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27424A - 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光纤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光纤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27424A
CN112327424A CN202011183419.7A CN202011183419A CN112327424A CN 112327424 A CN112327424 A CN 112327424A CN 202011183419 A CN202011183419 A CN 202011183419A CN 112327424 A CN112327424 A CN 1123274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optical fiber
plug
main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8341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27424B (zh
Inventor
李秀鹏
彭尚军
王春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8341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27424B/zh
Priority to CN202210112721.6A priority patent/CN1145455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27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27424A/zh
Priority to JP2023526183A priority patent/JP2023548689A/ja
Priority to PE2023001518A priority patent/PE20232011A1/es
Priority to EP21884573.3A priority patent/EP4224226A4/en
Priority to KR1020237017305A priority patent/KR20230091991A/ko
Priority to MX2023004975A priority patent/MX2023004975A/es
Priority to PCT/CN2021/111912 priority patent/WO202208884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274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27424B/zh
Priority to US18/307,520 priority patent/US20230258875A1/en
Priority to CONC2023/0006921A priority patent/CO2023006921A2/es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1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 G02B6/3825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with an intermediate part, e.g. adapter, receptacle, linking two plu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1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 G02B6/3818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of a low-reflection-loss type
    • G02B6/3821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of a low-reflection-loss type with axial spring biasing or load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1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 G02B6/3826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form or shape
    • G02B6/3831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form or shape comprising a keying element on the plug or adapter, e.g. to forbid wrong conne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69Mounting ferrules to connector body, i.e. plu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73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73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 G02B6/3874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using tubes, sleeves to align ferru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9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astening connecting plugs and sockets, e.g. screw- or nut-lock, snap-in, bayonet type
    • G02B6/3893Push-pull type, e.g. snap-in, push-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光纤连接器组件和通信设备。光纤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主件和至少两个套件,连接器主件中的插芯的前段完全位于主壳体的外部,至少两个套件均能够可拆卸地连接至主壳体以遮挡插芯的前段。连接器主件选择性地与至少两个所述套件之一者连接构成光纤连接器插头,套件和前段之间形成插槽,当所述插芯插入光纤适配器的插芯套筒时,光纤适配器的插芯套筒的开口端位于插槽内。本申请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能够适配不同类型的光纤连接器,具有通过性,且能够避免资材浪费。

Description

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光纤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通信领域,特别是一种光纤连接器插头、光纤适配器、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传输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通信系统中。光纤到户网络中,在入户阶段,从机房引出的光纤通过光纤与入户光纤在通信设备(例如光纤盒)内通过光纤连接器插头实现对接,以实现将光网络铺设至各家各户。具体为光纤连接器插头插接在通信设备的光纤适配器中。随着通信设备的多样化设计,不同的通信设备可能具有不同型号的光纤适配器,因此针对各通信设备,均需要配备固定型号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现有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的兼容性能较差,只能适配单一型号的光纤适配器,针对不同型号的光纤适配器,只能使用不同的光纤连接器插头,无法使用同一个光纤连接器转换为适配不同的光纤适配器的插头。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能够适配不同类型的光纤连接器,具有通过性,且能够避免资材浪费。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包括连接器主件和至少两个套件,连接器主件包括插芯和主壳体,所述插芯包括前段和连接段,至少部分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主壳体的内部,所述连接段与所述主壳体定位连接,以在径向上固定所述插芯及在轴向上限制所述插芯移出所述主壳体,所述前段完全位于所述主壳体的外部;均呈套筒状和至少两个套件能够与所述主壳体可拆卸地连接以遮挡所述前段,可以理解为套件安装至主壳体后,可以遮挡前段。所述连接器主件选择性地与至少两个所述套件之一者连接构成光纤连接器插头;当至少两个所述套件之一者与所述连接器主件连接时,所述套件和所述前段之间形成插槽,当所述插芯插入光纤适配器的插芯套筒时,所述插芯套筒伸入所述插槽且所述插芯套筒的开口端位于所述插槽内,可以理解为,插芯套筒的前端均插入插槽,插芯套筒的径向尺寸与插槽的径向尺寸匹配,即二者的径向尺寸可以相等或者之间的尺寸差是为了满足加工公差和组装间隙,也就是说插槽除了容纳插芯,不容纳其它元件;不同的所述套件与所述连接器主件组合构成不同形态的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以适配不同形态的光纤适配器。
本申请通过设置一个连接主件和至少两个套件,通过连接器主件与不同的套件匹配构成不同形态的光纤连接器插头,可以匹配不同形态的光纤适配器,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中的连接器能够兼容多种不同的光纤适配器的插口,作为光纤连接器插头的核心元件的连接器主件具有复用性、通用性,能够避免资材浪费,降低了用户使用光纤连接器插头的成本。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前段为陶瓷材质,所述连接段为非陶瓷材质。具体而言,前段用于与光纤适配器内的插芯套筒中的陶瓷插芯紧密配合,连接段为金属材质。本实施方式限定了插芯的陶瓷材质的前段外露在主壳体的外部,这样的连接器主件必须要与套件配合才能构成光纤连接器插头,当连接器主件不使用时,即不需要与任何的套件连接的情况下,连接器主件的前端需要安装一个防尘帽或牵引帽等类似的防护结构,以保护插芯的前段。
本申请通过将连接器主件设置为:可以与不同的套件组合构成不同形态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连接器主件的靠近前端的部分,插芯的前段是外露的状态,可以理解为,插芯的前段的外围没有任何套件及包覆结构,这样,使得连接器主件可以更自由地匹配不同形态的套件,可以与更小尺寸的套件组装为一体构成小型化的光纤连接器插头。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的组合方式更灵活。假设连接器主件中的插芯的前段的外围已经固定了一个套筒结构,这个套筒的结构使得光纤连接器主件的尺寸不可能做到很小,因为套筒结构和插芯之间还需要有插槽空间,若这样的连接器组件再与其它的套件结合,就没办法实现更小尺寸的光纤连接器插头。
具体而言,连接段包括中段和后段,前段和后段均呈中心对称结构,后段用于固定光纤,中段包括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一挡止结构,沿轴向方向,第一限位结构位于第一挡止结构和前段之间。第一限位结构用于在圆周方向上对插芯进行限位,即防止插芯相对主壳体旋转。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平面,第一平面的设置只要能使中段成为非旋转对称的结构,即可以具有圆周方向上限位的作用。第一挡止结构为连接至第一限位结构的柱状结构,第一挡止结构包括第一限位面,第一限位面朝向插芯的前端面。在制作插芯的过程中,通过切割的方式,在圆柱状的实体的外表面切掉一块,同时形成第一平面和第一限位面。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两个所述套件包括一体式套件,所述一体式套件包括前端面和后端面,所述插芯包括位于所述前段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端的前端面,所述一体式套件连接至所述连接器主件时,所述一体式套件的后端面与所述主壳体连接,所述插芯的前端面与所述一体式套件的前端面齐平,或者在轴向方向上所述插芯的前端面位于所述一体式套件的前端面和所述一体式套件的后端面之间。本实施方式通过一体式套件的前端面保护插芯前端面,能够避免插芯的前端面被刮碰,具体而言,一体式套件能够在周转、运输、以及与光纤适配器插拔的过程中,实现对于插芯的前端面的保护,在后续与对端连接器插头的插芯进行对接时,保证光信号能够稳定、可靠的在两者之间进行传输。
当一体式套件与连接器主件连接时,一体式套件内侧与插芯之间形成与光纤适配器的插芯套筒配合的插槽,具体为插槽用于收容插芯套筒的一端,插芯套筒的端面要伸入插槽内,藉此,使得一体式套件兼备保护插芯前端面及与光纤适配器配合的功能,一体式套件的外围无需要再设置其它的元件,一体式套件的外表面也是整个光纤连接器插头的外表面,一体式套件是设置在插芯前段外围的唯一结构件,本申请将设置在插芯外围的保护特征(一体式套件的前端面)和插拔配合特征(一体式套件的内表面与插芯间形成的插槽及一体式套件的外表面与光纤适配器内表面接触配合)集中在一体式套件上,这样可以使得光纤连接器插头的径向尺寸足够小,在通信设备的有限空间内,可以布置更多的光纤连接端口。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器主件的所述主壳体包括主轴及设于所述主轴外表面的密封结构、锁固部和滑动件,所述插芯连接至所述主壳体的前端;所述滑动件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连接至所述主壳体;沿所述主壳体的轴向方向,所述锁固部位于所述滑动件和所述插芯之间,所述密封结构位于所述锁固部和所述插芯之间;当所述连接器主件与所述一体式套件连接构成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时,所述锁固部和所述滑动件用于与对应的光纤适配器配合,所述滑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滑动件与所述锁固部配合共同锁住所述光纤适配器,所述滑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实现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与所述光纤适配器之间的解锁。本实施方式限定了一种用于室外的光纤连接器插头,通过密封结构和第一锁持结构的配合,使得光纤连接器插头的结构简化,只需要配置一个位于第一锁持结构和插芯之间的密封结构,有利于使光纤连接器插头实现小型化的结构,而且第一锁持结构通过直插的方式与光纤适配器配合,使得光纤连接器插头可以具有很小的操作空间,减少了光纤连接器插头的空间占用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滑动件与所述主壳体之间形成锁持槽,所述锁持槽用于与所述光纤适配器的弹性臂配合,所述锁持槽的开口位置位于所述滑动件的一端和所述主壳体之间,所述滑动件包括形成于所述锁持槽内壁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朝向所述主壳体,所述配合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锁持槽的开口之间,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主壳体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主壳体之间的垂直距离;当所述滑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锁固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主壳体的外表面相对设置,当所述滑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配合面与所述主壳体的外表面相对设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与主壳体之间垂直距离设置为不同的方式,将配合面设计为类似双台阶或相对轴向方向倾斜延伸的结构,配合面与第二锁持部配合的状态下,配合面将第二锁持结构的弹性臂抵压在锁持槽内,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均对弹性臂产生抵压力,而且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径向方向上构成双台阶或倾斜延伸的架构,不但有利于增加配合面和弹性臂之间的接触面积,还实现了径向扣压弹性臂的作用,对弹性臂的扣合及压持力能够保证弹性臂被稳固地锁持在锁持槽内,不易被拉出。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配合面在轴向上的延伸的尺寸为第一尺寸,第一区域在轴向上的延伸尺寸为第二尺寸,显然第二尺寸小于第一尺寸,甚至第二尺寸可又小于第一尺寸的二分之一。在锁持状态下,配合面和弹性臂之间相互抵压区域可以为整个配合面所在的区域。而在解锁的过程中,只需要将第一区域移动至锁持状态下的第二区域所在的位置,第二区域同步移动至弹性臂之外,此时,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均与弹性臂之分离,弹性臂未被抵压,即实现了解锁。可见,解锁过程中,滑动件移动的行程只需要为第二尺寸的距离,不需要移动第一尺寸的距离。因此,本实施方式具有锁持稳固,轻松解锁的优势。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滑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锁固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主壳体的外表面相对设置,当所述滑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配合面与所述主壳体的外表面相对设置。本申请通过限定滑动件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与主壳体的对应位置关系,能够保证滑动件在主壳体上的精确的定位,能提升锁持及解锁的效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合面呈阶梯状,第一区域在滑动件上从前端面朝向后端面的方向的延伸方向与滑动件的中心轴平行。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合面呈斜面状,第一区域在滑动件上从前端面朝向后端面的方向的延伸方向与滑动件的中心轴之间形成夹角。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两个所述套件还包括组装式套件,所述组装式套件的外表面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一体式套件的外表面的径向尺寸。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主件可以连接一体式套件,也可以连接组装式套件,从而形成径向尺寸不同的光纤连接器插头,适配不同尺寸的光纤适配器,通用性更佳。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组装式套件包括均呈套筒状的中间件和插接件,所述组装式套件连接至所述连接器主件时,所述中间件环绕所述前段,当所述组装式套件与所述连接器主件连接时,所述中间件和所述前段之间形成所述插槽,所述插接件套设在所述中间件的外围,所述插接件用于所述光纤适配器配合,以将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连接至所述光纤适配器对接。本实施方式通过组装式套件的中间件与连接器主件配合,中间件用于与插芯之间形成插槽,以与光纤适配器的插芯套筒配合。通过插接件连接至连接器主件,插接件用于与光纤适配器的连接结构配合,以实现光纤连接器插头和光纤适配器之间的插接、锁持。插接件上可以集成导向结构和锁持结构,以及插接件还可以具有保护插芯前端面的功能结构。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组装式套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不同的所述组装式套件中的所述中间件的形态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不同的所述组装式套件的所述插接件的形态是不同的。可以将中间件作为不同的组装式套件之间通用的标准件,可以理解为,不同的组装式套件的中间件可以是相同的,在替换不同的组装式套件时,只需要替换插接件即可,不同的组装式套件可以使用同一个中间件。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插接件包括外套筒和导向筒,所述外套筒连接至所述导向筒的外围且环绕所述导向筒,所述导向筒套设在所述中间件的外围,且所述导向筒与所述连接器主件上的滑动件配合,以将所述插接件连接至所述连接器主件。本实施方式中的插接件由两个筒状结构构成,其中导向筒用于导向及保护插芯,外套筒与光纤适配器连接,实现锁持,外套筒可以套在光纤适配器的外围,与光纤适配器外围上的相关的结构配合。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向筒包括限位凸环和限位段,所述限位凸环位于所述限位段的一端,所述限位段包括沿轴向延伸且沿周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设有径向外突的卡勾结构,所述第二弹臂设有径向内突的卡持部,所述卡勾结构和所述限位凸环共同作用固定所述插接件,所述卡持部用于与所述滑动件的所述锁持槽及所述配合面配合,以实现将所述插接件连接至所述连接器主件。本实施方式通过导向筒与连接器主件上的滑动件配合实现导向筒与连接器主件的固定连接。可见本申请中连接器主体上的滑动件具有多功能性,当连接器主件与一体式套件配合的状态,滑动件用于与光纤适配器配合实现锁持,当连接器主件与本实施方式中的组装式套件配合的状态,滑动件可以与导向筒配合,用于锁固导向筒。可见,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主件具有通用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插接件为一体式的筒状结构,所述插接件滑动连接至所述中间件且环绕所述中间件,所述插接件设有挖空区,所述中间件的外表面设有卡持部,所述卡持部对应设置在所述挖空区位置处,所述卡持部用于光纤适配器的卡勾配合,实现锁持状态,通过所述插接件相对所述中间件的轴向滑动,带动所述卡持部脱离所述光纤适配器的卡勾,以实现解锁。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插接件为一体式结构,通过光纤适配器与中间件上的卡持部配合进行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和光纤适配器之间的锁持,通过插接件的滑动实现解锁。本实施方式具有结构简单的优势,可以实现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的小型化设计。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插接件为一体式的筒状结构,所述插接件固定连接至所述连接器主件,所述插接件包围部分所述中间件,其余的部分所述中间件位于所述插接件的外部,所述插接件包括用于与所述光纤适配器连接的外螺纹。具体而言,位于插接件外部的部分中间件上设有导向结构,用于与光纤适配器插接过程的导向。位于插接件外部的部分中间件的外表面设密封结构,通过此密封结构实现中间件与光纤适配器之间的密封连接。所述中间件与所述连接器主件之间易设密封结构。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牵引帽,所述牵引帽用于罩设在所述一体式套件的外围,且与所述主壳体固定连接。牵引帽与主壳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固定。牵引帽的内表面与一体式套件的外表面接触,亦与部分主壳体的外表面接触,牵引帽和主壳体之间设有密封结构。牵引帽与主壳体的连接强度大于一体式套件与主壳体的连接强度,因此,本申请通过牵引帽与主壳体的连接,可以在光纤连接器插头在穿管的场景中,对光纤连接器插头进行牵引及保护。本申请也可以直接将牵引帽组装至连接器主件,即连接器主件未组装一体式套件的情况下,直接安装牵引帽,通过牵引帽将连接器主件进行穿管操作后,再拆下牵引帽,然后将一体式套件安装至连接器主件。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一体式套件设有卡孔,所述主壳体设有弹性卡勾所述弹性卡勾与所述卡孔配合,以实现所述一体式套件和所述主壳体之间的锁持状态,所述弹性卡勾背离所述一体式套件的一侧设有避让空间,当所述一体式套件受力时,所述弹性卡勾能够向所述避让空间内移动,使得所述卡扣脱离所述卡孔,以实现所述一体式套件和所述主壳体之间的解锁。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一体式套件与主壳体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结构也适用于组装式套件的中间件与主壳体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结构。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组装式套件的所述中间件设有卡孔,所述主壳体设有弹性卡勾所述弹性卡勾与所述卡孔配合,以实现所述中间件和所述主壳体之间的锁持状态,所述弹性卡勾背离所述中间件的一侧设有避让空间,当所述中间件受力时,所述弹性卡勾能够向所述避让空间内移动,使得所述卡扣脱离所述卡孔,以实现所述中间件和所述主壳体之间的解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一体式套件包括主体和弹臂,所述弹臂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至所述主体,所述第二端设有卡勾,所述弹臂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主体之间设有缝隙,所述第二侧边和所述主体之间亦设缝隙,所述主壳体上设有锁孔或锁槽,所述卡勾与所述锁孔或锁槽配合以实现所述一体式套件和所述主壳体之间的锁持状态,所述弹臂受外力张开时,使得所述卡勾脱离所述锁孔或锁槽,以实现所述一体式套件和所述主壳体之间的解锁。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一体式套件与主壳体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结构也适用于组装式套件的中间件与主壳体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结构。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组装式套件的所述中间件包括主体和弹臂,所述弹臂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至所述主体,所述第二端设有卡勾,所述弹臂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主体之间设有缝隙,所述第二侧边和所述主体之间亦设缝隙,所述主壳体上设有锁孔或锁槽,所述卡勾与所述锁孔或锁槽配合以实现所述中间件和所述主壳体之间的锁持状态,所述弹臂受外力张开时,使得所述卡勾脱离所述锁孔或锁槽,以实现所述中间件和所述主壳体之间的解锁。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两个所述套件包括至少两个组装式套件,各所述组装式套件包括均呈套筒状的中间件和插接件,所述组装式套件连接至所述连接器主件时,所述中间件套设在所述插芯的所述前段的外围,所述中间件与所述主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插接件套设在所述中间件的外围,所述插接件与所述中间件或所述主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插接件用于所述光纤适配器对接,不同的所述组装式套件中的所述中间件的形态相同,不同的所述组装式套件的所述插接件的形态不同。本实施方式中,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可以只包括连接器主件和至少两个组装式套件,即不包括一体式套件,通过连接器主件和至少两个组装式套件组合构成。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套件不包括一体式套件,包括至少两个组装式套件,组装式套件的配置与前述可能的实施方式所概括的组装式套件结构相同,可以与连接器主件匹配构成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光纤适配器和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光纤连接器组件,至少两个所述光纤适配器的结构不同,至少两个所述套件用于与所述至少两个光纤适配器一一对应的插接配合。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光纤连接器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的一种具体的应用场景,具体为FTTH网络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所在的通信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结合不同型号的光纤适配器的示意图。
图4是第一种方案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中,连接器主件与一体式套件结合构成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的剖面图。
图7是图4所示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的另一个方向的剖面图。
图8是第一种方案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中的连接器主件内的插芯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的插芯的剖视图。
图10是第一种方案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中的一体式套件(即前框套)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第一种方案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中的一体式套件(即前框套)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12是第一种方案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中的一体式套件(即前框套)和插芯之间的第一种位置关系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第一种方案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中的一体式套件(即前框套)和插芯之间的第二种位置关系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第一种方案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中的一体式套件(即前框套)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另一个方向的剖面图。
图15是第一种方案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中的连接器主件中的主壳体中的安装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6是第一种方案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中的连接器主件中的主壳体中的安装件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17是第一种方案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中的连接器主件中的主壳体中的安装件的剖面图。
图18是第一种方案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中的一体式套件安装至连接器主件所构成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的部分剖面图。
图19是第一种方案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中的一体式套件安装至连接器主件所构成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的另一个方向的部分剖面图。
图20是第一种方案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中的连接器主件中的主壳体中的固定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1A是第一种方案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中的一体式套件安装至连接器主件所构成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的部分剖面放大示意图,主要表达安装件、固定件、主轴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21B是图21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前框套(即本申请的一体式套件)的示意图。
图22是第一种方案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中的连接器主件中的主壳体中的主轴的立体示意图。
图23是第一种方案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中的连接器主件中的主壳体中的主轴的一个方向的平面示意图。
图24是第一种方案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中的连接器主件中的主壳体中的主轴的剖面示意图。
图25是第一种方案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中的连接器主件中的主壳体中的滑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6是第一种方案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中的连接器主件中的主壳体中的滑动件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27是第一种方案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中的连接器主件中的主壳体中的滑动件的剖面图。
图28是第一种方案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中的连接器主件中的主壳体中的滑动件的剖面图。
图29是第一种方案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中的连接器主件中的主壳体中的固定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30是第一种方案中的光纤适配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31是第一种方案中的光纤适配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32是第一种方案中的光纤适配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33是图30所述的光纤适配器中的陶瓷套筒的立体示意图。
图34是第一种方案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中的一体式套件安装至连接器主件所构成的光纤连接器插头与对应的光纤适配器对插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35是图34中的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6是图34中I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7是第一种方案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中的一体式套件安装至连接器主件所构成的光纤连接器插头与对应的光纤适配器对插后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38是图37中的II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9是第一种方案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中的一体式套件安装至连接器主件所构成的光纤连接器插头上安装牵引帽的示意图。
图40是图39的剖面图。
图41是第二种方案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中的组装式套件安装至连接器主件所构成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2是第二种方案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中的组装式套件中的中间件的剖面图。
图43是第二种方案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的剖面图。
图44是第二种方案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的另一方向的剖面图。
图45是第二种方案中的组装式套件的插接件的一个方向的立体图。
图46是第二种方案中的组装式套件的插接件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图。
图47是第二种方案中的组装式套件的中间件的立体图。
图48是第二种方案中的光纤适配器的立体图。
图49是第三种方案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中的组装式套件安装至连接器主件所构成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0是第三种方案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中的组装式套件中的中间件的剖面图。
图51是第三种方案中的组装式套件的插接件的立体图。
图52是第三种方案中的光纤适配器的立体图。
图53是第三种方案中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插接至光纤适配器的立体图。
图54是第三种方案中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插接至光纤适配器的部分剖面图。
图55是第四种方案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中的组装式套件安装至连接器主件所构成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6是第四种方案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中的组装式套件安装至连接器主件所构成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的剖面图。
图57是第四种方案中的组装式套件的中间件的立体图。
图58是第四种方案中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插接至光纤适配器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方便理解,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相关技术术语进行解释和描述。
轴向方向:可以理解为光纤连接器插头的轴向方向,等同于光纤和插芯的延伸方向,即光纤的尾部延伸至光纤的前端再继续延伸至插芯前端的方向,等同于光纤连接器插头中的套设在光纤外围的壳组件的轴向方向。
径向方向:垂直于轴向的方向。
套筒状:套在长条状物体的外表面,起保护、加强固定或连接作用,具有套筒状的元件包括筒状(或管状)外壳,外壳内呈为中空空间,筒状(或管状)外壳的两个端面均设开口,长条状物体可以通过这两个开口穿过套筒状元件,例如光纤从壳组件的一端开口伸入壳组件,并能够从壳组件的另一端开口伸出壳组件。套筒状元件的端面包括内边缘和外边缘,套筒状元件的内表面连接在两个端面的内边缘之间,且朝向其内部的中空空间,套筒状元件的外表面为连接在两个端面的外边缘之间,朝向套筒状元件外部空间。套筒状元件的轴向方向为从其一个端面向另一个端面延伸的方向,其径向方向为从内表面向外表面垂直延伸的方向,可以理解为垂直于其轴向方向。套筒状元件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可以为圆形、多边形、三角形或其它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本申请不做限制。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及通信设备应用在FFTx系统,FFTx系统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FF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户)、FFTC(fiber to the curb,光纤到路边)、FTTP(fiber to the premises,光纤到驻地)、FTTN(fiber to the node orneighborhood,光纤到节点)、FTTO(fiber to the office,光纤到办公室)、FTTSA(fiberto the servicearea,光纤到服务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以通信设备应用至光纤到户(fiber to the home,FTTH)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参阅图1,图1所示为FTTH网络的示意图,在中心机房(Central Office,CO)1和用户终端盒(Customer Splicing Point,CSP)4之间设有预连接配线点(Connectorised Fiber Distribution Point,CFDP)2和分纤盒3,中心机房1内的通信设备通过光缆连接至预连接配线点2,将信号分配至预连接配线点2,预连接配线点2通过光缆将信号输送至分纤盒3,再通过分纤盒3输出(通过光缆传输)至用户终端盒4。
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设备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光纤分纤箱(fiber accessterminal,FAT)、光缆接头盒(splitting and splicing closure,SSC)。
图2所示为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通信设备1000的示意图,通信设备1000包括外壳400、适配器组件200A、室内连接器组件300A和室外连接器组件100A。适配器组件200A固定于外壳400,室内连接器组件300A收容于外壳400的内部,室外连接器组件100A位于外壳400外部,且室外连接器组件100A和室内连接器组件300A能够通过适配器组件200A的连接而实现对插,进而实现光信号的传输。
应当理解,室内连接器组件300A和室外连接器组件100A的区别在于各自使用场景的不同,室内连接器组件300A可理解为位于外壳400内部而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能够有效将外界灰尘、水汽等隔绝。室外连接器组件100A可理解为位于外壳400外部而处于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内,需具备较佳的环境适应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
具体而言,外壳400包括盒体401和盖合于盒体401上的顶盖402,盒体401设有多个并排设置的插口4011,插口4011可以排列为一排,或多排。适配器组件200A包括多个光纤适配器200,光纤适配器200的数量等于或小于插口4011的数量(小于的情况表示,部分插口可以预留为其它用途)。其它实施方式中,插口4011也可以设置在顶盖402上。每一光纤适配器200均能够对应设置在相应插口4011的位置处。
室内连接器组件300A包括多个室内光纤连接器插头300,多个室内光纤连接器插头300均收容于外壳400内。另外,室内光纤连接器插头300的数量与光纤适配器200的数量相同,也可以少于光纤适配器200的数量,从而使得每一室内光纤连接器插头300均能与对应的一个光纤适配器200插接。
室外连接器组件100A包括多个室外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室外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数量与光纤适配器200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少于光纤适配器200的数量,每一室外连接器插头100可以从外壳400的外部与对应的一个光纤适配器200插接。
可以理解的是,光纤适配器200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与室内光纤连接器插头300适配和一个与室外光纤连接器插头100适配的开口,室内光纤连接器插头300和室外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分别插接在光纤适配器200的两个开口中,使得室内光纤连接器插头300和室外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芯在光纤适配器200中对接,即实现两个需要连接的光纤的对接,以使发射光纤输出的光信号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
由此,各室内光纤连接器插头300和各室外光纤连接器插头100能够分别从外壳400的内部和外部,与对应的光纤适配器200插接,进而使得每一室内光纤连接器插头300均能和对应的室外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实现对插,以实现一条光信号的链路传输。
本申请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可以包括图2所示实施方式的通信设备1000中的室外光纤连接器插头100,也可以包括图2所示实施方式的通信设备1000中的室内光纤连接器插头300。接下来以室外连接器插头的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组件具体的架构进行详细描述。
本申请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包括连接器主件和至少两个套件,至少两个套件中的任意一个均可以与连接器主件组合形成一个光纤连接器插头,不同的套件与连接器主件可以构成不同的光纤连接器插头,不同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用于匹配不同型号的光纤适配器。本申请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和至少两个光纤适合器构成光纤连接器组件。光纤连接器组件可以应用在一个通信设备中,可以理解为一个通信设备内可以包括至少两种结构形态不同的光纤适配器。当然,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也可以单独应用在一个通信设备中,可以理解的是,通信设备内的光纤适配器为一种型号,即一种结构形态,本申请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中的连接器主件和其中一个套件构成的光纤连接器插头可以应用在此通信设备中,而连接器主件与其它的套件组合后形成的光纤连接器插头可以使用至其它的通信设备中,使得本申请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可以通用于此通信设备与其它的通信设备。
参阅图3,图3示意性地描述了本申请的设计思想,即一个连接器主件可以匹配不同的套件,构成不同形式的光纤连接器插头,以匹配不同的光纤适配器。如图3所示,最右侧的为连接器主件100-1,连接器主件100-1左侧布置有套件100-2和牵引帽100-5,套件100-2包括四个形态不同的套件(套件的数量不限为四个,也可以为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套件100-2的左侧为适配器组100-3,适配器组100-3包括四个形态不同的光纤适配器(同样,光纤适配器的数量也不限为四个,也可以为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适配器组100-3的左侧为和对端光纤连接器插头组100-4,对端连接器插头组100-4包括四个对端光纤连接器插头,它们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根据光纤适配器的结构选择匹配的对端光纤连接器插头。
连接器主件100-1包括插芯12和主壳体22,所述插芯12包括前段123和连接段127,至少部分所述连接段127位于所述主壳体22的内部,当然也可以全部的连接段127都位于主壳体22的内部。所述连接段127与所述主壳体22定位连接,以在径向上固定所述插芯12及在轴向上限制所述插芯12移出所述主壳体22,所述前段123完全位于所述主壳体22的外部。所述前段123为陶瓷材质,所述连接段127为非陶瓷材质,例如连接段127为金属。
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套件100-2包括一个一体式套件21和三个组装式套件21A、21B、21C。适配器组100-3包括四个光纤适配器200-1、200-2、200-3、200-4。对端光纤连接器插头组100-4包括四个对端光纤连接器插头300-1、300-2、300-3、300-4。
一体式套件21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套件21可拆卸连接至连接器主件100-1的主壳体22,以遮挡插芯12的前段123。一体式套件21与连接器主件100-1连接后构成光纤连接器插头,通过一体式套件21与光纤适配器200-1对接。
组装式套件21A、21B、21C均为分体式结构且均包括中间件和插接件,例如:组装式套件21A包括中间件21A-1和插接件21A-2,组装式套件21B包括中间件21B-1和插接件21B-2,组装式套件21C包括中间件21C-1和插接件21C-2。中间件21A-1、21B-1、21C-1能够可拆卸连接至连接器主件100-1的主壳体22且环绕插芯12的前段123的外围。插接件21A-2、21B-2、21C-2用于套在对应的中间件21A-1、21B-1、21C-1的外围,并用于与对应的光纤适配器200-2、200-3、200-4对接。各组装式套件21A、21B、21C中,中间件21A-1、21B-1、21C-1的形态可以是相同的,插接件21A-2、21B-2、21C-2的形态不同,通过不同形态的插接件21A-2、21B-2、21C-2与连接器主件100-1构成不同形态的光纤连接器插头,以匹配不同形态的光纤适配器200-2、200-3、200-4。组装式套件21A、21B、21C的外表面的径向尺寸大于一体式套件21的外表面的径向尺寸,一体式套件21具有小尺寸,一体式套件21上集成了组装式套件21A、21B、21C的中间件21A-1、21B-1、21C-1和插接件21A-2、21B-2、21C-2两部分的功能,可以提供一种小型化的光纤连接器插头,适配小尺寸的光纤适配器200-1。
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可以构成四种连接方案,具体如下:
第一种方案为:连接器主件100-1与一体式套件21组装成的光纤连接器插头与光纤适配器200-1配合,对端光纤连接器插头300-1与光纤适配器200-1配合。
第二种方案为:连接器主件100-1与组装式套件21A组装成光纤连接器插头与光纤适配器200-2配合,对端光纤连接器插头300-2与光纤适配器200-2配合。
第三种方案为:连接器主件100-1与组装式套件21B组装成光纤连接器插头与光纤适配器200-3配合,对端光纤连接器插头300-3与光纤适配器200-3配合。
第四种方案为:连接器主件100-1与组装式套件21C组装成光纤连接器插头与光纤适配器200-4配合,对端光纤连接器插头300-4与光纤适配器200-4配合。
接下来分别对上述四种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展开描述。
第一种方案中,一体式套件21和连接器主件100-1所构成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如下。
参阅图4、图5、图6和图7,图4为一体式套件21和连接器主件100-1所构成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和图7分别为光纤连接器插头的不同方向的剖面图。本实施方式中,光纤连接器插头包括传输件10、壳组件20、密封结构30、滑动件40、第一弹性件60和第二弹性件70,壳组件20套设在传输件10的外围,用于保护传输件10及用于插拔光纤连接器插头。滑动件40滑动连接至壳组件20的外表面,用于光纤连接器插头与对应的光纤适配器的锁持和解锁。密封结构30设于壳组件20的外表面,且于轴向方向上位于滑动件40的前端,密封结构30用于与光纤适配器的内表面密封连接。对于光纤连接器插头而言,前端表示与光纤适配器插接的一端(可以理解为插芯所在的一端),尾端或后端指的是远离插芯的一端。
参阅图5、图6和图7,传输件10包括为光纤11和插芯12,插芯12连接至光纤11的前端。壳组件20包括前框套21(前框套为图3所示的一体式套件21,为了方便描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统一称一体式套件为前框套)和主壳体22,如图6所示,主壳体22和传输件10共同构成连接器主件100-1(即图6中的主壳体22和传输件10组装后即为图3所示的连接器主件100-1)。前框套21呈套筒状结构,环绕插芯12,即套设在插芯12的外围,当然前框套21的内部空间也可以容纳部分光纤11,前框套21用于保护插芯12且用于与光纤适配器(即图3所示的光纤适配器200-1)插接配合。主壳体22包括安装件221、固定件222、主轴223、固定座224、尾套225和热缩套管226,主壳体22整体呈套筒状,用于收容光纤11,主壳体22内的各组成部分也均呈套筒状,本实施方式通过六个元件组装连接形成主壳体22,各元件之间均为固定连接,因此其中某些元件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固定件222可以一体成型在主轴223的前端面,因此固定件222可以看作是主轴223的一部分。
参阅图5、图6和图7,光纤11包括纤芯111、包裹在所述纤芯111外围的加强层112及包裹在所述加强层112外围的外层113。部分所述纤芯111伸出加强层112且与所述插芯12固定连接,光纤部分所述加强层112未被所述外层包裹,还有部分外层也位于壳组件20内部。加强层112的材质可以为金属与非金属,金属材质的加强层112可以为钢丝,非金属材质的加强层112可以为FRP(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强层112主要就是起到加强光纤抗拉及平衡。加强层112的外表面不如外层的外表面光滑,加强层112的外表面可以有凹凸的结构,类似齿状结构,加强层112外露(即不被外层包裹)的目的是加强层112可以与壳组件20进行固定连接。光纤11的纤芯111通过固化胶固定于插芯12。插芯12的详细结构描述如下。
参阅图8和图9,插芯12包括前端面121和后端面122,在前端面121和后端面122之间依次连接的前段123、中段124和后段125,其中,中段124和后段125共同构成插芯12的连接段127,前段123为陶瓷材质,前段123用于与光纤适配器内的插芯套筒中的陶瓷插芯紧密配合,连接段127为非陶瓷材质,例如金属材质。前段123和后段125均呈中心对称结构,例如后段125为圆柱状,前段123为圆柱状和圆台状的结合。中段124包括第一限位结构1241和第一挡止结构1242,沿轴向方向,第一限位结构1241位于第一挡止结构1242和前段123之间。第一限位结构1241用于与壳组件20配合,以在圆周方向上对插芯12进行限位,即防止插芯12相对壳组件20旋转。第一限位结构1241包括第一平面1243,第一平面124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更多,第一平面1243的设置只要能使中段124成为非旋转对称的结构,即可以具有圆周方向上限位的作用。如图8所示,第一平面1243的数量为四个,间隔且对称分布在中段124的外表面。第一挡止结构1242为连接至第一限位结构1241的柱状结构,第一挡止结构1242包括第一限位面1244,第一限位面1244朝向插芯12的前端面121,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面1244的数量亦与第一平面1243的数量对应设置,且第一限位面1244与第一平面1243垂直连接。在制作插芯12的过程中,通过切割的方式,在圆柱状的实体的外表面切掉一块,同时形成第一平面1243和第一限位面1244。后段125的外表面用于套设第一弹性件60(例如弹簧),第一挡止结构1242朝向后段125的表面为定位面1245,此定位面1245用于抵接第一弹性件60。后段125内设纤芯固定孔1251,纤芯固定孔1251在后端面122上形成开口,用于供纤芯111插入,纤芯固定孔1251的底部和插芯12的前端面121之间形成通光孔126,底部指的是纤芯固定孔1251内正对开口的位置。
光纤连接器插头在光纤适配器内与对端光纤连接器插头对接时,通过插芯12的前端面121对接,实现两个光纤连接器插头之间的光信号传输。因此,对于光纤连接器插头而言,插芯12前端面121需要被壳组件20保护,以保证插芯12的前端面121不被刮碰,保证光传输的质量。
本实施方式通过壳组件20上前框套21可以实现对插芯12前端面的保护。前框套21的详细描述如下(参阅图10至图17进行描述)。
参阅图10、图11,前框套21呈套筒状,包括前端面211和后端面212。结合图4至图6,在光纤连接器插头中,前框套21位于壳组件20的最前端,前框套21的后端面212用于连接至主壳体22。
参阅图12,一种实施方式中,前框套21的前端面211与插芯12的前端面121齐平。参阅图13,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插芯12的前端面121被前框套21的内表面包围,即插芯12的前端面121缩入前框套21内部,前框套21的前端面211在轴向方向上突出于插芯12的前端面121设置,在轴向方向上,插芯12的前端面121和前框套21的前端面211之间的距离为L,本实施方式也可以理解为:所述插芯12的前端面121在所述前框套21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前框套21的前端面211或者所述前框套21的内表面,藉此,实现对插芯12前端面的保护。图12和图13的实施方式中,前框套21的前端面11均可以对插芯12的前端面形成保护。具体而言,前框套21能够在周转、运输、以及与光纤适配器插拔的过程中,实现对于插芯的前端面的保护,在后续与对端连接器插头的插芯进行对接时,保证光信号能够稳定、可靠的在两者之间进行传输。
参阅图12和图13,前框套21的内表面和插芯12之间形成插槽217,插槽217在前框套21的前端面211和插芯12的前端面121之间形成开口,插槽217用于与光纤适配器的插芯套筒配合,即当光纤连接器插头插入光纤适配器时,插芯插入插芯套筒内部,同时插芯套筒插入此插槽217中,插芯套筒的一端都要伸入插槽217内,即插芯套筒的端面位于插槽217内,且与插槽217的槽底部相对设置,插槽217的槽底部指的是插槽217的开口相对的一端。
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前框套21上靠近前端面211的位置处设两个相对设置的缺口G1,G2,前框套21的前端面211形成于所述两个缺口G1,G2之间,即前端面211包括第一面211A和第二面211B,第一面211A和第二面211B分对称设置在前框套21的中心轴的两侧。具体而言,若将第一面211A和第二面211B连起来构成一个完成的圆环形,第一面211A和第二面211B均小于等于四分之一个圆环形,以使这两个缺口G1,G2的位置可以容纳另一个光纤连接器插头上的前框套的前端面所在的部分侧壁,可以理解的是,当相同的光纤连接器插头对插在同一个光纤适配器中时,由于前框套21的前端面突出于插芯12的前端面211,两个插芯12需要对接,两个前框套21就需要有干涉配合,这两个缺口G1,G2就是为了解决这种对接干涉配合的问题,两个缺口G1,G2的位置,可以容纳另一个前框套21的前端面211所在的部分区域。
具体而言,两个缺口G1,G2可以对称设置在前框套21中心轴的两侧,对称设置的形态使得外观套在插接时所受力能够较为均匀和平衡,外框套整体的强度高,能够将因力不均衡而导致连接失效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
图10至图1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前框套21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导向结构213,第一导向结构213沿轴向方向延伸,第一导向结构213可以从前框套21的前端面211延伸至前框套21的后端面212,也可以从前框套21的前端面211延伸至前框套21的中部位置,此中部位置指的是位于前端面211和后端面212之间的位置,不只是代表前端面211和后端面212的中心位置,可以为靠近前端面211的位置,也可以为靠近后端面212的位置。在径向方向上,第一导向结构213可以为凹设在所述前框套21的外表面的槽结构,即第一导向结构213未贯穿至前框套21的内表面。
在轴向方向上,第一导向结构213可以对应缺口G1或G2的位置设置,通过第一导向结构213和缺口G1或G2能够为光纤连接器插头的插接过程的对位提供醒目的提醒作用,从而便于光纤连接器插头与光纤适配器对准,提升插接对接的精准度,防止光纤连接器插头的插芯组件因光纤连接器插头的误插而被多次碰撞导致损伤、失效的问题发生,有效调高光纤连接器插头的使用寿命。
前框套21的外表面为圆柱状,由于外表面要与光纤适配器200-1插接配合及具导向结构,前框套21的外表面也是光纤连接器插头的外表面,光纤连接器插头未与光纤适配器插接的情况下,前框套21的外表面直接暴露在光纤连接器插头的外部,无其它元件遮挡前框套21。
一种实施方式中,参阅图11、图12和图13,前框套21的内表面设有第二限位结构214,用于与插芯12上的第一限位结构1241配合,以阻止所述插芯12在所述前框套21内转动。具体而言,前框套21包括连接在前端面211的中心位置和后端面212的中心位置之间的中心轴C1,第二限位结构214突出设置在前框套21的内表面,第二限位结构214包括第二平面2142,第二平面2142朝向中心轴C1,也可以理解为第二平面2142是第二限位结构214上背离前框套21的外表面一侧的表面。第二平面2142用于与插芯12的第一限位结构1241的第一平面1243配合。对于第一平面1243和第二平面2142,本申请不限定为理论上的平面特征,可以理解为第一平面也可以为接近平面,例如接近平面的弧形表面,或者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上也可以设有凹凸结构。
一种实施方式中,参阅图14,前框套21设有卡孔215,卡孔215为贯穿前框套21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孔状结构,卡孔215也可以为凹设在前框套21的内表面的卡槽结构。卡孔215用于固定主壳体22的安装件221。卡孔21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两个、或多个,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卡孔215的数量为两个,且相对设置在前框套21的中心轴C1的两侧。
图10至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前框套21的后端面212设有第一切口216,第一切口216在前框套21的后端面212、内表面和外表面均形成开口,第一切口216用于与主壳体22上的突块2232配合,以在圆周方向上定位前框套21和主壳体22,防止前框套21相对主壳体22旋转。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前框套21的前端面211能够保护插芯12前端面121、前框套21的内表面能够与插芯12限位连接、前框套21的外表面用于与光纤适配器200-1的内表面配合且具第一导向结构213、前框套21的后端面与主壳体22对接定位。通过一个前框套21的结构实现多方面的功能,而且前框套21的外表面外露,即为光纤连接器插头的外表面,即插芯12外围只有一个前框套21结构件,本申请将设置在插芯12外围的保护特征(前框套21的前端面211)和插拔配合特征(前框套21内表面与插芯12间形成的插槽及前框套21的外表面与光纤适配器内表面接触配合)集中在前框套21上,不但能够减少零件,简化光纤连接器插头的结构,还有利于径向尺寸的小型化设计。
前框套21的后端呈全包围筒状架构,即前框套21的后端呈周向封闭的架构,即使设置了第一切口216,在前框套21和主轴223组装后,第一切口216也被主轴223上的对应的突块填充,因此,组装后的光纤连接器插头上,前框套21的后端依然是全包围的周向封闭架构。一方面能提升前框套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前框套与主轴之间的连接强度,而且前框套作为光纤连接器插头的外观件,周向全封闭的结构能够带来外观完整性,提升用户体验感。
安装件221和前框套21在径向方向上层叠设置,前框套21套在安装件221的外围。安装件221的详细描述如下。
参阅图15和图16,安装件221包括安装件主体2211、弹性卡勾2212和第二挡止结构2213,所述弹性卡勾2212和所述第二挡止结构2213形成于安装件主体2211的前端,安装件主体2211的后端面2214用于与主轴223对接。
参阅图17,安装件主体2211呈套筒状且包括中心轴C2,第二挡止结构2213突出于所述安装件主体2211的内表面,第二挡止结构2213包括第二限位面2215和接触面2216,第二限位面2215朝向安装件主体2211的后端,接触面2216朝向安装件主体2211的中心轴C2。具体而言,第二限位面2215垂直连接至接触面2216,第二限位面2215和接触面2216均呈平面状。第二限位面2215用于与插芯12上的第一挡止结构1242的第一限位面1244配合,接触面2216用于与插芯12的第一限位结构1241的第一平面1243配合。
参阅图17,第二挡止结构2213的数量为两个,且相对设置在安装件主体的中心轴C2的两侧,其中一个第二挡止结构2213的轴向方向的尺寸小于另一个第二挡止结构2213在轴向方向上的尺寸,其中一个第二挡止结构2213背离安装件主体2211的一侧形成安装件缺口2217,此安装件缺口2217的位置与另一个第二挡止结构2213的部分接触面2216正对,此安装件缺口2217用于收容前框套21的第二限位结构214。
参阅图18,前框套21的第二限位结构214的第二平面2142与其中一个第二挡止结构2213的接触面2216共面,且与另一个第二挡止结构2213的接触面2216相对设置。
参阅图19,安装件主体2211的外表面接触前框套21的内表面,安装件主体2211的内表面接触插芯12。弹性卡勾2212用于与前框套21上的卡孔215配合,以固定连接安装件221和前框套21,弹性卡勾2212背离前框套21的一侧设避让空间2212A,当需要将前框套21从连接器主件100-1上取下时,施力于前框套21,前框套21受力,会迫使弹性卡勾2212向避让空间2212A内移动,使得弹性卡勾2212脱离卡孔215。如图17所示,弹性卡勾2212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安装件主体2211的中心轴C2的两侧,两个第二挡止结构2213分别位于弹性卡勾2212的两侧,且在圆周方向上,两个第二挡止结构2213分布在两个弹性卡勾2212之间。其它实施方式中,弹性卡勾2212的数量也可以只有一个,或者弹性卡勾2212的数量可以为三个或多于三个的情况,本申请不做具体的限定。
安装件221与前框套21之间的固定方式不限于通过弹性卡勾2212与卡孔215的配合固定,其它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固定,例如:安装件221也可以不设弹性卡勾2212,安装件221和前框套21之间可以通过螺丝固定,通过螺丝穿过前框套21并固定在安装件221内;或者,通过在前框套21上设置卡勾,在安装件221上设置卡槽或卡孔,通过卡勾与卡槽或卡孔的配合固定安装件221和前框套21。
参阅图15、图16和图17,安装件主体2211的后端面2214设第二切口2218,第二切口2218在安装件主体2211的后端面2214、内表面和外表面均形成开口,第二切口2218用于实现安装件221与主轴223之间的定位,在圆周方向上定位安装件221和主轴223,防止安装件221相对主轴223旋转。参阅图18和图19,前框套21安装至安装件221上后,所述安装件主体2211的后端面2214和所述前框套21的后端面212共面且共同形成对接面S1,所述对接面S1与所述主轴223的端面对接。本实施方式通过对接面S1与主轴223端面对接的结构设计,使得前框套21与主轴223的连接只占用主轴223端面的空间,不会延伸至主轴223的外表面,而且本实施方式中,前框套21的外表面可以与主轴223的外表面共面,或圆滑过渡连接,例如前框套21的外表面为圆柱形表面,主轴223的外表面也是圆柱形表面,前框套21对接至主轴223的端面上时,这两个径向尺寸相同的圆柱形的外表面对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圆柱形外表面。对接面S1与主轴223的端面通过切口和突块配合的结构实现周身向定位,具体为:所述第一切口216和所述第二切口2218于径向方向上正对,用于实现将所述前框套21和所述安装件221定位至所述主轴223。
对接面S1与主轴223的对接处可以形成密封连接,此密封连接的作用是使得主轴223内部的空间与外部空间密封隔绝,这样可以保护纤芯和插芯免受灰尘、水汽等侵蚀,提升光纤连接器插头的使用寿命,及光传输的效率和质量。
参阅图16至图19,安装件主体2211的内表面还设有螺纹部2219,螺纹部2219用于固定连接固定件222。参阅图19,固定件222也呈套筒状,固定件222的前端外围设外螺纹2221,固定件222的前端伸入安装件221且与安装件221上的螺纹部2219固定连接。固定件222的后端伸入主轴223,且固定连接至主轴223的内表面。
具体而言,参阅图20,固定件222的后端形成弹性扣持臂2222,弹性扣持臂2222沿轴向方向延伸,弹性扣持臂2222的外表面突出设置扣持部2223,扣持部2223用于与主轴223内表面的限位台阶配合,以实现将固定件222固定至主轴223。固定件222的后端设有三个弹性扣持臂2222,相邻的弹性扣持臂2222之间形成间隙2224,间隙2224的形成用于使得弹性扣持臂2222能够在径向方向上进行弹性摆动。其它实施方式中,弹性扣持臂222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两个或更多个,本申请不做限定。
参阅图18、图19和图20,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定件222部分位于主轴223的内部,另一部分位于安装件221的内部,即固件件222为完全被包围的状态,在固定件222的外围,主轴223和安装件221对接。
其它实施方式中,固定件222也可以部分外露成为光纤连接器插头的外观面。参阅图21A,本实施方式中,固定件222为套筒状结构,固定件222包括前端2225、后端2226和连接在前端2225和后端2226之间的中部2227,固定件222的前端2225伸入安装件221的内侧与安装件221固定连接,固定件222的后端2226伸入主轴223的内侧与主轴223固定连接,中部2227位于主轴223的前端和安装件221的后端之间,也可以理解为,中部2227位于主轴223的前端和前框套21的后端之间,中部2227的外表面形成光纤连接器插头的外观面。
具体而言,前端2225与安装件221之间通过卡扣与卡孔配合的方式可拆卸连接,前端2225的外围设有卡扣,安装件221设有贯穿内、外表面的卡孔,前端2225的卡扣收容于安装件221的卡孔内。后端2226与主轴223之间也是通过卡扣与卡孔配合的方式可拆卸连接,后端2226的外围设有卡扣,主轴223设有贯穿内、外表面的卡孔,后端2226的卡扣收容于主轴223的卡孔内。
本实施方式中,中部2227的外围设有密封槽,用于收容密封件30,当然,本实施方式的架构下,中部2227的外围也可以不设置密封槽,而是将密封槽设置在主轴223的外表面,光纤连接器插头与光纤适配器插接时,中部2227位于光纤适配器的内部,主轴223的前端也伸入光纤适配器。
固定件222的后端2226与主轴223之间也可以设置密封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中部2227的外围也可以设置导向结构,此导向结构与前框套21上的第一导向结构213连通或连续延伸,共同与光纤适配器中的导向键配合。其它实施方式中,中部2227的外围和主轴223的外围均设置导向结构,这两导向结构均设置在前框套21上的第一导向结构213的延伸路径上,且与前框套21上的第一导向结构213共同形成光纤连接器插头的导向结构。
参阅图21B和图21A,图21B为图21A所示实施方式中的前框套21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前框套21包括主体218和弹臂219,图21B中只显示了一个弹臂219,可以理解的是,主体218上可以设置两个弹臂219,对称分布在主体218上。所述弹臂219包括相对的第一端2191和第二端2192,所述第一端2191连接至所述主体218,所述第二端2192设有卡勾2193,所述弹臂219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端2191和所述第二端2192之间的第一侧边2194和第二侧边2195,所述第一侧边2194和所述主体218之间设有缝隙2196,所述第二侧边2195和所述主体218之间亦设缝隙2197,前框套21的弹臂219的第二端2192和主体之间形成锁扣孔2198。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主壳体22上的卡扣221A与锁扣孔2198配合,或者通过主壳体22上的锁孔(或锁槽)221B与弹臂219上的卡勾2193配合,实现前框套21和主壳体2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主壳体22上的卡扣221A和锁孔(或锁槽)221B可以同时存在。如图21B所示,所述主壳体22上与前框套21配合的部分为安装件221。安装件221上设有卡扣221A锁孔(或锁槽)221B,其中,锁孔(或锁槽)221B为卡扣221A右侧的收容弹臂219上的卡勾2193的位置。所述卡勾2193与所述锁孔(或锁槽)221B配合,同时,卡扣221A扣合在锁扣孔2198内,以实现所述一体式套件和所述主壳体之间的锁持状态,所述弹臂219受外力张开时,使得所述卡勾2193脱离锁孔(或锁槽)221B,卡扣221A脱离锁扣孔2198,以实现所述一体式套件21和所述主壳体22之间的解锁。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工具将弹臂219撬开,使得弹臂219相对主体218张开。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弹臂219与主壳体22配合的结构设计为斜面,当用力将前框套21从主壳体22上拔下来时,通过斜面的配合,可以迫使弹臂219张开,以实现所述一体式套件21和所述主壳体22之间的解锁。
参阅图22、图23和图24,主壳体22的核心元件为主轴223,主轴223的主要特征集中在主轴223的前端面和外表面上。主轴223的前端面2231用于与前框套21和安装件221对接,主轴223的前端面2231突出设置突块2232,突块2232沿径向方向从主轴223的前端面2231的内边缘延伸至主轴223的前端面2231的外边缘。
一种实施方式中,从主轴223的前端至后端,沿轴向方向,主轴223的外表面上依次设置第二导向结构2233、密封槽2234、锁固部2235、第一滑动导向结构2236和固定部2237。
在主轴223的前端面2231的位置处,第二导向结构2233与前框套21上的第一导向结构213对接(所图4所示),且共同与光纤适配器上的导向键配合,这样可以防止前框套21和主轴223之间的相对转动。
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径向方向上,第二导向结构2233可以为凹设在所述主轴223的外表面的槽结构,或者,所述第二导向结构2233贯穿所述主轴223内表面和外表面(即可以理解为设在主轴223上的切口结构),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二导向结构2233也可以为突出设置在主轴223的外表面上的结构。第二导向结构2233的周身尺寸及径向尺寸可以与第一导向结构213的周向尺寸和径向尺寸相同,由于主轴的外表面和前框套的外表面均为光纤连接器插头的外观面,将第二导向结构2233的周身尺寸及径向尺寸与第一导向结构213的周向尺寸和径向尺寸设计为相同,使得第一导向结构213和第二导向结构2233从视觉上可以形成一件式结构,这样,前框套21和主轴223之间也具有完整的外观一致性效果,不但有利于小型化的设计,还能够提升用户体验感。
密封槽2234为在主轴223的外表面环绕一周的弧形槽结构,密封槽2234远离第二导向结构2233的一侧为锁固部2235,锁固部2235的详细描述如下。
为方便说明,本实施方式定义的主轴223的外表面指的是承载锁固部2235的表面,并不是指锁固部2235的外表面。
参阅图22,锁固部2235可以为一体成型在主轴223外表面的外凸的凸台结构;锁固部2235与主轴223之间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例如,锁固部2235套设且固定在主轴223外表面,或者通过其它的固定方式(例如粘胶固定)连接至主轴223的外表面。锁固部2235可以环绕在主轴223外表面的封闭环结构,可以理解为在圆周方向上连续延伸的筒状凸台结构,为中心旋转对称结构;锁固部2235也可以为非封闭环结构,例如在主轴223外表面上设置一个、两个或多个锁固部2235,两个锁固部2235的实施例中,锁固部2235可以对称分布在主轴223的两侧,多个锁固部2235的实施例中,锁固部2235可以等间距分布在同一圆周上。锁固部2235外表面可以为光滑的表面,例如圆柱面或弧面或平面,锁固部2235的外表面可以设螺纹或其它用于提升接触摩擦力的微结构,例如蚀纹结构。
参阅图22和图23,锁固部2235远离密封槽2234的一侧为第一滑动导向结构2236,第一滑动导向结构2236用于与滑动件40配合,为滑动件40在主轴223上的滑动连接提供安装限位及导向。第一滑动导向结构2236可以为突设在主轴223外表面的导轨结构,也可以为凹设在主轴223外表面的导槽结构。第一滑动导向结构2236包括第一导向部22361和第一限位部22362,第一限位部22362连接到锁固部2235,第一导向部22361连接至第一限位部22362远离锁固部2235的一边,在圆周方向上,第一导向部22361的尺寸小于第一限位部22362的尺寸,第一限位部22362和主轴223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第一限位台阶22363,第一限位台阶22363用于界定滑动件40朝向主轴223前端滑动的边界位置,当滑动件40滑动至抵接第一限位台阶22363时,无法再向主轴223前端方向滑动。第一导向部22361连接至第一限位部22362的中部,第一限位部22362和第一导向部22361构成T状结构,第一导向部22361呈沿轴向方向延伸的条状结构。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滑动导向结构2236的数量为两个,对称分布在主轴223相对的两侧的外表面上。
第一滑动导向结构2236背离锁固部2235的一侧为固定部2237,固定部2237用于连接固定座224,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2237为螺纹结构,用于与固定座224螺纹连接,固定部2237也可以为其它的卡固结构,例如通过卡扣和卡槽的配合方式固定主轴223和固定座224。
参阅图22、图23和图24,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主轴223包括前端A和尾端B,前端面2231为前端A的端面,第二导向结构2233和密封槽2234设置在前端A的外表面上,前端A的内表面用于连接固定件222,主轴223内表面设有限位台2239,限位台2239朝向尾端B,限位台2239用于与固定件222上的弹性扣持臂2222的扣持部2223配合。尾端B用于与光纤固定连接,所述尾端B设通孔2238,所述通孔2238贯穿所述主轴223的外表面和内表面。
本实施方式中,组装在主轴223外表面的元件包括密封结构30、滑动件40、第二弹性件70、固定座224、热缩套管226和尾套225。密封结构30为弹性密封圈,套设在密封槽2234中且部分突出于密封槽2234的外部,突出在密封槽2234外部的部分用于密封连接光纤适配器。
参阅图25和图26,一种实施方式中,滑动件40呈套筒状,滑动件40包括前面端41和后端面43,滑动件40的内表面包括配合面42,配合面42邻接滑动件40的前端面41且朝向滑动件40的内部空间(也可以理解为朝向滑动件40的中心轴)。配合面42包括第一区域421和第二区域422,第一区域421位于第二区域422和滑动件40的前端面41之间,一种实施方式中,沿着周向方向,第一区域421和第二区域422均呈弧形表面。参阅图27和图28,径向方向上,第一区域421与中心轴C3之间的垂直距离(可理解为第一区域421的径向尺寸)D1大于第二区域422与中心轴之间的垂直距离(可理解为第二区域422的径向尺寸)D2。第一区域421和第二区域422可以直接相连,第一区域421和第二区域422也可以为配合面42上的两块不相邻的区域,即第一区域421和第二区域422间隔设置。沿轴向方向,第一区域421的不同位置与中心轴之间的垂直距离可以相等(如图27所示的实施方式),即第一区域421在滑动件40上从前端面41朝向后端面43的方向的延伸方向与中心轴平行。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421的不同位置与中心轴之间的垂直距离也可以不等(如图28所示的实施试),即第一区域421在滑动件40上从前端面41朝向后端面43的方向的延伸方向与中心轴之间形成夹角A0。
具体而言,沿轴向方向,所述配合面42可以呈阶梯状(如图27所示的实施方式),所述配合面42也可以呈斜面状(如图28所示的实施试)。所述第一区域421和/或所述第二区域422设有蚀纹结构;或者,所述配合面42设有凹槽(凹槽可以设置在第一区域421,或者第二区域422,或者第一区域421和第二区域422上都可以设凹槽),所述凹槽用于与所述弹性臂上的突出部配合,蚀纹结构和配合面上的凹槽的结构设置均有利于提升锁持力。第二区域422的设置可以与第一区域421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不做限定,只要满足第二区域422距离中心轴比第一区域421距离中心轴近,第一区域421和第二区域422的形态可以不同。
参阅图25,套筒状的滑动件4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件B1、第二板件B2、第三板件B3和第四板件B4,第一板件B1和第三板件B3相对设置,第二板件B2和第四板件B4相对设置。配合面42设置在第一板件B1和第三板件B3的内表面。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板件B1和第三板件B3呈外凸的弧状结构,且第一板件B1和第三板件B3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结构。第二板件B2和第四板件B4呈平板状结构,第二板件B2和第四板件B4相互平行设置,第二板件B2和第四板件B4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板件B1和第三板件B3之间的最大距离,操作滑动件40时,外力作用在第一板件B1和第三板件B3上,第二板件B2和第四板件B4的一侧可以用于邻接其它的光纤连接器插头,实现多个光纤连接器插头的密集排布,节约空间。滑动件40连接至主轴223上时,第二板件B2和第四板件B4与主轴223的外表面可以直接接触或者通过导向结构连接,第一板件B1和第三板件B3与主轴223之间会形成间隙,此间隙可以为容纳光纤适配器的第二锁持结构的锁持槽或者容纳第二弹性元件70和固定座的收容空间。
参阅图27和图28,滑动件40的内表面还设有第二滑动导向结构44,第二滑动导向结构44用于与主轴223上的第一滑动导向结构2236配合。第二滑动导向结构44位于第二板件B2和第四板件B4的内表面。第二滑动导向结构44包括第二导向部441和第二限位部442,第二限位部441位于第二导向部442远离滑动件40前端面41的一侧,第二导向部441用于与主轴223外表面的第一导向部22361配合,第二限位部442用于与主轴223外表面的第一限位部22362配合,第二限位部442朝向滑动件40前端面的一侧形成第二限位台阶4421,所述第二限位台阶4421用于与所述主轴223上的第一限位部22362的第一限位台阶22363配合,以界定滑动件40朝向主轴223前端滑动的边界位置。第二限位部442和第二导向部441构成T状结构。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部442和第二导向部441为凹设在滑动件40内表面上的导槽结构,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部442和第二导向部441也可以为突出滑动件40内表面设置的导轨结构。滑动件40的内表面设有朝向滑动件40后端面43的台阶定位面45,用于定位第二弹性件70。
第二弹性件70弹性连接在固定座224和滑动件40之间,固定座224固定连接至主轴223外表面上的固定部2237。
参阅图29,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座224包括前端面2241,固定座224的内表面设螺纹2243,固定座224与主轴223上的固定部2237通过螺纹配合结合固定连接,螺纹配合结构连接固定座224和主轴223,可以通过旋转固定座224的方式实现调节固定座224在主轴223上的轴向位置。固定座224的前端面2241用于抵持第二弹性件70。固定座224的外表面设有固定槽2242,固定槽2242位于靠近固定座224后端面的位置处。
参阅图6和图7,固定槽2242用于固定连接尾套225的前端,尾套225套设在主轴223尾端的外围。主轴223的尾端的外表面和尾套225之间设有热缩套管226,热缩套管226搭接在主轴223的尾端和主轴223外部的光纤11之间,通过热缩套管226实现主轴223与光纤11之间的密封连接。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中各元件之间的组装及配合关系参考如下:(按一种可能实施的组装顺序展开描述,参照图5、图6和图7)。
将固定件222的后端从主轴223前端的开口位置插入主轴223内部,固定件222上的弹性扣持臂2222上的扣持部2223与主轴223内表面的限位台2239配合,以实现固定件222和主轴223之间的固定连接,固定件222的前端外露在主轴223的前部。本实施方式通过将固定件222和主轴223设计为分体式结构,方便制作,组装也相对容易,而且固定件222通过伸入主轴223的内部空间与主轴223固定连接,固定件222占用主轴223的内部空间,不会增加主轴223的外围尺寸,有利于小型化的设计。其它实施方式中,固定件222也可以与主轴223为一体式结构,即直接将主轴223的前端一体成型固定件222的前端部分,一体结构虽然制作工艺方面较分体式架构复杂,但固定件222和主轴223为一体式的结构具有轻薄的优势,“薄”是指径向方向尺寸,因为径向方向上,固定件222和主轴223没有重叠组装连接的部分。
将光纤11穿过主轴223和固定件222,将光纤11的前端的部分纤芯111插入插芯12的纤芯固定孔1251内,并通过固化胶将纤芯111固定至插芯12。
结合参阅图18和图19,将插芯12从安装件221的后端伸入并穿过安装件221,通过插芯12上的第一挡止结构1242的第一限位面1244与安装件221内表面的第二挡止结构2213的第二限位面2215的抵持,及插芯12上的第一限位结构1241的第一平面1243与安装件221上的第二挡止结构2213的接触面2216接触实现插芯12与安装件221的连接定位,将第一弹性件60套设在插芯12的后段125上。
将安装了插芯12和第一弹性件60的安装件221连接至主轴223,具体为,将安装件221的后端的螺纹部2219配合至固定件222前端的外螺纹2221上,实现将安装件221固定连接至主轴223,此状态下,主轴223前端面2231的突块2232伸入安装件221后端面的第二切口2218内,第一弹性件60抵接在插芯12的第一挡止结构1242的定位面1245和固定件222的前端面之间。
将前框套21从插芯12前端的一侧套设至安装件221的外围,前框套21内的第二限位结构214的第二平面2142与插芯12的第一限位结构1241的第一平面1243接触,此状态下,前框套21的第二平面2142和安装件221的其中一个第二挡止结构2213的接触面2216共面,前框套21的第二平面2142和安装件221的另一个第二挡止结构2213的接触面2216相对设置在插芯12的两侧。通过安装件221上的弹性卡勾2212与前框套21上的卡孔215的配合,完成前框套21和安装件221的固定连接。此状态下,主轴223前端面2231的突块2232伸入前框套21后端面的第一切口216内,以在圆周方向上定位前框套21和主轴223。前框套21的后端面212和安装件221的后端面2214共面,第一切口216和第二切口2218径向方向上正对,主轴223上的突块2232同时与第一切口216和第二切口2218配合。
所述插芯12的前端面121与所述前框套21的前端面211齐平,或者在轴向方向上所述插芯12的前端面121位于所述前框套21的前端面211和所述前框套21的后端面213之间。也可以理解为:所述插芯12的前端面121在所述前框套21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前框套21的前端面211或者所述前框套21的内表面。
结合参阅图6和图7,将滑动件40前端面朝向主轴223的尾端(光纤要穿过滑动件40),将滑动件40套在主轴223的外表面上,通过滑动件40内表面的第二滑动导向结构44与主轴223外表面的第一滑动导向结构2236的配合,实现滑动件40和主轴223在圆周方向上的定位,此实施方式中的第二滑动导向结构为凹槽结构,图7中标号44引线所指示的位置为凹槽的内壁,凹槽内容纳第一滑动导向结构2236。结合参照图27和图28,通过滑动件40的第二限位部442的第二限位台阶4421和主轴223外表面上的第一限位部22362的第一限位台阶22363的配合实现轴向方向上限定滑动件40和主轴223之间的位置。
将第二弹性件70套设在主轴223上,第二弹性件70的一端安装至滑动件40和主轴223之间的空间内且抵持至滑动件40内表面的台阶定位面45。
将固定座224安装至主轴223上的固定部2237,固定座224的前端抵持第二弹性件70的另一端,且固定座224部分伸入滑动件40和主轴223之间的空间内。此状态下,第二弹性件70处理压缩状态,通过弹力将滑动件40推顶在第一位置,即滑动件40的第二限位部442的第二限位台阶4421和主轴223外表面上的第一限位部22362的第一限位台阶22363的配合的位置。
滑动件40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第二位置可以通过主轴223上的限位结构确定,第二位置也可以没有确定的位置,只要在轴向方向上位于第一位置远离插芯的一侧即可。参阅图5,滑动件40与主轴223上的锁固部2235共同构成第一锁持结构L1,第一锁持结构L1用于与光纤适配器上的第二锁持结构配合,以将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固定至所述光纤适配器。所述滑动件40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滑动件40与所述锁固部2235配合共同锁住所述第二锁持结构;所述滑动件4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实现所述锁固部2235与所述第二锁持结构之间的解锁。所述滑动件40的配合面42与所述主壳体22的外表面之间形成锁持槽47,所述锁持槽47用于与所述第二锁持结构的弹性臂配合,所述锁持槽47的开口位置位于所述滑动件40的前端面41和所述主壳体22的外表面之间,可以理解为配合面42为锁持槽47的内壁,所述配合面42朝向所述主壳体22,第一区域421位于第二区域422和锁持槽的开口之间,所述第一区域421与所述主壳体22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区域422与所述主壳体22之间的垂直距离。当所述滑动件4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区域421与所述锁固部2235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区域422与所述主壳体22的外表面相对设置,当所述滑动件4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配合面42(包括第一区域421和第二区域422)与所述主壳体22的外表面相对设置。
将滑动件40和固定座224安装至主轴223后,调整好光纤的位置,主轴223尾端B的通孔2238与光纤11的外露的部分加强层112对应,在主轴223尾端B的通孔1128处点胶,通过胶水实现光纤11的加强层112与主轴223内表面的固定,本实施方式通过在主轴223尾端B处设用于灌胶的通孔2238,通过灌胶的方式固定光纤,由于胶水填充加强层112和主轴223之间的间隙,还利用了加强层112本身的表面结构形态,加强层112表面具有灌胶空间,使得胶水可以充分接触光纤11和主轴223,提升固定效果,而且通过在主轴223上去除部分材料的方式,且在主轴223内部固定光纤,不占用主轴外部空间,有利于小型化的设计。而且,胶水填充在主轴223和光纤11之间,还能够实现二者之间的密封连接,不会因为通孔的设置导致密封效果不好。为了保证密封效果,将热缩套管226套在主轴223尾端B位置处,使得热缩套管226部分固定在主轴223的尾端的外表面,热缩套管226的另一部分固定在未伸入主轴223内的部分光纤11的外层113上。将尾套225固定在热缩套管226的外围,且尾套225的前端固定连接至固定座224后端的固定槽2242内。尾套225的外表面可以通过模印、激光打标等技术刻印一维条码,用于可视化识别。
将密封结构30套设在密封槽2234处,当光纤连接器插头插入光纤适配器内时,密封圈密封连接在主轴223和光纤适配器的内表面之间,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为室外使用的光纤连接器插头,具有密封要求。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主轴223的前端伸入光纤适配器200-1通过密封结构30实现密封,主轴223的尾端通过热缩套管226实现主轴223与光纤之间的密封连接,这样在主轴223上的前端位置只需要配置一级密封结构30,即可以实现光纤连接器插头和光纤适配器之间的密封连接。
与第一种方案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相配合的光纤适配器200-1的详细描述如下。
参阅图30和图31,光纤适配器200-1包括主体套筒201和插芯套筒202,所述插芯套筒202连接在所述主体套筒201的内部,插芯套筒202可以与主体套筒201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主体套筒201包括第一端面2011和第二端面2012,主体套筒201内部形成位于第一端面2011内侧的第一容纳空间2013和位于第二端面2012内侧的第二容纳空间2014,第一端面2011设有供第一容纳空间2013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一开口,第二端面2012设有供第二容纳空间2014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二开口。插芯套筒202内设插芯收容空间2022,插芯收容空间2022连通在第一容纳空间2013和第二容纳空间2014之间。第一容纳空间2013用于收容一个光纤连接器插头,第二容纳空间2014用于收容另一个光纤连接器插头,所述插芯套筒202内的插芯收容空间2022用于收容两个光纤连接器插头的插芯。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适配器200-1中,第一容纳空间2013用于插接室外光纤连接器插头,第二容纳空间2014用于插接室内光纤连接器插头,第二容纳空间2013的内部结构及室内光纤连接器插头的具体架构,本申请不做限定。
所述主体套筒201包括主体部203和第二锁持结构L2,所述第二锁持结构L2设置于主体部203的一端,第二锁持结构L2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2013与外界相通的第一开口位置处。第二锁持结构L2包括卡槽204和弹性臂205,弹性臂205连接至主体部203的一端,轴向方向上所述主体部203位于所述插芯套筒202和所述弹性臂205之间,卡槽204位于主体套筒201的内表面。光纤连接器插头所述弹性臂205从所述主体部203的一端沿所述主体套筒201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弹性臂205包括第一段2051和第二段2052,所述第一段连接在所述第二段2052和所述主体部203之间,所述弹性臂205的外表面为所述弹性臂205背离所述第一容纳空间2013的表面。
参阅图31,所述第一段2051的外表面至所述主体套筒201的中心轴C6的垂直距离R1大于所述第二段2052的外表面至所述主体套筒201的中心轴C6的垂直距离R2。具体而言,部分卡槽204位于主体部203的内表面,部分卡槽204位于弹性臂205的内表面(具体为第一段2051的内表面),在所述主体套筒201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一段2051正对部分所述卡槽204,所述第二段2052位于所述卡槽204的外围。
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1所示,所述弹性臂205的外表面呈阶梯状,即第一段2051和第二段2052之间形成台阶面。其它实施方式中,如图32所示,从所述主体部203至第二段2052远离主体部203的一端的延伸方向为弹性臂205的延伸方向,所述弹性臂205的延伸方向与主体套筒201的轴向方向之间形成夹角A6,图32示意性地表达了弹性臂205相较轴向方向倾斜延伸,具体倾斜的角度A6可以根据具体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的滑动件上的相关特征(即配合面)进行设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段2051的外表面和/或所述第二段2052的外表面设有蚀纹结构;或者,所述弹性臂205的外表面设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用于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的所述滑动件40上的凹槽配合。
参阅图31和图32,主体套筒201的主体部203的内表面设有导向键206,本实施方式中,导向键206朝向第一收容空间2013内突出设置,导向键206用于与前框套21上的第一导向结构213配合,提供光纤连接器插头插入光纤适配器200-1过程中的导向。主体套筒201和插芯套筒202之间形成第一插槽207,所述第一插槽207用于收容光纤连接器插头中的前框套21,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适配器200-1通过主体套筒201和插芯套筒202之间的第一插槽207与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前框套21的配合,以及主体套筒201内表面与前框套21外表面的接触配合,以及导向键206用于与前框套21上的第一导向结构213配合,实现光纤适配器200与光纤连接器插头的匹配,对于光纤适配器200-1而言,其结构简化,通过第一插槽207和主体套筒201的内表面已经实现了对插入其中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的对位,径向尺寸可以设计为与光纤连接器插头的前框套21匹配,具有小尺寸的优势。
参阅图33,本申请提供的光纤适配器200-1还包括陶瓷套筒208,陶瓷套筒208安装在插芯套筒202的内部。陶瓷套筒208设有切口2082,切口2082沿轴向方向从陶瓷套筒208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切口2082的设置使得陶瓷套筒208的径向尺寸可调,可以实现陶瓷套筒208与插芯套筒202之间的紧密配合。陶瓷套筒208的内部空间用于收容插芯,具体而言,陶瓷套筒208用于夹持插芯12的前段123,插芯12的前段123的外径尺寸稍大于陶瓷套筒208的内径,这样前段123插入陶瓷套筒208内时,迫使陶瓷套筒208张开,使得陶瓷套筒208将前段123夹紧。
图34为第一种方案中,连接器主件100-1与一体式套件21组装后,插入光纤适配器200-1状态且处于锁持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光纤适配器200-1的另一端插接对端光纤连接器插头300-1。图35为图34中的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36为图34中I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7为第一种方案中,连接器主件100-1与一体式套件21组装后,插入光纤适配器200-1状态且处于解锁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38为图37中的II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4中可以看到密封结构30在光纤适配器200-1内部实现光纤连接器插头与对应的光纤适配器200-1之间的密封连接。
如图36所示,光纤连接器插头与光纤适配器200-1对插后,光纤连接器插头的前框套21插入第一插槽207内,插芯12插入插芯套筒202内且被陶瓷套筒208包围,前框套21的外表面接触主体套筒201的内表面。
图34所示为光纤连接器插头与光纤适配器200-1对插后的锁持状态,如图35所示,其中滑动件40处于第一位置,光纤连接器插头的锁固部2235与光纤适配器的卡槽204配合,配合面42的第一区域421抵持在弹性臂205的第一段2051上,配合面42的第二区域422抵持在弹性臂205的第二段2052上,实现双台阶的锁持结构。
图37所示为光纤连接器插头与光纤适配器200对插后的解锁状态,如图38所示,其中,滑动件40处于第二位置,配合面42的第一区域421位于弹性臂205的第二段2052的外围,且第一区域421和第二段2052之间无抵持关系,第一区域421和第二段2052彼此分离且二者之间形成间隙,第二区域422正对光纤连接器插头的主轴223的外表面。由于配合面42和弹性臂205之间形成间隙,弹性臂205可以张开,因此,此时,虽然光纤连接器插头的锁固部2235位于光纤适配器的卡槽204内,仍然可以将光纤连接器插头从光纤适配器200-1中拔出。
图39和图40为第一种方案中的连接器主件100-1与一体式套件(即前框套21)组装构成的光纤连接器插头与牵引帽100-5配合的示意图。牵引帽100-5套在一体式套件(即前框套21)的外围,并与主壳体22固定连接,牵引帽100-5与主壳体2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固定。牵引帽100-5的内表面与一体式套件(即前框套21)的外表面接触,亦与部分主壳体22的外表面接触,牵引帽100-5和主壳体22之间设有密封结构30。牵引帽100-5与主壳体22的连接强度大于一体式套件(即前框套21)与主壳体22的连接强度,因此,本实施方式通过牵引帽100-5与主壳体22的连接,可以在光纤连接器插头在穿管的场景中,对光纤连接器插头进行牵引及保护。也可以直接将牵引帽100-5组装至连接器主件100-1,即连接器主件100-1未组装一体式套件(即前框套21),直接安装牵引帽100-5,通过牵引帽100-5将连接器主件100-1进行穿管操作后,再拆下牵引帽100-5,然后将一体式套件(即前框套21)安装至连接器主件100-1。
第二种方案中,组装式套件21A和连接器主件100-1所构成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如下。
连接器主件100-1与第一种方案中的与一体式套件匹配的连接器主件100-1为同样的结构。
参阅图41,组装式套件21A的中间件21A-1呈套筒状,中间件21A-1环绕设置在插芯12的前段123的外围,中间件21A-1和所述前段123之间形成所述插槽217’。组装式套件21A的插接件21A-2呈套筒状,且环绕设置在中间件21-1的外围。插接件21A-2包括外套筒21A-2A和导向筒21A-2B,导向筒21A-2B环绕中间件21A-1,外套筒21A-2A环绕导向筒21A-2B。连接器主件100-1上的滑动件40部分伸入插接件21A-2,用于连接插接件21A-2。
参阅图42,中间件21A-1设有贯穿内外表面的卡孔21A-1A,卡孔21A-1A的作用是与连接器主件100-1上的主壳体22进行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采用在中间件21A-1的内表面设内凹的卡槽替代此卡孔21A-1A。中间件21A-1的内表面设有限位结构21A-1B,限位结构21A-1B用于与插芯12配合,实现插芯12的定位,一方面限制插芯12相对中间件21A-1B旋转,另一方面,在轴向上可以防止插芯12从中间件21A-1B前端移出。
参阅图43和图44,中间件21A-1在连接器主件100-1上的位置与前述第一种方案中的一体式套件21在连接器主件100-1上的位置相似,但是,第二种方案中的中间件21A-1不具有与光纤适配器对接的配合结构(例如:导向结构),也可以不具有保护插芯前端面的作用。中间件21A-1的前端对应插芯12的前段123的侧面设置,插芯12的前段123的前端部分区域外露在中间件21A-1的外部。中间件21A-1的后端面对接至连接器主件100-1的主壳体22的前端。参阅图44,主壳体22部分伸入中间件21A-1内侧,通过主壳体22上的弹性卡勾22A与中间件21A-1的卡孔21-1A配合,以实现中间件21A-1与主壳体22可拆卸连接,中间件21A-1与连接器主件100-1的具体的连接结构,可以与前述第一种方案中的一体式套件21与连接器主件100-1的具体的连接结构相同。参阅图43,中间件21A-1A的限位结构21A-1B用于与插芯12的第一平面1243配合,实现插芯12的定位,一方面限制插芯12相对中间件21A-1B旋转,另一方面,在轴向上可以防止插芯12从中间件21A-1B前端移出,插芯12的具体结构及中间件21A-1与插芯12的第一平面1243之间的配合结构可以与前述第一种方案中的插芯及一体式套件21与插芯12之间的配合结构相同。
参阅图43、图44、图45和图46,插接件21A-2的外套筒21A-2A包括依次连接的配合部A1、连接部A2和遮挡部A3,图43和图44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配合部A1、连接部A2和遮挡部A3所在的位置,图45和图46由于角度的问题,导致连接部A2和遮挡部A3之间的分界不明显,图45和图46主要表达的是外套筒21A-2A内表面的特征。外套筒21A-2A的内表面突出设置定位结构A21,定位结构A21位于连接部A2的内表面,定位结构A21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定位面A211和第二定位面A212,第一定位面A211朝向配合部A1的一侧,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定位面A211朝向外套筒21A-2A的前端,第二定位面A212朝向遮挡部A3的一侧,也可以理解为,第二定位面A212朝向外套筒21A-2A的后端。第一定位面A21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外套筒21A-2A的轴向方向。第二定位面A212设有一对限位凹槽A2121(如图46所示)。配合部A1的内表面突出设置第一限位柱A11和第二限位柱A12,第一限位柱A11和第二限位柱A12沿同一圆周间隔分布,沿转向方向上,第一限位柱A11和第二限位柱A12突出设置在第一定位面A211上。第一限位柱A11和第二限位柱A12用于限定外套筒21A-2A相对导向筒21-2B的旋转角度。配合部A1的内表面还突出设置滑块A13,轴向方向上,滑块A13位于第一限位柱A11和第二限位柱A12的前侧,第一定位面A211位于第一限位柱A11和第二限位柱A12的后侧。滑块A13用于与光纤适配器上的滑槽配合,以实现光纤连接器插头与光纤适配器之间的锁持和解锁。
参阅图43、图44和图47,导向筒21A-2B包括沿轴向依次连接的导向段B1和固定段B2,所述导向段B1呈中空筒状,其内外壁均为圆滑表面,没有突出结构。导向段B1环绕在中间件21-1的外围,导向段B1和中间件21-1之间形成环状空腔,在径向方向上,导向段B1的前端面对应设置在插芯12的前端面的位置或设置插芯12前端面的前部,即插芯12的前端面位于导向段B1的包围空间内或者与导向段B1的前段面齐平,这样导向筒21-2B可以具有保护插芯12前端面的作用。导向段B1包括导向槽或导向切口B11,导向槽或导向切口B11沿着轴向延伸,从导向段B1的前端向固定段B2的方向延伸。导向槽和导向切口B11用于与所光纤适配器中的导向结构配合,在光纤连接器插头与光纤适配器插接的过程中,起导向作用。固定段B2包括限位凸环B21和限位段B22,限位凸环B21位于导向段B1和限位段B22之间且呈凸出的法兰状结构,限位凸环B21的外围突出设置第三限位柱B211,限位凸环B21朝向限位段B22的端面为第三定位面B212,具体而言,第三定位面B212所在的平面垂直于导向筒21A-2B的轴向方向。限位段B2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在导向筒21A-2B的轴心两侧的第一弹臂B221、两个相对设置在导向筒21A-2B的轴心两侧的第二弹臂B222和四个间隔段B223,这四个间隔段223两两相对对称布置,均在周向方向上分布第一弹臂B221和第二弹臂B222之间。第一弹臂B221的两侧均为间隔段B223,且第一弹臂B221和间隔段B223之间设有切缝,同样,第二弹臂B222的两侧均为间隔段B223,且第二弹臂B222和间隔段B223之间设有切缝。这样,第一弹臂B221和第二弹臂B222在外力作用下能够产生径向摆动。第一弹臂B221的末端(即远离限位凸环B21的一端)设有卡勾结构B2211,在径向方向上,卡勾结构B2211向导向筒21A-2B的外侧突出。第二弹臂B222的末端(即远离限位凸环B21的一端)设有卡持部B2221,在径向方向上,卡持部B2221向导向筒21A-2B的内侧突出设置,卡持部B2221呈台阶状,卡持部B2221与第二弹臂B222的主体部分共同构成双台阶结构。在轴向方向上,卡持部B2221位于卡勾结构B2211和间隔段B223的末端的远离限位凸环B21的一侧,可以理解为,在轴向方向上,卡勾结构B2211的端面和间隔段B223的端面共同构成导向筒21A-2B的端面,而卡持部B2221突出于导向筒21A-2B的端面。
参阅图44,外套筒21A-2A和导向筒21A-2B互连形成一体式的插接件21A-2结构,通过导向筒21A-2B的限位凸环B21和第一弹臂B221固定外套筒21A-2A,具体而言,外套筒21A-2A内表面的定位结构A21卡持在导向筒21A-2B限位凸环B21和卡勾结构B2211之间,第一定位面A211抵持于第三定位面B212,卡勾结构B2211卡持在第二定位面A212上的限位凹槽A2121内,即可以实现将外套筒21A-2A连接至导向筒21A-2B,具体而言,此种连接架构实现了外套筒21A-2A和导向筒21A-2B之间的轴向限位,在圆周方向上,外套筒21A-2A可以相对导向筒21A-2B旋转。外套筒21A-2A和导向筒21A-2B互连后,导向筒21A-2B的前端相对外套筒21A-2A突出且外露,外露部分的导向筒21A-2B用于方便在与光纤适配器对插的过程中的定位观察,操作者可以看到外露部分的导向筒21A-2B,容易实现插接过程的对位。可以通过外力使第一弹臂B221向导向筒21A-2B内部空间张开,使得卡勾结构B2211脱离限位凹槽A2121,即可将外套筒21A-2A从导向筒21A-2B上拆下来。
外套筒21A-2A和导向筒21A-2B互连后,限位凸环B21的外围的第三限位柱B211位于第一限位柱A11和第二限位柱A12之间,这样,在外套筒21A-2A和导向筒21A-2B相对旋转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限位柱A11和第二限位柱A12挡止第三限位柱B211,限制外套筒21A-2A和导向筒21A-2B之间的相对旋转的行程。
参阅图43,本实施方式通过导向筒21A-2B的第二弹臂B222末端的卡持部B2221与连接器主件100-1上的滑动件40的配合面42之间的配合实现将插接件21A-2连接至主壳体22。第二弹臂B222和滑动件40的配合面42之间的配合(包括锁持和解锁的结构及原理)与第一种方案中提及的滑动件40的配合面42与光纤适配器上的第二锁持结构L2的弹性臂205之间的配合(包括锁持和解锁的结构及原理)相同,不再赘述。
如图43和图44所示,第二种方案中,光纤连接器插头包括两级密封,即包括第一密封结构30-1和第二密封结构30-3,第一密封结构30-1位于连接器主件100-1的主壳体22和导向筒21A-2B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密封连接结构,第二密封结构30-2位于导向筒21A-2B和外套筒21A-2A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密封连接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主件100-1中的滑动件40在第一种方案中用于与光纤适配器配合实现将光纤连接器插头锁持至光纤适配器,而在第二种方案中,滑动件40用于与组装式套件21A的插接件21A-2配合,实现将插接件21A-2锁持至连接器主件100-1,可见本提请提供的连接器主件100-1具有:同样的结构可以匹配不同的套件的优势,其功能及应用均得到了拓展,可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有利于资源的共用,具有节能降耗的好处。
对第二种方案而言,与组装式套件21A匹配的光纤适配器200-2的具体结构可以参阅图48。图48显示了光纤适配器200-2与组装式套件21A及连接器主件100-1配合的结构特征。沿径向方向,从光纤适配器200-2的中心至外围,光纤适配器200-2设有插芯套筒202’(插芯套筒202’内设插芯收容空间,插芯套筒202’的结构与第一种方案中的光纤适配器200-1中的插芯套筒202结构相同)、插芯套筒202’的外围为中间件收容腔200-21、导向槽200-22及位于外表面的滑槽200-23。滑槽200-23包括开口端200-23A和锁持段200-23B。光纤适配器200-2包括连接导向槽200-22的防呆结构200-221,此防呆结构200-221用于与导向筒21A-2B上的导向槽或导向切口B11配合,保证正确的插入方向,本实施方式中,导向槽200-22为不封闭的包围结构,防呆结构200-221形成在导向槽200-22的首端和末端之间。对于滑槽200-23而言,开口端200-23A处的部分滑槽呈直形槽的形状,且此直形槽的延伸方向为轴向方向,即与光纤适配器的中心轴的延伸方向相同,锁持段200-23B呈弧形延伸,锁持段200-23B延伸轨迹类似部分螺旋线的形状。当将连接器主件200-1与组装式套件21A所构成的光纤连接器插头插入光纤适配器200-2时,通过导向筒21A-2B对准导向槽200-22,导向槽或导向切口B11对准防呆结构200-221,且外套筒21A-2A上的滑块A13对准滑槽200-23的开口端200-23A,即可以将光纤连接器插头插入光纤适配器200-2,插入的过程中,旋转外套筒21A-2A,使得滑块A13滑动至锁持段200-23B远离开口端200-23A的一端,即完成了光纤连接器插头与光纤适配器200-2之间的锁持。锁持状态下,外套筒21A-2A环绕在光纤适配器200-2的外围。具体而言,可以在锁持段200-23B远离开口端200-23A的一端设置定位凹槽,滑块A13滑动至此定位凹槽位置时,可以与此定位凹槽配合实现定位功能。
第三种方案中,组装式套件21B和连接器主件100-1所构成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如下。
连接器主件100-1与第一种方案中的与一体式套件匹配的连接器主件100-1为同样的结构。
参阅图49,组装式套件21B的中间件21B-1连接在连接器主件100-1的主壳体22,插接件21B-2连接至中间件21B-1且环绕设置在中间件21B-1的外围。
参阅图50,组装式套件21B中的中间件21B-1与第二种方案中的组装式套件21A中的中间件21A-1可以为相同的结构,与可以为不同的结构。本实施方式中,中间件21B-1设有贯穿内外表面的卡孔21B-1A,卡孔21B-1A的作用是与连接器主件100-1上的主壳体22进行可拆卸连接。中间件21B-1的内表面设有限位结构21B-1B,限位结构21B-1B用于与插芯12配合,实现插芯12的定位。卡孔21B-1A和限位结构21B-1B与第二种方案中的中间件21A-1中的相关特征是相同的,因此它们均是用于与连接器主件100-1配合的部分。本实施方式中,中间件21B-1包括沿轴向分布的第一段21B-11和第二段21B-12,第一段21B-11的外径小于第二段21B-12的外径,第一段21B-11和第二段21B-12之间在外表面处形成台阶面21B-1C,台阶面21B-1C朝向中间件21B-1的前端,第二段21B-12的外表面突出设置卡块21B-1D,此卡块21B-1D朝向中间件21B-1的后端的面为定位面21B-1E,台阶面21B-1C和定位面21B-1E用于与组装式套件21B的插接件21B-2上的相应的限位特征配合,实现轴向上的限位插接件21B-2和中间件21B-1,具体而言,插接件21B-2的前端的内壁与第一段21B-11的外表面接触(如图49所示),插接件21B-2的内表面设有与台阶面21B-1C配合的限位面(如图54的标号为21B-25的限位面,可以理解为,插接件21B-2的靠近后端的部分的内径大于其前端的内径)。中间件21B-1外表面还突出设置卡持部21B-1F,卡持部21B-1F与卡块21B-1D位于同一侧面,在轴向方向上,卡持部21B-1F位于卡块21B-1D和台阶面21B-1C之间。
第三种方案中的插接件21B-2与第二种方案中的插接件21A-2的区别较大,本方案中,插接件21B-2为一体式架构,不是由外套筒和导向筒构成的组合,而是单独的一个筒状结构,而且插接件21B-2与中间件21B-1滑动连接,插接件21B-2与连接器主件100-1没有连接关系。本方案中的插接件21B-2集成了插接过程中需要用于的防呆、导向、解锁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体积较小的优势。
本方案中,用于与光纤适配器锁持的结构设置在中间件21B-1上,通过插接件21B-2实现解锁。中间件21B-1与插接件21B-2之间的连接关系为轴向方向的滑动连接。
参阅图51,插接件21B-2大致呈方形筒状结构,中间件21B-1亦大致呈方形筒状结构,这样插接件21B-2套设在中间件21B-1的外围,插接件21B-2和中间件21B-1之间通过接触配合就可以实现周向定位,即能够防止它们之间的相对旋转。
参阅图51,插接件21B-2一侧的外表面设有突出的防呆结构21B-21,此防呆结构21B-21用于与光纤适配器上的对应的防呆槽配合,以保证插接件21B-2与光纤适配器插接的方向。具体而言,防呆结构21B-21呈条状延伸,且延伸方向为轴向方向,防呆结构21B-21的前端为圆弧状端面,圆弧状端面也可以用斜面代替,其作用为插接过程的导向,使得插接更顺利。
插接件21B-2的另一个侧面上设有挖空区21B-22(挖空区21B-22的数量为两个,对称分布在相对的两个侧面上),中间件21B-1组装至插接件21B-2时,卡持部21B-1F和卡块21B-1D位于此挖空区21B-22中。挖空区21B-22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孔21B-221和第二孔21B-222,第二孔21B-222面积大于第一孔21B-221,第一孔21B-221位于第二孔21B-222的一端形成T状孔结构。第一孔21B-221用于收容卡块21B-1D,第一孔21B-221的孔壁包括限位面21B-224,限位面21B-224朝向第二孔21B-222,限位面21B-224用于与卡块21B-1D配合,形成插接件21B-2的轴向限位,在轴向方向上,通过此限位面21B-224和连接器主件200-1的主壳体22的前端面实现对插接件21B-2的限位。第二孔21B-222对应卡持部21B-1F设置,第二孔21B-222用于收容光纤适配器上的设有卡勾的弹性臂,以使卡勾能够与卡持部21B-1F配合实现锁持状态。
插接件21B-2外表面还凹设一对滑槽21B-23,这对滑槽21B-23对称分布在第二孔21B-222的两侧,且延伸方向为轴向方向,各滑槽21B-23均包括相连的第一区域21B-231和第二区域21B-232,沿轴向方向,第二区域21B-232位于第一区域21B-231和第一孔21B-221之间,第二区域21B-232的槽底包括第一平面,第一平面与插接件21B-2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外表面与插接件21B-2内表面之间的距离。第二区域21B-232的槽底为连接在外表面和第一平面之间的斜面。滑槽21B-23用于光纤适配器和插接件21B-2之间的解锁。
本方案中提供的实施方式中,中间件21B-1与连接器主件100-1的主壳体22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结构,插接件21B-2与中间件21B-1可拆卸连接,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与光纤适配器200-3插接的过程,通过插接件21B-2与光纤适配器200-3配合实现导向,通过中间件21B-1与光纤适配器200-3配合实现锁持固定。
参阅图52,光纤适配器200-3的结构如下:沿径向方向,从光纤适配器200-3包括插芯套筒202A和环绕在插芯套筒202A外围的主体套筒201A,主体套筒201A和插芯套筒202A之间的空间为用于收容组装式套件21B的收容空间200-31,收容空间200-31的一端为用供光纤连接器插头插入的插口,收容空间200-31中与插口相对的底部为主体套筒201A的底端,主体套筒201A设有贯穿内外表面的防呆槽200-32,防呆槽200-32在主体套筒201A的端面上形成开口,以供防呆结构21B-21从此开口处插入防呆槽200-32。主体套筒201A和插芯套筒202A之间设有一对弹性臂200-33,弹性臂200-33的一端固定连接至主体套筒201A的底端,弹性臂200-33上远离主体套筒201A的一端设有卡勾200-34和滑块200-35,卡勾200-34和滑块200-35均位于弹性臂200-33的朝向插芯套筒202A的一侧,滑块200-35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布在卡勾200-34的两侧,滑块200-35用于与插接件21B-2上的滑槽配合,卡勾200-34用于与中间件上的卡持部21B-1F配合,实现锁持状态。弹性臂200-33与插芯套筒202A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组装式套件21B的空间,弹性臂200-33与主体套筒201A之间形成空隙,此空隙用于提供弹性臂200-33在外力(插拔光纤连接器插头的力)的作用下的弹性摆动空间。
参阅图53和图54,插接件21B-2插入光纤适配器200-3且处于锁持状态时,限位面21B-224用于与中间件21B-1的定位面21B-1E配合(图未示出此结构关系),且光纤适配器200-3内的卡勾200-34与中间件21B-1上的卡持部21B-1F配合。需要将光纤连接器插头从光纤适配器上取下时,与沿轴向向远离光纤适配器的方向拉动插接件21B-2,能够使得插接件21B-2移动,移动的过程中,滑块200-35在滑槽21B-23上移动(结合参阅图49和图52),通过滑槽21B-23的斜面状的第二区域21B-232迫使滑块200-35产生径向位移,同时带动弹性臂200-33产生弹性摆动,使得卡勾200-35脱离卡持部21B-1F,从而实现解锁,第一限位面21B-223用于与中间件21B-1的台阶面21B-1C配合以在解锁的过程中实现插接件21B-2滑动过程的限位。
第四种方案中,组装式套件21C和连接器主件100-1所构成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如下。
本方案中,连接器主件100-1与前面三种方案的连接器主件结构可以相同,但是本方案不需要连接器主件100-1上的滑动件,因此,连接器主件100-1应用在本方案中时,可以将滑动件拆掉,但其它部分结构是不变的。
参阅图55和图56,组装式套件21C的中间件21C-1连接在连接器主件100-12,插接件21C-2连接至中间件21C-1且环绕设置在部分中间件21C-1的外围。本方案中的组装式套件21C的中间件21C-1与第二种方案和第三种方案的中间件的结构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参阅图57,一种实施方式中,中间件21C-1的具体结构为:中间件21C-1呈套筒状包括筒主体21C-10,筒主体21C-10的前端突设一对导向臂21C-11,导向臂21C-11从筒主体21C-10的前端面沿轴向向前延伸,这对导向臂21C-1用于与光纤适配器配合实现导向,例如光纤适配器上设一对导向槽,导向臂21C-11与导向槽配合实现导向功能。筒主体上靠近其后端的位置形成一对弹性臂21C-12,通过在筒主体21C-10上设置切槽的方式形成弹性臂21C-12,弹性臂21C-12的延伸方向为轴向方向,弹性臂21C-12的末端设有一对卡扣部21C-13,此卡扣部21C-13用于将中间件21C-1卡持至连接器主件100-1的主壳体上。
本实施方式中,中间件21C-1的外表面还突出设置限位环21C-14,此限位环21C-14用于限位插接件21C-2,使得组装后的插接件21C-2无法从中间件21C-1前端的方向取下来。限位环21C-14的前端设有用于收容密封件的凹槽21C-15,凹槽21C-15中的密封件用于实现中间件21C-1和光纤适配器之间的密封连接。所述中间件21C-1与所述连接器主件100-1之间易设密封结构。
参阅图56,所述插接件21C-2为一体式的筒状结构,所述插接件21C-2固定连接至所述连接器主件100-1,所述插接件21C-2包围部分所述中间件21C-1,其余的部分所述中间件21C-1位于所述插接件21C-2的外部,所述插接件21C-2包括用于与所述光纤适配器连接的外螺纹21C-21。一种实施方式中,插接件21C-2固定在中间件21C-1和连接器主件100-1的主壳体22之间。组装过程中,先将插接件21C-2套设在主壳体22上,主壳体22的外表面有相应的结构支撑限位插接件21C-2,再将中间件21C-2插入插接件21C-2和主壳体之间,通过中间件21C-2上的弹性臂21C-12及卡扣部21C-13与主壳体上的卡持结构配合,将中间件21C-1固定连接至主壳体。图56可以看到,组装后插入接件21C-2和中间件21C-1的弹性臂21C-12之间有间隙,此间隙的存在是为弹性臂21C-12提供锁持及解锁过程中的避让空间,在外力作用下拉拔中间件21C-1,弹性臂21C-12会被迫张开,即向此间隙内偏移,使得卡扣部21C-13处于解锁状态。
图58所示为连接器主件100-1与组装式套件21C配合后安装至光纤适配器200-4的状态,中间件21C-1的导向臂21C-11与光纤适配器200-4的导向槽200-41配合。插接件21C-2的外螺纹21C-21与光纤适配器200-4的内螺纹配合实现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与光纤适配器的锁持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器主件,包括插芯和主壳体,所述插芯包括前段和连接段,至少部分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主壳体的内部,所述连接段与所述主壳体定位连接,以在径向上固定所述插芯及在轴向上限制所述插芯移出所述主壳体,所述前段完全位于所述主壳体的外部;和
至少两个套件,均呈套筒状,能够与所述主壳体可拆卸地连接以遮挡所述前段,所述连接器主件选择性地与至少两个所述套件之一者连接构成光纤连接器插头;
当至少两个所述套件之一者与所述连接器主件连接时,所述套件和所述前段之间形成插槽,当所述插芯插入光纤适配器的插芯套筒时,所述插芯套筒伸入所述插槽且所述插芯套筒的开口端位于所述插槽内;
不同的所述套件与所述连接器主件组合构成不同形态的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以适配不同形态的光纤适配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为陶瓷材质,所述连接段为非陶瓷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套件包括一体式套件,所述一体式套件包括前端面和后端面,所述插芯包括位于所述前段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端的前端面,所述一体式套件连接至所述连接器主件时,所述一体式套件的后端面与所述主壳体连接,所述插芯的前端面与所述一体式套件的前端面齐平,或者在轴向方向上所述插芯的前端面位于所述一体式套件的前端面和所述一体式套件的后端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主件的所述主壳体包括主轴及设于所述主轴外表面滑动件,所述插芯连接至所述主壳体的前端;所述滑动件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连接至所述主壳体;当所述连接器主件与所述一体式套件连接构成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时,所述锁固部和所述滑动件用于与对应的光纤适配器配合,所述滑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滑动件与所述锁固部配合共同锁住所述光纤适配器,所述滑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实现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与所述光纤适配器之间的解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与所述主壳体之间形成锁持槽,所述锁持槽用于与所述光纤适配器的弹性臂配合,所述锁持槽的开口位置位于所述滑动件的一端和所述主壳体之间,所述滑动件包括形成于所述锁持槽内壁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朝向所述主壳体,所述配合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锁持槽的开口之间,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主壳体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主壳体之间的垂直距离;当所述滑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锁固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主壳体的外表面相对设置,当所述滑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配合面与所述主壳体的外表面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套件还包括组装式套件,所述组装式套件包括均呈套筒状的中间件和插接件,所述组装式套件连接至所述连接器主件时,所述中间件可拆卸连接至所述连接器主件且环绕所述前段,所述中间件和所述前段之间形成所述插槽,所述插接件套设在所述中间件的外围,所述插接件用于所述光纤适配器配合,以将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连接至所述光纤适配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主件的所述主壳体包括主轴及设于所述主轴外表面的锁固部和滑动件,所述插芯连接至所述主壳体的前端;所述滑动件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连接至所述主壳体;沿所述主壳体的轴向方向,所述锁固部位于所述滑动件和所述插芯之间;所述插接件包括外套筒和导向筒,所述外套筒连接至所述导向筒的外围且环绕所述导向筒,所述导向筒套设在所述中间件的外围,且所述导向筒与所述滑动件配合,以将所述插接件连接至所述连接器主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与所述主壳体之间形成锁持槽,所述锁持槽的开口位置位于所述滑动件的一端和所述主壳体之间,所述滑动件包括形成于所述锁持槽内壁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朝向所述主壳体,所述配合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锁持槽的开口之间,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主壳体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主壳体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导向筒包括限位凸环和限位段,所述限位凸环位于所述限位段的一端,所述限位段包括沿轴向延伸且沿周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设有径向外突的卡勾结构,所述第二弹臂设有径向内突的卡持部,所述卡勾结构和所述限位凸环共同作用固定所述插接件,所述卡持部用于与所述锁持槽及所述配合面配合,以实现将所述插接件连接至所述连接器主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为一体式的筒状结构,所述插接件滑动连接至所述中间件且环绕所述中间件,所述插接件设有挖空区,所述中间件的外表面设有卡持部,所述卡持部对应设置在所述挖空区位置处,所述卡持部用于光纤适配器的卡勾配合,实现锁持状态,通过所述插接件相对所述中间件的轴向滑动,带动所述卡持部脱离所述光纤适配器的卡勾,以实现解锁。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牵引帽,所述一体式套件连接至所述连接器主件时,所述牵引帽用于罩设在所述一体式套件的外围,且与所述主壳体固定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套件设有卡孔,所述主壳体设有弹性卡勾,所述弹性卡勾与所述卡孔配合,以实现所述一体式套件和所述主壳体之间的锁持状态,所述弹性卡勾背离所述一体式套件的一侧设有避让空间,当所述一体式套件受力时,所述弹性卡勾能够向所述避让空间内移动,使得所述卡扣脱离所述卡孔,以实现所述一体式套件和所述主壳体之间的解锁。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套件包括主体和弹臂,所述弹臂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至所述主体,所述第二端设有卡勾,所述弹臂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主体之间设有缝隙,所述第二侧边和所述主体之间亦设缝隙,所述主壳体上设有锁孔或锁槽,所述卡勾与所述锁孔或锁槽配合以实现所述一体式套件和所述主壳体之间的锁持状态,所述弹臂受外力张开时,使得所述卡勾脱离所述锁孔或锁槽,以实现所述一体式套件和所述主壳体之间的解锁。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套件包括至少两个组装式套件,各所述组装式套件包括均呈套筒状的中间件和插接件,所述组装式套件连接至所述连接器主件时,所述中间件套设在所述插芯的所述前段的外围且与所述主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插接件环绕设置在所述中间件的外围,所述插接件用于所述光纤适配器配合,不同的所述组装式套件的所述插接件的形态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主件的所述主壳体包括主轴及设于所述主轴外表面的滑动件,所述插芯连接至所述主壳体的前端;所述滑动件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连接至所述主壳体;当所述连接器主件与所述组装式套件连接构成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时,所述插接件与所述滑动件配合,以实现将所述插接件固定至所述连接器主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与所述主壳体之间形成锁持槽,所述锁持槽的开口位置位于所述滑动件的一端和所述主壳体之间,所述滑动件包括形成于所述锁持槽内壁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朝向所述主壳体,所述配合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锁持槽的开口之间,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主壳体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主壳体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插接件包括外套筒和导向筒,所述外套筒连接至所述导向筒的外围且环绕所述导向筒,所述导向筒套设在所述中间件的外围,所述导向筒包括限位凸环和限位段,所述限位凸环位于所述限位段的一端,所述限位段包括沿轴向延伸且沿周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设有径向外突的卡勾结构,所述第二弹臂设有径向内突的卡持部,所述卡勾结构和所述限位凸环共同作用固定所述插接件,所述卡持部用于与所述锁持槽及所述配合面配合,以实现将所述插接件连接至所述连接器主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为一体式的筒状结构,所述插接件滑动连接至所述中间件且环绕所述中间件,所述插接件设有挖空区,所述中间件的外表面设有卡持部,所述卡持部收容在所述挖空区内,所述卡持部用于光纤适配器的卡勾配合,实现锁持状态,通过所述插接件相对所述中间件的轴向滑动,带动所述卡持部脱离所述卡勾,以实现解锁。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为一体式的筒状结构,所述插接件固定连接至所述连接器主件,所述插接件包围部分所述中间件,其余的部分所述中间件位于所述插接件的外部,所述插接件包括用于与所述光纤适配器连接的外螺纹。
18.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光纤适配器和根据权利要求1-17任意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至少两个所述光纤适配器的结构不同,至少两个所述套件用于与所述至少两个光纤适配器一一对应的插接配合。
19.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纤连接器组件。
CN202011183419.7A 2020-10-29 2020-10-29 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光纤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Active CN1123274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3419.7A CN112327424B (zh) 2020-10-29 2020-10-29 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光纤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CN202210112721.6A CN114545561A (zh) 2020-10-29 2020-10-29 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光纤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JP2023526183A JP2023548689A (ja) 2020-10-29 2021-08-10 ファイバコネクタプラグアセンブリ、ファイバ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及び通信装置
PE2023001518A PE20232011A1 (es) 2020-10-29 2021-08-10 Conjunto de enchufe de conector de fibra, conjunto de conector de fibra y dispositivo de comunicacion
EP21884573.3A EP4224226A4 (en) 2020-10-29 2021-08-10 FIBER OPTIC CONNECTOR ASSEMBLY, FIBER OPTIC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20237017305A KR20230091991A (ko) 2020-10-29 2021-08-10 파이버 커넥터 플러그 조립체, 파이버 커넥터 조립체, 및 통신 장치
MX2023004975A MX2023004975A (es) 2020-10-29 2021-08-10 Conjunto de enchufe de conector de fibra, conjunto de conector de fibra y dispositivo de comunicación.
PCT/CN2021/111912 WO2022088841A1 (zh) 2020-10-29 2021-08-10 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光纤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US18/307,520 US20230258875A1 (en) 2020-10-29 2023-04-26 Fiber Connector Plug Assembly, Fiber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ONC2023/0006921A CO2023006921A2 (es) 2020-10-29 2023-05-26 Conjunto de enchufe de conector de fibra, conjunto de conector de fibra y dispositivo de comunicació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3419.7A CN112327424B (zh) 2020-10-29 2020-10-29 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光纤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12721.6A Division CN114545561A (zh) 2020-10-29 2020-10-29 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光纤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27424A true CN112327424A (zh) 2021-02-05
CN112327424B CN112327424B (zh) 2022-02-25

Family

ID=7429604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83419.7A Active CN112327424B (zh) 2020-10-29 2020-10-29 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光纤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CN202210112721.6A Pending CN114545561A (zh) 2020-10-29 2020-10-29 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光纤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12721.6A Pending CN114545561A (zh) 2020-10-29 2020-10-29 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光纤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58875A1 (zh)
EP (1) EP4224226A4 (zh)
JP (1) JP2023548689A (zh)
KR (1) KR20230091991A (zh)
CN (2) CN112327424B (zh)
CO (1) CO2023006921A2 (zh)
MX (1) MX2023004975A (zh)
PE (1) PE20232011A1 (zh)
WO (1) WO2022088841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3624A (zh) * 2021-06-30 2021-09-24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室外防水光纤连接器
CN113568110A (zh) * 2021-07-08 2021-10-29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室外预成端的光纤连接器及连接器与适配器组件
WO2022041707A1 (zh) * 2020-08-27 2022-03-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连接器插头、光纤适配器、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WO2022088841A1 (zh) * 2020-10-29 2022-05-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光纤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CN114815230A (zh) * 2022-05-26 2022-07-29 深圳市达富光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检测用抗污膜及使用这种膜的光纤连接器
CN115390196A (zh) * 2022-09-30 2022-11-25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连接器
WO2023221424A1 (en) * 2022-05-17 2023-11-23 Anycom Technology Co., Ltd Multipurpose fiber-optic connector and fiber-optic adapter
TWI829228B (zh) * 2021-08-13 2024-01-11 立佳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強化纖維的夾持方法與夾持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37076B (zh) * 2022-09-01 2023-08-04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室外预连接盒体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03772A1 (en) * 2007-05-06 2009-01-01 Yu Lu Mechanical interface converter for making non-ruggedized fiber optic connectors compatible with a ruggedized fiber optic adapter
US20090148102A1 (en) * 2007-12-11 2009-06-11 Yu Lu Hardened Fiber Optic Connector Compatible with Hardened and Non-Hardened Fiber Optic Adapters
US20170261698A1 (en) * 2016-03-10 2017-09-14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Ferrule-based fiber optic connectors with ferrule retraction balancing using axial gap geometry
US20180045894A1 (en) * 2015-03-06 2018-02-15 Fujikura Ltd. Plug-side optical connector and optical connector system
CN108490551A (zh) * 2017-11-14 2018-09-04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连接头、光纤连接座和光纤连接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66739B2 (ja) * 1996-07-15 2000-07-17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汎用光コネクタ及びベーシックプラグ
US8702320B2 (en) * 2009-11-04 2014-04-22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Fiber optic ferrule assembly with transitioning insert
EP3761092A3 (en) * 2013-08-24 2021-04-07 CommScope Connectivity Belgium BVBA Ruggedized fiber optic connectors and connection systems
CN109239857B (zh) * 2018-10-08 2021-01-26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易插接防水型光纤连接器
US11921329B2 (en) * 2019-02-12 2024-03-05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Fiber optic connectors and fiber optic connection systems
CN112327424B (zh) * 2020-10-29 2022-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光纤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03772A1 (en) * 2007-05-06 2009-01-01 Yu Lu Mechanical interface converter for making non-ruggedized fiber optic connectors compatible with a ruggedized fiber optic adapter
US20090148102A1 (en) * 2007-12-11 2009-06-11 Yu Lu Hardened Fiber Optic Connector Compatible with Hardened and Non-Hardened Fiber Optic Adapters
US20190235177A1 (en) * 2007-12-11 2019-08-01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Hardened fiber optic connector compatible with hardened and non-hardened fiber optic adapters
EP3650897A1 (en) * 2007-12-11 2020-05-13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Hardened fiber optic connector compatible with hardened and non-hardened fiber optic adapters
US20180045894A1 (en) * 2015-03-06 2018-02-15 Fujikura Ltd. Plug-side optical connector and optical connector system
US20170261698A1 (en) * 2016-03-10 2017-09-14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Ferrule-based fiber optic connectors with ferrule retraction balancing using axial gap geometry
CN108490551A (zh) * 2017-11-14 2018-09-04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连接头、光纤连接座和光纤连接组件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41707A1 (zh) * 2020-08-27 2022-03-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连接器插头、光纤适配器、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WO2022088841A1 (zh) * 2020-10-29 2022-05-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光纤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CN113433624A (zh) * 2021-06-30 2021-09-24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室外防水光纤连接器
CN113433624B (zh) * 2021-06-30 2022-05-13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室外防水光纤连接器
WO2023273703A1 (zh) * 2021-06-30 2023-01-05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室外防水光纤连接器
CN113568110A (zh) * 2021-07-08 2021-10-29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室外预成端的光纤连接器及连接器与适配器组件
TWI829228B (zh) * 2021-08-13 2024-01-11 立佳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強化纖維的夾持方法與夾持裝置
WO2023221424A1 (en) * 2022-05-17 2023-11-23 Anycom Technology Co., Ltd Multipurpose fiber-optic connector and fiber-optic adapter
CN114815230A (zh) * 2022-05-26 2022-07-29 深圳市达富光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检测用抗污膜及使用这种膜的光纤连接器
CN115390196A (zh) * 2022-09-30 2022-11-25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连接器
CN115390196B (zh) * 2022-09-30 2023-08-1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548689A (ja) 2023-11-20
WO2022088841A1 (zh) 2022-05-05
PE20232011A1 (es) 2023-12-19
EP4224226A4 (en) 2024-03-13
CN112327424B (zh) 2022-02-25
CN114545561A (zh) 2022-05-27
MX2023004975A (es) 2023-07-17
EP4224226A1 (en) 2023-08-09
US20230258875A1 (en) 2023-08-17
CO2023006921A2 (es) 2023-06-09
KR20230091991A (ko) 2023-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27424B (zh) 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光纤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CN112051644B (zh) 光纤适配器、光纤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CN112068256B (zh) 光纤连接器插头、光纤适配器、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KR100742550B1 (ko) 유니버셜 어댑터
US7677814B2 (en) Mechanical interface converter for making non-ruggedized fiber optic connectors compatible with a ruggedized fiber optic adapter
JP5735248B2 (ja) 光コネクタ、光コネクタの接続方法、コネクタアダプタ、光線路、光通信システム
US7722258B2 (en) Interface converter for SC fiber optic connectors
CN112068257A (zh) 光纤连接器插头、光纤适配器、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CN111596416B (zh) 连接器系统及其防尘件
WO2000031575A1 (en) Fiber optic adapter, including hybrid connector system
CN101243345A (zh) 工业光纤连接器组件
CN213182120U (zh) 光纤连接器插头、光纤适配器、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US20020028055A1 (en) Optical cable adapter or connector
CN112859251B (zh) 光纤连接器插头、光纤适配器、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WO2020133423A1 (zh) 光纤连接头、预制光纤、适配器、光纤盒及光纤连接组件
JP2019184942A (ja) Mpoプラグ用ミニアダプタ
JP2008233466A (ja) 光ローゼット
CN113568109B (zh) 双芯连接器及连接系统
US10823916B2 (en) LC-type simplified optical connector
JPH09197189A (ja) 光コネクタ
JP2601813B2 (ja) 光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