据通信从相机机身2发送给适配器5,但不限于此。
<由适配器侧第二通信部540进行的通信>
接下来,使用图4对由适配器侧第二通信部540进行的通信进行说明。图4例示了HCLK信号、HDATA信号、Sig1信号及Sig2信号的时序。适配器侧第二通信部540能够通过第二通信进行串行通信或脉冲信号的发送。第二通信的切换由切换部546基于从适配器侧控制部530输出的切换指示进行。
(脉冲信号的发送)
适配器侧第二通信部540将从检测部675输出的两个脉冲信号Sig1、Sig2向机身侧第二通信部240b输出。机身侧第二通信部240b或机身侧控制部230通过基于所输入的脉冲信号对规定期间的脉冲数量进行计数,能够识别出聚焦透镜661的移动量和移动方向。机身侧控制部230基于聚焦透镜661的移动量进行焦点调节处理等。相机机身2能够以与拍摄元件260的帧率等一致的周期,进行从脉冲信号向聚焦透镜661的移动量的转换,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焦点调节的精度。
由适配器侧第二通信部540进行的脉冲信号Sig1、Sig2的输出的开始和停止由相机机身2通过经由适配器侧第一通信部534的命令数据通信进行指示。
(热线数据的发送)
在一次热线通信中,与一个HCLK信号502同步地从适配器5向相机机身2发送一个热线数据(HDATA信号503)。
在本实施方式的相机系统1中,在收发热线通信的开始指示之前,预先在适配器5与相机机身2之间决定与热线通信相关的情况。作为与热线通信相关的情况,例如有通过一次热线通信发送的HDATA信号的数据长度(字节数)、HDATA信号所包含的数据及其顺序、HCLK信号的时钟频率、周期(图4的Tinterval)、一个周期中的通信时间(图4的Ttransmit)等。在本实施方式中,HCLK信号的频率为2.5MHz,一次热线通信的数据长度比命令包402长,一次热线通信的周期为1毫秒,一个周期中的通信时间小于发送间隔的75%,但并不限于此。另外,与热线通信相关的协议通过命令数据通信进行。另外,所谓一次热线通信,是指在热线通信的一个周期中进行的数据发送,与基于来自相机机身2的命令数据通信的热线通信开始指示到热线通信结束指示不同。
首先,对热线通信中的适配器侧第二通信部540的动作进行说明。适配器侧第二通信部540在时刻t31以前通过经由适配器侧第一通信部534的命令数据通信接收到热线通信的开始指示时,开始向机身侧第二通信部240b输出HCLK信号(t31)。HCLK信号周期性地从适配器侧第二通信部540输出,在图4中表示为HCLK信号502、502’、……。
适配器侧第二通信部540与HCLK信号同步地输出HDATA信号。HDATA信号由H电平和L电平的切换来表示。一个HDATA信号为规定的数据长度,在图4中表示为具有N个包含D0至D7这8位的1字节。一个HDATA信号也可以包含用于使长度固定的未使用的位区域、未使用的字节区域。在未使用的位区域、未使用的字节区域输入预先确定的初始值。HDATA信号与HCLK信号502、502’、……同步地周期性地从适配器侧第二通信部540输出,在图4中表示为HDATA信号503、503’、……。
当HDATA信号的发送完成时(t32),适配器侧第二通信部540停止HCLK信号的输出,直到开始下一个HDATA信号的发送的时刻t34为止。将时刻t31至t32设为一次热线通信,将时刻t31至t34设为热线通信的一个周期。镜头侧第二通信部340b从时刻t34开始第二次热线通信。
适配器侧第二通信部540周期性地持续进行热线通信,直到通过命令数据通信从相机机身2发送热线通信的结束指示为止。
适配器侧第二通信部540将由转换部544从脉冲信号转换得到的HDATA信号503、503’、……发送到机身侧第二通信部240b。
适配器侧第二通信部540的转换部544将脉冲信号Sig1、Sig2转换为HDATA信号503、503’、……。转换部544以与热线通信的一个周期相同的周期,对基于脉冲信号Sig1、Sig2的脉冲数量进行计数,并使计数值包含于HDATA信号。例如,转换部544对从时刻t31到t34的脉冲信号Sig1、Sig2的脉冲数量进行计数,并使计数值包含于从时刻t34起的通过热线通信发送的HDATA信号503’。在本实施方式中,转换部544使脉冲数量的计数值包含于HDATA信号,但只要在HDTA信号的数据长度的范围内,则也可以使计数值之外的其他数据包含于HDATA信号。另外,转换部544生成预先规定的热线通信的频率的HCLK信号。转换部544将上述HCLK信号输出给构成切换部546的切换器546a。此外,转换部544将所生成的HDATA信号和HCLK信号输出给切换部546。
转换部544例如使用DMA(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存储器存取)功能,将存放在未图示的存储器的数据区域中的数据作为HDATA信号高效地进行传送。DMA功能是在没有CPU介入的情况下自动访问存储器上的数据的功能。
切换部546切换是通过串行通信输出转换后的信号还是输出转换前的脉冲信号。对切换部546的切换指示由适配器侧控制部530进行。
接着,对热线通信中的机身侧第二通信部240b的动作进行说明。
从适配器5开始HDATA信号的发送,在从该开始时刻t31起经过规定时间Terror0后(时刻t33)完成了规定长度的数据的接收(t32)时,机身侧第二通信部240b视为能够正常地通信而确定接收到的数据。规定时间Terror0是使一个周期中的通信时间Ttransmit具有余量的时间,例如设为一个周期的80%。机身侧第二通信部240b在从时刻t31起经过一个周期后,开始接收下一个HDATA信号(t34)。
机身侧第二通信部240b在从由适配器侧第二通信部540开始HDATA信号的发送起,在规定时间Terror0以内未完成规定长度的数据的接收的情况下,视为不能正常地通信(通信错误)而丢弃接收到的数据。
另外,在热线通信中,一个周期中的通信时间(Ttransmit)优选不超过75%,以能够在各周期之间(时刻t33至t34的期间)进行通信错误处理等,但并不限于此。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可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适配器5由于输出时钟信号,所以将基于从可换镜头6输出的脉冲信号Sig1、Sig2的串行通信与时钟信号同步地发送给相机机身2。适配器5能够输出基于脉冲信号Sig1、Sig2的串行通信,由此能够向相机机身2输入来自可换镜头6的信息。适配器5也能够使用两个端子将脉冲信号Sig1、Sig2发送给相机机身2,由此能够向相机机身2输入来自可换镜头6的信息。适配器5能够对是否将脉冲信号Sig1、Sig2转换为串行通信进行切换,由此能够选择是由适配器5进行从脉冲信号向串行通信的转换,还是由相机机身2进行从脉冲信号向串行通信的转换。适配器5在串行通信的端子之外另行具备接收来自相机机身2的指示的端子,因此能够在基于来自相机机身2的指示的定时进行从脉冲信号向串行通信的转换。另外,适配器5在串行通信的端子之外另行具备接收来自相机机身2的指示的端子和向可换镜头发送指示的端子,因此能够将来自相机机身2的指示发送给可换镜头6。适配器5生成时钟信号,并且根据脉冲信号Sig1、Sig2计算通过串行通信发送的数据,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从脉冲信号Sig1、Sig2向串行通信的转换。由于从可换镜头6输出两个脉冲信号Sig1、Sig2,所以能够进行识别出聚焦透镜661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量的控制。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考虑到的其他方面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说明了检测部675输出脉冲信号Sig1、Sig2作为双相的编码器输出的例子,但也可以仅输出单相的编码器的脉冲信号。在单相输出的情况下,设为与可换镜头6的端子15连接。
下面的优先权基础申请的公开内容以引用文的形式并入到本文中。
日本特愿2018-137270号(2018年7月20日申请)
标号说明
1:相机系统;2:相机机身;5:适配器;6:可换镜头;230:机身侧控制部;235:存储部;240a:机身侧第一通信部;240b:机身侧第二通信部;530:适配器侧控制部;534:适配器侧第一通信部;540:适配器侧第二通信部;544:转换部;546:切换部;560:开关;630:镜头侧控制部;634:镜头侧通信部;660:拍摄光学系统;670:透镜驱动部;675:检测部。

Claims (7)

1.一种适配器,具有能够相对于相机机身装卸的第一装卸部和能够相对于可换镜头装卸的第二装卸部,其中,具备:
第一接收端子,从所述可换镜头接收与所述可换镜头内的聚焦透镜的位置相关的第一信号;
转换部,将所述第一信号转换为第二信号;
第一发送端子,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第一时钟信号;
第二发送端子,将所述第二信号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同步地发送给所述相机机身;
第四接收端子,从所述相机机身接收第二时钟信号;及
第二接收端子,从所述相机机身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同步地接收所述聚焦透镜的驱动指示,
所述适配器通过所述第二接收端子从所述相机机身接收表示所述相机机身的信息的数据以及所述驱动指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其中,
所述转换部能够对是否将所述第一信号转换为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切换,
所述第一信号经由所述第一发送端子和所述第二发送端子被发送给所述相机机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配器,其中,
所述第二接收端子从所述相机机身接收是否通过所述转换部将所述第一信号转换为所述第二信号的指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其中,
所述适配器具备第三发送端子,该第三发送端子将所述聚焦透镜的所述驱动指示发送给所述可换镜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其中,
所述第一信号为脉冲信号,
根据所述脉冲信号计算所述第二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端子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第一信号为脉冲信号,
通过所述第一发送端子和所述第二发送端子,将作为所述第一信号的所述脉冲信号发送给所述相机机身。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其中,
所述第一信号表示所述聚焦透镜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量,
所述第二信号表示所述聚焦透镜的移动量。
CN201980047994.3A 2018-07-20 2019-07-18 适配器 Active CN1124246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37270 2018-07-20
JP2018137270A JP2020013087A (ja) 2018-07-20 2018-07-20 アダプター
PCT/JP2019/028308 WO2020017598A1 (ja) 2018-07-20 2019-07-18 アダプタ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24686A CN112424686A (zh) 2021-02-26
CN112424686B true CN112424686B (zh) 2023-04-28

Family

ID=69165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7994.3A Active CN112424686B (zh) 2018-07-20 2019-07-18 适配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013087A (zh)
CN (1) CN112424686B (zh)
WO (1) WO20200175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73127B1 (ja) 2021-11-15 2023-05-12 旭化成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ポータブル電子機器、および、位置制御システム
CN114205528B (zh) * 2021-12-16 2024-04-23 苏州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55632A (ja) * 1985-09-04 1987-03-11 Minolta Camera Co Ltd レンズ情報表示装置
JPS62139533A (ja) * 1985-12-14 1987-06-23 Sigma:Kk コンバ−タ−
EP2329333A4 (en) * 2008-08-21 2014-12-03 Chronologic Pty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ATION AND TIMING
JP5521507B2 (ja) * 2009-11-24 2014-06-18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レンズ交換式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交換レンズ
JP5542461B2 (ja) * 2010-01-26 2014-07-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JP5887788B2 (ja) * 2011-09-20 2016-03-16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ダプター、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アダプター制御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17598A1 (ja) 2020-01-23
JP2020013087A (ja) 2020-01-23
CN112424686A (zh) 2021-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54623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アクセサリ及び撮像装置システム
JP5517486B2 (ja) カメラ及び前記カメラに装着される交換レンズ
JP2008216439A (ja) カメラシステム
JP5834576B2 (ja) 撮像装置
CN112424686B (zh) 适配器
CN112261260B (zh) 相机机身以及更换镜头
US10942425B2 (en) Accessory device, camera, and storage medium
US9060112B2 (en) Imaging apparatus,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system
JP6590042B1 (ja) カメラアクセサリ
JP2020012978A (ja) アクセサリ
CN116347227A (zh) 相机机身、相机附件、相机系统及通信方法
JP6551587B1 (ja) アクセサリ
CN112213901A (zh) 配件
CN112437900B (zh) 相机附件及信息发送方法
JP2020012979A (ja) アクセサリ、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US10530984B2 (en) Imaging apparatus, accessory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imaging system
JP7451893B2 (ja) カメラボディ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7451892B2 (ja) カメラボディ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7255399B2 (ja) カメラシステム
JP6558510B1 (ja) カメラアクセサリ
JP7205096B2 (ja) 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交換レンズ
JP6768419B2 (ja) アクセサリ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119826B2 (ja) 撮像装置
JP2020013134A (ja) アクセサリ
JP2020013104A (ja) アクセサ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