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60458A - 一种铣槽机多截齿相互作用冲击破岩试验截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铣槽机多截齿相互作用冲击破岩试验截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60458A
CN112360458A CN202011340658.9A CN202011340658A CN112360458A CN 112360458 A CN112360458 A CN 112360458A CN 202011340658 A CN202011340658 A CN 202011340658A CN 112360458 A CN112360458 A CN 1123604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device
angle adjusting
cutting
pick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4065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辉
肖建成
卢景景
高阳
江飞飞
李玲玉
崔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Wuhan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01134065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604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60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04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CMINING OR QUARRYING
    • E21C35/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s for slitting or completely freeing the mineral from the seam,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21C25/00 - E21C33/00, E21C37/00 or E21C39/00
    • E21C35/18Mining picks; Holders therefor
    • E21C35/19Means for fixing picks or hold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CMINING OR QUARRYING
    • E21C35/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s for slitting or completely freeing the mineral from the seam,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21C25/00 - E21C33/00, E21C37/00 or E21C39/00
    • E21C35/18Mining picks; Holder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CMINING OR QUARRYING
    • E21C35/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s for slitting or completely freeing the mineral from the seam,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21C25/00 - E21C33/00, E21C37/00 or E21C39/00
    • E21C35/18Mining picks; Holders therefor
    • E21C35/187Mining picks; Holders therefor with arrangement of fluid-spraying nozz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铣槽机多截齿相互作用冲击破岩试验截割装置,包括:线性驱动部件、刀具框架、旋转驱动部件、传动轴、多个截齿及截齿基座、多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位置调节装置、水平角度调节装置、竖直角度调节装置,线性驱动部件驱动刀具框架竖直提升或压下;旋转驱动部件带动传动轴转动;截齿通过截齿基座固定在竖直角度调节装置上,水平角度调节装置与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连接,位置调节装置与水平角度调节装置连接。该截割装置能进行多截齿间距位置、水平角度和竖直角度的调节,进而实现多个截齿任意间距,任意入岩顺序,任意入岩角度的冲击破岩试验,对不同截齿类型的破岩效率影响进行研究,为双轮铣槽机布齿系统的设计提供优选方案。

Description

一种铣槽机多截齿相互作用冲击破岩试验截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击破岩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铣槽机多截齿相互作用冲击破岩试验截割装置。
背景技术
地下连续墙是在地面以下为了截水防渗、挡土和承重而构筑的连续墙壁。双轮铣槽机是地下连续墙施工中的核心设备,其铣轮截齿的布置方法仍被国外垄断。研究优化铣轮布齿方式提高铣槽机效率的前提就是要研究布齿系统对破岩效率的研究。
岩石铣削破碎是铣轮旋转过程中截齿与岩石发生冲击、挤压和剪切等多种相互作用的一个复杂过程。当施工进行时,铣槽机工作装置被放入导向槽中,铣轮开始旋转,安装在铣轮上的截齿开始转动并冲击和挤压岩石,当冲击力和压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时,岩石崩解破碎并与泥浆充分混合之后,被泥浆导管抽出。
目前,主要针对双轮铣槽机的破岩效率进行优化,首先要解决布齿系统对铣削效率的影响,由于铣槽机造价高昂,直接将试验运用于工程中成本过于高昂且难以实现,所以设计试验机研究铣槽机布齿系统对于破岩效率的影响十分有必要,而目前还没有相关铣槽机布齿系统方面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铣槽机多截齿相互作用冲击破岩试验截割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还没有相关铣槽机布齿系统,无法通过实验了解布齿系统对铣削效率影响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多截齿位置、水平角度和竖直角度的调节,进而实现多个截齿任意间距,任意入岩顺序,任意入岩角度的冲击破岩试验,对不同截齿类型的破岩效率影响进行研究,为双轮铣槽机布齿系统的设计提供优选方案。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铣槽机多截齿相互作用冲击破岩试验截割装置,包括:线性驱动部件、刀具框架、旋转驱动部件、传动轴、多个截齿及截齿基座、多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位置调节装置、水平角度调节装置、竖直角度调节装置,其中,
所述线性驱动部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刀具框架,驱动所述刀具框架竖直提升或压下;
所述传动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刀具框架上;
所述旋转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刀具框架上,所述旋转驱动部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以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
所述截齿通过所述截齿基座固定在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上,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能调节所述截齿在竖直平面上的角度并将所述截齿固定在竖直设定角度;
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通过第一连杆与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连接,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能调节所述截齿在水平平面上的角度并将所述截齿固定在水平设定角度;
所述位置调节装置通过第二连杆与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连接;所述位置调节装置滑动设置在所述传动轴上,且所述位置调节装置能相对所述传动轴翻转。
作为优选,所述截齿基座设置有容置所述截齿的凹槽,且所述截齿基座的侧身设置有连通所述凹槽的多个截齿螺纹通孔;
所述截齿的根部置于所述凹槽后,通过截齿固定螺丝穿过所述截齿螺纹通孔后顶紧所述截齿,使所述截齿固定于所述截齿基座上。
作为优选,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包括:竖直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第一旋转轴、多个第一固定螺丝,
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设置为空心筒体,上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底部,下部开设竖直转动槽;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的上部还开设有多个第一螺纹通孔;
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通过所述第一旋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内;所述第一旋转轴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螺纹通孔沿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径向布置;
所述第一固定螺丝穿过所述第一螺纹通孔后顶紧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使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固定于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上;
所述截齿基座固定在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的下部,且伸出所述竖直转动槽,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带动所述截齿基座在所述竖直转动槽转动,以调节所述截齿在竖直平面上的角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旋转轴的端部设置有调节旋钮;
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刻度盘;
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对应所述第一刻度盘开设通孔,且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刻度盘配合的第一转角参考线;
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为金属空心圆筒体,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设置为圆柱体;
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的圆周面设置有网状纹理槽,且所述第一固定螺丝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网状纹理槽配合的纹理凸起。
作为优选,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水平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水平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第二旋转轴、多个第二固定螺丝,
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的顶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杆固定连接所述位置调节装置;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的底部开设容置所述第二旋转轴的水平转动槽;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螺纹通孔;
所述第二旋转轴沿竖直方向活动设置在所述水平转动槽内,所述第二旋转轴为上部直径大、下部直径小的T形圆柱轴,所述第二旋转轴能沿水平方向转动;所述第二螺纹通孔沿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径向布置;
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通过所述第二旋转轴吊设在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的下方;
所述第二固定螺丝穿过所述第二螺纹通孔后顶紧所述第二旋转轴,使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与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固定;
所述第一连杆的顶部固定在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的底部;
所述第二连杆的底部固定在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的顶部。
作为优选,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与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都设置为圆柱体;
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的顶端圆周位置设置有第二刻度盘;
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的底端圆周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刻度盘配合的第二转角参考线;
所述第二旋转轴圆周上对应所述第二固定螺丝的位置设置有网状纹理槽,且所述第二固定螺丝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网状纹理槽配合的纹理凸起。
作为优选,所述位置调节装置包括:位置调节装置上部、位置调节装置下部、多个紧固螺丝及螺母、多个第三固定螺丝,
所述位置调节装置上部的底面形状与所述传动轴上部形状相适应;
所述位置调节装置下部的顶面形状与所述传动轴下部形状相适应;
所述位置调节装置上部与所述位置调节装置下部通过多个所述紧固螺丝及螺母固定连接;所述位置调节装置上部与所述位置调节装置下部对接后形成的组合轴套体具有供所述传动轴穿过的轴孔,且所述组合轴套体与所述传动轴滑动连接;所述组合轴套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三螺纹通孔;
所述传动轴水平设置,所述第三螺纹通孔沿所述传动轴的径向布置;
所述第三固定螺丝穿过所述第三螺纹通孔后顶紧所述传动轴,使所述组合轴套体与所述传动轴固定;
所述第二连杆的顶部固定在所述位置调节装置下部的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位置调节装置上部与所述位置调节装置下部设置为半圆环形,两侧都延伸对接板,对接板设置供所述紧固螺丝穿过的通孔;
所述传动轴对应所述第三固定螺丝的位置设置有网状纹理槽,且所述第三固定螺丝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网状纹理槽配合的纹理凸起。
作为优选,所述线性驱动部件为竖直设置的液压缸;所述刀具框架固定在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底端;所述旋转驱动部件为伺服电机;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都为金属杆。
作为优选,还包括:储水罐、若干水管及喷头,
所述储水罐通过所述水管连接所述喷头;
若干所述喷头设置在所述刀具框架上,所述喷头的喷射方向与所述截齿位置相适应。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设置有能调节多截齿的间距、水平位置、入岩角度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的位置调节装置调整不同截齿之间的间距及水平位置,不同的水平位置意味着不同的入岩顺序;调节机构的水平角度调节装置与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能改变各个截齿相对传动轴的切向方向角度和法向方向角度,继而改变各个截齿的入岩角度,这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还没有相关铣槽机布齿系统,无法通过实验了解布齿系统对铣削效率影响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多截齿位置、水平角度和竖直角度的调节,进而实现多个截齿任意间距,任意入岩顺序,任意入岩角度的冲击破岩试验,对不同截齿类型的破岩效率影响进行研究,为双轮铣槽机布齿系统的设计提供优选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铣槽机多截齿相互作用冲击破岩试验截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铣槽机多截齿相互作用冲击破岩试验截割装置的截齿间距调节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个截齿与调节机构的结构侧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截齿与调节机构的结构侧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截齿与竖直角度调节装置的结构侧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截齿与竖直角度调节装置的结构正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水平角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截齿与调节机构的破岩状态示意图。
图中:
3-线性驱动部件,4-截割装置,4.1-刀具框架,4.2-截齿,4.3-截齿基座,4.4-截齿固定螺丝,4.5-竖直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4.6-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4.7-调节旋钮,4.8-第一刻度盘,4.9-第一固定螺丝,4.10-水平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4.11-水平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4.13-第二旋转轴,4.14-传动轴,4.15-紧固螺丝及螺母,4.16-位置调节装置下部,4.17-位置调节装置上部,4.18-第三固定螺丝,4.19-第二连杆,4.20-第二固定螺丝,4.21-第二刻度盘,5.6-喷头,8-旋转驱动部件,11-试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附图1~3,本申请的铣槽机多截齿相互作用冲击破岩试验截割装置4,包括:线性驱动部件3、刀具框架4.1、旋转驱动部件8、传动轴4.14、多个截齿4.2及截齿基座4.3、多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位置调节装置、水平角度调节装置、竖直角度调节装置。
线性驱动部件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刀具框架4.1,驱动刀具框架4.1竖直提升或压下。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线性驱动部件3为竖直设置的液压缸;刀具框架4.1固定在液压缸的活塞杆底端,并固定其姿态。
参见附图1和2,传动轴4.14转动设置在刀具框架4.1上,刀具框架4.1两端有通孔,并安装有轴承,传动轴4.14安装在轴承中。旋转驱动部件8设置在刀具框架4.1上,旋转驱动部件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传动轴4.14,以带动传动轴4.14转动。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旋转驱动部件8为伺服电机,用于为截齿4.2提供旋转动力,截齿4.2的旋转只进行一个铣削周期的旋转截割,伺服电机并不进行多圈转动,只进行一个铣削周期内的转动。铣削周期为布齿系统制造时,在一定圆周内(一般为1/4或1/5圆)截齿4.2采用一种布置方法,在其他圆周上采用与此圆周内相同的布齿方法,在一个1/4或1/5圆内的截齿4.2即为一个铣削周期。
参见附图4~6,截齿4.2通过截齿基座4.3固定在竖直角度调节装置上,截齿基座4.3可采用焊接的刚性连接。截齿基座4.3设置有容置截齿4.2的凹槽,且截齿基座4.3的侧身设置有连通凹槽的多个截齿螺纹通孔;截齿4.2的根部置于凹槽后,通过截齿固定螺丝4.4穿过截齿螺纹通孔后顶紧截齿4.2,使截齿4.2固定于截齿基座4.3上。截齿4.2采用现在工程上普遍采用的截齿型号,安装截齿4.2时,首先将截齿4.2放入截齿基座4.3,放到预定位置后,旋入截齿固定螺丝4.4,并旋紧,即完成截齿4.2的安装。具体在进行破岩试验时,在截齿4.2和截齿基座4.3之间放置应力传感器,可以检测破岩过程中的法向应力和切向应力,为衡量破岩效率提供相关数据。
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能调节截齿4.2在竖直平面上的角度并将截齿4.2固定在竖直设定角度;竖直角度调节装置包括:竖直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4.5、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4.6、第一旋转轴、多个第一固定螺丝4.9。
竖直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4.5设置为空心筒体,上部固定连接第一连杆的底部,下部开设竖直转动槽;竖直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4.5的上部还开设有多个第一螺纹通孔。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4.6通过第一旋转轴转动设置在竖直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4.5内;第一旋转轴水平设置,第一螺纹通孔沿第一旋转轴的径向布置。第一固定螺丝4.9穿过第一螺纹通孔后顶紧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4.6,使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4.6固定于竖直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4.5上。
截齿基座4.3固定在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4.6的下部,且伸出竖直转动槽,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4.6带动截齿基座4.3在竖直转动槽转动,以调节截齿4.2在竖直平面上的角度,即调节截齿4.2相对传动轴4.14的切向方向角度(在传动轴4.14的转动切向方向上,截齿4.2与岩层试样11所成角度)。
进一步的,第一旋转轴的端部设置有调节旋钮4.7,便于手动调节;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4.6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刻度盘4.8;竖直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4.5对应第一刻度盘4.8开设通孔,且竖直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4.5上设置有与第一刻度盘4.8配合的第一转角参考线,用于读取已调节的竖直转动角度。
竖直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4.5为金属空心圆筒体,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4.6设置为圆柱体,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4.6为两边细中间粗的类圆柱,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4.6的中间部分与竖直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4.5为间隙配合。
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4.6的圆周面设置有网状纹理槽,且第一固定螺丝4.9的端部设置有与网状纹理槽配合的纹理凸起。网状纹理的沟壑深度根据旋转时力矩进行校核,可以满足旋转时不发生滑动的要求,并保证花纹的使用寿命,第一固定螺丝4.9的直径也需经过校核,满足弯矩要求,在旋转时不发生弯曲破坏。第一固定螺丝4.9的数目基本数目为3个,可以根据强度校核添加第一固定螺丝4.9的数目。
水平角度调节装置通过第一连杆与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连接,水平角度调节装置能调节截齿4.2在水平平面上的角度并将截齿4.2固定在水平设定角度;即可调节截齿4.2相对传动轴4.14的法向方向角度(在传动轴的转动轴向方向上,截齿与岩层所成角度)。
参见附图7,水平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水平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4.11、水平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4.10、第二旋转轴4.13、多个第二固定螺丝4.20。
水平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4.11的顶部通过第二连杆4.19固定连接位置调节装置;水平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4.11的底部开设容置第二旋转轴4.13的水平转动槽;水平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4.1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螺纹通孔。
第二旋转轴4.13沿竖直方向活动设置在水平转动槽内,第二旋转轴4.13为上部直径大、下部直径小的T形圆柱轴,第二旋转轴4.13能沿水平方向转动;第二螺纹通孔沿第二旋转轴4.13的径向布置;水平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4.10通过第二旋转轴4.13吊设在水平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4.11的下方。
第二固定螺丝4.20穿过第二螺纹通孔后顶紧第二旋转轴,使水平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4.10与水平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4.11固定;第一连杆的顶部固定在水平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4.10的底部;第二连杆4.19的底部固定在水平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4.11的顶部。
进一步的,水平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4.11与水平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4.10都设置为圆柱体;水平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4.10的顶端圆周位置设置有第二刻度盘4.21;水平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4.11的底端圆周位置设置有与第二刻度盘4.21配合的第二转角参考线。第二旋转轴4.13圆周上对应第二固定螺丝4.20的位置设置有网状纹理槽,且第二固定螺丝4.20的端部设置有与网状纹理槽配合的纹理凸起,此处的网状纹理槽与纹理凸起的设置原理同上面的竖直角度调节装置的网状纹理槽与纹理凸起。
参见附图8,位置调节装置通过第二连杆4.19与水平角度调节装置连接;位置调节装置滑动设置在传动轴4.14上,且位置调节装置能相对传动轴4.14翻转。位置调节装置包括:位置调节装置上部4.17、位置调节装置下部4.16、多个紧固螺丝及螺母4.15、多个第三固定螺丝4.18。
位置调节装置上部4.17的底面形状与传动轴4.14上部形状相适应;位置调节装置下部4.16的顶面形状与传动轴4.14下部形状相适应;位置调节装置上部4.17与位置调节装置下部4.16通过多个紧固螺丝及螺母4.15固定连接;位置调节装置上部4.17与位置调节装置下部4.16对接后形成的组合轴套体具有供传动轴4.14穿过的轴孔,且组合轴套体与传动轴4.14滑动连接;组合轴套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三螺纹通孔。
传动轴4.14水平设置,第三螺纹通孔沿传动轴4.14的径向布置;第三固定螺丝4.18穿过第三螺纹通孔后顶紧传动轴4.14,使组合轴套体与传动轴4.14固定;第二连杆4.19的顶部固定在位置调节装置下部4.16的底部。
安装位置调节装置时,首先确定位置调节装置的安装位置,之后安装位置调节装置上部4.17,并将位置调节装置下部4.16与位置调节装置上部4.17对齐后,装入紧固螺丝及螺母4.15,位置确定好之后装入第三固定螺丝4.18。
进一步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4.19都为金属杆,通过焊接与位置调节装置、水平角度调节装置及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连接,保证破岩试验中的各个部件的连接稳定性。位置调节装置上部4.17与位置调节装置下部4.16设置为半圆环形,两侧都延伸对接板,对接板设置供紧固螺丝穿过的通孔;传动轴4.14对应第三固定螺丝4.18的位置设置有网状纹理槽,且第三固定螺丝4.18的端部设置有与网状纹理槽配合的纹理凸起。
进一步的,还包括:储水罐、若干水管及喷头5.6,储水罐通过水管连接喷头5.6;若干喷头5.6设置在刀具框架4.1上,喷头5.6的喷射方向与截齿4.2位置相适应,喷头5.6将水流引导至截割位置,用来降温降尘。
参见附图9,该截割装置4的调节机构能调节多截齿4.2的间距、水平位置、入岩角度,调节机构的位置调节装置调整不同截齿4.2之间的间距及水平位置,不同的水平位置意味着不同的入岩顺序;调节机构的水平角度调节装置与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能改变各个截齿4.2相对传动轴4.14的切向方向角度和法向方向角度,继而改变各个截齿4.2的入岩角度。
该截割装置4不仅可以研究单个因素对破岩效率的影响,也可以研究多个因素对破岩效率相互影响(进行不同截齿4.2间距对破岩效率影响的实验、多截齿4.2不同入岩顺序对破岩效率影响的实验、入岩角度对破岩效率影响的实验、不同截齿4.2类型对破岩效率影响的实验),可实现多个截齿4.2任意间距,任意入岩顺序,任意入岩角度的冲击破岩试验,对于研究双轮铣槽机布齿系统具有优势,使布齿系统对铣削效率的研究范围更广,研究因素更多,试验结果更接近工程实际,具有显著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铣槽机多截齿相互作用冲击破岩试验截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性驱动部件、刀具框架、旋转驱动部件、传动轴、多个截齿及截齿基座、多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位置调节装置、水平角度调节装置、竖直角度调节装置,其中,
所述线性驱动部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刀具框架,驱动所述刀具框架竖直提升或压下;
所述传动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刀具框架上;
所述旋转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刀具框架上,所述旋转驱动部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以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
所述截齿通过所述截齿基座固定在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上,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能调节所述截齿在竖直平面上的角度并将所述截齿固定在竖直设定角度;
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通过第一连杆与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连接,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能调节所述截齿在水平平面上的角度并将所述截齿固定在水平设定角度;
所述位置调节装置通过第二连杆与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连接;所述位置调节装置滑动设置在所述传动轴上,且所述位置调节装置能相对所述传动轴翻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槽机多截齿相互作用冲击破岩试验截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截齿基座设置有容置所述截齿的凹槽,且所述截齿基座的侧身设置有连通所述凹槽的多个截齿螺纹通孔;
所述截齿的根部置于所述凹槽后,通过截齿固定螺丝穿过所述截齿螺纹通孔后顶紧所述截齿,使所述截齿固定于所述截齿基座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槽机多截齿相互作用冲击破岩试验截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包括:竖直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第一旋转轴、多个第一固定螺丝,
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设置为空心筒体,上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底部,下部开设竖直转动槽;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的上部还开设有多个第一螺纹通孔;
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通过所述第一旋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内;所述第一旋转轴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螺纹通孔沿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径向布置;
所述第一固定螺丝穿过所述第一螺纹通孔后顶紧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使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固定于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上;
所述截齿基座固定在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的下部,且伸出所述竖直转动槽,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带动所述截齿基座在所述竖直转动槽转动,以调节所述截齿在竖直平面上的角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铣槽机多截齿相互作用冲击破岩试验截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转轴的端部设置有调节旋钮;
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刻度盘;
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对应所述第一刻度盘开设通孔,且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刻度盘配合的第一转角参考线;
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为金属空心圆筒体,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设置为圆柱体;
所述竖直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的圆周面设置有网状纹理槽,且所述第一固定螺丝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网状纹理槽配合的纹理凸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槽机多截齿相互作用冲击破岩试验截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水平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水平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第二旋转轴、多个第二固定螺丝,
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的顶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杆固定连接所述位置调节装置;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的底部开设容置所述第二旋转轴的水平转动槽;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螺纹通孔;
所述第二旋转轴沿竖直方向活动设置在所述水平转动槽内,所述第二旋转轴为上部直径大、下部直径小的T形圆柱轴,所述第二旋转轴能沿水平方向转动;所述第二螺纹通孔沿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径向布置;
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通过所述第二旋转轴吊设在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的下方;
所述第二固定螺丝穿过所述第二螺纹通孔后顶紧所述第二旋转轴,使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与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固定;
所述第一连杆的顶部固定在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的底部;
所述第二连杆的底部固定在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的顶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铣槽机多截齿相互作用冲击破岩试验截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与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都设置为圆柱体;
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转动部的顶端圆周位置设置有第二刻度盘;
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固定部的底端圆周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刻度盘配合的第二转角参考线;
所述第二旋转轴圆周上对应所述第二固定螺丝的位置设置有网状纹理槽,且所述第二固定螺丝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网状纹理槽配合的纹理凸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槽机多截齿相互作用冲击破岩试验截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装置包括:位置调节装置上部、位置调节装置下部、多个紧固螺丝及螺母、多个第三固定螺丝,
所述位置调节装置上部的底面形状与所述传动轴上部形状相适应;
所述位置调节装置下部的顶面形状与所述传动轴下部形状相适应;
所述位置调节装置上部与所述位置调节装置下部通过多个所述紧固螺丝及螺母固定连接;所述位置调节装置上部与所述位置调节装置下部对接后形成的组合轴套体具有供所述传动轴穿过的轴孔,且所述组合轴套体与所述传动轴滑动连接;所述组合轴套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三螺纹通孔;
所述传动轴水平设置,所述第三螺纹通孔沿所述传动轴的径向布置;
所述第三固定螺丝穿过所述第三螺纹通孔后顶紧所述传动轴,使所述组合轴套体与所述传动轴固定;
所述第二连杆的顶部固定在所述位置调节装置下部的底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铣槽机多截齿相互作用冲击破岩试验截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调节装置上部与所述位置调节装置下部设置为半圆环形,两侧都延伸对接板,对接板设置供所述紧固螺丝穿过的通孔;
所述传动轴对应所述第三固定螺丝的位置设置有网状纹理槽,且所述第三固定螺丝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网状纹理槽配合的纹理凸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槽机多截齿相互作用冲击破岩试验截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驱动部件为竖直设置的液压缸;所述刀具框架固定在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底端;所述旋转驱动部件为伺服电机;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都为金属杆。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槽机多截齿相互作用冲击破岩试验截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水罐、若干水管及喷头,
所述储水罐通过所述水管连接所述喷头;
若干所述喷头设置在所述刀具框架上,所述喷头的喷射方向与所述截齿位置相适应。
CN202011340658.9A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铣槽机多截齿相互作用冲击破岩试验截割装置 Pending CN1123604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40658.9A CN112360458A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铣槽机多截齿相互作用冲击破岩试验截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40658.9A CN112360458A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铣槽机多截齿相互作用冲击破岩试验截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60458A true CN112360458A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33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40658.9A Pending CN112360458A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铣槽机多截齿相互作用冲击破岩试验截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6045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816253C1 (ru) * 2023-07-25 2024-03-27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Кыргызско-Российский Славян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КРСУ) Резец угольного струг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816253C1 (ru) * 2023-07-25 2024-03-27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Кыргызско-Российский Славян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КРСУ) Резец угольного струг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62373A (zh) 一种模拟岩层围压的冲击破岩试验台
CN111157388B (zh) 一种可模拟刀盘各位置刀具行为的试验台
CN1687564A (zh) 机内可拆换式盾构刀盘驱动装置
CN210217619U (zh) 一种多功能钻机
CN213775370U (zh) 一种铣槽机多截齿相互作用冲击破岩试验截割装置
CN215601834U (zh) 一种带破土装置的便携挖树穴设备
CN112360458A (zh) 一种铣槽机多截齿相互作用冲击破岩试验截割装置
CN112345283A (zh) 一种铣槽机多截齿相互作用冲击破岩试验机
CN201660916U (zh) 锯槽机
CN213779787U (zh) 一种冲击破岩试验机多截齿截割装置
CN213580126U (zh) 一种铣槽机多截齿相互作用冲击破岩试验机
CN205047229U (zh) 一种中小隧道掘进机
CN213016363U (zh) 一种新型顶管掘进的动力头
CN214408065U (zh) 一种模拟岩层围压的冲击破岩试验台
CN108127649A (zh) 一种挖掘机器人用切割装置
CN210530733U (zh) 基于扇形钻头的矩形钻孔钻进装置
CN209875158U (zh) 搭载硬质合金刀片的tbm刀盘
CN105484239A (zh) H形插扣桩钻搅机
CN201212395Y (zh) 多功能子母钻头
CN105484238A (zh) H形单插扣钻搅机
CN105442579A (zh) H形插扣桩钻搅机
CN112832798A (zh) 一种分块控制的顶管机刀盘
CN213775287U (zh) 一种冲击破岩试验机水循环系统
CN218974070U (zh) 一种盾构机刀具磨损预测装置
CN218611863U (zh) 一种具有可换刀片的深孔钻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