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44438A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344438A CN112344438A CN202011156595.1A CN202011156595A CN112344438A CN 112344438 A CN112344438 A CN 112344438A CN 202011156595 A CN202011156595 A CN 202011156595A CN 112344438 A CN112344438 A CN 1123444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racks
- indoor unit
- area
- fan
- gro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shape of the heat exchangers or of parts thereof, e.g. of their f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室内机及空调器,所述室内机的换热器倾斜安装,包括多个翅片,且翅片上形成有至少一排沿其长度方向布设的多个管孔,相邻两管孔之间的翅片表面上形成有多个裂隙;裂隙的长度方向相对水平方向倾斜,且倾斜角度β满足90°≤β<180°;多个裂隙被划分为靠近其中下方管孔的第一组裂隙和靠近上方管孔的第二组裂隙,第一组裂隙中包括有多个第一裂隙,第二组裂隙中包括有多个第二裂隙,沿风机送风方向,多个第一裂隙中至少有1个第一裂隙位于上风区,多个第二裂隙中至少有1个第二裂隙位于下风区。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室内机换热器表面冷凝水排水不畅的问题,保证冷凝水排水畅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风管式室内机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商用空调的室内机主要包括四面出风式和风管机两大类,其中风管机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风管机是应市场多样性的需求和整体装修空间的变化而发展起来的新机型,适用于安装和维修宽度较小的场合,尤其适用于小户型家庭使用。现在使用者对于降低其噪音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家用天埋式风管机会安装在卧室,所以更加需要有效控制风管机的噪声水平,并且不允许出现异常杂音,从而实现全面静音的效果。
图1所示为典型风管机的剖面图,为减薄风管机框体的厚度,其换热器1往往倾斜放置,即具有倾斜安装角α;同时,为了增加换热性能,换热器1的翅片2表面大多设计为条状裂隙3,如图2所示。
现有技术中,翅片2上同一排的多个管孔中,相邻两个管孔4和5之间的裂隙3的长度方向通常平行于两个管孔4和5的中心连线,且沿翅片2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多个,如图2所示。空调制冷运行时,由于湿空气在换热器的表面变成冷凝水,冷凝水在重力(图1、图2中箭头Ⅰ所示方向)和送风曳力(图1、图2中箭头Ⅱ所示方向)的作用下向图1中左下方(图1、图2中箭头Ⅲ所示方向)流动;由于换热器倾斜放置,则此时翅片2上相邻两裂隙之间的多个裂隙3的排列方向(图1、图2中箭头Ⅳ所示方向,图1中省略裂隙3)为向左下方倾斜,与冷凝水的流动方向接近,则在冷凝水向左下方流动过程中,流动路径会被多个裂隙3所阻断,并在裂隙3边沿聚集成液滴,或者在相邻裂隙3之间形成液桥;无论是悬挂的小液滴,还是裂隙之间的液桥,除非所受的重力大于翅片的表面张力(这需要聚集足够多的小水滴),否则很难脱离换热器表面;如果液滴或者液桥长时间停留在换热器表面,一方面将堵塞翅片表面的裂隙3,导致换热器换热性能衰减,另一方面堵塞换热器的风道,使风机阻力大大增加,而为了维持风量,风机的噪音增加;此外,换热器表面的液滴环境极易滋生微生物,将导致房间的送风品质下降;且在环境温度低于冰点时裂隙处就容易结霜,液桥以及结霜均会造成风道堵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室内机,解决了现有技术室内机的换热器表面冷凝水排水不畅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机壳,其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风机,其设在所述机壳内;
换热器,其倾斜地安装在所述机壳内并位于所述风机的一侧,所述换热器包括多个翅片,且所述翅片上形成有至少一排沿其长度方向布设的多个管孔,相邻两所述管孔之间的翅片表面上形成有多个裂隙;
所述裂隙的长度方向相对水平方向倾斜,且倾斜角度β满足90°≤β<180°;
多个所述裂隙被划分为靠近相邻两所述管孔中下方所述管孔的第一组裂隙和靠近上方所述管孔的第二组裂隙,所述第一组裂隙中包括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裂隙,所述第二组裂隙中包括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裂隙,沿所述风机的送风方向,多个所述第一裂隙中至少有1个位于上风区,多个所述第二裂隙中至少有1个位于下风区。
通过将裂隙配置为其长度方向相对水平方向倾斜一角度β,且β为直角或钝角,则在换热器倾斜安装时,翅片也相对水平方向倾斜,且倾斜角度与换热器的倾斜安装角相等。则若此时β为直角,即第一裂隙和第二裂隙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水平方向,冷凝水由于在自身重力和送风曳力作用下向左下方流动,此时第一裂隙和第二裂隙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与冷凝水的流动方向偏离较大,则可避免冷凝水的流动路径被第一裂隙和第二裂隙阻断,保证冷凝水顺利积聚流下;同理,当β为钝角时,第一裂隙和第二裂隙的长度方向与冷凝水的流动方向偏离也较大,同样利于冷凝水流下;同时,90°≤β<180°,保证裂隙能够迎着风机的送风方向,保证其换热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翅片具有位于所述第一组裂隙和所述第二组裂隙之间的平整区,所述平整区由相邻所述第一裂隙之间的空隙与所述第一组裂隙下方的翅片表面连通,同时由相邻所述第二裂隙之间的空隙与所述第二组裂隙上方的翅片表面连通。
通过设置平整区,且该区域由相邻第一裂隙之间的空隙与第一组裂隙下方的翅片表面连通,同时由相邻第二裂隙之间的空隙与第二组裂隙上方的翅片表面连通,形成不被裂隙阻断的排水通道,从而有利于排水冷凝水流经平整区向下部的翅片表面流动,保证了排水通畅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位于上风区的所述第一裂隙的数量不少于2个时,位于上风区的所述第一裂隙沿所述风机的送风方向依次排列,当位于下风区的所述第二裂隙的数量不少于2个时,位于下风区的所述第二裂隙沿所述风机的送风方向依次排列。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风机的送风方向,位于上风区的所述第一裂隙的长度依次增加,位于下风区的所述第二裂隙的长度依次减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裂隙的高度互不相等,多个所述第二裂隙的高度互不相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风机的送风方向,多个所述第一裂隙中至少有1个位于下风区,多个所述第二裂隙中至少有1个位于上风区;且当位于下风区的所述第一裂隙数量为多个时,位于下风区的多个所述第一裂隙相互错开,当位于上风区的所述第二裂隙数量为多个时,位于上风区的多个所述第二裂隙相互错开。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整区位于相邻两所述管孔之间区域的中心处,所述第一组裂隙和所述第二组裂隙关于相邻两所述管孔之间区域的中心点中心对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裂隙具有特征角γ,所述特征角γ为所述裂隙的顶边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且所述特征角γ满足0<γ<α,α为所述换热器的倾斜安装角。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翅片的两端面均具有斜面切断部,至少其中一端面上的所述斜面切断部与所述机壳内壁相贴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为上述的室内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风管机剖视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风管机换热器翅片局部结构图;
图3是根据实施例一的室内机的结构图;
图4是根据实施例一的室内机的换热器单个翅片立体图;
图5是图4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根据实施例一的室内机的换热器单个翅片正视图;
图7是图6的“B”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沿图7的“C-C”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实施例二的室内机的结构图。
图1至图2中附图说明:1-换热器;2-翅片;3-裂隙;4-管孔;5-管孔;6-出风口;7-机壳;8-斜面部;9-翅片端面;
图3至图9中附图说明:10-风管机;100-机壳;110-进风口;120-出风口;200-风机;300-换热器;310-翅片;311-下方管孔;312-上方管孔;313-第一组裂隙;313I-第一裂隙;314-第二组裂隙;314I-第二裂隙;315-平整区;316-斜面切断部;320-换热管;330-上段换热器;340-下段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 “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室外机)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风管机是隐藏式空调的简称,也可以称为空调风管机或者风管机空调。风管机解决了挂机、柜机裸露在外面影响美观的问题,同时走管长度比普通家用空调要长,安装比较灵活,是一种新兴的空调类型。
实施例一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室内机10,参照图3至图7,室内机10为风管机,其包括机壳100、风机200和换热器300,机壳100上设有进风口110和出风口120,风机200设在机壳100内并靠近进风口110处,换热器300倾斜地安装在机壳100内并位于风机200的一侧,同时靠近出风口120,风机200工作时,由进风口110吸入室内空气进入机壳100内,然后流经换热器300进行换热后由出风口120排至室内。
本实施例中换热器300具体为一段式换热器,其包括有多个翅片310,且翅片310上形成有至少一排沿其长度方向布设的多个管孔,换热器300的换热管320依次穿插安装在多个管孔内,本实施例中管孔排数为3排,可以为1-4排。为了增加换热性能,相邻两管孔之间的翅片表面上形成有多个裂隙,为便于区分描述,本申请中将其中任意两个相邻管孔分别定义为下方管孔311和上方管孔312,上方管孔312位于下方管孔311的上方。
本申请中,裂隙的长度方向(即图7中虚线a的延伸方向)相对水平方向(即图7中虚线b的延伸方向)倾斜,且倾斜角度β满足90°≤β<180°;下方管孔311和上方管孔312之间的多个裂隙被划分为靠近下方管孔311的第一组裂隙313和靠近上方管孔312的第二组裂隙314,第一组裂隙313承担下方管孔311内换热管的散热,第二组裂隙314承担上方管孔312内换热管的散热。具体地,第一组裂隙313中包括有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裂隙313I,第二组裂隙314中包括有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裂隙314I。沿风机200的送风方向,即图3、图6和图7中箭头Ⅱ所示方向,多个第一裂隙313I中至少有1个第一裂隙313I位于上风区,多个第二裂隙314I中至少有1个第二裂隙314I位于下风区。
此处所述上风区和下风区是以下方管孔311和上方管孔312的中心连线(图7中中心线c)为界线进行划分,靠近风机200侧为上风区,远离风机200侧为下风区。
则通过将裂隙配置为其长度方向相对水平方向倾斜一角度β,且β为直角或钝角,则在换热器300倾斜安装(其倾斜安装角为图3和图7中的角α)时,翅片310也相对水平方向倾斜,且倾斜角度与换热器300的倾斜安装角相等。则若此时β为直角,即第一裂隙313I和第二裂隙314I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水平方向,冷凝水由于在自身重力和送风曳力作用下向左下方(即图7中箭头Ⅲ所示方向)流动,此时第一裂隙313I和第二裂隙314I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与冷凝水的流动方向偏离较大,则可避免冷凝水的流动路径被第一裂隙313I和第二裂隙314I阻断,保证冷凝水顺利积聚流下;同理,当β为钝角时,第一裂隙313I和第二裂隙314I的长度方向与冷凝水的流动方向偏离也较大,同样利于冷凝水流下;同时,90°≤β<180°,保证裂隙能够迎着风机200的送风方向,保证其换热效果。
翅片310具有位于第一组裂隙313和第二组裂隙314之间的平整区315,平整区315由相邻第一裂隙313I之间的空隙与第一组裂隙313下方的翅片表面连通,同时由相邻第二裂隙314I之间的空隙与第二组裂隙314上方的翅片表面连通。位于第一组裂隙313和第二组裂隙314之间的部位为平整区315,即此处不开设裂隙,且该区域由相邻第一裂隙313I之间的空隙与第一组裂隙313下方的翅片表面连通,同时由相邻第二裂隙314I之间的空隙与第二组裂隙314上方的翅片表面连通,形成不被裂隙阻断的排水通道,从而有利于排水冷凝水流经平整区315向下部的翅片表面流动,保证了排水通畅性。
当位于上风区的第一裂隙313I的数量不少于2个时,参照图6和图7,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位于上风区的第一裂隙313I数量为3个,3个第一裂隙313I沿风机200的送风方向(箭头Ⅱ所示方向)依次排列;当位于下风区的第二裂隙314I的数量不少于2个时,参照图6和图7,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位于上风区的第二裂隙314I数量为3个,且3个第二裂隙314I沿风机200的送风方向(箭头Ⅱ所示方向)依次排列,以合理充分利用下方管孔311和上方管孔312之间的翅片表面空间,且便于加工。
同时,沿风机200的送风方向(箭头Ⅱ所示方向),位于上风区的多个第一裂隙313I的长度L1依次增加,位于下风区的多个第二裂隙314I的长度L2依次减小。则在风机200送风时,尽可能减小由于多个第一裂隙313I沿风机200的送风方向依次排列,以及多个第二裂隙314I沿风机200的送风方向依次排列使得靠近风机200的裂隙对相对远离风机200的裂隙造成的风阻作用,以保证换热器300的换热效果。
第一裂隙313I和第二裂隙314I的结构形式包含但不限于开桥结构(单向开桥或双向开桥)、百叶窗结构(单向百叶窗或双向百叶窗或符合百叶窗),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其均为开桥结构,具体为单向开桥。多个第一裂隙313I的高度H1互不相等,多个第二裂隙314I的高度H2互不相等,以进一步减小风阻,增强换热。参照图8,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沿风机200的送风方向,多个第一裂隙313I的高度H1依次增加,多个第二裂隙314I的高度H2依次减小。以开桥结构的第一裂隙313I和第二裂隙314I为例,其高度即为其裂隙开桥高度,通常开桥高度一般要不小于0.3mm,以避免高度太小易形成水桥。当然,沿风机200的送风方向,多个第一裂隙313I的高度H1也可依次减小或者高低交错,多个第二裂隙314I的高度H2也可依次增加或者高低交错。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和图7,沿风机200的送风方向(箭头Ⅱ所示方向),多个第一裂隙313I中至少有1个第一裂隙313I位于下风区,多个第二裂隙314I中至少有1个第二裂隙314I位于上风区。图6和图7所示位于下风区的第一裂隙313I的个数为两个,位于上风区的第二裂隙314I的个数为两个,且第一组裂隙313配置为其所有的第一裂隙313I环绕下方管孔311,第二组裂隙314配置为所有的第二裂隙314I环绕上方管孔312,以充分利用下方管孔311和上方管孔312之间翅片表面空间,且使得第一组裂隙313对下方管孔311内的换热器充分散热,第二组裂隙314对上方管孔312内的换热器充分散热,提高换热器320的换热效果。
而当位于下风区的第一裂隙314I数量为多个时,位于下风区的多个第一裂隙314I相互错开设置,以便其更接近下方管孔311提高散热,且减小相互之间风阻作用;同理,当位于上风区的第二裂隙314I数量为多个时,位于上风区的多个第二裂隙314I也相互错开设置。
而对于平整区315,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其位于相邻下方管孔311和上方管孔312之间区域的中心处,第一组裂隙313和第二组裂隙314关于相邻下方管孔311和上方管孔312之间区域的中心点中心对称。所有裂隙在平整区315的周围有序分布,以尽可能地减小裂隙的风阻,使各裂隙作用均衡,且便于加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换热器300的倾斜安装状态下,第一组裂隙313和第二组裂隙314中的所有裂隙还均具有特征角γ。以图7中第二组裂隙314中位于下风区的其中一个第二裂隙314I为例,特征角γ为第二裂隙314I的顶边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且特征角γ角度值满足0<γ<α,α为换热器的倾斜安装角。即在换热器300的倾斜安装状态下,第二裂隙314I的顶边倾斜,则当有冷凝水落在第二裂隙314的立起部(也即开桥式裂隙的桥部或百叶窗式裂隙的叶部)上时,冷凝水会顺着314I的倾斜顶边向左下方流动,进而向下方翅片表面流动;同时,在换热器300的倾斜安装状态下,第二裂隙314I的顶边倾斜,还有助于减小风阻,优选地γ=α。
由于翅片通常是由成卷翅片按换热器所需翅片长度裁切成型,现有技术中参照图1,翅片2的端面切刀方向通常与翅片2表面垂直,则形成的翅片端面9为与翅片2的长度方向垂直的直面,如图1所示。则为与倾斜安装的换热器1的倾斜翅片2贴合,机壳7上对应形成斜面部8,即机壳7上靠近出风口6处向风管机内部倾斜,进而相对减小了风管机内部安装空间大小,而对于目前结构设计越来越薄的风管机来说,风管机内部安装空间应越来越好。为解决此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4和图6,翅片310的两端面均具有斜面切断部316,至少其中一端面上的斜面切断部316与机壳100的内壁相贴合,则此时无需使机壳100上与翅片310贴合部位向风管机内部倾斜,相对增大了风管机内部安装空间的大小,利于风管机内部器件的安装和超薄化设计。
实施例二
作为本申请中室内机(具体为风管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9,其换热器300为两段式结构,即由上段换热器330和下段换热器340连接构成,上段换热器330和下段换热器340的倾斜安装角均为α,各段换热器中的翅片310结构均同实施例一,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室内机,包括:
机壳,其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风机,其设在所述机壳内;
换热器,其倾斜地安装在所述机壳内并位于所述风机的一侧,所述换热器包括多个翅片,且所述翅片上形成有至少一排沿其长度方向布设的多个管孔,相邻两所述管孔之间的翅片表面上形成有多个裂隙;
其特征在于,所述裂隙的长度方向相对水平方向倾斜,且倾斜角度β满足90°≤β<180°;
多个所述裂隙被划分为靠近相邻两所述管孔中下方所述管孔的第一组裂隙和靠近上方所述管孔的第二组裂隙,所述第一组裂隙中包括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裂隙,所述第二组裂隙中包括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裂隙,沿所述风机的送风方向,多个所述第一裂隙中至少有1个位于上风区,多个所述第二裂隙中至少有1个位于下风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翅片具有位于所述第一组裂隙和所述第二组裂隙之间的平整区,所述平整区由相邻所述第一裂隙之间的空隙与所述第一组裂隙下方的翅片表面连通,同时由相邻所述第二裂隙之间的空隙与所述第二组裂隙上方的翅片表面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当位于上风区的所述第一裂隙的数量不少于2个时,位于上风区的所述第一裂隙沿所述风机的送风方向依次排列,当位于下风区的所述第二裂隙的数量不少于2个时,位于下风区的所述第二裂隙沿所述风机的送风方向依次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风机的送风方向,位于上风区的所述第一裂隙的长度依次增加,位于下风区的所述第二裂隙的长度依次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裂隙的高度互不相等,多个所述第二裂隙的高度互不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风机的送风方向,多个所述第一裂隙中至少有1个位于下风区,多个所述第二裂隙中至少有1个位于上风区;且
当位于下风区的所述第一裂隙数量为多个时,位于下风区的多个所述第一裂隙相互错开,当位于上风区的所述第二裂隙数量为多个时,位于上风区的多个所述第二裂隙相互错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整区位于相邻两所述管孔之间区域的中心处,所述第一组裂隙和所述第二组裂隙关于相邻两所述管孔之间区域的中心点中心对称。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裂隙具有特征角γ,所述特征角γ为所述裂隙的顶边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且所述特征角γ满足0<γ<α,α为所述换热器的倾斜安装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翅片的两端面均具有斜面切断部,至少其中一端面上的所述斜面切断部与所述机壳内壁相贴合。
10.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156595.1A CN112344438A (zh) | 2020-10-26 | 2020-10-26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156595.1A CN112344438A (zh) | 2020-10-26 | 2020-10-26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44438A true CN112344438A (zh) | 2021-02-09 |
Family
ID=74360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156595.1A Pending CN112344438A (zh) | 2020-10-26 | 2020-10-26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344438A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034A (zh) * | 1995-02-15 | 1996-11-0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 |
CN1877228A (zh) * | 2005-06-09 | 2006-12-13 | 维尼亚曼多株式会社 | 热交换器的传热销 |
JP2008215757A (ja) * | 2007-03-07 | 2008-09-18 | Daikin Ind Ltd | 熱交換器 |
JP2008224200A (ja) * | 2007-03-16 | 2008-09-25 | Daikin Ind Ltd | 熱交換器 |
JP2008241059A (ja) * | 2007-03-26 | 2008-10-09 | Daikin Ind Ltd | フィンチューブ型熱交換器 |
CN103968609A (zh) * | 2013-01-25 | 2014-08-06 | 海尔集团公司 | 用于空调的换热器及空调 |
CN204388429U (zh) * | 2013-12-27 | 2015-06-10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热交换器 |
CN107843139A (zh) * | 2017-11-22 | 2018-03-2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翅片组件、换热器及空调器室内机 |
-
2020
- 2020-10-26 CN CN202011156595.1A patent/CN11234443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034A (zh) * | 1995-02-15 | 1996-11-0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 |
CN1877228A (zh) * | 2005-06-09 | 2006-12-13 | 维尼亚曼多株式会社 | 热交换器的传热销 |
JP2008215757A (ja) * | 2007-03-07 | 2008-09-18 | Daikin Ind Ltd | 熱交換器 |
JP2008224200A (ja) * | 2007-03-16 | 2008-09-25 | Daikin Ind Ltd | 熱交換器 |
JP2008241059A (ja) * | 2007-03-26 | 2008-10-09 | Daikin Ind Ltd | フィンチューブ型熱交換器 |
CN103968609A (zh) * | 2013-01-25 | 2014-08-06 | 海尔集团公司 | 用于空调的换热器及空调 |
CN204388429U (zh) * | 2013-12-27 | 2015-06-10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热交换器 |
CN107843139A (zh) * | 2017-11-22 | 2018-03-2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翅片组件、换热器及空调器室内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204312B (zh) |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机及空气调节装置 | |
CN104807087A (zh) | 空调 | |
CN102639954A (zh) | 热交换器及包括该热交换器的室内机 | |
CN104246377A (zh) | 空调装置的热交换器及空调装置 | |
JPWO2018078800A1 (ja) | 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JP5398283B2 (ja) | 空調室外機 | |
WO2018040036A1 (zh) | 微通道换热器及风冷冰箱 | |
JP6692495B2 (ja) | 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CN212869973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JPH11118199A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2019015432A (ja) | 熱交換器及び熱交換ユニット | |
US11578930B2 (en) |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r unit,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 |
CN112344438A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JP6471345B2 (ja) | 熱交換器 | |
CN218270316U (zh) | 插片式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 |
JP2002243383A (ja) | 熱交換器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 |
CN216204621U (zh) | 一种出风口结构及其冷柜 | |
JP4995308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WO2018040037A1 (zh) | 微通道换热器及风冷冰箱 | |
CN213019934U (zh) | 空调室内机 | |
KR102137462B1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 |
CN113803939A (zh) | 一种出风口结构及其冷柜 | |
CN113531895A (zh) | 空调式热泵热水器 | |
JP2015169358A (ja) | 熱交換器 | |
CN216346674U (zh) |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