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2265A - 一种电力输送智能变电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输送智能变电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2265A
CN112332265A CN202011198490.2A CN202011198490A CN112332265A CN 112332265 A CN112332265 A CN 112332265A CN 202011198490 A CN202011198490 A CN 202011198490A CN 112332265 A CN112332265 A CN 1123322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gear
shaped groove
guide
slide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9849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119849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322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32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226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26Casing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H02B1/46Boxe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015Boards, panels, desk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H02B1/04Mounting thereon of switches or of other devices in general, the switch or device having, or being without, casing
    • H02B1/052Mounting on r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输送智能变电箱,包括通过螺栓与室内顶壁固定连接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开口向下的收容室,所述收容室内滑动配合连接有活动箱,所述活动箱内设有开口向左的设备腔,所述收容室的左右两侧壁内对称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内设有与所述活动箱固定连接的第一导块,所述第一导块内设有升降联动机构,所述设备腔的顶部设有向右侧延伸设置的驱动内腔,所述驱动内腔内设有驱动控制机构,所述升降联动机构与所述驱动控制机构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导块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二导槽内还设有防超程机构,所述活动箱的底部设有防压传感控制机构,本设备减少占地面积,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大大提高了维修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力输送智能变电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电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输送智能变电箱。
背景技术
变电站是指电力系统中对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接受电能及分配电能的场所。在发电厂内的变电站是升压变电站,其作用是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馈送到高压电网中。在整个过程中其变电箱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变电箱就是电力系统中对电能的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集中和分配的场所的箱体。其变电箱又包括大型变电箱与小型变电箱,然而现有的小型变电箱的安装、摆放是一直困扰工作人员的一个问题,不管是在安装过程中,还是后期的维修过程,都需要工作人员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探测,十分的繁琐,耗时较多,成本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输送智能变电箱,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电力输送智能变电箱,包括通过螺栓与室内顶壁固定连接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开口向下的收容室,所述收容室内滑动配合连接有活动箱,所述活动箱内设有开口向左的设备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室的左右两侧壁内对称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内设有与所述活动箱固定连接的第一导块,所述第一导块内设有升降联动机构,所述设备腔内设有安放变电设备的移动台,所述设备腔的底壁内相连通设有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顶部与所述移动台固定连接的第二导块,所述设备腔的顶部设有向右侧延伸设置的驱动内腔,所述驱动内腔内设有驱动控制机构,所述升降联动机构与所述驱动控制机构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导槽右侧设有传控内腔,所述第二导块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二导槽内还设有防超程机构,所述活动箱的底部设有防压传感控制机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联动机构包括内嵌腔,所述内嵌腔内转动配合连接有纵向延伸设置的内螺纹套,所述内螺纹套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上下延伸末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槽上下壁固定连接,所述内螺纹套的外表面上周向固设有蜗轮,所述蜗轮的后侧啮合连接有蜗杆。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控制机构包括固定与所述驱动内腔顶壁上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底部动力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花键配合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底部设有顶托板,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顶托板之间顶压配合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齿轮内设有截面为T型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连接滑块,所述第一齿轮的左侧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后侧啮合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底部端与所述驱动内腔的底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齿轮的顶部固设有第一锥齿轮,左右两侧所述内嵌腔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贯穿所述驱动内腔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三齿轮的上侧啮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二转轴周向固定连接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转轴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所述蜗杆动力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防超程机构包括相连通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槽左侧壁内的第一条形槽以及相连通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槽右侧壁内的第二条形槽,所述第一条形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滑条,所述第一滑条的左侧端与所述第一条形槽的左侧壁之间固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条形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滑条,所述第二滑条的右侧端与所述第二条形槽右侧壁之间固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一条形槽的下侧设有第三条形槽,所述第三条形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三滑条,所述第三滑条的顶部端面内设有卡槽,所述第三滑条的顶部端面上还固设有第一拉绳,所述第一拉绳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环形槽内且与所述连接滑块的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条形槽的顶壁内相连通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滑动配合连接第一斜面凸块,所述第一斜面凸块的顶部顶压配合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第一斜面凸块的顶部端还固设有第二拉绳,所述第二拉绳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条形槽内且与所述第一滑条的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条形槽的底壁内相连通设有限滑槽,所述限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顶部末端与所述第三滑条固定连接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左右两侧顶压配合连接有第五弹簧,所述限滑槽的底壁内相连通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斜面凸块,所述第二斜面凸块的底部顶压配合连接有第六弹簧,所述第二斜面凸块的底部端还固设有第三拉绳,所述第三拉绳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条形槽内且与所述第二滑条的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条形槽的左侧相连通设有开口向左的操控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弹簧的弹性顶压力大于所述第四弹簧的弹性顶压力。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传控内腔的左侧壁上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的左侧端与所述第一螺杆的右侧末端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杆的左侧末端与所述第二导槽的左侧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传控内腔的顶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顶部固设有位于所述驱动内腔内的第四齿轮,所述第三转轴的底部末端固设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连接的第四锥齿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防压传感控制机构包括开口向下的锥形槽以及滑动配合连接于所述锥形槽内的锥形滑块,所述锥形槽的顶壁固设有触碰传感器,所述触碰传感器与所述驱动电机电性连接,所述活动箱的下侧设有触碰平板,所述锥形滑块的底部末端与所述触碰平板的顶部端面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执行自动控制活动箱的升降工作,从而减少占地面积,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在触碰平板在下降过程中发送触碰,能实现自动控制驱动电机停止工作,大大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能实现自动控制移动台伸出工作时,由第二导块与第一滑条相抵,实现控制第一齿轮脱离第四齿轮,以及能实现自动控制移动台收回时,由第二导块与第二滑条相抵,实现控制第一齿轮脱离第四齿轮,从而提高维修时以及维修后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了维修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电力输送智能变电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图1中B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1中C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图1中D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图1中E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6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参照图1-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电力输送智能变电箱,包括通过螺栓与室内顶壁固定连接的外壳体710,所述外壳体710内开口向下的收容室711,所述收容室711内滑动配合连接有活动箱713,所述活动箱713内设有开口向左的设备腔715,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室711的左右两侧壁内对称设有第一导槽714,所述第一导槽714内设有与所述活动箱713固定连接的第一导块717,所述第一导块717内设有升降联动机构,所述设备腔715内设有安放变电设备的移动台742,所述设备腔715的底壁内相连通设有第二导槽716,所述第二导槽716内滑动配合连接有顶部与所述移动台742固定连接的第二导块743,所述设备腔715的顶部设有向右侧延伸设置的驱动内腔723,所述驱动内腔723内设有驱动控制机构,所述升降联动机构与所述驱动控制机构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导槽716右侧设有传控内腔737,所述第二导块743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一螺杆744,所述第二导槽716内还设有防超程机构,所述活动箱713的底部设有防压传感控制机构。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升降联动机构包括内嵌腔718,所述内嵌腔718内转动配合连接有纵向延伸设置的内螺纹套719,所述内螺纹套719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二螺杆721,所述第二螺杆721的上下延伸末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槽714上下壁固定连接,所述内螺纹套719的外表面上周向固设有蜗轮720,所述蜗轮720的后侧啮合连接有蜗杆722,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活动箱713的升降控制,便于收纳和维护,减少占地面积。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驱动控制机构包括固定与所述驱动内腔723顶壁上的驱动电机731,所述驱动电机731的底部动力连接有第一转轴735,所述第一转轴735上花键配合连接有第一齿轮729,所述第一齿轮729的底部设有顶托板740,所述第一齿轮729与所述顶托板740之间顶压配合连接有第一弹簧741,所述第一齿轮729内设有截面为T型的环形槽732,所述环形槽732内滑动配合连接有连接滑块733,所述第一齿轮729的左侧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二齿轮724,所述第二齿轮724后侧啮合连接有第三齿轮725,所述第三齿轮725的底部端与所述驱动内腔723的底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齿轮725的顶部固设有第一锥齿轮726,左右两侧所述内嵌腔718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贯穿所述驱动内腔723的第二转轴727,所述第三齿轮725的上侧啮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二转轴727周向固定连接的第二锥齿轮728,所述第二转轴727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所述蜗杆722动力配合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驱动工作。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防超程机构包括相连通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槽716左侧壁内的第一条形槽746以及相连通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槽716右侧壁内的第二条形槽761,所述第一条形槽746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滑条747,所述第一滑条747的左侧端与所述第一条形槽746的左侧壁之间固设有第二弹簧748,所述第二条形槽761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滑条762,所述第二滑条762的右侧端与所述第二条形槽761右侧壁之间固设有第三弹簧763,所述第一条形槽746的下侧设有第三条形槽749,所述第三条形槽749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三滑条755,所述第三滑条755的顶部端面内设有卡槽756,所述第三滑条755的顶部端面上还固设有第一拉绳734,所述第一拉绳734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环形槽732内且与所述连接滑块733的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条形槽749的顶壁内相连通设有第一凹槽769,所述第一凹槽769内滑动配合连接第一斜面凸块750,所述第一斜面凸块750的顶部顶压配合连接有第四弹簧752,所述第一斜面凸块750的顶部端还固设有第二拉绳751,所述第二拉绳751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条形槽746内且与所述第一滑条747的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条形槽749的底壁内相连通设有限滑槽753,所述限滑槽753内滑动配合连接有顶部末端与所述第三滑条755固定连接的限位块770,所述限位块770的左右两侧顶压配合连接有第五弹簧757,所述限滑槽753的底壁内相连通设有第二凹槽758,所述第二凹槽758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斜面凸块759,所述第二斜面凸块759的底部顶压配合连接有第六弹簧760,所述第二斜面凸块759的底部端还固设有第三拉绳764,所述第三拉绳764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条形槽761内且与所述第二滑条762的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条形槽749的左侧相连通设有开口向左的操控槽745,提高活动箱713下降控制时的安全性。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第二弹簧748的弹性顶压力大于所述第四弹簧752的弹性顶压力。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传控内腔737的左侧壁上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三锥齿轮738,所述第三锥齿轮738的左侧端与所述第一螺杆744的右侧末端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杆744的左侧末端与所述第二导槽716的左侧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传控内腔737的顶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三转轴739,所述第三转轴739的顶部固设有位于所述驱动内腔723内的第四齿轮730,所述第三转轴739的底部末端固设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738啮合连接的第四锥齿轮771。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防压传感控制机构包括开口向下的锥形槽765以及滑动配合连接于所述锥形槽765内的锥形滑块766,所述锥形槽765的顶壁固设有触碰传感器767,所述触碰传感器767与所述驱动电机731电性连接,所述活动箱713的下侧设有触碰平板768,所述锥形滑块766的底部末端与所述触碰平板768的顶部端面固定连接。
初始状态时,移动台742完全位于设备腔715内,此时,由移动台742带动第二导块743位于第二导槽716内的最右侧位置,同时,使第二导块743与第二滑条762抵压配合连接,进而使第二滑条762克服第三弹簧763的顶压力最大程度滑入第二条形槽761内,此时,由第二滑条762上的第三拉绳764带动第二斜面凸块759克服第六弹簧760的顶压力滑入第二凹槽758内,同时,限位块770受到左右两侧第五弹簧757的顶压力,使限位块770保持位于限滑槽753内的中间位置,此时,使第三滑条755左侧段位于操控槽745内,同时,使卡槽756远离第一凹槽769,此时,第一滑条747受到第二弹簧748的顶压力,使第一滑条747的右侧段最大程度伸入第二导槽716内,同时,使第二拉绳751处于放松状态,由于第一斜面凸块750受到第四弹簧752的顶压力,使第一斜面凸块750的底部段伸入第三条形槽749内且处于第三滑条755右侧位置,同时,第三滑条755上的第一拉绳734处于放松状态,锥形滑块766受到触碰平板768的重力影响,使锥形滑块766的顶部端面远离触碰传感器767,此时,第一齿轮729受到第一弹簧741的顶压力,使第一齿轮729远离第四齿轮730,同时,使第一齿轮729与第二齿轮724啮合连接。
实施例1
当需要升降工作时,通过驱动电机731控制第一转轴735和第一齿轮729正反转动,进而使第一齿轮729带动第二齿轮724和第三齿轮725正反转动,由第一锥齿轮726带动第二锥齿轮728和第二转轴727正反转动,由第二转轴727带动蜗杆722正反转动,进而实现由蜗轮720带动内螺纹套719正反转动,进而实现由内螺纹套719带动活动箱713的上下滑动工作;
实施例2
使第一导块717移动至第一导槽714内的最底部位置,此时,使活动箱713的底部段最大程度伸出外壳体710,进而使设备腔715的左侧与外部空间相连通,然后,通过受到向右侧按压第三滑条755,使第三滑条755向右侧延伸与第一斜面凸块750顶压配合,进而使第一斜面凸块750克服第四弹簧752的顶压力向上滑动,直至卡槽756滑动至第一凹槽769相对位置处,此时,第一斜面凸块750受到第四弹簧752的顶压力,使第一斜面凸块750与卡槽756配合连接,进而实现第三滑条755的锁定,同时,由第三滑条755上的第一拉绳734带动第一齿轮729克服第一弹簧741的顶压力向下滑动,进而使第一齿轮729远离第二齿轮724,并使第一齿轮729与第四齿轮730啮合连接,接着,通过驱动电机731控制第一齿轮729带动第二齿轮724以及第三转轴739底部的第四锥齿轮771转动,由第三锥齿轮738带动第一螺杆744转动,进而实现由第一螺杆744带动第二导块743和移动台742向左侧移动,直至第二导块743与第一滑条747相抵,使第一滑条747带动第一斜面凸块750克服第四弹簧752的顶压力向上滑动,进而使第一斜面凸块750脱离卡槽756,此时,第三滑条755底部的限位块770的顶压力恢复至初始位置,进而使第一齿轮729受到第一弹簧741的顶压力,使第一齿轮729远离第四齿轮730,同时,使第一齿轮729与第二齿轮724啮合连接,同时,由于第二导块743远离第二条形槽761,此时,第二滑条762受到第三弹簧763的顶压力,使第二滑条762的左侧最大程度伸入第二导槽716内,同时使第三拉绳764处于放松状态,此时,第二斜面凸块759受到第六弹簧760的顶压力,使第二斜面凸块759的顶部段滑入限滑槽753内;
实施例3
当维护完成后,通过向左侧拉动第三滑条755,使第三滑条755带动限位块770向左侧滑动与第二斜面凸块759顶压配合,使第二斜面凸块759克服第六弹簧760的顶压力向下滑动,直至限位块770移动至第二凹槽758的左侧位置,此时,第二斜面凸块759受到第六弹簧760的顶压力向上滑动,进而实现限位块770的锁定工作,此时,由第三滑条755上的第一拉绳734带动第一齿轮729克服第一弹簧741的顶压力向下滑动,进而使第一齿轮729远离第二齿轮724,并使第一齿轮729与第四齿轮730啮合连接,接着,通过驱动电机731控制第一齿轮729带动第二齿轮724以及第三转轴739底部的第四锥齿轮771反向转动,进而由第一螺杆744带动第二导块743向右侧移动,直至第二导块743与第二滑条762顶压配合,进而第二滑条762克服第三弹簧763的顶压力向右侧移动,进而使第二滑条762上的第三拉绳764带动第二斜面凸块759克服第六弹簧760的顶压力向下滑动,使第二斜面凸块759滑离限滑槽753,此时,第三滑条755底部的限位块770受到第五弹簧757的弹性力实现快速复位;
实施例4
活动箱713向下移动中,当触碰平板768受阻,进而使触碰平板768带动锥形滑块766与触碰传感器767相抵,此时,使触碰传感器767发送信号并控制驱动电机731停止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执行自动控制活动箱的升降工作,从而减少占地面积,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在触碰平板在下降过程中发送触碰,能实现自动控制驱动电机停止工作,大大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能实现自动控制移动台伸出工作时,由第二导块与第一滑条相抵,实现控制第一齿轮脱离第四齿轮,以及能实现自动控制移动台收回时,由第二导块与第二滑条相抵,实现控制第一齿轮脱离第四齿轮,从而提高维修时以及维修后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了维修效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以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7)

1.一种电力输送智能变电箱,包括通过螺栓与室内顶壁固定连接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开口向下的收容室,所述收容室内滑动配合连接有活动箱,所述活动箱内设有开口向左的设备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室的左右两侧壁内对称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内设有与所述活动箱固定连接的第一导块,所述第一导块内设有升降联动机构,所述设备腔内设有安放变电设备的移动台,所述设备腔的底壁内相连通设有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顶部与所述移动台固定连接的第二导块,所述设备腔的顶部设有向右侧延伸设置的驱动内腔,所述驱动内腔内设有驱动控制机构,所述升降联动机构与所述驱动控制机构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导槽右侧设有传控内腔,所述第二导块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二导槽内还设有防超程机构,所述活动箱的底部设有防压传感控制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输送智能变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联动机构包括内嵌腔,所述内嵌腔内转动配合连接有纵向延伸设置的内螺纹套,所述内螺纹套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上下延伸末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槽上下壁固定连接,所述内螺纹套的外表面上周向固设有蜗轮,所述蜗轮的后侧啮合连接有蜗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输送智能变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机构包括固定与所述驱动内腔顶壁上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底部动力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花键配合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底部设有顶托板,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顶托板之间顶压配合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齿轮内设有截面为T型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连接滑块,所述第一齿轮的左侧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后侧啮合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底部端与所述驱动内腔的底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齿轮的顶部固设有第一锥齿轮,左右两侧所述内嵌腔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贯穿所述驱动内腔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三齿轮的上侧啮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二转轴周向固定连接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转轴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所述蜗杆722动力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输送智能变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超程机构包括相连通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槽左侧壁内的第一条形槽以及相连通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槽右侧壁内的第二条形槽,所述第一条形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滑条,所述第一滑条的左侧端与所述第一条形槽的左侧壁之间固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条形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滑条,所述第二滑条的右侧端与所述第二条形槽右侧壁之间固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一条形槽的下侧设有第三条形槽,所述第三条形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三滑条,所述第三滑条的顶部端面内设有卡槽,所述第三滑条的顶部端面上还固设有第一拉绳,所述第一拉绳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环形槽内且与所述连接滑块的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条形槽的顶壁内相连通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滑动配合连接第一斜面凸块,所述第一斜面凸块的顶部顶压配合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第一斜面凸块的顶部端还固设有第二拉绳,所述第二拉绳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条形槽内且与所述第一滑条的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条形槽的底壁内相连通设有限滑槽,所述限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顶部末端与所述第三滑条固定连接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左右两侧顶压配合连接有第五弹簧,所述限滑槽的底壁内相连通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斜面凸块,所述第二斜面凸块的底部顶压配合连接有第六弹簧,所述第二斜面凸块的底部端还固设有第三拉绳,所述第三拉绳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条形槽内且与所述第二滑条的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条形槽的左侧相连通设有开口向左的操控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力输送智能变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的弹性顶压力大于所述第四弹簧的弹性顶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力输送智能变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控内腔的左侧壁上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的左侧端与所述第一螺杆的右侧末端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杆的左侧末端与所述第二导槽的左侧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传控内腔的顶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顶部固设有位于所述驱动内腔内的第四齿轮,所述第三转轴的底部末端固设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连接的第四锥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输送智能变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压传感控制机构包括开口向下的锥形槽以及滑动配合连接于所述锥形槽内的锥形滑块,所述锥形槽的顶壁固设有触碰传感器,所述触碰传感器与所述驱动电机电性连接,所述活动箱的下侧设有触碰平板,所述锥形滑块的底部末端所述与所述触碰平板的顶部端面固定连接。
CN202011198490.2A 2020-10-31 2020-10-31 一种电力输送智能变电箱 Withdrawn CN1123322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8490.2A CN112332265A (zh) 2020-10-31 2020-10-31 一种电力输送智能变电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8490.2A CN112332265A (zh) 2020-10-31 2020-10-31 一种电力输送智能变电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2265A true CN112332265A (zh) 2021-02-05

Family

ID=74323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98490.2A Withdrawn CN112332265A (zh) 2020-10-31 2020-10-31 一种电力输送智能变电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3226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62648B (zh) 一种电动车充电自动断电设备
CN207415482U (zh) 一种电力电缆保护管快速切断台
CN111864615A (zh) 一种安全可靠的智能高低压开关柜
CN210126907U (zh) 一种高压配电柜下线检测装置
CN112332265A (zh) 一种电力输送智能变电箱
CN210823836U (zh) 卷绕式垃圾袋封口驱动装置
CN112310847A (zh) 一种户外低压配电柜
CN111244789A (zh)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保护装置
CN212013241U (zh) 一种光纤变光变色控制器
CN110611257B (zh) 一种庭院式可节能的电路保护配电箱
CN115020128A (zh) 一种高压配电柜检修用电力复位控制装置
CN109577308A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夯实机
CN210957526U (zh) 一种接地刀闸弹簧更换装置
CN212542995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低压智能开关柜
CN218730475U (zh) 一种实现无人值守的井下高压电动进车装置
CN108206580A (zh) 一种太阳能能源充电桩
CN210575714U (zh) 隔离换向开关门电联锁机构
CN210064997U (zh) 一种自支撑变频牵引绞车
CN217415392U (zh) 牵引杆免弯腰自动伸缩装置
CN112260092A (zh) 一种智能电气开关柜
CN216290147U (zh) 一种电缆用猴头线夹
CN217252433U (zh) 一种多功能电力工程车
CN221042137U (zh) 一种防误操作的低压固定式开关柜
CN220519764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线缆放线装置
CN117856063A (zh) 一种接插件方便插拔的智能配电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