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13747A - 空调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13747A
CN112413747A CN201910767903.5A CN201910767903A CN112413747A CN 112413747 A CN112413747 A CN 112413747A CN 201910767903 A CN201910767903 A CN 201910767903A CN 112413747 A CN112413747 A CN 1124137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pening
supply box
air supply
out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6790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蕾
王永涛
闫宝升
王晓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6790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137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13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137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6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48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airflow, e.g. inlet or outlet airflo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通过风机来驱动空气流动,风机在工作的时扇叶转动,产生的噪音较大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包括供电装置、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换热器和送风盒。上述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送风盒上具有朝向出风口的第一开口以及朝向换热器的第二开口,送风盒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送风盒包括至少部分压电板,压电板与供电装置电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供电装置周期性的向压电板供电和断电,可以不断的使空气由第二开口进入到送风盒内,并且送风盒内的空气不断的由第一开口流出;与通过风机来驱动壳体内的空气流动相比,无需设置扇叶,降低了空调室外机工作时的噪音。

Description

空调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空调包括位于室内的室内机和位于室外的室外机,室外机用于向室内机输送冷媒。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机和换热器,壳体上设置有出风格栅,风机设置在出风格栅和换热器之间,壳体上还设置有与出风格栅相对的进风口;风机包括扇叶以及与扇叶传动连接的电机;使用时,电机驱动扇叶转动,外界的空气经进风口流入到壳体内,空气流经换热器,进而由出风格栅流出,以实现空气与换热器之间的热量交换。
上述空调室外机,通过风机来驱动空气流动,风机在工作的时扇叶转动,产生的噪音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空调室外机,通过风机来驱动空气流动,风机在工作的时扇叶转动,产生的噪音较大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供电装置、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换热器和送风盒;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送风盒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和所述换热器之间;所述送风盒上具有朝向所述出风口的第一开口以及朝向所述换热器的第二开口,所述送风盒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只允许所述送风盒内的空气由所述第一开口流出,所述第二单向阀只允许空气经所述第二开口进入到所述送风盒内;所述送风盒包括至少部分压电板,所述压电板与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在所述压电板带电时,所述压电板体积增大,进而使所述送风盒内的空气由所述第一开口流出。
在上述空调室外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压电板设置在所述送风盒的内壁上。
在上述空调室外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压电板为多个,多个所述压电板在所述送风盒内壁上间隔的设置。
在上述空调室外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至少部分所述送风盒的盒体由所述压电板构成。
在上述空调室外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送风盒包括朝向所述出风口的第一侧壁以及朝向所述换热器的第二侧壁,所述压电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以及所述压电板围设成所述送风盒。
在上述空调室外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为多个。
在上述空调室外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可转动的与所述送风盒外壁连接的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的面积,所述第一盖板覆盖在所述第一开口上;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可转动的与所述送风盒内壁连接的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的面积,所述第二盖板覆盖在所述第二开口上。
在上述空调室外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盖板的顶端与所述送风盒外壁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二盖板的顶端与所述送风盒内壁可转动的连接。
在上述空调室外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送风盒为多个,所述换热器呈板状,多个所述送风盒设置在同一平行于所述换热器的平面内。
在上述空调室外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压电板为压电陶瓷板,或者所述压电板为石英晶体板。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外机,包括供电装置、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换热器和送风盒。上述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送风盒设置在换热器和出风口之间,送风盒上具有朝向出风口的第一开口以及朝向换热器的第二开口,送风盒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第一单向阀只允许送风盒内的空气由第一开口流出,第二单向阀只允许空气由第二开口进入到送风盒内;送风盒包括至少部分压电板,压电板与供电装置电连接,在压电板带电时,压电板体积增大。通过上述设置,供电装置周期性的向压电板供电和断电,可以不断的使空气由第二开口进入到送风盒内,并且送风盒内的空气不断的由第一开口流出;与通过风机来驱动壳体内的空气流动相比,无需设置扇叶,降低了空调室外机工作时的噪音。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空调室外机来描述本发明的空调室外机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中送风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
20:换热器;
30:送风盒;
40:压缩机;
50:供电装置;
101:前侧壁;
102:出风口;
103:出风格栅;
104:顶壁;
105:底壁;
106:第三侧壁;
107:第四侧壁;
301:第一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空调包括位于室内的室内机和位于室外的室外机,室外机用于向室内机输送冷媒。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机和换热器,壳体上设置有出风格栅,风机设置在出风格栅和换热器之间,壳体上还设置有与出风格栅相对的进风口;风机包括扇叶以及与扇叶传动连接的电机;使用时,电机驱动扇叶转动,外界的空气经进风口流入到壳体内,空气流经换热器,进而由出风格栅流出,以实现空气与换热器之间的热量交换。
上述空调室外机,通过风机来驱动空气流动,风机在工作的时扇叶转动,产生的噪音较大。
下面结合上述空调室外机阐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优选技术方案。
首先参阅图1-图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的爆炸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中送风盒的结构示意图。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供电装置50、壳体10以及设置在壳体10内的换热器20和送风盒30;壳体10上设置有出风口102,送风盒30设置在出风口102和换热器20之间;送风盒30上具有朝向出风口102的第一开口301以及朝向换热器20的第二开口(未示出),送风盒30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第一单向阀只允许送风盒30内的空气由第一开口301流出,第二单向阀只允许空气经第二开口进入到送风盒30内;送风盒30包括至少部分压电板,压电板与供电装置50电连接;在压电板带电时,压电板体积增大,进而使送风盒30内的空气由第一开口301流出。
本实施例中,壳体10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例如壳体10可以呈长方体状或者圆柱体状等规则形状,当然本实施例中壳体10还可以呈其他的不规则形状。进一步地,壳体10的材质可以有多种,例如壳体10可以为主要由铜、铁、铝等金属构成的金属壳,当然壳体10还可以为主要由塑料等非金属材质构成的非金属壳。
为了便于描述,以壳体10呈长方体状为例,继续参照图2,具体地,壳体10包括设置有出风口102的前侧壁101、与前侧壁101相对设置的后侧壁、以及位于前侧壁101和后侧壁之间的底壁105、顶壁104、第三侧壁106和第四侧壁107,顶壁104和底壁105相对设置,且顶壁104背离地面设置。
其中,出风口102设置在壳体10的前侧壁101上;尽可能的增大出风口102的面积,可以减小空气由壳体10内部流出的阻力。具体地,可以在出风口102上罩设出风格栅103,出风格栅103可以阻止外界物体由出风口102进入到壳体10内,以免影响空调室外机工作。
具体地,出风格栅103可以包括纵格栅和横格栅,纵格栅和横格栅均为多个,多个纵格栅平行且间隔的设置,多个横格栅平行且间隔的设置,纵格栅和横格栅围设成多个栅格,空气可以经栅格流过。当然,本实施例中出风格栅103还可以包括连接板以及呈环形的隔板,隔板为多个,各隔板的圆心相同,并且相邻两个隔板半径不等;连接板沿各隔板的径向设置,并且相邻两个连接板对应的圆心角相等,连接板和隔板围设成多个栅格,空气可以经栅格流过。
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压缩机40,换热器20设置在壳体10内,换热器20的一端与压缩机40连通,换热器20的另一端与空调室内机的一端连通,空调室内机的另一端与压缩机40连通,压缩机40用于驱动冷媒在换热器20和空调室内机之间循环流动,以实现空调的制冷或者制热功能。值得说明的是,压缩机40可以设置在壳体10的内部,当然压缩机40还可以设置在壳体10的外部。
本实施例中,壳体10上与出风口102相对的后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在空调室外机工作时,空气经进风口进入到壳体10内,之后空气流经换热器20,并且在空气流经换热器20的同时,空气与换热器20之间进行热量交换,之后空气进入到送风盒30内,进而由出风口102流出。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102的侧壁之间的第三侧壁106或者第四侧壁107上设置进风格栅,以在空调使用时,空气可以经进风口和进风格栅同时流入到壳体10内部;其中进风格栅与出风格栅103的结构可以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送风盒30设置在换热器20和出风口102之间,送风盒30用于驱动空气由换热器20向出风口102流动,进而使壳体10内的空气由出风口102流出,同时通过进风口将外界空气吸入到壳体10内部。
具体地,第一开口301设置在送风盒30朝向出风口102的第一侧壁上,第二开口设置在送风盒30朝向换热器20的第二侧壁上,第一开口301和第二开口均与送风盒30连通,以通过第二开口将来自换热器20的空气吸入,并且通过第一开口301将送风盒30内的空气吹出。
本实施例中,第一单向阀只允许空气由第一开口301流出,第二单向阀只允许空气经第二开口流入;具体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结构可以有多种。
示例性的,第一单向阀可以包括第一滑块,可以在第一开口301内设置有第一安装架体,第一滑块设置在第一开口301内,且第一滑块位于第一安装架体背离换热器20的一侧,第一滑块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一安装架体连接,第一弹簧用于驱动第一滑块向第一安装架体移动,以使第一滑块抵顶在第一安装架体上;第一滑块的侧壁与第一开口301的内壁接触。当送风盒30内的气压升高时,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第一滑块向第一开口301的外部移动,直至第一滑块与第一开口301分离,此时送风盒30内的空气由第一开口301流出;当送风盒30内的气压降低时,在第一弹簧以及空气压力作用下,第一滑块向第一开口301的内部滑动,直至第一滑块抵顶在第一安装架体上,此时第一滑块封堵第一开口301,阻止外界空气由第一开口301流入到送风盒30内。
相同的,第二单向阀可以包括第二滑块,可以在第二开口内设置有第二安装架体,第二滑块设置在第二开口内,且第二滑块位于第二安装架体背离换热器20的一侧,第二滑块通过第二弹簧与第二安装架体连接,第二弹簧用于驱动第二滑块向第二安装架体移动,以使第二滑块抵顶在第二安装架体上;第二滑块的侧壁与第二开口的内壁接触。当送风盒30内的气压降低时,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第二滑块向送风盒30的内部移动,直至第二滑块与第二开口分离,此时送风盒30外的空气由第二开口流入到送风盒30内;当送风盒30内的气压升高时,在第二弹簧以及空气压力作用下,第二滑块向第二安装架体滑动,直至第二滑块抵顶在第二安装架体上,此时第二滑块封堵第二开口,阻止送风盒30内部的空气由第二开口流出。
继续参照图2和图3,进一步地,第一开口301和第二开口均为多个。多个第一开口301和第二开口可以使空气快速的进入到送风盒30内,并且使送风盒30内的空气可以快速的流出。值得说明的是,每一第一开口301对应设置一个第一单向阀,每一第二开口对应设置一个第二单向阀。
本实施例中,送风盒30包括至少部分由压电材料构成的压电板,以在向压电板供电时,在逆压电效应的作用下,压电板的体积增大,进而使送风盒30内的体积减小,送风盒30内的气压升高,气体经第一开口301流出;当压电板断电时,压电板的体积减小,,进而使送风盒30内的体积增大,送风盒30内的气压降低,经第二开口将外界空气吸入;重复上述过程,可以不断的将来自换热器20的空气吸入到送风盒30内,并将送风盒30内的空气由第一开口301压出。
在一个可实现的方式中,压电板设置在送风盒30的内壁上。送风盒30可以阻止外界物体与压电板接触,进而实现对压电板的保护,以免压电板损坏。
具体地,压电板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或者卡接的方式与送风盒30的内壁连接;当然压电板还可以通过粘结胶与送风盒30的内壁连接。
进一步地,压电板为多个,多个压电板在送风盒30内壁上间隔的设置。多个压电板同时带电和同时断电,可以提高第一开口301和第二开口的空气流速。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至少部分送风盒30的盒体由压电板构成。如此设置可以降低送风盒30的质量,进而降低空调室外机的质量。
示例性的,送风盒30包括朝向出风口102的第一侧壁以及朝向换热器20的第二侧壁,压电板设置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压电板围设成送风盒30。除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外的送风盒30盒体均由压电板构成,可以进一步降低送风盒30的质量,进一步降低空调室外机的质量。
进一步地,整个送风盒30可以均由压电板构成。
本实施例中,压电板的朝向送风盒30内部的侧壁与供电装置50的一个电极电连接,压电板背离送风盒30内部的侧壁与供电装置50的另一个电极电连接;或者,压电板朝向出风口102的一端与供电装置50的一个电极电连接,压电板朝向换热器20的一端与供电装置50的另一个电极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供电装置50可以为任意能够向压电板供电的装置,示例性的供电装置50可以包括变压器以及与变压器电连接的供电芯片,通过供电装置50可以向周期性的向压电板供电和断电,使得压电板的体积周期性的增大和减小,送风盒30不断的通过第二开口吸入空气,并且通过第一开口301将空气压出,以使壳体10内的空气不断的由进风口进入到壳体10内,壳体10内的空气不断的由出风口102流出。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改变供电装置50的供电频率,可以调节空调室外机的空气流速。
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的工作过程为:供电装置50向压电板供电,使得压电板的体积增大,此时送风盒30的内部的体积体积减小,送风盒30内的气体压力增大,此时第一单向阀开启且第二单向阀关闭,送风盒30内的空气由第一开口301流出,并由出风口102流出至壳体10外;当供电装置50停止向压电板供电时,压电板的体积减小,此时送风盒30的内部体积增大,送风盒30内的气体压力减小,此时第一单向阀关闭且第二单向阀开启,来自换热器20的空气由第二开口进入到送风盒30内;通过供电装置50周期性的向压电板供电和断电,可以不断的使空气由第二开口进入到送风盒30内,并且送风盒30内的空气不断的由第一开口301流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换热器20和送风盒30设置在壳体10内,壳体10上设置有出风口102,送风盒30设置在出风口102和换热器20之间;送风盒30上具有朝向出风口102的第一开口301以及朝向换热器20的第二开口,送风盒30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第一单向阀只允许送风盒30内的空气由第一开口301流出,第二单向阀只允许空气经第二开口进入到送风盒30内;送风盒30包括至少部分压电板,压电板与供电装置50电连接;供电装置50周期性的向压电板供电和断电,可以不断的使空气由第二开口进入到送风盒30内,并且送风盒30内的空气不断的由第一开口301流出;与通过风机来驱动壳体10内的空气流动相比,无需设置电机和扇叶,降低了空调室外机工作时的噪音。
本实施例中,第一单向阀包括可转动的与送风盒30外壁连接的第一盖板,第一盖板的面积大于第一开口301的面积,第一盖板覆盖在第一开口301上;第二单向阀包括可转动的与送风盒30内壁连接的第二盖板,第二盖板的面积大于第二开口的面积,第二盖板覆盖在第二开口上。如此设置结构简单且便于加工制造。
示例性的,第一盖板的一端可转动的与送风盒30的第一侧壁连接,在第一盖板和第一侧壁之间的设置第一复位弹簧,第一复位弹簧用于驱动第一盖板覆盖在第一侧壁上;相同的,第二盖板的一端可转动的与送风盒30的第二侧壁连接,在第二盖板和第二侧壁之间的设置第二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用于驱动第二盖板覆盖在第二侧壁上。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密封性,可以在第一盖板朝向第一侧壁的一侧设置第一密封片,在第二盖板朝向第二侧壁的一侧设置第二密封片,第一密封片和第二密封片可以均为橡胶片。
本实施例优选地,第一盖板的顶端与送风盒30外壁可转动的连接,第二盖板的顶端与送风盒30内壁可转动的连接。如此设置,在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的重力作用下,即可使第一盖板覆盖在第一开口301上第二盖板覆盖在第二开口上,简化了送风盒30的结构。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盖板的顶端为空调室外机在使用时,第一盖板背离地面的一端;相同的,第二盖板的顶端为空调室外机在使用时,第二盖板背离地面的一端。
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的工作过程为:供电装置50向压电板供电,使得压电板的体积增大,此时送风盒30的内部的体积体积减小,送风盒30内的气体压力增大,此时第一盖板向背离第一侧壁的方向转动,第二盖板覆盖在第二侧壁的内侧,送风盒30内的空气由第一开口301流出,并由出风口102流出至壳体10外;当供电装置50停止向压电板供电时,压电板的体积减小,此时送风盒30的内部体积增大,送风盒30内的气体压力减小,此时第一盖板覆盖在第一侧壁上,第二盖板向背离第二侧壁的方向转动,来自换热器20的空气由第二开口进入到送风盒30内;通过供电装置50周期性的向压电板供电和断电,可以不断的使空气由第二开口进入到送风盒30内,并且送风盒30内的空气不断的由第一开口301流出。
本实施中,送风盒30为多个,换热器20呈板状,多个送风盒30设置在同一平行于换热器20的平面内。多个送风盒30可以提高出风口102的空气流速。
本实施例中,压电板可以为压电陶瓷板,或者压电板为石英晶体板。当然,压电板还可以由具有压电效应的高分子材料构成,如压电聚合物,进一步地压电聚合物可以为聚偏氟乙烯等。示例性的,当压电板为压电陶瓷板时,压电陶瓷板的具体的材质可以为钛酸钡、钛酸铅等。
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外机,包括供电装置50、壳体10以及设置在壳体10内的换热器20和送风盒30。上述壳体10上设置有出风口102,送风盒30设置在换热器20和出风口102之间,送风盒30上具有朝向出风口102的第一开口301以及朝向换热器20的第二开口,送风盒30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第一单向阀只允许送风盒30内的空气由第一开口301流出,第二单向阀只允许空气由第二开口进入到送风盒30内;送风盒30包括至少部分压电板,压电板与供电装置50电连接,在压电板带电时,压电板体积增大。通过上述设置,供电装置50周期性的向压电板供电和断电,可以不断的使空气由第二开口进入到送风盒30内,并且送风盒30内的空气不断的由第一开口301流出;与通过风机来驱动壳体10内的空气流动相比,无需设置扇叶,降低了空调室外机工作时的噪音。
本发明实施例的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装置、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换热器和送风盒;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送风盒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和所述换热器之间;
所述送风盒上具有朝向所述出风口的第一开口以及朝向所述换热器的第二开口,所述送风盒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只允许所述送风盒内的空气由所述第一开口流出,所述第二单向阀只允许空气经所述第二开口进入到所述送风盒内;
所述送风盒包括至少部分压电板,所述压电板与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在所述压电板带电时,所述压电板体积增大,进而使所述送风盒内的空气由所述第一开口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板设置在所述送风盒的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板为多个,多个所述压电板在所述送风盒内壁上间隔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送风盒的盒体由所述压电板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盒包括朝向所述出风口的第一侧壁以及朝向所述换热器的第二侧壁,所述压电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以及所述压电板围设成所述送风盒。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为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可转动的与所述送风盒外壁连接的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的面积,所述第一盖板覆盖在所述第一开口上;
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可转动的与所述送风盒内壁连接的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的面积,所述第二盖板覆盖在所述第二开口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的顶端与所述送风盒外壁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二盖板的顶端与所述送风盒内壁可转动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盒为多个,所述换热器呈板状,多个所述送风盒设置在同一平行于所述换热器的平面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板为压电陶瓷板,或者所述压电板为石英晶体板。
CN201910767903.5A 2019-08-20 2019-08-20 空调室外机 Pending CN1124137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7903.5A CN112413747A (zh) 2019-08-20 2019-08-20 空调室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7903.5A CN112413747A (zh) 2019-08-20 2019-08-20 空调室外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13747A true CN112413747A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79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67903.5A Pending CN112413747A (zh) 2019-08-20 2019-08-20 空调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13747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76572Y (zh) * 2005-12-12 2007-03-07 贾树峰 双风道防逆流送风装置
CN1936326A (zh) * 2006-10-13 2007-03-28 江苏大学 无阀微压电泵
RU66791U1 (ru) * 2007-05-22 2007-09-27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ациональная инновационная компания "Новые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ие проекты" Малогабаритный пьезо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клапан для систем автоматики
CN203476838U (zh) * 2013-06-24 2014-03-12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气体传输装置
CN206739467U (zh) * 2017-03-27 2017-12-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08278195A (zh) * 2017-01-05 2018-07-13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流体控制装置
CN108302019A (zh) * 2017-01-13 2018-07-20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马达
CN207702639U (zh) * 2017-12-23 2018-08-07 深圳市众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冰蓄冷低温管道式送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76572Y (zh) * 2005-12-12 2007-03-07 贾树峰 双风道防逆流送风装置
CN1936326A (zh) * 2006-10-13 2007-03-28 江苏大学 无阀微压电泵
RU66791U1 (ru) * 2007-05-22 2007-09-27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ациональная инновационная компания "Новые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ие проекты" Малогабаритный пьезо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клапан для систем автоматики
CN203476838U (zh) * 2013-06-24 2014-03-12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气体传输装置
CN108278195A (zh) * 2017-01-05 2018-07-13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流体控制装置
CN108302019A (zh) * 2017-01-13 2018-07-20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马达
CN206739467U (zh) * 2017-03-27 2017-12-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07702639U (zh) * 2017-12-23 2018-08-07 深圳市众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冰蓄冷低温管道式送风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96136B1 (en)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with a linearly oscillating blower
CN103574769A (zh) 具有新型进风系统的空调器
US20070130980A1 (en) Air Conditioner
KR100481896B1 (ko) 냉장고
CN112413747A (zh) 空调室外机
KR101819002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10160161B (zh) 悬角空调室内机
CN215982930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
CN214899478U (zh) 一种新型驱动器柜
CN210197484U (zh) 一种整体式机柜空调
CN210118833U (zh) 天花机的面板组件及天花机
CN210861601U (zh) 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及空调器
CN110118388B (zh) 悬角空调室内机
CN210197563U (zh) 超声波雾化组件及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设备
CN215927822U (zh) 风机结构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06705400B (zh) 面板组件及空调器
CN106594879B (zh) 一种空调器
CN218495186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JP6008083B2 (ja) 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
CN21768539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808830U (zh) 空调室内机和降噪套
CN216693796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9913267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768539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685442U (zh) 穿墙式空调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