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90352A - 一种接线端子的制造工艺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线端子的制造工艺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90352A
CN112290352A CN202011101073.1A CN202011101073A CN112290352A CN 112290352 A CN112290352 A CN 112290352A CN 202011101073 A CN202011101073 A CN 202011101073A CN 112290352 A CN112290352 A CN 1122903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s
fixedly connected
butt
casting molds
butt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0107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90352B (zh
Inventor
王仁义
陈国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eetai Zhongk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Songyu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Songyu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Songyu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0107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903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903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903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903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903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contact members, e.g. by punching and by ben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线端子的制造工艺及方法,包括对接座,两组所述对接座的外端均固定连接有铸造模具,两组所述铸造模具的内端均固定连接有成孔柱体,所述铸造模具的内部位于成孔柱体的外侧滑动连接有调控板,所述调控板的外端固定连接有两组滑杆,两组所述铸造模具的外侧设置有推板,所述推板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接件座。本发明中,首先,通过对两组旋钮的转动,控制两组调控板之间的间距,进而控制接线端子的制备成型规格,使得接线端子能够适配于不同规格的电器,其次,金属液体在成孔柱体的作用下,冷却形成一体化的线路接孔,同时金属液体在铸造模具中孔槽的作用下,形成一体化的螺帽端子的接孔,降低了接线端子制造的难度和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接线端子的制造工艺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线端子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线端子的制造工艺及方法。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就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工业上划分为连接器的范畴,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和工业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和精确,接线端子的用量逐渐上涨,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接线端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多,而且种类也越来越多,用得最广泛的除了PCB板端子外,还有五金端子、螺帽端子和弹簧端子等等。
接线端子是为了方便导线的连接而应用的,它其实就是一段封在绝缘塑料里面的金属片,两端都有孔可以插入导线,有螺丝用于紧固或者松开,比如两根导线,有时需要连接,有时又需要断开,这时就可以用端子把它们连接起来,并且可以随时断开,而不必把它们焊接起来或者缠绕在一起,很方便快捷,然而现有的端子制造工艺需要先使用相应的模具对金属部件进行铸造,接着再使用冲压冲头对金属部件的线路接孔进行冲压,还需要对螺帽端子的接孔进行冲压,使得接线端子的制造步骤繁琐,增加了接线端子制造的难度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端子制造工艺需要先使用相应的模具对金属部件进行铸造,接着需要使用冲压冲头对金属部件的多处部位进行冲压打孔,使得接线端子的制造步骤繁琐,增加了接线端子制造的难度和成本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接线端子的制造工艺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接线端子的制造工艺及方法,包括两组滑动连接的对接座,两组所述对接座的外端均固定连接有铸造模具,两组所述铸造模具的内端均固定连接有呈等距分布且数量不少于两组的成孔柱体,两组所述铸造模具的内部贯穿开设有半圆形孔槽,且半圆形孔槽与成孔柱体一一对应,所述铸造模具的内部位于成孔柱体的外侧滑动连接有调控板,所述调控板的外端固定连接有贯穿铸造模具且呈对称分布的两组滑杆,且滑杆与铸造模具滑动连接,两组所述铸造模具的外侧设置有推板,且推板与两组滑杆的延伸端固定连接,所述推板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接件座,所述接件座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旋钮,所述铸造模具的外端固定连接有螺杆,且螺杆与旋钮旋合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旋钮的外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滑环,所述接件座的内部具有配合限位滑环转动的环形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其中一组所述铸造模具的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对接轨,另一组所述铸造模具的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对接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对接轨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对接壳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对接壳套的内端固定连接有配合第二对接轨使用的紧扣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对接轨的外端呈倾斜剖面结构,所述紧扣件的内壁呈配合第二对接轨使用的倾斜剖面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其中一组所述对接座的内端固定连接有对接杆,另一组所述对接座的内部具有配合对接杆滑动的对接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具体工艺及方法为:
S1、通过转动旋钮,调整两组推板之间的间距,推板通过滑杆控制两组调控板的间距,对接线端子的成型规格进行调控;
S2、将熔融后的金属液体,通过孔槽倒入铸造模具内部的形成腔室中;
S3、等待金属部件冷却成型后,转动旋钮,使调控板与金属部件相分离;
S4、向上滑动对接壳套,使对接壳套与第二对接轨相脱离;
S5、向两侧拉开两组对接座,使两组铸造模具向两侧张开,即可从成孔柱体上取下接线端子,即可完成对接线端子的制造。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在对接座上设有铸造模具,在铸造模具上设有螺杆,在铸造模具内侧设有调控板,在铸造模具外侧设有推板,在调控板与推板之间设有滑杆,在推板外侧设有接件座,在接件座上设有与螺杆旋合连接的旋钮,转动旋钮,使旋钮带动推板向铸造模具的内侧方向移动,铸造模具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滑杆带动调控板滑动,通过对两组旋钮的转动,控制两组调控板之间的间距,进而控制接线端子的制备成型规格,使得接线端子能够适配于不同规格的电器。
2、本发明中,在铸造模具的内侧设有成孔柱体和孔槽,将熔融后的金属液体,通过孔槽倒入铸造模具内部的形成腔室中,金属液体在成孔柱体的作用下,冷却形成一体化的线路接孔,同时金属液体在铸造模具中孔槽的作用下,形成一体化的螺帽端子的接孔,减少了接线端子的制造步骤,从而降低了接线端子制造的难度和成本。
3、本发明中,在其中一组铸造模具上设有第一对接轨,在另一组铸造模具上设有第二对接轨,在第一对接轨上设有对接壳套,在对接壳套中设有配合第二对接轨使用的紧扣件,推动对接壳套,使对接壳套脱离第二对接轨,此时拉动两组对接座,使对接杆沿着对接孔向外侧滑动,进而使两组铸造模具向两侧张开一定距离,即可将成型的接线端子从成孔柱体上取下,便于对接线端子的脱模操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正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铸造模具的俯剖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接壳体与第一对接轨和第二对接轨连接的剖视示意图。
1、对接座;101、对接杆;102、对接孔;2、铸造模具;201、孔槽;3、成孔柱体;4、调控板;5、滑杆;6、推板;7、螺杆;8、接件座;801、环形槽;9、旋钮;901、限位滑环;10、第一对接轨;11、第二对接轨;12、对接壳套;1201、紧扣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如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接线端子的制造工艺及方法,包括两组滑动连接的对接座1,两组对接座1的外端均固定连接有铸造模具2,两组铸造模具2的内端均固定连接有呈等距分布且数量不少于两组的成孔柱体3,两组铸造模具2的内部贯穿开设有半圆形孔槽201,且半圆形孔槽201与成孔柱体3一一对应,铸造模具2的内部位于成孔柱体3的外侧滑动连接有调控板4,调控板4的外端固定连接有贯穿铸造模具2且呈对称分布的两组滑杆5,且滑杆5与铸造模具2滑动连接,两组铸造模具2的外侧设置有推板6,且推板6与两组滑杆5的延伸端固定连接,推板6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接件座8,接件座8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旋钮9,铸造模具2的外端固定连接有螺杆7,且螺杆7与旋钮9旋合连接,通过对旋钮9的转动,使推板6向铸造模具2的内侧方向移动,铸造模具2通过滑杆5带动调控板4滑动,通过对两组旋钮9的转动,控制两组调控板4之间的间距,进而控制接线端子的制备成型规格,使得接线端子能够适配于不同规格的电器,将熔融后的金属液体,倒入铸造模具2内部的形成腔室中,金属液体在成孔柱体3的作用下,冷却形成一体化的线路接孔,同时金属液体在铸造模具2中孔槽201的作用下,形成一体化的螺帽端子的接孔。
实施例二,如图2-4所示,旋钮9的外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滑环901,接件座8的内部具有配合限位滑环901转动的环形槽801,限位滑环901和环形槽801的配合设置使得旋钮9在沿着接件座8转动时,不会发生脱离现象。
实施例三,如图1和图5所示,其中一组铸造模具2的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对接轨10,另一组铸造模具2的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对接轨11,第一对接轨10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对接壳套12,对接壳套12的内端固定连接有配合第二对接轨11使用的紧扣件1201,第二对接轨11的外端呈倾斜剖面结构,紧扣件1201的内壁呈配合第二对接轨11使用的倾斜剖面结构,紧扣件1201与第二对接轨11的配合设置使得紧扣件1201在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时,第一对接轨10和第二对接轨11相互紧靠,进而提高两组铸造模具2在对接时的密封性。
实施例四,如图1所示,其中一组对接座1的内端固定连接有对接杆101,另一组对接座1的内部具有配合对接杆101滑动的对接孔102,对接孔102与对接杆101的配合设置使得两组对接座1的滑动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保障两组铸造模具2之间的稳定对接。
实施例五,具体工艺及方法为:
S1、通过转动旋钮9,调整两组推板6之间的间距,推板6通过滑杆5控制两组调控板4的间距,对接线端子的成型规格进行调控;
S2、将熔融后的金属液体,通过孔槽201倒入铸造模具2内部的形成腔室中;
S3、等待金属部件冷却成型后,转动旋钮9,使调控板4与金属部件相分离;
S4、向上滑动对接壳套12,使对接壳套12与第二对接轨11相脱离;
S5、向两侧拉开两组对接座1,使两组铸造模具2向两侧张开,即可从成孔柱体3上取下接线端子,即可完成对接线端子的制造。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转动旋钮9,使旋钮9带动推板6沿着螺杆7向铸造模具2的内侧方向移动,铸造模具2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滑杆5带动位于铸造模具2内部的调控板4沿着成孔柱体3滑动,通过对两组旋钮9的转动,控制两组调控板4之间的间距,进而控制接线端子的制备成型规格,使得接线端子能够适配于不同规格的电器;其次,将熔融后的金属液体,通过孔槽201倒入铸造模具2内部的形成腔室中,金属液体在成孔柱体3的作用下,冷却形成一体化的线路接孔,同时金属液体在铸造模具2中孔槽201的作用下,形成一体化的螺帽端子的接孔,使得该铸造模具2在对接线端子铸造的过程中,直接完成对金属部件内部接孔的一体化形成,减少了接线端子的制造步骤,从而降低了接线端子制造的难度和成本;最后,推动第一对接轨10外侧的对接壳套12,使对接壳套12脱离第二对接轨11,即可解除对接壳套12对两组铸造模具2的锁合状态,此时拉动两组对接座1,使对接杆101沿着对接孔102向外侧滑动,进而使两组铸造模具2向两侧张开,当两组铸造模具2向两侧张开至一定距离后,即可将成型后的接线端子从成孔柱体3上取下,便于对接线端子的脱模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接线端子的制造工艺及方法,包括两组滑动连接的对接座(1),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对接座(1)的外端均固定连接有铸造模具(2),两组所述铸造模具(2)的内端均固定连接有呈等距分布且数量不少于两组的成孔柱体(3),两组所述铸造模具(2)的内部贯穿开设有半圆形孔槽(201),且半圆形孔槽(201)与成孔柱体(3)一一对应,所述铸造模具(2)的内部位于成孔柱体(3)的外侧滑动连接有调控板(4),所述调控板(4)的外端固定连接有贯穿铸造模具(2)且呈对称分布的两组滑杆(5),且滑杆(5)与铸造模具(2)滑动连接,两组所述铸造模具(2)的外侧设置有推板(6),且推板(6)与两组滑杆(5)的延伸端固定连接,所述推板(6)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接件座(8),所述接件座(8)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旋钮(9),所述铸造模具(2)的外端固定连接有螺杆(7),且螺杆(7)与旋钮(9)旋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线端子的制造工艺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9)的外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滑环(901),所述接件座(8)的内部具有配合限位滑环(901)转动的环形槽(8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线端子的制造工艺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组所述铸造模具(2)的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对接轨(10),另一组所述铸造模具(2)的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对接轨(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接线端子的制造工艺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轨(10)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对接壳套(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接线端子的制造工艺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壳套(12)的内端固定连接有配合第二对接轨(11)使用的紧扣件(12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接线端子的制造工艺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接轨(11)的外端呈倾斜剖面结构,所述紧扣件(1201)的内壁呈配合第二对接轨(11)使用的倾斜剖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线端子的制造工艺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组所述对接座(1)的内端固定连接有对接杆(101),另一组所述对接座(1)的内部具有配合对接杆(101)滑动的对接孔(10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线端子的制造工艺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工艺及方法为:
S1、通过转动旋钮(9),调整两组推板(6)之间的间距,推板(6)通过滑杆(5)控制两组调控板(4)的间距,对接线端子的成型规格进行调控;
S2、将熔融后的金属液体,通过孔槽(201)倒入铸造模具(2)内部的形成腔室中;
S3、等待金属部件冷却成型后,转动旋钮(9),使调控板(4)与金属部件相分离;
S4、向上滑动对接壳套(12),使对接壳套(12)与第二对接轨(11)相脱离;
S5、向两侧拉开两组对接座(1),使两组铸造模具(2)向两侧张开,即可从成孔柱体(3)上取下接线端子,即可完成对接线端子的制造。
CN202011101073.1A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制造接线端子的加工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22903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01073.1A CN112290352B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制造接线端子的加工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01073.1A CN112290352B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制造接线端子的加工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90352A true CN112290352A (zh) 2021-01-29
CN112290352B CN112290352B (zh) 2022-02-01

Family

ID=74497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01073.1A Active CN112290352B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制造接线端子的加工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90352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86040A (ja) * 1996-04-23 1997-11-04 Yazaki Corp インサート成形方法、及び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US20040211544A1 (en) * 2000-09-01 2004-10-28 Shigeru Yanagimoto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sting metal
CN203610649U (zh) * 2013-10-29 2014-05-28 天津昌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津南分公司 铅酸蓄电池端极柱浇注模具
CN105903925A (zh) * 2016-06-16 2016-08-31 吴江市液铸液压件铸造有限公司 可调式圆环铸造模具
CN108044077A (zh) * 2017-11-30 2018-05-18 江门市联兴高频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加工用压铸装置
CN108723305A (zh) * 2018-06-05 2018-11-02 马鞍山市三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脱模的铸造模具
CN208146857U (zh) * 2018-05-15 2018-11-27 芜湖新兴新材料产业园有限公司 用于消失模铸造螺母的泡塑模型及制造泡塑模型的模具
CN111009741A (zh) * 2019-12-26 2020-04-14 刘敏洁 一种接线端子线夹、加工机械及加工方法
CN210817332U (zh) * 2019-08-14 2020-06-23 肇庆永冠金属有限公司 一种铸造加工用浇铸模具
CN211440960U (zh) * 2019-12-31 2020-09-08 苏州晟炅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接线端子用可拼接式注塑模具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86040A (ja) * 1996-04-23 1997-11-04 Yazaki Corp インサート成形方法、及び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US20040211544A1 (en) * 2000-09-01 2004-10-28 Shigeru Yanagimoto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sting metal
CN203610649U (zh) * 2013-10-29 2014-05-28 天津昌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津南分公司 铅酸蓄电池端极柱浇注模具
CN105903925A (zh) * 2016-06-16 2016-08-31 吴江市液铸液压件铸造有限公司 可调式圆环铸造模具
CN108044077A (zh) * 2017-11-30 2018-05-18 江门市联兴高频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加工用压铸装置
CN208146857U (zh) * 2018-05-15 2018-11-27 芜湖新兴新材料产业园有限公司 用于消失模铸造螺母的泡塑模型及制造泡塑模型的模具
CN108723305A (zh) * 2018-06-05 2018-11-02 马鞍山市三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脱模的铸造模具
CN210817332U (zh) * 2019-08-14 2020-06-23 肇庆永冠金属有限公司 一种铸造加工用浇铸模具
CN111009741A (zh) * 2019-12-26 2020-04-14 刘敏洁 一种接线端子线夹、加工机械及加工方法
CN211440960U (zh) * 2019-12-31 2020-09-08 苏州晟炅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接线端子用可拼接式注塑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90352B (zh)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15826A (zh) 插座连接器的成形方法及插座连接器
CN112290352B (zh) 一种制造接线端子的加工装置及方法
CN211440960U (zh) 一种接线端子用可拼接式注塑模具
CN213471964U (zh) 一种塑料玩具注塑成型装置
CN211074502U (zh) 一种便于开模的设备
CN212603084U (zh) 一种汽车车灯面罩成型模具的顶出机构
CN221048910U (zh) 一种倒灌模具
CN217414713U (zh) 一种新型塑胶壳体注塑模具
CN2845217Y (zh) 插座连接器
CN220329914U (zh) 一种电动机壳体铸造模坯
CN216329478U (zh) 一种模具Logo出模方式结构
CN215472541U (zh) 一种适用于apg生产互感器的模具
CN211334374U (zh) 用于开关面板的生产装置
CN220741985U (zh) 一种插接线头注塑模具
CN213563957U (zh) 一种p顶针连接器塑料外壳注塑模具
CN220465567U (zh) 一种模具制造的转运装置
CN217777613U (zh) 一种精密超声护臂外壳模具
CN215467928U (zh) 一种制取铝合金拉伸试样的模具
CN220636230U (zh) 一种失蜡铸造模具结构
CN210305701U (zh) 锌合金模块自动生产设备
CN220480203U (zh) 一种接头件压铸生产模具
CN216914696U (zh) 一种连接器外壳成型用模具
CN218574628U (zh) 一种异型铜排的拉拔装置
CN215943613U (zh) 一种多套筒高效加工用可拆卸型模具
CN216544614U (zh) 一种注塑模具用保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Minglu

Inventor after: Guo Lvying

Inventor after: Wang Renyi

Inventor after: Chen Guobao

Inventor before: Wang Renyi

Inventor before: Chen Guobao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16

Address after: Floor A5, Building 56, Baotian Industrial Zone, Chentian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geetai Zhongke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325000 Industrial Zone, xiqian village, Tianhe Town, Longwan District,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enzhou Songyu Electric Applianc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