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90158A - 蓄电模块 - Google Patents

蓄电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90158A
CN112290158A CN202010648919.7A CN202010648919A CN112290158A CN 112290158 A CN112290158 A CN 112290158A CN 202010648919 A CN202010648919 A CN 202010648919A CN 112290158 A CN112290158 A CN 1122901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torage
storage module
top plate
plat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4891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90158B (zh
Inventor
樱井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290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901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901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901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3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or thermally conductive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4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10/647Prismatic or flat cells, e.g. pouch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1Su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 dissipation or radiation, e.g. fins or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1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ouch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1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2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casings or racks
    • H01M50/222Inorganic material
    • H01M50/224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01M50/29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即使配置于单元收纳体内的蓄电单元膨胀,单元收纳体也不易变形的蓄电模块。一种蓄电模块(1),其具有:单元收纳体(2),其具有矩形形状的顶板(21)及底板(22)、以及连结顶板(21)及底板(22)的对置配置的矩形形状的两张侧板(23、23);多个单元收纳空间(27),它们由配置于单元收纳体(2)内且将两张侧板(23、23)之间相连的分隔板(26)隔成;蓄电单元(3),其收纳于单元收纳空间(27)内;以及板状的凸缘部(25、25),其从两张侧板(23、23)的外表面分别伸出而形成,通过凸缘部(25、25)固定于设置部位,由此蓄电模块(1)固定于设置部位。

Description

蓄电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模块。
本申请基于在2019年7月10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9-128292号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蓄电模块搭载于混合动力车、电力机动车等。蓄电模块由多个蓄电单元层叠而构成。蓄电单元包括由正极及负极构成的电池元件。
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有一种蓄电模块,其具备:蓄电池组,其由多个蓄电池层叠而成;端板,其设于蓄电池组的层叠方向两端;连结带,其将端板彼此连结;紧固连结构件收容部,其位于连结带的内侧并与端板直接接触或相邻地设置,该紧固连结构件收容部收容将蓄电模块固定于设置部位的一对紧固连结构件;散热器,其与蓄电池组接触,配置于从紧固连结构件收容部延伸的一对紧固连结构件之间。
另外,专利文献2记载有一种对电池模块和供该电池模块搭载的模块固定板进行固定的电池模块固定结构,该电池模块具有:单元层叠体,其是在前后方向上层叠多个单元而构成的,具有前表面、后表面、左表面、右表面、上表面及下表面;端板,其配置于该单元层叠体的所述前表面及所述后表面;以及侧板,其配置于该单元层叠体的所述左表面及所述右表面。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25490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6310989号公报
然而,在以往的蓄电模块中,存在如下问题:配置于单元收纳体内的蓄电单元因充放电而膨胀,从而导致单元收纳体发生变形。当单元收纳体发生变形时,在通过将单元收纳体固定于蓄电模块的设置部位而在设置部位固定蓄电模块的情况下,难以从设置部位取下蓄电模块、或在取下蓄电模块之后难以将蓄电模块再次固定。因此,对于以往的蓄电模块,要求抑制由配置于单元收纳体内的蓄电单元膨胀所导致的单元收纳体的变形。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配置于单元收纳体内的蓄电单元膨胀,单元收纳体也不易变形的蓄电模块。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以下的手段。
(1)一种蓄电模块,其中,
所述蓄电模块具有:
单元收纳体,其具有矩形形状的顶板及底板和连结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的对置配置的矩形形状的两张侧板;
多个单元收纳空间,它们由配置于所述单元收纳体内且将所述两张侧板之间相连的分隔板隔成;
蓄电单元,其收纳于所述单元收纳空间内;以及
板状的凸缘部,其从所述两张侧板的外表面分别伸出而形成,
通过所述凸缘部固定于设置部位,由此所述蓄电模块固定于所述设置部位。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提供以下的手段。
(2)一种蓄电模块,其中,
所述蓄电模块具有:
单元收纳体,其具有矩形形状的顶板及底板和连结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的对置配置的矩形形状的两张侧板;
单元收纳空间,其配置于所述单元收纳体内;
蓄电单元,其收纳于所述单元收纳空间内;以及
板状的凸缘部,其从所述两张侧板的外表面分别伸出而形成,
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与所述两张侧板之间的结合部分别设于比所述侧板的内壁面的延伸面靠外侧的位置,
通过所述凸缘部固定于设置部位,由此所述蓄电模块固定于所述设置部位。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优选包括以下的特征。还优选在以下的特征中,将两个以上的特征组合起来。
(3)在(1)或(2)记载的蓄电模块的基础上,所述凸缘部在所述侧板的长度方向的全长范围与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平行地配置,在所述凸缘部的延伸方向的多个位置设有用于将所述凸缘部固定于所述设置部位的安装部。
(4)在(1)~(3)中任一项记载的蓄电模块的基础上,所述单元收纳体是对金属材料进行冲击成形或挤压成形而成的一体成形件。
(5)在(1)~(4)中任一项记载的蓄电模块的基础上,在所述单元收纳空间内,连同所述蓄电单元一起配置有片状的弹性构件。
(6)在(5)记载的蓄电模块的基础上,所述片状的弹性构件包括弹性体或具有膨胀性的结构体、以及收容所述弹性体或所述具有膨胀性的结构体的收容袋,所述收容袋由金属箔复合层叠膜形成。
(7)在(1)~(6)中任一项记载的蓄电模块的基础上,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中的一方或双方具有内部供冷却介质流动的冷却介质流路。
(8)在(7)记载的蓄电模块的基础上,所述单元收纳体具有由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和所述两张侧板围成的两个开口部,
在所述两个开口部中的一个开口部的附近设有向所述冷却介质流路注入所述冷却介质的注入口和将通过了所述冷却介质流路的所述冷却介质排出的排出口,
在所述两个开口部中的距所述注入口及所述排出口较远的开口部,配置有所述蓄电单元的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
(9)在(1)~(8)中任一项记载的蓄电模块的基础上,所述蓄电单元通过在层叠膜内封入电池元件而成。
(10)在(1)~(9)中任一项记载的蓄电模块的基础上,在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层叠配置有多个所述蓄电单元。
第一方案的蓄电模块和第二方案的蓄电模块只要没有特别的问题,就可以共用彼此的优选特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配置于单元收纳体内的蓄电单元膨胀,单元收纳体也不易变形的蓄电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的优选例的简要立体图。
图2是沿A-A线切断图1所示的蓄电模块所得到的简要剖视图。
图3是仅示出图1所示的蓄电模块的单元收纳体的简要立体图。
图4是对在图1所示的蓄电模块的单元收纳空间内收纳蓄电单元及弹性构件的情形进行说明的简要图。
图5是表示沿A-A线切断图1所示的蓄电模块所得到的切断面的一部分的放大简要剖视图,是用于说明在单元收纳空间内蓄电单元膨胀时的单元收纳体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用于说明在图1所示的蓄电模块没有设置分隔板的情况下,在单元收纳空间内蓄电单元膨胀时的单元收纳体的状态的说明图,是表示图1所示的蓄电模块的在与A-A线对应的位置切断后的切断面的一部分的放大简要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的例子的简要立体图。
图8是沿B-B线切断图7所示的蓄电模块所得到的简要剖视图。
图9是将图8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放大简要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沿B-B线切断图7所示的蓄电模块所得到的切断面的一部分的放大简要剖视图,是用于说明在单元收纳空间内蓄电单元膨胀时的单元收纳体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的例子的简要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的例子的简要剖视图。
图13是表示蓄电模块的结合部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11、12 蓄电模块
2 单元收纳体
3 蓄电单元
3a 正极端子
3b 负极端子
4 弹性构件
6、61、62、63、64 结合部
6a、61a、62a、63a、64a 底面
6b、61b、62b、63b、64b 结合槽
21、21c 顶板
21a、22a、23a 内壁面
22 底板
23 侧板
23b 延伸面
24 开口部
25 凸缘部
25a、25b 安装部
26 分隔板
26a 壁面
27、28 单元收纳空间
51a 密封板
51b 冷却介质流路
52b、53b 孔
51c 注入口
51d 排出口
63c 壁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蓄电模块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有时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的特征而权宜地将成为特征的部分放大示出。因此,有时各构成元件的尺寸比率等与实际情况不同。另外,以下的说明中所例示的材质、尺寸等是一例。因此,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变更本发明的要件的范围内适当变更地实施。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的立体图。图2是沿A-A线切断图1所示的蓄电模块所得到的剖视图。图3是仅示出图1所示的蓄电模块的单元收纳体的立体图。图4是对在图1所示的蓄电模块的单元收纳空间内收纳蓄电单元及弹性构件的情形进行说明的图。
本实施方式所示的蓄电模块1具有单元收纳体2、配置于单元收纳体2内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单元收纳空间27、27、收纳于单元收纳空间27、27内的蓄电单元3及弹性构件4、以及固定于蓄电模块1的设置部位的凸缘部25、25。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凸缘部25固定于蓄电模块1的设置部位(未图示),由此蓄电模块1被固定于应该设置的设置部位。
在图中所示的方向中,D1方向表示单元收纳体2的宽度方向。D2方向表示单元收纳体2的长度方向。D3方向表示单元收纳体2的高度方向。D3方向所示的方向是沿着重力方向的上方。
单元收纳体2是方筒状。单元收纳体2具有在D2方向较长的矩形形状的顶板21及底板22、配置于D1方向的两端且连结顶板21及底板22的对置配置的矩形形状的两张侧板23、23、由顶板21及底板22和两张侧板23、23围成的两个矩形形状的开口部24、24、从两张侧板23、23的外表面分别伸出地形成的板状的凸缘部25、25、以及将单元收纳体2的内部分隔开的分隔板26。
单元收纳体2的顶板21及底板22与两张侧板23、23之间的结合部如图2及图3所示由以规定的曲率弯曲的1个曲面形成。
在单元收纳体2的内部设有1张分隔板26。如图4所示,各分隔板26以将侧板23的对置的内壁面23a、23a之间相连的方式设为一体。分隔板26在单元收纳体2的D1方向及D2方向的全长范围延伸。分隔板26的壁面26a、26a与顶板21的内壁面21a、底板22的内壁面22a相互平行。
分隔板26配置于将顶板21的内壁面21a和底板22的内壁面22a之间的空间等分的位置。伴随着蓄电单元3的膨胀而产生的侧板23、23的变形越靠近侧板23、23的中心越容易变大。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板26设于侧板23、23中的、单元收纳体2的高度方向的大致中心的位置,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伴随着蓄电单元3的膨胀而产生的侧板23的变形。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单元收纳体2内被分隔板26隔成两个单元收纳空间27、27。换言之,在单元收纳体2的内部,在顶板21的内壁面21a及底板22的内壁面22a与分隔板26的壁面26a之间,分别隔成单元收纳空间27、27。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通过在单元收纳体2的内部设置1张分隔板26而配置有两个单元收纳空间27、27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单元收纳体的内部配置的分隔板的数量(换言之,单元收纳空间的数量)并不限定于1个(单元收纳空间的数量为两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单元收纳空间的数量为3个以上),能够根据蓄电模块1的用途等来适当决定。
如图1~图4所示,凸缘部25、25与单元收纳体2设为一体。凸缘部25、25从侧板23、23沿D1方向分别伸出地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凸缘部25、25在侧板23、23的长度方向的全长范围与顶板21及底板22平行地配置。
优选的是,单元收纳体2的高度方向上的设有凸缘部25、25的位置靠近分隔板26所设置的位置。在侧板23、23的设有分隔板26的位置附近,利用分隔板26有效地抑制伴随着蓄电单元3的膨胀而产生的侧板23的变形。另外,侧板23、23的设有凸缘部25、25的位置附近由于设有凸缘部25、25而刚性变高,因此不易产生伴随着蓄电单元3的膨胀而产生的侧板23的变形。当单元收纳体2的高度方向上的设有凸缘部25、25的位置与单元收纳体2的高度方向上的设有分隔板26的位置接近时,利用分隔板26和凸缘部25、25,能够得到抑制侧板23的变形的协同效果。因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设有凸缘部25、25的位置处的侧板23的变形。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图4所示,在仅设有一张分隔板26的情况下,侧板23、23的设有凸缘部25、25的位置既可以如图2所示那样是比分隔板26靠近顶板21的位置,也可以是比分隔板26靠近底板22的位置。
另外,凸缘部25、25的在单元收纳体2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与分隔板26的在单元收纳体2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既可以如图2所示那样不同,也可以设为相同。
如图1~图4所示,在各凸缘部25、25的延伸方向上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位置设有安装部25a、25b。安装部25a、25b用于将凸缘部25、25固定于蓄电模块1的设置部位。如图1~图4所示,安装部25a、25b例如能够设为供螺栓等固定构件安装的贯通孔。
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部25a、25b分别设于凸缘部25、25的延伸方向的端部附近。由于蓄电单元3越靠中心部膨胀越大,因此伴随着蓄电单元3的膨胀而产生的侧板23、23的变形也容易变得越靠中心部越大。因而,与安装部设于凸缘部25、25的延伸方向的中心的情况相比较,在安装部25a、25b分别设于凸缘部25、25的延伸方向的端部附近的情况下,由侧板23、23的变形引起的蓄电模块1的设置部位与安装部25a、25b之间的错位较小。因此,对于安装部25a、25b分别设于凸缘部25、25的延伸方向的端部附近的情况,不易发生由蓄电模块1的设置部位与安装部25a、25b之间的错位引起的不良,故此优选。
对于单元收纳体2,优选的是,顶板21、底板22、侧板23、凸缘部25及分隔板26全部都由铝、铝合金等传热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形成。单元收纳体2能够设为沿D2方向冲击成形或挤压成形而成的一体成形件。
在本实施方式的单元收纳体2是由金属材料形成的一体成形件的情况下,传热性能良好,因此分隔板26及单元收纳体2的外侧面的温度均匀化。其结果是,能够抑制蓄电单元3的温度上升,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伴随着蓄电单元3的温度上升而产生的蓄电单元3的膨胀。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单元收纳体2是由金属材料形成的一体成形件的情况下,单元收纳体2的强度良好。另外,在单元收纳体2是一体成形件的情况下,无需将分别形成的各部件组装而形成单元收纳体2,因此能够削减单元收纳体2的部件个数,生产率优异。
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蓄电模块1中,顶板21具有内部供冷却介质流动的冷却介质流路51b(参照图2及图3)和设于冷却介质流路51b的延伸方向两端并对冷却介质流路51b进行密封的密封板51a。如图2及图3所示,冷却介质流路51b沿单元收纳体2的长度方向(D2方向)延伸地设有多条(本实施方式中为6条)。如图3所示,在顶板21的在单元收纳体2的长度方向(D2方向)上的一端部,全部的冷却介质流路51b汇合。另外,在顶板21的在单元收纳体2的长度方向(D2方向)的另一端部,冷却介质流动的方向相同的冷却介质流路51b彼此汇合。
优选的是,顶板21作为单元收纳体2的一部分是通过沿D2方向冲击成形或挤压成形的方法进行成形的。具体而言,作为单元收纳体2的一部分,利用沿D2方向冲击成形或挤压成形的方法,在单元收纳体2的长度方向(D2方向)上的整个区域设置成为设冷却介质流路51b的孔。之后,在顶板21的D2方向一端部,将对相邻的孔进行分隔的壁去除,使得全部的冷却介质流路51b汇合。另外,在顶板21的D2方向另一端部,将对相邻的孔进行分隔的壁中的、成为冷却介质流动的方向相同的冷却介质流路51b的壁去除,使得冷却介质流动的方向相同的冷却介质流路51b彼此汇合。之后,在冷却介质流路51b的延伸方向两端设置密封板51a。
作为冷却介质,能够使用水等液体、或空气、二氧化碳、氮等气体,优选使用水。通过将水用作冷却介质,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冷却。冷却介质流路51b的俯视形状并不特别限定,能够根据从顶板21向单元收纳空间27的热传递效率来适当决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单元收纳体2的两个开口部24、24中的一方的附近,设有向顶板21的冷却介质流路51b注入冷却介质的注入口51c和将通过冷却介质流路51b后的冷却介质排出的排出口51d。
如图3所示,注入口51c及排出口51d设于顶板21的在单元收纳体2的长度方向(D2方向)上的、冷却介质流动的方向相同的冷却介质流路51b彼此汇合的一侧(图3中是跟前侧)的端部附近。
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中,通过使冷却介质在顶板21的冷却介质流路51b流动,从而借助顶板21将各单元收纳空间27内冷却。其结果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中,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伴随着蓄电单元3的温度上升而产生的蓄电单元3的膨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蓄电模块1中,在底板22由金属板形成的情况下,底板22作为散热板发挥功能,并且作为内部供冷却介质流动的顶板21和蓄电单元3之间的传热路径发挥功能。因此,能够抑制蓄电单元3的温度上升,能够更进一步抑制伴随着蓄电单元3的温度上升而产生的蓄电单元3的膨胀,故此优选。
优选的是,在底板22的内部设有沿与厚度方向(D3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1个或多个孔52b。由此,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底板22的散热性能,并且能够实现蓄电模块1的更进一步的轻量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及图3所示,在底板22的厚度方向(D3方向)上的尺寸比在底板22的面方向(D1方向)上的尺寸小的剖视时呈大致长圆形的孔52b沿D2方向延伸地设有6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22的孔52b沿D2方向延伸,因此能够将底板22作为单元收纳体2的一部分利用沿D2方向冲击成形或挤压成形的方法来成形,故此优选。
(蓄电单元)
如图1及图2所示,多个蓄电单元3层叠地配置于顶板21和底板2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单元收纳体2的两个单元收纳空间27、27内收纳有蓄电单元3。在各单元收纳空间27内收纳有多个(本实施方式中是6个)蓄电单元3。因此,在单元收纳体2内,合计12个蓄电单元3分散地收纳于两个单元收纳空间27。
蓄电单元3收容在内部具有正极板及负极板的电池元件(未图示)。蓄电单元3如图4所示那样在D2方向上是扁平的。蓄电单元3呈具有比单元收纳空间27的长度稍长的尺寸并且具有比单元收纳空间27的宽度稍窄的宽度的横长矩形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蓄电单元3的宽度方向(D2方向)的一端突出设置有正极端子3a及负极端子3b。正极端子3a与电池元件的正极板电连接。另外,负极端子3b与电池元件的负极板电连接。各蓄电单元3的正极端子3a及负极端子3b如图1所示那样在蓄电单元3的宽度方向上并排地配置。
作为蓄电单元3,优选使用具有在由层叠膜形成的外装体内封入有电池元件而成的层叠组件形状的蓄电单元。
作为层叠膜,优选使用金属箔和树脂膜粘接而成的金属箔复合层叠膜。作为金属箔复合层叠膜,能够使用公知的金属箔复合层叠膜。例如,作为金属箔,能够使用由铝、铝合金、不锈钢、镍合金等金属形成的金属箔。作为树脂膜,能够使用由聚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树脂形成的树脂膜。
作为蓄电单元3,既可以使用电解液连同锂离子二次电池等的电池元件一起收容于外装体内的蓄电单元,也可以使用由不具有电解液的全固态电池构成的电池元件收容于外装体内的蓄电单元。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单元收纳体2的开口部24、24中的、距向顶板21的冷却介质流路51b注入冷却介质的注入口51c及将通过冷却介质流路51b后的冷却介质排出的排出口51d较远的那个开口部24处配置有蓄电单元3的正极端子3a及负极端子3b(参照图1及图4)。各蓄电单元3的正极端子3a及负极端子3b从开口部24向单元收纳体2的外侧突出。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中,在使用注入口51c及排出口51d使冷却介质在冷却构件51的冷却介质流路51b中流动时,正极端子3a或负极端子3b不会成为障碍,故此优选。另外,在进行将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安装于蓄电模块1的设置部位、或从设置部位取下蓄电模块1的作业时,冷却介质与正极端子3a或负极端子3b接触的可能性较低,因此作业性良好。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相邻的蓄电单元3、3的正极端子3a及负极端子3b的朝向配置成在蓄电单元3、3的宽度方向上相反。因此,从单元收纳体2的开口部24突出的正极端子3a及负极端子3b沿单元收纳体2的高度方向(D3方向)交替地排列。
需要说明的是,单元收纳体2内的全部的蓄电单元3既可以串联连接,也可以并联连接。
(弹性构件)
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中,如图1及图4所示,在各单元收纳空间27、27内,各收纳有多个蓄电单元3(本实施方式中是6个)并且各收纳有1张片状的弹性构件4。优选的是,弹性构件4配置于相邻的蓄电单元3、3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构件4配置于中央的蓄电单元3、3之间,以将收纳于各单元收纳空间27内的6个蓄电单元3分隔成两组。
弹性构件4与蓄电单元3同样地形成为矩形的片状。弹性构件4呈具有比单元收纳空间27的长度稍长的尺寸并且具有比单元收纳空间27的宽度稍宽的宽度的横长矩形形状(参照图4)。如图2所示,优选的是,弹性构件4的宽度方向(D1方向)两端分别与侧板23、23的内壁面23a接触地配置。
弹性构件4能够弹性变形,包括弹性体或具有膨胀性的结构体。
作为用于弹性构件4的弹性体,例如,能够使用由橡胶、树脂等形成的发泡体。发泡体通过适当设定发泡倍率,由此能够容易调整对蓄电单元3的按压力及蓄电单元3的膨胀力的吸收情况。另外,通过使用发泡体作为弹性构件4,还能够实现蓄电模块1的进一步的轻量化、低成本化。
作为用于弹性构件4的具有溶胀性的结构体,例如,优选使用溶胀性树脂、树脂纤维集合体等通过含浸液体而溶胀的结构体。作为具体的溶胀性树脂,例示PVDF(聚偏氟乙烯)、硅酮树脂等树脂。
作为具体的树脂纤维集合体,例示由聚烯烃系树脂纤维及/或酚醛树脂纤维等构成的无纺布的层叠体。作为聚烯烃系树脂纤维,能够使用聚丙烯纤维等。关于作为树脂纤维集合体使用酚醛树脂纤维的情况,弹性构件4的耐热性优异,故此优选。
通过含浸液体而溶胀的结构体通过适当调整溶胀性树脂的种类、形成树脂纤维集合体的纤维的密度、种类、直径、长度、形状等,由此能够容易调整对蓄电单元3的按压力及蓄电单元3的膨胀力的吸收情况。另外,作为弹性构件4使用通过含浸液体而溶胀的结构体的情况也与发泡体同样,能够实现蓄电模块1的进一步的轻量化、低成本化。
优选的是,弹性构件4包括弹性体或具有膨胀性的结构体、以及收容弹性体或具有膨胀性的结构体的收容袋。作为收容袋,能够使用根据弹性体或具有膨胀性的结构体的形状变化而变形的收容袋。
对于作为弹性构件4使用通过含浸液体而溶胀的结构体收容于收容袋而成的弹性构件的情况,通过在收容袋内使结构体含浸液体,由此无需在单元收纳空间27内使结构体含浸液体,故此优选。
优选的是,收容袋由金属箔和树脂膜粘接而成的金属箔复合层叠膜来形成。作为金属箔复合层叠膜,能够使用公知的金属箔复合层叠膜。例如,作为金属箔,能够使用由铝、铝合金、不锈钢、镍合金等金属形成的金属箔。作为树脂膜,能够使用由聚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树脂形成的树脂膜。
在收容袋由金属箔复合层叠膜形成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弹性构件4作为绝缘体。另外,在该情况下,弹性构件4的导热性良好,因此能够利用弹性构件4作为传热路径,故此优选。例如,如图2所示,在弹性构件4的宽度方向两端分别与侧板23、23的内壁面23a接触地配置的情况下,弹性构件4的收容袋作为蓄电单元3与侧板23、23之间的传热路径发挥功能。其结果是,能够抑制蓄电单元3的温度上升,能够更进一步抑制伴随着蓄电单元3的温度上升而产生的蓄电单元3的膨胀,故此优选。
弹性构件4在单元收纳空间27内的蓄电单元3因充放电而发生了膨胀的情况下,在蓄电单元3的膨胀力的作用下被压缩。由此,弹性构件4降低蓄电单元3的膨胀时向各分隔板26的壁面26a、顶板21的内壁面21a及底板22的内壁面22a作用的负荷,降低由蓄电单元3膨胀引起的向单元收纳体2作用的负荷。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构件4被压缩,由蓄电单元3的膨胀引起的向单元收纳体2作用的按压载荷被抵消,因此,能够将分隔板26的壁面26a、顶板21的内壁面21a及底板22的内壁面22a的强度设定得较小,能够实现蓄电模块1的轻量化、低成本化。
(蓄电模块的制造方法)
接着,举例详细地说明制造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的方法。
首先,利用冲击成形或挤压成形来制造作为一体成形件的单元收纳体2。另外,利用以往公知的方法来制造蓄电单元3。
接着,如图4所示,将蓄电单元3和弹性构件4层叠地收纳于在单元收纳体2内配置的两个单元收纳空间27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将3个蓄电单元3、弹性构件4、3个蓄电单元3在按照该顺序层叠的状态下从开口部24插入并收纳于各单元收纳空间27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弹性构件4和蓄电单元3层叠地收纳于单元收纳空间27内时,也可以将弹性构件4在压缩了的状态下进行收纳。在该情况下,弹性构件4和蓄电单元3的层叠体的厚度小于单元收纳空间27的高度。由此,能够容易地将弹性构件4和蓄电单元3的层叠体插入单元收纳空间27内。因而,能够容易且效率良好地进行蓄电模块1的组装。
另外,在将弹性构件4在压缩了的状态下收纳于单元收纳空间27内的情况下,在收纳后的单元收纳空间27内,弹性构件4从压缩状态复原并膨胀。其结果是,各单元收纳空间27内的各6个蓄电单元3及弹性构件4不晃动地保持于各单元收纳空间27内,故此优选。
通过以上的工序,能够得到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
如此得到的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通过将各凸缘部25、25固定于蓄电模块1的设置部位,由此固定于规定的设置部位。具体而言,使用在各凸缘部25、25的延伸方向上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是两个)位置设置的安装部25a、25b,借助螺栓等固定构件将蓄电模块1固定于设置部位。
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具有单元收纳体2,单元收纳体2具有矩形形状的顶板21及底板22、以及连结顶板21及底板22并对置配置的矩形形状的两张侧板23、23,在单元收纳体2内设有将两张侧板23、23之间相连的分隔板26,因此,如以下所示,即使配置于单元收纳体2内的蓄电单元3膨胀,单元收纳体2也不易变形。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能够容易进行从设置部位取下蓄电模块1、或在取下蓄电模块1之后将蓄电模块1再次固定的作业。
图5是表示沿A-A线切断图1所示的蓄电模块所得到的切断面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是用于说明在单元收纳空间内蓄电单元膨胀时的单元收纳体的状态的说明图。图6是用于说明在图1所示的蓄电模块没有设置分隔板的情况下,在单元收纳空间内蓄电单元膨胀时的单元收纳体的状态的说明图,是表示图1所示的蓄电模块的在与A-A线对应的位置切断后的切断面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当配置于单元收纳体2内的蓄电单元3因充放电而膨胀时,如图5中由虚线所示的那样,顶板21的内壁面21a被向外侧(图5中是上侧)按压,顶板21呈凸状变形。由于蓄电单元3越靠中心部则膨胀越大,因此顶板21的变形容易变得越靠中心部则越大。另外,在针对顶板21的来自蓄电单元3的膨胀力的作用下,对侧板23作用欲使其向内侧呈凸状变形的力偶。针对该力偶,在图1所示的蓄电模块1中,如图5所示,将两张侧板23、23之间相连的分隔板26进行抵抗,因此能够抑制侧板23的变形。因而,对于图1所示的蓄电模块1,即使蓄电单元3膨胀,单元收纳体2也不易变形。
与此相对,在没有设置图5所示的分隔板26的情况下,当蓄电单元3膨胀时,如图6中由虚线所示的那样,顶板21呈凸状变形,并且在相对于针对顶板21的来自蓄电单元3的膨胀力的力偶的作用下,侧板23向内侧呈凸状变形。其结果是,如图6所示,单元收纳体2的宽度缩窄与尺寸d相应的量。
当单元收纳体2的宽度变窄时,固定于蓄电模块1的设置部位的各凸缘部25、25难以从设置部位取下。例如,在各凸缘部25、25使用由贯通孔构成的安装部25a、25b借助螺栓固定于设置部位的情况下,当单元收纳体2的宽度变窄时,贯通孔的内壁被螺栓的轴部挤压从而导致螺栓难以拆下。尤其是,在靠近各凸缘部25、25的延伸方向的中心的位置设有安装部的情况下,单元收纳体2的变形较大,有时贯通孔的内壁咬入螺栓而导致无法拆卸。另外,当单元收纳体2的宽度变窄时,在将从设置部位取下来的蓄电模块1再次固定于设置部位的情况下,各凸缘部25、25的安装部25a、25b的位置与设置部位之间的对位变得困难,因此变得难以固定。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蓄电模块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的立体图。图8是沿B-B线切断图7所示的蓄电模块所得到的剖视图。图9是将图8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放大剖视图。
在图7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0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0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不同的是,如图8所示,没有设置分隔板26。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0中,在单元收纳体2的内部中的、顶板21c的内壁面21a和底板22的内壁面22a之间配置有1个单元收纳空间28。如图7及图8所示,3个蓄电单元3、弹性构件4、3个蓄电单元3、弹性构件4、3个蓄电单元3、弹性构件4、3个蓄电单元3在按照该顺序层叠的状态下收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0的单元收纳空间28,。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中,如图8及图9所示,顶板21c及底板22与两张侧板23、23之间的结合部6不同。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0中,各结合部6分别设于比侧板23、23的内壁面23a的延伸面23b靠外侧的位置。
如图8及图9所示,顶板21c的内壁面21a与侧板23的内壁面23a在结合槽6b内相接。同样,底板22的内壁面22a与侧板23的内壁面23a在结合槽6b内相接。
结合槽6b沿单元收纳体2的长度方向(D2方向)延伸地设置(参照图7及图8)。如图9所示,结合槽6b的底面6a设于比侧板23的内壁面23a的延伸面23b靠外侧的位置、且是比顶板21c的内壁面21a的延伸面靠外侧的位置。结合槽6b的底面6a由剖视时呈圆弧状的曲面形成。
如图9所示,优选的是,结合槽6b的内表面是剖视曲面。当结合槽6b的内表面是剖视曲面时,能够利用结合部6更有效地缓和对单元收纳体2作用的应力,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抑制单元收纳体2的变形。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0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不同的是,如图7及图8所示,单元收纳体2上的设有凸缘部25、25的高度方向位置设为侧板23、23的靠近顶板21c的位置。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0中,优选的是,单元收纳体2上的设有凸缘部25、25的高度方向位置是靠近结合部6的位置。即,优选的是,凸缘部25、25如图7及图8所示那样设于侧板23、23的靠近顶板21c的位置、或侧板23、23的靠近底板22的位置。
在结合部6的附近,能够有效地抑制伴随着蓄电单元3的膨胀而产生的侧板23、23的变形。因此,即使侧板23、23伴随着蓄电单元3的膨胀而发生了变形,结合部6的附近与侧板23、23的在单元收纳体2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附近相比较,变形量也较少。另外,侧板23、23的设有凸缘部25、25的位置附近因设有凸缘部25、25而刚性变高,因此不易产生伴随着蓄电单元3的膨胀而产生的侧板23的变形。因此,当单元收纳体2上的设有凸缘部25、25的高度方向位置靠近结合部6时,利用结合部6和凸缘部25、25,能够得到抑制侧板23的变形的协同效果。因而,设有凸缘部25、25的位置处的侧板23的变形抑制效果变得更加显著。
另外,如图7及图8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0与图1及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中,顶板21c(蓄电模块1中用附图标记21表示。)不同。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0中,作为顶板21c,具有与底板22同样的结构。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0中,在顶板21c由金属板形成的情况下,顶板21c作为散热板发挥功能。优选的是,在顶板21c的内部,与底板22同样地设有沿与厚度方向(D3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1个或多个孔53b。由此,顶板21c的散热性能更进一步提高,并且能够实现蓄电模块10的更进一步的轻量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及图8所示,在顶板21c的厚度方向(D3方向)上的尺寸比在顶板21c的面方向(D1方向)上的尺寸小的剖视时呈大致长圆形的孔53b沿单元收纳体2的长度方向(D2方向)延伸地设有6个。在本实施方式中,顶板21c的孔53b与底板22的孔52b同样地沿D2方向延伸,因此能够将顶板21c及底板22作为单元收纳体2的一部分利用沿D2方向冲击成形或挤压成形的方法来成形,故此优选。
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0中,顶板21c及底板22与两张侧板23、23之间的结合部6分别设于比侧板23、23的内壁面23a的延伸面23b靠外侧的位置。因此,如以下所示,即使配置于单元收纳体2内的蓄电单元3膨胀,单元收纳体2也不易变形。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0能够容易进行从设置部位取下蓄电模块10、或在取下蓄电模块10之后将蓄电模块10再次固定的作业。
图10是表示沿B-B线切断图7所示的蓄电模块所得到的切断面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是用于说明在单元收纳空间内蓄电单元膨胀时的单元收纳体的状态的说明图。
当配置于单元收纳体2内的蓄电单元3因充放电而膨胀时,如图10中由虚线所示的那样,顶板21c的内壁面21a被向外侧(图10中是上侧)按压,顶板21c呈凸状变形。在顶板21c的凸状的变形的作用下,对侧板23作用由欲使侧板23以结合部6附近为中心向内侧变形的力偶带来的第一变形力。另外,由于蓄电单元3的膨胀,还产生将顶板21c的内壁面21a向外侧(图10中是上侧)按压的反作用力。在图7所示的蓄电模块10中,顶板21c及底板22与两张侧板23、23之间的结合部6设于比侧板23、23的内壁面23a的延伸面23b靠外侧的位置。因此,利用上述的反作用力,由欲使侧板23以接合部6附近为中心向外侧变形的力偶带来的第二变形力发挥作用。其结果是,在图7所示的蓄电模块1中,第一变形力被第二变形力抵消。因而,在图7所示的蓄电模块10中,即使蓄电单元3膨胀,单元收纳体2也不易变形。
此外,在图7所示的蓄电模块10中,如图8及图9所示,顶板21c的内壁面21a与侧板23的内壁面23a、底板22的内壁面22a与侧板23的内壁面23a分别在结合槽6b内相接。而且,结合槽6b的底面6a设于比侧板23的内壁面23a的延伸面23b靠外侧的位置、且是比顶板21c的内壁面21a或底板22的内壁面22a的延伸面靠外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有效地缓和由顶板21c及/或底板22的凸状的变形导致的对侧板23作用的应力。因此,在图7所示的蓄电模块10中,即使蓄电单元3膨胀,单元收纳体2也极不易变形。
(其他例)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的剖视图。
图11所示的蓄电模块11将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中的顶板21及底板22与两张侧板23、23之间的结合部设为分别设于比侧板23、23的内壁面23a的延伸面23b靠外侧的位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0的结合部6。因此,在图11所示的蓄电模块11中,与第二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0同样,顶板21的内壁面21a和侧板23的内壁面23a在结合槽6b内相接。同样,底板22的内壁面22a和侧板23的内壁面23a在结合槽6b内相接。
在图11所示的蓄电模块11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或第二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0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图11所示的蓄电模块11在单元收纳体2内设有将两张侧板23、23之间相连的分隔板26,而且顶板21及底板22与两张侧板23、23之间的结合部6分别设于比侧板23、23的内壁面23a的延伸面23b靠外侧的位置。因而,在图11所示的蓄电模块11中,即使配置于单元收纳体2内的蓄电单元3膨胀,单元收纳体2也不易变形。因此,图11所示的蓄电模块11能够容易进行从设置部位取下蓄电模块11、或在取下蓄电模块11之后将蓄电模块11再次固定的作业。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的剖视图。
图12所示的蓄电模块12设有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的在单元收纳体2内将两张侧板23、23之间相连的分隔板26,来代替第二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0的3个弹性构件4中的中央的弹性构件4。
在图12所示的蓄电模块12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或第二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0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图12所示的蓄电模块12与图11所示的蓄电模块11同样,设有在单元收纳体2内将两张侧板23、23之间相连的分隔板26,而且顶板21c及底板22与两张侧板23、23之间的结合部6分别设于比侧板23、23的内壁面23a的延伸面23b靠外侧的位置。因而,在图12所示的蓄电模块12中,即使配置于单元收纳体2内的蓄电单元3膨胀,单元收纳体2也不易变形。因此,图12所示的蓄电模块12能够容易进行从设置部位取下蓄电模块12、或在取下蓄电模块12之后将蓄电模块12再次固定的作业。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0、11、12中的结合部6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例如,结合部6的形状也可以是图13的(a)~(d)所示的截面形状。
图13的(a)所示的结合部61与结合部6同样,设于比侧板23、23的内壁面23a的延伸面23b靠外侧的位置。结合部61具有沿单元收纳体2的长度方向(D2方向)延伸地设置的结合槽61b。结合槽61b的底面61a如图13的(a)所示那样设于比侧板23的内壁面23a的延伸面23b靠外侧的位置。
在结合槽61b中,内表面的一部分与顶板21c的内壁面21a设为同一平面。结合槽61b具有从开口部趋向底面61a而宽度逐渐变窄的形状。结合槽61b的底面61a由剖视的曲面形成。
图13的(b)所示的结合部62与结合部6同样,设于比侧板23、23的内壁面23a的延伸面23b靠外侧的位置。结合部62具有沿D2方向延伸地设置的结合槽62b。结合槽62b的底面62a如图13的(b)所示那样设于比侧板23的内壁面23a的延伸面23b靠外侧的位置。结合槽6b的底面6a由剖视时呈半圆状的曲面形成。
在具有图13的(a)及图13的(b)所示的结合部61、62的蓄电模块中,结合部61、62也分别设于比侧板23、23的内壁面23a的延伸面23b靠外侧的位置,因此即使蓄电单元3膨胀,单元收纳体2也不易变形。另外,在图13的(a)及图13的(b)所示的结合部61、62中,顶板21c的内壁面21a与侧板23的内壁面23a、底板22的内壁面22a与侧板23的内壁面23a分别在结合槽61b、62b内相接。而且,结合槽61b、62b的底面61a、62a设于比侧板23的内壁面23a的延伸面23b靠外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有效地缓和由顶板21c及/或底板22的凸状的变形导致的对侧板23作用的应力。
图13的(c)所示的结合部63与结合部6同样,设于比侧板23、23的内壁面23a的延伸面23b靠外侧的位置。结合部63具有沿D2方向延伸地设置的结合槽63b。结合槽63b的底面63a如图13的(c)所示那样设于比侧板23的内壁面23a的延伸面23b靠外侧的位置、且是比顶板21c的内壁面21a或底板22的内壁面22a的延伸面靠外侧的位置。结合槽63b在开口部和底面63a之间具有剖视平行的壁面63c。结合槽63b的底面63a由剖视时呈半圆状的曲面形成。
图13的(d)所示的结合部64与结合部6同样,设于比侧板23、23的内壁面23a的延伸面23b靠外侧的位置。结合部64具有沿D2方向延伸地设置的结合槽64b。结合槽64b的底面64a如图13的(d)所示那样设于比侧板23的内壁面23a的延伸面23b靠外侧的位置、且是比顶板21c的内壁面21a或底板22的内壁面22a的延伸面靠外侧的位置。结合槽64b的底面64a由剖视时呈大致C字型的圆弧状的曲面形成。
在具有图13的(c)及图13的(d)所示的结合部63、64的蓄电模块中,结合部63、64也分别设于比侧板23、23的内壁面23a的延伸面23b靠外侧的位置,因此即使蓄电单元3膨胀,单元收纳体2也不易变形。另外,在图13的(c)及图13的(d)所示的结合部63、64中,顶板21c的内壁面21a与侧板23的内壁面23a、底板22的内壁面22a与侧板23的内壁面23a分别在结合槽63b、64b内相接。而且,结合槽63b、64b的底面63a、64a设于比侧板23的内壁面23a的延伸面23b靠外侧的位置、且是比顶板21c的内壁面21a或底板22的内壁面22a的延伸面靠外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更有效地缓和由顶板21c及/或底板22的凸状的变形导致的对侧板23作用的应力。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0、11、12中,也可以在单元收纳体2的外侧面(顶板21a、底板22及侧板23的外表面)设置水套等温度调节器件。作为水套,能够使用由利用铝等金属形成的中空构件构成且在内部形成有供水、冷却空气等冷却介质流动的通路的构件等。优选的是,在水套和单元收纳体2的外侧面之间配置有传热片。通过在单元收纳体2的外侧面设置温度调节器件,由此成为能够更加效率良好地冷却蓄电单元3的蓄电模块10、11、12。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10、11、12中,以在单元收纳体2内收纳有12个蓄电单元3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单元收纳体所收纳的蓄电单元3的数量并不限定于12个,也可以是1~11个,还可以是13个以上。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10、11、12中,以在各单元收纳空间27、28内配置有弹性构件4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各单元收纳空间27、28内配置的弹性构件4的数量并不特别限定,也可以不具有弹性构件4。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配置于单元收纳体内的蓄电单元膨胀,单元收纳体也不易变形的蓄电模块。

Claims (20)

1.一种蓄电模块,其中,
所述蓄电模块具有:
单元收纳体,其具有矩形形状的顶板及底板和连结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的对置配置的矩形形状的两张侧板;
多个单元收纳空间,它们由配置于所述单元收纳体内且将所述两张侧板之间相连的分隔板隔成;
蓄电单元,其收纳于所述单元收纳空间内;以及
板状的凸缘部,其从所述两张侧板的外表面分别伸出而形成,
通过所述凸缘部固定于设置部位,由此所述蓄电模块固定于所述设置部位。
2.一种蓄电模块,其中,
所述蓄电模块具有:
单元收纳体,其具有矩形形状的顶板及底板和连结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的对置配置的矩形形状的两张侧板;
单元收纳空间,其配置于所述单元收纳体内;
蓄电单元,其收纳于所述单元收纳空间内;以及
板状的凸缘部,其从所述两张侧板的外表面分别伸出而形成,
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与所述两张侧板之间的结合部分别设于比所述侧板的内壁面的延伸面靠外侧的位置,
通过所述凸缘部固定于设置部位,由此所述蓄电模块固定于所述设置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
所述凸缘部在所述侧板的长度方向的全长范围与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平行地配置,在所述凸缘部的延伸方向的多个位置设有用于将所述凸缘部固定于所述设置部位的安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
所述单元收纳体是对金属材料进行冲击成形或挤压成形而成的一体成形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
在所述单元收纳空间内,连同所述蓄电单元一起配置有片状的弹性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
所述片状的弹性构件包括弹性体或具有膨胀性的结构体、以及收容所述弹性体或所述具有膨胀性的结构体的收容袋,所述收容袋由金属箔复合层叠膜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
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中的一方或双方具有内部供冷却介质流动的冷却介质流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
所述单元收纳体具有由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和所述两张侧板围成的两个开口部,
在所述两个开口部中的一个开口部的附近设有向所述冷却介质流路注入所述冷却介质的注入口和将通过了所述冷却介质流路的所述冷却介质排出的排出口,
在所述两个开口部中的距所述注入口及所述排出口较远的开口部,配置有所述蓄电单元的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
所述蓄电单元通过在层叠膜内封入电池元件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
在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层叠配置有多个所述蓄电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
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与所述两张侧板之间的结合部分别设于比所述侧板的内壁面的延伸面靠外侧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
所述凸缘部在所述侧板的长度方向的全长范围与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平行地配置,在所述凸缘部的延伸方向的多个位置设有用于将所述凸缘部固定于所述设置部位的安装部。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
所述单元收纳体是对金属材料进行冲击成形或挤压成形而成的一体成形件。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
在所述单元收纳空间内,连同所述蓄电单元一起配置有片状的弹性构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
所述片状的弹性构件包括弹性体或具有膨胀性的结构体、以及收容所述弹性体或所述具有膨胀性的结构体的收容袋,所述收容袋由金属箔复合层叠膜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
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中的一方或双方具有内部供冷却介质流动的冷却介质流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
所述单元收纳体具有由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和所述两张侧板围成的两个开口部,
在所述两个开口部中的一个开口部的附近设有向所述冷却介质流路注入所述冷却介质的注入口和将通过了所述冷却介质流路的所述冷却介质排出的排出口,
在所述两个开口部中的距所述注入口及所述排出口较远的开口部,配置有所述蓄电单元的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
所述蓄电单元通过在层叠膜内封入电池元件而成。
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
在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层叠配置有多个所述蓄电单元。
2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
所述单元收纳空间是由配置于所述单元收纳体内且将所述两张侧板之间相连的分隔板隔成的多个单元收纳空间。
CN202010648919.7A 2019-07-10 2020-07-07 蓄电模块 Active CN1122901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28292 2019-07-10
JP2019128292A JP7267129B2 (ja) 2019-07-10 2019-07-10 蓄電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90158A true CN112290158A (zh) 2021-01-29
CN112290158B CN112290158B (zh) 2023-04-07

Family

ID=74101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48919.7A Active CN112290158B (zh) 2019-07-10 2020-07-07 蓄电模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13465A1 (zh)
JP (1) JP7267129B2 (zh)
CN (1) CN11229015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343923A1 (en) * 2022-09-26 2024-03-27 SK On Co., Ltd. Case for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40106068A1 (en) * 2021-05-20 2024-03-28 Lg Energy Solution, Ltd. Battery module with improved safety
EP4164014A1 (fr) * 2021-10-06 2023-04-12 E4V Architecture de pack batteri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8628A (zh) * 2013-03-29 2014-10-01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CN104584318A (zh) * 2012-09-19 2015-04-29 株式会社东芝 二次电池装置及二次电池系统
CN105264688A (zh) * 2013-06-06 2016-01-20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蓄电部件和蓄电组件
CN106058089A (zh) * 2015-04-17 2016-10-26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JP2017010648A (ja) * 2015-06-17 2017-01-12 マツダ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用バッテリの冷却構造
US20180190955A1 (en) * 2015-06-22 2018-07-05 Calsonic Kansei Corporation Battery pack and power supply device
JP2018125215A (ja) * 2017-02-02 2018-08-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蓄電体、蓄電装置および蓄電体の使用可否判定方法
WO2018142919A1 (ja) * 2017-01-31 2018-08-0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06074B2 (ja) * 1994-08-23 2003-05-12 国立環境研究所長 電気自動車用シャーシフレーム
JP4839955B2 (ja) * 2006-05-11 2011-12-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車両
US20070292751A1 (en) * 2006-06-15 2007-12-20 Jing-Yih Cherng Battery Apparatus with Heat Absorbing Body
US20090123832A1 (en) * 2007-11-14 2009-05-14 Sony Corporatio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battery
JP2011198688A (ja) * 2010-03-23 2011-10-06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電池トレー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用電池装置
US9368830B2 (en) * 2010-11-04 2016-06-14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JP2012114030A (ja) * 2010-11-26 2012-06-14 Valeo Japan Co Ltd バッテリ温度調整装置
JP2013038192A (ja) * 2011-08-05 2013-02-21 Komatsu Ltd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装置集合体並びに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880086B2 (ja) * 2012-01-31 2016-03-08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電池容器
US20140255747A1 (en) * 2013-03-06 2014-09-11 Amita Technologies Inc Ltd. Heat dissipating battery module
JP2015026424A (ja) * 2013-07-24 2015-02-0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蓄電モジュール
EP3128576A4 (en) * 2014-03-31 2017-11-01 Nec Corporation Storage battery unit and storage battery device provided with same
JP6337603B2 (ja) * 2014-05-13 2018-06-06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JP6510243B2 (ja) * 2015-01-16 2019-05-08 株式会社Subaru 車載用バッテリー
WO2018079019A1 (ja) * 2016-10-24 2018-05-0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池パック
CN106531917B (zh) * 2016-11-29 2019-07-3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DE102017104709A1 (de) * 2017-03-07 2018-09-13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Batteriemodul zur Verwendung bei einem Hochvolt-Energiespeicher
US20180358669A1 (en) * 2017-06-07 2018-12-1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Battery assembly
JP6851289B2 (ja) * 2017-08-25 2021-03-31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放熱構造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バッテリー
CN109428021B (zh) * 2017-08-31 2024-04-0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框体以及电池模组
CN109428023B (zh) * 2017-08-31 2024-04-1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固定架、电池单元以及电池模组
CN207818678U (zh) * 2017-12-28 2018-09-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壳体、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08622789U (zh) * 2018-08-26 2019-03-19 杭州捷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高效电池包
CN111668409B (zh) * 2019-03-08 2021-12-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托盘、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4318A (zh) * 2012-09-19 2015-04-29 株式会社东芝 二次电池装置及二次电池系统
CN104078628A (zh) * 2013-03-29 2014-10-01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CN105264688A (zh) * 2013-06-06 2016-01-20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蓄电部件和蓄电组件
CN106058089A (zh) * 2015-04-17 2016-10-26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JP2017010648A (ja) * 2015-06-17 2017-01-12 マツダ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用バッテリの冷却構造
US20180190955A1 (en) * 2015-06-22 2018-07-05 Calsonic Kansei Corporation Battery pack and power supply device
WO2018142919A1 (ja) * 2017-01-31 2018-08-0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
JP2018125215A (ja) * 2017-02-02 2018-08-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蓄電体、蓄電装置および蓄電体の使用可否判定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343923A1 (en) * 2022-09-26 2024-03-27 SK On Co., Ltd. Case for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90158B (zh) 2023-04-07
JP2021015679A (ja) 2021-02-12
US20210013465A1 (en) 2021-01-14
JP7267129B2 (ja) 2023-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90158B (zh) 蓄电模块
EP3482429B1 (en) Battery system and vehicle
KR102006430B1 (ko) 전지 열 교환기
EP2068381B1 (en) Battery system
US9484592B2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structure of improved stability and high cooling efficiency
EP3062361B1 (en) Frame for secondary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same
EP3200256B1 (en)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cartridge having gripping parts
KR101150247B1 (ko) 모듈의 구조 설계에 유연성을 가진 전지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중대형 전지팩
JP2022545267A (ja)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及びそれを含む自動車
CN111081923B (zh) 蓄电模块及蓄电模块的制造方法
US20180013113A1 (en) Battery submodule carrier, battery submodule, battery system and vehicle
KR101326182B1 (ko) 외장부재와 카트리지를 포함하는 단위모듈에 기반한 전지모듈
JP7094920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US20220255115A1 (en) Power storage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power storage module
KR20220039160A (ko) 전지셀의 수명이 향상된 전지 팩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바이스
CN113844247A (zh) 一种电池包及电动车
US20210305649A1 (en) Power storage apparatus
US11476515B2 (en) Power storage module and power storage module pack
KR102717207B1 (ko) 배터리 모듈
KR102658636B1 (ko) 리빙 힌지 구조의 배터리 모듈 케이스
US20240079670A1 (en) Sealing interfaces between thermal barrier assemblies and adjacent structures within traction battery packs
CN219226503U (zh) 电池组、用于其的框架和包括其的车辆
US20240079712A1 (en) Traction battery pack dividers and vent path establishing method
KR20230108717A (ko) 전지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JP2024533281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を含む電池パッ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