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26625B - 用于提升食品安全防控等级的成品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提升食品安全防控等级的成品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26625B
CN112326625B CN202011230975.5A CN202011230975A CN112326625B CN 112326625 B CN112326625 B CN 112326625B CN 202011230975 A CN202011230975 A CN 202011230975A CN 112326625 B CN112326625 B CN 1123266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n sauce
thick broad
sample
storage
det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3097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26625A (zh
Inventor
杨帆
岳平
岳鹏
杨国华
张志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Dandan Pixian Bean Past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Dandan Pixian Bean Pas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Dandan Pixian Bean Past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Dandan Pixian Bean Pas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3097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266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266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266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266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266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63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optically excited
    • G01N21/65Raman scatte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9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提升食品安全防控等级的成品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成品豆瓣酱贮藏,将每个批次成品豆瓣酱逐步投入到不同编号的贮藏罐中,并将上述贮藏罐进行密封放置在保鲜贮藏室,上述贮藏罐在密封前,将贮藏罐中豆瓣酱后抽取试样,得到样品Q,进行黄曲霉菌、水分、食盐、总酸、氨基酸态氮、大肠菌群、山梨酸、苯甲酸、铅和总砷的指标检测,并将检测后的指标与样品Q指标对比,确保增长数量处于食品正常范围;以期望优化现有豆瓣酱在贮藏过程中的食品安全不易防控,且现有随机检测的方式不能把控不同批次的豆瓣酱品质安全的问题。

Description

用于提升食品安全防控等级的成品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豆瓣酱生产安全防控,具体涉及用于提升食品安全防控等级的成品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豆瓣酱是以豆类为原料,原料经微生物所分泌的酶作用发酵而成的发酵食品,具有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易于消化吸收特点,随着豆瓣食品行业的不断发展,其产业也随之呈现稳固上升的趋势,而豆瓣酱生产过程中因为豆瓣制作环境和制作工序,容易导致豆瓣酱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量的食品安全隐患,例如豆瓣酱在用料、制曲、发酵和贮藏等环节可能产生的一些危害物,例如黄曲霉毒素微生物、生物胺等。
贮藏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黄曲霉毒素,因此如果豆瓣酱的水分较高或者储藏环境的温度与湿度控制不好,豆类原料可能出现黄曲霉毒素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豆瓣酱在贮藏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值得研究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提升食品安全防控等级的成品检测方法,以期望优化现有豆瓣酱在贮藏过程中的食品安全不易防控,且现有随机检测的方式不能把控不同批次的豆瓣酱品质安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提升食品安全防控等级的成品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步骤A,成品豆瓣酱贮藏,将每个批次成品豆瓣酱逐步投入到不同编号的贮藏罐中,并将上述贮藏罐进行密封放置在保鲜贮藏室,上述贮藏罐在密封前,将贮藏罐中的豆瓣酱抽取试样,得到样品Q。
步骤B,豆瓣酱初步品控,将上述样品Q进行标记,记录样品Q的取样时间和贮藏罐编号,同时对样品进行初步检测,并记录样品Q的生化指标;随后确认上述样品Q中的黄曲霉菌含量是否处于安全标准。
步骤C,豆瓣酱监测,将样品Q的取样时间作为基点,至少还需要抽取样品W进行检测,上述样品W的抽取次数随着豆瓣酱的贮藏时间递增;且每次抽取的样品W需要检测黄曲霉菌,并随着贮藏时间递增检测次数增加,在多次检测时选择性的对水分、食盐、总酸、氨基酸态氮、大肠菌群、山梨酸、苯甲酸、铅和总砷的指标进行检测。
步骤D,豆瓣酱配油检测,上述豆瓣酱在贮藏过程中,在监测过程中,出现原料物质沉淀,贮藏罐油脂物质上浮后,除抽取豆瓣酱样品外,同时吸取油脂物质,并在检测过程对油脂物质的不饱和脂肪含量进行检测,每次记录防控不饱和油脂指标。
步骤E,出库检测,将贮藏罐中豆瓣酱抽出,抽出过程中抽取样品E,并对E样品进行黄曲霉菌、水分、食盐、总酸、氨基酸态氮、大肠菌群、山梨酸、苯甲酸、铅和总砷的指标检测,并将检测后的指标与样品Q指标对比,确保增长数量处于食品正常范围。
作为优选,上述豆瓣酱监测过程中,豆瓣酱贮藏时间与样品Q取样时间之间的间隔小于30小时,则每10小时抽检一次,上述豆瓣酱贮藏时间与样品Q取样时间之间的间隔大于30小时小于90小时,则每5小时抽检一次,豆瓣酱贮藏时间与样品Q取样时间之间的间隔大于90小时,则3小时检测一次。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检测黄曲霉菌采用拉曼光谱仪进行检测,以提升单次检测的效率,上述豆瓣酱监测过程中,当检测黄曲霉菌超过品控设计的黄曲霉菌指标,则成品豆瓣酱归类于次品,并另行销毁。
作为优选,上述成品豆瓣酱贮藏前,对成品豆瓣酱进行生化检测,并确保投入到贮藏罐中的豆瓣酱未出现明显微生物污染。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贮藏罐放置在保鲜贮藏室后,上述保鲜贮藏室中的温度应当控制在3到8摄氏度,其贮藏罐密封后应当保证内部的隔氧性能。
作为优选,上述豆瓣酱监测过程中,当样品W检测到黄曲霉菌的数量明显波动时,应当将对应样品W的贮藏罐中的豆瓣酱进行微波杀菌和辐照杀菌,杀菌后单独进行贮藏和观察,上述观察的过程中每5小时抽检一次,连续检测4次未发现黄曲霉菌明显波动后,再次放入保鲜贮藏室。
作为优选,上述氨基酸态氮和总酸的生化指标测定,其采用测量标准为GB5009.235-2016,测定方法使用SB/T10170-2007的通用测定方法,水分、食盐采用常规理化指标测定方法进行测量,以及采用GB5009.28-2016《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的第一法进行测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样品W检测黄曲霉菌、水分、食盐、总酸、氨基酸态氮、大肠菌群、山梨酸、苯甲酸、铅和总砷的指标,同一样品W使用同样方式检测三组,以均值的正负标准差作为参数参考值进行记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本发明将在豆瓣酱等食品贮藏的过程中,通过贮藏罐进行分批放置,从而合理利用保鲜贮藏室空间,通过样品Q作为贮藏前初步检测,以确保贮藏前的生化指标可控,不会因为豆瓣酱含有大量被污染的微生物而出现。同时本发明能够对不同批次的豆瓣酱进行分控管理和检测,从而有助于侧面分析贮藏环境风险,且通过检测次数周期控制,能够保证检测的有效性,并实时监测豆瓣酱在不同时间节点可能出现变化风险因素,降低次品的产出率。
本发明通过周期性的交错检测,即检测了多个可能影响豆瓣酱的影响指标,又有助于实时检测黄曲霉菌的成因,从而在出现黄曲霉菌非正常增高时,能够及时灭杀或约束黄曲霉菌,避免黄曲霉菌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用于提升食品安全防控等级的成品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步骤A,成品豆瓣酱贮藏,将每个批次成品豆瓣酱逐步投入到不同编号的贮藏罐中,并将上述贮藏罐进行密封放置在保鲜贮藏室,上述贮藏罐在密封前,将贮藏罐中的豆瓣酱抽取试样,得到样品Q。
其中成品豆瓣酱是经过灭菌处理过后的豆瓣酱,从而降低成品豆瓣酱携带大量污染生物进入贮藏罐的可能,由于生产线是持续生产的,故形成多个批次的成品豆瓣酱是必然的,按照灭菌处理的效率,单次灭菌处理的成品豆瓣酱为一个批次,从而形成多个批次,每个批次的成品豆瓣酱放入到不同的编号的贮藏罐中,若一个批次量大于单个贮藏罐的储存能力,可以由两个以上的贮藏罐进行分装,通过贮藏罐上的编号记载批次,以避免后续取放过程中出现混淆风险。
通常成品豆瓣酱的pH值在4.3到5.6之间才属于合理范围,因此样品Q采用常规的pH值计法进行测量,称取样品Q5克溶于50毫升去离子水,充分均质后静置半小时,随后使用滤纸过滤,再用pH计测定滤液pH值,测定3次以上,并确保样品Q的pH值结果一致,且均在合理的pH值范围内。
步骤B,豆瓣酱初步品控,将上述样品Q进行标记,记录样品Q的取样时间和贮藏罐编号,同时对样品进行初步检测,并记录样品Q的生化指标;随后确认上述样品Q中的黄曲霉菌含量是否处于安全标准。
其中,样品Q的取样时间可以视为样品Q代指批次的成品豆瓣酱放入贮藏罐的周期时间,其不同批次的豆瓣酱放置到不同编号的贮藏罐中,每个贮藏罐都能获得独立的样品Q。通过样品Q检测每个贮藏罐中豆瓣酱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其中,黄曲霉毒素是强致癌物,而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高于1mg/kg就属于剧毒。基于现有的CAC食品标准,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最大允许量标准为总量为15μg/kg,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注意豆瓣酱中黄曲霉毒素的控制。
步骤C,豆瓣酱监测,将样品Q的取样时间作为基点,至少还需要抽取样品W进行检测,上述样品W的抽取次数随着豆瓣酱的贮藏时间递增;且每次抽取的样品W需要检测黄曲霉菌,并随着贮藏时间递增检测次数增加,在多次检测时选择性的对水分、食盐、总酸、氨基酸态氮、大肠菌群、山梨酸、苯甲酸、铅和总砷的指标进行检测。
其中,总酸含量是豆瓣酱成熟的标志,总酸能够影响豆瓣酱的风味。需要注意的是,总酸含量过高使得产品的保质期可能出现缩短,且影响口感,因此测定的总酸含量需要低于1.2g/100g.
其中,氨基酸态氮是豆瓣酱在制曲过程中原料在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的分解作用下产生的,是氨基酸形式的含氮化合物;而氨基酸态氮含量主要用于判断豆瓣酱的发酵成果和表征营养价值,因此测定的氨基酸态氮含量需要低于0.3g/100g。
其中,苯甲酸是食品中使用较多的防腐剂,GB/2760中规定豆瓣酱制品可使用苯甲酸标准为1000mg/kg,但考虑到食品安全和品质管控,因此需要明确苯甲酸的含量标准需要低于200mg/kg。
其中水分主要是约束黄曲霉生长,因为水分较高或者储藏环境的温度与湿度不加,使水分在20%以上,豆瓣酱滋生黄曲霉毒素的安全隐患会显著增加,因此需要使水分控制在16%以下,以降低滋生黄曲霉毒素的风险。
步骤D,豆瓣酱配油检测,上述豆瓣酱在贮藏过程中,在监测过程中,出现原料物质沉淀,贮藏罐油脂物质上浮后,除抽取豆瓣酱样品外,同时吸取油脂物质,并在检测过程对油脂物质的不饱和脂肪含量进行检测,每次记录防控不饱和油脂指标。
由于豆瓣酱中经常配有调味油,且调味油一般是在豆瓣酱中加入高温加热后冷却的植物油,而植物油可能存在一定量的不饱和脂肪,当不饱和脂肪含量超标,会导致豆瓣酱容易出现酸败和氧化变质的风险。而不饱和脂肪酸在其贮存过程中,受外界因素(氧气、温度、光照、水分、酶、金属离子等)影响易发生氧化酸败,产生的初、次级产物劣化风味,影响健康,乃至引发疾病。
当豆瓣酱贮藏的时间较长,甚至可能在豆瓣酱风味发生改变之前,豆瓣酱的酸价、过氧化值就已经超过食用标准。而氧化形成的不稳定氢过氧化物,会分解成次级产物,如醇、醛、酮、酸、环氧化物或生成聚合物等,极大破坏食品的安全性,同时产生的过氧化物与自由基在豆瓣酱中存在,极大的影响了人体健康,因此需要严格监控豆瓣酱中的油脂物质,确保食品中不含有或少量含有不饱和脂肪在人体摄入安全范围内。
步骤E,出库检测,将贮藏罐中豆瓣酱抽出,抽出过程中抽取样品E,并对E样品进行黄曲霉菌、水分、食盐、总酸、氨基酸态氮、大肠菌群、山梨酸、苯甲酸、铅和总砷的指标检测,并将检测后的指标与样品Q指标对比,确保增长数量处于食品正常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豆瓣酱可能存在局部腐败风险,导致含有挥发性盐基氮;而挥发性盐基氮是在腐败过程中蛋白质由于酶和细菌的作用分解而产生的氮以及胺类碱性含氮物质,挥发性盐基氮具有挥发性,其含量越高,表明食品中氨基酸被破坏的越多,营养价值越低,且形成的腐败物质对人体有害,故豆瓣酱中以不产生或产生少量挥发性盐基氮为佳,能够以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并有利于食用安全性。
因此,在进行高品质管控过程中,可以适应性检测豆瓣酱中是否存在挥发性盐基氮,并保证其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应当符合NY/T1710-2009中规定。
实施例2: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豆瓣酱监测过程中,豆瓣酱贮藏时间与样品Q取样时间之间的间隔小于30小时,则每10小时抽检一次,上述豆瓣酱贮藏时间与样品Q取样时间之间的间隔大于30小时小于90小时,则每5小时抽检一次,豆瓣酱贮藏时间与样品Q取样时间之间的间隔大于90小时,则3小时检测一次。
其中,豆瓣酱贮藏时间与样品Q取样时间之间的间隔越大,则代表距离灌装节点越近,其检测次数越频繁,采用先疏后密的检测逻辑,应对可能出现风险情况,
通常豆瓣酱贮藏时间与样品Q取样时间之间的间隔小于30小时,考虑到样品Q的抽检保证了贮藏中的豆瓣酱中的微生物在初期繁殖的风险交低,通过每10小时抽检一次的频率,足够应付微生物在初期出现的增长风险。
由于微生物滋生并不能保证绝对为零,故可能出现微生物缓慢增长,随贮藏时间的增加,微生物的含量的基数可能会缓慢提升,因此为了避免短期内微生物出现大量繁殖导致的品质风险,故需要增加检测频率,逐步更变为每5小时抽检一次,甚至到3小时检测一次。考虑到豆瓣酱保质期,通常贮藏周期一般不会超过120小时,从而有效的保证贮藏过程中对食品安全防控效率,极大的降低了食品短期污染风险。
上述检测黄曲霉菌采用拉曼光谱仪进行检测,以提升单次检测的效率,上述豆瓣酱监测过程中,当检测黄曲霉菌超过品控设计的黄曲霉菌指标,则成品豆瓣酱归类于次品,并另行销毁。
选用现有的便携式拉曼光谱仪,激发光源:785nm,光谱扫描范围为100/λ到3500/λ,分辨率为6/λ,积分时间:1ms到10min,最大输出功率:500mW,其环境温度为10到40摄氏度。
采用拉曼光谱仪进行检测主要是利用拉曼光谱技术结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iPLS与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PLS对豆瓣酱中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将豆瓣酱样品进行勾兑,形成三个以上的样本,使用拉曼光谱分析测定。
操作过程中,因为激光光源为 785 nm 的近红外激光,激光能量参数通常选择200 mW,积分参数选择 10 次,因为两个参数能够有效的调节拉曼峰强度,通过空气光谱作为空白,在室温下测定,将样品装入不含荧光背景的样品池中,再把样品池放入固定好焦距的暗室中扫描。每个样品被连续扫描 3 次以上,最后获得 3 次以上的扫描光谱的平均光谱。然后结合iPLS与siPLS建立豆瓣酱黄曲霉菌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最终以均方根误差(RMSEP)为标准选择最优模型。并对检测限进行分析,以期建立具有良好检测限的定量分析模型,实现豆瓣酱中黄曲霉菌含量的有效、定量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中提到的豆瓣酱销毁是指从生产线进行销毁,即属性上不得再作为豆瓣酱供人类食用;因为黄曲霉毒素极易溶于碱性溶液的特性,对于需要销毁的豆瓣酱可以使用碱处理、氧化处理等方法进行脱毒。但是由于碱液处理过的豆瓣酱口感苦涩,不具有调味价值,故可以作为动物饲料进行稀释使用,以降低企业生产损失。
实施例3: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成品豆瓣酱贮藏前,对成品豆瓣酱进行生化检测,并确保投入到贮藏罐中的豆瓣酱未出现明显微生物污染。因为,在豆瓣酱制作过程中,由于掩盖时间过长或掩盖方式不当,在氧气稀少的环境下肉毒杆菌容易产生并繁殖,其肉毒杆菌在繁殖过程中能分泌剧毒的肉毒毒素,从而可能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为了避免豆瓣酱含有肉毒毒素,需要在成品豆瓣酱贮藏前进行生化检测,以确保投入到贮藏罐中的豆瓣酱未出现明显微生物污染。
在工艺过程中,一般会设置灭菌工艺以灭杀肉毒杆菌,而出现肉毒杆菌的生化指标,一般是灭菌工艺不到位,或灭菌设备出现故障而未被识别,因此,检出肉毒杆菌或肉毒毒素时,需要将成品豆瓣酱重新投入灭杀工序中,待灭杀后进行二次检测,以确保灭杀肉毒杆菌或肉毒毒素,避免豆瓣酱影响人体健康。
进一步的,上述贮藏罐放置在保鲜贮藏室后,上述保鲜贮藏室中的温度应当控制在3到8摄氏度,其贮藏罐密封后应当保证内部的隔氧性能。
由于黄曲霉菌主要由分生孢子头、分生孢子梗、顶囊、小梗和分生孢子组成。影响黄曲霉菌产毒的主要因素为环境温度和湿度,对于豆瓣酱中的黄曲霉菌而言,最佳的生长温度为 25到30摄氏度,且温度在12到40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均检测有黄曲霉菌生长性。故温度控制在3到8摄氏度能够有效的降低黄曲霉菌的生长。
实施例4: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豆瓣酱监测过程中,当样品W检测到黄曲霉菌的数量明显波动时,应当将对应样品W的贮藏罐中的豆瓣酱进行微波杀菌和辐照杀菌,杀菌后单独进行贮藏和观察,上述观察的过程中每5小时抽检一次,连续检测4次未发现黄曲霉菌明显波动后,再次放入保鲜贮藏室。
辐照杀菌是利用其放射的射线摧毁微生物遗传因子,破坏其生理活性达到杀菌效果,可以通过辐照对食品进行杀虫、消毒、杀菌、防霉等处理,完全消灭霉菌、大肠杆菌等食源性病菌
辐照杀菌,包括利用紫外杀菌技术进行杀菌和脉冲强光技术杀菌,紫外线杀菌使微生物受照射时会使键断裂,抑制的复制和细胞分裂从而导致死亡,从一定角度上紫外福射对黄曲霉毒素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
脉冲强光是由红外、可见、紫外波长光协同作用于微生物,能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和核酸结构,从而杀灭微生物,其原理在于微生物的细胞中含有遗传信息核酸,当核酸被脉冲强光照射时会大量吸收紫外光,并在体内形成间二氮杂苯和间二氮杂苯的异构体,从而使细菌的新陈代谢机能出现障碍,并且会导致细菌的遗传能力丢失,直至死亡。
需要注意的是,脉冲强光杀菌虽然利用了UVC光,但脉冲强光所含的UVA和UVB在福射剂量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可使细胞的表面温度迅速升高并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蒸发细胞液,达到彻底破坏细胞结构,并导致细菌死亡。
实施例5: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氨基酸态氮和总酸的生化指标测定,其采用测量标准为GB5009.235-2016,测定方法使用SB/T10170-2007的通用测定方法,水分、食盐采用常规理化指标测定方法进行测量,以及采用GB5009.28-2016《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的第一法进行测定。
需要注意的是,铵和硝酸盐分别对黄曲霉菌的有毒的代谢产物进行生物合成起较强的刺激和抑制作用,故铵和硝酸盐是黄曲霉菌的有毒的代谢产物进行生物合成中重要的调节因子,而生物胺产生的条件包括游离氨基酸、产胺微生物,即通过检测的方式对温度和pH进行监管,能够有效约束生物胺的形成。考虑到相关风险,在进行取样时,可以采用现有的色谱法检测豆瓣酱制品中的生物胺一并进行检测。
进一步的,上述样品W检测黄曲霉菌、水分、食盐、总酸、氨基酸态氮、大肠菌群、山梨酸、苯甲酸、铅和总砷的指标,同一样品W使用同样方式检测三组,以均值的正负标准差作为参数参考值进行记录。以降低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操作误差,提高参数精准度。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尽管这里参照本发明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元素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元素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Claims (8)

1.一种用于提升食品安全防控等级的成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步骤A,成品豆瓣酱贮藏,将每个批次成品豆瓣酱逐步投入到不同编号的贮藏罐中,并将所述贮藏罐进行密封放置在保鲜贮藏室,所述贮藏罐在密封前,将贮藏罐中的豆瓣酱抽取试样,得到样品Q;
步骤B,豆瓣酱初步品控,将所述样品Q进行标记,记录样品Q的取样时间和贮藏罐编号,同时对样品进行初步检测,并记录样品Q的生化指标;随后确认所述样品Q中的黄曲霉菌含量是否处于安全标准;
步骤C,豆瓣酱监测,将样品Q的取样时间作为基点,至少还需要抽取样品W进行检测,所述样品W的抽取次数随着豆瓣酱的贮藏时间递增;且每次抽取的样品W需要检测黄曲霉菌,并随着贮藏时间递增检测次数增加,在多次检测时选择性的对水分、食盐、总酸、氨基酸态氮、大肠菌群、山梨酸、苯甲酸、铅和总砷的指标进行检测;
步骤D,豆瓣酱配油检测,所述豆瓣酱在贮藏过程中,在监测过程中,出现原料物质沉淀,贮藏罐油脂物质上浮后,除抽取豆瓣酱样品外,同时吸取油脂物质,并在检测过程对油脂物质的不饱和脂肪含量进行检测,每次记录防控不饱和油脂指标;
步骤E,出库检测,将贮藏罐中豆瓣酱抽出,抽出过程中抽取样品E,并对E样品进行黄曲霉菌、水分、食盐、总酸、氨基酸态氮、大肠菌群、山梨酸、苯甲酸、铅和总砷的指标检测,并将检测后的指标与样品Q指标对比,确保增长数量处于食品正常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提升食品安全防控等级的成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豆瓣酱监测过程中,豆瓣酱贮藏时间与样品Q取样时间之间的间隔小于30小时,则每10小时抽检一次,所述豆瓣酱贮藏时间与样品Q取样时间之间的间隔大于30小时小于90小时,则每5小时抽检一次,豆瓣酱贮藏时间与样品Q取样时间之间的间隔大于90小时,则3小时检测一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提升食品安全防控等级的成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黄曲霉菌采用拉曼光谱仪进行检测,以提升单次检测的效率,所述豆瓣酱监测过程中,当检测黄曲霉菌超过品控设计的黄曲霉菌指标,则成品豆瓣酱归类于次品,并另行销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提升食品安全防控等级的成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品豆瓣酱贮藏前,对成品豆瓣酱进行生化检测,并确保投入到贮藏罐中的豆瓣酱未出现明显微生物污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提升食品安全防控等级的成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贮藏罐放置在保鲜贮藏室后,所述保鲜贮藏室中的温度应当控制在3到8摄氏度,其贮藏罐密封后应当保证内部的隔氧性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提升食品安全防控等级的成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豆瓣酱监测过程中,当样品W检测到黄曲霉菌的数量明显波动时,应当将对应样品W的贮藏罐中的豆瓣酱进行微波杀菌和辐照杀菌,杀菌后单独进行贮藏和观察,所述观察的过程中每5小时抽检一次,连续检测4次未发现黄曲霉菌明显波动后,再次放入保鲜贮藏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提升食品安全防控等级的成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酸态氮和总酸的生化指标测定,其采用测量标准为GB5009.235-2016,测定方法使用SB/T 10170-2007的通用测定方法,水分、食盐采用常规理化指标测定方法进行测量,以及采用GB5009.28-2016《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的第一法进行测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提升食品安全防控等级的成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W检测黄曲霉菌、水分、食盐、总酸、氨基酸态氮、大肠菌群、山梨酸、苯甲酸、铅和总砷的指标,同一样品W使用同样方式检测三组,以均值的正负标准差作为参数参考值进行记录。
CN202011230975.5A 2020-11-06 2020-11-06 用于提升食品安全防控等级的成品检测方法 Active CN1123266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30975.5A CN112326625B (zh) 2020-11-06 2020-11-06 用于提升食品安全防控等级的成品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30975.5A CN112326625B (zh) 2020-11-06 2020-11-06 用于提升食品安全防控等级的成品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26625A CN112326625A (zh) 2021-02-05
CN112326625B true CN112326625B (zh) 2023-08-22

Family

ID=74315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30975.5A Active CN112326625B (zh) 2020-11-06 2020-11-06 用于提升食品安全防控等级的成品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2662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40794A (ja) * 2005-01-13 2005-06-02 E Graw An 化学物質および微生物の検出のためのラマンオプトロードプロセスおよび装置
JP2010000056A (ja) * 2008-06-23 2010-01-07 Mitsui Chemical Analysis & Consulting Service Inc 食物の保存状態の監視方法および保存庫およびシステム
WO2014140703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 Advanced process control for fermentation
CN105527391A (zh) * 2015-12-31 2016-04-27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基于电子鼻分析的金枪鱼油储藏过程中腐败程度的测定方法
CN109033616A (zh) * 2018-07-24 2018-12-18 西华大学 一种预测冷冻猪肉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方法
CN209758026U (zh) * 2019-04-22 2019-12-10 深圳市金阅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食品检测用样品储存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31495B2 (ja) * 2010-03-10 2013-07-10 日本電波工業株式会社 微生物の検出方法及び微生物検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40794A (ja) * 2005-01-13 2005-06-02 E Graw An 化学物質および微生物の検出のためのラマンオプトロードプロセスおよび装置
JP2010000056A (ja) * 2008-06-23 2010-01-07 Mitsui Chemical Analysis & Consulting Service Inc 食物の保存状態の監視方法および保存庫およびシステム
WO2014140703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 Advanced process control for fermentation
CN105527391A (zh) * 2015-12-31 2016-04-27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基于电子鼻分析的金枪鱼油储藏过程中腐败程度的测定方法
CN109033616A (zh) * 2018-07-24 2018-12-18 西华大学 一种预测冷冻猪肉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方法
CN209758026U (zh) * 2019-04-22 2019-12-10 深圳市金阅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食品检测用样品储存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涛.发酵豆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控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Ⅰ辑.2011,(第5期),第B024-1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26625A (zh) 2021-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uerrero et al. Demonstrating the efficiency of sulphur dioxide replacements in wine: A parameter review
KR100746591B1 (ko) 천연 항산화 기능성 배-포도 혼합식초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0326664A (zh) 一种留胚米及延长其保质期的方法
KR100478125B1 (ko) 대추와인의 제조방법
Qian et al. Effects of pulsed magnetic field on microbial and enzymic inactivation and quality attributes of orange juice
Xu et al. Multi-frequency power thermosonication treatments of clear strawberry juice: Impact on color, bioactive compounds, flavor volatiles, microbial and polyphenol oxidase inactivation
Feng et al.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pulsed electric field in the fermented wine industry
Garde-Cerdán et al. Influence of SO 2 on the evolution of volatile compounds through alcoholic fermentation of must stabilized by pulsed electric fields
KR101618702B1 (ko) 천연 효소액과 효모 및 리보플라빈의 복합발효액을 이용한 흑삼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2326625B (zh) 用于提升食品安全防控等级的成品检测方法
CN107523469A (zh) 一种减少成品食醋中沉淀的酿造工艺
KR101293499B1 (ko) 어류를 이용한 식초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따른 식초
Hernanz-Vila et al. Applications of voltammetric analysis to wine products
Hong et al. High-pressure carbon dioxide effect on kimchi fermentation
Barut Gök et al. Effect of treatments with UV-C light and electrolysed oxidizing water on decontamin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Gemlik black olives
Medina et al. Aerobic industrial processing of Empeltre cv. natural black olives and product characterisation
KR100672016B1 (ko) 저장성이 향상된 탁주의 제조방법
Valderrama-Bravo et al. Changes in masa and tortillas obtained from maize irradiated and nixtamalized with nejayote
Lyu et al. Impact of Pulsed Electric Fields Combined with Thermosonication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hinese Rice Wine
US20240180207A1 (en) Aflatoxin reduction in nuts via uv and/or oxidation
Kannaujia et al. Influence of ozone treatment on postharvest quality of stored summer squash
CN114365763B (zh) 提高小米储藏品质的方法
Pok et al. Enzymatic activity and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melon juice processed by high‐intensity pulsed light
CN114287474B (zh) 高压静电激活光动力延长海鲜菇货架期的保鲜方法
KR100379190B1 (ko) 전해산화수를 이용한 신규한 무균포장밥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