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66240B - 盖板以及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盖板以及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66240B
CN112366240B CN202011174466.5A CN202011174466A CN112366240B CN 112366240 B CN112366240 B CN 112366240B CN 202011174466 A CN202011174466 A CN 202011174466A CN 112366240 B CN112366240 B CN 1123662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area
hole
thickness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744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66240A (zh
Inventor
陈栋
陈笑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117446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66240B/zh
Priority to US17/086,176 priority patent/US11552209B2/en
Publication of CN112366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62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662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62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01L31/049Protective back she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00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 H01L31/02005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00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or solar cell modules
    • H01L31/02013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or solar cell modules comprising output lead wires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16Coatings
    • H01L31/02161Coating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167Coating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01L31/02168Coating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the coatings being antireflective or having enhancing optical properties for the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4Electrical component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to be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PV module, e.g. junction box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盖板以及光伏组件,盖板用于与电池串组成光伏组件,包括:所述盖板内具有贯穿所述盖板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盖板包括环绕所述通孔的加强区以及与所述加强区相邻的平坦区;其中,所述加强区的所述盖板的厚度大于所述平坦区的所述盖板的厚度。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盖板以及光伏组件,解决了盖板抵抗载荷能力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盖板以及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太阳能组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盖板以及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短缺以及全球气温上升以及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的凸显,太阳能 作为一种绿色的可再生能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光伏组件是一种将可再生太 阳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
对于光伏组件而言,通常需要在光伏组件的盖板中设置通孔,通过该通孔 安装接线盒引出电极并接上负载形成电路。然而,目前的光伏组件中的盖板的 抗载荷能力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盖板以及光伏组件,解决盖板抵 抗载荷能力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盖板,用于与电池串组成光伏组 件,包括:所述盖板内具有贯穿所述盖板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盖板包括环绕 所述通孔的加强区以及与所述加强区相邻的平坦区;其中,所述加强区的所述 盖板的厚度大于所述平坦区的所述盖板的厚度。
另外,在沿所述加强区指向所述平坦区的方向上,所述加强区的所述盖板 的厚度逐渐减小。
另外,所述加强区的所述盖板的表面呈平滑过渡的斜面或者平滑过渡的曲 面。
另外,所述加强区的所述盖板的表面以及所述平坦区的所述盖板的表面通 过连接线连接,所述连接线平行于所述盖板的表面。
另外,所述盖板包括正面和与所述正面相对的背面,且所述加强区的所述 正面相对于所述平坦区的所述正面向远离所述背面的方向凸起,所述加强区的 所述背面相对于所述平坦区的所述背面向远离所述正面的方向凸起。
另外,所述加强区的所述盖板的最大厚度与所述平坦区的所述盖板的厚度 之差在0.1mm-0.5mm范围内。
另外,所述盖板包括玻璃盖板、聚合物盖板或者不锈钢盖板。
另外,在平行于所述平坦区的所述盖板表面的剖面上,所述通孔的剖面形 状为圆形或者椭圆形。
另外,所述通孔的宽度尺寸、所述加强区的宽度尺寸、所述平坦区的所述 盖板的厚度、以及所述加强区的所述盖板的最大厚度与所述平坦区的所述盖板 的厚度之差,具有以下关系:
Figure BDA0002748312290000021
其中,w为加强区的宽度尺寸,d为所述平坦区的所述盖板的厚度,L为所 述加强区的所述盖板的最大厚度与所述平坦区的所述盖板的厚度之差,R为所述 通孔的宽度尺寸。
另外,所述盖板包括中心区以及位于所述中心区相对两侧的外围区;所述 通孔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中心区;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 孔位于所述外围区,且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所述加强区的机械强度大于所述第 一通孔对应的所述加强区的机械强度。
另外,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所述加强区的所述盖板的厚度为第一厚度,所 述第二通孔对应的所述加强区的所述盖板的厚度为第二厚度,且所述第一厚度 小于所述第二厚度。
另外,在平行于所述平坦区的所述盖板表面的剖面方向上,所述第一通孔 的剖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剖面面积。
另外,所述平坦区的所述盖板表面为第一表面;所述盖板具有朝向电池片 的第二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二通孔在垂直于所述 第一表面的剖面方向具有第二剖面面积,且沿所述第二表面指向所述第三表面 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剖面面积逐渐增大。
另外,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剖面方向上,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表面相 对于所述第一表面倾斜。
另外,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剖面方向上,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表面为阶 梯表面。
另外,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剖面方向上,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表面相 对于所述第一表面垂直。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包括:上述的盖板以及至少 一个电池串。
另外,上述光伏组件还包括:引线,所述引线经由所述通孔与所述电池串 中的至少一电池片电连接。
另外,所述盖板为背板;还包括:前板,所述前板位于所述电池串远离所 述盖板的一侧。
另外,还包括:增透膜,所述增透膜设置于所述盖板表面,且所述加强区 的所述增透膜的厚度大于所述平坦区的所述增透膜的厚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结构性能优越的盖板,组成光伏组件的盖板上有至 少一个通孔,环绕通孔的加强区以及相邻的平坦区,加强区的盖板厚度大于平 坦区的盖板厚度。如此,通过增强通孔周围的加强区的盖板厚度,从而提高通 孔周围的加强区的盖板的强度,有利于避免盖板在受力期间发生隐裂等问题, 改善盖板的抗载荷能力,继而提高光伏组件的抗载荷能力,改善光伏组件的可 靠性。
另外,加强区的盖板的表面呈平滑过渡的斜面或者平滑过渡的曲面,并且 在沿加强区指向平坦区的方向上,加强区盖板的厚度逐渐减小。如此,在加强 区表面为平滑过渡的面,因而有利于避免出现压力集中点的问题,从而避免由 于压力集中点造成的盖板破裂的问题,进而有利于进一步的改善盖板的抗载荷 能力。
另外,加强区盖板的最大厚度与平坦区盖板的厚度之差在0.1mm-0.5mm之 间。加强区盖板的最大厚度大于平坦区盖板的厚度差不小于0.1mm,提高了通 孔周围区域盖板的强度,进而提高了盖板的抗载荷能力;加强区盖板的最大厚 度大于平坦区盖板的厚度差不超过0.5mm,使得平坦区和加强区的受力差异较 小,避免出现压力过于集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的避免因为压力集中而造成的 盖板破裂问题,进而进一步的提高了盖板的抗载荷能力。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 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 限制。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的另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的又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的再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沿AA1方向切割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沿AA1方向切割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区域D的两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沿AA1方向切割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沿AA1方向切割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中沿AA1方向切割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背景技术可知,现有技术的光伏组件的性能有待提高。
光伏组件制造过程中,通常需要在光伏组件的盖板中设置通孔,通过该通 孔安装接线盒引出电极并接上负载形成电路。该通孔的设置,导致盖板通孔周 围强度变弱,在层压阶段盖板受力,通孔周围区域容易发生隐裂或破片,导致 光伏组件的可靠性或良率变差。此外,光伏组件使用过程中,盖板通孔周围强 度弱,当光伏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受力的时候,盖板通孔周围区域也容易发生隐 裂或破片,导致光伏组件可靠性降低。也就是说,目前存在盖板的抗载荷能力 低的问题,导致光伏组件的抗载荷能力也低,影响光伏组件的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盖板以及光伏组件,增大盖板通 孔周围区域盖板厚度,提高了盖板的抗载荷能力。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 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 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 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 案。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 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的另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盖板 的又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的再一种俯视结构 示意图;图5为图1中沿AA1方向切割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 沿AA1方向切割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中区域D的两种放大结 构示意图。
结合参考图1至图7,本实施例中,盖板100用于与电池串组成光伏组件, 包括:盖板100内具有贯穿盖板100的至少一个通孔101,盖板100包括环绕通 孔100的加强区I以及与加强区相邻的平坦区II;其中,加强区I的盖板100的 厚度大于平坦区II的盖板100的厚度。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提供的盖板进行详细说明。
盖板100可以为玻璃盖板、聚合物盖板或者不锈钢盖板。具体地,在一个 例子中,盖板100为光伏组件的前板,即盖板100位于电池串的向阳侧,相应 的,盖板100为玻璃盖板。在另一个例子中,盖板100为光伏组件的背板,即 盖板100位于电池串的背阳侧,光伏组件为双玻组件时盖板100为玻璃盖板, 光伏组件为单玻组件时盖板100可以为聚合物盖板或者不锈钢盖板。可以理解 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盖板可以为光伏组件的前板以及背板。
盖板100包括正面F和与正面相对的背面B,其中,正面F指的是朝向电 池串的表面,背面B指的是背离电池串的表面。
通孔101的作用包括:当盖板100用于构成光伏组件,可以通过该通孔101 设置与光伏组件中的电池片电连接的引线,从而使电池片与接线盒引线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通孔101位于盖板100的边缘位置,且盖板100 具有三个通孔101,主要匹配分体式接线盒。在另一个例子中,如图2所示,盖 板100也可以具有一个通孔101,主要匹配一体式接线盒。可以理解的是,可根 据需要引出的电池片的数量,合理设置通孔101的数量。
此外,在另一例子中,如图3以及图4所示,通孔101还可以位于盖板100 的中心位置,且通孔101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3个、4个、5个、6个等任 意数量个。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引出的电池片的位 置,合理在盖板对应区域设置通孔。
在平行于平坦区II的盖板100的表面的剖面上,通孔101的剖面形状为圆 形或者椭圆形,或者,通孔101的剖面形状也可以为方形等。具体地,在平行 于所述盖板100的正面F的剖面方向上,通孔101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椭 圆形或者方形等形状。通孔101的截面形状可以为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本 实施例中,通孔101的截面形状为规则形状,相应的,通孔101的中心轴线与 加强区I的中心轴线重合,如此,有利于进一步的保证通孔101周围区域相较于 平坦区II而言均具有高强度,从而进一步的改善盖板100的抗载荷能力。
本实施例中,在沿加强区I指向平坦区II的方向上,加强区I与通孔101 侧壁之间的距离(即加强区I的宽度)在2mm~15mm范围之内,例如,该距离 可以为4mm、6mm、10mm等。加强区I与通孔101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2mm, 保证通孔101周围足够区域具有高强度,从而进一步的防止通孔101周围区域 产生隐裂;此外,加强区I与通孔101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15mm,使得加强区 I的区域范围相对较小,从而节约了盖板100的生产成本。
加强区I的盖板100的表面以及平坦区II的盖板100的表面通过连接线102 连接,连接线102平行于平坦区II的盖板100的表面。具体地,连接线102平 行于盖板100表面,可以理解为,在加强区I与平坦区II交界处,平坦区II的 盖板100的厚度与加强区I的盖板100的厚度相同。连接线102平行于盖板100 正面F,有利于提高盖板100的平整度,使盖板100整体有更好的抗载荷能力。
在一个例子中,连接线102可以为封闭环形,即环绕通孔101的整个区域 加厚,加强区I环绕通孔101围成封闭环形。在另一例子中,连接线102也可以 为非封闭环形,即环绕通孔101的部分区域未加厚,加强区I环绕通孔101围成 为非封闭环形。
在沿加强区I指向平坦区II的方向上,加强区I的盖板100的厚度逐渐减小。 另外,参考图7,加强区I的盖板100的表面呈平滑过渡的斜面103或者平滑过 渡的曲面103。由于在加强区I表面为平滑过渡的面,因而有利于避免出现压力 集中点的问题,从而避免由于压力集中点造成的盖板100破裂的问题,进而有 利于进一步的提高盖板100的强度。
分析发现,若平坦区II的盖板100的厚度d越厚,则通孔101周围的盖板 100越不容易发生破裂,相应加强区I的宽度尺寸w可以设置的越小,即加强区 I的宽度尺寸w与平坦区II的盖板100的厚度d成反比例;若通孔101的宽度 尺寸R越小,则通孔101周围的盖板100越不容易发生破裂,相应加强区I的 宽度尺寸w可以设置的越小,即通孔101的宽度尺寸R与加强区I的宽度尺寸 w成正比例关系;若加强区I的盖板100的最大厚度与平坦区II的盖板100的 厚度之差L越大,为了避免应力集中问题,相应加强区I的宽度尺寸w也设置 的越大,即加强区I的宽度尺寸w与厚度之差L成正比例关系。
进一步分析发现,通孔101的宽度尺寸R、加强区I的宽度尺寸w、平坦区 II的盖板100的厚度d、加强区I的盖板100的最大厚度与平坦区II的盖板100 的厚度之差L,具有满足以下关系:
Figure BDA0002748312290000071
w为加强区I的宽度尺寸,d为平坦区II的盖板100的厚度,L为加强区I 的盖板100的最大厚度与平坦区II的盖板100的厚度之差,R为通孔101的宽 度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公式中L的单位为mm,R的单位为mm,d的单位为 mm,且w的单位为mm。
本实施例中,加强区I的盖板100的最大厚度与平坦区II的盖板100的厚 度之差在0.1mm~0.5mm范围内,可以为0.2mm、0.4mm等。加强区I的盖板100 的最大厚度与平坦区II的盖板100的厚度差不小于0.1mm,这提高了通孔101 周围区域盖板100的强度,进而提高了盖板100的抗载荷能力;加强区I盖板 100的最大厚度与平坦区II盖板100的厚度差不超过0.5mm,这使得平坦区II 和加强区I的受力差异较小,避免出现压力过于集中的问题,避免了因为压力集 中而造成的盖板100破裂问题,从而提高了盖板100的抗载荷能力。
在一个例子中,平坦区II的盖板100的厚度为1.6mm,加强区I的盖板100 的最大厚度为1.7mm~2.1mm。在另一个例子中,平坦区II的盖板100的厚度为 1.8mm,加强区I的盖板100的最大厚度为1.9mm~2.3mm。在又一个例子中, 平坦区II的盖板100的厚度为2.0mm,加强区I的盖板100的最大厚度为 2.1mm~2.5mm。在再一个例子中,平坦区II的盖板100的厚度为2.5mm,加强 区I的盖板100的最大厚度为2.6mm~3.0mm。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5,加强区I的正面F相对于平坦区II的正面F向远离 背面B的方向凸起,加强区I的背面B相对于平坦区II的背面B向远离正面F 的方向凸起。由于正面F和背面B的加强区I均相对于平坦区II凸起,有利于 在提高通孔101周围区域强度的同时,降低正面F以及背面B的高度差。
在另一例子中,参考图6,加强区I的正面F相对于平坦区II的正面F向远 离背面B的方向凸起,加强区I的背面B与平坦区II的背面B可以齐平,如此, 在保证盖板100抗载荷能力提升的同时,也有利于减小光伏组件的整体厚度。 具体地,盖板100可以为光伏组件的背板,在制造光伏组件的层压阶段,对盖 板100的背面B施加层压压力的过程中,由于盖板100的背面B为平坦表面, 有利于进一步的避免在盖板100的背面B出现应力集中点,从而进一步的避免 盖板100隐裂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结构性能优越的盖板100,用于组成光伏组件的盖板 100上有至少一个通孔101,环绕通孔101的加强区I以及与加强区I相邻的平 坦区II,加强区I的盖板100厚度大于平坦区II的盖板100厚度。如此,通过增 强通孔101周围的加强区I的盖板100厚度,从而提高通孔101周围的加强区I 的盖板100的强度,有利于避免盖板100在受力期间发生隐裂等问题,继而提 高光伏组件的抗载荷能力,改善光伏组件的可靠性。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盖板,该盖板与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盖板大致 相同,主要区别包括:在另一实施例中,盖板包括中心区以及位于中心区相对 两侧的外围区;通孔包括:位于中心区的第一通孔,位于外围区的第二通孔, 且第二通孔对应的加强区的机械强度大于第一通孔对应的加强区的机械强度。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盖板进行详细说明。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至图11 为图8中沿AA1方向切割的三种不同剖面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8至图11,本实施例中,盖板200用于与电池串组成光伏组件,盖 板200内具有贯穿盖板200的通孔201,盖板200包括环绕通孔200的加强区I 以及与加强区I相邻的平坦区II,且加强区I的盖板200的厚度大于平坦区II 的盖板200的厚度;此外,盖板200还包括中心区C以及位于中心区C相对两 侧的外围区P;通孔201包括:第一通孔211,第一通孔211位于中心区C;第 二通孔221,第二通孔221位于外围区P,且第二通孔221对应的加强区I的机 械强度大于第一通孔211对应的加强区I的机械强度。
盖板200作为光伏组件的一部分,会经历制作光伏组件所需的层压工艺; 在层压工艺过程中,对外围区P施加的压力通常会大于对中心区C施加的压力, 因此外围区P的第二通孔221周围的盖板200相较于中心区C的第一通孔211 周围的盖板200而言的裂片风险更大。此外,在光伏组件使用过程中,外围区P 的第二通孔221周围的盖板200相较于中心区C的第一通孔211周围的盖板200 而言的裂片风险更大。
考虑到上述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对中心区C和外围区P进行特殊的结构 设计,使得外围区P的加强区I的机械强度大于中心区C的加强区I的机械强度。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提供的盖板进行详细说明。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9所示,第一通孔211对应的加强区I的盖板200的最 大厚度为第一厚度D1,第二通孔221对应的加强区I的盖板200的最大厚度为 第二厚度D2,且第一厚度D1小于第二厚度D2。这样,通过设置外围区P的加 强区I的盖板200的最大厚度D2大于中心区C的加强区I的盖板200的最大厚 度D1,实现外围区P的加强区I的机械强度大于中心区C的加强区I的机械强 度的目的。
具体地,第一通孔211对应的加强区I的宽度W1可以小于第二通孔221对 应的加强区II的宽度W2,通孔201对应的加强区I的盖板200的最大厚度越大 相应的对应的加强区I的宽度越大,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加强外围区P的加强区 I的机械强度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减小外围区P的应力集中问题。可以理解的 是,在其他例子中,第一通孔对应的加强区的宽度也可以等于第二通孔对应的 加强区的宽度。
此外,如图9所示,在平行于平坦区II的盖板200的表面的剖面方向上, 第一通孔211的剖面面积可以与第二通孔221的剖面面积相同,且第一通孔211 的剖面形貌与第二通孔221的剖面形貌相同。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降低制作 第一通孔211以及第二通孔221的工艺难度,且从光伏组件整体外观来看,第 一通孔211与第二通孔221的形貌无差异,有利于提升光伏组件的美观性。
其中,定义平坦区II的盖板200表面为第一表面1,在垂直于第一表面1 的剖面方向上,第一通孔211的侧壁表面相对于第一表面1垂直,且第二通孔 221的侧壁表面相对于第一表面1垂直。
另外,如图9所示,外围区P的加强区I的宽度还大于中心区C的加强区I 的宽度相同,这样,有利于进一步的提升外围区的加强区的机械强度。在其他 例子中,外围区的加强区的宽度也可以等于中心区的加强区的宽度。
在另一例子中,如图10所示,在平行于平坦区II的盖板200的表面的剖面 方向上,第一通孔211的剖面面积大于第二通孔221的剖面面积,也就是说, 外围区P的第二通孔221的尺寸相对较小,有利于减小第二通孔221的设置对 外围区P的盖板200的机械强度降低带来的不良影响。
具体地,在垂直于第一表面1的剖面方向上,第一通孔211的侧壁表面可 以相对于第一表面1垂直,且第二通孔221的侧壁表面可以相对于第一表面1 垂直。
在又一例子中,如图11所示,平坦区II的盖板200表面为第一表面1,盖 板200具有朝向电池串的第二表面2以及与第二表面2相对的表面3,可以理解 的是,图11中以第一表面1和第二表面2为具有相同面的两个表面作为示例,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表面也可以与第三表面为具有相同面的两个表面。
其中,在平行于平坦区II的盖板200的表面的剖面方向上,第一通孔211 的剖面面积大于第二通孔221的剖面面积,且第二通孔221在垂直于第一表面1 的剖面方向具有第二剖面面积,且沿第二表面2指向第三表面3的方向上,第 二剖面面积逐渐增大。也就是说,对于光伏组件而言,距离电池串越远第二通 孔221的剖面面积越大,因此有利于进一步地防止加强区I的盖板200发生隐裂。 若距离电池串越近第二通孔的剖面面积越大,则对于加强区的盖板而言,加强 区邻近第二通孔的盖板靠近第三表面的区域未受到支撑作用,因此靠近第三表 面的加强区的盖板易发生隐裂。
具体地,如图11所示,在垂直于第一表面1的剖面方向上,第二通孔221 的侧壁表面可以相对于第一表面1倾斜。也就是说,第二通孔221的侧壁表面 为平滑过渡的表面,有利于避免尖角导致的应力集中问题,进一步防止盖板200 隐裂。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垂直于第一表面的剖面方向上,第二通孔的侧壁表面 也可以为阶梯表面。也就是说,第二通孔的侧壁表面为阶梯过渡的表面,如此, 有利于降低盖板的制作难度。
此外,如图11所示,在垂直于第一表面1的剖面方向上,第一通孔211的 侧壁表面相对于第一表面1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个例子还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以获得外围区P的加 强区I的机械强度大于中心区C的加强区I的机械强度的盖板200。
本实施例提供的盖板200,考虑到外围区P发生隐裂的风险大于中心区C 发生隐裂的风险,设计出具有特殊结构的盖板200,该盖板200的外围区P的加 强区I的机械强度大于中心区C的加强区I的机械强度。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 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盖板以及至少一个电池串。以下 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进行详细说明,图12为本发明又一 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12,本实施例中,光伏组件包括:盖板300以及至少一个电池串400, 盖板300包括加强区I以及平坦区II,且盖板300内还具有贯穿盖板300的通孔 301。
电池串400包括多个电池片(未标示)以及电连接相邻电池片的焊带(未 标示)。
光伏组件还可以包括:引线302,引线302经由通孔301与电池串400中的 至少一电池片电连接,通过引线302使电池片与接线盒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盖板300为光伏组件的背板,即盖板300位于电池串的背阳 侧,引线302经由盖板300的通孔301与电池串中的至少一电池片电连接;相 应地,光伏组件还包括前板500,前板500位于电池串远离盖板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光伏组件的前板以及背板均可以采用上 述实施例提供的盖板。
此外,光伏组件还可以包括:增透膜(未图示)增透膜设置在盖板300表 面,且加强区I的增透膜的厚度大于平坦区II的增透膜的厚度。具体地,增透 膜可以是减反射膜,增透膜设置在盖板300背离电池串的表面。由于加强区I 的增透膜的厚度大于平坦区II的增透膜的厚度,可以抵消由于加强区I的盖板 300厚度更厚对光利用率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使得这种具有特殊结构设计的盖 板300的光伏组件的光利用率高。
光伏组件还可以包括:封装胶600,封装胶600位于电池串400与盖板300 之间,且还位于电池串400与前板500之间。
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中,由于环绕盖板300的通孔301周围的加强区I 盖板300厚度大于相邻的平坦区II的盖板300的厚度,从而提高了通孔301周 围的加强区I的盖板300的强度,有利于避免盖板300在受力时发生隐裂或破片 的问题,继而提高了光伏组件的抗载荷能力,改善了光伏组件的可靠性。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 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 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均可作各自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为 准。

Claims (17)

1.一种盖板,用于与电池串组成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盖板内具有贯穿所述盖板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盖板包括环绕所述通孔的加强区以及与所述加强区相邻的平坦区;
其中,所述加强区的所述盖板的厚度大于所述平坦区的所述盖板的厚度;
所述加强区的所述盖板的最大厚度与所述平坦区的所述盖板的厚度之差在0.1mm-0.5mm范围内;
所述盖板包括中心区以及位于所述中心区相对两侧的外围区;所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中心区;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外围区,且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所述加强区的机械强度大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所述加强区的机械强度;
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所述加强区的所述盖板的最大厚度为第一厚度,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所述加强区的所述盖板的最大厚度为第二厚度,且所述第一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加强区指向所述平坦区的方向上,所述加强区的所述盖板的厚度逐渐减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区的所述盖板的表面呈平滑过渡的斜面或者平滑过渡的曲面。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区的所述盖板的表面以及所述平坦区的所述盖板的表面通过连接线连接,所述连接线平行于所述平坦区的所述盖板的表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正面和与所述正面相对的背面,且所述加强区的所述正面相对于所述平坦区的所述正面向远离所述背面的方向凸起,所述加强区的所述背面相对于所述平坦区的所述背面向远离所述正面的方向凸起。
6.如权利要求1、2或5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玻璃盖板、聚合物盖板或者不锈钢盖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平坦区的所述盖板表面的剖面上,所述通孔的剖面形状为圆形或者椭圆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宽度尺寸、所述加强区的宽度尺寸、所述平坦区的所述盖板的厚度、以及所述加强区的所述盖板的最大厚度与所述平坦区的所述盖板的厚度之差,具有以下关系:
Figure FDA0003709204070000021
其中,w为所述加强区的宽度尺寸,d为所述平坦区的所述盖板的厚度,L为所述加强区的所述盖板的最大厚度与所述平坦区的所述盖板的厚度之差,R为所述通孔的宽度尺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平坦区的所述盖板表面的剖面方向上,所述第一通孔的剖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剖面面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区的所述盖板表面为第一表面;所述盖板具有朝向电池串的第二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二通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剖面方向具有第二剖面面积,且沿所述第二表面指向所述第三表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剖面面积逐渐增大。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剖面方向上,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倾斜。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剖面方向上,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表面为阶梯表面。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剖面方向上,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垂直。
14.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盖板以及至少一个电池串。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线,所述引线经由所述通孔与所述电池串中的至少一电池片电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为背板;还包括:前板,所述前板位于所述电池串远离所述盖板的一侧。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透膜,所述增透膜设置于所述盖板表面,且所述加强区的所述增透膜的厚度大于所述平坦区的所述增透膜的厚度。
CN202011174466.5A 2020-10-28 2020-10-28 盖板以及光伏组件 Active CN1123662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74466.5A CN112366240B (zh) 2020-10-28 2020-10-28 盖板以及光伏组件
US17/086,176 US11552209B2 (en) 2020-10-28 2020-10-30 Cover plate and photovoltaic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74466.5A CN112366240B (zh) 2020-10-28 2020-10-28 盖板以及光伏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66240A CN112366240A (zh) 2021-02-12
CN112366240B true CN112366240B (zh) 2022-10-18

Family

ID=74511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74466.5A Active CN112366240B (zh) 2020-10-28 2020-10-28 盖板以及光伏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552209B2 (zh)
CN (1) CN112366240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1946A (zh) * 2008-05-30 2009-12-02 威海蓝星泰瑞光电有限公司 太阳能光伏屋面及功能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54903B2 (ja) * 2005-12-16 2011-03-2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サスペンション支持構造
US8545157B2 (en) * 2011-06-10 2013-10-0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al members and assemblies that have reinforced punched holes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holes
CN103028700A (zh) * 2011-10-08 2013-04-10 吴江市液铸液压件铸造有限公司 暗冒口
CN102637760B (zh) 2012-03-16 2014-07-09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背面玻璃分开的双层玻璃光伏组件
CN203218294U (zh) 2013-04-28 2013-09-25 中利腾晖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集中电站的双玻璃光伏组件
CN103413854B (zh) 2013-08-29 2016-12-28 中利腾晖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双玻组件接线盒的装配装置
CN103545391A (zh) 2013-11-07 2014-01-29 中利腾晖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防隐裂双玻璃组件
US20150221792A1 (en) * 2013-12-23 2015-08-06 Solexel, Inc. Self Aligned Contacts for Solar Cells
CN104821342A (zh) * 2015-03-31 2015-08-05 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盖板玻璃
CN206546824U (zh) * 2017-03-13 2017-10-10 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光伏组件
CN210335129U (zh) * 2019-07-09 2020-04-17 南通远大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立式加工中心立柱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1946A (zh) * 2008-05-30 2009-12-02 威海蓝星泰瑞光电有限公司 太阳能光伏屋面及功能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66240A (zh) 2021-02-12
US20220131022A1 (en) 2022-04-28
US11552209B2 (en) 2023-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76733B2 (en) Solar cell and solar cell module
US20130306128A1 (en) Solar cell and solar cell module
US11335982B2 (en) Battery module
CN112366240B (zh) 盖板以及光伏组件
CN208706668U (zh) 一种太阳能叠片电池
CN212257417U (zh) 光伏组件
CN211480061U (zh) 光伏组件
CN209896083U (zh) 光伏组件电路单元、光伏组件电路及光伏组件
CN210743963U (zh) 太阳电池组件
CN214203701U (zh) 光伏组件
CN210349853U (zh) 用于太阳能叠瓦组件的焊带及太阳能叠瓦组件
CN218069869U (zh) 光伏组件
CN112864510A (zh) 一种软包电池包
CN218677171U (zh) 光伏组件
CN210897303U (zh) 太阳能电池片及具有该太阳能电池片的光伏组件
CN213483760U (zh) 一种轻质大硅片半片太阳能光伏组件
CN219419052U (zh) 焊带件及电池组件
CN219419047U (zh) 一种太阳电池
CN214152916U (zh) 一种非对称高机械强度双玻组件
CN217507360U (zh) 叠瓦组件
CN215186610U (zh) 光伏组件
CN213660433U (zh) 弧形的光伏组件
CN220456434U (zh) 一种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CN219626663U (zh) 用于制作半片电池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
CN212257414U (zh) 一种增加光利用率的透光封装材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