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2409A - 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2409A
CN112332409A CN202011136611.0A CN202011136611A CN112332409A CN 112332409 A CN112332409 A CN 112332409A CN 202011136611 A CN202011136611 A CN 202011136611A CN 112332409 A CN112332409 A CN 1123324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active
power generation
sending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3661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32409B (zh
Inventor
司大军
朱欣春
李玲芳
周俊东
孙鹏
游广增
陈义宣
陈姝敏
何烨
肖友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3661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324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32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24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324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24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networks of the same frequency but supplied from different sources
    • H02J3/06Controlling transfer of power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Controlling sharing of load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6Schedul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generators, e.g.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generators to meet a given deman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8Controlling the sharing of the in-phase compon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10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systems management focussing at grid-level, e.g. load flow analysis, node profile computation, meshed network optimisation, active network management or spinning reserve management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对电网进行暂态稳定分析后,根据各发电站的代表节点在预设时间段内的转速偏差,确定代表节点每个振荡模式对应的阻尼比,根据最小阻尼比对应的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确定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根据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对发电站进行排序,按照最不利于动态功角稳定的顺序依次调节各个发电站的有功出力,进行潮流调整,直至潮流偏差小于预设阈值。如此,本申请实施例在潮流调整时优先开启对动态功角稳定最不利的发电节点,优先关闭对动态功角稳定最有利的发电节点,当断面极限受限于动态功角稳定时,可以确保得到最小的断面极限,更有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自动化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调度和规划部门在对电力系统进行调度和规划时,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需要保证电网在预设故障情况下能够保持暂态稳定,一般通过控制输电断面上的功率来保证电网的暂态稳定性。电网中某些支路以预设方式断开后,将电网分成了两个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分界面即为电网的输电断面,输电断面处的功率表示两个系统间传输的功率,由于当输电断面处传输的功率过大时,电网可能在某种故障情况下暂态不稳定,因此需要分析电网在输电断面处的断面极限,也就是电网在保持暂态稳定的前提下输电断面处传输功率的最大值。
通常采用潮流调整的方式确定断面极限,主要调整过程包括:在某一运行方式下,针对初始潮流值下的电网进行暂态稳定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潮流值,其中若电网暂态稳定,则增加输电断面的潮流值,若电网暂态不稳定,则减少输电断面的潮流值,潮流值调整完成后再次对电网进行暂态稳定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继续调整输电断面的潮流值,如此不断迭代求解,最终确定出断面极限。
通常潮流调整的方法有灵敏度法,灵敏度法是指通过计算断面潮流对各发电机有功输出的灵敏度为依据,根据目标偏差和灵敏度来计算潮流调整量。一般来说,针对各发电节点进行有功出力调节的顺序不同,最终确定的断面极限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在求解电力系统断面极限时,若断面极限受限于动态功角稳定,则需以最不利于动态功角稳定的方式调整断面潮流,尽量确定出最小的断面极限,从而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
在使用灵敏度法进行潮流调整时,并未考虑到不同的发电节点有功出力调节顺序会对断面极限的结果造成不同的影响,因而在断面极限受限于动态功角稳定时,不能确保得到最小断面极限。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及装置,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在进行潮流调整时,并未考虑到不同的发电节点有功出力调节顺序会对断面极限的结果造成不同的影响,因而在断面极限受限于动态功角稳定时,不能确保得到最小断面极限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待调整潮流的输电断面进行潮流计算,得到输电断面的潮流结果;所述潮流结果包括发电节点的电压相角、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所述输电断面中各个支路的潮流值;
在所述输电断面处将预设电网按照有功潮流方向划分为送端系统和受端系统;所述输电断面包括多条支路;所述电网包括多个发电站;所述发电站包括多个发电节点;
根据所有支路的潮流值,确定输电断面的初始潮流值;
从所述发电站的所有电压相角中确定最大电压相角,并将所述最大电压相角对应的发电节点作为所述发电站的代表节点;
对所述输电断面处的所有支路进行暂态稳定分析,得到所述输电断面的多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所述暂态稳定分析结果包括所述代表节点在预设第一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转速偏差;
在每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根据所述代表节点在预设第二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转速偏差,确定在所述第二时间段内所述代表节点的每个振荡模式对应的阻尼比;所述第二时间段包含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
从所有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所有阻尼比中,确定最小阻尼比,以及确定所述最小阻尼比对应的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
在所述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根据所述代表节点在预设第二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目标转速偏差,确定所述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
根据预设的目标潮流值和所述初始潮流值,确定潮流调整量,以及根据所述潮流调整量,确定送端系统的送端机组调整量和受端系统的受端机组调整量;
如果所述潮流调整量大于零,则根据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位于所述送端系统的送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所述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所述送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
根据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位于所述受端系统的受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所述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所述受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
根据所有发电站调节后的有功出力,确定输电断面潮流调整后的更新潮流值;
根据所述目标潮流值和所述更新潮流值,确定潮流偏差;
如果所述潮流偏差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返回对所述输电断面处的所有支路进行暂态稳定分析的步骤,直至所述潮流偏差小于所述预设阈值,对所述输电断面的潮流调整结束。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所述输电断面处将预设电网按照有功潮流方向划分为送端系统和受端系统,包括:
在所述输电断面处将预设电网划分为两个系统;
根据有功潮流方向,将所述两个系统中送出功率的系统作为送端系统,将所述两个系统中流入功率的系统作为受端系统。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代表节点在预设第二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目标转速偏差,确定所述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包括:
从所述代表节点在预设第二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目标转速偏差中,确定目标转速偏差的最大值和目标转速偏差的最小值;
根据所述最大值和所述最小值,确定所述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潮流调整量、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和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Figure BDA0002736898520000021
其中,ΔP为所述潮流调整量,P1为所述目标潮流值,P0为所述初始潮流值,ΔPm为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ΔPn为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依次调节每个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将所有送端发电站进行排序,得到送端发电站序列;
针对所述送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一个送端发电站,根据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所述第一个送端发电站中的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所述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确定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所述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不等于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与所述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的第一差值、所述第一个送端发电站中的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确定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所述第一个送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不等于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则继续确定所述送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二个送端发电站中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直至所述送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等于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所述送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对对应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依次调节每个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由小到大的顺序,将所有受端发电站进行排序,得到受端发电站序列;
针对所述受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一个受端发电站,根据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所述第一个受端发电站中的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所述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确定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所述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不等于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与所述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的差值、所述第一个受端发电站中的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确定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所述第一个受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不等于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则继续确定所述受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二个受端发电站中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直至所述受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等于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所述受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对对应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潮流调整量小于零,则根据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位于所述送端系统的送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所述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所述送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
根据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位于所述受端系统的受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所述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所述受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预处理单元,用于对待调整潮流的输电断面进行潮流计算,得到输电断面的潮流结果;所述潮流结果包括发电节点的电压相角、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所述输电断面中各个支路的潮流值;以及,在所述输电断面处将预设电网按照有功潮流方向划分为送端系统和受端系统;所述输电断面包括多条支路;所述电网包括多个发电站;所述发电站包括多个发电节点;以及,根据所有支路的潮流值,确定输电断面的初始潮流值;
处理单元,用于从所述发电站的所有电压相角中确定最大电压相角,并将所述最大电压相角对应的发电节点作为所述发电站的代表节点;以及,对所述输电断面处的所有支路进行暂态稳定分析,得到所述输电断面的多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所述暂态稳定分析结果包括所述代表节点在预设第一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转速偏差;以及,在每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根据所述代表节点在预设第二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转速偏差,确定在所述第二时间段内所述代表节点的每个振荡模式对应的阻尼比;所述第二时间段包含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以及,从所有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所有阻尼比中,确定最小阻尼比,以及确定所述最小阻尼比对应的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以及,在所述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根据所述代表节点在预设第二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目标转速偏差,确定所述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以及,根据预设的目标潮流值和所述初始潮流值,确定潮流调整量,以及根据所述潮流调整量,确定送端系统的送端机组调整量和受端系统的受端机组调整量;
调整单元,用于如果所述潮流调整量大于零,则根据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位于所述送端系统的送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所述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所述送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以及,根据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位于所述受端系统的受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所述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所述受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
验证单元,用于根据所有发电站调节后的有功出力,确定输电断面潮流调整后的更新潮流值;以及,根据所述目标潮流值和所述更新潮流值,确定潮流偏差;以及,如果所述潮流偏差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返回对所述输电断面处的所有支路进行暂态稳定分析的步骤,直至所述潮流偏差小于所述预设阈值,对所述输电断面的潮流调整结束。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预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输电断面处将预设电网划分为两个系统;
根据有功潮流方向,将所述两个系统中送出功率的系统作为送端系统,将所述两个系统中流入功率的系统作为受端系统。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从所述代表节点在预设第二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目标转速偏差中,确定目标转速偏差的最大值和目标转速偏差的最小值;
根据所述最大值和所述最小值,确定所述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潮流调整量、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和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Figure BDA0002736898520000051
其中,ΔP为所述潮流调整量,P1为所述目标潮流值,P0为所述初始潮流值,ΔPm为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ΔPn为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调整单元具体用于:
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将所有送端发电站进行排序,得到送端发电站序列;
针对所述送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一个送端发电站,根据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所述第一个送端发电站中的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所述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确定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所述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不等于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与所述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的第一差值、所述第一个送端发电站中的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确定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所述第一个送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不等于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则继续确定所述送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二个送端发电站中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直至所述送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等于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所述送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对对应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调整单元具体用于:
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由小到大的顺序,将所有受端发电站进行排序,得到受端发电站序列;
针对所述受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一个受端发电站,根据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所述第一个受端发电站中的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所述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确定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所述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不等于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与所述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的差值、所述第一个受端发电站中的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确定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所述第一个受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不等于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则继续确定所述受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二个受端发电站中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直至所述受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等于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所述受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对对应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调整单元,还用于如果所述潮流调整量小于零,则根据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位于所述送端系统的送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所述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所述送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
根据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位于所述受端系统的受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所述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所述受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电网中发电节点的转速偏差,反映发电节点对电网动态功角稳定的影响,并将每个发电站中电压相角最大的发电节点作为该发电站的代表节点,根据各个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对各个发电站进行排序,按照最不利于动态功角稳定的顺序依次调节各个发电站的有功出力,也就是进行潮流调整。当断面极限受限于动态功角稳定时,此种潮流调整方法可以确保得到最小,也就是最保守的断面极限,更有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送端系统和受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系统对支路1进行N-1分析时所有代表节点输出的转速偏差曲线;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系统对支路2进行N-1分析时所有代表节点输出的转速偏差曲线;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具体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在进行潮流调整时,并未考虑到不同的发电节点有功出力调节顺序会对断面极限的结果造成不同的影响,因而在断面极限受限于动态功角稳定时,不能确保得到最小断面极限的问题。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对待调整潮流的输电断面进行潮流计算,得到输电断面的潮流结果。
步骤102,在输电断面处将预设电网按照有功潮流方向划分为送端系统和受端系统。
步骤103,根据所有支路的潮流值,确定输电断面的初始潮流值。
步骤104,从发电站的所有电压相角中确定最大电压相角,并将最大电压相角对应的发电节点作为发电站的代表节点。
步骤105,对输电断面处的所有支路进行暂态稳定分析,得到输电断面的多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其中,暂态稳定分析结果包括代表节点在预设第一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转速偏差。
步骤106,在每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根据代表节点在预设第二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转速偏差,确定在第二时间段内代表节点的每个振荡模式对应的阻尼比。
步骤107,从所有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所有阻尼比中,确定最小阻尼比,以及确定所述最小阻尼比对应的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
步骤108,在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根据代表节点在预设第二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目标转速偏差,确定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
步骤109,根据预设的目标潮流值和初始潮流值,确定潮流调整量,以及根据潮流调整量,确定送端系统的送端机组调整量和受端系统的受端机组调整量。
步骤110,如果潮流调整量大于零,则根据送端机组调整量、位于送端系统的送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
步骤111,根据受端机组调整量、位于受端系统的受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
步骤112,根据所有发电站调节后的有功出力,确定输电断面潮流调整后的更新潮流值。
步骤113,根据目标潮流值和更新潮流值,确定潮流偏差。
步骤114,如果潮流偏差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返回对输电断面处的所有支路进行暂态稳定分析的步骤105,直至潮流偏差小于预设阈值,对输电断面的潮流调整结束。
具体来说,步骤101中,根据需要,确定待调整潮流的输电断面,输电断面的潮流结果包括发电节点的电压相角、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输电断面中各个支路的潮流值。具体可以采用潮流计算软件,比如PDS-BPA软件,计算输电断面的潮流,也可以采用公式直接计算输电断面的潮流,具体不作限定。
步骤102中,预设电网表示联络两个区域之间的若干输电线路,该电网的输电断面包括多条支路,该电网中包括多个发电站,每个发电站中包括多个发电节点。发电节点与发电站中的发电机组相对应,是指实际有功出力大于零或者最大有功出力大于零的节点,实际有功出力等于零的节点也包括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但是平衡节点除外。也就是说,发电站中一个发电机组就代表一个发电节点。
输电断面将该电网自然划分为了送端系统和受端系统,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送端系统和受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送端系统和受端系统具体通过以下方式划分:
在输电断面处将预设电网划分为两个系统。
根据有功潮流方向,将两个系统中送出功率的系统作为送端系统,将两个系统中流入功率的系统作为受端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电网中位于送端系统的发电站即为送端发电站,位于受端系统的发电站即为受端发电站。
步骤103中,将所有支路的潮流值之和作为输电断面的初始潮流值。
步骤104中,针对每一个发电站,该发电站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发电节点,每个发电节点都有对应的电压相角,从这些发电节点的电压相角中确定最大电压相角,将最大电压相角对应的发电节点作为该发电站的代表节点。针对电网中所有发电站,分别确定每个发电站的代表节点。
步骤105中,暂态稳定分析结果包括代表节点在预设第一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转速偏差。根据需要仿真的时间,可以在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预设第一时间段,控制代表节点输出在预设第一时间段内的转速偏差曲线,其中包括了代表节点在第一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转速偏差。
进行暂态稳定分析的方法有多种,本申请实施例中是对输电断面处的所有支路进行N-1暂态稳定分析,也就是分别断开每条输电断面处的支路,确定电网的暂态稳定性。具体地,假设支路数量为H,如果H大于1,则需要对每条支路设置三相永久性故障并在一定时间开断故障支路,如此共进行H次的N-1计算;如果H等于1,即输电断面只包括一条支路,则需要对该支路设置单相瞬时性故障,在一定时间开断故障并进行重合闸以及清除故障。对输电断面处的H条支路进行暂态稳定分析,得到H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
步骤106中,第二时间段包含在第一时间段内,取代表节点在预设第二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转速偏差计算阻尼比。比如每次N-1暂态稳定分析中,从支路断开到电网恢复暂态稳定过程共需20秒,则可以在每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控制代表节点输出这20秒的转速偏差曲线,计算阻尼比时取最后5秒的数据。
确定阻尼比时,可以采用对代表节点在预设第二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转速偏差作Prony分析的方法,假设支路数量为H,这个方法可以从第h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转速偏差曲线中分析出第k个发电节点的第l个振荡模式信息,包括幅值、相位、阻尼比、频率等。其中:k为发电节点序号,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K的整数,K为电网中发电节点总个数;l为振荡模式序号,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L的整数,L为第k个发电节点识别出的振荡模式总个数;h为暂态稳定分析结果序号,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H的整数,H为暂态稳定分析结果次数,即支路数量。也就是说,此步骤得出的阻尼比的总个数等于暂态稳定分析结果次数、电网中发电节点总个数、以及每个发电节点识别出的振荡模式总个数三者的乘积。
步骤107中,从步骤106中得出的所有阻尼比中,确定最小阻尼比,并将最小阻尼比对应的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作为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假如最小阻尼比对应的暂态稳定分析结果序号为Hm,则第Hm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即为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
步骤108中,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包括各个代表节点在预设第二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目标转速偏差,根据代表节点在预设第二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目标转速偏差,确定该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具体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从代表节点在预设第二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目标转速偏差中,确定目标转速偏差的最大值和目标转速偏差的最小值。
根据最大值和最小值,确定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
假设电网中共有Z个发电站,即有Z个代表节点,第Hm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为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根据每个代表节点在第Hm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输出的目标转速偏差曲线,取最后T秒的数据,从最后T秒的目标转速偏差中确定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偏差,即可确定每个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用来反映代表节点对电网动态功角稳定的影响,转速偏差波动范围越大,对电网动态功角稳定越不利。
如此,采用上述方法,可以确定每个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进而确定每个代表节点对电网动态功角稳定的影响,较准确地判断出对电网动态功角稳定最不利的代表节点以及对电网动态功角稳定最有利的代表节点,为后续潮流调整奠定了基础。
步骤109中,潮流调整量、送端机组调整量和受端机组调整量通过公式(1)确定:
Figure BDA0002736898520000081
公式(1)中,ΔP为潮流调整量,P1为目标潮流值,P0为初始潮流值,ΔPm为送端机组调整量,ΔPn为受端机组调整量。
步骤110中,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指送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需要说明的是,调节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就是依次调节每个送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具体地,如果潮流调整量ΔP大于零,则通过以下方式依次调节每个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
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将所有送端发电站进行排序,得到送端发电站序列。
针对送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一个送端发电站,根据送端机组调整量、第一个送端发电站中的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确定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不等于送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送端机组调整量与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的第一差值、第一个送端发电站中的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确定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第一个送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不等于送端机组调整量,则继续确定送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二个送端发电站中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直至送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等于送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送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对对应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
其中,在对送端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的过程中,针对每个送端发电站中如果有多个发电节点,则调节顺序可以按照电压相角由大到小的顺序对送端发电节点进行有功调节。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对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调节过程,下面结合具体公式举例说明。
假设送端系统中有M个送端发电站,根据M个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得到送端发电站序列Sm={Sm,1,Sm,2……Sm,M},其中Sm,1为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最大的送端发电站,Sm,M为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最小的送端发电站。假设每个送端发电站中有k个发电节点,针对送端发电站序列中每个送端发电站,将其发电节点按电压相角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则可以得到整体送端发电节点序列S={S1,S2,S3,……SMk}。
针对第一个发电节点S1,可调范围与送端机组调整量的偏差通过公式(2)确定:
ΔP1=ΔPm-(Pmax,1-P1)公式(2)
公式(2)中,ΔP1为第一个发电节点的可调范围与送端机组调整量的偏差,ΔPm为送端机组调整量,Pmax,1为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P1为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
如果ΔP1小于或等于零,则将Pmax,1与ΔP1的和作为第一个发电节点S1调节后的目标有功值,则目标有功值减去有功出力P1得到的差值即为有功调节值ΔP1,1,根据该有功调节值对第一个送端发电站中第一个发电节点S1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后,送端发电站的有功调节结束。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等于送端机组调整量,说明调节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即可满足送端潮流调整要求,调节完第一个发电节点后送端发电站的有功调节即可结束。
如果ΔP1大于零,则将Pmax,1作为第一个发电节点S1调节后的目标有功值,则目标有功值减去有功出力P1得到的差值即为有功调节值ΔP1,1,对第一个发电节点S1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后,继续调节第二个发电节点S2的有功出力。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不等于送端机组调整量,说明仅调节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不能够满足送端潮流调整要求,调节完第一个发电节点后还需要继续调节下一发电节点。
依次类推,直至发电节点序列中前j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ΔP1,1+ΔP1,2+……ΔP1,j等于送端机组调整量ΔPm,其中j为进行有功调节的送端发电节点个数,j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k的整数;Mk为送端发电节点的总数量。则根据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对各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进行对应调节后,送端发电站的有功调节结束。需要说明的是,不一定送端发电站序列中每一个发电站的每一个发电节点都会调节到,只要已调节的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等于送端机组调整量,即可结束调节。
步骤111中,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指受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需要说明的是,调节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就是依次调节每个受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具体地,如果潮流调整量ΔP大于零,则通过以下方式依次调节每个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
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由小到大的顺序,将所有受端发电站进行排序,得到受端发电站序列。
针对受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一个受端发电站,根据受端机组调整量、第一个受端发电站中的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确定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不等于受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受端机组调整量与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的差值、第一个受端发电站中的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确定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第一个受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不等于受端机组调整量,则继续确定受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二个受端发电站中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直至受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等于受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受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对对应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
其中,在对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的过程中,针对每个受端发电站中如果有多个发电节点,则调节顺序可以按照电压相角由小到大的顺序对受端发电节点进行有功调节。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对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调节过程,下面结合具体公式举例说明。
假设受端系统中有N个受端发电站,根据N个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后,得到受端发电站序列Sn={Sn,1,Sn,2……Sn,N},其中Sn,1为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最小的受端发电站,Sn,N为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最大的受端发电站。假设每个受端发电站中有t个发电节点,针对受端发电站序列中每个受端发电站,将其发电节点已按电压相角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则可以得到整体受端发电节点序列S={S1,S2,S3,……SNt}。
针对第一个发电节点S1,可调范围与受端机组调整量的偏差通过公式(3)确定:
ΔP1=ΔPn+P1公式(3)
公式(3)中,ΔP1为第一个发电节点的可调范围与受端机组调整量的偏差,ΔPn为受端机组调整量,P1为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
如果ΔP1大于或等于零,则将ΔP1作为第一个发电节点S1调节后的目标有功值,则目标有功值减去有功出力P1得到的差值即为有功调节值ΔP1,1,根据该有功调节值对第一个发电节点S1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后,受端发电站的有功调节结束。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等于受端机组调整量,说明调节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即可满足受端潮流调整要求,调节完第一个发电节点后受端发电站的有功调节即可结束。
如果ΔP1小于零,则将零作为第一个发电节点S1调节后的目标有功值,则目标有功值减去有功出力P1得到的差值即为有功调节值ΔP1,1,对第一个发电节点S1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后,继续调节第二个发电节点S2的有功出力。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不等于受端机组调整量,说明仅调节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不能够满足受端潮流调整要求,调节完第一个发电节点后还需要继续调节下一发电节点。
依次类推,直至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ΔP1,1+ΔP1,2+……ΔP1,i等于受端机组调整量ΔPn,其中i为进行有功调节的受端发电节点个数,i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Nt的整数;Nt为受端发电节点的总数量。则根据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对各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进行对应调节后,受端发电站的有功调节结束。需要说明的是,不一定受端发电站序列中每一个发电站的每一个发电节点都会调节到,只要已调节的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等于受端机组调整量,即可结束调节。
在执行步骤112之前,还执行以下步骤:
如果潮流调整量小于零,则根据送端机组调整量、位于送端系统的送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其中,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送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
根据受端机组调整量、位于受端系统的受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其中,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受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
具体地,当潮流调整量ΔP小于零时,送端机组调整量也小于零,可参考上述潮流调整量ΔP大于零时对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处理调节过程,来对潮流调整量ΔP小于零时的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即参考公式(3),直至送端发电站的前j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等于送端机组调整量,送端潮流调整结束。其中,j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k的整数;Mk为送端发电节点的总数量。
当潮流调整量ΔP小于零时,受端机组调整量大于零,可参考上述潮流调整量ΔP大于零时对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处理调节过程,来对潮流调整量ΔP小于零时的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即参考公式(2),直至受端发电站的前i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等于受端机组调整量,受端潮流调整结束。其中,i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Nt的整数;Nt为受端发电节点的总数量。
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潮流调整,在需要增加断面潮流时可以优先增加送端对电网动态功角稳定不利的发电节点、优先减小受端对电网动态功角稳定有利的发电节点,在需要减小断面潮流时可以优先减小送端对电网动态功角稳定有利的发电节点、优先增加受端对电网动态功角稳定不利的发电节点,进而以最不利于电网动态功角稳定的方向进行潮流调整。当断面极限受限于动态功角稳定时,此种潮流调整方法可以确保得到最小,也就是最保守的断面极限,更有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
步骤112中,根据所有发电站调节后的有功出力,重新对输电断面进行潮流计算,得到输电断面潮流调整后的更新潮流值。
步骤113中,潮流偏差通过公式(4)确定:
ΔP'=P1-P'0公式(4)
公式(4)中,ΔP’为潮流偏差,P1为目标潮流值,P’0为更新潮流值。
步骤114中,判断潮流偏差ΔP’是否小于预设阈值,如果潮流偏差ΔP’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返回对电网中所有支路进行暂态稳定分析的步骤105,重新进行潮流调整,再次计算潮流偏差,直至潮流偏差小于预设阈值,对输电断面的潮流调整结束。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步骤101至步骤114,下面通过具体示例来说明。
采用PDS-BPA软件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设电力系统进行仿真,预设的输电断面按照有功潮流方向将预设电力系统划分为送端系统和受端系统,输电断面处有两条支路,分别是支路1和支路2,送端系统包括电源A、电源B、电源C三个发电站,通过两条支路向受端系统输送181.6+201.9=383.5MW的电力,受端系统包括电源D和电源E两个发电站。其中,电源A包括两个发电节点,分别是A1G和A2G;电源B包括两个发电节点,分别是B1G和B2G;电源C包括两个发电节点,分别是C1G和C2G;电源D包括两个发电节点,分别是D1G和D2G,D1G为平衡机;电源E包括一个发电节点,即E1G。电源A、电源B、电源C、电源E、电源D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均为80MW。
由于预设电力系统在输电断面处的两条支路上N-1动态失稳,计算预设电力系统在输电断面处的两条支路N-1(断开其中1回)的极限,需要减少潮流至333.5MW。也就是说,初始潮流值P0为383.5MW,目标潮流值P1为333.5MW,潮流调整量ΔP为333.5MW-383.5MW=-50MW。
对预设电力系统进行潮流计算后可得,该电力系统的各发电站中的发电节点、各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以及各发电节点的电压相角信息如表1所示。
表1:电力系统的各发电站中发电节点和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电压相角的一种示例
Figure BDA0002736898520000121
发电站A中,电源A1G的电压相角最大,电源A1G即为发电站A的代表节点,依次类推可知,电源B1G为发电站B的代表节点,电源C1G为发电站C的代表节点,电源D2G为发电站D的代表节点,电源E1G为发电站E的代表节点。
对该电力系统输电断面处的两条支路分别进行一次N-1暂态稳定分析,在每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输出五个代表节点在20秒内的转速偏差曲线,图3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系统对支路1进行N-1分析时所有代表节点输出的转速偏差曲线,图4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系统对支路2进行N-1分析时所有代表节点输出的转速偏差曲线。分别取曲线最后5秒的数据,确定在最后5秒内各代表节点的每个振荡模式对应的阻尼比。各个代表节点在两次N-1暂态稳定分析中每个振荡模式下的幅值、频率和阻尼比如表2所示。
表2:代表节点在N-1暂态稳定分析中各振荡模式下的幅值、频率和阻尼比的一种示例
Figure BDA0002736898520000122
Figure BDA0002736898520000131
从表2中的所有阻尼比中,确定最小阻尼比为1.312,位于支路1的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则将支路1的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作为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根据对支路1进行N-1分析时所有代表节点输出的转速偏差曲线最后5秒的数据,确定各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的最大值、目标转速偏差的最小值和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如表3所示。
表3: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的最大值、最小值和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的一种示例
代表节点 f<sub>max</sub>(Hz) f<sub>min</sub>(Hz) f<sub>p-p</sub>(Hz)
电源A1G -0.092504 -0.388231 0.295727
电源B1G -0.09102 -0.394414 0.303394
电源C1G -0.083541 -0.40513 0.321589
电源D2G 0.117175 -0.620078 0.737253
电源E1G 0.110376 -0.615946 0.726322
根据潮流调整量ΔP=-50MW,确定送端机组调整量ΔPm为-50MW,受端机组调整量ΔPn为50MW。由于潮流调整量ΔP=-50MW<0,则按照潮流调整量ΔP小于零时,对送端发电站和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调节过程对对应发电站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具体过程如下:
将送端发电站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从小到大进行排序,送端发电站序列Sm={电源A,电源B,电源C};受端发电站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受端发电站序列Sn={电源D,电源E}。送端发电节点序列={电源A1G,电源A2G,电源B1G,电源B2G,电源C1G,电源C2G},受端发电节点序列={电源D1G,电源D2G,电源E1G,}。
针对送端发电站第一个发电节点A1G,可调范围与送端机组调整量的偏差ΔP1=(-50)+80=30>0,则将30MW作为第一个发电节点A1G的目标有功值,有功调节值为30-80=-50MW,即将A1G的有功出力下调50MW,由原来的80MW调为30MW,送端发电站有功调节结束。
针对受端发电站第一个发电节点D1G,为平衡机,不予考虑。针对受端发电站第二个发电节点D2G,可调范围与受端机组调整量的偏差ΔP2=50-(80-50)=20>0,则将80MW作为第二个发电节点D2G的目标有功值,有功调节值为80-50=30MW,即将D2G的有功出力上调30MW,由原来的50MW调为80MW,此时需要继续调节受端发电站第三个发电节点E1G的有功出力。
针对受端发电站第三个发电节点E1G,可调范围与受端机组调整量的偏差ΔP3=20-(80-50)=-10<0,则将80+(-10)=70MW作为第三个发电节点E1G的目标有功值,有功调节值为70-50=20MW,即将E1G的有功出力上调20MW,由原来的50MW调为70MW,受端发电站有功调节结束。
根据各发电节点调节后的有功出力,重新计算输电断面的潮流,得到更新潮流值为334.8MW,潮流偏差为333.5MW-334.8MW=-1.3MW,绝对值大于预设阈值1MW,因此需要再次进行潮流调整。重复上述步骤的计算,最终针对送端发电站第一个发电节点A1G,有功出力由30MW调为28.5MW,针对受端发电站第二个发电节点D2G,有功出力已达到最大有功出力80MW,无法再上调,针对受端发电站第三个发电节点E1G,有功出力由70MW调为71.5MW。
根据调节后的有功出力再次重新计算输电断面的潮流,得到更新潮流值为333.4MW,潮流偏差为333.5MW-333.4MW=0.1MW,绝对值小于预设阈值1MW,潮流调整结束。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图5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由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装置可以包括:预处理单元501、处理单元502、调整单元503以及验证单元504。
预处理单元501,用于对待调整潮流的输电断面进行潮流计算,得到输电断面的潮流结果。潮流结果包括发电节点的电压相角、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输电断面中各个支路的潮流值;以及,在输电断面处将预设电网按照有功潮流方向划分为送端系统和受端系统;所述输电断面包括多条支路;所述电网包括多个发电站;所述发电站包括多个发电节点;以及,根据所有支路的潮流值,确定输电断面的初始潮流值。
处理单元502,用于从发电站的所有电压相角中确定最大电压相角,并将最大电压相角对应的发电节点作为发电站的代表节点;以及,对输电断面处的所有支路进行暂态稳定分析,得到输电断面的多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暂态稳定分析结果包括代表节点在预设第一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转速偏差;以及,在每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根据代表节点在预设第二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转速偏差,确定在第二时间段内代表节点的每个振荡模式对应的阻尼比;第二时间段包含在第一时间段内;以及,从所有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所有阻尼比中,确定最小阻尼比,以及确定最小阻尼比对应的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以及,在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根据代表节点在预设第二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目标转速偏差,确定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以及,根据预设的目标潮流值和初始潮流值,确定潮流调整量,以及根据潮流调整量,确定送端系统的送端机组调整量和受端系统的受端机组调整量。
调整单元503,用于如果潮流调整量大于零,则根据送端机组调整量、位于送端系统的送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送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以及,根据受端机组调整量、位于受端系统的受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受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
验证单元504,用于根据所有发电站调节后的有功出力,确定输电断面潮流调整后的更新潮流值;以及,根据目标潮流值和更新潮流值,确定潮流偏差;以及,如果潮流偏差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返回对输电断面处的所有支路进行暂态稳定分析的步骤,直至潮流偏差小于预设阈值,对输电断面的潮流调整结束。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预处理单元501具体用于:
在输电断面处将预设电网划分为两个系统。
根据有功潮流方向,将两个系统中送出功率的系统作为送端系统,将两个系统中流入功率的系统作为受端系统。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502具体用于:
从代表节点在预设第二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目标转速偏差中,确定目标转速偏差的最大值和目标转速偏差的最小值。
根据最大值和最小值,确定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潮流调整量、送端机组调整量和受端机组调整量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Figure BDA0002736898520000151
其中,ΔP为潮流调整量,P1为目标潮流值,P0为初始潮流值,ΔPm为送端机组调整量,ΔPn为受端机组调整量。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调整单元503具体用于:
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将所有送端发电站进行排序,得到送端发电站序列.
针对送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一个送端发电站,根据送端机组调整量、第一个送端发电站中的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确定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不等于送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送端机组调整量与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的第一差值、第一个送端发电站中的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确定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第一个送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不等于送端机组调整量,则继续确定送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二个送端发电站中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直至送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等于送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送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对对应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调整单元503具体用于:
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由小到大的顺序,将所有受端发电站进行排序,得到受端发电站序列。
针对受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一个受端发电站,根据受端机组调整量、第一个受端发电站中的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确定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不等于受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受端机组调整量与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的差值、第一个受端发电站中的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确定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第一个受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不等于受端机组调整量,则继续确定受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二个受端发电站中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直至受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等于受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受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对对应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装置还包括:
调整单元503,还用于如果潮流调整量小于零,则根据送端机组调整量、位于送端系统的送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送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
根据受端机组调整量、位于受端系统的受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受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电网中发电节点的转速偏差,反映发电节点对电网动态功角稳定的影响,并将每个发电站中电压相角最大的发电节点作为该发电站的代表节点,根据各个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对各个发电站进行排序,按照最不利于动态功角稳定的顺序依次调节各个发电站的有功出力,也就是进行潮流调整。当断面极限受限于动态功角稳定时,此种潮流调整方法可以确保得到最小,也就是最保守的断面极限,更有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智能合约,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智能合约被节点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事务处理方法。可选地,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对待调整潮流的输电断面进行潮流计算,得到输电断面的潮流结果;所述潮流结果包括发电节点的电压相角、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所述输电断面中各个支路的潮流值;
在所述输电断面处将预设电网按照有功潮流方向划分为送端系统和受端系统;所述输电断面包括多条支路;所述电网包括多个发电站;所述发电站包括多个发电节点;
根据所有支路的潮流值,确定输电断面的初始潮流值;
从所述发电站的所有电压相角中确定最大电压相角,并将所述最大电压相角对应的发电节点作为所述发电站的代表节点;
对所述输电断面处的所有支路进行暂态稳定分析,得到所述输电断面的多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所述暂态稳定分析结果包括所述代表节点在预设第一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转速偏差;
在每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根据所述代表节点在预设第二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转速偏差,确定在所述第二时间段内所述代表节点的每个振荡模式对应的阻尼比;所述第二时间段包含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
从所有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所有阻尼比中,确定最小阻尼比,以及确定所述最小阻尼比对应的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
在所述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根据所述代表节点在预设第二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目标转速偏差,确定所述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
根据预设的目标潮流值和所述初始潮流值,确定潮流调整量,以及根据所述潮流调整量,确定送端系统的送端机组调整量和受端系统的受端机组调整量;
如果所述潮流调整量大于零,则根据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位于所述送端系统的送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所述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所述送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
根据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位于所述受端系统的受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所述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所述受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
根据所有发电站调节后的有功出力,确定输电断面潮流调整后的更新潮流值;
根据所述目标潮流值和所述更新潮流值,确定潮流偏差;
如果所述潮流偏差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返回对所述输电断面处的所有支路进行暂态稳定分析的步骤,直至所述潮流偏差小于所述预设阈值,对所述输电断面的潮流调整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输电断面处将预设电网按照有功潮流方向划分为送端系统和受端系统,包括:
在所述输电断面处将预设电网划分为两个系统;
根据有功潮流方向,将所述两个系统中送出功率的系统作为送端系统,将所述两个系统中流入功率的系统作为受端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代表节点在预设第二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目标转速偏差,确定所述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包括:
从所述代表节点在预设第二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目标转速偏差中,确定目标转速偏差的最大值和目标转速偏差的最小值;
根据所述最大值和所述最小值,确定所述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潮流调整量、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和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Figure FDA0002736898510000021
其中,ΔP为所述潮流调整量,P1为所述目标潮流值,P0为所述初始潮流值,ΔPm为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ΔPn为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次调节每个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将所有送端发电站进行排序,得到送端发电站序列;
针对所述送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一个送端发电站,根据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所述第一个送端发电站中的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所述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确定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所述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不等于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与所述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的第一差值、所述第一个送端发电站中的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确定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所述第一个送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不等于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则继续确定所述送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二个送端发电站中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直至所述送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等于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所述送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对对应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次调节每个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由小到大的顺序,将所有受端发电站进行排序,得到受端发电站序列;
针对所述受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一个受端发电站,根据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所述第一个受端发电站中的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所述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确定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所述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不等于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与所述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的差值、所述第一个受端发电站中的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确定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所述第一个受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不等于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则继续确定所述受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二个受端发电站中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直至所述受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等于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所述受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对对应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潮流调整量小于零,则根据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位于所述送端系统的送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所述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所述送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
根据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位于所述受端系统的受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所述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所述受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
8.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预处理单元,用于对待调整潮流的输电断面进行潮流计算,得到输电断面的潮流结果;所述潮流结果包括发电节点的电压相角、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所述输电断面中各个支路的潮流值;以及,在所述输电断面处将预设电网按照有功潮流方向划分为送端系统和受端系统;所述输电断面包括多条支路;所述电网包括多个发电站;所述发电站包括多个发电节点;;以及,根据所有支路的潮流值,确定输电断面的初始潮流值;
处理单元,用于从所述发电站的所有电压相角中确定最大电压相角,并将所述最大电压相角对应的发电节点作为所述发电站的代表节点;以及,对所述输电断面处的所有支路进行暂态稳定分析,得到所述输电断面的多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所述暂态稳定分析结果包括所述代表节点在预设第一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转速偏差;以及,在每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根据所述代表节点在预设第二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转速偏差,确定在所述第二时间段内所述代表节点的每个振荡模式对应的阻尼比;所述第二时间段包含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以及,从所有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所有阻尼比中,确定最小阻尼比,以及确定所述最小阻尼比对应的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以及,在所述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根据所述代表节点在预设第二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目标转速偏差,确定所述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以及,根据预设的目标潮流值和所述初始潮流值,确定潮流调整量,以及根据所述潮流调整量,确定送端系统的送端机组调整量和受端系统的受端机组调整量;
调整单元,用于如果所述潮流调整量大于零,则根据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位于所述送端系统的送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所述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所述送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以及,根据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位于所述受端系统的受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所述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所述受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
验证单元,用于根据所有发电站调节后的有功出力,确定输电断面潮流调整后的更新潮流值;以及,根据所述目标潮流值和所述更新潮流值,确定潮流偏差;以及,如果所述潮流偏差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返回对所述输电断面处的所有支路进行暂态稳定分析的步骤,直至所述潮流偏差小于所述预设阈值,对所述输电断面的潮流调整结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输电断面处将预设电网划分为两个系统;
根据有功潮流方向,将所述两个系统中送出功率的系统作为送端系统,将所述两个系统中流入功率的系统作为受端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从所述代表节点在预设第二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目标转速偏差中,确定目标转速偏差的最大值和目标转速偏差的最小值;
根据所述最大值和所述最小值,确定所述代表节点的目标转速偏差波动范围。
CN202011136611.0A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3324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36611.0A CN112332409B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36611.0A CN112332409B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2409A true CN112332409A (zh) 2021-02-05
CN112332409B CN112332409B (zh) 2023-08-22

Family

ID=74310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36611.0A Active CN112332409B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3240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5485A (zh) * 2021-05-13 2021-08-13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水力发电机组并网模式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5310A (zh) * 2011-04-28 2011-09-1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暂态稳定计算的电网潮流断面可视化调节方法
WO2012155494A1 (zh) * 2011-05-16 2012-11-22 河北省电力研究院 自动电压控制系统全网最优控制参数校验方法
CN102904246A (zh) * 2012-09-07 2013-01-30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点对网输电系统暂态稳定输电极限的快速计算方法
US20130218494A1 (en) * 2011-10-11 2013-08-22 Bigwood Technology, Inc. Systems for Real-Time Available Transfer Capability Determination of Large Scale Power Systems
WO2017028631A1 (zh) * 2015-08-19 2017-02-2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多故障协调的静态安全综合辅助决策方法及存储介质
WO2018049737A1 (zh) * 2016-09-18 2018-03-22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区负荷控制的安全校正计算方法
CN108306300A (zh) * 2018-01-30 2018-07-20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确定主网断面上统一潮流控制器容量的方法及系统
CN108565862A (zh) * 2018-03-19 2018-09-2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确定电网的统一潮流控制器选址的方法及系统
CN109193706A (zh) * 2018-11-28 2019-01-11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力系统功角暂态失稳自动切机的搜索方法及装置
WO2020078109A1 (zh) * 2018-10-17 2020-04-2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识别电网薄弱断面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00169219A1 (en) * 2017-12-31 2020-05-28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Photovoltaic power plant and primary frequency modula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11244951A (zh) * 2020-03-12 2020-06-05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多断面在线稳定限额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1327047A (zh) * 2020-02-26 2020-06-23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确定级联式电网多交流断面输电能力的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5310A (zh) * 2011-04-28 2011-09-1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暂态稳定计算的电网潮流断面可视化调节方法
WO2012155494A1 (zh) * 2011-05-16 2012-11-22 河北省电力研究院 自动电压控制系统全网最优控制参数校验方法
US20130218494A1 (en) * 2011-10-11 2013-08-22 Bigwood Technology, Inc. Systems for Real-Time Available Transfer Capability Determination of Large Scale Power Systems
CN102904246A (zh) * 2012-09-07 2013-01-30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点对网输电系统暂态稳定输电极限的快速计算方法
WO2017028631A1 (zh) * 2015-08-19 2017-02-2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多故障协调的静态安全综合辅助决策方法及存储介质
WO2018049737A1 (zh) * 2016-09-18 2018-03-22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区负荷控制的安全校正计算方法
US20200169219A1 (en) * 2017-12-31 2020-05-28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Photovoltaic power plant and primary frequency modula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08306300A (zh) * 2018-01-30 2018-07-20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确定主网断面上统一潮流控制器容量的方法及系统
CN108565862A (zh) * 2018-03-19 2018-09-2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确定电网的统一潮流控制器选址的方法及系统
WO2020078109A1 (zh) * 2018-10-17 2020-04-2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识别电网薄弱断面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193706A (zh) * 2018-11-28 2019-01-11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力系统功角暂态失稳自动切机的搜索方法及装置
CN111327047A (zh) * 2020-02-26 2020-06-23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确定级联式电网多交流断面输电能力的方法及系统
CN111244951A (zh) * 2020-03-12 2020-06-05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多断面在线稳定限额计算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司大军;: "电力系统功角失稳自动切机搜索方法研究", 云南电力技术, no. 03, pages 85 - 87 *
梁艳红;张文朝;李付强;盛四清;潘艳;胡娱欧;何忠华;李轶群;: "链式电网动态稳定下多断面耦合特性研究",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no. 04, pages 107 - 113 *
谢昶;那光宇;鲁广明;何晓洋;于鑫;赵鹏;卢崇毅;: "风电接入的区域间功率增长模式优化方法", 可再生能源, no. 06, pages 846 - 853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5485A (zh) * 2021-05-13 2021-08-13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水力发电机组并网模式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3255485B (zh) * 2021-05-13 2022-05-17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水力发电机组并网模式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2409B (zh) 202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Xu et al. Modeling, tuning, and validating system dynamics in synthetic electric grids
CN108832658B (zh) 考虑频率约束及风电调频的风电穿透功率极限计算方法
CN110120686B (zh) 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在线惯量估计的新能源承载力预警方法
EP2703914A1 (en) Hybrid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voltage regulator
CN110397548B (zh) 一种双馈式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的多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Apostolopoulou et al. Balancing authority area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design of adaptive AGC systems
CN110912137B (zh) 一种计及交流潮流的柔性配电网运行域模型构建方法
CN109103927A (zh) 提高一次调频动态响应特性的调速系统pid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
CN112332408A (zh) 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0071501B (zh) 一种基于分段线性系统模型的频率特征分析方法及系统
Zacharia et al. Wide area control of governors and power system stabilizers with an adaptive tuning of coordination signals
CN109638871B (zh) 考虑风电接入的大规模交直流混联系统主网划分方法
CN112332409A (zh) 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及装置
Xu et al. Flexibility of variable-speed pumped-storage unit during primary frequency control and corresponding assessment method
CN108199391B (zh) 一种发电机uel与pss的协调控制方法
Ibrahim et al.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bacterial foraging based power system stabilizer in multi-machine power system
CN109599902A (zh) 微电网的同期预同步及检同期合闸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2260283A (zh) 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及装置
Silva et al. Loading margin sensitivity in relation to the wind farm generation power factor for voltage preventive control
Ahsan et al. Distributed storage approach versus singular storage approach: A dynamic stability evaluation
CN115940157A (zh) 稳控策略校核任务的潮流场景自动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825425A (zh) 电压跌落引发频率安全的新能源接纳能力评估方法及装置
Sadhana et al. Revamped Sine Cosine Algorithm Centered Optimization of System Stabilizers and Oscillation Dampers for Wind Penetrated Power System
Zenk et al. Multi zone power systems load-frequency stability using fuzzy logic controllers
CN111049124B (zh) 一种电网直流闭锁后系统功率调整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