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85442U - 穿墙式空调设备 - Google Patents

穿墙式空调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85442U
CN217685442U CN202220841943.7U CN202220841943U CN217685442U CN 217685442 U CN217685442 U CN 217685442U CN 202220841943 U CN202220841943 U CN 202220841943U CN 217685442 U CN217685442 U CN 2176854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oor
heat exchanger
section
outdoor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4194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培龙
李军华
郑小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Haier Shenzhen 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Haier Shenzhen 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Haier Shenzhen 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4194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854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854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854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穿墙式空调设备,包括串联在冷媒管路上的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压缩机,还包括:壳体,内部设有分隔板,分隔板将壳体内部分隔为室外腔和室内腔,其中,室外换热器和压缩机设置于室外腔内,室内换热器设置于室内腔内;室外风机,设置于室外腔,用于驱使室外空气流入室外腔与室外换热器换热;室内风机,为离心式风机,设置于室内腔内,用于驱使室内空气流入室内腔与室内换热器换热;电机,与室外风机和室内风机驱动连接,用于驱动室外风机以及室内风机转动。通过将室内风机设置为离心式风机,可以使室内风机和室外风机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设置,二者可通过一个电机驱动,节省成本,提高该设备的集成性。

Description

穿墙式空调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穿墙式空调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穿墙机 (即安装在墙体上的一体式空调)和窗机(即安装在窗子上的一体式空调)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穿墙机为窗口空调机(Packaged Terminal Air Conditioning,PTAC))及空气对空气热泵(Packaged Terminal Heat Pump,PTHP)的总称,现有技术中的传统穿墙机,通过一个隔板将整机分为室内侧和室外侧,室内换热部分设置有轴流风叶,用于对室外侧的换热器进行通风。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相关技术中,室内换热部分设置的是贯流风扇,用于对室内侧的换热器进行通风,这样,室外的轴流风叶和室内的贯流风扇的旋转轴是垂直的,因此只能分别使用对应的电机进行驱动。由于穿墙机的尺寸限制,使用两个电机会造成对空调内部有限空间的占用,不利于换热器的有效布置,降低空调效率,或者增大空调器的占用面积,增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穿墙式空调设备,通过一个电机为室内侧和室外侧的风机提供动力,以降低成本,提高穿墙式空调设备的集成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穿墙式空调设备,包括串联在冷媒管路上的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压缩机,还包括:壳体,内部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壳体内部分隔为室外腔和室内腔,其中,所述室外换热器和压缩机设置于所述室外腔内,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室内腔内;室外风机,设置于所述室外腔,用于驱使室外空气流入室外腔与所述室外换热器换热;室内风机,为离心式风机,设置于所述室内腔内,用于驱使室内空气流入室内腔与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电机,与所述室外风机和所述室内风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室外风机以及所述室内风机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穿墙式空调设备,还包括:室内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与所述室内换热器对应的侧壁上,并连通所述室内腔,其中,所述电机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壳体上的室内出风口的中心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换热器为翅片式蒸发器,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上的翅片间距大于所述第二段上的翅片间距,其中,所述第二段设置于对应所述室内风机的位置,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段的两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段的翅片间距范围为1.1~1.2mm,所述第一段以及所述第三段的翅片间距范围为1.4~1.6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设有开口朝向所述壳体底部的安装槽,其中,所述安装槽供所述电机的第一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一输出轴与所述室内风机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穿墙式空调设备,还包括容置所述室内风机的蜗壳,所述蜗壳朝向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穿墙式空调设备还包括:电加热支撑板,用于固定安装电加热元件,所述电加热支撑板朝向所述蜗壳的一侧设有可插设于所述凹槽的凸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加热支撑板包括相对的左侧边和右侧边,所述左侧边和所述右侧边分别与所述室内换热器卡接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支撑板还包括:左侧段,与所述左侧边相连接;右侧段,与所述右侧边相连接;中间段,连接于所述左侧段和所述右侧段中间,中部设有与所述室内风机连通的通孔;其中,所述左侧段自与所述中间段连接一侧向所述左侧边一侧,向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方向倾斜,所述右侧段自与所述中间段连接一侧向所述右侧边一侧,向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方向倾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支撑板的底部设有折边部,所述折边部朝向所述室内换热器弯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穿墙式空调设备,还包括:室内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侧,与所述室内腔相连通。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穿墙式空调设备,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将室内腔中的室内风机设置为离心式风机,可以使室内风机和室外风机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设置。这样,室内风机和室外风机可以通过一个电机进行驱动,节省了成本,并且这样能够节省了因布置电机而占用的空间,有利于其他部件的合理布置,提高了穿墙式空调设备的集成性。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穿墙式空调设备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部分壳体在图中被移除;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穿墙式空调设备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部分壳体在图中被移除;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穿墙式空调设备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部分壳体在图中被移除;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穿墙式空调设备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穿墙式空调设备的爆炸示意图,其中,部分壳体在图中被移除;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穿墙式空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穿墙式空调设备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壳体的爆炸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电加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3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3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穿墙式空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部分壳体、室内换热器、室内风机、蜗壳以及电加热支撑板在图中被移除;
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室内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室外换热器;
200、室内换热器;210、第一段;220、第二段;230、第三段;
300、压缩机;
400、壳体;410、分隔板;411、安装槽;
500、室外腔;510、室外风机;
600、室内腔;610、室内风机;621、室内进风口;622、室内出风口; 630、蜗壳;631、凹槽;
700、电机;710、第一输出轴;
800、电加热支撑板;811、凸点;812、左侧边;813、右侧边;814、折边部;820、左侧段;830、右侧段;840、中间段;841、通孔;
900、卡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 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穿墙式空调设备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部分壳体在图中被移除;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穿墙式空调设备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部分壳体在图中被移除;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穿墙式空调设备的爆炸示意图;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穿墙式空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穿墙式空调设备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壳体的爆炸示意图。
结合图1、图2、图4、图6至图8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穿墙式空调设备,包括串联在冷媒管路上的室外换热器100、室内换热器200和压缩机300,还包括壳体400、室外风机510、室内风机610和电机700。壳体400的内部设有分隔板410,分隔板410将壳体400内部分隔为室外腔 500和室内腔600,其中,室外换热器100和压缩机300设置于室外腔500 内,室内换热器200设置于室内腔600内。室外风机510,设置于室外腔 500,用于驱使室外空气流入室外腔500与室外换热器100换热。室内风机 610,为离心式风机,设置于室内腔600内,用于驱使室内空气流入室内腔 600与室内换热器200换热。电机700,与室外风机510和室内风机610驱动连接,用于驱动室外风机510以及室内风机610转动。
在实际的生产和使用中,穿墙式空调设备的宽度和高度具有统一的标准尺寸,以便于其能够到安装到建筑物上预设的统一的安装孔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将室内风机610选用离心式风机。可选地,将室外风机510 和室内风机610的轴线沿同一直线上进行设置。这样,可以在二者的连线中间设置一个电机,同时对二者进行驱动,从而节省制造成本,同时能够减少电机对壳体400内部的有限的空间的占用,有利于对壳体400内部其他部件进行更加合理的布置以及优化。
可选地,离心风机的风叶直径D的取值范围为180mm~220mm,离心风叶中心距离壳体400底部的高度的取值范围为165mm~185mm。这样,能够保证离心风机的充足的进出风量以及保证噪音不会过大。
可选地,电机700为双轴输出电机,两个输出轴分别与室外风机510 和室内风机610相连接,电机700设置于室外腔500内,以便于电机700 的散热。
可选地,室外风机510选用轴流风机。轴流风机具有能耗低、体积小、效率高和降温效率高等多个特点,这样,能够减少室外风机510在室外腔 500内中所占用的空间,减少在运输或者运行过程中室外风机510与室外换热器100或者其他部件的碰撞,以降低安全隐患。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穿墙式空调设备,通过将室内腔中的室内风机设置为离心式风机,可以使室内风机和室外风机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设置。这样,室内风机和室外风机可以通过一个电机进行驱动,节省了成本,并且这样能够节省了因布置电机而占用的空间,有利于其他部件的合理布置,提高了穿墙式空调设备的集成性。
结合图6至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穿墙式空调设备还包括室内进风口621,设置于壳体400上与室内换热器200对应的一侧,并连通室内腔600,其中,电机700的轴线垂直于壳体400上的室内出风口的中心线。
可选地,室内空气通过室内进风口621进入室内腔600内,并通过室内换热器200对与进入室内腔600的空气气流进行热量的交换,实现热交换后的气流通过设置在壳体400上的出风口再次回到室内,完成内循环,以实现对室内进行降温或升温。具体地,室内腔600内进行独立的室内气流循环,无需与室外腔500连通通气,防止室外腔500内的可能污浊的气流进入室内腔600内,提高室内气流的洁净性。
可选地,室内进风口621,设置于壳体400上与室内换热器200对应的侧壁上。这样,进入室内腔600的室内空气,通过室内换热器200的运行,实现升温或者降温后,通过设置在壳体400上的出风口回到室内,实现对对室内温度的调节。可选地,将室内进风口621设置于对应室内换热器200 的一侧,能够提高进入室内腔600的室内空气与室内换热器200的接触,以提高其的加热或制冷效果。
可选地,室内进风口621上设有过滤网。这样,对进入室内进风口621 的空气进行过滤,保持空气的清洁,防止室内的灰尘、杂质等进入壳体内部,提高与室内换热器200进行换热的空气质量。
可选地,电机700的轴线垂直于室内进风口的中心线,且电机的中心尽可能地设置于室内进风口的中心位置。这样,能够提高进风的均匀性,进一步提高空调设备的加热或制冷效果。
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室内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7、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200为翅片式蒸发器,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段210、第二段220和第三段230,第一段210和所述第三段230上的翅片间距大于第二段220上的翅片间距,其中,第二段220设置于对应室内风机610的位置,第一段210和第三段230分别设置于第二段220的两端。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室内风机610选用的是离心式风机,越靠近其中心处风速越大,也就是说,通过室内换热器200上靠近离心式风机中心处的风速大于室内换热器200上远离离心式风机中心处的风速(即室内换热器200的两侧),这就会导致室内换热器200的两侧的换热效果差。通过将第一段210和所述第三段230上的翅片间距设置为大于第二段220上的翅片间距,使室内换热器200上的中间区域也就是第二段220的换热翅片较为密集,使室内换热器200两侧也就是第一段210和第三段230的换热翅片较为稀疏。这样,能够使室内换热器200的换热更加均匀,提高穿墙式空调设备的换热效果。
可选地,室内换热器的长度范围为600mm~71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段220的翅片间距范围为1.1mm~1.2mm,第一段210以及第三段230的翅片间距范围为1.4mm~1.6mm。这样,能够更有利于使室内换热器200换热均匀,以保证室内换热器200的换热效果。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穿墙式空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部分壳体、室内换热器、室内风机、蜗壳以及电加热支撑板在图中被移除。
结合图12、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分隔板410设有开口朝向壳体400底部的安装槽411,其中,安装槽411供电机700的第一输出轴710 穿过,第一输出轴710与室内风机610连接。可选地,电机700设置于室外腔500中,分隔板410上设置的安装槽411。这样,第一输出轴710可穿过分隔板410伸入室内腔600,与室内风机610电连接,从而实现电机700 对室内风机610和室外风机510的同时驱动。可选地,安装槽411开口朝向壳体400的底部。这样,在安装时,将分隔板410对准第一输出轴710 的位置,向下安插至与壳体400的底壁连接机壳,安装简单,省时省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穿墙式空调设备还包括容置室内风机610的蜗壳630,蜗壳630朝向室内换热器200的一侧设有凹槽631,穿墙式空调设备还包括电加热支撑板800。电加热支撑板800,用于固定安装电加热元件,电加热支撑板800朝向蜗壳630的一侧设有可插设于凹槽631连接的凸点811。
可选地,为了提高穿墙式空调设备在制热模式下的制热效果,穿墙式空调设备还设有电加热设备和电加热支撑板800,电加热设备设置于蜗壳 630与室内换热器200之间。在蜗壳630朝向室内换热器200的一侧设置电加热支撑板800,使电加热设备安装于电加热支撑板800上。这样,一方面能够实现电加热设备的固定,另一方面能够防止电加热设备在加热的情况下,辐射热量至蜗壳630伤,降低蜗壳630烧伤损坏的可能。
可选地,电加热支撑板800为钣金件。在电加热设备加热的情况下,也会被辐射的热量加热而发热发烫,而烫伤蜗壳630。可选地,在蜗壳630 上设置凹槽631,电加热支撑板800朝向蜗壳630的一侧设置凸点811。这样,凸点811可插设于凹槽631内,使蜗壳630与电加热支撑板800之间具有间隙且能部分接触,减少了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减少对蜗壳630的烫伤。
可选地,电加热设备可以为电加热丝,或者其他能够达到相同效果的设备。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穿墙式空调设备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部分壳体在图中被移除;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穿墙式空调设备的爆炸示意图,其中,部分壳体在图中被移除;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电加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3的B部放大示意图。
结合图3、图5、图9、图10和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加热支撑板800包括相对的左侧边812和右侧边813,左侧边812和右侧边813 分别与室内换热器200卡接连接。这样,能够保证室内换热器200与电加热支撑板800之间形成密闭的风腔,以保证室内腔600的密闭性。可选地,左侧边812和右侧边813分别与室内换热器200卡接连接。这样,能够减少螺钉的使用,简化安装,节省安装成本。
结合图5、图6、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加热支撑板800还包括左侧段820、右侧段830和中间段840。左侧段820,与左侧边812相连接;右侧段830,与右侧边813相连接;中间段840,连接于左侧段820和右侧段830中间,中部设有与室内风机610连通的通孔841。其中,中间段 840平行于蜗壳630的侧壁,左侧段820自与中间段840连接一侧向左侧边 812一侧,向室内换热器200的方向倾斜,右侧段830自与中间段840连接一侧向右侧边813一侧,向室内换热器200的方向倾斜。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电加热支撑板800与室内换热器200之间通过卡接结构900卡接连接,能够形成密闭的风腔。电加热支撑板800设置在蜗壳630与室内换热器200之间,因此,电加热支撑板800与室内换热器200 围设出了室内风机610的进风通道。通过中间段840平行于蜗壳630的侧壁,左侧段820自与中间段840连接一侧向左侧边812一侧,向室内换热器200的方向倾斜,右侧段830自与中间段840连接一侧向右侧边813一侧,向室内换热器200的方向倾斜。这样,室内风机610的进风通道自室内换热器200的两侧逐渐向中心处收窄,能够改善室内风机610的进风效果,保证室内风机610进风的均匀性。
可选地,可插设于凹槽631连接的凸点811设置于中间段84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加热支撑板800的底部设有折边部814,折边部 814朝向室内换热器200弯折。可选地,电加热支撑板800上朝向室内换热器200的一侧安装有电加热设备,电加热设备为电加热丝。通过在电加热支撑板800的底部设置朝向室内换热器200弯折的折边部814,能够实现对壳体400底部的保护,防止电加热丝在断裂损坏时,烧伤损坏壳体,降低了起火事故的发生,提高了穿墙式空调设备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穿墙式空调设备还包括室内出风口622。室内出风口 622设置于壳体400的顶侧,与室内腔600相连通。
可选地,室内出风口622与室内风机610的出风口相连通,实现与室内进风口621的连通,以保证室内空气在室内腔600中的内循环,使室内空气与室内换热器200的实现热量的交换,达到对室内空气调节温度的目的。
可选地,电机700的第一输出轴710轴线与室内出风口622的中线在第一输出轴710的轴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重合或者平行,在平行的情况下,二者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地小,距离范围在0mm~20mm。具体的,电机700 的第一输出轴710与壳体左侧边的距离的取值范围为370mm~410mm。这样,能够提高室内出风口622的出风均匀性,调高对室内空气的温度调节的效果。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穿墙式空调设备,包括串联在冷媒管路上的室外换热器(100)、室内换热器(200)和压缩机(3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壳体(400),内部设有分隔板(410),所述分隔板(410)将所述壳体(400)内部分隔为室外腔(500)和室内腔(600),其中,所述室外换热器(100)和压缩机(300)设置于所述室外腔(500)内,所述室内换热器(200)设置于所述室内腔(600)内;
室外风机(510),设置于所述室外腔(500),用于驱使室外空气流入室外腔(50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00)换热;
室内风机(610),为离心式风机,设置于所述室内腔(600)内,用于驱使室内空气流入室内腔(600)与所述室内换热器(200)换热;
电机(700),分别与所述室外风机(510)和所述室内风机(610)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室外风机(510)和所述室内风机(610)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墙式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室内进风口(621),设置于所述壳体(400)上与所述室内换热器(200)对应的侧壁上,并连通所述室内腔(600),其中,所述电机(700)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壳体(400)上的室内出风口的中心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墙式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200)为翅片式蒸发器,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段(210)、第二段(220)和第三段(230),所述第一段(210)和所述第三段(230)上的翅片间距大于所述第二段(220)上的翅片间距,其中,所述第二段(220)设置于对应所述室内风机(610)的位置,所述第一段(210)和所述第三段(230)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段(220)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墙式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220)的翅片间距范围为1.1~1.2mm,所述第一段(210)以及所述第三段(230)的翅片间距范围为1.4~1.6m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穿墙式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410)设有开口朝向所述壳体(400)底部的安装槽(411),其中,所述安装槽(411)供所述电机(700)的第一输出轴(710)穿过,所述第一输出轴(710)与所述室内风机(61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穿墙式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容置所述室内风机(610)的蜗壳(630),所述蜗壳(630)朝向所述室内换热器(200)的一侧设有凹槽(631),
所述穿墙式空调设备还包括:
电加热支撑板(800),用于固定安装电加热元件,所述电加热支撑板(800)朝向所述蜗壳(630)的一侧设有可插设于所述凹槽(631)的凸点(8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墙式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电加热支撑板(800)包括相对的左侧边(812)和右侧边(813),所述左侧边(812)和所述右侧边(813)分别与所述室内换热器(200)卡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墙式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支撑板(800)还包括:
左侧段(820),与所述左侧边(812)相连接;
右侧段(830),与所述右侧边(813)相连接;
中间段(840),连接于所述左侧段(820)和所述右侧段(830)中间,中部设有与所述室内风机(610)连通的通孔(841);
其中,所述左侧段(820)自与所述中间段(840)连接一侧向所述左侧边(812)一侧,向所述室内换热器(200)的方向倾斜,所述右侧段(830)自与所述中间段(840)连接一侧向所述右侧边(813)一侧,向所述室内换热器(200)的方向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墙式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支撑板(800)的底部设有折边部(814),所述折边部(814)朝向所述室内换热器(200)弯折。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穿墙式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室内出风口(622),设置于所述壳体(400)的顶侧,与所述室内腔(600)相连通。
CN202220841943.7U 2022-04-13 2022-04-13 穿墙式空调设备 Active CN2176854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41943.7U CN217685442U (zh) 2022-04-13 2022-04-13 穿墙式空调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41943.7U CN217685442U (zh) 2022-04-13 2022-04-13 穿墙式空调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85442U true CN217685442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33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41943.7U Active CN217685442U (zh) 2022-04-13 2022-04-13 穿墙式空调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854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81859B1 (ko)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용 실외기
KR20050117665A (ko)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20050117666A (ko)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10914599A (zh) 空气调节机
KR100305064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송풍장치
CN217685442U (zh) 穿墙式空调设备
WO2006080599A2 (en) Heat exchange unit with vent
CN215705539U (zh) 驻车空调
KR200156408Y1 (ko)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0662154B1 (ko) 공기조화기
CN219995439U (zh) 一种便携空调器
CN218913269U (zh) 风机、风管机室内机和风管机
JPS642098Y2 (zh)
CN218269527U (zh) 进风格栅及空调室内机
KR100474325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유니트
CN219367768U (zh) 风管机室内机和风管机
CN221005233U (zh) 风管式空调的室内机及风管式空调
CN216620062U (zh) 一体式空调器
CN217876136U (zh) 柜装空调器和柜子组件
CN211041162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20061915U (zh) 用于岗亭的空调器
CN216346537U (zh) 空气调节设备
CN210292104U (zh) 窗式空调
CN1707175B (zh) 窗式空调器的空气导流装置
KR100477313B1 (ko) 공조용송풍장치의하우징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