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06153A - 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06153A
CN112306153A CN202011197993.8A CN202011197993A CN112306153A CN 112306153 A CN112306153 A CN 112306153A CN 202011197993 A CN202011197993 A CN 202011197993A CN 112306153 A CN112306153 A CN 1123061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image acquisition
acquisition device
image capturing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9799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06153B (zh
Inventor
于宙
董旭
尤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9799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061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06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061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061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061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8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camer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连接装置和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其中:所述连接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且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能够相对转动;所述第一本体至少包括显示装置,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所述显示装置的接近第二本体的一侧。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涉及但不限于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用户对电子设备功能的要求日益增加。
在设置有摄像头的现有的电子设备中,一般是将摄像头设置于电子设备的屏幕的上方,如图1所示。而当电子设备的屏幕发生旋转,使得摄像头的位置将转动至电子设备的下侧,在这种情况下拍摄图像时,拍摄角度为仰拍,由于摄像头位置过低而导致的人脸角度差和畸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连接装置和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且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能够相对转动;
所述第一本体至少包括显示装置,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所述显示装置的接近第二本体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
第一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本体;
转轴,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所述转轴上;当所述转轴转动时,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与所述转轴联动转动;
第二连接件,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本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轴包括安装部,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中,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形状和大小匹配,所述安装部在所述转轴转动时能够联动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所述转轴上,当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发生相对转动时,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与所述转轴联动转动,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体积;
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在采集图像时能够获取景深信息,以所述景深信息对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的图像进行矫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显示装置的边框,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所述边框上接近第二本体的第一子边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所述边框上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子边框或者所述第一子边框,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体积;
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在采集图像时能够获取景深信息,以基于所述景深信息对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的图像进行矫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通过移动产业处理器MIPI接口与所述第二本体建立通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发生相对转动时,转动角度为0°至36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启用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指示信息时,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帐篷模式;
当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没有处于帐篷模式下时,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在所述帐篷模式下使用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一图像;
获取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二图像;
基于所述第二图像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矫正处理得到矫正后的第一图像,所述矫正后的第一图像中拍摄对象相对于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二图像中拍摄对象相对于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第二角度大致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连接装置和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其中,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通过连接装置连接,且能够相对转动;第一本体至少包括显示装置,且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显示装置的接近第二本体的一侧。在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的夹角大于180°,即用户需要在帐篷模式下使用电子设备时,第一图像采集图像装置的位置将转换至电子设备的上侧,能够保证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拍摄角度相对正常,从而采集到未发生畸变的图像,保证图像采集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帐篷模式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其他一种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装置;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如果申请文件中出现“第一\第二\第三”的类似描述则增加以下的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如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来说,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他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装置也可能包含其他的步骤或元素。
在详述本申请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空间关系术语例如“在……下”、“在……下面”、“下面的”、“在……之下”、“在……之上”、“上面的”等,在这里可为了方便描述而被使用从而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明白,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以外,空间关系术语意图还包括使用和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翻转,然后,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下面”或“在其之下”或“在其下”元件或特征将取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面”和“在……下”可包括上和下两个取向。器件可以另外地取向(旋转90度或其它取向)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描述语相应地被解释。
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所描述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的结构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形成为直接接触的实施例,也可以包括另外的特征形成在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之间的实施例,这样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可能不是直接接触。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基于相关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的一种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10包括第一本体101、第二本体102、连接装置103和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其中所述连接装置104连接所述第一本体101和所述第二本体102,且所述第一本体101和所述第二本体102能够相对转动;所述第一本体101至少包括显示装置1011,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设置于所述显示装置1011的接近第二本体102的一侧。
这里,电子设备10可以为笔记本电脑,相对应地,第一本体101可以为笔记本电脑中包含有显示屏的部分,第二本体102可以为笔记本电脑中包含有主板、中央处理器、电源、键盘等的部分。显示装置1011可以为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幕。
其中,显示装置1011接近第二本体102的一侧是指,在电子设备处于如图2所示的姿态放置时,显示装置1011的下侧即为接近第二本体102的一侧,而显示装置1011的上侧即为远离第二本体102的一侧。如图2所示,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设置于显示装置1011的接近第二本体102的一侧。
将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设置于显示装置1011的接近第二本体102的一侧,一方面,能够缩短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与第二本体102上中央处理器的距离,进而减短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的信号传输距离,便于信号传输布线。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小电子设备10内各部件之间的电磁干扰问题,从而降低屏蔽电磁干扰材料的成本。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设置于所述显示装置1011的接近第二本体102的一侧包括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设置于如图3所示的连接装置103上;第二种,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设置于如图4所示的第一本体101上,且位于所述显示装置1011的接近第二本体102的一侧。
无论第一图像采集图像装置104是设置在连接装置103上,还是设置在第一本体101中显示装置1011的接近第二本体102的一侧(在图5中以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设置于连接装置103为例说明),当第一本体101相对于第二本体102发生转动,且转动角度大于180°时,形成如图5所示的帐篷模式。用户在该帐篷模式下使用电子设备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的图像采集角度基本是正对采集对象的,从而保证采集到效果较佳的图像,进而便于用户在帐篷模式进行视频会议、视频聊天、直播、自拍常用操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设置于连接装置103上时,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装置103包括第一连接件1031、转轴1032和第二连接件1033。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031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本体101;所述转轴1032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0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安装在所述转轴1032上;当所述转轴1032转动时,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与所述转轴1032联动转动;所述第二连接件1033与所述转轴1032转动连接,且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本体102。
在实际中,转轴1032包括轴体10321和轴体盖(图3未示出),其中,轴体10321可进行旋转,同时被轴体盖包裹,以达到安全转动的目的。进一步地,在图3中,第一图像采集图像装置104是安装在轴体10321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也可以安装在轴体盖上。
为便于图像采集,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安装在转轴1032水平放置时的中间位置。还可将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安装在转轴1032水平放置时的左侧或右侧位置。这里,对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在转轴1032上的位置不做限定。
通过第一连接件1031、转轴1032和第二连接件1033,能够使得第一本体101相对与第二本体102进行运动,从而使得电子设备10呈现出不同的姿态,也即,电子设备10的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之间呈现不同的夹角,其中,该夹角可为0°至360°。与此同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可随转轴1032的转动而联动转动,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的转动角度可以与与第一本体101与第二本体102之间的夹角相同也可以不同。以使得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的镜头始终对准采集对象。
其中,通过转轴1032的转动,能够使得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以适应用户实际的使用需求,以笔记本电脑举例说明,在用户不使用笔记本电脑的时候,可盖上笔记本电脑,即笔记本电脑的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的角度为零;当以图2所示的电脑姿态使用笔记本电脑时,笔记本电脑的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的角度约为100°;当以图5所示的电脑姿态使用笔记本电脑时,笔记本电脑的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的角度为约30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转轴1032还包括安装部10322,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安装在所述安装部10322中,所述安装部10322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的形状和大小匹配,所述安装部10322在所述转轴1032转动时能够联动转动。
在实际中,为便于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使用,在转轴1032转动时,其上的安装部10322将能够联动转动,同时带动第一图像装置104与安装部10322一起转动,从而实现第一图像装置104的镜头始终对准采集对象。在此基础上,考虑到用户本身身高、使用姿势等因素,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还支持用户手动调整角度,用户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使得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处于最佳采集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电子设备10还包括第二图像采集装置105,设置于所述转轴1032上,当所述第一本体101和所述第二本体102发生相对转动时,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105与所述转轴1032联动转动,所述第一图像采集104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105的体积;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105在采集图像时能够获取景深信息,以所述景深信息对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采集到的图像进行矫正。
其中,第一采集图像装置104的体积大于第二采集图像装置105的体积,同时,第一采集图像装置104的像素高于第二采集图像装置105的像素,也即,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在采集图像时能够通过自动侦测和适配算法获得像素较高的图像。
此外,第二图像采集装置105在采集图像时能够获取景深信息,该景深信息还能够整体反应被拍摄物体的正确轮廓,从而真实、立体的反映出被拍摄物体。在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获得像素较高的图像的基础上,再通过第二图像采集装置105获取的景深信息对其进行矫正,,从而获得矫正后的图像,实现了用户对高像素图像的需求。这里,可采用基于投影的倾斜矫正、霍夫变换、线性回归等算法来实现图像的矫正,本申请实施例对矫正算法并不做限定。
举例来说,当电子设备10处于帐篷模式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和第二图像采集装置105均处于电子设备10的上方,图像采集角度较好,此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将获得像素较高的第一图像,第二图像采集装置105将获得景深信息较好的第二图像,利用第二图像和矫正算法对第一图像进行矫正,将获得效果更佳的矫正后第一图像。而当电子设备10没有处于帐篷模式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和第二图像采集装置105均处于电子设备10的下方,此时,图像采集角度欠佳,因此,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将获得效果欠佳的第一图像;第二图像采集装置105仍能够获得景深信息较好的第二图像,利用第二图像和矫正算法对第一图像进行矫正,将获得效果较佳的矫正后第一图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的,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可通过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与所述第二本体102建立通信连接,如图6中的箭头所示。从图6中也可看出,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建立连接的距离较短,便于信号传输布线。同时,也有利于减小电子设备10内各部件之间的电磁干扰问题,从而降低屏蔽电磁干扰材料的成本。
其中,MIPI是由MIPI联盟发起的为移动应用处理器制定的开放标准和一个规范,使用该接口,能够极大地提高设备的适用性。在实际实现时,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可通过其他通信接口与所述第二本体102建立通信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本体101和所述第二本体102发生相对转动时,转动角度为0°至360°。由于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的转动角度能够代表电子设备10所处的姿态,因此,电子设备10具有较多的姿态。这里,当转动角度大于180°时,认为电子设备10处于如图5所示的帐篷模式;否则,认为电子设备10没有处于帐篷模式。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所述电子设备10的另一种组成结构示意图,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设置于第一本体101上,且位于所述显示装置1011接近第二本体102的一侧,所述第一本体101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显示装置1011的边框1012,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可以设置于所述边框1012上接近第二本体102的第一子边框10121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105可以设置于所述边框1012上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子边框10122上;此外,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105还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子边框10121上。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105的体积;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105在采集图像时能够获取景深信息,以基于所述景深信息对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采集到的图像进行矫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的,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仍可通过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与所述第二本体102建立通信连接,如图4中的箭头所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的,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105可通过MIPI或者USB方式与所述第二本体102建立通信连接,如图4中的箭头所示。在实际实现时,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105可通过其他通信接口与所述第二本体102建立通信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本体101和所述第二本体102发生相对转动时,转动角度为0°至360°。由于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的转动角度能够代表电子设备10所处的姿态,因此,电子设备10具有较多的姿态。这里,当转动角度大于180°时,认为电子设备10处于如图5所示的帐篷模式;否则,认为电子设备10没有处于帐篷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上述电子设备,如图8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1:当接收到启用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指示信息时,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帐篷模式。
这里,该启用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指示信息可以是基于用户操作而发送的,比如,用户通过按键、鼠标等操作方式来发送该启用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指示信息。此外,也可以是电子设备在满足预设条件而发送的,比如预设条件可以为特定的应用程序,即电子设备一旦启动该特定的应用程序,便自动发送该启用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信息;预设条件还可以为预设的时间,即在达到预设的时间时,电子设备便发送该启用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指示信息。这里可以是任何可实现的方式来发送该启用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指示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该启用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指示信息的发送方式不做限定。
由于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电子设备中显示装置的接近第二本体的一侧,因此当电子设备处于帐篷模式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才能采集到相对正常的图像,因此当电子设备接收到该启用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指示信息时,便会判断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帐篷模式,可分别通过确定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相对于地球坐标系的位置,进而确定出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夹角大小,最后根据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夹角大小来确定出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帐篷模式。这里,当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夹角大于180°时,则认为电子设备处于帐篷模式;否则,认为电子设备没有处于帐篷模式。
步骤S102:当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没有处于帐篷模式下时,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在所述帐篷模式下使用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
当确定出电子设备没有处于帐篷模式下时,电子设备便输出提示信息,用来提示用户在帐篷模式下使用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实际中,电子设备可以是通过语音、弹幕、提示框、振动等方式来提示用户。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中,由于第一图像采集装置是设置于电子设备中显示装置的接近第二本体的一侧,当电子设备处于帐篷模式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才能采集到相对正常的图像,因此当接收到启动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指示信息时,首先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帐篷模式,并且在电子设备未处于帐篷模式时,输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将电子设备转换至帐篷模式,从而保证在启动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后,能够采集到基本正对拍摄对象的图像。
在实际实现时,输出该提示信息的同时可以输出“仍然启动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和“取消启动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两个选择控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02之后,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S103:确定接收到针对“仍然启动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选择控件的第一操作时,响应于该第一操作,启动第一图像采集装置。
步骤S104:启动第二图像采集装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可以设置于显示装置的接近第二本体的一侧,也可以设置于显示装置的远离第二本体的另一侧,但是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在采集图像时能够获取景深信息,这样当用户在电子设备未处于帐篷模式且仍要启动第一图像采集装置时,会同时启动第二图像采集装置,以通过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获取到的景深信息对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的图像进行矫正。
步骤S105:响应于接收到的拍摄操作,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和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图像采集。
这里,当接收到拍摄操作时,会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和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同时进行图像采集。
步骤S106:获取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一图像。
在正常启动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之后,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便能够进行图像采集,并形成第一图像。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为高像素图像采集装置,因此,第一图像为高像素图像。能够满足用户对图像质量的高要求,从而便于用户进行视频会议、视频聊天、直播、自拍常用操作。
步骤S107:获取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二图像。
在正常启动第二图像采集装置之后,第二图像采集装置便能够进行图像采集,并形成第二图像。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景深信息,因此,第二图像始终为包含景深信息的图像,从而能够真实、立体的反映出被拍摄物体。
步骤S108:基于所述第二图像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矫正处理得到矫正后的第一图像。
这里,可采用基于投影的倾斜矫正、霍夫变换、线性回归等算法来实现图像的矫正,本申请实施例对矫正算法并不做限定。
所述矫正后的第一图像中拍摄对象相对于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二图像中拍摄对象相对于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第二角度大致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之间的角度差的绝对值小于一定阈值时,确定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大致相同,该阈值可以是预先设置好的,例如可以是5°。
步骤S109:输出矫正后的第一图像。
这里,输出矫正后的第一图像可以是在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中输出矫正后的第一图像,如果是是在视频会议、视频聊天的场景下,输出矫正后的第一图像还可以是将矫正后的第一图像发送至服务器或聊天对象。
步骤S110:确定接收到针对“取消启动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选择控件的第二操作时,不启动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并结束流程。
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中,在电子设备输出提示用户在所述帐篷模式下使用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提示信息后,如果用户坚持在非帐篷模式下启动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那么会同时启动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由于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在进行图像采集时能够获取到景深信息,从而基于景深信息会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的图像进行矫正,如此就能够得到分辨率高且角度正常的图像,提高图像采集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01之后,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S111:当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帐篷模式下时,基于所述指示信息,启动第一图像采集装置。
这里,当电子设备处于帐篷模式时,说明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能够采集到正对拍摄对象的图像,此时可以仅启动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而无需同时启动第二图像采集装置。
步骤S112:响应于接收到的拍摄操作,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图像采集。
步骤S113:获取并输出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一图像。
在步骤S111至步骤S113所在的实施例中,如果电子设备处于帐篷模式时,通过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即可采集到的角度正常的图像,那么可以仅启动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而不用启动第二图像采集装置,也不用进行图像矫正,从而降低电子设备的图像处理复杂度,提高图像采集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01之后,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S114:当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帐篷模式下时,基于所述指示信息,同时启动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和第二图像采集装置。
在确定电子设备处于帐篷模式之后,为满足用户对图像品质的追求,同时启动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和第二图像采集装置。此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能够采集到正对拍摄对象的图像,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采集到拍摄对象的景深信息。
步骤S115:响应于接收到的拍摄操作,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和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图像采集。
这里,当接收到拍摄操作时,会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和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同时进行图像采集。
步骤S116:获取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一图像。
在正常启动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之后,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便能够进行图像采集,并形成第一图像。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为高像素图像采集装置,因此,第一图像为高像素图像。能够满足用户对图像质量的高要求,从而便于用户进行视频会议、视频聊天、直播、自拍常用操作。
步骤S117:获取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二图像。
在正常启动第二图像采集装置之后,第二图像采集装置便能够进行图像采集,并形成第二图像。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景深信息,因此,第二图像始终为包含景深信息的图像,从而能够真实、立体的反映出被拍摄物体。
步骤S118:基于所述第二图像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矫正处理得到矫正后的第一图像。
这里,可采用基于投影的倾斜矫正、霍夫变换、线性回归等算法来实现图像的矫正,本申请实施例对矫正算法并不做限定。
所述矫正后的第一图像中拍摄对象相对于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二图像中拍摄对象相对于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第二角度大致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之间的角度差的绝对值小于一定阈值时,确定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大致相同,该阈值可以是预先设置好的,例如可以是5°。
步骤S119:输出矫正后的第一图像。
这里,输出矫正后的第一图像可以是在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中输出矫正后的第一图像,如果是是在视频会议、视频聊天的场景下,输出矫正后的第一图像还可以是将矫正后的第一图像发送至服务器或聊天对象。
在步骤S114至步骤S119所在的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处于帐篷模式时,同时启动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和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通过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可采集到分辨率高且角度正常的图像,通过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采集到拍摄对象的景深信息,进而基于景深信息对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的图像进行矫正,如此就能够得到分辨率高、角度正常且立体感强的图像,提高图像采集品质。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装置900包括:
确定模块901,用于当接收到启用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指示信息时,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帐篷模式;
输出模块902,用于当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没有处于帐篷模式下时,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在所述帐篷模式下使用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一图像;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二图像;
矫正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图像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矫正处理得到矫正后的第一图像,所述矫正后的第一图像中拍摄对象相对于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二图像中拍摄对象相对于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第二角度大致相同。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信息处理装置实施例项的描述,与上述方法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信息处理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信息处理设备1000至少包括:
处理器1001和配置为存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1002,其中:所述处理器1001配置为执行存储的可执行指令;
所述可执行指令配置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信息处理设备实施例项的描述,与上述方法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信息处理设备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装置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步骤。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申请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AC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连接装置和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且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能够相对转动;
所述第一本体至少包括显示装置,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所述显示装置的接近第二本体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连接装置包括:
第一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本体;
转轴,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所述转轴上;当所述转轴转动时,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与所述转轴联动转动;
第二连接件,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本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转轴包括安装部,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中,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形状和大小匹配,所述安装部在所述转轴转动时能够联动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所述转轴上,当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发生相对转动时,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与所述转轴联动转动,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体积;
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在采集图像时能够获取景深信息,以所述景深信息对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的图像进行矫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本体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显示装置的边框,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所述边框上接近第二本体的第一子边框。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中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所述边框上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子边框或者所述第一子边框,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体积;
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在采集图像时能够获取景深信息,以基于所述景深信息对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的图像进行矫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通过移动产业处理器MIPI接口与所述第二本体建立通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当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发生相对转动时,转动角度为0°至360°。
9.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启用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指示信息时,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帐篷模式;
当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没有处于帐篷模式下时,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在所述帐篷模式下使用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一图像;
获取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二图像;
基于所述第二图像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矫正处理得到矫正后的第一图像,所述矫正后的第一图像中拍摄对象相对于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二图像中拍摄对象相对于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第二角度大致相同。
CN202011197993.8A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Active CN1123061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7993.8A CN112306153B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7993.8A CN112306153B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06153A true CN112306153A (zh) 2021-02-02
CN112306153B CN112306153B (zh) 2024-02-27

Family

ID=74332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97993.8A Active CN112306153B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06153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2436A (zh) * 2012-03-26 2012-09-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驱动图像采集单元的方法
CN104216509A (zh) * 2013-06-03 2014-12-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5120145A (zh) * 2015-07-31 2015-12-0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5353829A (zh) * 2014-08-18 2016-02-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WO2018035811A1 (zh) * 2016-08-25 2018-03-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全景拍摄方法、终端、旋转组件及全景拍摄装置
CN108513055A (zh) * 2018-06-02 2018-09-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09688321A (zh) * 2018-11-21 2019-04-2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图像显示方法、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CN110445978A (zh) * 2019-06-24 2019-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及设备
CN111010510A (zh) * 2019-12-10 2020-04-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610821A (zh) * 2020-04-01 2020-09-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2436A (zh) * 2012-03-26 2012-09-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驱动图像采集单元的方法
CN104216509A (zh) * 2013-06-03 2014-12-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5353829A (zh) * 2014-08-18 2016-02-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5120145A (zh) * 2015-07-31 2015-12-0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图像处理方法
WO2018035811A1 (zh) * 2016-08-25 2018-03-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全景拍摄方法、终端、旋转组件及全景拍摄装置
CN108513055A (zh) * 2018-06-02 2018-09-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09688321A (zh) * 2018-11-21 2019-04-2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图像显示方法、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CN110445978A (zh) * 2019-06-24 2019-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及设备
CN111010510A (zh) * 2019-12-10 2020-04-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610821A (zh) * 2020-04-01 2020-09-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06153B (zh) 2024-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69422B1 (en) Moving picture capturing apparatus having dual camera
CN109729279B (zh) 一种图像拍摄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1051995A1 (zh) 拍照方法及终端
CN110738142A (zh) 一种自适应改善人脸图像采集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US20110085061A1 (en) Image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9218606B (zh) 摄像控制设备、其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JP2017505004A (ja) 画像生成方法及びデュアルレンズ装置
WO2019149099A1 (zh) 电子装置、人脸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632543B (zh)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7493407B (zh) 拍照装置及拍照方法
CN117378196A (zh) 图像校正方法及拍摄设备
CN110740260B (zh) 一种拍摄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68540B (zh) 终端镜面拍照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29172B (zh) 拍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30032321A1 (en) Asymmetric Camera Sensor Positioning for Enhanced Package Detection
US20220124247A1 (en) Panoramic photographing method and device, camera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1107269A (zh) 拍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33297B (zh) 智能摄影系统的摄影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07967665A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WO2022227893A1 (zh) 图像拍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462770B (zh) 后置摄像头自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833786A (zh) 一种模式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3929585B (zh) 一种偏光片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12306153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JP2003284019A (ja) 画像送信方法および装置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