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76447A - 一种预应力张拉锚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应力张拉锚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76447A
CN112376447A CN202011326967.0A CN202011326967A CN112376447A CN 112376447 A CN112376447 A CN 112376447A CN 202011326967 A CN202011326967 A CN 202011326967A CN 112376447 A CN112376447 A CN 1123764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clamping
stretch
beam body
carbon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2696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二朋
刘立亮
王霄宁
展小登
韩学光
米国宾
刘希瑞
王学峰
安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Highway Engineering General Co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Highway Engineering Gener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Highway Engineering General Co filed Critical Tianjin Highway Engineering General Co
Priority to CN20201132696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764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764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764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2/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repairing or strengthening existing bridges ;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mantling brid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桥梁加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应力张拉锚固设备,其包括固定在碳纤维板两端的固定端和张拉端,以及靠近张拉端的张拉装置,碳纤维板和张拉锚固设备均设置梁体的底端,固定端、张拉端和张拉装置均与梁体固定连接,张拉端包括固定座和张拉夹紧件,固定座与梁体固定连接,张拉夹紧件与碳纤维板固定连接,张拉夹紧件与固定座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的连接件,张拉夹紧件远离固定座的一端与张拉装置连接。本申请中的预应力张拉锚固设备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具有缩短桥梁加固的施工周期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预应力张拉锚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桥梁加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应力张拉锚固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早期建立的桥梁基本已达到其设计年限,桥梁主体结构产生裂缝,随着时间流逝,裂缝增大使桥梁的承载力下降,导致桥梁变成危桥,为了提高桥梁的使用寿命,需对桥梁主体进行加固。
现有的加固方法包括外包钢加固法、增大构件截面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喷射混凝土加固法、粘贴高强复合材料加固法以及预应力加固法,其中粘贴高强复合材料加固法常使用碳纤维加固材料,例如:碳纤维板、碳纤维布、碳纤维筋,其中CFRP板使用较多,利用CFRP板中的碳纤维材料可以最小程度改变加固结构的应力分布,保证加固板材与被加固结构共同受力,为了提升加固板材的加固效果,常在桥梁主体与加固板材之间设置锚固设备,利用锚固设备对加固板材施加预应力。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有的锚固设备操作复杂,在现场操作时耗时长,导致桥梁加固施工周期长。
发明内容
为了缩短桥梁加固的施工周期,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应力张拉锚固设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预应力张拉锚固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预应力张拉锚固设备,包括固定在碳纤维板两端的固定端和张拉端,以及靠近张拉端的张拉装置,碳纤维板和张拉锚固设备均设置梁体的底端,固定端、张拉端和张拉装置均与梁体固定连接,张拉端包括固定座和张拉夹紧件,固定座与梁体固定连接,张拉夹紧件与碳纤维板固定连接,张拉夹紧件与固定座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的连接件,张拉夹紧件远离固定座的一端与张拉装置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预应力张拉锚固设备锚固碳纤维板时,首先移动固定端与梁体固定连接,然后再将碳纤维板与固定端固定连接,再将碳纤维板穿过张拉装置后与张拉夹紧件连接固定,利用连接件将张拉夹紧件与固定座连接,启动张拉装置推动张拉夹紧件与固定座靠近,使张拉夹紧件带动碳纤维板拉伸,对碳纤维板施加预应力,然后再利用连接件使张拉夹紧件与固定座固定,使碳纤维板内部产生的预应力保持稳定,预应力张拉锚固设备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达到了缩短桥梁加固的施工周期的目的。
可选的,所述张拉夹紧件包括夹紧底块和夹紧压块,夹紧底块与梁体抵接,夹紧底块远离梁体的一侧设置为波纹型,夹紧压块与夹紧底块相适应,夹紧压块与夹紧底块可拆卸固定连接,碳纤维板位于夹紧压块与夹紧底块之间,夹紧压块通过连接件与固定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张拉夹紧件连接碳纤维板时,首先移动碳纤维板位于夹紧压块与夹紧底块之间,由于夹紧压块与夹紧底块固定连接,所以将碳纤维板固定在夹紧压块和夹紧底块之间,由于夹紧底块远离梁体的一侧设置为波纹型,并且夹紧压块与夹紧底块相适应,利用波纹型的夹紧压块和夹紧底块对碳纤维板产生波形齿的弯曲效应作用力,提升碳纤维板在张拉夹紧件内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夹紧压块远离固定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部,第一凸起部与夹紧压块靠近梁体的一侧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凸起部与夹紧压块靠近梁体的一侧固定连接,使第一凸起部推动碳纤维板靠近梁体,使碳纤维板更靠近梁体,减小碳纤维板因为夹紧底块的厚度与梁体之间产生的缝隙,提升碳纤维板靠近张拉夹紧件处与梁体之间的贴合性。
可选的,所述张拉夹紧件与梁体之间设置有导向板,导向板的一侧与梁体的底端固定连接,另一侧开设有导向槽,夹紧底块与导向槽的侧壁抵接,张拉夹紧件与导向板滑移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夹紧底块位于导向槽内,利用导向槽对夹紧底块的限位作用,使张拉夹紧件沿导向槽的方向滑动,提升张拉夹紧件滑动时的稳定性;由于导向板与梁体的底端固定连接,使导向板与梁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提升导向板限制夹紧底块滑动时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张拉装置包括千斤顶、压力传感器和反力支架,碳纤维板穿过反力支架,碳纤维板与反力支架滑动连接,反力支架与梁体固定连接,千斤顶和压力传感器均固定在反力支架内,千斤顶的一端伸出反力支架与张拉夹紧件抵接,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千斤顶远离张拉夹紧件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张拉装置时,首先移动反力支架与梁体固定连接,然后再将压力传感器和千斤顶均固定在反力支架内,使千斤顶和压力传感器工作时更稳定;然后再启动千斤顶使千斤顶的活塞杆与张拉夹紧件抵接,使千斤顶对张拉夹紧件进行推动,使张拉夹紧件对碳纤维板进行拉伸产生预应力。
可选的,所述反力支架远离梁体的一侧设置有挂环,挂环与千斤顶抵接,挂环与反力支架之间设置有挂接组件,挂接组件包括挂接槽和挂接板,挂接槽开设在反力支架的侧壁,挂接板与挂环固定连接,挂接板与挂接槽插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千斤顶安装完毕后,由于挂接板与挂环固定连接,所以移动挂环带动挂接板移动,使挂接板与挂接槽对齐,然后推动挂环带动挂接板与挂接槽插接配合,利用挂接槽对挂接板的限位作用,使挂环与反力支架连接固定,并且由于挂环与千斤顶抵接,利用挂环对千斤顶进行托举,进一步提升千斤顶工作时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固定端包括固定件和固定夹紧件,固定件与梁体固定连接,碳纤维板穿过固定件,碳纤维板与固定件滑动连接,固定夹紧件位于固定件远离张拉端一侧,固定夹紧件与碳纤维板远离张拉加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碳纤维板的固定端与梁体固定时,首先将固定件与梁体固定连接,然后再移动碳纤维板穿过固定件后与,再移动固定夹紧件与碳纤维板固定连接;由于固定夹紧件与碳纤维板固定连接,并且利用固定件对固定夹紧件的限位作用,使固定件通过固定夹紧件将碳纤维板与梁体固定,提升碳纤维板与梁体之间固定时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顶块和固定底块,固定顶块与梁体固定连接,固定底块设置在固定顶块远离梁体的一侧,固定底块与固定顶块可拆卸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件分为固定顶块和固定底块,并且利用固定顶块与梁体固定连接,由于固定底块与固定顶块之间可拆卸连接,所以将碳纤维板放置在固定顶块远离梁体的一端,再移动固定底块与固定顶块固定连接,固定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提升固定顶块和固定底块之间放置碳纤维板时的便捷性。
可选的,所述固定底块远离固定夹紧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部,第二凸起部与固定底块靠近梁体的一侧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二凸起部与固定底块靠近梁体的一侧固定连接,使第二凸起部推动碳纤维板靠近梁体,使碳纤维板更靠近梁体,减小碳纤维板因为固定底块的厚度与梁体之间产生的缝隙,提升碳纤维板靠近固定件处与梁体之间的贴合性。
可选的,所述固定件靠近固定夹紧件的一端开设有圆弧形的凹槽,固定夹紧件靠近固定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弧形的凸块,凸块与凹槽相适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碳纤维板预应力时,由于凸块与凹槽相互配合,所以固定夹紧件可以根据自身受力带动凸块沿着固定件的凹槽转动,从而达到碳纤维板直线受力的目的,避免碳纤维板由于偏拉而劈裂破坏。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固定端、张拉端和张拉装置,首先利用固定端将碳纤维板与梁体固定连接,然后再利用张拉装置推动张拉端对碳纤维板施加预应力,并利用张拉端将碳纤维板与梁体固定,预应力张拉锚固设备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达到了缩短桥梁加固的施工周期的目的;
2.通过设置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使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均推动碳纤维板与梁体抵接,减小碳纤维板与梁体之间的间隙,保证碳纤维板与梁体之间粘结胶的填充饱满度;
3.通过在固定件和固定夹紧件之间设置为圆弧形的凹槽和圆弧形的凸块,使碳纤维板在施加预应力时,达到碳纤维板直线受力的目的,避免碳纤维板由于偏拉而劈裂破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旨在显示固端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旨在显示张拉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旨在显示张拉端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旨在显示张拉夹紧件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碳纤维板;2、张拉端;21、固定座;22、张拉夹紧件;221、夹紧底块;222、夹紧压块;2221、第一凸起部;3、固定端;31、固定件;311、固定顶块;312、固定底块;3121、第二凸起部;32、固定夹紧件;321、第一板;322、第二板;4、导向板;41、导向槽;5、张拉装置;51、千斤顶;52、反力支架;53、压力传感器;54、挂环;6、挂接组件;61、挂接槽;62、挂接板;7、连接件;71、连接螺栓;72、连接螺母;8、梁体;9、滑动组件;91、滑槽;92、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预应力张拉锚固设备。参照图1,一种预应力张拉锚固设备包括固定端3、张拉端2和张拉装置5,预应力张拉锚固设备均设置在梁体8的底端,梁体8的底端利用粘胶固定连接有碳纤维板1,张拉端2和固定端3分别与碳纤维板1的两端固定连接,张拉端2和固定端3均与梁体8固定连接,张拉装置5靠近张拉端2设置,张拉装置5与梁体8的底端固定连接,碳纤维板1与张拉装置5滑动连接。
使用预应力张拉锚固设备时,首先在梁体8底端测量出固定端3、张拉端2和张拉装置5的预计位置,然后再在预计位置钻孔固定高强螺栓,然后将碳纤维板1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端3和张拉端2固定连接,再依次将固定端3、张拉端2和张拉装置5与梁体8的底端进行固定,固定完毕后再利用张拉装置5推动张拉端2,使张拉端2内部对碳纤维板1进行拉伸施加预应力,张拉完毕后再对张拉端2内部进行重新固定,使碳纤维板1的预应力保持固定,然后再将张拉装置5与梁体8分离,完成碳纤维板1的预应力张拉锚固施工,预应力张拉锚固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达到了缩短桥梁加固的施工周期的目的。
参照图1和图2,固定端3包括固定件31和固定夹紧件32,固定件31与梁体8固定连接,碳纤维板1穿过固定件31,碳纤维板1与固定件31滑动连接,固定夹紧件32位于固定件31远离张拉端2的一侧,固定夹紧件32与碳纤维板1穿过固定件31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夹紧件32与梁体8底端抵接,固定件31靠近固定夹紧件32的一端开设有圆弧形的凹槽,固定夹紧件32靠近固定件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弧形的凸块,凸块与凹槽相适应。安装固定端3时,首先将固定夹紧件32与碳纤维板1连接固定,然后将碳纤维板1放置在固定件31内,再利用高强螺栓将固定件31与梁体8固定连接,拖动碳纤维板1在固定件31内滑动,使碳纤维板1带动固定夹紧件32的凸块位于固定件31的凹槽内。
参照1和图2,固定件31包括固定顶块311和固定底块312,固定顶块311和固定底块312均水平设置,固定顶块311的顶端与梁体8固定连接,固定底块312设置在固定顶块311的底端,固定底块312与固定顶块311通过高强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固定底块312和固定顶块311靠近固定夹紧件32的一端处于平齐状态,固定顶块311和固定底块312的靠近固定夹紧件32的一端均开设凹槽,固定底块312远离固定夹紧件32的一端箱远离固定夹紧件32的方向延伸,固定底块312延伸出的部分固定连接有第二凸起部3121,第二凸起部3121位于延伸出的部分靠近梁体8的一侧。安装固定件31时,首先在预计位置钻孔固定高强螺栓,然后再将碳纤维板1固定在固定顶块311和固定底块312之间,移动固定件31使固定底块312通过第二凸起部3121带动碳纤维板1与梁体8抵接,然后使高强螺栓穿过固定顶块311和固定底块312,利用高强螺栓将固定顶块311和固定底块312与梁体8固定。
参照1和图2,固定夹紧件32包括第一板321和第二板322,第一板321和第二板322均水平设置,第一板321的顶端与梁体8底端抵接,第一板321的底端呈波浪型,第二板322位于第一板321的底端,第二板322的顶端设置为波浪型,第二板322的顶端与第一板321的底端抵接,并且第一板321的底端和第二板322的顶端相互适应,第一板321和第二板322之间通过高强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碳纤维板1固定在第一板321和第二板322之间。使用固定夹紧件32固定碳纤维板1时,首先移动碳纤维板1的一端位于第一板321和第二板322之间,然后再将第一板321的底端和第二板322的顶端按照波纹型相互对应安装,再利用高强螺栓将第一板321和第二板322固定,使碳纤维板1固定在第一板321和第二板322内。
参照图3,张拉装置5包括千斤顶51、压力传感器53、反力支架52和挂环54,反力支架52水平设置,反力支架52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个用于减重的格构圆孔,反力支架52的顶端与梁体8通过高强螺栓固定连接,碳纤维板1穿过反力支架52的顶端,碳纤维板1与反力支架52滑动连接,千斤顶51和压力传感器53均水平固定在反力支架52内,千斤顶51的一端伸出反力支架52与张拉端2抵接,压力传感器53设置在千斤顶51远离张拉夹端的一端,压力传感器53与千斤顶51之间夹紧有垫板;挂环54设置在反力支架52远离梁体8的一侧,挂环54与千斤顶51的底端抵接,挂环54与反力支架52之间设置有挂接组件6,挂接组件6包括挂接槽61和挂接板62,挂接槽61水平开设在反力支架52的侧壁,挂接板62设置有两个,两个挂接板62与挂环5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挂接板62与挂接槽61插接配合。
安装张拉装置5时,首先在预计位置预埋高强螺栓,然后将反力支架52与梁体8固定连接,再移动千斤顶51和压力传感器53至反力支架52内,并在千斤顶51和压力传感器53之间安装垫板,将压力传感器53和千斤顶51均固定在反力支架52内,再移动挂环54带动挂接板62与挂接槽61对齐,推动挂环54带动挂接板62插接在挂接槽61内,此时挂环54与千斤顶51的底端抵接,完成张拉装置5的安装。
参照图4和图5,张拉端2包括固定座21、张拉夹紧件22和导向板4,固定座21竖直设置在张拉装置5远离固定端3的一端,固定座21的顶端与梁体8的底端固定连接,张拉夹紧件22位于固定座21和张拉装置5之间,张拉夹紧件22与碳纤维板1固定连接,张拉夹紧件22与固定座21之间设置有连接件7,连接件7包括连接螺栓71和连接螺母72,连接螺栓71的一端依次穿过固定座21和张拉夹紧件22后与连接螺母72螺纹连接,张拉夹紧件22远离固定座21的一端与千斤顶51的活塞杆抵接;导向板4设置在张拉夹紧件22的顶端与梁体8的底端之间,导向板4的顶端与梁体8的底端固定连接,导向板4的底端水平开设有导向槽41,导向槽41沿碳纤维板1的方向开设,导向槽41贯穿导向板4的端面,张拉夹紧件22的顶端与导向槽41的侧壁抵接,张拉夹紧件22与梁体8的底端抵接,张拉夹紧件22与导向板4之间设置有滑动组件9,滑动组件9包括滑槽91和滑块92,滑槽91设置有两个,两个滑槽91分别开设在导向槽41的两个侧壁,滑块92设置有两个,两个滑块92分别与张拉夹紧件22的两侧固定连接,滑块92与滑槽91插接配合,滑块92与滑槽91的侧壁滑移连接。
安装张拉端2时,首将固定座21和导向板4均与梁体8固定连接,然后再将碳纤维板1与张拉夹紧件22连接固定,推动张拉夹紧件22与导向槽41的侧壁壁抵接,张拉夹紧件22带动滑块92插接在滑槽91内,再移动连接螺栓71的一端穿过固定座21和张拉夹紧件22后与固定螺母螺纹连接,将张拉夹紧件22固定在导向槽41内。
参照图4和图5,张拉夹紧件22包括夹紧底块221和夹紧压块222,夹紧底块221与夹紧压块222均水平设置,夹紧底块221的两个侧壁分别固定连接一个滑块92,夹紧底块221的底端设置为波纹型,夹紧压块222位于夹紧底块221的底端,夹紧压块222的顶端设置为波纹型,夹紧压块222的顶端与夹紧底块221的底端相适应,夹紧压块222远离固定座21的一端向靠近反力支架52的方向延伸,夹紧压块222的延伸部分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起部2221,第一凸起部2221设置在夹紧压块222靠近梁体8的一侧,第一凸起部2221远离夹紧压块222的一端设置有倒角,夹紧压块222远离反力支架52的一端,通过连接螺栓71与固定座21连接固定,夹紧压块222与夹紧底块221之间通过高强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碳纤维板1位于夹紧压块222与夹紧底块221之间。
将碳纤维板1安装在张拉夹紧件22内时,首先移动碳纤维板1至夹紧压块222和夹紧底块221之间,然后利用高强螺栓将夹紧压块222与夹紧底块221连接固定,使碳纤维板1固定在夹紧压块222和夹紧底块221之间,然后推动张拉夹紧件22与导向板4安装时,首先移动张拉夹紧件22带动夹紧底块221与导向槽41的侧壁抵接,夹紧底块221带动滑块92插接在滑槽91内,夹紧压块222通过第一凸起部2221带动碳纤维板1与梁体8抵接,然后再利用连接螺栓71将夹紧压块222与固定座21连接固定。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预应力张拉锚固设备的实施原理为:使用预应力锚固设备时,首先在梁体8的底端测量出固定件31、反力支架52、导向板4和固定座21的位置,并在相应的位置钻孔固定高强螺栓,然后在碳纤维板1上涂抹粘合胶,然后移动第一板321和第二板322,将碳纤维板1的一端夹持在第一板321和第二板322内,然后再利用高强螺栓将第一板321和第二板322连接固定,将碳纤维板1固定在第一板321和第二板322内,然后在固定件31预计的位置钻孔固定高强螺栓,然后移动碳纤维板1至固定顶块311与固定底块312之间,然后一起移动固定顶块311和固定底块312,固定底块312带动第二凸起部3121带动碳纤维板1与梁体8的底端抵接,使高强螺栓穿过固定顶块311和固定底块312后与高强螺母螺纹连接,将固定顶块311和固定底块312与梁体8固定。
然后将碳纤维板1粘贴在梁体8的底端,再移动反力支架52、导向板4和固定座21至相应的位置,利用高强螺栓将反力支架52、导向板4和固定座21均与梁体8固定连接,再移动碳纤维板1远离固定夹紧件32的一端至夹紧底块221与夹紧压块222之间,利用高强螺栓将夹紧底块221与夹紧压块222固定连接,使碳纤维板1固定在夹紧压块222和夹紧底块221之间,然后移动张拉夹紧件22至导向槽41内,使夹紧底块221与导向槽41的侧壁抵接,夹紧底块221带动滑块92插接在滑槽91内,夹紧压块222通过第一凸起部2221带动碳纤维板1与梁体8抵接;然后利用连接螺栓71穿过固定座21和夹紧压块222后与连接螺母72螺纹连接;再移动千斤顶51和压力传感器53至反力支架52内,移动垫板至千斤顶51和压力传感器53之间,将千斤顶51和压力传感器53均与反力支架52固定连接,在移动挂环54带动挂接板62与挂接槽61对齐,推动挂环54带动挂接板62插接在挂接槽61内,此时挂环54与千斤顶51的底端抵接,最后启动千斤顶51与夹紧压块222抵接,利用张拉夹紧件22对碳纤维板1施加预应力,碳纤维板1带动固定夹紧件32的凸块插接在固定件31的凹槽内,随着力逐渐加大,当碳纤维板1的力发生偏移时,固定夹紧件32带动凸块在凹槽内发生相对转动;当压力传感器53显示的压力数值至预计数值时,转动连接螺母72与夹紧压块222抵接,将张拉夹紧件22与固定座21位置固定,然后再移除张拉装置5,完成一个碳纤维板1的预应力施工,综上,通过上述步骤,达到了缩短桥梁加固的施工周期的目的。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预应力张拉锚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碳纤维板(1)两端的固定端(3)和张拉端(2),以及靠近张拉端(2)的张拉装置(5),碳纤维板(1)和张拉锚固设备均设置梁体(8)的底端,固定端(3)、张拉端(2)和张拉装置(5)均与梁体(8)固定连接,张拉端(2)包括固定座(21)和张拉夹紧件(22),固定座(21)与梁体(8)固定连接,张拉夹紧件(22)与碳纤维板(1)固定连接,张拉夹紧件(22)与固定座(21)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的连接件(7),张拉夹紧件(22)远离固定座(21)的一端与张拉装置(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张拉锚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夹紧件(22)包括夹紧底块(221)和夹紧压块(222),夹紧底块(221)与梁体(8)抵接,夹紧底块(221)远离梁体(8)的一侧设置为波纹型,夹紧压块(222)与夹紧底块(221)相适应,夹紧压块(222)与夹紧底块(221)可拆卸固定连接,碳纤维板(1)位于夹紧压块(222)与夹紧底块(221)之间,夹紧压块(222)通过连接件(7)与固定座(2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张拉锚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压块(222)远离固定座(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部(2221),第一凸起部(2221)与夹紧压块(222)靠近梁体(8)的一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张拉锚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夹紧件(22)与梁体(8)之间设置有导向板(4),导向板(4)的一侧与梁体(8)的底端固定连接,另一侧开设有导向槽(41),夹紧底块(221)与导向槽(41)的侧壁抵接,张拉夹紧件(22)与导向板(4)滑移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张拉锚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装置(5)包括千斤顶(51)、压力传感器(53)和反力支架(52),碳纤维板(1)穿过反力支架(52),碳纤维板(1)与反力支架(52)滑动连接,反力支架(52)与梁体(8)固定连接,千斤顶(51)和压力传感器(53)均固定在反力支架(52)内,千斤顶(51)的一端伸出反力支架(52)与张拉夹紧件(22)抵接,压力传感器(53)设置在千斤顶(51)远离张拉夹紧件(22)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张拉锚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支架(52)远离梁体(8)的一侧设置有挂环(54),挂环(54)与千斤顶(51)抵接,挂环(54)与反力支架(52)之间设置有挂接组件(6),挂接组件(6)包括挂接槽(61)和挂接板(62),挂接槽(61)开设在反力支架(52)的侧壁,挂接板(62)与挂环(54)固定连接,挂接板(62)与挂接槽(61)插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张拉锚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3)包括固定件(31)和固定夹紧件(32),固定件(31)与梁体(8)固定连接,碳纤维板(1)穿过固定件(31),碳纤维板(1)与固定件(31)滑动连接,固定夹紧件(32)位于固定件(31)远离张拉端(2)一侧,固定夹紧件(32)与碳纤维板(1)远离张拉加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张拉锚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31)包括固定顶块(311)和固定底块(312),固定顶块(311)与梁体(8)固定连接,固定底块(312)设置在固定顶块(311)远离梁体(8)的一侧,固定底块(312)与固定顶块(311)可拆卸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张拉锚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块(312)远离固定夹紧件(3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部(3121),第二凸起部(3121)与固定底块(312)靠近梁体(8)的一侧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张拉锚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31)靠近固定夹紧件(32)的一端开设有圆弧形的凹槽,固定夹紧件(32)靠近固定件(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弧形的凸块,凸块与凹槽相适应。
CN202011326967.0A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预应力张拉锚固设备 Pending CN1123764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26967.0A CN112376447A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预应力张拉锚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26967.0A CN112376447A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预应力张拉锚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76447A true CN112376447A (zh) 2021-02-19

Family

ID=74587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26967.0A Pending CN112376447A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预应力张拉锚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76447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17562A (ja) * 2001-04-23 2002-10-31 Taiyo Kogyo Corp 補強用建材
KR20100066697A (ko) * 2008-12-10 2010-06-18 한국건설기술연구원 에프알피 판 정착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에프알피 판 긴장방법
CN101942903A (zh) * 2010-08-16 2011-01-12 合肥工业大学 预张拉碳纤维板加固混凝土梁板的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04264593A (zh) * 2014-09-05 2015-01-07 华侨大学 一种表层嵌筋加固的预应力张拉方法及装置
CN204139623U (zh) * 2014-09-15 2015-02-04 宁夏路桥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关于张拉预应力碳纤维板的新型装置
CN107816217A (zh) * 2017-10-13 2018-03-20 海宁安捷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层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系统
CN111155783A (zh) * 2020-01-19 2020-05-15 河海大学 一种预应力frp板反向张拉锚固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CN111749492A (zh) * 2020-07-21 2020-10-09 北部湾大学 一种预应力cfrp板加固梁的张拉锚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17562A (ja) * 2001-04-23 2002-10-31 Taiyo Kogyo Corp 補強用建材
KR20100066697A (ko) * 2008-12-10 2010-06-18 한국건설기술연구원 에프알피 판 정착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에프알피 판 긴장방법
CN101942903A (zh) * 2010-08-16 2011-01-12 合肥工业大学 预张拉碳纤维板加固混凝土梁板的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04264593A (zh) * 2014-09-05 2015-01-07 华侨大学 一种表层嵌筋加固的预应力张拉方法及装置
CN204139623U (zh) * 2014-09-15 2015-02-04 宁夏路桥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关于张拉预应力碳纤维板的新型装置
CN107816217A (zh) * 2017-10-13 2018-03-20 海宁安捷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层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系统
CN111155783A (zh) * 2020-01-19 2020-05-15 河海大学 一种预应力frp板反向张拉锚固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CN111749492A (zh) * 2020-07-21 2020-10-09 北部湾大学 一种预应力cfrp板加固梁的张拉锚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1985B (zh) 铰式锚及高强度纤维复合材料片材的预应力张拉方法
CN106382011B (zh) 混凝土结构预应力碳纤维板张拉锚固体系及方法
CN103048264B (zh) 碳纤维粘贴加固的锚固性能检测试验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203821254U (zh) 装配式板梁铰缝刚接化加固装置
DE10237968B3 (de) Verfahren zum Anbringen von Zuggliedern an Tragwerken sowie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CN207277886U (zh) 一种双层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系统
CN108824829A (zh) 一种预应力碳纤维板张拉装置及加固钢梁的方法
CN102926551B (zh) 一种加固受弯混凝土构件的方法
CN109537475B (zh) 使用碳纤维进行盖梁加固的方法及加固结构
CN105926949B (zh) 一体式预应力纤维板加固梁板的原位张拉系统及方法
CN201874250U (zh) 混凝土结构楼板加固装置
CN112376447A (zh) 一种预应力张拉锚固设备
CN101285333B (zh) 组合式变波纹纤维片材专用锚具及其预应力张拉方法
CN207863509U (zh) 横梁预应力加固结构
EP2088259B1 (de) Vorrichtung zum Vorspannen von Verstärkungselementen an Bauwerken
CN210487457U (zh) 一种抗剪试验用夹具
CN214066714U (zh) 一种单梁静载试验反力支架
CN112302257B (zh) 一种frp用夹片型锚具的预夹紧装置
CN211571440U (zh) 一种变截面梁预应力碳纤维板多点锚固分段加固结构
CN110805293A (zh) 安全绳固定装置
CN213774608U (zh) 中部顶升张拉预应力的无粘结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装置
CN113202323A (zh) 一种单楔形夹片预应力frp板张拉锚固装置及钢梁加固方法
CN209277018U (zh) 用于碳纤维板固定的支座组件
CN211524170U (zh) 一种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
CN110485748B (zh) 一种碳纤维板的锚固结构及锚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