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13169A - 温控阀及温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温控阀及温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13169A
CN112413169A CN201910785462.1A CN201910785462A CN112413169A CN 112413169 A CN112413169 A CN 112413169A CN 201910785462 A CN201910785462 A CN 201910785462A CN 112413169 A CN112413169 A CN 1124131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ort
temperature control
valve body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8546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13169B (zh
Inventor
徐亦龙
丁攀
陈文单
喻皓
祝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Aion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8546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131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13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131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131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131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4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lift valves
    • F16K11/044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lift valves with movable valve members positioned between valve sea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12Cooling or heating; Control of temperature
    • F16H57/0413Controlled cooling or heating of lubricant; Temperature control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temperature vari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mperature-Responsive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变速箱机油温度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温控阀及温控装置。该温控阀包括阀体、温控单元以及阀门,所述阀体上设置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第四阀口以及第五阀口,所述温控单元密封连接在所述阀体的内壁上并将所述阀腔分割成相互隔绝的水腔与油腔,所述第一阀口、所述第二阀口及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水腔连通,所述第四阀口及所述第五阀口与所述油腔连通;所述温控单元在感测到油腔内液体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阀门保持在或移动至第一位置;所述温控单元在感测到油腔内液体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阀门保持在或移动至第二位置。该温控阀可精确地控制油腔内液体温度,可保持冷却系统回路切换压力稳定。

Description

温控阀及温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变速箱机油温度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温控阀及温控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更好的调节变速箱机油温度,需要变速箱的油路和水路上布置温控阀。现有技术中对于温控阀的设置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1)冷却水路集成蜡式温控阀:该温控阀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会出现机油温度较高而水温较低的情况,此时该温控阀不能及时打开对机油进行冷却,因此该方案一般不使用。
(2)冷却系统集成电动三通阀:该温控阀在阀门切换时,系统压力突变,会对系统水泵等零件造成冲击,此外,还存在温度调节变化大及电动元件成本高的问题。
(3)变速箱油路集成蜡式温控旁通阀:该温控阀在高温时,系统会增加对阀的压损,且工作过程中阀的切换会影响系统压力变化,不利于液压模块的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温控阀在阀切换时会影响系统压力变化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温控阀及温控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控阀,包括阀体、温控单元以及阀门,所述阀体上设置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第四阀口以及第五阀口,所述温控单元密封连接在所述阀体的内壁上并将所述阀体的阀腔分割成相互隔绝的水腔与油腔,所述阀门安装在所述温控单元的一端且位于所述水腔内,所述第一阀口、所述第二阀口及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水腔连通,所述第四阀口及所述第五阀口与所述油腔连通;
所述温控单元在感测到所述油腔内液体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阀门保持在或移动至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隔绝;
所述温控单元在感测到所述油腔内液体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阀门保持在或移动至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隔绝,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连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温控阀,在无需电控的情况下耦合了两个系统回路。当油腔内液体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控制冷却液从第一阀口进入水腔,并由第二阀口流出,冷却液不经过机油冷却器,使得机油快速升温。但油腔内液体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冷却液开始逐渐切换为从第一阀口进入水腔,并从第三阀口流出,经过机油冷却器,对油腔内液体进行冷却。该温控阀可更精确地控制油腔内液体温度,油腔内液体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油腔内液体能较快升温。该温控阀还可在油腔内液体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降低油路阻力,同时保持冷却系统回路切换压力稳定,降低成本,系统运行更可靠。
可选地,所述阀体的阀腔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水腔与油腔之间的连接孔,所述温控单元包括感温蜡包、第一密封圈以及推杆,所述感温蜡包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孔内,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圈套设在所述感温蜡包上,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圈与所述连接孔的孔壁抵接,所述推杆的第一端嵌入所述感温蜡包内,所述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阀门连接。
可选地,所述阀门包括阀门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阀门本体朝向所述推杆的一侧表面上的第一套管;
所述温控单元还包括衬套,所述衬套套接在所述推杆的第二端上,所述衬套插接在所述第一套管内。
可选地,所述衬套包括小径段以及大径段,所述小径段过盈插接在所述第一套管内,所述小径段与所述大径段之间形成有弹簧支撑面;
所述温控阀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支撑在所述阀门本体与弹簧支撑面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推杆的移动方向一致。
可选地,所述水腔包括第一分腔、第二分腔、第三分腔、第一连接口以及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分腔位于所述第二分腔与第三分腔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分腔与第三分腔之间,所述第二连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分腔与第二分腔之间,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一分腔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二分腔连通,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三分腔连通,所述阀门本体位于所述第一分腔内;
所述阀门处于第一位置时关闭所述第一连接口,所述阀门处于第二位置时关闭所述第二连接口。
可选地,所述温控阀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阀门相抵,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阀体的远离所述感温蜡包的端部的内壁相抵,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推杆的移动方向一致。
可选地,所述阀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阀门本体背离所述感温蜡包的一侧表面上的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第二套管内;
所述阀体的远离所述感温蜡包的端部的内壁上形成有限位槽,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插接在所述限位槽内。
可选地,所述阀体包括第一阀体以及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第二阀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口及所述第二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上,所述第一分腔及所述第二分腔形成在所述第一阀体内,所述第三阀口、所述第四阀口及所述第五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阀体上,所述第三分腔及所述油腔形成在所述第二阀体内;
所述温控阀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阀体与所述第一阀体相接的表面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第二密封圈安装在所述环形槽内。
可选地,所述温控阀还包括进水管、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进油管以及出油管,所述进水管安装在所述第一阀口上,所述第一出水管安装在所述第二阀口上,所述第二出水管安装在所述第三阀口上,所述进油管安装在所述第四阀口上,所述出油管安装在所述第五阀口上。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控装置,包括机油冷却器以及上述的温控阀,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机油冷却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五阀口与所述机油冷却器的进油口连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温控阀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温控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00、温控阀;200、机油冷却器;
1、阀体;101、第一阀体;1011、第一阀口;1012、第二阀口;102、第二阀体;1021、第三阀口;1022、第四阀口;1023、第五阀口;1024、环形槽;103、水腔;1031、第一分腔;1032、第二分腔;1033、第三分腔;1034、第一连接口;1035、第二连接口;104、油腔;105、连接孔;106、限位槽;
2、温控单元;201、感温蜡包;202、第一密封圈;203、推杆;204、衬套;
3、阀门;301、阀门本体;302、第一套管;303、第二套管;
4、第一弹性件;
5、第二弹性件;
6、第二密封圈;
7、进水管;8、第一出水管;9、第二出水管;10、进油管;11、出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控阀100,包括阀体1、温控单元2以及阀门3,所述阀体1上设置有第一阀口1011、第二阀口1012、第三阀口1021、第四阀口1022以及第五阀口1023,所述温控单元2密封连接在所述阀体1的内壁上并将所述阀体1的阀腔分割成相互隔绝的水腔103与油腔104,所述阀门3安装在所述温控单元2的一端且位于所述水腔103内,所述第一阀口1011、所述第二阀口1012及所述第三阀口1021与所述水腔103连通,所述第四阀口1022及所述第五阀口1023与所述油腔104连通。
所述温控单元2在感测到所述油腔104内液体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阀门3保持在或移动至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阀口1011与所述第二阀口1012连通,所述第一阀口1011与所述第三阀口1021隔绝。
所述温控单元2在感测到所述油腔104内液体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阀门3保持在或移动至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阀口1011与所述第二阀口1012隔绝,所述第一阀口1011与所述第三阀口1021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控阀100,在无需电控的情况下耦合了两个系统回路。当油腔104内液体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控制冷却液从第一阀口1011进入水腔103,并由第二阀口1012流出,冷却液不经过机油冷却器200(如图3所示),使得油腔104内液体(机油)快速升温。但油腔104内液体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冷却液开始逐渐切换为从第一阀口1011进入水腔103,并从第三阀口1021流出,经过机油冷却器200,对油腔104内液体进行冷却。该温控阀100可更精确地控制油腔104内液体温度,油腔104内液体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油腔104内液体能较快升温。该温控阀100还可在油腔104内液体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降低油路阻力,同时保持冷却系统回路切换压力稳定,降低成本,系统运行更可靠。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温控阀100的初始状态,当油腔104内液体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阀门3保持在第一位置;当油腔104内液体的温度升高,开始等于或大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阀门3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当油腔104内液体的温度持续大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阀门3保持在第二位置;当油腔104内液体的温度降低至小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阀门3重新回到第一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阀体1的阀腔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水腔103与油腔104之间的连接孔105,所述温控单元2包括感温蜡包201、第一密封圈202以及推杆203,所述感温蜡包201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孔105内,所述第一密封圈202的内圈套设在所述感温蜡包201上,所述第一密封圈202的外圈与所述连接孔105的孔壁抵接,所述推杆203的第一端嵌入所述感温蜡包201内,所述推杆203的第二端与所述阀门3连接。
所述感温蜡包201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孔105内,通过套设在所述感温蜡包201上的第一密封圈202把所述阀体1的阀腔分隔为相互隔绝的水腔103和油腔104。所述推杆203的第一端嵌入所述感温蜡包201内,所述推杆203在感温蜡包201内根据油腔104内液体温度能沿轴向移动,所述推杆203的移动带动阀门3的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感温蜡包201上设置有环绕所述感温蜡包201一周的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圈202安装在所述密封槽内,以将所述阀体1的阀腔分隔为相互隔绝的水腔103和油腔104。所述密封槽可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密封圈202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密封圈202一一对应地安装在多个所述密封槽内,以更好密封油腔104和水腔103,避免所述油腔104内的介质与所述水腔103内的介质互串。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阀门3包括阀门本体301以及设置在所述阀门本体301朝向所述推杆203的一侧表面上的第一套管302。所述温控单元2还包括衬套204,所述衬套204套接在所述推杆203的第二端上,所述衬套204插接在所述第一套管302内,从而将所述推杆203的第二端与所述阀门3连接,使所述推杆203可推动所述阀门3在水腔103内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可将所述衬套204过盈套接在所述推杆203的第二端上,所述衬套204间隙插接在所述第一套管302内,从而将所述推杆203的第二端与所述阀门3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衬套204包括小径段以及大径段,所述小径段过盈插接在所述第一套管302内,所述小径段与所述大径段之间形成有弹簧支撑面。所述温控阀10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4,所述第一弹性件4支撑在所述阀门本体301与弹簧支撑面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4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推杆203的移动方向一致。所述推杆203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套管302及第一弹性件4与所述阀门3连接。
所述第一弹性件4为弹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水腔103包括第一分腔1031、第二分腔1032、第三分腔1033、第一连接口1034以及第二连接口1035,所述第一分腔1031位于所述第二分腔1032与第三分腔1033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口1034位于所述第一分腔1031与第三分腔1033之间,所述第二连接口1035位于所述第一分腔1031与第二分腔1032之间,所述第一阀口1011与所述第一分腔1031连通,所述第二阀口1012与所述第二分腔1032连通,所述第三阀口1021与所述第三分腔1033连通,所述阀门本体301位于所述第一分腔1031内。
所述阀门3处于第一位置时关闭所述第一连接口1034,使冷却液仅能从所述第二阀口1012流出。所述阀门3处于第二位置时关闭所述第二连接口1035,使冷却液仅能从所述第三阀口1021流出,并流至机油冷却器200,对由所述第五阀口1023流出的液体(机油)进行冷却。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分腔1031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分腔1032的内径及所述第三分腔1033的内径,位于所述第一分腔1031与第三分腔1033之间的第一连接口1034处形成有第一抵接面,位于所述第一分腔1031与第二分腔1032之间的第二连接口1035处形成有第二抵接面。
所述阀门3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阀门本体301与所述第一抵接面相抵,关闭所述第一连接口1034。所述阀门3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阀门本体301与所述第二抵接面相抵,关闭所述第二连接口1035。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温控阀10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5,所述第二弹性件5的一端与所述阀门3相抵,所述第二弹性件5的另一端与所述阀体1的远离所述感温蜡包201的端部的内壁相抵,所述第二弹性件5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推杆203的移动方向一致。
所述第二弹性件5在所述阀门3位于第一位置时,可对所述阀门3进行弹性支撑,以使所述阀门本体301更加稳定地封堵所述第一连接口1034,防止冷却液由第一连接口1034流至所述第三分腔1033内。所述第二弹性件5可选用弹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4的刚度远大于所述第二弹性件5的刚度。当推杆203向水腔103移动时,所述第二弹性件5的压缩量会远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4的压缩量,直至阀门3密封住所述第二连接口1035。当推杆203向油腔104方向移动时,带动阀门3密封住所述第一连接口1034,依然保持第二弹性件5的压缩状态,使得密封可靠。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阀门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阀门本体301背离所述感温蜡包201的一侧表面上的第二套管303,所述第二弹性件5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第二套管303内。所述阀体1的远离所述感温蜡包201的端部的内壁上形成有限位槽106,所述第二弹性件5的另一端插接在所述限位槽106内,以实现所述第二弹性件5的安装。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阀体1包括第一阀体101以及第二阀体102,所述第一阀体101与所述第二阀体1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口1011及所述第二阀口1012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101上,所述第一分腔1031及所述第二分腔1032形成在所述第一阀体101内,所述第三阀口1021、所述第四阀口1022及所述第五阀口1023设置在所述第二阀体102上,所述第三分腔1033及所述油腔104形成在所述第二阀体102内。所述温控阀100还包括第二密封圈6,所述第二阀体102与所述第一阀体101相接的表面设置有环形槽1024,所述第二密封圈6安装在所述环形槽1024内,以实现所述第一阀体101与第二阀体102的密封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对所述温控阀100进行拼装时,可先将所述温控单元2安装在所述第二阀体102内;再将所述阀门3安装在所述温控单元2的推杆203的第二端上,所述第一弹性件4安装并支撑在所述阀门3的阀门本体301与所述温控单元2的衬套204的弹簧支撑面之间;最后将所述第一阀体101安装在所述第二阀体102上,同时使所述第二弹性件5抵接在所述阀体1的远离所述感温蜡包201的端部的内壁与所述阀门3之间,完成对所述温控阀100的拼装。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温控阀100还包括进水管7、第一出水管8、第二出水管9、进油管10以及出油管11,所述进水管7安装在所述第一阀口1011上,所述第一出水管8安装在所述第二阀口1012上,所述第二出水管9安装在所述第三阀口1021上,所述进油管10安装在所述第四阀口1022上,所述出油管11安装在所述第五阀口1023上。
通过在所述阀体1上安装所述进水管7、第一出水管8、第二出水管9、进油管10以及出油管11,从而实现所述温控阀100与外部设备的连接。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控装置,包括机油冷却器200以及上述的温控阀100,所述第三阀口1021与所述机油冷却器200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五阀口1023与所述机油冷却器200的进油口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控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机油从所述第四阀口1022进入所述温控阀100的阀体1的油腔104,从所述第五阀口1023流出。所述感温蜡包201在油腔104内,根据机油的温度发生膨胀或收缩。
当机油温度较高时,所述感温蜡包201膨胀,使得推杆203更多地伸出所述感温蜡包201。由于所述感温蜡包201固定在所述阀体1的连接孔105内,所述推杆203会带动衬套204、第一弹性件4和阀门3向第二连接口1035方向移动。机油温度越高,所述阀门3的升程越大,直至所述阀门3把所述第二连接口1035堵住。在所述阀门3往所述移动的过程中,同时把所述第一连接口1034逐渐打开,冷却液由原来的从所述第一阀口1011进入,所述第二阀口1012流出,逐渐切换为从所述第一阀口1011进入,所述第三阀口1021流出。
当机油温度低时,所述感温蜡包201收缩,使得所述推杆203更多地进入所述感温蜡包201,使得所述推杆203带动衬套204、第一弹性件4和阀门3往所述第一连接口1034方向移动直至密封住所述第一连接口1034,此时冷却液流向又变回从所述第一阀口1011进入,所述第二阀口1012流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温控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温控单元以及阀门,所述阀体上设置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第四阀口以及第五阀口,所述温控单元密封连接在所述阀体的内壁上并将所述阀体的阀腔分割成相互隔绝的水腔与油腔,所述阀门安装在所述温控单元的一端且位于所述水腔内,所述第一阀口、所述第二阀口及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水腔连通,所述第四阀口及所述第五阀口与所述油腔连通;
所述温控单元在感测到所述油腔内液体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阀门保持在或移动至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隔绝;
所述温控单元在感测到所述油腔内液体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阀门保持在或移动至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隔绝,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阀腔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水腔与油腔之间的连接孔,所述温控单元包括感温蜡包、第一密封圈以及推杆,所述感温蜡包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孔内,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圈套设在所述感温蜡包上,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圈与所述连接孔的孔壁抵接,所述推杆的第一端嵌入所述感温蜡包内,所述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阀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包括阀门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阀门本体朝向所述推杆的一侧表面上的第一套管;
所述温控单元还包括衬套,所述衬套套接在所述推杆的第二端上,所述衬套插接在所述第一套管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包括小径段以及大径段,所述小径段过盈插接在所述第一套管内,所述小径段与所述大径段之间形成有弹簧支撑面;
所述温控阀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支撑在所述阀门本体与弹簧支撑面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推杆的移动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腔包括第一分腔、第二分腔、第三分腔、第一连接口以及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分腔位于所述第二分腔与第三分腔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分腔与第三分腔之间,所述第二连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分腔与第二分腔之间,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一分腔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二分腔连通,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三分腔连通,所述阀门本体位于所述第一分腔内;
所述阀门处于第一位置时关闭所述第一连接口,所述阀门处于第二位置时关闭所述第二连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阀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阀门相抵,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阀体的远离所述感温蜡包的端部的内壁相抵,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推杆的移动方向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阀门本体背离所述感温蜡包的一侧表面上的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第二套管内;
所述阀体的远离所述感温蜡包的端部的内壁上形成有限位槽,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插接在所述限位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第一阀体以及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第二阀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口及所述第二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上,所述第一分腔及所述第二分腔形成在所述第一阀体内,所述第三阀口、所述第四阀口及所述第五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阀体上,所述第三分腔及所述油腔形成在所述第二阀体内;
所述温控阀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阀体与所述第一阀体相接的表面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第二密封圈安装在所述环形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阀还包括进水管、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进油管以及出油管,所述进水管安装在所述第一阀口上,所述第一出水管安装在所述第二阀口上,所述第二出水管安装在所述第三阀口上,所述进油管安装在所述第四阀口上,所述出油管安装在所述第五阀口上。
10.一种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油冷却器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温控阀,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机油冷却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五阀口与所述机油冷却器的进油口连通。
CN201910785462.1A 2019-08-23 2019-08-23 温控阀及温控装置 Active CN1124131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85462.1A CN112413169B (zh) 2019-08-23 2019-08-23 温控阀及温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85462.1A CN112413169B (zh) 2019-08-23 2019-08-23 温控阀及温控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13169A true CN112413169A (zh) 2021-02-26
CN112413169B CN112413169B (zh) 2023-01-17

Family

ID=74779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85462.1A Active CN112413169B (zh) 2019-08-23 2019-08-23 温控阀及温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1316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2679A (zh) * 2022-02-16 2022-04-29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旁通温控阀、燃油过滤器及发动机供油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08435A1 (en) * 2004-11-24 2006-05-25 Kozdras Mark S By-pass valve for heat exchanger
CN103851169A (zh) * 2012-11-28 2014-06-11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调温器
CN205118631U (zh) * 2015-11-02 2016-03-30 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化机油冷却控制阀
CN105697748A (zh) * 2015-02-04 2016-06-22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调温器
CN106286789A (zh) * 2015-05-26 2017-01-0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变速器油温的控制机构和控制方法
CN206918318U (zh) * 2017-06-07 2018-01-23 东风富士汤姆森调温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变速箱的调温器
CN108266567A (zh) * 2017-01-03 2018-07-10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调温阀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08435A1 (en) * 2004-11-24 2006-05-25 Kozdras Mark S By-pass valve for heat exchanger
CN103851169A (zh) * 2012-11-28 2014-06-11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调温器
CN105697748A (zh) * 2015-02-04 2016-06-22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调温器
CN106286789A (zh) * 2015-05-26 2017-01-0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变速器油温的控制机构和控制方法
CN205118631U (zh) * 2015-11-02 2016-03-30 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化机油冷却控制阀
CN108266567A (zh) * 2017-01-03 2018-07-10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调温阀
CN206918318U (zh) * 2017-06-07 2018-01-23 东风富士汤姆森调温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变速箱的调温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2679A (zh) * 2022-02-16 2022-04-29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旁通温控阀、燃油过滤器及发动机供油系统
CN114412679B (zh) * 2022-02-16 2023-02-28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旁通温控阀、燃油过滤器及发动机供油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13169B (zh) 202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293959C (en) Fail-safe thermostat for vehicular cooling systems
JP2544859B2 (ja) 圧力補償式調節弁
KR20030067942A (ko) 가변제어방식의 전자식 서모스탯
CN101718332A (zh) 具有基于温度的泄沉的链张紧装置
EP3690285B1 (en) Heat exchange assembly and oil temperature regulation system for gearbox
JPH0438937B2 (zh)
JP2015212574A (ja) 車両用バルブ
KR101338467B1 (ko) 반응성이 향상된 써모스탯
CN112413169B (zh) 温控阀及温控装置
KR20200100295A (ko) 온도 반응 가변식 워터펌프 및 엔진 냉각 시스템
SE510927C2 (sv) Termostatventil
US10302208B2 (en) Control valve with external relief bias member
KR101875625B1 (ko) 써모스탯
KR100709040B1 (ko) 차량용 서모스탯
CN101260824B (zh) 调温器
EP3812633B1 (en) Temperature adjusting valve
KR101875622B1 (ko) 탄성부재를 구비한 써모스탯
US7036745B2 (en) Thermostatic valve for a fluid circulation circuit and a heat engine associated with a cooling circuit comprising such a valve
KR20180060470A (ko) 냉각수 제어밸브 유닛을 갖는 엔진
JP6257037B2 (ja) サーモスタット装置
CN110799776B (zh) 调温阀
CN108087531A (zh) 热交换组件
CN108730250B (zh) 液压系统的混合阀装置以及油冷却系统和压缩机系统
CN109113830B (zh) 一种节温器及发动机总成
CN213235207U (zh) 节温器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8

Address after: 511400 No.36 Longying Road, Shilou Town,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GAC AION New Energy Vehicl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30 23 building, Cheng Yue mansion 448-458, Dongfeng Middle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