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01504A - 蓬松丙烯酸织物及蓬松丙烯酸织物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蓬松丙烯酸织物及蓬松丙烯酸织物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01504A
CN112301504A CN202010707779.6A CN202010707779A CN112301504A CN 112301504 A CN112301504 A CN 112301504A CN 202010707779 A CN202010707779 A CN 202010707779A CN 112301504 A CN112301504 A CN 1123015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rylic
bulky
fabric
shrinkable
ya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077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川真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Exl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Exl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Exl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Exl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301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015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0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by the materials from which they are made
    • D02G3/04Blended or other yarns or threads containing components made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 D02G3/045Blended or other yarns or threads containing components made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all components being made from artificial or synthetic material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2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blending, filament/fibre
    • D02G3/32Elastic yarns or threads ; Production of plied or cored yarns, one of which is elastic
    • D02G3/328Elastic yarns or threads ; Production of plied or cored yarns, one of which is elastic containing elastane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1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urethan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13Physical properties anti-allergenic or anti-bacterial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3/00Domestic or personal
    • D10B2503/02Curtain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3/00Domestic or personal
    • D10B2503/06Bed lin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已知有有效利用了丙烯酸纤维的收缩性的蓬松织物,但有时无法获得具有目标蓬松性的织物,有时即使变得蓬松,织物的网眼也会被堵塞且手感变硬。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表现充分的蓬松性和柔软手感的蓬松丙烯酸织物。一种蓬松丙烯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蓬松丙烯酸织物使用蓬松丙烯酸混纺纱,并且在经纱的至少一部分使用了该蓬松丙烯酸混纺纱以外的纱线,该蓬松丙烯酸混纺纱包含20重量%~60重量%的收缩表现的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和40重量%~80重量%的非收缩性短纤维,且所述非收缩性纤维浮出到表面。

Description

蓬松丙烯酸织物及蓬松丙烯酸织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含有收缩表现的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的蓬松丙烯酸混纺纱而得到的蓬松丙烯酸织物及蓬松丙烯酸织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包含收缩性丙烯酸纤维和非收缩性纤维的混纺纱通过使收缩性丙烯酸纤维收缩而能够使非收缩性纤维浮出到混纺纱的表层部并表现出蓬松性,因此大多以对针织物赋予膨胀感为目的进行使用。但是,在织物中,织物组织中的约束较强而难以得到膨胀感,另外,丙烯酸混纺纱基本上被用于针织物,因此开发出有效利用了丙烯酸纤维的特点的实用织物的研究受到限制。
其中,作为有效利用丙烯酸纤维的收缩性的织物的事例,已知有专利文献1。在该文献中公开了如下内容:为了获得具有蓬松性的织物,使用由碱处理木棉纤维和高收缩丙烯酸纤维构成的混纺纱来织出织物,并通过热水处理使之收缩而得到蓬松织物。另外,也公开了在对所述混纺纱进行收缩处理之后织出织物的蓬松织物的制造方法。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00737号公报
专利文献1的发明是着眼于构成织物的原材料的发明,但有时仅通过原材料的选择无法得到具有目标蓬松性的织物,有时即使变得蓬松,织物的网眼也会被堵塞且手感变硬。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表现充分的蓬松性和柔软手感的蓬松丙烯酸织物。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而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不是在织物的全部而是在织物的一部分使用蓬松丙烯酸混纺纱,从而得到适于兼顾蓬松性和柔软手感的衣料用途等的蓬松丙烯酸织物,从而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通过以下的方案实现。
(1)一种蓬松丙烯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蓬松丙烯酸织物使用蓬松丙烯酸混纺纱,并且在经纱的至少一部分使用所述蓬松丙烯酸混纺纱以外的纱线,该蓬松丙烯酸混纺纱包含20重量%~60重量%的收缩表现的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和40重量%~80重量%的非收缩性短纤维,且所述非收缩性纤维浮出到表面。
(2)根据(1)所述的蓬松丙烯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蓬松丙烯酸织物相对于如下织物的比容积比率为120%以上,所述织物为除了在所述蓬松丙烯酸织物中代替蓬松丙烯酸混纺纱而使用了将所述蓬松丙烯酸混纺纱的所述收缩表现的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置换为与所述非收缩性短纤维相同的纤维而成的细纱以外,其余相同。
(3)根据(1)或者(2)所述的蓬松丙烯酸织物,其特征在于,纬纱的至少一部分为蓬松丙烯酸混纺纱,经纱为非收缩性细纱或长纤维。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蓬松丙烯酸织物,其特征在于,纬纱中使用的蓬松丙烯酸混纺纱的英制棉纱支数比经纱的英制棉纱支数小。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蓬松丙烯酸织物,其特征在于,收缩表现的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为使沸水收缩率15%~45%的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收缩表现而得到的纤维。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蓬松丙烯酸织物,其特征在于,非收缩性短纤维包含纤度为1.0dtex以下的非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蓬松丙烯酸织物,其特征在于,蓬松丙烯酸混纺纱为将聚氨酯长纤维作为芯的长短复合纱。
(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蓬松丙烯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蓬松丙烯酸织物为粗斜纹布面料。
(9)一种蓬松丙烯酸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纬纱的至少一部分使用通过如下制造工序得到的蓬松丙烯酸混纺纱进行织造,所述制造工序包括:对包含20重量%~60重量%的沸水收缩率为15%~45%的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和40重量%~80重量%的非收缩性短纤维的丙烯酸混纺纱利用80℃~100℃的热水进行10分钟以上处理的收缩表现工序、以及在无张紧下以冷却速度1℃/分钟以下进行的慢冷却处理工序。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蓬松丙烯酸织物通过一部分使用蓬松丙烯酸混纺纱,从而兼顾蓬松性和柔软手感,能够适用于衣料用途等。该蓬松丙烯酸织物为有效利用了丙烯酸纤维的特点的实用织物,具有充分的蓬松性和丙烯酸纤维独有的柔软手感。另外,该蓬松丙烯酸织物在将纤度小的纤维用作非收缩性短纤维的情况下,即使不进行起毛处理也能够得到具有起毛感的优异手感。具有以上性能的本发明的蓬松丙烯酸织物例如能够用于衬衫、罩衫、外套、运动服、裙子、裤子、短裤、衬料、床单、靠垫、窗帘、室内装饰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本发明采用的蓬松丙烯酸混纺纱是包含收缩表现的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和非收缩性短纤维的纱线,通过所述非收缩性纤维浮出于纱线的表面而表现出蓬松性。即,上述蓬松丙烯酸混纺纱是通过对包含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和非收缩性短纤维的纱线进行收缩处理使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收缩而使非收缩性纤维弯曲而浮出到纱线的表面得到的,并且是具有非收缩性短纤维从包含收缩表现的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和非收缩性短纤维的纱线的芯部朝向外侧方向弯曲而伸出的结构的混纺纱。
这里,收缩表现前的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以下,简称作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通过后述方法测定的沸水收缩率优选为15%~45%,更优选为20%~45%,进一步优选为30%~40%。在沸水收缩率不满足上述下限的情况下有时无法获得充分的蓬松性,在超过上限的情况下有时收缩表现后的单纤维伸长率变得过高,蓬松丙烯酸混纺纱变得容易伸长,织造变得困难。需要说明的是,该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也可以使用多种。
另外,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的纤度优选为0.4dtex~5.0dtex,更优选为0.5dtex~3.0dtex,进一步优选为0.9dtex~2.4dtex。在纤度不满足上述下限的情况下难以进行纺纱,在超过上限的情况下,由于构成纱线的纤维根数减少而使纱线强力降低,因而存在在织造中被空气吹断等而无法织造的可能性。
而且,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的纤维长度优选为32mm~150mm,更优选为38mm~51mm。在纤维长度不满足上述下限的情况下纺纱品质变差,在超过上限的情况下无法在通常的纺纱设备中纺纱,有时需要进行辊间的隔距变更、零件变更等的纺纱设备的改造。
另外,如上述那样蓬松丙烯酸混纺纱包含非收缩性短纤维。该非收缩性短纤维的沸水收缩率比上述的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小,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在沸水收缩率超过上述上限的情况下与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的收缩率之差变小,因此在使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收缩表现时的非收缩性短纤维向纱线表面的浮出变小,可能无法获得蓬松感。需要说明的是,该非收缩性短纤维可以完全不收缩,另外,也可以使用多种。
作为上述非收缩性短纤维,能够采用棉、麻、羊毛、兽毛(马海毛、开士米、驼绒、羊驼毛、安哥拉绒等)等天然纤维、人造丝、铜氨丝等再生纤维、醋酸纤维、普罗米克斯(Promix)等半合成纤维、丙烯酸、尼龙、聚酯等合成纤维等。其中,作为原材料采用丙烯酸纤维,容易得到保温性、接触温感优异的织物。另外,作为非收缩性短纤维的纤度,优选为5.0dtex以下,更优选为1.0dtex以下。特别是,通过为1.0dtex以下的细纤度,容易得到柔软且具有起毛感的手感的优点。作为纤度的下限,从纺纱加工性的观点出发,期望为0.3dtex以上。
上述非收缩性短纤维的纤维长度优选为32mm~150mm,更优选为38mm~51mm。通过设为该纤维长度范围,从而纤维端部适度地突出到收缩处理后的纱线表面,因此容易得到起毛感。在纤维长度不满足上述下限的情况下纺纱品质变差,在超过上限的情况下无法在通常的纺纱设备中纺纱,可能需要进行辊间的隔距变更、零件变更等纺纱设备的改造。
另外,本发明采用的蓬松丙烯酸混纺纱包含20重量%~60重量%、优选30重量%~40重量%的上述收缩表现的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在该丙烯酸短纤维的含量不满足上述下限的情况下,收缩处理前的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的含量不足而不能获得充分且均匀的蓬松性。另一方面,在超过上述上限的情况下,非收缩性短纤维变少,因此在收缩后配置于纱线的表层部的纤维的量变少,无法得到膨胀感。
另外,本发明采用的蓬松丙烯酸混纺纱包含40重量%~80重量%、优选60重量%~70重量%的上述非收缩性短纤维。在非收缩性短纤维的含量不满足上述下限的情况下,在收缩后配置于纱线的表层部的纤维的量变少而无法得到膨胀感,在超过上述上限的情况下收缩处理前的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的量变少,因此无法获得充分且均匀的蓬松性。
而且,本发明采用的蓬松丙烯酸混纺纱也可以含有上述的收缩表现的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和非收缩性短纤维以外的纤维(以下,称作其他纤维)。作为该其他纤维,能够列举长纤维,例如能够采用聚氨酯长纤维、尼龙长纤维、人造丝长纤维等。
另外,作为蓬松丙烯酸混纺纱的结构,除了通常的短纤维细纱以外,能够举出包芯纱(core span yarn)、包覆纱(covered yarn)、包缠纱(wrapping yam)等长短复合纱等。作为长短复合纱,以将上述的聚氨酯长纤维作为芯并由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和非收缩性短纤维构成外侧而成的纱线作为代表。
本发明的蓬松丙烯酸织物是使用了上述的蓬松丙烯酸混纺纱而得到的织物,且是在经纱的至少一部分使用了该蓬松丙烯酸混纺纱以外的纱线而成的织物。在全部的经纱中使用了蓬松丙烯酸混纺纱的情况下,由于在同时上浆、织造中对经纱施加的张力,蓬松丙烯酸混纺纱伸长而失去蓬松性,残留收缩变大,有可能成为问题。作为在经纱中使用的蓬松丙烯酸混纺纱以外的纱线,期望为由沸水收缩率为10%以下的纤维构成的纱线。
另外,在本发明的蓬松丙烯酸织物中,在将纬纱的至少一部分设为蓬松丙烯酸混纺纱,将经纱的全部设为非收缩性细纱或者长纤维的情况下,容易得到兼顾蓬松性和柔软手感,且形态稳定性也良好的织物。这里,在经纱中使用的非收缩性细纱是由沸水收缩率为10%以下的纤维构成的细纱,且例如能够例示棉纱、各种短纤维细纱等。另外,作为在经纱中使用的长纤维,能够使用铜氨丝长纤维、尼龙长纤维、人造丝长纤维等。
另外,在本发明的蓬松丙烯酸织物中,期望是在纬纱中使用的蓬松丙烯酸混纺纱的英制棉纱支数为经纱的英制棉纱支数以下。在纬纱中使用的蓬松丙烯酸混纺纱的英制棉纱支数比经纱的英制棉纱支数大的情况下,由于在纬纱中使用的蓬松丙烯酸混纺纱比经纱细,因此有可能无法感觉到蓬松性。
而且,在本发明的蓬松丙烯酸织物中,相对于如下织物的比容积比率为120%以上,代替在该织物中采用的蓬松丙烯酸混纺纱而将该蓬松丙烯酸混纺纱中的收缩表现的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置换为与该蓬松丙烯酸混纺纱中的非收缩性短纤维相同的纤维而成的细纱以外,其余相同。在该比容积比率不满足120%的情况下,变得难以体验到织物的蓬松性。
作为本发明的蓬松丙烯酸织物的织物组织,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1/1的平纹组织,但从获得蓬松性和柔软手感的观点出发,期望是蓬松丙烯酸混纺纱的连续浮出的根数优选为两根以上、更优选为三根或四根浮出的织物组织。另一方面,在浮出的根数超过七根的情况下变得容易产生钩丝、滑动的问题。这里,“连续浮出两根以上的织物组织”是指将经纱(或者纬纱)在纬纱(或者经纱)之上连续浮出两根以上的织物组织作为基本的组织,能够例示2/2、3/1的斜纹组织,4/1的缎纹组织、双层组织等。
作为该本发明的蓬松丙烯酸织物的代表性结构,能够列举在经纱中使用了作为短纤维细纱的棉纱且在纬纱中使用了蓬松丙烯酸混纺纱的3/1的粗斜纹布面料、在经纱中使用了作为长纤维的人造丝长纤维且在纬纱中使用了蓬松丙烯酸混纺纱的4/1的缎纹面料等。
作为上述的本发明的蓬松丙烯酸织物的制造方法,大致进行区分而能够列举两个方法。即,在制作包含20重量%~60重量%的沸水收缩率为15%~45%的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与40重量%~80重量%的非收缩性短纤维的丙烯酸混纺纱(以下,也称作潜在蓬松性丙烯酸混纺纱),并对其进行织造而成为织物之后进行收缩处理的方法、及在对所述潜在蓬松性丙烯酸混纺纱进行收缩处理之后进行织造的方法。在前者的方法中,成为织物后进行收缩处理,因此必须考虑由收缩带来的织物的尺寸变化、织密度的变化而进行织造,织物的设计变得困难。与此相对,在后者的方法中,使用已收缩处理了的纱线来进行织造,因此能够避开上述那样的织物设计上的困难。另外,也能够利用纱线染色工序来进行收缩处理,因此能够更简便地获得本发明的蓬松丙烯酸织物。
作为前者的方法的收缩处理方法,能够列举通过将对上述的潜在蓬松性丙烯酸混纺纱进行织造而得到的织物在沸水中浸渍20分钟以上的方法、在展布状态下以160℃×1分钟以上进行干热处理的方法。
作为后者的方法中的收缩处理方法,能够列举在对上述的潜在蓬松性丙烯酸混纺纱进行在80℃~100℃的热水中浸渍10分钟以上处理的工序之后,实施在无张紧下以冷却速度1℃/分钟以下进行慢冷却处理的工序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在前半的工序中,使收缩潜在化的临时安装状态被解除,在后半的慢冷却处理中逐渐表现收缩。这里,假设当在后半的工序中进行骤冷时,迅速地使结构固定,因此无法充分地表现收缩。需要说明的是,如上述那样收缩处理也可以作为染色工序的一部分实施。
另外,作为上述潜在蓬松性丙烯酸混纺纱的英制棉纱支数,优选为6支~80支,更优选为10支~70支。在英制棉纱支数不满足上述下限的情况下纱线过粗而难以感受到膨胀感的特点,在超过上限的情况下纱线过细而蓬松性变得不充分。
而且,上述潜在蓬松性丙烯酸混纺纱的捻系数优选为2.7~4.0,更优选为3.0~3.5。在捻系数不满足上述下限的情况下,纱线强度低且容易发生断纱、脱散,在超过上限的情况下,捻合的约束过强,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的收缩受阻,蓬松性变得不充分。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这些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的评价所使用的测定方法如下。另外,实施例中的份及百分比只要没有特别限定则以重量基准表示。
<沸水收缩率>
对沸水处理前的样本施加载荷(0.1g/dtex),测量一定间隔的原长(L1[mm]),将该样本使用沸水处理15分钟并干燥,然后对样本施加载荷(0.1g/dtex),测量变化长度(L2[mm]),通过下式求出收缩率。
沸水收缩率(%)={(L1-L2)/L1}×100
<纤度>
按照JIS L 1015:20108.5求出纤度。
<英制棉纱支数>
按照JIS L 1095:20109.4.1求出英制棉纱支数。
<捻系数>
根据按照前项方法求出的英制棉纱支数Ne和按照JIS L 1095:20109.15.1的A法求出的每1英寸的捻数T,通过下式计算捻系数。
捻系数=T/(Ne)1/2
<比容积比>
按照JIS L 1096:2010 8.5蓬松性所记载的方法,对测定织物试样及比较织物试样的蓬松性(以下,也称作比容积)[cm3/g]进行测定。计算出测定织物试样的比容积相对于比较织物试样的比容积的比率[%],将该比率作为比容积比。需要说明的是,比较织物试样是除了将在测定织物试样的制作中使用的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置换为在该测定织物试样的制作中使用的非收缩性短纤维以外其他同样地进行制作而得到的织物。
<手感(柔软度)、起毛感>
请5名熟练技术人员按以下的5个等级评价各织物试样的手感及起毛感,将最多的评价作为评价结果。
非常好:◎,好:○,基本良好:△,稍差:△△,差:×
[实施例1]
将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日本爱克兰工业株式会社制,沸水收缩率38%,1dtex,38mm)和非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日本爱克兰工业株式会社制,沸水收缩率3%,0.5dtex,32mm)设为35:65的重量比,通过并条工序进行混纺,并通过环锭精纺得到英制棉纱支数为24支、捻系数为3.0的潜在蓬松性混纺纱。将该潜在蓬松性丙烯酸混纺纱浸渍在100℃的热水中进行20分钟处理之后,在无张紧下以冷却速度0.5℃/分钟进行慢冷却至室温,进行干燥,从而得到英制棉纱支数为15.6支的蓬松丙烯酸混纺纱。接下来,在经纱中使用英制棉纱支数为20支的棉细纱,在纬纱中使用所述蓬松丙烯酸混纺纱,按照经纱密度为70根/英寸、纬纱密度为53根/英寸,以2/2斜纹组织制作出蓬松丙烯酸织物。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除了将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与非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的重量比变更为50∶50以外同样地进行制作而得到蓬松丙烯酸织物。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蓬松丙烯酸混纺纱的英制棉纱支数为15.6支。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除了将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与非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的重量比变更为25∶75以外同样地进行制作而得到蓬松丙烯酸织物。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蓬松丙烯酸混纺纱的英制棉纱支数为16.2支。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除了将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变更为沸水收缩率20%、0.9dteX、38mm的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日本爱克兰工业株式会社制)以外同样地进行制作而得到蓬松丙烯酸织物。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蓬松丙烯酸混纺纱的英制棉纱支数为19.7支。
[实施例5]
将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日本爱克兰工业株式会社制,沸水收缩率38%,1dtex,38mm)与非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日本爱克兰工业株式会社制,沸水收缩率3%,0.5dtex,32mm)设为35:65的重量比,通过并条工序进行混纺,并通过环锭精纺得到英制棉纱支数为70支、捻系数为3.0的潜在蓬松性丙烯酸混纺纱。将该潜在蓬松性丙烯酸混纺纱浸渍在100℃的热水中进行20分钟处理之后,在无张紧下以冷却速度0.5℃/分钟进行慢冷却至室温,进行干燥,从而得到英制棉纱支数为45.5支的蓬松丙烯酸混纺纱。接下来,在经纱中使用英制棉纱支数为50支的棉细纱,在纬纱中使用所述蓬松丙烯酸混纺纱,按照经纱密度为145根/英寸、纬纱密度为90根/英寸,以4/1缎纹组织制作出蓬松丙烯酸织物。
[实施例6]
将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日本爱克兰工业株式会社制,沸水收缩率38%,1dtex,38mm)和非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日本爱克兰工业株式会社制,沸水收缩率3%,1.7dtex,38mm)设为35∶65的重量比,并通过并条工序进行混纺,并通过环锭精纺得到英制棉纱支数为16支、捻系数为3.0的潜在蓬松性丙烯酸混纺纱。将该潜在蓬松性丙烯酸混纺纱浸渍在100℃的热水中进行20分钟处理之后,在无张紧下以冷却速度0.5℃/分钟进行慢冷却至室温,进行干燥,从而得到英制棉纱支数为10.4支的蓬松丙烯酸混纺纱。接下来,在经纱中使用英制棉纱支数为12支的棉细纱,在纬纱中使用所述蓬松丙烯酸混纺纱,按照经纱密度为90根/英寸、纬纱密度为48根/英寸,以3/1斜纹组织制作出蓬松丙烯酸织物。
[比较例1]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除了将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变更为非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日本爱克兰工业株式会社制,沸水收缩率3%,1dteX,38mm)以外同样地进行制作而得到织物。需要说明的是,本比较例中的收缩处理后的丙烯酸混纺纱的英制棉纱支数为24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比较例1的织物的比容积比的测定中,作为比较织物试样,使用了利用将所述非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日本爱克兰工业株式会社制,沸水收缩率3%,1dtex,38mm)置换为非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日本爱克兰工业株式会社制,沸水收缩率3%,0.5dtex,32mm)而得到的细纱而制作成的织物。
[比较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除了将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与非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的重量比变更为15∶85以外同样地进行制作而得到织物。需要说明的是,本比较例中的收缩处理后的丙烯酸混纺纱的英制棉纱支数为16.8支。
[比较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除了将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与非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的重量比变更为65∶35以外同样地进行制作而得到织物。需要说明的是,本比较例中的收缩处理后的丙烯酸混纺纱的英制棉纱支数为15.6支。
在表1中示出评价各实施例、比较例中的织物得到的结果。
[表1]
Figure BDA0002594215540000111
在实施例1~6中,能够获得比容积比、手感、起毛感均良好的蓬松织物。与此相对,在比较例1及2中,由于未使用收缩性丙烯酸纤维、或者使用量过少,因此比容积比低、无法得到充分的蓬松性。另外,在比较例3中,由于收缩性丙烯酸纤维的使用量过多,因此在收缩后配置于纱线的表层部的纤维的量变少,缺乏膨胀感。

Claims (9)

1.一种蓬松丙烯酸织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蓬松丙烯酸织物使用蓬松丙烯酸混纺纱,并且在经纱的至少一部分使用了所述蓬松丙烯酸混纺纱以外的纱线,该蓬松丙烯酸混纺纱包含20重量%~60重量%的收缩表现的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和40重量%~80重量%的非收缩性短纤维,且所述非收缩性纤维浮出到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蓬松丙烯酸织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蓬松丙烯酸织物相对于如下织物的比容积比率为120%以上,所述织物为除了在所述蓬松丙烯酸织物中代替蓬松丙烯酸混纺纱而使用了将所述蓬松丙烯酸混纺纱的所述收缩表现的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置换为与所述非收缩性短纤维相同的纤维而成的细纱以外,其余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蓬松丙烯酸织物,其特征在于,
纬纱的至少一部分为蓬松丙烯酸混纺纱,经纱为非收缩性细纱或长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蓬松丙烯酸织物,其特征在于,
纬纱中使用的蓬松丙烯酸混纺纱的英制棉纱支数为经纱的英制棉纱支数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蓬松丙烯酸织物,其特征在于,
收缩表现的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为使沸水收缩率15%~45%的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收缩表现而得到的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蓬松丙烯酸织物,其特征在于,
非收缩性短纤维包含纤度为1.0dtex以下的非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蓬松丙烯酸织物,其特征在于,
蓬松丙烯酸混纺纱为将聚氨酯长纤维作为芯的长短复合纱。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蓬松丙烯酸织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蓬松丙烯酸织物为粗斜纹布面料。
9.一种蓬松丙烯酸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纬纱的至少一部分中使用通过如下制造工序得到的蓬松丙烯酸混纺纱进行织造,所述制造工序包括:对包含20重量%~60重量%的沸水收缩率为15%~45%的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和40重量%~80重量%的非收缩性短纤维的丙烯酸混纺纱利用80℃~100℃的热水进行10分钟以上处理的收缩表现工序、以及在无张紧下以冷却速度1℃/分钟以下进行的慢冷却处理工序。
CN202010707779.6A 2019-07-23 2020-07-21 蓬松丙烯酸织物及蓬松丙烯酸织物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23015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34985A JP7341392B2 (ja) 2019-07-23 2019-07-23 嵩高アクリル織物および嵩高アクリル織物の製造方法
JP2019-134985 2019-07-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01504A true CN112301504A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83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07779.6A Pending CN112301504A (zh) 2019-07-23 2020-07-21 蓬松丙烯酸织物及蓬松丙烯酸织物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341392B2 (zh)
CN (1) CN11230150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59309B2 (en) 2018-12-21 2022-06-14 Target Brands, Inc. Ring spun yarn and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25936A (ja) * 1982-12-25 1984-07-20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嵩高伸縮織編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61581A (ja) * 1997-08-19 1999-03-05 Toray Ind Inc 芯鞘型複合紡績糸および布帛
CN108193337A (zh) 2018-03-07 2018-06-22 如皋市丁堰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高仿真羊绒混纺包芯复合纱及其织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41392B2 (ja) 2023-09-11
JP2021017675A (ja) 2021-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37976B1 (ko) 신장성 공기교락사 및 이를 이용한 폴리에스테르 직물의제조 방법
CN112301504A (zh) 蓬松丙烯酸织物及蓬松丙烯酸织物的制造方法
CN114402099B (zh) 一种复合纱线及由其制得的面料
JP2015086493A (ja) 複合仮撚糸の製造方法
JP2007270358A (ja) 着用快適性に優れる厚地織物およびデニム商品
CN111826774A (zh) 潜在膨松性丙烯酸织物及膨松丙烯酸织物的制造方法
JP4123646B2 (ja) ポリエステル繊維糸条および布帛
JP2007154358A (ja) 自己調整機能を有する織物
KR100646649B1 (ko) 소프트니스가 우수한 이수축 복합 가연사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2004084103A (ja) 複合糸
CN112824568B (zh) 一种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JP2004225179A (ja) 羽毛袋体用織物
JP4240803B2 (ja) 学生服
JP2008253364A (ja)
KR940010038B1 (ko) 발수성고밀도직물의 제조방법
JP7160544B2 (ja) 側地
JP3444871B2 (ja) 先撚仮撚加工糸
CN115803488A (zh) 针织面料及其用途
JPH08134753A (ja) 経緯の伸度バランスに優れた経編地
JP3823483B2 (ja) 複合交撚糸とその織編物
KR20030054570A (ko) 소모조 폴리에스테르 복합가연사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3465640B2 (ja) 長短複合紡績糸および織物
JPH0313341B2 (zh)
JP4217517B2 (ja) 織編物
KR100624146B1 (ko) 스웨드 효과가 우수한 이수축 혼섬사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