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56434U - 一种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56434U
CN220456434U CN202321401059.2U CN202321401059U CN220456434U CN 220456434 U CN220456434 U CN 220456434U CN 202321401059 U CN202321401059 U CN 202321401059U CN 220456434 U CN220456434 U CN 2204564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hotovoltaic module
battery
back plate
shaped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0105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国寿
介雷
王建明
刘培培
姚川朋
周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da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da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da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da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0105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564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564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564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前板层、电池层和背板层;前板层与电池层之间设有第一封装膜层,前板层通过第一封装膜层与电池层粘接固定;背板层与电池层之间设有第二封装膜层,背板层通过第二封装膜层与电池层粘接固定;背板层中设有多个平行排布的条状凹槽结构,条状凹槽结构由背板层靠近电池层的一侧朝向远离电池层的方向凹陷,并在背板层远离电池层的一侧形成凸起。在光伏组件安装使用时,利用凸起与安装面接触实现安装固定,通过背板层的条状凹槽结构产生一定的变形以吸收所受的冲击力,对电池层起到缓冲保护作用,避免电池层出现局部隐裂问题,提升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光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BIPV)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体结合起来,随着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将光伏组件系统安装在建筑屋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一些大型工业厂房的屋顶或者公共建筑房屋的屋顶,会采用曲面屋顶设计。
相关技术中,光伏组件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作为封装前板,以金属板材作为封装背板,采用叠层的方式对电池片层进行封装,而不使用金属铝框,进而使光伏组件具有一定的弯曲变形能力,以满足曲面屋顶的安装使用需求。
然而,采用相关技术中的光伏组件,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光伏组件的背面直接与屋顶的安装面接触,在装卸过程中容易对电池片造成冲击,导致电池片出现隐裂,并且背板与安装面接触,散热效果较差,影响了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光伏组件在装卸过程中容易对电池片造成冲击,导致电池片出现隐裂,并且背板与安装面接触,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前板层、电池层和背板层;
所述前板层与所述电池层之间设有第一封装膜层,所述前板层通过所述第一封装膜层与所述电池层粘接固定;所述背板层与所述电池层之间设有第二封装膜层,所述背板层通过所述第二封装膜层与所述电池层粘接固定;
所述背板层中设有多个平行排布的条状凹槽结构,所述条状凹槽结构由所述背板层靠近所述电池层的一侧朝向远离所述电池层的方向凹陷,并在所述背板层远离所述电池层的一侧形成凸起。
可选地,还包括后板层和粘胶层,所述后板层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封装膜层连接,所述后板层的另一侧通过所述粘胶层与所述背板层粘接固定。
可选地,沿所述前板层到所述背板层的方向,所述条状凹槽结构的截面面积递减。
可选地,沿所述前板层到所述背板层的方向,所述条状凹槽结构的高度为H1 mm,所述背板层中除所述条状凹槽结构之外部分的高度为H2,满足:4≤H1-H2≤6。
可选地,沿所述前板层到所述背板层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背板层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为S1,所述多个条状凹槽结构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为S2,满足:0.2≤S2/S1≤0.3。
可选地,所述多个条状凹槽结构中,相邻两个所述条状凹槽结构之间的间距相等。
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条状凹槽结构之间的间距为L mm,满足:125≤L≤135。
可选地,所述背板层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长边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短边,所述多个条状凹槽结构均平行于所述长边设置。
可选地,所述背板层包括铝箔层、不锈钢板层中的一种。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光伏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光伏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前板层、电池层和背板层,通过光伏组件的背板层中设置多个平行排布的条状凹槽结构,条状凹槽结构由背板层靠近电池层的一侧朝向远离电池层的方向凹陷,并在背板层远离电池层的一侧形成凸起。这样,在光伏组件安装使用时,利用条状凹槽结构所形成的凸起与安装面接触实现安装固定,由于背板层的条状凹槽结构受到冲击时会产生一定的变形以吸收所受的冲击力,起到对电池层的缓冲保护作用,避免电池层出现局部隐裂问题。同时,利用条状凹槽结构所形成的凸起与安装面进行安装固定,进而可以保证在背板层朝向安装面的一侧除凸起之外的部分与安装面之间存有间隙,该间隙可以作为通风通道,有助于光伏组件的通风散热,从而提升了光伏组件的散热效果。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的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的正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的背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背板层的剖面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110:前板层;120:第一封装膜层;130:电池层;131:电池片;132:焊带;140:第二封装膜层;150:背板层;151:条状凹槽结构;160:后板层;170:粘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前板层110、电池层130和背板层150;前板层110与电池层130之间设有第一封装膜层120,前板层110通过第一封装膜层120与电池层130粘接固定;背板层150与电池层130之间设有第二封装膜层140,背板层150通过第二封装膜层140与电池层130粘接固定;背板层150中设有多个平行排布的条状凹槽结构151,条状凹槽结构151由背板层150靠近电池层130的一侧朝向远离电池层130的方向凹陷,并在背板层150远离电池层130的一侧形成凸起151a。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光伏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前板层110、电池层130和背板层150,通过光伏组件的背板层150中设置多个平行排布的条状凹槽结构151,条状凹槽结构151由背板层150靠近电池层130的一侧朝向远离电池层130的方向凹陷,并在背板层150远离电池层130的一侧形成凸起151a。这样,在光伏组件安装使用时,利用条状凹槽结构151所形成的凸起151a与安装面接触实现安装固定,由于背板层150的条状凹槽结构151受到冲击时会产生一定的变形以吸收所受的冲击力,从而起到对电池层130的缓冲保护作用,避免电池层130出现局部隐裂问题。同时,利用条状凹槽结构151所形成的凸起151a与安装面进行安装固定,进而可以保证在背板层150朝向安装面的一侧除凸起151a之外的部分与安装面之间存有间隙,该间隙可以作为通风通道,有助于光伏组件的通风散热,从而提升了光伏组件的散热效果。
具体地,光伏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前板层110、第一封装膜层120、电池层130、第二封装膜层140和背板层150,前板层110和电池层130之间通过第一封装膜层120粘接固定,背板层150与背板层150之间通过第二封装膜层140固定,进而利用前板层110、第一封装膜层120、第二封装膜层140和背板层150对电池层130进行封装,可以省去金属外框,从而既能减轻光伏组件的整体重量,又能使光伏组件具有一定的弯曲变形能力,以满足曲面安装需求。
进一步地,在背板层150中设置多个条状凹槽结构151,多个条状凹槽结构151相互平行设置,均沿同一方向延伸,且每个条状凹槽结构151均由背板层150靠近电池层130的一侧朝向远离电池层130的方向凹陷,并在背板层150远离电池层130的一侧形成凸起151a。
可以理解的是,通常光伏组件的背板层150采用金属板材等硬质板材制成,以使背板层150对光伏组件起到支撑保护作用。在将光伏组件安装到安装平面,如屋面,背板层150背离电池层130的一侧表面与安装面安装固定,背板层150与安装面接触。随着光伏组件的装卸操作过程中,例如在将光伏组件放置到安装面时,不可避免的会对光伏组件产生一定的外部冲击,外部冲击力通过背板层150会传导到电池层130,容易造成电池层130中的电池片出现隐裂问题,影响了光伏组件的使用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光伏组件中,背板层150设有多个条状凹槽结构151,条状凹槽结构151均由背板层150靠近电池层130的一侧朝向远离电池层130的方向凹陷,并在背板层150远离电池层130的一侧形成凸起151a。安装使用时,凸起151a与安装面接触,并可以通过粘接等方式将凸起151a与安装面粘接,实现对光伏组件的安装固定。这样,在装卸操作过程中,背板层150的凸起151a直接与安装面接触,通过凸起151a的局部变形可以吸收掉外部冲击力,从而起到缓冲作用,避免了对电池层130的直接冲击破坏。
此外,当光伏组件用于曲面安装时,背板层150随着光伏组件弯曲,利用条状凹槽结构151的变形,可以吸收掉背板层150变形过程中的局部应力集中,可以有效避免背板层150的出现局部损伤问题,以使背板层150保持有效的抗水汽和抗紫外等性能,提升背板层150对电池层130的防护作用。
其中,背板层150选用金属材料层,由于金属材料层具有零水透性,因而有助于提升背板层的抗水汽作用,并且,采用金属材料制成背板层150,能够保证背板层150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满足对光伏组件的支撑作用。
可选地,背板层150包括铝箔层、不锈钢板层中的一种。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背板层150设置为铝箔层或不锈钢板层,既能满足背板层150的使用需求,又能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能减小光伏组件的整体重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背板层150还可以选用其它金属材料制成的板层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条状凹槽结构151的凹槽形状可以设为梯形槽、U型槽、V型槽、圆弧形槽等,当然,还可以设置为其它形状的凹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是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前板层110可以选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GlycolTerephthalate,PET)、纤维树脂、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等材料制成。前板层110也可以采用至少两种材料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层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板层110可以设置为复合层状结构,具体地,可以设置为TPT、KPF、KPK、KPE、CPC等结构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封装膜层120可以选用高透型材料制成。其中,高透型材料是指该材料的透光率较高,具体地,第一封装膜层120的透光率大于等于88%,从而使光线能够更好的透过第一封装膜层120进入电池层130,以提高电池层130的太阳光接收率,从而提升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
具体地,第一封装膜层120可以选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thylene-vinylacetate copolymer,EVA)、聚烯烃弹性体(Polyolefin elastomer,POE)、聚乙烯醇缩丁醛酯(Polyvinyl butyral,PVB)。在光伏组件生产制造中,通过对光伏组件进行热压,第一封装膜层120会产生热熔交联,进而将电池层130与前板层110粘接固定在一起。
可选地,第一封装膜层120的厚度为400~600μm。具体地,第一封装膜层120的厚度可以设为400μm、450μm、500μm、550μm、600μm等任意两个数值之间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封装膜层140可以选用高截止型材料制成。其中高截止型材料是指该材料的透光率较低,具体地,第二封装膜层140的透光率小于等于30%,这样,通过设置第二封装膜层140可以减小光线的透过,以使电池层130能够接收更多的太阳光,从而提升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
可选地,第二封装膜层140可以选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thylene-vinylacetate copolymer,EVA)、聚烯烃弹性体(Polyolefin elastomer,POE)、聚乙烯醇缩丁醛酯(Polyvinyl butyral,PVB)。在光伏组件生产制造中,通过对光伏组件进行热压,第二封装膜层140400会产生热熔交联,进而将电池层130300与复合后板500粘接固定在一起。
可选地,第二封装膜层140的厚度为400~600μm。具体地,第二封装膜层140400的厚度可以设为400μm、450μm、500μm、550μm、600μm等任意两个数值之间的范围。
可选地,如图6所示,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还包括后板层160和粘胶层170,后板层160的一侧与第二封装膜层140连接,后板层160的另一侧通过粘胶层170与背板层150粘接固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电池层130背离前板层110侧一侧设置后板层160,后板层160的一侧与第二封装膜层140连接,后板层160的另一侧通过粘胶层170与背板层150粘接固定,进而,利用后板层160和背板层150共同起到对电池层130的封装保护作用。
其中,后板层160可以设置为复合层状结构,具体地,可以设置为TPT、KPF、KPK、KPE、CPC等结构类型。
可选地,如图2和图5所示,沿前板层110到背板层150的方向,条状凹槽结构151的截面面积递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条状凹槽结构151由背板层150靠近电池层130的一侧朝向远离电池层130的方向凹陷,并在背板层150远离电池层130的一侧形成凸起151a,设置条状凹槽结构151的截面面积递减。在实际安装使用过程中,条状凹槽结构151中的凸起151a用于与安装面接触,在凸起151a受到外部冲击力时,通过凸起151a的变形有助于吸收冲击作用力,起到对电池层130的保护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背板层150朝向电池层130的一侧,条状凹槽结构151所形成的凹陷部分与第二封装膜层140之间至少部分存有间隙,通过设置该间隙有助于凸起151a的受力变形,从而吸收外部冲击力,以对电池层130起到保护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沿前板层110到背板层150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条状凹槽结构151的截面面积是指,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去切条状凹槽结构151所得到的截面的面积。
可选地,如图2所示,沿前板层110到背板层150的方向为第一方向,背板层150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为S1,多个条状凹槽结构15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为S2,满足:0.2≤S2/S1≤0.3。
具体地,S2/S1的数值可以设置为:0.2、0.22、0.25、0.26、0.28、0.29、0.30等任意数值或任意两个数值之间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背板层150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为第一面积S1,多个条状凹槽结构15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为第二面积S2,通过设置第一面积与第二面积的面积比值,可以控制背板层150中所设置的条状凹槽结构151的比例,从而在背板层150中设置合理数量的条状凹槽结构151,既能满足背板层150的变形需求,又能保证背板层150具有一定的支撑强度,同时也节省背板层150的生产用料,降低生产成本。
可选地,如图5所示,沿前板层110到背板层150的方向,条状凹槽结构151的高度为H1 mm,背板层150中除条状凹槽结构151之外部分的高度为H2,满足:4≤H1-H2≤6。
具体地,H1-H2的差值可以设置为:4mm、4.2mm、4.5mm、4.8mm、4.9mm、5mm、5.3mm、5.5mm、5.7mm、6mm等任意数值或任意两个数值之间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条状凹槽结构151的高度H1与背板层150中除条状凹槽结构151之外部分的高度H2之间的差值,确保在背板层150背离电池层130的一侧,使条状凹槽结构151高于背板层150其它区域,以在背板层150背离电池层130的一侧形成凸起151a,进而在安装使用时,可以时凸起151a与安装面接触,避免背板层150整体受到冲击,同时,在相邻两个凸起151a之间可以形成通风间隙,利用通风间隙可以促进光伏组件背面的通风散热作用,以提升光伏组件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如图5所示,多个条状凹槽结构151中,相邻两个条状凹槽结构151之间的间距均相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条状凹槽结构151等间距排布,以增加背板层150中条状凹槽结构151的分布均匀度,从而使背板层150发生弯曲时,能够均匀变形,避免背板层150出现局部变形过大而造成屈服断裂。
可选地,如图5所示,相邻两个条状凹槽结构151之间的间距为L mm,满足:125≤L≤135。具体地,所述间距L可以设置为125mm、126mm、128mm、130mm、132mm、133mm、134mm、135mm等任意数值及任意两个数值之间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背板层150中两个条状凹槽结构151之间的间距L,从而保证在背板层150表面有足够数量的凸起151a用于与安装面接触,以便实现光伏组件与安装面的安装固定,同时,保证背板层150具有一定的支撑保护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在背板层150中条状凹槽结构151之间的距离太近,使得背板层150支撑作用降低,而条状凹槽结构151之间的距离太远,在背板层150弯曲变形时,在两个条状凹槽结构151之间部分容易出现局部隐裂问题,因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相邻两个条状凹槽结构151之间的间距L设置在合理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相邻两个条状凹槽结构151之间的间距可以为两个条状凹槽结构151之间的中心距。或者,该间距也可以为相邻两个凸起151a最高点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背板层15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长边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短边,多个条状凹槽结构151均平行于长边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条状凹槽结构151沿平行于背板层150的长边方向延伸,以适应光伏组件的变形需求,更好的满足实际的曲面安装使用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在光伏组件实际使用过程中,沿其长度方向尺寸较大,更容易产生弯曲变形以满足实际的安装需求。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沿其宽度方向也有弯曲安装的使用需求,而沿光伏组件的宽度方向,由于尺寸相对较小,当产生较大变形时,背板层150容易出现损伤。因此,在本申请中,在背板层150中设置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条状凹槽结构151,以提升背板层150沿宽度方向的可变性能力。
可选地,电池层130为晶硅N型电池层130、晶硅P型电池层130或双面晶硅电池层130中的一种。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电池层130可以形成不同结构的轻质光伏组件,以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使用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晶硅N型电池层130可以选用N型晶体硅材料制成,具体可以包括: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unnel Oxide Passivated Contact solar cell,TOPCon)电池、异质结(Heterojunction with Intrinsic Thinfilm,HIT)电池,或者全背电极接触(IBC)电池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晶硅P型电池层130可以选用P型晶体硅材料制成,具体可以包括:背面钝化(PERC)电池、铝背场(BSF)电池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双面晶硅电池层130可选用N型和P型晶体硅材料制成,具体可以包括:N型PERT电池、N型HJT电池、N型IBC电池,以及P型PERC双面电池等。
可选地,如图3所示,电池层130包括多个切半电池片131,多个切半电池片131依次连接,相邻两个切半电池片131之间串联或并联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由多个切半电池片131相互连接形成电池层130,由该电池层130制成光伏组件,可以降低了光伏组件的功率损失,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封装效率和填充因子,从而提升广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
具体地,切半电池片131是由全片太阳能电池片131沿着垂直于其主栅线的方向将整片电池片131切成相同的两个半片电池片131。
可选地,如图3所示,在电池层130的至少一侧铺设有多个焊带132,焊带132与电池层130电连接,通过设置多个焊带132可以实现电池层130中不同电池片131之间的串联或并联,从而便于收集电池片131光伏作用产生的载流子。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伏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
其中,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前板层110、电池层130和背板层150;前板层110与电池层130之间设有第一封装膜层120,前板层110通过第一封装膜层120与电池层130粘接固定;背板层150与电池层130之间设有第二封装膜层140,背板层150通过第二封装膜层140与电池层130粘接固定;背板层150中设有多个平行排布的条状凹槽结构151,条状凹槽结构151由背板层150靠近电池层130的一侧朝向远离电池层130的方向凹陷,并在背板层150远离电池层130的一侧形成凸起151a。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光伏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前板层110、电池层130和背板层150,通过光伏组件的背板层150中设置多个平行排布的条状凹槽结构151,条状凹槽结构151由背板层150靠近电池层130的一侧朝向远离电池层130的方向凹陷,并在背板层150远离电池层130的一侧形成凸起151a。这样,在光伏组件安装使用时,利用条状凹槽结构151所形成的凸起151a与安装面接触实现安装固定,由于背板层150的条状凹槽结构151受到冲击时会产生一定的变形以吸收所受的冲击力,从而起到对电池层130的缓冲保护作用,避免电池层130出现局部隐裂问题。同时,利用条状凹槽结构151所形成的凸起151a与安装面进行安装固定,进而可以保证在背板层150朝向安装面的一侧除凸起151a之外的部分与安装面之间存有间隙,该间隙可以作为通风通道,有助于光伏组件的通风散热,从而提升了光伏组件的散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可以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前述内容,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前板层、电池层和背板层;
所述前板层与所述电池层之间设有第一封装膜层,所述前板层通过所述第一封装膜层与所述电池层粘接固定;所述背板层与所述电池层之间设有第二封装膜层,所述背板层通过所述第二封装膜层与所述电池层粘接固定;
所述背板层中设有多个平行排布的条状凹槽结构,所述条状凹槽结构由所述背板层靠近所述电池层的一侧朝向远离所述电池层的方向凹陷,并在所述背板层远离所述电池层的一侧形成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板层和粘胶层,所述后板层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封装膜层连接,所述后板层的另一侧通过所述粘胶层与所述背板层粘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前板层到所述背板层的方向,所述条状凹槽结构的截面面积递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前板层到所述背板层的方向,所述条状凹槽结构的高度为H1 mm,所述背板层中除所述条状凹槽结构之外部分的高度为H2,满足:4≤H1-H2≤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前板层到所述背板层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背板层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为S1,所述多个条状凹槽结构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为S2,满足:0.2≤S2/S1≤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条状凹槽结构中,相邻两个所述条状凹槽结构之间的间距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条状凹槽结构之间的间距为L mm,满足:125≤L≤13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层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长边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短边,所述多个条状凹槽结构均平行于所述长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层包括铝箔层、不锈钢板层中的一种。
10.一种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
CN202321401059.2U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Active CN2204564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1059.2U CN220456434U (zh)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1059.2U CN220456434U (zh)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56434U true CN220456434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32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01059.2U Active CN220456434U (zh)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564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59550U (zh) 光伏组件
WO2023232136A1 (zh) 一种基于超薄钢化玻璃的轻质叠瓦光伏组件
CN215451430U (zh) 一种背接触电池叠焊构造的轻质柔性组件
CN220456434U (zh) 一种瓦楞型轻质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CN116709795A (zh) 光伏组件及其封装方法
CN115260922B (zh) 胶膜及光伏组件
CN217468456U (zh) 光伏组件及光伏电站
CN215451425U (zh) 一种mbb半片太阳能光伏组件
CN210743963U (zh) 太阳电池组件
CN111564514B (zh) 一种p/n型电池片双层联用双面组件
CN214203701U (zh) 光伏组件
CN220272483U (zh) 一种轻质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CN213660433U (zh) 弧形的光伏组件
CN219017681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220914252U (zh) 光伏组件
EP4297103B1 (en) Photovoltaic module
CN219040491U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
CN216902968U (zh) 一种光伏组件的盖板及光伏组件
CN217334113U (zh) 电池串和具有其的光伏组件
CN220731546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218632067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219227522U (zh) 高强度轻质太阳能板
CN217469872U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15186610U (zh) 光伏组件
CN113299784B (zh) 光伏组件和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