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8723B - 跨平台通信方法、伺服器装置与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跨平台通信方法、伺服器装置与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98723B
CN112398723B CN201910870883.4A CN201910870883A CN112398723B CN 112398723 B CN112398723 B CN 112398723B CN 201910870883 A CN201910870883 A CN 201910870883A CN 112398723 B CN112398723 B CN 1123987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information
service providing
platform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7088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98723A (zh
Inventor
罗志鹏
叶淑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3987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87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987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87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5/00Speech recognition
    • G10L15/22Procedures used during a speech recognition process, e.g. man-machine dialogu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04L51/046Interoperability with other network applications or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3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unstructured textual data
    • G06F16/33Querying
    • G06F16/3331Query processing
    • G06F16/334Query execution
    • G06F16/3344Query execution using natural language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30Semantic analysi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5/00Speech recognition
    • G10L15/26Speech to text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2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using automatic reactions or user delegation, e.g. automatic replies or chatbot-generated mess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7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lusion of specific contents
    • H04L51/18Commands or executable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48Message addressing, e.g. address format or anonymous messages, alia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6Unified messaging, e.g. interactions between e-mail, instant messaging or converged IP messaging [CP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04L67/025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for remote contro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6Sound input; Sound output
    • G06F3/167Audio in a user interface, e.g. using voice commands for navigating, audio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6Message adaptation to terminal or network requirements
    • H04L51/066Format adaptation, e.g. format conversion or compre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跨平台通信方法、伺服器装置与电子装置。通过第一服务提供平台接收来自第一电子装置的用户信息。识别用户信息的使用者意图与关联于至少一第二电子装置的关键用语。依据关键用语查询第二电子装置的联系资讯。依据联系资讯以及使用者意图通过第二服务提供平台发送关联于用户信息的回应信息至第二电子装置,致使第二电子装置依据回应信息执行一功能。

Description

跨平台通信方法、伺服器装置与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方法,且特别涉及一种跨平台通信方法、伺服器装置与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网络发达的世代里,各类型的实时通信软件为目前最重要的通信工具之一,其被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有逐渐取代传统电话的趋势。实时通信软件的种类五花八门,而每个人习惯使用的实时通信软件也不一定相同。因此,用户双方需要事先确认彼此使用的实时通信软件是否相同,后续才可以使用相同的实时通信软件进行通信。倘若遭遇用户双方使用不同实时通信软件的情况,用户其中一方的电子装置需要额外安装用户不熟悉的实时通信软件,而该用户不仅需要进行繁琐的注册步骤,更需要重新适应未曾使用过的软件。也就是说,用户往往需要安装多款实时通信软件以应付实际通信需求,此举对用户带来相当程度的困扰与使用上的不便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跨平台通信方法、通信系统与电子装置,其可让两电子装置经由不同的服务提供平台进行跨平台通信,以提供一种更灵活且便利的通信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跨平台通信方法,适用于通信系统并包括下列步骤。通过第一服务提供平台接收来自第一电子装置的用户信息。识别用户信息的使用者意图与关联于至少一第二电子装置的关键用语。依据关键用语查询第二电子装置的联系资讯。依据联系资讯与使用者意图通过第二服务提供平台发送关联于用户信息的回应信息至第二电子装置,致使第二电子装置依据回应信息执行一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伺服器装置,其包括通信接口、存储电路与处理器。通信接口经由网络连接第一服务提供平台与至少一第二服务提供平台。处理器从第一服务提供平台接收来自第一电子装置的用户信息,并识别用户信息的使用者意图与关联于第二电子装置的关键用语。处理器依据关键用语查询第二电子装置的联系资讯,并依据联系资讯借由通过第二服务提供平台发送关联于用户信息的回应信息至第二电子装置,致使第二电子装置依据回应信息执行一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处理器与存储器。处理器经配置以:存取用户的联络人清单与用户的通信频道清单;将用户的联络人清单与用户的通信频道清单提供给一伺服器装置;以及通过第一服务提供平台的一聊天接口发送用户信息或通过第二服务提供平台的一聊天接口接收回应信息,其中该聊天接口包括伺服器装置运行的聊天机器人。
基于上述,于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服务提供平台的应用程序,伺服器装置可经由第一服务提供平台接收到来自第一电子装置的用户信息。伺服器装置可识别用户信息的使用者意图并获取第二电子装置的联系资讯。基于第二电子装置的联系资讯,伺服器装置可经由第二服务提供平台将用户信息发送至第二电子装置。借此,第一电子装置与第二电子装置可经由不同的服务提供平台进行跨平台通信,以提供用户一种更便利的通信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出的跨平台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A至2C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出的跨平台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出的伺服器装置的方框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出的跨平台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A至5C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出的跨平台通信服务的示意图。
图6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出的伺服器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7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出的应用情境示意图。
图8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出的应用情境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跨平台通信系统
110、51、52、54、55、56、57:第一电子装置
120:第一服务提供平台
130、53、58、59、60:第二电子装置
140:第二服务提供平台
150:伺服器装置
152:存储电路
151:处理器
153:通信接口
M1:用户信息
M2:回应信息
120a、140a:第三方伺服器
A、A5、B5、A6、B6、71~74:用户
61:Iot装置
62:实时通信程序
63:智能助理程序
64:桥接接口
65:语意分析模块
66:IoT装置管理模块
67:数据库
68:使用者行为监视模块
69:场域规则模块
702:智能手表
703:手机
704:平板
704I:使用者接口
S201~S206、S601~S610: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接下来将会配合附图来详细描述,以下的描述所引用的元件符号,当不同附图出现相同的元件符号将视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这些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并未公开所有本发明的可实施方式。更确切的说,这些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中的方法与装置的范例。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出的跨平台通信系统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跨平台通信系统10包括第一电子装置110、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第二电子装置130、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以及伺服器装置150。
第一电子装置110接收用户A所下达的用户信息M1。第一电子装置110例如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智能音箱、物联网装置、车载电子装置、或其他种类的连网装置,本发明对此不限制。此外,第一电子装置110安装有智能助理程序或实时通信程序等应用程序,以通过上述应用程序连接至各式服务提供平台获取相对的服务。用户A可经由语音输入接口或文字输入接口下达用户信息M1给第一电子装置110。
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可由各类型的计算机装置与其所运行的软件元件来实现。第一电子装置110可经由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连接至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以获取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提供的服务。举例而言,假设
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为实时通信平台,第一电子装置110可使用实时通信程序而经由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与其他电子装置进行通信。实时通信程序例如是Line、Fbmessage、WeChat、Skype、WhatsApp等等。假设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为语音助理平台,第一电子装置110可使用智能助理程序而通过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识别用户的语意并执行对应操作。智能助理程序例如是Microsoft Cortana、Google Assistant、Amazon Alexa等等。
第二电子装置130接收关联于用户信息M1的回应信息M2,并依据回应信息M2执行一功能。第二电子装置130例如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智能音箱,车载电子装置、物联网装置、或其他种类的连网装置,本发明对此不限制。举例而言,当回应信息M2为实时通信信息,第二电子装置130可通过实时通信程序提供回应信息M2给目标用户。当回应信息M2为物联网装置的控制命令,第二电子装置130可依据回应信息M2执行控制命令对应的动作,像是开启电源或关闭电源等等。
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可由各类型的计算机装置与其所运行的软件元件来实现。第二电子装置130可经由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连接至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以获取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提供的服务。举例而言,假设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为实时通信平台,第二电子装置130可使用实时通信程序而经由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与其他电子装置进行通信。假设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为物联网平台,第二电子装置130可经由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中的物联网闸道器获取控制命令。假设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为语音助理平台,第二电子装置130可通过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播放回应信息M2。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与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为相异的实时通信平台。于一实施例中,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为语音助理平台,且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为实时通信平台。于一实施例中,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与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其中之一由伺服器装置150提供,且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与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其中的另一为实时通信平台。于一实施例中,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与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为相异的服务提供平台。
伺服器装置150可作为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与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之间的通信桥梁。伺服器装置150可识别用户信息M1的使用者意图,以依据使用者意图决定回应信息M2并查询第二电子装置130的联络资讯。在获取第二电子装置130的联络资讯之后,伺服器装置150再依据联络资讯经由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发送回应信息M2至第二电子装置130。换言之,第一电子装置110是使用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的应用程序,而第二电子装置130是使用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的应用程序。借此,第一电子装置110与第二电子装置130可通过伺服器装置150的辅助进行跨平台通信。
需说明的是,于图1的实施例中是以一个第二电子装置130与一个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实施例对于第二电子装置与第二服务提供平台的数目并不限制。换言之,于一实施例中,伺服器装置150可响应于接收到用户信息M1而将对应的回应信息M2经由不同的多个服务提供平台发送至多个第二电子装置。
于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A,图2A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出的跨平台通信系统的示意图。伺服器装置150可经由网络与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中的第三方伺服器120a以及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中的第三方伺服器140a相连。换言之,伺服器装置150可自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对应的第三方伺服器120a接收来自第一电子装置110的用户信息M1,且伺服器装置150可通过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对应的另一第三方伺服器140a发送回应信息M2给第二电子装置130。或者,于另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B与2C,图2B与2C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出的跨平台通信系统的示意图。伺服器装置150可以是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与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其中之一里的服务伺服器,并经由网络与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与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其中的另一里的第三方伺服器120a或140a相连。换言之,伺服器装置150可直接自第一电子装置110接收用户信息M1,且伺服器装置150通过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对应的第三方伺服器140a发送回应信息M2给第二电子装置130。或者,伺服器装置150可自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对应的第三方伺服器120a接收来自第一电子装置110的用户信息M1,且伺服器装置150直接发送回应信息M2给第二电子装置130。
图3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出的伺服器装置150的方框图。但此仅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请参照图3,伺服器装置150包括处理器151、存储电路152,与通信接口153。
存储电路152用以存储数据、软件模块、程序码,其可以例如是任意形式的固定式或可移动式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或其他类似装置、集成电路及其组合。
处理器151用以执行所提出的跨平台通信方法,其可以例如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或是其他可程序化的一般用途或特殊用途的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可程序化控制器、特殊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可程序化逻辑装置(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或其他类似装置、芯片、集成电路及其组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处理器151可载入存储电路152中所记录的程序码或模块以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跨平台通信方法。
通信接口153用以与网络相连,而经由网络传递数据至其他连网装置或经由网络自其他连网装置接收数据。通信接口153例如是支援以太网络、光纤网络或其他网络标准的网络接口。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伺服器装置150可以为具有运算功能的电脑、工作站、云端伺服器或者是上述装置的结合,本发明并不限制伺服器装置150的类型。从另一观点来看,伺服器装置150也可以由提供多种云端服务的云端运算平台来实现,云端运算平台例如是Microsoft Azure、Amazon Web Services(AWS)等等。
图4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出的跨平台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请参照图1、图3与图4,本实施例的方式适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伺服器装置150,以下即搭配伺服器装置150中的各项元件说明本实施例的跨平台通信方法的详细步骤。
于步骤S401,处理器151通过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接收来自第一电子装置110的用户信息M1。具体而言,用户A可使用第一电子装置110的信息输入接口下达用户信息M1给第一电子装置110。第一电子装置110可通过网络将用户信息M1传递至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伺服器装置150通过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可接收到用户信息M1。
于步骤S402,处理器151识别用户信息M1的使用者意图与关联于第二电子装置130的关键用语。举例而言,处理器151可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例如微软公司提供的Language Understanding Intelligent Service,LUIS)识别出用户信息M1的使用者意图。上述使用者意图例如是“传信息给目标用户”、“对物联网装置进行控制”、或“指派任务给目标用户”等等。于此,处理器151还可识别出关联于第二电子装置130的关键用语,此关键用语例如是目标用户的用户名称、物联网装置的装置名称、或任务的位置资讯等等。
于步骤S403,处理器151依据关键用语查询第二电子装置130的联系资讯。具体而言,伺服器装置150可使用关键用语查询数据库而取得第二电子装置130的联系资讯。上述数据库可以是伺服器装置150内的数据库或是其他数据伺服器提供的数据库,本发明对此不限制。由此可知,上述数据库可记录有多台电子装置的联系方式(例如通过特定实时通信平台的联系方式),且这些电子装置分别关联于对应的关键用语。
于步骤S404,处理器151依据联系资讯以及使用者意图通过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发送关联于用户信息M1的回应信息M2至第二电子装置130,致使第二电子装置130依据回应信息M2执行一功能。也就是说,第一电子装置110使用第一服务平台120的应用程序获取用户信息M1,而第二电子装置130使用第二服务平台140的应用程序接收回应信息M2。借此,使用第一服务提供平台的第一电子装置110可通过伺服器装置150的桥接与使用第二服务提供平台的第二电子装置130进行跨平台通信。
以下将针对各种应用场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跨平台通信方法。须先说明的是,当用户希望使用伺服器装置150所提供的跨平台通信服务时,用户需要先向伺服器装置150的服务提供平台进行注册流程。于本发明实施例中,伺服器装置150可反应接收来自用户的注册请求,建立用户的联络人清单与用户的通信频道清单。详细而言,在执行注册流程时,伺服器装置150先将用户的唯一资讯(例如电话号码、电子信箱地址或其他伺服器装置150指派的唯一序号)设定为用户帐号。需说明的是,在执行注册流程时,若用户是通过第三方应用程序来进行注册认证,伺服器装置150可取得用户于第三方应用程序的注册帐号数据并产生对应的存取令牌(AccessToken)。再者,在执行注册流程时,伺服器装置150可取得第一/第二电子装置的开放支援语系,也可取得记录于第一/第二电子装置的提醒事件清单,并取得第一/第二电子装置的运行系统的注册时区、国家国码、群数据。此外,用户需要向伺服器装置150登记其使用的实时通信程序与对应的实时通信帐号资讯,以建立用户的通信频道清单。也就是说,通信频道清单包括目标用户B的多个可通信接口的联系资讯。换言之,此通信频道清单可包括至少一实时通信程序与对应的实时通信帐号资讯。此外,伺服器装置150将请求用户开放特定通信录的存取权限,以通过存取通信录里的资讯来建立联络人清单。此联络人清单可包括多个联络人的名称、对应的电话号码或电子邮件地址等等。由此可知,在用户向伺服器装置150的服务提供平台进行注册流程之后,伺服器装置150将用户的联络人清单与通信频道清单存储于一数据库中。
换言之,从另一点来看,于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以下以第一电子装置110为例)可包括处理器与存储器。第一电子装置110的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软件元件而经配置以执行下列步骤。反应于发送一用户的注册请求至伺服器装置150,第一电子装置110存取用户的联络人清单(例如电话簿等等)与用户的通信频道清单(例如应用程序清单等等)。之后,第一电子装置110将用户的联络人清单与用户的通信频道清单提供给伺服器装置150。之后,于建立于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的聊天室(聊天接口)发送用户信息,此聊天室包括伺服器装置150运行的聊天机器人。此外,反应于发送一用户的注册请求至伺服器装置150,第一电子装置110可将包括注册时区与第一电子装置110的作业系统的开放支援语系的用户资讯提供给伺服器装置150。
请参照图5A,图5A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出的跨平台通信服务的示意图。当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与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为相异的实时通信平台时,使用第一类实时通信程序的用户A5可与使用第二类实时通信程序的用户B5进行通信。为了达到跨实时通信平台的通信,伺服器装置150的聊天机器人模块151针对不同的实时通信平台建立聊天机器人。详细而言,用户A5可将伺服器装置150提供的聊天机器人加入第一类实时通信程序的好友清单,以建立用户A5与聊天机器人之间的聊天室。相同地,用户B5可将伺服器装置150提供的聊天机器人加入第二类实时通信程序的好友清单,以建立用户B与聊天机器人之间的聊天室(聊天接口)。
当用户A5欲传送信息给用户B时,用户A5可于与聊天机器人的聊天室输入用户信息M1。此用户信息M1例如为“发送息给John:今天晚上六点见”。由于用户A5是使用第一类实时通信程序下达用户信息,因此用户信息M1将先传递至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的第三方伺服器120a。接着,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再将用户信息M1传递给聊天机器人,即伺服器装置150。伺服器装置150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识别用户信息M1的使用者意图,而得知使用者意图为“发送信息给目标用户”并获取关键用语“John”。
接着,伺服器装置150依据关键用语“John”查询用户A5的联络人清单以获取目标用户B5的目标用户帐号。换言之,伺服器装置150依据关键用语“John”查询数据库153而获取目标用户B5的目标用户帐号。于此,目标用户B5的目标用户帐号可以为目标用户B5的电话号码或电子信箱等等。假设用户帐号为电话号码,用户A5的联络人清单例如表1所示。
联络人名称 用户帐号
Brook 4444-XXXXXX
Debbie 3333-XXXXXX
Duke 2222-XXXXXX
John 1111-XXXXXX
表1
以表1的范例,伺服器装置150可通过关键用语“John”取得目标用户B5的目标用户帐号“1111-XXXXXX”。
假设目标用户B5已经向伺服器装置150的服务提供平台进行注册,伺服器装置150可利用目标用户帐号查询目标用户B5的通信频道清单,以获取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以及目标用户B5于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的联系资讯。目标用户B5于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的联系资讯可为目标用户B5向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进行注册而取得的实时通信帐号。举例而言,目标用户B5的通信频道清单可如表2所示。
可用通信接口 联系资讯
Line Line帐号
WeChat WeChat帐号
表2
以表2的范例,伺服器装置150可依据目标用户B5的目标用户帐号“1111-XXXXXX”取得表2所示的通信频道清单,并据以得知可通过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即Line平台或WeChat平台)与目标用户B5通信。
基此,通过针对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而设置的聊天机器人,伺服器装置150可将关联于用户信息M1的回应信息M2先传送至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的第三方伺服器140a,而第二电子装置53也将从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接收到回应信息M2。第二电子装置53通过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的用户接口提供回应信息M2给目标用户B5。于此,目标用户B5可使用第二类实时通信程序而从与聊天机器人的聊天室读取回应信息“今天晚上六点见”。此外,虽然图5是以回应信息为文字信息为范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回应信息可包括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语音信息或视频信息。由此可见,使用不同实时通信程序的用户A5与目标用户B5可进行跨平台通信。
需说明的是,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假设目标用户B5尚未向伺服器装置150的服务提供平台进行注册,伺服器装置150将无法查询到目标用户B5的通信频道清单。对应的,反应于目标用户帐号的通信频道清单不存在,伺服器装置150可通过目标用户帐号而将回应信息经由简讯或电子邮件传输至第二电子装置53。
另一方面,当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为语音助理平台而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为实时通信平台。于此情况中,第一电子装置52可为智能音箱。用户A5可通过语音输入对第一电子装置52下达用户信息M1,而第一电子装置52会将用户信息M1发送至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进行语音识别。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再将语音识别后的用户信息M1传送至伺服器装置150,而用户信息M1同时取得数据库存取权限授权。另外,于另一实施例中,伺服器装置150更判断第一电子装置52下达的用户信息M1是否取得数据库存取权限授权。接着,若第一电子装置52下达的用户信息M1取得数据库存取权限授权,伺服器装置150可依据用户信息M1去存取数据库里的数据而执行与前述相同的操作,以通过聊天机器人将回应信息M2发送至目标用户B5的第二电子装置53。借此,目标用户B5可读取实时通信程序所显示的回应信息M2。
请参照图5B,图5B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出的跨平台通信服务的示意图。当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由伺服器装置150提供且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为实时通信平台时,使用特定应用程序的用户A5可与使用实时通信程序的用户B5进行通信。于此,由于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由伺服器装置150提供,且用户A5使用的特定应用程序即为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的用户端,因此执行特定应用程序的第一电子装置54或55可将用户信息M1直接导向伺服器装置150。其中,第一电子装置55例如为智能手表。在伺服器装置150获取用户信息M1之后,其所执行的操作与图5A的内容相似,以使第二电子装置58显示回应信息M2。
请参照图5C,图5C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出的跨平台通信服务的示意图。当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由伺服器装置150提供且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为实时通信平台时,使用实时通信程序的用户A5可与使用特定应用程序的用户B5进行通信。于此,伺服器装置150经由第一服务提供平台120的第三方伺服器120a接收用户信息M1的操作与图5A相似,而从第一电子装置56或57接收用户信息M1。其中,第一电子装置57例如为智能音箱。不同的是,由于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由伺服器装置150提供,且用户B5使用的特定应用程序即为第二服务提供平台140的用户端,因此执行特定应用程序的第二电子装置59或60可直接从伺服器装置150获得回应信息M2。其中,第二电子装置60例如为智能手表。
图6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出的伺服器装置的功能方框图。请参照图6,伺服器装置150可包括桥接接口64、语意分析模块65、IoT装置管理模块66、数据库67、使用者行为监视模块68、场域规则模块69。上述接口、模块与数据库可由图3的存储电路152其中的软件元件与处理器151来实现。
请参照图6,桥接接口64可通过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Interface,API)实现。桥接接口64可让伺服器装置150与不同的服务提供平台相连,以与IoT装置61、实时通信程序62、智能助理程序63交换信息。具体而言,桥接接口64可包括提供验证功能、授权功能与转换功能的模块。桥接接口64可通过验证功能对进行用户身份验证并判断用户是否注册,并通过验证功能与第一服务提供平台与第二服务平台进行身份验证。此外,桥接接口64可通过授权功能授权用户信息M1的数据库存取权限授权(比如通过Auth认证,取得存取令牌)。另外,桥接接口64可通过转换功能模块将指令或信息再传递过程中转换为目的格式,以利交换信息。基此,桥接接口64可使来自IoT装置61、实时通信程序62、智能助理程序63的用户信息传递至伺服器装置150,并将回应信息发送至IoT装置61、实时通信程序62、智能助理程序63,好让IoT装置61、实时通信程序62、智能助理程序63可交换信息。语意分析模块65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用户信息M1进行语意分析,以取得伺服器装置150的使用者意图与相关关键用语。IoT装置管理模块66用于管理IoT装置,并且存储IoT装置接口与这些IoT装置接口的对接关系,其中亦包括跨平台接口、各种用户端装置接口的对接关系,使伺服器装置150根据使用者意图调用相应的IoT装置接口控制IoT装置或通过IoT装置接口发送回应信息以使IoT装置执行对应的功能。数据库记录有大量用户的联系资讯,其包括用户帐号、联络人清单与通信频道清单等等。
使用者行为监视模块68与场域规则模块69用以协助语意分析模块65以特定分析逻辑进行语意分析。详细而言,使用者行为监视模块68例如可收集用户与聊天机器人的聊天内容与用户资讯(像是用户年龄等等),并依据收集到的资讯协助语意分析模块65进行语意分析。举例而言,年龄差别很大的两用户的讲话用语与文法逻辑具有相当的差异。因此使用者行为监视模块68可监视使用者聊天内容,以依据监视结果通知语意分析模块65以特定分析逻辑进行语意分析。另一方面,不同场域里的两用户的讲话方式也具有相当的差异。举例而言,香港人的说话用语与台湾人的说话用语具有相当的差异性。因此场域规则模块69可依据用户所处的场域通知语意分析模块65以特定分析逻辑进行语意分析。
值得一题的是,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伺服器装置150可依据第二电子装置的联系资讯对用户信息进行信息格式转换处理而获取回应信息。于此,信息转换处理包括语音转文字处理、文字转语音处理或语音翻译处理。亦即,伺服器装置150可以对信息内容进行信息格式转换处理,以产生用户更容易理解的信息内容。举例而言,伺服器装置150可依据第二电子装置的注册时区或开放支援语系等等资讯对用户信息进行信息格式转换处理而获取回应信息。
如图6所示,用户A6通过智能助理程序63下达用户信息「Send John a messagewith how are you」。伺服器装置150的语意分析模块65可通过使用者行为监视模块68与场域规则模块69的协助识别出用户信息的使用者意图与关键用语。此外,伺服器装置150可从数据库67获取目标用户B6的联系方式与用户资讯。上述用户资讯例如是语言种类(可由开放支援语系得知)。于此范例中,用户A6是产生英文的信息内容,但伺服器装置150可依据目标用户B6的用户资讯进行翻译处理。借此,目标用户B6可通过实时通信程序62看到中文的回应信息“John,你好吗?”。
图7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出的应用情境示意图。请参照图7,用户71~74注册后,可先分别将聊天机器人加入好友清单,之后可利用用户71~74的注册资讯与聊天机器人对应的识别资讯建立群,用户71可通过跨平台通信方法指派任务给用户72~74。须先说明的是,用户71~72可配戴执行特定应用程序的智能手表701、702,而用户73~74分别持握执行不同实时通信程序的手机703与平板704。在此情境下,用户71通过智能手表701说出用户信息“通知清洁群请打扫801”,智能手表701通过特定应用程序的执行而将用户信息传递给后端的伺服器装置。后端的伺服器装置可依据用户信息的使用者意图与关键用语查询而用户72~74的智能手表702、手机703与平板704的联系资讯。接着,后端的伺服器装置可将回应信息“请打扫801”经由多个不同的实时通信平台发送至用户73~74的手机703与平板704,或者,后端的伺服器装置可将回应信息“请打扫801”直接导向至用户72的智能手表702。如图7所示,手机703的使用者接口704I将显示出「请打扫801”的回应信息。对应的,用户74可通过平板704与实时通信程序回复“通知清洁群我来打扫801”,依据相同操作,手机703的使用者接口704I将显示出“我来打扫801”的回应信息。
图8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出的应用情境示意图。请参照图8,用户81可通过跨平台通信方法指派任务给用户82~83。须先说明的是,用户81、83可配戴执行特定应用程序的智能手表801、803,而用户82持握执行实时通信程序的手机802。在此情境下,用户81对智能手表801说出用户信息“请拿牛奶一罐”,智能手表801通过特定应用程序的执行而将用户信息传递给后端的伺服器装置。后端的伺服器装置可依据用户信息的使用者意图与关键用语查询而用户82~83的手机802与智能手表803的联系资讯。此外,后端的伺服器装置还可以依据用户信息“请拿牛奶一罐”判断出使用者意图与关键用语。于是,后端的伺服器装置可直接依据用户82、83的所在位置(例如:预存的用户82、83的负责区域资讯,或是手机802与智能手表803的位置感测器(图未示)所产生的定位位置)而判断出用户83位于牛奶冷藏柜旁边,并将用户信息“请拿牛奶一罐”发送给用户83的智能手表803。之后,智能手表803的使用者接口可显示出“请拿牛奶一罐”的回应信息。
综上所述,于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不同通信软件的用户可在不改变操作习惯的情况下,用户无须再额外安装或重新适应不熟悉的软件,以让信息交流更为灵活与便利。除此之外,本发明实施例可依据用户资讯进行信息格式转换,让使相异语言与使用相异实时通信软件的两用户可执行有效的沟通。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变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8)

1.一种跨平台通信方法,适用于一通信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服务提供平台接收来自第一电子装置的用户信息;
识别该用户信息的使用者意图与关联于至少一第二电子装置的关键用语;
依据该关键用语查询该至少一第二电子装置的联系资讯;以及
依据该联系资讯以及使用者意图通过至少一第二服务提供平台发送关联于该用户信息的回应信息至该至少一第二电子装置,致使该至少一第二电子装置依据该回应信息执行一功能,
其中,所述跨平台通信方法还包括:
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该用户信息进行语意分析,以取得该使用者意图与该关键用语;以及依据使用者行为、用户资讯或用户所在场域决定特定分析逻辑,从而以该特定分析逻辑进行该语意分析;
收集用户的至少一个聊天内容和用户资讯,并依据收集到的该至少一个聊天内容和该用户资讯协助进行该语意分析;以及
依据用户所处的场域以特定分析逻辑进行该语意分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平台通信方法,其中依据该关键用语查询该至少一第二电子装置的该联系资讯的步骤包括:
依据该关键用语查询一联络人清单以获取至少一目标用户的目标用户帐号;以及
利用该目标用户帐号查询该至少一目标用户的通信频道清单,以获取该至少一第二服务提供平台以及该至少一目标用户于该第二服务提供平台的该联系资讯,其中该通信频道清单包括该目标用户的多个可通信接口的联系资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平台通信方法,其中该功能包括通过该至少一第二服务提供平台的用户接口提供该回应信息,而该回应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语音信息或视频信息,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依据该至少一第二电子装置的联系资讯对该第一电子装置的该用户信息进行一信息格式转换处理而获取该回应信息,其中该信息格式转换处理包括语音转文字处理、文字转语音处理或语音翻译处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平台通信方法,其中该第一服务提供平台与该至少一第二服务提供平台为相异的实时通信平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平台通信方法,其中该第一服务提供平台为语音助理平台,且该至少一第二服务提供平台为实时通信平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平台通信方法,其中该第一服务提供平台与该至少一第二服务提供平台其中之一由该通信系统中的伺服器装置提供,且该第一服务提供平台与该至少一第二服务提供平台其中的另一为实时通信平台。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平台通信方法,还包括:
反应于接收来自一用户的注册请求,建立该用户的该联络人清单与该用户的通信频道清单;以及
反应于该目标用户帐号的该通信频道清单不存在,通过该目标用户帐号而将该回应信息经由简讯或电子邮件提供该至少一第二电子装置。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平台通信方法,还包括:
针对该第一服务提供平台或该至少一第二服务提供平台建立聊天机器人,以通过聊天机器人接收该用户信息或发送该回应信息。
9.一种伺服器装置,包括:
一通信接口,经由网络连接第一服务提供平台与至少一第二服务提供平台;
一存储电路,存储多个模块;以及
一处理器,耦接该存储电路,经配置存取该些模块以:从该第一服务提供平台接收来自第一电子装置的用户信息,识别该用户信息的使用者意图与关联于至少一第二电子装置的关键用语,依据该关键用语查询该至少一第二电子装置的联系资讯,依据该联系资讯与该使用者意图通过该至少一第二服务提供平台发送关联于该用户信息的回应信息至该至少一第二电子装置,致使该至少一第二电子装置依据该回应信息执行一功能,
其中,该伺服器装置包括一语意分析模块、一使用者行为监视模块和一场域规则模块;
该语意分析模块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该用户信息进行语意分析,以取得该使用者意图与该关键用语;以及依据使用者行为、用户资讯或用户所在场域决定特定分析逻辑,从而以该特定分析逻辑进行该语意分析;
该使用者行为监视模块收集用户的至少一个聊天内容和用户资讯,并依据收集到的该至少一个聊天内容和该用户资讯协助进行语意分析;以及
该场域规则模块依据用户所处的场域通知该语意分析模块以特定分析逻辑进行语意分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伺服器装置,其中该处理器经配置以:
依据该关键用语查询一联络人清单以获取一目标用户的目标用户帐号;以及
利用该目标用户帐号查询该目标用户的通信频道清单,以获取该至少一第二服务提供平台以及该目标用户于该至少一第二服务提供平台的该联系资讯,其中该通信频道清单包括该目标用户的多个可通信接口的联系资讯。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伺服器装置,其中该功能包括通过该至少一第二服务提供平台的用户接口提供该回应信息,而该回应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语音信息或视频信息,
其中该处理器经配置以:
依据该至少一第二电子装置的联系资讯对该用户信息进行一信息格式转换处理而获取该回应信息,其中该信息格式转换处理包括语音转文字处理、文字转语音处理或语音翻译处理。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伺服器装置,其中该第一服务提供平台与该至少一第二服务提供平台为相异的实时通信平台。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伺服器装置,其中该第一服务提供平台为语音助理平台,且该至少一第二服务提供平台为实时通信平台。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伺服器装置,其中该第一服务提供平台与该至少一第二服务提供平台其中之一由该伺服器装置提供,且该第一服务提供平台与该第二服务提供平台其中的另一为实时通信平台。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伺服器装置,其中该处理器经配置以:
反应于接收来自一用户的注册请求,建立该用户的该联络人清单与该用户的通信频道清单;以及
反应于该目标用户帐号的该通信频道清单不存在,通过该目标用户帐号而将该回应信息经由简讯或电子邮件提供该至少一第二电子装置。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伺服器装置,其中该处理器经配置以:
针对该第一服务提供平台或该至少一第二服务提供平台建立聊天机器人,以通过聊天机器人接收用户信息或发送回应信息。
17.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一存储器;以及
一处理器,耦接该存储器,经配置以:
存取一用户的联络人清单与该用户的通信频道清单;
将该用户的该联络人清单与该用户的该通信频道清单提供给一伺服器装置;以及
通过第一服务提供平台的一聊天接口发送用户信息或通过第二服务提供平台的一聊天接口接收回应信息,其中该聊天接口包括伺服器装置运行的聊天机器人,
其中,该伺服器装置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该用户信息进行语意分析,以取得使用者意图与关键用语;以及依据使用者行为、用户资讯或用户所在场域决定特定分析逻辑,从而以该特定分析逻辑进行该语意分析;
该伺服器装置收集用户的至少一个聊天内容和用户资讯,并依据收集到的该至少一个聊天内容和该用户资讯协助进行该语意分析;以及
该伺服器装置依据用户所处的场域以特定分析逻辑进行该语意分析。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处理器更经配置以:
反应于发送该用户的注册请求至该伺服器装置,提供用户资讯至该伺服器装置,其中该用户资讯包括注册时区与该电子装置的作业系统的开放支援语系。
CN201910870883.4A 2019-08-14 2019-09-16 跨平台通信方法、伺服器装置与电子装置 Active CN1123987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8872 2019-08-14
TW108128872A TWI714212B (zh) 2019-08-14 2019-08-14 跨平台通訊方法、伺服器裝置與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8723A CN112398723A (zh) 2021-02-23
CN112398723B true CN112398723B (zh) 2022-08-12

Family

ID=74568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70883.4A Active CN112398723B (zh) 2019-08-14 2019-09-16 跨平台通信方法、伺服器装置与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05432B2 (zh)
CN (1) CN112398723B (zh)
TW (1) TWI7142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094650A1 (en) * 2020-09-21 2022-03-24 Google Llc Asynchronous resumption of dialog session(s) between a user and an automated assistant based on intermediate user interaction(s)
US20230070209A1 (en) * 2021-09-03 2023-03-09 The Travelers Indemnity Company Monitoring system
CN113965537B (zh) * 2021-10-13 2023-03-31 成都华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跨机构即时通信方法、服务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TWI823204B (zh) * 2021-12-07 2023-11-21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語音互動物聯網的系統及其方法
CN114520826B (zh) * 2021-12-31 2024-04-05 珠海华发金融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跨平台信息匹配方法、装置及云端智能机器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62340A1 (zh) * 2013-10-29 2015-05-07 谭永 一种兼容关键词搜索的自然语言搜索方法及系统
CN104778344A (zh) * 2013-12-11 2015-07-15 英属开曼群岛商慧康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一通讯网络中提供健康相关服务的云端系统及其方法
TW201828235A (zh) * 2017-01-17 2018-08-01 南臺科技大學 分散式研討會論文投稿推薦之方法、系統、電腦程式及電腦可讀取媒體
CN109299129A (zh) * 2018-09-05 2019-02-01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自然语言的数据查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24459A (en) * 2007-11-20 2009-06-01 Mobot Technology Inc Instant message exchang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pturing keyword and display associated information in instant messaging service
CN101662378A (zh) * 2009-09-07 2010-03-03 孙刚 跨平台融合通讯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2202015A (zh) * 2011-06-09 2011-09-28 张李影 实现不同种类即时通信工具互通的方法和系统
US9075561B2 (en) * 2011-07-29 2015-07-07 Apple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for managing collaboration on a virtual work of art
KR20130027305A (ko) * 2011-09-07 2013-03-15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서비스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US20170168782A1 (en) * 2012-05-28 2017-06-15 Ian Boy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a universally compatibl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system
TWI497311B (zh) * 2013-03-28 2015-08-21 Quanta Comp Inc 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及其方法
KR20140143034A (ko) * 2013-06-05 2014-12-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양한 입력 기반의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US9736294B2 (en) * 2013-10-07 2017-08-15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coordinated operation of multiple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05577505A (zh) * 2014-10-14 2016-05-11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跨平台即时通信系统及其消息互通方法
CN105610679B (zh) * 2015-09-22 2019-10-2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群组创建方法及装置
US10319375B2 (en) * 2016-12-28 2019-06-11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Audio message extraction
US10438594B2 (en) * 2017-09-08 2019-10-08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Administration of privileges by speech for voice assistant system
EP3718015A4 (en) * 2017-11-27 2021-08-04 RealNetworks, Inc. PROCESSING MESSAGING PLATFORM COMMUNICATIONS USING DETECTION AND CATEGORIZATION OF MESSAGE GROUPS
CN108111401B (zh) * 2017-12-28 2021-09-10 北信源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一种跨即时通信系统的建群方法
US20200349940A1 (en) * 2019-05-02 2020-11-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rver for determining target device based on speech input of user and controlling target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the serv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62340A1 (zh) * 2013-10-29 2015-05-07 谭永 一种兼容关键词搜索的自然语言搜索方法及系统
CN104778344A (zh) * 2013-12-11 2015-07-15 英属开曼群岛商慧康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一通讯网络中提供健康相关服务的云端系统及其方法
TW201828235A (zh) * 2017-01-17 2018-08-01 南臺科技大學 分散式研討會論文投稿推薦之方法、系統、電腦程式及電腦可讀取媒體
CN109299129A (zh) * 2018-09-05 2019-02-01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自然语言的数据查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ntention-Aware Multi-channel Keyword Extension for Content Security》;Chunjing Qiu 等;《IEEE》;20181231;全文 *
《基于融合自然语言处理的语义分析方法研究》;上官明霞 等;《计算机与网络》;20181231(第20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7879A (zh) 2021-02-16
US11205432B2 (en) 2021-12-21
CN112398723A (zh) 2021-02-23
TWI714212B (zh) 2020-12-21
US20210050009A1 (en) 2021-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98723B (zh) 跨平台通信方法、伺服器装置与电子装置
US1067368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providing dialog contents, server and method thereof
CN104967557A (zh) 通信消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US9065788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voice communication
US1091137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nversational contents
CN104917670A (zh) 一种支持多应用用户标识关联的即时通信系统及方法
US20160094491A1 (en) Pattern-controlled automated messaging system
US9602310B2 (en) Associating system requests with SMS user responses
EP2974159B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voice communication
JP5593359B2 (ja) 通信制御装置、メッセージ転送方法およびメッセージ転送プログラム
EP3432559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extually based fulfillment of communicated service requests via a telephony platform
JP6947655B2 (ja) マルチクラウドチャットサービス提供装置、マルチクラウドチャットサービス提供方法およびマルチクラウドチャットサービス提供プログラム
CN106028311A (zh) 一种终端注册方法及装置
CN101292256A (zh) 对话创作和执行架构
US2019000752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server host device
US20200322293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JP4295676B2 (ja) 遠距離通信番号を決定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140280980A1 (en) Connecting Consumers with Providers
US20180103146A1 (en) Intelligent abstracted call routing
KR20020006400A (ko) 부동산 정보 멀티미디어 컨텐츠 의 실시간 정보교류를위한 웹사이트의 운영시스템
JP2014116761A (ja) 通信装置
KR101690604B1 (ko) 유무선 웹 기반의 채팅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JP5735359B2 (ja) 情報配信装置、管理システム、及び情報配信方法
CN116779121A (zh) 陪诊任务执行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2072345B1 (ko) 복수의 사용자에 대한 메시지 처리를 위한 장치, 이를 위한 방법 및 이 방법이 기록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매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