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51437A - 一种前传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传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51437A
CN112351437A CN202011069146.3A CN202011069146A CN112351437A CN 112351437 A CN112351437 A CN 112351437A CN 202011069146 A CN202011069146 A CN 202011069146A CN 112351437 A CN112351437 A CN 1123514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data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hub
rru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6914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51437B (zh
Inventor
李成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6914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514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51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514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514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514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前传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按照第一前传接口划分方式对BBU和RRU之间的逻辑链路进行划分,得到BBU内的第一逻辑链路以及HUB和RRU之间的子逻辑链路;按照第二前传接口划分方式对子逻辑链路进行划分,得到HUB内的第二逻辑链路和RRU内的第三逻辑链路;生成第一配置信息发送给BBU,以使BBU接收到IQ数据时,按照IQ数据关联的链路ID,将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第一逻辑链路;生成第二配置信息发送给HUB,以使HUB接收到IQ数据时,按照IQ数据关联的链路ID,将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第二逻辑链路;生成第三配置信息发送给RRU,RRU接收到IQ数据时,按照IQ数据关联的链路ID,将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第三逻辑链路。

Description

一种前传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前传网络的数据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5G网络中,基带处理单元(BBU,Base Band Unite)和远端射频单元(RRU,RemoteRadio Unite)之间的前传接口用来传输IQ数据。BBU和RRU之间的功能切分、即前传接口切分方式有多种。
目前O-RAN联盟WG4主要聚焦于option 7-2x eCPRI的标准接口,基于option 7-2xeCPRI接口包含了更多的较低层物理层(low-phy)的功能,此种方式的前传接口的切分方法更注重网络对于前传带宽的需求,但是这也使得RRU的复杂度较高,成本也随之增高。
而在某些对于前传带宽需求量不大的场景下,采用option 7-2x eCPRI的标准接口,首先由于单个RRU的成本较高,导致组网的成本大大增加,其次,浪费了option 7-2xeCPRI的标准接口的带宽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前传网路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技术问题。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前传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前传网络,包括:基带处理单元BBU、汇聚单元HUB和远端射频单元RRU,所述BBU和所述HUB连接,所述HUB和所述RRU连接,其中:
按照第一前传接口划分方式对所述BBU和RRU之间的逻辑链路进行划分,得到所述BBU内的第一逻辑链路以及所述HUB和所述RRU之间的子逻辑链路;
按照第二前传接口划分方式对所述子逻辑链路进行划分,得到所述HUB内的第二逻辑链路和所述RRU内的第三逻辑链路;
生成第一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BBU,以使所述BBU接收到IQ数据时,按照所述IQ数据关联的链路ID,将所述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第一逻辑链路;
生成第二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HUB,以使所述HUB接收到IQ数据时,按照所述IQ数据关联的链路ID,将所述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第二逻辑链路;
生成第三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RRU,所述RRU接收到IQ数据时,按照所述IQ数据关联的链路ID,将所述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第三逻辑链路。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前传网络的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按照第一前传接口划分方式对所述BBU和RRU之间的逻辑链路进行划分,得到所述BBU内的第一逻辑链路以及所述HUB和所述RRU之间的子逻辑链路;按照第二前传接口划分方式对所述子逻辑链路进行划分,得到所述HUB内的第二逻辑链路和所述RRU内的第三逻辑链路;
控制模块,用于生成第一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BBU,以使所述BBU接收到IQ数据时,按照所述IQ数据关联的链路ID,将所述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第一逻辑链路;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生成第二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HUB,以使所述HUB接收到IQ数据时,按照所述IQ数据关联的链路ID,将所述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第二逻辑链路;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生成第三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RRU,所述RRU接收到IQ数据时,按照所述IQ数据关联的链路ID,将所述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第三逻辑链路。
基于上述的方案,本公开采用两种前传接口切分方式对BBU和RRU之间的功能进行切分(逻辑链路的切分),并为前传网络中各单元生成了数据通路的配置信息,以使两种逻辑链路可以完美的对接,即能同时满足网络对带宽需求的多样性,防止资源浪费,又能使HUB分担了一部分原本由RRU承担的功能,降低了RRU的复杂度,减小了组网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一实施例所示的前传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2示出了一实施例所示的前传接口切分示意图;
图3示出了一实施例所示的前传网络的数据处理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提高前传网络的资源利用率和降低网络部署的成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的前传接口的切分方式,并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前传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传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前传网络,前传网络包括多个单元:BBU、HUB和RRU,其中,BBU和HUB连接,HUB和RRU连接。在5G网络中BBU演变为DU,RRU演变为RU,在基于5G网络的O-RAN架构中,BBU演变为O-DU,HUB演变为O-HUB,RRU演变为O-RU。
该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基于上述的前传网络架构,本公开实施例中,采用两种前传接口划分方式对BBU和RRU之间的功能进行切分,包括:
步骤101,按照第一前传接口划分方式对BBU和RRU之间的逻辑链路进行划分,得到BBU内的第一逻辑链路以及HUB和RRU之间的子逻辑链路;
步骤102,按照第二前传接口划分方式对子逻辑链路进行划分,得到HUB内的第二逻辑链路和RRU内的第三逻辑链路。
其中,为了满足5G NR毫米波波段采用的massive MIMO多天线场景(比如256天线,64天线等),以及大带宽场景(比如400MHz,200MHz等),第一前传接口划分方式可以为option 7-2x eCPRI,同时为了避免带宽资源浪费,满足2天线或者4天线场景等对于前传带宽需求不大的场景,第二前传接口划分方式可以为option 8CPRI。当然,第一前传接口划分方式和第二前传接口划分方式还可以是eCPRI或CPRI提供的多种前传接口划分方式中符合带宽需求的其他前传接口划分方式。
基于上述的接口划分方式,本公开实施例中还对从BBU到RRU的数据通路进行了配置。从BBU到RRU的数据通路包括两种链路:逻辑链路和物理链路。逻辑链路是指进行了前传接口切分后,各单元内部对于IQ数据依次执行的功能组成的虚拟链路,物理链路是指单元和单元之间部署的链路,一般为光纤。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为从BBU到RRU之间的每条数据通路分配一个唯一的链路ID,一条数据通路可以传输多个天线的IQ数据,即可以将一个链路ID分配给一个或多个天线,在IQ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可以通过IQ数据中封装的链路ID找到对应的逻辑链路或者物理链路进行传输。
其中,逻辑链路的建立过程即是逻辑链路相关配置信息在各网上配置的过程,如图1所示为步骤103-步骤105:
步骤103,生成第一配置信息发送给BBU,以使BBU接收到IQ数据时,按照IQ数据关联的链路ID,将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第一逻辑链路;
步骤104,生成第二配置信息发送给HUB,以使HUB接收到IQ数据时,按照IQ数据关联的链路ID,将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第二逻辑链路;
步骤105,生成第三配置信息发送给RRU,RRU接收到IQ数据时,按照IQ数据关联的链路ID,将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第三逻辑链路。
本公开中,可以采用netconf-yang模型来实现各单元上接口信息(即上述的第一至第三配置信息)的自动化配置。
其中,第一配置信息包括链路ID和第一逻辑链路的映射关系;第一配置信息用于在BBU接收到来自HUB的上行IQ数据之后,指示BBU根据上行IQ数据中携带的链路ID,将上行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第一逻辑链路;第一配置信息还用于在BBU接收到来自核心网的下行IQ数据后,指示BBU根据下行IQ数据中携带的链路ID,将下行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第一逻辑链路。
第二配置信息包括链路ID和第二逻辑链路的映射关系;第二配置信息用于在HUB接收到来自RRU的上行IQ数据之后,指示HUB根据上行IQ数据中携带的链路ID,将上行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第二逻辑链路;第二配置信息还用于在HUB接收到来自BBU下行IQ数据后,指示HUB根据下行IQ数据中携带的链路ID,将下行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第二逻辑链路。
第三配置信息包括链路ID和第三逻辑链路的映射关系、以及链路ID和天线的映射关系;第三配置信息用于在RRU接收到来自天线的IQ数据时,指示RRU将天线对应的链路ID封装到上行IQ数据,并将上行IQ数据发送到链路ID对应的第三逻辑链路;第三配置信息用于在RRU接收到来自HUB的下行IQ数据后,指示RRU根据下行IQ数据中携带的链路ID,将下行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第三逻辑链路处理后,发送至对应的天线。
各单元根据各自存储的上述配置信息,可以实现IQ数据在逻辑链路上的传输。
在IQ数据的传递过程中,还需要根据配置信息实现逻辑链路和物理链路的对接,具体的:
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链路ID和第一物理链路的映射关系;第一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BBU将经过第一逻辑链路处理后的下行IQ数据,通过下行IQ数据中携带的链路ID对应的第一物理链路发送给HUB。
第二配置信息还包括链路ID和第一物理链路的映射关系;第二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HUB将经过第二逻辑链路处理后的上行IQ数据,通过上行IQ数据中携带的链路ID对应的第一物理链路发送给BBU;第二配置信息还包括链路ID和第二物理链路的映射关系;第二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HUB将经过第二逻辑链路处理后的下行IQ数据,通过下行IQ数据中携带的链路ID对应的第二物理链路发送给RRU。
第三配置信息还包括链路ID和第二物理链路的映射关系;第三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RRU将经过第三逻辑链路处理的上行IQ数据,通过上行IQ数据中携带的链路ID对应的第二物理链路发送给HUB。
各单元根据各自存储的上述配置信息,可以实现IQ数据的传输通路中逻辑链路和物理链路的衔接。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上述的数据处理过程:
如图2所示,该前传网络架构包括:BBU、HUB和RRU,图中仅示出了部分单元,该架构中可以包含更多的BBU、HUB和RRU。其中,RRU1和RRU2分别对应6个天线,RRU3对应3个天线,通过netconf-yang模型进行数据通路配置,包括:为每个天线分配一条数据通路、通过链路ID标识:
天线1-1和天线2-1对应eAxC 1;
天线1-2和天线2-2对应eAxC 2;
天线1-3和天线2-3对应eAxC 3;
天线1-4和天线2-4对应eAxC 4;
天线1-5和天线2-5对应eAxC 5;
天线1-6和天线2-6对应eAxC 6;
天线3-1对应eAxC 7;
天线3-2对应eAxC 8。
需要说明的是,在同一个单元上的逻辑链路包含的功能节点可相同也可不同,例如,在RRU3上eAxC 7和eAxC 8包含的功能节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进行IQ数据传输之前,首先需要在各单元上生效数据通路的配置信息,各单元上的配置信息包含的内容,将在下述的数据处理过程中描述。
下面以一条数据通路eAxC 1的数据传输过程为例,进行本公开上述数据处理的说明:
一、下行IQ数据的传输过程:
1、BBU上的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两个映射关系:eAxC 1和第一逻辑链路的映射关系、eAxC 1和第一物理链路的映射关系。
在O-RAN架构中,BBU被划分为一个O-CU和多个O-DU,每个O-DU可以对应一条第一逻辑链路,那么,该映射关系中表征第一逻辑链路的信息可以为O-DU的标识,那么,O-CU从核心网接收到下行IQ数据之后,根据IQ数据中携带的链路ID,将下行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O-DU进行处理;经过第一逻辑链路的处理之后,O-DU根据eAxC 1将下行IQ数据通过对应的第一物理链路发送给HUB,这里表征第一物理链路的信息可以是物理链路的端口信息。
在一般的BBU中,映射关系中表征第一逻辑链路的信息可以为eAxC 1,也可以是第一逻辑链路对应的其他虚拟标识,通过该信息,BBU可以将下行IQ数据发送到第一逻辑链路中的功能节点依次进行处理,经过第一逻辑链路的处理之后,BBU根据eAxC 1将下行IQ数据通过对应的第一物理链路发送给HUB,这里表征第一物理链路的信息可以是物理链路的端口信息。
2、HUB上的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两个映射关系:eAxC 1和第二逻辑链路的映射关系、eAxC 1和第二物理链路的映射关系。
这里,表征第二逻辑链路的信息可以为eAxC 1,也可以是第二逻辑链路对应的其他虚拟标识,通过该信息,HUB可以将下行IQ数据发送到第二逻辑链路中的功能节点依次进行处理;表征第二物理链路的信息可以是物理链路的端口信息。
HUB(或者O-HUB)接收到来自BBU的下行IQ数据后,根据链路ID将下行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第二逻辑链路处理后,通过对应的第二物理链路发送到RRU。
3、RRU上的第三配置信息包括:eAxC 1和第三逻辑链路的映射关系、eAxC 1和天线1-1的映射关系。
这里,表征第三逻辑链路的信息可以为eAxC 1,也可以是第三逻辑链路对应的其他虚拟标识,通过该信息,RRU可以将下行IQ数据发送到第二逻辑链路中的功能节点依次进行处理。
RRU(或者O-RU)接收到来自HUB的下行IQ数据后,根据eAxC1将下行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第三逻辑链路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发送给对应的天线1-1。
二、上行IQ数据的传输过程:
1、RRU上的第三配置信息包括:eAxC 1和第三逻辑链路的映射关系、eAxC 1和天线1-1的映射关系、链路ID和第二物理链路的映射关系
RRU(或者O-RU)接收到来自天线1-1的射频信号后,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得到上行IQ数据,并查找到和天线1-1对应的链路ID、即eAxC 1,将eAxC 1封装到上行IQ数据中,并将上行IQ数据发送到eAxC1对应的第三逻辑链路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eAxC 1将经过第三逻辑链路处理的上行IQ数据通过对应的第二物理链路发送到HUB。
2、HUB上的第二配置信息包括:eAxC 1和第二逻辑链路的映射关系、eAxC 1和第一物理链路的映射关系;
HUB(或者O-HUB)接收到来自RRU的上行IQ数据之后,将上行IQ数据发送到eAxC 1对应的第二逻辑链路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eAxC 1将经过第二逻辑链路处理的上行IQ数据通过对应的第一物理链路发送到BBU。
3、BBU上的第一配置信息包括:eAxC 1和第一逻辑链路的映射关系;
BBU接收到来自HUB的上行IQ数据之后,根据eAxC 1将上行IQ数据发送到eAxC 1对应的第一逻辑链路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放给核心网。
在O-RAN架构中,BBU接收到上行IQ数据之后,根据eAxC 1将上行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O-DU(即第一逻辑链路),然后,通过O-CU发送给核心网。
基于上述的方案,本公开将满足大带宽需求的前传接口切分方式和满足小带宽需求的前传接口切分方式相结合,对BBU和RRU之间的功能进行切分(逻辑链路的切分),并为前传网络中各单元生成了数据通路的配置信息,以使两种逻辑链路可以完美的对接,即能同时满足网络对带宽需求的多样性,防止资源浪费,又能使HUB分担了一部分原本由RRU承担的功能,降低了RRU的复杂度,减小了组网的成本。
另外,本公开提供的方案可以实现对于前传网络中数据通路的灵活配置,可以支持不同带宽的小区,也可以支持不同天线数的小区。相应的,在前传网络架构中的各单元上,如果该单元支持小区的合并,则该单元的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链路ID和小区标识的映射关系,在对一个或多个小区内的多个天线的上行IQ数据进行合并处理后,可以为合并后的小区分配对应的链路ID,则该合并后的小区对应的IQ数据可以通过该链路ID对应的数据通路进行传输。
在上述的数据处理过程中所传输的IQ数据,可以是压缩的IQ数据,根据需求,在为天线的IQ数据分配链路ID时,可将压缩策略与链路ID绑定。则在生成下行IQ数据时,BBU可根据压缩策略对生成的下行IQ数据进行压缩,RRU对下行IQ数据进行解压缩;RRU在接收到天线的上行IQ数据时,根据链路ID对应的压缩策略对上行IQ数据进行压缩,BBU对接收的上行IQ数据进行解压缩。
压缩IQ数据的格式为:预置的N个比特位用于依次存储各天线的压缩信息,预留的比特位依次存储各天线被压缩的IQ数据,所述预置的N个比特位比预留的比特位的位置靠前。
其中,前N个比特位的压缩信息的数据格式包括:
压缩标志位:true表示压缩,false表示未数据压缩。默认压缩标志=true,并使用块浮动算法,当然压缩算法并不仅限于此。
压缩起始位:用于指示每个天线的压缩信息起始位置;
压缩结束位:用于指示每个天线的压缩信息的结束位置;
IQ数据起始位:用于指示每个天线的压缩后的IQ数据起始位置;
IQ数据结束位:用于指示每个天线的压缩后的IQ数据的结束位置。
本公开实施例中将IQ数据压缩信息前置并且预留天线IQ数据位置的形式来降低实现复杂度,IQ数据压缩信息位置中未使用的bit位置进行保留。如此,可以保证每天线的压缩信息始终可以在IQ数据之前得到,并且每天线的IQ数据起始位置(如果IQ数据压缩到8bit)尽可能的以1BYTE,4BYTE或者8BYTE的形式对齐,这样可以极大的减少前传网络中IQ数据处理的复杂度。
为了实现上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该装置可以应用于前传网络中,例如,该装置可以应用在BBU上,也可以应用于前传网络中的其他管理设备,该管理设备可以与前传网络中各单元通信连接。
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配置模块10,用于按照第一前传接口划分方式对BBU和RRU之间的逻辑链路进行划分,得到BBU内的第一逻辑链路以及HUB和RRU之间的子逻辑链路;按照第二前传接口划分方式对子逻辑链路进行划分,得到HUB内的第二逻辑链路和RRU内的第三逻辑链路;
控制模块20,用于生成第一配置信息发送给BBU,以使BBU接收到IQ数据时,按照IQ数据关联的链路ID,将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第一逻辑链路;
控制模块20,还用于生成第二配置信息发送给HUB,以使HUB接收到IQ数据时,按照IQ数据关联的链路ID,将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第二逻辑链路;
控制模块20,还用于生成第三配置信息发送给RRU,RRU接收到IQ数据时,按照IQ数据关联的链路ID,将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第三逻辑链路。
配置模块10,还用于为天线分配链路ID;
所述配置模块,还用于为天线分配链路ID;
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链路ID和第一逻辑链路的映射关系、以及链路ID和第一物理链路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所述链路ID和第二逻辑链路的映射关系、链路ID和第一物理链路的映射关系、以及链路ID和第二物理链路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所述链路ID和第三逻辑链路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链路ID和天线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一物理链路为所述BBU和所述HUB之间的物理链路;
所述第二物理链路为所述HUB和所述RRU之间的物理链路。
基于上述的配置信息,前传网络中的各单元可以进行IQ数据的传输,具体的图1所示的数据处理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IQ数据为压缩IQ数据,压缩IQ数据的格式包括:预置的N个比特位用于依次存储各天线的压缩信息,预留的比特位依次存储各天线被压缩的IQ数据,所述预置的N个比特位比预留的比特位的位置靠前。
示例性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可执行指令,并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上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示例性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上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除了上述方法和设备以外,本申请的实施例还可以是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方法中的步骤。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
此外,本申请的实施例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方法中的步骤。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申请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本申请中涉及的器件、装置、设备、系统的方框图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方框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器件、装置、设备、系统。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的装置、设备和方法中,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申请的等效方案。
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申请。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因此,本申请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申请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Claims (10)

1.一种前传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前传网络,包括:基带处理单元BBU、汇聚单元HUB和远端射频单元RRU,所述BBU和所述HUB连接,所述HUB和所述RRU连接,其中:
按照第一前传接口划分方式对所述BBU和RRU之间的逻辑链路进行划分,得到所述BBU内的第一逻辑链路以及所述HUB和所述RRU之间的子逻辑链路;
按照第二前传接口划分方式对所述子逻辑链路进行划分,得到所述HUB内的第二逻辑链路和所述RRU内的第三逻辑链路;
生成第一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BBU,以使所述BBU接收到IQ数据时,按照所述IQ数据关联的链路ID,将所述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第一逻辑链路;
生成第二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HUB,以使所述HUB接收到IQ数据时,按照所述IQ数据关联的链路ID,将所述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第二逻辑链路;
生成第三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RRU,所述RRU接收到IQ数据时,按照所述IQ数据关联的链路ID,将所述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第三逻辑链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传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链路ID和第一逻辑链路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在所述BBU接收到来自所述HUB的上行IQ数据之后,指示所述BBU根据所述上行IQ数据中携带的链路ID,将所述上行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第一逻辑链路;
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用于在所述BBU接收到来自核心网的下行IQ数据后,指示所述BBU根据所述下行IQ数据中携带的链路ID,将所述下行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第一逻辑链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传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链路ID和第一物理链路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BBU将经过所述第一逻辑链路处理后的下行IQ数据,通过所述下行IQ数据中携带的链路ID对应的第一物理链路发送给所述HUB。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传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链路ID和第二逻辑链路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在所述HUB接收到来自所述RRU的上行IQ数据之后,指示所述HUB根据所述上行IQ数据中携带的链路ID,将所述上行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第二逻辑链路;
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还用于在所述HUB接收到来自所述BBU下行IQ数据后,指示所述HUB根据所述下行IQ数据中携带的链路ID,将所述下行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第二逻辑链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传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
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还包括链路ID和第一物理链路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HUB将经过第二逻辑链路处理后的上行IQ数据,通过所述上行IQ数据中携带的链路ID对应的第一物理链路发送给所述BBU;
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还包括链路ID和第二物理链路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HUB将经过第二逻辑链路处理后的下行IQ数据,通过所述下行IQ数据中携带的链路ID对应的第二物理链路发送给所述RRU。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传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链路ID和第三逻辑链路的映射关系、以及链路ID和天线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用于在所述RRU接收到来自天线的IQ数据时,指示所述RRU将所述天线对应的链路ID封装到所述上行IQ数据,并将所述上行IQ数据发送到链路ID对应的第三逻辑链路;
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用于在所述RRU接收到来自HUB的下行IQ数据后,指示所述RRU根据所述下行IQ数据中携带的链路ID,将所述下行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第三逻辑链路处理后,发送至对应的天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传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第三配置信息还包括链路ID和第二物理链路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三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RRU将经过第三逻辑链路处理的上行IQ数据,通过所述上行IQ数据中携带的链路ID对应的第二物理链路发送给所述HUB。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前传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IQ数据为压缩IQ数据,压缩IQ数据的格式包括:预置的N个比特位用于依次存储各天线的压缩信息,预留的比特位依次存储各天线被压缩的IQ数据,所述预置的N个比特位比预留的比特位的位置靠前。
9.一种前传网络的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按照第一前传接口划分方式对所述BBU和RRU之间的逻辑链路进行划分,得到所述BBU内的第一逻辑链路以及所述HUB和所述RRU之间的子逻辑链路;按照第二前传接口划分方式对所述子逻辑链路进行划分,得到所述HUB内的第二逻辑链路和所述RRU内的第三逻辑链路;
控制模块,用于生成第一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BBU,以使所述BBU接收到IQ数据时,按照所述IQ数据关联的链路ID,将所述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第一逻辑链路;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生成第二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HUB,以使所述HUB接收到IQ数据时,按照所述IQ数据关联的链路ID,将所述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第二逻辑链路;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生成第三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RRU,所述RRU接收到IQ数据时,按照所述IQ数据关联的链路ID,将所述IQ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第三逻辑链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前传网络的数据处理装置,
所述配置模块,还用于为天线分配链路ID;
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链路ID和第一逻辑链路的映射关系、以及链路ID和第一物理链路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所述链路ID和第二逻辑链路的映射关系、链路ID和第一物理链路的映射关系、以及链路ID和第二物理链路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所述链路ID和第三逻辑链路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链路ID和天线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一物理链路为所述BBU和所述HUB之间的物理链路;
所述第二物理链路为所述HUB和所述RRU之间的物理链路。
CN202011069146.3A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前传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23514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9146.3A CN112351437B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前传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9146.3A CN112351437B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前传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51437A true CN112351437A (zh) 2021-02-09
CN112351437B CN112351437B (zh) 2021-12-24

Family

ID=74361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69146.3A Active CN112351437B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前传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5143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5232A (zh) * 2021-05-19 2021-06-18 四川创智联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oran协议数据面和控制面并传的优化方法
CN113423064A (zh) * 2021-07-01 2021-09-2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有限空间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466470A (zh) * 2021-12-27 2022-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设备及数据传输方法
CN115189859A (zh) * 2022-09-08 2022-10-14 广州世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5g-nr混合子载波低物理层下行数据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0348A (zh) * 2006-03-28 2008-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分布系统及其组网方法
WO2012151827A1 (zh) * 2011-06-30 2012-1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rru上行链路时延的方法及装置
US20140011443A1 (en) * 2012-07-05 2014-01-0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Network Nodes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First Network Node And A Second Network Node Over A Twisted Pair Wire
CN103535068A (zh) * 2013-05-29 2014-0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基站
EP2434831A4 (en) * 2009-05-18 2015-08-12 Zte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LLECTING REMOTE FUNCTIONS AND FOR PRODUCING A TOPOLOGICAL STRUCTURE
US20150245245A1 (en) * 2014-02-21 2015-08-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ico-rru-based network implementation for facilitating 6lowpan data access
CN106330279A (zh) * 2015-07-01 2017-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架构及资源配置方法
CN109906628A (zh) * 2016-11-28 2019-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配置的方法、装置和基站
CN110913471A (zh) * 2019-12-17 2020-03-24 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基站的集中单元的射频拉远单元的同步方法及系统
CN111385025A (zh) * 2018-12-29 2020-07-07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ruu、rhub及通信系统
CN111669707A (zh) * 2020-06-10 2020-09-15 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有源室分实现室内外连续定位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0348A (zh) * 2006-03-28 2008-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分布系统及其组网方法
EP2434831A4 (en) * 2009-05-18 2015-08-12 Zte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LLECTING REMOTE FUNCTIONS AND FOR PRODUCING A TOPOLOGICAL STRUCTURE
WO2012151827A1 (zh) * 2011-06-30 2012-1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rru上行链路时延的方法及装置
US20140011443A1 (en) * 2012-07-05 2014-01-0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Network Nodes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First Network Node And A Second Network Node Over A Twisted Pair Wire
CN103535068A (zh) * 2013-05-29 2014-0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基站
US20150245245A1 (en) * 2014-02-21 2015-08-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ico-rru-based network implementation for facilitating 6lowpan data access
CN106330279A (zh) * 2015-07-01 2017-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架构及资源配置方法
CN111246492A (zh) * 2015-07-01 2020-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架构及资源配置方法
CN109906628A (zh) * 2016-11-28 2019-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配置的方法、装置和基站
CN111385025A (zh) * 2018-12-29 2020-07-07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ruu、rhub及通信系统
CN110913471A (zh) * 2019-12-17 2020-03-24 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基站的集中单元的射频拉远单元的同步方法及系统
CN111669707A (zh) * 2020-06-10 2020-09-15 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有源室分实现室内外连续定位的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5232A (zh) * 2021-05-19 2021-06-18 四川创智联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oran协议数据面和控制面并传的优化方法
CN113423064A (zh) * 2021-07-01 2021-09-2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有限空间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466470A (zh) * 2021-12-27 2022-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设备及数据传输方法
CN115189859A (zh) * 2022-09-08 2022-10-14 广州世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5g-nr混合子载波低物理层下行数据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15189859B (zh) * 2022-09-08 2022-11-22 广州世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5g-nr混合子载波低物理层下行数据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51437B (zh) 2021-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51437B (zh) 一种前传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US10958581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US20160316463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ata Transfer Device, and System
US2016022449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lte baseband resource pool
US20150124769A1 (en) Baseband Processing Apparatus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US10368254B2 (en) Data forwarding method and controller
CN111213430B (zh) 基站设备以及用于发送数据和信号的方法
JP7423806B2 (ja) 情報伝送方法及び情報伝送装置、関連機器、並びに記憶媒体
EP4156768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for negotiating traffic-to-link mapping configur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061820B (zh) 地址发送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US10212021B2 (en) Network protocol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250674B2 (en) Radio access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mutual transmission and processing of collaborative data between sites
US1117857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MAC layer header
US11889486B2 (en) Data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pparatus, a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EP4016868A1 (en)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device,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743753B (zh) F1ap负荷分担方法及装置
US11265730B2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dapted to access network architecture, access network architecture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CN114466463A (zh) 一种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pri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133792A (zh) 基站设备和数据分组发送方法
CN113039827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16184166A1 (zh) 载波聚合带宽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CN113766516A (zh) 上行配置方法、系统、基站和存储介质
US2023011540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ronthaul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372285B (zh) 帧发送方法及装置、帧接收方法及装置
US2024013791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modulation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in fronthaul interfa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