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89478A - 车厢隔断、车厢及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厢隔断、车厢及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89478A
CN112389478A CN202011269647.6A CN202011269647A CN112389478A CN 112389478 A CN112389478 A CN 112389478A CN 202011269647 A CN202011269647 A CN 202011269647A CN 112389478 A CN112389478 A CN 1123894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partition
main body
compartment
partition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6964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89478B (zh
Inventor
王爱娇
杜明轩
王俊立
程军
张蕊姣
杨红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6964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89478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38977 priority patent/WO202209987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389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94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894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94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B61D17/04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with bodies of metal; with composite, e.g. metal and wood body structures
    • B61D17/048Interior walls, e.g. separation walls between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CLOCOMOTIVES; MOTOR RAILCARS
    • B61C17/00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e of control gear and control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隔断、车厢及轨道车辆,车厢隔断包括隔墙主体、观察窗、覆盖盒和罩板,隔墙主体沿车厢的横向方向延伸,隔墙主体的第一侧与车厢的侧墙相连,隔墙主体的第二侧形成有安装区;观察窗设置在安装区内;覆盖盒设置在安装区内,覆盖盒上设有门操作系统;罩板连接隔墙主体与车厢的侧墙,且与隔墙主体和车厢的侧墙共同围成用于设置紧急呼叫系统、制动拉手和灭火器的容纳腔。本申请实施例将门操作系统集成在隔墙上,并利用罩板、隔墙与车厢共同围成容纳腔,以将紧急呼叫系统、制动拉手和灭火器集成在内,从而将车厢内的安全零件全部集成在隔断上,提高了车厢内空间的利用率,并且集中设计也便于相关零件的检修和安装。

Description

车厢隔断、车厢及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车辆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车厢隔断、车厢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轨道车辆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在相关技术的方案中,在中短途城市轨道车辆上,为了提高车厢的载客量,一般在车厢内沿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两排相对的座椅,座椅在车厢长度方向的两侧设有隔断,隔断包括安全玻璃以及沿车厢垂向设置的扶手,以提高乘客的乘车舒适性和安全性。但是,采用相关技术中的方案,需要将车厢内其他的安全零件设置在门罩板(设有门操作系统和紧急呼叫系统)、客室顶板(设有制动拉手)和端部间壁(设有灭火器柜)等区域,因此会占用车厢内较大的空间,且分散设计不利于各零部件的检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厢隔断、车厢及轨道车辆,主要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车厢内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厢隔断,包括:
隔墙主体,沿车厢的横向方向延伸;所述隔墙主体的第一侧与车厢的侧墙相连,所述隔墙主体的第二侧形成有安装区;
观察窗,设置在所述安装区内;
覆盖盒,设置在所述安装区内,所述覆盖盒上设有门操作系统;
罩板,连接所述隔墙主体与所述车厢的侧墙,且与隔墙主体和车厢的侧墙共同围成用于设置紧急呼叫系统、制动拉手和灭火器的容纳腔。
如上所述的车厢隔断,可选地,所述隔墙主体的第二侧部分高度低于第一侧部分高度,所述隔墙主体的第二侧部分的上方空间作为所述安装区;所述覆盖盒设置在观察窗与隔墙主体之间。
如上所述的车厢隔断,可选地,所述罩板包括:
第一罩板,与所述隔墙主体平行,所述第一罩板的第一侧连接至侧墙;
第二罩板,与所述隔墙主体垂直,所述第二罩板的一侧连接隔墙主体的中部,另一侧与第一罩板的第二侧相连。
如上所述的车厢隔断,可选地,所述隔墙主体的第一侧部中用于与覆盖盒和观察窗相连的端面与所述第二罩板平齐。
如上所述的车厢隔断,可选地,还包括:
第一扶手,沿垂向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隔墙主体的第二侧。
如上所述的车厢隔断,可选地,所述覆盖盒包括第一覆盖板和四个覆盖侧板;所述第一覆盖板设置在所述观察窗的下方,且与所述隔墙主体平齐;四个所述覆盖侧板均垂直于所述第一覆盖板且首尾相连设置,四个覆盖侧板与第一覆盖板形成一端开口的箱体结构;所述门操作系统的控制面板设置在所述箱体结构的开口端,且与第一覆盖板平行。
如上所述的车厢隔断,可选地,所述覆盖盒还包括:第二覆盖板,所述第二覆盖板设置在所述箱体结构的开口端;所述第二覆盖板位于控制面板的上方,且与控制面板平齐;所述第二覆盖板与控制面板对接封闭所述箱体结构的开口端。
如上所述的车厢隔断,可选地,所述第一罩板上设有所述门操作系统的检查口。
如上所述的车厢隔断,可选地,所述隔墙主体上设有呼叫器开口,所述呼叫器开口靠近所述覆盖盒设置,所述呼叫器开口用于显露所述紧急呼叫系统的呼叫器。
如上所述的车厢隔断,可选地,所述隔墙主体上设有制动拉手检查门,所述制动拉手检查门与所述观察窗在所述车厢的垂向上处于同一高度,所述制动拉手检查门用于显露或遮蔽所述制动拉手。
如上所述的车厢隔断,可选地,所述制动拉手检查门的一端与所述隔墙主体铰接连接,所述制动拉手检查门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锁具,所述隔墙主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锁具相对应的第一锁孔。
如上所述的车厢隔断,可选地,所述第一罩板上设有灭火器门,所述灭火器门用于显露或遮蔽所述灭火器,所述灭火器门设置在所述第一罩板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二罩板相连接。
如上所述的车厢隔断,可选地,所述灭火器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罩板铰接连接,所述灭火器门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锁具,所述第一罩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锁具相对应的第二锁孔。
如上所述的车厢隔断,可选地,所述第二罩板朝向所述隔墙的一侧设有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固定在所述隔墙主体内。
如上所述的车厢隔断,可选地,所述第一罩板背离所述第二罩板的一侧设有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朝向所述容纳腔弯折。
如上所述的车厢隔断,可选地,所述第一罩板与所述隔墙主体之间还设有多个连接支架,多个所述连接支架沿垂直于所述车厢的方向等间距设置。
如上所述的车厢隔断,可选地,所述容纳腔内还设有绑线杆,所述绑线杆连接所述隔墙主体且与所述隔墙主体之间形成有间隙。
如上所述的车厢隔断,可选地,所述第一扶手的上端通过安装座与所述车厢的顶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扶手与所述隔墙主体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扶手上还设有多个夹板,所述夹板用于夹持固定在所述观察窗的两侧。
如上所述的车厢隔断,可选地,还包括第二扶手,所述第二扶手设置在所述隔墙主体背离所述座椅的一侧,所述第二扶手的一端连接所述隔墙主体,所述第二扶手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罩板。
如上所述的车厢隔断,可选地,所述第二扶手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平行于所述车厢的地板,所述第三段垂直于所述车厢的地板,所述第一段垂直连接所述隔墙主体,所述第二段与所述隔墙主体平行,所述罩板上设有凹槽,所述第三段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罩板相连接。
如上所述的车厢隔断,可选地,所述容纳腔内还设有撬棍,所述撬棍通过撬棍卡子连接固定在所述隔墙主体上。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厢,包括沿所述车厢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车厢内的座椅,所述座椅的两端设有如上任一所述的车厢隔断。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车厢,多个所述车厢中的至少一个采用如上所述的车厢。
采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厢隔断、车厢及轨道车辆,车厢隔断包括隔墙主体、观察窗、覆盖盒和罩板,隔墙主体沿车厢的横向方向延伸,隔墙主体的第一侧与车厢的侧墙相连,隔墙主体的第二侧形成有安装区;观察窗设置在安装区内;覆盖盒设置在安装区内,覆盖盒上设有门操作系统;罩板连接隔墙主体与车厢的侧墙,且与隔墙主体和车厢的侧墙共同围成用于设置紧急呼叫系统、制动拉手和灭火器的容纳腔。本申请实施例将门操作系统集成在隔墙上,并利用罩板、隔墙与车厢共同围成容纳腔,以将紧急呼叫系统、制动拉手和灭火器集成在内,从而将车厢内的安全零件全部集成在隔断上,提高了车厢内空间的利用率,并且集中设计也便于相关零件的检修和安装。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中示出的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车厢隔断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简图;
图2中示出的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车厢隔断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简图;
图3中示出的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车厢隔断的侧视图;
图4中示出的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隔墙主体与罩板的连接结构简图;
图5中示出的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隔墙主体的结构简图;
图6中示出的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罩板的结构简图;
图7中示出的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罩板的主视结构简图;
图8中示出的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车厢的俯视结构简图;
图9中示出的是图8的A-A剖视图;
图10中示出的是图8的B-B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车厢隔断;
110-隔墙主体;111-呼叫器开口;112-制动拉手检查门;120-观察窗;130-覆盖盒;131-第一覆盖板;132-第二覆盖板;133-覆盖侧板;
200-罩板;210-第一罩板;211-检查口;212-灭火器门;213-第二折边;220-第二罩板;221-第一折边;230-凹槽;
300-第一扶手;310-安装座;320-夹板;
400-连接支架;
500-绑线杆;
600-第二扶手;
20-侧墙;21-车门;
30-端墙;
40-地板;
50-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图1中示出的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车厢隔断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简图;图2中示出的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车厢隔断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简图;图3中示出的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车厢隔断的侧视图;图4中示出的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隔墙主体与罩板的连接结构简图;图5中示出的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隔墙主体的结构简图;图6中示出的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罩板的结构简图;图7中示出的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罩板的主视结构简图;图8中示出的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车厢的俯视结构简图;图9中示出的是图8的A-A剖视图;图10中示出的是图8的B-B剖视图;请参照图1-图10。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厢隔断10,沿车厢的横向设置在车厢内座椅的两端,座椅沿车厢的纵向设置在车厢内两侧,包括:隔墙主体110、覆盖盒130和观察窗120,隔墙主体110与车厢的横向方向平行,隔墙主体110的第一侧与车厢的侧墙相连,隔墙主体110的下部宽度大于上部宽度以在隔墙主体110的第二侧形成安装区。观察窗120和覆盖盒130均设置在安装区内,且覆盖盒130位于观察窗120的下方,覆盖盒130背离座椅的一侧安装有门操作系统;隔墙主体110的第二侧还设有第一扶手300,第一扶手300沿车厢的垂向设置。
车厢隔断10还包括罩板200,罩板200设置在隔墙主体110背离座椅的一侧,罩板200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罩板210和第二罩板220,第一罩板210与隔墙主体110平行,第二罩板220连接第一罩板210的一端以及隔墙主体110的中部,覆盖盒130和观察窗120的一端与隔墙主体110的第二侧平齐,覆盖盒130和观察窗120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罩板220,第一罩板210、第二罩板220、隔墙主体110和车厢共同围成容纳腔,容纳腔内安装有紧急呼叫系统、制动拉手和灭火器。第二罩板220的上部为适应覆盖盒130和观察窗120的安装需求在车厢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较小;第二罩板220的下部为满足灭火器等其余设备的安装在车厢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较大。
具体的,图8-图10中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车厢隔断10的使用场景,图8和图9中省略了车厢的部分中间结构。车厢由地板40、顶板50、两个侧墙20及两个端墙30所围成,大体呈长方体的形状;本实施例的车厢隔断10设置在车厢内靠近车门21的一侧,车厢隔断10在车厢的垂向上分别连接地板40和顶板50,在车厢宽度方向上分别连接对应侧的侧墙20。沿车厢的宽度方向分别设有两个相对的车厢隔断10,两个车厢隔断10之间形成有过道,以供行人通过。本实施例中车厢隔断10直接固定在座椅骨架上,且与对应的侧墙20之间形成有一定的间隙,以避让内藏门的开启路径,防止产生干涉。
车厢隔断10包括隔墙主体110和罩板200;其中隔墙主体110保留了传统车厢隔断10的外形轮廓和主要功能。隔墙主体110包括隔墙主体110和观察窗120,隔墙主体110可采用蜂窝铝板制成,隔墙主体110背离侧墙20的一侧上端设有豁口,观察窗120设置在该豁口内。可选地,在豁口内可设置用于安装观察窗120的安装槽,观察窗可通过胶体粘接固定在安装槽内。观察窗120可选用安全玻璃、透明树脂等材料。隔墙主体110的第二侧还设有第一扶手300,第一扶手300沿车厢的垂向设置以供乘客握持。观察窗120的下方与隔墙主体110之间还设有覆盖盒130,覆盖盒130背离座椅的一侧安装有门操作系统。罩板200可选用玻璃钢罩板,罩板200设置在隔墙主体110背离座椅的一侧,罩板200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罩板210和第二罩板220,其中,第一罩板210与隔墙主体110平行,第二罩板220连接第一罩板210的一端以及隔墙主体110的中部。第一罩板210、第二罩板220、隔墙主体110和车厢共同围成容纳腔,容纳腔内安装有紧急呼叫系统、制动拉手和灭火器,并且还设有上述各零部件对应的接线及安装座等附属设备。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将门操作系统集成在隔墙主体110上,并利用罩板200、隔墙主体110与车厢共同围成容纳腔,以将紧急呼叫系统、制动拉手和灭火器集成在内,从而将车厢内的安全零件全部集成在车厢隔断10上,提高了车厢内空间的利用率,并且集中设计也便于相关零件的检修和安装。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覆盖盒130包括第一覆盖板131、第二覆盖板132和四个覆盖侧板133;第一覆盖板131设置在观察窗的下方,且位于隔墙主体110朝向座椅的一侧,且与隔墙主体110平齐;四个覆盖侧板133均垂直于第一覆盖板131且首尾相连设置,且大体围绕呈矩形。四个覆盖侧板133与第一覆盖板131形成一端开口的箱体结构;门操作系统的控制面板设置在箱体结构的开口端,且与第一覆盖板131平行。第二覆盖板132设置在箱体结构的开口端,位于覆盖侧板133背离第一覆盖板131的一侧,第二覆盖板132靠近观察窗120设置,并且第二覆盖板132的面积小于第一覆盖板131,使得门操作系统的控制面板设置在第二覆盖板132的下方。第二覆盖板132与控制面板平齐,从而对接后可封闭箱体结构的开口端。门操作系统的接线穿过容纳腔后接入覆盖盒130,对应的第一罩板210上设有门操作系统的检查口211,可以通过检查口211检查容纳腔内的对应接线。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隔墙主体110上设有呼叫器开口111,呼叫器开口111靠近覆盖盒130设置,呼叫器开口111为常开开口,用于显露紧急呼叫系统的呼叫器,便于乘客在危机情况下的使用。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隔墙主体110上设有制动拉手检查门112,制动拉手检查门112与观察窗120在车厢的垂向上处于同一高度,制动拉手检查门112用于显露或遮蔽制动拉手。制动拉手检查门112的一端与隔墙主体110铰接连接,制动拉手检查门112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锁具,隔墙主体110上设有与第一锁具相对应的第一锁孔,通过打开第一锁具可以开启制动拉手检查门112,以便检查或使用制动拉手。
此外,在第一罩板210上设有灭火器门212,灭火器门212用于显露或遮蔽灭火器,灭火器门212设置在第一罩板210的下方且与第二罩板220相连接。灭火器门212的一端与第二罩板220铰接连接,灭火器门21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锁具,第一罩板210上设有与第二锁具相对应的第二锁孔,通过打开第二锁具可以开启制灭火器门212,以便检查或使用灭火器。在容纳空间内对应的设有灭火器的安装座和相应的安装固定设备,本实施例对此不做进一步限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在隔墙主体110的下端与地板40之间还可以设有不锈钢防潮的踢脚板,该区域设置有插座等设备和客室区域电加热器的过线孔等,对应的线缆可通过容纳腔进行走线。
可选地,本实施例在第二罩板220朝向隔墙主体110的一侧设有第一折边221,第一折边221沿车厢的垂向延伸,第一折边221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紧固件穿过第一通孔后固定在隔墙主体110内,以将罩板200和隔墙主体110进行连接固定。
第一罩板210背离第二罩板220的一侧设有第二折边213,第二折边213朝向容纳腔弯折,第二折边213可以提高第一罩板210的强度,防止变形。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在第一罩板210与隔墙主体110之间还设有多个连接支架400,多个连接支架400沿垂直于车厢的方向等间距设置,连接支架400可以提高罩板200与隔墙主体110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施例的容纳腔内还设有绑线杆500,绑线杆500连接隔墙主体110且与隔墙主体110之间形成有间隙,绑线杆500沿车厢的垂向设置,并且可通过支撑柱与隔墙主体110相连接,绑线杆500可方便容纳腔内多种线缆的排布和走线。
本实施例的第一扶手300的上端通过安装座310与车厢的顶板固定连接,第一扶手300与隔墙主体110螺栓连接,第一扶手300上还设有多个夹板320,夹板320用于夹持固定在观察窗120的两侧与,以与观察窗120连接固定。此外,客室内增设的站立用抓握扶手和第一扶手300连接,为客室的折叠座椅区域站立人员整体使用。
此外,为实现车厢内的无障碍通行需求,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二扶手600,第二扶手600设置在隔墙主体110背离座椅的一侧,第二扶手的一端连接隔墙主体110,第二扶手的另一端连接罩板200。
优选地,第二扶手60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一段和第二段平行于车厢的地板,第三段垂直于车厢的地板,第一段垂直连接隔墙主体110,第二段与隔墙主体110平行,罩板200上设有凹槽230,第三段设置在凹槽230内且与罩板200相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容纳腔内还设有撬棍,撬棍通过撬棍卡子连接固定在隔墙主体110上,以方便应急使用。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将门操作系统集成在隔墙主体110上,并利用罩板200、隔墙主体110与车厢共同围成容纳腔,以将紧急呼叫系统、制动拉手和灭火器集成在内,从而将车厢内的安全零件全部集成在车厢隔断10上,提高了车厢内空间的利用率,并且集中设计也便于相关零件的检修和安装。
实施例二
图8中示出的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车厢的俯视结构简图;图9中示出的是图8的A-A剖视图;图10中示出的是图8的B-B剖视图;请参照图8-图1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厢,包括沿车厢的长度方向设置在车厢内的座椅,座椅的两端设有如上实施例一所述的车厢隔断10。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车厢由地板40、顶板50、两个侧墙20及两个端墙30所围成,大体呈长方体的形状。本实施例的车厢隔断10设置在车厢内靠近车门21的一侧,位于座椅(图中未示出)的两端。车厢隔断10在车厢的垂向上分别连接地板40和顶板50,在车厢宽度方向上分别连接对应侧的侧墙20。沿车厢的宽度方向分别设有两个相对的车厢隔断10,两个车厢隔断10之间形成有过道,以供行人通过。本实施例中车厢隔断10直接固定在座椅骨架上,且与对应的侧墙20之间形成有一定的间隙,以避让内藏门的开启路径,防止产生干涉。
本实施例由于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车厢隔断10,因此可以将门操作系统集成在隔墙主体110上,并利用罩板200、隔墙主体110与车厢共同围成容纳腔,以将紧急呼叫系统、制动拉手和灭火器集成在内,从而将车厢内的安全零件全部集成在车厢隔断10上,提高了车厢内空间的利用率,并且集中设计也便于相关零件的检修和安装。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车厢,多个车厢中的至少一个采用如上的车厢。
本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由于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二所述的车厢,因此可以将门操作系统集成在隔墙上,并利用罩板、隔墙与车厢共同围成容纳腔,以将紧急呼叫系统、制动拉手和灭火器集成在内,从而将车厢内的安全零件全部集成在隔断上,提高了车厢内空间的利用率,并且集中设计也便于相关零件的检修和安装。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3)

1.一种车厢隔断,其特征在于,包括:
隔墙主体,沿车厢的横向方向延伸;所述隔墙主体的第一侧与车厢的侧墙相连,所述隔墙主体的第二侧形成有安装区;
观察窗,设置在所述安装区内;
覆盖盒,设置在所述安装区内,所述覆盖盒上设有门操作系统;
罩板,连接所述隔墙主体与所述车厢的侧墙,且与隔墙主体和车厢的侧墙共同围成用于设置紧急呼叫系统、制动拉手和灭火器的容纳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隔断,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主体的第二侧部分高度低于第一侧部分高度,所述隔墙主体的第二侧部分的上方空间作为所述安装区;所述覆盖盒设置在观察窗与隔墙主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厢隔断,其特征在于,所述罩板包括:
第一罩板,与所述隔墙主体平行,所述第一罩板的第一侧连接至侧墙;
第二罩板,与所述隔墙主体垂直,所述第二罩板的一侧连接隔墙主体的中部,另一侧与第一罩板的第二侧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厢隔断,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主体的第一侧部中用于与覆盖盒和观察窗相连的端面与所述第二罩板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隔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扶手,沿垂向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隔墙主体的第二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隔断,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盒包括第一覆盖板和四个覆盖侧板;所述第一覆盖板设置在所述观察窗的下方,且与所述隔墙主体平齐;四个所述覆盖侧板均垂直于所述第一覆盖板且首尾相连设置,四个覆盖侧板与第一覆盖板形成一端开口的箱体结构;所述门操作系统的控制面板设置在所述箱体结构的开口端,且与第一覆盖板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厢隔断,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盒还包括:第二覆盖板,所述第二覆盖板设置在所述箱体结构的开口端;所述第二覆盖板位于控制面板的上方,且与控制面板平齐;所述第二覆盖板与控制面板对接封闭所述箱体结构的开口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厢隔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板上设有所述门操作系统的检查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隔断,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主体上设有呼叫器开口,所述呼叫器开口靠近所述覆盖盒设置,所述呼叫器开口用于显露所述紧急呼叫系统的呼叫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隔断,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主体上设有制动拉手检查门,所述制动拉手检查门与所述观察窗在所述车厢的垂向上处于同一高度,所述制动拉手检查门用于显露或遮蔽所述制动拉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厢隔断,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拉手检查门的一端与所述隔墙主体铰接连接,所述制动拉手检查门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锁具,所述隔墙主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锁具相对应的第一锁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隔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板上设有灭火器门,所述灭火器门用于显露或遮蔽所述灭火器,所述灭火器门设置在所述第一罩板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二罩板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厢隔断,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器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罩板铰接连接,所述灭火器门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锁具,所述第一罩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锁具相对应的第二锁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隔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罩板朝向所述隔墙的一侧设有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固定在所述隔墙主体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隔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板背离所述第二罩板的一侧设有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朝向所述容纳腔弯折。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厢隔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板与所述隔墙主体之间还设有多个连接支架,多个所述连接支架沿垂直于所述车厢的方向等间距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厢隔断,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还设有绑线杆,所述绑线杆连接所述隔墙主体且与所述隔墙主体之间形成有间隙。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隔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扶手的上端通过安装座与所述车厢的顶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扶手与所述隔墙主体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扶手上还设有多个夹板,所述夹板用于夹持固定在所述观察窗的两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车厢隔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扶手,所述第二扶手设置在所述隔墙主体背离所述座椅的一侧,所述第二扶手的一端连接所述隔墙主体,所述第二扶手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罩板。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车厢隔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扶手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平行于所述车厢的地板,所述第三段垂直于所述车厢的地板,所述第一段垂直连接所述隔墙主体,所述第二段与所述隔墙主体平行,所述罩板上设有凹槽,所述第三段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罩板相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隔断,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还设有撬棍,所述撬棍通过撬棍卡子连接固定在所述隔墙主体上。
22.一种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所述车厢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车厢内的座椅,所述座椅的两端设有如权利要求1-21中任一所述的车厢隔断。
23.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车厢,多个所述车厢中的至少一个采用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车厢。
CN202011269647.6A 2020-11-13 2020-11-13 车厢隔断、车厢及轨道车辆 Active CN1123894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69647.6A CN112389478B (zh) 2020-11-13 2020-11-13 车厢隔断、车厢及轨道车辆
PCT/CN2020/138977 WO2022099878A1 (zh) 2020-11-13 2020-12-24 车厢隔断、车厢及轨道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69647.6A CN112389478B (zh) 2020-11-13 2020-11-13 车厢隔断、车厢及轨道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89478A true CN112389478A (zh) 2021-02-23
CN112389478B CN112389478B (zh) 2022-05-17

Family

ID=74600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69647.6A Active CN112389478B (zh) 2020-11-13 2020-11-13 车厢隔断、车厢及轨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89478B (zh)
WO (1) WO202209987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71893A (zh) * 2021-08-20 2021-12-10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车体及磁悬浮车辆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41548U (zh) * 2011-12-12 2012-11-21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客室座椅挡风屏
KR20130072339A (ko) * 2011-12-22 2013-07-02 주식회사 진생사이언스 지하철의 좌석자석양보 메시지 벨
CN207631248U (zh) * 2017-11-25 2018-07-20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承载型可检修的集成立罩板机构
CN208630608U (zh) * 2018-07-24 2019-03-22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的分隔板组件及轨道车辆
CN110696861A (zh) * 2019-09-18 2020-01-17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车辆扶手
CN209987923U (zh) * 2019-06-20 2020-01-24 青岛宗立轨道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车厢用挡风防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41548U (zh) * 2011-12-12 2012-11-21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客室座椅挡风屏
KR20130072339A (ko) * 2011-12-22 2013-07-02 주식회사 진생사이언스 지하철의 좌석자석양보 메시지 벨
CN207631248U (zh) * 2017-11-25 2018-07-20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承载型可检修的集成立罩板机构
CN208630608U (zh) * 2018-07-24 2019-03-22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的分隔板组件及轨道车辆
CN209987923U (zh) * 2019-06-20 2020-01-24 青岛宗立轨道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车厢用挡风防护装置
CN110696861A (zh) * 2019-09-18 2020-01-17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车辆扶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71893A (zh) * 2021-08-20 2021-12-10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车体及磁悬浮车辆
CN113771893B (zh) * 2021-08-20 2023-05-23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车体及磁悬浮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89478B (zh) 2022-05-17
WO2022099878A1 (zh) 2022-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85254B2 (en) Low floor mass transit vehicle
EP3114002B1 (en) Integrated ceiling assembly for railcars
ES2745095T3 (es) Vehículo ferroviario
US6848654B1 (en) Modular offset aisle overhead crew rest
EP2679485B1 (en) Floor panel with integrated cable channel
CN112389478B (zh) 车厢隔断、车厢及轨道车辆
CN105752095A (zh) 一种轨道车辆跨坐式后端墙结构
CN112721963A (zh) 货运动车组列车
CN114368401B (zh) 一种列车二层地板安装结构及车厢
US9409632B2 (en) Cabin for a floating installation with lines which contribute to reinforcement
CN112849176A (zh) 车厢及轨道车辆
CN216034370U (zh) 车厢及轨道车辆
CN112078615B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功能集成的风道结构和轨道车辆
CN215361322U (zh) 用于客运的轨道车辆
CN112977501B (zh) 轨道车辆和制造轨道车辆的方法
CN112265557B (zh) 座椅骨架、车厢及轨道车辆
CN213008094U (zh) 设备安装箱体及轨道车辆
CN213974171U (zh) 特种车及其集成车架总成
CN216783500U (zh) 一种列车无风道的供风结构
CN218558976U (zh) 一种车辆底板结构及车辆
CN219506004U (zh) 司机室结构
CN112622945B (zh) 司机室内饰结构、司机室、轨道车辆及组装方法
CN220653705U (zh) 车载电器柜和车辆
JP2022090908A (ja) 鉄道車両用の仕切壁構造
CN217956030U (zh) 分体式电池箱、动力电池、底盘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