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13830B - 一种节温器及发动机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温器及发动机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13830B
CN109113830B CN201811061184.7A CN201811061184A CN109113830B CN 109113830 B CN109113830 B CN 109113830B CN 201811061184 A CN201811061184 A CN 201811061184A CN 109113830 B CN109113830 B CN 1091138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ostat
cavity
inlet
communicated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611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13830A (zh
Inventor
赵建洲
成敬敏
么丽丽
李珊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6118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138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13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138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138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138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5/00Heating, cooling, 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of lubricant; Lubrication means facilitating engine starting
    • F01M5/02Conditioning lubricant for aiding engine starting, e.g.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mperature-Responsive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温器和发动机总成,该节温器包括节温器本体,其内部设有空腔,其上设有入口、第一出口以及第二出口;导流通道,和输入管路连通;感温体,与节温器本体连接;阀芯,与节温器本体滑动连接且与感温体的抵接,阀芯将空腔分割成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出口与第一腔连通,第二出口和导流通道均与第二腔连通,感温体位于第二腔中;弹性件,位于第一腔中,两端分别与阀芯以及节温器本体抵接;当流体的温度≤T1时,入口与第一腔连通,当流体温度>T2时,入口与第二腔连通,T2大于T1,低温时流体流经第一腔时,感温体不占用第一腔的空间,保证了流体的流通面积,降低了低温启动时的节温器处产生的阻力。

Description

一种节温器及发动机总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温器及发动机总成。
背景技术
机油节温器,其通过感温体对外界环境温度做出反应,调节阀体的开启和关闭来控制机油流动方向,从而实现对机油的热管理,提高热效率。
机油节温器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机油在低温时不流经冷却器,高温时流经冷却器,从而实现对发动机的精确热管理。由于产品本身的结构限制,目前使用的机油节温器仍存在以下问题:
1)、在低温阶段,部分机油会旁通至冷却器,造成部分机油旁通。
2)、感温体布置在入口油道,造成油道流通面积减小,初始阻力偏大,在低温启动阶段,由于机油粘度大,更加重了初始阻力。
因此,亟需一种节温器及发动机总成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温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节温器的感温体布置在入口油道,造成油道流通面积减小,初始阻力偏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发动机总成低温启动时,节温器的初始阻力大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节温器,包括:
节温器本体,其内部设有空腔,其上间隔设有入口、第一出口以及第二出口,所述入口与输入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出口与输出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出口与冷却器连通;
导流通道,和所述输入管路连通;
感温体,与所述节温器本体连接;
阀芯,位于所述空腔内且与所述节温器本体滑动连接,所述阀芯与所述感温体抵接,所述阀芯将所述空腔分割成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第二出口和所述导流通道均与所述第二腔连通,所述感温体位于所述第二腔中;
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腔中,其两端分别与所述阀芯和所述节温器本体抵紧;
当所述入口中的流体的温度小于或等于T1时,所述入口与所述第一腔连通,当所述入口中的流体温度大于T2时,所述入口与所述第二腔连通,T2大于T1。
作为优选,所述导流通道为设置在所述节温器本体上的第一导流孔,所述第一导流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腔和所述输入管路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导流通道为设置在所述阀芯上的第二导流孔,所述第二导流孔连通所述入口和所述第二腔。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弹簧呈锥形,其小端与所述阀芯抵接,大端与所述节温器本体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阀芯上设有凸起,所述弹簧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凸起上。
作为优选,所述节温器本体呈圆柱状,多个所述入口以及多个所述出口均均布于所述节温器本体的外周面上。
作为优选,当所述入口中流体的温度大于T1且小于或者等于T2时,所述入口同时与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节温器本体上的上设有密封槽,所述节温器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密封槽内的密封圈。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总成,包括上述任一方案中所述的节温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导流通道,输入管路中的流体经导流通道进入到第二腔中,从而位于第二腔中的感温体能够感知流体的温度,并能够控制阀芯的运动,通过使入口中流体的温度小于或等于T1时,入口与第一腔连通,入口中流体的温度大于T2(T2>T1)时,入口和第二腔连通,从而,低温时流体流经第一腔时,感温体不占用第一腔的空间,保证了流体的流通面积,降低了低温启动时的节温器处产生的阻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节温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流体温度小于或等于T1时节温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流体温度大于T2时节温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节温器本体;11、第一腔;12、第二腔;13、入口;14、第一出口;15、第二出口;
2、感温体;
3、阀芯;31、凸起;
4、弹性件;
5、第一导流孔;
6、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节温器,该节温器包括:节温器本体1、感温体2、阀芯3、弹性件4以及导流通道。
节温器本体1呈圆柱状,其内部设有空腔,其侧壁上设有均与空腔连通的入口13、第一出口14和第二出口15,多个入口13和多个第一出口14均均布于节温器本体1的外周面上,多个第二出口15则均布于节温器本体1轴向方向的一端,并且入口13位于第一出口14和第二出口15之间。沿节温器本体1的轴线方向,第一出口14和第二出口15分别位于入口13的两侧。本实施例中,入口13与输入管路连通,第一出口14与输出管路连通,第二出口15与冷却器连通,输入管路中的流体从入口13进入到空腔中,并被该节温器分流至第一出口14和/或第二出口15,实现相应的热管理。
阀芯3位于空腔内并且与节温器本体1滑动密封连接,阀芯3将空腔分割成第一腔11和第二腔12,其中,第一出口14与第一腔11连通,第二出口15和第二腔12连通,感温体2位于第二腔12内,感温体2的一端与节温器本体1上设有第二出口15的一端抵接,另一端与阀芯3抵接;弹性件4位于第一腔11中,其一端和阀芯3抵接,另一端和节温器本体1抵接,该弹性件4处于压缩状态。导流通道的一端与输入管路连通,另一端与第二腔12连通,从而输入管路中的流体可以通过导流通道进入到第二腔12中,位于第二腔12中的感温体2能够检测流体的温度,进而控制阀芯3移动位置,做出相应的热管理。
本实施例中,当进入空腔中的流体的温度小于或等于T1时,入口13与第一腔11连通;当进入空腔中的流体的温度大于T2时,入口13与第二腔12连通;当进入空腔中的流体的温度大于T1并且小于或者等于T2时,入口13同时与第一腔11和第二腔12连通,T2大于T1,并且T1和T2可以根据节温器的实际型号和使用环境进行匹配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流体为机油,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冷却水,当机油处于低温(即机油的温度小于或者等于T1)时,机油的绝大部分从入口13进入到第一腔11中,并从第一出口14流入到输出管路(主油道)中,少部分通过导流通道流入到第二腔12中,用于供感温体2感温。由于感温体2位于第二腔12中,不会占用第一腔11内部的空间,从而保证了低温时第一腔11内流体的流通面积,降低了发动机低温启动时节温器处产生的阻力,进而降低了系统阻力。并且通过设置导流通道保证第二腔12中的感温体2依旧可以检测到机油的实时温度,并能进行相应的管理。
本实施例中,导流通道为设置在节温器本体1上的第一导流孔5,第一导流孔5与第二腔12连通,并且第一导流孔5位于阀芯3和第二出口15之间,阀芯3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将其遮蔽,从而第一导流孔5不受阀芯3的影响。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导流通道还可以为设置在阀芯3上的第二导流孔,第二导流孔的两端分别连通入口13和第二腔12,低温时,流通从入口13经第二导流孔进入到第二腔12。本实施例中第二导流孔可以呈L形,L形结构的一端与第二腔12连通,另一端与入口13连通,并且在阀芯3的移动过程中,第二导流孔始终与入口13连通,且不会和第一腔11连通。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导流孔还可以为设置在阀芯3上且连通第一腔11和第二腔12的通孔,此时第二导流孔通过第一腔11与入口13连通,低温时,同样可以保证少部分流体进入到第二腔12中。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导流通道的主要作用是保证机油小循环时,感温体2能够检测到机油的实时温度,并根据机油的实时温度开启大循环,因为当机油温度大于T1时,机油由入口13可以直接进入到第二腔12中,因而感温体2可以直接检测由入口13进入到第二腔12的机油温度。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为弹簧,并且该弹簧呈锥形,相应的阀芯3靠近第一腔11的一侧设有凸起31,弹簧的小端套设在凸起31上并且与阀芯3抵接,大端抵接在节温器本体1上。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弹簧也可以通过阻尼器或者其他弹性元件替代。
本实施例中节温器本体1的外周面上还间隔设有多个密封槽,每一个密封槽中均安装有密封圈6,通过密封圈6保证节温器安装在机冷座上时能够与机冷座密封。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感温体2能够热胀冷缩,随着流体的温度升高其逐渐膨胀并推动阀芯3压缩弹性件4运动。感温体2包括定杆、感温包和动杆,定杆的材质为铜,其可以很好的传导温度,定杆的一端与节温器本体1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开口,并且定杆的内部设有与开口连通的空腔,感温包安装在空腔中,动杆的一端穿过开口并与感温包抵接,另一端与阀芯3抵接,并且动杆与定杆在开口处滑动连接。感温包包括橡胶材质的外壳和填充于外壳内部的感温材料,感温材料的体积能够热胀冷缩,从而随着温度的升高,感温包膨胀并推动动动杆使阀芯3压缩弹簧。
本实施例中节温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温度小于或者等于T1时,感温体2的体积未发生变化,阀芯3的未相对节温器本体1移动,此时阀芯3能够将入口13和第二腔12连通的通口完全封堵,入口13此时仅与第一腔11能够连通,并且入口13和第一腔11之间连通的通口全部打开,此时机油由入口13进入第一腔11,机油处于小循环回路;随着温度(小于T2)的不断升高,感温体2的体积膨胀并推动阀芯3向第一腔11侧移动,入口13和第二腔12之间连通的通口打开并且开度逐渐变大,入口13和第一腔11之间连通的通口的开度则逐渐变小,此时部分机油经入口13进入到第一腔11,处于小循环回路,部分机油经入口13进入到第二腔12,处于大循环回路;当温度升高到大于或者等于T2后,感温体2的体积膨胀到极限,此时阀芯3将入口13和第一腔11之间连通的通口完全封堵,此时入口13和第二腔12之间连通的通口全部打开,机油由入口13进入到第二腔12,机油处于大循环回路。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总成,包括上述方案中的节温器。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节温器,包括节温器本体(1)、感温体(2)和阀芯(3),所述节温器本体(1)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感温体(2)与所述节温器本体(1)连接,所述阀芯(3)位于所述空腔内且与所述节温器本体(1)滑动连接,所述阀芯(3)与所述感温体(2)抵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通道和弹性件(4),
所述节温器本体(1)上间隔设有入口(13)、第一出口(14)以及第二出口(15),所述入口(13)与输入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出口(14)与输出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出口(15)与冷却器连通;
所述导流通道和所述输入管路连通;
所述阀芯(3)将所述空腔分割成第一腔(11)和第二腔(12),所述第一出口(14)与所述第一腔(11)连通,所述第二出口(15)和所述导流通道均与所述第二腔(12)连通,所述感温体(2)位于所述第二腔(12)中;
所述弹性件(4)位于所述第一腔(11)中,其两端分别与所述阀芯(3)和所述节温器本体(1)抵紧;
当所述入口(13)中的流体的温度小于或等于T1时,所述入口(13)与所述第一腔(11)连通,当所述入口(13)中的流体温度大于T2时,所述入口(13)与所述第二腔(12)连通,T2大于T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为设置在所述节温器本体(1)上的第一导流孔(5),所述第一导流孔(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腔(12)和所述输入管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为设置在所述阀芯(3)上的第二导流孔,所述第二导流孔连通所述入口(13)和所述第二腔(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4)为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呈锥形,其小端与所述阀芯(3)抵接,大端与所述节温器本体(1)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3)上设有凸起(31),所述弹簧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凸起(3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温器本体(1)呈圆柱状,多个所述入口(13)以及多个所述第一出口(14)均布于所述节温器本体(1)的外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温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入口(13)中流体的温度大于T1且小于或者等于T2时,所述入口(13)同时与所述第一腔(11)和所述第二腔(12)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温器本体(1)上设有密封槽,所述节温器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密封槽内的密封圈(6)。
10.一种发动机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节温器。
CN201811061184.7A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节温器及发动机总成 Active CN1091138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61184.7A CN109113830B (zh)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节温器及发动机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61184.7A CN109113830B (zh)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节温器及发动机总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13830A CN109113830A (zh) 2019-01-01
CN109113830B true CN109113830B (zh) 2020-06-26

Family

ID=64859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61184.7A Active CN109113830B (zh)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节温器及发动机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1383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3991A (zh) * 2012-08-07 2014-02-12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换热回路的调温器
CN104822976A (zh) * 2012-08-07 2015-08-05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调温器及调温器组件
CN107304844A (zh) * 2016-04-21 2017-10-31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调温器及一种温控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3991A (zh) * 2012-08-07 2014-02-12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换热回路的调温器
CN104822976A (zh) * 2012-08-07 2015-08-05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调温器及调温器组件
CN107304844A (zh) * 2016-04-21 2017-10-31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调温器及一种温控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13830A (zh) 2019-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29572B (zh) 一种电子设备液冷冷板的流量自适应调节方法及装置
CN204756007U (zh) 冷热液、气自动分离器
JP2015212574A (ja) 車両用バルブ
CN101349188A (zh) 一种电子节温器
CN110762248B (zh) 一种流体控制阀
CN205226469U (zh) 用于在机动车的加热和/或冷却系统中调节体积流的可电驱动的阀
KR101610175B1 (ko) 차량용 오일 쿨러
WO2019080757A1 (zh) 一种热交换装置
KR20200100295A (ko) 온도 반응 가변식 워터펌프 및 엔진 냉각 시스템
CN107131324B (zh) 一种用于汽车自动变速箱的调温器
CN108087530B (zh) 热交换组件
CN109113830B (zh) 一种节温器及发动机总成
CN101187351B (zh) 燃料泵
CN201262113Y (zh) 一种电子节温器
CN103075379B (zh) 电液比例压力控制阀
CN108087531B (zh) 热交换组件
CN210289909U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用具有对向设计结构的调温器
CN211422724U (zh) 一种用于机油模块中的感温式集成节温器装置
CN211008849U (zh) 一种节温器总成
CN202483698U (zh) 一种改进型的汽车电子节温器
CN108730250B (zh) 液压系统的混合阀装置以及油冷却系统和压缩机系统
CN112413169A (zh) 温控阀及温控装置
CN109027308B (zh) 一种用于调节油路走向的温控阀
CN213899827U (zh) 一种齿轮油流量分配阀
CN206513431U (zh) 节温器壳体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