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4403A - 纱线卷绕机 - Google Patents

纱线卷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4403A
CN112334403A CN201980040008.1A CN201980040008A CN112334403A CN 112334403 A CN112334403 A CN 112334403A CN 201980040008 A CN201980040008 A CN 201980040008A CN 112334403 A CN112334403 A CN 1123344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holding portion
molded body
catching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000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34403B (zh
Inventor
清水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334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44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344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44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7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yarn-winding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7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yarn-winding machines
    • B65H54/71Arrangements for sever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1/00Moistening, sizing, oiling, waxing, colouring or dry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as additional measures during package formation

Abstract

本发明的卷绕单元(3)具备喂纱装置(12)、卷绕装置(14)、上蜡装置(30)、接纱装置(26)以及第二捕捉引导装置(34),上蜡装置(30)具有支承蜡成形体(W)的支承部(42)、设置为能够向使蜡成形体(W)保持于支承部(42)的第一位置(P1)和为了在支承部(42)装卸蜡成形体(W)而与支承部(42)分离的第二位置(P2)移动的保持部(44)、以及将保持部(44)保持在第二位置(P2)的限制部(46),保持部(44)在第二位置(P2)位于第二捕捉引导装置(34)移动的轨道上,并通过与第二捕捉引导装置(34)的接触来解除基于限制部(46)的保持而向第一位置(P1)移动。

Description

纱线卷绕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纱线卷绕机。
背景技术
纱线卷绕装置具备向纱线上蜡的上蜡装置。上蜡装置将蜡成形体按压在纱线上,向纱线上蜡。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上蜡装置具备支承蜡成形体的支承部件和使蜡成形体保持于支承部件的按压部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2227号公报
在上蜡装置中,在进行蜡成形体的装卸(更换)时,操作按压部件,来解除蜡成形体对于支承部件的保持。在安装了蜡成形体后,需要以将蜡成形体保持于支承部件的方式安装按压部件的作业,但操作人员有可能忘记该作业。该情况下,或者蜡成形体脱落,或者没有使纱线上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避免上蜡装置中的不良情况的产生的纱线卷绕机。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纱线卷绕机具备:喂纱部,供给纱线;卷绕装置,卷绕纱线而形成卷装;上蜡装置,对由卷绕装置卷绕的纱线上蜡;接纱装置,对由喂纱部供给的纱线和由卷绕装置卷绕成卷装的纱线进行接头;以及捕捉装置,捕捉被卷绕成卷装的纱线并向接纱装置引导,上蜡装置具有:支承部,支承蜡成形体;保持部,被设置为能够向使蜡成形体保持于支承部的第一位置、和为了在支承部装卸蜡成形体而与支承部分离的第二位置移动;以及限制部,将保持部保持在第二位置,保持部在第二位置位于捕捉装置移动的轨道上,并通过与捕捉装置的接触来解除基于限制部的保持而向第一位置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纱线卷绕机中,在上蜡装置中进行了蜡成形体的装卸作业后开始卷绕动作时,由接纱装置进行接纱。因此,捕捉装置在蜡成形体的装卸作业之后,为了捕捉卷绕成卷装的纱线并向接纱装置引导而进行移动。在这样的结构中,保持部在第二位置位于捕捉装置移动的轨道上,通过与捕捉装置的接触来解除基于限制部的保持而向第一位置移动。由此,在纱线卷绕机中,即使在使保持部移动到第二位置并装卸蜡成形体后,操作人员将保持部保持在第二位置的情况下,保持部也能伴随着捕捉装置的移动向第一位置移动。因此,在纱线卷绕机中,在进行卷绕动作时,蜡成形体被保持部可靠地保持于支承部。其结果,在纱线卷绕机中,能够避免蜡成形体脱落、或者没有使纱线上蜡等这样的上蜡装置中的不良情况的产生。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保持部被施力,以便朝向将蜡成形体向纱线的纱线通道侧按压的方向移动。在该结构中,在第二位置保持部与捕捉装置接触而解除了基于限制部的保持的情况下,保持部因作用力而朝向第一位置移动。因此,在纱线卷绕机中,能够使保持部可靠地位于第一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保持部通过受扭螺旋弹簧而被施力,以便朝向将蜡成形体向纱线的纱线通道侧按压的方向移动。在该结构中,通过使用受扭螺旋弹簧,能够对保持部可靠地进行施力。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捕捉装置被设置为能够向捕捉纱线的捕捉位置、和将捕捉到的纱线向接纱装置引导的引导位置移动,向捕捉位置移动的捕捉装置与保持部接触。在该结构中,捕捉装置在朝向捕捉位置时与保持部接触,因此在将纱线向接纱装置引导前,能够使保持部位于第一位置。因此,在纱线卷绕机中,在直到由接纱装置完成接纱之前,即直到开始卷绕动作,能够使保持部可靠地位于第一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保持部具有:按压杆,按压被安装于支承部的蜡成形体;和突设部,设置于按压杆,限制部是板簧,具有卡止突设部的卡止部,通过将保持部的突设部卡止在限制部的卡止部,由此将保持部保持在第二位置。在该结构中,能够在第二位置保持保持部,并且能够通过与捕捉装置的接触可靠地解除保持部的保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限制部通过磁力来保持保持部。在该结构中,在第二位置能够保持保持部,并且通过与捕捉装置的接触能够可靠地解除保持部的保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能够避免上蜡装置中的不良情况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络纱机的主视图。
图2是卷绕单元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上蜡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上蜡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从上方观察上蜡装置的图。
图6是表示上蜡装置的保持部的动作的图。
图7是表示上蜡装置的保持部的动作的图。
图8是表示上蜡装置的保持部与第二捕捉引导装置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9是表示上蜡装置的保持部与第二捕捉引导装置的位置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所示,自动络纱机1具备排列配置的多个卷绕单元(纱线卷绕机)3、机台控制装置5以及落纱装置7。
机台控制装置5能够分别与多个卷绕单元3通信。自动络纱机1的操作员通过适当地操作机台控制装置5,能够一并管理多个卷绕单元3。机台控制装置5设置有显示画面5a和输入键5b。显示画面5a能够显示与卷绕单元3的设定内容以及/或者状态相关的信息等。操作员使用输入键5b进行适当的操作,从而能够进行卷绕单元3的设定作业。
多个卷绕单元3的每一个将纱线Y从喂纱纱管SB退绕,并在将纱线Y横动的同时卷绕在卷绕纱管WB。这样,卷绕单元3形成卷装P。纱线Y也可以包括芯纱。芯纱例如是单丝纱、纱线等。
在多个卷绕单元3的各个中,卷装P成为满卷(卷绕有规定量的纱线的状态)时,落纱装置7移动到该卷绕单元3的位置,将满卷卷装从卷绕单元3取下,并且将空的卷绕纱管WB组装到卷绕单元3。
接下来,参照图2,对卷绕单元3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多个卷绕单元3的每一个具备单元控制部10、喂纱装置(喂纱部)12以及卷绕装置14。
单元控制部10例如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和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在ROM中存储了用于控制卷绕单元3的各结构的程序。CPU执行存储于ROM的程序。单元控制部10通过硬件和软件的配合,控制卷绕单元3的各结构。单元控制部10构成为能够与机台控制装置5通信。由此,能够在机台控制装置5中集中管理自动络纱机1所具备的多个卷绕单元3的动作。
喂纱装置12是在规定的位置支承载置于省略图示的输送托盘的喂纱纱管SB的支承机构。由此,纱线Y从喂纱纱管SB退绕,纱线Y从喂纱纱管SB被引出。由此,喂纱装置12供给纱线Y。喂纱装置12不限于输送托盘式,例如也可以是纱库式。
卷绕装置14具备摇架16和卷绕筒18。摇架16具有一对旋转支承部(未图示)。摇架16在旋转支承部夹持卷绕纱管WB,从而可旋转地支承该卷绕纱管WB(或者卷装P)。摇架16能够切换使支承的卷装P与卷绕筒18接触的状态和将卷装P与卷绕筒18分离的状态。
卷绕筒18使纱线Y在卷装P的表面横动并且使卷装P旋转。卷绕筒18通过筒驱动马达(未图示)进行旋转驱动。在使卷装P的外周与卷绕筒18接触的状态下,对该卷绕筒18进行旋转驱动,从而使卷装P从动旋转。另外,在卷绕筒18的外周面形成有螺旋状的横动槽。从喂纱纱管SB退绕的纱线Y由于横动槽而以一定的宽度横动并且卷绕在卷装P的表面。由此,能够形成具有一定的卷绕宽度的卷装P。
多个卷绕单元3的每一个在喂纱装置12与卷绕装置14之间的纱线行进路径中,从喂纱装置12侧开始依次具备退绕辅助装置20、张力施加装置22、张力检测装置24、接纱装置26、纱线监视装置28、上蜡装置30。在接纱装置26的附近配置有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2和第二捕捉引导装置(捕捉装置)34。
退绕辅助装置20具备能够覆盖喂纱纱管SB的芯管的限制部件21。限制部件21是大致筒状,配置为与形成在喂纱纱管SB的纱层上部的气圈接触。此外,气圈是从喂纱纱管SB退绕的纱线Y被离心力振荡的部分。使限制部件21与该气圈接触,从而与该气圈的部分的纱线Y接触,防止纱线Y被过度振荡。由此,能够将该纱线Y从喂纱纱管SB适当地退绕。
张力施加装置22对行进的纱线Y施加规定的张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张力施加装置22是相对于固定的梳齿配置可动的梳齿的闸门式。可动侧的梳齿被施力以使梳齿彼此成为啮合的状态。张力施加装置22使啮合状态的梳齿之间弯曲并且使纱线Y通过,从而相对于该纱线Y施加张力。张力施加装置22的动作由单元控制部10控制。
张力检测装置24在喂纱装置12与卷绕装置14之间检测(测定)行进的纱线Y的张力。张力检测装置24将表示纱线Y的张力的测定值的张力测定信号向单元控制部10输出。
在喂纱装置12与卷绕装置14之间纱线Y由于某些理由而成为断开状态时,接纱装置26将喂纱装置12侧的纱线Y(下纱线)和卷绕装置14侧的纱线Y(上纱线)进行接纱。在本实施方式中,接纱装置26构成为通过由压缩空气产生的旋转气流将纱线端部彼此捻合的捻接装置。
纱线监视装置28监视在纱线通道行进的纱线Y的状态,基于监视到的信息检测有无纱线缺陷。纱线监视装置28例如检测纱线Y的粗细异常以及/或者纱线Y所含有的异物作为纱线缺陷。另外,纱线监视装置28也检测断纱、即纱线Y在纱线通道中的有无等。在纱线监视装置28的附近设置有用于切断纱线Y的切刀29。通过纱线监视装置28使切刀29动作。
上蜡装置30配置于卷绕装置14与纱线监视装置28之间。上蜡装置30对从纱线监视装置28朝向卷绕装置14行进的纱线Y上蜡。上蜡装置30使圆筒形状的蜡成形体W绕其轴旋转,并且在横动的同时将蜡成形体W的一个端面按压在行进的纱线Y上。由此,上蜡装置30对该纱线Y上蜡。
蜡成形体W是成形为圆筒形状的蜡。作为蜡,使用与纱线Y的用途或者规格等对应的各种蜡。例如作为蜡,能够使用蜡油等天然蜡、石蜡等合成蜡、或者将这些组合的蜡。
如图3、图4以及图5所示,上蜡装置30具备壳体40、支承部42、保持部44、限制部46。
壳体40安装于卷绕单元3的框架(未图示)。壳体40构成为包括第一主体部50、第二主体部52、板54。第一主体部50固定于卷绕单元3的框架。由此,壳体40固定于卷绕单元3。
第一主体部50是在内部形成有空间的部件。在第一主体部50设置有与搭载于上蜡装置30的电子设备连接的连接器等。第二主体部52固定于第一主体部50。第二主体部52具有上游侧板52a、下游侧板52b、侧方板52c。
上游侧板52a以及下游侧板52b形成为平板形状,配置为其厚度方向沿着纱线Y的行进方向。下游侧板52b配置为在上游侧板52a的下游侧的远离规定距离的位置与上游侧板52a对置。在上游侧板52a设置有供纱线Y行进的导向部53a。在下游侧板52b设置有供纱线Y行进的导向部53b。导向部53a和导向部53b配置在沿着纱线Y的行进向的直线上。
在上游侧板52a与下游侧板52b之间配置有筒状部件56。筒状部件56在上游侧板52a与下游侧板52b之间,配置在靠近上游侧板52a的位置。筒状部件56与未图示的负压源连接,在纱线卷绕中始终维持吸引状态。由此,筒状部件56吸引从蜡成形体W分离的蜡的块、以及/或者从纱线Y产生的飞絮。
侧方板52c将上游侧板52a的一端和下游侧板52b的一端连结。侧方板52c以与上游侧板52a以及下游侧板52b正交的方式延伸。侧方板52c固定于第一主体部50。由此,第二主体部52固定于第一主体部50。
如图3以及图4所示,板54固定于第一主体部50。板54形成为平板形状,配置为其厚度方向沿着纱线Y的行进方向。板54配置为在第二主体部52的上游侧板52a的上游侧的远离规定距离的位置与上游侧板52a对置。在板54设置有导向部54a。导向部54a配置于与上游侧板52a的导向部53a错开的位置。
支承部42支承蜡成形体W。支承部42具有安装轴60和定位部件62。安装轴60插入到蜡成形体W的筒孔以及安装于蜡成形体W的蜡板64的孔。蜡板64的孔与安装轴60卡合。如图4所示,蜡板64是呈圆形的板部件。在蜡板64中,在与蜡成形体W的另一端面对置的一面,设置有多个限制蜡成形体W相对于蜡板64的移动(旋转)的突起部(省略图示)。
安装轴60配置于第二主体部52的上游侧板52a与下游侧板52b之间。安装轴60的一端部安装于使安装轴60旋转驱动的马达(省略图示)的旋转轴66上。安装轴60可旋转地支承蜡成形体W。定位部件62固定于壳体40的第一主体部50。定位部件62支承旋转轴66。在定位部件62设置有多个(例如三个)蜡销62a。蜡销62a在通常卷绕时与支承于支承部42的蜡成形体W的一端面碰接。
保持部44使蜡成形体W保持于支承部42的安装轴60。保持部44配置于第二主体部52的上游侧板52a与下游侧板52b之间的区域。保持部44构成为能够以摆动轴70为中心进行摆动。摆动轴70设置于第二主体部52的上游侧板52a。摆动轴70沿着纱线Y的行进方向延伸。在摆动轴70安装有未图示的受扭螺旋弹簧。保持部44被受扭螺旋弹簧的弹力施力,从而被施力为朝向将蜡成形体W向纱线Y的纱线通道侧(第一主体部50侧或者定位部件62侧)按压的方向移动(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部44如图5所示被施力为半顺时针转动。
保持部44具有按压杆44a、突设部44b、以及检测部44c。保持部44呈大致L字形状。按压杆44a、突设部44b以及检测部44c一体地形成。保持部44例如以树脂为材料而形成。
按压杆44a按压被安装于支承部42的安装轴60的蜡成形体W。按压杆44a通过与蜡板64的一面接触,由此按压蜡成形体W。如图5所示,按压杆44a呈其末端部(与被摆动轴70轴支承的基端部相反侧的端部)弯曲的形状。按压杆44a朝向蜡成形体W侧弯曲。
突设部44b是卡止于限制部46的部分。突设部44b设置于按压杆44a的侧面。限制部46向比按压杆44a靠上游侧突出。突设部44b的上游侧的部位呈末端渐细的形状。突设部44b的该末端渐细的部位卡止于限制部46。
检测部44c是由传感器72检测的部分。检测部44c与按压杆44a的基端部连接。检测部44c在保持部44的第一位置P1(后述),能够被传感器72检测。传感器72将检测结果向单元控制部10输出。单元控制部10基于传感器72的检测结果,获取蜡成形体W的余量等。
如图6或者图7所示,保持部44能够向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摆动。如图6所示,第一位置P1是使蜡成形体W相对于支承部42保持的位置,是按压杆44a朝向纱线通道侧按压蜡成形体W(蜡板64)的位置。如图7所示,第二位置P2是为了在支承部42装卸蜡成形体W而与支承部42分离的位置。第二位置P2是保持部44由限制部46保持的位置。此外,第一位置P1也能够定义为第二位置P2以外的位置。
保持部44(按压杆44a)在第二位置P2位于第二捕捉引导装置34的移动的轨道上。即,保持部44能够在第二位置P2与移动的第二捕捉引导装置34接触。保持部44通过与第二捕捉引导装置34的接触来解除基于限制部46的保持而向第一位置P1移动。具体而言,保持部44若在第二位置P2解除基于限制部46的保持,则由于螺旋弹簧的作用力,朝向第一位置P1转动。
限制部46限制保持部44的移动。限制部46配置于能够将保持部44保持在第二位置P2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部46是具有弹性的板簧。限制部46固定于第二主体部52。限制部46通过卡止保持部44的突设部44b,将保持部44保持在第二位置P2。限制部46具有支承部46a和卡止部46b。支承部46a以及卡止部46b被一体地形成。
支承部46a固定于第二主体部52的上游侧板52a。卡止部46b卡止保持部44的突设部44b。由此,限制部46限制保持部44的移动。卡止部46b呈弯曲的形状。限制部46的弹力被设定为在保持部44由于与第二捕捉引导装置34的接触而移动时,能够变形。
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2在纱线Y成为断开状态时捕捉上纱线。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2通过单元控制部10的控制,能够从喂纱装置12侧的待机位置(图2的实线)旋转(移动)到卷绕装置14侧的捕捉位置(图2的点划线)。在本实施方式中,待机位置也是将捕捉到的纱线Y向接纱装置26引导的引导位置。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2与未图示的负压源连接,产生吸引流。通过该结构,上纱线吸引捕捉部33在捕捉位置捕捉上纱线,返回到待机位置,从而向接纱装置26引导上纱线。
第二捕捉引导装置34通过单元控制部10的控制,能够从喂纱装置12侧的待机位置(图2的实线)旋转(移动)到卷绕装置14侧的捕捉位置(图2的点划线)。在本实施方式中,待机位置也是将捕捉到的纱线Y向接纱装置26引导的引导位置。即,第二捕捉引导装置34能够向捕捉卷装P的纱线Y的捕捉位置和将捕捉到的纱线Y向接纱装置26引导的引导位置旋转。第二捕捉引导装置34与未图示的负压源连接,产生吸引流。通过该结构,第二捕捉引导装置34捕捉下纱线并将其向接纱装置26引导。
如图8以及图9所示,第二捕捉引导装置34构成为包括喷嘴部34a和管部34b。喷嘴部34a设置于管部34b的末端部。管部34b通过马达M进行转动。第二捕捉引导装置34在从待机位置向捕捉位置移动的情况下,沿着规定的轨道移动。
接着,对蜡成形体W在上蜡装置30中的更换所涉及的动作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操作人员在更换蜡成形体W的情况下,操作保持部44的按压杆44a,使保持部44从第一位置P1移动到第二位置P2。若保持部44位于第二位置P2,则通过限制部46,保持部44被保持在第二位置P2。
操作人员若使保持部44位于第二位置P2,则从支承部42的安装轴60拔出蜡成形体W以及蜡板64。由此,从支承部42取下蜡成形体W。接着,操作人员在将新的蜡成形体W安装到蜡板64后,将蜡成形体W安装于支承部42的安装轴60。然后,操作人员操作保持部44,解除保持部44基于限制部46的保持。由此,保持部44从第二位置P2向第一位置P1移动。
操作人员若完成了蜡成形体W的更换,则在机台控制装置5的输入键5b,进行规定的操作。由此,在卷绕单元3开始接纱动作,在完成接纱动作后,开始卷绕动作。
在这里,操作人员在将蜡成形体W安装到支承部42后,有时会忘记进行解除保持部44基于限制部46的移动限制的作业。即,有时操作人员会忘记使保持部44移动到第一位置P1。该情况下,在保持部44位于第二位置P2的状态下,在卷绕单元3开始接纱动作。具体而言,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2从待机位置向捕捉位置移动,在捕捉了纱线Y后,向接纱装置26引导纱线Y。
同样地,第二捕捉引导装置34从待机位置向捕捉位置移动,在捕捉了纱线Y后,向接纱装置26引导纱线Y。此时,保持部44位于与第二捕捉引导装置34接触的第二位置P2。因此,如图8以及图9所示,在第二捕捉引导装置34朝向捕捉位置移动时,第二捕捉引导装置34与保持部44接触。具体而言,保持部44的按压杆44a的末端部(弯曲的部分)与第二捕捉引导装置34接触。由此,保持部44基于限制部46的保持被解除,即保持部44的突设部44b基于限制部46的卡止部46b的卡止被解除,而向第一位置P1移动。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络纱机1的卷绕单元3中,在上蜡装置30中,在蜡成形体W的装卸作业后开始卷绕动作时,通过接纱装置26进行接纱。因此,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2以及第二捕捉引导装置34为了在蜡成形体W的装卸作业之后,捕捉纱线Y并向接纱装置26引导而进行移动。在这样的结构中,保持部44在第二位置P2位于第二捕捉引导装置34移动的轨道上,通过与第二捕捉引导装置34的接触来解除基于限制部46的保持而向第一位置P1移动。由此,在卷绕单元3中,在使保持部44移动到第二位置P2并装卸了蜡成形体W之后,即使在操作人员将保持部44保持在第二位置P2的情况下,保持部44也能伴随着第二捕捉引导装置34的移动向第一位置P1移动。因此,在卷绕单元3中,在进行卷绕动作时,蜡成形体W通过保持部44可靠地保持于支承部42。其结果,在卷绕单元3中,能够避免蜡成形体W脱落、或者没有使纱线Y上蜡等这样的上蜡装置30中的不良情况的产生。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绕单元3中,保持部44被施力为朝向将蜡成形体W向纱线Y的纱线通道侧按压的方向移动。在该结构中,在第二位置P2保持部44与第二捕捉引导装置34接触来解除了基于限制部46的保持的情况下,由于作用力而使保持部44朝向第一位置P1移动。因此,在卷绕单元3中,能够使保持部44可靠地位于第一位置P1。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绕单元3中,第二捕捉引导装置34设置为能够向捕捉纱线Y的捕捉位置和将捕捉到的纱线Y引导到接纱装置26的引导位置移动。第二捕捉引导装置34在朝向捕捉位置移动时与保持部44接触。在该结构中,在第二捕捉引导装置34朝向捕捉位置时与保持部44接触,因此在将纱线Y引导到接纱装置26之前,能够使保持部44位于第一位置P1。因此,在卷绕单元3中,直到由接纱装置26完成接纱之前,即直到开始卷绕动作,能够使保持部44可靠地位于第一位置P1。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绕单元3中,限制部46是板簧。保持部44卡止于限制部46,从而被保持在第二位置P2。在该结构中,在第二位置P2能够保持保持部44,并且通过与第二捕捉引导装置34的接触而能够可靠地解除保持部44的保持。另外,在卷绕单元3中,采用板簧作为限制部46。因此,在卷绕单元3中,例如与由螺线管等设备限制保持部44的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单化。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一定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纱线卷绕机是自动络纱机1的卷绕单元3的形态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纱线卷绕机也可以是将生成的纱线卷绕的纺织单元。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限制部46是板簧的形态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限制部也可以是由磁力将保持部44保持在第二位置P2的形态。具体而言,例如,限制部是磁铁,在保持部的一部分设置有磁铁或者金属。在该结构中,在保持部位于第二位置P2时,通过限制部的磁力,限制保持部的移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保持部44的按压杆44a呈弯曲的形状的形态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按压杆44a不限定于弯曲的形状,只要是能够按压蜡成形体W的形状可以是任何的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保持部44与第二捕捉引导装置34的管部34b接触的形态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保持部44与第二捕捉引导装置34的喷嘴部34a接触。
附图标记说明
3…卷绕单元(纱线卷绕机);12…喂纱装置(喂纱部);14…卷绕装置;26…接纱装置;30…上蜡装置;34…第二捕捉引导装置(捕捉装置);P1…第一位置;P2…第二位置;W…蜡成形体;Y…纱线。

Claims (6)

1.一种纱线卷绕机,其中,
所述纱线卷绕机具备:
喂纱部,供给纱线;
卷绕装置,卷绕所述纱线而形成卷装;
上蜡装置,对由所述卷绕装置卷绕的所述纱线上蜡;
接纱装置,对由所述喂纱部供给的所述纱线和由所述卷绕装置卷绕成所述卷装的所述纱线进行接头;以及
捕捉装置,捕捉被卷绕成所述卷装的所述纱线并向所述接纱装置引导,
所述上蜡装置具有:
支承部,支承蜡成形体;
保持部,被设置为能够向使所述蜡成形体保持于所述支承部的第一位置、和为了在所述支承部装卸所述蜡成形体而与所述支承部分离的第二位置移动;以及
限制部,将所述保持部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
所述保持部在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捕捉装置移动的轨道上,并通过与所述捕捉装置的接触来解除基于所述限制部的保持而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中,
所述保持部被施力,以便朝向将所述蜡成形体向所述纱线的纱线通道侧按压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中,
所述保持部通过受扭螺旋弹簧而被施力,以便朝向将所述蜡成形体向所述纱线的纱线通道侧按压的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中,
所述捕捉装置被设置为能够向捕捉所述纱线的捕捉位置、和将捕捉到的所述纱线向所述接纱装置引导的引导位置移动,
向所述捕捉位置移动的所述捕捉装置与所述保持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中,
所述保持部具有:
按压杆,按压被安装于所述支承部的所述蜡成形体;以及
突设部,设置于所述按压杆,
所述限制部是板簧,并具有卡止所述突设部的卡止部,
所述保持部的所述突设部卡止于所述限制部的所述卡止部,由此将所述保持部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中,
所述限制部通过磁力来保持所述保持部。
CN201980040008.1A 2018-07-05 2019-05-09 纱线卷绕机 Active CN1123344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28245 2018-07-05
JP2018128245A JP2020007075A (ja) 2018-07-05 2018-07-05 糸巻取機
PCT/JP2019/018617 WO2020008725A1 (ja) 2018-07-05 2019-05-09 糸巻取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4403A true CN112334403A (zh) 2021-02-05
CN112334403B CN112334403B (zh) 2022-08-12

Family

ID=69060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0008.1A Active CN112334403B (zh) 2018-07-05 2019-05-09 纱线卷绕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007075A (zh)
CN (1) CN112334403B (zh)
WO (1) WO2020008725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06253A (en) * 1962-10-12 1967-02-28 Reiners Walter Thread lubricator
US3802382A (en) * 1972-07-07 1974-04-09 Schweiter Ag Maschf Waxing or paraffining apparatus for yarn winders
JPH08157145A (ja) * 1994-12-06 1996-06-18 Murata Mach Ltd 糸条ワキシング装置
CN1129266A (zh) * 1994-08-10 1996-08-2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上蜡装置及具有上蜡装置的纤维机械
JP2001302103A (ja) * 2000-04-26 2001-10-31 Murata Mach Ltd ワキシング装置
CN102995191A (zh) * 2011-09-08 2013-03-27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上蜡装置、纺纱单元以及纺纱机
CH706608A2 (de) * 2012-06-11 2013-12-13 Ssm Ag Paraffineur.
CN106927312A (zh) * 2015-09-18 2017-07-07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上蜡装置以及纱线卷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06253A (en) * 1962-10-12 1967-02-28 Reiners Walter Thread lubricator
US3802382A (en) * 1972-07-07 1974-04-09 Schweiter Ag Maschf Waxing or paraffining apparatus for yarn winders
CN1129266A (zh) * 1994-08-10 1996-08-2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上蜡装置及具有上蜡装置的纤维机械
JPH08157145A (ja) * 1994-12-06 1996-06-18 Murata Mach Ltd 糸条ワキシング装置
JP2001302103A (ja) * 2000-04-26 2001-10-31 Murata Mach Ltd ワキシング装置
CN102995191A (zh) * 2011-09-08 2013-03-27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上蜡装置、纺纱单元以及纺纱机
CH706608A2 (de) * 2012-06-11 2013-12-13 Ssm Ag Paraffineur.
CN106927312A (zh) * 2015-09-18 2017-07-07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上蜡装置以及纱线卷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4403B (zh) 2022-08-12
JP2020007075A (ja) 2020-01-16
WO2020008725A1 (ja) 2020-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45612A2 (en) Doffing apparatus
EP3144258B1 (en) Wax applying device and yarn winding device
JPH0840646A (ja) 綾巻きボビンを製造するための繊維機械のための結糸装置
EP2157039A2 (en) Textile Machine
CN102995191A (zh) 上蜡装置、纺纱单元以及纺纱机
JP2017052652A (ja) 巻取り機の巻取りユニットにおいて上糸と下糸とを糸継ぎする方法および巻取り機の巻取りユニット
US6298647B1 (en) Yarn-connecting device for a cheese-producing textile machine
CN112334403B (zh) 纱线卷绕机
CN109911710B (zh) 用于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位的旋转接纱器
EP2078691A2 (en) Kink preventing device and automatic winder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7539841B (zh) 纤维机械
WO2015029292A1 (ja) 糸巻取装置
JP2013063838A (ja) 糸巻取機
JP6861502B2 (ja) 綾巻きパッケージを製造する繊維機械の作業ユニットにおいて糸走行を修正するための方法
EP3312116A1 (en) Yarn winding device and package rotation stopping method
JP2018090419A (ja) 糸接続手段
JPH11216283A (ja) 下糸巻回装置
EP3312117B1 (en) Yarn winding device and yarn joining method
JP2017088344A (ja) 張力付与装置及び糸巻取装置
JP2013056766A (ja) 玉揚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繊維機械
EP1561717A1 (en) Method for winding a thread reserve on an empty bobbin and spinning machine comprising a device for carrying out said method
JP2013057152A (ja) 糸巻取機
JP2023005528A (ja) ワックス付与装置及び糸巻取装置
JP3810527B2 (ja) 下糸巻回装置
CN117719965A (zh) 纤维机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