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98828A - 集装箱加热装置及其卸料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集装箱加热装置及其卸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98828A
CN112298828A CN201910681673.0A CN201910681673A CN112298828A CN 112298828 A CN112298828 A CN 112298828A CN 201910681673 A CN201910681673 A CN 201910681673A CN 112298828 A CN112298828 A CN 1122988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container
bottom plate
heating sourc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816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新林
张新林
茅利祥
李爱华
王峰
吕国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Cimc Special Logistics Equipment Development Co ltd
Nantong CIMC Specia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Cimc Special Logistics Equipment Development Co ltd
Nantong CIMC Specia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Cimc Special Logistics Equipment Development Co ltd, Nantong CIMC Specia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Cimc Special Logistics Equipment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8167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9882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97465 priority patent/WO202101768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298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988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8/00Large containers
    • B65D88/74Large containers having means for heating, cooling, aerating or other conditioning of contents
    • B65D88/744Large containers having means for heating, cooling, aerating or other conditioning of contents heating or cooling through the walls or internal parts of the container, e.g. circulation of fluid inside the w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8/00Large containers
    • B65D88/54Large container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acilitating filling or empty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8/00Large containers
    • B65D88/54Large container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acilitating filling or emptying
    • B65D88/56Large container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acilitating filling or emptying by til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8/00Large containers
    • B65D88/74Large containers having means for heating, cooling, aerating or other conditioning of cont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For Warming Or Keeping Food Or Tableware Ho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加热装置,用于对集装箱进行加热,所述集装箱包括底板及自底板向上延伸的四个围板,经过加热后的集装箱可在卸料装置的辅助下进行倾斜或翻转以进行卸料;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移动架及设置于移动架上且与围板和/或底板对应设置的至少一个加热源,所述移动架可移动所述加热源与至少部分所述围板和/或底板相贴靠。因而,所述加热源可移动至与围板和/或底板相贴靠,从而集装箱的围板和/或底板作为导热介质,将热量传递至集装箱内部,以使得集装箱内部的温度进行升高,冻结的块状体也逐渐软化并且也不会再凝结在集装箱内壁上,防止卸料不完全,提高了卸料效率。

Description

集装箱加热装置及其卸料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装箱加热装置及其卸料方法。
背景技术
集装箱作为一种多式联运的主要载体,越来越多的货物均采用集装箱进行运输,例如稻谷、小麦、矿粉、矿石等。但是这些呈粉末状或颗粒状的货物通常含有一定水分,并且在运输过程中也会进一步受潮。若运输至温度较低的地区,例如温度达到0°以下的区域,或者在高寒地区进行远距离运输后,水分极容易结成冰,从而会导致上述粉末状、颗粒状货物也凝结成块,并且会凝结在集装箱的底板、侧板等的内壁,造成卸货困难。
因此,必须设计一种集装箱加热装置及其卸料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集装箱加热装置,用于对集装箱进行加热,所述集装箱包括底板及自底板向上延伸的四个围板,经过加热后的集装箱可在卸料装置的辅助下进行倾斜或翻转以进行卸料;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移动架及固定设置于移动架上且与围板和/或底板对应设置的至少一个加热源,所述移动架可移动所述加热源与至少部分所述围板和/或底板相贴靠。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源包括用于与围板和/或底板相接触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为软性材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源包括用于与围板和/或底板相接触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上凸设有凸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源包括加热部,所述加热部可形成交变的磁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源完全覆盖所述集装箱的至少一个围板和/或底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源覆盖至少部分围板与底板的交界处和/或相邻围板的交界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源覆盖至少部分所述围板靠近底板的一侧或底板靠近围板的一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架还带动加热源可沿平行于对应围板或底板的方向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装置可设置于所述卸料装置上。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集装箱加热装置,用于对集装箱进行加热,所述集装箱包括底板及自底板向上延伸的四个围板,经过加热后的集装箱可在卸料装置的辅助下进行倾斜或翻转以进行卸料;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与所述围板和/或底板对应设置的至少一个加热源,所述加热源与对应围板或底板始终保持相互间隔且可进行相对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加热源的移动架,所述移动架可移动所述加热源沿平行于对应底板或围板的方向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围板包括设置于集装箱前侧的前板、与前板相对设置的后板、连接在前板和后板之间的两个侧板;所述加热源设置有至少两个且分别靠近两个侧板设置,所述加热源在竖直方向上至少遮蔽所述侧板靠近底板的部分,所述移动架可沿侧板的长度方向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围板包括设置于集装箱前侧的前板、与前板相对设置的后板、连接在前板和后板之间的两个侧板;所述加热源设置有至少一个且靠近底板设置,所述加热源在底板的宽度方向上至少遮蔽所述底板靠近两侧板的部分,所述移动架可沿底板的长度方向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用于固定所述集装箱的移动架,至少一个加热源形成加热通道,所述集装箱在移动架的控制下沿所述加热通道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围板包括设置于集装箱前侧的前板、与前板相对设置的后板、连接在前板和后板之间的两个侧板;所述加热源设置有至少两个且分别靠近两个侧板设置,所述加热源在竖直方向上至少遮蔽所述侧板靠近底板的部分,两个加热源之间形成所述加热通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围板包括设置于集装箱前侧的前板、与前板相对设置的后板、连接在前板和后板之间的两个侧板;所述加热源设置有至少一个且靠近底板设置,所述加热源在底板的宽度方向上至少遮蔽所述底板靠近两侧板的部分;所述加热源的上方形成所述加热通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源可喷射蒸汽或发射红外线或发射微波或形成交变的磁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装置可设置于所述卸料装置上。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集装箱的卸料方法,所述卸料方法包括:确认集装箱到达加热位置;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源进行加热;确认集装箱到达卸料位置;打开或移除遮挡集装箱卸料口的遮板;翻转或倾斜集装箱。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加热位置和卸料位置为同一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所述加热源可移动至与围板和/或底板相贴靠,从而集装箱的围板和/或底板作为导热介质,将热量传递至集装箱内部,以使得集装箱内部的温度进行升高,冻结的块状体也逐渐软化并且也不会再凝结在集装箱内壁上,防止卸料不完全,提高了卸料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集装箱的示意图;
图2为集装箱除去前板后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集装箱加热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集装箱加热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集装箱加热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集装箱加热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集装箱加热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可能使用重复的标号或标示。这些重复仅为了简单清楚地叙述本发明,不代表所讨论的不同实施例或结构之间具有任何关联性。
在本申请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夸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申请的主题的基本结构。
另外,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加热装置及包括其的卸料装置。在高寒地区内运输时,温度可达到0°以下甚至零下十多度,在这种温度情况下,粉末状、颗粒状的货物极容易和水分凝结成块并附着在集装箱100表面,导致卸料不干净。因而,本发明中的所述加热装置可作为上述粉末状、颗粒状货物卸料的辅助装置,并设置于卸料装置上。该卸料装置可为倾斜卸料或翻转卸料,具体的,经过加热后的集装箱100可在卸料装置的辅助下进行倾斜或翻转以进行卸料。所述集装箱100可为顶开门集装箱或敞顶集装箱或侧开门集装箱,因此,所述加热装置也可通过集装箱100的结构进行改变。当然,若所述加热装置为单独的结构,不设置在卸料装置上,也可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所述集装箱100包括底板1及自底板1向上延伸的四个围板20,通常的,所述集装箱100还包括设置于围板20上方的顶板5。具体的,所述围板20包括两个水平方向上较长的侧板2及水平方向上较窄的前板3和后板4,所述前板3或侧板2均可为用以倾斜卸料时打开的门板,或者,顶板5也可为门板、或者没有顶板5而使用敞口设计以进行翻转卸料或倾斜卸料。如图1所示,所述前板3作为门板设置。并且,预设所述集装箱100的高度方向为侧板2及前板3、后板4的高度方向、集装箱100的长度方向为侧板2及底板1的长度方向、集装箱100的宽度方向为前板3、后板4、底板1的宽度方向,以方便以下进行具体描述。
另外,上述卸料情况下,先通过加热装置对集装箱100进行加热,再通过卸料机构将集装箱100进行翻转或倾斜,进行卸料。当然,也可以在卸料过程中,加热装置工作并对集装箱100进行加热,以上情况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具体的,如图3至图4所示,为本发明中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集装箱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移动架及固定设置于移动架上且与围板20和/或底板1对应设置的至少一个加热源6,所述移动架可移动所述加热源6与至少部分所述围板20和/或底板1相贴靠
具体的,所述移动架可移动所述加热源6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下,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加热源6与围板20和/或底板1均相互间隔;在第二位置下,所述加热源6与至少部分所述围板20和/或底板1相贴靠。如图3和图4的箭头方向所示,所述加热源6按照箭头方向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因而,所述加热源6可移动至与围板20和/或底板1相贴靠,从而集装箱100的围板20和/或底板1作为导热介质,将热量传递至集装箱100内部,以使得集装箱100内部的温度进行升高,冻结的块状体也逐渐软化并且也不会再凝结在集装箱100内壁上,防止卸料不完全,提高了卸料效率。并且,在第一位置时,加热源6与围板20和/或底板1相互间隔,从而可以调整集装箱100或调整加热源6使两者达到合适的位置以确认加热的部位。
如图1和2所示,所述集装箱100的围板20或底板1表面通常均呈高低不平的凸楞状,具体的,围板20上呈波形面,且包括沿纵向排列的凸部和凹部;所述底板1的表面间隔形成横梁,相邻横梁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所述集装箱100的围板20或底板1的表面均不平整。表面不平整会导致热传递不够充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述加热源6包括用于与围板20和/或底板1相接触的接触部,一实施例中,该接触部为软性材料,从而在第二位置下,该加热源6可以移动至与集装箱100的围板20及底板1表面完全贴合,而不会留有过大的缝隙。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部上凸设有凸块,所述凸块可伸入上述围板20的凹部或横梁之间的间隙内,从而与所述围板20或底板1完全贴合,也不会留有过大的缝隙。当然,在该种实施例中,所述凸块的排列与集装箱100围板20的凹部或底板1的间隙对应设置,并且凸块可与所述凹部或间隙卡持配合,以实现更好的效果。或者,所述加热源6也可以间隔排列设置,以实现和横梁之间的连接配合。
所述加热源6还可以包括加热部,所述加热部可形成交变的磁场。当然,所述加热部可直接与集装箱100的围板20或底板1表面相贴合,也可以通过上述接触部在与围板20或底板1表面相贴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状态下,所述加热源6移动至第二位置,所述加热源6和集装箱100表面相贴合。上述交变的磁场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并使得金属导体内产生感应电流并发热。现有的集装箱100的围板20及底板1均采用铁或其合金等制成,因此也为金属导体,可具有发热的效果。因此集装箱100的围板20或底板1的部分区域在加热源6的作用下发热并将热量传递给集装箱100内的货物,使得集装箱100内温度升高,并不再凝结在集装箱100的内表面。
当然,若所述加热部采用其他的方式加热,例如喷射蒸汽加热、微波加热、红外加热等,也可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如上述所述,在第二位置下,所述加热源6与至少部分所述围板20和/或底板1相贴靠。
因此,在第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源6也可完全覆盖所述集装箱100的至少一个围板20和/或底板1,从而可对集装箱100的整体进行全面的升温,以达到最佳的升温效果。具体的,如图3和4所示,所述前板3为用以卸货的门体,则所述加热源6足够大,以在第二位置下所述加热源6可完全覆盖所述集装箱100的底板1、后板4及两侧板2。或者,若集装箱100为顶部卸料,门体设置在集装箱100的顶部,则所述加热源6也可完全覆盖前板3。当然,所述加热源6也可选择性的设置在侧板2、前板3、后板4、底板1的任意一个或多个上,也均可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或者,在第二种实施例中,在第二位置下,所述加热源6覆盖至少部分围板20与底板1的交界处和/或相邻围板20的交界处。由于,在卸料过程中,由于重力的作用,绝大部分的颗粒状或粉末状货物还是可以完成卸载,但是在围板20和底板1的连接处、或相邻围板20之间的货物由于与集装箱100的内壁面的接触面过多,也很容易残余在集装箱100的内壁面上。因此,相应的,所述加热源6也覆盖在至少部分上述围板20与底板1的交界处、相邻围板20的交界处,从而对上述区域进行加热,使得上述区域的温度升高,并使得该区域的颗粒状或粉末状货物不再凝结在集装箱100内壁上。在该种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源6沿所述围板20或底板1的边沿排列设置,或者呈L型或其他结构设置。
或者,在第三种实施例中,在第二位置下,所述加热源6覆盖至少部分所述围板20靠近底板1的一侧或底板1靠近围板20的一侧。因而,与上述理由相同的,加热源6沿上述位置排布,也可帮助颗粒状或粉末状货物快速卸料。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以上第二和第三种实施例中,若所述加热源6的有效加热范围较小,则在第一位置下,所述加热源6与围板20或底板1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所述移动架还可带动加热源6沿平行于围板20或底板1的方向移动。上述第一位置是指加热源6与对应围板20或底板1之间的距离的位置关系,并不指代其他方向的位置关系。在该种情况下,对集装箱100进行分区加热,集装箱100到位之后,所述移动架先将加热源6移动至第一位置,再移动至第二位置使加热源6对集装箱100的该部分进行加热。进而在将加热源6恢复至第一位置,并沿平行于围板20或底板1的方向移动,且始终相互间隔一段距离。再将加热源6移动至第二位置,令加热源6对集装箱100的其他部分进行加热。具体的,上述平行于围板20的方向的移动可为自上而下运动,也可为沿水平方向移动;上述平行于底板1的方向的移动可为沿底板1的宽度方向移动,也可为沿底板1的长度方向移动。
并且,以上三种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源6的功率可调,从而可按照不同的货物及加热位置的不同等进行不同功率的加热,以实现在有效卸货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能量节约。
因此,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架可带动所述加热源6移动至与对应围板20和/或底板1相贴靠,从而通过相互贴靠来将热量传递至集装箱100内部,使得集装箱100内部的温度升高,货物不再凝结在集装箱100内壁上,提高卸料效率,避免卸料不全的情况发生。并且,提供了两种接触部的实施例,以与集装箱100的结构得到更好的配合。然后,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加热方式,所述加热部可形成用以电磁感应的磁场从而对集装箱100进行加热。最后,提供了三种加热源6排布的实施例,在该三种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源6均可达到加热的效果,并且具有不同的加热效率。
如图5至图7所示,为本发明中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的集装箱加热装置。同样的,所述加热装置也包括与所述围板20和/或底板1对应设置的至少一个加热源6,所述加热源6与对应围板20或底板1之间始终保持相互间隔。
与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不同的是,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源6和对应围板20或底板1在加热过程中会相互贴靠,而在本第二种实施方式中,两者之间始终保持间隔,从而也可以达到加热及辅助卸料的作用,在此不再赘述。并且,通过相互间隔设置,使得集装箱100的移动或加热源6的移动均较为方便。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源6与对应围板20和/或底板1之间始终保持间隔,也具有以下三种实施例。具体如下文所述:
在第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加热源6和集装箱100保持相对静止。具体的,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沿所述集装箱100表面围设形成且可用以收容集装箱100的加热房,所述加热源6贴靠于所述加热房的部分内壁面,所述加热房为密闭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有一可容纳集装箱100的加热房,从而可将集装箱100移动至加热房内,并对集装箱100进行整体加热。所述加热源6可设置于所述加热房的底壁和/或侧壁的内表面。若底板1上也设置有加热源6,则集装箱100在进入该加热房时,所述集装箱100可吊装在加热房的顶部,也可在集装箱100底部设置支撑架支撑在加热房的底板1上。
在第一种实施例中,介绍了加热源6和集装箱100保持相对静止的加热情况,以下,对加热源6和集装箱100可进行相对移动的情况进行具体说明。
在第二种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加热源6的移动架,所述移动架可移动所述加热源6沿平行于对应的底板1或围板20的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源6可移动,从而加热源6可对集装箱100的围板20及底板1进行全面且均匀的加热。
具体的,如图6所示,所述加热源6可以设置有两个且分别靠近两个侧板2设置,所述加热源6在竖直方向上至少遮蔽所述侧板2靠近底板1的部分,所述移动架可沿侧板2的长度方向移动。如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货物容易凝结在侧板2和底板1之间的间隙处,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加热源6在竖直方向至少遮蔽所述侧板2靠近底板1的部分,所述加热源6的有效加热面积也至少为侧板2靠近底板1的部分。从而可对集装箱100的上述部分进行加热,使得货物不再凝结在上述区域,当然由于热量的传递,其他区域的温度也会相应升高。若所述加热源6完全覆盖了所述侧板2的高度方向,则也可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或者,所述加热源6设置有至少一个且靠近底板1设置,所述加热源6在底板1的宽度方向上至少遮蔽所述底板1靠近两侧板2的部分,所述移动架可沿底板1的长度方向且平行于底板1移动。在本实施例中,也可对底板1进行全面的加热。当然,若所述加热源6完全覆盖了所述底板1的宽度方向,则也可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另外,若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例如,所述加热源6沿所述侧板2的长度方向延伸,移动时沿上下方向移动;或,加热源6沿底板1的长度方向延伸,移动是沿宽度方向移动,也均可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当然,若在一种加热装置中,具有对应侧板2设置的加热源6,也具有对应底板1设置的加热源6,并且移动方式也可为长度方向移动或高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移动,则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第三种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用于固定所述集装箱100的移动架,至少一个加热源6形成加热通道,所述集装箱100在移动架的控制下沿所述加热通道移动。与第二种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集装箱100进行移动,而加热源6不进行移动。
则,与上述第二种实施例类似的,如图7所示,所述加热源6设置有至少两个且分别靠近两个侧板2设置,所述加热源6在竖直方向上至少遮蔽所述侧板2靠近底板1的部分,两个加热源6之间形成所述加热通道。所述集装箱100在移动架的带动下在该加热通道内移动,从而也可使得集装箱100上至少靠近底板1的部分得到均匀的加热。当然,若所述加热源6完全覆盖了所述侧板2的高度方向,则也可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或者,所述加热源6在竖直方向至少遮蔽所述前板3及后板4靠近底板1的部分,则集装箱100移动时沿宽度方向移动,则也可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或者,与上述第二种实施例相同的,所述加热源6设置有至少一个且靠近底板1设置,所述加热源6在底板1的宽度方向上至少遮蔽所述底板1靠近两侧板2的部分;所述加热源6的上方形成所述加热通道。则,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通道形成于加热源6的上方,所述集装箱100在移动架的带动下在该加热通道内沿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移动,从而也可使得集装箱100的底板1靠近两侧板2的部分得到均匀的加热。当然,若所述加热源6完全覆盖了所述底板1的宽度方向,则也可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当然,若在一种加热装置中,具有对应侧板2设置的加热源6,也具有对应底板1设置的加热源6,并且移动方式也可为长度方向移动或高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移动,则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源6和对应围板20或底板1始终保持间隔,因此,所述加热源6的加热方式也和第一种实施例有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源6可喷射蒸汽或发射红外线或发射微波或形成用于电磁感应的磁场。所述加热源6可形成电磁感应的磁场这一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其余的,所述加热源6可喷射高温蒸汽,蒸汽喷射在集装箱100上时也相应的将热量传递给集装箱100;所述加热源6发射红外线时,由于红外线可以携带较高的能量,因此红外线照射在集装箱100上时,也相应的将热量传递给了集装箱100;所述加热源6发射微波时,所述集装箱100的围板20或底板1吸收到微波后会形成能量转化从而温度也会升高。因此,通过上述方式,对集装箱100进行均匀升温,使得颗粒状或粉末状的货物卸料更加的方便。
并且,以上三种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源6的功率可调,从而可按照不同的货物及加热位置的不同等进行不同功率的加热,以实现在有效卸货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能量节约。
因此,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源6与对应围板20和/或底板1相间隔,从而通过其他的导热方法例如蒸汽、微波、红外线、磁场等将热量传递至集装箱100内部,使得集装箱100内部的温度升高,货物不在凝结在集装箱100内壁上,提高卸料效率,避免卸料不全的情况发生。并且,提供了三种具体的实施例,第一种实施例中,集装箱100和加热源6保持相对静止,第二和第三种实施例中,集装箱100和加热源6之间保持相对移动,从而均可对集装箱100围板20和/或侧板2进行均匀的加热,且具有不同的加热效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集装箱的卸料方法,该卸料方法包括:
确认集装箱到达加热位置;
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源进行加热;
确认集装箱到达卸料位置;
打开或移除遮挡集装箱卸料口的遮板;
翻转或倾斜集装箱。
具体的,所述加热位置和卸料位置可为同一位置,或者也可为不同的位置。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集装箱加热装置,用于对集装箱进行加热,所述集装箱包括底板及自底板向上延伸的四个围板,其特征在于,经过加热后的集装箱可在卸料装置的辅助下进行倾斜或翻转以进行卸料;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移动架及设置于移动架上且与围板和/或底板对应设置的至少一个加热源,所述移动架可移动所述加热源与至少部分所述围板和/或底板相贴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源包括用于与围板和/或底板相接触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为软性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源包括用于与围板和/或底板相接触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上凸设有凸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源包括加热部,所述加热部可形成交变的磁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源完全覆盖所述集装箱的至少一个围板和/或底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源覆盖至少部分围板与底板的交界处和/或相邻围板的交界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源覆盖至少部分所述围板靠近底板的一侧或底板靠近围板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或7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架还带动加热源可沿平行于对应围板或底板的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可设置于所述卸料装置上。
10.一种集装箱加热装置,用于对集装箱进行加热,所述集装箱包括底板及自底板向上延伸的四个围板,其特征在于,经过加热后的集装箱可在卸料装置的辅助下进行倾斜或翻转以进行卸料;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与所述围板和/或底板对应设置的至少一个加热源,所述加热源与对应围板或底板始终保持相互间隔且可进行相对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加热源的移动架,所述移动架可移动所述加热源沿平行于对应底板或围板的方向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包括设置于集装箱前侧的前板、与前板相对设置的后板、连接在前板和后板之间的两个侧板;所述加热源设置有至少两个且分别靠近两个侧板设置,所述加热源在竖直方向上至少遮蔽所述侧板靠近底板的部分,所述移动架可沿侧板的长度方向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包括设置于集装箱前侧的前板、与前板相对设置的后板、连接在前板和后板之间的两个侧板;所述加热源设置有至少一个且靠近底板设置,所述加热源在底板的宽度方向上至少遮蔽所述底板靠近两侧板的部分,所述移动架可沿底板的长度方向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用于固定所述集装箱的移动架,至少一个加热源形成加热通道,所述集装箱在移动架的控制下沿所述加热通道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包括设置于集装箱前侧的前板、与前板相对设置的后板、连接在前板和后板之间的两个侧板;所述加热源设置有至少两个且分别靠近两个侧板设置,所述加热源在竖直方向上至少遮蔽所述侧板靠近底板的部分,两个加热源之间形成所述加热通道。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包括设置于集装箱前侧的前板、与前板相对设置的后板、连接在前板和后板之间的两个侧板;所述加热源设置有至少一个且靠近底板设置,所述加热源在底板的宽度方向上至少遮蔽所述底板靠近两侧板的部分;所述加热源的上方形成所述加热通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源可喷射蒸汽或发射红外线或发射微波或形成交变的磁场。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可设置于所述卸料装置上。
19.一种集装箱的卸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方法包括:
确认集装箱到达加热位置;
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源进行加热;
确认集装箱到达卸料位置;
打开或移除遮挡集装箱卸料口的遮板;
翻转或倾斜集装箱。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卸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位置和卸料位置为同一位置。
CN201910681673.0A 2019-07-26 2019-07-26 集装箱加热装置及其卸料方法 Pending CN1122988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1673.0A CN112298828A (zh) 2019-07-26 2019-07-26 集装箱加热装置及其卸料方法
PCT/CN2020/097465 WO2021017685A1 (zh) 2019-07-26 2020-06-22 集装箱加热装置及其卸料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1673.0A CN112298828A (zh) 2019-07-26 2019-07-26 集装箱加热装置及其卸料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98828A true CN112298828A (zh) 2021-02-02

Family

ID=74230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81673.0A Pending CN112298828A (zh) 2019-07-26 2019-07-26 集装箱加热装置及其卸料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98828A (zh)
WO (1) WO2021017685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2133A (zh) * 2008-09-27 2009-02-11 罗地明 用于集装箱的粉末固化加热装置和加热系统
CN201342396Y (zh) * 2008-11-25 2009-11-11 罗地明 可适应多种规格集装箱粉末加热固化的移动系统及其空间布置结构
DE202010006563U1 (de) * 2010-05-11 2010-09-02 Trs Transportkoeling B.V. Mobiler Tankcontainer, ausgestattet mit einem Heizsystem
CN105644979A (zh) * 2016-01-14 2016-06-08 安徽益邦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式集装箱液袋
CN207258431U (zh) * 2017-09-22 2018-04-20 南通中集特种物流装备发展有限公司 集装箱及用于其的加热系统
US20180152990A1 (en) * 2015-05-30 2018-05-31 Tino Klinkmüller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for mobile applications
WO2019066660A2 (en) * 2017-04-13 2019-04-04 Argus Heating Limite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HEATED CUSHIONS FOR BULK CONTAIN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013521U (zh) * 2016-08-08 2017-03-15 陈本森 一种集装箱的翻门卸货装置
CN207191970U (zh) * 2017-09-21 2018-04-06 青岛朗夫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可拼接的加热垫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2133A (zh) * 2008-09-27 2009-02-11 罗地明 用于集装箱的粉末固化加热装置和加热系统
CN201342396Y (zh) * 2008-11-25 2009-11-11 罗地明 可适应多种规格集装箱粉末加热固化的移动系统及其空间布置结构
DE202010006563U1 (de) * 2010-05-11 2010-09-02 Trs Transportkoeling B.V. Mobiler Tankcontainer, ausgestattet mit einem Heizsystem
US20180152990A1 (en) * 2015-05-30 2018-05-31 Tino Klinkmüller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for mobile applications
CN105644979A (zh) * 2016-01-14 2016-06-08 安徽益邦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式集装箱液袋
WO2019066660A2 (en) * 2017-04-13 2019-04-04 Argus Heating Limite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HEATED CUSHIONS FOR BULK CONTAINERS
CN207258431U (zh) * 2017-09-22 2018-04-20 南通中集特种物流装备发展有限公司 集装箱及用于其的加热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17685A1 (zh) 2021-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206811B1 (en) Microwave container
JP3969755B2 (ja) 真空チャンバ用シ−ルドの構成
US7764872B2 (en) Cooling device,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mage display panel using cooling device
KR101870483B1 (ko) 유도 결합 플라스마 처리 장치
US3584177A (en) Energy seal for microwave oven apparatus
US6423955B1 (en) High frequency dielectric heating system
US20130168389A1 (en) Microwave heat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ing method
CN112298828A (zh) 集装箱加热装置及其卸料方法
CN104106130A (zh) 处理模块
EP2891860B1 (en) Mobile removable hearth skid for furnace arrangement and assembly
US3177333A (en) Conveyor microwave oven
PL183524B1 (pl) Agregat do topienia z piecem łukowym
KR101892877B1 (ko) 원통형 스퍼터링 타겟재의 소성 장치 및 소성 방법
KR20110107749A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기판 처리 방법
CN111312621B (zh) 处理腔室以及基板处理装置
CN109892009B (zh) 感应加热装置
CN111312622B (zh) 处理腔室以及基板处理装置
CN205718227U (zh) 电池承载装置
JP4071047B2 (ja) 加熱冷却装置、真空処理装置
WO2014017191A1 (ja) マイクロ波加熱処理装置および処理方法
US6717120B2 (en) Shielding system for protecting select portions of a food product during processing in a conveyorized microwave oven
CN107152842A (zh) 电池承载装置
CN106186652B (zh) 一种连续生产的分体式玻璃热弯炉
CN210596185U (zh) 一种调质热处理用箱式回火炉
KR100648401B1 (ko) 플라즈마 처리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