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23688A - 处置器具 - Google Patents

处置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23688A
CN112423688A CN201880095653.9A CN201880095653A CN112423688A CN 112423688 A CN112423688 A CN 112423688A CN 201880095653 A CN201880095653 A CN 201880095653A CN 112423688 A CN112423688 A CN 1124236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atment
edge
electrode
blade
gripp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565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铜庸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423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36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08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means of electrically-heated probes
    • A61B18/082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085Forceps, scis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42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 A61B18/1445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at the distal end of a shaft, e.g. forceps or scissors at the end of a rigid ro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17/320068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 A61B17/32009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with additional movable means for clamping or cutting tissue, e.g. with a pivoting jaw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8Surgical forceps
    • A61B17/2812Surgical forceps with a single pivotal connection
    • A61B17/282Jaws
    • A61B2017/2825Inserts of different material in jaw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8Surgical forceps
    • A61B17/29Forcep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2926Details of heads or jaws
    • A61B2017/2927Details of heads or jaws the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head being adjustable with respect to the shaf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17/320068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 A61B2017/320069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for ablating tissu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589Coagu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607Coagulation and cutting with the same instru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63Seal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99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combin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kinds of non-mechanical energy or combining one or more non-mechanical energies with ultrasoun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42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 A61B2018/1452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including means for cutting
    • A61B2018/1457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including means for cutting having opposing blades cutting tissue grasped by the jaws, i.e. combined scissors and pliers

Abstract

处置器具包括第1处置体和第2处置体。第2处置体具备抵接部和第1面,两者在与所述抵接部的长度轴线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相邻。所述第1面具有:第1靠近缘,其靠近所述抵接部;以及第1外缘,其自所述长度轴线朝向处置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第1侧面,相对于所述抵接部分离。对于所述第1面而言,规定与第1处置体和第2处置体的开闭方向正交且经过所述第1面的所述第1靠近缘的假想平面时,对于所述假想平面与所述第1面之间的距离而言,所述第1外缘与所述假想平面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1靠近缘与所述假想平面之间的距离大。

Description

处置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对处置对象进行适当的处置的处置器具。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7-225882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包括具有加热器和1对高频电极的处置部的处置器具。处置部具有一对把持片,在一个第1把持片上连同第1电极一起配设有加热器。在另一个第2把持片配设有第2电极。在利用处置部把持着处置对象的状态下,第2把持片与第1把持片协同动作,在宽度方向上,在从第2电极的中央到外缘的整个范围对处置对象施加把持压力。
若使高频电流流过第1电极与第2电极之间的处置对象,则处置对象凝固。若使第1把持片的加热器发热,将该热向处置对象传递,则将处置对象切开。在进行后者的处置的情况下,也可以使高频电流流过第1电极与第2电极之间的处置对象。
在使用处置器具进行处置的情况下,要求以更少的能量高效地进行处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对处置对象进行处置的处置器具。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处置器具具备:第1处置体,其具有作为高频电极而使用的处置面,能够与高频能量一起或者相对于所述高频能量独立地向所述处置面输入与所述高频能量不同的其他能量;以及第2处置体,其能够与所述处置面协同动作地对处置对象进行处置。第2处置体具有:抵接部,其沿着长度轴线延伸,具有电绝缘性;以及第1面,其作为第1高频电极而使用,所述第1面在与所述长度轴线正交的第1宽度方向上与所述抵接部相邻。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1处置体的所述处置面相对,能够在沿着开闭方向远离所述处置面的打开状态和靠近所述处置面的闭合状态之间相对移动,能够在所述闭合状态下抵接于所述处置面。所述第1面在所述打开状态和所述闭合状态下远离所述处置面,所述第1面具有:第1靠近缘,其在所述第1面中靠近所述抵接部;以及第1外缘,其从所述长度轴线朝向处置部的所述第1宽度方向上的第1侧面,相对于所述抵接部分离开。对于所述第1面而言,在所述闭合状态下规定与所述开闭方向正交且经过所述第1面的所述第1靠近缘的假想平面时,对于所述假想平面与所述第1面之间的距离而言,所述第1外缘与所述假想平面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1靠近缘与所述假想平面之间的距离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所使用的处置系统的概略图。
图2是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延伸设置方向大致垂直的截面概略性地表示将处置部闭合了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A是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延伸设置方向大致垂直的截面概略性地表示将处置部打开了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B是图3A中的附图标记3B所示的位置的概略性的放大图。
图4是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延伸设置方向大致垂直的截面概略性地表示在处置部的第1把持片与第2把持片之间把持着处置对象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A是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延伸设置方向大致垂直的截面概略性地表示在处置部的第1把持片与第2把持片之间把持着处置对象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B是图5A中的附图标记5B所示的位置的概略性的放大图。
图6A是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延伸设置方向大致垂直的截面概略性地表示在处置部的第1把持片与第2把持片之间把持着处置对象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B是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延伸设置方向大致垂直的截面概略性地表示在处置部的第1把持片与第2把持片之间把持着处置对象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延伸设置方向大致垂直的截面概略性地表示在处置部的第1把持片与第2把持片之间把持着处置对象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延伸设置方向大致垂直的截面概略性地表示在处置部的第1把持片与第2把持片之间把持着处置对象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6变形例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延伸设置方向大致垂直的截面概略性地表示在处置部的第1把持片与第2把持片之间把持着处置对象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所使用的处置系统的概略图。
图11是在从处置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观察的状态下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轴的顶端部和处置部的结构,且以与处置部的宽度方向垂直或者大致垂直的截面表示局部的概略图。
图12是在从与处置部的转动轴线平行或者大致平行的方向上的一侧观察的状态下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轴的顶端部和处置部的结构,且一并示出轴的内部结构的概略图。
图13是以与第2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延伸设置方向大致垂直的截面(沿着图12中的XIII-XIII线的截面)概略性地表示将处置部闭合了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4是以与第2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延伸设置方向大致垂直的截面概略性地表示将处置部打开了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以与第2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延伸设置方向大致垂直的截面概略性地表示在处置部的第1把持片与第2把持片之间把持着处置对象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6是以与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延伸设置方向大致垂直的截面概略性地表示在处置部的第1把持片与第2把持片之间把持着处置对象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7是以与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延伸设置方向大致垂直的截面概略性地表示在处置部的第1把持片与第2把持片之间把持着处置对象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4说明第1实施方式。在此,说明使用超声波振动和高频电流对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置的处置器具12。在本实施方式中,向后述的处置部26的刀片44输入超声波振动作为与高频能量不同的其他能量(第2能量),该超声波振动是在流过高频能量(高频电力)的同时而输入的,或者是相对于流过高频能量独立地输入的。
处置系统10具有处置器具12、产生超声波振动的换能器单元14、能量源16。
处置器具12具有外壳22、轴24以及处置部(末端执行器)26。在轴24的内侧贯穿有作为处置部26的一部分而使用的杆28。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轴24和杆28,将长度轴线C规定为笔直的中心轴线。
处置部26具有能够相对于彼此相对靠近和远离的第1把持片26a和第2把持片26b。第1把持片26a沿着成为中心轴线的长度轴线C从轴24的顶端向顶端侧伸出。第2把持片26b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轴24的顶端部转动。对于处置部26,规定通过使第2把持片26b相对于第1把持片26a转动而使两者相对于彼此相对靠近和远离的开闭方向。开闭方向是与处置部26相对于轴24的顶端的延伸设置方向大致正交等与沿着长度轴线C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
在处置部26的延伸设置方向与长度轴线C大致平行的实施方式中,图2~图3B的截面成为与沿着长度轴线C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截面。图2表示在第1把持片26a与第2把持片26b之间未配置处置对象,并且第2把持片26b相对于第1把持片26a闭合的闭合状态。图3A表示在第1把持片26a与第2把持片26b之间未配置处置对象,并且第2把持片26b相对于第1把持片26a打开的打开状态。在此,将与处置部26的延伸设置方向交叉(大致垂直)且与第2把持片26b的开闭方向交叉(大致垂直)的方向设为处置部26的宽度方向(用箭头W1表示的方向和用箭头W2表示的方向)。第2宽度方向W2与第1宽度方向W1方向相反。
在第1把持片26a规定长度轴线L1。在第2把持片26b规定长度轴线L2。长度轴线L1经过第1把持片26a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M。长度轴线L2经过第2把持片26b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M。在第2把持片26b相对于第1把持片26a打开的状态下,长度轴线L1、L2发生偏离。伴随着第2把持片26b相对于轴24转动,长度轴线L2相对于长度轴线C移动。在图2所示的第2把持片26b相对于第1把持片26a闭合的状态下,长度轴线L1、L2一致。
长度轴线L1是假想的,既可以在刀片44的相对面52的中央面52b上,也可以在相对面52与非相对面54之间。或者,长度轴线L1也可以处于刀片44的外侧。
长度轴线L2是假想的,既可以在后述的刀片102的垫构件114的抵接部162上,也可以在垫构件114的抵接部162的外侧。或者,长度轴线L2也可以处于垫构件114的抵接部162的内侧。
第1把持片26a和第2把持片26b的开闭方向沿着由第1把持片26a和第2把持片26b规定的假想的运动面T。适宜的是,运动面T为平面。运动面T与处置部26的延伸设置方向大致平行,并且与第2把持片26b的开闭方向大致平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处置部26的第1把持片26a和第2把持片26b相对于运动面T对称。此时,长度轴线L1、L2处于运动面T上。
处置部26的宽度方向与运动面T交叉(大致垂直)。在本实施方式中,运动面T例如在从第2把持片26b的基端到顶端的整个范围内经过第2把持片26b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M。因此,运动面T是第2把持片26b的中央面。如前所述规定运动面T,因此运动面T经过处置部26。
轴24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轴24的外周面被例如PTFE等具有电绝缘性的原材料涂覆。杆28由例如钛合金材料等振动传递性良好且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在轴24的内周面与杆28的外周面之间配设有例如具有电绝缘性的衬垫(未图示)等。因此,轴24与杆28之间电绝缘,防止在轴24与杆28之间无意地流过电流。
轴24的与长度轴线C正交的横截面的外形为圆形。轴24具有管32和相对于管32沿着长度轴线C移动的可动构件34。
杆28具有杆主体42和设于杆主体42的顶端部的刀片(第1处置体)44。刀片44作为第1把持片26a而使用。刀片44从轴24的顶端向顶端侧沿着长度轴线L1突出。
作为一例,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44的长度轴线L1与轴24的长度轴线C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在该情况下,刀片44大致笔直地向轴24的顶端侧伸出。刀片44的顶端部的长度轴线L1也可以相对于轴24的长度轴线C弯曲。
刀片44的与长度轴线L1正交的截面形成为多边形或者大致多边形。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刀片44的与长度轴线L1正交的截面形成为大致八边形的例子。
刀片44具有与第2把持片26b的后述的刀片(第2处置体)102相对的相对面(处置面)52。刀片44作为高频电极而使用,相对面52作为电极的处置面(电极面)而使用。相对面52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相对面52也可以是多个曲面和/或平面的组合。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面52具有3个面52a、52b、52c。面(第1靠近面)52a靠近处置部26的后述的第1侧面84a。面52b形成为相对面52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的中央面。面(第2靠近面)52c靠近处置部26的后述的第2侧面84b。
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44具有不与第2把持片26b的刀片102相对的非相对面54。非相对面54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非相对面54也可以是多个曲面和/或平面的组合。在本实施方式中,非相对面54具有5个平面54a、54b、54c、54d、54e。非相对面54中的面54a靠近处置部26的第1侧面84a,与相对面52中的第1靠近面52a相邻。非相对面54中的面54e靠近处置部26的第2侧面84b,与相对面52中的第2靠近面52c相邻。非相对面54的平面54c形成为非相对面54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的中央面,并且,形成为相对面52的中央面52b的背面。非相对面54的平面54c形成为第1把持片26a的背面86a。
适宜的是,非相对面54的5个面54a、54b、54c、54d、54e被具有电绝缘性和耐热性的树脂涂覆。
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44具有第1外缘56a和第2外缘56b。在本实施方式中,刀片44的第1外缘56a是相对面52的面52a与非相对面54的面54a之间的交界。刀片44的第2外缘56b是相对面52的面52c与非相对面54的面54e之间的交界。
第1外缘56a比处置部26的第2侧面84b更靠近处置部26的第1侧面84a。因此,刀片44的第1外缘56a靠近处置部26的在与沿着运动面T的开闭方向正交的第1宽度方向W1上远离刀片44中的长度轴线L1的第1侧面84a。
第2外缘56b比处置部26的第1侧面84a更靠近处置部26的第2侧面84b。因此,刀片44的第2外缘56b靠近处置部26的在与开闭方向正交的第2宽度方向W2上远离刀片44中的长度轴线L1的第2侧面84b。
在本实施方式中,刀片44的第1外缘56a与第2外缘56b之间的相对面52的中央面52b与面52a、52c中的与中央面52b相邻的区域协同动作,作为与第2把持片26b的刀片102的后述的抵接部162抵接的突部而使用。
考虑刀片44的相对面52的第1靠近面52a的法线矢量N1a。第1靠近面52a的法线矢量N1a中的与后述的假想平面VP平行的分量在第1靠近面52a的任意位置均从第1靠近面52a朝向处置部26的第1侧面84a。考虑刀片44的相对面52的第2靠近面52c的法线矢量N1b。第2靠近面52c的法线矢量N1b中的与假想平面VP平行的分量在第2靠近面52c的任意位置均从第2靠近面52c朝向处置部26的第2侧面84b。
外壳22具有沿与中心轴线C交叉的方向伸出的把持件62。在外壳22上,可动手柄64被支承于把持件62的顶端侧。可动手柄64相对于长度轴线C位于把持件62伸出的那一侧。
通过可动手柄64相对于外壳22转动,从而可动手柄64在相对于把持件62打开的状态与闭合的状态之间移动。可动手柄64的打开动作和闭合动作各自的移动方向与沿着长度轴线C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
可动手柄64也可以配置于把持件62的基端侧。可动手柄64也可以相对于长度轴线C处于与把持件62所处的那一侧相反的一侧。在该情况下,可动手柄64的打开动作和闭合动作各自的移动方向与长度方向交叉。
轴24的可动构件34的顶端部支承第2把持片26b的基端部。虽未图示,但可动构件34的基端部在外壳22的内部与可动手柄64连结。
与可动手柄64相对于把持件62远离或者靠近相应地,可动构件34相对于管32沿着长度轴线C移动。与可动构件34的移动相应地,第2把持片26b相对于第1把持片26a转动。若可动手柄64远离把持件62,则成为第2把持片26b相对于第1把持片26a打开的打开状态。若可动手柄64靠近把持件62,则成为第2把持片26b相对于第1把持片26a闭合的闭合状态。
在外壳22的顶端侧安装有旋钮66。旋钮66能够相对于外壳22绕长度轴线C旋转。轴24的基端从外壳22的顶端侧经由旋钮66的内侧插入到外壳22的内部。
杆28的顶端部从外壳22的内部经由管32的内部朝向比管32的顶端靠顶端侧的位置伸出。
产生超声波振动的换能器单元14可装卸地连结于处置器具12的外壳22的基端侧。换能器单元14具有壳体72和产生沿着长度轴线C的纵向振动的超声波振动的换能器74。
在外壳22的内部,换能器74连接于杆28的基端侧。线缆76的一端与壳体72连接。线缆76的另一端与能量源16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能量源16向换能器74输出能量,使换能器74产生超声波振动。此时,在换能器74产生纵向振动的超声波振动。在换能器74产生的纵向振动的超声波振动向杆28的基端输入,从杆28的基端朝向顶端沿着长度轴线C传递。若能量源16向换能器74输出产生超声波振动的能量,则用于切开处置对象的振动向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44传递。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能量源16能够经由轴24和杆28向把持在处置部26的第1把持片26a与第2把持片26b之间的处置对象供给电能(高频能量)。
例如与设于外壳22的第1开关16a的按压相应地,能量源16经由轴24和杆28向把持在处置部26的第1把持片26a与第2把持片26b之间的处置对象供给电能(高频能量)。
例如与设于外壳22的第2开关16b的按压相应地,能量源16从能量源16向换能器74输出产生超声波振动的能量。
在某一实施例中,对于能量源16而言,例如与设于外壳22的第2开关16b的按压相应地,从能量源16经由轴24和杆28向把持在处置部26的第1把持片26a与第2把持片26b之间的处置对象供给电能(高频能量),并且,向换能器74输出产生超声波振动的能量。
在本实施方式的处置部26中,处置部26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分别大于处置部26的开闭方向上的尺寸和处置部26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处置部26的第1把持片26a和第2把持片26b协同动作,具有顶端部82a、基端部82b、第1侧面(侧部)84a、第2侧面(侧部)84b、第1背面86a以及第2背面86b。特别是,第1背面86a形成于第1把持片26a,第2背面86b形成于第2把持片26b。
第1侧面84a在第1宽度方向W1上远离长度轴线L1、L2。第2侧面84b在与第1宽度方向W1方向相反的第2宽度方向W2上远离长度轴线L1、L2。
第2把持片26b具有刀片(第2处置体)102和设有刀片102的钳构件(支承体)104。在此,第2把持片26b作为刀片102能够相对于钳构件104摆动的压板钳构件或者刮片钳构件进行说明。在某一实施例中,刀片102相对于钳构件104固定。
刀片102与刀片44的相对面52相对。刀片102具备电极构件112和垫构件114。
电极构件112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电极构件112例如由铝合金或者包含铝的金属形成。垫构件114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形成。垫构件114为了能在其与传递纵向振动的超声波振动的刀片44之间产生摩擦,而优选使用具有耐摩擦性和耐热性的原材料。垫构件114例如由PTFE(聚四氟乙烯)等形成。
钳构件104例如分别支承于轴24的管32和可动构件34。钳构件104能够与第2把持片26b一起相对于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44相对地在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移动,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中的任一状态下钳构件104均与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44分离开。
钳构件104能够以安装于轴24的管32的顶端部的安装位置为支点转动。钳构件104具备由金属等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的支承构件122和安装于支承构件122的外表面的罩124。罩124由例如树脂材料等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形成。轴24的可动构件34的顶端部连接于支承构件122。如前所述,可动构件34相对于管32沿着长度轴线C移动,从而钳构件104和设于钳构件104的刀片102以安装于轴24的安装位置为中心转动,第2把持片26b相对于第1把持片26a打开或者闭合。另外,对支承构件122的向第2把持片26b的外部暴露的暴露部分实施具有电绝缘性的涂覆等。
钳构件104包括背壁132、侧壁134a、134b、端缘136a、136b以及顶端壁137。
背壁132形成处置部26的第2背面86b。侧壁134a形成处置部26的第1侧面84a中的第2把持片26b侧的部分。侧壁134b形成处置部26的第2侧面84b中的第2把持片26b侧的部分。顶端壁137形成处置部26的顶端部82a的一部分。顶端壁137形成第2把持片26b的顶端,形成第2把持片26b的外表面的朝向顶端侧的部位。
背壁132和侧壁134a、134b分别从顶端壁137朝向基端侧延伸设置。在经过背壁132和侧壁134a、134b且与第2把持片26b的延伸设置方向大致垂直的截面,钳构件104形成为大致U字状。因此,侧壁134a、134b在宽度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分离配置。背壁132形成第2把持片26b的打开第2把持片26b的那一侧(箭头Y1侧)的端,即,与第1刀片44所处的那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另外,背壁132形成第2把持片26b的外表面的朝向打开第2把持片26b的那一侧的部位,即,第2把持片26b的背面86b。
侧壁(第1侧壁)134a在宽度方向上形成第2把持片26b的一端。侧壁(第2侧壁)134b在宽度方向上形成第2把持片26b的另一端。侧壁134a在第2把持片26b的外表面形成朝向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部位,即,第2把持片26b的一侧面。侧壁(第1侧壁)134a形成处置部26的第1侧面84a。
侧壁134b在第2把持片26b的外表面形成朝向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部位,即,第2把持片26b的另一侧面。侧壁(第2侧壁)134b形成处置部26的第2侧面84b。
端缘136a、136b在第2把持片26b的外表面形成朝向第1把持片26a的部位。端缘136a与侧壁134a相邻。端缘136b与侧壁134b相邻。
在顶端壁137,罩124从顶端侧安装于支承构件122。另外,在背壁132,罩124从打开第2把持片26b的那一侧安装于支承构件122。另外,分别在侧壁134a、134b,罩124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安装于支承构件122。
在第2把持片26b,电极构件112借助连接销126安装于钳构件104。电极构件112和连接销126由金属等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电极构件112相对于钳构件104的背壁132设于第1把持片26a所处的那一侧,即,闭合第2把持片26b的那一侧(箭头Y2侧)。电极构件112相对于钳构件104的侧壁134a、134b设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电极构件112在宽度方向上配置于侧壁134a、134b之间。
电极构件112具备基台142和侧板144a、144b。钳构件104的背壁132与电极构件112的基台142的打开第2把持片26b的那一侧相邻。在第2把持片26b的开闭方向上,在基台142与背壁132之间形成有间隙。侧板144a、144b分别从基台142朝向闭合第2把持片26b的那一侧延伸设置。在与第2把持片26b的延伸设置方向大致垂直的截面,电极构件112利用基台142和侧板144a、144b形成为大致U字状。因此,侧板144a、144b在宽度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分离配置。钳构件104的侧壁134a在宽度方向上与电极构件112的侧板144a的外侧相邻。钳构件104的侧壁134b在宽度方向上与电极构件112的侧板144b的外侧相邻。在宽度方向上,在侧板144a与侧壁134a之间形成有间隙,在宽度方向上,在侧板144b与侧壁134b之间形成有间隙。
在电极构件112的基台142形成有沿宽度方向贯通基台142的孔146。在钳构件104的侧壁134a沿着宽度方向形成有孔138a。在钳构件104的侧壁134b沿着宽度方向形成有孔138b。将钳构件104(支承构件122)与电极构件112之间连接起来的连接销126贯穿于孔146,分别插入于孔138a、138b。连接销126在孔146和孔138a、138b中沿着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电极构件112能够以连接销126的中心轴线为摆动轴线X,相对于钳构件104摆动(转动)。即,电极构件112以与宽度方向大致平行的摆动轴线X为中心摆动。
通过电极构件112绕摆动轴线X向一侧摆动,从而电极构件112的相对于摆动轴线X靠顶端侧的部位靠近第1把持片26a,并且远离钳构件104的背壁132。此时,电极构件112的相对于摆动轴线X靠基端侧的部位远离第1把持片26a,并且靠近背壁132。另外,在相对于摆动轴线X靠基端侧的部位,电极构件112抵接于背壁132,从而限制电极构件112绕摆动轴线X向一侧的摆动。另一方面,通过电极构件112绕摆动轴线X向另一侧摆动,从而电极构件112的相对于摆动轴线X靠顶端侧的部位远离第1把持片26a,并且靠近钳构件104的背壁132。此时,电极构件112的相对于摆动轴线X靠基端侧的部位靠近第1把持片26a,并且远离背壁132。另外,在相对于摆动轴线X靠顶端侧的部位,电极构件112抵接于背壁132,从而限制电极构件112绕摆动轴线X向另一侧的摆动。
在电极构件112的外表面形成有相互分离的1对电极面(倾斜面)152、154。电极面152、154朝向第1把持片26a所处的那一侧,即,闭合第2把持片26b的那一侧。第1电极面152和第2电极面154与例如后述的抵接部162的长度轴线L2平行地伸出。
第1电极面152在宽度方向上与钳构件104的侧壁134a和端缘136a的内侧隔着间隙地相邻。另外,在电极构件112能够摆动的范围内的任意状态下,第1电极面152的一部分或者整体都相对于端缘136a向第1把持片26a所处的那一侧、即闭合第2把持片26b的那一侧突出。另外,第1电极面152与第1靠近面52a相对。
同样地,第2电极面154在宽度方向上与钳构件104的侧壁134b和端缘136b的内侧隔着间隙地相邻。另外,在电极构件112能够摆动的范围内的任意状态下,第2电极面154的一部分或者整体都相对于端缘136b向第1把持片26a所处的那一侧、即闭合第2把持片26b的那一侧突出。另外,第2电极面154与第2靠近面52c相对。
第1电极面152作为高频电极(第1高频电极)的处置面而使用。第2电极面154作为高频电极(第2高频电极)的处置面而使用。第1电极面152和第2电极面154电连接,为相同电位。
第1电极面(第1面)152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中的任一状态下均远离刀片44的相对面52。第2电极面(第2面)154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中的任一状态均与刀片44的相对面52分离开。
在此,在第2把持片26b中,在电极构件112固定有垫构件114。垫构件114特别地在宽度方向上固定于电极构件112的外表面的电极面152、154之间。垫构件114能够与电极构件112一起相对于钳构件104摆动。
垫构件114相对于电极构件112的基台142设于第1把持片26a所处的那一侧,即,闭合第2把持片26b的那一侧。另外,垫构件114相对于电极构件112的侧板144a、144b设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在宽度方向上配置于侧板144a、144b之间。
垫构件114在电极面152、154之间具有与刀片(第1处置体)44的相对面52相对的抵接部162。因此,第2把持片26b的刀片102作为与第1把持片26a的相对面52相对的面,具有抵接部162、第1电极面(第1面)152以及第2电极面(第2面)154。
抵接部162具有电绝缘性。抵接部162与刀片44的相对面(处置面)52相对。抵接部162能够相对于刀片44的相对面52在沿着开闭方向远离相对面52的打开状态和靠近相对面52的闭合状态之间相对移动。抵接部162特别地能够在闭合状态下抵接于刀片44的相对面52。即,在闭合状态下,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44的相对面52的中央面(突部)52b也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电极面152、154之间。因而,第2把持片26b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M经过垫构件114的抵接部162和刀片44的相对面52的中央面52b。
抵接部162具有:第1缘部172a,其在第1宽度方向W1上远离中央位置M;第2缘部172b,其在第2宽度方向W2上远离中央位置M;以及中央部174,中央位置M经过该中央部174。第1缘部172a比处置部26的第2侧面84b更靠近处置部26的第1侧面84a。因此,抵接部162的第1缘部172a靠近处置部26的、在与开闭方向正交的第1宽度方向W1上远离抵接部162中的长度轴线L2的第1侧面84a。与处置部26的第1侧面84a相比,第2缘部172b靠近处置部26的第2侧面84b。因此,抵接部162的第2缘部172b靠近处置部26的、在与开闭方向正交的第2宽度方向W2上远离抵接部162中的长度轴线L2的第2侧面84b。
中央部174形成于第1缘部172a与第2缘部172b之间。在此,中央部174形成为与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44的相对面52的中央部附近嵌合的凹状。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面52的3个面52a、52b、52c抵接于抵接部162的中央部174。当然,也可以是仅中央面52b抵接于抵接部162的中央部174的构造。
第1电极面152具有:靠近长度轴线L2的第1靠近缘182a;以及第1外缘182b,其与第1靠近缘182a相比远离长度轴线L2,靠近处置部26的第1侧面84a。
优选的是在抵接部162的第1缘部172a与第1电极面152的靠近缘182a之间没有间隙,但也可以是微小的间隙。另外,优选的是在抵接部162的第1缘部172a与第1电极面152的靠近缘182a之间没有台阶,但也可以是微小的台阶。在此,抵接部162在第2把持片26b相对于第1把持片26a闭合的状态下与第1电极面152同等,或者比其更向处置面52突出。
第1电极面152从抵接部162的第1缘部172a或者第1电极面152的靠近缘182a朝向处置部26的第1侧面84a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第1电极面(第1面)152而言,抵接部162的第1缘部172a或者第1电极面152的靠近缘182a与第1电极面152的外缘182b之间形成为平面状。因此,在某一截面,电极面152的靠近缘182a与第1电极面152的外缘182b之间形成为线形状态。
第1电极面152在宽度方向上以随着向处置部26的外侧的第1侧面84a去而远离第1把持片26a所处的那一侧的状态倾斜。即,电极面152在宽度方向上随着远离中央位置M而向打开第2把持片26b的那一侧去。
在此,第2把持片26b的刀片102的垫构件114的抵接部162在闭合状态下能够与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44的相对面52抵接。相对于电极构件112的第1电极面152,在闭合状态下,规定与开闭方向正交且经过第1电极面152的第1靠近缘182a的假想平面VP。适宜的是,假想平面VP在闭合状态下处于长度轴线L1、L2上。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假想平面VP规定为,与运动面T正交,沿着长度轴线L1、L2,经过第1电极面152中的靠近缘182a的面。相对于电极构件112的第2电极面154,在闭合状态下与开闭方向正交且经过第2电极面154的第2靠近缘184a的假想平面与上述假想平面VP一致。
设为在假想平面VP上存在假想点。对于第1电极面152而言,在抵接部162的第1缘部172a或者第1电极面152的靠近缘182a与第1电极面152的外缘182b之间的整个范围,假想点远离长度轴线L2而向处置部26的第1侧面84a去,伴随于此,第1电极面152与假想平面VP之间的距离变大(远离)。图3B中的远离第1靠近缘182a的位置处的假想平面VP与第1电极面152的距离Ld比靠近第1靠近缘182a的位置处的假想平面VP与第1电极面152的距离Lp大。第1外缘182b与假想平面VP之间的距离比第1靠近缘182a与假想平面VP之间的距离大。第1电极面152与假想平面VP之间的距离在从第1靠近缘182a到第1外缘182b之间连续地变大。
考虑第1电极面(第1面)152的法线矢量N2a。第1电极面152的法线矢量N2a中的与假想平面VP平行的分量在第1电极面152的任意位置均从第1电极面152朝向处置部26的第1侧面84a。因此,第1电极面152的法线矢量N2a中的与假想平面VP平行的分量不会朝向处置部26的中央位置M和第2侧面84b。
在本实施方式中,刀片44的相对面52的第1靠近面52a的法线矢量N1a和刀片102的第1电极面152的法线矢量N2a中的与假想平面VP平行的分量朝向处置部26的第1侧面84a。
第2电极面154从抵接部162的第2缘部172b朝向处置部26的第2侧面84b地设置。
第2电极面154具有:靠近长度轴线L2的第2靠近缘184a;以及第2外缘184b,其相比于第2靠近缘184a远离长度轴线L2,靠近处置部26的第2侧面84b。
优选的是在抵接部162的第2缘部172b与第2电极面154的靠近缘184a之间没有间隙,但也可以是微小的间隙。另外,优选的是在抵接部162的第2缘部172b与第2电极面154的靠近缘184a之间没有台阶,但也可以是微小的台阶。第2电极面154从抵接部162的第2缘部172b或者第2电极面154的靠近缘184a朝向处置部26的第1侧面84a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第2电极面(第2面)154而言,抵接部162的第2缘部172b或者第2电极面154的靠近缘184a与第2电极面154的外缘184b之间形成为平面状。因此,在某一截面,电极面154的靠近缘184a与第2电极面154的外缘184b之间形成为线形状态。
第2电极面154在宽度方向上以随着向处置部26的外侧的第2侧面84b去而远离第1把持片26a所处的那一侧的状态倾斜。即,电极面154在宽度方向上随着远离中央位置M而朝向打开第2把持片26b的那一侧去。
对于第2电极面154而言,在抵接部162的第2缘部172b或者第2电极面154的靠近缘184a与第2电极面154的外缘184b之间的整个范围,假想点远离长度轴线L2而向处置部26的第2侧面84b去,伴随于此,第2电极面154与假想平面VP之间的距离变大(远离)。第2外缘184b与假想平面VP之间的距离比第2靠近缘184a与假想平面VP之间的距离大。第2电极面154与假想平面VP之间的距离在从第2靠近缘184a到第2外缘184b之间连续地变大。
考虑第2电极面(第2面)154的法线矢量N2b。第2电极面154的法线矢量N2b中的与假想平面VP平行的分量在第2电极面154的任意位置均从第2电极面154朝向处置部26的第2侧面84b。因此,第2电极面154的法线矢量N2b中的与假想平面VP平行的分量不会朝向处置部26的中央位置M和第1侧面84a。
在本实施方式中,刀片44的相对面52的第2靠近面52c的法线矢量N1b和刀片102的第2电极面154的法线矢量N2b中的与假想平面VP平行的分量朝向处置部26的第2侧面84b。
在闭合状态下,比较第1电极面152的外缘182b和刀片44中的朝向处置部26的第1侧面84a的电极构件112的第1外缘56a。第1电极面152的外缘182b处于比刀片44的电极构件112的第1外缘56a更远离长度轴线L1、L2的位置。即,第1电极面(第1面)152的外缘182b在闭合状态下比相对面52的第1外缘56a更远离长度轴线L1、L2。
同样地,在闭合状态下,比较第2电极面154的外缘184b和刀片44中的朝向处置部26的第2侧面84b的电极构件112的第2外缘56b。第2电极面154的外缘184b处于比刀片44的电极构件112的第2外缘56b更远离长度轴线L1、L2的位置。即,第2电极面(第2面)154的外缘184b在闭合状态下比相对面52的第2外缘56b更远离长度轴线L1、L2。
作为第2把持片26b的刀片102,电极面152、抵接部162以及电极面154整体上既可以形成为锐角,也可以形成为直角,还可以形成为钝角。抵接部162的第1缘部172a与第2缘部172b之间的宽度优选形成得尽量小。因此,作为第2把持片26b的刀片102,优选形成得尽量锐利。
即使中央面52b和抵接部162这两者锐利,只要在闭合状态下能够维持中央面52b和抵接部162这两者抵接的状态,就也容许这样的形状。
(作用)
在使用处置器具12进行处置时,手术者将处置部26插入腹腔等体腔。然后,将生物体组织(例如血管)等处置对象配置于第1把持片26a与第2把持片26b之间,使手柄64相对于把持件62闭合。由此,第2把持片26b相对于第1把持片26a闭合,在第1把持片26a与第2把持片26b之间把持处置对象S(参照图4)。
对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44的相对面52与第2把持片26b的刀片102的垫构件114的抵接部162之间赋予适当的把持压力。在第1把持片26a和第2把持片26b闭合的状态下,在运动面T上利用把持压力使处置对象S薄壁化。因此,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2的情况下,在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44与第2把持片26b的垫构件114的抵接部162之间而非电极彼此间对处置对象S赋予适当的把持压力。另外,使处置对象S与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44的相对面52接触,并且,使处置对象S与第2把持片26b的电极构件112的第1电极面152和第2电极面154接触。
在该状态下,在使高频电流流过处置对象而使处置对象凝固的情况下,手术者按压第1开关16a。系统10与第1开关16a的按压相应地使电能从能量源16向处置器具12输出。
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44和第2把持片26b的电极构件112作为相对于彼此电位不同的电极发挥功能。使高频电流流过在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44与第2把持片26b的电极构件112之间被把持的处置对象S,向处置对象S赋予高频电流作为处置能量。利用起因于高频电流而在处置对象S产生的热将处置对象S改性,促进处置对象S的凝固。即,利用起因于高频电流而在处置对象S产生的热将作为处置对象S的血管等糊化和接合,并封闭。因此,处置器具12能够凝固/封闭(处置)处置对象。
此时,在抵接部162与相对面(突部)52之间的区域,使作为处置对象S的血管干燥成薄纸状。另外,在抵接部162的第1缘部172a与相对面52的第1靠近面52a之间的区域的附近以及抵接部162的第2缘部172b与相对面52的第2靠近面52c之间的区域的附近,维持血管的内周面彼此间紧密接触的状态。
通常而言,考虑到,在利用使用高频电流进行处置的处置器具使成为处置对象的生物体组织凝固,或者同样地将成为处置对象的血管封闭的情况下,需要具有相对的电极彼此间平行的部分或者大致平行的部分。即,考虑到,在利用使用高频电流的处置器具进行适当的处置的情况下,需要在电极彼此之间相对于处置对象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施加压力。
在此,针对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2的处置部26和以往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使高频电流流过处置对象S而将生物体组织封闭的实验。以往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第1处置体例如与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刀片44同样地,是流过高频电流并且能够传递超声波振动的杆状。为了简化说明,以往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第1处置体例如设为与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刀片44同样的外形和原材料。以往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第2处置体例如与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刀片102同样地,能够流过高频电流。
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2的处置部26的刀片102的电极面152、154朝向上述那样的方向。因此,利用第2把持片26b对处置对象S施加压力的区域主要限定于抵接部162。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2的处置部26而言,由于处置对象S的组织向与开闭方向正交的方向退避,因此在施加了压力的区域,处置对象S容易因压力而变薄。
相对于此,以往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具有相对的电极彼此间平行的部分或者大致平行的部分。因此,对于处置对象,第2处置体不仅在抵接部,在电极彼此之间也施加有压力。另外,在以往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中,处置对象容易集中于抵接部附近。因而,在以往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中,与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2的处置部26相比,在施加了压力的区域,处置对象有可能难以因压力而变薄。
针对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2和以往的处置器具,在相同能量输出条件下进行仅流过高频电流来封闭处置对象S的血管的实验。对刚实验之后的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2的处置部26的杆状的刀片44和以往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杆状的第1处置体的温度以及进行了处置的血管的温度进行测量。
处置刚结束之后的本实施方式的刀片44的温度比以往的第1处置体的温度低。另一方面,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2的处置部26进行了处置时的处置对象S的温度比利用现有技术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进行了处置时的处置对象的温度高。
另外,对分别进行了封闭的血管进行使血液流动的实验。血管的封闭性能通过测定当在血管中流过血液等流体时流体开始流动时的压力(流体压力)来进行。认识到,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2时的血管的封闭性能比使用了现有技术的处置器具时的血管的封闭性能高。作为一例,在实验值中,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2时的血管的封闭性能的值为1600mmHg,使用了现有技术的处置器具时的血管的封闭性能的值为900mmHg。
因而,通过如上所述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2的处置部26的特别是第2把持片26b的刀片102,能够使处置对象S的温度高效地上升,并且能够抑制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44的温度上升。另外,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2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44的温度上升,因此高效地对血管的处置对象S赋予能量。因此,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2的情况下,与使用以往的处置器具的情况相比,能够加快达成封闭的速度。而且,能够抑制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44的温度上升,因此能够抑制刀片44的非相对面54(处置部26的第1背面86a)的温度上升。因而,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2的情况下,在处置中或者刚处置之后,抑制因刀片44的非相对面54与周边组织接触而导致对周边组织的侵害。
接下来,说明手术者按压了第2开关16b时的例子。
在向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44传递超声波振动,切开处置对象的情况下,手术者按压第2开关16b。系统10从能量源16向超声波换能器74供给电能,产生超声波振动。产生了的超声波振动在杆28中从基端侧向顶端侧传递,传递到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44。此时,杆28以预定的频率范围中的任意频率振动。
传递到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44的超声波振动作为处置能量向所把持的处置对象S赋予。此时,在振动的第1把持片26a与处置对象S之间产生摩擦热,处置对象S在摩擦热的作用下凝固,并且,在刀片44的相对面(突起)52与刀片102的抵接部162之间被切开。即,第2把持片26b的刀片102能够与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44的相对面(处置面)52协同动作地将处置对象切开(处置)。
如上所述,利用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44的相对面52和第2把持片26b的刀片102的抵接部162,处置对象S形成得较薄。此时,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2的处置部26减小要切开的部分处的处置对象的体积。因此,由刀片44进行超声波振动实现的切开速度提高,并且,不容易对刀片44施加负载,抑制刀片44的温度上升。
因此,在向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2的刀片44传递超声波振动来切开处置对象的情况下,即使为相同频率,也能够降低超声波振动的振幅。另外,当在液体中进行处置的情况下,通过降低沿着刀片44的长度轴线L1的纵向振动的超声波振动的振幅,即,降低振动速度,能够抑制雾的产生。
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2的处置部26相比于以往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易于将处置对象S切开。因此,在将处置对象S适当地夹在处置部26的状态下对处置器具12的刀片44传递超声波振动时,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2的处置部26能够以比现有技术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少的能量将处置对象S切开。因此,即使由于处置对象与刀片44的摩擦,与以往的第1处置体相比,也能抑制刀片44的温度上升。
另外,在按压了第2开关16b时,系统10也可以产生超声波振动,并且,使高频电流流过处置对象。在进行这样的处置的情况下,处置对象与电极面152、154接触。
如上所述,利用高频电流抑制刀片44的温度上升,并且使处置对象S的温度高效地上升。因此,易于进行处置对象S的干燥,通过刀片44进行超声波振动而实现的切开速度进一步提高。此时,良好地维持处置对象S的封闭性能。
因而,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2的处置部26相比于以往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易于将处置对象S切开。因此,例如在除高频电流之外还传递超声波振动时,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2的处置部26易于以比现有技术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少的能量将处置对象S切开。因此,即使利用处置对象与刀片44的摩擦,与以往的第1处置体相比,也能抑制刀片44的温度上升。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处置器具12,在利用基于与高频能量不同的超声波振动的能量进行切开处置的情况下,抑制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44的相对面(处置面)52的温度上升,并且,通过适当地形成第2把持片26b的刀片102的形状,能够对处置对象S高效地负荷能量。因此,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2,能够以较少的能量(量)高效地对处置对象进行切开处置。另外,能够提供一种处置器具12,在使用高频能量使处置对象S凝固的情况下,抑制使高频电流流过处置对象S时的电极(刀片44)的温度上升,能够向处置对象S高效地负荷能量。
(第1变形例)
参照图5A和图5B说明第1变形例。第1变形例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本变形例的处置器具12的一部分与先行的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2的一部分能够适当地组合。这对于以下的变形例也是同样的。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对第1电极面(第1面)152的整体随着从长度轴线L2向处置部26的第1侧面84a去而持续远离假想平面VP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同样地,对第2电极面(第2面)154的整体随着从长度轴线L2向处置部26的第2侧面84b去而持续远离假想平面VP的例子进行了说明。
在本变形例中,第1电极面(第1面)152沿着宽度方向具有包含靠近缘182a的第1区域186a、包含外缘182b的第2区域186b以及形成于第1区域186a与第2区域186b之间的第3区域186c。
第3区域186c与假想平面VP平行。即,在第1电极面(第1面)152的一部分存在与假想平面VP平行的区域186c。因此,关于图5B中的第3区域186c,靠近第1靠近缘182a的位置与假想平面VP之间的距离Lp等于远离第1靠近缘182a的位置与假想平面VP之间的距离Ld。即,第1电极面(第1面)152具有区域186c,在第1电极面152闭合状态下远离长度轴线L2而向处置部26的第1侧面84a去,伴随于此,该区域186c在抵接部162的第1缘部172a与第1电极面(第1面)152的外缘182b之间的至少一部分位置与假想平面VP之间的距离恒定。因此,第1电极面152与假想平面VP之间的距离在从第1靠近缘182a到第1外缘182b之间间断地变大。
第1区域186a和第2区域186b相对于假想平面VP的倾斜角度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若从微观上观察第1电极面152,存在随着从长度轴线L2向处置部26的第1侧面84a去而距假想平面VP的距离恒定的区域。若从宏观上观察第1电极面152,则形成为随着从长度轴线L2向处置部26的第1侧面84a去,远离假想平面VP的状态。第1电极面152的各区域186a、186b、186c的法线矢量Np、Nm、Nd中的与假想平面VP平行的分量在第1电极面152的任何位置均不存在(为0)或者朝向处置部26的第1侧面84a。因此,第1电极面152的法线矢量Np、Nm、Nd中的与假想平面VP平行的分量不会朝向长度轴线L2。
同样地,第2电极面(第2面)154具有包含靠近缘184a的第1区域188a、包含外缘184b的第2区域188b以及形成于第1区域188a与第2区域188b之间的第3区域188c。因此,第2电极面154与假想平面VP之间的距离在从第2靠近缘184a到第2外缘184b之间间断地变大。
若从宏观上观察第2电极面154,存在随着从长度轴线L2向处置部26的第2侧面84b去而距假想平面VP的距离恒定的区域。若从宏观上观察第2电极面154,则形成为随着从长度轴线L2向处置部26的第2侧面84b去而远离假想平面VP的状态。第2电极面154的各区域188a、188b、188c的法线矢量N2b中的与假想平面VP平行的分量在第2电极面154的任意位置均不存在(为0),或者朝向处置部26的第2侧面84b。因此,第2电极面154的法线矢量N2b中的与假想平面VP平行的分量不会朝向长度轴线L2。
在使用该变形例的处置器具12对处置对象进行凝固处置的情况下,若按压第1开关16a,则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处置器具12同样地,能够进行凝固处置。另外,在使用该变形例的处置器具12对处置对象进行切开处置的情况下,若按压第2开关16b,则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处置器具12同样地,能够进行切开处置。
另外,第1电极面152从第1靠近缘182a朝向第1外缘182b而由3个平面186a、186c、186b形成。因此,在某一截面中,电极面152的靠近缘182a与第1电极面152的外缘182b之间作为整体形成为非线形状态。第2电极面154也同样地,在某一截面中,电极面154的靠近缘184a与第1电极面154的外缘184b之间作为整体形成为非线形状态。
(第2变形例)
参照图6A说明第2变形例。
在第1变形例中,对在第1电极面(第1面)152的局部存在与假想平面VP平行的区域186c的例子进行了说明。
如图6A所示,在本变形例中,第1电极面(第1面)152沿着宽度方向具有包含靠近缘182a的第1区域186a和包含外缘182b的第2区域186b。即,第1电极面(第1面)152具有多个平面状的区域186a、186b。
平面状的区域186a、186b相对于假想平面VP的倾斜角度各不相同。即,在包含第1靠近缘182a的第1区域186a和包含第1外缘182b的第2区域186b与假想平面VP之间形成的倾斜角度互不相同。在此的平面状的区域186a、186b之间的交界位置182c的角度为比90°大且比180°小的钝角。第1电极面152形成为随着从长度轴线L2向处置部26的第1侧面84a去而远离假想平面VP的状态。因此,第1电极面152与假想平面VP之间的距离在从第1靠近缘182a到第1外缘182b之间连续地变大。
同样地,第2电极面(第2面)154沿着宽度方向具有包含靠近缘184a的第1区域188a和包含外缘184b的第2区域188b。即,第2电极面(第2面)154具有多个平面状的区域188a、188b。
平面状的区域188a、188b相对于假想平面VP的倾斜角度各不相同。即,在包含第2靠近缘184a的第1区域188a和包含第2外缘184b的第2区域188b与假想平面VP之间形成的倾斜角度互不相同。在此的平面状的区域188a、188b之间的交界位置184c的角度为比90°大且比180°小的钝角。第2电极面154形成为随着从长度轴线L2向处置部26的第2侧面84b去而远离假想平面VP的状态。因此,第2电极面154与假想平面VP之间的距离在从第2靠近缘184a到第2外缘184b之间连续地变大。
即使第1电极面152和第2电极面154像这样形成,也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处置器具12同样地,能够进行适当的处置。
另外,对第1电极面152在此具有2个区域186a、186b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在第1电极面152具有3个平面状的区域的情况下,在第1电极面152,相对于附图标记182c所示的位置另外形成有1个交界。因此,在第1电极面152形成有2个交界(2个角度)。总之,第1电极面152形成为随着从长度轴线L2向处置部26的第1侧面84a去而远离假想平面VP的状态。这对于在第2电极面154形成有2个交界(2个角度)的情况也是同样的。
(第3变形例)
参照图6B说明第3变形例。该变形例是第2变形例的进一步的变形例。
如图6B所示,在本变形例中,第1电极面(第1面)152沿着宽度方向具有包含靠近缘182a的第1区域186a和包含外缘182b的第2区域186b。即,第1电极面(第1面)152具有多个平面状的区域186a、186b。
平面状的区域186a、186b相对于假想平面VP的倾斜角度各不相同。在此的平面状的区域186a、186b之间的交界位置182c的角度为比180°大且比270°小的优角。即,本变形例的第1电极面152相对于第2变形例的第1电极面152,交界位置182c的角度不同。第1电极面152形成为随着从长度轴线L2向处置部26的第1侧面84a去而远离假想平面VP的状态。因此,第1电极面152与假想平面VP之间的距离在从第1靠近缘182a到第1外缘182b之间连续地变大。
同样地,第2电极面(第2面)154沿着宽度方向具有包含靠近缘184a的第1区域188a和包含外缘184b的第2区域188b。即,第2电极面(第2面)154具有多个平面状的区域188a、188b。
平面状的区域188a、188b相对于假想平面VP的倾斜角度各不相同。在此的平面状的区域188a、188b之间的交界位置184c的角度为比180°大且比270°小的优角。即,本变形例的第2电极面154相对于第2变形例的第2电极面154,交界位置182c的角度不同。第2电极面154形成为随着从长度轴线L2向处置部26的第2侧面84b去而远离假想平面VP的状态。因此,第2电极面154与假想平面VP之间的距离在从第2靠近缘184a到第2外缘184b之间连续地变大。
即使第1电极面152和第2电极面154像这样形成,也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处置器具12同样地,能够进行适当的处置。
(第4变形例)
参照图7说明第4变形例。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对第1电极面(第1面)152的整体随着从长度轴线L2向处置部26的第1侧面84a去而呈平面状远离假想平面VP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同样地,对第2电极面(第2面)154的整体随着从长度轴线L2向处置部26的第2侧面84b去而呈平面状远离假想平面VP的例子进行了说明。
在此,第1电极面(第1面)152的整体随着从长度轴线L2向处置部26的第1侧面84a去而呈曲面状(在截面中非线形地)远离假想平面VP。即,在本变形例中,对于第1电极面(第1面)152而言,抵接部162的第1缘部172a或者第1电极面152的靠近缘182a与第1电极面152的外缘182b之间形成为曲面状。因此,在某一截面中,电极面152的靠近缘182a与第1电极面152的外缘182b之间形成为非线形状态。
考虑第1电极面(第1面)152的法线矢量N2a(参照图2和图3A)。第1电极面152的法线矢量N2a中的与假想平面VP平行的分量在第1电极面152的任意位置均朝向处置部26的第1侧面84a。
第2电极面(第2面)154在宽度方向上关于运动面T(中央位置M)与第1电极面(第1面)152对称地形成。考虑第2电极面(第2面)154的法线矢量N2b(参照图2和图3A)。第2电极面154的法线矢量N2b中的与假想平面VP平行的分量在第2电极面154的任何位置均朝向处置部26的第2侧面84b。
即使在该情况下,在进行处置时,也与在第1实施方式和第1变形例中说明的同样地,与以往的处置器具相比,能够发挥良好的处置性能。
说明了第1电极面152和第2电极面154设为凹状的曲面的例子。虽未图示,但第1电极面152和第2电极面154也可以是凸状的曲面。
虽未图示,但第1电极面152也可以将随着从长度轴线L2向处置部26的第1侧面84a去而呈平面状远离假想平面VP的部位和呈曲面状远离假想平面VP的部分进行组合。即,适宜的是,第1电极面152由1个以上的平面和1个以上的曲面形成。
同样地,第2电极面154也可以将随着从长度轴线L2向处置部26的第2侧面84b去而呈平面状远离假想平面VP的部位和呈曲面状远离假想平面VP的部分进行组合。即,适宜的是,第2电极面154由1个以上的平面和1个以上的曲面形成。
(第5变形例)
参照图8说明第5变形例。
如图8所示,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垫构件114的抵接部162具有在第1宽度方向W1上远离中央位置M的第1缘部172a、在第2宽度方向W2上远离中央位置M的第2缘部172b以及经过中央位置M的中央部174。
中央部174形成于第1缘部172a与第2缘部172b之间。在本变形例中,中央部174并非凹状,而是形成为与第1缘部172a和第2缘部172b平齐的平面状。因此,在本变形例中,相对面52的中央面52b能够抵接于抵接部162的中央部174。
图8中的第1电极面152和第2电极面154图示为与图7所示的例子同样的形状,但当然也可以是图2-图4、图5A-图5B、图6A、图6B所示的形状。
(第6变形例)
参照图9说明第6变形例。
在上述例子中,对第2把持片26b的抵接部162的第1缘部172a相比于电极构件112的第1电极面152的靠近缘182a沿着开闭方向位于处置部26的第2背面86b的远端的例子进行了说明。
如图9所示,抵接部162的第1缘部172a相比于电极构件112的第1电极面152的靠近缘182a,既可以是沿着开闭方向与处置部26的第2背面86b的距离相等,也可以处于近端。同样地,抵接部162的第2缘部172b相比于电极构件112的第2电极面154的靠近缘184a,既可以是沿着开闭方向与处置部26的第2背面86b的距离相等,也可以处于近端。因此,在本变形例中,经过电极面152的靠近缘182a和电极面154的靠近缘184a的假想平面VP也可以不与包含抵接部162的垫构件114交叉。
在图9所示的第2把持片26b的垫构件114的中央部174形成有凹坑(凹陷)176。即,抵接部162在第1缘部172a与第2缘部172b之间具有在与朝向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44的相对面52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凹陷的凹坑176。
第2把持片26b的刀片102在凹坑176具有作为与第1电极面152和第2电极面154电位相同的高频电极而使用的电极面(第3面)156。
在处置对象S被把持在第1把持片26a与第2把持片26b之间的状态下,在流过高频电流之前或者流过高频电流的期间,处置对象S有时会与处于凹坑176的电极面156接触。若处置对象S与电极面156接触,则不仅在第1电极面152与相对面52之间、第2电极面154与相对面52之间,在电极面156与相对面52之间也流过电流。
即使在该情况下,在进行处置时,也与在第1实施方式、第1~第5变形例中说明的同样地,与以往的处置器具相比,能够发挥良好的处置性能。
另外,第1电极面152的第1靠近缘182a和第2电极面154的第2靠近缘184a与抵接部162的第1缘部172a和第2缘部172b的位置关系也能够对在第1~第5变形例中说明的处置器具12使用。
电极面156也能够同样地对在第1实施方式、第1~第5变形例中说明的刀片102使用。
[第2实施方式]
使用图10~图15说明第2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是包含各变形例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312的一部分与先行的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2的一部分能够适当地组合。这对于以下的变形例也是同样的。
在此,对使用热和高频电流对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置的处置器具312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后述的处置部326的刀片(第1处置体)344输入来自发热部(加热器)344c的热作为与高频能量不同的其他能量(第2能量),该热是在流过高频能量的同时而输入的,或者是相对于流过高频能量独立地输入的。
处置系统10具有处置器具312和能量源16。
处置器具312经由线缆376以能够卸下的方式连接于能量源16。处置器具312具有外壳22、筒状的轴(护套)24以及处置部(末端执行器)326。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处置部326的后述的中继部328,规定长度轴线C作为笔直的中心轴线。
脚踏开关等操作装置318与能量源16电连接。适宜的是,操作装置318具有多个踏板。在操作装置318中,输入从能量源16向处置器具312输出电能的操作。另外,在某一实施例中,代替相对于处置器具312分体地设置操作装置318,或者在相对于处置器具312分体的操作装置318的基础上,将安装于处置器具312的外壳22等的操作开关(未图示)等作为操作装置而设置。另外,在安装于处置器具312的操作装置中,输入从能量源16向处置器具312输出电能的操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线缆376的一端与把持件62连接。线缆376的另一端以能够卸下的方式连接于能量源16。
图11和图12是表示轴24的顶端部和处置部326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如图11和图12所示,处置部326具有基端和顶端,从基端到顶端沿着长度方向(箭头E1和箭头E2所示的方向)延伸设置。处置部326连结于轴24的顶端部。处置部326能够以与轴24连结的连结位置为中心,即绕转动轴线R相对于轴24转动。通过处置部326绕转动轴线R相对于轴24转动,从而处置部326相对于轴24和长度轴线C弯折。另外,在处置部326不相对于轴24弯折的状态下,处置部326的长度方向与轴24的轴向平行或者大致平行,与长度轴线C平行或者大致平行。
在此,转动轴线R沿着与处置部326的长度方向交叉(垂直或者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另外,处置部326的弯折方向(与箭头W1和箭头W2所示的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与处置部326的长度方向交叉(垂直或者大致垂直),并且与转动轴线R交叉(垂直或者大致垂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处置部326的弯折方向与处置部326的宽度方向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另外,图11表示从处置部326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观察的状态,以与处置部326的宽度方向垂直或者大致垂直的截面表示局部。图12表示从与处置部326的转动轴线R平行或者大致平行的方向上的一侧观察的状态,也一并示出轴24的内部构造。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壳22安装有操作表盘368作为操作构件。1对纵长构件332a、332b沿着长度轴线C,即,沿着轴24的轴向延伸设置。纵长构件332a、332b各自的顶端连接于处置部326。通过向操作表盘368输入操作,驱动力经由外壳22的内部的驱动力传递机构(未图示)等向纵长构件332a、332b传递,纵长构件332a、332b分别相对于轴24沿着长度轴线C移动。由此,处置部326以转动轴线R为中心转动,处置部326相对于轴24进行弯折动作。
处置部326包括筒状的中继部328和1对把持片26a、26b。中继部328以能够绕转动轴线R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轴24的顶端部。1对把持片26a、26b能够相对于彼此开闭。把持片26a、26b中的一者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中继部328。在某一实施例中,把持片26a、26b中的另一者与中继部328一体地形成,或者,固定于中继部328。在另一实施例中,把持片26a、26b中的另一者也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中继部328。在另一实施例中,设有从中继部328的顶端向顶端侧突出的杆构件(未图示)。另外,杆构件的从中继部328突出的突出部分形成把持片26a、26b中的另一者。
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持片26a、26b的开闭方向(箭头Y1和箭头Y2所示的方向),即,处置部326的打开动作和闭合动作中的把持片26a、26b的移动方向与处置部326的长度方向交叉(垂直或者大致垂直),并且与处置部326的弯折方向交叉(垂直或者大致垂直)。另外,把持片26a、26b的开闭方向(处置部326的开闭方向)与转动轴线R平行或者大致平行。
可动构件334a沿着轴24的轴向延伸设置于轴24的内部或者外部。可动构件334a的基端部在外壳22的内部连结于手柄64。可动构件334a的顶端经由连杆机构334b连接于处置部326。因而,连杆机构334b将处置部326与可动构件334a之间连接起来。由于设有连杆机构334b,因此若处置部326相对于轴24弯折,则处置部326也相对于可动构件334a弯折。
手柄64相对于把持件62打开或者闭合,从而可动构件334a沿着轴24的轴向移动。由此,来自可动构件334a的驱动力经由连杆机构334b向处置部326传递,1对把持片26a、26b相对于彼此打开或者闭合。把持片26a、26b相对于彼此闭合,从而能够将组织等夹在把持片26a、26b之间。
无论可动构件334a在轴24的轴向上位于哪个位置,在该状态下,轴24都在连杆机构334b延伸设置的范围内与处置部326连结。即,无论可动构件334a在沿着轴24的轴向的方向上位于哪个位置,在该状态下,处置部326向轴24连结的连结位置都位于连杆机构334b延伸设置的范围。
另外,在某一实施例中,处置部326无法相对于轴24弯折。在该情况下,不设置连杆机构334b,轴24的顶端直接与处置部326连接。此时,中继部328的长度轴线C与轴24的长度轴线一致。
在该情况下,不设置操作表盘368和纵长构件332a、332b,处置部326的长度方向始终与轴24的轴向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在本实施例中,把持片26a、26b中的一者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轴24的顶端部。把持片26a、26b中的另一者既可以与轴24一体地形成,也可以固定于轴24。另外,把持片26a、26b中的另一者也可以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轴24。
在本实施方式的处置部326中,处置部326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分别比处置部326的开闭方向上的尺寸和处置部326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在处置部326的长度方向上,第1把持片26a和第2把持片26b各自的尺寸相同或者大致相同。在处置部326的宽度方向上,与第1实施方式的处置部26不同,第1把持片26a和第2把持片26b各自的尺寸相同或者大致相同。
处置部326的第1把持片26a与第2把持片26b协同动作,具有顶端部382a、基端部382b、第1侧面(侧部)384a、第2侧面(侧部)384b、第1背面386a以及第2背面386b。特别是,第1背面386a形成于第1把持片26a,第2背面386b形成于第2把持片26b。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把持片26a和第2把持片26b的宽度大致相同。因此,第1侧面384a由将第1把持片26a的钳构件346和/或刀片344的基台344d中的在第1宽度方向W1的方向上最为远离运动面T的位置与第2把持片26b的钳构件404和/或刀片402的基台414中的在第1宽度方向W1的方向上最为远离运动面T的位置连结起来的假想线规定。同样地,第2侧面384b由将第1把持片26a的钳构件346和/或刀片344的基台344d中的在第2宽度方向W1的方向上最为远离运动面T的位置与第2把持片26b的钳构件404和/或刀片402的基台414中的在第2宽度方向W2的方向上最为远离运动面T的位置连结起来的假想线规定。
图13和图14表示与处置部326的长度方向垂直或者大致垂直的截面。处置部326的第1把持片26a和第2把持片26b能够相对地开闭。
第1把持片26a具有刀片(第1处置体)344和设有刀片344的钳构件(支承体)346。刀片344从第2把持片26b所处的那一侧安装于钳构件346。在第1把持片26a中,刀片344能够与钳构件346一起相对于第2把持片26b相对地开闭。
第2把持片26b具有刀片(第2处置体)402和设有刀片402的钳构件(支承体)404。刀片402从第1把持片26a所处的那一侧安装于钳构件404。在第2把持片26b中,刀片402能够与钳构件404一起相对于第1把持片26a相对地开闭。
处置部326规定通过使第2把持片26b相对于第1把持片26a转动而使两者相对于彼此相对地靠近和远离的开闭方向。开闭方向为与处置部326相对于中继部328的顶端的延伸设置方向大致正交等与沿着长度轴线C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
另外,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同样地,在第2把持片26b相对于第1把持片26a打开的状态(参照图14)下,长度轴线L1、L2发生偏离。随着第2把持片26b相对于中继部328转动,长度轴线L2相对于长度轴线C移动。在图13所示的第2把持片26b相对于第1把持片26a闭合的状态下,长度轴线L1、L2一致。
刀片(第1处置体)344包括:电极构件344a、设于电极构件344a的背面的具有电绝缘性的粘接层344b、设于粘接层344b的背面的发热部344c、设于电极构件344a和发热部344c与钳构件(第1钳构件)346之间的基台344d、设于基台344d与钳构件346之间的散热器344e。
电极构件344a在处置部326的长度方向上,在从第1把持片26a的基端部到顶端部的整个范围连续地延伸设置。电极构件344a具有导电性,并且,导热率较高。电极构件344a例如由铝合金或者包含铝的金属形成。
基台344d、散热器344e以及钳构件346分别在处置部326的长度方向上,在从第1把持片26a的基端部到顶端部的整个范围连续地延伸设置。在刀片344中,散热器344e从打开钳构件346的那一侧(钳构件346的背面侧)安装于基台344d。另外,钳构件346从打开钳构件346的那一侧安装于基台344d和散热器344e。钳构件346在钳构件346的外表面形成朝向打开钳构件346的那一侧的背面386a。电极构件344a从闭合钳构件346的那一侧、即刀片402所处的那一侧安装于基台344d。
基台344d具有电绝缘性,与电极构件344a相比导热率较低。基台344d例如由液晶聚合物(LCP)和聚醚醚酮(PEEK)等树脂形成。散热器344e与基台344d相比导热率较高,将经由基台344d传递来的热向钳构件346的基端侧传导。散热器344e例如由铝或者铜等导热率较高的金属等形成。另外,钳构件346由金属形成。另外,优选的是,对第1把持片26a的钳构件346的包含第1背面386a在内的暴露部分实施具有电绝缘性的涂覆,或者包覆成型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
电极构件344a具备朝向第2把持片26b的刀片402突出的突起(相对面)352。突起352朝向闭合钳构件(第1钳构件)346的那一侧Y2突出。另外,突起352在处置部326的长度方向上在从钳构件346的基端部到顶端部的整个范围连续地延伸设置。另外,电极构件344a具备朝向与突起352突出的那一侧Y2相反的一侧Y1的电极背面354。电极背面354朝向打开钳构件346的那一侧,不暴露在外部。另外,基台344d安装于电极构件344a的电极背面354,在基台344d与电极构件344a的电极背面354之间形成有空腔355。电极背面354和空腔355分别在处置部326的长度方向上,在从钳构件346的基端部到顶端部的整个范围连续地延伸设置。
在空腔355配置有加热器等发热部344c。发热部344c具有加热线(未图示),加热线例如由不锈钢材料、铂以及钨等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发热部344c借助粘接层344b安装于电极构件344a的电极背面354。利用粘接层344b,发热部344c相对于电极构件344a电绝缘。发热部344c和粘接层344b分别在处置部326的长度方向上,在从钳构件346的基端部到顶端部的整个范围连续地延伸设置。
第1把持片26a以运动面T(中央位置M)为中心,在宽度方向上对称或者大致对称。在本实施方式中,运动面T经过突起352和发热部344c。电极构件344a也以中央位置M为中心对称或者大致对称。
突起352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突起352也可以是多个曲面和/或平面的组合。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352具有3个面352a、352b、352c。面(第1靠近面)352a靠近处置部326的后述的第1侧面384a。面352b形成为突起352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的中央面。面(第2靠近面)352c靠近处置部326的后述的第2侧面384b。
另外,基台344d具备相互分离的1对相对面(绝缘面)348a、348b。在图13~图15中,相对面348a与第1靠近面352a平齐地形成,相对面348b与第2靠近面352c平齐地形成。
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344的电极构件344a具有第1外缘356a和第2外缘356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外缘356a是突起352的第1靠近面352a与基台344d的相对面348a之间的交界。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344的电极构件344a的第2外缘356b是突起352的面352c与基台344d的相对面348b之间的交界。
相比于处置部326的第2侧面384b,第1外缘356a靠近处置部326的第1侧面384a。因此,刀片344的第1外缘356a靠近处置部326的在与沿着运动面T的开闭方向正交的第1宽度方向W1上远离刀片344中的长度轴线L1的第1侧面384a。
相比于处置部326的第1侧面384a,第2外缘356b靠近处置部326的第2侧面384b。因此,刀片344的第2外缘356b靠近处置部326的在与开闭方向正交的第2宽度方向W2上远离刀片344中的长度轴线L1的第2侧面384b。
在本实施方式中,刀片344的第1外缘356a与第2外缘356b之间的突起352的中央面352b与面352a、352c中的同中央面352b相邻的区域协同动作,作为与第2把持片26b的刀片402的后述的抵接部(抵接面)462抵接的突部而使用。
刀片402具备电极构件412和基台414。
基台414和钳构件(第2钳构件)404分别在处置部326的长度方向上在从钳构件404的基端部到顶端部的整个范围连续地延伸设置。钳构件404从打开钳构件404的那一侧安装于基台414。钳构件404在钳构件404的外表面形成朝向打开钳构件404的那一侧的第2背面386b。另外,电极构件412例如从闭合钳构件404的那一侧、即刀片344所处的那一侧安装于基台414。电极构件412在处置部326的长度方向上在从第2把持片26b的基端部到顶端部的整个范围连续地延伸设置。电极构件412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
基台414具有电绝缘性,与电极构件412相比导热率较低。基台414例如由树脂形成。钳构件404由金属形成。另外,优选的是,对钳构件404的包含第2背面386b在内的暴露部分实施具有电绝缘性的涂覆,或者包覆成型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
基台(第2台)414具备能够抵接电极构件(第1电极)344a的突起352的抵接部462。抵接部462与突起352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部462与钳构件404的开闭方向交叉(垂直或者大致垂直)。
基台414具有相互分离的1对倾斜面(绝缘面)464a、464b。倾斜面464a位于沿着第1宽度方向W1比后述的电极面452更靠近处置部326的第1侧面384a的位置。倾斜面464a和电极面452既可以相互平行,也可以倾斜。倾斜面464b位于沿着第2宽度方向W2比后述的电极面454更靠近处置部326的第2侧面384b的位置。倾斜面464b和电极面454既可以相互平行,也可以倾斜。
电极构件(第2电极)412具备相互分离的1对电极面(倾斜面)452、454。电极面452、454朝向第1把持片26a所处的那一侧,即,闭合第2把持片26b的那一侧。电极面452、454电连接,为相同电位。
相对于电极构件412的第1电极面452,在闭合状态下,规定与开闭方向正交且经过第1电极面452的第1靠近缘482a的假想平面VP。适宜的是,假想平面VP在闭合状态下处于长度轴线L1、L2上。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假想平面VP规定为与运动面T正交,沿着长度轴线L1、L2,经过第1电极面452中的靠近缘482a的面。相对于电极构件412的第2电极面454,在闭合状态下,与开闭方向正交且经过第2电极面454的第2靠近缘484a的假想平面与上述假想平面VP一致。
基台414安装于电极面452、454的背面,即,电极面452、454的与刀片344所处的那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面。电极面452、454将抵接部462夹在其间地配置,在钳构件404的宽度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分离地配置。因此,电极面452在钳构件404的宽度方向上与抵接部462的一侧相邻。另外,电极面454在钳构件404的宽度方向上与抵接部462的另一侧相邻。抵接部462和电极面452、454分别在处置部326的长度方向上,在从钳构件404的基端部到顶端部的整个范围连续地延伸设置。另外,当在第1把持片26a与第2把持片26b之间不存在组织的状态下使第1把持片26a和第2把持片26b相对于彼此闭合的情况下,在从处置部326的基端部到顶端部的整个范围,突起352与抵接部462抵接。
第1电极面452相对于处置部326的第1侧面384a处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第1电极面452向第1把持片26a所处的那一侧、即闭合第2把持片26b的那一侧突出。同样地,第2电极面454相对于处置部326的第2侧面384b处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第2电极面454向第1把持片26a所处的那一侧、即闭合第2把持片26b的那一侧突出。
第1电极面(第1面)452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中的任一状态下均远离刀片344的突起(相对面)352。第2电极面(第2面)454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中的任一状态下均远离刀片344的相对面352。
第1外缘482b与假想平面VP之间的距离比第1电极面(第1面)452的第1靠近缘482a与假想平面VP之间的距离大。在图13~图15所示的例子中,第1电极面452与假想平面VP之间的距离在从第1靠近缘482a到第1外缘482b之间连续地变大。
同样地,第2外缘484b与假想平面VP之间的距离比第2电极面(第2面)454的第1靠近缘484a与假想平面VP之间的距离大。在图13~图15所示的例子中,第2电极面452与假想平面VP之间的距离在从第2靠近缘484a到第2外缘484b之间连续地变大。
第2把持片26b的基台414在电极面452、454之间具有与刀片344的突起352相对的抵接部462。因此,第2把持片26b的刀片402作为与第1把持片26a的突起352和1对相对面348a、348b相对的面具有抵接部462、第1电极面(第1面)452、第2电极面(第2面)454以及1对倾斜面464a、464b。
抵接部462具有电绝缘性。抵接部462与刀片344的突起(处置面)352相对。抵接部462能够在沿着开闭方向远离刀片344的突起352的打开状态与靠近刀片344的突起352的闭合状态之间相对移动。抵接部462特别是能够在闭合状态下与刀片344的突起352抵接。即,在闭合状态下,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344的突起352的中央面(突部)352b也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电极面452、454之间。因而,第2把持片26b的宽度方向上的运动面T(中央位置M)经过抵接部462和刀片344的突起352的中央面352b。
抵接部462具有在第1宽度方向W1上远离中央位置M的第1缘部472a、在第2宽度方向W2上远离中央位置M的第2缘部472b以及运动面T所经过的中央部474。相比于处置部326的第2侧面384b,第1缘部472a靠近处置部326的第1侧面384a。因此,抵接部462的第1缘部472a靠近处置部326的在与开闭方向正交的第1宽度方向W1上远离抵接部462中的长度轴线L2的第1侧面384a。相比于处置部326的第1侧面384a,第2缘部472b靠近处置部326的第2侧面384b。因此,抵接部462的第2缘部472b靠近处置部326的在与开闭方向正交的第2宽度方向W2上远离抵接部462中的长度轴线L2的第2侧面384b。
中央部474形成于第1缘部472a与第2缘部472b之间。在此,中央部474形成为与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344的突起352的中央部附近抵接的平面状。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352的3个面352a、352b、352c抵接于抵接部462的中央部474。当然,也可以是仅中央面352b抵接于抵接部462的中央部474的构造。
第1电极面452具有:第1靠近缘482a,其靠近长度轴线L2;以及第1外缘482b,其比第1靠近缘482a更远离长度轴线L2,靠近处置部326的第1侧面384a。
优选的是在抵接部462的第1缘部472a与第1电极面452的靠近缘482a之间没有间隙,但也可以是微小的间隙。另外,优选的是在抵接部462的第1缘部472a与第1电极面452的靠近缘482a之间没有台阶,但也可以是微小的台阶。第1电极面452从抵接部462的第1缘部472a或者第1电极面452的靠近缘482a朝向处置部26的第1侧面384a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第1电极面(第1面)452而言,抵接部462的第1缘部472a或者第1电极面452的靠近缘482a与第1电极面452的外缘482b之间形成为平面状。
在某一实施例中,第1电极面452的靠近缘482a与第1电极面452的外缘482b之间与在图5A~图7中说明的电极面152的例子同样地,也可以不是平面状,而是曲面/平面的组合。即,第1电极面452也可以由平面或者曲面形成。另外,第1电极面452也可以由1个以上的平面和1个以上的曲面形成。另外,第1电极面152与假想平面VP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在从第1靠近缘182a到第1外缘182b之间连续地或者间断地变大。
倾斜面464a形成于电极面452的第1外缘482b与处置部326的第1侧面384a之间。倾斜面464b形成于电极面454的第2外缘484b与处置部326的第2侧面384b之间。在图13~图15中,电极面452的第1外缘482b处于比倾斜面464a朝向第1把持片26a突出的位置,但电极面452的第1外缘482b和倾斜面464a的靠近长度轴线L2的端部465a也可以平齐。电极面454的第2外缘484b处于比倾斜面464b朝向第1把持片26a突出的位置,但电极面454的第2外缘484b和倾斜面464b的靠近长度轴线L2的端部465b也可以平齐。
第1电极面452在宽度方向上以随着朝向处置部326的第1侧面384a去而远离第1把持片26a所处的那一侧的状态倾斜。即,电极面452随着朝向第1宽度方向W1远离中央位置M而朝向与第1把持片26a之间的距离增大的那一侧。
在此,第2把持片26b的刀片402的基台414的抵接部462能够在闭合状态下抵接于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344的突起352。相对于电极构件412的第1电极面452,在闭合状态下,规定与开闭方向正交且经过第1电极面452的第1靠近缘482a的假想平面VP。适宜的是,假想平面VP在闭合状态下处于长度轴线L1、L2上。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假想平面VP规定为与运动面T正交,沿着长度轴线L1、L2,经过第1电极面452中的靠近缘482a的面。在突起352与处置部326的在与开闭方向正交的第2宽度方向W2上远离第2电极面454中的长度轴线L1、L2的第2侧面384b侧的第2靠近缘484a之间规定的经过第2电极面454的第2靠近缘484a的假想平面与上述假想平面VP一致。
对于第1电极面452而言,在抵接部462的第1缘部472a或者第1电极面452的靠近缘482a与第1电极面452的外缘482b之间的整个范围,假想点远离长度轴线L2而向处置部326的第1侧面384a去,伴随于此,第1电极面452与假想平面VP之间的距离逐渐远离(变大)。图13中的远离第1靠近缘482a的位置处的假想平面VP与第1电极面452的距离Ld比靠近第1靠近缘482a的位置处的假想平面VP与第1电极面452的距离Lp大。
考虑第1电极面(第1面)452的法线矢量N2a。第1电极面452的法线矢量N2a中的与假想平面VP平行的分量在第1电极面452的任意位置均朝向处置部326的第1侧面384a。
第2电极面454从抵接部462的第2缘部472b朝向处置部326的第2侧面384b地设置。
第2电极面454具有:第2靠近缘484a,其靠近长度轴线L2;以及第2外缘484b,其与第2靠近缘484a相比远离长度轴线L2,靠近处置部326的第2侧面384b。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电极面452和第2电极面454相对于运动面T(中央位置M)对称。
考虑第2电极面(第2面)454的法线矢量N2b。第2电极面454的法线矢量N2b中的与假想平面VP平行的分量在第2电极面454的任意位置均朝向处置部326的第2侧面384b。
考虑刀片344的相对面352的第1靠近面352a的法线矢量N1a。第1靠近面352a的法线矢量N1a中的与假想平面VP平行的分量在第1靠近面352a的任意位置均朝向处置部326的第1侧面384a。考虑刀片344的相对面352的第2靠近面352c的法线矢量N1b。第2靠近面352c的法线矢量N1b中的与假想平面VP平行的分量在第2靠近面352c的任意位置均朝向处置部326的第2侧面384b。
作为第2把持片26b的刀片402,电极面452、抵接部462以及电极面454整体上既可以形成为锐角,也可以形成为直角,还可以形成为钝角。抵接部462的第1缘部472a与第2缘部472b之间的宽度优选形成得尽量小。因此,作为第2把持片26b的刀片402,优选形成得尽量锐利。
(作用)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312的作用。对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通用的内容适当地省略说明。
在使用处置器具312进行处置时,手术者将处置部326插入腹腔等体腔中。另外,将生物体组织(例如血管)等处置对象S配置于第1把持片26a与第2把持片26b之间,在第1把持片26a与第2把持片26b之间把持处置对象S(参照图15)。
在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344的电极构件344a的突起352与第2把持片26b的刀片402的抵接部462之间赋予适当的把持压力。在第1把持片26a和第2把持片26b闭合的状态下,在运动面T上通过把持压力使处置对象薄壁化。因此,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312的情况下,即使不在电极彼此间,也在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344与第2把持片26b的抵接部462之间对处置对象赋予适当的把持压力。另外,使处置对象与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344的电极构件344a的突起352接触,并且,使处置对象与第2把持片26b的电极构件412的第1电极面452和第2电极面454接触。
在该状态下,手术者例如按压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1开关16a同样地发挥功能的操作装置318的第1踏板。基于通过操作装置318的第1踏板的操作输入,能量源16输出电能。
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344的电极构件344a和第2把持片26b的电极构件412作为相对于彼此电位不同的电极发挥功能。使高频电流流过在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344的电极构件344a与第2把持片26b的电极构件412之间把持的处置对象,高频电流作为处置能量向处置对象S赋予。利用起因于高频电流而产生的热使处置对象改性,促进处置对象的凝固。即,利用起因于高频电流而产生的热将作为处置对象的血管等糊化和接合,并封闭。因此,处置器具312能够封闭(处置)处置对象。
通过如上所述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312的处置部326的特别是第2把持片26b的刀片402,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同样地,能够使处置对象的温度高效地上升,并且能够抑制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344的温度上升。另外,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同样地,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312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344的温度上升,因此高效地向血管的处置对象S赋予能量。因此,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312的情况下,与使用以往的处置器具的情况相比,能够加快达到封闭的速度。
接下来,对手术者按压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2开关16b同样地发挥功能的操作装置318的第2踏板时的例子进行说明。基于通过操作装置318的第2踏板的操作输入,能量源16向处置器具312输出电能。
若从能量源16向发热部344c供给电能,则发热部344c发热。在发热部344c产生的热经由粘接层344b在电极构件344a中从背面侧向突起352传递。传递到突起352的热的温度设定得比处置对象的能够利用高频电流而上升的温度高。另外,传递到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44的突起352的热(热能)向处置对象赋予。此时,处置对象凝固,并且,在刀片344的突起(相对面)352与刀片402的抵接部462之间被切开。
如上所述,处置对象利用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344的突起352和第2把持片26b的刀片402的抵接部462而薄壁化。因此,处置对象S的温度高效地上升。因此,易于进行处置对象S的干燥,处置对象S的切开速度提高。另外,在将处置对象切开时,在比处置对象的切开位置更靠近处置部326的第1侧面384a的部分以及靠近第2侧面384b的部分,发生凝固。
因而,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312的处置部326与以往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相比,易于切开处置对象。因此,在使热传递到处置对象时,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312的处置部326易于以比现有技术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少的能量将处置对象切开。
另外,在按压了操作装置318的第2踏板时,系统10也可以在使发热部344c的温度上升的同时,与按压操作装置318的第1踏板时同样地,使高频电流流过处置对象,一边使处置对象S凝固一边切开。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处置器具312,在利用基于由第1把持片26a的发热部344c产生的热的与高频能量不同的能量进行切开处置的情况下,通过适当地形成第2把持片26b的刀片402的形状,能够对处置对象S高效地负荷能量。因此,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312,能够以更小的能量(量)高效地对处置对象进行切开处置。即,第2把持片26b的刀片402能够与第1把持片26a的刀片344的突起(处置面)352协同动作地切开(处置)处置对象。
另外,能够提供一种处置器具312,在使用高频能量使处置对象S凝固的情况下,抑制流过高频电流时的电极(刀片344的电极构件344a)的温度上升,能够向处置对象S高效地负荷能量。因此,处置器具312能够使处置对象凝固(处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第2把持片26b能够相对于固定在中继部328的顶端的第1把持片26a移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也优选的是,第1把持片26a和第2把持片26b这两者能够相对于中继部328的顶端移动。
(第1变形例)
接下来,使用图16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该变形例是包含各变形例在内的第1实施方式和/或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与在这些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说明的相同的构件或者具有相同的功能的构件标注尽量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3~图15所示的第2把持片26b的抵接部462作为一例是平面。图16所示的抵接部462是朝向第1把持片26a的突部352突出的曲面状。因此,抵接部462在闭合状态下与第1电极面452同等,或者比其朝向处置面352突出。即使突部352为曲面状,也与在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同样地进行处置。
第2把持片26b的抵接部462既可以如在第2实施方式中图示的那样是平坦的,也可以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图示的那样凹陷。
第1把持片26a的相对面348a、348b组合了相对于假想平面VP平行的区域和倾斜的区域。相对面348a、348b也可以仅由与假想平面VP平行的面形成。
考虑刀片344的相对面352的法线矢量N1。法线矢量N1中的与假想平面VP平行的分量在相对面352的任意位置均不存在朝向第1侧面384a的分量和朝向第2侧面384b的分量。另外,在图16中的例子中,基台344d的相对面348a、348b与刀片344的相对面352平齐地连续。相对面348a、348b中的靠近刀片344的相对面352的位置与假想平面VP平行。相对面348a、348b中的远离刀片344的相对面352的位置相对于假想平面VP倾斜。在基台344d的相对面348a的任意位置,均可能存在法线矢量N1中的朝向第1侧面384a的分量,但不存在朝向第2侧面384b的分量。在基台344d的相对面348b的任意位置,均可能存在法线矢量N1中的朝向第2侧面384b的分量,但不存在朝向第2侧面384b的分量。
第1电极面452在宽度方向上以随着向处置部326的第1侧面384a去而远离第1把持片26a所处的那一侧的状态倾斜。即,电极面452随着朝向第1宽度方向W1远离中央位置M而朝向与第1把持片26a之间的距离变大的那一侧。在此,第1电极面(第1面)452沿着宽度方向具有包含靠近缘482a的第1区域452a和包含外缘482b的第2区域452b。第1区域452a和第2区域452b分别形成为平面。因此,第1电极面452由多个平面形成。这些区域452a、452b与在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参照图6A)或者第3变形例(参照图6B)中说明的区域186a、186b同样地倾斜。即,在包含第1靠近缘482a的第1区域452a和包含第1外缘482b的第2区域452b与假想平面VP之间形成的倾斜角度互不相同。
第2电极面454在宽度方向上以随着向处置部326的第2侧面384b去而远离第1把持片26a所处的那一侧的状态倾斜。即,电极面454随着朝向第2宽度方向W2远离中央位置M而朝向与第1把持片26a之间的距离变大的那一侧。在此,第2电极面(第2面)454沿着宽度方向具有包含靠近缘484a的第1区域454a和包含外缘482b的第2区域454b。第1区域454a和第2区域454b分别形成为平面。因此,第2电极面454由多个平面形成。这些区域454a、454b与在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参照图6A)或者第3变形例(参照图6B)中说明的区域188a、188b同样地倾斜。即,在包含第2靠近缘484a的第1区域454a和包含第2外缘484b的第2区域454b与假想平面VP之间形成的倾斜角度互不相同。
第1电极面452和第2电极面454也可以由平面或者曲面形成。第1电极面452和第2电极面454也可以由1个以上的平面和1个以上的曲面形成。
在图16中,刀片344的相对面352的第1外缘356a位于相比于刀片402的第1电极面452的第1靠近缘482a靠近运动面T的位置。只要形成为刀片344的相对面352和刀片402的第1电极面452不接触的状态,刀片344的相对面352的第1外缘356a就也可以位于相比于刀片402的第1电极面452的第1靠近缘482a远离运动面T的位置。
(第2变形例)
接下来,使用图17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该变形例是包含各变形例在内的第1实施方式和/或包含第1变形例在内的第2实施方式的进一步的变形例,对与在这些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的构件或者具有相同的功能的构件标注尽量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17所示,抵接部462的第1缘部472a既可以相比于电极构件412的第1电极面452的靠近缘482a沿着开闭方向与处置部326的第2背面386b等距离,也可以比该靠近缘482a靠近处置部326的第2背面386b。
在图17所示的第2把持片26b的基台414的中央部474形成有凹坑(凹陷)476。即,抵接部462在第1缘部472a与第2缘部472b之间具有在与朝向第1把持片26a的电极构件344a的突起352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凹陷的凹坑476。
第2把持片26b的刀片402在凹坑476具有作为与第1电极面452和第2电极面454电位相同的高频电极而使用的电极面(第3面)456。
在处置对象把持在第1把持片26a与第2把持片26b之间的状态下,在流过高频电流之前或者流过高频电流的期间,处置对象有时与处于凹坑476的电极面456接触。若处置对象与电极面456接触,则不仅在第1电极面452与突起352之间、第2电极面454与突起352之间,也在电极面456与突起352之间流过电流。
到此为止,参照附图具体地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包括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进行的所有实施。

Claims (19)

1.一种处置器具,其中,
该处置器具具备:
第1处置体,其具有作为高频电极而使用的处置面,能够与高频能量一起或者相对于所述高频能量独立地向所述处置面输入与所述高频能量不同的其他能量;以及
第2处置体,其能够与所述处置面协同动作地对处置对象进行处置,
该第2处置体具有:
抵接部,其沿着长度轴线延伸,具有电绝缘性;以及
第1面,其作为第1高频电极而使用,
所述第1面在与所述长度轴线正交的第1宽度方向上与所述抵接部相邻,
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1处置体的所述处置面相对,能够在沿着开闭方向远离所述处置面的打开状态和靠近所述处置面的闭合状态之间相对移动,能够在所述闭合状态下抵接于所述处置面,
所述第1面在所述打开状态和所述闭合状态下远离所述处置面,
所述第1面具有:
第1靠近缘,其在所述第1面中靠近所述抵接部;以及
第1外缘,其从所述长度轴线朝向处置部的所述第1宽度方向上的第1侧面,相对于所述抵接部分离开,
对于所述第1面而言,在所述闭合状态下规定与所述开闭方向正交且经过所述第1面的所述第1靠近缘的假想平面时,对于所述假想平面与所述第1面之间的距离而言,所述第1外缘与所述假想平面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1靠近缘与所述假想平面之间的距离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第1面与所述假想平面之间的距离在从所述第1靠近缘到所述第1外缘之间连续地或者间断地变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第1面由平面或者曲面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第1面由多个平面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第1面由1个以上的平面和1个以上的曲面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包含所述第1靠近缘的第1区域与所述假想平面之间形成的倾斜角度不同于包含所述第1外缘的第2区域与所述假想平面之间形成的倾斜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第1面在所述第1靠近缘与所述第1外缘之间具有所述假想平面与所述第1面的距离恒定的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抵接部在所述闭合状态下与所述第1面同等,或者比所述第1面更朝向所述处置面突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第1面的所述第1外缘在所述闭合状态下,相比于所述第1处置体的所述处置面中的、靠近所述处置部的远离所述长度轴线的所述第1侧面的外缘,更远离所述长度轴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第1面在所述第1靠近缘与所述第1外缘之间的至少一部分截面形成为线形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第1面在所述第1靠近缘与所述第1外缘之间的至少一部分截面形成为非线形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第2处置体具有作为与所述第1高频电极电位相同的第2高频电极而使用的第2面,
所述第2面在与所述第1宽度方向为相反方向的第2宽度方向上与所述抵接部相邻,
所述第2面在所述打开状态和所述闭合状态下远离所述处置面,
所述第2面具有:
第2靠近缘,其在所述第2面中靠近所述抵接部;以及
第2外缘,其从所述长度轴线朝向所述处置部的所述第2宽度方向上的第2侧面,相对于所述抵接部分离开,
所述假想平面经过所述第2面的所述第2靠近缘,
对于所述假想平面与所述第2面之间的距离而言,所述第2外缘与所述假想平面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2靠近缘与所述假想平面之间的距离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第2面在所述第2靠近缘与所述第2外缘之间具有所述假想平面与所述第2面的距离恒定的区域。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抵接部具有:第1缘部,其与所述第1面的所述第1靠近缘相邻;第2缘部,其远离所述第1靠近缘;以及凹坑,其设于所述第1缘部与所述第2缘部之间,向与朝向所述处置面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凹陷,
所述第2处置体在所述凹坑具有作为与所述第1面电位相同的高频电极而使用的第3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第1处置体的所述处置面是杆的一部分,
在向所述杆输入超声波振动作为与所述高频能量不同的其他能量时,能够将所述超声波振动传递到所述第1处置体的所述处置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该处置器具具备供所述杆贯穿的轴,
所述第1处置体相对于所述轴固定,
所述第2处置体能够相对于所述轴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第1处置体具备向所述处置面输入热作为与所述高频能量不同的其他能量的发热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该处置器具具备第1钳构件,该第1钳构件供所述第1处置体设置,能够与所述处置面一起相对于所述第2处置体相对地在所述打开状态和所述闭合状态之间移动,在所述闭合状态下,该第1钳构件与所述第2处置体的所述抵接部和所述第1面分离开。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该处置器具具备第2钳构件,该第2钳构件供所述第2处置体设置,能够与所述抵接部和所述第1面一起相对于所述第1处置体相对地在所述打开状态与所述闭合状态之间移动,在所述闭合状态下,该第2钳构件与所述第1处置体的所述处置面分离开。
CN201880095653.9A 2018-07-18 2018-07-18 处置器具 Pending CN1124236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26988 WO2020016974A1 (ja) 2018-07-18 2018-07-18 処置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23688A true CN112423688A (zh) 2021-02-26

Family

ID=69164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5653.9A Pending CN112423688A (zh) 2018-07-18 2018-07-18 处置器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28226A1 (zh)
JP (1) JP7055875B2 (zh)
CN (1) CN112423688A (zh)
DE (1) DE112018007745T5 (zh)
WO (1) WO20200169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52676A1 (ja) * 2020-01-27 2021-08-0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振動伝達部材、超音波処置具、及び振動伝達部材の製造方法
EP4132403A1 (en) * 2020-04-08 2023-02-15 Covidien LP Surgical instruments incorporating ultrasonic and electro-surgical functionality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43297A1 (en) * 2005-08-19 2007-02-22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Ultrasonic coagulation and cutting apparatus
JP2008011987A (ja) * 2006-07-04 2008-01-24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外科用処置具
WO2011089769A1 (ja) * 2010-01-21 2011-07-28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外科処置装置
WO2016167197A1 (ja) * 2015-04-13 2016-10-2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医療機器
CN106132329A (zh) * 2014-03-14 2016-11-16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把持单元及双极处理器具
CN106470631A (zh) * 2014-11-11 2017-03-0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处置器具和处置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84301B1 (en) * 2010-02-12 2016-06-15 Olympus Corporation Ultrasonic treatment device
EP3170463A4 (en) * 2014-07-15 2018-03-28 Olympus Corporation Instrument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43297A1 (en) * 2005-08-19 2007-02-22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Ultrasonic coagulation and cutting apparatus
JP2007050181A (ja) * 2005-08-19 2007-03-01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超音波凝固切開装置
JP2008011987A (ja) * 2006-07-04 2008-01-24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外科用処置具
WO2011089769A1 (ja) * 2010-01-21 2011-07-28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外科処置装置
CN106132329A (zh) * 2014-03-14 2016-11-16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把持单元及双极处理器具
CN106470631A (zh) * 2014-11-11 2017-03-0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处置器具和处置系统
WO2016167197A1 (ja) * 2015-04-13 2016-10-2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医療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016974A1 (ja) 2021-07-15
DE112018007745T5 (de) 2021-03-11
WO2020016974A1 (ja) 2020-01-23
JP7055875B2 (ja) 2022-04-18
US20210128226A1 (en) 2021-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28765B2 (en) Ultrasonic surgical instrument clamp arm with proximal nodal pad
US10716957B2 (en) Shielding features for ultrasonic blade of a surgical instrument
US20180161062A1 (en) Treatment tool
EP4014902B1 (en) Surgical instrument with dual mode end effector and compound lever with detents
US20230404612A1 (en) Ultrasonic surgical shears with clamping feature
JP6307669B1 (ja) 高周波処置具
JP2009240773A (ja) 外科手術装置
CN107072709B (zh) 处置器具及处置系统
EP3207889B1 (en) Grasping treatment unit
US20210128226A1 (en) Treatment instrument and treatment system
WO2016067950A1 (ja) 把持処置ユニット、把持処置具及び把持処置システム
US20210228265A1 (en) Treatment tool
US20200390490A1 (en) Treatment instrument and method of using treatment instrument
US20230017988A1 (en) Treatment instrument, treatment system and treatment method
US20230233246A1 (en) Energy treatment tool
US20230397924A1 (en) Ultrasonic treatment instrument
WO2018092278A1 (ja) エネルギー処置具
WO2018225258A1 (ja) 処置具及び処置システム
JP2005185656A (ja) 外科用処置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