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69481B - 一种颗粒红茶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颗粒红茶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69481B
CN112369481B CN202011282936.XA CN202011282936A CN112369481B CN 112369481 B CN112369481 B CN 112369481B CN 202011282936 A CN202011282936 A CN 202011282936A CN 112369481 B CN112369481 B CN 1123694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ck tea
box body
communicated
granular
t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8293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69481A (zh
Inventor
林坤炜
李远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Dife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Dife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Dife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Dife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8293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694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694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94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694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94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2Rolling or shredding tea lea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08Oxidation; Ferment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40Tea flavour; Tea oil; Flavouring of tea or tea extrac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9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颗粒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摘:采摘新鲜茶叶;(2)晒青:使新鲜茶叶表面光泽消失,叶色暗绿;(3)晾青;(4)摇青:使茶叶相互摩擦,清除茶叶的灰尘和青味;(5)揉捻;(6)全发酵;(7)加热;(8)压制成型:茶叶通过在造粒机中被挤压团聚形成若干颗粒状红茶;(9)打散:将步骤(8)得到的颗粒状红茶打散形成散开状红茶;(10)复加热:将步骤(9)得到的散开状红茶重新加热;(11)复压制成型:将步骤(10)得到的散开状红茶通过在造粒机中再次被挤压团聚形成若干颗粒状红茶;(12)至少重复6次步骤(9)‑(11)。本案便于包装、运输和储存,并且提升耐泡度。

Description

一种颗粒红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颗粒红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其水色和叶底均为红色,是茶叶制品中的一大类产品,现有的红茶经过加工后都是散开状态,然后具有两种包装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包装在容置罐内成罐销售,泡茶时根据需要舀取泡饮;第二种方式,是包装在纸或者布内,形成茶叶包,每次取一包茶叶包进行泡饮,首选,两种包装方式都以定量售卖,因此在包装过程中都需要经过称量,影响包装效率,其次,两种产品茶叶都是以散开状态泡饮,经过几次冲饮就没了茶味,最后散开状态的红茶容易吸水受潮,不利储存。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颗粒红茶的制作方法,便于包装、运输和储存,并且提升耐泡度。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提供一种颗粒红茶的制作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采摘新鲜茶叶;
(2)晒青:使新鲜茶叶表面光泽消失,叶色暗绿;
(3)晾青;
(4)摇青:使茶叶相互摩擦,清除茶叶的灰尘和青味;
(5)揉捻;
(6)全发酵;
(7)加热;
(8)压制成型:茶叶通过在造粒机中被挤压团聚形成若干颗粒状红茶;
(9)打散:将步骤(8)得到的颗粒状红茶打散形成散开状红茶;
(10)复加热:将步骤(9)得到的散开状红茶重新加热;
(11)复压制成型:将步骤(10)得到的散开状红茶通过在造粒机中再次被挤压团聚形成若干颗粒状红茶;
(12)至少重复6次步骤(9)-(11);
(13)将步骤(12)得到的颗粒状红茶进行烘焙提香;
(14)摊凉包装成品。
进一步的,步骤(8)-(12)采用自动加工系统加工,所述自动加工系统包括造粒机、第一竖向螺旋输送筒、第一箱体以及两个碾压辊,所述造粒机设在第一箱体上部并且造粒机包括底座、第一电机,转动轴、内压辊圈和外压辊圈,所述底座包括环形压槽并且环形压槽设有向下延伸贯通的内圈造粒孔和外圈造粒孔,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套设内压辊圈和外压辊圈,所述内压辊圈对准内圈造粒孔,所述外压辊圈对准外圈造粒孔,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转动轴转动以驱动内压辊圈和外压辊圈在环形压槽做环形运动;
两个碾压辊设在底座下方,两个造粒孔延伸至两个碾压辊之间的上方,其中一个碾压辊可作相对另一个碾压辊靠近或者远离的动作,
所述第一箱体底部设有第一水平螺旋输送机并且第一箱体底部设有与第一竖向螺旋输送筒进料口连通的输料口,所述第一竖向螺旋输送筒的出料口与第一箱体顶部的入料口连通,第一竖向螺旋输送筒的内部布设加热丝;
在造粒机中进行步骤(8)形成若干颗粒状红茶,通过两个碾压辊进行步骤(9)形成散开状红茶,散开状红茶经过第一水平螺旋输送机输送至第一竖向螺旋输送筒,在第一竖向螺旋输送筒进行步骤(10),经过第一竖向螺旋筒输送至造粒机中,在造粒中进行步骤(11),如此循环,直到进行到步骤(12)中最后一次复压制成型后,一个碾压辊远离另一碾压辊以使两个碾压辊之间的间隙变大,使完整的颗粒状红茶落入第一箱体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2)还包括筛选工序,设定一个颗粒状红茶的标准尺寸,将尺寸比标准尺寸大或者小的颗粒状红茶都筛选出来进行重新压制;
所述自动加工系统还包括有第一矩形输送管、第二矩形输送管、第二箱体、第二竖向螺旋输送筒、收纳箱以及第三箱体,所述第一矩形输送管倾斜设置,第一矩形输送管的高位端连通输料口且低位端连通进料口,第一矩形输送管下面开设一个缺口并在缺口设置调节板以及驱动调节板转动的第二电机,该缺口还连通第二矩形输送管的一端,第二矩形输送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二水平螺旋输送机、第一振动筛板、第三水平螺旋输送机、第二振动筛板以及第四水平螺旋输送机;
第一振动筛板具有第一筛选孔,第二振动筛板具有比第一筛选孔孔径小的第二筛选孔;
第二水平螺旋输送机和第四水平螺旋输送机的输出端与第三箱体连通,第三箱体内设置有两个碾压辊以及第五水平螺旋输送机,第五水平螺旋输送机设在两个碾压辊下方并且输出端与第二竖向螺旋输送筒的进料端连通,第二竖向螺旋输送筒的出料端与第一箱体顶部的入料口连通,第三水平螺旋输送机的输出端与收纳箱连通;
经过第一振动筛板将尺寸比标准尺寸大的颗粒状红茶筛选出来并通过第二水平螺旋输送机输送至第三箱体,经过第二振动筛板将尺寸比标准尺寸小的颗粒状红茶筛选出来并通过第四水平螺旋输送机输送至第三箱体,由第三箱体统一将不合格的颗粒状红茶碾压打散以形成散开状红茶,散开状红茶经过第五水平螺旋输送机输送至第二竖向螺旋输送筒,由第二竖向螺旋输送筒将散开状红茶输送至造粒机重新压制。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涉及的一种颗粒红茶的制作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案的红茶制作成经过至少八次加热、打散和压制,最终形成结实的颗粒状的产品,每个颗粒的尺寸标准化,因此无需经过称量就可以直接实现定量包装,十分方便;另外,颗粒状的红茶不会一次性全部被冲泡,而是由外向内逐渐被泡散,需经过多次冲泡才能完全散开,由此增加了冲泡次数,提升耐泡度;最后,颗粒状红茶内部受到保护,不易因吸湿受潮而变质,耐储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两个碾压辊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
造粒机-1,底座-11,第一电机-12、转动轴-13、内压辊圈-14,外压辊圈-15,环形压槽-16,内圈造粒孔-17,外圈造粒孔-18;
第二竖向螺旋输送筒-2;
第一竖向螺旋输送筒-3,进料口-31,出料口-32;
第一箱体-4,第一水平螺旋输送机-41,输料口-42,入料口-43;
碾压辊-5;
第一矩形输送管-61,第二矩形输送管-62,第二电机-63,调节板-64,缺口-65;
收纳箱-7;
第二箱体-8,第二水平螺旋输送机-81,第一振动筛板-82,第三水平螺旋输送机-83,第二振动筛板-84,第四水平螺旋输送机-85,第一筛选孔-86,第二筛选孔-87;
第三箱体-9,第五水平螺旋输送机-9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本案提供一种颗粒红茶的制作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采摘新鲜茶叶;
(2)晒青:使新鲜茶叶表面光泽消失,叶色暗绿;
(3)晾青;
(4)摇青:使茶叶相互摩擦,清除茶叶的灰尘和青味;
(5)揉捻;
(6)全发酵;
(7)加热;
(8)压制成型:茶叶通过在造粒机中被挤压团聚形成若干颗粒状红茶;
(9)打散:将步骤(8)得到的颗粒状红茶打散形成散开状红茶;
(10)复加热:将步骤(9)得到的散开状红茶重新加热;
(11)复压制成型:将步骤(10)得到的散开状红茶通过在造粒机中再次被挤压团聚形成若干颗粒状红茶;
(12)至少重复6次步骤(9)-(11);
(13)将步骤(12)得到的颗粒状红茶进行烘焙提香;
(14)摊凉包装成品。
由此,本案的红茶制作成经过至少8次加热、打散和压制,最终形成结实的颗粒状的产品,每个颗粒的尺寸标准化,因此无需经过称量就可以直接实现定量包装(即每个包装盒装纳固定数量的颗粒状红茶),十分方便;另外,颗粒状的红茶不会一次性全部被冲泡,而是由外向内逐渐被泡散,需经过多次冲泡才能完全散开,由此增加了冲泡次数,提升耐泡度;最后,颗粒状红茶内部受到保护,不易因吸湿受潮而变质,耐储存。
为了加快加工效率,步骤(8)-(12)采用自动加工系统加工,所述自动加工系统包括造粒机1、第一竖向螺旋输送筒3、第一箱体4以及两个碾压辊5,所述造粒机1设在第一箱体4上部并且造粒机1包括底座11、第一电机12,转动轴13、内压辊圈14和外压辊圈15,所述底座11包括环形压槽16并且环形压槽16设有向下延伸贯通的内圈造粒孔17和外圈造粒孔18,所述转动轴13的两端套设内压辊圈14和外压辊圈15,所述内压辊圈14对准内圈造粒孔17,所述外压辊圈15对准外圈造粒孔18,所述第一电机12驱动转动轴13转动以驱动内压辊圈14和外压辊圈15在环形压槽16做环形运动,这样,内压辊圈14和外压辊圈15在转动过程滚压茶叶,使茶叶从内圈造粒孔17和外圈造粒孔18形成若干颗粒掉落下来,而且两个压辊圈因内外设置,有各自独立的运动轨道,不会相互影响。
两个碾压辊5设在底座11下方,两个造粒孔延伸至两个碾压辊5之间的上方,如图2所示,两个碾压辊5的间隙很小,当颗粒状红茶从两个碾压辊5的间隙落下时,碾压辊5相向转动过程中可实现碾压,从而把颗粒状茶叶碾散,其中一个碾压辊5可作相对另一个碾压辊5靠近或者远离的动作,具体可采用气缸或者电机与传动机构配合实现碾压辊5的水平移动,传动机构可采用齿轮齿排或者齿轮传动链等。由此扩大两个碾压辊5的间距,从而可使颗粒状红茶完整落下。
所述第一箱体4底部设有第一水平螺旋输送机41并且第一箱体4底部设有与第一竖向螺旋输送筒3进料口31连通的输料口42,所述第一竖向螺旋输送筒3的出料口32与第一箱体4顶部的入料口43连通,第一竖向螺旋输送筒3的内部布设加热丝,加热丝可提高第一竖向螺旋输送筒3的内部温度。
步骤(12)完成6次重复压制造粒完成后,可能出现尺寸不一的颗粒,为了统一颗粒尺寸,优选的,所述步骤(12)还包括筛选工序,设定一个颗粒状红茶的标准尺寸,将尺寸比标准尺寸大或者小的颗粒状红茶都筛选出来进行重新压制。
因此,所述自动加工系统还包括有第一矩形输送管61、第二矩形输送管62、第二箱体8、第二竖向螺旋输送筒2、收纳箱7以及第三箱体9,所述第一矩形输送管61倾斜设置,第一矩形输送管61的高位端连通输料口42且低位端连通进料口31,第一矩形输送管61下面开设一个缺口65并在缺口65设置调节板64以及驱动调节板64转动的第二电机63,该缺口65还连通第二矩形输送管62的一端,第二矩形输送管62的另一端连通第二箱体8,当第二电机63驱动调节板64向上转动时,打开了缺口65并切断了第一竖向螺旋输送筒3和第一箱体4的连通,也使第一箱体4和第二箱体8连通了;反之,当第二电机63驱动调节板64向下转动时,关闭缺口65并切断第一箱体4和第二箱体8的连通,使第一竖向螺旋输送筒3和第一箱体4的连通。
所述第二箱体8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二水平螺旋输送机81、第一振动筛板82、第三水平螺旋输送机83、第二振动筛板84以及第四水平螺旋输送机85。
第一振动筛板82具有第一筛选孔86,第二振动筛板84具有比第一筛选孔86孔径小的第二筛选孔87,第一筛选孔86的孔径大于标准尺寸,第二筛选孔87的孔径小于标准尺寸。
第二水平螺旋输送机81和第四水平螺旋输送机85的输出端与第三箱体9连通,第三箱体9内设置有两个碾压辊5以及第五水平螺旋输送机91,第五水平螺旋输送机91设在两个碾压辊5下方并且输出端与第二竖向螺旋输送筒2的进料端连通,第二竖向螺旋输送筒2的出料端与第一箱体4顶部的入料口43连通,第三水平螺旋输送机83的输出端与收纳箱7连通。
这样,本案步骤(8)-(12)更具体的步骤为,散开状红茶倒入第一箱体4内,在造粒机1中进行步骤(8)形成若干颗粒状红茶,通过两个碾压辊5进行步骤(9)再次形成散开状红茶,散开状红茶经过第一水平螺旋输送机41输送至第一竖向螺旋输送筒3,在第一竖向螺旋输送筒3进行步骤(10),经过第一竖向螺旋筒再次输送至造粒机1中,在造粒中进行步骤(11),如此循环,直到进行到步骤(12)中最后一次复压制成型后(总共经过8次压制),一个碾压辊5远离另一碾压辊5以使两个碾压辊5之间的间隙变大,使完整的颗粒状红茶可以落入第一箱体4底部。然后打开缺口65,使第一箱体4和第二箱体8连通,由此完整的颗粒状红茶经过第一水平螺旋输送机41输送进入第二箱体8。
在第二箱体8内,经过第一振动筛板82将尺寸比标准尺寸大的颗粒状红茶筛选出来并通过第二水平螺旋输送机81输送至第三箱体9,经过第二振动筛板84将尺寸比标准尺寸小的颗粒状红茶筛选出来并通过第四水平螺旋输送机85输送至第三箱体9,由第三箱体9统一将不合格的颗粒状红茶碾压重新打散以形成散开状红茶,散开状红茶经过第五水平螺旋输送机91输送至第二竖向螺旋输送筒2,由第二竖向螺旋输送筒2将散开状红茶输送至造粒机1重新压制,然后再经过第二箱体8的筛选,如此循环,直到制作出所有的标准话的颗粒状红茶。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Claims (1)

1.一种颗粒红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采摘新鲜茶叶;
(2)晒青:使新鲜茶叶表面光泽消失,叶色暗绿;
(3)晾青;
(4)摇青:使茶叶相互摩擦,清除茶叶的灰尘和青味;
(5)揉捻;
(6)全发酵;
(7)加热;
(8)压制成型:茶叶通过在造粒机中被挤压团聚形成若干颗粒状红茶;
(9)打散:将步骤(8)得到的颗粒状红茶打散形成散开状红茶;
(10)复加热:将步骤(9)得到的散开状红茶重新加热;
(11)复压制成型:将步骤(10)得到的散开状红茶通过在造粒机中再次被挤压团聚形成若干颗粒状红茶;
(12)至少重复6次步骤(9)-(11);
(13)将步骤(12)得到的颗粒状红茶进行烘焙提香;
(14)摊凉包装成品;
步骤(8)-(12)采用自动加工系统加工,所述自动加工系统包括造粒机、第一竖向螺旋输送筒、第一箱体以及两个碾压辊,所述造粒机设在第一箱体上部并且造粒机包括底座、第一电机,转动轴、内压辊圈和外压辊圈,所述底座包括环形压槽并且环形压槽设有向下延伸贯通的内圈造粒孔和外圈造粒孔,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套设内压辊圈和外压辊圈,所述内压辊圈对准内圈造粒孔,所述外压辊圈对准外圈造粒孔,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转动轴转动以驱动内压辊圈和外压辊圈在环形压槽做环形运动;
两个碾压辊设在底座下方,两个造粒孔延伸至两个碾压辊之间的上方,其中一个碾压辊可作相对另一个碾压辊靠近或者远离的动作,
所述第一箱体底部设有第一水平螺旋输送机并且第一箱体底部设有与第一竖向螺旋输送筒进料口连通的输料口,所述第一竖向螺旋输送筒的出料口与第一箱体顶部的入料口连通,第一竖向螺旋输送筒的内部布设加热丝;
在造粒机中进行步骤(8)形成若干颗粒状红茶,通过两个碾压辊进行步骤(9)形成散开状红茶,散开状红茶经过第一水平螺旋输送机输送至第一竖向螺旋输送筒,在第一竖向螺旋输送筒进行步骤(10),经过第一竖向螺旋筒输送至造粒机中,在造粒中进行步骤(11),如此循环,直到进行到步骤(12)中最后一次复压制成型后,一个碾压辊远离另一碾压辊以使两个碾压辊之间的间隙变大,使完整的颗粒状红茶落入第一箱体底部;
所述步骤(12)还包括筛选工序,设定一个颗粒状红茶的标准尺寸,将尺寸比标准尺寸大或者小的颗粒状红茶都筛选出来进行重新压制;
所述自动加工系统还包括有第一矩形输送管、第二矩形输送管、第二箱体、第二竖向螺旋输送筒、收纳箱以及第三箱体,所述第一矩形输送管倾斜设置,第一矩形输送管的高位端连通输料口且低位端连通进料口,第一矩形输送管下面开设一个缺口并在缺口设置调节板以及驱动调节板转动的第二电机,该缺口还连通第二矩形输送管的一端,第二矩形输送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二水平螺旋输送机、第一振动筛板、第三水平螺旋输送机、第二振动筛板以及第四水平螺旋输送机;
第一振动筛板具有第一筛选孔,第二振动筛板具有比第一筛选孔孔径小的第二筛选孔;
第二水平螺旋输送机和第四水平螺旋输送机的输出端与第三箱体连通,第三箱体内设置有两个碾压辊以及第五水平螺旋输送机,第五水平螺旋输送机设在两个碾压辊下方并且输出端与第二竖向螺旋输送筒的进料端连通,第二竖向螺旋输送筒的出料端与第一箱体顶部的入料口连通,第三水平螺旋输送机的输出端与收纳箱连通;
经过第一振动筛板将尺寸比标准尺寸大的颗粒状红茶筛选出来并通过第二水平螺旋输送机输送至第三箱体,经过第二振动筛板将尺寸比标准尺寸小的颗粒状红茶筛选出来并通过第四水平螺旋输送机输送至第三箱体,由第三箱体统一将不合格的颗粒状红茶碾压打散以形成散开状红茶,散开状红茶经过第五水平螺旋输送机输送至第二竖向螺旋输送筒,由第二竖向螺旋输送筒将散开状红茶输送至造粒机重新压制。
CN202011282936.XA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颗粒红茶的制作方法 Active CN1123694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82936.XA CN112369481B (zh)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颗粒红茶的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82936.XA CN112369481B (zh)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颗粒红茶的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69481A CN112369481A (zh) 2021-02-19
CN112369481B true CN112369481B (zh) 2023-08-25

Family

ID=74585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82936.XA Active CN112369481B (zh)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颗粒红茶的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694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0447A (zh) * 2021-11-26 2022-03-18 安徽省金寨县金龙玉珠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颗粒红茶的制作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07915A (ja) * 1993-08-20 1995-04-25 Aikawa Iron Works Co Ltd 顆粒状茶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揉捻粉砕装置
CN1511460A (zh) * 2002-12-30 2004-07-14 王松立 一种颗粒茶生产工艺
CN102919397A (zh) * 2012-11-05 2013-02-13 汕头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颗粒型乌龙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3211049A (zh) * 2013-05-21 2013-07-24 四川高县科毅茶业有限公司 颗粒工夫红茶加工工艺
CN106111017A (zh) * 2015-03-31 2016-11-16 福建省南安市海特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造粒机
CN209423733U (zh) * 2018-10-12 2019-09-24 张艺骞 一种生物肥的粉碎装置
CN210279281U (zh) * 2019-04-30 2020-04-10 巩义市丰泽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耐火材料生产原料的输送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07915A (ja) * 1993-08-20 1995-04-25 Aikawa Iron Works Co Ltd 顆粒状茶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揉捻粉砕装置
CN1511460A (zh) * 2002-12-30 2004-07-14 王松立 一种颗粒茶生产工艺
CN102919397A (zh) * 2012-11-05 2013-02-13 汕头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颗粒型乌龙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3211049A (zh) * 2013-05-21 2013-07-24 四川高县科毅茶业有限公司 颗粒工夫红茶加工工艺
CN106111017A (zh) * 2015-03-31 2016-11-16 福建省南安市海特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造粒机
CN209423733U (zh) * 2018-10-12 2019-09-24 张艺骞 一种生物肥的粉碎装置
CN210279281U (zh) * 2019-04-30 2020-04-10 巩义市丰泽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耐火材料生产原料的输送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69481A (zh) 2021-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089C (zh) 致密可流动的炒焙磨碎的咖啡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62204A (zh) 一种间歇性加料的立式饲料研磨装置
CN207254402U (zh) 一种间歇性加料的立式饲料研磨装置
CN106171319A (zh) 一种耐磨损的秸秆破碎机器人
CN207287705U (zh) 一种专用新型饲料原料烘干粉碎装置
CN112369481B (zh) 一种颗粒红茶的制作方法
CN206443157U (zh) 一种制粒均匀的饲料制粒机
CN210386522U (zh) 一种复合大豆粉固体饮料生产用振荡筛
CN211147254U (zh) 一种焙烤食品预拌粉干燥装置
TW201707803A (zh) 茶葉解塊分篩裝置
CN2928235Y (zh) 石磨磨面机
CN208370885U (zh) 一种新型颗粒饲料机
CN111570250A (zh) 一种鸡头米籽粒分级机
CN215302794U (zh) 一种茶叶加工自动化循环供料装置
CN112024032A (zh) 一种循环式动物饲料生产用原料破碎系统
CN108128486B (zh) 一种茶叶加工用定量封装机
CN206821351U (zh) 一种纵向调节的饲料粉碎机
CN212388084U (zh) 一种利用干法除尘灰生产球团的装置
CN211725673U (zh) 一种固体饮料生产用造粒装置
CN114543503A (zh) 一种可连续造粒的农用饲料干燥设备
CN214172766U (zh) 一种固体饮料生产用干燥设备
CN215346958U (zh) 一种饲料加工设备
CN210491764U (zh) 一种牧草投料机
CN217885009U (zh) 油茶果包籽分离设备
CN205180295U (zh) 一种可拆洗的打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