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13843A -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413843A CN112413843A CN202011268713.8A CN202011268713A CN112413843A CN 112413843 A CN112413843 A CN 112413843A CN 202011268713 A CN202011268713 A CN 202011268713A CN 112413843 A CN112413843 A CN 11241384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outlet
- air conditioner
- fan
- air
- obsta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781 supercoo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408 swee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081 physical ac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2—Centrifugal or radial f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检测所述空调的下出风口处是否有障碍物;若检测到有障碍物,则检测所述障碍物对所述下出风口的遮挡情况;判断检测的所述障碍物对所述下出风口的遮挡情况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判断所述遮挡情况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对所述空调出风进行调整,以减小下出风风量,增大上出风风量。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能够避免下出风口被遮挡时形成局部过冷过热,改善房间的温度均匀性,提高房间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分布式送风空调器由于其上下出风的特点,其在室内形成的温度场更加均匀,垂直温差更小,具有很好的舒适性;在制热的运行状态下,室内温度均匀,能量得到有效利用,所以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由于分布式送风空调柜机一般布置在客厅等较大场所,并且据调查发现,用户一般摆放在墙角等位置,容易存在沙发等障碍物的遮挡下风口的现象。目前的分布式空调器未考虑到下出风口因被遮挡而影响出风的情况,采用固定的上下风量配比,当下风口被完全遮挡时,热气被遮挡后由于水平速度严重损失且受热气上浮的影响,而几乎沿垂直方向运动,从而在遮挡物区域形成局部过热而在障碍物背后形成局部过冷现象,降低了房间的舒适性并造成能量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下出风口因被遮挡而影响出风的问题。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包括:检测所述空调的下出风口是否被障碍物遮挡;若检测到所述下出风口被障碍物遮挡,则检测所述障碍物对所述下出风口的遮挡情况;判断检测的所述障碍物对所述下出风口的遮挡情况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判断所述遮挡情况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对所述空调出风进行调整,以减小下出风风量,增大上出风风量。
可选地,所述障碍物对所述下出风口的遮挡情况,包括:所述障碍物与所述空调的距离、所述障碍物的高度和所述障碍物的宽度;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障碍物与所述空调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所述障碍物的高度大于预设高度以及所述障碍物的宽度大于预设宽度。
可选地,对所述空调出风进行调整,包括:若所述空调的风机系统为上下独立风机系统,则将上风机转速增大至第一设定转速,将下风机转速减小至第二设定转速;和/或,若所述空调的风机系统为单风机双风道系统,则将下出风口挡风板开启度减小至设定开启度,并将风机转速增加至第三设定转速。
可选地,对所述空调出风进行调整,还包括:根据所述障碍物对所述下出风口的遮挡情况对所述空调出风进行调整,其中,若所述空调的风机系统为上下独立风机系统,则根据所述障碍物与所述空调的距离L、所述障碍物的高度H和所述障碍物的宽度B,利用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设定转速ν1和所述第二设定转速ν2;
其中,V1为第一设定转速,V2为第二设定转速,V01、V02分别为上、下风机的初始设定转速,a、c分别为上、下风机转速修正系数;
和/或,
若所述空调的风机系统为单风机双风道系统,则根据所述障碍物与所述空调的距离L、所述障碍物的高度H和所述障碍物的宽度B,利用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三设定转速ν3和所述设定开启度P;
其中,V03为风机初始设定转速,P01为下挡风板默认开启度;d为风机转速修正系数,e为下出风口挡风板默认开度的修正系数。
可选地,若判断所述遮挡情况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对所述空调出风进行调整,还包括:增大上出风风量及上出风向下扫风角度。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装置,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空调的下出风口是否被障碍物遮挡;若检测到所述下出风口被障碍物遮挡,则检测所述障碍物对所述下出风口的遮挡情况;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检测单元检测的所述障碍物对所述下出风口的遮挡情况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调整单元,用于若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遮挡情况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对所述空调出风进行调整,以减小下出风风量,增大上出风风量。
可选地,所述障碍物对所述下出风口的遮挡情况,包括:所述障碍物与所述空调的距离、所述障碍物的高度和所述障碍物的宽度;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障碍物与所述空调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所述障碍物的高度大于预设高度以及所述障碍物的宽度大于预设宽度。
可选地,所述调整单元,对所述空调出风进行调整,包括:若所述空调的风机系统为上下独立风机系统,则将上风机转速增大至第一设定转速,将下风机转速减小至第二设定转速;和/或,若所述空调的风机系统为单风机双风道系统,则将下出风口挡风板开启度减小至设定开启度,并将风机转速增加至第三设定转速。
可选地,所述调整单元,对所述空调出风进行调整,还包括:根据所述障碍物对所述下出风口的遮挡情况对所述空调出风进行调整,其中,
若所述空调的风机系统为上下独立风机系统,则根据所述障碍物与所述空调的距离L、所述障碍物的高度H和所述障碍物的宽度B,利用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设定转速ν1和所述第二设定转速ν2;
其中,V1为第一设定转速,V2为第二设定转速,V01、V02分别为上、下风机的初始设定转速,a、c分别为上、下风机转速修正系数;
和/或,
若所述空调的风机系统为单风机双风道系统,则根据所述障碍物与所述空调的距离L、所述障碍物的高度H和所述障碍物的宽度B,利用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三设定转速ν3和所述设定开启度P;
其中,V03为风机初始设定转速,P01为下挡风板默认开启度;d为风机转速修正系数,e为下出风口挡风板默认开度的修正系数。
可选地,若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遮挡情况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所述调整单元,对所述空调出风进行调整,还包括:增大上出风风量及上出风向下扫风角度。
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前述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前述任一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检测下出风口的障碍物遮挡情况,调节上、下出风口的风量,从而避免下出风口被遮挡时形成局部过冷过热,改善了房间的温度均匀性,提高房间的舒适性,使能量得到有效利用,避免浪费,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空调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方法示意图;
图2a示出了分布式送风空调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风机系统示意图;
图2b示出了分布式送风空调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风机系统示意图;
图3a示出了分布式上下出风送风空调的下出风口被遮挡的一个示例的侧视图;
图3b示出了分布式上下出风送风空调的下出风口被遮挡的另一个示例的侧视图;
图3c示出了分布式上下出风送风空调下出风口被遮挡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空调控制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方法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空调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送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可用于分布式送风空调,例如具有上、下出风口的空调。
图2a示出了分布式送风空调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风机系统示意图。如图2a所示,为一种上下独立风机系统,上出风和下出风采用独立风机系统,该风机系统包括独立的上下两个风机系统,上风机系统包括上蜗壳11、上风道12,下风机系统包括下蜗壳13和下风道14。上风机和/或下风机具体可以为离心风机。图2b示出了分布式送风空调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风机系统示意图。如图2b所示,为单风机双风道风机系统,包括蜗壳21、上风道22和下风道24。风机具体可以为离心风机。
分布式送风空调柜机一般布置在客厅等面积较大场所,一般摆放在墙角等位置,容易存在沙发等障碍物的遮挡下风口的现象。图3a示出了分布式上下出风送风空调的下出风口被遮挡的一个示例的侧视图。图3b示出了分布式上下出风送风空调的下出风口被遮挡的另一个示例的侧视图。图3c示出了分布式上下出风送风空调下出风口被遮挡的俯视图。参考图3a、图3b、图3c,空调1包括上出风口3和下出风口4,L为障碍物2与空调1的距离,H为障碍物2的高度,B为障碍物2的宽度,具体可以为障碍物遮挡所述空调的下出风口的最大宽度(能够遮挡所述下出风口的最大宽度),例如平行于所述下出风口部分的最大宽度。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空调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方法示意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至少包括步骤S110、步骤S120、步骤S130和步骤S140。
步骤S110,检测所述空调的下出风口是否被障碍物遮挡。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检测所述空调的下出风口的正出风方向是否有障碍物,若有,则下出风口被障碍物遮挡。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空调的下出风口是否有遮挡物遮挡。可选地,红外传感器安装在与下出风口的中心距离为h的上方位置,即安装在下出风口的中心正上方,与下出风口的中心距离为h。
步骤S120,若检测到所述下出风口被障碍物遮挡,则检测所述障碍物对所述下出风口的遮挡情况。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空调的下出风口是否有遮挡物遮挡,若检测到下出风口有障碍物,则进一步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所述障碍物对所述下出风口的遮挡情况。可选地,所述障碍物对所述下出风口的遮挡情况,包括:所述障碍物与所述空调的距离L、所述障碍物的高度H和所述障碍物的宽度B。
图3a示出了分布式上下出风送风空调的下出风口被遮挡的一个示例的侧视图。图3b示出了分布式上下出风送风空调的下出风口被遮挡的另一个示例的侧视图。图3c示出了分布式上下出风送风空调下出风口被遮挡的俯视图。图3a、图3b、图3c中,L为障碍物与空调的距离,H为障碍物的高度,B为障碍物的宽度。
所述障碍物的宽度,具体可以为障碍物遮挡所述空调的下出风口的最大宽度(能够遮挡所述下出风口的最大宽度,例如参考图3c所示,为障碍物正面遮挡空调的下出风口,则该障碍物能够遮挡所述下出风口的最大宽度为障碍物自身宽度),例如平行于所述下出风口部分的最大宽度。
步骤S130,判断检测的所述障碍物对所述下出风口的遮挡情况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障碍物与所述空调的距离L小于预设距离L1、所述障碍物的高度H大于预设高度H1以及所述障碍物的宽度B大于预设宽度B1,即,满足L<L1、H>H1及B>B1。
当障碍物离风口的距离L足够远时或障碍物高度H过足够小时(如低于风口下限高度时,此时障碍物没造成遮挡),由于受热气上浮(浮升力的影响),热风可以从障碍物上方掠过,此时障碍物影响较小,可以不做调整。而当障碍物离风口的距离L足够近、障碍物高度H足够高时,如图3b所示,但如果障碍宽度B过小(如花瓶遮挡、如人体站立),热风仍可绕开障碍物向前送,此时也可以不做调整。而当障碍物距离风口的距离L很近,高度H和宽度B都很大时,热风无法绕开障碍物,而受到严重遮挡,此时要做出调整。
步骤S140,若判断所述遮挡情况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对所述空调出风进行调整,以减小下出风风量,增大上出风风量。
具体地,若判断同时满足L<L1、H>H1及B>B1,则减小下出风风量,增大上出风风量。优选地,同时增大上出风向下扫风角度。若不同时满足L<L1、H>H1及B>B1,则保持默认风量配比(即没调整之前的上下出风风量)。根据遮挡情况调整上下风量的配比,原因是当障碍物遮挡时(有影响但没有完全堵死),如果不减小下出风的风速,热风在遇到障碍物后,形成拥塞挤压会快速上浮至房间上方,造成这部分热量无法送至人体活动区域(垂直高度低于人体身高以下的空间区域),而造成能量浪费并且形成较大垂直温差(上热下冷引起人体不舒适);如减小下出风的风速,使其刚好送至障碍物附近,使其在障碍物附近进行缓慢热扩散,而不是急速上升,减小这一部分热量浪费,同时增大上出风风速及向下扫风角度,将更多的热量送至人体活动区(垂直高度低于人体身高以下的空间区域),提高能量利用。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的风机系统,包括:单风机双风道系统或上下独立风机系统。
若所述空调的风机系统为上下独立风机系统,则增大上风机转速,以增大上出风风量,减小下风机转速,以减小下出风风量。如图2a所示,对于上出风和下出风采用独立风机系统,上、下出风通过调整各自的风机转速来控制其风量及配比即增大上出风的风机转速,减小下出风的风机转速。检测障碍物与空调的距离L、障碍物的高度H和障碍物的宽度B满足L<L1、H>H1及B>B1时,下出风离心风机转速减小,上出风离心风机转速增大。
具体地,若所述空调的风机系统为上下独立风机系统,则将上风机转速增大至第一设定转速,将下风机转速减小至第二设定转速。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障碍物对所述下出风口的遮挡情况对所述空调出风进行调整。若所述空调的风机系统为上下独立风机系统,则根据所述障碍物与所述空调的距离L、所述障碍物的高度H和所述障碍物的宽度B,利用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设定转速ν1和所述第二设定转速ν2;
其中,V1为第一设定转速,V2为第二设定转速,V01、V02分别为上、下风机的初始设定转速(检测到下出风口被障碍物遮挡需要调整空调出风时设定的初始转速),a、c分别为上、下风机转速修正系数,可通过实验测试得到。
障碍物与空调的距离L越小、障碍物的高度H和障碍物的宽度B越大代表遮挡越严重,即障碍物遮挡程度与H、B成正比,而与L成反比。障碍物遮挡越严重,即H、B越大及L越小,上出风风量增大,而下出风风量减小(风口不变,风速也减小)。
若所述空调的风机系统为单风机双风道系统,则减小下出风口挡风板开启度,以减小下出风风量,同时增加风机转速,以增大上出风风量。
如图2b所示,对于上下出风采用单风机双风道系统,上下出风通过调整下风口挡风板和风机转速来控制上、下出风的风量及配比,其中挡风板25位置可以位于下蜗舌26附近或者位于下出风口处。检测障碍物与空调的距离L、障碍物的高度H和障碍物的宽度B,满足L<L1、H>H1及B>B1时,下风口挡风板开启度减小,以减小下出风风量,同时将风机转速增加至某一转速,以提高上出风风量。
具体地,若所述空调的风机系统为单风机双风道系统,则将下出风口挡风板开启度减小至设定开启度,并将风机转速增加至第三设定转速。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障碍物对所述下出风口的遮挡情况对所述空调出风进行调整。若所述空调的风机系统为单风机双风道系统,则根据所述障碍物与所述空调的距离L、所述障碍物的高度H和所述障碍物的宽度B,利用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三设定转速ν3和所述设定开启度P;
其中,V03为风机初始设定转速(检测到下出风口被障碍物遮挡需要调整空调出风时设定的初始转速),P01为下出风口挡风板默认开启度(初始开启度);d为风机转速修正系数,e为下挡风板默认开度的修正系数,d、e可通过实验测试得到。
障碍物与空调的距离L越小、障碍物的高度H和障碍物的宽度B越大代表遮挡越严重,即障碍物遮挡程度与H、B成正比,而与L成反比。。障碍物遮挡越严重,即H、B越大及L越小,上出风风量增大,而下出风风量减小(风口不变,风速也减小),此时下出风的风量及风速是主要是通过下出风口挡风板开度大小来控制的,开度越大,风量越大,即P值越大,反之开度越小,P值越小。
可选地,可以每隔预设时间t1执行一次所述分布式送风空调控制方法的步骤。本发明控制方法的步骤可以每隔预设时间t1进行一次,直到空调关机,当开始检测所述空调的下出风口处是否有障碍物(步骤S110)时,开始计时t,在对所述空调出风进行调整(步骤S140)后,当t>t1时,再次执行,实现循环。
为清楚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下面再以一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分布式送风空调控制方法方法的执行流程进行描述。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空调控制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方法示意图。如图4所示,空调开机启动后,红外传感器开始检测障碍物的位置,并开始计时t,检测正出风方向是否存在固定障碍物对其送风轨迹造成遮挡,当正出风方向没有固定障碍物时,不对上下送风风量配比进行调整,保持默认风量配比运行;当正出风方向有障碍物时,检测障碍物与空调的距离L、障碍物的高度H和障碍物的宽度B,判断是否同时满足L<L1、H>H1及B>B1,若是,则减小下出风风量,增大上出风风量,同时增大上出风向下扫风角度,否则,保持默认风量配比。当时间t大于t1时,重新判断是否有障碍物,完成循环判断。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空调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所述控制装置100包括检测单元110、判断单元120和调整单元130。
检测单元110用于检测所述空调的下出风口是否被障碍物遮挡;若检测到所述下出风口被障碍物遮挡,则检测所述障碍物对所述下出风口的遮挡情况。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检测单元110检测所述空调的下出风口的正出风方向是否有障碍物,若有,则下出风口被障碍物遮挡。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检测单元110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空调的下出风口是否有遮挡物遮挡。可选地,红外传感器安装在与下出风口的中心距离为h的上方位置,即安装在下出风口的中心正上方,与下出风口的中心距离为h。
检测单元110若检测到下出风口有障碍物,则进一步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所述障碍物对所述下出风口的遮挡情况。可选地,所述障碍物对所述下出风口的遮挡情况,包括:所述障碍物与所述空调的距离L、所述障碍物的高度H和所述障碍物的宽度B。
图3a示出了分布式上下出风送风空调的下出风口被遮挡的一个示例的侧视图。图3b示出了分布式上下出风送风空调的下出风口被遮挡的另一个示例的侧视图。图3c示出了分布式上下出风送风空调下出风口被遮挡的俯视图。图3a、图3b、图3c中,L为障碍物与空调的距离,H为障碍物的高度,B为障碍物的宽度。
所述障碍物的宽度,具体可以为障碍物遮挡所述空调的下出风口的最大宽度(能够遮挡所述下出风口的最大宽度,例如参考图3c所示,为障碍物正面遮挡空调的下出风口,则该障碍物能够遮挡所述下出风口的最大宽度为障碍物自身宽度),例如平行于所述下出风口部分的最大宽度。
判断单元120用于判断所述检测单元110检测的所述障碍物对所述下出风口的遮挡情况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障碍物与所述空调的距离L小于预设距离L1、所述障碍物的高度H大于预设高度H1以及所述障碍物的宽度B大于预设宽度B1,即,满足L<L1、H>H1及B>B1。
当障碍物离风口的距离L足够远时或障碍物高度H过足够小时(如低于风口下限高度时,此时障碍物没造成遮挡),由于受热气上浮(浮升力的影响),热风可以从障碍物上方掠过,此时障碍物影响较小,可以不做调整。而当障碍物离风口的距离L足够近、障碍物高度H足够高时,如图3b所示,但如果障碍宽度B过小(如花瓶遮挡、如人体站立),热风仍可绕开障碍物向前送,此时也可以不做调整。而当障碍物距离风口的距离L很近,高度H和宽度B都很大时,热风无法绕开障碍物,而受到严重遮挡,此时要做出调整。
调整单元130用于若所述判断单元120判断所述遮挡情况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对所述空调出风进行调整,以减小下出风风量,增大上出风风量。
具体地,若判断同时满足L<L1、H>H1及B>B1,则减小下出风风量,增大上出风风量。优选地,同时增大上出风向下扫风角度。若不同时满足L<L1、H>H1及B>B1,则保持默认风量配比(即没调整之前的上下出风风量)。根据遮挡情况调整上下风量的配比,原因是当障碍物遮挡时(有影响但没有完全堵死),如果不减小下出风的风速,热风在遇到障碍物后,形成拥塞挤压会快速上浮至房间上方,造成这部分热量无法送至人体活动区域(垂直高度低于人体身高以下的空间区域),而造成能量浪费并且形成较大垂直温差(上热下冷引起人体不舒适);如减小下出风的风速,使其刚好送至障碍物附近,使其在障碍物附近进行缓慢热扩散,而不是急速上升,减小这一部分热量浪费,同时增大上出风风速及向下扫风角度,将更多的热量送至人体活动区(垂直高度低于人体身高以下的空间区域),提高能量利用。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的风机系统,包括:单风机双风道系统或上下独立风机系统。
若所述空调的风机系统为上下独立风机系统,则所述调整单元增大上风机转速,以增大上出风风量,减小下风机转速,以减小下出风风量。如图2a所示,对于上出风和下出风采用独立风机系统,上、下出风通过调整各自的风机转速来控制其风量及配比即增大上出风的风机转速,减小下出风的风机转速。检测障碍物与空调的距离L、障碍物的高度H和障碍物的宽度B满足L<L1、H>H1及B>B1时,下出风离心风机转速减小,上出风离心风机转速增大。
具体地,若所述空调的风机系统为上下独立风机系统,则所述调整单元将上风机转速增大至第一设定转速,将下风机转速减小至第二设定转速。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调整单元130根据所述障碍物对所述下出风口的遮挡情况对所述空调出风进行调整。若所述空调的风机系统为上下独立风机系统,则根据所述障碍物与所述空调的距离L、所述障碍物的高度H和所述障碍物的宽度B,利用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设定转速ν1和所述第二设定转速ν2;
其中,V1为第一设定转速,V2为第二设定转速,V01、V02为上、下风机的初始设定转速(检测到下出风口被障碍物遮挡需要调整空调出风时设定的初始转速),a、c分别为上、下风机转速修正系数,可通过实验测试得到。
障碍物与空调的距离L越小、障碍物的高度H和障碍物的宽度B越大代表遮挡越严重,即障碍物遮挡程度与H、B成正比,而与L成反比。障碍物遮挡越严重,即H、B越大及L越小,上出风风量增大,而下出风风量减小(风口不变,风速也减小)。
若所述空调的风机系统为单风机双风道系统,则所述调整单元130减小下出风口挡风板开启度,以减小下出风风量,同时增加风机转速,以增大上出风风量。
如图2b所示,对于上下出风采用单风机双风道系统,上下出风通过调整下风口挡风板和风机转速来控制上、下出风的风量及配比,其中挡风板25位置可以位于下蜗舌26附近或者位于下出风口处。检测障碍物与空调的距离L、障碍物的高度H和障碍物的宽度B,满足L<L1、H>H1及B>B1时,下风口挡风板开启度减小,以减小下出风风量,同时将风机转速增加至某一转速,以提高上出风风量。
具体地,若所述空调的风机系统为单风机双风道系统,则将下出风口挡风板开启度减小至设定开启度,并将风机转速增加至第三设定转速。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调整单元130根据所述障碍物对所述下出风口的遮挡情况对所述空调出风进行调整。若所述空调的风机系统为单风机双风道系统,则根据所述障碍物与所述空调的距离L、所述障碍物的高度H和所述障碍物的宽度B,利用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三设定转速ν3和所述设定开启度P;
其中,V03为风机初始设定转速(检测到下出风口被障碍物遮挡需要调整空调出风时设定的初始转速),P01为下出风口挡风板默认开启度(初始开启度);d为风机转速修正系数,e为下挡风板默认开度的修正系数,d、e可通过实验测试得到。
障碍物与空调的距离L越小、障碍物的高度H和障碍物的宽度B越大代表遮挡越严重,即障碍物遮挡程度与H、B成正比,而与L成反比。。障碍物遮挡越严重,即H、B越大及L越小,上出风风量增大,而下出风风量减小(风口不变,风速也减小),此时下出风的风量及风速是主要是通过下出风口挡风板开度大小来控制的,开度越大,风量越大,即P值越大,反之开度越小,P值越小。
可选地,可以每隔预设时间t1执行一次所述分布式送风空调控制装置的操作。本发明控制装置的操作可以每隔预设时间t1进行一次,直到空调关机,当检测单元开始检测所述空调的下出风口处是否有障碍物时,开始计时t,在调整单元对所述空调出风进行调整后,当t>t1时,再次执行,实现循环。
本发明还提供对应于所述空调控制方法的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对应于所述空调控制方法的一种分布式送风空调,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前述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对应于所述空调控制装置的一种分布式送风空调,包括前述任一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
据此,本发明提供的方案,通过检测下出风口的障碍物遮挡情况,调节上、下出风口的风量,从而避免下出风口被遮挡时形成局部过冷过热,改善了房间的温度均匀性,提高房间的舒适性,使能量得到有效利用,避免浪费,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可在硬件、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中实施。如果在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中实施,那么可将功能作为一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媒体上或经由计算机可读媒体予以传输。其它实例及实施方案在本发明及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及精神内。举例来说,归因于软件的性质,上文所描述的功能可使用由处理器、硬件、固件、硬连线或这些中的任何者的组合执行的软件实施。此外,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控制装置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所述空调的下出风口是否被障碍物遮挡;
若检测到所述下出风口被障碍物遮挡,则检测所述障碍物对所述下出风口的遮挡情况;
判断检测的所述障碍物对所述下出风口的遮挡情况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若判断所述遮挡情况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对所述空调出风进行调整,以减小下出风风量,增大上出风风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障碍物对所述下出风口的遮挡情况,包括:所述障碍物与所述空调的距离、所述障碍物的高度和所述障碍物的宽度;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障碍物与所述空调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所述障碍物的高度大于预设高度以及所述障碍物的宽度大于预设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空调出风进行调整,包括:
若所述空调的风机系统为上下独立风机系统,则将上风机转速增大至第一设定转速,将下风机转速减小至第二设定转速;和/或,
若所述空调的风机系统为单风机双风道系统,则将下出风口挡风板开启度减小至设定开启度,并将风机转速增加至第三设定转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空调出风进行调整,还包括:根据所述障碍物对所述下出风口的遮挡情况对所述空调出风进行调整,其中,
若所述空调的风机系统为上下独立风机系统,则根据所述障碍物与所述空调的距离L、所述障碍物的高度H和所述障碍物的宽度B,利用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设定转速ν1和所述第二设定转速ν2;
其中,V1为第一设定转速,V2为第二设定转速,V01、V02分别为上、下风机的初始设定转速,a、c分别为上、下风机转速修正系数;
和/或,
若所述空调的风机系统为单风机双风道系统,则根据所述障碍物与所述空调的距离L、所述障碍物的高度H和所述障碍物的宽度B,利用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三设定转速ν3和所述设定开启度P;
其中,V03为风机初始设定转速,P01为下挡风板默认开启度;d为风机转速修正系数,e为下出风口挡风板默认开度的修正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判断所述遮挡情况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对所述空调出风进行调整,还包括:
增大上出风风量及上出风向下扫风角度。
6.一种空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空调的下出风口是否被障碍物遮挡;若检测到所述下出风口被障碍物遮挡,则检测所述障碍物对所述下出风口的遮挡情况;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检测单元检测的所述障碍物对所述下出风口的遮挡情况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调整单元,用于若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遮挡情况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对所述空调出风进行调整,以减小下出风风量,增大上出风风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障碍物对所述下出风口的遮挡情况,包括:所述障碍物与所述空调的距离、所述障碍物的高度和所述障碍物的宽度;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障碍物与所述空调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所述障碍物的高度大于预设高度以及所述障碍物的宽度大于预设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对所述空调出风进行调整,包括:
若所述空调的风机系统为上下独立风机系统,则将上风机转速增大至第一设定转速,将下风机转速减小至第二设定转速;和/或,
若所述空调的风机系统为单风机双风道系统,则将下出风口挡风板开启度减小至设定开启度,并将风机转速增加至第三设定转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单元,对所述空调出风进行调整,还包括:根据所述障碍物对所述下出风口的遮挡情况对所述空调出风进行调整,其中,
若所述空调的风机系统为上下独立风机系统,则根据所述障碍物与所述空调的距离L、所述障碍物的高度H和所述障碍物的宽度B,利用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设定转速ν1和所述第二设定转速ν2;
其中,V1为第一设定转速,V2为第二设定转速,V01、V02分别为上、下风机的初始设定转速,a、c分别为上、下风机转速修正系数;
和/或,
若所述空调的风机系统为单风机双风道系统,则根据所述障碍物与所述空调的距离L、所述障碍物的高度H和所述障碍物的宽度B,利用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三设定转速ν3和所述设定开启度P;
其中,V03为风机初始设定转速,P01为下挡风板默认开启度;d为风机转速修正系数,e为下出风口挡风板默认开度的修正系数。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遮挡情况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所述调整单元,对所述空调出风进行调整,还包括:增大上出风风量及上出风向下扫风角度。
11.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12.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包括如权利要求6-10任一所述的分布式送风空调控制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68713.8A CN112413843B (zh) | 2020-11-13 | 2020-11-13 |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68713.8A CN112413843B (zh) | 2020-11-13 | 2020-11-13 |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13843A true CN112413843A (zh) | 2021-02-26 |
CN112413843B CN112413843B (zh) | 2021-11-09 |
Family
ID=74831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268713.8A Active CN112413843B (zh) | 2020-11-13 | 2020-11-13 |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413843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51565A (zh) * | 2021-06-04 | 2021-08-1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出风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及空调 |
CN113551395A (zh) * | 2021-07-23 | 2021-10-2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控制方法 |
CN117128610A (zh) * | 2023-08-30 | 2023-11-28 | 广州可铝可木装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恒温恒湿机的送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157946A (en) * | 1981-03-24 | 1982-09-29 | Nippon Furekuto Kk | Air curtain unit |
CN105276681A (zh) * | 2014-07-08 | 2016-01-27 |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 空调机 |
CN110260487A (zh) * | 2019-06-25 | 2019-09-20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出风控制方法、装置及上下出风柜机 |
CN112361563A (zh) * | 2020-10-10 | 2021-02-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送风控制方法、系统、介质、设备、终端、空调 |
-
2020
- 2020-11-13 CN CN202011268713.8A patent/CN11241384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157946A (en) * | 1981-03-24 | 1982-09-29 | Nippon Furekuto Kk | Air curtain unit |
CN105276681A (zh) * | 2014-07-08 | 2016-01-27 |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 空调机 |
CN110260487A (zh) * | 2019-06-25 | 2019-09-20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出风控制方法、装置及上下出风柜机 |
CN112361563A (zh) * | 2020-10-10 | 2021-02-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送风控制方法、系统、介质、设备、终端、空调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51565A (zh) * | 2021-06-04 | 2021-08-1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出风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及空调 |
CN113551395A (zh) * | 2021-07-23 | 2021-10-2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控制方法 |
CN117128610A (zh) * | 2023-08-30 | 2023-11-28 | 广州可铝可木装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恒温恒湿机的送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7128610B (zh) * | 2023-08-30 | 2024-08-09 | 广东澳宇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恒温恒湿机的送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13843B (zh) | 2021-11-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413843B (zh) |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
CN106979596B (zh) | 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系统以及空调器 | |
CN107449039B (zh) |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 |
US20080233859A1 (en) | Cold storage doorway with airflow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 |
CN203771556U (zh) | 室内机和空气调节装置 | |
CN111780322A (zh) | 一种用于空调的控制方法及使用其的空调 | |
CN111412600A (zh) | 一种新风空调控制方法 | |
CN105180268A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出风控制方法 | |
CN111397177B (zh) | 实现循环送风的送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机组 | |
CN110887180B (zh) |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 |
CN110160201A (zh) | 一种吹吸式循环风幕系统 | |
CN111780323A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的送风控制方法及室内空调器 | |
CN114791128B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18079476A1 (ja) | 空調室内機 | |
CN111780230B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115435401A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 |
CN109751737A (zh) | 用于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风管式空调器 | |
JP2012013261A (ja) | サーキュレータの制御装置 | |
JP4014866B2 (ja) | 建築物の換気装置 | |
JP7321283B2 (ja) | 制御装置、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
CN110887198A (zh) |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 |
JP2008116097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JPH10148376A (ja) | 床吹出空調方式の運転制御方法及びその空調システム | |
CN109612040A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
CN113639314B (zh) | 壁挂式空调器及空调器的出风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