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02760A - 颗粒捕集装置、车辆尾气排放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颗粒捕集装置、车辆尾气排放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02760A
CN112302760A CN201910684795.5A CN201910684795A CN112302760A CN 112302760 A CN112302760 A CN 112302760A CN 201910684795 A CN201910684795 A CN 201910684795A CN 112302760 A CN112302760 A CN 1123027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ption
particle
adsorption air
gap
adsorp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847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冬生
李卓
王森
董云枫
冯静
邹华
周兴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8479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027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02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0276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01N3/02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 F01N3/021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by means of filters
    • F01N3/0217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by means of filters the filtering elements having the form of hollow cylindrical bod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01N3/02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 F01N3/021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by means of filters
    • F01N3/022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by means of filter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ly adapted filtering structure, e.g. honeycomb, mesh or fibro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cesses For Solid Components From Exhaust (AREA)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颗粒捕集装置、车辆尾气排放系统和车辆,该颗粒捕集装置包括壳体和多级颗粒吸附单元,壳体具有用于与发动机废气管道连接的进气口和与该进气口相对的排气口,多级颗粒吸附单元设置在壳体内且位于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沿废气的流动方向依次布置,且相邻的两级颗粒吸附单元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在该第一间隙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收集块状残渣的容纳槽,沿废气的流动方向,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具有交错布置的多个第一吸附风道和多个第二吸附风道,第一吸附风道的前端口和后端口贯通,且第二吸附风道的前端口封堵,第一吸附风道和第二吸附风道的公共壁面构造为第一吸附网。这样,该颗粒捕集装置能够避免废气中的颗粒沉积堵塞风道。

Description

颗粒捕集装置、车辆尾气排放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的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颗粒捕集装置、车辆尾气排放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为了尽量降低车辆尾气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且根据法规要求,整车制造企业普遍安装颗粒捕集装置用于对车辆尾气进行处理,过滤尾气中的颗粒物,该颗粒物包括碳颗粒和无机盐等,以降低对大气的污染。现有颗粒捕集装置包括汽油颗粒捕集装置和柴油颗粒捕集装置,两者的过滤原理相同。
现有的颗粒捕集装置的过滤载体的前后端面均为交替堵孔的形式,孔道壁面上布满气孔,气体从气孔通过而排出,颗粒物被壁面过滤拦截,沉积在壁面或孔道内。随着发动机运行时间的增加,被拦截的颗粒物增多,会占据孔道内的有限空间,堵塞风道,导致过滤载体的压差逐渐升高,进而对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颗粒捕集装置,该颗粒捕集装置能够避免颗粒物沉积堵塞风道,增长颗粒捕集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尾气排放系统,该车辆尾气排放系统可以长期有效的拦截尾气中颗粒物,排放符合规定的车辆尾气,避免经常更换颗粒捕集装置。
本公开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可以排放出符合规定的车辆尾气,避免经常检修车辆尾气排放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颗粒捕集装置,该颗粒捕集装置包括:
壳体,该壳体具有用于与发动机废气管道连接的进气口和与该进气口相对的排气口,所述进气口为锥形,并沿着所述废气的流动方向,口径逐渐增大,以及
多级颗粒吸附单元,该多级颗粒吸附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沿废气的流动方向依次布置,且相邻的两级颗粒吸附单元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在该第一间隙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收集块状残渣的容纳槽。
可选择地,沿所述废气的流动方向,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具有多个第一吸附风道和多个第二吸附风道,所述第一吸附风道与所述第二吸附风道交错布置,所述第一吸附风道的前端口和后端口贯通,且所述第二吸附风道的前端口封堵且后端口贯通,所述第一吸附风道和所述第二吸附风道的公共壁面构造为第一吸附网。
可选择地,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具有多个第三吸附风道和多个第四吸附风道,所述第三吸附风道与所述第四吸附风道交错布置,所述第三吸附风道的前端口封堵且后端口贯通,且所述第四吸附风道的前端口贯通且后端口封堵,所述第三吸附风道和所述第四吸附风道的公共壁面构造为第二吸附网。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沿所述废气的流动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沿所述废气的流动方向的长度。
可选择地,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构造为第三吸附网。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与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之间设置有中间级颗粒吸附单元。
可选择地,所述中间级颗粒吸附单元与所述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具有相同的结构。
可选择地,沿所述废气的流动方向,所述容纳槽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间隙的尺寸。
可选择地,所述容纳槽的槽口设置有盖板,该盖板遮盖所述槽口的一部分,以止挡所述容纳槽中的块状残渣被从所述容纳槽中吹出。
可选择地,所述盖板朝向所述容纳槽内部倾斜延伸。
可选择地,所述盖板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槽口在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的部分构造为第二间隙,该第二间隙与所述第一间隙对齐。
可选择地,所述壳体的侧壁与所述第一间隙对应的部分沿径向方向向外凸起,以形成有所述容纳槽。
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尾气排放系统,所述车辆尾气排放系统包括上述的颗粒捕集装置。
再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尾气排放系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废气依次经过多级颗粒捕集单元中的通风道,一部分颗粒被捕集,还有一部分颗粒可以随着废气流动进入第一间隙,并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至容纳槽中,这样可以减少进入后面各级颗粒吸附单元中的颗粒物,减小颗粒物堵塞颗粒吸附单元的可能性,并且,沉积在各级颗粒吸附单元中的块状残渣可以随着车辆颠簸振动和/或在气流冲刷作用下从颗粒吸附单元中排出,落入容纳槽中,避免颗粒物堵塞通风道。由此,该颗粒捕集装置能够避免颗粒物沉积堵塞风道,增长颗粒捕集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颗粒捕集装置的纵剖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颗粒捕集装置中的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的前端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颗粒捕集装置中的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的后端面示意图;
图4是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颗粒捕集装置中的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的前端面示意图;
图5是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颗粒捕集装置中的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的后端面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颗粒捕集装置中的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的前端面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颗粒捕集装置中的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的后端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21-第一吸附风道,22-第二吸附风道,
3-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33-第三吸附风道,34-第四吸附风道,
4-容纳槽,41-第一盖板,42-第二盖板,43-第二间隙,5-第一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前、后”是根据废气流动方向定义的,即,废气从前向后流动;“上、下”是指重力方向上的上和下,具体地,在颗粒捕集装置正常使用状态,颗粒捕集单元在上方,容纳槽在下方,以便于块状残渣向下掉落至容纳槽中;“内、外”是相对于对应部件的自身轮廓而言的内和外。此外,本公开所示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分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在下面的描述中,当涉及到附图时,除非另有解释,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上述定义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公开,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颗粒捕集装置,可以用于拦截车辆排放的废气中的颗粒物,降低对大气的污染。如图1所示,该颗粒捕集装置包括壳体1和多级颗粒吸附单元,其中,壳体1具有用于与发动机废气管道连接的进气口和与该进气口相对的排气口,进气口为锥形,并沿着废气的流动方向,口径逐渐增大,多级颗粒吸附单元设置在壳体1内且位于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沿废气的流动方向依次布置,且相邻的两级颗粒吸附单元之间具有第一间隙5,在该第一间隙5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收集块状残渣的容纳槽4。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废气中的颗粒物包括碳烟和无机盐等灰分,若颗粒吸附单元中的温度条件达到,颗粒吸附单元中拦截的碳烟可以自燃形成为气体,最终留下结成块状的无机盐等灰分,因此,块状残渣包括结成块状的残渣、尚未燃烧的结成块状的颗粒物和分散的颗粒物。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废气依次经过多级颗粒捕集单元中的通风道,一部分颗粒被捕集,还有一部分颗粒可以随着废气流动进入第一间隙5,并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至容纳槽4中,这样可以减少进入后面各级颗粒吸附单元中的颗粒物,减小颗粒物堵塞颗粒吸附单元的可能性,并且,沉积在各级颗粒吸附单元中的块状残渣可以随着车辆颠簸振动和/或在气流冲刷作用下从颗粒吸附单元中排出,落入容纳槽4中,避免颗粒物堵塞通风道。由此,该颗粒捕集装置能够避免颗粒物沉积堵塞风道,增长颗粒捕集装置的使用寿命。
其中,各级颗粒吸附单元分别与壳体1密封连接,以使得所有的废气依次经过每一级颗粒吸附单元,提高颗粒吸附单元拦截颗粒物的效率。各级颗粒吸附单元的材料可为堇青石、氮化硅或碳化硅,此处不做限定。进气口形成为锥形,利于在废气流动方向的前端形成与发动机废气管道相适应的接口,方便与废气管道的连接,而沿着废气流动的方向,进气口的口径逐渐增大,利于废气在进入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前充分扩散开,均匀地通过多级颗粒捕集单元中的通风道,利于废气中的颗粒物被充分的吸附。
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2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沿废气的流动方向,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2具有多个第一吸附风道21和多个第二吸附风道22,第一吸附风道21与第二吸附风道22交错布置,第一吸附风道21的前端口和后端口贯通,且第二吸附风道22的前端口封堵且后端口贯通,第一吸附风道21和第二吸附风道22的公共壁面构造为第一吸附网。这里,第一吸附网具有多个气孔,可以拦截颗粒物,并使气体通过。这样,废气首先进入到第一吸附风道21后,一部分废气穿过第一吸附网向第二吸附风道22扩散,从而使得所有的废气从第一吸附风道21和第二吸附风道22吹出;其中,穿过第一吸附网的废气所携带的颗粒物可以被第一吸附网拦截而沉积在公共壁面上,一部分随着废气在第一吸附风道21中流动的颗粒物,可以在重力作用下或者随着气流运动而撞击风道的壁面而最终沉积在风道中,这些沉积在风道中的颗粒物可以堆积形成为块状残渣,在车辆颠簸振动和/或气流冲刷作用下可以从吸附风道中排出,最终落入容纳槽4中,其中,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2的两个风道的后端口均贯通,有利于块状残渣向后掉落至容纳槽4中,且增大了其出气口的横截面积,有利于避免颗粒捕集装置前后两侧的气体压差增大,进而降低发动机性能和降低燃油经济性的情况发生,可以避免经常更换颗粒捕集装置。另有一部分颗粒物可以随着废气流动进入第一间隙5,并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至容纳槽4中,从而避免颗粒物堵塞第一吸附网的气孔或者堵塞第一吸附风道21,降低排气阻力;位于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2后方的颗粒吸附单元所拦截的颗粒物也可以受到车辆颠簸振动和/或气流冲刷等因素掉落至相应的前方或后方的容纳槽4中,避免堵塞气体的流通通道,降低排气阻力。
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3可以构造为任意适当的形式,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3可以具有多个第三吸附风道33和多个第四吸附风道34,第三吸附风道33与第四吸附风道34交错布置,第三吸附风道33的前端口封堵且后端口贯通,且第四吸附风道34的前端口贯通且后端口封堵,第三吸附风道33和第四吸附风道34的公共壁面可以构造为第二吸附网。这里,第二吸附网具有多个气孔,可以拦截颗粒物,并使气体通过。这样,废气首先进入到第四吸附风道34中,然后穿过第二吸附网流入到第三吸附风道33中,废气中携带的颗粒物可以被第二吸附网拦截而沉积在第四吸附风道34中,结成块状残渣吸附到风道的壁面上,随着气流的冲刷和/或车辆的颠簸振动,块状残渣可以从壁面上脱落,并在车辆的颠簸振动中从第四吸附风道34中掉落至前方的容纳槽4中。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3上设置的第二吸附网,使得所有的废气中残留的颗粒物再经过一次吸附拦截,提高颗粒捕集装置捕集颗粒物的效率,满足汽车尾气排放规定,降低对大气的污染。另外,可以使第二吸附网的气孔小于第一吸附网的气孔,可以拦截更小的颗粒物。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在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2和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3如上述构造为具有吸附风道的结构时,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2沿废气的流动方向的长度可以大于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3沿废气的流动方向的长度。这样,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2较长,能够充分利用狭长的风道和壁面拦截颗粒物;利于尽可能多的吸附废气中的颗粒物,而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3的第四吸附风道34的后端口封堵,可以拦截废气中残留的颗粒物从第四吸附风道34吹出,使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3沿废气流动方向的长度较短,利于第四吸附风道34中沉积的块状残渣随着车辆的颠簸振动而向前运动掉落至容纳槽4中。根据实验可得,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3的尺寸宜小于5cm,这样,废气吹进第四吸附风道34中可能产生气体回流,向前吹拂风道壁面上吸附的块状残渣,并且第四吸附风道34较短,利于在车辆颠簸振动作用下,块状残渣脱落并从风道中掉落至前方的容纳槽4中。例如,颗粒捕集装置可以设置有两级颗粒吸附单元,第一级颗粒物吸附单元2的长度可以占总长度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而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3的长度可以占总长度的百分之二十以下,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3的风道较短,不仅减小容纳沉积颗粒物的空间,且利于增大废气向前回流对沉积颗粒物的冲刷力,利于颗粒物掉落至前方的容纳槽4中。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3的第三吸附风道33的后端口可以设置有吸附网结构,这样,废气可以从第三吸附风道33和第四吸附风道34中吹出,既能拦截废气中的颗粒物,还可以增大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3的排气面积,降低排气阻力,避免造成压差升高,进而降低发动机的性能和降低燃油经济性的情况。同样的,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3的长度适宜小于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2的长度。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3还可以构造为第三吸附网。该第三吸附网具有多个气孔,可以拦截颗粒物,并使气体通过。该第三吸附网可以具有与壳体1截面相同的形状,与壳体内壁密封连接,废气最终穿过第三吸附网而从出风口吹出,废气中残留的颗粒物可以被第三吸附网拦截,沉积在第三吸附网前侧面上,或者直接掉落在前方的容纳槽4中,随着车辆的颠簸振动,第三吸附网前侧面上的颗粒物以块状残渣的状态掉落到前方的容纳槽4中,避免第三吸附网的气孔被封堵,降低排气阻力,避免颗粒捕集装置前后气体压差升高,降低发动机性能和降低燃油经济性。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2与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3之间可以设置有中间级颗粒吸附单元。这样,废气可以经过多次过滤,增长过滤路径,废气中的颗粒物可以尽量多的被拦截,提高颗粒捕集装置捕集废气中颗粒物的效率,而且,相应地,可以减小每一级颗粒吸附单元的沿废气流动方向的尺寸,利于沉积在每一级颗粒吸附单元中的块状残渣掉落至容纳槽4中。
中级颗粒吸附单元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间级颗粒吸附单元可以与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2具有相同的结构。这样,中间级颗粒吸附单元的所有风道的后端口贯通,也即,中间级颗粒吸附单元的出风口截面大,利于降低废气流通阻力,还利于沉积在中间级颗粒吸附单元中的颗粒物在废气吹拂和车辆颠簸振动两种作用力下,向后掉落至容纳槽4中。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中间级颗粒吸附单元也可以和上述的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3具有的相同的结构,这时,适宜使中间级颗粒吸附单元长度不大于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3,利于块状残渣掉落至容纳槽4中。无论哪种形式,中间级颗粒吸附单元的吸附网的气孔尺寸可以介于第一吸附网和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3的吸附网的气孔尺寸之间,这样,可以逐级过滤颗粒物,提高对颗粒物的拦截效率。另外,中间级颗粒吸附单元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此处不作限定。
另外,各级颗粒吸附单元的吸附风道的横截面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形状,例如,第一吸附风道21或第二吸附风道22的横截面可以构造为圆形,则吸附风道的内壁面为曲面,利于吸附在吸附风道上的块状残渣脱落。第一吸附风道21的横截面构造为圆形时(如图6和图7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四个第一吸附风道21相切布置时,由各第一吸附风道21的四分之一围成的空间则为第二吸附风道22,反之亦然。还例如,第一吸附风道21或第二吸附风道22的横截面可以构造为方形(如图2至图5所示),则吸附风道的横截面积大,利于废气流通,和尽量多的吸附颗粒物。在一个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2中,第一吸附风道2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有多种,也即,存在这样一种可能,由四个横截面形状不同的第一吸附风道21相切布置后所围成的空间则为第二吸附风道22。由此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吸附风道22可以由多个相邻的第一吸附风道21并排布置时所围成的空间限定,即,使得第一吸附风道21和第二吸附风道2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拼成完整的面,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2的有限空间,尽可能多的设置吸附风道,利于废气流通和吸附尽可能多的颗粒物;而且,其公共壁面各处的壁厚可以均匀地设置,由此,公共壁面上各处气孔的长度大致相同,利于统一废气从各处气孔穿过的时间。此外,气孔的孔径可以大致相同,这有利于拦截粒径量级大于该孔径的所有颗粒物。同样的,在其他各级颗粒吸附单元中,吸附风道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以有多种,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沿废气的流动方向,容纳槽4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一间隙5的尺寸。具体地,容纳槽4在废气流动方向上前后延伸,其前后两端分别伸入到相邻两级颗粒吸附单元下方,这样,容纳槽4可以接收从第一间隙5的前方或者后方的颗粒吸附单元中掉落的全部块状残渣。其中,容纳槽4槽口的前后两端可以分别抵顶在相邻两级颗粒吸附单元的下侧面上,避免颗粒物从容纳槽4与颗粒吸附单元之间的间隙穿过而进入到后面的第一间隙5中,降低对颗粒物的拦截效率。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容纳槽4的底部可以开设有清理口,当块状残渣堆满容纳槽4后,可以打开清理口清空容纳槽4,以避免块状残渣过多而堵塞各级颗粒吸附单元,影响废气流通。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容纳槽4的槽口可以设置有盖板,该盖板遮盖槽口的一部分,以止挡容纳槽4中的块状残渣被从容纳槽4中吹出。具体地,该盖板可以与容纳槽4的槽壁固定连接,该盖板至少可以遮盖槽口的后半部分,以避免已落入容纳槽4中的块状残渣再次被吹出而进入后方的颗粒吸附单元中,降低对颗粒物的拦截效率,甚至堵塞后方的颗粒吸附单元。
为了利于块状残渣进入到容纳槽4中,如图1所示,盖板可以朝向容纳槽4内部倾斜延伸。这样,当块状残渣从容纳槽4前方和/或后方的颗粒吸附单元中掉落至盖板上时,可以沿着盖板的倾斜方向滑落至容纳槽4中。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盖板可以包括第一盖板41和第二盖板42,槽口在第一盖板41与第二盖板42之间的部分构造为第二间隙43,该第二间隙43与第一间隙5对齐。其中,第一盖板41可以固定连接在槽口的前端,第二盖板42可以固定连接在槽口的后端,该两个盖板可以均朝向容纳槽4的内部倾斜延伸,且该两个盖板的自由端间隔设置,这样,槽口在该两个盖板的自由端之间构造为第二间隙43,块状残渣可以从前方的颗粒吸附单元中掉落至第一盖板41上并沿着第一盖板41滑落,继而通过该第二间隙43掉落至容纳槽4中,同样的,块状残渣也可以从后方的颗粒吸附单元中掉落至第二盖板42上并沿着第二盖板42滑落,继而通过该第二间隙43掉落至容纳槽4中;并且,第一盖板41和第二盖板42的设置还可以减少或者避免块状残渣随着车辆的颠簸而跳出容纳槽中4。这里,第二间隙43与第一间隙5对齐是指,在废气流动方向上,两者的中线对齐,这样,利于前后两方的块状残渣均通过第二间隙43掉落至容纳槽4中。另外,在废气流动方向上,第二间隙43的尺寸适宜小于第一间隙5的尺寸,以有效避免经过第一间隙5的废气将容纳槽4中的块状残渣从容纳槽4中吹出,甚至堵塞后方的颗粒吸附单元。
容纳槽4可以以任意适合的形式设置在壳体1中,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壳体1的侧壁与第一间隙5对应的部分可以沿径向方向向外凸起,以形成有容纳槽4。即,容纳槽4和壳体1可以一体成型,容纳槽4凸出于壳体1的外壁面,这样可以减小壳体1的容积,从而减小颗粒捕集装置的体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壳体1可以形成为外表面平整的柱体,容纳槽4可以固定在壳体1底部并与第一间隙5相对应,并位于其前后两个相邻的颗粒吸附单元的下方,且分别与颗粒吸附单元和壳体1的下侧壁密封相接。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尾气排放系统,该车辆尾气排放系统包括上述的颗粒捕集装置,可以长期有效的拦截尾气中颗粒物,排放符合规定的车辆尾气,避免经常更换颗粒捕集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尾气排放系统,可以排放出符合规定的车辆尾气,避免经常检修车辆尾气排放系统。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颗粒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该壳体(1)具有用于与发动机废气管道连接的进气口和与该进气口相对的排气口,所述进气口为锥形,并沿着所述废气的流动方向,口径逐渐增大,以及
多级颗粒吸附单元,该多级颗粒吸附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且位于所述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沿废气的流动方向依次布置,且相邻的两级颗粒吸附单元之间具有第一间隙(5),在该第一间隙(5)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收集块状残渣的容纳槽(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废气的流动方向,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2)具有多个第一吸附风道(21)和多个第二吸附风道(22),所述第一吸附风道(21)与所述第二吸附风道(22)交错布置,所述第一吸附风道(21)的前端口和后端口贯通,且所述第二吸附风道(22)的前端口封堵且后端口贯通,所述第一吸附风道(21)和所述第二吸附风道(22)的公共壁面构造为第一吸附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3)具有多个第三吸附风道(33)和多个第四吸附风道(34),所述第三吸附风道(33)与所述第四吸附风道(34)交错布置,所述第三吸附风道(33)的前端口封堵且后端口贯通,且所述第四吸附风道(34)的前端口贯通且后端口封堵,所述第三吸附风道(33)和所述第四吸附风道(34)的公共壁面构造为第二吸附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2)与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3)之间设置有中间级颗粒吸附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颗粒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废气的流动方向,所述容纳槽(4)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间隙(5)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颗粒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4)的槽口设置有盖板,该盖板遮盖所述槽口的一部分,以止挡所述容纳槽(4)中的块状残渣被从所述容纳槽(4)中吹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颗粒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第一盖板(41)和第二盖板(42),所述槽口在所述第一盖板(41)与所述第二盖板(42)之间的部分构造为第二间隙(43),该第二间隙(43)与所述第一间隙(5)对齐。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颗粒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侧壁与所述第一间隙(5)对应的部分沿径向方向向外凸起,以形成有所述容纳槽(4)。
9.一种车辆尾气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尾气排放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颗粒捕集装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车辆尾气排放系统。
CN201910684795.5A 2019-07-26 2019-07-26 颗粒捕集装置、车辆尾气排放系统和车辆 Withdrawn CN1123027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4795.5A CN112302760A (zh) 2019-07-26 2019-07-26 颗粒捕集装置、车辆尾气排放系统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4795.5A CN112302760A (zh) 2019-07-26 2019-07-26 颗粒捕集装置、车辆尾气排放系统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02760A true CN112302760A (zh) 2021-02-02

Family

ID=74329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84795.5A Withdrawn CN112302760A (zh) 2019-07-26 2019-07-26 颗粒捕集装置、车辆尾气排放系统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0276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7139A (zh) * 2021-04-26 2021-08-0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尾气颗粒物处理装置及车辆
CN114088459A (zh) * 2021-09-30 2022-02-25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油发动机台架后尾气颗粒物采集工装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4147A (zh) * 2006-02-17 2007-08-29 陈妙生 废气净化器
CN203532008U (zh) * 2010-10-06 2014-04-09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废气净化装置
CN106014575A (zh) * 2016-07-25 2016-10-12 无锡市永亿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CN106481393A (zh) * 2015-08-29 2017-03-08 华玉娣 黑烟过滤效果好的尾气过滤器
CN107956555A (zh) * 2018-01-24 2018-04-24 新昌县佳良制冷配件厂 一种汽车尾气净化处理装置
CN207647583U (zh) * 2017-09-08 2018-07-24 重庆市盛天模型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环保汽车排气筒
CN208364219U (zh) * 2018-06-25 2019-01-11 天津安尼威尔散热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尾气催化转化装置
CN210768985U (zh) * 2019-07-26 2020-06-16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颗粒捕集装置、车辆尾气排放系统和车辆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4147A (zh) * 2006-02-17 2007-08-29 陈妙生 废气净化器
CN203532008U (zh) * 2010-10-06 2014-04-09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废气净化装置
CN106481393A (zh) * 2015-08-29 2017-03-08 华玉娣 黑烟过滤效果好的尾气过滤器
CN106014575A (zh) * 2016-07-25 2016-10-12 无锡市永亿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CN207647583U (zh) * 2017-09-08 2018-07-24 重庆市盛天模型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环保汽车排气筒
CN107956555A (zh) * 2018-01-24 2018-04-24 新昌县佳良制冷配件厂 一种汽车尾气净化处理装置
CN208364219U (zh) * 2018-06-25 2019-01-11 天津安尼威尔散热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尾气催化转化装置
CN210768985U (zh) * 2019-07-26 2020-06-16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颗粒捕集装置、车辆尾气排放系统和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7139A (zh) * 2021-04-26 2021-08-0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尾气颗粒物处理装置及车辆
CN114088459A (zh) * 2021-09-30 2022-02-25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油发动机台架后尾气颗粒物采集工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68985U (zh) 颗粒捕集装置、车辆尾气排放系统和车辆
CN201802517U (zh) 用于为机动车辆提供清洁进气的空气滤清器的过滤器总成
US9587538B2 (en) Exhaust aftertreatment system with silica filter
US752436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ltering exhaust particulates
CN112302760A (zh) 颗粒捕集装置、车辆尾气排放系统和车辆
KR20000022229A (ko) 내연 기관 배기 가스 필터링 장치 및 방법과 이와 같은 장치가설치된 차량
CN104594982B (zh) 一种车用颗粒捕集器的辅助再生装置
CN201739042U (zh) 内燃发动机的蒸发排放物控制碳罐的空气过滤组件
KR101035995B1 (ko) 배기가스 여과 장치
CN111520215B (zh) 颗粒捕集装置
CN102042060A (zh) 用于冷却从碳烟微粒过滤器排出的废气流的装置
CN210370856U (zh) 一种矿用柴油发动机尾气净化器
US8920531B2 (en) Device for reducing soot particles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4454087B (zh) 装载机的尾气处理装置
CN208010447U (zh) 尾气处理装置及汽车
US3541768A (en) Apparatus for arresting exhaust gas sparks
US6773478B1 (en) Gravity-induced ash removal system for particulate filters
CN111441886A (zh) 一种可降噪除尘的车载发电机组进排气装置
KR200324821Y1 (ko) 자동차 배기가스 여과필터를 갖는 소음기
US9421488B2 (en) Cleanable particle separator and motor vehicle having at least one particle separator
CN105363283A (zh) 微尘处理装置
JP2016050521A (ja)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CN217511484U (zh) 一种除杂除尘装置和风力选煤设备
CN210370861U (zh) 一种带泄压阀的金属丝网型pm净化器
CN211777766U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和自卸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2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