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51359A - 耳机及耳机佩戴侦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耳机及耳机佩戴侦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351359A CN112351359A CN202010789000.XA CN202010789000A CN112351359A CN 112351359 A CN112351359 A CN 112351359A CN 202010789000 A CN202010789000 A CN 202010789000A CN 112351359 A CN112351359 A CN 11235135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uch sensor
- earphone
- touch
- headset
- 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16—Earpieces of the intra-aural typ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41—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switches, or control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8—Manufacture or assembl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6—Sound input; Sound output
- G06F3/165—Management of the audio stream, e.g. setting of volume, audio stream 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20/00—Details of connection covered by H04R,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 H04R2420/07—Applications of wireless loudspeakers or wireless micropho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耳机和一种耳机佩戴侦测方法,其中,该耳机包含壳体、声音输出孔、第一触控传感器、第二触控传感器、第三触控传感器以及微处理器。微处理器耦接于第一触控传感器、第二触控传感器以及第三触控传感器,用以根据第一触控传感器的感应结果判断耳机是否佩戴至耳朵,根据第二触控传感器的感应结果判断耳机是否为手持状态,以及根据第三触控传感器的感应结果提供对应的控制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耳机,特别是一种使用电容式触控传感器判断耳机是否佩戴至耳朵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音乐数字化的发展,耳机在人们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耳机为人们提供商务、休闲娱乐、外出旅行、健身等聆听音乐时更方便的使用,因此蓝牙耳机、双耳无线耳机逐渐兴起,并且功能越来越多、体积越来越小。然而,当使用者欲控制播放、暂停或选曲等功能时,必须拿起随身听或手机的音乐播放装置来按钮选取,或者当耳机与手机配合时,除了要控制音乐播放暂停外,还必须加入接听或挂断等通话型功能。因此,更加方便的触控功能耳机以及佩戴检测功能耳机应运而生。
目前,具佩戴检测功能的耳机通常是使用红外线做入耳侦测判定。要达成此功能,需要一颗专属芯片处理红外线信号。收发红外线的单体体积也会造成耳机外壳设计上的限制,无法让入耳耳机进一步微小化,且红外线侦测器需要在耳机外壳上挖洞,增加入尘与受潮几率,无法一体成型。此外,红外线入耳侦测器对环境光线变化十分敏感,容易因外部光线强弱而造成入耳侦测功能误判,耳机外壳也无法使用可透光的材质,因而局限产品外观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实施例揭露一种耳机,其包含壳体、声音输出孔、第一触控传感器、第二触控传感器、第三触控传感器及微处理器。声音输出孔设于壳体的内侧。第一触控传感器安装于壳体的内侧。第二触控传感器安装于壳体的内侧边缘的第一部分。第三触控传感器安装于壳体的外侧。微处理器耦接于第一触控传感器、第二触控传感器及第三触控传感器,用以至少根据第一触控传感器的感应结果判断耳机是否佩戴至耳朵,根据第二触控传感器的感应结果判断耳机是否为手持状态,及根据第三触控传感器的感应结果提供对应的控制功能。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揭露一种耳机佩戴侦测方法,其包含:当耳机通电后,周期性的侦测耳机的第一触控传感器、第二触控传感器及第三触控传感器的电场变化;当第一触控传感器的电场变化超过第一门坎值时,第一触控传感器进行触控感应计数;当第二触控传感器的电场变化低于第二门坎值,及第一触控传感器的触控感应计数大于第一设定值时,判定耳机为佩戴至耳朵;当判定耳机为佩戴至耳朵时,开启第三触控传感器;及根据第三触控传感器的感应结果提供对应的控制功能。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揭露一种耳机佩戴侦测方法,其包含:当耳机通电后,周期性的侦测耳机的第一触控传感器、第二触控传感器、第三触控传感器及第四触控传感器的电场变化;当第一触控传感器的电场变化超过第一门坎值时,第一触控传感器进行触控感应计数;当第四触控传感器的电场变化超过第四门坎值时,第四触控传感器进行触控感应计数;当第二触控传感器的电场变化低于第二门坎值,第一触控传感器的触控感应计数大于第一设定值,及第四触控传感器的触控感应计数大于第四设定值时,判定耳机为佩戴至耳朵;当判定耳机为佩戴至耳朵时,开启第三触控传感器;及根据第三触控传感器的感应结果提供对应的控制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耳机的内侧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耳机的外侧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耳机佩载至左耳时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耳机佩戴至右耳时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耳机佩戴至左耳时的侦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耳机的内侧的示意图。
图7为图1的耳机增加一外壳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耳机的内侧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耳机的外侧的示意图。
图10为图8的耳机佩载至左耳时的示意图。
图11为图8的耳机佩戴至左耳时的侦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图8的耳机佩戴至右耳时的示意图。
图13为图8的耳机佩戴至右耳时的侦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14为图8的耳机增加一外壳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20、100-耳机;101-壳体;102-声音输出孔;103-第一触控传感器;105-第二触控传感器;106-第三触控传感器;107-微处理器;108-第四触控传感器;201-第一部分;202-第二部分;310-左耳;510-右耳;S102至S110、S402至S412、S602至S612-步骤;702-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耳机10的内侧的示意图,图2为耳机10的外侧的示意图,图3为耳机10佩载至左耳310时的示意图。其中,为了清楚地显示耳机10内侧的触控传感器跟左耳310之间的接触点,图3中的耳机10以透视图表示。耳机10包含壳体101、声音输出孔102、第一触控传感器103、第二触控传感器105、第三触控传感器106以及微处理器107。声音输出孔102、第一触控传感器103安装于壳体101的内侧,第二触控传感器105安装于壳体101的内侧边缘的第一部分201,第三触控传感器106安装于壳体101的外侧。声音输出孔102的功能为当耳机10内的发音单体产生的声音时,声音可通过声音输出孔102传入左耳310。微处理器107耦接于第一触控传感器103、第二触控传感器105及第三触控传感器106,用于根据第一触控传感器103的感应结果判断耳机是否佩戴至左耳310,根据第二触控传感器105的感应结果判断耳机10是否为手持状态,以及根据第三触控传感器106的感应结果来提供对应的控制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触控传感器103、第二触控传感器105以及第三触控传感器10可皆为电容式触控传感器。因本发明使用电容式触控传感器来做为耳机是否佩戴至左耳310的判断依据,故相较于红外线收发器,本发明有不须在耳机外壳上挖洞的优点,从而可以避免入尘与受潮几率。此外,红外线入耳侦测器对环境光线变化十分敏感,容易因外部光线强弱造成入耳侦测上的误判。本发明因使用触控传感器,故耳机外壳可使用可透光的材质,因此在设计上可采用的材质较以红外线侦测器判断是否入耳的耳机为多。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个触控传感器可皆有一个门坎值以及一个设定值。当感应的电场变化超过门坎值时,触控传感器即开始计算触控感应计数,并判断触控感应计数是否有超过设定值。举例说明,当使用者的手指接近或触碰至触控传感器时,欲判断手指是否有触碰的动作,即是利用感应的电场变化超过门坎值为依据。若要避免使用者误触的行为,则是利用设定值来判断,当触控传感器所记录的触控感应计数超过设定值,则代表使用者并非误触。本实施例的第一触控传感器103可储存有第一门坎值以及第一设定值,而第二触控传感器105可储存有第二门坎值以及第二设定值。第一设定值及第二设定值可以各对应一段预设长度的时间,而其单位可以是秒。当第一触控传感器103所记录的触控感应计数超过第一设定值时,即表示第一触控传感器103被持续触碰的时间超过第一预设时间。相似地,当第二触控传感器105所记录的触控感应计数超过第二设定值时,即表示第二触控传感器105被持续触碰的时间超过第二预设时间。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触控传感器103可做为耳机10的入耳侦测用途,第二触控传感器105可做为耳机10的手持侦测用途。如图3所示,当耳机10置入左耳310内时,第一触控传感器103由于就位在耳机10的壳体101的内侧,应会跟左耳310有所接触;而第二触控传感器105由于跟左耳310仍有距离,不应跟左耳310有所接触。因此微处理器107通过第一触控传感器103及第二触控传感器105的感应结果,即可判断耳机10是否置入左耳310。
更进一步来说,当第一触控传感器103的电场变化超过第一门坎值时,第一触控传感器103可进行触控感应计数。当第二触控传感器105的电场变化低于第二门坎值,且第一触控传感器103的触控感应计数大于第一设定值时,微处理器107可判定耳机10为佩戴至左耳310。
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二触控传感器105的电场变化超过第二门坎值时,第二触控传感器105可进行触控感应计数。当第二触控传感器105的触控感应计数大于第二设定值时,微处理器107可判定耳机10为手持状态。由于要将耳机10置入左耳310以及将耳机10由左耳310内取出皆会触碰到第二触控传感器105,因此可使用第二触控传感器105作为判断条件。另外,如图1所示,当尝试用手拿住耳机10时,倘若手指夹住第一触控传感器103,耳机10不仅不容易拿,甚至会向上滑出。
如图4所示,当耳机10被置入右耳510时,由于第一触控传感器103与第二触控传感器105一直与右耳510接触,故微处理器107可判定耳机10为佩戴至右耳510。这与耳机10被置入左耳310时,第一触控传感器103会与左耳310接触但第二触控传感器105不会与左耳310接触的情况不同。因此,微处理器107可依据第一触控传感器103与第二触控传感器105的感应结果,判断耳机10是被置入左耳310或是置入右耳510。在一实施例中,耳机10被设计成左耳310专用的,而当微处理器107依据第一触控传感器103与第二触控传感器105的感应结果而判断耳机10被置入右耳510时,微处理器107可通过耳机10的发音单体发出提示性的声音,以提醒使用者耳机10已被误置入右耳510内,而应将耳机10改为置入左耳310。
此外,当微处理器107判定耳机10置入左耳310内时,微处理器107则开启第三触控传感器106。由于现今耳机多为无线耳机,且追求方便化、微小化,多附有一微型化电池。由于耳机10的电池的储电量有限,因此电池功率消耗的管理也相对重要。当耳机10开机时,微处理器107仅周期性的侦测第一触控传感器103及第二触控传感器105。至于其余功能的开启,如第三触控传感器106以及耳机功率消耗较大的发音单体等,则是在判定耳机10已置入左耳310内后才开始供应电流。因此,上述控制耳机10的方式能够更有效地节省电池功率的消耗。例如,当耳机10为蓝牙耳机时,由于耳机10在入耳之前并不会开启第三触控传感器106,故可降低电池电力的消耗,而延长耳机10的使用时间。
如图2所示,第三触控传感器106位于耳机10的壳体101的外侧,提供耳机10的控制功能,如耳机10的音量控制、音乐播放、曲目选择、暂停、接听来电及/或挂断来电。由于判定耳机10为佩戴至左耳310,第三触控传感器106才被开启,因此可节省功率消耗。第三触控传感器106可以预先设定触控感应以及相对应的控制信号,如长按、连两次短按、向上、向下可分别代表接听来电、暂停播放、曲目选择或音量控制等。因此,通过第三触控传感器106,可以让使用者更加方便使用耳机10。
耳机10除了可以是入耳式耳机之外,也可以是头戴式耳机。当耳机10为头戴式耳机时,为了使耳机10仍保有上述可判断是否入耳及是否手持的功能,可通过调整第一触控传感器103及第二触控传感器105的位置,使第一触控传感器103在耳机10被戴上时可接触到左耳310,使第二触控传感器105在耳机10被戴上时不接触到左耳310,并使第二触控传感器105在耳机10被手持时可被使用者触碰到即可。
图5为耳机10佩戴至左耳310的侦测方法的流程图。图5所绘示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S102:当耳机10通电后,周期性的侦测第一触控传感器103及第二触控传感器105的电场变化;
步骤S104:当第一触控传感器103的电场变化超过第一门坎值时,第一触控传感器103进行触控感应计数;
步骤S106:当第二触控传感器105的电场变化低于第二门坎值,且第一触控传感器103的触控感应计数大于第一设定值时,判定耳机10为佩戴至左耳310;
步骤S108:当判定耳机10为佩戴至左耳310时,开启第三触控传感器106;以及
步骤S110:根据第三触控传感器106的感应结果提供对应的控制功能。
在步骤S102中,当耳机10通电后,为达到最佳的电池功率消耗,仅仅针对第一触控传感器103及第二触控传感器105做周期性的侦测,当判定耳机10为佩戴至左耳310后才开启耳机10其他组件功能。且在步骤S104中,当第一触控传感器103进行触控感应计数时,若是此时第一触控传感器103的电场变化低于第一门坎值,则停止并重置第一触控传感器103的触控感应计数。
步骤S102为主要判断耳机10为手持状态或是佩戴至左耳310状态的步骤,其中第一触控传感器103作为入耳侦测用途,第二触控传感器105作为手持侦测用途。如图3所示,当耳机10置入左耳,由于左耳310的形状,第二触控传感器105在耳机10置入左耳310后跟左耳310仍有距离而不会直接接触,因此可以用作佩戴侦测的条件。在一实施例中,每一个触控传感器都可以有一独立设定的门坎值以及设定值。如步骤S402所述,当第一触控传感器103的电场变化超过一第一门坎值时,即是代表耳机10可能已置入左耳310而跟左耳310有所接触。此外,为了判断是否仅为误触,因此还可进一步判断第一触控传感器103的触控感应计数是否大于第一设定值。除此之外,尚须判断第二触控传感器105是否有接触信号,因为当耳机10佩戴至左耳310时,如图3所示,第二触控传感器105不应跟左耳310接触,因而第二触控传感器105的电场变化应低于第二门坎值。经过以上的条件判断,可以确定耳机10是否满足佩戴至左耳310的状态。
在步骤S108,当判定耳机10为佩戴至左耳310,则开启第三触控传感器106。第三触控传感器106位于耳机10的外侧,用以提供耳机10的不同功能如音量控制、音乐播放、曲目选择、暂停、接听来电及/或挂断来电。另外,当判定耳机10为佩戴至左耳310时,耳机10则开始对耳机10的至少一个发音单体通电,即是开启耳机10的发声功能,由于发音单体在耳机10中为电能消耗较大单元,在无线耳机中尤其重要,此种判断将可以更有效的达到电池功率消耗的管理。
在上述步骤中,另包含当第二触控传感器105的电场变化超过第二门坎值而触发的触控感应计数大于第二设定值,则判定耳机10为手持状态。举例来说,当使用者脱下耳机10时,由于使用者的手指会接触第二触控传感器105,第二触控传感器105的电场会超过第二门坎值,并会触发其触控感应计数,而当第二触控传感器105的触控感应计数大于第二设定值,微处理器107即可令发音单体停止播放音乐,无须用户分神处理音乐的播放,如此可以达到节省电能消耗的功效。
在一实施例中,有另一耳机20是被设计成右耳510专用的,如图6所示。耳机20与耳机10的差别仅在于第二触控传感器105的设置位置。其中,耳机20的第二触控传感器105被安装于壳体101的内侧边缘的第二部分202,而耳机10的第二触控传感器105则是被安装于壳体101的内侧边缘的第一部分201。当耳机20被置入右耳510时,第二触控传感器105不会与右耳510接触;但当耳机20被置入左耳310时,耳机20的第二触控传感器105则会与左耳310接触。耳机20的微处理器107通过第一触控传感器103及第二触控传感器105的感应结果,即可判断耳机20是否置入右耳510或是耳机20被使用者手持着。
在一实施例中,耳机10的壳体101外可有一外壳702,将耳机10包覆,如图7所示。外壳702将第一触控传感器103、第二触控传感器105、第三触控传感器106以及微处理器107包覆在外壳702内。使用外壳702可以达到美观以及隐藏第一触控传感器103、第二触控传感器105、第三触控传感器106以及微处理器107。由于实施例中的触控传感器皆可使用电容式触控传感器,因此不会对触控功能有所影响,且外壳702可以变换不同形状或颜色以增加产品多样性。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耳机可另包含第四触控传感器108,用以与第一触控传感器103搭配使用,而使微处理器107可依据第一触控传感器103的感应结果及第四触控传感器108的感应结果判断耳机是否佩戴至左耳310,根据第二触控传感器105的感应结果判断耳机10是否为手持状态,以及根据第三触控传感器106的感应结果来提供对应的控制功能。请参考图8至图10。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耳机100的内侧的示意图,图9为耳机100的外侧的示意图,图10为耳机100佩载至左耳310的示意图。耳机100包含壳体101、声音输出孔102、第一触控传感器103、第二触控传感器105、第三触控传感器106、第四触控传感器108以及微处理器107。耳机100的第四触控传感器108被安装于壳体101的内侧边缘的第二部分202。而除了第四触控传感器108之外,耳机100其他组件的设置方式与耳机10的设置方式相同,在此及不再赘述。在一实施例中,第四触控传感器108可为电容式触控传感器。
微处理器107耦接于第一触控传感器103、第二触控传感器105、第三触控传感器106及第四触控传感器108,用于根据第一触控传感器103的感应结果及第四触控传感器108的感应结果判断耳机是否佩戴至左耳310,根据第二触控传感器105的感应结果判断耳机100是否为手持状态,以及根据第三触控传感器106的感应结果来提供对应的控制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第四触控传感器108可储存有第四门坎值以及第四设定值。当第四触控传感器108所感应的电场变化超过第四门坎值时,第四触控传感器108即开始计算触控感应计数,并判断触控感应计数是否有超过第四设定值。进一步地来说,当使用者的手指接近或触碰第四触控传感器108时,微处理器107依据第四门坎值来判断第四触控传感器108是否有被触碰,当第四触控传感器108所感应的电场变化超过第四门坎值时,表示第四触控传感器108有被触碰;反之,当第四触控传感器108所感应的电场变化未超过第四门坎值时,表示第四触控传感器108没有被触碰。此外,若要避免使用者误触的行为,则是利用第四设定值来判断。当第四触控传感器108所感应的电场变化超过第四门坎值,且第四触控传感器108所记录的触控感应计数超过第四设定值时,则代表使用者是真实地触碰到第四触控传感器108而非误触。当第四触控传感器108所感应的电场变化超过第四门坎值,但第四触控传感器108所记录的触控感应计数并未超过第四设定值时,则代表使用者误触第四触控传感器108。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触控传感器103以及第四触控传感器108可做为耳机100的入耳侦测用途,第二触控传感器105可做为耳机100的手持侦测用途。如图10所示,当耳机100置入左耳310内时,第一触控传感器103、第四触控传感器108由于就位在耳机100的壳体101的内侧,应会跟左耳310有所接触,而第二触控传感器105由于跟左耳310仍有距离,不应跟左耳310有所接触,因此微处理器107可通过第一触控传感器103、第四触控传感器108及第二触控传感器105的感应结果判断耳机100是否置入左耳310。
当第一触控传感器103的电场变化超过第一门坎值时,第一触控传感器103可进行触控感应计数;当第四触控传感器108的电场变化超过一第四门坎值时,第四触控传感器108可进行触控感应计数。当第二触控传感器105的电场变化低于第二门坎值、第一触控传感器103的触控感应计数大于第一设定值、且第四触控传感器108的触控感应计数大于第四设定值时,微处理器107可判定耳机100为佩戴至左耳310。
在耳机100开机时,微处理器107仅周期性的侦测第一触控传感器103、第二触控传感器105及第四触控传感器108,其余功能的开启,如第三触控传感器106以及耳机功率消耗较大的发音单体等皆是在判定耳机100已置入左耳310内后才开始供应电流。
耳机100除了可以是入耳式耳机之外,也可以是头戴式耳机。当耳机100为头戴式耳机时,为了使耳机100仍保有上述可判断是否入耳及是否手持的功能,可通过调整第一触控传感器103、第二触控传感器105及第四触控传感器108的位置,使第一触控传感器103及第四触控传感器108在耳机10被戴上时可接触到左耳310,使第二触控传感器105在耳机10被戴上时不接触到左耳310,并使第二触控传感器105在耳机10被手持时可被使用者触碰到即可。
图11为耳机100佩戴至左耳310的侦测方法的流程图。图11所绘示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S402:当耳机100通电后,周期性的侦测第一触控传感器103、第二触控传感器105及第四触控传感器108的电场变化;
步骤S404:当第一触控传感器103的电场变化超过第一门坎值时,第一触控传感器103进行触控感应计数;
步骤S406:当第四触控传感器108的电场变化超过第四门坎值时,第四触控传感器108进行触控感应计数;
步骤S408:当第二触控传感器105的电场变化低于第二门坎值,第一触控传感器103的触控感应计数大于第一设定值,且第四触控传感器108的触控感应计数大于第四设定值时,判定耳机100为佩戴至左耳310;
步骤S410:当判定耳机100为佩戴至左耳310时,开启第三触控传感器106;及
步骤S412:根据第三触控传感器106的感应结果提供对应的控制功能。
在步骤S402中,当耳机100通电后,为达到最佳的电池功率消耗,仅仅针对第一触控传感器103、第二触控传感器105及第四触控传感器108做周期性的侦测,当判定耳机100为佩戴至左耳310后才开启耳机100其他组件功能。且在步骤S404中,当第一触控传感器103进行触控感应计数,若是此时第一触控传感器103的电场变化低于第一门坎值,则停止并重置第一触控传感器103的触控感应计数。相同的,当第四触控传感器108进行触控感应计数,若是此时第四触控传感器108的电场变化低于第四门坎值,则停止并重置第四触控传感器108的触控感应计数。步骤S402为主要判断耳机100为手持状态或是佩戴至左耳310状态的步骤,其中第一触控传感器103和第四触控传感器108作为入耳侦测用途,第二触控传感器105作为手持侦测用途。如图11所示,当耳机100置入左耳310,由于左耳310的形状,第二触控传感器105在耳机100置入左耳310后跟左耳310仍有距离而不会直接接触,因此可以用作佩戴侦测的条件。
图12为耳机100佩戴至右耳510的示意图。图12耳机图式为耳机透视图,主要为了显示耳机100内侧触控传感器跟右耳510之间的接触点。如图12所示,由于右耳510的形状,第四触控传感器108在耳机100置入右耳510后会跟右耳510有距离而不会直接接触,而第一触控传感器103及第二触控传感器105会跟右耳510接触。在一实施例中,便可以使用软件设定方式针对耳机100是佩戴至左耳310或是佩戴至右耳510进行设定,亦即若耳机100佩戴至左耳310时,可通过图11的侦测方法来判断耳机100是否佩戴至左耳310,而若耳机100佩戴至右耳510时,便可使用下面所述的图13的侦测方法,来判断耳机100是否佩戴至右耳510。使用软件设定的好处是在无须改变硬件架构下,可以让使用者更方便的决定要将耳机100佩载至左耳310或是右耳510。图13所绘示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S602:当耳机100通电后,周期性的侦测第一触控传感器103、第二触控传感器105及第四触控传感器108的电场变化;
步骤S604:当第一触控传感器103的电场变化超过第一门坎值时,第一触控传感器103进行触控感应计数;
步骤S606:当第二触控传感器105的电场变化超过第二门坎值时,第二触控传感器105进行触控感应计数;
步骤S608:当第四触控传感器108的电场变化低于第四门坎值,第一触控传感器103触控感应计数大于第一设定值,且第二触控传感器105的触控感应计数大于第二设定值时,判定耳机100为佩戴至右耳510;
步骤S610:当判定耳机100为佩戴至右耳510时,开启第三触控传感器106;及
步骤S612:根据第三触控传感器106的感应结果提供对应的控制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耳机100的壳体101外可有一外壳702,将耳机100包覆,如图14所示。外壳702将第一触控传感器103、第二触控传感器105、第三触控传感器106、第四触控传感器108以及微处理器107包覆在外壳702内。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以及耳机的佩戴侦测方法,第一触控传感器103以及第二触控传感器105安装于耳机100的壳体101的内侧,用以判断耳机是否佩戴至耳朵或是耳机为手持状态。第三触控传感器106安装于耳机的壳体101的外侧,当耳机佩戴至耳朵后,开启第三触控传感器106,提供耳机触控功能如音量控制、音乐播放、曲目选择、暂停、接听来电及/或挂断来电等。当判断耳机佩戴至耳朵后,才对耳机中的发音单体通电,可达到电池功率消耗的管理的优化。由于第三触控传感器106可提供耳机触控功能,因而可取代实体按键,大幅缩减耳机尺寸亦能增加耳机内部空间,能增加更多发音单体安装于耳机内以提升耳机音质。使用者将耳机由耳朵拿下时,由第二触控传感器105侦测出为手持状态,即可令发音单体停止播放,达到省电。使用触控传感器取代实体按键,可保持耳机气密性,减少灰尘进入几率以及增加防水性。触控传感器相较于使用红外线侦测感应,耳机壳体可以采用透光材质,增加产品多样性。而且用户可以利用软件设定耳机欲佩载至左耳310或是右耳510,增加使用的便利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6)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壳体;
一声音输出孔,设于该壳体的内侧;
一第一触控传感器,安装于该壳体的内侧;
一第二触控传感器,安装于该壳体的内侧边缘的第一部分;
一第三触控传感器,安装于该壳体的外侧;及
一微处理器,耦接于该第一触控传感器、该第二触控传感器及该第三触控传感器,用以至少根据该第一触控传感器的感应结果判断该耳机是否佩戴至一耳朵,根据该第二触控传感器的感应结果判断该耳机是否为手持状态,及根据该第三触控传感器的感应结果提供对应的控制功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二触控传感器的电场变化超过一第二门坎值时,该第二触控传感器进行触控感应计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二触控传感器的触控感应计数大于一第二设定值时,该微处理器判定该耳机为手持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一第四触控传感器,安装于该壳体的内侧边缘的第二部分;
其中,该微处理器根据该第一触控传感器的感应结果及该第四触控传感器的感应结果,判断该耳机是否佩戴至该耳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触控传感器的电场变化超过一第一门坎值时,该第一触控传感器进行触控感应计数,及当该第四触控传感器的电场变化超过一第四门坎值时,该第四触控传感器进行触控感应计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二触控传感器的电场变化低于一第二门坎值、该第一触控传感器的触控感应计数大于一第一设定值及该第四触控传感器的触控感应计数大于一第四设定值时,该微处理器判定该耳机为佩戴至该耳朵。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当该微处理器判定该耳机为佩戴至该耳朵时,该微处理器开启该第三触控传感器,以根据该第三触控传感器的感应结果提供对应的控制功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触控传感器、该第二触控传感器以及该第三触控传感器为电容式触控传感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该耳机为一蓝牙耳机或一有线耳机。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触控传感器安装于靠近该壳体的内侧的中央的位置。
11.一种耳机佩戴侦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当一耳机通电后,周期性的侦测该耳机的一第一触控传感器、一第二触控传感器及一第三触控传感器的电场变化;
当该第一触控传感器的电场变化超过一第一门坎值时,该第一触控传感器进行触控感应计数;
当该第二触控传感器的电场变化低于一第二门坎值及该第一触控传感器的触控感应计数大于一第一设定值时,判定该耳机为佩戴至该耳朵;
当判定该耳机为佩戴至该耳朵时,开启该第三触控传感器;及
根据该第三触控传感器的感应结果提供对应的控制功能。
12.一种耳机佩戴侦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当一耳机通电后,周期性的侦测该耳机的一第一触控传感器、一第二触控传感器、一第三触控传感器及一第四触控传感器的电场变化;
当该第一触控传感器的电场变化超过一第一门坎值时,该第一触控传感器进行触控感应计数;
当该第四触控传感器的电场变化超过一第四门坎值时,该第四触控传感器进行触控感应计数;
当该第二触控传感器的电场变化低于一第二门坎值、该第一触控传感器的触控感应计数大于一第一设定值及该第四触控传感器的触控感应计数大于一第四设定值时,判定该耳机为佩戴至该耳朵;
当判定该耳机为佩戴至该耳朵时,开启该第三触控传感器;及
根据该第三触控传感器的感应结果提供对应的控制功能。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另包含当该第二触控传感器的电场变化超过该第二门坎值时,该第二触控传感器进行触控感应计数。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另包含当该第二触控传感器的触控感应计数大于一第二设定值时,判定该耳机为手持状态。
15.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当判定该耳机为佩戴至该耳朵时,对该耳机的至少一发音单体通电。
16.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第三触控传感器的感应结果提供对应的控制功能,为根据该第三触控传感器的感应结果控制该耳机的音量、音乐播放、曲目选择、暂停、接听来电及/或挂断来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128201 | 2019-08-08 | ||
TW108128201 | 2019-08-08 | ||
TW109122752A TWI733512B (zh) | 2019-08-08 | 2020-07-06 | 耳機及耳機佩戴偵測方法 |
TW109122752 | 2020-07-06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51359A true CN112351359A (zh) | 2021-02-09 |
Family
ID=74357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789000.XA Withdrawn CN112351359A (zh) | 2019-08-08 | 2020-08-07 | 耳机及耳机佩戴侦测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72282B2 (zh) |
CN (1) | CN112351359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15151A (zh) * | 2021-03-15 | 2021-07-1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耳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
CN113613138A (zh) * | 2021-09-06 | 2021-11-05 | 合肥松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耳机的佩戴反馈、触摸检测、手持识别的方法 |
CN113794971A (zh) * | 2021-07-29 | 2021-12-14 |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耳机、耳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47299B (zh) * | 2021-08-24 | 2024-05-14 | 深圳市豪恩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耳机及其运行控制方法、控制系统 |
CN113709623B (zh) * | 2021-10-28 | 2022-03-25 | 易兆微电子(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耳机的控制方法、装置、耳机和存储介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50024008A (ko) * | 2003-09-04 | 2005-03-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터치스위치를 구비한 이어폰 장치 |
WO2012153784A1 (ja) * | 2011-05-10 | 2012-11-15 |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術振興機構 | ステレオヘッドホン装置 |
US20160205475A1 (en) * | 2015-01-09 | 2016-07-14 | Intel Corporation | Techniques for channelization of stereo audio in headphones |
CN108307261A (zh) * | 2017-01-11 | 2018-07-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适应耳机声道切换方法和装置 |
CN209017261U (zh) * | 2018-12-21 | 2019-06-21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佩戴及触控检测电路与耳机 |
CN209134600U (zh) * | 2018-09-25 | 2019-07-19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耳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824712B2 (en) * | 2009-10-17 | 2014-09-02 | Starkey Laboratorie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hind-the-ear hearing aid with capacitive sensor |
US9161131B2 (en) * | 2010-03-25 | 2015-10-13 | K&E Holdings, LLC | Stereo audio headphone apparatus for a user having a hearing loss and related methods |
CN105556988B (zh) * | 2013-09-18 | 2019-03-22 | 领先仿生公司 | 助听装置和与其一起使用的用户界面 |
CN106256135A (zh) * | 2015-04-03 | 2016-12-21 |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 头戴式电子装置 |
US10516929B2 (en) * | 2018-03-06 | 2019-12-24 | Bose Corporation | Audio device |
US10536191B1 (en) * | 2018-08-17 | 2020-01-14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Maintaining consistent audio setting(s) between wireless headphones |
-
2020
- 2020-08-05 US US16/986,233 patent/US11172282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8-07 CN CN202010789000.XA patent/CN112351359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50024008A (ko) * | 2003-09-04 | 2005-03-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터치스위치를 구비한 이어폰 장치 |
WO2012153784A1 (ja) * | 2011-05-10 | 2012-11-15 |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術振興機構 | ステレオヘッドホン装置 |
US20160205475A1 (en) * | 2015-01-09 | 2016-07-14 | Intel Corporation | Techniques for channelization of stereo audio in headphones |
CN108307261A (zh) * | 2017-01-11 | 2018-07-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适应耳机声道切换方法和装置 |
CN209134600U (zh) * | 2018-09-25 | 2019-07-19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耳机 |
CN209017261U (zh) * | 2018-12-21 | 2019-06-21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佩戴及触控检测电路与耳机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15151A (zh) * | 2021-03-15 | 2021-07-1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耳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
CN113794971A (zh) * | 2021-07-29 | 2021-12-14 |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耳机、耳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3613138A (zh) * | 2021-09-06 | 2021-11-05 | 合肥松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耳机的佩戴反馈、触摸检测、手持识别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044886A1 (en) | 2021-02-11 |
US11172282B2 (en) | 2021-11-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351359A (zh) | 耳机及耳机佩戴侦测方法 | |
KR101805535B1 (ko) | 휴대용 전자기기 | |
US11122352B2 (en) | Wireless earphone | |
US20130114823A1 (en) | Headset With Proximity Determination | |
EP2082313B1 (en) | Integrated proximity sensor and light sensor | |
US20210120328A1 (en) | User input element | |
TWI723442B (zh) | 入耳式耳機 | |
AU2018203218A1 (en) | Proximity detection for an input mechanism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 |
US20180352320A1 (en) | Sports touch-control bluetooth earphone | |
US20120086551A1 (en) | Headset Ear Detection | |
US9538277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sound input path | |
US11317186B2 (en) | In-ear headphone | |
US10959010B1 (en) | Earphone device | |
CN112533097A (zh) | 耳机入盒检测方法、耳机、耳机盒及存储介质 | |
CN111464908B (zh) | 耳机及耳机控制方法 | |
CN210225687U (zh) | 一种蓝牙耳机 | |
CN215773527U (zh) | 无线耳机 | |
KR200468763Y1 (ko) | 음향기기 제어 패드가 내장된 이어폰 | |
TWM539251U (zh) | 具有通訊功能之智慧頭盔 | |
JP2005223629A (ja) | 携帯電子機器 | |
TWI733512B (zh) | 耳機及耳機佩戴偵測方法 | |
CN115361628A (zh) | 一种耳机控制方法及耳机 | |
CN212873130U (zh) | 一种带有触控开关的蓝牙眼镜 | |
KR100806939B1 (ko) | 홀드 및 뮤트 모드를 구비한 블루투스 무선 헤드셋 | |
CN215268662U (zh) | 一种耳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