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01519B - 夹纱装置以及包括该夹纱装置的织造预梳机 - Google Patents

夹纱装置以及包括该夹纱装置的织造预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01519B
CN112301519B CN202010751628.0A CN202010751628A CN112301519B CN 112301519 B CN112301519 B CN 112301519B CN 202010751628 A CN202010751628 A CN 202010751628A CN 112301519 B CN112301519 B CN 1123015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yarn
longitudinal
axis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5162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01519A (zh
Inventor
M·法赫
S·阿克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eubli Sarga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taeubli Sarga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eubli Sargans AG filed Critical Staeubli Sargans AG
Publication of CN1123015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015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015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015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JAUXILIARY WEAVING APPARATUS; WEAVERS' TOOLS; SHUTTLES
    • D03J1/00Auxiliary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or associated with looms
    • D03J1/13Auxiliary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or associated with looms for leasing warp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JAUXILIARY WEAVING APPARATUS; WEAVERS' TOOLS; SHUTTLES
    • D03J1/00Auxiliary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or associated with looms
    • D03J1/14Apparatus for threading warp stop-motion droppers, healds, or ree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夹纱装置,包括支撑构件、第一按压轨道、第一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二按压轨道、第二驱动单元。第一按压轨道、第二按压轨道用于与夹紧杆的齿形表面配合,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用于使第一按压轨道或第二按压轨道在释放位置和保持位置之间移动,从而使其第一互补齿形表面或第二互补齿形表面与夹紧杆的齿形表面配合,以使夹持表面在第一打开位置和第二关闭位置之间运动。第一互补齿形表面面对夹紧杆的齿形表面的第一纵向部分,并且第二互补齿形表面面对该齿形表面的第二纵向部分。第一和第二互补齿形表面沿纵向轴线相邻,从而使夹持表面从其第一打开位置运动到第二关闭位置。

Description

夹纱装置以及包括该夹纱装置的织造预梳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领域是一种用于织机的经纱制备。本发明涉及一种夹持纱线层的夹纱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织造预梳机,特别涉及一种包括该夹持装置的穿经机。
背景技术
在经纱制备领域中,EP-A-0 557 495公开了一种夹持装置,其配备有夹持梳和夹持装置,该夹持装置由在纱线层的宽度上延伸的齿形轨道形成。夹持梳和钢筘梳可插入纱线层中。另一方面,夹持装置设有齿形表面,其与按压轨道上的互补齿形表面啮合,该按压轨道可通过滑块纵向移动。在这种已知的装置中,钢筘梳相对于夹持梳纵向移动,以使纱线相对于夹持梳的薄片偏离。然后,夹紧杆的齿形轨道导致朝着薄片在夹持装置和夹持梳之间相对运动。纱线被夹持在由薄片的边缘形成的支撑表面和夹持装置之间。
这种已知装置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必须在宽的纱线层(例如纱线层宽度大于2.8米)上工作,则不能保证在纱线层的整个宽度上夹持装置在支撑表面上的压力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出一种新的夹持装置来解决该问题,即使是宽的纱线层,例如纱线层宽度大于2.8米,该夹持装置也能够均匀地夹持和规律地间隔纱线层的经纱。
为此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夹持纱线层的夹纱装置,所述夹纱装置包括形成沿纵向轴线延伸的支撑表面的支撑构件,包括齿形表面和夹持表面的夹紧杆,其中,所述夹持表面沿垂直于纵向轴线的横向轴线面向所述支撑表面。所述夹纱装置包括第一按压轨道,所述第一按压轨道设置有第一互补齿形表面,所述第一互补齿形表面成形为与所述夹紧杆的齿形表面配合。所述夹纱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使所述第一按压轨道相对于所述夹紧杆的齿形表面沿着纵向轴线在释放位置和保持位置之间移动,从而其第一互补齿形表面与所述夹紧杆的齿形表面配合,使所述夹持表面在平行于所述横向轴线的方向上在第一打开位置和第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第一打开位置,纱线层的纱线可在所述支撑表面和所述夹持表面之间释放,在所述第二关闭位置,所述夹持表面和所述支撑表面配合,其中所述纱线位于其间。
根据本发明,所述夹纱装置包括第二按压轨道,所述第二按压轨道设置有第二互补齿形表面,所述第二互补齿形表面成形为与所述夹紧杆的齿形表面配合。所述夹纱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使第二按压轨道相对于所述夹紧杆的齿形表面沿着纵向轴线在释放位置和保持位置之间运动,从而所述第二互补齿形表面与所述夹紧杆的齿形表面配合,以使所述夹持表面在平行于横向轴线方向的第一打开位置和第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第一互补齿形表面面对夹紧杆的齿形表面的第一纵向部分,而第二互补齿形表面面对所述夹紧杆齿形表面的第二纵向部分。第一按压轨道和第二按压轨道的第一互补齿形表面和第二互补齿形表面沿纵向轴线相邻。此外,通过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沿相同的纵向方向,这些齿形表面从它们各自的释放位置运动到它们各自的保持位置,从而将所述夹持表面从其第一打开位置运动到其第二关闭位置。
由于本发明,两个按压轨道可沿着夹持表面的纵向长度分布,以便在夹紧杆的齿形表面的两个部分上施加相应的压紧力。这使得即使该夹持表面的长度大于2.8米,也可以沿夹持表面的长度有规则地分配压紧力。夹持表面可以设置足够的长度以夹持宽纱线层的所有纱线,特别是宽度大于2.8米的纱线层。因为当将夹持表面推向其关闭位置时,第一互补齿形表面和第二互补齿形表面沿相同的纵向方向移动,所以它们的齿相对于夹紧杆的齿沿相同的方向移动。互相冲突的运动并不存在。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可选方面,这样的纱线夹持装置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
-第一和第二驱动单元位于与所述夹纱装置相对的纵向端,并且第一按压轨道的自由端沿着纵向轴线面对第二按压轨道的自由端。
–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之间形成纵向间隙,并且所述纵向间隙面向所述齿形表面的第三纵向部分。
–当夹持表面处于其第二关闭位置时,所述间隙的长度在所述夹紧杆的齿形表面的齿距的0.5倍至1.5倍之间,优选小于该齿距的1倍。
–所述支撑构件包括开口齿廓,所述开口齿廓限定纵向壳体,其中,纱线接触构件形成所述支撑表面并且所述纱线接触构件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纵向壳体中,并且当所述夹持表面处于其第一打开位置时,所述纱线接触构件可从所述纵向壳体中释放。
-纱线接触构件是包括薄片的精梳,所述薄片沿纵向轴线相邻并且沿着所述夹持表面的整个长度规则地分布。
–所述齿形表面和/或第一互补齿形表面和第二互补齿形表面设有相对于纵向轴线和相对于横向轴线倾斜的齿。
-所述夹紧杆的齿形表面沿其整个长度具有规则的形状,并且当所述夹持表面处于其第二关闭位置时,第一和第二互补齿形表面与齿形表面表面接触。
-在释放位置,每个互补的齿形表面都沿着纵向轴线面向夹紧杆齿形表面的相应纵向部分,其长度约为夹紧杆齿形表面长度的一半。
-每个驱动单元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相对于所述支撑构件保持在纵向位置;
-滑块,所述滑块纵向固定在相应的按压轨道上,并且可相对于所述支架沿纵向轴线移动;
-位移机构,所述位移机构绕第一铰接轴线铰接在所述支架上,并且绕第二铰接轴线铰接在所述滑块上;
–所述移位机构被构造成当将所述的相应的按压轨道从所述释放位置运动到所述保持位置时,使所述第二铰接轴线相对于所述支架纵向运动,并使第一和第二铰接轴线沿着所述纵向轴线分开;
-第一驱动单元的第二铰接轴线沿着所述纵向轴线位于夹紧杆和第一驱动单元的第一铰接轴线之间;以及
-第二驱动单元的第一铰接轴线沿着所述纵向轴线位于所述夹紧杆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第二铰接轴线之间。
-第二驱动单元的所述滑块至少通过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所述支架沿所述纵向轴线被引导平移。
–所述夹紧杆仅通过第一纵向端处的联接杆围绕垂直于纵向轴线和横向轴线的轴线铰接在所述支撑构件上。
–所述夹紧杆包括形成夹持表面的纵向齿廓,并且多个引导构件位于纵向齿廓和每个按压轨道之间,用于引导纵向齿廓相对于每个按压轨道的运动,所述引导构件使得当第一和第二按压轨道中的一个处于释放位置当另一个处于保持位置时。
-沿着纵向轴线测量的位于纵向齿廓和按压轨道之一之间的两个引导构件之间的第一个距离具有第一值,而沿着纵向轴线测量的位于纵向齿廓的和第一按压轨道之间的第一引导构件,和位于纵向齿廓的和第二按压轨道之间的第二引导构件,该两个引导构件之间测得第二个距离,为第二值;并且第二值严格大于第一值。
–所述夹持表面长于2.8米。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织造预梳机,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将经纱引入到织造通丝元件中的穿经机,包括穿经单元和纱线夹持框架,该纱线夹持框架还包括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纱线夹持装置。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根据本发明的夹纱装置和穿经机(drawing-in machine)的一个实施例的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且其其他优点将更加清楚地显现,所述实施例仅作为示例提供并参考附图,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穿经机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处于打开位置的图1的机器的夹持装置的侧视图,为简单起见,其中省略了夹持装置的一些部分,特别是支撑构件和纱线接触构件;
图3是图2的夹持装置的第一驱动单元的较大比例的侧视图。
图4是图2的夹持装置的第二驱动单元的侧视图,其比例与图3相同;
图5是图2至图4的夹持装置处于中间位置时的较小比例的侧视图,省略了与图2中相同的部分;
图6是类似于图5的夹持装置处于关闭位置时的侧视图;
图7是沿图6中的VII-VII线的较大比例的剖视图,以及
图8是沿图6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其比例与图7相同,在其上显示了一根纱线和纱线接触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穿经机2包括穿经单元3,该穿经单元3用于将来自未示出的经纱束的纱线层500的经纱502引入通过未示出的织机的织造通丝元件(例如综线框架的综线或停经片)。
该穿经机2包括支撑单元4,该支撑单元4根据穿经过程的需要支撑未示出的综线框架或综线轨道和/或与导轨接触的停经片,并在穿经单元3的前方移动它们。
在所有图中,X、Y和Z代表一组三个正交轴,其中X轴水平且平行于穿经机2的最长尺寸、Y轴水平且垂直于X轴、以及Z轴垂直于X轴和Y轴且垂直。
X轴平行于穿经机2的最长尺寸,并定义了该机器的纵向方向。轴Y和Z相对于该纵向方向是横向的。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平行于X测量穿经机2的一部分的长度。
纱线层500部分地表示在图1上。它的宽度W500是平行于X轴测量的,并且可以大于2.8米,优选地,大于3.5米,进一步优选地,大于4米。在图1所示的纱线层500的部分中,纱线502平行于轴线Z延伸。
穿经机2包括沿轴线Z间隔开的两个夹持装置6和7,在该夹持装置6和7之间,纱线层500的纱线502垂直地、彼此相邻定位并且被拉伸。
两个侧梁8和9在纱线层500的任一侧上连接两个夹持装置6和7。零件6、7、8和9一起形成了夹纱框架10。
刷辊11位于下部夹持装置6的旁边,并用于在用夹持装置6和7夹持纱线502之前拉伸纱线502。
以下,结合图2至图8描述下部夹持装置6。该描述在细节上作必要修改后适用于根据相同原理设计的上部夹持装置7。
夹持装置6包括由固定在一起的多个部分组成的支撑构件102。这些部分之间沿着X轴的纵向方向以及Y和Z轴的横向方向没有相对运动的可能性。这些部分共同限定了平行于X轴延伸的滑动表面106。该支撑构件固定的在夹纱框架10的结构上。
为了简单起见,仅在图8上部分地示出了支撑构件102,但是在图2上标识了表面106的轨迹。支撑构件102是金属齿廓,其在夹持装置6的整个长度上延伸。支撑构件102在垂直于轴线X的横截面中具有开口形状,在图8中可见横向开口O102。
夹持装置6还包括第一按压轨道112和第二按压轨道114,两者均成形为沿着滑动表面106在平行于轴线X的方向上滑动。
夹持装置6还包括由细长齿廓(elongated profile)122和齿形轨道124形成的夹紧杆120,该齿形轨道124啮合在所述齿廓122的纵向内部容积V122内。齿形轨道夹紧杆120的部分122和124通过例如焊接的方式被固定到一起,使得它们相对于支撑构件102在所有方向上一起移动,如下文所述。
如图8所示,齿廓122具有平行于X轴、Z轴的两个分支122A、122B和一个平行于X轴、Y轴以及滑动表面106的底部122C。齿廓122限定了夹持表面126,其位于齿廓122的延伸部127的远端。该延伸部127从齿廓122的一个分支122B和底部122C之间的接合区域向外突出。
轨道124的与齿廓122的底部122C相对的表面128朝向滑动表面106定向并且设置有倾斜齿128A,每个齿128A被限定在相对长的倾斜表面128B和相对短的倾斜表面128C之间,形如锯齿形轮廓。所谓的倾斜是指每个表面128B和128C在相对于轴线X和轴线Z的倾斜方向上延伸。优选地,表面128B在齿形轨道124中与轴线X成角度,该角度在15°和40°之间的范围内,例如20°。表面128B和128C互相垂直。在整个长度方向上,齿形表面128的形状沿其整个长度是规则的,即所有齿128A具有相同的几何形状。
P128表示齿128A沿轴线X的节距。P128在30至70mm之间的范围内选择,优选地等于40mm。
L120表示夹紧杆120的总长度,该长度等于沿轴线X测量的齿廓122的长度,并且近似等于沿该轴线测量的齿形轨道124的长度。该长度L120也是夹持表面126和齿形表面128的纵向长度。
部分122和124均由单件制成,并且在该示例中,长度L120等于大约3.6米。实际上,长度L120可以在2.8米到4米之间,甚至更大。特别地,长度L120大于纱线层宽度W500
设置有第一驱动单元132,该第一驱动单元132用于使平行于轴线X的第一按压轨道112沿着滑动表面106在释放位置和保持位置之间移动。设置有第二驱动单元134,该第二驱动单元134用于使平行于轴线X的第二按压轨道114沿着滑动表面106在释放位置和保持位置之间移动。这两个驱动单元132和134位于与夹纱装置6的相对的纵向端。
第一按压轨道112具有用于在滑动表面106上滑动的平坦表面142,第二按压轨道114具有用于在滑动表面106上滑动的平坦表面144。
与表面142相对的、第一按压轨道112的表面146设置有多个齿146A,这些齿相对于轴线X和横向轴线Z倾斜,并且各自限定在相对长的表面146B和相对短的表面146C之间。这里的“倾斜”具有与上文相同的含义。
齿形表面146与齿形表面128互补。换句话说,齿128A和146A的几何形状是互补的,齿146A的节距P146与节距P128相同,并且表面128和146可以通过表面128B和146B之间的表面接触而彼此抵靠。
类似地,第二按压轨道114在其与表面144相对的一侧上设置有与齿形表面128互补的齿形表面148,其中多个齿148A具有与多个齿146A相同的几何形状,并且具有与齿146A和齿128A相同的节距。齿148A相对于轴线X和轴线Z倾斜。在此,齿形表面128和148同样可以通过表面128B和148B之间的表面接触而彼此抵靠。
如图2、5、6和8所示,每个按压轨道112或114部分地啮合在纵向齿廓122的分支122A和122B之间。
第一按压轨道112的长度使得互补的齿形表面146面对齿形表面128的第一纵向部分。该第一纵向部分在图2中用附图标记128P1标识。在第一按压轨道112的释放位置中,该第一部分128P1的长度约为长度L120的50%,即意味着是L120长度的40%至60%之间。类似地,第二按压轨道114的长度使得其互补的齿形表面148面对齿形表面128的第二纵向部分。该第二纵向部分在图2中用附图标记128P2标识。在第二按压轨道114的释放位置中,第二部分128P2的长度约为长度L120的50%,即意味着是L120长度的60%至40%之间,这取决于第一部分128P1的长度。部分128P1和部分128P2是同一齿形表面128的两个不同的纵向部分,它们互不重叠。
112A表示第一按压轨道112的第一纵向端,即该轨道的自由端,其与第一驱动单元132相对。类似的,114A表示第二按压轨道114的与第二驱动单元134相对的第一纵向端。两个自由端112A、114A在该表面的中央纵向区域中均与齿形表面128对齐。自由端112A、114A沿着轴线X彼此面对。
在第一端112A和114A之间沿着齿形表面128形成纵向间隙G。d24表示这两个端112A和114A之间的距离,即该间隙G沿着轴线X的长度。该距离d24在节距P128的0.5倍和该节距P128的1.5倍之间选择,优选地在夹紧杆处于关闭位置时小于该节距P128,如下文所述。例如,距离d24的选择,等于齿距的0.75倍。
间隙G的长度比长度L120小,相对于互补表面146和148的长度可以忽略不计。沿轴线X,互补表面146和148不重叠,而且它们是相邻的,并且它们之间存在间隙G。
间隙G沿着轴线X面对齿形表面128的第三纵向部分,该第三纵向部分在图2中用附图标记128P3标识。第一纵向部分128P1与第二纵向部分128P2相邻,其中第三纵向部分128P3在第一纵向部分128P1与第二纵向部分128P2之间。在本文中,“相邻”是指第一纵向部分和第二纵向部分沿着轴线X紧邻,因为第三纵向部分的长度与其各自的长度相比非常小。
如在图3上更清楚可见,第一驱动单元132包括第一主轴(spindle)152、第一支架154、第一滑块156和用于使滑块平行于轴线X移动的第一移位机构158。
第一移位机构158绕平行于轴线Y的轴线Y154铰接在支架154上,并且绕着也平行于轴线Y的另一轴线Y156铰接在滑块156上。轴线Y154和Y156由两个轴154A和156A的各自的纵向轴线限定,其分别限定第一铰接和第二铰接,第一铰接在第一移位机构158和第一支架154之间,第二铰接在该移位机构158和第一滑块156之间滑块。第一移位机构包括第一杆160和第一连接杆162,第一杆160和第一连接杆162分别绕着轴线Y154和Y156并且共同绕着平行于轴线Y154和Y156并由第三轴158A形成的轴线Y158铰接在第一支架154和第一滑块156上。
第一滑块156经由两个铆钉164刚性连接到第一按压轨道112的与其第一自由端112A相对的第二纵向端112B。轴154A具有非圆形的头部,例如具有六个面,该非圆形的头部从第一驱动单元132突出,并且允许围绕轴线X154施加扭矩,以便在必要时致动第一移位机构158。
如图3所示,齿形轨道124在第一纵向端124A上通过联接杆168与第一驱动单元132的固定框架166铰接。该框架166是支撑构件102的一部分。纵向端124A也是夹紧杆120的纵向端。因此,联接杆120通过联接杆168,并且在纵向端124A的高度处铰接在支撑构件102上。联接杆168实际上围绕第一轴线Y166铰接在框架166上,并且围绕第二轴线Y124铰接在齿形轨道124上,这两个轴线平行于轴线Y并且沿着轴线X彼此远离。
在该第一驱动单元132中,围绕轴线Y156形成的第二铰接沿着轴线X位于夹紧杆120和围绕轴线Y154形成的第一铰接之间。
第二驱动单元134包括第二主轴172、第二支架174和第二滑块176,第二滑块176通过两个铆钉184连接到第二纵向按压轨道114的与第一自由端114A相对的第二端114B。第二移位机构178属于第二驱动单元134,其允许控制滑块176沿轴线X的位置,并且包括第二杆180和第二连接杆182。
在第二杆180和第二支架174之间,围绕平行于轴线Y的轴线Y174形成第一铰接。该轴线Y174是设有非圆形头部的轴174A的中心轴线,该头部从第二驱动单元134的固定框架186中突出,该固定框架也是支撑构件102的一部分。如在上面针对轴154A的解释,它允许围绕轴线Y174施加扭矩。
在连接杆182和滑块176之间围绕轴线Y176设有第二铰接,该轴线Y176平行于轴线Y并被定义为轴176A的中心轴线。
第二杆180和第二连接杆182通过绕轴线Y178形成的铰接连接在一起,该轴线Y178也平行于轴线Y并且由轴178A的中心轴线形成。
在本发明中,围绕轴线Y174形成的第一铰接沿着轴线X位于夹紧杆120和围绕轴线Y176形成的第二铰接之间。
在第二驱动单元134中,滑块176在其平行于轴线X的运动中,由支架174和框架186引导。如图7所示,滑块176被部分容纳在支架174中。滑块176的两个上表面176B与支架174的下表面174B滑动接触。此外,滑块176的第一侧面176C与支架174的侧面174C滑动接触。另外,滑块176的与第一侧面176C相对的第二侧面176D与框架186的内部侧面186D滑动接触。最后,滑块176的两个底表面176E与由框架186限定的滑动表面106的一部分滑动接触。
因此,滑块176在其沿着轴线X的平移运动中被有效地引导,并且它可以沿着该轴线有效地推动或拉动第二按压轨道114。第二驱动单元134是紧凑的。
由引导垫192形成的引导装置通过螺钉194固定到每个按压轨道112和114。这些引导垫192延伸至专用凹槽196,该专用凹槽形成在夹紧杆120的细长齿廓122中。
相对于轴线X和Z,凹槽196具有与齿128A的较长表面128B相同的朝向。因此,凹槽196相对于轴线X和Z倾斜。
提供引导垫192以引导在按压轨道112、114和夹紧杆120的齿形轨道124之间的相对运动。引导垫192在每个按压轨道112或按压轨道114的高度处沿轴线X规则地间隔开。d1表示平行于轴线X测得的安装在第一按压轨道112上的两个相邻的引导垫192之间的距离。d1’表示平行于X轴测得的安装在第二按压轨道114上的两个引导垫之间的距离。
在此示例中,距离d1和d1'相等。但是,这不是强制性的。
一般考虑相对于其第一纵向端112A最接近位置安装在第一按压轨道112上的引导垫192。还考虑相对于其第一纵向端114A最接近位置安装在第二按压轨道114上的引导垫192。d2表示平行于轴线X测得的这两个相邻引导垫之间的距离。
选择距离d2必须严格大于距离d1和d1'。这有助于零件112、114和124之间的相对运动。
当组装夹持装置6时,两个按压轨道112和114以及夹紧杆120的两个部件122和124在支撑构件102的一个纵向侧上被引入该支撑构件102的内部空间内。
一旦部件112、114、122和124在支撑构件102内就位,则沿横向轴线Z在支撑构件102内在夹紧杆120和支撑构件102之间纵向轴线限定纵向壳体H102,并且可将精梳(comb)200的一部分(特别是沿该精梳的长度规则地分布的该精梳200的薄片202)引入该壳体内。精梳200的长度大约等于夹紧杆120的长度L120。近似地,这意味着这两个长度之间的差小于最短长度的5%。
精梳200形成纱线接触构件,该纱线接触构件被设计为支撑构件102的可移除部分,并且被设置用于接触纱线502,如图8所示,以及用于在它们的薄片202之间尽可能有规律地分配纱线。
当精梳200部分位于壳体H102中时,由精梳200形成的支撑表面204沿着横向轴线Z面对夹持表面126。
夹紧杆120可在支撑构件102内沿横向轴线Z的方向在图2所示的第一打开位置与图6和图8所示的第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打开位置,纱线502和精梳200可通过开口O102自由地被引入到壳体H102中或从壳体H102中移除。当精梳200在壳体H102中时,处于打开位置的夹持表面126沿着轴线Z的方向面对支撑表面204。在第二关闭位置,夹紧杆120的夹持表面126与精梳200的支撑表面204配合,其中在精梳200之间具有纱线502。夹紧杆120的夹持表面126将纱线502压靠在由精梳200形成的支撑表面204上。纱线502被夹持在支撑表面204和夹持表面126之间。它们不能相对于精梳200或相对于支撑构件102滑动。在这种配置中,在图8上,夹持表面126向上挤压精梳200,以使纱线502也被夹持在精梳200和支撑构件102的内表面108之间。
在夹紧杆的第一打开位置和第二关闭位置中,夹持表面126平行于轴线X。
纱线层500的纱线502的夹持过程如下进行:
首先用刷辊11拉伸纱线502,以使它们沿着平行于轴线Z的方向延伸。然后,第一按压轨道112和第二按压轨道114处于图2所示的释放位置,在该位置使得夹紧杆120和齿形轨道124能够处于打开位置,靠近滑动面106。在第一按压轨道112和第二按压轨道114的该第一释放位置中,第一按压轨道112和第二按压轨道114沿着轴线X对齐。齿形表面128、夹持表面126和互补齿形表面146和148沿着轴线X延伸。齿形表面128的齿128A与互补齿形表面146和148的齿146A和148A交叠(imbricated)。这种构造与将由精梳200形成的纱线接触构件引入到纵向壳体H102中兼容。当将精梳200引入壳体H102内时,纱线分布在梳子的薄片之间。在这种构造中,夹持表面126远离支撑表面204,并且夹紧杆120处于其第一打开位置,在该位置处纱线502可在表面126和表面204之间被释放,即,它们可沿着它们各自的纵向相对于由该支撑构件102形成的开口齿廓以及相对于精梳200滑动。在该第一打开位置中,精梳200使纱线502局部偏转,因为它在壳体H102内推动了这些纱线,但是没有阻塞它们。
在第一夹紧步骤中,操作者使第一驱动单元132的轴154A绕着第一铰接轴线Y154旋转,从而第一杆160沿该第一铰接轴线沿图5中的箭头A1的方向旋转。这导致轴线Y154和轴线Y156沿X轴分开分布。这导致将第一滑块156推向第二驱动单元134,如图5中的箭头A2所示。
由于第一驱动单元132的第二铰接轴线Y156沿着轴线X纵向位于夹紧杆120和第一铰接轴线Y154之间,因此第二铰接轴线Y156和第一滑块156由此朝向夹紧杆120和第二驱动单元134移动。纵向固定在第一滑块156上的第一按压轨道112也沿箭头A2的方向向第二驱动单元134移动,从而向第二按压轨道114移动,第一按压轨道112的第一纵向端部112A向第二按压轨道114的第一纵向端114A靠近。因为在按压轨道112和114的释放位置中,在端部112A和114A之间限定的间隙G的长度不为零,并且在第一夹紧步骤期间与按压轨道112的运动兼容,这使得以上情况成为可能。在图2的位置和图5的位置之间移动的过程中,距离d24的值减小。
第一按压轨道112的第一互补齿形表面146与齿形轨道道124的齿形表面128啮合并且在该齿形表面128上滑动。由于齿形表面128和146的齿128A和146A相对于轴线X和轴线Z倾斜,其中表面128B朝向第一驱动单元132转动,因此第一按压轨道112沿着纵向轴线X的纵向运动导致齿形表面128沿轴线Z的方向运动,这导致齿形表面128和滑动表面106在横向轴线Z的方向上扩展。现在,通过表面146B和128B的配合,比第一按压轨道112的释放位置小的表面接触来使齿146和齿128交叠。因此,夹紧杆120沿轴线Z的横向方向从图2的打开位置移动到图5的中间位置,如图5中的箭头A3所示。夹紧杆120沿箭头A3的方向的运动是在由精梳200形成的纱线接触构件的方向上发生的,并且相对于在联接杆168的水平处的铰接产生的运动的可能性发生。
在该中间位置,夹紧杆的夹持表面126的一部分大致,其对应于沿着轴线X与齿形表面128的第一部分128P1对齐的所述部分,被压靠在由精梳200形成的纱线接触构件上,其间具有纱线502。换句话说,夹持表面126在轴线Z的方向上在支撑表面204上施加第一按压力E1。
在该中间位置,由于只有第一按压轨道112处于保持位置并将夹紧杆120朝精梳200推动,所以夹紧杆120相对于轴线X的纵向方向倾斜且变形地延伸,而第二按压轨道114仍处于其释放位置,使得夹紧杆120的与该第二按压轨道114对准的部分保持在打开位置或接近打开位置。实际上,在夹紧杆的靠近第二按压轨道114的第一纵向端114A的部分中,夹杆120平行于轴线Z的有限运动可能会发生。这种有限运动由于引导垫192移动到凹槽196中而发生。引导垫192的外表面与凹槽196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允许这种有限的运动以达到中间构造。
在图5上,即使互补齿形表面146和148已相对于齿形表面128移动,也可以识别出齿形表面128的部分128P1、128P2和128P3。
在第二夹紧步骤中,操作者使第二驱动单元的轴174A如图6中的箭头A4所示绕轴线Y174旋转,箭头A4的方向与箭头A1相同,这导致第二滑块176沿轴线X运动与图5箭头A2标记的第一滑块156沿着轴线X的运动方向相同,如箭头A5所示。由于其沿轴线X沿箭头A5的方向移动,当第二按压轨道114纵向固定在第二滑块156上时,第二滑块176沿相同方向A5拉动第二按压轨道并且互补齿形表面148在该齿形表面128上滑动。由于齿形表面128和148的齿128A和齿148A相对于轴线X和轴线Z倾斜,第二按压轨道114在方向A5上的纵向运动导致齿形表面128在轴线Z的方向上运动,齿形表面128和148在横向轴线Z的方向上扩展。现在,互补齿形表面148的齿148A通过齿形表面148B和128B的配合,以比按压轨道114的释放位置小的表面接触与齿形表面128的齿128A交叠。因此,第二挤按压道114从其释放位置运动到其保持位置,在该位置,第二按压轨道114沿着轴线Z朝着精梳200施加第二挤压力E2在夹紧杆120上。
换句话说,在该第二夹紧步骤期间,第二按压轨道114的齿形表面148沿与在第一夹紧步骤中的第一按压轨道112的齿形表面146相同的纵向方向移动。这是由于第二驱动单元134的第一铰接轴线Y174位于夹紧杆120和第二铰接运动轴线Y176之间,以及第二移位机构178在第二按压轨道114的释放位置和保持位置之间将第二驱动单元134第一铰接轴线Y174和第二铰接轴线Y176分开。
在该第二夹紧步骤期间,第二互补齿形表面148沿着齿形轨道124的齿形表面128滑动,并且引导垫192通过形状与凹槽196的配合来引导该相对运动,如在第一夹紧步骤期间。
因此,夹持表面126的先前与支撑表面204相距一定距离的部分被第二按压轨道114的第二按压力E2推向支撑表面204。以与上文解释的用于使图2的打开位置通过图5的中间位置的方式类似的方式,将夹紧杆120从其中间位置移动至其第二关闭位置。
这允许其到达图6的关闭位置,如图8所示,夹持表面126有效地将纱线502压靠在支撑表面204上。
特别地,由于互补的齿形表面146和148的形状相同,并且由于齿形轨道124的齿形表面128沿其整个长度L120是规则的,因此第一按压轨道112在箭头A2方向上的位移值与第二按压轨道114沿箭头A5的方向的位移值大致相同。
第二夹紧步骤增加了第一自由端112A和114A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在按压轨道112、114的保持位置中再次取与在按压轨道112、114的释放位置中相同的值d24,该距离d24在齿距P128的0.5倍到该齿距P128的1.5倍之间,优选小于该齿距P128,在示例中等于0.75齿距。
通过这两个夹紧步骤,当夹紧杆处于关闭位置时,夹持表面126基本平行于轴线X,并且在整个长度L120上在纱线接触构件(纱线502位于其间)上施加均匀的夹持力。纱线接触构件200也被夹持表面126压靠在支撑构件102的内表面108上,并且其间的纱线也被挤压。因此,在该构造中,每根纱线502的两个部分相对于支撑构件102的运动被有效阻碍。
同样在该构造中,通过精梳200与支撑构件102之间以及精梳200与夹紧杆120之间的形状配合,夹持表面126阻止精梳200在平行于轴线Y的方向上的运动,因此,该纱线接触构件在夹持装置的关闭位置时不能从纵向壳体H102脱离。
当需要释放对纱线502的夹持力时,轴154A和174A一个接一个地沿与箭头A1和A4相反的方向旋转。这使得第一和第二滑块156和176沿着轴线X在与箭头A2和A5相反的方向上移动。同样,两个按压轨道112和114沿着轴线X沿相同方向运动。每个驱动单元132或134的第二铰接轴线Y156或Y176更靠近第一铰接轴线Y154或Y176,并且按压轨道112和114被驱动回到它们各自的释放位置,这允许夹持表面126远离纱线502和纱线接触构件200扩展。特别地,夹持表面126沿着轴线Z远离支撑构件102的内表面108移动。
如上所述,这使得通过平行于轴线Y抽出式运动,将由精梳200形成的纱线接触构件从纵向壳体H102中移除,并将纱线502从支撑构件102释放。
在第一和第二夹紧步骤之前,主轴152和172用于设置支架154和174相对于固定框架166和186的位置,以及由此相对于支撑部件102的位置。换句话说,支架154和174通过各自的主轴152、172相对于支撑构件102维持或保持在纵向位置。这使得在第二关闭位置中的按压力E1和E2的强度,以及由夹持表面126施加在纱线502上的夹持力的强度都能够得到设定。
本发明的一些优点如下:
即使在间隙G的高度上,也可以通过在整个长度L120上延伸的规则的连续夹持表面126夹持所有纱线502。因此,在纱线层500内的纱线之间不存在不规则的间隙,特别是在大致对应于间隙G的区域相对应的中心区域中。这对于包括分绞绳的线层特别重要。
在第一和第二夹紧步骤中第一和第二按压轨道112和114的纵向运动沿相同的方向发生,这导致它们的齿146A和148A相对于夹紧杆120的齿128A在相同方向移位。这两个运动互相不冲突,并且随着第二按压轨道114从其释放位置到其保持位置的运动而获得的第二挤压力E2确认了第一按压轨道112从其释放位置到其保持位置的运动所获得的挤压力E1。
由于第一驱动单元132和第二驱动单元134位于夹紧杆120的相对侧,因此夹持装置在横向方向上的尺寸得以减小。这两个驱动单元在相同的纵向方向上移动两个按压轨道,从而避免了抵消纱线层500内的夹持力和纱线不规则性。
纱线接触构件是具有规则分布的薄片的精梳200的形式。这允许在夹持装置中有规律地重新分配纱线,以便将每根纱线502压靠在支撑表面204上。
夹紧杆120的齿形表面128的规则的齿形几何形状允许操作者从右侧或左侧开始夹紧或释放过程而没有任何冲击。就这一点而言,在上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在利用第一驱动单元132和第一按压轨道112开始夹持过程时的示例。可替代地,可以从第二驱动单元134和第二按压轨道114开始。
由于夹紧杆120仅在一个纵向端上通过联接杆168与支撑构件102铰接,引导垫192和凹槽196允许夹紧杆120分两步运动,而没有阻塞这些装置的风险。
由于引导垫192在两个按压轨道112和114的自由端112A和114A之间的纵向间隙G的附近更宽地间隔开,且由于距离d2严格大于距离d1和d1',因此,在第一夹紧步骤之后的打开位置和中间位置之间,以及在第二夹紧步骤之后的中间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都允许夹紧杆变形。
在附图上表示的实施例中,可以考虑若干修改。
根据未示出的本发明的替代实施例,夹紧杆120的齿廓122和齿形轨道124可被设计为一个整体部件。
代替与第一驱动单元132铰接,夹紧杆120的齿形轨道124可以经由与联接杆168类似的联接杆与第二驱动单元134铰接。
两个按压轨道112和114的互补齿形表面的分布可以不同于总长度L120的约50%。例如,它们的分布比例可以是1/3对2/3,或任何其他比例,为此,第一互补齿形表面146覆盖齿形表面128的第一部分,而第二互补齿形表面148覆盖该齿形表面128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和第二部分沿轴线X不相互重叠。
附图上表示本发明在纱线层500在夹持装置6和7之间垂直延伸的情况。但是,其他配置也是可能的。特别地,纱线夹持框架可以被枢转,以用于通过夹持装置6和7安装和夹持纱线,使得纱线层500是水平的或基本水平的。这样,横向轴线也是水平的。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穿经过程,纱线夹持框架再次枢转以沿着轴线Z在垂直方向上放置纱线502。
以上在本发明在穿经机2上实施的情况下描述了本发明,这是特别有利的。这种穿经机在EP-A-2 199 443中被公开,其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说明书中。但是,本发明也可以用于需要夹紧纱线层的捆扎机、分经机或任何其他织造预梳机。在本发明与捆扎机一起使用的情况下,其夹持框架或捆扎框架可包括四个夹纱装置,即每个经纱层两个夹纱装置,如EP-A-0 590 120中所公开的,其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说明书中。如果使用本发明的夹持框架的织造预梳机包括两个夹纱装置,则根据本发明只能制造其中一个,而另一个则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替代性且未示出的实施例,如在EP-A-0 557 495中所考虑到的,纱线接触构件的支撑表面等同于上文所标识的支撑表面204,可以由精梳的薄片的边缘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支撑表面沿纱线层的整个纵向方向延伸,其是规则的,但不连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替代实施例,不使用纱线接触构件。在这种情况下,支撑构件102适于容纳纱线502,并且夹持表面126直接面对由支撑构件102形成的开口齿廓的内表面108。夹持表面126与内表面108配合,纱线502位于它们之间,在夹紧杆的关闭位置中,内表面108以本发明的方法形成支撑表面,以便必要时阻挡纱线502。
可以考虑替代的夹紧杆,例如由固定在一起以形成整体的多个纵向部分组成的齿形轨道124,其中在夹紧杆整个长度上延伸的连续的齿形表面128,或者例如由固定在一起以形成整体的多个纵向部分组成的细长齿廓122,其中在夹紧杆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的连续的夹持面。
可以考虑使用其他的纱线接触部件,例如不带薄片的型材轨道。
在本申请上文中考虑的实施例、变型和替代实施例可以被组合以便产生本发明的新实施例。

Claims (16)

1.一种用于夹紧纱线层(500)的夹纱装置(6),所述夹纱装置包括:
-支撑构件(102),所述支撑构件(102)形成沿纵向轴线(X)延伸的支撑表面(204);
-夹紧杆(120),所述夹紧杆(120)包括:齿形表面(128)和夹持表面(126),所述夹持表面(126)沿垂直于所述纵向轴线(X)的横向轴线(Z)面向所述支撑表面(204);
-第一按压轨道(112),所述第一按压轨道(112)设置有第一互补齿形表面(146),所述第一互补齿形表面的成形为与所述夹紧杆的齿形表面(128)配合;以及
-第一驱动单元(132),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32)用于使所述第一按压轨道(112)相对于所述夹紧杆(120)的齿形表面(128)沿着纵向轴线(X)在释放位置和保持位置之间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一互补齿形表面(146)与所述夹紧杆的齿形表面配合,使所述夹持表面(126)在平行于所述横向轴线(Z)的方向上在第一打开位置和第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第一打开位置,所述纱线层(500)的纱线(502)可在所述支撑表面(204)和所述夹持表面(126)之间释放,在所述第二关闭位置,所述夹持表面和所述支撑表面配合,其中所述纱线位于其间;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纱装置还包括第二按压轨道(114),所述第二按压轨道(114)设置有第二互补齿形表面(148),所述第二互补齿形表面成形为与所述夹紧杆(120)的齿形表面(128)配合;
-所述夹纱装置还包括:
第二驱动单元(134),所述第二驱动单元(134)用于使所述第二按压轨道(114)相对于所述夹紧杆(120)的齿形表面(128)沿着纵向轴线(X)在释放位置和保持位置之间运动,从而所述第二互补齿形表面(148)与所述夹紧杆的齿形表面配合,以使所述夹持表面在平行于所述横向轴线(Z)方向上在第一打开位置和第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第一互补齿形表面(146)面向所述夹紧杆(120)的齿形表面(128)的第一纵向部分(128P1),并且所述第二互补齿形表面(148)面向所述夹紧杆的齿形表面的第二纵向部分(128P2);
-第一按压轨道(112)的第一互补齿形表面(146)和第二按压轨道(114)的第二互补齿形表面(148)沿纵向轴线(X)相邻;以及
-通过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32)和第二驱动单元(134)沿相同的纵向方向,第一按压轨道(112)的第一互补齿形表面(146)和第二按压轨道(114)的第二互补齿形表面(148)从它们各自的释放位置运动到它们各自的保持位置,从而将所述夹持表面(126)从其第一打开位置运动到其第二关闭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32)和第二驱动单元(134)位于与所述夹纱装置(6)相对的纵向端,并且所述第一按压轨道(112)的第一自由端(112A)沿着纵向轴线(X)面对所述第二按压轨道(114)的第二自由端(114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自由端(112A)和所述第二自由端(114A)之间形成纵向间隙(G),并且所述纵向间隙(G)面向所述齿形表面128的第三纵向部分(128P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夹持表面(126)处于其第二关闭位置时,所述间隙(G)的长度(d24)在所述夹紧杆(120)的齿形表面(128)的齿距(P128)的0.5倍至1.5倍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夹持表面(126)处于其第二关闭位置时,所述间隙(G)的长度(d24)小于所述齿距(P128)的1倍。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夹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102)包括开口齿廓,所述齿廓限定纵向壳体(H102),其中,纱线接触构件(200)形成所述支撑表面(204)并且所述纱线接触构件(200)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纵向壳体中,并且当所述夹持表面(126)处于其第一打开位置时,所述纱线接触构件可从所述纵向壳体中释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接触构件(200)是精梳,所述精梳包括薄片(202),所述薄片沿纵向轴线相邻并且沿着所述夹持表面(126)的整个长度规则地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夹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形表面(128)和/或所述第一互补齿形表面(146)和第二互补齿形表面(148)设置有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X)和所述横向轴线(Z)倾斜的齿(128A、146A、148A)。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夹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杆(120)的齿形表面(128)沿其整个长度(L120)具有规则的形状,并且当所述夹持表面(126)处于其第二关闭位置时,第一互补齿形表面(146)和第二互补齿形表面(148)与所述齿形表面(128)表面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夹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释放位置,第一互补齿形表面(146)沿纵向轴线(X)面向所述齿形表面(128)的第一纵向部分(128P1),第二互补齿形表面(148)沿纵向轴线(X)面向所述齿形表面(128)的第二纵向部分(128P2),所述第一纵向部分(128P1)、第二纵向部分(128P2)的长度为所述夹紧杆(120)的齿形表面(128)的长度(L120)的一半。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夹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驱动单元(132)、第二驱动单元(134)的每一个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相对于所述支撑构件(102)保持在纵向位置;
-滑块,所述滑块纵向固定在相应的第一按压轨道(112)或第二按压轨道(114)上,并且可相对于所述支架沿纵向轴线(X)运动;
-移位机构,所述移位机构绕第一铰接轴线铰接在所述支架上,并绕第二铰接轴线铰接在所述滑块上;
-对于第一按压轨道(112)、第二按压轨道(114)中的每一个,所述移位机构被构造成当将所述第一按压轨道(112)、第二按压轨道(114)中的每一个从所述释放位置运动到所述保持位置时,使所述第二铰接轴线相对于所述支架纵向运动,并使第一铰接轴线和第二铰接轴线沿着所述纵向轴线(X)分开;
-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32)的第二铰接轴线沿着所述纵向轴线(X)位于所述夹紧杆(120)和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32)的第一铰接轴线之间;以及
-所述第二驱动单元(134)的第一铰接轴线沿着所述纵向轴线(X)位于所述夹紧杆(120)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134)的第二铰接轴线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夹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134)的所述滑块至少通过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所述支架沿所述纵向轴线(X)被引导平移。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夹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杆(120)仅通过第一纵向端(124A)处的联接杆(168)围绕垂直于纵向轴线(X)和横向轴线(Z)的轴线(Y166)铰接在所述支撑构件(102)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夹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紧杆(120)包括:形成所述夹持表面(126)的细长齿廓(122);
-多个引导垫(192)位于纵向齿廓和第一按压轨道(112)或第二按压轨道(114)之间,用于引导所述纵向齿廓相对于每个按压轨道的运动,所述引导垫(192)允许第一按压轨道(112)或第二按压轨道(114)中的一个处于释放位置,当另一个按压轨道处于保持位置时。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夹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表面(126)的长度大于2.8米。
16.一种织造预梳机,是用于将经纱引入到织造通丝元件中的穿经机(2),包括穿经单元(3)和夹纱框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纱框架(10)包括至少一个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夹纱装置(6)。
CN202010751628.0A 2019-07-31 2020-07-30 夹纱装置以及包括该夹纱装置的织造预梳机 Active CN1123015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9189417.9 2019-07-31
EP19189417.9A EP3771758B1 (en) 2019-07-31 2019-07-31 Yarn-clamping device and weaving preparation machine including such a yarn-clamping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01519A CN112301519A (zh) 2021-02-02
CN112301519B true CN112301519B (zh) 2023-08-18

Family

ID=67514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51628.0A Active CN112301519B (zh) 2019-07-31 2020-07-30 夹纱装置以及包括该夹纱装置的织造预梳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EP (1) EP3771758B1 (zh)
CN (1) CN11230151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41836A (en) * 1968-11-06 1973-06-26 W Williams Method of splicing synthetic thermoplastic carpet yarn ends
EP0557495A1 (en) * 1991-09-17 1993-09-01 Zellweger Uster Ag Thread layers clamping device and its use.
CH683352A5 (de) * 1991-04-22 1994-02-28 Zellweger Uster Ag Klemmenvorrichtung für eine flächige Fadenschicht und Verwendung derselben.
CN1307655A (zh) * 1998-06-29 2001-08-08 普费菲孔施陶卜里股份公司 用以从纱层中分离出纱线的装置和方法
CN1625621A (zh) * 2002-01-30 2005-06-08 普费菲孔斯陶布里股份公司 从纱线层分离纱线的设备
CN206089969U (zh) * 2016-10-19 2017-04-12 史陶比尔(杭州)精密机械电子有限公司 穿经框架和穿经机
CN206359715U (zh) * 2016-12-08 2017-07-28 新昌县腾盛纺机有限公司 结经机夹纱装置
CN108128659A (zh) * 2016-12-01 2018-06-08 史陶比尔萨尔甘斯股份公司 纱线分离模块及包括纱线分离模块的穿经机和结经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3466C (zh) *
CH687541A5 (de) 1992-04-18 1996-12-31 Staeubli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vereinfachten Kettwechsel.
EP2199443B1 (de) 2008-12-19 2016-03-16 Stäubli AG Pfäffikon Mobile Einzieheinheit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41836A (en) * 1968-11-06 1973-06-26 W Williams Method of splicing synthetic thermoplastic carpet yarn ends
CH683352A5 (de) * 1991-04-22 1994-02-28 Zellweger Uster Ag Klemmenvorrichtung für eine flächige Fadenschicht und Verwendung derselben.
EP0557495A1 (en) * 1991-09-17 1993-09-01 Zellweger Uster Ag Thread layers clamping device and its use.
CN1307655A (zh) * 1998-06-29 2001-08-08 普费菲孔施陶卜里股份公司 用以从纱层中分离出纱线的装置和方法
CN1625621A (zh) * 2002-01-30 2005-06-08 普费菲孔斯陶布里股份公司 从纱线层分离纱线的设备
CN206089969U (zh) * 2016-10-19 2017-04-12 史陶比尔(杭州)精密机械电子有限公司 穿经框架和穿经机
CN108128659A (zh) * 2016-12-01 2018-06-08 史陶比尔萨尔甘斯股份公司 纱线分离模块及包括纱线分离模块的穿经机和结经机
CN206359715U (zh) * 2016-12-08 2017-07-28 新昌县腾盛纺机有限公司 结经机夹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01519A (zh) 2021-02-02
EP3771758A1 (en) 2021-02-03
EP3771758B1 (en) 2022-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152920A1 (en) Seat-Depth Adjustable Vehicle Seat with a First Seat Part and a Second Seat Part
DK2939753T3 (en) Plate Bending Machine
JP6926119B2 (ja) ケーブル処理装置
CN112301519B (zh) 夹纱装置以及包括该夹纱装置的织造预梳机
US4735042A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a series of roving bobbin carriages in a yarn manufacturing spinning machine
FR2664185A1 (fr) Machine a cintrer pour des materiaux en echeveau, en particulier des fils.
CN110892101B (zh) 具有用于梳理间隙的调节装置的梳理机
CN112120331A (zh) 耳带上料装置
CZ287226B6 (en) Metal band feeder with clamps
JPS59616B2 (ja) 固定したボビンからヨコ糸を取り去るための織機用運搬つかみ
JP3300071B2 (ja) 移動清掃装置および巻体基部残糸除去装置を備えたリング精紡機
EP0665909A1 (en) Transfer system for looms
EP0358913A2 (de) Kämmaschine
EP0557723B1 (de) Vorrichtung zur Führung von Band- oder Stangengreifer in Webmaschinen
CN105133282A (zh) 一种用于毛巾带的切料装置
US20020108668A1 (en) Arrangement for binding an object, in particular cable harness
FI75982C (fi) Maskin foer faestning av aendstoppare och foerfaerdigande av oeppningar foer dragkedjor.
US6973942B2 (en) Weft carrying grippers for weaving looms and in guiding means thereof
US5305801A (en) Apparatus for prepositioning and delivering heald shafts in looms
CA1150485A (en) Wire connecting apparatus
IT8323745A1 (it) "Macchina per maglieria rettilinea con tavola portaspole".
CH616713A5 (zh)
US5441085A (en) Warp thread insertion device for series-shed looms
DE3016790A1 (de) Buerstenherstellungs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buersten
CN112323229B (zh) 穿经梭夹,穿经机以及穿引经纱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