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07312A - 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及其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及其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07312A
CN112407312A CN202011260660.5A CN202011260660A CN112407312A CN 112407312 A CN112407312 A CN 112407312A CN 202011260660 A CN202011260660 A CN 202011260660A CN 112407312 A CN112407312 A CN 1124073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aerial vehicle
unmanned aerial
charging
slid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6066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07312B (zh
Inventor
何永钟
李佳敏
李育平
王荣远
郑先亮
邱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United Jindi real estate appraisal survey and Design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Kaichuangr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Kaichuangr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Kaichuangr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6066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073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07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073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073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073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F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IRCRAFT;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1/00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47/00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D47/08Arrangements of camera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可应用于无人机航测与自然资源卫片执法巡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包括充电机构、无人机设备,所述无人机设备停靠状态时设于充电机构上方,所述充电机构包括充电上部、充电下部,所述充电上部设于充电下部上方。本发明解决了目前无人机设备续航能力低,需要同时准备多块电池且每隔一段时间控制无人机降落以更换电池,增强其续航能力,操作过程繁琐,无人机执行任务过程中需要多次拆装电池,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高频率的拆装电池容易损坏无人机电子元件以及机架,增加了成本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的操作方法,提高无人机设备的充电效率,同时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可应用于无人机航测与自然资源卫片执法巡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无人机航测与自然资源卫片执法巡查是自然资源管理中为其提供技术支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提供对现场情况最直观的反映,无人机航测是获取地表真实数据的手段,是目前测绘领域的前沿科技。通过无人机航测,将原来外业数据采集的大部分工作转移到室内来完成,大大减轻了测绘工程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且能提供精度均匀、误差较小的数据,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依据;自然资源执法巡查是自然资源的常态化工作,利用无人机巡查系统,及时发现自然资源的违法行为,通过拍照取证等过程中为自然资源执法处罚提供依据。
公开号为CN108731681A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领航旋翼无人机的方法,该方法由用于领航所述无人机的电子设备实现,无人机配置成具有机载相机。该方法包括基于用于无人机移动的不同类型的领航指令来计算无人机的不同类型的导航设定点,一种类型的领航指令能够至少修改无人机的姿态角和/或无人机的移动速度,每种类型的领航指令分别与一种类型的导航设定点相关联,对于至少一种类型的领航指令,所述计算包括:确定相机的瞄准轴,基于相机的瞄准轴获得与所述至少一种类型的领航指令相关联的至少一个导航设定点。
公开号为CN107117285A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旋转机翼无人机,该旋转机翼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机体、链接臂以及至少两个无人机支承件,这些链接臂从机体延伸出并且在他们的端部处承载推进单元,而该至少两个无人机支承件从该无人机机体延伸出。这些支承件相应地包括提升装置,以使得这些无人机支承件能够在无人机飞行时提升,并与链接臂相对准。这些无人机支承件可具体地形成后部链接臂的前缘和/或无人机的前部链接臂的尾缘。
但是该以上专利均没有没有解决现有无人机通常搭载各种设备以实现各种功能,随着设备的增加,无人机的自身重量增加,需要消耗更大的功率来保证无人机的正常飞行,电量损耗较大,但是,无人机基本都是依靠电池供电,电池一次可以提供的电量有限,续航能力低,需要同时准备多块电池且每隔一段时间控制无人机降落以更换电池,增强其续航能力,操作过程繁琐,无人机执行任务过程中需要多次拆装电池,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高频率的拆装电池容易损坏无人机电子元件以及机架,增加了成本。由于电池技术水平限制,续航时间仍旧是当前多旋翼无人机面临的最大技术挑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续航能力低,需要同时准备多块电池且每隔一段时间控制无人机降落以更换电池,增强其续航能力,操作过程繁琐,无人机执行任务过程中需要多次拆装电池,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高频率的拆装电池容易损坏无人机电子元件以及机架,增加了成本。本发明还提供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的操作方法,便于提高提高无人机设备的充电效率,同时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包括充电机构、无人机设备,所述无人机设备停靠状态时设于充电机构上方;
所述充电机构包括充电上部、充电下部,所述充电上部设于充电下部上方。
无人机设备停靠在充电机构上时,无人机设备可通过充电机构进行电源补充,此时,无人机设备动力系统停止工作,使用可移动的无人机进行道路监控摄像头的工作,解决了无人机用于勘测的续航问题,同时解决了多次拆装电池,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高频率的拆装电池容易损坏无人机电子元件以及机架,增加了成本的问题。
进一步,所述充电上部包括充电座、限位滑动轴、限位滑动块,所述限位滑动轴里段设于充电座内部,所述限位滑动轴外端突出于充电座侧部,所述限位滑动轴与限位滑动块连接;
所述限位滑动轴包括第一滑动轴、第二滑动轴,所述第一滑动轴设于充电座内部右段,所述第二滑动轴设于充电座内部左段;
所述限位滑动块包括第一滑动块、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底部与第一滑动轴左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块底部与第二滑动轴右端活动连接。
充电上部通过限位滑动轴、限位滑动块对无人机进行机械固定,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结构强度,避免在无人机降落时出现误固定的问题。
进一步,所述第一滑动轴包括第一卡位板体、第一联动片,所述第一卡位板体设于第一滑动轴中段,所述第一联动片左端与第一滑动轴右段活动连接;
所述第二滑动轴包括第二卡位板体、第二联动片,所述第二卡位板体设于第二滑动轴中段,所述第二联动片右端与第一滑动轴左段活动连接。
在无人机准备起飞时,第一联动片通过向外顶出第一卡位板体,第一卡位板体带动第一滑动轴向外弹出,第二联动片向外顶出第二卡位板体,第二卡位板体带动第二滑动轴向外弹出,在无人机准备停靠时,第一联动片通过向内收紧第一卡位板体,第一卡位板体带动第一滑动轴向内回缩,第二联动片向内收紧第二卡位板体,第二卡位板体带动第二滑动轴向内回缩,通过设置在充电机构上的第一卡位板体将降落在其上的无人机推至既定的充电位置,使得其上的无线充电装置完成对无人机的自动充电,该无人机充电桩能够在无人机电量不足时,提供无人机降落及充电平台,自动对无人机进行定位,使无人机与升降充电平台上的无线充电装置有效对接,完成自动充电,无需人工更换电池,提高了无人机工作效率。
进一步,所述第一滑动块包括第一卡位槽、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卡位槽设于第一滑动块内侧,所述第一连接轴外段设于第一滑动块下段内部,所述第一连接轴里段设于第一滑动块内部;
所述第二滑动块包括第二卡位槽、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卡位槽设于第二滑动块内侧,所述第二连接轴外段设于第二滑动块下段内部,所述第二连接轴里段设于第二滑动块内部。
第一滑动轴、第二滑动轴向外弹出后,释放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向外弹出,第一卡位槽、第二卡位槽不再对无人机设备进行限位,使第一滑动块与第二滑动块释放与无人机设备的连接,动力系统启动,无人机设备起飞,第一滑动轴、第二滑动轴向内收紧后,使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向内弹回,第一卡位槽、第二卡位槽对无人机设备进行限位,使第一滑动块与第二滑动块无人机设备连接,动力系统关闭,无人机设备停靠充电。
进一步,所述充电上部还包括卡位主轴,所述卡位主轴设于充电上部内部中心轴,所述卡位主轴下段与充电下部连接;
所述卡位主轴包括轴体限位片,所述轴体限位片中段,所述轴体限位片活动连接。
无人机设备准备起飞时,轴体限位片释放卡位主轴,卡位主轴向上回收,无人机设备准备停靠时,轴体限位片对卡位主轴限位,卡位主轴向下连接,避免无人机设备降落或者起飞时,充电系统未准备,导致无人机或者卡位主轴损坏。
进一步,所述充电下部包括充电固定座、电源传递轴;
所述电源传递轴包括接触轴体、活动轴体,所述接触轴体设于活动轴体上方,所述活动轴体底部与充电固定座连接。
设备需要起飞时活动轴体向下释放接触轴体,接触轴体与卡位主轴停止电性连接,停止充电状态,勘测无人动力系统做预准备,设备需要停靠时,活动轴体向上顶出接触轴体,接触轴体与卡位主轴进行电性连接,勘测无人动力系统关闭,通过接触轴体与卡位主轴需要解除才能进电性连接,放置无人机在起飞降落时,充电工作还在进行,造成电池损坏,提高无人机电池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无人机设备包括包括四轴机架、机壳、信号接发器和飞行控制器,所述四轴机架与机壳固定连接,所述信号接发器安装于机壳顶部,所述飞行控制器设于信号接发器前方,且飞行控制器底部与机壳顶部固定连接。
通过四轴机架提高无人机的设备强度以及飞行工作效率,使无人机能够更加快速到达指定地点,同时使用信号接发器和飞行控制器,提高无人机的飞行平稳度以及数据传输返回速度,使无人返航更精准,意外故障出现率大大减低。
进一步,所述无人机设备还包括脚架构件、监测装置,所述脚架构件安装于机壳底部,所述监测装置安装于机壳底部后段;
所述脚架构件包括两组连接脚架、两组辅助脚架,两组所述连接脚架分别安装于机壳底部左右两端,所述两组辅助脚架安装于机壳底部后端;
所述连接脚架包括连接杆体、固定杆体,所述连接杆体底端与固定杆体中段固定连接。
无人机飞行状态时,两组连接脚架和两组辅助脚架向上收折至90度,避免悬挂造成无人机飞行时碰到电线等异物,无人机底面停靠时,两组连接脚架和两组辅助脚架向下展开呈三角形,两组连接脚架能够对无人机进行支撑,两组辅助脚架保证无人机底面降落出现中心偏移时保证无人机不会直接接触地面造成无人机损坏,无人机停靠充电机构时,两组连接脚架和两组辅助脚架向下展开呈三角形,连接杆体进入第一卡位槽与第二卡位槽与限位滑动轴之间形成的槽体,限位滑动块向限位滑动轴方向收紧对连接杆体进行限位,连接完成后,充电机构通过连接脚架对无人机进行充电。
上述的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备停靠,包括充电机构、无人机设备,所述无人机设备停靠状态时设于充电机构上方,无人机设备停靠在充电机构上时,无人机设备可通过充电机构进行电源补充,此时,无人机设备动力系统停止工作;
S2,路面监控,所述无人机设备还包括脚架构件、监测装置,所述脚架构件安装于机壳底部,所述监测装置装于机壳底部后段,无人机设备停靠状态时,无人机设备动力系统停止工作停止工作,使用监测装置对路面进行道路监控,减少能源消耗以及设备损耗,同时可根据路段堵塞或者违规严重的路段进行调动监控,节约监控成本;
S3,设备起飞准备1,所述充电下部包括充电固定座、电源传递轴,所述电源传递轴包括接触轴体、活动轴体,所述接触轴体设于活动轴体上方,所述活动轴体底部与充电固定座连接,设备需要起飞时活动轴体向下释放接触轴体,接触轴体与卡位主轴停止电性连接,停止充电状态,无人机设备动力系统做预准备;
S4,设备起飞准备2,所述充电上部还包括卡位主轴,所述卡位主轴设于充电上部内部中心轴,所述卡位主轴下段与充电下部连接;所述卡位主轴包括轴体限位片,所述轴体限位片中段,所述轴体限位片活动连接,卡位主轴下段与接触轴体停止电性连接后,轴体限位片释放卡位主轴,卡位主轴向上回收;
S5,设备起飞准备3,所述第一滑动轴包括第一卡位板体、第一联动片,所述第一卡位板体设于第一滑动轴中段,所述第一联动片左端与第一滑动轴右段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轴包括第二卡位板体、第二联动片,所述第二卡位板体设于第二滑动轴中段,所述第二联动片右端与第一滑动轴左段活动连接,卡位主轴向上收起,带动轴体限位片向上运动,轴体限位片通过带动第一联动片、第二联动片向上运动;
S6,设备起飞准备4,所述充电上部包括充电座、限位滑动轴、限位滑动块,所述限位滑动轴里段设于充电座内部,所述限位滑动轴外端突出于充电座侧部,所述限位滑动轴与限位滑动块连接;所述限位滑动轴包括第一滑动轴、第二滑动轴,所述第一滑动轴设于充电座内部右段,所述第二滑动轴设于充电座内部左段;所述限位滑动块包括第一滑动块、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底部与第一滑动轴左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块底部与第二滑动轴右端活动连接,轴体限位片通过带动第一联动片、第二联动片向上运动后,第一联动片通过向外顶出第一卡位板体,第一卡位板体带动第一滑动轴向外弹出,第二联动片向外顶出第二卡位板体,第二卡位板体带动第二滑动轴向外弹出;
S7,设备起飞准备4,所述第一滑动块包括第一卡位槽、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卡位槽设于第一滑动块内侧,所述第一连接轴外段设于第一滑动块下段内部,所述第一连接轴里段设于第一滑动块内部;所述第二滑动块包括第二卡位槽、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卡位槽设于第二滑动块内侧,所述第二连接轴外段设于第二滑动块下段内部,所述第二连接轴里段设于第二滑动块内部,第一滑动轴、第二滑动轴向外弹出后,释放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向外弹出,第一卡位槽、第二卡位槽不再对无人机设备进行限位,使第一滑动块与第二滑动块释放与无人机设备的连接,动力系统启动,无人机设备起飞;
S8,设备空中监控,起飞后的无人机设备使用监测装置对空中及地面进行监控勘测,扩大监控范围,快速收集数据,且可以更快到达事发地点,在完成空中监控后,可选择返回原充电机构,或者调度就近停靠充电机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通过无人机设备停靠在充电机构上时,无人机设备可通过充电机构进行电源补充,此时,无人机设备动力系统停止工作,使用可移动的无人机进行道路监控摄像头的工作,解决了无人机用于监控的续航问题,同时解决了使用普通监控摄像头监控死角多的问题。
2、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通过停靠无人机解决普通监控器无法装设或者装设之后使用率低等不符合经济效益的地方,消除监控死角,一物多用,大大降低了节约了使用成本,提高了监控与经济效益。
3、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无人机设备准备起飞时,轴体限位片释放卡位主轴,卡位主轴向上回收,无人机设备准备停靠时,轴体限位片对卡位主轴限位,卡位主轴向下连接,避免无人机设备降落或者起飞时,充电系统未准备,导致无人机或者卡位主轴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图1中Y部分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图3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三。
附图中涉及到的附图标记有:
充电机构B;充电上部B1;充电座B101;限位滑动轴B102;第一滑动轴B1021;第一卡位板体B1021a;第一联动片B1021b;第二滑动轴B1022;第二卡位板体B1022a;第二联动片B1022b;限位滑动块B103;第一滑动块B1031;第一卡位槽B1031c;第一连接轴B1031d;第二滑动块B1032;第二卡位槽B1032c;第二连接轴B1032d;卡位主轴B104;轴体限位片 B1041;充电下部B2;充电固定座B201;电源传递轴B202;接触轴体B2021;活动轴体 CHONB2022;
无人机设备C;四轴机架C1;机壳C2;信号接发器C3;飞行控制器C4;脚架构件C5;连接脚架C501;连接杆体C5011;固定杆体C5012;辅助脚架C502;监测装置C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机构B、无人机设备C,,无人机设备C停靠状态时设于充电机构B上方;
充电机构B包括充电上部B1、充电下部B2,充电上部B1设于充电下部B2上方。无人机设备C停靠在充电机构B上时,无人机设备C可通过充电机构B进行电源补充,此时,无人机设备C动力系统停止工作,使用可移动的无人机进行道路监控摄像头的工作,解决了无人机用于监控的续航问题,同时解决了使用普通监控摄像头监控死角多的问题。
作为优选方案,充电上部B1包括充电座B101、限位滑动轴B102、限位滑动块B103,限位滑动轴B102里段设于充电座B101内部,限位滑动轴B102外端突出于充电座B101侧部,限位滑动轴B102与限位滑动块B103连接;
限位滑动轴B102包括第一滑动轴B1021、第二滑动轴B1022,第一滑动轴B1021设于充电座B101内部右段,第二滑动轴B1022设于充电座B101内部左段;
限位滑动块B103包括第一滑动块B1031、第二滑动块B1032,第一滑动块B1031底部与第一滑动轴B1021左端活动连接,第二滑动块B1032底部与第二滑动轴B1022右端活动连接。充电上部通过限位滑动轴B1031、限位滑动块B1032对无人机进行机械固定,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结构强度,避免在无人机降落时出现误固定的问题。
作为优选方案,第一滑动轴B1021包括第一卡位板体B1021a、第一联动片B1021b,第一卡位板体B1021a设于第一滑动轴B1021中段,第一联动片B1021b左端与第一滑动轴B1021 右段活动连接;
第二滑动轴B1022包括第二卡位板体B1022a、第二联动片B1022b,第二卡位板体B1022a 设于第二滑动轴B1022中段,第二联动片B1022b右端与第一滑动轴B1022左段活动连接。在无人机准备起飞时,第一联动片B1021b通过向外顶出第一卡位板体B1021a,第一卡位板体B1021a带动第一滑动轴向外弹出,第二联动片B1022b向外顶出第二卡位板体B1022a,第二卡位板体B1022a带动第二滑动轴B1022向外弹出,在无人机准备停靠时,第一联动片 B1021b通过向内收紧第一卡位板体B1021a,第一卡位板体B1021a带动第一滑动轴向内回缩,第二联动片B1022b向内收紧第二卡位板体B1022a,第二卡位板体B1022a带动第二滑动轴 B1022向内回缩,加强无人机连接时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方案,第一滑动块B1031包括第一卡位槽B1031c、第一连接轴B1031d,第一卡位槽B1031c设于第一滑动块B1031内侧,第一连接轴B1021d外段设于第一滑动块B1031下段内部,第一连接轴B1021d里段设于第一滑动块B1031内部;
第二滑动块B1032包括第二卡位槽B1032c、第二连接轴B1032d,第二卡位槽B1032c设于第二滑动块B1032内侧,第二连接轴B1032d外段设于第二滑动块B1032下段内部,第二连接轴B1032d里段设于第二滑动块B1032内部。第一滑动轴B1021、第二滑动轴B1022向外弹出后,释放第一连接轴B1021、第二连接轴B1022向外弹出,第一卡位槽B1031c、第二卡位槽B1032c不再对无人机设备进行限位,使第一滑动块B1031与第二滑动块释放与无人机设备的连接,动力系统启动,无人机设备起飞,第一滑动轴B102、第二滑动轴B1022向内收紧后,使第一连接轴B1031d、第二连接轴B1032d向内弹回,第一卡位槽B1031c、第二卡位槽B1032c对无人机设备进行限位,使第一滑动块B1031与第二滑动块B1032无人机设备连接,动力系统关闭,无人机设备停靠充电。
作为优选方案,充电上部B1还包括卡位主轴B104,卡位主轴B104设于充电上部B1内部中心轴,卡位主轴B104下段与充电下部B2连接;
卡位主轴B104包括轴体限位片B1041,轴体限位片B1041设于卡位主轴B103中段,轴体限位片B1041外段与限位滑动轴B102活动连接。无人机设备准备起飞时,轴体限位片B1041 释放卡位主轴B104,卡位主轴B104向上回收,无人机设备准备停靠时,轴体限位片B1041 对卡位主轴限位B104,卡位主轴B104向下连接,避免无人机设备降落或者起飞时,充电系统未准备,导致无人机或者卡位主轴B104损坏。
作为优选方案,充电下部B2包括充电固定座B201、电源传递轴B202;
电源传递轴B202包括接触轴体B2021、活动轴体B2022,接触轴体B2021设于活动轴体 B2022上方,活动轴体B2022底部与充电固定座B201连接。设备需要起飞时活动轴体向下释放接触轴体B2021,接触轴体B2021与卡位主轴B104停止电性连接,停止充电状态,监控无人动力系统做预准备,设备需要停靠时,活动轴体向上顶出接触轴体B2021,接触轴体B2021与卡位主轴进行电性连接,监控无人动力系统关闭,通过接触轴体B2021与卡位主轴B104需要解除才能进电性连接,放置无人机在起飞降落时,充电工作还在进行,造成电池损坏,提高无人机电池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在前述实施例一、二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介绍本发明的结构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无人机设备的结构。
如图1-5所示,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机构B、无人机设备C,无人机设备C停靠状态时设于充电机构B上方;
充电机构B包括充电上部B1、充电下部B2,充电上部B1设于充电下部B2上方。无人机设备C停靠在充电机构B上时,无人机设备C可通过充电机构B进行电源补充,此时,无人机设备C动力系统停止工作,使用可移动的无人机进行道路监控摄像头的工作,解决了无人机用于监控的续航问题,同时解决了使用普通监控摄像头监控死角多的问题。
作为优选方案,充电上部B1包括充电座B101、限位滑动轴B102、限位滑动块B103,限位滑动轴B102里段设于充电座B101内部,限位滑动轴B102外端突出于充电座B101侧部,限位滑动轴B102与限位滑动块B103连接;
限位滑动轴B102包括第一滑动轴B1021、第二滑动轴B1022,第一滑动轴B1021设于充电座B101内部右段,第二滑动轴B1022设于充电座B101内部左段;
限位滑动块B103包括第一滑动块B1031、第二滑动块B1032,第一滑动块B1031底部与第一滑动轴B1021左端活动连接,第二滑动块B1032底部与第二滑动轴B1022右端活动连接。充电上部通过限位滑动轴B1031、限位滑动块B1032对无人机进行机械固定,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结构强度,避免在无人机降落时出现误固定的问题。
作为优选方案,第一滑动轴B1021包括第一卡位板体B1021a、第一联动片B1021b,第一卡位板体B1021a设于第一滑动轴B1021中段,第一联动片B1021b左端与第一滑动轴B1021 右段活动连接;
第二滑动轴B1022包括第二卡位板体B1022a、第二联动片B1022b,第二卡位板体B1022a 设于第二滑动轴B1022中段,第二联动片B1022b右端与第一滑动轴B1022左段活动连接。在无人机准备起飞时,第一联动片B1021b通过向外顶出第一卡位板体B1021a,第一卡位板体B1021a带动第一滑动轴向外弹出,第二联动片B1022b向外顶出第二卡位板体B1022a,第二卡位板体B1022a带动第二滑动轴B1022向外弹出,在无人机准备停靠时,第一联动片 B1021b通过向内收紧第一卡位板体B1021a,第一卡位板体B1021a带动第一滑动轴向内回缩,第二联动片B1022b向内收紧第二卡位板体B1022a,第二卡位板体B1022a带动第二滑动轴 B1022向内回缩,加强无人机连接时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方案,第一滑动块B1031包括第一卡位槽B1031c、第一连接轴B1031d,第一卡位槽B1031c设于第一滑动块B1031内侧,第一连接轴B1021d外段设于第一滑动块B1031下段内部,第一连接轴B1021d里段设于第一滑动块B1031内部;
第二滑动块B1032包括第二卡位槽B1032c、第二连接轴B1032d,第二卡位槽B1032c设于第二滑动块B1032内侧,第二连接轴B1032d外段设于第二滑动块B1032下段内部,第二连接轴B1032d里段设于第二滑动块B1032内部。第一滑动轴B1021、第二滑动轴B1022向外弹出后,释放第一连接轴B1021、第二连接轴B1022向外弹出,第一卡位槽B1031c、第二卡位槽B1032c不再对无人机设备进行限位,使第一滑动块B1031与第二滑动块释放与无人机设备的连接,动力系统启动,无人机设备起飞,第一滑动轴B102、第二滑动轴B1022向内收紧后,使第一连接轴B1031d、第二连接轴B1032d向内弹回,第一卡位槽B1031c、第二卡位槽B1032c对无人机设备进行限位,使第一滑动块B1031与第二滑动块B1032无人机设备连接,动力系统关闭,无人机设备停靠充电。
作为优选方案,充电上部B1还包括卡位主轴B104,卡位主轴B104设于充电上部B1内部中心轴,卡位主轴B104下段与充电下部B2连接;
卡位主轴B104包括轴体限位片B1041,轴体限位片B1041设于卡位主轴B103中段,轴体限位片B1041外段与限位滑动轴B102活动连接。无人机设备准备起飞时,轴体限位片B1041 释放卡位主轴B104,卡位主轴B104向上回收,无人机设备准备停靠时,轴体限位片B1041 对卡位主轴限位B104,卡位主轴B104向下连接,避免无人机设备降落或者起飞时,充电系统未准备,导致无人机或者卡位主轴B104损坏。
作为优选方案,充电下部B2包括充电固定座B201、电源传递轴B202,;
电源传递轴B202包括接触轴体B2021、活动轴体B2022,接触轴体B2021设于活动轴体 B2022上方,活动轴体B2022底部与充电固定座B201连接。设备需要起飞时活动轴体向下释放接触轴体B2021,接触轴体B2021与卡位主轴B104停止电性连接,停止充电状态,监控无人动力系统做预准备,设备需要停靠时,活动轴体向上顶出接触轴体B2021,接触轴体B2021与卡位主轴进行电性连接,监控无人动力系统关闭,通过接触轴体B2021与卡位主轴B104需要解除才能进电性连接,放置无人机在起飞降落时,充电工作还在进行,造成电池损坏,提高无人机电池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方案,无人机设备C包括包括四轴机架C1、机壳C2、信号接发器C3和飞行控制器C4,四轴机架C1与机壳C2固定连接,信号接发器C3安装于机壳C2顶部,飞行控制器C4设于信号接发器C3前方,且飞行控制器C4底部与机壳C2顶部固定连接。通过四轴机架 C1提高无人机的设备强度以及飞行工作效率,使无人机能够更加快速到达指定地点,同时使用信号接发器和飞行控制器,提高无人机的飞行平稳度以及数据传输返回速度,使无人返航更精准,意外故障出现率大大减低。
作为优选方案,无人机设备C还包括脚架构件C5、监测装置C6,脚架构件C5安装于机壳C2底部,监测装置C6安装于机壳C2底部后段;
脚架构件C5包括两组连接脚架C501、两组辅助脚架C502,两组连接脚架C501分别安装于机壳C2底部左右两端,两组辅助脚架C502安装于机壳C2底部后端;
连接脚架C501包括连接杆体C5011、固定杆体C5012,连接杆体C5011底端与固定杆体 C5012中段固定连接。无人机飞行状态时,两组连接脚架和两组辅助脚架向上收折至90度,避免悬挂造成无人机飞行时碰到电线等异物,无人机底面停靠时,两组连接脚架C501和两组辅助脚架C502向下展开呈三角形,两组连接脚架C501能够对无人机进行支撑,两组辅助脚架C502保证无人机底面降落出现中心偏移时保证无人机不会直接接触地面造成无人机损坏,无人机停靠充电机构时,两组连接脚架C501和两组辅助脚架C502向下展开呈三角形,连接杆体进入第一卡位槽与第二卡位槽与限位滑动轴之间形成的槽体,限位滑动块向限位滑动轴方向收紧对连接杆体进行限位,连接完成后,充电机构通过连接脚架对无人机进行充电。
实施例二相比实施例一而言,优点在于:通过四轴机架提高无人机的设备强度以及飞行工作效率,使无人机能够更加快速到达指定地点,同时使用信号接发器和飞行控制器,提高无人机的飞行平稳度以及数据传输返回速度,使无人返航更精准,意外故障出现率大大减低。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是在前述实施例一、二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介绍本发明的结构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第二滑动轴的结构。
如图1-5所示,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机构B、无人机设备C,无人机设备C停靠状态时设于充电机构B上方;
充电机构B包括充电上部B1、充电下部B2,充电上部B1设于充电下部B2上方。无人机设备C停靠在充电机构B上时,无人机设备C可通过充电机构B进行电源补充,此时,无人机设备C动力系统停止工作,使用可移动的无人机进行道路监控摄像头的工作,解决了无人机用于监控的续航问题,同时解决了使用普通监控摄像头监控死角多的问题。
作为优选方案,充电上部B1包括充电座B101、限位滑动轴B102、限位滑动块B103,限位滑动轴B102里段设于充电座B101内部,限位滑动轴B102外端突出于充电座B101侧部,限位滑动轴B102与限位滑动块B103连接;
限位滑动轴B102包括第一滑动轴B1021、第二滑动轴B1022,第一滑动轴B1021设于充电座B101内部右段,第二滑动轴B1022设于充电座B101内部左段;
限位滑动块B103包括第一滑动块B1031、第二滑动块B1032,第一滑动块B1031底部与第一滑动轴B1021左端活动连接,第二滑动块B1032底部与第二滑动轴B1022右端活动连接。充电上部通过限位滑动轴B1031、限位滑动块B1032对无人机进行机械固定,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结构强度,避免在无人机降落时出现误固定的问题。
作为优选方案,第一滑动轴B1021包括第一卡位板体B1021a、第一联动片B1021b,第一卡位板体B1021a设于第一滑动轴B1021中段,第一联动片B1021b左端与第一滑动轴B1021 右段活动连接;
第二滑动轴B1022包括第二卡位板体B1022a、第二联动片B1022b,第二卡位板体B1022a 设于第二滑动轴B1022中段,第二联动片B1022b右端与第一滑动轴B1022左段活动连接。在无人机准备起飞时,第一联动片B1021b通过向外顶出第一卡位板体B1021a,第一卡位板体B1021a带动第一滑动轴向外弹出,第二联动片B1022b向外顶出第二卡位板体B1022a,第二卡位板体B1022a带动第二滑动轴B1022向外弹出,在无人机准备停靠时,第一联动片 B1021b通过向内收紧第一卡位板体B1021a,第一卡位板体B1021a带动第一滑动轴向内回缩,第二联动片B1022b向内收紧第二卡位板体B1022a,第二卡位板体B1022a带动第二滑动轴 B1022向内回缩,加强无人机连接时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方案,第一滑动块B1031包括第一卡位槽B1031c、第一连接轴B1031d,第一卡位槽B1031c设于第一滑动块B1031内侧,第一连接轴B1021d外段设于第一滑动块B1031下段内部,第一连接轴B1021d里段设于第一滑动块B1031内部;
第二滑动块B1032包括第二卡位槽B1032c、第二连接轴B1032d,第二卡位槽B1032c设于第二滑动块B1032内侧,第二连接轴B1032d外段设于第二滑动块B1032下段内部,第二连接轴B1032d里段设于第二滑动块B1032内部。第一滑动轴B1021、第二滑动轴B1022向外弹出后,释放第一连接轴B1021、第二连接轴B1022向外弹出,第一卡位槽B1031c、第二卡位槽B1032c不再对无人机设备进行限位,使第一滑动块B1031与第二滑动块释放与无人机设备的连接,动力系统启动,无人机设备起飞,第一滑动轴B102、第二滑动轴B1022向内收紧后,使第一连接轴B1031d、第二连接轴B1032d向内弹回,第一卡位槽B1031c、第二卡位槽B1032c对无人机设备进行限位,使第一滑动块B1031与第二滑动块B1032无人机设备连接,动力系统关闭,无人机设备停靠充电。
作为优选方案,充电上部B1还包括卡位主轴B104,卡位主轴B104设于充电上部B1内部中心轴,卡位主轴B104下段与充电下部B2连接;
卡位主轴B104包括轴体限位片B1041,轴体限位片B1041设于卡位主轴B103中段,轴体限位片B1041外段与限位滑动轴B102活动连接。无人机设备准备起飞时,轴体限位片B1041 释放卡位主轴B104,卡位主轴B104向上回收,无人机设备准备停靠时,轴体限位片B1041 对卡位主轴限位B104,卡位主轴B104向下连接,避免无人机设备降落或者起飞时,充电系统未准备,导致无人机或者卡位主轴B104损坏。
作为优选方案,充电下部B2包括充电固定座B201、电源传递轴B202,;
电源传递轴B202包括接触轴体B2021、活动轴体B2022,接触轴体B2021设于活动轴体 B2022上方,活动轴体B2022底部与充电固定座B201连接。设备需要起飞时活动轴体向下释放接触轴体B2021,接触轴体B2021与卡位主轴B104停止电性连接,停止充电状态,监控无人动力系统做预准备,设备需要停靠时,活动轴体向上顶出接触轴体B2021,接触轴体B2021与卡位主轴进行电性连接,监控无人动力系统关闭,通过接触轴体B2021与卡位主轴B104需要解除才能进电性连接,放置无人机在起飞降落时,充电工作还在进行,造成电池损坏,提高无人机电池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方案,无人机设备C包括包括四轴机架C1、机壳C2、信号接发器C3和飞行控制器C4,四轴机架C1与机壳C2固定连接,信号接发器C3安装于机壳C2顶部,飞行控制器C4设于信号接发器C3前方,且飞行控制器C4底部与机壳C2顶部固定连接。通过四轴机架 C1提高无人机的设备强度以及飞行工作效率,使无人机能够更加快速到达指定地点,同时使用信号接发器和飞行控制器,提高无人机的飞行平稳度以及数据传输返回速度,使无人返航更精准,意外故障出现率大大减低。
作为优选方案,无人机设备C还包括脚架构件C5、监测装置C6,脚架构件C5安装于机壳C2底部,监测装置C6安装于机壳C2底部后段;
脚架构件C5包括两组连接脚架C501、两组辅助脚架C502,两组连接脚架C501分别安装于机壳C2底部左右两端,两组辅助脚架C502安装于机壳C2底部后端;
连接脚架C501包括连接杆体C5011、固定杆体C5012,连接杆体C5011底端与固定杆体 C5012中段固定连接。无人机飞行状态时,两组连接脚架和两组辅助脚架向上收折至90度,避免悬挂造成无人机飞行时碰到电线等异物,无人机底面停靠时,两组连接脚架C501和两组辅助脚架C502向下展开呈三角形,两组连接脚架C501能够对无人机进行支撑,两组辅助脚架C502保证无人机底面降落出现中心偏移时保证无人机不会直接接触地面造成无人机损坏,无人机停靠充电机构时,两组连接脚架C501和两组辅助脚架C502向下展开呈三角形,连接杆体进入第一卡位槽与第二卡位槽与限位滑动轴之间形成的槽体,限位滑动块向限位滑动轴方向收紧对连接杆体进行限位,连接完成后,充电机构通过连接脚架对无人机进行充电来装设与符合要求的路灯或所需位置,通过停靠无人机解决普通监控器无法装设或者装设之后使用率低等不符合经济效益的地方,消除监控死角,一物多用,大大降低了节约了使用成本,提高了监控与经济效益。
实施例三相比实施例一、二而言,优点在于:通过停靠无人机解决普通监控器无法装设或者装设之后使用率低等不符合经济效益的地方,消除监控死角,一物多用,大大降低了节约了使用成本,提高了监控与经济效益。
本发明还提供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设备停靠,包括充电机构B、无人机设备C,无人机设备C停靠状态时设于充电机构B上方,无人机设备C停靠在充电机构B上时,无人机设备C可通过充电机构B进行电源补充,此时,无人机设备C动力系统停止工作;
S2,路面监控,无人机设备C还包括脚架构件C5、监测装置C6,脚架构件C5安装于机壳C2底部,监测装置C6装于机壳C2底部后段,无人机设备C停靠状态时,无人机设备C 动力系统停止工作停止工作,使用监测装置C6对路面进行道路监控,减少能源消耗以及设备损耗,同时可根据路段堵塞或者违规严重的路段进行调动监控,节约监控成本;
S3,设备起飞准备1,充电下部B2包括充电固定座B201、电源传递轴B202,电源传递轴B202包括接触轴体B2021、活动轴体B2022,接触轴体B2021设于活动轴体B2022上方,活动轴体B2022底部与充电固定座B201连接,设备需要起飞时活动轴体B2022向下释放接触轴体B2021,接触轴体与卡位主轴B104停止电性连接,停止充电状态,无人机设备C动力系统做预准备;
S4,设备起飞准备2,充电上部B1还包括卡位主轴B104,卡位主轴B104设于充电上部 B1内部中心轴,卡位主轴B104下段与充电下部B2连接;卡位主轴B104包括轴体限位片B1041,轴体限位片B1041)设于卡位主轴B103中段,轴体限位片B1041)外段与限位滑动轴B102活动连接,卡位主轴B104下段与接触轴体B2021停止电性连接后,轴体限位片B1041 释放卡位主轴B104,卡位主轴B104向上回收;
S5,设备起飞准备3,第一滑动轴B1021包括第一卡位板体B1021a、第一联动片B1021b,第一卡位板体B1021a设于第一滑动轴B1021中段,第一联动片B1021b左端与第一滑动轴 B1021右段活动连接;第二滑动轴B1022包括第二卡位板体B1022a、第二联动片B1022b,第二卡位板体B1022a设于第二滑动轴B1022中段,第二联动片B1022b右端与第一滑动轴B1022 左段活动连接,卡位主轴B104向上收起,带动轴体限位片B1041向上运动,轴体限位片B1041 通过带动第一联动片B1021b、第二联动片B1022b向上运动;
S6,设备起飞准备4,充电上部B1包括充电座B101、限位滑动轴B102、限位滑动块B103,限位滑动轴B102里段设于充电座B101内部,限位滑动轴B102外端突出于充电座B101侧部,限位滑动轴B102与限位滑动块B103连接;限位滑动轴B102包括第一滑动轴B1021、第二滑动轴B1022,第一滑动轴B1021设于充电座B101内部右段,第二滑动轴B1022设于充电座B101内部左段;限位滑动块B103包括第一滑动块B1031、第二滑动块B1032,第一滑动块B1031底部与第一滑动轴B1021左端活动连接,第二滑动块B1032底部与第二滑动轴B1022右端活动连接,轴体限位片B1041通过带动第一联动片B1021b、第二联动片B1022b向上运动后,第一联动片B1021b通过向外顶出第一卡位板体B1021a,第一卡位板体B1021a带动第一滑动轴B1021向外弹出,第二联动片B1022b向外顶出第二卡位板体B1022a,第二卡位板体B1022a带动第二滑动轴B1022向外弹出;
S7,设备起飞准备4,第一滑动块B1031包括第一卡位槽B1031c、第一连接轴B1031d,第一卡位槽B1031c设于第一滑动块B1031内侧,第一连接轴B1021d外段设于第一滑动块 B1031下段内部,第一连接轴B1021d里段设于第一滑动块B1031内部;第二滑动块B1032 包括第二卡位槽B1032c、第二连接轴B1032d,第二卡位槽B1032c设于第二滑动块B1032内侧,第二连接轴B1032d外段设于第二滑动块B1032下段内部,第二连接轴B1032d里段设于第二滑动块B1032内部,第一滑动轴B1021、第二滑动轴B1022向外弹出后,释放第一连接轴B1021d、第二连接轴B1032d向外弹出,第一卡位槽B1031c、第二卡位槽B1032c不再对无人机设备C进行限位,使第一滑动块B1031与第二滑动块B1032释放与无人机设备C的连接,动力系统启动,无人机设备C起飞;
S8,设备空中监控,起飞后的无人机设备C使用监测装置C6对空中及地面进行监控勘测,扩大监控范围,快速收集数据,且可以更快到达事发地点,在完成空中监控后,可选择返回原充电机构,或者调度就近停靠充电机构。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Claims (10)

1.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机构(B)、无人机设备(C),所述无人机设备(C)停靠状态时设于充电机构(B)上方;
所述充电机构(B)包括充电上部(B1)、充电下部(B2),所述充电上部(B1)设于充电下部(B2)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上部(B1)包括充电座(B101)、限位滑动轴(B102)、限位滑动块(B103),所述限位滑动轴(B102)里段设于充电座(B101)内部,所述限位滑动轴(B102)外端突出于充电座(B101)侧部,所述限位滑动轴(B102)与限位滑动块(B103)连接;
所述限位滑动轴(B102)包括第一滑动轴(B1021)、第二滑动轴(B1022),所述第一滑动轴(B1021)设于充电座(B101)内部右段,所述第二滑动轴(B1022)设于充电座(B101)内部左段;
所述限位滑动块(B103)包括第一滑动块(B1031)、第二滑动块(B1032),所述第一滑动块(B1031)底部与第一滑动轴(B1021)左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块(B1032)底部与第二滑动轴(B1022)右端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轴(B1021)包括第一卡位板体(B1021a)、第一联动片(B1021b),所述第一卡位板体(B1021a)设于第一滑动轴(B1021)中段,所述第一联动片(B1021b)左端与第一滑动轴(B1021)右段活动连接;
所述第二滑动轴(B1022)包括第二卡位板体(B1022a)、第二联动片(B1022b),所述第二卡位板体(B1022a)设于第二滑动轴(B1022)中段,所述第二联动片(B1022b)右端与第一滑动轴(B1022)左段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块(B1031)包括第一卡位槽(B1031c)、第一连接轴(B1031d),所述第一卡位槽(B1031c)设于第一滑动块(B1031)内侧,所述第一连接轴(B1021d)外段设于第一滑动块(B1031)下段内部,所述第一连接轴(B1021d)里段设于第一滑动块(B1031)内部;
所述第二滑动块(B1032)包括第二卡位槽(B1032c)、第二连接轴(B1032d),所述第二卡位槽(B1032c)设于第二滑动块(B1032)内侧,所述第二连接轴(B1032d)外段设于第二滑动块(B1032)下段内部,所述第二连接轴(B1032d)里段设于第二滑动块(B1032)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上部(B1)还包括卡位主轴(B104),所述卡位主轴(B104)设于充电上部(B1)内部中心轴,所述卡位主轴(B104)下段与充电下部(B2)连接;
所述卡位主轴(B104)包括轴体限位片(B1041),所述轴体限位片(B1041)设于卡位主轴(B103)中段,所述轴体限位片(B1041)外段与限位滑动轴(B102)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下部(B2)包括充电固定座(B201)、电源传递轴(B202);
所述电源传递轴(B202)包括接触轴体(B2021)、活动轴体(B2022),所述接触轴体(B2021)设于活动轴体(B2022)上方,所述活动轴体(B2022)底部与充电固定座(B20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设备(C)包括四轴机架(C1)、机壳(C2)、信号接发器(C3)和飞行控制器(C4),所述四轴机架(C1)与机壳(C2)固定连接,所述信号接发器(C3)安装于机壳(C2)顶部,所述飞行控制器(C4)设于信号接发器(C3)前方,且飞行控制器(C4)底部与机壳(C2)顶部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设备(C)还包括脚架构件(C5)、监测装置(C6),所述脚架构件(C5)安装于机壳(C2)底部,所述监测装置(C6)安装于机壳(C2)底部后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架构件(C5)包括两组连接脚架(C501)、两组辅助脚架(C502),两组所述连接脚架(C501)分别安装于机壳(C2)底部左右两端,所述两组辅助脚架(C502)安装于机壳(C2)底部后端;
所述连接脚架(C501)包括连接杆体(C5011)、固定杆体(C5012),所述连接杆体(C5011)底端与固定杆体(C5012)中段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设备停靠,充电机构(B)、无人机设备(C),所述无人机设备(C)停靠状态时设于充电机构(B)上方,无人机设备(C)停靠在充电机构(B)上时无人机设备(C)可通过充电机构(B)进行电源补充,此时,无人机设备(C)动力系统停止工作;
S2,路面监控,所述无人机设备(C)还包括脚架构件(C5)、监测装置(C6),所述脚架构件(C5)安装于机壳(C2)底部,所述监测装置(C6)装于机壳(C2)底部后段,无人机设备(C)停靠状态时,无人机设备(C)动力系统停止工作停止工作,使用监测装置(C6)对路面进行道路监控,减少能源消耗以及设备损耗,同时可根据路段堵塞或者违规严重的路段进行调动监控,节约监控成本;
S3,设备起飞准备一,所述充电下部(B2)包括充电固定座(B201)、电源传递轴(B202),所述电源传递轴(B202)包括接触轴体(B2021)、活动轴体(B2022),所述接触轴体(B2021)设于活动轴体(B2022)上方,所述活动轴体(B2022)底部与充电固定座(B201)连接,设备需要起飞时活动轴体(B2022)向下释放接触轴体(B2021),接触轴体与卡位主轴(B104)停止电性连接,停止充电状态,无人机设备(C)动力系统做预准备;
S4,设备起飞准备二,所述充电上部(B1)还包括卡位主轴(B104),所述卡位主轴(B104)设于充电上部(B1)内部中心轴,所述卡位主轴(B104)下段与充电下部(B2)连接;所述卡位主轴(B104)包括轴体限位片(B1041),所述轴体限位片(B1041)设于卡位主轴(B103)中段,所述轴体限位片(B1041)外段与限位滑动轴(B102)活动连接,卡位主轴(B104)下段与接触轴体(B2021)停止电性连接后,轴体限位片(B1041)释放卡位主轴(B104),卡位主轴(B104)向上回收;
S5,设备起飞准备三,所述第一滑动轴(B1021)包括第一卡位板体(B1021a)、第一联动片(B1021b),所述第一卡位板体(B1021a)设于第一滑动轴(B1021)中段,所述第一联动片(B1021b)左端与第一滑动轴(B1021)右段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轴(B1022)包括第二卡位板体(B1022a)、第二联动片(B1022b),所述第二卡位板体(B1022a)设于第二滑动轴(B1022)中段,所述第二联动片(B1022b)右端与第一滑动轴(B1022)左段活动连接,卡位主轴(B104)向上收起,带动轴体限位片(B1041)向上运动,轴体限位片(B1041)通过带动第一联动片(B1021b)、第二联动片(B1022b)向上运动;
S6,设备起飞准备四,所述充电上部(B1)包括充电座(B101)、限位滑动轴(B102)、限位滑动块(B103),所述限位滑动轴(B102)里段设于充电座(B101)内部,所述限位滑动轴(B102)外端突出于充电座(B101)侧部,所述限位滑动轴(B102)与限位滑动块(B103)连接;所述限位滑动轴(B102)包括第一滑动轴(B1021)、第二滑动轴(B1022),所述第一滑动轴(B1021)设于充电座(B101)内部右段,所述第二滑动轴(B1022)设于充电座(B101)内部左段;所述限位滑动块(B103)包括第一滑动块(B1031)、第二滑动块(B1032),所述第一滑动块(B1031)底部与第一滑动轴(B1021)左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块(B1032)底部与第二滑动轴(B1022)右端活动连接,轴体限位片(B1041)通过带动第一联动片(B1021b)、第二联动片(B1022b)向上运动后,第一联动片(B1021b)通过向外顶出第一卡位板体(B1021a),第一卡位板体(B1021a)带动第一滑动轴(B1021)向外弹出,第二联动片(B1022b)向外顶出第二卡位板体(B1022a),第二卡位板体(B1022a)带动第二滑动轴(B1022)向外弹出;
S7,设备起飞准备五,所述第一滑动块(B1031)包括第一卡位槽(B1031c)、第一连接轴(B1031d),所述第一卡位槽(B1031c)设于第一滑动块(B1031)内侧,所述第一连接轴(B1021d)外段设于第一滑动块(B1031)下段内部,所述第一连接轴(B1021d)里段设于第一滑动块(B1031)内部;所述第二滑动块(B1032)包括第二卡位槽(B1032c)、第二连接轴(B1032d),所述第二卡位槽(B1032c)设于第二滑动块(B1032)内侧,所述第二连接轴(B1032d)外段设于第二滑动块(B1032)下段内部,所述第二连接轴(B1032d)里段设于第二滑动块(B1032)内部,第一滑动轴(B1021)、第二滑动轴(B1022)向外弹出后,释放第一连接轴(B1021d)、第二连接轴(B1032d)向外弹出,第一卡位槽(B1031c)、第二卡位槽(B1032c)不再对无人机设备(C)进行限位,使第一滑动块(B1031)与第二滑动块(B1032)释放与无人机设备(C)的连接,动力系统启动,无人机设备(C)起飞;
S8,设备空中监控,起飞后的无人机设备(C)使用监测装置(C6)对空中及地面进行监控勘测,扩大监控范围,快速收集数据,且可以更快到达事发地点,在完成空中监控后,可选择返回原充电机构,或者调度就近停靠充电机构。
CN202011260660.5A 2020-11-12 2020-11-12 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及其操作方法 Active CN1124073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60660.5A CN112407312B (zh) 2020-11-12 2020-11-12 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及其操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60660.5A CN112407312B (zh) 2020-11-12 2020-11-12 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及其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07312A true CN112407312A (zh) 2021-02-26
CN112407312B CN112407312B (zh) 2021-08-06

Family

ID=74830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60660.5A Active CN112407312B (zh) 2020-11-12 2020-11-12 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及其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0731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15354A1 (zh) * 2014-07-31 2016-02-04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基站及其电池更换装置
WO2016115574A1 (en) * 2015-01-18 2016-07-21 Foundation Productions, Llc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S20170050749A1 (en) * 2015-08-17 2017-02-23 Skyyfish, LLC Autonomous system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landing, charging and takeoff
CN206384121U (zh) * 2017-01-10 2017-08-08 贾昊龙 无人飞行器水上停机装置
CN206698343U (zh) * 2017-03-01 2017-12-01 张琛 一种无人监控飞行器
CN107757943A (zh) * 2017-10-20 2018-03-06 江苏筑升土木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系留式无人机的库岸边坡稳定性长期监测装置与方法
CN207433831U (zh) * 2017-11-21 2018-06-01 乌鲁木齐金风天翼风电有限公司 无人机充电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15354A1 (zh) * 2014-07-31 2016-02-04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基站及其电池更换装置
WO2016115574A1 (en) * 2015-01-18 2016-07-21 Foundation Productions, Llc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S20170050749A1 (en) * 2015-08-17 2017-02-23 Skyyfish, LLC Autonomous system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landing, charging and takeoff
CN206384121U (zh) * 2017-01-10 2017-08-08 贾昊龙 无人飞行器水上停机装置
CN206698343U (zh) * 2017-03-01 2017-12-01 张琛 一种无人监控飞行器
CN107757943A (zh) * 2017-10-20 2018-03-06 江苏筑升土木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系留式无人机的库岸边坡稳定性长期监测装置与方法
CN207433831U (zh) * 2017-11-21 2018-06-01 乌鲁木齐金风天翼风电有限公司 无人机充电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07312B (zh) 2021-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87003B1 (en)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N105966612B (zh) 变姿态垂直起落无人机
WO2013048339A1 (en)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N111731475B (zh) 一种垂直起降倾转复合翼飞行器
CN106915444A (zh) 一种组合式飞行器起降装置及方式
CN105947192A (zh) 一种倾转双涵道无人机
CN210555581U (zh) 一种适用于弹射起飞挂绳回收的小型舰载无人机
CN104149971A (zh) 一种无人机
CN113753230A (zh) 飞行器、机翼组件及飞行汽车
CN105129097A (zh) 一种可垂直起降的无人机布局
CN106516150A (zh) 一种无人机分离起降系统
CN206734620U (zh) 全天候垂直起降长航时固定翼无人机
CN206243476U (zh) 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
CN106915453A (zh) 一种飞机起降方式及系统
CN101734376B (zh) 一种可模块化装载伞降回收的小型多用途无人机
CN112407312B (zh) 基于智能设备的无人飞行器操控平台及其操作方法
CN106828911A (zh) 串翼无人机
CN110217391B (zh) 一种油电混合动力垂直起降前掠固定翼无人机
CN208683103U (zh) 一种无人运输机
CN206255191U (zh) 串翼无人机
CN206885351U (zh) 一种飞机起降系统
CN205952293U (zh) 巡航速度范围大的小型长航时无人机
CN109263956A (zh) 一种四旋翼与固定翼结合的飞行器
CN115648869A (zh) 一种可重构式飞行汽车及飞行汽车控制方法
CN107512393A (zh) 一种快速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21

Address after: 512000 room 10, floor 11, building 5, zhuoyoyeyuan commercial and residential community, No. 12, Muyang East Road, Wujiang District, Shao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United Jindi real estate appraisal survey and Design Co.,Ltd.

Address before: 401120 17-31, building 1, 11 Yuehua Road, Liangjiang New District,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Applicant before: Chongqing kaichuangr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